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铁的性质的教案(模板15篇)

铁的性质的教案(模板15篇)

时间:2024-01-03 15:04:22 作者:HT书生

教案模板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重要信息。接下来是一份以问题为导向的教案模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二物理物质性质的教案

1、一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0.15,一个人的重量约为500.

答案:kg;n。

2、填上合适的单位:某中学生的质量为50﹣60.一个鸡蛋的质量为50.

答案:kg;g。

3、小明用天平测了一鸡蛋的质量,当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鸡蛋的质量是g.

答案:62.4。

4、(1)天平在称量时,待测物体应放在天平的盘;天平平衡时,所加砝码与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g.

(2)如图乙所示,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

答案:左;71.2;右。

5、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测量一种矿石的质量.

调节天平平衡后,小明用天平测量矿石块的质量,如图1所示,指出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改正错误后,小明用正确的方法称矿石块的质量,平衡时放在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矿石块的质量m为g.

答案:用手拿砝码47.4。

初二物理物质性质的教案

教材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长度和体积的测量、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密度的测量、新材料及其应用,其中密度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也是贯穿本章的一个核心概念。

密度是的重点内容,对今后压强、浮力等其他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过程中采用科学探究的,让溶入到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强调了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感性认识,教材还安排了新材料及其应用的内容,介绍了许多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现代高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的事例,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探究和实验基本贯穿本章的各节。每节的编写也都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本章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学生经历用分析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物质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1、要求学生掌握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工具,能够利用这些工具测量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长度和体积。

2、知道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不随形状、位置和状态而改变,同时掌握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密度的性质,并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定义密度的概念,认识用比值下定义是定义物理概念的一种基本方法。

4、简单介绍一些新材料及其应用,认识新材料的研究,是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

教学目标。

1、掌握刻度尺和量筒、量杯的使用,能测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2、认识质量的概念,并能够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应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初步了解纳米材料和“绿色”能源。

5、结合密度概念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6、结合本章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利用刻度尺和量筒、量杯测定物体的长度和体积的方法。

2、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质的属性。

3、探究密度的概念实验,密度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1、量杯的刻度特点。

2、探究密度概念的实验。

3、应用密度知识解答简单的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

课时安排。

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1课时。

第二节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1课时。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2课时。

第四节新材料及其应用1课时。

初中化学铁的性质教案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常识性介绍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学生进行受国主义教育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教育。

讲授与实验、讨论相结合。

仪器:试管、镊子。

药品:新铁钉、铁粉、细铁丝、薄铁片、锌粒、镁条、铜片、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其它:投影仪、投影片、一周前做的铁生锈的三个实验。

1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进行识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我国钢铁发展简史引入课题。

阅读课本117~118页。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展示]新的细铁丝、薄铁片的'样品。

[介绍]铁的密度、熔点、沸点。

观察:纯铁的颜色、光泽、状态、硬度、思考、铁的延性、展性及导电、导热性、学习铁的物理性质。

通过对铁的实验观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案【精选】

2、掌握通分的方法。能熟练的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它们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3、能灵活的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大小比较。

分数卡片。

1、什么是通分?怎样通分?

2、我们可以在什么时候应用通分?

3、互动:相互出题练习相互交流(3分钟)。

出示例题:小芳和小明看一本同样的故事书。

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解答。

师:谁看的页数多?

这个问题实质是什么?

生: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师:小组研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方法一:画图比较。

方法二:通分比较。

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方法三:化成小数再比较。

学生汇报,分类领悟比较的方法。

注意方法的规范。

你还有什么别的比较方法吗?

