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最新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汇总15篇)

最新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汇总15篇)

时间:2023-10-13 12:26:51 作者:碧墨 最新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汇总15篇)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一种社会状态。怎样提高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能力是民族团结的关键。下面是一些民族团结的成功实践,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乘法交换律篇一

本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它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和初次体验有趣算式规律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乘法结合律这一内容与以往教材安排不同的是把认识乘法结合律放在学生自主探索中,通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逐步发现乘法计算中的特殊现象。这样安排不仅是让学生能发现乘法运算定律,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通过对乘法结合律探索基本步骤的体验为学生今后的数学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学习方式上:四年级的学生,经历四年的课改实验,已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之间能够较好地合作交流与倾听。能比较主动地探究新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学习新知。

知识技能上: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知道:25×4=100、125×8=1000以及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在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学探索过程,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探索、发现、理解、应用乘法结合律。

创设情境,组织探索,引导自主学习。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

生:喜欢

生:想

师:那好,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与发现。

二、探索乘法交换律

播放课件1,出示情境图。(用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长方体的一面)

师:你知道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横着数一行有5个小正方体,一共有4行,5×4=20个。

生:竖着数一排有4个小正方体,一共有5排,4×5=20个。

师(板书5×4=4×5)可以这样写吗?为什么?

生:可以因为积相等,(求的就是一个整体)

师:认真观察这个等式,你能发现什么奥妙吗?

生思考,汇报(数字相同,交换了位置,积不变)

生:……

师:请你帮淘气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来验证一下行吗?

生举例验证

生说师板书:

a×b﹦b×a叫做乘法交换律

师:a。b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乘法的结合律探索中往往包含着交换律,因此先经历交换律的探索过程既把分散的情景整合为一个整体,又为乘法结合律的学习作了铺垫。)

三、探索乘法结合律

1、课件2出示情景图(书54页)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估一估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集体交流。(说说估计的方法)

师:谁估计的准确呢?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介绍给大家?

生举手汇报,师追问:怎样想的?

师引导从上面、正面观察

上面:(3×5)×4

师:这个算式可以写成(5×3)×4吗?

生:可以,都是求同一个物体,

生:可以,虽然3和5的位置交换了,但根据乘法的交换律它们的积不变。

师:出示4×(5×3)可以这样写吗?

生交流,师引导可以把(5×3)看成一个数,这里也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

正面:(4×5)×3

师:你还可以怎样写?根据是什么?

生:(5×4)×3,3×(5×4)

(设计意图:通过对算式的变换,巩固乘法交换律)

师:细心的淘气在这些算式中发现了两组特别的算式,(师擦掉其它算式,留下(3×5)×43×(5×4)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乘数相同,三个数的位置不相同,运算顺序不同,积相同。

师:可以写成(3×5)×4=3×(5×4)吗?

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对算式异同的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2、提出假设,举例验证

(学生在小组内举例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举例的情况。

生:……

3、概括规律

生思考概括

生说师板书:

(a×b)×c﹦a×(b×c)叫做乘法结合律

三、运用模型,完成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1题。最后运用课件集体订正。

2、运用乘法结合律很快算出38×25×442×125×8

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汇报

3、完成“练一练”。先要求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发现有错的让该生上去视屏展示,集体交流,并说明运用了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独立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对所学的

知识通过练习加以巩固运用。)

五、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我们是怎样认识这个好朋友的?

板书:

探索与发现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a×b﹦b×a(a×b)×c﹦a×(b×c)

5×4﹦4×5(3×5)×4=3×(5×4)

生举例略生举例略

乘法交换律篇二

导学练模式重在小组学习,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目标。首先我用多媒体出示一个长方体说:“这是老师在课下搭成的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老师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吗?”然后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一算,组内交流算法,第一次进行小组自学。通过观察这些不同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进行了第二次小组学习。我以(3×5)×4=3×(5×4)为例,等式两边有什么异同时,我又让小组观察研究:在举例验证时我让每个人举一个例子,小组交流,看看有什么发现。通过几次小组学习,调动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乘法交换律篇三

