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乡村旅游发展调查报告(汇总18篇)

乡村旅游发展调查报告(汇总18篇)

时间:2024-01-14 06:39:22 作者:笔舞

通过撰写调查报告,我们可以深入调研,全面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为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依据。以下是一份精确而全面的调查报告,解读了问题的核心和结果的影响。

乡村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为了推进我县三大产业之一的旅游产业突破发展,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组成人员在章登畅主任的精心指导和方庆峰副主任的亲自带领下,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历时数月,先后听取了营盘、石瓮、凤凰三个乡镇及景区管理处的汇报,实地察看了县内石瓮景区、牛背梁景区、凤凰古镇景区,并赴云南、四川考察了部分知名景点,通过召开各层次座谈会、走访相关人员、书面征询良策等方式,广泛听取涉游部门、旅游企业负责人和关心关注旅游产业发展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知名人士的意见。

经过讨论研究,集思广益,初步形成了加快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柞水旅游业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

1984年溶洞的开发,开始了柞水旅游业的起步。

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作出的《柞水县关于优先发展医药旅游矿产三大产业决议》,从根本上将旅游确定为我县优先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

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打造“西安第二生活区”为目标,围绕旅游发展“三步走”战略,突出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特色定位,实施了一系列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三廊六区九点”旅游整体发展框架基本形成,旅游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产业基础初步建立。

(一)主导产业地位明显提高。

近年来,县政府围绕建设陕西旅游强县和国家旅游名县的战略目标,积极培育壮大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产品的对外影响力得到增强,产业地位不断提高,我县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省级旅游强县。

20决议作出后,我县又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决定》、《关于加快柞水渔鼓开发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打造柞水渔鼓文化品牌加快普及推广柞水渔鼓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农家乐发展的决定》和《实施意见》等相关产业发展政策。

政策的出台和措施的实施,使旅游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二)旅游产业各项指标稳步攀升。

年至,5年累计接待游客269万人次,门票收入3885万元,旅游总收入4.66亿元,经济指标快速增长。

特别是,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县接待游客人数由2004年的3.8万人次上升到126万人次,门票收入由89万增加到1776.5万元,实现社会效益由1500万增加到1.95亿元。

旅游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社会综合效益大幅攀升,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显现,旅游业对县域经济生产总值份额由2004年的0.5%上升到20的15%。

(三)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20多年来,我县相继开发建成了天佛洞、风洞、百神洞、东甘沟银杏园、县城三道井公园和橡胶坝蓄水项目等景点,特别是近年县上强力推进牛背梁、秦楚古道、凤凰古镇、乾佑河百里生态景观带等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牛背梁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溶洞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使柞水旅游产品单一的局面得到扭转。

盘谷山庄、秦润度假山庄正式营业,姜家沟和药王庙旅游开发项目、卢才沟休闲度假和莲花台度假山庄、岭南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五洲盘龙植物观赏园和五洲(万国)大酒店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s210道路改造和南关迎宾大道建设完成,县城的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分步实施,乾佑河百里生态景观带工程初步建成。

县城的宾馆饭店进行了升级改造,盘龙酒店、汇生源度假酒店启动建设,乡村酒店、农家乐建设在经受旅游市场的洗礼后逐步规范,东甘沟村被评为陕西农家乐明星村。

目前,我县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日臻完善,交通、餐饮、住宿等综合接待能力明显提高,综合接待容量达4500人次/天。

(四)旅游文化开发有序推进。

重点抓了以渔鼓为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加快了渔鼓艺术的挖掘和开发,柞水渔鼓通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大型情景歌舞剧《竹风清音渔鼓情》的成功编排,将为深入挖掘以柞水渔鼓为重点的地方文化,打造陕西知名文化品牌,成为我县旅游产业突破发展的有力文化支撑。

(五)旅游工作初显成效。

一是旅游环境与市场秩序不断改善。

加强了旅游环境的治理和市场秩序整顿工作,各景区(点)“卫生脏、环境乱、服务差”的现象有了明显改观,一些破坏性建设和低层次开发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综合服务能力及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二是旅游市场促销机制初步建立,旅游宣传和市场竞争意识增强。

县旅游公司与陕旅集团成功举办了“春色柞水”首发团仪式,先后与省内外200多家旅行社签订了组团接待合同,大力宣传推介柞水旅游,进一步提升了柞水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是开展了居民学文明礼仪活动和相关技能培训,加强景区景点群众和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了全县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行业管理逐步规范。

二、我县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旅游业经过25年的不懈努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也应该看到,我县旅游业还处在一个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的发展水平。

(一)认识不到位,工作落实不够有力。

乡村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为学习借鉴台湾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经验,省旅游局应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的邀请,组织“乡游台湾”交流团21人,于9月26日至10月3日,赴台湾考察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台湾发达而成熟的乡村旅游经验,对促进我市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在台湾,乡村旅游一般称为观光农业或休闲农业。目前,台湾乡村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共开放乡村旅游点(休闲农场)3700余处,其中,有休闲农场1244家、民宿1856家、休闲农渔园区超过300处、观光果园385处,台湾近几年乡村旅游年接待量达4000多万人次,既丰富了市民的生活,也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得台湾农村的土地大幅度增值,因为有很多游客往来,农产品完全可以地产地销。随着大陆游客赴台个人游的开放,台湾的休闲农场也吸引了众多个人游游客前往参观、体验。据介绍,台湾的休闲农场的最大特点是注重游客的动手体验,游客可以亲手去农场里采摘蔬菜、水果,增加了旅游的趣味性。本次交流团重点考察了头城农尝池上米乡休闲农业区、石棹民宿、阿里山茶区和大湖酒庄等景点,这些景点基本反映了目前台湾乡村旅游现状。

台湾早期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以农业为基础,依靠农业的积累支持工业发展并带动其他产业腾飞。随着岛内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台湾农业至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出现明显的停滞、萎缩状态,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迅速减少,并面临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规模过孝农民收入偏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为了使农业走出困境,提高农民所得,台湾加快推进农业的产业升级、转型,于是以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为主要特征的乡村旅游在台湾逐步兴起。

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开始出现通过开放成熟期的果园,使之成为既可让游客观赏美景,又能让游客采摘、品尝、购买新鲜水果的观光农园。随后,其他类型的农园如茶园、花园、牧尝渔场相继向游客开放。80年代后期,观光农园向内容更丰富的休闲农业发展。90年代初,由农户提供土地供市民参与耕种的市民农园开始在台北出现。9月21日台湾发生大地震,对乡村民居破坏极大,台湾结合灾后重建工程,采取资金补贴方式,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旅游,这也是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分水岭。为了引导乡村旅游健康发展,1983年台湾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19出台《休闲农业发展办法》,出台《民宿旅游管理办法》,使乡村旅游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和程序化。

三、台湾乡村旅游景点种类。

一是农业公园。指按照共同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农尝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的公园。如大湖酒庄,将草莓园景观的观赏,草莓的采摘、制品如草莓酒、草莓果汁、草莓冰淇淋、草莓大餐等,与草莓有关的品评、写作、绘画、摄影、体验、竞赛以及与季节、庆典等活动融为一体,形成以草莓为主体的系列旅游产品,不仅提高了景区综合竞争力,还成为吸引客源的一大亮点。

二是教育农常是农业多元化发展后衍生出来的体系之一,是兼顾农业生产与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如埔里台一生态教育休闲农园,面积50公顷,园内有庞大的蝴蝶园、昆虫生态园、水上花园餐厅、花屋、光合广尝仙人掌生态区、押花生活馆等休闲观光区、生态区、体验区、民宿区,可供游客在休闲观光、体验中学习了解花卉、苗木、昆虫等相关知识。同时,园区内还配套建设有民宿屋以及大、中、小型会议室,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是商务、休闲、度假的好场所。

三是休闲农常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种植区。农场内提供的休闲活动内容,一般包括田园风景观赏、农业体验、童玩活动、自然生态解说、垂钓等。如头城农常头城农场位于宜兰县头城镇更新路,倚山面海,面积约100公顷,其中约有50余公顷是桂竹林,另外还种有马拉巴栗、茶花、龙柏、枫香、山樱等林木,农场内有平溪、桃子林溪以及当地人俗称的“大溪”等三条溪流,农场内以农舍为主体民宅活动区则是农场的大本营,提供住宿餐饮,露营区和鱼池也供游客野营、野炊及垂钓。

四是民宿农庄。民宿是台湾住宿业中的一种,我们内地称为“农家乐”。台湾民宿有独特的性质,比如独特的建设造型和气质、主人的亲和力和精致舒适的房间布置,以及纯粹田园式的居住环境,乡村美味餐点,使其成为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指标。到台湾住民宿,是为了纯粹体验民宿而不是到该地区专门观光。台湾民宿为游客提供了与大自然对话的窗口,使久居都市的人们能够在这里接受大自然环境的洗礼、观察自然景象、倾听蛙鸣鸟唱。

四、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经验。

一是政策大力支持。台湾为规范发展休闲农业,专门制定了《休闲农业辅导办法》,经核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受优惠政策。

二是布局规划合理。休闲农业是综合利用当地资源,由农业延伸至服务业的新产业。台湾的农业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如彰化、云林、台南、高雄、屏东等。台湾在发展休闲农业方面,一般由当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从而能够更好地发展区域经济。台湾主要规划推动“一乡镇一休闲农业区”的发展模式,并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筹建步行道,与民宿、观光农园结合,进一步推进了农业产业转型旅游业。

三是创新经营管理。首先,由协会或农会统一建设相关网站,方便游客获取信息。台湾的休闲农业网站,主要内容有:新闻发布、景点介绍、游区地图、旅游线路推荐、住宿餐饮服务、留言系统,乃至网上订房、订门票服务等内容。通过这些信息,游客真是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了如指掌”。其次,重视分工合作,强调同一地方的联合。台湾游相当一部分休闲农业已经实现了企业化,或是不同服务领域的分工合作,实现了观光、休闲、体验、教育、住宿、餐饮和娱乐的综合发展。这比起许多所谓的乡村旅游中的小而全,家家户户开展雷同的服务活动,有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第三,产品经营多样化,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相结合。休闲农业能够提供的产品,除了实物的产品,还有奇观、氛围、风景和主题等“情景消费”的产品,这也是休闲农业吸引众多游客眼球之处。

五、几点启示。

一是与生态结合,顺势发展。在台湾考察1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几乎没有发现一处豪华建筑,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较多的都利用现存的农业生产用房、棚舍等相关设施。设施配置兼顾农业生产和旅游需要双重功能,人为造景较少,但却都经过精心设计,给人一种自然、朴质、整洁、卫生、花钱不多的感觉。游人在景点就会产生一种置身于清新、安静、优美环境之中的感受,体会到原生态的乡村环境的震慑力和吸引力,这是乡村旅游生命力的真正所在。我市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应借鉴台湾的发展模式,避免过多的人为造作景观。

二是与农户结合,引导发展。台湾乡村旅游项目一般都有当地农民自己出资建设,很少有外来企业介入。但农民出资建设景点,一般都通过协会、农会及农民合作社组织进行。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拓展农业功能,争取农业叠加效益,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理事长、暨南大学休闲管理系主任郑建雄教授认为,无论是乡村体验,还是生态体验,都是台湾发展乡村旅游的主题,但核心是为农业增收、为农民增收服务。

文章编辑:杨泽厚。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是以农业和农村资源为依托,农旅结合、以农为主、强农兴旅的新业态。它的生态、旅游、创收、辐射等基本功能有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创业致富,促进镇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月,我省出台了《江西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对今后五年内的乡村旅游进行了细致规划。为更好地推进太平特色小镇建设,我镇积极拓展农业多功能,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及农村第三产业,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经验。

一、太平镇基本现状。

太平镇地处南昌市西北部,位于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和梅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腹地。距南昌市区22公里,地域面积47.7平方公里(其中集镇面积4.57平方公里),人口总数11496人,其中农业人口10694人,耕地面积人均不足1亩。全镇辖6个行政村,3个垦殖分场,1个街道社区居委会。太平镇地理位置优越,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民风淳朴。境内有南昌之巅----海拔841米的洗药湖,有国家4a级狮子峰景区,有翠竹飞瀑的神龙潭景区等十余处风景名胜,景点引人入胜,自然景观让人留恋往返。

(一)环境打造成效显著。成立集镇管理办公室,对集镇环境卫生、车辆停放、港道清理等进行长效管理。继续巩固太洗公路、蛟万公路沿线通道“五化”改造提升效果,对沿线管线、村庄等环境进行进一步提升,实现垃圾下山全覆盖,镇村环境管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同时投入7万元成立了一支10人的公路环境管理队伍,对全镇50余公里镇村公路的环境卫生进行长效管理。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加强集镇、村、分场和旅游公路沿线卫生保洁,实现垃圾下山全覆盖。狠抓森林防火工作,全镇连续实现无火警无火灾。底,我镇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在示范点的带动下,全镇90%自然村完成村庄环境“三清三改”,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对所有偏远自然村的公路进行水泥硬化,全镇水泥公路通车总里程达65.1公里,在全区乃至全市率先实现自然村村村通水泥公路;有线电话和移动网络100%覆盖,有线电视100%进自然村。新建了太平自来水厂、农贸市尝集镇停车尝心锁广尝太平文化广场;实行亮化工程,集镇范围内安装路灯44盏,房屋亮化10余栋等。

(三)产业培育初见成效。我镇按照建设“生态文化休闲重镇”的工作思路,在保护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严格保护,先后引进了以培育精品特色文化休闲产业市场为重点的文化艺术产业街区——心街;南昌市唯一一家以客家文化为背景,集餐饮、住宿、会务、娱乐为一体的客家文化产业园——狮山茶场客家风情园;集葡萄酒窖藏、酒文化展示销售、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红酒文化园——美堡(国际)葡萄酒庄;集度假、会务、婚影、居住为一体的欧式度假中心——恒茂森林-海;集休闲、度假、酒店为一体的全国连锁生态木屋度假区——逸景营地度假酒店;集采茶、赏茶、制茶、品茶为一体的茶文化体验区——茗茶观光园等10多个大型生态旅游休闲项目落户,并投产经营。成功打造了以南源农家乐、湾头农家乐、泮溪农家乐、梓木坑农家乐等“四朵”金花为代表的乡村农家庭院式农家土菜、农家客栈旅游精品线路。

近年来,太平镇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已探索了一条由单一的特色农业生产向生态游发展的成功之路,但是太平镇休闲观光农业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总量、规模、形式等都很有限,相关的组织、管理、服务、宣传都处于较低水平,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资金投入渠道不畅。

我镇休闲观光工程投资巨大,单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远远不够,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企业或个体前来投资兴建。但由于我镇位于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和梅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腹地,受景区规划限制;同时,观光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外知名度不够,前来投资的企业或个体尚未形成规模,导致我镇休闲观光工程兴建进程缓慢。

