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教案(优质17篇)

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教案(优质17篇)

时间:2023-11-28 08:57:04 作者:曼珠

一年级教案的设计应当贯彻学生中心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初中八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旋转的教案

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1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1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1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1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1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1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2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2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2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3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3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3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3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3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初中八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旋转的教案

要把一个旋转的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它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因此在上旋转这节课时,首先让学生观察钟表指针的旋转,然后让学生通过交流明确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再让学生用旋转的含义来说明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换,进而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最后让学生学以致用,会在方格纸上运用图形旋转特征画出一个图形旋转后的新图形。

整个环节下来,感觉学生掌握欠缺的是学生找图形的对应点、边、旋转后的方向容易出现错误,还需强调图形旋转后形成新的图形的大小不变、0点位置不变、对应的长度不变、对应线段的夹角不变。

生活中的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20【设计意图】:

《比较》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解决生活中比较物体多少的问题。其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

首先通过情景导入引出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20以内数数的基础比较物体多少,比较过程中引发出新的解决方法——一一对应,从而揭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通过动手操作感知一一对应的思想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通过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巩固方法,运用方法来解决问题。最后呈现生活中的特殊问题,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能够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并能正确表达出比的结果。2.联系生活实际,知道一些特殊物体的对应。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与口头表达的能力。4.培养学生互相关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学难点】: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特殊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各种比较的物体(铅笔与笔套、瓶子与瓶盖、语文本与数学本)。

教师:手套若干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星期天的早上,我们的小伙伴约好去公园玩碰碰车。他们来到了碰碰车的场地。(出示主题图)。

问: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图,说说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观察主题图后交流:

(车不够:又6个小朋友,只有5辆车;已经4个小朋友有坐在车子里了,还有一辆车空着,可是有2个小朋友从后面跑来;……)。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用数数的方法知道了车比人少,也有的小朋友用一个小朋友对一辆车。

的方法比较知道了车比人少,这种方法称为一一对应。

问:生活中我们外出活动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如果你遇到了会怎么办呢?生:(略)。

师:今天我们就要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板书:比较。

【利用故事情景引出问题,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同。

时直接点出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明确本课。】。

二、动手实践,体验方法:

师:在你们的桌上分别有铅笔与笔套、瓶子与瓶盖、语文本与数学本,现在请你们同桌一起来比一比哪样物体多,哪样物体少?生:同桌合作进行比较。师:请你们来汇报一下比较结果:

(要求说三句话:说说比的是哪两样物体?用什么方法比的?比的结果怎样?)生:交流(老师对学生语言组织进行指导)。

问:你们都会比较物体的多少了吗?谁能说说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生:交流:

三、巩固练习,方法运用:

1、p20题2(左图)问:图上是谁?她要比什么?

生:是小巧,要比较布丁和盘子哪个多,哪个少?师:请你比一比并将你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同桌。生:进行比较,反馈。

注:学生如果用一一对应方法比的请学生交流怎样做是一一对应(用线连一连)。

2、p20题2(右图)。

问:这幅图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

生:是小丁丁,他在比较瓶子和塞子哪个多,哪个少?师:请你自己比一比。生:交流。

四、联系实际,拓展提高。

1、出示7只手套和4个小朋友的图片。

生:自由交流(每人有两只手必须是两只手套对一个小朋友,两只手套要一只左手一只右手)。

2、联系生活实际:

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和手套一样是2对应1的呢?生:举例。

3、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比较物体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还知道了些什么?

一年级《生活中的数》数学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学》,就是这样一个源于孩子们生活的活动,通过活动,我们引导孩子们发现周围世界中的数字。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我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原目标为:

1、发现周围世界中处处有数字,体验发现的乐趣。

2、知道与自己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数字。

3、尝试创编数数歌。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及特点,我将目标调整为:

1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字,了解数字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积极与同伴交流。

