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老师教学课堂实录(通用22篇)

老师教学课堂实录(通用22篇)

时间:2024-03-20 14:36:07 作者:GZ才子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文字的魔力,打动人心,传递真实、温暖、美好的情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一

师:有些同学说议论文不会写,接下来我想对议论文多说一些。所谓议论文就是对事物发表看法。要写好议沦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思考。

1.高瞻远瞩。

站得高,看得远,不要就事论事。有时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但认真分析一下还是能够发现问题。在看似没有问题的问题中发现了问题,这就是高瞻远瞩。

2.见微知著。

也就是说,要从报微小的事物中看到一种发展的趋势,看到一种大的事情。

3.由表及里。

要从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

4.由此及彼。

有时两个事物看上去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他们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你要能把他们挂起钩来。

(二)注意材料。

1,占有材料。

2.库存材料。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对做什么事情都很重要,我们也要以信息化来促进教学质量。信息是仓库,有的同学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话,就因为摄入的信息量少,所以我们要善于捕捉信息,占有库存材料。

3.运用材料。

在写作时,要对储存的材料库进行筛选,提取你所需要的材料。

(三)语言表达。

分析提炼出了观点,又筛选好了材料,接下来就是语言表达了。语言不在华丽,关键是准确、简洁,历来大作家们的作晶看起来都不是很华丽,但却读起来琅琅上口,耐人咀嚼,而且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就像我们现在读鲁迅的作品,一样能感到语言很优美。其实,大部分同学语言表达不成问题,主要的问题就是材料少,立意不高。

师:根据我刚才讲的,请大家对下面这件亭发表自己的看法:

分饼之争。

两个小男孩为了一块饼在争吵。他们争辩谁应该吃大的一半。两个跑去找父亲解决纷争。

父亲说:“你们为什么不把饼切成两块一样大的呢?”

“没有办法。”

“那么你们抛硬币决定,输的人切饼,赢的人选饼。”

两个男孩同意这个办法,结果切出了大小一模一样的两半。

(摘自1月31日《上海家庭报》)。

生:这则故事其实谈的是公平问题,他的父亲给予俩儿子一个公平的权利,一个是切饼,一个是选饼,父亲的聪明在于:分饼的.权利与选饼的权利分开,使权利不至于太集中。

生:两个小孩都显得很自私,只知道为自己着想,想得到大一点的饼,没有谦让的精神和宽宏大量的气度。

生:父亲的聪明之处在于,既公平地解决了孩子的争斗,又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孩子。

生:一个好的制度比道德规范更可行,更有效。父亲虽没有救给他们谦让、奉献的精神,但却教给他们很好地处理困难、问题的方法。

生:两个男孩都想维护自己的利益,不知道为别人着想。如果采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是不值得提倡的。

生:由此想到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我认为,面对这种情况,父亲可以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儿子听,救他们应诚有一种谦让的精神。父亲用另外一种方法顺利地解决了两个孩子的纷争,从分饼结果来说,父亲是成功的,但从另一角度来看,父亲的这种做法是建立在两个孩子想霸占整个饼.即有强烈的占有欲的基础上,因而,不能对孩子进行很好的思想教育。

师:从大家刚才的发言中,可总结出以下几种说法:

1.肯定父亲的这种做法;

2.父亲的做法不对,让儿子只想多得,不懂谦让;

3.从道德与规范两方面来说,尽管父亲的思想觉悟不高,但处理问题的方法非常恰当。

这三种观点都没错,议论文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就行,不能强求唯一的答案。对这则材料,我的看法是:开始,我也认为这种做法比较聪明,后来仔细一想,觉得不妥。这篇材料刊登在《上海家庭报》上,《上海家庭报》是一份教育性的报纸,该则材料登在上面,究竟是一种什么导向呢?两个小孩为了一块饼而争执,他们只顾自己多吃,却没有一点谦让精神。父亲用谁输谁赢这样一种带有赌注性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似乎不是很妥当,它迎合了小孩希望多得的思想,虽然解决了问题,但这只是治表的办法,将来兄弟之间还是可能纷争不断。如果能从道德的角度教小孩谦让,我相信将来就不会再有争执,父亲也可一劳水逸了。

生:听了方老师刚才的看法,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

三个中国人正在打篮球.这时有四个美国人跑来要与他们三对三地对打比赛。显然,四个美国人中有一个人只能站在旁边观看,他们没有说谁不应该上场,而是主动地拿起篮球站在罚球线上准备投蓝,结果投中的三个人参与比赛,没投中的人就自觉地退到一边观看,这当中他们一句话也没说,但很自然地解决了谁该上场、谁不该上场的问题。

这种方法比起相互争执或投硬币的方法有效得多。评判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认为应该视具体的对象而言。在“分饼”故事中,两个儿子都只是两个还不懂事的小孩,一时要让他们达到谦让的思想境界很难。因此,我觉得父亲的这种方法无可厚非,而且实践证明非常有效。

师:这位同学讲得很好,我说过,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就是一篇很好的议论文。

下面,我抄写一段文言文,同学们可以和刚才那则材料对照一下,并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

薛包好学有行,弟求分财异居,包不能止,乃中分其财。奴婢取老弱病残者,曰:“我共事久矣。”田园取其荒者,曰:“吾少所理,意所恋也。”器物取朽损者,曰:“素所服,身口所安也。”(薛包是东汉汝南人,字孟尝,以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著称)。

还有一则故事:(关于李舶的)。

李舶本姓徐,名世舶,字茂功,随李世民征战,封英国公。姊尝病。舶已为仆射,亲为之煮粥.风回焚其须髯。姊曰:“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舶曰:“非为无人使令也,顾姊老,舶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

生:在与弟弟分财产时,薛包不但没有与弟弟争执,而且主动地挑“老弱病残者、荒者、朽损者”,体现了高尚的情操,为什么?因为“薛包好学有行”。薛包与上面两个小孩形成鲜明的对比,关键也在于受教育的程度与个人的修养有别。

生:李舶虽然是仆射,但当他妹妹生病时,亲自为其熬粥,连“须”被“焚”也在所不惜,还深感内疚。这也体现了兄妹之间的友好情谊。

师:“分梨”、薛包与李舶这三故事看似没有关系,但我们分析下来,发现它们实际上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兄弟姐妹之间只要谦让、友好,什么事都好办,所谓家和万事兴;反之,兄弟姐妹之间斤斤计较,争吵不断,则什么事也不好办,家庭也就肯定好不起来,严重的甚至导致家破人亡。同学们在写的时候,还可以补充一些事例,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下面,我布置一个作文题:《金鱼之死的启示)。

金鱼之死法。

董玉洁。

只要有鲜水,金鱼就无饿死之虞,但难免胀死之忧。

金鱼是鲫鱼的变种,彻头彻尾是人类驯育的结果。人类对其一贯的要求是美,只要美就行。而金鱼的捕食能力却被作为美的代价退化殆尽。不会捕食,危机惑便无时不在,它别无选择地必须抓住每一粒投向自己的食物,而人把食物精工细制得可口至板,成为一种其无力抗拒的诱感,于是不会摇头的金鱼吃啊吃,直到连同食物一起沉至水底。

贪得无厌是金鱼最常见的死因。

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一

师:现在是下午第二节课,同学们都有点累了,我们做一个简单的热身运动,先抬头,再低头,抬头为仰,低头为俯。

生做。

师:在低头抬头之间,我们看到了什么?

生齐:天花板。

师:请大家自由朗诵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划出关于“俯仰”的句子。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但老师还是要考考大家。

出示ppt2。

一、字音。

(1)岁在癸丑。

(2)临文嗟悼。

(3)流觞曲水。

(4)趣舍万殊。

二、句读。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生回答,师确定,生齐读。

师:关于俯仰的句子。

生: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生: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出示ppt3。

一、“俯仰”之间,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1)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师:请一位同学翻译一下。

生: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

师:声音可以大一点,同桌,你接着来。

生:抬头望宇宙的广大。

师:换一下语序会更合理。

生:抬头望广大的宇宙。

生:舒展。

师:“游”和“骋“应该都是使动用法。“信”是什么意思?

生:实在。

生:第一段里面吧,虽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师:怎么看出来?

生: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师:流觞曲水,他们是怎么喝酒的?

生:围坐着喝。

师:把酒喝掉后,还要吟诗,以前的文人雅士在一起,都要吟诗。这样的事情是比较有情趣的,这是一件可乐的事——“事雅”

生:文人雅士,一共有41人。

师:从哪句话看出来他们比较雅。

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生:还有景美,这是第三个“可乐”。“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景色很美。

师:很美吗?有山有水就是很美,我们这里也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山环水绕,境界应该比较清幽。

生:是景幽。

生:作者的心情也很快乐,“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

师:老师也很喜欢这种感觉,“游目骋怀”,视线没有被阻碍,人就进入冥想状态。看山,是“崇”“峻”;看竹,是“修”;水是“清”的;风是“和”的,天是“明朗”的.,空气是“清新”的,好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景由心生,是经过作者心灵洗涤的自然。作者在这样的环境里,俯仰天地,不由地乐由心生。我们推荐一位女同学朗读第一段,有个要求,读到“是日也”的时候,大家和上来。

生按要求朗读。

师:读出快乐的情景了吗?“信可乐也”的“信”要拉长一点,多一点。

生齐读,读出乐的感觉。

师:这种快乐的情感是不是贯穿全文。

生:不是。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出示ppt4。

一、“俯仰”之间,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师:人生在俯仰之间,作者感慨什么?