(二)管理与服务水平不高。

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水平和服务理念都亟待提高。作为“农家乐”经营服务的主要内容,“农家饭”基本都是由农户的主妇掌勺,提供餐饮服务的服务员也都是子女或亲戚。他们都是当地的村民,不懂如何为城里来的客人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只能依靠淳朴的心态和憨厚的气质得到游客的理解和谅解。提高“农家乐”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是当前最急需、最迫切、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由于乡村旅游在我区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都是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自发兴起和经营的“农家乐”,发展有很大的盲目性。以我镇合水分场为例,由于距离太平集镇较近,而且村庄四周山水环绕、风景秀美,具备发展“农家乐”的良好条件,目前已经开办“农家乐”30多家。但功能雷同,定位单一,都只能提供吃农家饭、棋牌等简单的服务,没有各自独有的特色农家菜、招牌菜,参与式的乡村旅游产品未开发出来,吃、注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没有很好地融合发展、延长我镇乡村旅游产业链。

(四)旅游人才资源匮乏。

近几年,太平镇大力统筹镇村联动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乡村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此过程中,迅速发展的乡村旅游与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矛盾逐渐凸显:一是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不知道如何延伸产业链、如何延长游客在乡村的停留时间来增加收入;二是疏于管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不高,或是有热情但服务技能欠缺,低水平的服务带来的往往是低收入的回报。

(一)统筹发展规划,明确出发点。一是坚持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太平镇位于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和梅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腹地,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同时,“一核两轴四片区”的城镇空间定位,为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逐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矗二是坚持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建设与特色小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同时,以特色产业为依托,打造仟荷湾、南源、泮溪等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特色乡村。如仟荷湾和南源,是南昌市两个“五位一体”综合示范村。通过小城镇的带动,加快新农村建设,在完善基础设施基础上,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打造生态新村,建设南溪、枫林等具有湾里田园风光、乡村旅游特色的新农村。三是坚持生态优先理念。按照“广栽树、多种花、不露土”的要求,在整体建设上,突出不破坏山水风貌、不破坏生态环境的理念;在特色打造上,突出开发绿色旅游资源,建设生态宜居太平的思路;在资源整合上,突出生态优先,加强生态建设。

(二)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把握着重点。一是改造提升太平心街。着重调整心街业态,将心街整体打包给有实力的公司运作,在心街附近建设一处占地面积为1500平方米左右的啤酒文化广常把心街打造成为南昌市文化艺术街区的新地标,把太平集镇打造成具有欧洲品位的特色小镇。二是抓好环境提升工程。巩固蛟万公路、太洗公路沿线村庄环境整治成果,启动村庄环境整治全覆盖工程。启动旅游公路沿线林相改造工程。加强对泮溪油菜花、湾头荷花的管理,并在南源太平湖项目种植向日葵园,形成春看油菜花、夏赏荷花、秋揽红叶、冬观冰凌的景色。三是综合改造旅游基础设施。对心街周边的管网、港道、人行道板及生态环境进行改造升级,争取修建太平镇团山村虹河谷至洗药湖(全程5.3公里)、太平镇团山村梓木坑至二0八高地(全程6.7公里)登山游步道。建设占地1000平方米的团山生态停车常四是加快旅游配套项目建设:紧抓在建项目进度。采取主要领导挂帅,副职分包,明确节点、责任,细化任务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罗马假日、千百味森林酒店、美堡酒庄、灵芝生态园、水韵琴湾等项目;优化在办项目服务。做好花海度假村、江中玫瑰城堡、太平湖等项目的开工手续办理工作;跟踪在谈项目。对海航珺唐度假酒店、亚龙四季旱雪尝户外极限运动基地、赣电集团项目、宁波北仑港物流公司等意向性项目加紧跟进,加强沟通协调,争取项目早日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同时。配合做好神龙潭景区创4a相关工作。

(三)扶持特色产业,找准切入点。一是做优文化休闲旅游产业。用好省委、省政府“旅游强时政策,以心街为龙头核心,做好心街业态调整提升工作,并配合开展各类旅游主题活动,实现季季有节庆,月月有活动。二是做大农家乐产业。借南源、湾头两村打造“五位一体”之势,大力发展农家乐、庭院式农家客栈,重点培育农家乐示范户,做到“文化、绿化、洁化、口味、趣味、品味”六进农家,提升农家乐的消费档次,逐步向精品化发展。并充分利用各村资源,逐步把农家乐产业推向南溪、枫林等处。三是做强生态种养产业。推进南源果蔬采摘园、南溪枇杷园、雷竹产业园、开心农尝合水灵芝生态园等项目建设,形成龙头、品牌,带动全镇高山种养产业的发展。

(四)突出宣传推介,抓好着力点。全方位推介我镇休闲观光工程,除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外,建议由各级主管旅游部门给予具体指导,帮助策划包装和宣传推介,在更高层上提升形象、提升吸引力。我们已更新镇域内显要位置的大型广告宣传牌,更换成具有太平地方特色的旅游内容。同时,希望各级主管部门能够在加强业务指导的基础上,帮助积极争取各方面扶持,或吸引社会入股,弥补投资不足的突出问题。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给都市人带来了相应的心理压力,而青山、绿水、蓝天和清新的空气对都市人有着巨大吸引力。太平镇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可以满足都市人释放压力的需求,只要我们合理引导、积极支持、规范管理,太平镇乡村旅游必将呈现燎原之势,蓬勃地发展起来。

乡村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农家乐”是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生旅游产品中的一朵奇葩。虽然我市“农家乐”兴起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势头良好。目前,全市共有“农家乐”经营户360户,床位2631张,直接从业人员2377人,实现经济收入5292.4万元。

一、现状及特点。

一是发展氛围浓厚。市县各级把“农家乐”旅游发展作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引导,力促发展。《××××市人民政府关于实现旅游业突破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开发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南郑、勉县、洋县、城固、略阳等县制定了加快农家乐建设的通知、意见,党委、政府领导经常听取汇报,实地调研,提出要求,解决问题,并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学习考察,推动“农家乐”旅游快速发展。

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各县区通过财政扶持、规费减免、包抓帮扶等多种措施,为“农家乐”发展提供资金、土地、办证、经营等支持。南郑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通过验收的17户“农家乐”分别给予5000-6000元奖励;洋县实行部门联户帮建机制,确定59个县级部门和单位采取帮助财物、信息和招徕等方式,在长青一华阳景区建设“农家乐”59户;略阳县拿出10万元专项经费扶持10户“农家乐”示范户,相关部门减免一切证照办理费用。勉县、留坝、城固、西乡等县在发展“农家乐”中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三是经营效益明显。由于“农家乐”旅游适应市场需求,从一推出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略阳县涌泉山庄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收入近10万元;勉县天荡山休闲庄接待游客4万人次,实现收入38万元。今年“五一”小长假,西乡县樱桃沟平均每户每天“农家乐”接待游客80人次,旅游收入达2400元。

四是发展形式多样。从经营方式来分,我市“农家乐”主要有家庭开发经营和业主承包经营、租赁经营三种形式。家庭开发经营的“农家乐”投资少、规模小,投资主体是农民,如洋县长青一华阳、城固桔园、西乡樱桃沟、南郑大汉山等地的“农家乐”。业主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的“农家乐”投资规模大,服务设施较为完善,投资主体主要是本地或外来客商、企业,如汉台区的陕南植物园、勉县的龙潭山庄、城固县的香格里拉休闲中心、南郑县的大杨度假村等。从产品类型来分,我市“农家乐”主要有“客栈型”和“度假型”两种形式。“客栈型”农家乐主要在国省道沿线、景区附近,为游客提供食宿,由家庭开文秘杂烩网发经营;“度假型”农家乐主要位于城郊结合部,在满足游客吃住的基础上,还能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活动,由业主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

五是经营管理规范。城固、留坝、佛坪等县制定了《“农家乐”管理办法》、《“农家乐”建设标准》,南郑、洋县等县制定建筑风格、店名标牌、人员服装、特色菜肴、餐饮价格五个统一,略阳县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确保“农家乐”健康有限发展。加强从业人员的旅游知识、服务礼仪、食品卫生、经营管理等业务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文明素质和服务水平,推动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农村旅游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

二、问题和不足。

1、认识不到位,政府主导力度不够。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没有被普遍认识,农业与旅游发展结合不够紧密,降低了“农家www.乐”旅游的丰富性。政府在引导“农家乐”自筹、自建、自营的同时,在基础设施完善、资金引导投入等方面作用发挥的还不充分,在规范经营、市场监管上还存在着脱节现象。

2、普遍缺乏规划,城市化倾向明显。目前大多数县区对“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没有制定规划,存在着盲目性和无序性开发,层次低下,品位不高。有的“农家乐”与当地农村资源和风土人情脱离;有的“农家乐”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有的“农家乐”开发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原则,贪大求洋,追求豪华,不土不洋,不伦不类。

3、缺乏文化内涵,项目同质单调。由于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挖掘不够,加之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我市“农家乐”存在功能单一,缺少特色。经营项目同质雷同,绝大多数是停留在提供餐饮和住宿的低层次上,仅限于“几间房子、几张桌子、喝喝茶、吃吃饭、打打牌”的经营模式,真正由“农家乐”提供的具有我市浓郁民俗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和参与性强、健身绿色休闲项目极少。

4、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滞后,存在安全隐患。目前我市“农家乐”在可进入性、村舍环境、食品卫生、安全用电等方面不尽如人意。一些“农家乐”外部交通较差;一些农村电线电路得不到改造和检修,消防设施缺少;许多“农家乐”基本的供排水设施和厨房设备不完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熟食混放;一些农户厕所卫生条件简陋,给游客心理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5、市场意识淡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由于我市“农家乐”家庭粗放化、松散经营,小农思想严重,没有横向和纵向的销售网络,坐门等客,市场开拓意识不强。从业人员服务意识较差,服务质量不高,欺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

三、方向和对策。

乡村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把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旅游环境,深挖乡村旅游资源潜力,精心包装打造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亮点和重要渠道。

即墨素有“青岛后花园”之称,区位优势明显,乡村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即墨市积极与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和旅游规划相对接,立足山、海、岛、泉、滩等乡村特色资源,不断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开发力度,促进了以休闲度假、海岛观光、农家食宿、民俗节庆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迅速发展。据统计,目前即墨建成开放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7处,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省级、青岛市级工业旅游示范点3家,星级酒店8家,星级餐馆3家,旅行社6家,山东省旅游强镇2家,其中,59个村庄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直接就业人数5600人,间接就业人数15113人,季节就业人数5500人。在东部各镇发展农(渔)家宴200多家,解决直接从业人员1300余人。2009年全市共接待游客3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02亿元。

(一)接待初具规模,特色日趋明显。我市积极引导和培育利用农业、渔业资源优势和乡村风土民俗吸引旅游者,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服务的乡村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旅游产业初具规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在东部沿海乡镇积极培育“渔家宴”、“农家宴”等特色旅游项目,制定“渔家宴”、“农家宴”特色旅游项目评定标准,包括“接待设施”和“服务质量”两大类60项评分标准,发展了农(渔)家宴接待户200余家,今年又新评12家,即墨市、镇两级挂牌特色饭店80余家。

(二)乡村旅游内容丰富,旅游接待持续增长。为充分挖潜乡村游内涵,精心串联我市乡村旅游线路,编制出了4条一日游线路和3条二日游线路。每年“五一”、“十一”,青岛蔬菜科技示范园都推出采摘、收获等体验式旅游项目,游客可以观赏和亲手采摘从国内外引进的各种优质瓜果蔬菜,亲自参与挖花生、挖地瓜等农事收获活动。田横祭海节和鹤山柿子节等乡村旅游节庆蓬勃发展,田横祭海节采取“一年一祭,三年一节”的办节方式,祭海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原则上每三年由政府组织举办一次,其他由民间自发组织,2009年市政府主办的田横祭海节共接待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0万元。田横祭海节被誉为中国渔文化中最富特色,原始祭海仪式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民俗盛会,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鹤山柿子节为一年一届,年均接待游客约5万人,旅游收入80万元,带动了鳌山卫镇周边地区以“渔家宴”、“农家宴”为主的乡村旅游特色项目发展,当地土特产品销售和餐饮接待大幅度增长。

(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乡村旅游后劲十足。树立“环境是旅游先导”的理念,不断加强对旅游环境的基础配套,全线贯通鹤山路,新建泉海路、观光路、汤泉一路等道路,形成了以三大旅游观光圈为主体、与滨海公路相衔接的路网布局。配套完善东部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实施大规模绿化,完成温泉主题公园等景观建设,东部区域服务功能和项目承载力明显增强。完善旅游交通指示牌、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中心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等硬件设施,在全市主干道路设置31处旅游景区点道路指向牌;在人流集中公共区域设置6处大型旅游交通地图广告牌。2009年制定了温泉旅游度假区旅游信息指示系统和从青岛市区、机场进入港中旅青岛海泉湾度假城道路指向牌设置方案。以温泉为中心,投资100多万元在温泉度假区设置625面道路灯杆耳旗、13处指示牌、4处旅游地图、12处户外高炮。开展旅游厕所升级改造工程,在田横岛度假村、青岛蔬菜科技示范园、鹤山等主要景区投资40万元,改造设置标识规范醒目、配套齐全、管理规范的旅游厕所。还扩建了鹤山停车场,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

二、主要措施和经验做法。

(一)政府主导,完善机制。我市拥有独特的自然风情和浓郁的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业基础雄厚。我市将乡村旅游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先后成立了由市级主要领导挂帅的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旅游开发指挥部等综合协调机构和一个政府主导的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资源开发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细化了产业政策、发展方向、扶助措施等方面内容,全力保障旅游业发展。

(二)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我市将乡村旅游发展定位为:依托丰富的山、海、岛、泉、滩等旅游资源,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滨海文化为底蕴、民俗文化为特色、生态文化为时尚、乡村风情体验为亮点,统筹布局、点线结合,把即墨打造成集乡村度假、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胜地。着重突出“两大主题”,塑造个性化乡村旅游品牌。一是突出山水风情,“登山游海吃渔家宴”。依托东部的便利交通和优势资源,借助田横祭海节、鹤山柿子节、东京山山会等特色鲜明的节会活动,开发温泉旅游、海岛游、登山游、民俗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使其成为东部高端旅游的有益补充。二是突出农家风情,“体验观光吃健康菜”。依托无公害农业资源优势,发挥骨干企业龙头带动作用,紧紧围绕城市居民“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需求,开发乡土气息浓郁的特色产品,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田园乐趣,得到教育和休闲。目前于家沟渔家宴、鳌角石有机茶园、院上花卉生态园等乡村景点已成为都市人的向往。