我认为,首先教师可在活动前就有意识地提供一些物品,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发现、交流,老师可以在旁听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已有经验;其次,活动本来源于孩子的生活,那么可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和孩子一同收集印有数字的物品,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家长的配合很重要,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做这次收集活动。除了这些准备工作,当然,活动环节的设置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与环节之间应该是层层深入的,不断帮助孩子提升经验。第一、二个环节中,我主要引导孩子们相互交流,从同伴那里获取其他的相关信息,由于准备工作做的不够充分,孩子们交流的情况不是非常理想,老师补充说明的成分较多。最后一环节,我加入了一个数字游戏,提高孩子对数字的敏感性。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表现得较积极,可能是有一定的挑战性,他们非常愿意动脑经,对一些数字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在这个环节中,我想孩子们对于“数字”这个朋友也会产生十分浓厚的兴趣。

一年级《生活中的数》数学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数学》的教学目标是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读写正负数,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大小, 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体会负数的意义,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首先考虑到让学生感知负数的必要性,主要教学思路如下:分三大步进行,一是温度的读法,二是海拔高度的读法,三是在此基础上引出正、负数的认识,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先出示了几个地区的温度让学生试读。并让学生比较上海和北京两地气温的不同,学生很容易能发现一个是零上,一个是零下,他们正好以零摄氏度为分界线,一上一下正好相反,给学生打下正负数是相反的两个量,而且零是一个分界点的初步印象,继而引出如何用简单的符号表示温度,理解正负号所表示的意义,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大小,教会学生正确读写正负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预设学生会说出很多常见的负数,如:天气预报中用到负数、计算器中有负数、电梯、股市、存折、账单、玩电脑游戏的计分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天气预报用到负数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的负数教学反思5篇。由此可见,温度是学生学习负数的一个非常好的生活原型。

然后引出海拔高度的读法,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让学生根据上面的学习知识直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同时强调以海平面为基准,提问学生海平面的高度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为后面的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再次打下基础。

温度和海拔高度的引入都是为了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感受负数的意义。并用不同地区有温差和同一地区一天内也有很大的温差将温度和海拔高度有机地联系和过渡。而且注重向学生渗透0摄氏度和海平面只是一个分界点和分界线。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进而出示一组不同的数让学生对这些数进行分类。引出正负数的概念和0的定位以及正负数和0的关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改进数学概念教学,强调通过实际情景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许多重要的概念,都要求在现实情景中去理解,恢复‘来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的本来面目……”。由于有了前面良好的铺垫,正负数的概念和0的定位以及正负数与0的关系,自然而然就引出来了。

最后是一个小练习让学生巩固对正负数的认识,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正负数。也是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总之必须充分设想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可能情况,并提前对此做好预案,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应付自如。同时,教师也要增强教学机智,要善于处理课堂突发问题,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

初中八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旋转的教案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第一课时《轴对称》,本节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认识轴对称的特征;同时本节内容与图形的三种变换操作(平移、翻折、旋转)之一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从对图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轴对称的理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轴对称性质及后面学习等腰三角形和圆等有关知识奠定基础。同时这一节也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相关内容之后安排的一节课,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因此,这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和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切实可行的。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称轴;能准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理解并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对称轴;了解对称点。

(3)了解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比较——操作——概括——总结一应用”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抽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热爱生活的情感和欣赏图形的对称美。

(二)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有关概念。

(三)教学难点: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联系、区别。

四、教法和学法设计。

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我选择的:

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教案

1.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

2.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5.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

教科书第46页、第57页、第87页“生活中的数”。

多媒体课件、数学卡片、学具盒中的数字、算式卡片。

导入。

小朋友们,在我们已经认识的数中,哪个数最小?哪个数最大?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吗?(生边拍手边说:0、1、2、3、4、5、6、7、8、9、10)再让学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这些数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能见到它们。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生活中的数。

板书:我会说。

我会说。

1.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数?(让学生充分地去说)。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说明你们平时观察得很仔细。现在就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看看生活中的数。

(多媒体课件演示校内、校外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

师:看完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是我们人类的亲密伙伴,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数来和别人交流。

请学生把教科书翻到第46页“生活中的数”。

师:看看书上的几位小朋友在向我们说什么?(指导学生看书上带数的话)。

师:第一位小女孩正在干什么?她说了什么?(生:我7岁了。)。

第二位小男孩指着一张全家福照片,他说了什么?(生:我家有5口人。)。

第三位小男孩正背着书包去上学,他又说了什么呀?(生:我在一年级四班。)。

最后一位小女孩放学回家,她对我们说:“我家住302。”

