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学设计(优秀12篇)

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学设计(优秀12篇)

时间:2023-12-21 06:47:06 作者:文锋

教学计划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一、精心研究,创新备课。

1、说“公”。只要与“公”有关的词语都可以说。然后简要分析“公”字所代表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思考前面是否学过与“公”字有关的数学知识。学生很自然的想到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然后借机引入本课课题: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说说自己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理解。

4、铺正方形纸板。每个小组发放一套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代替“春”字剪纸进行探究。看能否在6张边长不同的正方形纸板上正好铺满。

5、现场汇总各小组探究情况。能按照长方形长或宽正好排满的用“y”表示,不能正好排满的用“n”表示。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找出为何有的额正好铺满,有的不能正好铺满的原因。

6、认识公倍数。我们发现这样的小长方形能正好铺满边长是6厘米、12厘米、18厘米的正方形。如果用这样的长方形来铺,还能铺成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呢?体会解决此类问题不必每次都摆卡片。

7、用列举法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8、在解决问题中渗透短除法。体会上述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短除法可以找出任意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9、让学生认识的找最小公倍数的应用。可以根据最小公倍数推算出其他公倍数。

10、课下整理公倍数与公因数的区别与联系学习资料卡。在对比中清晰认知这两个知识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二、环环相扣,细腻授课。

上课开始后,设计思路的前两步进展非常顺利。到了第三步时,学生开始出现困惑的表现,这正是我所追求的学生真实状态。不然一开始就让学生感觉很简单,对他们思维深度的`开发力度就不够。

在接下来的学生动手操作中,进展很不顺利。由于发放给他们的卡片只能满足横铺和竖铺一侧的数量。无法实现真正的密铺。我这一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从铺一侧而推理出能否正好铺满。结果对一些同学来说比较抽象。他们把手中的长方形卡片铺在一起,到是得到了正方形,但只是铺在正方形纸板的一个角上。无法确定是否可以正好密铺整个正方形纸板。

于是,我告诉他们,如果你想不出其他办法,可以向老师申请备用卡片。结果没有一个小组申请。看来他们也是不想服输。然后我借机介绍了一个成功小组的做法,其他小组受到这一启发,可谓茅塞顿开。不一会就顺利完成了操作探究。唯一比较遗憾的是由于一开始操作不成功,再思考办法,然后根据受到的启发进行改正,耽误了很长一段时间,影响了后面一小部分教学内容。

设计思路的第5步—第7步进展非常顺利。毕竟同学们的思路一旦打开,他们就会产生很多我们不可小觑的想法。而且精确而富有深度。

三、课后反思,着眼未来。

通过40分钟的上课过程,我为孩子们的成功探究感到开心,为他们充实的收获而喜悦,为没有完成所有的教学设计而遗憾。这也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除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外,还要考虑到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是否有动手探究的实践经验。然后将自己的新想法、新思路,进行科学有效的实施。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争当一名研究型教师。不管成功与否,要敢于迈出打造创新、务实、高效课堂的第一步。让自己和学生的思想永远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这才是一个数学老师所应追求的。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任务一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任务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最小公倍数)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

2、师:(出示课件)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二、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三、展示交流

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

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4的倍数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24-----4和6的公倍数

最近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

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

3、再次强调4的公倍数就是妈妈的休息日

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12

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5、集合图还可以这样表示出示课件

问:和前面的图有什么不同?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重合的、公共的)

你会填吗?把刚才的数据填在这个表里,中间填?两旁呢?

这样我们可以一眼看出4和6的公倍数是12、24.

6、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二、那如何求最小公倍数呢?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一、任务呈现

1、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2、想一想

1.你还能想出几种求法?