(三)优化环境,规范服务。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5年间累计投入23.5亿元,完成了93项水、电、路、气、暖、通讯等基础配套工程。积极培养懂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一是加强烹饪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在保持地方风味的基础上,增加菜式品种,适应游客口味。二是加强旅游管理和服务知识培训。去年,在青岛农业大学对全市农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进行乡村旅游知识培训,并到城阳、崂山等地参观考察。今年6月还计划邀请专家对全市农家乐进行专门服务技能培训,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三是加强诚信意识培训。引导农民诚信经营,自觉抵制制假售假、欺客宰客、恶性竞争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共同维护乡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加大宣传,强化促销。坚持“整体策划、分步宣传、重点推介”的原则,综合运用vi形象标识识别系统等科学手段,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倾力打造“即墨——寻山水神韵、品乡村风情”整体旅游品牌。一是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力度。专门在即墨电视台开设旅游专栏,播发旅游宣传专题片和形象片;在青岛日报、半岛都市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内参等各级媒体发表宣传稿件170余篇、形象广告50多版次,形成了强烈的宣传攻势。二是发布大型户外广告进行宣传。在青岛市区、机场、车站及即墨城区、东部重点镇等37处重要路段设置了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大型户外旅游广告牌。在全市218辆出租车、60余处公交站点候车亭张贴旅游形象宣传标语。在商贸繁华地段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户外led即墨旅游电视屏。三是组织参加大型对外促销活动。积极参加上海旅游精品推广大会、青岛亚太国际旅游博览会、济南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大型旅游交易会,先后邀请台湾、韩国、俄罗斯等多个旅行商及媒体考察团等到即墨实地考察洽谈。四是多渠道、多形式展开促销。拍摄制作10多个旅游风光片、形象宣传短片,在中央、省、市电视台和楼宇电视联播网播出,策划发行了《风情鳌山湾》、《即墨旅游》等旅游精品文化图册;设计制作了台历、挂历、明信片、宣传折页、形象邮册等旅游宣传品;创意设计的“即墨之法化”齐国刀币被评为“青岛市十大特色旅游纪念品”,另有两件产品入选“青岛市十大旅游特色商品”。成功举办旅游知识电视大赛、旅游讲解员大赛、旅游风光摄影大赛等主题赛事和“喜迎奥运、牵手旅游”大型广场活动。每到周末,即墨东部的度假宾馆、酒店、农家宴游客盈门,客房入住率100%。

三、存在的问题。

(一)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不高,乡村旅游发展的大氛围尚未形成。总的看来,全市对发展乡村旅游重要性的认识还需提高,乡村旅游投入不足,扶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工作措施需要强化。农民对乡村旅游缺乏认识,已经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户满足于眼前经营,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识不强。

(二)缺乏整体规划控制,资源整合及产品开发不够。目前我市还没有乡村旅游专项规划,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和挖掘开发的力度远远不够,产品少而单一,规模小而分布散,没有形成旅游品牌和整体合力,乡村游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旅游产品的特色、创新和深度开发做得不够,“住、游、购、娱、导”等旅游要素的开发还相差甚远。乡村旅游的对外推介工作需要加强,还没有树立起乡村旅游品牌。

(三)管理工作还需加强,基础设施不尽完善。对已发展起来的农(渔)家乐等乡村游项目的服务、引导、管理工作还需加强。大多数农家乐经营者管理方式比较粗放,规范化经营意识不强,服务质量和水平普遍不高。农家乐项目布局混乱、环境保护意识不到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我市乡村旅游的住宿、消防、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滞后,饮食卫生安全需要加强,农村环境有待整治,特别是西北部道路等基础设施亟待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一)温泉休闲度假旅游。

依托海水溴盐温泉特色,做足做好洗浴休闲疗养健身旅游。

1、做大做强一批:充分利用好已建成的金麒玉麟温泉山庄、青岛阳光酒店、芭东小镇等温泉度假项目,不断挖掘温泉理疗的内涵,经营各式各样的理疗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2、推进建设一批:加快港中旅青岛海泉湾、青岛温泉国际会展度假城、熙景温泉等在建项目建设步伐,提升温泉旅游档次和规模。2010年港中旅项目完成风情商业街内部装修,五星级酒店9层主体完毕并进行装修,温泉海洋中心、海鲜大世界三层主体完工进行精装修,整个项目计划于2011年建成运营,年可接待游客280万人次;温泉国际会展度假城2010年完成五星级酒店主体工程、博览中心主体及装修工程,将整个温泉区域打造成为以商务会议、节庆会展、休闲养生、大型演艺为主的滨海温泉旅游度假目的地。

3、招商引进一批:借鉴日本香根温泉模式,积极发展花园式、个性化单体度假酒店,引进开发仿日式的奥特莱斯温泉度假旅游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奥特莱斯主题公园、温泉度假村、温泉主题会所等,在温泉度假村内建设相对独立的一家一户式或两家一户式单体温泉度假单元,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体现差异化温泉旅游,满足不同游客需求,丰富温泉旅游内涵。

(二)山林休闲旅游。

以鹤山为核心,整合豹山、天柱山等周边资源,积极发展山林休闲旅游。

1、山体氧吧。依托优越的自然、区位优势,科学有序开发鹤山、天柱山、豹山等山林自然风光,建设集山林休闲、生态观光、民俗体验、攀岩健身、道教文化于一体的鳌山湾国家森林公园。

2、山体健身。以鹤山、豹山、天柱山为载体,完善登山路径及相关设施,吸引青岛及周边市民登山健身。

3、山林生态。搞好山体绿化,选择适宜鹤山栽植的四季花,营造“春有杜鹃、迎春,秋有枫叶、柿子”的自然景观。

4、休闲农业。搞好鹤山与周边旅游的互动,以旅游景观为节点,以交通线路为线索,搞好旅游线路设计开发,整体促动景区旅游、沿海渔家宴、院上花卉、土特产品销售等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利用鹤山千亩柿子园,继续举办好鹤山柿子节,提供观赏、采摘、休闲、品尝、体验等休闲农业活动。

1、建设即墨滨海樱花主题大道:在滨海大道鳌山路段(自莱青路口至港中旅青岛海泉湾度假城道路)两旁启动樱花种植工程,品种以樱花为主,背景种植雪松,单侧长6.5公里,每侧种植樱花树宽20米,面积400亩,种植樱花1.6万株,花期一个月,建成国内规模较大的樱花集中种植片区,每年4月底樱花绽放时,这条“樱花大道”将成为滨海大道的标志性景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开发两大生态观光旅游种植区:在大任河南岸、大任村南种植千亩薰衣草;在鳌角石村以东、大任河南岸种植蓝莓,在原有40亩的基础上,扩大到300亩。以两大园区为基础,与温泉度假等旅游串点成线,吸引青岛婚庆旅游市场和乡村旅游市场,并引进金王集团制作婚庆蜡像,打造浪漫乡村旅游胜地。

突出民俗文化特色,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努力打造“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艺”品牌。重点发展:

1、民俗节会。继续策划举办田横祭海节、马山山会、金口天后宫庙会等一系列民俗节庆,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民俗节会,丰富乡村民俗旅游内涵。

2、生态农(渔)家乐。继续培育做强七沟、于家沟等村庄渔家宴,重点对鳌山七沟村进行统一规划,招商引资,建设高档次的舟山模式大排档渔家宴旅游项目。大力发展“农(渔)家乐”,充分发挥好田横“喜行渔舍”、鳌山“欢乐海湾”等渔家乐品牌优势,规范现有农(渔)家乐市场,挖掘包装沿海民俗文化、渔文化等,让游客吃在农家、住在农家、乐在农家。

3、山乡花村。依托鳌山卫院上村花卉,扶持发展花卉产业,打造山乡花村。

4、生态茶园。依托鳌角石村2000亩生态茶园,发展采摘、炒茶、品茶等生态旅游。

5、海岛旅游。依托田横岛等良好的海岛生态环境、古朴的渔家风情和渔业特色产业,以海岛观光、历史文化为主题,提供特色餐饮、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等服务,打造兼具海岛观光、历史遗迹、渔家乐的渔乡海岛度假旅游。

(五)历史文化旅游。

挖掘即墨古县衙、雄崖故所、李秉和庄园、凤凰古村、王吉墓群等历史文化内涵,整合周浩然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精心设计,招商开发,打造体现即墨地域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游览区。

(六)大沽河生态旅游。

以移风大沽河沿岸为核心,以生态观光、农家乐为主要功能,开发建设以下内容:

1、生态林吧。以大沽河沿线森林资源为依托,以千亩槐花树为载体,以生态观光为发展方向,发展杨树、柳树、槐树等沿河风景林带。

2、休闲农家乐。以“乡下有我一分田”为主题,利用农家生产、生活的传统用具,发展一批以无公害蔬菜、农耕体验为特色的农家乐村庄,让城市人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农耕生活。设置采摘区,游客可以享受亲手采摘新鲜蔬菜、水果;设置“参与体验区”,加入推磨、垂钓、摸鱼、自助烧烤、蔬菜种植等游客参与体验活动。

五、今后对策建议。

下步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基本平台,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突出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以建设旅游小城镇、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农家旅馆为重点,典型引路,分类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引导。进一步整合财政、文化、公路、旅游、林业、农业、城建、水利等整合相关部门的资源,建立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大盘中考虑,加大财政投入,对道路、水、通讯、旅游购物商店、游客中心、旅游信息指示系统、景点、路线等进行开发建设,形成有效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同时出台以奖代补激励政策,加强对乡村旅游开发的激励和引导。

(二)抓好规划编制工作和落实产业标准。按照高起点、上档次、有规模、有特色的要求,尽快编制完成《即墨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并加强对乡村旅游规划的监督、指导和引导,做到先规划后建设。按照全市总体规划的要求,重点指导乡村旅游示范点规划设计工作,彰显个性,突出重点,严防资源破坏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按照旅游强镇和旅游特色村标准,逐步建立乡村旅游接待服务体系,完善设施配套,合理规划、建设停车场、卫生间、信息指示系统、游客服务咨询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

(三)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模式。鼓励和支持村民以股份制形式组成专业旅游公司,积极探索和创新实施公司+农户、公司+旅游点、公司+乡村旅游协会+旅行社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逐步挖掘、整合分散的乡村旅游资源,提高乡村旅游的组织化程度和投资实力。搭建融资平台,积极引导大集团、大公司投资开发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四)加强宣传推介品牌包装。制定完善的乡村旅游促销方案,对乡村旅游分市场、分目标、分手段、分时间地统一形象、统一口号、统一定位进行市场促销。邀请青岛市等主要客源市场媒体、旅行社参观考察即墨乡村旅游,将即墨特色旅游产品纳入区域旅游捆绑促销。新闻媒体开辟专刊、专版、专栏,集中时段和版面强化对乡村旅游的宣传。在市区主要游客集散地、景区景点设立乡村旅游宣传广告牌。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研发与设计,打造知名乡村旅游品牌。借助青岛旅游知名度,主动将即墨乡村旅游与青岛旅游进行对接和合作,实行捆绑式促销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有、互动发展。加强电子商务建设,通过互联网,介绍景点、节庆活动、往返交通、服务设施和客房、餐厅预订等信息。

(五)完善乡村旅游的管理、培训机制与配套服务。以“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为抓手,强化对导游、讲解员、经营管理、服务等乡村旅游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培养一批具备现代经营、管理、服务和营销知识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此外,重点加强对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的专业培训,组织外出考察,着力转变他们的发展观念,提高他们对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乡村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2017年9月,县政协组成调研组对我县乡村旅游情况进行调研,座谈走访相关部门、乡镇及重点乡村旅游景点,并赴四川成都五朵金花、黄龙溪古镇等成功案例景点实地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力和辐射力初步显现,先后荣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湖北旅游强县,九资河镇成为湖北旅游名镇,圣仁堂村成为湖北旅游名村。据统计,已建成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景点106处,其中自然山水类51处,人文历史类15处,民俗风情类12处,现代农业类28处;已发展农家乐500多家,极具规模和特色的100多家,年接待游客量20余万人次。我县发展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一、适中的区位优势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武英、麻阳两条高速在我县都有出口,武冈城铁通车,罗田进入武汉1小时经济圈,周边2小时左右的大中城市10多个,数以千万计的客源市场,区位和交通条件好。境内路网主干道路全面升级改造,新建有大别山旅游公路,乡乡镇镇和主要旅游景点通二级公路,村村通四级水泥公路。

第二、宜人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基础。我县动植物品种繁多,是大别山植物多样性核心区,是华中地区重要生物基因库,也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境内山岭纵横、河谷幽深,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既无严寒,又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71%,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净土、天然氧吧和洗肺公园,是休闲度假的胜地、养生养老的天堂。

第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开发乡村旅游的潜在动力。乡村旅游产品齐全,有板栗公园、甜柿公园、葡萄采摘园、十里荷塘、燕儿谷等农业观光体验园;有李家楼、登场坳、石井头、新铺等农业新村;有大雾山桐花、天堂红叶、黄狮寨杜鹃、冰臼群遗迹等农村风景观光旅游点;有滕家堡明清古街、紫薇山庄等历史文化村落;有金盆地和潘家塆的梯田,白莲河、天堂湖水上娱乐等农业胜景。

第四、淳朴的乡土文化是打造乡村旅游的发展灵魂。有胜利烈士陵园、金凤楼、红一军军部旧址、肖方故居等革命遗址的红色文化;有河铺吴氏孝子牌坊、坟等源远流长的孝德文化;有板栗炖鸡、吊锅、汽水粑等罗田十大名吃的饮食文化;有以徐寿辉、万密斋、王葆心、余三胜等为代表的地方历史名人文化;有手工油面、东腔戏、畈腔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的民俗文化。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乡村旅游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全国其他发展较好的地方相比差距太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系统研究不够。当前,我们在大别山森林公园景区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指导思想不明,定位不准确,特别是缺乏对如何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打造特色,包装卖点、营造氛围,如何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措施有机结合的系统研究,导致目前各自为战,小打小闹,形不成气候,打不出品牌。

二是规划指导不力。虽然制定了《罗田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但这个规划没有通过评审,论证不充分,缺乏可操作性,也没有制定详规。大多数开展乡村旅游的地方,既没有规划作指导,更谈不上有效利用资源,基本上是自发组织,自行设计,自己建设,自主经营,甚至一哄而上、盲目开发、重复建设、无序竞争。

三是环境功能不适。农村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有的塆落臭气熏天,可进入性差。有的乡村道路不畅,又窄又陡,景点分散,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厕所、标牌标识、给排水、卫生防疫、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极不配套;有的农家乐用餐环境和住宿条件较差,吃住行游购娱等不可或缺的六要素差距大。有的游客来了,有钱花不出去,想玩没地方玩,想体验农家生活,却无处安身,导致老人不敢留,小孩不愿留,中青年人只得走的局面。

