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高二历史的教学反思(模板8篇)

高二历史的教学反思(模板8篇)

时间:2023-10-16 05:32:47 作者:QJ墨客 高二历史的教学反思(模板8篇)

绿色环保,从点滴做起,从我开始。如何利用押韵或修辞手法,使环保标语更加富有韵律感和诱惑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创意十足的环保标语,为环境发声吧!

高二历史的教学反思篇一

时间付诸东流水,期中考试已结束,回顾任教高二历史教学一个月以来教学情况,总的感觉是忙碌与踏实的,单从各班历史成绩来看,问题还是很大。尖子班成绩平稳,高分学生较少,普通班成绩普遍低下。面对这种情况,对我来说即使一种挑战,椰油一份压力。为此在中期考试之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之处,寻求今后新的对策及努力方向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一、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带领学生共同前。高二历史重点讲述世界近现代史,所讲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国外,所以各班学生学习激情不高,感觉乏味,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去学,为此,要努力思考、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能力素质,使之有效地实行。

二、扎实基础知识。历史学科的最大特点是以大量史实为依据,论从史出,所以要坚持课前提问,而且要严肃对待提问,同时以精彩的导课使学生迅速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加强学习,布置适量的作业,按时批阅。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认为这是目前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同时还要注重应试技巧,传授经验,进行知识整合、合理利用。做好常规教学,教有方,学有思。寻求既适应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的提高。

回顾这半期的工作,很辛苦、教学任务也不轻。但我始终充满激情、相信自己有信心、也有爱心,不停地改变教学观念没,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质量。争取赢得学生更多的爱戴和信任,将会一如既往的更加努力!

高二历史的教学反思篇二

本学期末进行两次大型考试,结合考试情况,本备课组进行教学反思。

第一,结合教材进行反思。本学期开设世界近代现代史,从教材体系看,与高一学生接触的中国近代现代史不同,体系较为复杂;线索不是十分清晰,需要教师理清线索,删繁就简;涉及到的国家、地区较多,需要严格划分个性问题,认真识记,寻找共性问题,注意区分个性问题。由此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理解障碍。

高二历史的教学反思篇三

学年,我担任了高二12个理科班的历史教学工作。虽然每个班每个星期只有一节课,但一周下来就有十二节课,不断地扮演着“人肉复读机”的角色,再加上我要跨级带高一的两个班,工作量极大,压力也是山大。再者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在本学年度面临着学业水平测试的任务,如何提高学生的通过率,让我不得不认真思考。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我觉得以下几个问题是首次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

(3)认真研究学情,即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状况,据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对于文科班而言,历史教学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而对理科学生而言,由于初中不重视历史,基础较差,再加上知识面狭窄,阅历有限,因此对历史知识的认识难以理解和掌握,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只能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失去兴趣。通过几个星期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观察,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觉得在今后教学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对高中理科班的历史教学准确“定位”,教师对学生历史教学的任务、目标和地位的认识以及采取的相应的措施。高中理科班学生的历史学习任务简单来说一是掌握知识,迎接“毕业会考”,二是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养成“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根据理科班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谈话和交流,我对理科班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思维方式有一些的了解。理科班的历史教学,不能古板守拙,而是要有较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适当补充学生熟知的材料来组织教学。在讲有关内容的历史课时,抓住学生想了解有关历史典故知识求知欲望,适当地讲一些有关历史人物的故事。这既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引导学生区别历史真实性和艺术性虚构手法。从而增强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感性认识。对基础知识采用当堂学习,当堂提问,要求当堂掌握。

针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我了解到,他们认为历史知识要死记硬背,繁多抽象,枯燥乏味,难以掌握,要想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也要让学生“会学”,即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到学习历史还是轻松易学的。

在高考的影响下要想使理科的学生对历史真正产生兴趣确非易事。因为许多学生之所以选择理科就是为了逃避历史学科或者因为历史学科成绩本就不优秀。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他全心投入历史学习简直是痴人说梦。况且在高考指挥棒下,理科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高考科目上,即使对历史有兴趣也不容易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为这会花费他们的部分精力。而精力对于高考来讲尤为珍贵!

