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纸娃娃音乐教案设计意图(汇总7篇)

纸娃娃音乐教案设计意图(汇总7篇)

时间:2023-09-28 14:53:07 作者:温柔雨 纸娃娃音乐教案设计意图(汇总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纸娃娃音乐教案设计意图篇一

认真倾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的`情绪变化。

学习关爱他人,萌发同情心。

:各种泥娃娃,录音磁带。

1、介绍歌曲《泥娃娃》,请幼儿安静地倾听歌曲。

2、引导幼儿说说听了歌曲后有什么感受?泥做的娃娃会说话吗?

3、学习歌曲《泥娃娃》,先教歌词,然后学唱歌曲。

4、教师放录音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自由表演。

5、教师分发给幼儿适量的泥,让幼儿尝试泥塑,教师提醒幼儿可以使用辅助材料,使幼儿能够学习搓、捏、压等技能。

6、将幼儿的成品放在架子上,建议幼儿互相欣赏,表扬泥塑做的好的幼儿。教师同时提醒幼儿收拾材料、桌面,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7、教育幼儿爱护自己与同伴的作品,欣赏时轻拿轻放,欣赏完物归原处。

纸娃娃音乐教案设计意图篇二

知道听简单的音乐信号进行游戏,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音乐磁带、椅子围成圈

1.教师扮演宝宝,请两位幼儿扮演爸爸妈妈,教师边唱边和"爸爸妈妈"友好握手、点头示意,等念白完,爸爸妈妈去接被点到名的孩子。

2.幼儿共同扮演"宝宝",两幼儿做"爸爸妈妈",再一次游戏。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听清音乐信号:在叫到某一幼儿名字后,该幼儿才能出来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走。游戏若干次,每次可以更换幼儿的姓名。

《小娃娃》是托班宝宝第一次接触听旋律进行的律动活动,此活动如果一下子就请宝宝听音乐或模仿老师抱着娃娃做动作,宝宝的积极性不会很高,因此在一开始教师富有童趣的讲述律动所表现的内容相关的故事就是激发幼儿兴趣拓展的好办法,当宝宝被故事的小娃娃吸引后,请宝宝们以小娃娃的角色来和老师一起进行表演,宝宝们就会自然的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抱着小娃娃做抱着娃娃转个圈、双手送给别人的动作,等宝宝都愉悦地进入表演的状态后再加入小娃娃的旋律带领宝宝们表演,宝宝们自然会体验音乐的快乐和旋律的美,宝宝们随着音乐在涌动成了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在反复的表演中宝宝似乎听懂了音乐,随后的活动就开展的很顺利,虽然有些宝宝还不能做到手口一致,做了动作就忘了唱歌,唱了歌就不做动作,这可能是有些宝宝的年龄偏小,动手能力弱的缘故吧,相信以后会改变的。

纸娃娃音乐教案设计意图篇三

1、复习歌曲,加强旁白练习和听间奏的能力。

2、培养幼儿大胆地进行表演活动。

录音带、肉和小鱼图片。

一、复习歌曲,体验活动的乐趣。

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做动作,要求幼儿要脸上有表情,有感情地唱歌。

二、听间奏和加强旁白练习。

1、让幼儿多听间奏,讨论间奏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来表示。(鼓励幼儿可以用手来打节奏)

2、旁白的练习。教师边打节奏边念旁白,鼓励幼儿轻声的跟读。

3、个别幼儿念旁白。

4、全体听节奏地来念,熟练旁白。

三、表演活动。

全体师生一起听音乐表演,体现活动的乐趣。

纸娃娃音乐教案设计意图篇四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掌握歌曲的内容,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抱娃娃的动作。

2、借助情景表演,游戏,记忆歌词内容。

3、在结伴游戏时,愿意与同伴交换进行抱娃娃表演。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1、日常生活中玩过娃娃家游戏,有抱娃娃的经验。

2、布娃娃若干。

1、幼儿回忆原有经验。

幼儿回忆玩娃娃家的经验,尝试模仿抱娃娃的动作、教师反馈幼儿动作,引导幼儿抱娃娃可加入身体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2、欣赏教师演唱歌曲2遍

教师扮演妈妈的角色,抱着娃娃演唱,引起幼儿对歌曲的兴趣、老师边唱歌曲边做动作,帮助幼儿理解熟悉歌曲的内容。

3、幼儿学玩游戏。

教师出示一个娃娃,边唱歌边示范游戏的玩法,唱到最后一句时,将娃娃送给另外一个幼儿、请一位幼儿当妈妈,重复表演、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进一步明确游戏的规则。