问:小朋友,你知道302指的是什么吗?(生:门牌号码)。

师:这四位小朋友说的每句话中都有数,你能像这四位小朋友一样,说出一句带数的话吗?(多请几位学生说)。

1.师:小朋友们,你们会打电话吗?(请一名学生说如何打电话)问:拨的数字就是什么?(生:电话号码)。

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吗?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数字,摆出家里的电话号码。(教师巡视)摆好后,学生汇报。

师:数一数,你们家里的电话号码有几个数组成?(生:7个。)。

师:我们芜湖市的家庭电话号码都是7个数字,所以,你们打电话的时候,这7个数字一个也不能遗漏。你们想知道别的小朋友家里的电话号码吗?(想)。

好,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你们可以自由下位去记你们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记住带上纸和笔。开始吧!

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

2.师:同学们刚才记得都很认真,你们想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教师写出电话号码,让学生快速记下)。

师: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就打电话给老师。

课间休息,说数字儿歌。

(播放多媒体课件)。

1.师:小朋友们请看,小动物们去旅游了,每个小动物坐在不同的车厢里。小白兔第一个上火车,所以它坐在第一节车厢里,小鹿在第三节车厢里,其余的小动物在哪节车厢,你能猜出来吗?比一比,看谁猜得又对又准。

板书:我会猜。

小组内的小朋友先在一起讨论,再进行汇报。

3.师:平时你们看不看天气预报,根据你的经验,你能猜猜今天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吗?(分组猜,最后教师出示温度计,指导看温度,猜得最接近的组给予表扬)。

4.同桌同学互相玩一玩猜学具的游戏。

1.师生共同完成:老师出示一个数,让学生找出相应的口算卡片,同桌同学互相检查。分组做游戏,组长举答案,其余同学找算式。

2.师:同学们口算得又快又好,小明的妈妈想请你们帮她算一算:

a.妈妈上午买了4只鸡蛋,下午买了3只鸡蛋,一共买了几只?

b.妈妈买了6个苹果,小明吃了2个,还剩几个?

师:我们只要从现在开始学好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就能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更加认识了生活中的数。这些数不仅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还能拼成许多美丽的图案。

展示用数字拼成的图案。

问:这些分别是什么图案?你能看出是由哪些数字拼成的吗?

回去你也动手拼一拼,看能摆出什么图案?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四个特点:

1.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定位都有新的突破。

本节课将“生活中的数”专门作为一节实践活动课来进行教学,是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重组。而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以及“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目标较以往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做了一次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2.紧紧围绕“数与生活”设计教学环节。

本节课教师通过录像演示,创设生活情境,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生活素材,成功地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熟悉的生活空间。然后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思考等多种实践活动,积极性非常高。可以说,教师在围绕“数与生活”这一中心设计教学活动时,也在积极地进行构建“生活数学”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尝试。

3.教师将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落到了实处。

例如:教师请学生用学具盒里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家里的电话号码,学生活动时,因为学具盒里的数字只有1~9,所以如果出现重复数字就不够摆,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在不知不觉中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分享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再让学生自由下位去找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时,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下位交流。还有小组同学猜学具个数等活动,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也比较充分,促使合作学习和交流的意识渗透到教学环节中去,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与他人合作、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4.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得当。

本节课中以“对口令”、“儿歌”等形式调节、控制课堂气氛和节奏。教师设计的配套课件,使用恰到好处。课件中没有从头到尾将教学环节罗列起来,而是有选择地配上合适的音、像、动画等,使数学活动显得生动有趣。其中,录像出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数,更是画龙点睛,使学生不知不觉走出教室,接触社会,增大了信息量。学生看到、体会到不仅生活中有数学,数学还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这样,不仅有利于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意义所在。

执教:安徽省芜湖市狮子山小学严慧。

指导教师:安徽省芜湖市新芜区教委教研室孙静兰李艳。

评析:安徽省芜湖市教科所小数教研员车文胜。

中班数学教案《数的守恒》。

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论文。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数立方体》。