总之,在理科班的历史教学中,我们要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根据理科班学生的特点,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举措来吸引理科学生,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探讨改进教学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二历史的教学反思篇四

本学期我教高二年级六个班,其中两个文科班,四个理科班,教学的进度难度不一。如何有效地使不同班级、各层次学生均能达到要求,有效地使用高二历史新教材,是我这学期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凸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和个性化学习的全面发展。在课程目标上,分为三个部分表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程结构上,充分体现了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在强调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在文本内容上,指导功能更为全面,不仅规定了学习内容,而且指导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于教科书的编写,既有明确的规定,又有较大的弹性。而高中历史教材是课程专家和历史学科专家编制的一种较好的教学用书,对教师而言是教本,对学生而言是学本。

如何有效地使用教材,我们应确立这样的认识:

(3)认真研究学情,即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状况,依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教学中,有两种现象要力求避免:一种是本本主义,教学“不敢越雷池一步”;一种是将教材边缘化,教学远离教材。

历史教材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不仅要使用,而且要优化。对于历史教师来说,用之于教学是职责,完善并使之利于教学也是职责。这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态度。

客观地讲,这种教材在体例结构、内容旨趣、图文结合、自我检测以及拓宽学生视野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切实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但从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教材内容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补充和加工。

(一)内容的补充。为弥补高二文科生历史基础的薄弱,可以就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概念,利用20xx年版必修(一)第19页“学习延伸”的内容“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进行如下补充说明:中国古代史,按照发展进程,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阶段。在原始社会末期,原始人群的社会组织由氏族、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政治形式———“国家”,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就是国家形成过程中或者说是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领袖。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其后经历了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到春秋末期(公元前476年),约历1560年。奴隶制度趋于瓦解时,我国出现了封建社会。它始于公元前475年的战国时期,历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五个时期,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共历2300多年。这样就对中国古代历史作一完整概述,改变教材内容给人造成的“缺乏前奏”的感觉。

(二)结构的调整。如《辛亥革命》一课,教材将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内容安排在“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这一目内,不尽合理。教学中可以把这个内容提前安排到辛亥革命高潮“中华民国成立”这一子目后,作为“革命后隐藏的危机”单独列出,体现革命的曲折性,也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根据最近新课程改革的尝试,我们感到,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应成为高中历史教材完善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科建设本身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尤其是文科班,需要深化的内容较多,需要巩固的时间较多,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要立足历史课堂,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摸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我逐渐形成了“一讲三不讲”的教学模式。先说“三不讲”,一是教学内容学生看书能会的不讲,就让学生看书;二是学生之间通过谈论能够解决的不讲,就让学生讨论;三是学生讨论不得,经老师点拨,能够解决的也不讲,就引导、点拨、启发学生。“讲”就讲学生思而不得,经老师点拨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讲就要讲彻底,一讲就要一波激起三重浪,打开学生的思路。当然,这是我追求的目标,实际操作中并不一定都能达成。我举个例来说说:在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时候,三民主义的内容,就由学生看书指出来。然后,引导提出问题: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要解决当时中国的哪些问题?学生讨论会得出一部分内容,这时老师再进一步指出: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解决的问题区别在哪里?学生经讨论,思考往往也能得出来。最后如何对三民主义进行评价?怎样理解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学生往往思而不得。那么,老师就要引导结合内容来评价,学生往往还不能解决,这时教师就要指出:三民主义三个主义主要涉及的其实是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一个是经济要求,这两个要求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且这两个要求代表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纲领中包含了这些方面我们就可以说它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了。在这过程中,只有最后的评价问题确实有些难度,需要教师讲解,其他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学生看书和讨论,由学生来解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然,半年来教学体会颇多,由于时间关系就拉拉杂杂的写这些。

文档为doc格式

高二历史的教学反思篇五

本学期我教高二年级六个班,其中两个文科班,四个理科班,教学的进度难度不一。如何有效地使不同班级、各层次学生均能达到要求,有效地使用高二历史新教材,是我这学期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凸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和个性化学习的全面发展。在课程目标上,分为三个部分表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程结构上,充分体现了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在强调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在文本内容上,指导功能更为全面,不仅规定了学习内容,而且指导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于教科书的编写,既有明确的规定,又有较大的弹性。而高中历史教材是课程专家和历史学科专家编制的一种较好的教学用书,对教师而言是教本,对学生而言是学本。