2.公倍数有多少个?你能找出最大的公倍数吗?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自主学习

三、展示交流

1、把不同求法板书

2、交流以上三个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要求5分钟)

2和74和8

3和56和15

2、结果反馈

一次正确5分,自己改正4分,帮助改正3分。

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学设计人教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文档为doc格式。

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在表示倍数和公倍数时进一步体会集合思想。

3.在具体的情境当中体验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师:咱们先来玩个拼图游戏,每张桌面都摆着两个正方形,大正方形边长为8厘米,小正方形边长为6厘米。桌面还放着一叠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请你选择一个正方形,将小长方形铺在它的上面,要正好铺满,没有空隙。同桌合作完成就举手示意,开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你们选哪个正方形?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们选的是小正方形,因为6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这样才能刚好铺完。

生:大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8是2的倍数,但不是3的倍数,所以大正方形不合适。

师:也就是说得考虑正方形的边长与小长方形长,宽的关系咯?

生: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小长方形长与宽的公倍数。

师:刚才他提到了一个新词叫什么?

生齐答:公倍数。

师:你懂它的意思吗?

生:几个数共有的倍数。

师:那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还能刚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

生:12厘米,18厘米,24厘米。

教学意图:选择长方形纸片铺正方形的活动教学公倍数,让学生通过操作领会公倍数的含义。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体会公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在有效地操作中发现和感悟。

二、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找出6和8的公倍数。

1.尝试解题。

师:可以用什么方法找?

生:列举法,筛选法。

师:这些方法在之前学习什么的时候也用过?

师:太棒了,能学以致用。

师: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找出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并板书。

师:谁能用韦恩图把这些信息呈现出来。

学生板演。

师:在填写韦恩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把公倍数写重复了。

生:我有个好办法,先把公倍数填好,再填它们独有的倍数,这样就不会出现重写的错误。

师:这个做法很好。

2.观察探究。

师:从6和8的公倍数中,你发现什么?

生:公倍数中最小的'那一个。

师:还能发现什么?

教学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发现规律,通过交流互动总结规律,最后老师加以归纳概括,加深对规律的认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寻者。作为教师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师:刚才我们提的最小公倍数,请你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课件出示练习。

请你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2和365和253和118和9。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师:分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学意图: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交流讨论的空间,(下转第43页)(上接第39页)合理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有助于每个学生在小组里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有助于学生通过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生汇报归纳:当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时,较大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它们的乘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们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是的,当要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先判断它们是否有倍数关系或者是否是互质数,如果不是这两种特殊关系的话,再采用列举法和筛选法找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大家应该还记得,之前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用到的短除法和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不知这两种方法可否用到找最小公倍数中呢?试一试。

学生尝试用这两种方法找最小公倍数。

教学意图:把短除法和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在这里教学,关键是让学生体会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还有许多,让这个环节更突出,而不与之前公倍数的教学环节混淆,使学生在头脑中有个清晰的认识。

生板书。

师:看来是可以的,这几种方法比较,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1:我喜欢列举法,容易懂。

生2:我喜欢短除法,简单快捷。

教学意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发展。

三、练习巩固。

(2)完成课本91页练习十七的第三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拓展应用。

学生独立做题,集体交流。

人教版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活动题目。

有两个自然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48,那么这两个自然数各是多少?

活动过程。

1、学生分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

3、师生共同研究方法,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情况.。

参考答案。

活动说明。

学生寻找符合条件的答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思维有序化的过程.。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1、复习、整理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最简分数等概念。

2、通过输理、比较,建立相关概念的关系。

3、在游戏、应用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一、基本练习

1、复习找因数、公因数的方法:

练习第一题。

学生填写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巩固找公因数的方法。

2、复习约分的方法:

练习第二题先约分,再连线。

二、运用知识模型:

1、复习分数的意义、约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3题。

让学生自己用分数表示,并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

2、第4题。

先让学生找出分数,并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3、第5题。

本题开放性强,学生可以自由分割,并用分数表示。

三、思考题:

本题先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并思考:选择怎样的地砖才能没有剩余?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是要求24和30的公因数是1、2、3、6,因此可以选边长是1dm,2dm,3dm,6dm的方转。