生:韶光易逝,是世事无常,人生短暂。

师:小沈阳怎么说的“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话很俗,却很有道理,下面哪句话和它很像。

生:“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出示ppt4。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生翻译。

师: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翻译成“的”,第二个“之”是代词,翻译成“它”,代前面的内容。

师:死生亦大矣,谁说的?

生:孔子说的。

师:庄子也引过。你读出了什么?

生:很悲伤。

师:这位同学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赤壁赋中》中苏轼提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文章中,作者也感慨人生苦短,“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师:这种痛缘何而起?

生:快乐的事情很快就会过去。

师:是“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请你翻译一下。

生译。

师:对,这里的“之”是音节助词和结构助词“的”的意思。快乐只是一时的,岁月流逝,青春不再,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

生:事过境迁,会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变得不喜欢。

师:是“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请你来翻译这一句。

生:等到对得到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

生: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生: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生:

师:注意它的位置放在什么地方。

生:取独。

师:主谓之间的“之”是取消句子独立性。请一位同学翻译整个句子。

生:但当他们对遇到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到自己的快乐,感到满足,不知道衰老悄然而至。

师:《兰亭集序》里,20个“之”字。各具情态,绝不雷同,令人叹为观止。而且“之”的意思也各不相同,“王羲之”的“之”又什么意思?他的子子孙孙名字里都有“之”

生:是个代词吧。

师:代什么?

出示ppt5。

谢安曾对他说:“中年以来,多伤于哀乐。”

王羲之深有同感地说:“年在桑榆,自然至此。”

师:桑榆是什么意思?

生:晚年。

师:开头提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作者当时51岁,谢安曾对他说:“中年以来,多伤于哀乐。”王羲之深有同感地说:“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所之既倦”的中年王羲之的感喟,他的“幽情”,便是面对宇宙人生所体会到的“至深的无名的哀感”,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名士”对时间和死亡的恐惧,催化了精神的解放和自由,魏晋风流更是文学史上人性的第一次觉醒。

师:请同学们再推荐一名同学朗读,男同学好吗?

生朗读。

师:与“信可乐也”感情有什么不同?

生:是悲痛的情感。

师:注意“岂……哉”,反问的语气表示强调,“哉”要读长一点,强调出来。我们齐读第二段,感受一下“痛感”。

生齐读第二段。

师:俯仰自我,痛从心起。这里的痛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由于个人内心变化.致使情随事迁,物是人非。二是乐景不常,盛事难再。“向之所欣”,转眼之间灰飞烟灭,触目伤怀。三是对生命流逝、感到无奈和忧惧,“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心头始终郁结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生命悲感。

师:那么,在接下来的这一段里,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生:悲。

师:第三段中情感由“痛”转化为“悲”。

出示ppt5。

生:我觉得郭沫若说得很有道理,人生就是一声旅途,就是要学会欣赏沿途风景,过程本身就是美的,没有必要悲伤。

师:你很有自己的看法,但我们在文本阅读时还要紧扣文章。

生: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此景当然美好,可以说充满诗情画意。高高兴兴地在此饮酒赋诗,可以看出当时的快乐,转向悲,很可惜。

师:也就是说“悲得没道理”。其他同学是不是赞同?

生:第一段说“信可乐也”,但是这种快乐是不会长久的,会很快过去的,人生不会永远都快乐,所以我觉得悲得有道理。

师:会乐极生悲。当时有一群人和王羲之一样。

出示ppt5。

魏晋之际,为我国历史上又一动荡黑暗时期,当时很多有名的士人,纷纷丢弃了自西汉以来笃信的儒家学说,信仰道家思想,纵情山水,有很多人都选择世外桃源隐居避世。至少,本文中兰亭集会上的人都有此举动。如谢安曾长期隐居东山,不问世情。

他们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思想虚无。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意志消沉,不求进取,认为人生无常,生死等同。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即所谓“一死生,齐彭殇”。

师: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是什么意思?

生:把……看作一样。

师:“齐”就是“把……看作相等”。这是意动用法。你是怎么看待这种思想的?

生:有点消极。

师:仅仅是消极的吗?“固”是什么意思?

生:本来。本来就会死的。所以是消极的。

师: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妄作”什么意思?

生:妄造,胡说。

生:也有流露。

师:作者也流露过“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的思想,但又有另一个自我,不断地否定他。

出示ppt7王羲之书法。

师:余秋雨说过,笔墨是一个人才情、气质、性格的自然流露。我们欣赏一下他的书法,是不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可惜,唐太宗太过喜欢,弥留之际,死抓真迹不放,把他带入昭陵殉葬,我们今天所见的只是摹本。

笔墨是一个人才情、气质、性格的自然流露,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从“飘若浮云”中,我们也许可以读到他的“消极其表”,从“矫若惊龙”中,我们也许可以读到他的“执著其里”。

出示ppt8。

他们对时间和死亡的恐惧,并没有必然导致消极悲观,反而激发起更强烈的创造冲动,以扎实的现实努力来抗拒人生的虚无。虽然王羲之慨叹了人生的无常,但是他的这种慨叹不是消沉的,而是一种奋起和抗争。

生齐读。

师: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在他的诗中曾经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建功立业,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

这也印证了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目的: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师:有人说,《兰亭集序》40岁才能读懂,我也不知道十七八岁的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多少。老师希望:当我们再次仰望头上的星空,俯瞰脚下的大地时,能于俯仰之间,思考生存的意义,做一棵“会思想的苇草”,活多久就要思想多久。

师:阅读:周国平的《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写一段你关于生命的思考。

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一

【教学过程】。

一、魔力游戏――观察生米粒。

1?同学们,你在吃饭的时候,都见到过哪些主食?

2?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礼物,它就与常吃的主食有关。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袋生米。)。

3?对,今天的作文课,我们就来观察这小小的米粒。(板书课题)。

4?平常,你或许没有留意过它们。今天,我就请大家仔细地观察这小米粒。我把它放在了小组长的书箱里,把它拿出来,前后四人一起来观察。

5?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发现。

教师预设的问题有:这小小的米粒如同什么一般大小?每个小米粒上面都有一个缺口,那个缺口就像什么呢?你看看它们的身上是否有花纹?它是白颜色的,能不能说的具体一点?用手使劲地捏一捏,能改变它的形状吗?把鼻尖凑近它,闻见了什么气味?把它含在嘴里,什么味道?把鼻尖凑近它,闻见了什么气味?再把它含在嘴里,说说是什么味道的?(教师板书:大小、形状、颜色、软硬、气味、味道)。

6?在观察中,有哪些好帮手帮助你获取发现呢?(板画:眼、鼻、口、手)。

7?这些好帮手帮你获得了有关小米粒的哪些特点呢?

8?小声地把这些发现连贯地说一说,给你1分钟时间,自己练习。指名说。

二、魔力游戏――观察熟米饭。

1?研究完生米,你们再来看看这个小袋里装有什么?(熟米)。

每当在家的时候,你是否留意爸爸、妈妈是怎样把它们蒸熟的呢?

2?用你的好帮手再来细致地观察一下熟米,看看有什么发现?每组的小组长从书箱里拿出那袋熟米,把它倒在小盘子里。再来观察。

3?哪个小组来汇报?

你们选派一位代表,来谈谈你们小组的发现吧。再请组内和组外成员补充。

三、我的魔力习作。

1?这节课上,同学们观察了生米和熟米之后,有了太多太多的发现。想想你在这次探索与发现中又有了什么体会。

板书:

小米粒。

眼睛。

鼻子。

大小形状颜色。

软硬气味味道。

发现(具体)。

感受(真实)、

讲评课。

【教学过程】。

一、提出目标,明确任务。

1?常言说得好,“刀不磨不快,文章不改不好”、“文章不厌百遍改”。因此,对于我们自己写好的文章,一定要及时地修改。今天,我们就来评改昨天的习作。(板书:习作评改)。

2?请大家回想一下,这次习作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板书:具体地叙述发现,真实地表达感受。)。

二、自由朗读,体悟写法。

1?拿出自己的习作,读一读,把写自己发现的句子找出来。

2?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3?在你们完成习作时,我发现了有一位同学不是这样叙述的,我们来听一听。请穆为铮读一读叙述自己发现的部分。

预设的问题的有:听出来了吗?他是怎么写的?你喜欢哪一种?

4?喜欢哪一种方法,就采用哪一种,这就叫不拘一格地叙述自己的发现。

三、品读赏析,体验成功。

2?你们最喜欢谁写的句子?那好,我们请他们再读一读,说说它妙在何处?

3?我还搜集了几位小伙伴写的精彩的句子,想再听听吗?听完之后,还要请你来点评。(使用投影)。

四、边读边想,读中修改。

1?我的电脑里还有两位小伙伴的句子,写得怎么样呢?请你读一读。(使用投影)。

2?你能再读读,帮助他们修改修改吗?

五、修改习作,交流评议。

1?你们可真是修改的高手,下面请你们这些修改文章的高手来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吧。看看习作中的发现是否写得具体,感受是否真实,句子是否通顺。

2?你在修改中,如果遇到了困难,可以向你的同桌请教,如果你已经修改完了,把你修改后的习作读给你的同伴听,请你的同伴说说,习作妙在何处,还有哪些美中不足之处。

3?谁愿意读一读自己完美的习作?

