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数学三年级教案第三单元(精选16篇)

数学三年级教案第三单元(精选16篇)

时间:2024-01-07 09:12:06 作者:JQ文豪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准备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优秀教案推荐:以下是近年来备受认可的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数学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材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会看两种统计图。

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

教材第39页例2,练习十第2、3、4题。

1、学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会正确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自制课件。

提问:请你制作一张这一组同学身高的条形统计图,你想怎样制作,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大家(先让学生以4人为一个小进行讨论)。

汇报:如果每一格代表1厘米的话,这张条形统计图要画得非常大,如果每一格用10厘米和更大单位的话,不容易体现这五个同学的身高情况,因为他们的身高情况,因为他们的身高数据都集中在一个段里,只相差几厘米。

教师:大家提出的问题,老师想个办法帮你们解决。

1、制作身高统计图。

教师:我们即要使每个同学的身高情况,看得很清楚,又不至于把图画得太大,教师建议大家0-137厘米这一段的长度用一格子表示。那画的时候,第一格不能画成线段,而应画成波浪线,意思表示我们中间省略许多小格。

出示示意图,第一小组学生身高统计图。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学生动手制作,然后教师出示示意图讲评。

2、制作体重统计图。

教师:你能根据刚才的身高统计图制作一张体重条形统计图吗?小组合作完成,评价交流。

3、看书了解: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

提问:根据前两张的统计图和这张统计表,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合理的建议?

1、完成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条形统计图的第一格和其他格有什么不同?

2、完成教科书第41页练习十的第3题。

教师:第一格表示90秒,后面的几个小格你想怎么标上数据,根据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41页练习十的第4题。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数学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直到独立解决问题为止,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思考,敢于挑战困难的精神。

探索并掌握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理解乘数是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前置性作业。

5×13×212×4。

5×103×2012×40。

5×1003×20012×400。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前3分钟内容:开火车——口算比赛。

对数游戏:教师说出一个数,学生说出的数是教师的10倍的数。

1.黑板上出示“5×1=、5×10=、50×10=”

(1)让学生观察三道题目,然后独立解决。

(2)指名说结果,并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

2.继续出示“3×2=、3×20=、30×20=”

(1)还是让学生独立解决,和同桌说说是怎么计算的。

(2)让学生观察,找一找规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难度更大的题目:“12×4=、12×40=、120×40=”

(1)找一找每道题中的两个乘数有什么变化,积又有什么变化?

(2)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结果。

4.探索与发现。

(1)请大家观察每组算式是怎么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2)学生同桌之间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

(3)师生小结:当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

5.交流乘数是整十数的算法。

(1)谁来说说在刚才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计算如20×30的题目。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的答案肯定很多,但按照自己的教学来讲,学生大部分肯定是用省略0的方法来计算。

(3)师生小结:先计算2×3=6,再添上原来乘数中被省略的两个0,所以得600。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如发现学生有错误,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如果错误的情况比较类似而且人比较多的话,将错误的情况写在黑板上,供全班学生订正。

1.第1小题。要求学生直接口算填表。

2.第2小题:开放题。

这是一道开放题而且是逆向思维的题目。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解答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才能感受它的挑战性和答案的多样性。

3.第3小题。要求学生独立审题、列式、口算、作答。完成后集体进行交流。

4.运动服问题。

在解题前,要让学生理解“各付”和“一共”的意思,第2题可以让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学得怎样?

板书设计找规律(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50×10=50×2×5=100×5=500。

50×10=5×(10×10)=5×100=500。

5×1之后末尾添写被省略的0。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1、4两种方案正好运完8吨煤。

1、“载重量2吨”:4次“载重量3吨”:0次。

2、“载重量2吨”:1次“载重量3吨”:2次。

教学反思:、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长期以来,关于“几何”的课程内容和目标,在小学阶段主要侧重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较少涉及三维空间的内容,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标准》将以往的“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是对我国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符合数学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为此,小学阶段的教材削弱了单纯的平面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等的计算,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的确定等内容,加强了几何建模以及探究的过程。这样,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因此,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教材第36页~37页例1、“做一做”及第38页练习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同学们,课余时间你们都有哪些兴趣爱好呢?

2.(ppt课件出示示意图中的6项活动)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复习旧知,承接新知。

(1)选择适当的方式收集数据。

统计本班同学对活动项目的喜爱情况,用什么方法能一目了然地表示出来?