1、练习量不够。由于在交流时没有控制好时间,导致交流的时间过长,习题没有完成,学生没有更好的进行巩固理解。

2、学生交流时间过长。课堂交流环节,学生积极踊跃,我忍心打消学生发言的积极性,索性让学生一一汇报展示,结果浪费很多时间。这一环节,想法一样的我可以让学生口头复述,不用一一板书,回升一些时间的。

乘法交换律篇四

?光的传播》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重点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根据这一点,我在设计这节课时让学生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并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验现象中得出结论。因为我们知道光在空气中、水中以及玻璃等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实验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现象也很明显,如果进行探究实验的话,很多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很容易达到探究的目的。小孔成像的实验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做好准备,课堂上分组实验,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及时指导,明确的指出观察什么。否则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也不知道应该观察哪里,然后由学生自己辅以作图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性质、特点,最后再引导学生讨论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其它实例,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特点。

由这节课我也总结了一下在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运用实验、有效的提问、引导和讨论等策略,将学生带入物理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起学生的探知欲望,引导学生探索。同时辅以相关课件如:日食、月食的形成。最后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有关物理现象进行分类和归纳,总结出相关联的物理知识,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认识过程。

乘法交换律篇五

一共有25组,每组要植树5棵,每棵树要浇水2桶。那么可以怎样列式呢?

25×5×2

请你算一算,看看谁的方法比较巧妙。

乘法结合律教案、练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乘法交换律篇六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这节课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和初次体验有趣算式规律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它与以往教材安排不同的是把认识乘法结合律放在学生自主探索中,通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逐步发现乘法计算中的特殊现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经历探索过程,发现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并会用字母来表示,在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回顾整个课堂,感触很深。我能很好地运用导学练教学模式,课堂氛围比较活跃,能较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对本节课反思如下:

乘法交换律篇七

黑板不只是老师的舞台,更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黑板交给学生。在交流展示时,我让各组的代表一边说想法,一边板书算法,学生非常愿意展示自己,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语言流利,板书工整。在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学习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乘法交换律篇八

练习内容:练习二中的第5~10题

练习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

14×15×××5

2、计算

××427×

过程要求:

(1)请三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集体反馈,学生评价计算过程。

(3)着重强调约分的.操作步骤。

二、专项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5~10题

1、第5题

(1)提问各算式的意义。

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分别说一说×、×、×各表示什么?结果是多少?

(2)将结果写在书上。

2、第6题

(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2)分别说明三个问题各属于什么类型的问题。

(3)列式计算。

3、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4、第8题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5、第9题

(1)学生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

(2)改正算式。

6、第10题

(1)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三、课后作业设计:

一、计算。

×××14×

×120××24×18

二、列式计算

1、米的是多少米?

2、千克的是多少千克?

3、吨的是多少吨?

三、解答下列问题。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一个长方体长米,宽米,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课后反思:

乘法交换律篇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第10~14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小数乘小数的笔算,并在计算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一些运算规则,逐步养成自学寻求规律的意识。

2.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的教学思维能力。

3.以规律的探寻为切入口,引领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乘法中的积与因数之间的规律。

难点: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资源

学生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小数的笔算,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探索数学规律有浓厚的兴趣。

预习设计

1.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2.计算(得数保留两位小数)7.42×6.620.6×0.73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教学调整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1.交流预习作业。

集体交流。

2.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1.练习十六第10题.

(1)先让学生观察一下每组题的特点,交流得出:每组数的第一个因数都相等,第二个因数一个比1大,一个等于1,一个小于1。

(2)学生独立计算,小组内讨论发现了什么规律?

(3)交流汇报。

2.运用规律完成练习十六第11、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判断。

(2)全班交流,说说判断的依据。

3.完成练习十六第13题。

除了书上的题目以外,教师补充一些题目。

0.8×6.7×1.25

4.4×0.25

1.33×1.1

0.99×0.45

4.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必做题:

完成补充习题第65页第1、3、4、5题。

选做题:

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7.5×2.7+1.9×2.5

0.9999×0.7+0.1111×2.7【板块一】

1.教师适当点拨。

1.揭示课题。

【板块二】

1.引导学生思考:每一题的积与第一个因数比较,是大一些,还是小一些,为什么?