六、作业。

请将修改后的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写在习作本上。

光盘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你在吃饭的时候都见过哪些主食。

生:看见米饭、馒头,面条等等。

师:嗬!看见得还真不少。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礼物,你们看(教师出示一袋生米)这是什么。

生:米。

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这小小的米粒。(板书课题)。

师:或许以前你没有细致地观察过他们,但这节课我们就要细致地去看一看。小组长,请把你书箱里的小米粒盘子拿出来,前后四人组成一个小组,一起去观察吧。

(小组观察)。

师:说说你的发现吧。

生1:我把鼻子凑进小米粒闻了闻,发现它有些面味。

师:噢,鼻子是你的好帮手,你发现了它的气味(板书:气味)。

生2:我发现小米粒有一个小缺口,像小耗子咬过的。

师:哎呀,你把自己看到的又加上了想象,多精彩。还有吗?

生3:我发现小米粒是椭圆的。

生4:小米粒的颜色有的还是半透明的呢?

师:哦,是说它的光泽。小米粒的颜色是半透明的吗?

生:不是。

师:它是什么颜色的?

生5:它是白色的。

师:你告诉我它们的颜色(板书:颜色)哪一种白。

生6:雪白色的。

师:是雪白色的吗?你再来看一看。哦,有的同学有不同意见啦?你来说一说。

生7:我觉得小米粒是乳白色的。

师:噢,这样说就把小米粒的颜色说得准确具体了。再来说说它的大小。

生8:我用手摸了摸,发现它摸起来很光滑。

师:哦,还发现了它的特点,手可是你的好帮手。

生9:我把它放进嘴里尝了尝甜甜的。

师:你去尝了是吗?你的发现可真好,用上的小帮手是什么?

生:嘴。

师:发现了味道(板书:味道)用手去捏一捏,有什么发现。

生10:我用手捏一捏,发现小米粒很硬,捏不碎。

师:对了,你发现了它的软硬(板书:软硬)它大吗?

生11:我们用尺量了量,发现它长5毫米。

生12:长是4毫米,宽是2毫米。

师:哦,同学们还用尺子量了量,发现了它的大小。我再请同学们说一说在观察中有哪些好帮手帮助我们。

生13:在观察中有这些好帮手帮助我们:眼睛、鼻子、手。

师:对了。眼睛可以帮助我们去看,鼻子可以帮助我们去闻,还有口它也是我们的好帮手。手可以帮助我们去摸,发现它的软硬。这些好帮手帮助我们发现小米粒的哪些特点。(板书:眼睛、鼻子、嘴、手)。

生14:通过这些小帮手,我们发现了小米粒的大小、形状、颜色、味道和气味。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把小米粒的这些特点连贯地说一说。

(生练说)。

师:谁来说一说。

生15:我发现小米粒跟小蚂蚁一样大,形状是椭圆形的,颜色是乳白色的。它非常硬,气味像面味,味道有点淡淡的香甜。

生:她把小米粒的特点说得这么具体,让我们对小米粒的特点印象特别深。

师:哦,写具体了,说具体了,就可以让我们描写事物的具体形象更生动更形象,还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观察完了生米,我们再来看一看,这是什么?(出示熟米)。

生:熟米。

师:我想问问大家,平常在家你留意过爸爸妈妈是怎样把米蒸熟的吗?

生1:我看见爸爸妈妈他们先用水把米淘了三遍,然后放进锅里,再上上火煮一会儿香甜甜的米饭就煮出来了。

师:煮一会儿,煮出来的是稀饭。我们要把它蒸一蒸才能把它做成干饭。同学们,小组长的书箱里还有一袋熟饭,我们把它拿出来再观察一下。

(生观察熟米)。

师:哪个小组汇报。

小组汇报。

一组:

生1:我发现小米粒是奶白色的,比生米大了许多,它们身体很粘,紧紧地抱在一起,好像怕别人拆散它们一样。用鼻尖一闻,它们有一股香味,用嘴巴再一尝,比生米更甜了。

生:胖起来了。

师:谁能说说它为什么胖起来了。

生2:也许是熟米多喝了几口水。

师:它的身子就。

生:胖了。

师:多有意思啊。

谁还来。

生3:我们做生米实验时,用尺子把生米一压,生米就不由自主地跑了。我们把熟米放在桌子上一压时,它就变成两半了。

师:哎呀,你观察米的时候还有这样的小招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还有什么发现?

生4:我发现生米不用吹灰之力就可以把它吹动而熟米吹不动。

师:是吗?我也来试一试。

师:哎,轻轻地一吹,生米粒就动起来了,熟米粒动吗?

生:不动。

师:你的发现可真出色。还有发现吗?

生5:我发现生米粒是乳白色的,蒸熟以后就变成奶白色的。

生1:熟米粒穿了一件雪白色的衣服。

师:你说得真好。还有发现吗?

生2:生米粒上有缺口而熟米粒没有了。

师:哦,缺口看不清了,这是因为它胖了的缘故。

生3:我们组还发现熟米长9毫米宽3毫米。

师:老师想给你们这句加一个词,刚才在小组交流时已经说过,谁记得。

生4:加一个大约。

师:哎,你来说说,为什么要加上一个“大约”

生4:因为有的米粒大有的米粒小,它的形状有时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要是都一样的话不可能。

生:我发现生米粒是尖尖的,而熟米粒的两头是圆圆的。

师:哎呀,你真是火。

生:火眼金晶。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小声地把熟米粒的特点串起来说一说。

(生自由说熟米粒的特点)。

师:谁来说一说。

生1:我发现熟米比生米要大得多,它的形状是月牙形,形状更加像一条弧线,它的颜色变成雪白色的,它的身体软软的,我用鼻子闻了闻,它的味道更加浓了一些,我用嘴尝了尝,感觉它更加得甜了。

生1:我体会到了别看小米粒它小,奥妙可比它本身要多得多呢。

师:奥妙可真多啊。

生2:我体会到了科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

师:生活当中就蕴藏着许多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

生3:是个小魔术师,一跳进锅里就变大了。

师:她表演得节目大家喜欢看吗?

生:喜欢。

师:我也非常喜欢看。

生4:我感觉我的小帮手就像计算机一样,只要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就出来了。

师:小帮手给你提供了这么多的帮助,真不愧是你的好帮手。

生5:每当我做在餐桌前看着小米粒根本没有发现这么多奥秘,而当我仔细观察一下它的秘密也是很多的。

师:哦,你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那就要我们细致地观察,细致地发现。还有吗?

生6:小米粒跟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东西一样,但是我们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他的许多秘密。

师:你说得真有道理。同学们,我开始在想,我们的小帮手帮助我们发现,我们的大帮手帮助我们想象,在想象与发现中我们又有了独特的感受(板书:感受),我请大家把你的发现具体地写出来。把你的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写自己的发现时候,可以从大小、形状、颜色、气味,味道去写,当然,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去写。下面就把纸拿出来写吧。

(生写)。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写到这。下面我交给小组同学一个任务。请把课前发的那两袋小米粒的塑料袋拿出来,一个同学撑开塑料袋,另一个同学把生米粒放进去。再一个同学撑开塑料袋,另一个同学把熟米粒放进去,这些小米粒还很有用途,粒粒皆辛苦啊。

(生装米粒)。

师:下课。

讲评课。

生1:要把小米粒的样子写具体了,最后写感受的时候写真实的感受。

师:说自己的心理话,说真实的想法。

生2:这次习作的要求是把你的发现写具体,把你的想法写真实,还要把句子写通顺。

师:好。把你们的习作拿出来吧。请我们同学自己来读一读,找一找你所写小米粒特点的部分。

(生自读)。

师:谁来读一读你叙述发现的部分。xx你来。请同学听一听他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身子坐正了去听。

生1:生米的大小像小蚂蚁,形状是椭圆形的,颜色是乳白色的,用手特别用力地去捏也捏不动,气味特别像面粉,大概是有面粉的缘故吧,含在嘴里有一点一点的甜,它的身上有一些很难发现的纹路,还有一个缺口,可能是小老鼠刻的吧。熟米就不同了。大小像卵特别可爱,形状像月牙,颜色是雪白雪白的,一捏就粘在了手指上,非常得粘,气味比以前更加的香了,味道很香很甜。

师:好。她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生1:先写了生米大小、形状、软硬、气味和味道,然后又写了熟米大小、形状、软硬、气味和味道。

师:噢,她先写了生米的'特点,接着又写了熟米的这些特点。我在看同学们写作文的时候,发现有一位同学和她写得不一样,她是怎么写的呢?请xx来读一读你的习作。

生2:米有生的有熟的,生米的大小是5毫米,而熟米是生米大小的5倍,生米是椭圆形的,也熟米则很有趣,有的熟米是月牙形的,有的是卵形的,生米的颜色是乳白色的,熟米的颜色是雪白色的;生米是硬的,比石头软一点点,而熟米怎样呢,它非常软。我闻了生米的气味,它很像面味,我闻了熟米,它的味道很香,我把生米吃在嘴里,它很香,熟米吃起来很甜。

师:你看他不仅会写,而且会读。读得时候多入神啊,听出来了吗?他怎么写的。

生1:他把熟米和生米放在一起写的。

师:哦,把生米和熟米的特点结合在一起了。

生2:他把生米和熟米进行了对比。

师:对比了一下,你喜欢哪一种呢。

生1:我喜欢后面这位同学的,写得特别有对比性,前面那位同学要找特点得找好半天。

师:我同意你的说法。他这么写,对比性特别强,一下子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的不同。

生2:我也喜欢,因为他生米和熟米一块比较写,让人知道生米和熟米有什么不同。

师:你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生3:我喜欢前面同学写的,因为分着写,可以把生米和熟米各自的特点写得很具体。

生:看到了。

生:在告诉我们这句话写得很好。

师:对了,这句话写得很精彩。现在就读读你那些精彩的小句子。

生1:老师又拿来了一些熟米,它不像生米那么硬了,脚长出来了,而且长得白白胖胖了,可能多喝了几口水吧。它身上的条纹不见了,它们抱在了一起,显然它们是好朋友。

生2:咦,熟了的米粒怎么可以都团成球呢,而生米粒却不能。噢,原来熟米粒很粘啊!