数篇简历中的自我评价。

在生活体验中培养数学技能的论文。

数枣绕口令教案。

初中八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旋转的教案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第一节《生活中的平移》。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生活中的旋转与旋转设计图案等内容。同轴对称一样,平移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捷的形式之一,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为综合运用几种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生活中的平移》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归纳平移的定义,特征,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基本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平移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认识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学习本节内容的重点。

平移特征的获得过程,教科书中仅用了一段文字,很少的篇幅,对于这个特征,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归纳能力,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难点是平移特征的探索及理解。

上面是对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接下来我将说说学情:

二、说学情。

1.学生已经学习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对图形的变换已经有了了解,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2.八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很大变化和提高,自学能力较强,通过类比学习加快知识的学习。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法与学法。

基于教材特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为有效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制定教法、学法如下:

1.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原则,在为学生创造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交流、讨论、类比、归纳、学习。

2.借用多媒体课件与实物辅助教学,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既满足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探索欲望,又排除学生许学习几何方法的缺乏,和学无所用的顾虑,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愉快与进步。

四、说教学过程。

课堂结构:(一)创景引趣(二)探究归纳(三)反馈练习(四)实际运用(五)感情点滴(六)布置作业六个部分.

(一)创景引趣。

课开始,我先由学生很熟悉的生活经历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开始学习。如问同学们,你们小时候去过游乐园吗,在游乐园中你们玩过哪些游乐项目,在玩这些游乐项目时你们想过什么,你们想过它里面蕴含着数学知识吗?现在,我就展示几幅画面,让大家在重温美好童年生活的同时,找一找这些项目中,哪些项目的运动形式是一样的(课件展示),观看游乐园内的一些项目,如:旋转木马、荡秋千、小火车、滑梯等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项目有什么特征,从而引出本节课研究内容:生活中的平移。

(二)探究归纳。

在引入的基础上,探索新知,出示课件观看几个运动的图片,如:手扶电梯上的人,缆车沿索道缓缓上山或下山,传送带上的商品,大厦里的电梯,辘轳上的水桶。

分小组讨论以上几种运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鼓励学生敢于在小组,班上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探索的规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功感得到升华,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通过观察生活实例,让学生对平移运动形成直观上的初步认识。同时,通过两个问题的提出,帮助学生理解平移运动不会改变物体的大小,形状以及在平移过程中,物体上的每个部位都沿相同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通过课件演示以及让学生亲自参与,既使学生理解了平移运动的两大要素是方向和距离,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借助于课件动态演示,有力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思维逐步展开,从而突破了学生学习的难点。为达到本课教学目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件将图形的平移运动分解为点,线,面的平移运动,利用不同颜色区分让学生能清晰而准确地找出对应点,对应线段及对应角,把平移的性质设计成了四个问题,深刻理解平移的性质,并能全面地对平移的性质进行概括。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三)反馈练习。

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掌握了呢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一步加强知识的应用训练,我设计了三组题目。第一组题走进知识平台;第二组题跨入知识阶梯;第三组题攀登知识高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针对解答情况,采取措施及时弥补和调整。

(四)知识拓展。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和综合性,让学生举生活中平移实例。由学生在格纸上平移图形和动手在电脑上再现平移过程,再次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走进生活的图片欣赏引出下一节内容,并进一步使学生认识:数学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这就将枯燥的数学问题赋予有趣的实际背景使内容更符合学生的特点,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轻松愉悦地应用了本节课所学知识。使解决数学问题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包括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五)及时总结。

可以从知识获得途径,结论,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等几个方面展开,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归纳完成。如“我发现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能解决什么……”等,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和小结能力.

(六)布置作业。

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准备布置两部分作业,一部分是必作题体现新课标下落实“学有价值的数学”,达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数学”,另一部分是选做题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将采用重点式的板书。重点式的板书将教材内容中最关键的知识加以概括、归纳,列成条文,按一定顺序板书,这种板书,条理清楚,重点一目了然。

三年级数学生活中的大数教案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教学的兴趣。

2、通过“说一说”、“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3、通过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生活中的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找圆形。

课题:找圆形。

课型:新授课。

试讲人:张玲娟。

学时:1学时。

备课时间:20xx-6-11。

授课时间:20xx-6-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圆形的特征,能从不同的物品中找出共同的地方(图案为圆形)。

