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醉花阴教案(专业16篇)

醉花阴教案(专业16篇)

时间:2023-11-03 08:02:23 作者:FS文字使者 醉花阴教案(专业16篇)

教学工作计划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科的跨学科性,促进学科间的综合应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启示。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

2、比较阅读,了解“易安体”的艺术特征,了解李词多方面的风格美。

进入诗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人性人情之美。

2、过程方法目标:诵读中明情、品味中悟情、比较中辨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闺情词中的婉约细腻的感情,欣赏其中彰显的人性人情之美,感受李清照柔弱女子的阳刚豪放的一面。

多媒体。

一、导入:创设诗境。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章有后主遗风”。这个大明湖畔的绝代词人就是李清照。她,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她的《如梦令》《武陵春》,昨天又请大家预习了《醉花阴》,相信我们对她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以为她是怎样的人呢?说说你对她的认识。

生答。师小结学生可能想到的答案:多情、闲适、柔媚、多才多艺、命运多舛是现在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认识。相信这堂课结束后,你对她的了解会更深入一些。

二、诵读,感受音韵美。

师:诗歌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的本质在于抒情。请你带着对这首诗歌理解的感情深情诵读。

1、个别朗读。

2、自主评价。

3、诵读提示:读对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情味。

4、教师范背。

三、思读:体会意境美。

师生讨论后明确:愁。

2、作者为什么愁?你了解类似的愁吗?

师生对话,教师小结:这首词以愁发篇,一开篇就愁云笼罩,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离,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瘦,此三愁也。此愁是相思之苦,是寂寞之痛。三愁聚集一处,于是借酒销愁,但“借酒销愁愁更愁”,何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呢!

因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瘦”就在所难免了。(边总结边板书)这种愁我们在“不见复关,泣涕涟涟”中感受过,在“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中体味过,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遥想过,在“你寂寞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中领略过,甚至我们在恋爱中的哥哥、姐姐落寞的眼神中发现过。这种人性人情之美就是诗歌、也是一切文学作品穿越时空魅力永存并深深打动我们的原因。

提示:鉴赏古诗词要发挥想象、借助联想和类比,调动生活积累,以便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3、当堂背诵。

四、品读,领略语言美。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准备:

“永”:即“长”。时近重阳,已白日渐短,作者却以为长,可见百无聊赖之感,寂寞孤独之深。

“又”:佳节又至,而人依旧天各一方,可见离别时间之长,令人不堪忍受。

“薄雾浓云”:勾画出重阳节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一种沉郁的气氛。此为环境烘托愁情。

“把酒”:两人对饮,方有雅趣,可现在花间独酌,形单影只,那一口口的淡酒,是相思的血泪呀!此为用细节写愁。

“销魂”:直抒胸臆,点明刻骨相思。

提示:读书切忌在匆忙,涵咏工夫兴味长。诗词鉴赏要注意咬文嚼字,揣摩感情。

2、师:关于这首词,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穿插课后习题中《醉花阴》的故事,)请问,这三句好在什么地方?请自主赏析“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并交流。

教师准备:以“黄花”自喻,让人联想起少妇因思夫而憔悴的面容,即含蓄又富有美感,同时,黄花傲霜的美质,更能烘托出词人高洁的情怀,意韵丰富。而“瘦”呼应上阕的“愁”,使上下阕由浅入深,浑然一体。而人瘦胜于花瘦,最深挚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离思之重,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

提示:分析名句从修辞、情感角度阐述,还要有篇的意识。

明确:清照重阳独酌,切身感受,有感而发,明诚则代人立言,难免隔靴搔痒。再加上清照终身未育,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虽然与明诚情投意合,但女人弱势的地位,清照恐不得不忧,所以她的情感比明诚要复杂得多呀!正如鲁迅说:“从血管里喷出的都是血,从水管里流出的都是水。”

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耦香残玉簟秋》。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提示:诗词背诵积累要有整合意识,冰糖葫芦式的记忆效果更明显。

5、读了这些闺情词,你能感受到李清照词作的特点吗?

小结:词风婉约,多用白描,语言清丽浅近,意境自然浑成,后人谓之“易安体”。

——在在程朱理学盛行的宋代,一女子能如此大胆直白地表达思夫之情,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

提示:理解诗歌要学会由个性到共性,由个别到一类,以收举一反三之效果。

五、比读,鉴赏情感美。

小结:这两类词写于不同时期。李清照一生经历以宋室南渡为界,前期书香门第给了她良好的文化教养,与赵明诚琴瑟和谐让她饱尝幸福,所以此时虽愁,但还有诗酒自娱的闲适,还有暗香盈袖的浪漫,这愁是明丽而缠绵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闲适之愁。后期,国家风雨飘摇,丈夫先她而去,她只身一人颠沛流离,漂泊江南,此时正值暮春,断红狼籍,徒留尘香,这愁是惨痛而凄绝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乱之愁。离别之怨、相思之苦为南渡前愁词的基本旋律,《醉花阴》是代表;身世之悲、家国之痛为南渡后愁词的主题音乐,《武陵春》是典型。解读诗词,应学会知人论世。

六、扩读:明了丰盈美。

1、李清照是北宋词坛婉约词之宗,然其亦有豪放之作,说说你所知道的李清照豪放风格的诗词。

2、出示《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及《夏日绝句》,并说说这两首诗词给了你这样的感受。

小结:《夏日绝句》中忧国之念,恢复之志,不下陆游《书愤》,显示其性格刚烈一面。在《渔家傲》中,词人通过神奇瑰丽的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太空,不顾“路长”“日暮”,在九万里风的推动下,泠然作海外行。反应了李清照不满现状,要求打破沉闷狭小生活空间的愿望。虽然词中没有出现象《乌江》诗的直语豪言,但我们能感受到李易安不逊须眉的那份飒爽豪气,梁启超就说“此绝似苏、辛派”。

小结:西谚云,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任何一个出色的作家,他都不会只有一种风格。豪放的东坡者,也有婉约之情。清照也具有这种刚柔相济的美。