4、幼儿完整的做游戏。

增加娃娃的数量,集体玩游戏3遍。

整个活动因为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出发,从生活中选择了幼儿熟悉的内容,所以孩子们兴趣较高,在活动中也显得比较主动、积极。在活动能够中,老师和幼儿的关系的平等的,整个活动氛围是轻松的、快乐的,但整个活动安排的“量”较多,以至于在体验歌曲情绪这一环节中幼儿体验得不够深入,教师引导得也不够。可以将感受三拍子旋律和体验情绪相结合,进行分段欣赏,让幼儿一段一段欣赏,教师分段营造氛围,进行分析、让幼儿创造性地去表现,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完整体验作好铺垫了。

纸娃娃音乐教案设计意图篇五

1、在游戏情景中,感知、区分物体的大小,并会按顺序排列。

2、乐意在教学活动中动手操作。

每人三个大小不同的娃娃、小床、奶瓶(可以用图片代替)。

活动重点:让幼儿乐意在教学活动中动手操作。

1、哄娃娃:出示布娃娃。

“小摇篮里睡着几个小娃娃?”(3个)

“这些布娃娃睡在一张床上可能太挤了,所以都哭了怎么办呢?”(让我们来抱抱它。)

请幼儿先抱最小的娃娃,再抱最大的娃娃,最后抱中间大小的娃娃,想办法哄娃娃不哭。

2、娃娃喝奶:

“抱着娃娃它还要哭,怎么办呢?”(可能是娃娃饿了,我们给娃娃喂奶。)

教师出示三个大小不一样的奶瓶。

幼儿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喂娃娃喝奶。

最大娃娃喝最大的一瓶奶,最小娃娃喝最小的一瓶奶。

3、娃娃睡觉:

教师出示三张有大小之分的小床,请幼儿按床的顺序进行排列(从大到小、由小到大)。

幼儿根据娃娃的大小与床的大小,一一对应地放入小床中。

同伴间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样哄娃娃睡觉的。

小班音乐活动:布娃娃要睡觉

纸娃娃音乐教案设计意图篇六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趣,学习与同伴的协调表演。

2,学习根据歌词创编动作,体验创作及合作表演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娃娃家相关教具。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喜欢玩娃娃家吗?娃娃家里面有谁呢?你们在玩娃娃家的时候都干些什么呢?

2,观看情境表演并欣赏歌曲。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和听一听这两个小朋友是怎么玩娃娃家的。

3,熟悉学习歌曲.

师:现在请小朋友一边听老师的琴声,一边听两个小朋友的范唱,并跟着他们一起学一学这首好听的《扮家家》。

4,分组表演。

师:请小朋友找个小伙伴两人为一组来进行演唱表演。

5,结束。

纸娃娃音乐教案设计意图篇七

1.通过学习歌曲,理解歌词内容,学会较准确地唱歌。

2.培养音乐节奏感及表现力,能用简单的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3.通过歌词旋律,激发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一、图片导入,用简单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1.提问:

(1)小朋友帮爷爷、奶奶做了什么?(2)他为什么要帮大人做事?

(3)爸爸妈妈是怎么夸奖他的?

2.教师将幼儿的回答整理,加工成歌词,朗诵给幼儿听。

二、教唱歌曲《好娃娃》。

三、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创编动作。

1.鼓励幼儿自主创编动作,表扬能边唱歌曲边做动作的幼儿。

2.在幼儿表演时,教师注意观察,请表演出色的幼儿上前利用道具做表演。

3.教师提取幼儿的精彩动作创编成一套完整的动作。

四、组织幼儿进行合作表演。

师:“学会了歌曲,那你们愿意和你们的好朋友一起来演唱这首好听的歌曲吗?”

活动反思:

在问小朋友们他们是否是好娃娃的时候,他们都认真的回答自己是个好娃娃,并会做一些好娃娃才会做的事,询问他们能为爷爷奶奶做什么的时候,他们回答的都很好,也有小朋友回答出了歌曲里的歌词,我们便顺水推舟的念起了歌词,在熟悉歌词之后,幼儿能够轻轻的跟着我哼唱出歌词和旋律的内容,在之后的演唱里也能做到唱的很好。后来在下午的复习中,小朋友们也唱的很棒,不仅记住了歌词,还唱对了旋律。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