2、能力目标:幼儿乐意参加操作活动,能遵守操作规则,并能独立画出圆形。

3、德育目标:利用观察法、操作法等来引导幼儿学习。教学重点:

1、指导幼儿了解圆形的特征,并让幼儿能在图案中找出圆形。教学难点:

1、幼儿需要发挥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画出圆形。教学方法:

1、观察法2、示范法3、提问法4、操作法等。

教学准备:

1、若干个圆形实物图(硬币、眼镜、手表等)。

2、铅笔、白纸(学生自备)。

3、几张缺少轮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引题。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西,大家想不想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东西呀?”(老师拿出准备好的材料)教师:“小朋友们,有谁告诉我这些是什么呀?”(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小朋友都很聪明,认识这些东西,那大家看一看这些东西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呢?都是什么形状的呀?嗯,对了,大家真聪明,这个就是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认识了圆形,那大家要不要和老师学习画圆啊?拿出大家带来的笔和纸,跟着老师一起来,好不好呀?小朋友们,注意哦,画的时候不要弄伤自己的小手哦!”(教师提醒小朋友安全问题)。

2、找圆形。

教师(出示放大的缺少轮子的图片):“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呀?这些车子能开吗?为什么能开或者不能开呢?”(师生互动)呀?教师:“小朋友眼睛真灵,原来呀,这些车子的轮子都不见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忙好吗?找找看,应该画在哪里?”(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帮车子找到了它们的圆圆的轮子。大。

家都学到了什么是圆形,那小朋友们,今天回家之后,在家里找一找圆形,然后指给爸爸妈妈看,好嘛?那今天的课就结束了,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馈:

1、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图片展示、现场教学等方式来指导幼儿进行学习,这样更容易让幼儿接受所学知识。

2、本次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会很好地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能在生活中得到运用。

云鹰友好小学余志明。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4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a)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b)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52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2、3、

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教学目标。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1.激发观察兴趣。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四、数身边的事物:

no:1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单元教学反思

新知识点:1、数、认、读、写10以内的数。

2、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重点:正确数、写10以内的数。

难点:1、数数时手口一致,与实物对应。

2、书写要整齐、匀称。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到10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与位置,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可爱的校园。

课本第2、3页。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

2.让学生数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对10以内的数建立初步的感知。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初步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数数时手口一致,熟练数数。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具准备。

挂图,10根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这么多小伙伴在一起学习,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多有意思呀!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动物们看见小朋友们都背着新书包上学了,他们也想上学,于是,大象校长开办了“动物学校”,许多小动物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熊宝宝摇着铃铛,高兴地叫着:“开学了。”

2.出示挂图,看图数数。

(1)“动物学校”建在了大森林里,小动物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小朋友,请你们看图说一说有哪些小动物,数一数各有多少只。

看挂图先自己数一数,再跟同桌或前后桌同学说一说。(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6只小熊)。

(2)图上还有哪些小动物?(9只小鸟,10只蝴蝶)。

(3)大象校长把校园打扮得非常漂亮,小朋友仔细观察,说一说“动物学校”里还有什么,并数一数。(1个大花墙门上有5个大字,3个大蘑菇教室,8棵大松树,7朵小花)。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打开你的文具盒,数一数你有几支铅笔,跟同桌说一说。

2.数一数你衣服上有几粒扣子,数一数老师衣服上有几粒扣子。

3.数一数你们小组有几个人,问一问他们都分别叫什么名字。

4.数一数自己的手指。

5.数一数教室里有几块玻璃。

(四)思维训练。

拿出10根小棒,先一根一根地数,再两根两根地数,再5根5根地数。数完后说一说怎样数得又对又快。

(五)课堂小结。

“动物学校”里有1只大象,2只小兔子,3个大蘑菇房子,4只小松鼠,5个“欢迎新同学”的大字,6只小熊,7朵小花,8棵松树,9只小鸟,10只蝴蝶。小朋友,你们数对了吗?打开课本,看第2、3页,再数一数。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认识我们的校园(实践活动――了解自己的学校。)。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学校的`情况。

2.练习数数。

三、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动物学校”的校园,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自己的校园。现在我们一起到校园里走一走,说说校园里有什么,有多少。