生3:我惊奇地发现生米粒大小和蚂蚁一般,长大约5毫米,宽大约1毫米。

生4:小米粒还张着嘴巴笑呢,它的一身半透明的水晶大衣和它身上美丽的花纹让我越看越觉得小米粒可爱。

生5:绿豆就算小的了,而小米粒却比绿豆还要小。

生6:铃,清脆的铃声一向我们就回到了座位上,小米粒要陪着我们一起上课了。几粒小米粒跑啊,跳啊,笑啊,我们不知不觉就喜欢上它们了。

师:多有趣啊。

生7:我用鼻子闻了闻,它的气味有点像面味,我又轻轻地一闻,呀,坏了,我把它吸进鼻子里了。

生8:把小米粒放在嘴里慢慢地嚼一嚼,小米粒有一点甜味,在嚼的同时嘴里发出吱吱的声音。

师:还有声音呢?

生9:我一摸它的缺口,它好像在告诉我说,疼疼疼,别摸这。我听了这句话就不摸它了可是为什么会有缺口呢,会不会是小老鼠咬的呢。

生1:我最喜欢听xxx。

师:请xxx起立。

(大家认为写得好的同学都起立)。

师:请他们再来读,我们再来听听。听的时候给大家提个小小的要求。要给他们点评。

生:我一摸它的缺口,它好像在告诉我说,疼疼,别摸这我听了这句话就不摸它了,可是为什么会有缺口呢,会不会是小老鼠咬的呢。

师:你写的句子这么精彩,能不能声音洪亮一些,让教室里的同学都听见,你一定能读得清清楚楚。

生再读。

师:这次读得声音真洪亮,谁来评一评。

生1:她很有想象力,因为米粒根本就不会说话。

师:哦。她让米粒说话了,她把米粒当成了自己的小伙伴。

生2:她写得很有趣味。

师:哪句话?

生2:疼疼疼,我感觉小米粒变成了一个小人。

师:哦,还能让这个小伙伴说出话来,让它发出声音。这样的句子有情有趣。请xx来读。

生:我用鼻子闻了闻,它的气味有点像面味,我又轻轻地一闻,呀,坏了,我把它吸进鼻子里了。

师:谁来点评。xxx洁白的牙齿露出来了,笑得真开心,你说说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

生1:因为他闻一闻就算了,还再闻干什么呀,

生:不同意。

师:你们怎么都不同意,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1:因为去掉,他的句子就无聊没有趣味了。

师:哦,那样的句子就没有生趣了。

生2:因为去掉就不幽默了。

师:哎呀,风趣的小句子每个同学都喜欢。请xxx来读。

生:小米粒还张着嘴巴笑呢,它的一身半透明的水晶大衣和它身上美丽的花纹让我越看越觉得小米粒可爱。

师:谁来点评。

生1:我感觉他好像把小米粒穿上了一件花衣裳。

师:而且这件花衣裳特别得漂亮。

生2:她把小米粒当成了一个人来写,因为小米粒不用穿衣裳。

生:体会到了。

师:请xxx来读。

生:咦,熟了的米粒怎么可以都团成球呢,而生米粒却不能。噢,原来熟米粒很粘啊!

生1:他写得很细致,但我提一个小建议。我感觉熟米不一定全能团成球,应该是团成团。

生:谢谢你的建议。

师:他写得好,读得好,评得好,这就叫――。

生:三好。

生2:我给他纠正一个字音,请你跟我一起读“熟米”

师:他们这两个小伙伴多好,他的耳朵特别得灵敏,一听就听出问题来了。谁再来评。

生3:我觉得他这种自问自答的形式真好。

师:哎,自己给自己提个小问题,小问话特别吸引我特别想听听小米粒为什么团成团了呢?xxx来读。

生:铃,清脆的铃声一向我们就回到了座位上,小米粒要陪着我们一起上课了。几粒小米粒跑啊,跳啊,笑啊,我们不知不觉就喜欢上它们了。

师:谁来说一说这句话妙在何处?

生1:这句话的好处就是她把小米粒当作人来写,小米粒不会跑不会跳,可是她让想象让她跑跳。

师:哦,小米粒不会跑不会跳,她把小米粒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让她跑跳笑了起来。

生2:我觉得她特别富有想象力。

师:她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生3:我听完他这句话感觉小米粒真的动起来了。

师:小米粒跑啊,跳啊,真动起来了。请xxx来读。

生:把小米粒放在嘴里慢慢地嚼一嚼,小米粒有一点甜味,在嚼的同时嘴里发出吱吱的声音。

生1:她把句子写得有声音了。

师:让句子发出了声音,这样的句子不仅有趣,而且具体。

生2:我觉得吱吱地声音很好听,因为没有了吱吱的声音这个句子就不具体了。所以这个吱吱的声音很好听。

生:想。

(投影出示学生1作品)。

师:谁写的。

生:xxx。

师:请你来读一读。

生:我惊奇地发现:米粒同蚂蚁一般大小,长大约五毫米,宽大约一毫米。

师:请同学来点评。

生1:我觉得他写得很具体,因为他把小米粒还仔细得量了量。

师:你可真会听,而且会听会评。其他同学也来评一评,只要把手举起来,你也很出色。xx你来评一评,我们给他点掌声。

(掌声)。

生2:我觉得他观察得很仔细。

师:哪里看出仔细。

生2:他用尺量了量小米粒的大小。

师:我请你把这句读一读,找一找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特别准确。

生2:我惊奇地发现:米粒同蚂蚁一般大小,长大约五毫米,宽大约一毫米。

师:哪个词语用得特别准确。

生2:大约。

师:再给她一点掌声。

(掌声)。

生:xxx。

师:刚才就听到大家说喜欢他的句子。

出示:小米粒还张着嘴巴笑呢,它的一身半透明的水晶大衣和它身上美丽的花纹让我越看越觉得小米粒可爱。

师:我遇到了这么知音,我也喜欢这个句子。下一位是谁的,猜一猜?

生:xxx。

出示:咦,熟了的米粒怎么可以都团成球呢,而生米粒却不能。噢,原来熟米粒很粘啊!

师:又跟同学们的想法一致了,你们可真是我的知音啊。下一个呢。

生:xxx。

出示:米的颜色像奶一样,是乳白色的,但缺口的地方却是洁白的。

师:谁想点评?

生1:缺口的地方不都是洁白的,大部分缺口的地方发黄。

师:哦,你提出了一个小建议,你能帮他把这个句子改得更完美吗?

生1:可以这样,缺口的地方有的是洁白的,有的地方是发黄的。

师:哦,这样这个句子就更好了。xxx,听了同学的小建议,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生:我想说,谢谢你的建议,下次我一定把这句话修改得更好。

师:多虚心啊,我要向你学习。同学们,这句话经xx同学一改,出现了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

生:3个。

生1:我觉得特别得具体。

师:是怎么具体的。

生1:把各部分的不同颜色都写得非常清楚,所以我觉得写得很具体。

生:xxx。

师:你自己来读读。

生:熟米粒胖起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猜想:它们一定是渴极了,把盆里的水喝了个精光。真没想到,小米粒也会胖起来,太让我惊讶了。

师:这段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

生:好。

师:我来读小问题,请你们来回答。xxx发现了什么?

生:小米粒胖起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她猜想。

生:它一定是渴极了,把盆里的水喝了个精光。

师:xxx的感受是。

生:真没想到,小米粒也会胖起来,太让我惊讶了。

师:在这里,xxx把什么什么还有什么结合在一起写了。

生:把发现的猜想到的还有感受到的结合在一起写的。

师:你的感受能力可真强。xxx是把你的看到的想到的及感受结合起来写的,而有的同学则不是这样写的,先集中写自己的发现,然后写自己的感受,同样是在课堂上,可大家观察生米和熟米却有不同的感受,读读你的感受,xxx,你来读。

生1:你看,小米粒是不是很像一位小巫师呢?

师:像不像?

生:像。

师:你再来读。

生2:我觉得世界可真奇妙,连一个小小的米粒都有这么奇怪的事情,既然世界这么奇妙,我们更要细致地去观察。

师:你的收获可真大。

生3:米粒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东西,而我们却发现了这么多的学问。

师:非常好,生活中处处藏着学问,等待着你们去发现呢!

生4:这节课上得可真有意思啊。

师:哦,这样的课你喜欢上吗?

生:喜欢!

