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2023年大学人文素养心得(大全7篇)

2023年大学人文素养心得(大全7篇)

时间:2023-10-08 21:05:40 作者:GZ才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大学人文素养心得篇一

一、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务必具备良好的素质。

教师是学生教育的启蒙者,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思想行为的引路人。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一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确立自己“为人师表”的模范形象,用端庄的仪表、大方得体的举动,和蔼和亲的态度、平易近人的作风去感化学生,使教师成为学生行为的表率和学习的楷模。孩子离开父母,离开幼儿园到校园学习,生活环境及周围的事物都与幼儿园有不少的变化,比幼儿园环境严肃多了,给学生的感觉陌生了,对他们的情感发起一轮波动。他们很自然地把感情、期望、爱的要求转移到老师身上。渴望老师象妈妈那样给他们充足的爱。因此,教师就应把自己全部的爱无私地倾注给学生,视他们为自己的亲骨肉,满腔热情地关怀、全面地照顾、耐心地教育、细致地疏导,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全面发展。

德为师之本,具备良好的师德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现代教育日新月异,教育在不断地发展,所以教师的师德会对学生人格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品德感染仍无可替代。这就要求教师有“掏出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师德,才能透过自身的言传身教灌输知识给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活泼、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从而“严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任务,到达提高全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工作,忠于职守。这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条件。一个职业道德优秀的教师,绝对不是一个见异思迁,缺乏敬业精神的人。必须是拥有高尚的敬业、进取精神、能够为人师表的人。在教学中更要象慈母般热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言传身教,把深厚的感情倾注到理解教育的学生身上。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首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师务必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改变陈旧的方式方法,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重新去把握大纲,深钻新教材,探究新方法组织教学;刻苦学习,深入研究,要理论联系实际。细心地观察学生的各项游戏活动,规律,熟悉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综合分析、比较,同时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再进行筛选,制订一套适用于本校、本班实际的素质教学方案,有目的、有步骤地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实施,这样素质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因为“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儿童有伟大的爱抚的事业。”抱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去教导、训练学生,使他们将来成为有用的人,职责是何等艰巨。作为教师还要精通自己所教学科。有丰富的知识,掌握必须的技能技巧。吸收最新的信息,充实教学资料,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的需求,把握时代脉搏,在素质教育中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逐步掌握多方面的技巧、技能。

二、实施素质教育,关键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首先,要有明确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仅规定了教学的方向,而且具有调控教学过程的功能。无论什么样的教育,都要依靠目标的达成来实现。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务必将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意志、情感、习惯、行为教育等,都写进教学目标,使之有机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融于学生认知结构之中。

其次,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素质化的教学目标要求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为之服务。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主,封闭沉闷,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出来。这种带有浓厚应试色彩的课堂结构,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一是要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必定抑制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所以要引导学生提高兴趣,并透过努力去争取成功。二是要创设情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数学资料的枯燥无趣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使课堂富有情趣,可结合数学资料,适当引入一些相关史实、数学故事、生活中的数学案例等。三是要引导探索,加强学生的参与性。数学知识原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实践,但数学知识从生活实践中脱离出来,往往就只成为训练思维的手段。如何引导学生透过实例和模型来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来体验知识的构成过程、建构知识体系,这是教师要做好的工作。透过设计一些活动课,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探究,深深吸引学生去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能让学生置身于知识的构成发展过程之中,透过探索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四是要激励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每一次成功,哪怕是微小的成功,积累点滴成功,学生会情不自禁感到愉快,增强信心,所以教师平时要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诸如课堂提问、数学游戏、数学作品展示、数学竞赛等,当学生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应帮忙学生正视挫折,具体分析、找出方法,避免因压抑而动摇信心,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

第三,要抓好差生工作。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就在于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尖子学生,把“差生”排斥在群体之外,使他们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为此,应树立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对于差生,要满怀爱心,重点辅导,并发动学习好的同学帮忙差生,最终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三、作为数学教师,我将在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是及时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老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但任何班中都有几个"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孩子,我将及时帮忙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当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到大大的"优",或得到简短的批注"方法好"、"计算巧妙"等,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喜悦的情绪溢于言表。在评价时教师更多的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点出众的表现,就能获得教师的赞赏和表现机会,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仍然加以肯定。苏霍姆林斯基以前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仅明白而且体会到教师和群众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同时,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得时候,既要看到进步的一面,又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进行正确的评价,能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是引导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我将着力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变"跟我学"到"我要学",以主人的姿态投入训练。数学教学中,建立自主学习活动教学结构,正确引导,巧妙疏导,用心投入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放权让学生独立自主。学生的目标明确了,参与度深了,有充分的机会表现展示自己的学习潜力。是学习数学逐步成为学生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活动过程。这种独立探索的成功提议,正是儿童个性自主性的强大支点。