如何有效地使用教材,我们应确立这样的认识:

(3)认真研究学情,即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状况,依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教学中,有两种现象要力求避免:一种是本本主义,教学“不敢越雷池一步”;一种是将教材边缘化,教学远离教材。

历史教材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不仅要使用,而且要优化。对于历史教师来说,用之于教学是职责,完善并使之利于教学也是职责。这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态度。

客观地讲,这种教材在体例结构、内容旨趣、图文结合、自我检测以及拓宽学生视野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切实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但从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教材内容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补充和加工。

(一)内容的补充。为弥补高二文科生历史基础的薄弱,可以就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概念,利用20xx年版必修(一)第19页“学习延伸”的.内容“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进行如下补充说明:中国古代史,按照发展进程,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阶段。在原始社会末期,原始人群的社会组织由氏族、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政治形式———“国家”,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就是国家形成过程中或者说是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领袖。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其后经历了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到春秋末期(公元前476年),约历1560年。奴隶制度趋于瓦解时,我国出现了封建社会。它始于公元前475年的战国时期,历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五个时期,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共历2300多年。这样就对中国古代历史作一完整概述,改变教材内容给人造成的“缺乏前奏”的感觉。

(二)结构的调整。如《辛亥革命》一课,教材将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内容安排在“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这一目内,不尽合理。教学中可以把这个内容提前安排到辛亥革命高潮“中华民国成立”这一子目后,作为“革命后隐藏的危机”单独列出,体现革命的曲折性,也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根据最近新课程改革的尝试,我们感到,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应成为高中历史教材完善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科建设本身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尤其是文科班,需要深化的内容较多,需要巩固的时间较多,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要立足历史课堂,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摸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我逐渐形成了“一讲三不讲”的教学模式。先说“三不讲”,一是教学内容学生看书能会的不讲,就让学生看书;二是学生之间通过谈论能够解决的不讲,就让学生讨论;三是学生讨论不得,经老师点拨,能够解决的也不讲,就引导、点拨、启发学生。“讲”就讲学生思而不得,经老师点拨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讲就要讲彻底,一讲就要一波激起三重浪,打开学生的思路。当然,这是我追求的目标,实际操作中并不一定都能达成。我举个例来说说:在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时候,三民主义的内容,就由学生看书指出来。然后,引导提出问题: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要解决当时中国的哪些问题?学生讨论会得出一部分内容,这时老师再进一步指出: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解决的问题区别在哪里?学生经讨论,思考往往也能得出来。最后如何对三民主义进行评价?怎样理解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学生往往思而不得。那么,老师就要引导结合内容来评价,学生往往还不能解决,这时教师就要指出:三民主义三个主义主要涉及的其实是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一个是经济要求,这两个要求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且这两个要求代表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纲领中包含了这些方面我们就可以说它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了。在这过程中,只有最后的评价问题确实有些难度,需要教师讲解,其他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学生看书和讨论,由学生来解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然,半年来教学体会颇多,由于时间关系就拉拉杂杂的写这些。

高二历史的教学反思篇六

一、历史课要寓教于乐。高二的历史课难度深,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要十分扎实。因此我在备课时,注意史论结合,课上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和经验,同时加入许多历史背后的'故事辅助教学,让学生认识历史真相,客观看待历史。与此同时,我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每一堂课都进行提问,让学生逐渐养成每天复习巩固的习惯,增强紧迫感。

二、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带领学生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知识的形成。我还介绍自己高考时的学习和生活,告诉她们我是怎样从成绩的低谷步步努力,最后考上大学的,这不仅给了他们经验,也鼓舞了他们的勇气和信心。他们经常向我请教方法和经验,与我探讨,及时向我报告学习状态和心态,我从来都是耐心、高兴的听取,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形成了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并取得了好成绩。