四、实践活动:

先让学生用最简分数表示小明一天中每项活动的时间,巩固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约分等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表格,并用分数知识进行交流。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最小公倍数(板书)。

2、出示日期,让学生找出巴依老爷休息的日期和标出账房先生休息的日期

3、展示问题(让学生回答)。

(2)小渔夫休息的日子有哪几天?6,12,18,24,30。

它们都是()的倍数。

(3)老渔夫和小渔夫同时休息的日子有哪几天?12,24。

它们是()和()共同的倍数。

(4)我最早应在几号去拜访他们?12。

4、总结问题后,导出课题:最小公倍数。

5、出示问题:(通过上面的问题以及以前学过的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

(1)什么叫公倍数?

6、学生:回答。

教师: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1、会利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数学的自身规律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运用和列举法和短除法确定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小组探究法、知识迁移法。

教学准备复习题。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什么叫公因数?

2、什么叫最大公因数?

3、写出下列各组的最大公因数。

3和74和69和1812和30。

引出新课。

二、师生共研。

以4和6这组数为例,就在50以内数表中找一找。你发现了什么?

(1)4的倍数:4、8、12、13、20、24、28、32、36、40、44、48。

(2)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3)两个都有的:12、24、36、48。

(1)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看看如何用短除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交流。

(2)反馈时围饶着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短除式中除数是2的什么数?

为什么在得出商2和3时不再往下除?

(3)师生共同探究与交流。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一找,再用另一种验证。

重点反馈短除法。

3、探究特殊关系的两数怎样确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思考后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交的新朋友是什么?你现在对它知道多少?

(1)先定关系。

(2)确定用什么方法找。

3、有什么问题或发现?

四、布置作业:

2、3、4、5。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在表示倍数和公倍数时进一步体会集合思想。

3.在具体的情境当中体验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会用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游戏引入。

师:咱们先来玩个拼图游戏,每张桌面都摆着两个正方形,大正方形边长为8厘米,小正方形边长为6厘米。桌面还放着一叠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请你选择一个正方形,将小长方形铺在它的上面,要正好铺满,没有空隙。同桌合作完成就举手示意,开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你们选哪个正方形?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们选的是小正方形,因为6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这样才能刚好铺完。

生:大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8是2的倍数,但不是3的倍数,所以大正方形不合适。

师:也就是说得考虑正方形的边长与小长方形长,宽的关系咯?

生: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小长方形长与宽的公倍数。

师:刚才他提到了一个新词叫什么?

生齐答:公倍数。

师:你懂它的意思吗?

生:几个数共有的倍数。

师:那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还能刚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

生:12厘米,18厘米,24厘米。

教学意图:选择长方形纸片铺正方形的活动教学公倍数,让学生通过操作领会公倍数的含义。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体会公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在有效地操作中发现和感悟。

二、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找出6和8的公倍数。

1.尝试解题。

师:可以用什么方法找?

生:列举法,筛选法。

师:这些方法在之前学习什么的时候也用过?

生:找公因数的时候用过。

师:太棒了,能学以致用。

师: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找出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并板书。

师:谁能用韦恩图把这些信息呈现出来。

学生板演。

师:在填写韦恩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把公倍数写重复了。

生:我有个好办法,先把公倍数填好,再填它们独有的倍数,这样就不会出现重写的错误。

师:这个做法很好。

2.观察探究。

师:从6和8的公倍数中,你发现什么?

生:公倍数中最小的那一个。

师:还能发现什么?