(二)认识自己的学校。

1.让同学们排成4队,和老师一起悄悄地来到学校门口,看一看学校的名字,数一数有几个字,向传达室的工人师傅问好。

2.在校园里看一看,说说有什么,有多少。(1根旗杆,1面红旗,2个。

双杠,8棵大树,3辆汽车……)。

3.认识校长室。

4.认识老师的办公室,数一数有几位老师。

5.数一数一年级有几个教室,每个教室有几个窗户。

6.你还想看什么地方?自己去看一看,数一数。

(三)课堂小结。

1.说一说你在校园里还看到了什么。

2.说一说你认识哪些新同学。有几个男同学,几个女同学?

今天我们在教室外面上了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我们发现校园里的许多物体都与数学有关系。我们不仅可以在数学书中学到数学知识,而且可以在校园里、家里、大街上发现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第十六十七课时:生活中的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57、87页“生活中的数”

教学目标:1、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精密联系学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书就在我们身边。

2、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序去表示生活中的实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1、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的数中,哪个最小?哪个最大?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吗?在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数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到处的能见到他们,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生活中的数。

二、讨论交流:

1、说一说:板书:我会说。

教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数?学生尽情说。教师播放课间中的录像。(校内外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

看完录像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小结: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使我们人类的好朋友,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数来和杯人交流。

请学生把书翻到46页“生活中的数”,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正在向我们说什么?在小组中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1、摆一摆:

你会打电话吗?拨的数字就是什么?(电话号码)。

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吗?请你们用学具盒里的数字,摆出家里的电话号码。教师巡视,摆好后学生汇报。

数一数,你家里的电话号码是由几个数组成的?我们杭州的电话号码是8位的,这8个数字一个也不能少,你想知道其他同学家的电话号码吗?自由去记,也可以把你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抄在纸上。(教师播放音乐。)。

老师介绍自己的电话号码,学生记下,有什么困难可以打电话给老师。

课间休息:说数字儿歌。

2、猜一猜:

小动物去秋后,每个小动物坐在不同的车厢里。小白兔第一个上车,所以他坐在第一节车厢里。小路在第三届车厢里,其余的动物在哪节车厢里,你能猜出来吗?板书:我会猜。

小组先讨论,在进行汇报。

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放学回家,从他们的话中你能猜出他们他们住在哪层楼?

根据你的经验猜出今天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

3、算一算:

合作完成:教师出示一个数,让学生找出相应的口算卡片,同桌同学相互检查,分组做游戏,组长举答案,其余同学找算式。

应用:妈妈上午买了4只鸡蛋,下午买了3只鸡蛋,一共买了几只鸡蛋?

妈妈买了6个苹果,小名吃掉了2个,还剩几个?

渗透: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学好书学知识,在生活中牛能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三、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更加认识了生活中的数。这些书不仅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还能拼出很多美丽的图案。

展示数字拼图。

问:这些拼图是什么图案,你能看出是由哪些数字拼成的吗?

回去你也去拼一拼,看能摆出什么图案来?

四、教后小记:

一年级数学教案

1.通过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发现其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20以内进位加法。

看加法表找规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一起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1.现在4人一小组,把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填完整。

2.出示整理好的20以内进位加法表,小组合作计算出答案。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用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是复习的主人。

二、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1.师: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引导生回答:

(1)从左到右,各行是按照9加几、8加几、……的顺序排列的`。

(2)每一竖行的第一个加数都一样,第一行是9,第二行是8,第三行是7……。

(3)每一竖行的第二个加数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如加2,加3,加4……。

(4)各行中题的得数,下边的一题都比上边的一题大1。

2.师问: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启发生回答:

(1)每一横行第一个加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9加几、8加几……。

(2)每一横排第二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加2、加3……。

3.师:你还发现上有规律的排列?