七、小结课堂。

梁衡说,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诚哉斯言,清照之美,美在其刚柔相救济的诗词,美在其真挚动人的情感,美在其冠绝一时的才情,更美在其大胆追求自我的执着以及面对黑暗的铮铮铁骨。斯人已没,而其留风余韵必将泽被后人。

八、作业布置。

1、课下搜集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诗词,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重点探讨其内容、词风的变化及其原因,写一篇鉴赏小论文。(选做)。

2、几年前,有教授出书——《莫道不销魂——杨雨解秘李清照》,声称李清照好酒,德行有亏。请你搜集并研究她的和酒有关的诗词,然后作一回应。(选做)。

3、课外阅读梁衡《乱世中的美神》,加深对李清照的了解。

高二语文《醉花阴》教案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分析词中的意象。

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诗画。她那无可比拟的才气和无比辉煌的诗词创作令无数须眉汗颜。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或者说出一两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看起来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词都相当熟悉。她的词婉丽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早期的词作《醉花阴》。(板书课题)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

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南渡前:内容: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

南渡: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凉、低沉

前期代表作:《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后期代表作:《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同学们结合注解,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注意停顿。

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

上片重阳思亲(板书“重阳思亲”)

下片饮酒赏菊(板书“饮酒赏菊”)

1有没有同学能结合课文的注释,具体说说词上片的内容呢?注意,学习诗词要借助联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样原文翻译,可以自由地发挥、补充。

明确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

2词人在上片中交代的大致的`情形我们已经了解了,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感受呢?(愁)

3下面是我们的自主探究时间,请大家按小组讨论,紧扣住这个“愁”字,以情景交融为方向,自由选择词作中的意象来进行简要的鉴赏分析。

(1)现在看第一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谁来分析这一句?

明确:“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销金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2)好了,第二句“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应该怎么分析呢?

明确:“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夜半凉初透”,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3)上片小结:上片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景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理离家后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

好了,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把上片背出来呢?(教师检查背诵)

4我们先对下片作个整体品味,谁来翻译一下下片的大意?

明确:下片是写作者在重阳节这天到菊圃饮酒的情形。

(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

问:“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何以见得?

明确这是写佳境。但在词作当中却起到了“佳景衬哀”的作用。这要联系写作背景来分析。重阳是菊花节,菊花正值盛放之时。东篱下的菊花想必开得无比灿烂。黄昏之后,花香四溢,当然更富有情味了。可是对于端着酒杯的作者来说,此时却只能一人对花独酌,空想与丈夫在一起时的快乐光阴,所以眼前的美景不但没有让她变得快乐,反而更激起她心中无限的思夫之情。黄昏正是令人惆怅之时,更加衬托了作者的愁闷相思。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取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

问:这首词以“愁”字开头,以“瘦”字结尾,谁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瘦字

人“瘦”很容易理解,但作者认为菊花也是“瘦”的,这自然只是一种感觉,或者说是作者的一种表现手法吧。菊花本身的菊枝瘦细,菊瓣纤长,但仍能在寒风中傲立。以“瘦”来形容是极见神韵的。而词人因为思夫之情无法排遣,已然形销骨立,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才会有人不如花的感慨。全词以“瘦”作结,在人与黄花的比较中寄托了极为深重的相思之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3)下片小结:下片写黄昏后独自饮酒的愁绪。

1背诵全词

2完成课后第二题

3预习《声声慢》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厨:纱帐。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古诗《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里用其意。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西风;秋风。

黄花:菊花。

参考翻译: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烦恼白天太长,香料在金兽香炉中烧尽了。又到重阳佳节,洁白的玉枕,轻薄的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别说不忧愁,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

上片写秋凉情景。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随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下片写重九感怀。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就上下片之间的关系来说,这下片写的是结果。

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词中还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例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一层。

设问手法也是词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之一。明茅映在《词的》中说:人们“但知传诵结语(指“人比黄花瘦”句),不知妙处全在‘莫道不消魂’。”这话是很有见地的。“莫道”一句,实际上可以与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句相媲美。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吟诵这首词,做到借声传情。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鉴赏词人的写作技巧,体会李清照词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3、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引导——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以郭沫若的一幅对联导入,让学生猜一猜对联中写的是谁,进而引入新课。

二、知人论世。

让学生回忆初中学习《如梦令》时对李清照的介绍,最后教师总结、补充:号“易安居士”、前后期作品风格、“易安体”、《漱玉词》。

三、整体感知。

(一)读一读。

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看三分钟,字面意思不懂之处做好标记,学生间互问互答。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先自读三分钟。

3、点两位同学来读,读完后师生一起点评,最后教师作朗读指导。

4、听朗读带,让学生注意朗诵家对本词节奏的划分、轻重音的处理等。

5、再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自读。

6、点学生来读,检查同学们的朗诵水平进否有进步。

(二)找一找。

1、这首词中有哪些意象?(薄雾、浓云、瑞脑、玉枕、纱厨、酒、暗香、西风、黄花)。

2、这首词中有哪些表现情感的词?(愁、凉、销魂、瘦)。

(三)写一写。

请从词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意象,根据词中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扩写成一段话。(高考小作文训练)。

四、分析鉴赏。

(一)品一品。

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品一品,看它好在哪里?

(让学生自己先把玩品味,然后跟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最后点学生发言。在这期间,教师巡回观察同学们的交流情况,必要时适当点拔一下。这里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在这里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可以说,这首词实在是太美了,可圈可点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如首句渲染出的这种氛围;如“凉”字的双层意;“酒”这一经典意象;“暗香”的“暗”字,用得实在是太妙了;还有作者以“黄花”自喻,不仅形似,更是神似;下片:不露一“菊”字,可处处在写菊,这种“烘云托月,藏而不露”的写作妙作。

(二)背一背:根据词上下片的思路,要求学生当堂背诵。

五、课堂小结。

悟一悟:“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来总结一下,鉴赏词一般有哪些方法?”