教学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发现规律,通过交流互动总结规律,最后老师加以归纳概括,加深对规律的认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寻者。作为教师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师:刚才我们提的最小公倍数,请你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课件出示练习。

12和365和253和118和9。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师:分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学意图: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交流讨论的空间,(下转第43页)(上接第39页)合理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有助于每个学生在小组里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有助于学生通过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生汇报归纳:当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时,较大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它们的乘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们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是的,当要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先判断它们是否有倍数关系或者是否是互质数,如果不是这两种特殊关系的话,再采用列举法和筛选法找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大家应该还记得,之前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用到的短除法和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不知这两种方法可否用到找最小公倍数中呢?试一试。

教学意图:把短除法和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在这里教学,关键是让学生体会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还有许多,让这个环节更突出,而不与之前公倍数的教学环节混淆,使学生在头脑中有个清晰的认识。

生板书。

师:看来是可以的,这几种方法比较,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1:我喜欢列举法,容易懂。

生2:我喜欢短除法,简单快捷。

教学意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发展。

三、练习巩固。

(2)完成课本91页练习十七的第三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拓展应用。

学生独立做题,集体交流。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并会利用例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究赵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蜜蜂采蜜。

师: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

生:蜜蜂。

师:蜜蜂在干嘛呀?

生:在采蜜。

(生自由发表意见,各抒己见)。

2.师:现在呢,有只小蜜蜂呢提出了这么一计策,把这些蜜蜂分成两个组,一组四分钟回来一次,一组六分钟回来一次,你们觉得这个问题完全解决了吗?同学们想一想。

(片刻之后)师:同学们把书翻到第六十页,在这个表中把4的倍数用标出来,用把6的倍数标出来。

两分钟之后展示一位同学所标出来的。

3.师:那4的倍数有哪些?

生:4、8、12、16、20、24、28、32、36、40、44、48。

师:那6的倍数又有哪些呢?

生:6、12、18、24、30、36、42、48。

又标了的有哪些?

生:12、24、36、48。

师:12、24、36、48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它们就叫做4和6的公倍数。

师:那么我们的两组蜜蜂在这些时候又会碰上一起回家。那它们最快是在什么时候相遇呢?

生:12分钟。

生:有,有无数个。

师:你能找出最大的一个吗?

生:不能。

师:4和6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但有最小的公倍数,它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最小公倍数。

二.巩固练习。

1.师:现在如果把蜜蜂分成两组,一组6分钟回来一次,一组9分钟。

回来一次,你知道它们最快什么时候相遇吗?(完成书上60页的试一试)。

师:50以内6的倍数有哪些?

生:6、12、18、24、30、36、42、48。

师:50以内9的倍数又有哪些?

生:9、18、27、36、45。

师:50以内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

生:18和36。

生:18。

师:我们的两组蜜蜂最快在18分钟的时候相遇了。

生:列举法。

21824。

912。

34。

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就是:2×3=6.

18和24的最小公倍数就是:2×3×3×4=72。

3和610和89和4。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师:看看,这是什么?

生:跑道。

师:同学们平时爱跑步吗?,在学校的跑道上跑一圈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现在看看他们三个人的。

(1)我跑一圈用6分钟。

(2)我跑一圈用4分钟。

(3)我跑一圈用8分钟。

师: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1:他们同时出发男孩和女孩最快什么时候相遇?

生2:他们同时出发男孩和老师最快什么时候相遇?

生3:他们同时出发老师和女孩最快什么时候相遇?

(独立完成)。

三.本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先谈收获师再总结。

1.同学们都很好的掌握了用列举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学会了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最小公倍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向学生提供了圈数的活动,从中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不仅知道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而且又让学生懂得列举的方法。因此,在巩固练习中,应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找到其它的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总结规律。

1、尊重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与学的中介,但教材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深挖教材后,可以结合教学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指导作用。

2、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学习不是为了占有知识,而是为了生长知识。因此教学中,我们不要教给学生现成的数学,而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索研究出来的数学。因此在研究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时,我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看到这列数你想说些什么,看到这两列数你想说些什么?等开放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高度的思维状态下,调动大量的原有知识参与新知识的构建。

3、让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课伊始从学生熟知的引出倍数这一前卫知识。课中又再次利用阿凡提的故事展开了知识的联想,为最小公倍数的理解铺垫了很好的基础。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p51—52。

3、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4、通过教学,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比较推理的过程中思维不同层次发展。

课件。

一、复习引入。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谁能说说倍数有什么特点?