方法一:统一计数表示;

方法二:全班集体举手表决;

方法三: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应该分开统计。

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分别填入表格。

(3)分析数据:从这两张统计数据的表格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分析数据,体验比较。(出示教材第36页单式统计表)。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异同点?(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2)请你根据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对男女生各项进行比较)。

(3)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加直接吗?(合并表格)。

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根据学生介绍,运用课件,逐步呈现新的统计表。

(3)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1)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2)(出示教材第37页问题)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小结: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三、回顾总结,积累经验。

1.回顾课堂,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2.新旧知识对比,积累经验。

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优势?

四、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做一做”。

(1)全班讨论,集体收集数据。

(2)记录数据,小组讨论分析。

(3)解读信息,完成题中三个问题。

2.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的第1,2题。

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辨析。

五、布置作业。

完成的相关习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具体、直观的内容有较大的依赖性。所以,本课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观察、操作中探索研究,以多媒体课件为学习媒体,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学习。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对称物体,欣赏图片,加强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猜一猜、剪一剪等活动,建立起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出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及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多媒体课件一套,每小组有不同的图形一套,小剪刀等。

情境导入:昆虫家族今天开了个舞会,它们正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只有它们的半个身影。它们说:“只要你猜对我们是谁,我们就会出现。”

1、请你猜一猜,他们分别是什么?

2、提问:你们怎么猜得这么准啊?(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模一样的。)。

小结:像这些昆虫的两边是一模一样,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的。

师:老师这还带来了一组对称物体的照片,请大家来观察,看看这些照片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左右两边一模一样。

1、初步感知。

过渡:刚才同学们的观察都很准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

生:蝴蝶,裤子,鞋子,七星瓢虫等。

学生回答:(剪一棵松树)。

提问:那么仔细观察这两个图形,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让他们说出:这两个图形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它们是对称的,中间有一条折痕。

继续提问:(出示提前准备好的一张音符图)那这个图形的两边也是一模一样的,中间也有一条折痕,那它和上面两个图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你们把它们对折后想一想。

引导:音符图对折后只上半部分重叠在一起,下半部分不重叠。像这样只有一部分重合在一起,我们就称为是部分重合。(板书:部分重合)而松树图和爱心图对折后能全都重合在一起。

小结:对折后能全都重合在一起,我们称为是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就是对称轴,我们用点划线来表示。

揭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加深理解。

过渡:同学们说的真好。这里有三张照片,是我对同一只杯子从不同的角度拍的。

(1)出示这是从杯子的正面拍的。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在哪?

(2)出示这是从杯子的上面拍的。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在哪?

小结:对称轴可以有不同的方向。

(3)出示这是从杯子的侧面拍的。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那你有办法把它变成。

轴对称图形吗?(添柄、去柄)。

小结:同一只杯子由于观察的角度不一样,看到的图形有时是轴对称图形,有时不是轴对称图形。

1、折一折。

过渡: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老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那我们就一起说出它们的名字。

(1)下面请你们用对折的方法,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

(2)生折交流汇报。

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不是,你是如何证明的?(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

能不能折一次就好了?

小结:我们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要看它对折后能否完全重合。

(3)那其他四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演示并说明理由。

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有一种对折方法,长方形有两种对折方法,圆有无数种对折方法。

小结:这些图形不管只有一种对折方法还是很多种对折方法,只要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判断。

过渡:刚才同学们都用对折的方法来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现在,不对折,你能用眼睛看出来吗?真的?现在就考考你们。

出图生判断,说说对称轴在哪?

(1)生尝试画一个,汇报交流。

你是如何画的?你为什么要和这个点连起来?这两个点为什么不用找?

(2)方法小结:第一步找对称点,第二步依次连线。

说明在找对称点的时候,如果图形的顶点在对称轴上,那么这个点的.对称点就是它自己,就不用找了。

(3)用这种方法完成其他两幅图并汇报交流。

今天,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你有哪些收获呢?