知人论世,联系词人生平和写作背景,

把握意象,想象画面,鉴赏意境美;。

反复诵读,炼字炼句,品味语言美。

六、课外拓展。

练一练。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请找出这首词的词眼。

2、从词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进行赏析。

附板书设计。

上片。

愁绪浓且长。

佳节心更凉。

下片。

把酒欲遣愁。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

1通过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2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3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

精讲教学方法讨论赏析主要教具多媒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我们从中体会了作者那种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生活态度,她的生活以及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当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

请同学来朗读这首词,让我们从中更好的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朗读,师生点评。

说说自己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想象一幅画面——西风瘦菊,佳人对花兴叹的画面)感情基调: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

上片与秋凉情景,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天气阴沉,香已燃尽渲染寂寥无聊的环境氛围,“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时本应该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的。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于是,末句“人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绝唱。这三句,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

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比喻巧妙,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词的意境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补充资料: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时诚后,赵时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本词的最后三句。

自选一首李清照的词,结合对作品的赏析,谈谈你对婉约派创作风格的理解。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的风格。

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

教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

——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前期作品。当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远游在外,李清照写了这首词寄给丈夫,用婉转含蓄的笔调,表达了无比深厚的相思之情。词以重阳为背景,喻佳节思亲之意。

二、读:语速,语调,节奏。

三、赏析。

——因为丈夫不在身边,作者倍感孤独寂寞,因此而感觉到白天漫长,也因此发愁。

2.“瑞脑消金兽”这一景物有何特点?是从谁眼里看出来的?

——这一景物是变化的,但变化极为缓慢,不是长时间注意,根本看不出来变化。这一景物是从作者眼里看到的。作者两眼紧盯着香炉,希望香燃得快一些,但香却燃得非常缓慢。表明作者极盼无聊的白天赶紧过去的焦急心情,实际是写孤独难耐。

3.“佳节又重阳”喻每逢佳节备思亲之意。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

知识和技能:

1、通过鉴赏本词,让学生初步归纳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2、通过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让学生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3、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词作,来体会词作表达的感情,能够当堂成诵。

过程和方法:

1、能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找出词中重要意象,来理解词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的鉴赏方法。

2、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词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3、探究与活动:能引导学生通过抓住诗歌感情,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能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词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拓展阅读、多媒体课件。

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创设氛围,导入本课。

课件播放歌曲《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视频。

二、走近李清照。

教师课件展示。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三、以声传情,朗读体味,整体感知。

(诗歌是为了传情达意,我们在刚接触一首诗歌时,一定会对诗中蕴含的情感有一个最初的感受。这首词我们已经预习了。那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自己对词作的情感把握,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

1、指名几个学生朗读,师生评价。(强调节奏、感情感情基调(愁))。

2、课件展示配乐朗读。

指导:语速要缓慢,表情感的词重音要读出,断句要注意,感情要带出浓浓的愁绪。

3、全班齐读。

醉花阴李清照的教案

李清照、赵明诚情投意合、琴瑟和谐,怎奈明诚宦游在外,清照独守空闺,在佳节又至,人却天各一方之际,清照借词抒情,以慰相思之苦。这首玲珑的小词,选取“永昼”“半夜”“黄昏”三个特定的场景,通过对景物、心理、动作的细节描绘,抒写了一个闺中少妇的孤独寂寞以及刻骨的相思之愁,但这种愁是明丽而缠绵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而非“剪不断、理还乱”的离乱之愁。

李清照,学生并不陌生,《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两词在初中阶段均已学过,想来学生对李清照婉约的词风以及她南渡前后的经历应该有所了解。但对于“易安体”的特点、以及词中所体现的人性人情美恐了解较少,另外,对课标中所要求的“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的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能否借助想象入情入境,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真正和作者产生共鸣,也还是个问题,因此,这应该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1.品味语言,理解“闲愁”的特点,感知人性人情之美;掌握《醉花阴》的抒情艺术;

2.比较阅读,了解“易安体”的艺术特征,了解李词多方面的风格美。

教学难点:进入诗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人性人情之美。

2、过程方法目标:诵读中明情、品味中悟情、比较中辨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闺情词中的婉约细腻的感情,欣赏其中彰显的人性人情之美,感受李清照柔弱女子的阳刚豪放的一面。

多媒体。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章有后主遗风”。这个大明湖畔的绝代词人就是李清照。她,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她的《如梦令》《武陵春》,昨天又请大家预习了《醉花阴》,相信我们对她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以为她是怎样的人呢?说说你对她的认识。

生答。师小结学生可能想到的答案:多情、闲适、柔媚、多才多艺、命运多舛是现在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认识。相信这堂课结束后,你对她的了解会更深入一些。

师:诗歌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的本质在于抒情。请你带着对这首诗歌理解的感情深情诵读。

1、个别朗读。

2、自主评价。

3、诵读提示:读对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情味。

4、教师范背。

师生讨论后明确:愁。

2.作者为什么愁?你了解类似的愁吗?

师生对话,教师小结:这首词以愁发篇,一开篇就愁云笼罩,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离,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瘦,此三愁也。此愁是相思之苦,是寂寞之痛。三愁聚集一处,于是借酒销愁,但“借酒销愁愁更愁”,何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呢!因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瘦”就在所难免了。(边总结边板书)这种愁我们在“不见复关,泣涕涟涟”中感受过,在“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中体味过,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遥想过,在“你寂寞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中领略过,甚至我们在恋爱中的哥哥、姐姐落寞的眼神中发现过。这种人性人情之美就是诗歌、也是一切文学作品穿越时空魅力永存并深深打动我们的原因。

温馨提示:鉴赏古诗词要发挥想象、借助联想和类比,调动生活积累,以便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3.选用词中意象,拟写下联:

上联:愁满佳节,永昼难熬夜初凉;

参考答案:酒对东篱,西风消魂人空瘦。

4.当堂背诵。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准备:

“永”:即“长”。时近重阳,已白日渐短,作者却以为长,可见百无聊赖之感,寂寞孤独之深。

“又”:佳节又至,而人依旧天各一方,可见离别时间之长,令人不堪忍受。

“薄雾浓云”:勾画出重阳节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一种沉郁的气氛。此为环境烘托愁情。

“把酒”:两人对饮,方有雅趣,可现在花间独酌,形单影只,那一口口的淡酒,是相思的血泪呀!此为用细节写愁。

“销魂”:直抒胸臆,点明刻骨相思。

温馨提示:读书切忌在匆忙,涵咏工夫兴味长。诗词鉴赏要注意咬文嚼字,揣摩感情。

2、师:关于这首词,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穿插课后习题中《醉花阴》的故事,)请问,这三句好在什么地方?请自主赏析“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并交流。