三、不要放弃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了解到很多学习差的学生是遇到了困难,他们渴望老师的帮助却又不敢,于是我分别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表示了我愿意帮助他们的心情。学生都很感激,于是我提出了一些要求,让他们分批利用课间、自习等时间来找我背书、做练习。他们平时没有养成坚持的习惯,容易忘记,于是我就经常提醒和督促他们,或者直接到班上去找他们,使他们养成了习惯,终于都能够按时找我复习,甚至一有空就来问问题,因此在段考前,他们的成绩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虽然这一学期工作很辛苦,教学任务也不轻,但我始终充满了热情、信心和爱心,在上半个学期里,我不仅收获了知识和经验,还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和信任,这样的情感和经历将继续鼓舞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一如既往的努力!

高二历史的教学反思篇七

一个学期的时间又过去了,本学期我教高二5个化学班和4个政治班的历史综合科教育工作。课时和备课量相比于上一年的工作课时量和备课量都有所增加。由于本人的理论和教学能力问题。还是觉得有些压力。还有就是经验不足,这一年基本上没有太多时间去观摩其它老师上课。也没有和备课组的老师互相听课,因为其它三个老师都是教历史专业班。所以都是一个人在研究。所以授课过程中很多存在的问题没有能够及时纠正。

学生也反映了一些自己授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普遍是觉得课堂较无聊。有些时候觉得相当困惑,因为这个问题也请教了本科组的老师和其中它科组的老师,他们对于历史课堂的沉闷也表示可以理解。也给我提出了些很好的建议。前辈们的细心指导令我倍感温暖。他们平和的心态也让我认识到有了困难不要紧,关键是迎难而上。于是自己认真地把过去观摩过学习过的其它老师的做法思考了一下,最后还是觉得很难在理科班应用。那么只能课堂上适当穿插课外知识。因为综合科对于这门学科的要求较简单,只做客观题。所以也尝试课堂上搞搞做题比赛。结果发现学生还是挺喜欢的。

但总的来说,理科基础只考基础性的知识,不可能提一些难道深的问题要他们花时间探究。所以课堂上经常强调的是注意基础知识。文科基础这一学期开始复习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内容。对于复习课如何上如何处理,如何让学生更感兴趣。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复习课总要讲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所以课堂上还是以知识结构为主。把重点难点讲讲。然后每一单元出些练习给同学们做。

评讲练习的时候看到同学们的反应还是可以的。可能讲解知识结构的时候就没什么兴趣。因为大部分都是我在讲。看来以后再上复习课时这个要改一改。应该把讲授和练习结合起来,也可以即时反馈学习效果。学生估计也更积极些。

这一学期除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外,教学工作中我也倍加努力,向科组老师讨教,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在教学中得到的体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高二历史的教学反思篇八

一、历史课要寓教于乐。高二的.历史课难度深,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要十分扎实。因此我在备课时,注意史论结合,课上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和经验,同时加入许多历史背后的故事辅助教学,让学生认识历史真相,客观看待历史。与此同时,我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每一堂课都进行提问,让学生逐渐养成每天复习巩固的习惯,增强紧迫感。

二、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带领学生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知识的形成。我还介绍自己高考时的学习和生活,告诉她们我是怎样从成绩的低谷步步努力,最后考上大学的,这不仅给了他们经验,也鼓舞了他们的勇气和信心。他们经常向我请教方法和经验,与我探讨,及时向我报告学习状态和心态,我从来都是耐心、高兴的听取,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形成了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并取得了好成绩。

三、不要放弃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了解到很多学习差的学生是遇到了困难,他们渴望老师的帮助却又不敢,于是我分别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表示了我愿意帮助他们的心情。学生都很感激,于是我提出了一些要求,让他们分批利用课间、自习等时间来找我背书、做练习。他们平时没有养成坚持的习惯,容易忘记,于是我就经常提醒和督促他们,或者直接到班上去找他们,使他们养成了习惯,终于都能够按时找我复习,甚至一有空就来问问题,因此在段考前,他们的成绩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虽然这一学期工作很辛苦,教学任务也不轻,但我始终充满了热情、信心和爱心,在上半个学期里,我不仅收获了知识和经验,还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和信任,这样的情感和经历将继续鼓舞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一如既往的努力!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