四是体制机制不顺。乡村旅游涉及农业、林业、环保、交通、旅游等多个部门和机构,与新农村建设、社区发展、小集镇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息息相关,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部门和行业之间不能协调联动,谁都管谁也不管,没有一个权威部门来牵头,无法协调和调动部门、乡镇、村组和农户的积极性;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政策和法规,许多开发和经营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

五是特色打造不力。目前,只处在吃农家、住农家的基础阶段,罗田本地文化没有得到挖掘,有的在开发乡村文化,但没有上升到商品的层次,提供给旅游者的服务形式单一,缺乏拳头产品和核心吸引物。由于经营管理人才奇缺,在景点打造、旅游商品开发上没有做出特色,产业链条过短,对乡村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同时,由于营销主体不明确,经营者对营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现代营销理念和专业团队,投入少且乏持续性。有些乡村旅游产品和景点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特色,没有经过精心包装和营销,知名度不高。比如瑞源、燕儿谷、十里荷塘,主要以园林和农业为主,注入旅游元素的意识不够浓,呈现农旅脱节现象。

三、对策与建议。

我县的山水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没有十分突出的优势,知名度、美誉度没有完全叫响,而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为此,我们建议:

(一)科学规划。要在全面普查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迅速对20制定的总规进行修编,并分乡镇、分景点制定出详规,进行科学论证。修编时,要本着突出乡土特色、保护与开发并重、自然美与人工美相协调的原则,做到与旅游总规、土地利用、农业发展、村镇建设等规划相衔接。

同时,规划一经论证和评审,要维护其严肃性,坚决按照规划来建设,避免遍地开花、无序建设,浪费资源和投资。

要突出发展重点,树立保护好现有的原生态资源也是政绩的理念,以更前瞻的思维、更宏观的视野、更高的定位来谋划,可以选择最有潜力的乡镇、村和景点,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在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上,对瑞源、燕儿谷、十里荷塘等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要提档升级,打造亮点;对温泉、冰臼群、黄柏山、古村落等优质资源,要一次规划到位,分步实施,分批次开发。在政策上,要给予扶持,规划和旅游部门要派专人指导,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物。

(二)政策引导。成都锦江五朵金花现已成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每年吸引数百万人前往休闲度假,还引发了一场全国人民考察运动。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科学规划是龙头、产业支撑是根本、农民增收是动力、有效融资是保障,从建设到管理,始终体现了的政府的主导作用。就我县而言,就是要立足资源优势,放眼全国、全省,准确定位;要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由旅游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协调联动机制,明确落实责任,将乡村旅游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形成发展合力;要在用地、税费、建立发展基金、财政补贴、融资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同时,要大力招商引资,以商招商,以一些大项目吸引城市资本和工业资本,探索村民以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共同参与乡村旅游开发。

(三)彰显特色。土才是乡村旅游魅力所在。决不能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应当扬长避短,因陋就简,就土避洋,突出自我特色。从吃来说,要发展有罗田特色的饮食业。蜀南竹海的特色是观竹、吃竹,用竹子的附属产品做出全竹宴的熊猫大餐,让游客流连忘返,值得借鉴。从住来说,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客店、平原水乡的草屋茅舍、山中小寨等都可以作为旅馆,我们的农家旅馆同样可以利用乡野民居,以现代生活设备为内饰,与自然融为一体。从游来说,要提高品位,提高游客参与度,既要留得住老人,又要留得住孩子。要精心设计出能够让旅游者深入农村乡间,观赏山水画景,体验民情风俗的乡村旅游项目。比如参与打板栗、采摘、耕作等一切农事活动,体会老米酒、篼子火、除了皇帝就是我的神仙生活,食宿农家,餐桌上能够吃到罗田十大名吃的美食,穿街走巷,能够听到男女老幼传唱罗田民歌。从购来说,要加大地方风味、工艺品、纪念品等三大系列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延伸产业链。

(四)规范管理。要结合我县实际和市场需求,制定《乡村旅游管理办法》,规范经营行为,确保乡村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要通过挂职、聘请等举措,引进一批高层次的旅游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乡村特色景点的导游;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建设整洁、卫生、和谐、优美的旅游环境,增加游客的游玩兴趣和滞留时间;要鼓励能人返乡,聚合人才、资金、资源优势,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协会,提升管理水平和建设档次。

乡村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隆安县将乡村旅游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扶贫脱贫、提升县域经济质量水平的重要措施,将旅游产业发展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着力创建生态、农业、观光乡村旅游体系,全县乡村旅游产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特别是进入年以来,隆安县乡村旅游呈现出极好的发展势头。截止目前,全县主要有布泉乡布泉山水、屏山乡境内的龙虎山及绿水江漂流、那桐镇定江村定典屯的金穗生态园等辐射或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景区、园区。全县共发展农家乐25家,直接从业人数100多人,间接从业人数250多人。主要分布在乔建镇新光村、屏山乡屏山街、布泉乡布泉社区等地。其中,星级示范户4户(三星4家,无四星、五星级农家乐)构成了乡村旅游市场的经营主体。

近三年来,我县共集中进行了乡村旅游培训8次,参训人数近800人次,其中,县城集中培训2次,下乡培训6次。培训聘请了旅游系统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授课,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深受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及农户的欢迎。

(一)依托景区发展的乡村旅游。

布泉乡境内有风景如画的布泉河、更望湖,虽未得到很好开发,但是随着近年自驾休闲游的发展,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自驾前往游客逐年增多,有力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目前,布泉乡发展农家乐共8家,其中有三星级农家乐3家,主要集中在布泉街。屏山乡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又依靠境内龙虎山景区、绿水江景河流景区及大新方向旅游线路,通过宣传推介和景区辐射作用,大批游客进入,为该乡集镇、沿路的农家乐发展创造了条件。目前,屏山乡发展农家乐共4家,主要集中在屏山街。乔建镇则依托龙虎山景区、绿水江景河流景区及大新方向旅游路线过境的区位优势,逐步在靠近龙虎山附近路段发展农家乐,全镇发展农家乐共13家,主要集中在如新光等村。

(二)现代农业带动发展的乡村旅游。

定典屯被列为南宁市8个新农村示范点之一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隆安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定典屯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为推进定典屯现代农业观光创建工农业旅游示范园项目基础硬件建设配套开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的大力支持下依托金穗公司按照园区整体规划启动该项目局部硬件配套实施基础建设包括:投资80建设定湖水上乐园基础设施及配套;资15万元完成园区整体规划设计图、投资50万元建设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投资10万元建设景区标识指示牌、投资8万元建设旅游区公厕、投资12万元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景区大门、投资16万元建设景区内民族特色景观、投资5万元改造农家乐接待设施等。定典屯现代农业观光创建工农业旅游示范园建设定位为特色生态农业型名村统筹安排村民居住地和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场所大做乡村生态旅游文章。2014年我县创新工作方法将现代农业园建设和综合示范村建设相结合整合资源资金推进完成了金穗生态农业观光园一期项目建设金穗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有效促进了休闲旅游的发展目前生态园周边的定江村许多村民对发展农家乐兴趣浓厚我县已对该村部分村民进行了发展农家乐的相关培训3期150多人次。目前定典屯有5户有意向今年要做农家乐并着手建设我县也计划依托生态园的辐射带动其他农户开展农家乐。此外正在建设的城厢镇境内的粒粒谷生态农业园、雁江镇境内的潜龙山庄以及建设的城厢镇旺中村岜旺屯综合示范村都将对全县乡村旅游业发展起到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发展乡村旅游的做法和基本情况。

隆安县委、县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十分重视,为有效推进乡村旅游发展,20印发了《隆安县打造南宁市旅游休闲基地攻坚战实施方案》,方案对全县旅游发展工作重点、定位、布局提出了明确任务。月,县政府又出台了《隆安县发展旅游奖惩办法》,鼓励社会民间开发旅游,2014年对全县旅游规划重新进行修编,同时,加强对全县旅游基础设施重点改造,完成了屏山到布泉的`环乡村游的公路;完善完成了各景区标识牌。投资800多万元,实施龙虎山景区提升改造,完成了景区生态停车场、星级厕所、游客服务中心、景区步道等建设工作,2014年初获得了国家4a旅游景区称号。投资2500多万元,基本完成了潜龙山庄农业观光园9栋客房主体建设,完成6栋外墙装修,3栋正在装修中。2014年布泉乡列入南宁市首批特色旅游名镇建设单位,投资1000多万元,实施布泉河源头景区改造、生态停车场建设、上下准、龙会片区基础设施等建设,目前河源头景区改造项目已全部完工,正在开展验收工作;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也开工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基本完成主体建设工作,预计10月份该项目可完工;上下准、龙会片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预计6月份方可开工建设,预计年内能完工。特别是在乡村休闲旅游方面,县委、县政府作出重大举措,整合资金,集中力量,投资6000多万元,完成了定典综合示范村(金穗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并于2014年底举行了生态农业观光园开园仪式,20被评为自治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荣誉称号,使之成为隆安一个新景点和休闲旅游热点。

三、隆安县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

近年我县乡村旅游业取得较快发展,但乡村旅游业还处于低层次的初期发展阶段,与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全县乡村旅游发展极不平衡。全县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低;整个乡村旅游目前大都属于民间民营投入经营为主的形式。全县10个乡镇包括县城,目前开发有乡村旅游的有布泉乡布泉山水、屏山乡境内的龙虎山及绿水江漂流、那桐镇定典屯和雁江镇的潜龙山庄。而发展有“农家乐”休闲旅游都集中在布泉、屏山、乔建3个乡镇,且星级农家乐极少,只有布泉乡4家3星级农家乐。

(二)农家乐开办无规划,经营服务档次低。农家乐发展无规划,导致新开办农家乐不成规模;并且开办农家乐的农户依个人主观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绝大部分是在旅游路线要道边或集镇上原有房屋及庭院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缺乏特色。开办者大多手续不全,证照不齐。厨房、餐厅、厕所等配套设施相对比较简陋,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市场观念、全局观念不强,服务质量不高。

更是缺乏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参与性、娱乐性项目,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不强,游客滞留时间短,经济效益还比较低。

四、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县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合理规划,科学打造。做好调研,重点对有发展乡村旅游条件或潜力的村屯,结合综合示范村、新农村建设合理规划,分期分批,科学打造;做好工作计划,主动到先进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进行交流学习,促进我县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突出特色,科学开发。突出把隆安“那”文化元素与、乡村旅游结合,根据具体乡村地域特色,把民俗文化、农事体验活动及其它娱乐项目挖掘开发出来,改变单一的局面,完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

(三)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充分整合资源,利用政策性投入资金打造项目,扶贫、林业、交通、水利、电力、环保、生态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集中建设乡村旅游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外商投资乡村旅游开发,进一步加强对农家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学习和交流经验;同时严格监督检查,加大对全县乡村旅游的规范管理,确保为广大游客提供一个洁净、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

隆安县旅游局。

205月25日。

乡村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县政协于4月下旬,在冯兴钱副主席的率领下,就如何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我县城乡统筹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然资源特色鲜明。苍南县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有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滨海-玉苍山景区,同时还有石聚堂、燕窠硐、鲸头等多个县级风景区。金色沙滩、彩色岛礁、山巅石海、古老村寨,构成了苍南独有的自然旅游景观。

(二)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文化资源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灵魂。苍南县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如金乡卫城和蒲壮所城的抗倭文化,五凤、腾垟的茶文化,矾山的矿石冶炼文化,玉苍山法云寺的宗教文化,岱岭、凤阳、莒溪等地的畲乡文化,朱程烈土故里、粟裕、刘英等抗日名将活动遗址的红色文化,还有唐桥宋塔、矴步、牌坊、状元坟、生态染坊、文物古迹等历史人文文化。此外民间民俗文化独特、农耕文明体验丰富多彩,如有太平龙、灵溪宫庙会、冥斋会、唱茶戏、拔五更、抬阁、马灯舞等民间民俗及捉小海鲜、踏水车、织布、做豆腐、捣年糕、采摘蔬果等农耕文明体验。

(三)生态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目前,我县已建成(或已通过生态镇现场核查)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以及县级以上生态村324个。特色农业发展讯速,如灵溪观美桃湖的农业观光园、马站农业园区等农业基地和观光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马站四季柚、炎亭梭子蟹、苍南翠龙茶等特色知名农产品声名远播;拥有中国四季柚之乡、中国蘑菇之乡等多张涉农国字号金名片。优美的环境和特色农业基地,为乡村休闲生态游、农业观光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活动载体。

(四)乡村农家乐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县农家乐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截至到20底,农家乐累计总投资规模达4280万元,接待餐位数7840个,床位数258个。全县已发展农家乐旅游特色村5个,农家乐旅游特色点72个,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4856万元,游客购物收入108万元,直接从业人员745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效的推进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创业增收。

虽然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对开展乡村旅游重视不够,缺少科学的发展规划,农家乐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对民间民俗、农耕文明、抗倭文化、畲乡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挖掘和开发不深;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够;乡村景点档次不高、分布较散、旅游服务能力不足、经营管理欠规范、发展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发展乡村旅游工作还需强力推进。

二、大力发展我县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发展,保护古民居、古村落等;有利于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山区群众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我县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初期,应按照科学发展理念,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举措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乡村旅游上档次、高效益。

(一)加强部门协作,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各级乡镇政府应加大力度,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合理开发,加快发展。要发挥乡镇政府属地管理的主导作用,加强与交通、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工商、宣传、广电、教育、文化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乡镇、部门协作联动的管理机制。

(二)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要根据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制订出我县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和近期发展计划,合理布局乡村旅游景点和线路,明确全县乡村旅游的板块特色、项目重点和发展目标。要引入先进的乡村旅游文化理念和创意,结合美丽乡村打造、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房集聚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做好我县国字号涉农品牌资源文章,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渔)业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要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乡镇和村庄,策划好之后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全面突破。同时要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农户加强对乡村旅游商品特别是特色农产品如金乡同春酒、本地笋干、席草制品、海鲜产品等开发经营,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增加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实惠。

(三)完善投入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农村配套基础设施。要创新投融资体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尤其是要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支持。应研究出台对乡村旅游提供信贷支持和资金支持的机构和个人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乡村旅游提供资金支持与信贷服务,以解决乡村旅游在发展初期和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普遍存在的资金支持不足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升级。例如,提供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通过财政贴息,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提供小额贷款或低息贷款;通过再保险、风险贴息等方式,鼓励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机构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业保险业务,帮助农户和相关组织化解经营风险等等。