教师准备:以“黄花”自喻,让人联想起少妇因思夫而憔悴的面容,即含蓄又富有美感,同时,黄花傲霜的美质,更能烘托出词人高洁的情怀,意韵丰富。而“瘦”呼应上阕的“愁”,使上下阕由浅入深,浑然一体。而人瘦胜于花瘦,最深挚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离思之重,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

温馨提示:分析名句从修辞、情感角度阐述,还要有篇的意识。

明确:清照重阳独酌,切身感受,有感而发,明诚则代人立言,难免隔靴搔痒。再加上清照终身未育,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虽然与明诚情投意合,但女人弱势的地位,清照恐不得不忧,所以她的情感比明诚要复杂得多呀!正如鲁迅说:“从血管里喷出的都是血,从水管里流出的都是水。”

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耦香残玉簟秋》。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温馨提示:诗词背诵积累要有整合意识,冰糖葫芦式的记忆效果更明显。

5、读了这些闺情词,你能感受到李清照词作的特点吗?

小结:词风婉约,多用白描,语言清丽浅近,意境自然浑成,后人谓之“易安体”。

——在在程朱理学盛行的宋代,一女子能如此大胆直白地表达思夫之情,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

温馨提示:理解诗歌要学会由个性到共性,由个别到一类,以收举一反三之效果。

小结:这两类词写于不同时期。李清照一生经历以宋室南渡为界,前期书香门第给了她良好的文化教养,与赵明诚琴瑟和谐让她饱尝幸福,所以此时虽愁,但还有诗酒自娱的闲适,还有暗香盈袖的浪漫,这愁是明丽而缠绵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闲适之愁。后期,国家风雨飘摇,丈夫先她而去,她只身一人颠沛流离,漂泊江南,此时正值暮春,断红狼籍,徒留尘香,这愁是惨痛而凄绝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乱之愁。离别之怨、相思之苦为南渡前愁词的'基本旋律,《醉花阴》是代表;身世之悲、家国之痛为南渡后愁词的主题音乐,《武陵春》是典型。解读诗词,应学会知人论世。

1.李清照是北宋词坛婉约词之宗,然其亦有豪放之作,说说你所知道的李清照豪放风格的诗词。

2、出示《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及《夏日绝句》,并说说这两首诗词给了你这样的感受。

小结:《夏日绝句》中忧国之念,恢复之志,不下陆游《书愤》,显示其性格刚烈一面。在《渔家傲》中,词人通过神奇瑰丽的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太空,不顾“路长”“日暮”,在九万里风的推动下,泠然作海外行。反应了李清照不满现状,要求打破沉闷狭小生活空间的愿望。虽然词中没有出现象《乌江》诗的直语豪言,但我们能感受到李易安不逊须眉的那份飒爽豪气,梁启超就说“此绝似苏、辛派”。

小结:西谚云,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任何一个出色的作家,他都不会只有一种风格。豪放如“大江东去”的东坡者,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婉约。清照也具有这种刚柔相济的美。

温馨提示:要全面了解一个人的诗歌风格,避免以偏概全。

1、深情诵读,吟咏诗韵;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3、含英咀华,领略语言;

4、分析手法,以明技巧;

5、知人论世,以明其本。

梁衡说,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诚哉斯言,清照之美,美在其刚柔相救济的诗词,美在其真挚动人的情感,美在其冠绝一时的才情,更美在其大胆追求自我的执着以及面对黑暗的铮铮铁骨。斯人已没,而其留风余韵必将泽被后人。

1、课下搜集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诗词,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重点探讨其内容、词风的变化及其原因,写一篇鉴赏小论文。(选做)。

2、几年前,有教授出书——《莫道不销魂——杨雨解秘李清照》,声称李清照好酒,德行有亏。请你搜集并研究她的和酒有关的诗词,然后作一回应。(选做)。

3、课外阅读梁衡《乱世中的美神》,加深对李清照的了解。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

2.比较阅读,了解“易安体”的艺术特征,了解李词多方面的风格美。

教学难点:进入诗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人性人情之美。

【教学目标】。

2.过程方法目标:诵读中明情、品味中悟情、比较中辨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闺情词中的婉约细腻的感情,欣赏其中彰显的人性人情之美,感受李清照柔弱女子的阳刚豪放的一面。

【教学设施】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创设诗境。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章有后主遗风”。这个大明湖畔的绝代词人就是李清照。她,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她的《如梦令》《武陵春》,昨天又请大家预习了《醉花阴》,相信我们对她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以为她是怎样的人呢?说说你对她的认识。

生答。师小结学生可能想到的答案:多情、闲适、柔媚、多才多艺、命运多舛是现在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认识。相信这堂课结束后,你对她的了解会更深入一些。

二、诵读,感受音韵美。

师:诗歌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的本质在于抒情。请你带着对这首诗歌理解的感情深情诵读。

1.个别朗读。

2.自主评价。

3.诵读提示:读对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情味。

4.教师范背。

三、思读:体会意境美。

师生讨论后明确:愁。

2.作者为什么愁?你了解类似的愁吗?

师生对话,教师小结:这首词以愁发篇,一开篇就愁云笼罩,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离,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瘦,此三愁也。此愁是相思之苦,是寂寞之痛。三愁聚集一处,于是借酒销愁,但“借酒销愁愁更愁”,何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呢!因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瘦”就在所难免了。(边总结边板书)这种愁我们在“不见复关,泣涕涟涟”中感受过,在“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中体味过,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遥想过,在“你寂寞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中领略过,甚至我们在恋爱中的哥哥、姐姐落寞的眼神中发现过。这种人性人情之美就是诗歌、也是一切文学作品穿越时空魅力永存并深深打动我们的原因。

温馨提示:鉴赏古诗词要发挥想象、借助联想和类比,调动生活积累,以便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3.选用词中意象,拟写下联:

上联:愁满佳节,永昼难熬夜初凉;

参考答案:酒对东篱,西风消魂人空瘦。

4.当堂背诵。

四、品读,领略语言美。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准备:

“永”:即“长”。时近重阳,已白日渐短,作者却以为长,可见百无聊赖之感,寂寞孤独之深。

“又”:佳节又至,而人依旧天各一方,可见离别时间之长,令人不堪忍受。

“薄雾浓云”:勾画出重阳节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一种沉郁的气氛。此为环境烘托愁情。

“把酒”:两人对饮,方有雅趣,可现在花间独酌,形单影只,那一口口的淡酒,是相思的血泪呀!此为用细节写愁。

“销魂”:直抒胸臆,点明刻骨相思。

温馨提示:读书切忌在匆忙,涵咏工夫兴味长。诗词鉴赏要注意咬文嚼字,揣摩感情。

2.师:关于这首词,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穿插课后习题中《醉花阴》的故事,)请问,这三句好在什么地方?请自主赏析“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并交流。

教师准备:以“黄花”自喻,让人联想起少妇因思夫而憔悴的面容,即含蓄又富有美感,同时,黄花傲霜的美质,更能烘托出词人高洁的情怀,意韵丰富。而“瘦”呼应上阕的“愁”,使上下阕由浅入深,浑然一体。而人瘦胜于花瘦,最深挚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离思之重,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

温馨提示:分析名句从修辞、情感角度阐述,还要有篇的意识。

明确:清照重阳独酌,切身感受,有感而发,明诚则代人立言,难免隔靴搔痒。再加上清照终身未育,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虽然与明诚情投意合,但女人弱势的地位,清照恐不得不忧,所以她的情感比明诚要复杂得多呀!正如鲁迅说:“从血管里喷出的都是血,从水管里流出的都是水。”

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耦香残玉簟秋》。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温馨提示:诗词背诵积累要有整合意识,冰糖葫芦式的记忆效果更明显。

5.读了这些闺情词,你能感受到李清照词作的特点吗?

小结:词风婉约,多用白描,语言清丽浅近,意境自然浑成,后人谓之“易安体”。

——在在程朱理学盛行的宋代,一女子能如此大胆直白地表达思夫之情,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

温馨提示:理解诗歌要学会由个性到共性,由个别到一类,以收举一反三之效果。

五、比读,鉴赏情感美。

小结:这两类词写于不同时期。李清照一生经历以宋室南渡为界,前期书香门第给了她良好的文化教养,与赵明诚琴瑟和谐让她饱尝幸福,所以此时虽愁,但还有诗酒自娱的闲适,还有暗香盈袖的浪漫,这愁是明丽而缠绵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闲适之愁。后期,国家风雨飘摇,丈夫先她而去,她只身一人颠沛流离,漂泊江南,此时正值暮春,断红狼籍,徒留尘香,这愁是惨痛而凄绝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乱之愁。离别之怨、相思之苦为南渡前愁词的基本旋律,《醉花阴》是代表;身世之悲、家国之痛为南渡后愁词的主题音乐,《武陵春》是典型。解读诗词,应学会知人论世。

六、扩读:明了丰盈美。

1.李清照是北宋词坛婉约词之宗,然其亦有豪放之作,说说你所知道的李清照豪放风格的诗词。

2.出示《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及《夏日绝句》,并说说这两首诗词给了你这样的感受。

小结:《夏日绝句》中忧国之念,恢复之志,不下陆游《书愤》,显示其性格刚烈一面。在《渔家傲》中,词人通过神奇瑰丽的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太空,不顾“路长”“日暮”,在九万里风的推动下,泠然作海外行。反应了李清照不满现状,要求打破沉闷狭小生活空间的愿望。虽然词中没有出现象《乌江》诗的直语豪言,但我们能感受到李易安不逊须眉的那份飒爽豪气,梁启超就说“此绝似苏、辛派”。

小结:西谚云,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任何一个出色的作家,他都不会只有一种风格。豪放如“大江东去”的东坡者,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婉约。清照也具有这种刚柔相济的美。

温馨提示:要全面了解一个人的诗歌风格,避免以偏概全。

七、学法小结。

1.深情诵读,吟咏诗韵;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3.含英咀华,领略语言;

4.分析手法,以明技巧;

5.知人论世,以明其本。

八、小结课堂。

梁衡说,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诚哉斯言,清照之美,美在其刚柔相救济的诗词,美在其真挚动人的情感,美在其冠绝一时的才情,更美在其大胆追求自我的执着以及面对黑暗的铮铮铁骨。斯人已没,而其留风余韵必将泽被后人。

九、作业布置。

1.课下搜集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诗词,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重点探讨其内容、词风的变化及其原因,写一篇鉴赏小论文。(选做)。

2.几年前,有教授出书——《莫道不销魂——杨雨解秘李清照》,声称李清照好酒,德行有亏。请你搜集并研究她的和酒有关的诗词,然后作一回应。(选做)。

3.课外阅读梁衡《乱世中的美神》,加深对李清照的了解。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

2、比较阅读,了解“易安体”的艺术特征,了解李词多方面的风格美。

教学难点:进入诗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人性人情之美。

教学目标。

2.过程方法目标:诵读中明情、品味中悟情、比较中辨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闺情词中的婉约细腻的感情,欣赏其中彰显的人性人情之美,感受李清照柔弱女子的阳刚豪放的一面。

教学设施: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创设诗境。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章有后主遗风”。这个大明湖畔的绝代词人就是李清照。她,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她的《如梦令》《武陵春》,昨天又请大家预习了《醉花阴》,相信我们对她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以为她是怎样的人呢?说说你对她的认识。

生答。师小结学生可能想到的答案:多情、闲适、柔媚、多才多艺、命运多舛是现在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认识。相信这堂课结束后,你对她的了解会更深入一些。

二、诵读,感受音韵美。

师:诗歌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的本质在于抒情。请你带着对这首诗歌理解的感情深情诵读。

1.个别朗读。

2.自主评价。

3.诵读提示:读对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情味。

4.教师范背。

三、思读:体会意境美。

师生讨论后明确:愁。

2、作者为什么愁?你了解类似的愁吗?

师生对话,教师小结:这首词以愁发篇,一开篇就愁云笼罩,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离,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瘦,此三愁也。此愁是相思之苦,是寂寞之痛。三愁聚集一处,于是借酒销愁,但“借酒销愁愁更愁”,何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呢!

