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大班端午节教案社会(模板15篇)

大班端午节教案社会(模板15篇)

时间:2023-12-26 08:53:49 作者:雅蕊

教师在编写大班教案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社交能力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份优秀大班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大家可以结合自己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其中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的大班社会活动教案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

1、视频(端午节儿歌)。

2、图片(粽子、龙舟、香囊等)。

3、实物:粽子、香囊。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

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

2、教师讲述端午节的来历。

幼:屈原。

二、给挂图选字活动。(巩固上面学的端午节知识)。

1、师:在黑板上挂有关端午节的图片,请小朋友选字贴在图片的下面。

2、幼:选字活动。

三、看视频,学儿歌。(再次巩固有关端午节知识)。

师:教读《端午节儿歌》。

五月五,端午到。

赛龙舟,真热闹。

吃粽子,带香包。

蚊虫不来身边闹。

幼:跟着老师和视频一起学习《端午节儿歌》。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白艾、挂菖蒲、饮抹雄黄酒等。利用端午节,开展主题活动,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也是纪念屈原、秋瑾等先辈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节,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

幼儿大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商讨设计了本次活动。

1、来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尝试包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幼儿用书《快乐的端午节》、故事磁带《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邀请会包粽子的家长志愿者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

“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

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

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们包过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请来了会包粽子的家长,我们一起学习粽子吧!”幼儿分组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家长志愿者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

“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包粽子时需要注意什么?你看了包粽子的过程后有什么感受?”

5、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在这个有意义的活动中,孩子们在浓浓的节日气氛里学习了包粽子,既锻炼和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获益匪浅。

文档为doc格式。

大班社会领域端午节的教案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习俗的由来。

2.能说出人们为什么喜欢屈原,用什么方法保护屈原的身体。

3.对爱国主义屈原产生崇敬之情,萌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

1.和家长一起搜集赛龙舟资料,了解赛龙舟的传说。

2.教学课件。

1.播放赛龙舟图片,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提问:这是哪个节日的习俗?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人们为什么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2.利用教学课件,采用关键中断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习俗的由来。

(1)故事第1段后提问:每年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做哪些事情?引导幼儿说出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2)讲述故事第2段提问:人们为什么喜欢屈原?谗臣为什么要把屈原赶走?他们是怎么做的?楚王又是怎么做的?楚国最后怎么了?引导幼儿理解屈原的伟大成就和精忠报国之心以及楚王听信谗言导致亡国之痛。丰富词汇:谗臣、吞并。

(3)讲述故事第3段提问:屈原为什么伤心?他为什么要投江?引导幼儿理解屈原因报国无门,不愿受丧国之辱而投江。并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感受祖国的强大和生活的幸福。

(4)讲述故事第4段提问:屈原投江后,他的仆人是怎样做的?附近百姓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引导幼儿理解人们对屈原的敬爱之情和急于寻找屈原的焦急。

(5)讲述故事第4段提问:人们找不到屈原的身体,他们做了什么?为什么?引导幼儿理解人们对屈原的敬爱之情。

3.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屈原的悲壮经历,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

4.播放人民代表大会视频,激发幼儿学好本领张大为祖国做贡献的愿望。

小结: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各地人民代表将人们的好建议通过大会反映给国家领导人,然后共同商量出好办法,大家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学好各种本领,长大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大班社会课端午节教案

2、教师播放视频(端午节的来历)。

幼儿答・・・・圆圆的有角的长长的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好多粽子清小朋友们摸摸看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状呢(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粽子,请小朋友观察)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2师:好了,现在老师再请小朋友们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你吃过的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是甜的?咸的?还是辣的?(幼儿与邻座伙伴结成对子,轮流讲述)三引进新的讲述经验运用句型"不仅・・・还・・・"。

2、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友用"不仅・・・还・・・"编成完整的句子告诉老师教师引导幼儿,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包幼:端午节,我不仅在家帮妈妈包粽子,还和爸爸一起看赛龙舟。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社会领域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名称,来历及习俗,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能够自己动手做粽子,喜欢与同伴交流过端午的经历。

3、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重难点:

重点:自己动手做粽子。

难点: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认识端午》多媒体课件;超轻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样品。

经验准备:幼儿有过端午的经验。

活动过程;

用儿歌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一)介绍端午的来历和习俗。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幼儿:五月初五。

教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不知道。

2、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4、教师小结: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绳,赛龙舟,采艾草。

(二)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师提问幼儿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让幼儿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种种类粽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形状的种类。

(三)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

1、教师: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粽子,接下来就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粽子吧,做完之后还要给自己的粽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2、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乐趣。

1、幼儿做完粽子后,教师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做的粽子和给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

教师:老师在绘画区准备了很多的画纸和画笔,小朋友们去画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节吧!