(四)加强综合管理,提升整体环境。一要依据乡村旅游特点制定标准,规范管理。要把苍南实际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一套便于操作的乡村旅游管理办法,用来指导、规范和帮助农家乐经营者。按照现有的示范标准和星级标准加快经营户的提档升级,加强对游客权益保护,规范农家乐文明友好待客行为,以确保乡村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二要加强培训,提升综合服务素质。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业务知识、旅游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乡村特色景点导游员,提升游客对景点的内容感知度,促进对景点的宣传和推介。三要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能够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建设整洁、卫生、和谐、优美的旅游环境;要做好乡村景点间的绿道、慢行道的规划和建设,拓宽游玩项目,增加游客的游玩兴趣和滞留时间;要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把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统一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乡村旅游市场。一要多渠道推介旅游资源。要综合利用电视、网络及平面媒体等各种渠道,全方位的开展宣传。要创办乡村旅游节目,定期宣传苍南乡村美景,积极开展苍南人游苍南、外地人游苍南活动,进一步拓宽旅游市场,提高苍南在外的知名度。二要以举办节庆活动为抓手,加大乡村旅游营销力度。要组织有关单位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展览会,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渔寮端午观海节和沙滩音乐会、玉苍山重阳登高节和炎亭海鲜美食节,四季柚、蕃茄、柑橘、五凤茶叶等农产品采摘节,做到以节兴旅,以旅促商,以商富民。三要利用区位优势,开展精品联合,努力拓展乡村旅游市场。要围绕浙闽边界山海生态游的主题,加强区域联合,营造精品线路,继续主动与瓯南闽东二省六县(市)合作,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共创精品旅游线。

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总结

20xx年,我们在主管局和镇政府的领导下,稳步扎实地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

今年在动物防疫工作方面,我们坚持做到和做好了季防月补。今年春防,我们聘请了动物防疫员十二人,组建二个防疫专班,较好地完成春季动物防疫工作。在春防工作中,我们采取了政府发文、专班到位、村干部牵头、签订责任状的办法,春防工作扎实开展,防疫效果明显。在春防工作中我们基本上确保了几个到位:

一是密度到位,做到了应免尽免,不留空档,春防中,我们共免疫猪瘟6.548万头,猪蓝耳病6.548万头,猪口蹄疫6.548万头,牛口蹄疫0.35万头,鸡瘟19.5万羽,鸡禽流感19.5万羽。确保了六大免疫项目的密度达到了98%以上。

二是佩戴耳标到位,母猪基本上达到了一畜一标,都是由防疫员亲自佩戴到位。育肥猪、规模养殖户,由畜主佩戴到位,或是出栏时检疫员佩戴到位,散户由防疫员打标到位,我们还把母猪佩戴耳标与母猪死亡理赔挂钩,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是强制免疫通知单开具到每一位养殖户。并且由养殖户持强制免疫通知单到畜牧服务中心领取各种疫苗,一旦发现弄虚作假,迅速取消。这样,大大减少疫苗损失,保证了免疫质量。

四是填写档案和耳标标号登记表到位,为了确保耳标佩戴到畜,我们专门印制了耳标标号登记表,要求一头不漏地确保到位。

动物检疫体制转轨后,我们重点抓了几件事,并且严格落实到位。

一是要安排检疫员朱显方同志具体抓产地检疫工作,昼夜实行申报检疫,做到有报必检,随叫随到,上半年拖市共检疫出栏生猪8367头。相对周边乡镇来讲,产地检疫工作做的比较出色。

二是扎实抓好屠宰检疫。屠宰检疫我们以拖市宰场为中心,带动小集镇屠宰检疫。今年上半年,为了确保拖市中心宰场检疫到位,随着宰场的迁移对检疫检验室地址进行了搬迁,搬迁后对室内进行了完善和规范,小集镇我们固定了专人检疫,确保检疫到位,无白条肉上市。

在屠宰检疫上我们做到了六个到位:

一是进场登记检疫到位,确保进场必检。

二是补标补检到位,凡是未出示产地检疫证明进场的猪,严格补检到位。

三是宰后检验到位。屠宰后对动物产品进行细致的检验,合格后,出具动物产品合格证明,对产品盖验讫章,方可出场。这样杜绝了白条肉上市。

四是登记各种统计表到位,对进场宰杀的猪,检疫检验后,严格登记到位,留存备查。

五是天天检疫到位,要求检疫人员每天必到宰场检疫,确保不漏头。

六是定期消毒到位。我们要求宰场严格消毒制度,做到定期消毒,确保宰场平稳。由于我们在宰场检疫上常抓不懈,严格检疫,没有发生一起畜产品安全事故。

品种改良工作稳步开展,成绩比较显著,牛人工受精配种半年超过了500头,普及率覆盖了整个拖市,达到了80%以上,牛受精品种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深受养殖户的.欢迎,生猪人工受精率达到了90%以上,覆盖拖市,辐射周边乡镇,半年配种累计5000多头能繁母猪。在品种改良工作上,上半年我们主要落实了三个工作。

一是和品改员签订了责任状,让品改员责任强化,任务明确。

二是印发名片,品改员印发名片发放到村组干部,畜禽养殖户,让干部配合,让畜主方便联系,这样更有利于品种改良工作的开展。

三是着力改善品改员的服务态度,提高品改员的业务水平,让养殖户看见品改员舒心,配种时放心。通过这三着,品种改良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突破,成效显著。

畜产品安全工作今年我们主要是抓宣传,抓稽查。让养殖户真正认识到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饲喂畜禽的害处,自觉地加以抵制使用。上半年4月份,我们印制了近4千份致养殖户朋友的一封信发放到养殖户手中,让他们知晓明白,自觉抵制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同时我们还和养殖户签订了畜产品安全责任状,强化了养殖户的责任。在抓稽查方面,我们坚持一年两次稽查,今年三月份,我们配合市动物检疫检验监督所对全镇的生猪进行了一次尿检抽查,从抽查的情况来看,没有发现问题。通过一年两次抽查,让养殖户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常保持警觉性,自觉地加以抵制。

今年虽说畜牧业生产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但是,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有增无减,生猪存栏超历史,六月底止,生猪存栏达6.37万头,补栏也是迅猛异常。畜牧业生产呈健康发展趋势,稳中有升,今年预计全镇生猪存栏在15万头左右。稳中有升的原因是三个方面:

一是人们有“逢俏不赶,逢滞不丢”的思想观念。

二是养殖户对下半年的生猪行情看好,增强了补栏的积极性。

三是镇委、镇政府、畜牧部门的宣传引导,也让养殖户吃了“定心丸”,因此,我镇的畜牧业生产做到了健康发展,穏中有升。养牛稳步发展,规模养殖户发展迅速,存栏数量迅速上升,我镇的养殖业又将迎来一个“牛”的春天。

农家乐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久居喧嚣闹市的城里人到此一游,可以一洗烦嚣,陶冶性情,使身心得到调养。我这次的实践主要是当了回小导游,当导游当然先要了解xx村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为此,我做了一系列的调查,使我能更好的完成这次的实践活动。

据介绍,xx生态村位于xx岛中北部,于1969从一片滩涂中围垦而成,总面积3671亩,人口753人,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目前已形成集农、工、副、商、游全面发展的生态村,投资规模达1.2亿元。

昔日一片荒凉的沉寂小村,如今是既具城市风光,又有田园诗意,这里水洁、土净、空气清新,花果绕村争香斗艳,碧波锦鳞鳖蟹嬉水,大棚喷灌一派风光,树木成林鸟语花香,漫步绿茵深处健身苑之间,疑是桃花源中行,使人感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自1984年以来该村连续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五好村党支部、”“标兵村”,95年又被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被联合国在土耳其授于“全球环境500佳”提名奖。

千禧年之际,xx生态村隆重推出“农家游”旅游项目,让游客“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学农家活、享农家乐”。做一天真正的xx人,享一回有趣的“农家乐”。

目前,xx村共有28家接待农户,其中4家为aaa级,15家为aa级,“农家乐”上了新的台阶。在领略田园风光之际,亦有观赏斗鸡、鱼鹰表演,到古村踩水车、学推磨、坐花轿等游乐项目,另外,还有更多的休闲娱乐设施还在建设之中。

旅游,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已成为时尚选择。旅游业的开发,不仅能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还能推进环境治理,营造文明向上氛围,挖掘能供游览的景观特色,不断塑造区域绚丽多姿的美感,吸引游客观光。

xx生态农业旅游区农家旅游项目,正是在社会化旅游大格局不断形成的背景下,抓住机遇脱颖而出的。本着政府搭台,农户唱戏,为民办事,大众参与,协调管理的'原则,旨在绿化、净化、美化村庄,加大生态农业全球500佳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小区市级文明功能优势,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致富百姓,展示xx精神文明建设风采的宗旨。

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旅委、镇党委的直接关心支持下,金秋十月隆重推出的“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学农家活,享农家乐”活动一炮打响,赢得了声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开发农家游旅游特色项目,深得都市游人的欢迎,其开发市场广阔,前景无限美好。

据有关人员介绍,计划3年内通过不断建设和自我完善,使xx生态村农家游成为上海地区乃至全国一流的休闲新景点。

在采访了有关的领导之后得知,“农家游”在上海地区目前没有现成的模式,在考察总结四川成都“农家游”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xx生态“农家游”经营机制。

准备组建“农家游”旅游接待服务公司,其职责主要是与大西洋旅行社合作,对外宣传促销,组织团队,对内做好服务接待工作,并成立旅游接待处和综合服务队。其次是提高服务水准。

“农家游”虽不象宾馆那样正规,但在服务接待上,严格按照宾馆的服务体系,贯穿于整个接待的始终。一是服务上体现优质化。

加强对接待人员和农户的培训,提高其综合接待素质。在接待过程中既要体现农家的热情好客,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二是在操作上形成规范化。游客统一在旅游接待处登记,选择所食宿的农家。

对团队游客,导游(讲解)员按照接待程序组织游览和各项参与性娱乐活动,对散客,由接待员负责做好旅游向导;三是在管理上形成制度化。

成立“农家游”督查队,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负责接待的农户、警务室、“农家游”招待所等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确保整个接待过程安全、合理、卫生;四是在菜肴上形成特色化。推出酱瓜白扁豆、煮豆节等xx农家特色时令菜肴。

通过这次的调查和实践使我对xx村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也锻炼了我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意义颇大。相信随着xx的大开发、大开放,xx村的前景也将更加灿烂,期待的同时我也祝愿这个美丽的地方。

全国发展红色旅游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环保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解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推进农村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开展,20xx年**月至**月,我们对我市农村环保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先后深入等区县的数十个村、镇和农户,对我市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面源污染、饮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就进一步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为目标,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和抓手,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农村环保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环境安全保障。

(一)生态示范创建取得积极进展。

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我市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原则,通过大力开展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和绿色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环保工作的整体推进。截至2008年底,全市获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示范区2个,市级生态示范乡镇9个、生态示范村43个,绿色文明示范单位800余家,临潼区、周至县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县预验收。

为使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各区、县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浐灞生态区、曲江新区强力推进生态创建活动,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生态区验收。阎良区制定了《阎良生态区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高陵县制定了《高陵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生态建设活动。阎良区、灞桥区积极开展治理“三乱”(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堆杂物)、清理“三堆”(柴草堆、粪便堆、垃圾堆)、推广“三改”(改水、改厕、改厨)、美化“三口”(村口、路口、门口)的活动,优化了农村环境,推动了生态示范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农村饮用水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近年来,市和区、县都把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予以高度重视。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大资金投入,3年来全市建成集中饮水工程600余项,解决了90.6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市财政2009年投资3700万元,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和户用沼气工程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户县按照政府规划、环保牵头、部门配合、乡镇监管、村子保护的原则,制定了《户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阎良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80个行政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

蓝田县今年计划建设饮水工程55处,已建成15处,开工28处,解决了1.5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高陵县已建成各类集中供水工程91处,解决了16.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临潼区徐杨街办新华村、屯刘村建成了饮用水净化工程。周至县沿山、沿渭的17个乡镇及全县各处饮用水质均符合标准。灞桥区今年安排资金1300万元,计划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个,单村供水工程20个,可解决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文档为doc格式。

农家乐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20xx年7月的一个清晨,我们全家和其他几家好朋友一起去位于马剑镇的“农家乐”――石门山庄游玩。一下车迎面而来的是凉爽清新的空气,完全没有城里的那种酷暑之感!石门山庄山清水秀、环境清幽。我们游兴真浓,马上去山庄后面爬山游玩。等到我们回到山庄,各式小汽车已停满停车场!我们吃了美味可口的农家菜,来不及休息下午又去溪涧戏水,玩得不亦乐乎!