留心我们的生活,你会发现轴对称图形、对称现象的物体无时无刻都在美化我们的生活。蝴蝶、蜻蜓等因为有了对称的翅膀,才能自由飞翔;我们的服装因为对称才显得大方、典雅;古今中外,有许多的建筑也是对称的,多么神奇,多么美丽。我们只要用心思考,就会感到对称的力量。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如上所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教材选择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素材,如把校园体育运动场景作为单元的主题图,用一个小朋友移推拉门的情境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导入材料,等等。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1、本单元教材包括五部分内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估计。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与图形,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它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2、本单元内容编写编写特点之一是加强了图形的特征、周长的概念等几何初步的教学。特点之二是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从儿童学习数学的客观规律出发,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愉快的学习。特点之三是充分运用了直观手段来教学,特备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活动,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看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摸一摸、量一量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通过这些公式进行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发展性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及正确计算它们的周长。

3、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难点: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推导和归纳。

2、建立周长概念。

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共性。

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素材。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所过程。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想象、情景描述等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学时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教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了解教材编写特点,恰当把握教学要求。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因此,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能力,采用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结构,把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均衡的安排在不同德学段中,每一段都有相应的目标。

三年级第三单元作文

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骄傲自大的兔子。它很聪明,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有什么问题都向它请教,每个问题它也都答得上来。于是,它变得越来越自以为是。

一天,兔子像以前一样在采蘑菇。它看见老虎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看起来非常神气。它身上有黑色斑纹。头上还有个“王”字,可真威风啊!兔子看了很不服气。

兔子立马跑了过去,看了看老虎不可一世地说:“你头上怎么有个“王”字?我才配有这个“王”字,因为我比你聪明!”

老虎心想:这小子也太嚣张了!我要想个办法治治它。老虎眼睛骨碌碌一转,它说:“在那个花园旁边有个洞,洞里有铅笔和橡皮。你去把它们拿过来,你用橡皮把我头上的“王”字擦掉,我再用铅笔在你头上写个“王”。”

兔子一听,开心极了,蹦蹦跳跳地跑向老虎说的“洞”,高兴地跳进了进去。结果,它怎么也找不到铅笔和橡皮。这会儿它终于明白了:这里是猎人的陷阱,它上了老虎当。它拼命向老虎呼救:“救命啊!老虎大王我错了。”

老虎走到洞旁边,冷笑道:“呵呵,你还是用你的聪明自己想办法出来吧!”说完,便扬长而去。

不久后猎人来了,他把兔子拎了起来,放进了笼子里。兔子留下了悔恨的泪水。

三年级第三单元作文

今天老师带来一盆花,大家非常高兴。

老师让我们观察菊花的茎,我们就观察起来。

我发现,菊花的茎是暗绿的,高的有三十厘米,短的有二十八九厘米,茎有些直,有一些斜,直的像小朋友背着书包去上学,斜的像老爷爷捡东西。

我们现在观察的是叶子。

菊花的叶子是深绿色的,有一些大的叶子,大的像妈妈生孩子,小的像刚出生出来和宝宝。

现在我们观察花瓣。

菊花的花是粉色的,看!一个个花瓣像一个个小月牙,就像给花叶宝宝照亮,花有一股温柔的气息。

一个个花朵就像四个姐姐。大姐好像说:“姐妹们,我们得多生几个宝宝,有一个大家庭啊!”

花的蕊就像它们的宝宝,你看他们像不像花的王国啊?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规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

2、培养学生认知计算、自觉验算得良好学习习惯。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认知计算、自觉验算得良好学习习惯。

训练习题投影片或小黑板

一、导入。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6题。

说说面积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

2、完成应用题7、8。

指名读题,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后列式计算。

3、完成第9题。

指导学生看懂票据。提醒学生在计算时可以把表中的小数化简。

4、完成第10题。

理解“零售价”与“进货价”的含义,再根据要求分别解答。

三、作业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认读钟面上的整时或了解24时记时法,进行两种记时法的相互改写,计算经过时间。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学习了时、分、秒,本单元继续教学年、月、日。全单元教材共编排了两道例题、两次想想做做和一次实践活动。在你知道吗里介绍了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指导学生看课外书籍、上网查找资料,搜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教学内容大致分成三段:第一段教学年、月、日以及相关的大月、小月等内容,第二段教学平年、闰年、季度等知识,第三段是实践活动。

这一段内容涉及许多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里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积累了一些经验。教材尽量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观察材料,组织学习活动,激活已有经验,引导发现规律,适当解释点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材让学生从年历卡上找自己的生日切入,既引起兴趣,又提供了学习用具。设计的学习活动有观察整理、填表分类、涂色记忆、计算交流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同时接受年、月、日的知识。