三是克服困难,磨练学生的坚毅性。坚毅性是学好知识必备的良好个性品质。尤其学好数学单评动机、兴趣,情感是不够的,务必具有遇到困难挫折不灰心,一旦确立一个目标,能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的意志。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恒心。学生在学习中能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表现出他有坚毅性:反之,学习中有始无终,半途而废,知难而退就表现出缺乏毅力的品质。"学贵有恒",学习必须要有恒心。有的成功就自满,有的失败就灰心,有的出现"冷热病"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意志薄弱的表现,我将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是构成习惯,培养学生的职责性。现代数学论的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活动中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努力态度,学习习惯等,尤其对个体的终身来说,强烈的职责感是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职责性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根本条件,没有这个基本点,任何事都干不成,干不好。职责性的培养务必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在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踏踏实实、一丝不苟。逐渐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得学习习惯,职责感得良好个性品质也在其中逐渐得构成。

总之,经过一个假期的学习,个人感觉又有了新的提高,下步将倾尽所学,在新的学期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与教学的全过程,切实做到学有所用。

[]

大学人文素养心得篇二

“坐长城”、“语言接龙”等非常具有创意的团建项目,由北京风云际拓展培训公司全程组织、策划、实施。拓展活动的惩罚措施也是十分的有创意,如俯卧撑、做搞笑的动作等,由于惩罚措的可怕,队员们密切配合,动作机敏,生怕落后。活动的过程也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处处可以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迎着春日的'细雨与微风,我们迎来了素质拓展的最后一天。风雨并未阻挡我们素拓的脚步,雨水将今天赋予了更特殊的意义,身为学生会干部,每个人都不惧风雨,勇敢前行。随后体育部部长进行总结,她表示素质拓展虽然辛苦但是却使我们成长、更加明确身为学生干部应当肩负起的责任,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一直保持着认真努力的态度。

最后,学生会主席进行了总结,首先,他肯定了大家在这一周之内的表现,同时也希望每个人经过这次素拓都能够有所收获,比如部门之间,每个人之间要更加团结友爱,学会换位思考,对于他人多一些理解和信任;最后他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生会工作中都能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最好的自己。

毅力、智慧、沟通、协作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加强了成员之间的沟通了解,培养了团体协作能力,为今后学生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

大学人文素养心得篇三

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现代人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人人格特质的两大核心内涵。在现代社会,人类的智慧和技能只有在这种人格力量的驾驭下:

才会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因此,素质拓展就应运而生了。而这学期,我有幸选到了素质拓展课,经过了将近一学期的素质拓展训练活动,我深切地体会到它给我们带来的各项益处。

素质拓展起源于国外风行了几十年的户外体验式训练,通过设计独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户外活动,培训人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

素质拓展训练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它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水上、野外、场地等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让受训练者在掌握一定的遇险生存技能的同时,锻炼其自身素质,开发其心智,培养其团队精神的一种体育活动方式。

拓展训练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它能有效地提高人在体能、毅力、智慧、沟通、协作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并且可以把其升华到可能达到的顶巅,它能够培养参与者具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敢于挑战自我极限的勇气和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拓展训练活动更有利于参与者个人潜能的挖掘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拓展训练活动的目标更注重于参与者的心理素质提升,拓展训练活动所采用的活动方式更有计划性。目前全国学联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其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位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主要内容是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整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现代型学习方式和训练方式,素质拓展训练通过精心创设的特殊情境中的系列活动,激发、调整、升华、强化受训者的心理、身体、品德素质和潜能,力求使受训者达到心态开放稳定、敢于应对挑战、富有创新活力的状态。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可以分为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训练主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挑战自身极限,增强团队精神。基本素质训练以户外训练为主,可以将目前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一些项目移植过来,如信任背摔、电网、空中漫步、空中单杠、胜利逃亡、合作过桥、巨人梯等等,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新的项目。综合素质训练主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掌握人际间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综合素质训练主要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运用模拟情景和体验性模式进行。通过设计一些模仿管理、领导、协调、沟通的实战题目,分组在室内群体讨论,然后野外实施,达到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的目的。

素质拓展训练有助于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益于培养学生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无法或不能很好完成的素质教育内容。素质拓展训练可以弥补现代教育的不足和创新素质教育的`模式,真正把培养人才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把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与自觉教育意识结合起来,把人文教育与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把课堂学习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我们的素质教育在知识、结构、观念、做法上均有一个质的飞跃!

