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最新优雅的散文(模板7篇)

最新优雅的散文(模板7篇)

时间:2023-10-15 03:24:24 作者:薇儿 最新优雅的散文(模板7篇)

公益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帮助他人,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与各方面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下是一些公益项目的评估报告,希望能够促进公益活动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优雅的散文篇一

雅趣在某个侧面反映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和品质素养。

人们应该远离不良嗜好和低级趣味,培养高雅的情趣和爱好。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社会。

(2)事实论据

冰心爱玫瑰花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谢冰心喜爱玫瑰花。代,她在自家惊天动地前种了许多德国白玫瑰,花开得很大,花期长,从3月开到9月,家中花瓶中常供养鲜玫瑰,还用来馈赠亲友。

解放后,她从国外回来,因居住在楼上,没有地种玫瑰。恰巧,楼下两个年轻人,都是玫瑰的爱好者,在花圃里种了各种玫瑰。他们知道冰心老人爱玫瑰,每天清晨都要送上一把带露水的鲜玫瑰。两人轮流送,从春天开放的第一枝一直到秋天最后一枝,即使她住院时也不例外。这是冰心每天的第一桩大快事。她曾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每天早起,我还在梳洗的时候,只要听到轻轻地叩门声,我的喜悦就像泉水似地涌溢出来……”

冰心喜爱玫瑰花还是在童年读《红楼梦》时播下的种子。该书中描述小厮兴儿形容探春的传神句子:“三姑娘的混名叫‘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扎手……”从此,她就爱上这种艳丽而有风骨的花。

郑振铎酷爱藏书

卷振铎,笔名西谛,著名作家、学者和文学史家。酷爱藏书,家中藏书十分丰富。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卷振铎寄存于虹口开明书店100多箱古书,被战火烧光,他痛惜不已。上海沦为孤岛时,他仍然大量买书。当他看到中国书店要把大批古书卖给造纸厂,于是把全家十口人买口粮的6千元钱拿出来,买下七百多种古书。1958年卷振铎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后他的失人一次向国家捐献郑的藏书就达十余万册。

钟情于书不爱钱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钱钟书和夫人杨绛爱书如命,淡泊名利。文革期间,被送进“五•七干校”劳动,住草棚生活艰苦,他俩并不在意,最使他难受的就是没有收读。杨绛在《干校六记》中感慨地写道:“什么物质享受,全都舍得,没有书却不好过子昌。”国外出版商给他们稿酬,老俩口不取现金,而是开出一大串书单子,要求对方以实物支付。

对身外之一物,他们看得极淡泊,美国有关方面以授于荣誉文学博士头衔和优厚酬金为条件激他们去讲学,被拒绝了。法国政府要授予钱钟书勋章以表彰他“对中法文化交流的贡献”也被他坚辞了。《围城》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后,电视台付给他稿酬,钱钟书执意不收。国内18家电视台联合拍摄《当代中华文化名人录》,钱钟书被列入第一批36人之中,他婉言谢绝了。有人告诉他,被拍摄者会有一笔酬金时,钱钟书莞尔一笔:“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

(3)理论论据

趣味是唯一的道德修养。……只要告诉我你喜欢什么,我就可以告诉你,你是什么样的人。

[英]罗斯金《野橄榄花冠》

为了得到真正的快乐,避免烦恼和脑力的过度紧张,我们都应该有一些嗜好。

[英]丘吉尔《我与绘画的缘分》

高尚的审美趣味是不能像衣裤那样现成买到的。

[英]吉尔伯特《耐心》

一件业已清楚的事便不再会令我们感兴趣。

[德]尼采《在善恶之彼岸》

光着脚板在荆棘上跳舞的人算得上爱跳舞到了家。

[美]富勒《至理名言》

人们放弃他的利益比放弃他的趣味更容易。

[法]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好的趣味更多地来自判断力而非来自理性。

[法]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改变癖性十分罕见,相反,改变趣味却屡见不鲜。

[法]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优雅的散文篇二

仿佛,一瞬间,冬天就莅临于自己眼眸。

似乎,人生就应如此地趟度。流水落花光阴瞬,春夏秋冬于此过。日子的流年,真还是产生出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从冬到春的风花雪月,季节轮回,并在时光的流逝中,一直地对我们人类,演绎着难以诉说的点点滴滴,万般情昵。