【调查目的和方法】。

近年来,我市部分乡村和农户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旖旎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创办了一大批以城市居民为目标消费群,以浓郁的乡村风味经营特色见长、以农家村居为载体的“农家乐”乡村休闲观光旅游项目,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在“农家乐”火爆的背后,由于农村配套设施不全,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向农家,由此而产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现,生态景点开发和游客的到来在为村民带来经济回报的同时,也给原本自然和谐的山村带来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我市“农家乐”环境污染情况如何?带着这个问题,我利用今年暑假时间对我市部分“农家乐”如五泄镇白杨山庄(照片1)、五泄山庄(照片2)、清水湾山庄、马剑镇石门山庄等山庄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并就“农家乐”一些基本情况向农业、环保部门进行了咨询。

【结果和分析】。

通过调查,基本了解全市“农家乐”分布和环境污染情况。

1、我市“农家乐”分布情况。

目前全市约有53户“农家乐”经营户,分布在全市21个镇乡和街道,相关镇乡和街道“农家乐”经营户名单见下表:

所在镇乡和街道“农家乐”经营户名称所在镇乡和街道“农家乐”经营户名称暨阳街道诸暨市大侣湖钓鱼农庄马剑镇沈家湾休闲农庄诸暨市淀塘畈休闲农庄石门山庄诸暨市城北渔橹休闲苑店口镇琴坞西湖山庄浣东街道黄婆桥华康休闲乐园白塔湖鱼场渔业休闲园校家堡渔村凤凰尾农业休闲园璜山镇华园农庄官雕窝农庄绿康农庄力可坞山庄晓居云雾山庄应店镇双蝠休闲农庄茅顶农庄枫桥镇齐乐山庄直埠镇祝园山庄小溪湖山庄善终黄金谷休闲山庄赵家镇东塘山庄牛人园龟鳖场香榧山庄(宣家休闲山庄)街亭镇金沙山庄樱花山庄聚星山庄东和乡剑青山庄老龙休闲山庄天马山庄东白湖镇鹿鼎农庄牌头镇东泉西灵休闲山庄五峰山庄安华镇三合休闲观光园岭北镇鹿(群)苑农庄三联水库农庄绿船山庄桔园山庄岩顶农庄伊甸园休闲农庄陶朱街道青龙草堂休闲农庄同山镇富润科技生态园五泄镇白杨山庄金竹山庄清水湾山庄锦林原野餐饮山庄五泄山庄月亮湾饭店洋塘岭山庄次坞镇凰桐休闲山庄赛文射击餐厅金大地农庄山下湖镇黄泥公渔村。

2、我市“农家乐”环境污染情况分析。

经过对我市21个乡镇的不同特色的“农家乐”抽样实地考察、调查,发现我市大多数经营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对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生活垃圾等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处理。但仍普遍存在一些环境污染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废气的污染情况。几乎所有经营户都没有安装油烟净化器,油烟废气直排环境,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废气污染。如金竹山庄直排油烟情况(照片3)、三联水库农庄直排油烟情况(照片4)、月亮湾饭店直排油烟情况(照片5)等等。

第二,废水的污染情况。虽然有些“农家乐”经营户建有格数不等的化粪池,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有的“农家乐”经化粪池处理后的污水进入附近山体、竹园消化吸收(如照片6),这样可以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但大多数“农家乐”产生的污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特别是所有餐饮废水都没有经隔油池处理。同时,也存在个别“农家乐”经营户直排污水的情况。

第三,固体垃圾等废弃物的污染情况。有的经营户对生活垃圾实施了定点、定时收集和清运,但多数经营户没有正规的垃圾收集装置,经营户自己和游客乱扔、乱丢垃圾现象较为严重。

【结论与建议】。

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农家乐”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针对我市“农家乐”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积极开展环境污染整治工作。

全市范围内现有的具有餐饮服务的“农家乐”经营户需配置正规的生活垃圾收集装置并规范做好垃圾收集处置工作,严禁擅自焚烧垃圾;厨房须安装油烟净化器并保证油烟净化器正常运行,确保排放的油烟废气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要求;因地制宜处理“农家乐”的污水,使污水做到达标排放或者经综合利用达到零排放。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并经多方咨询,“农家乐”污水治理可参考以下方案:

(1)采用多介质土壤层技术处理污水。该技术属浙江大学进行科技攻关、引进日本技术的一种全新的污水处理方式(该方法在浙江省安吉县已有尝试)。多介质土壤层技术的好处在于利用陆地生态系统中随处可见的土壤进行污水的深度净化和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处理水的再利用成为可能,而装置中的材料在系统拆除后完全可以作为土壤改良材料和园艺用材,通过生产实现污水和土壤的循环利用。据了解,该污水处理系统最适用于间歇式排放污水的处理,无动力且系统的运行管理费用低、占地面积小,适合“农家乐”污水的处理。

(2)采用安吉县目前较为普及的处理方式。餐饮废水先经隔油池处理,日常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然后两者都进入厌氧池,最后经生态湿地处理后排放。这种方案最适用于附近有山地的“农家乐”。

(3)采用我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推广的已有成功经验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法――“四格式厌氧酸化加人工湿地”进行处理。

2、规范审批手续。

环保、农业、工商、旅游等部门要加大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新建的“农家乐”必须去相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从源头预防“农家乐”对环境可能产生的污染,避免“农家乐”再走上“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

3、采取奖惩措施。

对能充分认识到“农家乐”环境污染问题并积极做好相应污染治理工作的“农家乐”经营户给予一定的补助或奖励,以调动他们治理环境污染的积极性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污染问题麻木不仁的经营户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立案查处。

4、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农家乐”这个新生事物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令人欣慰,但作为一种寄托在小农经济环境中的第三产业,它从出现到发展壮大处于一种粗放的状态,存在巨大的环保隐患,其发展前景令人担忧。如何将农业旅游引上一条经营规范、环保合格之路,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培育“农家乐”经营者的环保意识,提高游客的环保素质,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理念。总之,“农家乐”旅游亟须从自娱自乐走向规范娱乐。

乡村体育发展的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安排,近日,区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对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现场察看了区体育场、体育馆、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小型全民健身中心、村综合体育场等设施,听取了区体育局关于全区体育活动设施建设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座谈和讨论。

近年来,区政府把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体育活动权益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各项体育惠民工程,不断增强公共体育的供给能力。根据《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省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的意见》要求,确定了全区“十三五”期间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目标任务,实行统筹规划,持续建设,分步实施。现已建成占地35000㎡、12000座位的体育场、26000㎡的全民健身广场和24000㎡的体育公园;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区等体育设施;实现了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全覆盖,完成城镇“十五分钟健身圈”目标。基本形成区、镇、村三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1、强化组织领导,公共体育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建设推进会,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清单,强化督查指导,落实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使用的保障机制。

其中,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投资建设膜结构全民健身中心及标准游泳馆,投资建设方负责运营。

2、加大资金投入,公共体育活动设施逐步健全。多方筹措资金,2019年以来从体彩公益金和上级专项资金中专门支出资金#余万元,其中为全区各镇“三个一”工程项目配置体育设施#万元,直接补助各镇建设达#万元。2019年花费#余万元为农村体育场地购置体育器材,投资#万元为村建成综合健身活动场;2020年投资#万元为美丽乡村点添置体育器材,投资#万元提升农村体育工程。

3、实施健身计划,公共体育服务功能逐步提升。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区共有体育场地834个,其中室内体育设施场地28个,室外体育设施场地806个;体育场地面积608418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4平米,超过国家标准24%。按体育场地种类划分,体育场4个,田径场4个,小运动场32个,民营游泳馆3个,足球场地37个,篮球场地217个,排球场地36个,乒乓球场地231个,羽毛球场地23个,健身房14个,健身步道3个,全民健身路径222个。

1、资金投入不足,多渠道的投资运营机制尚未建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越来越强,全区对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参与体育活动设施的需求,在宣传、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营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氛围仍需努力。

2、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仍显滞后,数量不足和规模较小。目前,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已基本完成“十三五”期间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目标任务。但总体而言,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水平不高、规模较小、数量不足,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游泳馆尚未建成使用,城市居民小区公共体育设施配套不完善,部分器材存在老旧破损,部分村居缺少必要的公共体育设施,不能满足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和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

3、公共体育活动设施管理还不到位。管理制度急需完善、管理人员欠缺、管理经费不足,不能从根本上做到有人管理、有钱使用的问题。另外,还存在部分企业、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只满足于自给,不能共享共建,做到对外开放,致使部分体育设施闲置,造成体育活动设施资源趋向浪费。

1、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宣传引导力度。建立多渠道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区财政要加强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维修、管理的投入,对已列入规划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项目,要拟定资金安排计划,列入财政预算,以充分发挥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创办公共体育设施。

2、进一步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步伐。要充分认识加强我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齐心协力推进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同时,推进镇级体育设施建设,为城乡居民体育活动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

3、进一步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管理。要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经费,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特别要加强体育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清除安全隐患。要加强指导,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和参与率,推动群众的体育活动更加健康有序地开展。要加强社会体育资源的整合,实现公共体育资源共享。

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

浙江桐庐乡村旅游优势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摘要:乡村旅游是一种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特色建筑和文化风俗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桐庐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不仅种类丰富,而且资源的时空组合条件优势明显,为其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保障。桐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本文通过对桐庐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优势分析,在分析现有发展的乡村旅游情况的基础之上,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发展对策。

正文: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旅游需求也日趋多样化,游客在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的这种自然风光秀美,青山环抱,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加之与城市相异的朴实农耕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喧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桐庐各地,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旅游在欧洲已经有100年多年的历史,因此欧洲地区的相关研究较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对农民的经济作用;到了八九十年代乡村旅游对社区社会,经济影响和规划。营销成了研究重点,同时研究范围也从农场旅游为主扩大到其他旅游形式[1]。

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的乡村旅游均在朝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然而,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异,兴起原因的不同,各地乡村旅游的内容各有侧重。比较分析我国各地乡村旅游的形成过程,对其成因及特征形成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区位。如何构建乡村旅游布局模式,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作用重大。我国乡村旅游根据其资源特点及所开展的旅游活动的内容可分为如下一些模式:

(一)森林公园模式。

对于那些区位条件好,地形多边,山峦起伏,溪流交错,森林茂密,景色秀丽,环境优良,气候舒适,面积较大的森林地段可开发为森林公署使之成为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野营、避暑、科考和惊醒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二)度假区(村)模式。

在自然风景优美、气候舒适宜人、生态环境优良的景观地带建成的,以满足旅游者度假、休闲为主要目的场所。

(三)野营地模式。

野营是一种户外游憩活动,是暂时性离开都市或人口密集的地方,利用帐篷、高架帐篷床、睡袋、汽车旅馆、小木屋等在郊外过夜、享受大自然的野趣生态环境提供的保健功能,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并参与其它休闲娱乐活动的一项旅游活动项目。森林野营地要求离城市30-160㏎左右,交通比较方便,但必须离开公路干线,具有良好的森林环境,气候好,空气洁净,环境比较幽静,有水源,避风,面积较森林公园小,但应大于公顷。在靠近水源的地方选择地势较平坦或有一些小起伏的地方建设野营地。也有人将野营地建在农荒地、草原、甚至沙漠边缘。

(四)观光购物农园模式。

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圃、茶园等,让游客入内采果、拔菜、赏花、享受田园乐趣。此乃国外农业旅游最普遍的一种开发。

(五)租赁农园模式农民将土地出租给市民种植粮食、花草、瓜、果、蔬菜、等的园地。其主要目的是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享受耕作乐趣,以休闲体验为主,而不是以生产经营为目标。多数租用者只能利用节假日到农园作业,平时则由农地提供者代管。租赁农园所生产的农产品一般只供租赁者自己享用或分赠亲朋好友。

(六)休闲农场模式。

一种供游客观光、度假、游憩、娱乐、采果、农作、垂钓、烧烤、食宿、体验农民生活、了解乡土风情的综合性农业区。近年来,台湾的许多会议都移到休闲农场举行。

(七)农业公园模式。

按照公署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思想,将农田区划为服务区、景观区、农业生产区、农产品消费区、旅游休闲娱乐区等部分,开成一个公园式的农业庄园。

(八)教育农园模式。

这是将农业生产和科学教育想结合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农园中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配备的家具设备及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耕作技术等都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教育农园可设置简单的农业“博物馆”陈列反映当地种养殖业生产历史与现状的农畜产品或图片、农具、介绍农业生产工艺技术的资料等,并可在农园内建立演示区,再现农业生产历史。这样可以增加游客对当地农业生产历史的了解,激发他们爱农、兴农、投身与我国农业建设的热情。较具代表性的教育农园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及我国台湾省的自然生态教室等。

(九)农村留学模式。

只指城镇居民将子女送到农村就读小学和中学,或在假期把孩子送到农村亲属家去寄宿,并参加农场作业、农村社区活动等,此即所谓的“农村留学”。这主要是为了培养青少年坚韧、朴实、健康、正直的人格。

(十)民俗文化村模式。

农村某些地方具有特定的民俗风情、文学艺术、园林建设、文物古迹,如衣着、饮食、节庆、礼仪、婚恋、丧葬、喜好、禁忌、歌舞、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工艺、寺庙、教堂、陵墓、园林等,这些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城镇居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可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建设民俗文化村,举行多种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以招徕游客观光、度假和休闲。

(十一)乡村俱乐部模式。

在原来知青集中的乡村建立“知青俱乐部”;开展“知青回‘家’游”;利用水库、湖泊、鱼塘、河段建立“垂钓俱乐部”;选择适宜的地方建设“乡村高尔球俱乐部”或“乡村高尔夫球练习场俱乐部”等形式多样的乡村俱乐部。

1.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

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钱塘江中游,富春江上游,东接诸暨,南连浦江、建德,西邻淳安,东北界富阳,西北依临安。其全境东西长约77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位于浙西西湖—富春江—新安江—黄山国家旅游线路的中心区位,距离旅游文化名城杭州仅有90km,离安徽黄山也只有250km,又处在杭州西湖风景区的延伸带上,与杭州的山水文化紧密相连。一个地区要想经济较快发展,就必须具有较强的可进入性,桐庐县在以往的经济发展已经在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2009年末,其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64.29公里,完成港湾式停靠站建设178个,公交候车亭建设65个,农村客运站11个。伴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桐庐的交通网络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这为桐庐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

2.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2.1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桐庐县旅游资源遍布全镇,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山水洞林俱全,特色突出,为游客提供了广泛的选择空间。此外,由于其独特的自然条件,桐庐旅游资源具有高度的集群性,其景点主要集中在桐君山、瑶琳仙境、严子钓鱼台、白云源为主的四个国家级风景区,提高了旅游资源的质量,对游客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

2.2农业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桐庐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出产的“雪水云绿”、“天尊贡芽”、“五云曲毫”茶为历代贡品,以“中国文化名茶”享誉内外;富春江鲥鱼、子陵鱼扬名古今;杨梅、蜜梨、板栗、柑桔、桃、李、枣、豆腐干、番薯干、青笋干等久负盛名。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在闲暇之余人们自然而然的选择了去乡村旅游以缓解自己过度紧张的神经。而丰富的农业资源为人们去农村放松身心,感受田园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旅游市场的深层次开发。

3.现有的经济基础提供有力的保证。

近几年桐庐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工业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2009年桐庐的工业生产总值达到了303.08亿元,在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支撑下,励骏大酒店、荣正财富广场、利时百货、桐庐现代物流中心等项目相继开工,这不仅拓展了桐庐的旅游产业链,而且增强了桐庐的旅游去吸引力。桐庐县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人员的整体素质,改善了当地的旅游环境,增强了游客对当地旅游的信心。

4.广泛的客源市场。

桐庐毗邻杭州,位于西湖景区的延伸线上,又是黄金旅游线的中心,杭州及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对桐庐的旅游业具有辐射作用。此外,杭州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会城市之一,其发达的经济、庞大的人口规模、便利的交通为桐庐提供了大量的中短途旅客。桐庐—上海高铁的开通,使长期处在快节奏中的上海人,有了去乡村旅游的欲望,开拓了桐庐的客源市场。上海作为繁华的国际大都市,桐庐与其接轨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有利于国际旅游市场的开发。

5.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

桐庐县内有畲、苗、土家、侗、蒙古、壮、满、回、藏、布依、高山、维吾尔、俄罗斯、瑶、白、佤、仫佬17个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用他们独具特色的文化丰富了桐庐旅游资源的内涵。具有女性文化特色的女儿村,走向世界的桐庐剪纸,具有“浙江省新农村群众文化业务建设绣花鞋项目实验基地”之称的合村乡,以及各民族地区风俗节事的开展,都对久居都市,向往古朴生活的人们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6.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除了受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之外,还与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桐庐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政府的大力支持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了把桐庐建设成为省级“旅游经济强县”,政府除了政策引导之外,还给予巨大的资金支持,推进桐庐旅游业的发展。2009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其境内公路通车里程为1664.29公里,新建农村联网公路39公里,国、省道及县(乡)公路继续得到改善,桐庐综合码头、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富春江二桥扩建加固工程等项目建成竣工,这样不仅使桐庐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而且还加强了桐庐的可进入性。