活动延伸;

1、艺术领域:画龙舟。

2、语言领域:讲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动:做五彩绳。

活动反思:

在近期的业务学习中,园长曾指出我们老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缺乏时代性和时尚性,活动设计不能很好地贴近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确平时可能过分地依赖“学习”一书,把以往比较重视的节日教育等方面都抛之脑后了,有的时候也只是在晨谈活动中偶尔提起一下,以为孩子记住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就行了,却不曾想到,就在这一次次不重视中,孩子丧失了无数获取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机会。因此,趁端午节来临之际,赶快纠正自己之前的错误做法,设计并实施了这样一次端午节活动。

其实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只有当老师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不误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动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寻找到一些课件,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让孩子更好地获取到有关端午节的知识。整个活动,因为自己事先做的准备比较充分,因此对孩子的回应比较游刃有余,同时对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较到位。

纵观整个活动,我觉得涵盖的知识量是比较大的,所以每一个点并没有挖得很深很透,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环节最后我没有实施,把它当做之后的一个延伸活动来进行。

从孩子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兴趣很高,能够投入到活动中,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知道了屈原,了解了粽子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点是他们比较关注的,我想如果把这些环节设计成几个小活动,可能会更好,毕竟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在一个活动中解决太多的问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是我考虑不周的地方。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3731字]。

端午节大班社会领域教案

1、视频(端午节儿歌)

2、图片(粽子、龙舟、香囊等)

3、实物:粽子、香囊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

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

2、教师讲述端午节的来历。

幼:屈原

二、给挂图选字活动。(巩固上面学的端午节知识)

1、师:在黑板上挂有关端午节的图片,请小朋友选字贴在图片的下面。

2、幼:选字活动

三、看视频,学儿歌。(再次巩固有关端午节知识)

师:教读《端午节儿歌》

五月五,端午到。

赛龙舟,真热闹。

吃粽子,带香包。

蚊虫不来身边闹。

幼:跟着老师和视频一起学习《端午节儿歌》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白艾、挂菖蒲、饮抹雄黄酒等。利用端午节,开展主题活动,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也是纪念屈原、秋瑾等先辈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节,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

大班社会课端午节教案

(语言领域、社会性领域)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

1、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鲜肉粽子、咸肉粽子、 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2、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

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

根据幼儿自己已有的经验,想象并表现端午节的快乐。

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丰富有关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回忆端午节。

提问:端午节你过得快乐吗?

你觉得端午节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幼儿讨论并讲述)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精心构思。

提出要求:

把你在端午节中最快乐的一件事画出来,注意选择合适的底色表现节日的欢乐氛围。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鼓励幼儿将端午节时印象最深或最快乐的事画下来。

作品评析及展览。

引导幼儿相互评价作品,交流过节的感受。

幼儿对于端午节的生活经验还是有的,但有的幼儿经验较丰富,有的幼儿这方面经验较少,例如,白塘镇前两天举行了赛龙舟活动,刘晓舟、吴德鹏等幼儿也参观了赛龙舟,请他们来讲述自己的见闻,他们讲得有声有色,其他的幼儿也听得津津有味,由此可见利用同伴资源进行教育也是一种好方法,他们往往说的是自己的亲身体验,语言又浅显易懂。

1.引导幼儿模拟构造龙舟,学习结构物体的基本特征与某些细微部分的建构方法。

2.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1.准备花片、积塑、各种玩具。

2.组织幼儿参观龙舟的画展。

1.结合端午节的划龙舟比赛,引导幼儿根椐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龙舟的基本特征(幼儿也可自由讨论)。

2.引导幼儿想想用什么玩具拼插龙舟?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舟的三角形船头、还有龙的形态,特别是龙头的建构。

3.幼儿分组制作龙舟,采用各种已学的技能进行拼插。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头,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拼插龙舟的龙头。

4.启发幼儿可大胆设计不同的龙舟,装饰龙舟的外形。

5.将幼儿自己制作的龙舟放在活动室的周围,并让幼儿互相参观、交流、评评谁的龙舟最有特色、最有创新。

见周计划。

1、幼儿对建构活动有浓厚兴趣,他们喜欢各种结构材料,尤其是花片、积塑。在拼插物体造型时,在颜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幼儿在拼插龙舟时,特别是龙舟的龙头拼插的比较难,所以在活动中我重点引导幼儿如何拼插龙头或是引导幼儿用其它的办法来解决如:用纸张画出龙头来,然后贴在积塑上等等。也有一部分幼儿拼插好龙舟后自己坐在龙舟上划龙舟玩的很开心。

大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目之一。

2、体验中国民间节目的韵味。

3、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农历记年的方法。

2、幼儿用书:《快乐端午节》。

教师:今天是什么日子?