思想,自己还真是一个与世界和社会进行亲密接触的闲人。像时下之冬日,自己上班忙工作,下班忙读书,还包括其中的写作、书法等等,总是忙并快乐着。如同一个只知自己空间的异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管自己乐。反正,那种将自己置于日常生活周遭,为自己心情恬适,心情愉悦,心情亦然的人,还真是个自立之主,正如鲁迅所言,让别人去说吧,自己走自己的路。——可能最符合自己的生活空间,由不得别人去妄思揣度,衬其红尘纷扰。

常望着天空遐想,让思想的情感,自由地与天空一样闪亮。冬日,自己靠什么?瞧天天阴霭,瞧地地灰暗,瞧人人难言,瞧啥啥有什!惟任红尘多生变,自己心情亦依然,休管天下风尘事,日常点滴成人生。但心情,总将快乐幸福,高兴愉悦,阴郁难诉,苦闷其中……尽于自己的所有,发散出让许许多多难以理解的东西,真有难喘粗气之感,仿佛与世界和社会,也在不断地隔绝。

寒冬,还真是冷得让人够呛。想想,冬也还真欺负人。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只要是世界的所有,都仿佛像一个冷血动物,摸啥啥冷冻,睹啥啥不爽,瞧啥啥不顺,想啥啥难说……总之,那种心情的郁闷,还真如冬之衰草,几乎也濒临死亡境界。然,我还是觉得,毕竟,季节必然是季节,我们人类管不了它的变幻,可,能管着的,当是不依季节之心情,才乃人类的心灵圣者贤才。

常想,自己于现时冬中行走,追溯那前生旧事,那逝水流年,那所有需无,为着文学的东西,将自己日常所思所想,所悟所得,尽于文字之中,跳荡出那许许多多东西,过着仙人般的日子,闲适惯了。这,可能就是自己这种休憩之人,亦然如陶渊明般,枉为世间俗类,也许,真还乃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冬之种子,在倥惚般地,着了一个道儿,成为一个弈文亦学的活物。

然,对于冬,我还是觉着,毕竟,怡然的人们,还是真有许多。因为,平平淡淡才是真,云卷云舒当为谁?读书当有人,惟有天下知。我,就是人类一分子;人类,亦然包容于我。只有将自己的整个人生进行架构,就能得出难以言说的红尘旧事,快乐常有,伤心当无。这,就是自己对于这冬的理解与阐释。

冬正是如此。天空常常阴暗着,雾气沉沉,飘飘忽忽,树木与禾苗,山川万物,一切都被冬所包围,几乎成为我们不得不观瞻的现实,远山如黛,烟笼雾锁,好像就是一个冬的场景,为此,自己也没有办法,而还成为冬的帮凶。

也然,自己就是什么?空忽之处,也包括所有天下平凡人的生活。

今日,自己与一些朋友闲聊,他们不断地望着那冬的天空,自言自语:我们作为老百姓,只知有碗饭吃,有衣穿着,实乃足矣;而当官发财,成名成家,当与平民无缘,有缘者,实乃那些所谓的不平凡之辈,更包括那些贪官污吏,亦然连正人君子么?也是其中之一员。这,就是他们实非老百姓,而乃自喻的伟大,在虫蛀作为人的身体。

所以,这时的自己,猛不丁地冒出: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若冬么?就是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在不断地飞升出冬的照妖镜,为社会与世界,铸造出正义与邪恶之较量乎!

曾经苍桑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休管天下诸多事,快乐亦然才是真。冬是死的,可我们人么?却是活物。什么活,就是要活出尊严,活出自己在冬的所有,成为一个有益于世界与社会之人呀!

不用将自己苦涩吧!我们,就当于冬韵之中,为自己,为他人,为所有人类,唱响着寂寞的因子,把那些自己的思思想想,郁郁结结,包包容容,宽宽怀怀,一个个地,莅临于风花雪月之中,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儿,将天地的每一倏忽,置于自己慎思细想的领地矣。

优雅的散文篇三

不得不承认,我是个俗人,不会像《红楼梦》里清高孤绝的妙玉那样“茶品梅花雪”,也不会像高雅脱俗的黛玉那样“冷月葬花魂”,她们都是不染尘埃的凡间仙子。

我是在人间烟火中长大的,从不对明月抒情,也不为花谢伤怀。不过,我这样一个俗人,却慢慢有了一些雅趣。其实,俗和雅不是对立体,完全可以在一个人的身上完美统一。

我喜欢养花,阳台上满满的,都是我养的花。我浇花的时候,感觉自己徜徉花间,沾染了不少馨香之气,整个人都雅了许多。我会细数花儿开了多少,笑着对它们说:“一朵两朵三四朵,此花落尽彼花开。四时有花来相伴,芳菲无尽不寂寞。”