师:听了你的回答我可真开心。

生5:我感觉您像一个导游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探索的世界。

师: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生6: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观察就能有发现。

师:把你明白的道理再读一遍。

生6:只要观察就能有发现。

出示:小米粒有个缺口。

师: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能帮帮他吗?

生1:小米粒有个缺口,像是小蚂蚁啃掉的。

师:哦,他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结合在一起说,这样就具体了。还有吗?

生2:小米粒有一个缺口,我想是淘气的小老鼠刻的吧。

生:会。

师:谁来读这个句子。

生1:熟米粒非常粘。

师:把它说具体。

生1:熟米粒非常粘。它们像是亲兄弟似的绑在一起,好像怕别人把他们拆散了一样。

师:你可真会说,真会思考,把自己看到的与自己想象到的结合在一起,说得具体了。

生2:熟米粒为什么这么粘呢,可能是不懂事的米粒把胶水弄得满身都是,才这么粘的吧。

师:xx笑了,你在笑什么?

生3:他说得很有趣。

师:对了,这句话充满了灵气。

生4:熟米粒非常粘,我手一碰她就粘在我的手上了。

师:把自己发现的方法告诉大家了,这样也可以把句子说具体。

生5:熟米粒非常粘,都可以做浆糊了。

师:过年的时候,我们在贴窗花,是不是可以用一个小米粒把它贴在窗户上啊,谁试过。

生举手。

师:非常好。同学们,你们现在可真称得上是修改句子的高手了。下面就请你们拿起笔修改修改自己的习作吧。

(生修改习作)。

师:同学们,如果你在改习作的时候遇到小小困难可以请教你旁边的同学,如果你修改完了,可以读给旁边的同学听听,让他说说你的习作妙在何处,或者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习作)。

师:谁来读读你的习作。

生1:以前我并没有注意过这普普通通的小米粒。在今天的作文课上,我认认真真地观察了小米粒,小米粒长得跟蚂蚁一般大小,形状是椭圆形的,有一个小小的缺口,就像被虫子咬掉了一口似的。米的颜色是像奶一样的乳白色,但缺口处却是洁白的,有点硬,不过它比小石子软,它有一股香味,就跟面一样香,把米放到嘴里嚼一嚼,会有点甜味,这就是生米。把生米放进锅里蒸一蒸就变成了熟米。熟米就和生米有很大的区别,熟米就像生米变瘫了许多,有蚕卵一般大小。形状有点像一条弧线,不过它更加像天上的月牙,它的颜色也变成雪白雪白的了。它也变成软软的了。一压他就变形了,闻起来的味道也比原来的生米更加得香了,尝一尝以生米更加甜了。我感受到米粒就像一个导游,把我们带入到一个探索的世界。

师:真是一篇佳作。xxx,说说,你的小伙伴给你提了什么好建议啦。

生1:我的好伙伴给我提了不少好建议,有一句话原来是:不过有一个小小的缺口,就像一个黄瓜被一把刀切了一刀。xxx认为小米粒很小,怎么能像一个黄瓜被切了一刀呢。所以她让我改成了就像被一只虫子咬掉了一口似的。

师:你觉得她提得这个小建议怎么样?

生1:我觉得她提得很好。

生:好。

师:下课。

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一

课前交流:领着学生跳新疆舞。

生:记得。

师:看到什么就大声地说出来。

(大屏幕出示《西游记》动画剪辑片断。学生非常兴奋,不时地随着孙悟空的变化发出议论论)。

师:看到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你们是不是很羡慕啊!

生:羡慕。

(师板书:我想变)。

师:有什么想法就大声地说出来,有想法的孩子才是有创造性的孩子。

生:我想变成一位美良的马良,马良有一只神奇的笔,可以画出许多金银财宝,让贫困山区也能过上美好的日子。

师:纯洁善良的女孩子。

生:我想变成一个种子。

师:有一首歌唱到。

师:别忘了带上我们一起去探索。

生4:我想变成宇航员,因为宇宙还有很多秘密没解开,为我们中国争光。

师:未来的宇航员跟你握握手。

生5:我想变成盲人的眼睛。能看到银闪闪的冬天,

师:你的想法让我们非常地感动。还有什么想法,把你的想法大声地说给你的同桌,好吗?

(同桌互说想法,老师指导)。

师:看你们说得那么起劲,你们猜猜我想变成什么?

生1:……。

师:你猜错了,我想变成一滴小水珠,想听我的故事吗?

生:想。

师:(配乐声情并茂地讲故事)因为乌鲁木齐是远离海洋的城市,而我从小就喜欢水向往大海,所以我从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如果我能变成大海里的一滴小水珠那该多好啊!有一天,我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正抬头看着天,突然我发现自己真的变成一滴晶莹透亮的小水珠,我欣喜若狂,快乐地奔向海洋,希望可以马上回到家。正在这时,我看到一株就要渴死的小花。花已经枯萎了,枝叶已经枯黄了,花瓣也即将凋落了,花失去了原本的美丽,我看了看他,很想去帮助他,可是我,我也害怕失去自己晶莹剔透的衣裳。“帮帮我吧”我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时便不再犹豫,跑过去,献出了自己,帮助了花儿。花活了,我也满意的笑了。同伴们知道这件事以后都纷纷向我学习,他们也一样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地人。

师:你们也想讲这样的故事吗?

生:想。

生:好。

同桌讲故事。

师:谁想在第一时间和大家分享。刚才那个宇航员,让我们先来听听。

师:他能够跟古代的神话结合在一起,而且在讲的故事里用到好多好词好句。

生:不假思索。

生:讲得流畅。

生:我觉得他的故事编得有点太短了,不过,以后如果句子再多一些,再加一些想象力就更出色了。

生2:她讲故事讲得很好,给我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生3:她这个故事讲得非常有童真童趣。

生4:农民种的东西已经干了,如果是新种的种子已经干了,为什么还没干呢,因为这是想象。

生5:我觉得他的故事挺好的,有的词用得非常得恰当,这个故事编得很有意义。

师:那个用得恰当得词你再说一下。

生5:及时雨。

师:语言表达得流畅,像同学说的有童真童趣。还有谁讲。

生:我想变成一股清澈见底的。我想。

师:

生:她的故事有丰富的想象力还有美好的愿望。

师:而且他在故事一开头还设计了自己是怎么变的,非常得巧妙。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但由于时间的关系。

师:你帮助了别人,得到了快乐,是吗?真好。听了你们的故事,老师大开眼界。想不想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与更多地人分享呀。

生:想。

师:好,把书翻开136页,看看书上给我们提了哪些好的好的建议和要求。请同学们拿出笔,一边画,一边找出重要的部分,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词。

(生边读边画,师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找的是句子“这次习作,给你一次变的机会,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故事。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老师从你的句子当中听出一个关键词。编一个故事。(师板书:编)。

生:我画的也是句子: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改一改。

师:写完了以后别忘了读给身边的人听一听,听了他们的意思这后我们还要认真地改一改。(师板书:读、改)。

生:我画的也是句子“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

师:噢,每个人心中肯定都有自己的想法。

生:我找的也是句子“在故事里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

生:好。

师:写作的时候遇到困难可以找老师,我们可以商量商量。同学们,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先用拼音代替,课后用查字典的方法再把他写上。同学们,拿出笔,在作文本上直接写下你心中的故事吧。

(生写作文,师指导)。

讲评课。

师:上节课我们按照要求完成了习作。

出示习作要求:

师:完成习作的感觉好不好,想不想给习作打个分。让我们一起看一看有什么要求。

想得到一片智慧页有什么要求。

生:语句通顺。通过片断习作,

师:如果你能做到语句通顺,通过片断习作,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还有丰富的想象力,你就能得到两片智慧页。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习作大声地朗读出来,然后给自己打个成绩,并且把自评的结果放在题目的左边。开始吧!

(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师:有哪些同学得到两片智慧页。

生举手。

师:不错,很自信很好。谁愿意把你的习作与大家分享,别忘了还要接受大家的评价。

生1:我想变成一棵善良的心。我天天想夜夜盼。有一次我低头一看,我真的变成一棵善良的心了。我走着走着看见一个坏蛋正在抢一个小同学,我看见非常生气,趁那个坏人张口说话时我赶紧跳进他的嘴里,对黑心说,你为什么要支持他做坏事呢,黑心说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管不着,我一怒之下,把黑心扔了出去。这个人好像换了心以后,好像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一下子反省了。我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特别高兴,我愿永远都做这个人的善良的心。

学生鼓掌。

师:同学们的掌声说明写得很好。谁来评价一下。

生1:我觉得她的作文写得十分精彩。还表明了她很爱帮助人。

生2:她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师:我们再细致一点,看看还有什么。

生3:她的错别字太多。个写成上了。盼着写成想着了。

师:看看题目。

生4:善良的善写错了。

师:你能上黑板写一下吗?

生5:她文章的黑心不是真正的黑心,应该加个引号。

师:请看这个句子这个人好像换了心以后,好像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一下子反省了。

生:不应该是反省,清醒。

师:我还发现了一个句子。

学生书空容易写错的两个字。

师:你给自己的评价是几片智慧页。

生:一片。

师:我可以写下自己的评价意见。

生:可以。

生:好。

学生鼓掌。

生:找出好词好句并画出来。

生:在他的习作中发现错字,圈出来,并改之。

生:评讲时要公平公正。

师:综合起来就是这三点。

出示四人小组评改要求:

一、在四人学习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圈出错别字,勾划出习作中的好词好句。

二、参照自评成绩,综合小组成员意见,给出建议成绩。并把小组评价成绩写在题目右边。

三、如果可以留下小组评改意见就更好了。

生:好。

师: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找老师,现在可以开始啦!