:通分的方法在比较分数大小中的运用。

1.先通分,再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66页练一练。

2、练习十二第五题。

先明确题目的要求有两个。

4、自由练习。

分小组编拟交换练习。

第7题,第8题。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数学教案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简要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的九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二十七章第二节第三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和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本节内容是对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的复习总结和综合运用,是后续研究二次函数图像的变换的基础。二次函数在初中函数的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初中代数内容的引申,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更为高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圆锥曲线奠定基础。

本节课中的教学重点是梳理所学过的二次函数及其性质的相关内容,建构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知识体系,教学难点是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选用恰当的数学关系式解决二次函数的问题,以及把实际问题转化成二次函数问题并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来解决。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二种表示方法,会用配方法转化二次函数的表示形式;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会根据公式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开口方向、对称轴以及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过程与方法】:

3、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学生运用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解决数学综合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受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辩证观点。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设计思路。

教法选择与教学手段: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是复习总结所学过的知识及其综合运用,应着重采用复习与总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即利用任务驱动进行复习总结,构建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综合化、网络化、结构化。通过提问思考、归纳总结、综合运用等形式对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和基本解题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综合性的教学。复习课例题教学的模式为学生思考,教师分析,解题小结三个环节。

学法指导: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由任务导引相关回忆。

为对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进行重构做准备。通过两题练习回忆复习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第一题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的形式,并指出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引导学生复习回忆,了解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二种表示方法,掌握用配方法转化二次函数的表示形式,会根据公式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开口方向、对称轴。第二题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说出为何值时随增大而增大,为何值时,随增大而减小,引导学生掌握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运用联想、概括方法对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由以上练习引导学生回忆、理解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并形成相关的知识结构体系。通过知识回顾帮助学生梳理有关知识点,二次函数的定义、解析式的形式、图像画法、图像及其性质。

通过对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的复习,让学生运用相关概念、性质进行解题,采用学生思考,教师分析,解题小结三个环节构成的练习题讲解模式,巩固求解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基本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并进一步研究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应用。第五题及第六题是运用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领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化归迁移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转化能力。

(四)反思概括,方法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着重理解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和基本解题方法,领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会用化归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由题及法,由法及类的数学总结归纳方法。

(五)作业。

课后通过练习来巩固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强化教学目标。

各位老师,以上所说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课堂上是千变万化的,会随着学生和教师的灵性发挥而随机生成的,预设效果如何,最终还有待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

本说课一定存在诸多不足,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初二物理物质性质的教案

1.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2.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1)会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使用前要先调零.。

(3)会正确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和使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项羽与文弱书生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引出“我们就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有关“弹簧测力计”的教学建议。

最后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的测力计,指出弹簧测力计只是测力计的一种.。

有关“力的单位”教学建议。

有关课堂实验的教学建议。

本节后面的“想想议议”问题,可在学生开始实验前讨论,来回拉动几次挂钩,可以避免弹簧破壳子卡住.如果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不指在零位置,应进行校正.对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提出:除调零外,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提示:可以作零点误差的调整.)。

有关新课引入的教学建议。

教学设计示例。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组织学生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会正确读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弹簧秤、木块、长木板、一根头发、拉力器。

初二物理物质性质的教案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摩尔是物质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懂得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涵义。

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物质的量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世界。

初步培养学生推理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单位,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单位——摩尔。

教学过程。

【板书】一、物质的量。

单位: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思考与交流】摩尔衡量的是微粒,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灰尘算不算微粒呢?灰尘虽然很小,但我们还是能够通过肉眼看见,微粒是指微观层面,所以摩尔不能用来衡量灰尘一类的物质。

【提问】那么我们所说的1mol到底为多少呢?

【讲解】同学们阅读书上的内容可以发现1mol约为6.02×10的23次方。

【思考】那么这个数据是怎么得来的呢?由于碳12是指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所以国际上规定,把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的碳12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就约为6.02×10的23次方。我们就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为na,通常用6.02×10的23次方每摩。

【板书】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为na,通常用6.02×10的23次方每摩表示。

【总结】他们三者存在以下的关系n=n/na。

【板书】n=n/na。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案

使同学进一步熟悉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新授课。

课件。

一,迁移类推,导入新课。

2,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课件1]。

3/4=()/81/2=()/106/()=2/7。

2/3=()/18=16/2412/24=()/()。

二,探求新知,提高能力。

教学p108。例2:把2/3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提问:a,怎样使2/3的分母变成12。