我喜欢朗诵,把喜欢的'诗歌、散文,声情并茂地读出来,再配上适合的音乐,简直是一种极富艺术性的创作。在朗诵的过程中,我接触到很多轻音乐,渐渐爱上了听轻音乐。我听雅尼的《夜莺》,听班得瑞的《寂静山林》。轻音乐婉转优美曼妙,能让人心沉静下来。我有些矫情地听音乐,好像俗人不俗了。的确是这样呢,心不俗了,人就不俗了。

尽管第二天,我还会一头扎进俗世的烟火中忙忙碌碌,过着凡俗平庸的日子,但有一点点雅趣,能够让我始终保持心灵的洁净。

忽然觉得,俗人有雅趣,不会俗得没了格调品位,也不会雅得不食人间烟火,实在是人生的最佳境界。我们谁不是这样呢?俗人一个,不自命清高,也不自以为是,接地气地活着,同时又优雅、诗意地活着。

优雅的散文篇四

我喜欢冬天,喜欢冬天的简单、刚劲,那种素描景象带来的神韵。孩提时代的我,却不喜欢冬天,那时,冬在我眼里,像大人的面孔,似老师,父亲般肃穆、严厉。冬,只是束缚我手脚的一道绳索,即不能随意爬到树上荡秋千,也不可以下到池塘摸鱼,能享受到的只有那淡淡的馈赠一一冰凌子。

南国的冬,虽没有霜刀雪剑相逼之寒冷,也不似古时闺秀矜持恬静之温柔,它恰是一个桀骛不驯的倔强大男孩,没有北国之冬的咄咄萧杀,又不失冬的博大凝重,呈现了那种独特、活力的美。

冬,是美丽的,它的美丽源于它刚正不阿的公正。它以自己的法则制造和规范了强者与弱者,但冬只接受或敬重松柏的坚定,腊梅的顽强。

冬,是冷酷的,又是睿智的,它以彻骨之寒去淘汰去衡量大自然的一切生命,在剖释生命本真的同时,提高生命素质。他以成就强者、惩罚弱者的大手笔,维护着生命的旺盛。

一个人行走在冬天冷冷的风中,品味冬天的肃穆与严厉,感受天空那深远的灰蒙和脚下冰凉的坚硬,路边的小草早已枯萎,瘦小的溪流因收缩了轻浮的躁动显得清澈。失却了往日郁绿与光华的群山在冬的冷凝中更显坚定!偶尔几声鸟鸣,给这单调萧瑟的冬景添增了些许律动,瞬间又归于平静。

后山上的梨树,光秃着头,哧溜着身子,枝头上带着几片蜷缩不肯离去的`残叶,在瑟瑟的寒风里孤寂地兀立着,隐匿去了往日那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孤傲。只有斑驳的树干,将枝枝丫丫坚硬地划向那灰蒙蒙的云霄,在召唤着自己的精魂,等待来年的繁华,展现着一幅不可临摹的水墨画。

我的脚步,我的心,带着岁月的烟尘,向冬的深处走去,渐渐地融进冬的巨幅画卷里。

优雅的散文篇五

旧岁之十二月二十七日,蓑翁写了一篇《雪之赋怀》,以述胸臆。一年的时光,甚至短于一日晨昏之互换。如若,非物明显的荣衰之变演,蓑翁难得诠释“年”的含意。反身而顾,长长的影子,似乎还有点“年”的纪录。

今日的冷意,却是明明白白告诉我,快下雪了,而尽非感觉之运作,意识之酝酿。

将临之雪,告诉蓑翁又老了一岁,老了一岁的蓑翁,无有更多经验的累积。

蓑翁,盘桓。往复于因少行人而杂草参差的山径。而稀疏的茅庐,间有乳臭拉扯亲慈之袖,央问下雪的时辰。好像这雪被其亲慈禁锢了一般,由着人的意愿。

可以这样说,雪,乃蓑翁心仪之雅客。让心境空白着,以俟雪趣的充盈。

下午,一时许,随冷意的加剧,雪如期而至。这时的雪,说其飘,说其坠,都有相应效果。夹杂雪霰的雪,似乎少有更轻盈的体态,非记忆里的状况。如果用聊胜于无,来绘画此刻之雪,那是很偏颇的',至少含一点亵渎的成分。何况,其声势茫茫无际呢。满眼望去,只有依稀之轮廓,无彼无此,无近无远;盛大,疏阔,让人的心襟也成为天空。