(生小组评讲作文,师指导)。

师:刚才都有哪些同学得到了神笔星。

生举手。

师:看来你们都是小书法家。非常好。哪些同学得到智慧星?

生举手。

师:聪明星,我们的小聪明星呢?

生举手。

师:会听会动脑筋的孩子。冲刺星在哪里?

生举手。

师:嗯,你们是进步最大的,要再接再厉哦。希望星在哪里?

生举手。

师:未来的小作家们。很好。现在哪个小组想汇报?

小组汇报:

一组汇报。

生1:我们小组推荐的是我的文章。我这篇文章叫:我想变成哈利波特。我的文章比较长,我只读最精彩的一段。我十秒钟上就飞到了,来到灾区,我看到房倒屋塌,我挥起魔棒,当他们抬头看到一把扫帚,就知道是哈利?波特。

生2:我来说说他的好词好句:纵横交错、乐滋滋、快乐地交谈。

生3:我来为大家读读她的评语,想象力丰富,语句通顺,希望以后错别字少点。

生4:评价成绩是两片智慧页。

师:非常好,这个小组是一个分工明确的小组。

二组汇报。

生1:我们推荐的是xxx的,我想变成一棵大树,请他读。

生2:今天我走在放学的路上,发现自己穿上了棕色的衣裳,就停在我的怀抱里,……。

师:想不想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再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啊。

生:想。

(生修改习作)。

光盘实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八单元习作指导、讲评。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师:同学们,还记得《西游记》中二郎神和孙悟空斗法的故事吗?

生:记得。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个精彩的场面吧。

(大屏幕出示《西游记》动画剪辑片断。学生非常兴奋,不时地随着孙悟空的变化发出议论论)。

师:看到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你们是不是很羡慕啊!

生:是。

(师板书:我想变)。

生:我想变成蜘蛛侠,保护地球,保护人类,保护美丽的地球。

师:你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男孩子。谁还来说?

生:我想变成一种专门克制病毒的杀毒软件,因为电脑并不需要病毒,而是需要真诚地使用。

师:看来你是未来的网络能手。你呢?

生:我想变成小鸟遨游世界。

师:你有一颗飞翔的心。还有吗?

生:我想变成神笔马良,因为有些山区的孩子上不起学,我画所学校让他们上学,遇到坏人,我可以画个监狱,把他们关进去。

师:从你的发言我可以感觉到你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对吗?请你来说。

生:我想变成河流流进沙漠,让沙漠变成绿洲。

生:我想变成一颗小种子,长大以后让别人吃我的果实。

师:你是一个太有爱心特别善良的女孩子。还有吗?都想说,说给你同桌听听好吗?

(同桌互说)。

生:想。

师:(配乐讲故事)因为乌鲁木齐是远离海洋的城市,而我从小就喜欢水向往大海,所以我从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如果我能变成大海里的一滴小水珠那该多好啊!有一天,我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正抬头看着天,突然我发现自己真的变成一滴晶莹透亮的小水珠,我欣喜若狂,快乐地奔向海洋,希望可以马上回到家。正在这时,我看到一株就要渴死的小花。花已经枯萎了,枝叶已经枯黄了,花瓣也即将凋落了,花失去了原本的美丽,我看了看他,很想去帮助他,可是我,我也害怕失去自己晶莹剔透的衣裳。“帮帮我吧”我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时便不再犹豫,跑过去,献出了自己,帮助了花儿。花活了,我也满意的笑了。同伴们知道这件事以后都纷纷向我学习,一样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地人。

(学生鼓掌。)。

师:谢谢你们的掌声。你们也想讲这样的故事吗?

生:想。

生:好。

师:开始吧!

(生互说故事,师巡回指导)。

师:同学们我们先讲到这好吗?谁想来讲一个。你先来吧。

生1:我想变成小火苗。我是一个喜欢童话的小女孩,尤其喜欢《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我就经常幻想着如果自己是一束小火苗该多好啊。

师:看来你是一个愿意把温暖带给更多人的小姑娘,特别得善良。你继续说。

生1:我和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小姑娘,组成一堆诨穑给人带来温暖。我在这个大家庭里生活得非常快乐。有一天,我看到一个小姑娘,她的衣服非常得单薄,她非常得需要帮助,但是我帮助了他,我自己就没有了。

师:噢,这个时候,你怎么做了呢?

生:但是透过火花,我看到小姑娘的笑容。

师:她特别满意特别幸福的笑容,对吗?

生:我就一点也不害怕,我把自己奉献给了人类,非常幸福。我就很满足地飞向了天堂。

师:你完成这样一件你认为很想做的事情以后,你很快乐,对吗?

生:嗯。

师:很好,把掌声这位有爱心的女孩子。

(鼓掌)。

师:她愿意用自己的光和热带给更多的人快乐。还有吗?

生2:我想变成一种专门克制病毒的杀毒软件。一天,我坐在电脑旁看资料,忽然发现一种病毒很厉害,常常使得电脑的所有系统瘫痪。看到这,我们家的电脑就被这样一种病毒入侵了。我想我如果是杀毒软件该多好啊。我真的变成了杀毒软件。一天,总部向我发来紧急情报,交通银行的系统主板被一种叫做xx的钻入,使得全体的主板遭到了毁灭性的攻击,我此刻,脑海中只浮现出银行门口成千上万的人等待提款的场景,还有银行工作人员满脸愁容的看着电脑。想到这,我毫不犹豫地跟上了病毒,以我的必胜绝招将他消灭,一切恢复了正常,我也满意地笑了。

师:看来,你不但是个电脑迷,还是个很有责任心的男孩子,是不是?

生2:是。

生3:我想变,我想变,我想变成什么呢?

师:一连三个你想变,告诉我们你想变成什么?

生3:噢,原来我想变成白衣天使――护士。因为白衣天使用他们的精心和爱心换来了每一位病人的微笑,这可是我的愿望啊。有一天,我真的变成了护士。我看到在病房里有一位病人他急需输液,于是我毫不犹豫地给他输液,一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的病渐渐地好了,我看见他微笑着说:谢谢你们,是你们救了我,是你们让我从病床上站起来,重新恢复了健康。而我们这样回答他:不用谢,这是我们白衣天使应该做到的。

(鼓掌)。

师:哎呀,特别得好,故事讲得好,编得也好,我们都听得入神了,都被你的故事陶醉了。

还有谁想讲?

生4:我想变成一棵小草。

师:老师打断一下,你为什么想变成一棵小草,为什么不变成美丽的花朵,比如说变成百合呀,其他五颜六色的花。

生4:因为我知道有一首诗的最后一句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个火就像冬天的雪一样把小草冻僵了。到了春天,万物复苏,小草也就慢慢长出来,而花儿呢却是慢慢地长,而且有时候花瓣还会凋落,小草就不会凋落。

师:看来你喜欢的是小草坚韧不拔的生命意志。是吗?那你继续讲故事吧。

生4:在一个春天,有一个小姑娘躺在我的身上。我想,为什么要让她躺在我的身上呢,我推了推她,把她给吓跑了。又一个春天来临了,又一个小孩躺在了我的身上,我想我不想再那么自私了,让她躺在我的身上,太阳照耀着她,让她快乐地成长。在这里人们知道了我的爱心,人们也让我天天快乐地成长。

师:老师还想问问你,你是怎么变成小草地呀?

生4:我是在一天回家的路上,被太阳照耀着我,我发现我真的变成了一棵嫩绿的小草。

师:这棵嫩绿的小草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动听的故事,谢谢。还有谁想来讲?

生5:我想变成万能大字典。我躺在一个图书馆里。

师:我打断一下,能不能告诉我们你是怎么变成大字典的?

生5:可以。我从小就爱读书,非常想变成一本书,尤其是万能大字典。什么都有。忽然有,我变成了一本万能大字典,我躺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在我旁边有很多旧书,他们都已经帮助过人,唯独我还没帮助过人类。

师:是你还没来得及帮助人类。

生5:就在这时,一个小朋友发现了我。她变把我高兴地举起来。

师:你的心里怎样?

生5:我非常得高兴。她把我带回家里,通过每天的阅读,她的成绩飞速地上涨,最后她考上了重点大学。我真为她高兴。

师:你帮助了别人,得到了快乐,是吗?真好。听了你们的故事,老师大开眼界。想不想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与更多地人分享呀。

生:想。

师:好,把书翻开136页,看看书上给我们提了哪些好的好的建议和要求。请同学们拿出笔,一边画,一边找出重要的部分,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词。

(生边读边画,师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找的是句子“这次习作,给你一次变的机会,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故事。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老师从你的句子当中听出一个关键词。编一个故事。(师板书:编)。

生:我画的也是句子: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改一改。

师:写完了以后别忘了读给身边的人听一听,听了他们的意思这后我们还要认真地改一改。(师板书:读、改)。

生:我画的也是句子“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

师:噢,每个人心中肯定都有自己的想法。

生:我找的也是句子“在故事里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

生:好。

师:写作的时候遇到困难可以找老师,我们可以商量商量。同学们,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先用拼音代替,课后用查字典的方法再把他写上。同学们,拿出笔,在作文本上直接写下你心中的故事吧。

(生写作文,师指导)。

第二课时?习作讲评。

师:上节课我们按照要求完成了习作,感觉怎么样啊。

生:不错。

师:想不想给作文打个分?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要求吧。一起来看看,谁来说说想得到一片智慧叶的要求。

生:要得到一片智慧叶,需要语句通顺,通过片段习作,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敢大胆想象。

生:好。

师:开始吧。

(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

师:我看到有些同学已经开始给自己成绩了。得到了两片智慧叶的同学请举手。

(生举手。)。

生:有!