启发生回答:每一斜行的第一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如7加4、8加4,第二个加数不变。

4.观察整个表,以6+5为界限,发现了什么规律。

(左边的题和右边的题相同只是两个加数位置变了,但是他们的和不变。在加法表中有一条粗线把加法表分成两部分,强调只要记住左边的20道题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序观察、分析,寻找规律,先按竖行找规律,再按横行找规律,然后从全表找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方法应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按照和是11、12……的顺序一组一组地说出进位加法算式,加深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表排列规律的认识,强化对20以内进位加法式题的记忆,提高计算熟练程度。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师:自己先思考一下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再同桌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熟练准确地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课堂检测(b)。

小小设计家—————我的快乐周末。

项目票价我想玩。

过山车9元。

旋转木马8元。

海盗船7元。

转盘6元。

急流勇进5元。

迷你火车4元。

列式。

我想说。

完成课本113页2、3、4题。

培智生活数学一年级《认识数字8》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对实际物品的操作,理解8的实际含义。

2、运用目测、动手操作材料,感知数量8、体会数学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理解8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为幼儿介绍超市,他们是来邀请大家去超市参加活动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超市中任意物品的数量’,把数数结果展示在展板。奖励一个星!

2、在超市里发现那么多的数量为的’8’物品,请问幼儿有谁认识’8’的?

出示数字卡片8,一起说说8像什么?

3、小结:8除了可表示超市里的那些物品外,请孩子来说说还可以表示其他物品?(还可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

4、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目测图片上的原形—分别依颜色将图形分类,出数量是8的图形.

1、感知,了解了8的含义后,请幼儿完成相关作业练习;。

3、活动结束后可找找在幼儿园里,有哪些东西是可用8来表示的;。

活动延伸:

1、依班级幼儿能力表现,设置相关作业投置益智区,供幼儿练习;。

2、家园配合:利用生活,游戏等,帮助幼儿充分理解8。

活动反思:

幼儿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幼儿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而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没有把幼儿对“8”的认识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仍旧使幼儿的`这一经验处于零散状态。另外,这个提问本身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却因为我语言上缺乏引导性,使它丢失了应有的价值,这就说明我没有做好幼儿的引导者,违背了《新纲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一个个被解决,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年级数学教案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含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

3.创设发新书的真实情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小棒 课件

活动一:发新书

(一)创设发新书的情境,引入新课. 【演示课件发新书】

师:同学们说对了,他在帮老师给同学们发新书!他好像在想着什么!你们看出来了吗?

生:他在想这些书够不够!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你们说够吗?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新朋友引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看图,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进行热爱集体的思想教育.)

(二)利用情境,引入新课,提出并解决问题.

师: 同学们一致认为够了,那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生1:假如他们班的男生和女生都是有20人,这些书就正好,可是他们班男生和女生都不到20人,所以肯定够了!还剩下两本呢!

生2: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都是19人,我还知道我们班一共有38个人,如果把书给我们都够了,那他们班比我们班人少,也一定够!

生:18+19=?

师: 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先自己试一试,再和你们小组的伙伴说一说.

师: 那么,19+18 到底等于多少?我们该怎么算呢?老师相信你一定有办法!

(三)学生汇报:

生1:我是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10+10=20,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9+8=17;再把这两个得数加在一起就是一共多少人,20+17=37.

生2:我是用19先和18的十位上的10相加,19+10=29,29再和剩下的8相加,29+8=37.

生3:我是先把19看成20,这样算起来会觉得简便一些,用20+18=38;把19当成20来算,多加了1个,这样算出38后,要把这多加上的一个给减去,38-1=37.

师:这些都是不错的口算方法,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就可以用哪一种方法来口算,相信除了这些方法,你一定还有别的好方法,不妨在课后告诉你的小伙伴!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们还可以用学具盒中的小棒!

师:同学们试一试吧!

师:有同学提议:我们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怎么样?自己有信心做对吗?好,试试看吧! (生自己动手用竖式来计算.)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叙述自己竖式计算的过程,教师对满十进一的写法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先进行估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学生的方法还是很多样的!随后,一起解决到底怎样计算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算一算等活动,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促使他们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利用小棒突破难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获得直观体验,鼓励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

1、在生活情境中认识左右,感知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用左、右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经历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3、体会位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认识左右的必要性。

重点:建立左右的标准,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一)情境导入。

生:左右。

师:平时老师和大家说,上下楼梯应该从哪边走啊?