板书:2/3=2×4/3×4=8/12。

c,怎样使10/24的分母变成12。

d,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要使分数10/24的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化。

板书:10/24=10÷2/24÷2=5/12。

补充例题:把2和3/7,5/8化成分母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分析:a,想想,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b,2是个整数,怎样化成分数呢以多少做分母,分子又是多少呢。

※p108。做一做1,2。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p109。2。

2,p109。4。

3,p110。10。

提问:这道题是在什么情况下份数的大小发生变化这个变化有没有规律呢。

述: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分数大小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假如分子不变,分母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分数大小反而缩小(或反而扩大)相同的倍数。即: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乘以3,这个分数就扩大3倍;假如分子不变,分母除以5,这个分数就扩大5倍。

2,p110。11。

§要根据分数和除法关系,把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联系起来考虑,进行填空。

3,p110。考虑题。

§先用5升水桶量出5升水,倒入7升水桶中;再用5升水桶量出5升水,倒满已装入5升的7升水桶,这时5升水桶里剩下3升水;将7升水桶中的水倒掉,把5升水桶中的3升水倒入7升水桶中;再用5升水桶量出5升水,倒满已装3升的7升水桶,剩下的就是1升水。

四,家作。

p110。7,8,9。

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的内容

教学目标:

2、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铁跟氧气、酸及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和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使学生知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3、使学生对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有一些常识性的认识。

4、通过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发展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对“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的理解。

2、铁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

设疑、实验引探法。

媒体选择:

实物,演示实验,投影仪,录像。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用途最广泛的金属。钢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材料,钢铁的发展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是最早使用铁的国家之一,,我国的钢产量超过一亿吨,跃居世界第一。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一般不是纯铁,我们研究的是纯铁的性质。

讲授新课:

展示:铁锭。

观察:锻面的颜色。

讲解:1、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演示实验:请学生将铁丝和铁片弯曲,并用钳子将铁丝剪断。

设疑:从这个实验,说明铁的硬度如何?

学生讨论后小结:2、质软。

讲解:3、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讲解:4、铁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设疑:将铁块放在水中会下沉,说明铁的什么性质?

讲解:5、铁的密度比水大,约是7.86g/cm3。

讲解:大家都熟悉水有三态:固态冰、液体水和水蒸气。铁也一样,当温度达到目的535℃以上时,固态的铁就会熔化成铁水,成为流动的液体。再升温到场2750℃以上时,液态的铁也会气化,成为气态的铁。

(投影仪)练习:

填空:1、色、泽、硬度()2、密度、熔沸点()。

3、延性、展性()4、导电、传热性()。

(学生阅读课文填空后小结)。

我们学习任何一种金属都可按金属的色泽、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和导热性能、熔点和沸点的顺序去思考、记忆是十分有益的。

(过渡):以上我们探索了铁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铁的化学性质。

(讲解)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学过铁的一些化学性质,如铁可以在纯氧中燃烧。

1、铁跟氧气的反应。

(提问)回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学生回答)。

(提问)镁条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

(学生讨论后小结,以反应条件不同来说明铁的活动性不如镁)。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拿出十天前组织学生做的课外实验)。

(图像略)。

(观察):三只试管中铁钉的变化情况。

(设疑):第一只试管中铁钉生锈,第二只试管中铁钉没有生锈,说明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小结)(1)在含水分的空气中铁与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2)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铁不易与水反应。

(3)在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跟氧气反应。

实验二、三、四中铁生锈,同时试管中水位上升至试管的1/5处。

(提问)如何防止铁生锈呢?