师:xxx,你来。我们看看这个小伙子怎么样。

生1:我变成了河流。我和爸爸开车飞驰在公路上。看见两旁的沙漠,我想,我要是一条河流那该多好啊!想着想着,我真的变成了河流,终于流进了沙漠。沙漠变成了碧绿的湖,我呼唤小鸟在我周围飞翔,呼唤小鱼在水里嬉戏。我让沙漠中长满了茂密的森林。鸟儿飞累了,落在树上休息,我听见鸟儿们说:“这里多美啊,我们在这里安家吧!”旅行家路过这里没水喝了,我用我的人给他们解渴,我听见人们说:“这里的水真甘甜啊!”人们热了,我让人们在树荫下乘凉,我用我的水把广阔的戈壁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海。流啊流啊,我流过的地方长出了青青的小草,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我看见一棵马上就要枯萎的树苗,我赶快过去,让它吸饱了水,我要继续向前流,流到更远的地方,将沙漠变成良田,戈壁变成绿洲。

(鼓掌)。

师:自己给自己几片智慧叶。

生:两片。

师:想听听同学对你习作的评价意见。

生:他的习作中有好词:飞驰。

生:他的习作中好句有:我呼唤小鸟在我周围飞翔,呼唤小鱼在水里嬉戏。

师:哦,他还找到了好句。

生:我发现他右边的乘凉的乘写成乖了。

师:哦,那也愿意上黑板把这个字改出来吗?这个字可能大家一粗心都会写错,我们看看他写的。

(生在黑板上改错字)。

师:乘和乖区别在最后两笔上。还有吗?

生:旁边的旁写错了。

师:你真是火眼金晶。旁的下面应该是。

生:旁的下边应该是方。

(师在作文上改“旁”)。

生:他写得特别好。

生:他的字特别工整。

师:是的。老师呢也发现了一个小错字。呼唤的“唤”。(师改“唤”字)。

生:我有一个意见。他说他是一条小溪流,但是他又说我愿用我的水把广阔的戈壁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海,我想小溪流那么点的水,怎么能变成一望无际的大海呢,这句话应该改一改。

师:哦,把大家变成绿洲是不是更好了。读一读:我愿用我的水把广阔的戈壁变成了一望无际的绿洲。这个句子是不是更准确更通顺了。谢谢你的火眼金晶,太好了。想给他三片智慧叶。

生:为什么?

师:因为老师觉得他的习作中好词好句特别多,而且书写特别工整。好,我们掌声欢送他这个勇敢的男孩子。

生:找出好词好句并画出来。

生:在他的习作中发现错字,圈出来,并改之。

生:评讲时要公平公正。

师:综合起来就是这三点。

出示四人小组评改要求:

一、在四人学习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圈出错别字,勾划出习作中的好词好句。

二、参照自评成绩,综合小组成员意见,给出建议成绩。并把小组评价成绩写在题目右边。

三、如果可以留下小组评改意见就更好了。

生:好。

师: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找老师,现在可以开始啦!

(生小组评讲作文,师指导)。

师:刚才都有哪些同学得到了神笔星。

生举手。

师:看来你们都是小书法家。非常好。哪些同学得到智慧星?

生举手。

师:聪明星,我们的小聪明星呢?

生举手。

师:会听会动脑筋的孩子。冲刺星在哪里?

生举手。

师:嗯,你们是进步最大的,要再接再厉哦。希望星在哪里?

生举手。

师:未来的小作家们。很好。现在哪个小组想汇报?

小组汇报:

一组:

生1:现在由我们组来汇报,我们组获得希望星的是xxx的,她的题目是“我想变成一名三角洲部队的战士”她这篇习作写得语句通顺、生动,有详细的故事情节。

生2:她这篇习作有很多好词好句。好句是:我愿意化妆成打渔的,混进机地。晚上,我方战士打开门,我带着人一拥而上,敌人只得束手就擒。好词是:摧毁、冒然行动、一拥而上、破敌之计、束手就擒。

生3:我们组评给了xx两片智慧叶,另外我们还发现她有几个病句。

师:你们帮她理清了句子是吗?

生3:第一句原句是,从此世界上的人们就友好了,从此再没发生过战争。我们认为去掉一个从此就更好了。不显得罗嗦了。

师:为什么去掉。

生3:因为他写了两个从此重复了。

师:哦,看得真仔细。

生3:还有“晚上了,我带着人一拥而上”我们认为去掉一个“了”字更好。

师:读起来语句更通顺了。看来你们小组是一个善于合作的小组。非常好!

生2:我还发现一个病句,他的原句是“大家又发现许多人拿着枪在巡逻,就不敢冒然行动啦,我突然想到了破敌之计”应该在冒然行动后面加一个“这时”。

师:这样读起来是不是句子就更生动了。

生2:更通顺了。

师:好,真好。还有哪个小组想来汇报。

二组。

生1:我们小组获得希望星的是我。下面先请我们小组的xx同学念念我的好词好句。

生2:xxx的好词好句有:乖巧、遮风挡雨,好句是:我帮助了别人,牺牲了自己,这样做是值得的。

生3:我们组整体觉得她这篇习作写得很好。

师:你能告诉我们这篇习作主要讲得是什么吗?

生3:她先讲的是她变了一棵小树,变成了小树以后,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

师:能不能给我念一个小片段。

生3:去年冬天,我又发现了一个小男孩她已经被冻僵,我犹豫了一会儿,但最终还是决定帮助那个小男孩,我便让他把我的树干砍下来围成火堆,那个小男孩照着我的话去做了。

师:你觉得这段写得好是吗?

生3:是。因为她把生命献给了那个小男孩,给小男孩取暖,而且她的书写很好。

生4:她的语句很通顺,写得很清楚,尤其把奉献自己帮助别人写得很详细。

师:看来你们是一个合作有效分工很明确的小组,非常好,掌声鼓励一下。

三组:

生1:我们组获得希望星的是xx同学,下面由xx来读一读我们小组对他的评语。

生2:我们小组给他的评语是:想象力丰富,语句通顺,写得生动、具体。

生3:我来说一下他的习作里有一个错字,口渴的“渴”右下部分里面是一个人字,而不是一个叉,希望大家写得时候注意。

师:你是个有心的女孩子。

生1:我来给大家汇报一下他的好词好句。好词有:好景不长,越来越少,好句有:最后我要对大家说,不管你是谁,都要记住一句话: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生4:这次我得了两片智慧叶,下次我要争取获得三片智慧页。

师:我觉得你们小组是个善于合作,善于发现的小组。掌声送给他们。

(鼓掌)。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和同学间的交流之后,想不想再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呢。

生:想。

(生修改习作。)。

生:好。

(与小伙伴交流)。

师:我们用自己的一支笔,给想象插上了翅膀,你们快乐吗?

生:快乐。

师:本次的讲评课就到这里,同学们休息吧。

生:老师再见。

评课交流。

田本娜(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施建平(江苏南通师范二附小特级老师)。

施建平:刚才我们听了两堂中年级的作文课,接下来我们进入评课环节,先请两位作课老师简短地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或者是教学反思,反正围绕这堂课吧,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邵坤: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河北石家庄的一名年轻的老师。刚才施老师说让我简单地说一说,那我就长话短说了。今天我展示的虽然是两课时,但我们走过的是一段路程,大家可能也感觉到了。归纳地说分五步,第一步阅读,给孩子们准备这样一个册子,里面很多精读略读包括画和作品,目的是希望孩子通过大量阅读积累情感、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第二步是生活,在生活当中我们进行三个活动,第一个是玩游戏,因为在和孩子们玩当中发现孩子们很多传统游戏不会玩,因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约束性还是比较大的,平常很难得一起跟自然去接触,通过接触去玩,希望孩子们真正体验一种快乐,第二个安排的活动是采访父母的童年,安排孩子当专业记者,了解父母的童年生活,同时讲自己的童年。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了解了很多不知道的事,包括父母的,包括自己的。另一个就是收藏活动。我在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收藏是记录生活很棒的一种方式,其实收藏就是记录生活,收藏生活,收藏记忆,每一件收藏都是有故事的,但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展示出来,我希望孩子们从收藏当中去发现生活,珍藏生活。第三个是展示环节,希望孩子里积奠了情感,语言文字,生活,所有的积奠之后,我希望把孩子们的情感笼过来,聚过来,希望爆发出一些东西,然后启发他们几个点,能够有了写作的欲望需要来完成习作。在最后一个环节是习作赏析,想法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的习作,在欣赏同时就着内容和情感进行评析,希望孩子们从别人的好的作品当中吸收些东西,从别人对你的真诚地欣赏评价当中得到鼓励和动力。最后我想谈到的就是一周的时间可能是有些短,但我还是试图让孩子们能够养成一种习惯,每天都能写点什么,跟孩子们一起准备一个小本,每天写读后感,或者写日记,或者把当天上课回答的精彩问题记录下来,或者是上课之后的感想,只要写点什么就好,因为我觉得习作只有养成习惯,这样才有意义,简单说吧就这些,在课的操作上真的经验也不够,今天我觉得收获很大,跟学生一些互动经验不足呢我回去再好好反思。