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在全班面前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五日。

教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故事?

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请两名幼儿讲述,大家分享端午节的传说。

教师小结:古代楚国的诗人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在秦国攻破楚国京都时,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教师: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

幼儿分组交流。

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配香囊等。

教师:书上有许多活动,请你找出端午节里人们的活动。

幼儿认读,并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课堂效果来看,幼儿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儿都知道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整堂活动中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在屈原这个人物介绍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改进。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并学习。

端午节教案大班

端午节由来已久,怎么让小朋友了解端午的习俗文化呢?下面是由百分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端午节教案大班,喜欢的可以收藏一下!了解更多详情资讯,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

3让幼儿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讲述连续性(技能方面)

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2(端午节的来历)

2 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友用"不仅···还···"编成完整的句子告诉老师教师引导幼儿,端午节要包粽子 赛龙舟 做香包幼:端午节,我不仅在家帮妈妈包粽子,还和爸爸一起看赛龙舟。

:比如说,今天我在家不仅叠了自己的被子,还打扫了地板,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运用句型讲述平时生活经验重点指导: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活动评析此次活动通过浓厚的端午节节日气氛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感受到浓重的节日气氛和民族情感,从而引出句型让幼儿在不断理解认知的过程中运用此句型进行语言讲述,帮助幼儿学会完整的讲述。

端午节社会教案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粽子,鸭蛋,香包,图片。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源于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每年的农历五月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他。

二、端午的习俗。

1、小朋友,今天,我们的、教室的门上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挂呢?

2、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1)挂艾叶:净化环境,驱虫驱蚊。

(2)赛龙舟:划船救屈原。

(3)吃粽子:屈原死了,投河喂鱼救屈原。

(4)配香包:驱邪的意思。

三、学习儿歌《赛龙舟》。

四、吃粽子。

1、观察粽子的外形。

2、认识粽叶。

粽子上的阵阵清香是从这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3、幼儿品尝并讲诉粽子的馅以及它的味道。

4、小结: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在活动前,我担心这样的社会活动幼儿大概不会有多大兴趣,但活动的`过程和效果却令我兴奋:当我介绍端午节的来历时,幼儿听得非常认真,他们的小脸上出现的是敬佩的神情。在听到屈原投江自尽的时候,他们的神情暗淡下来,一副副伤心的表情。有的幼儿还把从爸爸妈妈那儿听来的别的来历和习俗讲给大家听。有的幼儿还说出了门上插艾草、小孩戴“长命缕”等习俗,看来幼儿的知识经验储备得还是不少的。

活动中,幼儿又进一步的知道了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和缘由,使幼儿对端午节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学习儿歌赛龙舟的环节中,强烈的激发了小朋友的爱国主义情感,他们很认真地学习,非常的好。

最后的吃粽子环节,小朋友又特别的开心,使活动达到高潮。

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大班端午节教案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特有的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一些常见的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

2、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对端午节的认识。

3、培养幼儿对自己国家明间节日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粽叶、废纸团、画笔、画纸、剪好的香包纸、艾叶、幼儿材料、课件。

1、教师出示粽子,引出课题。

2、教师,引出下一环节。

1、让幼儿重点认识粽子了解端午节。

(1)认识粽子的不同形状。

(2)认识粽叶。

(3)了解粽子的不同口味。

2、了解吃粽子的习俗。

3、了解其他的纪念方法。

4、端午节习俗。(看课件)。

1、教师提问:如果让你过端午节,你准备怎么过呢?

2、知道今年的端午节。师:那今年的端午节是什么时候。

3、教师介绍准备材料。

重点介绍:香包、包粽子。

4、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5、教师。

端午节大班教案端午节大班教案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1、尝试模仿划龙舟动作,两两合作协调向前快跑。

2、积极参加竞赛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皮筋龙舟”若干。

活动过程:

1、模仿赛龙舟的动作(划船、打鼓、擦汗等)。

2、游戏:《划龙舟》。

(1)讨论两两合作划龙舟的方法。

指导语:两人一组怎样能把龙舟划得又快又好?