首先要求学生观察20xx年的年历从中获得信息。年历卡里的内容十分丰富,要结合观察与交流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学会看年历。如年历里的1、2、312表示一年里的1月、2月、3月12月;每月都有一张月历,其中的日、一、二、三、四、五、六都表示星期几,1、2、3、4表示每月的1日、2日、3日、4日在年历卡上能查到每月有多少天,各天分别是星期几。

接着要求学生把各个月的天数填入一张表格。填表活动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一年有12个月,各个月的天数并不都相同。填表还能引发学生把12个月按天数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接受大月、小月的知识。

然后指导学生在填各个月天数的那张表格里涂颜色。涂色活动实际上是分类活动,通过再次分类记忆一年里的大月和小月。教材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记住一年里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鼓励他们自己设计记忆方法。同时,也介绍了利用拳头帮助记忆的办法。

最后突出2月的天数既不是31也不是30,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教材还让学生计算20xx年全年的天数,通过计算重温这一年各个月的天数,检查记忆效果,弥补记忆中的缺漏。学生计算全年天数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交流并比较各种算法,体会比较简便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建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想想做做在年历上圈出重大节日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一方面巩固知识,另一方面进行思想、情感的教育。

平年和闰年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发现现象,初步知道平年和闰年。第19页例题让学生同时观察20xx年2月和20xx年2月的月历,比较这两个2月的天数是否相等。让学生发现不同年份的2月天数不同,然后告诉他们,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

第二步同时观察从1997~20xx连续十二年的2月月历,从中寻找天数的规律。教材特地把这些月历分成三行,每行是连续的四年,方便学生发现每一行的四张月历里只有一张是29天,另三张都是28天。从而明白通常每四年里有1个闰年、3个平年。教材里讲解了判断平年、闰年的一般方法,至于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安排在底注里讲解。

第三步在想想做做里巩固平年、闰年的知识。第1题通过把公历年份除以4进行判断,虽然教材只教过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但学生完全能够自己进行四位数除以4的计算。第2题计算平年的全年天数,合几个星期零几天,结合计算再次温习前面学习的年、月、日知识。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闰年全年有多少天以及怎样算的,再次清晰地认识平年与闰年。第4题回答并解释一种比较特殊的生日现象,巩固连续四年里一般有1个闰年的知识。

第四步是你知道吗,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为什么通常每四年有1个闰年的原因。

这次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生日为题材,活动形式新颖有趣,紧扣年、月、日的知识,运用了统计方法。活动分两段进行:第一段是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生日是哪天。教材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间接地讲述,让同伴猜一猜是几月几日。这里会涉及年、月、日的许多概念,学生一定很感兴趣。第二段是用统计的方法调查、整理并用图表呈现班级里学生的生日分布情况,是一次联系实际的活动。最后是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进行孝敬长辈的教育。这次活动要认真组织,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说话,然后请几名学生在全班交流,落实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三年级数学第三四单元的测试卷

一、谨慎填空(共20分)。

1、一个两位数乘5所得的积,等于12乘45的积,这个两位数是()。

2.是()个,是()个()个是。

3.1-中,1可以看成()个。

4.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姐姐吃了5块,姐姐吃了()。

5、50的22倍是();35个30相加的和是()。

6、一个正方体,有1个面是黑色,有1个面是绿色,2个面是红色,2个面是黄色。掷一下正方体,看哪一面朝上。可能有()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出现()的可能性最小。

7.把一根绳子对折后剪断,把其中的一段再对折后剪断,得到的每一段的长度是这根绳子总长度的()。

8.4个加上3个是()个,就是()。

9.7个减去6个是()个,就是()。

10.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黑球的'个数占()()黑球的个数占()()。

白球的个数占()()白球的个数占()()。

11.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6个年级参加,每两个年级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进行()场比赛。

得分。

评卷人。

二、我会选。(5分)。

1、盒子里10个黑色棋子,任意摸出1个,()是黑色的。

a、可能b、一定c、不可能。

2、盒子里有20个围棋子,其中白棋子有15个,黑棋子有5个,摸到()棋子可能性较大。

a、白色b、黑色。

3、袋子里有3个红球,4个绿球,任意摸一个()是黄球。

a、一定b、不可能c、可能。

4、12名同学分三队做游戏。每个人从口袋里抽一张卡片,以确定自己属于1、2、3中的哪一队。请你在横线上填:

(1)每个队有7名同学。()。

(2)每个队的人数相同。()。

a、一定b、不可能c、可能性较大d、可能性较小。

三、判断对错(5分)。

1.把一个苹果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

2.+=()。

3.1-=()。

4.5个是()。

5.()。

得分。

评卷人。

四、争当神算手(46分)。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37+37=310+510=912-312=38+38=65-48=24×5=。

2.算一算(10分)。

1845186935。

×25×56×74×52×29。

3.列竖式计算(12分)。

1.与的和是多少?2.比多多少?