大学人文素养心得篇四

人文乡土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美德和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它旨在增强学生对自身文化传统和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鼓励他们在回归根源的过程中思考更广阔的问题,并为社会做出更有价值的贡献。我在参加大学生人文乡土教育项目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乡土文化的重要性

我们通常都会用“上进”、“出人头地”等词语来描述我们的追求,但在人文乡土教育项目中,我们真正学会了感恩和回报。乡土文化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根基,它们凝聚着我们世世代代的情感和记忆。如果我们不理解自己国家或社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民,我们将很难成为有思想的公民,更难成为有价值的人。

第三段:参与感和责任感

大学生人文乡土教育项目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我们感受到参与和责任感。在项目中,我们不仅学习了文化传统、历史和民俗,还与当地人民紧密联系,帮助他们处理重要事务。这些活动不仅强化了我们对自己社区感到自豪和认同感,还教会我们如何回报社会,并帮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为他人服务的乐趣。

第四段:拥抱多元文化

在乡村项目中,人们通常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深入了解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让我们拥抱了多元文化,增强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同时也消除了我们可能存在的偏见。通过多元文化的接触和交流,我们学会了尊重和包容,并且准备好为更美好的世界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段:结论

大学生人文乡土教育项目是一种强调参与和个人责任感的教育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重新发现自己所处的根源和文化传统,并学会了回报社会,尊重多元文化。在我们进入职业生涯和社会大家庭之前,这些跨界的经历和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成为更有价值的公民和人。

大学人文素养心得篇五

在当代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发现自己与家乡、乡土文化渐行渐远。但随着中国社会对于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重视,如何加强大学生对于乡土文化的认知和关注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本文将探讨大学生人文乡土心得体会。

第二段:乡土文化的定义与意义

乡土文化指的是一定地域内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和在地特色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与当地的环境、生活方式和信仰有关,不同地区的乡土文化各具特色。乡土文化不仅是一个地区文化的体现,也是历史、民俗、自然、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加深对于乡土文化的认知,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家乡的多样性特征,而且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

第三段:大学生人文乡土心得体会

首先,一些大学生在抵达新的城市学校后,会感到与家乡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包括但不限于地方文化差异、人际交往方式差异等。尤其是一些农村学生,认为城市的生活过于繁琐、浮躁,和乡村生活有诸多不同之处。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接触后,一些大学生开始逐渐发现自己对于家乡文化的认知并不够深刻,这种认知的不足甚至让他们变得少了一份对于家乡的归属感。

其次,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开始了解及学习乡土文化的相关知识,包括地方民俗、历史文化等。通过课堂学习、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等方式,大学生们对于自己家乡的文化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知。一些大学生也积极参与到家乡文化的传承中,带领乡村儿童学习传统文化和技艺,提高了他们对于家乡的自豪感和对于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第四段:乡土文化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大学生们更加需要理解和体会自己家乡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乡土文化的传承必须与全球化相适应,既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又要与世界各地文化展开交流和融合,创造出新的文化价值。大学生们需要深入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特点和对于世界文化的认知,才能更好地把握和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五段:结语

加强大学生的乡土文化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教育部门、社会组织、家庭以及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大学生们在探究和传承乡土文化的过程中,不仅对家乡更为了解和感知,更能培养多元立场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并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尽显中华文化的魅力,在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价值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大学人文素养心得篇六

人文乡土,是指传承着历史文化的乡村地区,包括民俗、地理、生态等多个方面。作为现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拥有文化传承的认知,也要具备人文乡土的精神,感受传统和现代的融合。“大学生人文乡土心得体会”这个主题,将会是一件让大多数人热情洋溢的话题。

第二段:接触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接触乡土文化是在大学的第一次周末社会实践中。当时我们一行十多人来到了河南省豫西的一个山村,体验了当地的农活、制作蒸饺子、印染布料等民俗文化,并参观了附近的美食店、土医馆和村庄。这次学习让我对乡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让我感受到了慢生活和传统乡村文化的魅力。

第三段:体会

有机会接触乡土文化之后, 我开始思考乡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乡土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很多有深厚底蕴的地方传承文化、艺术、民俗等,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面对着经济、文化、环保等方面的挑战,学习和传承乡土文化是我们为了保护和传承历史,顺应现代文化发展而应有的义务。

第四段:反思

然而现实中,许多年轻人由于生活的节奏过快,忽视了贯穿于乡村文化中的大量经验和智慧。这些财富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传承,也是我们在学习中要继承和展示的桥梁。

第五段:总结

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立足当下,保护传统文化,还应加强我们传承的认知和行动。从一个个小事点开始,从学习做起,从自我提升做起,从文化活动做起,去发现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财富,才能让乡土文化在我们手中继续发扬光大。

大学人文素养心得篇七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在大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文史哲基本知识、艺术基本修养、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的教育。我国从1995年提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这一概念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文教育的失衡问题越来越突出,并日益影响到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它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以往大学教育存在的专业口径狭窄、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模式单一、评价体系偏颇、文化陶冶淡化等问题。它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以尊重学生个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

新形势下,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仍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各方面的任务一个比一个多,各方面的负担一个比一个重: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辐射等。学生过分重视花哨的校园活动,而忽视了对自己内在的培养,忽视了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忽视了自己对于已有知识的运用和创新。

(二)大学教授要忙着搞职称,忙着搞研究,看似一个比一个忙,其实是把大学的本质和根本使命给忘却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们的引导和传授作用却在职称、研究的压迫下消失殆尽。他们忽视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加忽视了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志在必行,它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