直观理解。

师:我们来比比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找到4的倍数和6的倍数。

生独立找,请一生上台汇报,投影展示。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数字表上4的倍数和6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师:(口述并板书)12,24,36,48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也就是说它们是4和6公有的倍数,我们给这些数取个名字叫4和6的公倍数。

师:谁来说说什么叫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师:刚才我们是怎么找到4和6的最小公倍数的?

师:我们用列举法找到了4和6的最小公倍数,请大家用列举法再在50以内找找6和9的最小公倍数。学生在课本上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投影展示汇报,

师: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集合圈来表示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的公倍数。

小结: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三、探究方法。

师:刚才我们用列举法找到了4和6的最小公倍数,6和9的最小公倍数。请看屏幕,请大家再用列举法找出下面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7和148和249和18。

5和62和79和4。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师:观察每横数据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1)两数是倍数关系时,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

(2)两数是互质关系时,最小公倍数是两数的乘积。

师: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和互质关系时,除了用列举法,还可以用你们发现的特殊办法去找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样更简便。

我们进行一个抢答比赛,看谁能最快找到下面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和66和74和122和5。

9和510和118和1010和20。

学生抢答,请学生说说想法。

师:我们已经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了,有信心来挑战一下找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

2,3和63,4和5。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师小结:我们同样可以用列举法找到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三、总结。

四、巩固练习。

师:大家的收获不小,我们一起来练一练,看谁能做得又对又快。

1、判断。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3)自然数范围内,4和6的公倍数有无限个。

5和7()7和1()。

6和8()18和6()。

12和8()52和13()。

10和15()9和4()。

2,5和4()3,6和8()。

五、生活中的数学。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

6的倍数有:6、12、18、24、30、……。

4和6公倍数有:12、24、……。

相关范文推荐
  • 12-21 车间招工申请书大全(16篇)
    撰写一份优秀的更多申请书能够有效地提高个人的申请成功率,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对待它。无论是申请工作还是申请学校,参考一些优秀的更多申请书例子可以为申请者提供灵感和
  • 12-21 小康情演讲稿题目大全(15篇)
    演讲稿范文的核心是要具备逻辑性和说服力,以促使听众对演讲内容产生共鸣。以下是一些不同主题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同仁
  • 12-21 我以班级为荣演讲稿大全(13篇)
    演讲稿是一种通过演讲形式表达观点和交流思想的文字材料,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掌握一些优秀演讲者的技巧和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演讲的效果和表现力。
  • 12-21 旅游公司员工培训心得(热门13篇)
    培训心得能够帮助我们回顾培训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并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培训心得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方法
  • 12-21 考察温岭心得体会(汇总14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筛选出的精彩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共同交流和学习。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12-21 医院基层领导班子述职报告(精选20篇)
    描述自己在工作中的成绩和经验,写述职报告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一些精心挑选的优秀述职报告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指导和启示。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认真学
  • 12-21 西藏工作第七次座谈会心得体会(模板15篇)
    通过写工作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工作中的得失,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工作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上的启发和帮助。
  • 12-21 反盗窃心得体会(专业16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一段时间内的成长和发展变成文字,为自己的进步留下记录。接下来是一些家庭主妇的心得体会,她们通过生活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家庭管理的方法。
  • 12-21 部门迟到检讨书(汇总15篇)
    检讨书是一种文学形式,它通过整理自己的思绪和经历,来反思过去的行为和决策。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检讨书范文,希望借此激发大家对自我反省的重视和思考。尊敬的领导:您好!
  • 12-21 安庆事件心得体会(精选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日常的琐碎经历转化为有意义的思考和成长。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的写作心得和经验,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