生:右边。

师:我们这节课就开始学习左右。现在大家看看图片上的这位同学应该从哪边走啊?(展示图片)。

(学生指出从哪边走,指对的给予表扬,指错了请其他同学再说)。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举起左手,认识一下左手,再举起右手,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左手和右手有什么区别(请同学单独说)。

引导学生说出左手和右手手指的顺序不同。

(二)活动中感知,认识左和右。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我们思考一下,我们的两只小手平时用来做什么呢?

生:右手写字、吃饭,左手压书。

师:左右手师一对好朋友,它们配合起来可以帮我们做很多事情,你身上还有这样的“左”和“右”的好朋友吗?快来找一找。

生:左腿和右腿,左眼和右眼,左脚和右脚等等。

师:大家说的很对,下面大家和老师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请几位同学到台前来做游戏,他们要听老师说的话做动作,大家看看这几位同学做的对不对,错的最多的同学,我们请他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游戏开始。

师: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请表演错误最多的同学表演节目)。

师: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请几位同学说一说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几位同学,从前往后说他是第几人,从左往右数他是第几人。

老师先做一次示范,再让学生起来说。

师:出示一张和教室座位一样的图片,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在图中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请几位同学找出自己的位置。

数学书p12第4题。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一共学习了几个位置。

《左右》教学反思。

《左右》这节课,我精心设计了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用心思考的游戏活动。学生始终在老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的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特点,转化为让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教学活动。

二、游戏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这节课中,我利用游戏活动让学生增强成功感,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和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可以掌握所学的新知识,有一些同学对新知识的掌握还不够。这说明我这节课的设计还存在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这方面我会更加努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一)

新知识点:

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教学要求: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如何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平面图形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平面图形的拼组

一课时解答平面图形的拼组,认识七巧板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新知识点:

1、 十几减9的口算。

2、 十几减8、7、6的口算。

3、 十几减5、4、3、2的口算。

4、 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

1、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

1、 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3、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教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发展个人的学习潜能。但是学习还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和别人的交流中吸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是把老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会更深刻。

4、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熟练、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就能达到的,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的,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根据学生特点,多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小猫钓鱼”和“蜜蜂采蜜”等方法进行练习,在玩中学、玩中练,运用激励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5、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 11-28 大班月份保育工作总结(优秀19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是提高自己工作能力和发现问题的重要方式,值得我们认真对待。请大家看看下面的一些月工作总结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总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 11-28 劳模人物事迹材料(精选17篇)
    事迹材料可以启发人们思考,激励人们努力奋斗,也可以作为学习和借鉴的材料。小编选取了一些感人至深的事迹材料,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伟大的人们。男,1963年4月出生
  • 11-28 打开第三只眼(专业22篇)
    优秀作文既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又要与读者产生共鸣,打动人心。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这些优秀作文范文,一起感受文字的美妙和力量。打开第三只眼,就像打开了这个世界不同的
  • 11-28 家长会议的发言讲话稿(优秀15篇)
    在家长会上,学校可以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情况,家长也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下是小编为家长们收集的家长会主题活动方案,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创意
  • 11-28 校长发言前的串词(热门18篇)
    剖析是通过细致入微地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构成和运行原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说片段,让我们一起感受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亲爱的老师们,家长们,朋友们,
  • 11-28 科技局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范文(14篇)
    述职报告是向领导展示自己工作成果和价值的机会,也是展示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请大家阅读以下几篇精选的述职报告范文,对自己的写作有所启发。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本
  • 11-28 有限空间处置方案(实用19篇)
    计划书是一种用于规划和安排未来工作或活动的书面材料,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如果你正在编写一份计划书,不妨参考一下以下的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发和灵感。
  • 11-28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处置方案(热门20篇)
    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集思广益,提前预见并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降低风险并增加成功的可能性。计划书是一份重要的文件,选取一个好的范文对于我们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和
  • 11-28 未来的房屋小学生(汇总14篇)
    优秀作文能够给读者带来阅读的愉悦和思考的启示,开拓他们的思维空间。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同学们,你们一定不知道未来是
  • 11-28 小学开学第一天讲话范文(19篇)
    演讲稿的内容应该逻辑严密,论证力强,以确保观众理解和接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优秀演讲稿,希望对大家在演讲中能够获得更高的评价和认可。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