三、发展对策。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每一个发展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必不可少的部分,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吸引客源,存在缺陷的基础设施不仅会导致现有游客的不便,而且会减少游客再游的可能性。浙江目前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还存在可以改善的方面。

1.1修建公路和停车场。

随着越来越多的自驾游的群体,适宜的乡村公路成了必需。桐庐现有的许多乡村旅游目的地正处于上升发展阶段,公路过于狭小,没有标准的路标,导致自驾游游客无法准确找到目的地。旅游目的地没有停车场导致游客把车辆停在路边,又导致了道路的拥堵,后来的游客无法前进,造成了十分严重的不便。

桐庐政府或者由旅游目的地中的乡村旅游委员会等联合乡村旅游业的相关商家可以出资拓宽目的地的公路,修建停车场,进一步完善交通设施,满足游客最基本的便利需求。

1.2修建公共厕所。

保持公厕的干净整洁。

1.3集中进行垃圾、污水处理。

在乡村旅游发展后,农家乐的兴起,导致很多农家乐的小饭店垃圾、污水的肆意排放,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不利于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浙江安吉的农家乐业主就合资修建了专门的污水处理管道,将污水引流,集中处理。并修建了垃圾处理中心,每天定时收集、处理垃圾,十分有利于环境的改善。桐庐可以效仿安吉农家乐的做法,修建集中的污水、垃圾集中处理中心,保护环境,并加强了目的地的形象建设,使干净、清洁的形象观念深入游客心理。

2.加强景区管理。

2.1加强景区现有设施管理。

相关资料表明,桐庐目前在景区现有设施的管理上还存在缺陷,很多供游人游览等竹楼、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老房子等都面临年久失修的危险。历史遗留建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融合了传统文化气息,是不可再造的。景区应加强现有设施的管理,定期对现有的设施进行检查,对于损坏的设施拨资进行维修。无法维修的设施应该及时再建或者购买等。

2.2加强景区安全管理。

似乎在乡村旅游时游客被狗咬了、被猫抓了、被鸡啄了等动物的侵害都已经不是新闻了,在乡村被动物“欺负”好像是游客必须冒的“风险”。其实,这是景区安全管理工作的不到位。游客到达乡村旅游目的地,景区就有责任与义务保证游客的安全。鉴于目前安全管理工作的缺乏,日后景区管理部门应该在公共场合降低动物袭击游客的机会,在观赏家禽的游点也应该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3.农家乐旅舍配套娱乐设施。

农家乐的旅舍一般会成为游客住宿的首选,在乡村旅游中,白天游客可以参与各种体验活动,但乡村的晚上总是无聊的。因此开发与旅舍相配套的娱乐设施也成为发展的一个方向。在旅舍中,可以开发ktv、桥牌室等娱乐室供给游客进行娱乐活动。既可以增加农家旅舍的收入,又增加娱乐方式,吸引更多的客源。另外,结合乡村的特色,农家乐也可以准备一些烧烤的工具等,晚上进行篝火晚会,烧烤一些农家产品,绿色健康又十分惬意。让游客亲身参与烧烤和食物处理的过程可以增加游客的兴趣,提高参与度。

4.原生态发展。

在桐庐乡村游的发展进程中,乡村文化受到现代化的冲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逐渐过上了像城市人那样的生活,乡风民俗文化逐渐淡化,农村固有特色泯灭;大规模的经营,使得有限的土资源供不应求,一些不法经营者便以假充真;更有不少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大拆大建,宾馆、饭店等都市化的建筑群越来越多,美丽的田园风光消失了,承载历史的古建筑也不见了,等意识到这些古朴的建筑是一大看点时,又开始了重建工程。城市化的氛围和人造景观,使得乡村游失去了自身独特的魅力。

乡村游的特色有两点:一是独有的田园风光,让游者感悟大自然;二是独有的农家文化,让游客享受到一种乡土乐趣。因此,在开发资源时,要在保护原有生态的基础上,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5.重视文化的融入。

桐庐县旅游起步较早,曾被誉为“全国县级旅游之冠”,从2002年发展至今已主要形成富春江、莪山、新合、合村等具有一定资源优势的乡镇村旅游;玉柱山寨、青源谷、瑶溪、神仙峰、纪龙山等户外拓展类旅游;蜂之语农业科技园、横村明大农庄、百江紫燕山等休闲观光农业旅游,较好地结合了各地不同的优势资源,打造出一批农耕体验游、疗养度假游、团队拓展游等形式多样的乡村游,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然而,当前桐庐乡村游缺乏的却是乡村旅游中最看重的文化。

在乡村游中,不单单要让游客体验到农家生活,更要让他们感受到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及村民共同保护并不断发掘当地的特色文化。旅游局的人员应该进行村落的实地走访与考察,在古老的建筑及传统习俗还未被破坏时,就能发现它并将它保护起来;大力开发传统文化活动项目,按不同的节期举办节庆活动,这种具有浓郁的当地文化气息的活动更能吸引游客;做活民间文艺演出,例如越剧,越剧的故乡在嵊州,而越剧的摇篮却在桐庐。经过多年的发展,桐庐越剧已成为“江南戏曲舞台上的一颗明珠”,桐庐人听越剧,唱越剧已成为一种浓郁的地方文化,虽然在红灯笼外婆家天天都有上演,规模比较小,表演不精彩,这需要政府给与桐庐的越剧一个舞台展现风采;做精民间工艺品展销,比如绣花鞋、剪纸等。还可以在桐庐县中心建立一条特色街(类似河坊街),在这之前收集整理桐庐乡土习俗、民间小调、地方小吃、特产、特色工艺等,进行编排加工。

6.加大宣传力度。

筹划、组织影响力更大的旅游节庆活动;设计种类丰富的乡村旅游线路,并向省内外知名旅行社进行推介,满足不同客源市场的需求;在交通要道、路口统一制作设置公益性广告牌,介绍可提供乡村游的地点、项目和联系电话;在确定宣传主题的基础上,为乡村制作精美的宣传画册,注意展现乡村的特色;邀请新闻媒体实地采风、制作专题片;要利用好强大的互联网这一工具,一方面,建设并完善乡村旅游网站,做好全面介绍乡村特色游项目,另一方面,深化与上海、杭州如十九楼论坛等的对接,打造网上商务平台,加大网络推荐力度。总之,政府加大资金的投入,促进宣传,进一步提升了“桐庐乡村旅游”的知名度。

优美的环境吸引顾客,优质的服务才能留住顾客。针对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业务不规范、服务技能水平较差的现状,桐庐当地政府应该利用旅游培训中心,每年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开展培训,提升整体的服务水平。例如:加强农业知识培训,使得农民掌握基本的农业知识和动植物知识,能回答游客提出的常见问题;对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卫生意识和安全意识进行培训;以及培养从业人员良好的行为习惯及职业道德。

8.开发多方融资渠道。

乡村旅游的开发如果单一的依靠自身的发展所得的资金进行景区建设,必定会造成前期发展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开发多方融资渠道。景区可以依靠政府投资和政府的经济政策的倾斜进行自身的发展。另外,景区也可以招商引资,让相关的企业对旅游的发展进行投资,以使前期的基础设施等建设可以正常的进行。而且,景区也可成立自治委员会,发动商家群众的力量,为自身的发展提供公共资金,以解决前期企业链的问题。总之,景区应该开发尽可能多的融资渠道解决发展中的资金问题,以充足的资金保证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总结

20xx年,我市乡村旅游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旅游局的关心和支持下,围绕“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发展旅游”的要求,大胆创新工作机制,大力实施项目攻坚和标准化建设,科学推进乡村旅游上档升级、快速发展,成效显著。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20xx年初,市旅游局针对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制定措施,细化任务,建立了由一把手牵头、分管领导负责、科室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并定期督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全力确保乡村旅游加快发展、顺利推进。

(二)实施标准化建设,加快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开展星级农家乐申报工作。结合四川省星级农家乐(乡村旅游酒店)的评定标准,组织各区县、部分农家乐业主开展培训活动,并积极配合各区县旅游水平。针对从事乡村旅游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不高及自身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我市坚持以“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为抓手,积极培养一批具备现代经营、管理、服务和营销知识的乡村旅游业从业人员,稳步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形成定期召开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专题例会机制,并通过实地调研,明确培训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内容和实施方案。20xx年,全市举办近10期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班,分期、分批、分层次培训乡村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经营业主及服务人员,培训人数达3500余人,并向学员免费赠送了培训资料和光碟四千余套。通过采取专家授课、实地考察、观摩学习、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培训活动,逐步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

市旅游局为科学发展乡村旅游初步建立了乡村旅游统计体系,形成了统计制度。一是每个季度、黄金周、小长假等时段,各经营户向市旅游局上报接待人数、旅游收入等相关数据;二是组织统计工作培训。市旅游局组织从事乡村旅游的管理人员开展统计工作专题培训,建立了乡村旅游统计队伍;三是市旅游局针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为发展乡村旅游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工作思路。

我市坚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采取以标准化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以高水准、高质量打造品牌,不断促进乡村旅游上档升级。全市各区县依托乡村旅游资源和环境,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三种主要特点:

一是点多面广、内涵丰富。

二是节庆活动精彩纷呈。

三是地方特色产品迅速发展。

市旅游局配合各级党委政府和农办、旅游部门根据各地资源的`特色,指导业主们开发了乡村土特旅游商品。在我市第二届旅游商品大赛上,共有200余件作品参赛,包括手工艺品、书画作品、绣品、炭雕、瓷器、特产组合包装、休闲食品、酒类、食用油脂和地方农产品等。

(一)加强领导,坚持政府主导。

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型战略,加强政府引导、指导扶持力度。充分用足、用好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打捆使用各项惠农资金,让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惠及到乡村旅游。

(二)挖掘内涵,发展地方文化特色旅游产品。

坚持始终坚持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原则,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丰富乡村旅游内容。着力打造竞争力强、生命力强、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产品,塑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

乡村旅游发展论文

今年是全国乡村旅游年。××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提出“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旅游六要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逐步把××乡村旅游打造成了××省乃至全国乡村游一颗闪亮的明珠。截止11月,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60%。在今年“20xx—××乡村游十大美景及十大景区”大型评选活动中,××景区以最高票位入选,并获得最佳影响奖。××在发展乡村游产业的时候,以环境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文化为背景,以特色为亮点,深度挖掘××的民俗风情、文化传统、农耕文化、民间技艺等××本土化的东西,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和社会价值,使该产业逐渐成为××旅游兴县的主导力量。

该县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始终认为,要做大做强该产业,必须紧紧依托本县自然资源优势,突出生态这一品牌,宣传生态、保护生态,以生态留客,以环境聚财。一是××具有资源优势。××是××省唯一的国家级示范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旅游区。境内山青水秀,风景如画,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3%,年均气温17摄氏度,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5.7%,空气质量优良,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15万个,有全国罕见的无菌区,被誉为“天然氧吧”。境内九岭山海拔1794米,是赣西北最高点,从其南麓源出的北潦河南北两支流平行横贯全境,水资源四季充沛,且无污染、矿物质含量高。二是生态产业链初具规模。优良的生态,造就了×ד中国椪柑之乡”和唯一的“中国娃娃鱼之乡”的美名。以无公害椪柑、绿色大米、珍稀白茶、早熟梨、油光板栗、高山蔬菜等为主的特色种植和加工产业已形成较大规模,产品上市前全部达到了生态和环保的要求。三是生态保护卓有成效。××是全省沼气工程建设先进县,全县沼气池保有量达7000只,有数万农民从中受益,年节约薪材3万多立方米;××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娃娃鱼保护,现已成功繁殖娃娃鱼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20xx年颁布了禁伐阔叶林的政府公告,近年来共关闭30多家粗放型的木竹加工企业;严令禁止在境内主干河流上游开工建厂。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

国内乡村游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的经验说明,传统文化越丰富的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更红火。因此,××注重把自身的文化建设融入到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去,使得该产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该县历史悠久,始建于南唐升元年(公元937年),迄今一千多年,诗词文化、青天文化、禅宗文化、客家文化,交相辉映。历史上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有唐代诗人刘慎虚、高僧马祖道一,宋代诗僧释善友,明代礼部尚书李叔正、清官况钟,清代著名词人舒梦兰,当代著名导演陈方千。境内座落千年古刹宝峰寺,是佛教禅宗“三大祖庭”之一,南天八祖马祖舍利归骨地,全国各地数百高僧在此修性传佛,享誉东南亚,由全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亲任方丈,并在寺内兴建××佛学院。××是“中华诗词之乡”,乡乡有诗社,妇孺皆吟诗,被认为“踏遍山乡路,诗朋满××”。通过精心酝酿,科学规划,该县在乡村游的各条线路、各种产品中以不同形式铬入本县文化历史的东西,让乡村游注入文化这一元素,使游客在游览美丽的山水风光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丰富了乡村游的内容,提高了乡村游的品味。

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赋予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无限生机与希望。一方面,该县发展旅游的大举措、大手笔为乡村游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该县县委、县政府本届班子以来,高度重视旅游工作,把旅游列入县域经济工作的重点,提出了“旅游兴县”的战略目标。四套班子领导带领县直单位和乡镇的领导相继外出到四川成都、湖南张家界等地考察学习,对照典型,分析县情,召开千人大会进行部署和动员,把旅游工作纳入三个文明建设考核内容,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全县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落实全县旅游工作会议任务分工方案》、《风景旅游区“穿衣戴帽”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决定》和《关于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并付诸实施。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该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乡村游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经过几年来的发展,××风景区已形成了由况钟园林、宝峰、盘龙湖、骆家坪“四大景区”组成的百里风光带。景区有国家级景点93个,开发出漂流、户外拓展、滑草、野战、溜索、水上娱乐、农家乐等20多个项目,有山庄、宾馆40多家,床位3500余个,成为一个集休闲度假、避暑疗养、观光娱乐、宗教朝觐、名人瞻仰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休闲旅游胜地。××是全国著名的“漂流大县”,境内开发峡谷漂流点4个,有船只3000余只,同时,一支上千人的××漂流大军在全国20多个漂流点投资兴业。正是因为该县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扶持,旅游产业逐产翻番,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实现旅游投入10亿元,接待各类游客550万人次。旅游业的大发展使乡村游的大发展成为可能,并成为该县旅游发展的品牌产品和主打产品。

在我县,虽然发展乡村游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有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为基础,有发展乡村游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但县委、政府始终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创造出××乡村游的特色和亮点,只有这样才能在乡村游市场中脱颖而出,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实现“旅游兴县”的发展目标。一是大力发展“农家乐”项目。县委、县政府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农家乐”项目的发展,目前,中源乡、高湖、宝峰镇等乡镇已开发建设的“农家乐”示范点20多个,让游客住农家房、吃农家饭、种农家地、享农家乐、体验乡村风情民俗。二是丰富乡村游内容。来到××,不仅可以使游客享受到乡村田园风光,探访古村古建筑,还可以体验漂流、野战、滑草、看环球飞车表演,采野果、摘椪柑、观赏娃娃鱼、帐篷露营、篝火晚会、风昧烧烤等,乡村游与风光游、体验游相结合,相得益彰。三是举办各种节庆活动。每年农历2月举办的马祖节,在宝峰寺举行,突出“禅宗祖庭”品牌,弘扬“即心即佛、非心非佛”教义;每年7月举办的漂流节,突出“娱乐天堂”品牌,打造“锦锈中华第一漂”;每年11月举办的椪柑节,举行采椪柑,垒椪柑、吃椪柑活动及比赛,丰富秋冬季××乡村游内容。由于××乡村游主题突出、特色明显、内容丰富,成为众多游客外出旅游的首选。

××××乡村游虽然起步较晚,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渊源流长的传统文化、政府主导的强大支撑和独具特色的娱乐项目,使得该县乡村游呈现出强劲发展地逼人态势,已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景区竞争中牢牢地占据一席之地。该县将坚持既定的发展战略不动摇,全力支持乡村游发展,××乡村旅游,一定大有可为。

旅游作用大

可见,群众对节日旅游所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交通运力不足和旅游公司、价格、旅游服务和景区的管理上。发展假日旅游,必须解决群众反映的这些问题,并逐步探索和形成符合其规律和群众要求的假日旅游模式。同时,只有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才能使假日旅游这个消费和经济的亮点持续下去。

表1:就价格、时间等几项综合考虑后,您更愿意选择飞机还是火车?