因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瘦”就在所难免了。(边总结边板书)这种愁我们在“不见复关,泣涕涟涟”中感受过,在“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中体味过,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遥想过,在“你寂寞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中领略过,甚至我们在恋爱中的哥哥、姐姐落寞的眼神中发现过。这种人性人情之美就是诗歌、也是一切文学作品穿越时空魅力永存并深深打动我们的原因。

提示:鉴赏古诗词要发挥想象、借助联想和类比,调动生活积累,以便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3、当堂背诵。

四、品读,领略语言美。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准备:

“永”:即“长”。时近重阳,已白日渐短,作者却以为长,可见百无聊赖之感,寂寞孤独之深。

“又”:佳节又至,而人依旧天各一方,可见离别时间之长,令人不堪忍受。

“薄雾浓云”:勾画出重阳节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托出一种沉郁的气氛。此为环境烘托愁情。

“把酒”:两人对饮,方有雅趣,可现在花间独酌,形单影只,那一口口的淡酒,是相思的血泪呀!此为用细节写愁。

“销魂”:直抒胸臆,点明刻骨相思。

提示:读书切忌在匆忙,涵咏工夫兴味长。诗词鉴赏要注意咬文嚼字,揣摩感情。

2.师:关于这首词,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穿插课后习题中《醉花阴》的故事,)请问,这三句好在什么地方?请自主赏析“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并交流。

教师准备:以“黄花”自喻,让人联想起少妇因思夫而憔悴的面容,即含蓄又富有美感,同时,黄花傲霜的美质,更能烘托出词人高洁的情怀,意韵丰富。而“瘦”呼应上阕的“愁”,使上下阕由浅入深,浑然一体。而人瘦胜于花瘦,最深挚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离思之重,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

提示:分析名句从修辞、情感角度阐述,还要有篇的意识。

明确:清照重阳独酌,切身感受,有感而发,明诚则代人立言,难免隔靴搔痒。再加上清照终身未育,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虽然与明诚情投意合,但女人弱势的地位,清照恐不得不忧,所以她的情感比明诚要复杂得多呀!正如鲁迅说:“从血管里喷出的都是血,从水管里流出的都是水。”

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耦香残玉簟秋》。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提示:诗词背诵积累要有整合意识,冰糖葫芦式的记忆效果更明显。

5.读了这些闺情词,你能感受到李清照词作的特点吗?

小结:词风婉约,多用白描,语言清丽浅近,意境自然浑成,后人谓之“易安体”。

——在在程朱理学盛行的宋代,一女子能如此大胆直白地表达思夫之情,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

提示:理解诗歌要学会由个性到共性,由个别到一类,以收举一反三之效果。

五、比读,鉴赏情感美。

小结:这两类词写于不同时期。李清照一生经历以宋室南渡为界,前期书香门第给了她良好的文化教养,与赵明诚琴瑟和谐让她饱尝幸福,所以此时虽愁,但还有诗酒自娱的闲适,还有暗香盈袖的浪漫,这愁是明丽而缠绵的,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闲适之愁。后期,国家风雨飘摇,丈夫先她而去,她只身一人颠沛流离,漂泊江南,此时正值暮春,断红狼籍,徒留尘香,这愁是惨痛而凄绝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乱之愁。离别之怨、相思之苦为南渡前愁词的基本旋律,《醉花阴》是代表;身世之悲、家国之痛为南渡后愁词的主题音乐,《武陵春》是典型。解读诗词,应学会知人论世。

六、扩读:明了丰盈美。

1、李清照是北宋词坛婉约词之宗,然其亦有豪放之作,说说你所知道的李清照豪放风格的诗词。

2.出示《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及《夏日绝句》,并说说这两首诗词给了你这样的感受。

小结:《夏日绝句》中忧国之念,恢复之志,不下陆游《书愤》,显示其性格刚烈一面。在《渔家傲》中,词人通过神奇瑰丽的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太空,不顾“路长”“日暮”,在九万里风的推动下,泠然作海外行。反应了李清照不满现状,要求打破沉闷狭小生活空间的愿望。虽然词中没有出现象《乌江》诗的直语豪言,但我们能感受到李易安不逊须眉的那份飒爽豪气,梁启超就说“此绝似苏、辛派”。

小结:西谚云,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任何一个出色的作家,他都不会只有一种风格。豪放的东坡者,也有婉约之情。清照也具有这种刚柔相济的美。

七、小结课堂。

梁衡说,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诚哉斯言,清照之美,美在其刚柔相救济的诗词,美在其真挚动人的情感,美在其冠绝一时的才情,更美在其大胆追求自我的执着以及面对黑暗的铮铮铁骨。斯人已没,而其留风余韵必将泽被后人。

八、作业布置。

1.课下搜集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诗词,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重点探讨其内容、词风的变化及其原因,写一篇鉴赏小论文。(选做)。

2.几年前,有教授出书——《莫道不销魂——杨雨解秘李清照》,声称李清照好酒,德行有亏。请你搜集并研究她的和酒有关的诗词,然后作一回应。(选做)。

3.课外阅读梁衡《乱世中的美神》,加深对李清照的了解。

醉花阴李清照的教案

1、掌握朗读的技巧,熟读体味情感。

2、品味鉴赏意象,体悟词人感情。

3、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品味“酒”“黄花”等意象,体悟词人的感情“愁”。

如何理解“酒”“黄花”等意象和结合诗句感受词人的情感。

诵读法。

1课时。

(提示:以“愁”的母题导入)。

中国的古典诗词情深意切、意蕴绵长,以“愁”为母题的诗词比比皆是。崔灏如此说思乡之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秦观如此说寂寞之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李煜如此说亡国之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如此说生死离别之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笔下的相思之愁。

说到李清照的相思之愁,不得不提她的丈夫赵明诚。李清照18岁时与赵明诚邂逅并且喜结连理,才子配佳人,两人恩爱有加,一同研究诗词和金石。李清照词中的相思之愁的对象,多是她的丈夫赵明诚。今天我们学一首李清照南渡前早期的、表达相思之愁的作品——《醉花阴》。