(阅读)课文第120~121页。

2、铁跟酸反应。

3、演示实验6~1。

(观察)有气泡放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板演:fe+2hcl=fecl2+h2。

(浅绿色)。

fe+h2so4=feso4+h2。

(浅绿色)。

(投影仪上比较以下实验)mg、zn、fe、cu分别和硫酸反应的速度和剧烈程度。

(讨论)比较金属活动性不同,mgznfecu。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录像)从离子型化合物形成的角度模拟反应的变化过程。

4、铁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演示实验6~2魔术:“魔刀杀血”,将一把光亮的匕首刺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抽出。

(观察)铁钉表面覆盖着一层红色的铜,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板演)fe+cuso4=feso4+cu。

(浅绿色)(红色)。

(讲解)早在西汗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明铁能从某些含铜化合物中置换出铜,在宋朝已将这个方法应用于生产,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

本节小结:

作业布置:

课本习题1、2、4。

板书设计。

第一节第六章铁。

1、铁跟氧气的反应。

3fe+2o2=fe3o4。

铁生锈的条件: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跟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2、铁跟酸反应。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3、铁跟硫酸铜的反应。

fe+cuso4=feso4+cu。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多种物质(。

氧气、酸、某些盐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教后记:

1、在引导学生理解铁“在一定条件”,可以跟“多种非金属单质”及“某些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2、写每一个化学方程式都要使学生想到反应现象,如何用化学式表示它们等等,只有不断训练学生这样思考问题,掌握正确的书写程序,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2、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铁跟氧气、酸及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和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使学生知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3、使学生对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有一些常识性的认识。

4、通过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发展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对“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的理解。

2、铁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

设疑、实验引探法。

媒体选择:

实物,演示实验,投影仪,录像。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用途最广泛的金属。钢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材料,钢铁的发展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是最早使用铁的国家之一,19,我国的钢产量超过一亿吨,跃居世界第一。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一般不是纯铁,我们研究的是纯铁的性质。

讲授新课:

展示:铁锭。

观察:锻面的颜色。

讲解:1、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演示实验:请学生将铁丝和铁片弯曲,并用钳子将铁丝剪断。

设疑:从这个实验,说明铁的硬度如何?

学生讨论后小结:2、质软。

讲解:3、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讲解:4、铁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设疑:将铁块放在水中会下沉,说明铁的什么性质?

讲解:5、铁的密度比水大,约是7.86g/cm3。

讲解:大家都熟悉水有三态:固态冰、液体水和水蒸气。铁也一样,当温度达到目的535℃以上时,固态的铁就会熔化成铁水,成为流动的液体。再升温到场2750℃以上时,液态的铁也会气化,成为气态的铁。

(投影仪)练习:

填空:1、色、泽、硬度()2、密度、熔沸点()。

3、延性、展性()4、导电、传热性()。

(学生阅读课文填空后小结)。

我们学习任何一种金属都可按金属的色泽、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和导热性能、熔点和沸点的顺序去思考、记忆是十分有益的。

(过渡):以上我们探索了铁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铁的化学性质。

(讲解)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学过铁的一些化学性质,如铁可以在纯氧中燃烧。

1、铁跟氧气的反应。

(提问)回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学生回答)。

(提问)镁条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

(学生讨论后小结,以反应条件不同来说明铁的活动性不如镁)。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拿出十天前组织学生做的课外实验)。

(图像略)。

(观察):三只试管中铁钉的变化情况。

(设疑):第一只试管中铁钉生锈,第二只试管中铁钉没有生锈,说明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小结)(1)在含水分的空气中铁与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2)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铁不易与水反应。

(3)在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跟氧气反应。

实验二、三、四中铁生锈,同时试管中水位上升至试管的1/5处。

(提问)如何防止铁生锈呢?