飞机24.5%。

火车66.9%。

表2:节假日旅游您更愿意的出游方式?

跟随旅行团走16.2%。

个人自助游38.5%。

视情况而定36.9%。

表3:您认可节假日这种旅游的休闲和消费方式?

认可64.3%。

不认可23.2%。

表4:发展节假日旅游最大的好处?

发展国家经济26.1%。

带动旅游产业41.1%。

放松个人身心29%。

增长见闻知识21%。

其它2.5%。

表5:对节假日旅游高峰期,对交通、门票等价格均会有上浮所持态度?

情愿接受10.8%。

不情愿但接受66.9%。

不接受13.1%。

表6:为发展节假日旅游,政府和有关部门需要做的是?

增加交通运力33.4%。

改善景区管理22.3%。

提高旅行服务24.2%。

开发新景区12.1%。

规范旅游公司30.6%。

加强价格管理26.8%。

其他2.9%。

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

我国休闲农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大体上经历了萌芽起步、初步发展、较快发展和规范提高四个阶段。

这四个发展阶段看,休闲农业发展正在经历五个重大转变。一是在发展上,从农民自发发展,向各级政府规划引导转变;二是从休闲功能上看,从简单的“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向回归自然、认识农业、怡情生活等方向转变;三是从空间布局上看,从最初的景区周边和个别城市郊区,向更多的适宜发展区域转变;四是从经营规模上看,由一家一户一园的分散状态,向园区和集群发展转变;五是从经营主体上看,从以农户经营为主,向农民合作组织经营、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经营发展转变。

可以说,我国休闲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规范、提升的新阶段。休闲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尤其是中央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大量的财政资金伴随着各种优惠政策向农村地区倾斜,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加上休闲农业潜在的巨大市场前景,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具备了空前的优势条件。

1、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不少地方党委政府不仅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把它作为为城乡居民创造文明健康的休闲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当成一项公共性、公益性的事业,出台政策,加大扶持,引导其快速发展。山东省东营市为不断拓宽休闲农业的路子,采用创新帮扶机制,仅区、镇已为南二路休闲村投入三网及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00万,休闲观光项目扶持资金300多万元,促进了休闲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年年底预计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农业生态旅游占全村收入的一半以上。基本实现了家居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生态富民目标。

五、一”“。

十、一”长假和双休日,旅游休闲活动逐渐兴起,岚济公路、104国道、津沪铁路、京福高速贯穿全境,交通极为方便,今后渔区休假旅游将是节假日的一个重要去处;其三,在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该市把发展休闲渔业作为方向列入水产业“十五”发展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计划,让淡水养殖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并共同发展。

加快休闲农业建设的步伐。山东省济宁市规划建设包括兖州农技园、泗水圣源山庄在内的40个休闲观光示范点区,推出5条精品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线路,年接待游客可达1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可达2亿元。

5、休假增多也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目前,我国除“带薪休假”外,工薪阶层每年享有的法定假日114天,这为城乡居民增加休闲消费创造了重要条件。去年国庆、中秋“黄金周”期间,北京市乡村旅游人数达到275万人次,同比增长26%,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35%。

6、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在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实践证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致富农民,而且可以促进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增强城里人对农村、农业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城市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2010年7月5日,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在北京就加快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发挥优势,齐心协力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计划从2010年开始,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推出一批示范县(镇)、示范村(企业),制发一张全国性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产品地图,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乡村休闲度假指南。

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

乡村旅游,大多数人会认为就是平常所说的“农家乐”,其实这只是片面理解,乡村旅游,是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围绕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将其精心设计制作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包括:文化探秘、休闲度假、康体健身、生态旅游、体验旅游和观光农业等。乡村旅游,是一种帮助贫困人民脱贫致富的同时,又能为游客提供深度文化体验的全新旅游产品。

在我国,由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变化所带来的巨大的潜在市场,以农家乐和民俗游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在全国各地方兴未艾。广安作为一个相对工业经济落后之地,乡村旅游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当然,由于乡村旅游刚刚起步,在开发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观念不统一、强调短期效益、商业化太浓、保护措施滞后等问题。本人从广安实际出发,浅谈己论,以抛砖引玉,共同为广安市旅游业发展出谋划策。

1、农业资源丰富,乡土风情浓厚。

广安位于四川省东部、华蓥山中段、渠江和嘉陵江中游,是四川最东端的城市。全市幅员面积6344平方公里,辖广安区、华蓥市及武胜、岳池、邻水三县。面积6344平方公里,总人口427.11万。由于受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广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产业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约85%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业资源十分丰富。也正是因为如此,广安至今仍保存了众多奇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神秘的川东民俗文化。广安自然的喀斯特景观和古朴神秘的山地文化,是旅游资源最突出的特色,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体验价值。这种自然与文化是为游客提供的一种全新体验的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条件,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依托。

乡村旅游具有邻近城市,回归自然,交通便利,费用较低等特点,已成为城镇居民周末和节假日休闲度假的首选项目。广南高速、广渝高速的全线贯通,南合、邻垫高速公路的建成,广安已逐渐成为连接上海、成都、西安、重庆、广州的交通枢纽。广安与外界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成都犹如近邻,重庆近在咫尺,上海朝发夕至,广安的区位优势正在显现。

近年来,广安市依托“小平故里”独特的政治优势,凭借自身优越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在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和宣传促销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游”、华蓥山“红色之旅”、“绿色之旅”成为了广安市独特的旅游品牌,广安市、华蓥市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小平故里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华蓥山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还有神龙山巴人古堡、隋唐古镇肖溪等等,都对游客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广安是川东地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城市之一,工业化程度较低。如果按照传统的思路一步一步地发展工业化,每年都在为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却也是亦步亦趋,永远跟在别人后面,很难有所超越。我们只有另辟溪径,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跳跃式发展,使广安的总体发展从农业社会和工业化初期直接跳跃到生态社会、知识社会,这样才能实现广安经济、社会的质的飞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作节奏的加快,自下而上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对于乡村美丽的风景、幽雅宁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淳朴浓厚的生活风味,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的生活方式、保存久远的文化传统等越来越向往,乡村旅游的内涵也因为满足了一部分游客对原始广阔、和谐自然的乡村生活的兴趣而逐渐被人们认识。人们为到乡村观光娱乐,休憩度假、康体健身、进行自然与文化的“软探险”而乐然陶然。因此,把广安农村建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以乡村旅游为载体的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是广安旅游业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和其他地区一样,我市在发展乡村旅游时,由于没有可用经验,处于边摸索、边发展的状态,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归纳如下:

1、缺乏整体规划指导。

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农家乐”发展盲目性很大,一哄而上、修路造房、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环境破坏现象严重。不仅造成资源、财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由于没有进行统一规划,地域上分布较广,组织线路的难度较大,在与旅游景点之间也缺乏有机联系,共生性差,从而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2、基础、配套设施简陋。

就成了问题。

3、产品单一。

目前广安乡村旅游产品非常单一,主要以农家乐和小景点休闲为主,乡村旅游产品普遍缺乏文化内涵,产品项目的设计和开发缺乏文化品位,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在发掘当地的民俗风情、提高活动的娱乐性和游客的参与性等深层次开发方面还做得不够,难以让游客感受和体验乡村旅游地的形象,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

4、旅游销售不成体系。

农户的自我销售意识不强,主要依赖关系户和政府进行宣传,没有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预定和销售系统,没有横向和纵向的网络体系,与当地或周边大城市的景区、旅行社联系不密切,没有形成整体营销。

1、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和管理。

旅游开发的大量事实表明,在开发中地方政府主导其开发速度快,投资效益高。鉴于广安乡村旅游开发中自发性、松散性的现状,地方政府在开发时应该首先进行市场调研,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发展潜力、环境的承载力等因素,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保证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

2、挖掘文化,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位。

深层次、多方位的将我市延续下来的传统文化、宗教理念、社会组织形式和家庭关系、古朴典雅的乡村建筑、浓厚文化底蕴的乡村节庆、农作方式、生活习惯、趣闻传说等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开发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如:与教育开发相结合,把“农家乐”与修学旅游、周末短期游相结合,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村落还可开发为“农村社会实践基地”、“生态环境示范基地”,让城市学生来农家乐上户外课,与课本结合,加强实感。与科技开发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仿生仿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创造****姿百态的乡村旅游产品,营造****奇百怪的农业自然景观,增加乡村旅游的科技含量。与地方饮食文化的开发利用相结合,开发地方风味小吃,挖掘特色饮食文化,评定地方十大特色小吃等。

3、产品开发突。

出“乡村”特色。

乡村旅游强调的是特定的位置、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文化,而不是宽阔的马路、显眼的电话亭、先进的电脑和传真机、进口的装饰用品和高科技的应用等。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农村特有的甚至是传统的东西,如参与农事活动,体会乡村野趣,学习磨豆腐、纳鞋底、舂糍粑、包粽子等,才是乡村旅游中最有价值的资源。乡村的建筑、民俗、民风、山水、生活甚至小道等都是乡村旅游的特色,这也是其吸引城市客人的独特卖点。新西兰的旅游人类学专家科林•比姆在2004年举办的中国贵州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说:“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就是这个地方的主要财富,你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好这些财富。如果你们有山有河,那么让它们永远干干净净,绿油油的;如果你们有独特的建筑,那么就让它们永远保持古雅的模样;如果你们有独特的音乐、歌谣或舞蹈,那么就保护它们,并熏陶他人。”确实,不同的乡村有不同的发展旅游的要点,而且客人到乡村旅游的诉求也有很大的差异。乡村旅游开发必须紧紧围绕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主题需求,开发中要尽量保持原貌,产品要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不能盲目地模仿其他类型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坚决避免开发中商业化、城市化倾向。

4、加大投入,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

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加强道路、通讯、水电、食宿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在建设上,要注意旅游环境和设施的标准。但同时应该注意乡村旅游设施的档次不能走高低两极端,既不能一味追求高档次,也不能过分地追求所谓的“原汁原味”;既不能忽视了舒适也不能不符合卫生的要求,更不能低质量、低品位,否则它就失去了乡村旅游的味道。

5、创新方式,扩大整体营销影响力。

一是坚持常规宣传。有针对性的大量发传单、小册子、图册,定期把资料发到各大单位;在交通要道上增加宣传图画;制作宣传片,与旅行社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二是区域联合,整体营销。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的方式很难适应农业和农业旅游日益发展的社会化、知识化、规模化、甚至网络化的需求。因此,要尽快建立区域旅游网络体系,形成整体规划,统一筹划,联合促销。三是要不断开展市场调研与市场定位。什么样的产品定位什么样的市场,都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目前来看,市民对应的是低、中档产品,部门活动对应的是中档产品,企业对应的是高档产品。经营者要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对产品进行定位,开展有目的促销活动。

相关范文推荐
  • 01-14 法制副校长致辞讲话稿(优质18篇)
    通过书面形式的讲话稿,演讲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语言表达,使得演讲更具有说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讲话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上节法制
  • 01-14 硕士生毕业论文(通用19篇)
    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统计方法运用能力,能够对研究结果进行科学解读和推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希望能对同学们的论文写
  • 01-14 农民工现状调研报告(汇总21篇)
    调研报告涵盖了对调研对象的背景资料、数据收集方法以及实证分析等内容,为问题解决提供决策依据。调研报告是一种研究性的文献形式,它通过对某一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和数据
  • 01-14 七一建党周年纪念活动方案(专业20篇)
    一个好的活动方案应该具备明确的目标和可行的实施计划。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活动方案,它们在设计和执行上都堪称典范,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值此_“七一”来临之际,为庆
  • 01-14 安全教育暑假第一课心得体会个人(实用20篇)
    在工作中,我的心得体会是要善于沟通和协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示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写作方式。今天早上,当我还在睡懒
  • 01-14 淘宝国庆活动策划(优质17篇)
    通过活动策划,可以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时间节点。以下是一些著名活动策划师的分享和心得,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先看两组公式,前者是
  • 01-14 给自己的一封情书(通用13篇)
    优秀作文具有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象力,它能够给读者带来乐趣和启发。让我们一同欣赏一些脍炙人口的优秀作文,感受其中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深度。原谅信的开头没有对你的称呼
  • 01-14 银行柜员心得报告(专业21篇)
    银行的职责之一是履行存款的保管和支付职能,确保客户的资金安全。我们为大家汇总了一些银行网点的分布情况,方便大家了解银行在各地的覆盖情况。我叫__x,是一名普通的
  • 01-14 小学小卖部承包的合同(专业17篇)
    承包合同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工具,用于保护双方的权益并规范工作流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承包合同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甲方:岚皋县职教中心(以下简称“
  • 01-14 清明节感悟(模板17篇)
    优秀作文是通过对主题的深入思考和精彩表达,展现出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独特的观点。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是经过作者精心创作的,对于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和掌握写作技巧有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