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独自初步感受一下词的意蕴。

1、学生自读(2分钟)。

2、学生代表范读(2个同学)。

每一位同学读完后,请同学们作评价。

老师再做点评。

3、写作背景。

我们要掌握一首诗词的朗读节奏和感情,可以通过诗词的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赵明诚到仰天山罗汉洞赏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自在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因写这首词赠给赵明诚以解愁绪。

因为是重阳节的作品,后来黄升(宋)在《花庵词选》中题为《醉花阴·九日》。

“醉花阴”词牌名为李清照首创,双调小令,押仄韵格,按照本词,它押的是ou韵,朗读时,我们要用低沉缓慢的语气,感情浓厚又不热烈,带有哀伤的基调,适当停顿。比如:“薄雾/浓云/愁/永昼”。

4、教师范读。

5、学生齐读。

1、意象与情感。

一个“愁”字贯穿整首词,也就是所谓的词眼。那么,词中哪些意象体现出愁呢?请大家找一找,共同讨论如何体现“愁”的。

(讨论两三分钟,2个人回答)。

请一位同学来谈谈她的理解。(预设答案:西风、黄花、酒、暗香、东篱等。适当点拨)。

除了这些,还有吗?(同学们认同她的理解吗,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请另外一个谈谈她的理解。

同学们找意象找得很准,理解也很恰当。老师再补充一下,请看幻灯片(显示:词中提到的意象的特征和用意)。

小结:

薄雾、浓云:薄雾淡淡,云霭浓浓。“愁因薄雾起”,这样的阴天使人低迷忧郁,愁绪满怀。

东篱:指菊花圃,赏菊是重阳节的一个习俗。这里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一个人重阳赏菊,孤独排山倒海而来,独坐东篱愁绪飞。

西风:暗含凄冷萧瑟之意。(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酒:麻木神经,或助兴,或消愁。酒在古代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文学中的意象也是丰富多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学多的关于“酒”的诗句:

别时,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大醉一场;

喜时,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欣喜若狂;

感怀时,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人生苦短;

孤独时,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忧愁时,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消愁不成反添愁。

李清照喜欢饮酒,借酒消愁,“沉醉不知归路”“浓睡不消残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然而愁哪是那么容易消除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上加愁。酒,对李清照而言,似乎已经附带一种化不开的愁绪。

黄花:菊花,有高洁、隐逸的象征,是重阳节的时令花,赏菊是重阳的习俗,然而,一个人孤独赏菊时,菊花,勾起人的相思,只会愁上加愁。李白“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白居易“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无人陪伴的重阳节,菊花,终究是伤感之花。而李清照词的黄花又有特殊的意味,她是以瘦小的黄花比喻瘦削的自己呢。

2、时间词、重点词与情感。

(提示:凉、透、瘦)。

这种愁,通过特殊意象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愁,还在特殊的时间里变得更加的浓烈!重阳节,独自一人赏菊,怎么能不觉得时间漫长、日子乏味呢?!愁,涌上心头。

这样的“愁”达到了什么程度呢?(凉、透、瘦)凉,既是天气带来的体凉,也是孤独寂寞思念之痛带来的心凉,这里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这种愁,凉彻心扉,一个“透”字,点出了词人过度思念丈夫的沉重的愁和无法解相思的无奈之情。

“瘦”,有这样的诗句:“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词人们以花草树木自喻,形容身形消瘦、神态憔悴,李清照更添一笔,以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自己比黄花还瘦削,神态更加憔悴,可谓巧夺天工。

李清照在自己的词中多次写到相思成愁、因愁而“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因这出名的诗句被称为“李三瘦”。

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写相思瘦的诗句不胜枚举,大家能想起哪些?

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温庭筠“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南空子》),王实甫“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西厢记》),他们写的“相思瘦”功力不凡,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整首词,“愁”是感情基调,词人在词中是通过这些体现的:

意象:薄雾、浓云、酒、东篱、暗香、黄花、西风。

时间词:永昼、佳节、重阳、半夜、黄昏后。

重点词:凉、透、瘦。

这也算是鉴赏诗词感情的一种方法。

通过感悟意象,解析关键词语对“愁”的助兴作用,我们把视野投放在整首词中,去感悟一个整体环境中,词人整体的“愁”。

薄雾淡淡、云霭浓浓的阴天,正是重阳佳节,让我觉得心中格外惆怅,根本无法打发这样的无聊时光啊,我一个人静静地看着金兽中不但焚烧消减的瑞脑,百无聊赖度日如年。去赏菊吧,虽然很烦闷,但是这样的重阳习俗,我还是要耐着性子去完成,沾染了一身的菊花香,黄昏后才回到房里。西风萧瑟,不断地挑动着门帘,如此凄凉,不要说离别不苦啊,我简直比菊圃里的黄花还要瘦削,还要憔悴。

许许多多的意象营造出一个凄凉的环境,这样特定的环境塑造的是一个多愁善感、相思成愁、憔悴瘦削的女子。如此惹人怜惜。

(齐读)通过深入感悟之后,我们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这首忧伤而优美的词,《醉花阴》。

你最喜欢《醉花阴》的哪一句?请谈谈你的看法。

(5分钟时间。然后请同学起来发表观点。加以评价。2个人。)。

预设:如果学生提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他赏析完后,教师补充:《嫏嬛记》的故事,“只三句绝佳”,是千古名句。

《醉花阴》塑造了一个在重阳佳节独自赏菊、相思成愁的女子形象,请你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把这首词的内容改写成散文片段。

这节课,我们通过解读意象的方式,仿佛遇见一个在闺阁中思念丈夫、度日如年的女子,感悟她从内而外绵长浓厚的相思之愁,让我们对李清照又有了深刻的理解。课后时间多积累一些李清照的“愁”的诗句,同学互相交流。背熟《醉花阴》。这节课上到这,谢谢大家!