小结:一个数与1相乘,积与原数相等;一个数与比1大的数相乘,积大于原数;一个数与比1小的数相乘,积小于原数。

2.应用上面学习的知识,说说每次乘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

3.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特别交流是如何进行简便计算的。

4.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困生。

【版块四】

1.全体学生做必做题。做完小小组交流,互相讲评。

2.有能力的做选做题。

3.说说本节练习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乘法交换律篇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借助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整理算式。

预设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你能说一说吗?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用字母表示)

3、猜测:乘法中会有什么运算定律?你能猜一猜是怎样的'吗?

4、揭题

二、自主学习

2、反馈:你们学懂了什么?

(1)乘法交换律是怎样的?你能说一说吗?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在哪些地方运用到它?

(2)乘法结合律是怎样的?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吗?

3、提问:你们还在什么困难?

引导学生质疑、解决。

4、比较沟通: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们发现了什么?(交换律:都是两个数相加、相乘,交换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都是三个数相加、相乘,前面两个数相加(乘),也可以把后面两个数相加(乘),和(积)是不变的)

三、巩固运用

1、口算:练习六第1题

2、针对练习:根据运算定律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3、做一做:第1题,你有什么想法?

4、解决问题:做一做第2题

四、总结:你们在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1、《作业本》

2、102×1398×13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本p14

口算训练p15

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自学,效果非常好,节时高效。由于这节课的内容和上节课的内容有很多相似之处,采用让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倍感兴趣,他们时而点一点,时而圈一圈,不仅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他们还提出了问题:如果是四个数相乘,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先把中间两个数相乘吗?通过讨论,学生发现了即便是更多的数,也可以把中间两个数先乘。

乘法交换律篇十一

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相关的简便运算,由于学生已有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所以本课时的主要目标是对“两个数相乘”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以及对简便运算方法的提升。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逐步学会了不完全归纳法和用字母表示数学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在学生日常的自学活动中,重视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重视小组的合作与交流,所以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正逐渐提高,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正在逐渐养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概括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

生:喜欢

生:想

师:那好,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与发现。

二、探索乘法交换律

播放课件1,出示情境图。(用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长方体的一面)

师:你知道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横着数一行有5个小正方体,一共有4行,5×4=20个。

生:竖着数一排有4个小正方体,一共有5排,4×5=20个。

师(板书5×4=4×5)可以这样写吗?为什么?

生:可以因为积相等,(求的就是一个整体)

师:认真观察这个等式,你能发现什么奥妙吗?

生思考,汇报(数字相同,交换了位置,积不变)

生:……

师:请你帮淘气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来验证一下行吗?

生举例验证

生说师板书:

a×b

乘法交换律篇十二

听了赵老师讲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感觉赵老师上课教态自然大方,语言干脆利落,引导孩子到位,关注孩子及时,整堂课对于乘法交换律的讲解很到位,利用旧知加法的交换律来引入,在学生旧知的基础上,利用“猜想——验证——得结论”的过程,对于乘法交换律,学生已经了解的很透彻。

而对于乘法结合律的讲解,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3)在乘法结合律上浪费的时间有点多,所以课后习题处理的不到位,有些仓促;

(4)对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应该是在我们的运算之中,孩子自己体会到应用了这两个运算律会让计算变得简单,而不是老师把这种简单的思想灌输给孩子,这个设计理念应该贯穿在课堂之中。

二磨:

听了赵老师的课,感觉赵老师的个性、讲课风格特别适合中年级的孩子特点,给人感觉也很舒服。

对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节课的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下听课的感受:

首先,对于这节课,赵老师有三个方面做得很好。

对于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本节课是让学生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完成乘法交换律的学习。而赵老师在这个基础上,又添加了猜想、验证和得结论的环节。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猜想,之后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举例验证,在这个基础上总结新知。这个环节在交换律的探知上很好,但是结合律的上面运用不是很好,应该在加以改正。

三磨:

听了赵老师的讲课,觉得最大的感触就是孩子的课堂常规,感觉赵老师确实在孩子的身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之所以这样这堂课知识的讲授才可以利用猜想——验证——得结论的过程进展的比较顺利。

其次,赵老师的课堂对于知识的讲解,遵从了学生数学学习知识的过程,整堂课对于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研究是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研究的基础之上,这样,整堂课不仅仅交给了孩子知识,而且交给了孩子学习数学新知的一种方法。

再次,在这堂课中,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是课堂的`授课环节前松后紧,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前面乘法交换律的处理上,耗费的时间多了一点。

最后,这堂课处理的还有一点就是做的练习比较少,这样的话,这样的话就是孩子学习的新知,但是没有体会到新知利用的必要性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简便。

乘法交换律篇十三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课时我说:“我们师生来个比赛好不好?”听到这同学们都异口同声的说“好”。课堂气氛一下就调动起来,同学们都目不转睛的盯着大屏幕。我立即出示几道题,很快的就说出了得数,学生看到老师算的这样快很吃惊,也很好奇。在学生诧异之际我出示了课题,告诉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也会算的向老师一样快。然后很自然的就导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样以师生比赛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乘法交换律篇十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对于结合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等学习形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由浅入深,从直观到规律,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乘法交换律篇十五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学习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学习难点】

使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学生自学课本,用笔画出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

2.检测练习:

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25×8=×25125×14×8=()×()×14

4×(25×7)=(×)×7

2×5×8×50=(×)×(×)

二:合作探究

1.什么是乘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再举几个例子。想一想:我们以前什么时候用到过乘法结合律?小组交流。

2.完成46页试一试的1题,小组汇报。

3.根据例子说一说什么是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出乘法交换律。小组交流。

5.观察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三、达标测试:

1.46页练一练。

2.50×12×()=12×()×2

4×25×7=()×()×()

2×25×8×50=()×()×()×()

自我评价:――――――――――――――――――――

[小学数学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公开课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
  • 10-13 2023年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书(通用19篇)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和环保行动的积极性。总结要精炼,避免啰嗦和冗长,突出环保工作的主要亮点和亮点。环保总结范文展示了不同人和组织在环
  • 10-13 2023年圆的周长教案设计理念(优秀8篇)
    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教学活动而编写的一种教学计划。这些教案涵盖了四年级各学科的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圆的周长教案设计理念篇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
  • 10-13 2023年难忘的一件事日记(优秀18篇)
    决议的目的是为了指导行动,让我们能够更加有序地进行工作和生活。在制定决议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可能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典型决议
  • 10-13 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的说课稿 人教版因数和倍数说课稿(大全8篇)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引用权威专家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增强总结的专业性和可信度。《环境污染与人的健康》:探讨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10-13 2023年小壁虎借尾巴教案(模板8篇)
    教学方法多样灵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个性化的大班教案范文,供教师们参考,希望能够启发大家的教学思路。小壁虎借尾巴教案篇一教学目
  • 10-13 2023年大一新生军训总结报告 大一新生军训个人总结(通用14篇)
    整改报告是组织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它能够推动工作流程的优化和卓越。请阅读以下这些经典竞聘报告文案,帮助你更好地了解竞聘报告的写作要点。大一新生军训总结报告篇一
  • 10-13 四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全册(汇总13篇)
    小学教案的编写应当注重合作与共享,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品质。以下是一些来自各地教师的高一教案实例,其中包含了一些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四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全册篇
  • 10-13 童年个人心得体会(优质8篇)
    通过写工作心得可以与他人交流和互动,共同探讨工作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教学反思范文四: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与引导。童年个人心得体会篇一每个人在童年都经历过,有快乐也
  • 10-13 小石潭记教案忽然(汇总20篇)
    初二教案是针对初二学生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安排,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范文展示了如何编写一份详细、科学的安全教案。小石潭记教案忽然篇一1、能用普通话顺畅地朗读课
  • 10-13 护士的思想总结 护士思想工作总结(优质17篇)
    通过教师总结,可以帮助教师找到问题所在,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习总结范文的阅读可以让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有更多的灵感和思路。护士的思想总结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