2.1减去,差是多少?4.比多的数是多少?

4.脱式计算(18分)。

(165-45)×4(135+65)÷5(46+32)×34。

(40+35)×27(69-35)×24158+42×27。

得分。

评卷人。

五、解答下列各题。(共24分)。

1.连线题。(共14分。

(1))。

(2)。

2、一块大饼,爸爸吃了,妈妈吃了,

(1)他们共吃了这块大饼的几分之几?(2分)。

(2)还剩下几分之几?(2分)。

第三次质量检测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我会选5分每题1分。

1、b2、a3、b4、(1)b(2)a。

(三、判断对错5分每题1分。

1、×2、×3、√4、×5、√。

四、争当神算手46分。

1、17120。

2、4502520133235881015。

3、

4.48040265220258161292。

五、解决问题24分。

1、14分,每小题2分。

2、(列式1分,计算结果、单位名称和答共1分。)。

3、每行有8人。

变换队形时可以有3种排法:(每空1分)。

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

每行人数643216。

行数124。

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1.学用字词句,能联系自己的平时阅读谈谈自己了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2.写好钢笔字,注意字要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3.读读背背,积累带有动物的成语,并学习一篇美丽的诗歌。

4.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学会正确的求救方式。

思维发展目标: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1、区分“漂流”和“漂浮”

2、说和写植物种子的传播。

3、读、背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和小诗《晨牧》。

4、口语交际:遇到意外情况如何自救和求救。

课件、图片。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积累运用。

2、练习写好钢笔字。

一、学用字词句。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1。

(1)学生自由读读这些词。

(2)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漂流”“漂浮”。

(3)指名读读这些词语,齐读。

(4)讨论讨论,并互相说说联系自己的平时阅读谈谈自己了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5)指名说说自己熟悉联系自己的平时阅读谈谈自己了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3、练习连一连。

4、反馈。

5、指导2。

(1)选择一种植物,读一读,想一想,并和同桌说一说。

(1)指名说一说,有不完整的地方师生共同补充。

(2)自己练习填一填。

6、我的十分钟。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地谈一谈。把你熟悉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写下来。

7、指名读一读。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

(1)出示:“素、晃、荒”。读一读。

(2)注意观察:注意字要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3)集体交流,总结:写这一类型的字注意注意字要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4)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6)反馈、点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能够背诵“读读背背“中的8个成语和诗歌,结合插图形象理解。学写毛笔字。

一、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

2、我的十分钟: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的读,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要熟读这些成语。

(2)指名读成语。

(3)边读成语,边看图,要求能边读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读,练背。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动物的词语?说一说。齐读这些词语。

3、指导第二部分。

自由读读这首诗歌。

指名读读。

讨论这首诗歌的大概意思:早晨的时候,晨雾浓密,一个孩子干这鸭子往河沿里走,他吹着牧歌,鸭子刮刮的叫,构成了一幅非常优美动人的乡村图景。

同桌练习熟读并背诵。

指名背诵、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师:板书“点”,它是汉字笔画中最小、最不起眼的笔画,但可别小看它哟,它是非常重要而且变化最多的一个笔画,传说东晋王献之小时侯练书法很勤奋,练完了三缸水。有一次,他写一个字忘记写点了,父亲王羲之见了就顺手在上面补了一个点。后来王献之的母亲见了这个字后说:“吾儿写完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

2、指导学生观察“方”字中的点——露锋点。

(1)向右下直下起笔;(2)逐渐按笔;(3)提笔,笔锋至中心处;(4)自右向左圆转收笔。

3、教师执毛笔范写点(这叫露锋点)。

4、学生临帖描红(提示正确的执笔姿势)。

5、指导观察“小”中的第一点——藏锋点:将点起笔处的笔锋藏起来,不是直下起笔,而是逆锋向左上起笔,然后提笔圆转,再向右下逐渐按笔,其它步骤与露锋点相同。

6、学生临贴描红。

7、学生自由练习写两种点,互相交流书写心得,教师巡视指导。(程度高的学生还可以练习写含有点画的字。)。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变的能力,规范学生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2、习得一种在“危难之中”能够成功地自救或求救的本领。