不管怎样,天然之美,乃美之尤也。如果,用澄澈之感,明净之触,去体会其容纳的信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智者,收获更深邃的物理,因寸而得尺,谙微而知著,蓑翁于此之得益,不可谓不丰。

雪就这样,如同受了邀请的客人,沸沸而至。而没有让人们用过多的时间等待。

洁白,精灵一般的花朵,以虚明之香,扪问了稚儿幼童的天真。

追逐,或嬉戏。那雪,剪影一般的轮廓,勾勒出不甚模糊的景状。一种按奈不住的冲动,却以物化之形,加入了这雪的眀悦。

嫩可可的手,舞着;红扑扑的脸蛋,写满惊喜。欣悦,同于岁末追看社火舞龙的年少。也如,一阵乍起的鼓乐,对沉于墨静的人们的激奋。

这雪,甚于节日,确如小顽皮点着爆仗,轰然之响,掀起的快乐。也如,有些胆怯的小姑娘,烧燃的烟火,那不断喷发的灿灿之耀闪,不仅照亮夜色,也照亮了她的小小心怀里的快活。

绒绒之停落,往往难止于倾斜的颓叶,更何况僵僵的矗立。它的声音却是包裹了朔风之凛,让不曾及时添衣的人,颤颤连连。

如果,更迁所处之境,高松负雪,疏朗之挺拔,那崇崇之兀然,那就是另外的意趣了。心肃而神清,目及千里,而耳听八荒。那么,不期之遇而遇,而情已厚矣。欲言之不言而其意已毕。

对于陈迹,或曰岁月的留言,或曰往事之烟云阴翳之新生,浸蚀之残弱,蓑翁,倒愿一场恢宏的雪,为之修辞,赋之为章。莫为树之年轮的滞慢,莫为倾圮,莫为心之顺逆。

如果让记忆说话,蓑翁对于雪之感喟,甚于今的呆滞。年少之我,甚至可以赤脚狂奔,在深深浅浅的雪地,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摇摇玉树,晃晃琼枝。

即使很阔的静止的水面,如今,难得厚厚的冰雪,以驱驰简易木板,或倒置的鸭板凳了。其薄不胜肥鹅之蹼。对于这些纯而又纯的玩乐,似乎消隐了时空之外。更替者,相续者,似乎都有了一种忘性。所谓的传统,乃如泛黄之旧柬,写着的邀约或谦辞。

不是因为雪有茫茫的覆盖,一统之白,彰显了无垠的纯净;也不是雪布置了童话的世界,用更直接的形态,联通了童真。而是,弥漫之域,感雪而生的,梅之韵致。用高洁之操,化风为香,作了这冬日的雅致。

除了未积水的瓦檐,除了枯干的茅草,这个时候,别的什么都不会挽留这雪的。蓑翁出门了,本不想带伞,因为伞的局限,不能让人立体的享受,俯仰之有碍,难得雪的妙然。

稀稀疏疏里,稀的,疏的,似乎有一定的速率,像梅花张瓣,在横斜之枝,无序而有序的绽蕊。也像暗香浮动中,和靖先生吟咏的语速。不过,撑着伞,还是有点好处的,可以留住羽羽不尘之洁。它们匀匀敷在伞面。待其满满,我可以找一泓静碧,倾之,然后,看它们慢慢的溶入。我也可以找一高点,然后,轻轻地抖落,那么,这些不尘的精灵,又有一次新的飞行。

什么地方,找得到完完整整的雪花呢?