(阅读)课文第120~121页。

2、铁跟酸反应。

3、演示实验6~1。

(观察)有气泡放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板演:fe+2hcl=fecl2+h2。

(浅绿色)。

fe+h2so4=feso4+h2。

(浅绿色)。

(投影仪上比较以下实验)mg、zn、fe、cu分别和硫酸反应的速度和剧烈程度。

(讨论)比较金属活动性不同,mgznfecu。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录像)从离子型化合物形成的角度模拟反应的变化过程。

4、铁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演示实验6~2魔术:“魔刀杀血”,将一把光亮的匕首刺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抽出。

(观察)铁钉表面覆盖着一层红色的铜,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板演)fe+cuso4=feso4+cu。

(浅绿色)(红色)。

(讲解)早在西汗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明铁能从某些含铜化合物中置换出铜,在宋朝已将这个方法应用于生产,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

本节小结:

作业布置:

课本习题1、2、4。

板书设计。

第一节第六章铁。

1、铁跟氧气的反应。

3fe+2o2=fe3o4。

铁生锈的条件: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跟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2、铁跟酸反应。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3、铁跟硫酸铜的反应fe+cuso4=feso4+cu。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多种物质(氧气、酸、某些盐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教后记:

1、在引导学生理解铁“在一定条件”,可以跟“多种非金属单质”及“某些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2、写每一个化学方程式都要使学生想到反应现象,如何用化学式表示它们等等,只有不断训练学生这样思考问题,掌握正确的书写程序,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化学方程式。

第六章第一节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常识性介绍铁生锈的原因和防锈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目标对学生进行受国主义教育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教育。

重点难点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验、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仪器:试管、镊子。

药品:新铁钉、铁粉、细铁丝、薄铁片、锌粒、镁条、铜片、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其它:投影仪、投影片、一周前做的铁生锈的三个实验。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进行识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我国钢铁发展简史引入课题。

阅读课本117~118页。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展示]新的细铁丝、薄铁片的样品。

[介绍]铁的密度、熔点、沸点。

[板书]一、铁的物理性质。

观察:纯铁的颜色、光泽、状态、硬度、思考、铁的延性、展性及导电、导热性、学习铁的物理性质。

通过对铁的实验观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

做练习一。

巩固铁的物理性质的知识。

[提问]在已学过的知识中,哪些涉及了铁的化学性质?

[提问]上述瓜的条件、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化学方程式。

[板书]二、铁的化学性质。

铁跟氧气的反应。

(1)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回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4]。

教学教案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第六章第一节

1、铁跟氧气的反应。

3fe+2o2=fe3o4。

铁生锈的条件: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跟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2、铁跟酸反应。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3、铁跟硫酸铜的反应。

fe+cuso4=feso4+cu。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多种物质(氧气、酸、某些盐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教后记:

1、在引导学生理解铁“在一定条件”,可以跟“多种非金属单质”及“某些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2、写每一个化学方程式都要使学生想到反应现象,如何用化学式表示它们等等,只有不断训练学生这样思考问题,掌握正确的书写程序,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化学方程式。

[fz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2、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铁跟氧气、酸及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和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使学生知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3、使学生对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有一些常识性的认识。

4、通过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发展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对“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的理解。

2、铁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

设疑、实验引探法。

媒体选择:

实物,演示实验,投影仪,录像。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用途最广泛的金属。钢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材料,钢铁的发展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是最早使用铁的国家之一,,我国的钢产量超过一亿吨,跃居世界第一。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一般不是纯铁,我们研究的是纯铁的性质。

讲授新课: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教案【】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进行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标准课程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那么今天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首先是教材分析,第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由于这是九年级学生的第二堂化学课而物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物理知识和绪言的理论为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加深入生活现象,理解化学的概念,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奠定了基础,做好了铺垫。因此,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那么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又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物理化学变化,物理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运用所学,判断常见的物理化学变化。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其次是过程与方法目标,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观察,使学生掌握归纳总结的方法。通过布置作业,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搜集获取信息的方法。最后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及现象美,并进一步使学生意识到化学与人类进步的关系,体现学习化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那么经过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就凸显出来了,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而难点则在于学习物理化学变化、性质的区别于联系。为学生把好学习化学的第一关。

