当前位置:首页>教案>奇妙的化学实验 奇妙的二氧化碳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精选5篇)

奇妙的化学实验 奇妙的二氧化碳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精选5篇)

时间:2023-10-03 14:52:54 作者:HT书生 奇妙的化学实验 奇妙的二氧化碳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精选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奇妙的化学实验篇一

1.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2.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3.疑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

4.解决方法

(1)采取讨论的形式,从学生学过的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和总结出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2)通过演示和补充实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联系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使用的药品、仪器名称和收集方法。

(二)整体感知

本节主要采用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h2、o2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利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得到氧气。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是用金属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

[教师活动]:投影出制取h2、o2的几套装置图,通过讨论得出这些装置图的适用范围:(1)当用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产生气体时,可采用制取氧气的装置;(2)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就能生成气体时,可采用制取h2的装置(注意该气体难溶于水或酸)。

[提问]:(1)在实验室如何收集h2和o2,根据它们什么性质?

(2)如何检验h2和o2?

[学生活动]:通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密度和溶解性)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2)利用物质的特性来检验物质。

[总结板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是:

1.首先了解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化学反应制取这种气体。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来设计实验装置,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

3.需要通过什么实验来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讲解]:根据以上思路,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93页。

[板书]:1.药品: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

2.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演示实验]:向装有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稀hcl,另一支也装有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讲解]:大理石跟稀h2so4反应一段时间就停止放出气体,是由于caco3和h2so4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大理石和h2so4接触,反应就停止了,所以不能用稀h2so4代替稀hcl。

[演示试验]:取两支试管,一支装有大理石,另一支装有碳酸钠,都加入盐酸。

[学生活动]:观察两支试管中产生气体的程度,思考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否容易收集。

[目的意图]:通过上面的演示试验,使学生理解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和依据的反应原理。

[提问]: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制取二氧化碳可采用什么装置?

[板书]: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1.装置:同制取氢气的装置相似。

[讲解]:采用与制取氢气相同的装置,指出反应的容器可以是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大试管、启普发生器等,并强调装置的正确性和原因。

[提问]:根据co2的物理性质,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co2呢?

[板书]:2.收集方法:采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实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提问]:(1)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如何证明集气瓶中充满了二氧化碳?

[总结板书]:三.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1.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为co2。

2.验满方法:将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木条熄灭,证明瓶内充满co2。

[实验]:再次演示实验5―8:实验室制取co2。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95页的选学材料,回答每种灭火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目的意图]: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板书]:四.三种常见的灭火器

(四)总结、扩展

奇妙的二氧化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奇妙的化学实验篇二

10.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新授物质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培养: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而空气中有氧气。

请你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到氧气的地方

氧气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不可缺少的物质。

倾听

回答:人和动物呼吸,急救病人。

倾听

激发兴趣。

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

化学上要系统的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

思考、猜想

设疑创设情境。

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程序。

什么是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什么内容?

回答:1不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一瓶氧气

1.说出氧气的色态

2.氧气有气味吗?

4.在1升水中仅溶解30毫升的氧气怎样表示氧气的溶解性?

如果我们改变条件,氧气会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说气体时必须要注明在通常状况下。

观察、讨论,一位学生回答(别的学生补充)

1氧气是无色的气体

2氧气是无味的(闻气味)

3氧气比空气重

4氧气不易溶解于水

领悟

培养学生的面容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闻气味的方法。

一、物理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比空气略重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液态氧固态氧

奇妙的化学实验篇三

化学学科《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广州大学-小明)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学习重点: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主持讨论。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测与对策

[教师讲解](小结并提出学习任务)几位同学猜得很对,是由于山洞的下层充满二氧化碳气体所致。你们还知道其他有关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和消耗的途径吗?把你知道的归纳一下,填写在学案上。

[问题导入]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吗?引入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液态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干冰)

[播放录像]光合作用,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灭火器、“干冰”的'用途。

[创设问题]你知道打开汽水瓶或啤酒瓶时冒出的气体是什么吗?如何验证?

通过此实验,你还能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

[演示实验]在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迅速塞上单孔橡皮塞(连有导管、橡皮管和弹簧夹)并把导管另一端放入盛水的烧杯,打开弹簧夹。

[问题情景]我们同学每天都喝饮料,你对瓶子上的说明有哪些发现或有哪些疑问吗?