雪,无声。

只有澄澈的心境,为雪之无韵,而涟漪。

雪,其实乃仙子之笺,是来谒问雪一般的清怀的。

优雅的散文篇六

说书,北方称“鼓子词”,有京音、梨花之分。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因此歌来气势磅礴,多黄钟大吕之音,如苏东波“大江东去”,唱的是“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故事。而流行在南方的说书,广东称“木鱼书”;苏、常称“评弹”,它独具水乡清丽的风格,象水仙那样风姿绰约秀娴动人。何况“弹词”多出于闺阁淑女之手,她们为了消遣永昼长夜,写出了许多“华缛相尚,造语独工,愤激凄凉之情”的作品:如侯香叶的《再生缘》、邱心如的《笔生花》、郑澹若的《梦影缘》等,这书坛平添无限春色。

祖国曲艺园地万紫千红,“苏州评弹”是一朵常开不衰的奇葩。百年来,艺人们以丰富的生活经验,长期的舞台实践,渊博的知识积累,学习了群众多采的语言,在说噱弹唱上深下苦功,才结出了丰硕的文艺之果。书坛上百花齐放,各呈异彩。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流派的有十大名家:张鉴庭的悲歌苍凉;薛筱卿的珠走玉盘;严雪亭的掌故考证;蒋月泉的波涛汹涌;杨振雄的鹤唳九皋;徐丽仙的委婉缠绵;徐云志的高山流水;朱雪琴的跌宕铿锵;加上陈调的古朴淳厚,俞调的清越遒劲,使听众听得如醉醇醴,如饮芳菲,不禁拍案叫绝。

“评弹”为何有如此诱人的魅力?全因为她说得细腻:《珍珠塔》中陈翠娥下楼,可以说上十天半月,描摹小姐的'复杂心理,刻划得淋漓尽致;因为她授人以丰富的历史知识:《杨乃武与小白菜》,把刑部大堂三法司审案的情景说得绘声绘色,历历在目;因为她悬念迭生,令人急知下回分解:《血溅鸳鸯楼》欲知武松生死如何?因为她说得入怀入情入理:《玉蜻蜓》中,志贞与元宰重逢,说吧,自己是一个尼姑,不说呢?母子怀深,真叫人“为古人而担忧,听评书而落泪”;因为她妙语解颐,情趣横生:听黄异庵说《西厢》,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词儿颠倒过来,说成“虽然近黄昏,夕阳还是无限好。”如禅宗偈语,让人省悟,别有意境;因为她说的韵白,唱的散文通俗易懂:《林冲发配・长亭诀别》,慷慨悲歌,敲金嘎玉。有时似荆卿易水之歌,荡人心魄;有时若巫峡猿啼,使人柔肠寸断,潸然泪下。

当年在枫红获白的浔阳满头,一曲渔阳鼙鼓的《长恨歌赋》,曾令多少人为之倾倒。当那商女用春笋般纤纤手指,轻轻撩拔着琵琶丝弦,且不说她的情态是多么哀婉凄艳,只听那儿声琴音丁东,就荡人心魄;低缓处象花底莺语,流泉幽咽;高昂时,似银瓶乍破,铁骑戈鸣。听起来令人那么委婉排恻、回肠荡气。如今电台的《曲艺杂坛》中的评弹,依然是姹紫嫣红,处处幽香。且不说那艺人那秋水般的眼皮,那么顾盼娇媚;只是那扣魂摄魄的儿声丁东,就把听众吸引住了。看她轻启朱唇唱出歌来;细微处,如花坞春晓,百啭啾,顷刻之间,周围游遍,回环转折,节节高起,响遏行云,荡漾于傲来峰巅,千仞削壁。

如此韵味独特的歌声,的确令人如醉如痴,如梦如幻,如疯如癫。

优雅的散文篇七

说冬天只有冷酷的面目,只有寒风呜咽,只有孤寂难耐……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拥有这小小山城的冬天,真正拥有这冬,就不会为时光难驻而无奈。有这冬,随时都能领略到冬的慷慨与激情,随时都能领略到冬天绿的诗境。

冬天,还是思念的好季节。历经三季的酿造,思念就在严寒中变得醇醇厚厚,恰似陈年老酒,回味无穷。新年悠扬的钟声、除夕的火树银花,总忍不住让我去想异地的朋友。天南地北间,我们拥有一片真诚的天空。于是我们的心便醺醺然了。我们知道时空的距离是可以跨越的,我们都把至深的思念、衷心的祝福托付给一张明信片、一张贺年卡。纸薄情厚,我们的一腔情愫便跨了时空,我们看到了思念的天空正有一道心灵的彩虹升起。

小城的冬天究竟是什么?我想这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冬天将捧出新岁,我知道日子又将在冬天起航,一路航程,我不奢望头顶飘来一片祥云,我不幻想天上掉下大馅饼,我不羡慕凭借大树捞取一寸荫凉。我只要做我所做的,正如现在摊开稿纸,用深深浅浅的笔刻下心灵的轨迹,这样整个冬季我的生命都将充满着绿色的诗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