分析完教材我们再来看一看学生,下面进入到我的学情分析,一方面,我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虽然处于启蒙阶段,但已有日常生活经验及绪言的理论知识做基础,能运用一些生活常识判断一些常见的现象。另一方面,学生虽具备一定的观察总结能力,但对化学并未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各项技能也有待于培养。此外,初三的学生大都处于十四到十五岁的年龄段,这时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想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求知欲强,但自控能力又略显不足,针对以上情况,我又该制定怎样的教法,并辅助以学法指导呢?下面就进入到我的教法学法分析。

在这节课的开端,我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我会先向学生演示一个趣味实验,引发学生兴趣,随后,让学生观看有关图片,通过演示课本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加深学生记忆。

而我们都知道,理论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因此,本节课,我将会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进行我的教学过程设计。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本节课的开端,我首先向学生演示一个趣味实验——不怕烧的手。我会通过这样的教学语言:首先,我先给大家变一个小戏法,请大家仔细看,我是如何施法,使我的手不怕烧的!大家看,这是我的手,儿我的道具也十分简单,分别是生活中常见的湿手套,酒精灯,高度白酒,看,现在我带上手套,浸入白酒当中,点燃,看,手套点着了!(停留片刻)又熄灭了!看,我的手竟然没事!手套明明着了,我的手为什么没事呢?那么这一着一灭间到底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通过这样一个趣味实验的演示,一方面,有惊无险,却包含了本节课所讲的所有重点内容,如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而其间又包含有水的相关性质,从而将本课要点包揽无余,与课题相呼应,便于教学的进行。另一方面,此实验又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课堂之上,从而是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第二环节,启发诱导,探索新知。在本节课的开端我会先将全班60个同学进行分组,共为六个大组,之后,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幅冰块融化的图片,观看过后,对学生进行提问: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根据常识,冰化了就是水,冰和水属于一种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因此,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随后,趁热打铁,我会带领学生一同完成课本上的实验一。二。考虑到这是课本上的第一批实验,学生的实验基础还不够牢固,将由我演示实验一这个较为复杂的实验,而又学生自主完成实验二胆矾的研磨。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会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同时引导学生规范操作,切不可将加热的试管口对向有人处,以免造成危险。此外,在观察实验一时注意与日常生活中开水的沸腾作比较。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将实验与生活密切的联系起来,拉近了学生与实验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通过有机的分工,让学生参与进来,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机会,便于学生对只是的记忆与掌握。通过与冰块融化做对比,三者的个共同点:反应前后都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最终归纳总结出物理变化的含义为: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随后,我还是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向学生同时展示出光亮的铁钉和生锈的铁钉,让学生进行观察,进而提问:铁钉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吗?铁在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吗?还是物理变化吗?带着这样的问题,任选一名学生上台演示磁铁吸引光亮的铁钉和铁锈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很明显的观察到:光亮的铁钉可以被吸起,而铁锈则不能,从而说明二者并非是同一种物质,也间接的说明铁在生锈的过程中确实产生了新的物质。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在引发兴趣的同时也与生活密切联系,进一步告诉学生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样,趁热打铁,有我向学生演示课本上的实验三和四,并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使学生思考反应前后是否为同一种物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三中有蓝色沉淀生成,而四中有气泡生成,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通过以上现象,学生总结出有新的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而这三个例子也有力的说明了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通过比较,得出化学变化发生的是指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然而问题也随之产生了,除了有无新物质生成,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判断这两种变化吗?显然通过实验三和四的颜色变化,沉淀气泡生成,学成不难总结出化学变化中常伴有放光,放热,沉淀气泡的产生,而这些明显的现象则可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一般判据。当然,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并适时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有这么明显的现象,食物腐烂变质便是一例,从而再次提醒学生考虑问题要全面,切不可以偏概全。