(2)自由结伴尝试合作划龙舟。

(3)划龙舟比赛(分组接力比赛)。

3、听音乐做全身放松动作。

教学反思:

本次的活动内容“赛龙舟”选材教好。首先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特点,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同时,“赛龙舟”活动具有民族特点,与亚运会也有相关性。

端午节的社会教案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1、flash《屈原的故事》

2、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粽子

3、录像:包粽子

活动重点: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难点:知道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故事导入——展示介绍——品尝交流——包粽子

一、观看flash,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提问: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人们过端午节纪念谁?

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

2、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二、展示、介绍“我收集的粽子”,了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展示幼儿收集的粽子,了解粽子种类的多样。

提问:你带来的是什么粽子?

它是什么形状、什么口味的?

2.观看录像:包粽子,了解、认识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提问: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吗?

(根据幼儿所述,一一出示相应材料并加以认识。)

3、完整观看录像:包粽子

讨论:你看到人们是怎么包粽子的?

三、品尝粽子、交流粽子的口味等,体验过端午节的乐趣。

把你带来的粽子请好朋友尝一尝,看看你们的粽子有什么不一样?

四、延伸活动——包粽子

在近期的业务学习中,园长曾指出我们老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缺乏时代性和时尚性,活动设计不能很好地贴近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确平时可能过分地依赖“学习”一书,把以往比较重视的节日教育等方面都抛之脑后了,有的时候也只是在晨谈活动中偶尔提起一下,以为孩子记住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就行了,却不曾想到,就在这一次次不重视中,孩子丧失了无数获取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机会。因此,趁端午节来临之际,赶快纠正自己之前的错误做法,设计并实施了这样一次端午节活动。

其实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只有当老师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不误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动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寻找到一些课件,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让孩子更好地获取到有关端午节的知识。整个活动,因为自己事先做的准备比较充分,因此对孩子的回应比较游刃有余,同时对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较到位。

纵观整个活动,我觉得涵盖的知识量是比较大的,所以每一个点并没有挖得很深很透,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环节最后我没有实施,把它当做之后的一个延伸活动来进行。

从孩子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兴趣很高,能够投入到活动中,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知道了屈原,了解了粽子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点是他们比较关注的,我想如果把这些环节设计成几个小活动,可能会更好,毕竟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在一个活动中解决太多的问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是我考虑不周的地方。

大班端午节的教案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

3、主持人小结。

三、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

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主持人小结。

四、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3、主持人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五、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你想对地震灾区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3、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六、教师总结:

看了这次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

大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1、由班主任老师总结归纳这次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主题班会。

通过本次班团会的开展,重在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认同端午、喜爱端午、过好端午,在感受传统文化中培养爱国情怀,传承千年文化代代相传。

相关范文推荐
  • 12-26 跑水应急预案演练(优质18篇)
    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必须经过反复演练和不断改进,以确保在实际应对中的有效性。小编整理了一些成功应对突发事件的案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为贯彻落实“以
  • 12-26 律师演讲稿题目(热门19篇)
    演讲稿范文是演讲者表达自己观点、倡议或者建议的重要工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演讲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尊敬的领导、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我
  • 12-26 中班班主任工作计划第一学期范文(17篇)
    编写班主任工作计划要注重实际操作性,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效地进行和落实。接下来是小编精选的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初中的初二年级是学生最容易产
  • 12-26 幼儿园开学典礼主持稿串词(精选23篇)
    在开学典礼上,学校会宣布学校的发展计划和重大活动安排,引导学生对学校的整体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在下面的链接中,你将会找到一些精彩纷呈的开学典礼活动图片,让我们一
  • 12-26 设计师面试自我介绍(优质20篇)
    自我介绍需要自信和才华,通过它,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篇自我介绍来了解不同风格和表达方式:(接下来列举几个示例范文)尊敬的考官:大家好,我来自
  • 12-26 一年级劳动课教学设计(专业21篇)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
  • 12-26 医院护师年度工作总结(实用14篇)
    通过写医院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工作中的亮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和提升自己。下面是一些医院工作总结范文的选取,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写作思路。
  • 12-26 抗疫一线人员工作心得体会(优秀13篇)
    在工作心得体会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自己的优点、不足以及改进的方向。如果您对写工作心得体会感到困惑,不妨阅读一下下面的范文,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灵感。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的
  • 12-26 新生欢迎会致辞(精选19篇)
    通过致辞,我们可以向听众传递某种信息或观点,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关注。致辞是在特定场合向听众发表的演讲,它具有激励人心、引导思考的作用。在写致辞时,我们需要明确致辞
  • 12-26 教师国培培训总结与反思(精选17篇)
    教师总结对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长远的作用,应该得到广泛的重视和支持。在下面的教师总结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真实感受和思考,值得借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