一、口语交际学会求救。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练习。

(1)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录像。

(2)教师讲述注意点:当发生失火、落水、中毒等意外事件时,我们应该学会求救,生活中会有哪些意外呢?如果遇到了,应该怎样自救或者求救。

(3)教师示范火警求救。

(4)学生说火警求救。

3、我的十分钟。

(1)同学间自由交流不同的求救语言和发生不同意外时怎样自救。

(2)以小组为单位,各选出一名选手参加大赛。

(3)请一同学当主持人,开始比赛。

(4)评选最佳救助天使。

教师小结本次比赛并给予热情的鼓励。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教具、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正方体)

(二)新课讲授。

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1、想一想。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也应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教师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教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3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摆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建立长方体、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框架。

学具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都是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都是立体图形。

2、举例

在日常生活中见过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不是有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教学实施

(一)、长方体的认识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学生:面。(教师板书:面)

教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有一条边。

教师:这条边称为棱。(板书:棱)

教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学生:尖。

教师:相交的这点称为顶点。(板书:顶点)

(2)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教师说出顶点、面、棱的名称,学生迅速在学具上指出。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让学生指出长方体上的3组相对的面。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情况是4个面是长方形,另外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板书: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分组测量长方体前后、左右、上下面的长和宽,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长和宽分别相等。

教师:由相对的面的长和宽相等,我们可以进一步知道,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怎么样?

师生共同验证同学们的发现。

课件演示:

长方体6个面的形状,上下、前后、左右面相等。

(2)棱的认识

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

教师:你认为研究长方体棱的特点,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长方体有几条棱?这些棱可以分成几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通过以上问题,分组讨论,实际测量。

讨论后,学生汇报,教师用课件演示。

课件演示:

展示12条棱,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顶点的认识。

课件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

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请你们按照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指名说出数的结果。(板书:8个顶点)

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上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见个面?

(2)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呢?

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站在任何角度观察,我们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在画长方体时看到的3个面画实线,另外3个面用虚线画。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讨论: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

启发学生说出:只要量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

(2)归纳。

我们把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课件出示)

(二)、正方体的认识

教师:这个立体图形叫正方体。现在我们从面、棱、顶点来研究它。请大家拿出正方体纸盒来研究。

(1)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这些面有哪几个面是相等的?

(2)正方体一共有几条棱?这些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4)正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2、课件演示:

正方体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12条棱长度相等;8个顶点。

3、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请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说一说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在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学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巩固反馈

课件出示练习题。

四、布置作业

p32第6、7题

五、板书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
  • 01-07 网页设计师个人年度工作收获总结(汇总16篇)
    个人总结是对自己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和学习进行归纳和总结,有助于我们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提升的空间。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
  • 01-07 协会的心得体会(优质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以下范文中的观点和思考都非常独到和深入,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角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全
  • 01-07 幼儿亲子活动策划方案(优秀23篇)
    策划方案要具备创新性和前瞻性,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了解其他人的成功经验对于编写策划方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下范文可以为您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 01-07 个人股权合作协议(通用22篇)
    合作是人们在共同目标下互相协调、共同努力的一种行为。合作是一种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行为,能够实现更大的成果。在现实生活中,合作是人们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手段。无论
  • 01-07 高三政治教学工作计划表(汇总15篇)
    通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如果你正在制定教学工作计划,那么不妨参考一下以下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新的思路。当高三学生的时候
  • 01-07 行政试用期员工工作总结(模板14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过程,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执行下一个月的工作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试用期是企业每一
  • 01-07 销售公司半年度工作总结讲话(模板20篇)
    销售工作总结是对过去销售业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为制定未来销售策略提供基础依据。小编精选了一些优秀的销售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 01-07 小学生赞美家乡小县城(实用18篇)
    优秀作文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他们对主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什么都美,唯独自己的
  • 01-07 专题调研社会实践报告大全(19篇)
    在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时,我们需要将我们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便更好地阐述我们的观点和建议。小编找到了一些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
  • 01-07 抗疫英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实用19篇)
    心得体会不仅是一种内省的过程,更是对过去经验的提炼,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中,作者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