[提供信息]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和水是否会生成碳酸。

[布置任务]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二氧化碳和水是否会生成碳酸。

[布置任务]按照课本p43图2-21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推测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

[演示实验]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家庭实验]自制汽水:取一个洗刷干净的汽水瓶,瓶里加入占80%容积的冷开水,再加入2g白糖和少量果味香精,然后加入2g碳酸氢钠,搅拌溶解后,迅速加入柠檬酸,并立即将瓶盖压紧,使生成的气体不能逸出而溶解在水里,将瓶子放置在冰箱中降温。取出后,打开瓶盖就可以饮用。

[交流讨论]

[思考、填写]

[观看、了解相关知识]

[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实验内容:将汽水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原因]

[提问、讨论、解答]

[分析信息]

[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

[总结出二氧化碳的又一条化学性质: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用自带的碱面和醋完成实验、得出性质]

[观察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

[交流讨论、总结]

[家庭实验]

有的学生可能听说过这个故事,知道是山洞的下层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会知道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学生可能知道舞台烟雾,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

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实验操作不会有太大困难。但要得出二氧化碳有关性质可能有些难度。

学生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基础上,解释该实验现象的原因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学生的问题可能是:瓶子标签上写的是碳酸水,为什么不写二氧化碳饮料?

对学生来说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酸”这一知识点是陌生的,需要教师的引导。

方案可能有:直接向碳酸饮料中滴紫色石蕊试液;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等等。

奇妙的化学实验篇四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学习重点: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主持讨论。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测与对策

[教师讲解](小结并提出学习任务)几位同学猜得很对,是由于山洞的下层充满二氧化碳气体所致。你们还知道其他有关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和消耗的途径吗?把你知道的归纳一下,填写在学案上。

[问题导入]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吗?引入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液态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干冰)

[播放录像]光合作用,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灭火器、“干冰”的用途。

[创设问题]你知道打开汽水瓶或啤酒瓶时冒出的气体是什么吗?如何验证?

通过此实验,你还能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

[演示实验]在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迅速塞上单孔橡皮塞(连有导管、橡皮管和弹簧夹)并把导管另一端放入盛水的烧杯,打开弹簧夹。

[问题情景]我们同学每天都喝饮料,你对瓶子上的说明有哪些发现或有哪些疑问吗?

[提供信息]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和水是否会生成碳酸。

[布置任务]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二氧化碳和水是否会生成碳酸。

[布置任务]按照课本p43图2-21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推测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

[演示实验]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家庭实验]自制汽水:取一个洗刷干净的汽水瓶,瓶里加入占80%容积的冷开水,再加入2g白糖和少量果味香精,然后加入2g碳酸氢钠,搅拌溶解后,迅速加入柠檬酸,并立即将瓶盖压紧,使生成的气体不能逸出而溶解在水里,将瓶子放置在冰箱中降温。取出后,打开瓶盖就可以饮用。

[交流讨论]

[思考、填写]

[观看、了解相关知识]

教学教案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奇妙的化学实验篇五

第五节二氧化碳(一)

学习目标:1.感受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2.体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知道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4.通过对实验的`探讨与研究,养成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水、石灰水反应的方程式)

学习指导

活动内容方法参考学法指导

1.(1)给你几瓶同一种气体,能通过实验判断是哪一种气体?

(2)通过什么方法能得到哪些物理性质?

若它无色、无味,由此可以排除什么气体?

(3)用燃烧着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燃烧着的木条熄灭,哪这瓶气体可能是什么?

(4)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后,变浑浊,则可以知道此气体是什么?1.猜想可能是h2、n2、o2、cl2、co2、no2、so2等。

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有哪些先从物理性质再化学性质

观色、闻气味

观察思考

性质特征

2.co2还有什么物理性质?

(1)密度比空气大

想一想:有什么方法来判断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

用下图的装置能称出相同体积的co2气体与空气的质量大小吗?

倒入气体

空气

小纸袋2.阅读课本p43

由=m/v知

v相同,m越大,越大

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大于空气平均分子量

28

(3)co2微溶于水,可以制成汽水、啤酒等。

想一想:如何证明汽水(或雪碧等)中溶有co2?容易否是指条件的高低

汽石

水水什么是液化、升华

co2的检验方法

3.已知石蕊试液呈紫色,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色。

在二氧化碳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这说明了二氧化碳在水中生成了一种酸性物质――叫,其中co3叫。

红色的溶液加热后会变成紫色,这是为什么?

想一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吗?3.观察思考阅读书本

co2水溶液使石蕊变红的本质能变红,有酸生成

红色褪去说明酸消失

4.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变浑浊是形成悬浊液

5.在碳一节中有c+co2====2co反应,这反应中说明co2具有

性。高温5.分析思考

得失氧来判断氧化性还原性

知识结构:(1)与水反应

稳定性

物理性质co2化学性质(2)使石灰水变浑浊

鉴别方法

(1)(3)氧化性

(2)归纳整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