通过以上的讲解,学生已经对物理化学变化有了较为清晰地理解,为了运用实际,牛刀小试,我将出示蜡烛燃烧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看,并进一步提问: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到底包含了那些变化?由于这是学生常见的实际问题,已有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学生很快得出: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但其融化又属于物理变化。得出这一结论后,课前的趣味实验变很自然的又被提了出来,手套明明被点着了,为什么还能完好无损呢?这其间又有怎样的变化呢?可讲到这儿,学生心里也就有了答案,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但燃烧的过程中使水不断蒸发,这是物理变化,而蒸发吸热,降低了手套的温度,也就降低了着火点,手套自然找不起来了!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物理化学变化之间的联系,即,发生化学变化是通常伴有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是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而这又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通过对比讲解,让学生在观察现象思考问题的同时,联系实际与所学,归纳总结,从而解决问题,突破难点,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课讲到此,物理化学变化的概念已基本在学生的脑中建立,那么这些变化又是由谁来决定的呢?接下来我变自然而然的进入到物理化学性质的学习中来。同样参照课前的趣味实验对学生进行进一步解析告诉学生,酒精能燃烧说明他具有可燃性,儿这种可燃性又是通过燃烧这种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因此不难总结出化学性质使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同样,手套会熄灭,是因为酒精和水蒸发带走了一定的热量,降低了温度,低于酒精的着火点,儿着火点优势酒精的一大物理特性,是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因而得出,物理性质使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密度等。此后,就熔点,沸点,密度这三个物理性质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介绍。

通过对习题的完成,检测自身的听课,从而把知识牢牢的掌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以上各位看到的就是我的板书。由于有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我的板书就简洁明了多了。使学生一看到板书就能在脑子中建立起物理化学变化及性质的概念,从而达到我的教学目标。

总之,这节课,我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中心,通过这节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喜欢学化学,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教案

1、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透过化学变化时发生的现象揭示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从而初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实验探究。

2、教学思路与设计。

在学生学习化学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大量的化学变化实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他们的区别没有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根本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本课题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实验。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学科只有一个初步印象,知道什么是化学,但是怎样研究、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在毫无化学基础、从来没接触化学实验的前提下,如何正确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是重要环节。同时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会与化学实验第一次亲密接触,怎么进行实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是什么,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实验探究的学习。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4.教学重难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

5.教学设计框架。

教学设计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视频]生活中的几种物质及其变化,对最后原子弹的`爆炸进行评述。

观看、了解世界由物质组成且物质在不断的变化。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爱国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学习化学的志向。

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3、研碎前后胆矾的溶解,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4、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教师演示实验,实验允许的情况下教师携带实验仪器走进学生,拉近距离,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得出初步结论。

学习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与生活中对水沸腾的印象比较,体会观察应更准确和具体。

这是书上的第一批实验,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不够,实验主要由教师完成;同时教师又尽可能多的给了学生近距离观察物质的机会。实验1、2与生活经验联系可拉近学生与实验的距离,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比较归纳上述四个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本节最重要的知识由学生总结,记忆深刻。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由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调动个性化和开放性思维。

举例说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中伴随的一个现象,

[提问]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还伴随那些现象?

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了解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进一步说明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仅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教师出示课堂练习。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酒精挥发,铁易生锈在本质上有何不同呢?谁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

分组讨论后小组派代表举出类似的例子。并总结归纳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培养学生合作、思考、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交流和讨论。

教师列举两个性质,由学生判断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为什么?

学生思考判断。

学会简单运用所学知识。

教师就有关物理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作一简单介绍(熔点、沸点、密度)。

认真听讲。

使学生了解物理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和知识,尽可能的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试着判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它们,并将你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学生观察。

并讨论。

培养学生思考、概括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交流和讨论。

教师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联系,说明事物的变化是复杂的,对复杂事情分类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

学生体会这一科学研究的方法。

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教案【】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有什么区别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探究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奥秘。

二、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学生回答】将纸揉成一团、将纸撕碎都没有生成新物质,而纸的燃烧生成了新物质。

【教师总结】纸撕碎这样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我们称之为物理变化。像纸燃烧这样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化学变化(板书)。

【教师提问】变化中常伴随哪些现象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实验一起来观察一下。实验过程中,大家注意观察和比较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所发生的现象。

【演示实验】实验1-1(1)水的沸腾【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试管中的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实验1-1(2)胆矾的研碎【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蓝色块状固体变成了蓝色粉末状固体。

【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这两个实验是什么变化?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教师提问】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大家还能举一些物理变化的例子吗?