《醉花阴》教案

译文。

原文。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忱纱厨,半夜凉初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002/12/19。

醉花阴教案设计

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

上片写秋凉情景。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随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下片写重九感怀。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就上下片之间的关系来说,这下片写的是结果。

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词中还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例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一层。

设问手法也是词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之一。明茅映在《词的》中说:人们“但知传诵结语(指“人比黄花瘦”句),不知妙处全在‘莫道不消魂’。”这话是很有见地的。“莫道”一句,实际上可以与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句相媲美。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

元伊士珍《琅环记》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明》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城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的生活体验不是一般文人所能体验得了的;他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技巧,也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词里出现的那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也正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因为这一形象是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时期与特定阶层的产物。

所以,今天我们在欣赏时,主要借鉴她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法。千万不要成了“爱上层楼”者,到时还要“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愿读者诸君莫道不受用,金榜题名时,你比我高兴。

醉花阴教案设计

(一)。

一树花丛芳影动,雅韵馨香弄。

娇媚卧黄昏,遮面含羞,醉赏妖娆共。

黛烟袅袅潮浪涌,唤醒葱笼梦。

美艳换新妆,景色斑斓,满目芳菲送。

(二)。

玉润天然香满昼,朵朵含羞透。

旖旎满庭芳,美韵风情,独醉花阴后。

影姿婀娜娉婷秀,静伫情依旧。

何处可消愁,几度飘零,又惹相思瘦。

(三)。

三月暖风吹碧树,沐浴晨曦露。

蝴蝶醉花丛,浅语呢喃,缱绻频回顾。

满园秀色馨香吐,袅娜和燕舞。

冬去又春来,云淡风轻,莫把芳华负。

(四)。

纤眉慧目花一朵,靓丽枝头卧。

洁雅蕴高风,几缕幽魂,化作相思果。

管弦拨动流年磨,日转云烟过。

点点送芳姿,不用涂朱,娇嫩馨香裹。

(五)。

水翦双眸凝望远,深邃含情恋。

灵韵闪流光,飞向心来,缕缕携温暖。

清纯俏媚青丝绾,惹却相思漫。

婀娜落霞中,百感人生,难忘西湖畔。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赏析:

此词别本题作“重阳”或“九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李清照夫妻暂时分离,思念之情绵绵不绝。上片述由白昼到深夜一整天独处深闺的离愁。窗外阴沉暗淡,室内香烟缭绕,“永”、“销”二字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次日为九九重阳,又逢佳节倍思亲之际,离思转深,以故香帐凭枕,夜深难寐。“凉初透”,兼写秋节萧瑟与心境凄冷。下片纪重阳赏菊情事。自古即有重九饮酒赏菊风俗,陶潜九月九日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就酌,醉而后归”(《续晋阳秋》)。词人继踵文苑雅事,黄花拂袖,而离愁难解,遂逗出煞拍三句。“销魂”,深化篇首“愁”字,由“愁”而致人瘦,见出离思深沉。帘外黄花与帘内佳人,相映生辉,形神酷似,同命相恤,物我交融,创意极美。据伊世珍《缳记》载:易安以此词寄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传闻未必可信,但这三句确言他人之所未能言也。

醉花阴教案设计

充耳寒蝉叫。

深夜未曾眠,

思绪如潮,

心似翻江搅。

至秋近岁枫妖娆。

愁白苍颜貌。

听雨打枯荷,

怨上眉梢,。

又叹人生老。

作者慕尧的文集。

故里去,人安之。

梦里反复重复的故事,多少次被惊醒。

今离乡数千里而未归,多少次暗惆怅。

突然会很想家,对于我这种从小到大都在那老地方生活的人。

离开,初是兴奋激动,而后开始厌烦,而后开始想念。

数夜思念那久未归的故乡,望着那静躺的嘉陵江——另一头,或许是我的故乡。

抑郁,惆怅,生活在一切都未知的地方,或许有人会帮你,还会有人想害你,惊惊噩噩,我不知该怎么表达。

莫名的,会有强烈的压迫感,萦绕,束缚,无法挣脱。

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很多事,心酸疼痛,默默忍受,屈辱嘲笑,默默忍受,还有欺骗,默默忍受。

时不时会回头看看,过去是多么美好,三五个成群,无话不谈。

那些陪你一起闯荡的,两肋插刀,刀山火海,冒险的梦,陪你去疯。

偶然回头,故里在,人安在否?

我的她。

有一个我的她。

相知不相遇。

待得相遇时。

卿已为人妻。

问我老来谁相依。

夜有明月为被昼有红日为衣。

里,没人可以把你从我心里赶走的。

相关范文推荐
  • 11-03 水浒传八十五回读后感(优质18篇)
    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书籍之后对书中内容、作者观点等的一种深入思考与感悟。以下是一些名著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和评论。《水浒传》擎天立地的人物形象在每个人
  • 11-03 案件评查申请书表(模板19篇)
    无论是就业还是升学,写一份精彩的更多申请书都是我们成功的第一步。以下更多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申请者提升自己的申请水平和竞争力。建平县人民检察院:贵
  • 11-03 条款式心得体会(模板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成长提供参考和借鉴。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经验总结和感悟。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
  • 11-03 申请书纪检部(精选14篇)
    在写申请书时,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亮点,并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经历来支撑自己的陈述。这些申请书范文中的优秀句子和段落可以作为我们自己申请书的参考和借鉴。
  • 11-03 质量安全承诺书谁签名(优秀17篇)
    质量月的目标是确保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客户的期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企业的质量月活动案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和田县政府采购中心:若我
  • 11-03 借车牌协议大全(20篇)
    合同协议的变更和解除应当经过各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符合法律的规定。合同协议的格式和内容可以因具体情况而异,以下范文仅供参考。甲方:(转让方),身份证:乙方:(受
  • 11-03 公积金换房申请书(优秀20篇)
    撰写一份成功的更多申请书需要我们准确把握申请的目标和内容,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能力。不同领域的更多申请书范文呈现了不同的风格和技巧,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
  • 11-03 设备部工作总结范例(模板13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跟踪自己的进展,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和方式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精选月工作总结样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xx年是集团的跨越
  • 11-03 亲子共处心得体会(优质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深入挖掘自己的思考和体验,提升自我认知。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作为一个家长,我们都希望能
  • 11-03 农村爱国卫生实施方案(优秀21篇)
    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和详细的规划,以确保后续的工作顺利进行。以下是一些国内外企业的实施方案,它们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制定自己的方案非常有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