【演示实验】实验1-1(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生成大量气泡,大理石的量减少。

【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这两个实验是什么变化?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教师总结】化学变化通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比如:我们酒精燃烧的时候放热、发光,还有刚才看到的沉淀、产生气体、颜色变化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能举出生活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吗?

【小组讨论】植物的光合作用,人的呼吸作用等、炼铁。

【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下蜡烛燃烧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时蜡烛融化成蜡油是物理变化;但是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其实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知识点二。

【学生回答】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等。

【教师讲解】物质的变化是一种过程,而性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比如纸张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化学性质,我们知道纸具有可燃性。

【学生回答】碳可以燃烧、铁可以生锈、食物可以腐败等。

【对比归纳】其实变化描述的是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在描述性质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说:能、会、可以、难、易等。

【教师讲解】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比如,我们要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往大理石中加入盐酸而不是氢氧化钠,是因为盐酸具有与大理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性质。因此(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我们知道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我们需要认识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最本质的区别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这一般是中考化学的第一道选择题。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个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具体学习到一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教案4

执教者: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九年级。

教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物质的量总变化、及变化的实质,掌握物质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通过4个典型的实验,分析发生的现象,揭示化学变化本质特征,初步区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科学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培养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及区分。

教学流程设计。

教法:学法设计。

二次备课设计。

一、教师导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区分方法,及二者的本质区别,采用实验的方法,完成本节的教学内容。

二、学生自学。

阅读教材,结合实际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含义,在引出物质性质的概念。

三、交流展示。

1、互动。

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2、知识梳理。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物理性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明确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达成的目标,仔细阅读,适时的点拨。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的方法,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流程设计。

教法。

学法设计。

二次备课设计。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

四、目标检测。

课后练习p1。

小结:这节我们主要学习了物质的物理性变化和化学变化及物质的性质。

板书。

一、变化。

二、性质,三、区别。

新课导学简案。

一、导学目标:学生按照学案要求,初步了解,探究实验。

二、问题设置。

(一)爆竹在燃着前,燃着时,熄灭后,现象有何不同?

(二)吸入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板书展示。

通过检测进一步夯实基础,提供学生的自学能力。

回顾与反思。

相关范文推荐
  • 01-03 铁的性质的教案(热门15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指教师在学期或学年开始之前,对所教学科的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详细规划,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针对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
  • 01-03 2023年铁的性质的教案大全(20篇)
    教学工作计划需要灵活调整,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时进行修改和修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教学工作计划的思路和方
  • 01-03 新进员工培训的心得体会(热门16篇)
    培训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形成持续学习的习惯。以下是一些富有观点和经验的培训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和学习。。_年伊始,我有幸加入__建设工
  • 01-03 最新新进员工培训的心得体会(专业18篇)
    这次培训给了我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了我的思维能力。以下是一些关于培训心得体会的范文,里面包含了丰富的观点和心得,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
  • 01-03 新进员工培训的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培训过程中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对自己学习效果的一种评估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这些范文能够为大家的写作
  • 01-03 铁的性质的教案(专业20篇)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 01-03 铁的性质的教案(精选20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要借鉴前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示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2)了解物理
  • 01-03 最新铁的性质的教案(实用19篇)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需要注重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通过查阅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设计和教学管理的能力。了解锈蚀的条件及防止生锈的简
  • 01-03 铁的性质的教案(优质19篇)
    教学工作计划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教学效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教学工作计划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大
  • 01-03 2023年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瑞文(专业19篇)
    通过编写工作计划书,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要完成的任务、计划的时间周期以及所需的资源和支持,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随后将为大家展示一些工作计划书的实例,并对其中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