樊铭璐:我是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今天上的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八单元的习作,是一次想象习作。这次习作所突出的重难点可以这样说在每一次习作中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的自信心,并能通过课外阅读来帮助他们的习作,丰富他们的习作,帮他们养成独立构思习作,能够互相修改习作的良好的写作习惯。在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过程中能够去指导他们编一个故事,在讲评过程当中重点想表现一点是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让更多的孩子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我们经常发现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肯定评价语经验能激发孩子写作的兴趣,来更进一步挖掘他的习作潜能,在想象习作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他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可以是联想,甚至是幻想,在这里没有一个条条框框去限制,在小学生的心理的研究中表明,擅长想象和幻想是小学生最佳的年纪,那么课堂上如何激发孩子们善于想象,去展现他们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是我们一个在课前需要去思考的问题,让他们不受条条框框限制表达,我口写我心。重视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要求。学生通过自评自改有机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即评即改,而且能够在改的过程中不断无善自己的习作,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在其他同学的讲评过程中,能够做到博采众长感悟新知,这样可以满足学生习作的愿望,可以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的是,让学生居于主体位置这样一个情况,让学生教会学生自评自改的能力,在中段教学中去完善这一点时,可以为高年级习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想象习作的同时,我们应该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老师由先说一句话,到编一个故事,到最后自己能够评改自己的习作,到小组评改,到最后还能自己继续评改自己的文章,在这样一个不断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这次,我到开封来,应该说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真的非常感谢全国小语会能够给青年教师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也感谢新疆小语会的专家和领导对我的帮助。我想我这次真的是来学习的,是来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自己工作两年,经验不足,这节课上也暴露了我工作上的不足,希望在座的老师能给予我帮助,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柯:好,各位老师,刚才两位作课老师就自己的课谈了一些想法,邵老师主要谈了一些课前准备,是怎么把小作文做大了的。樊老师讲了这堂课怎么样注意激发兴趣,启发想象,培养学生自改能力,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启发。下面欢迎天津师范大学田本娜教授给我们讲讲这两堂课。

田本娜:非常感谢会议给我机会听老师们的课,向老师们学习。我更感谢这两位老师。谢谢你们。听完后我耳目一新。我今天可以说没有什么资格评论老师的课,首先声明一点,我有十几年没听作文课,第二点我的耳朵聋了,很多东西听不准,也可能有很多老师好的表现我没有听到,没有抓到,这点还请老师原谅。今天只是跟施老师和两位老师交换看法,因为我是用十几年前作文的来比较,我觉得发生了许多变化。我从课中看到作文教学指导思想上的改变,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指导思想上,老师们创造了很多的新的思路,创造了很多新的指导方法,这些好的方法,好的方法,确实说明了我们在贯彻语文课程标准以后,作文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初步概括了一下有那么几点,两位老师共同的优点:

一、变学生被动的作文为学生自主作文。

过去作文课都是学生给老师作文,老师给学生改文,在作文的过程当中和改文的过程当中学生都处为非常被动的地位,从目前两堂课来看完全不是这种状况,在课标里讲得很清楚,今天吴老师说的课标里的要点我就不说了。课标里说说写作是自我表达和语言交际,要珍惜个人交际的独特感受,作文要为学生的个人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也就是说作文教学一定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被动学生给老师作文的那种状况,要强调提倡学生自主,要启发学生对作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这两位老师依据课标的精神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从课前的准备,到教学的过程,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挥得很好。除了学生写文之外,在指导和讲评当中,学生占了课堂的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学生活动,教师在启发学生读书、思维、说故事,写文,自改自评,互改互评,全班学生都在活动,师生在互动,这一点是应该肯定的。

二、变模式化作文为个性化作文。

过去呢,现在也还这样,由于应付考试,有的老师给学生固定化的写作内容,固定观察顺序,布局谋篇,甚至还提供一些词语,还有的提供一些标准范文,让学生像叶老所批评的依葫芦画瓢。这样的课过去我听过,老师给提供一小黑板的词语,让孩子们在写作中都用上,叶老的批评是如果你抄文,那是依葫芦画瓢,那是个别学生的问题。如果老师在指导作文时给了固定的框架,给一定的词语,让学生去写,这个给学生的危害就更大了,所以课标特别强调小学生作文要求个性化作文。所以从两堂课来看,现在和过去情况完全不同,我们看到学生写出了自己的心声,体现出了个性化的小文章。作文本来就是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如果全班同学写出来一个内容一个形式那就不叫作文课了,作文就要体现个人的心声。什么是个性化,我在这里简单说一下,就是一个命题多个命题,全班学生的作文应该写出多种形式,今天比如说《放飞童年》是一个大的命题,下面孩子们又写出许多小的自由命题。我想,我给了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他想变什么,他就变出了很多的东西,这样呢,内容和形式就不一样了。要体现出每个学生不同的心声,不同的心灵。不同的年龄孩子们的心声不一样,而且就算年龄相同,在一个班里层次也不一样,所以要写出不同的水平,有的写的顺一些,内容充实一些,语句通顺一些,有的孩子选材不好,或者说语句不通顺,所以差别还是很大的在一般同学当中,所谓个性化就是要写出孩子们自己的心声。我认为这两堂课最大的特点是使得作文回归童心。过去我也曾经讲过,童心不仅纯真,童心还纯幻,就是还有幻想、想象,我们要求孩子写真情实感,我们还要求孩子写想象、幻想。当然幻想和想象不完全一样。儿童写童心不仅能够写出真实的情感来,而且会写出想象来。有的作文以写真情实感为主,真实当中要发挥想象。有的以写想象为主。想象当中也不脱离生活。这样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一篇好的文章。所以我们来看这两堂课作文课,邵老师是以写真为主,但在写童年生活当中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想象。樊老师以写想象为主,在写想象之中也有生活的基础,比如有的孩子想着我的心灵是善的,他一定是看到了想到了好多作好事的人有一颗善良的心,所以想象之中也是要以真实地生活情感做基础,这两个应该结合起来的。但有时作文是以某一方面为主。有时以写真为主,,有时以写想象为主,所以今天这两位老师的作文之所以能写出童心,既写出了孩子们的真情实感,又写出了想象,所以写出了童心。孩子作文回归到童心不是成人腔,小学生作文才有前途。我们现在有些老师总是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是找些现成的东西让他们去抄、去模仿,不去挖掘孩子们的内心,其实他们的内心是非常丰富的。比如今天邵老师让孩子们回忆童年的生活,因为时间短没有说出来,如果有时间学生还会说出很多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想象也是这样,能想到很多,所以这两位老师善于揭开孩子们的童心,让孩子们心底的声音发出来,让他们写出来,这样才是小学生作文,去掉成人腔。要使得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就得开放,向生活开放,向书本开放,今天两位老师作文都做到这一点,让孩子读书,让孩子回忆童年生活,向生活开放,回忆童年生活都是很好的办法。当然现实当中也可以有很多方法带孩子们参观,游览,采访,让他们生活中有所积累。在文字上也应该有所积累,要生活化,要多读书。今天有的老师让孩子们读了不少的书,生活上要有积累,语言上也要有积累,光有生活积累不行,有的孩子就像生活中所说的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没有语言。所以一定要有语言积累。语言积累就得要读书,多读,还要积累,我们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我认为一直是结合的不能分开的。后面我再谈点关于课前指导的。这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三、变老师给学生改评为学生互改互评,学生自改自评。

这一点很重要。学生改评是学生提高作文能力非常好的途径。我记得叶老说过那么一段话,他总结自己几十年给学生改作文的经验,看到其他老师的经验,他总结一句,老师给学生改文徒劳无功,四个字。学生是被动的,一定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做法,要提倡学生自改自评,学生互改互评同老师改几方面结合起来。所以今天这两堂课都有评讲,都有改评,有的是自评,有的是互改。这个变化很好。

四、这两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善于激发学生作文的情趣、情感,使得孩子们的情感能够投入。

许多孩子认为作文没有兴趣,怕作文,可从这两位老师的作文教学来看,因为他们善于启发孩子们作文的动机,他们有了需要,想写了,就不感到困难了,就愿意写了。从这一点两位老师在从课前的准备,到教学的过程,教师作了大量的辅垫和及时的引导,注意激起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对生活的回忆,引起他的兴趣来。所以在同学们交流对童年的美好流恋说出很多童年趣事,在写之前也作了一定的引导。就是说之前写之前老师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像我想变,要求很明确。再就是这两堂课表现在课堂中有老师和学生一种真实的,情感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老师也好,学生也好,他们的情感都很真实,有互动的过程,气氛很活跃。什么叫好课,所谓好课学生要有所得,学生有收获了,有所得了就愿意学了,这就是好课,当然不是好课的唯一标准,我觉得好课的主要标准就是学生得有所得。过去我们不常讲一课一得,你上一堂课总要让他学到点东西。比如放飞童年,孩子们对童年有了一定的回忆,感觉回忆童年有很多趣事,在作文中写出了一些美好的感受。我想变也是这样,在想象当中他学到了怎么想,怎么去编,怎么去说,怎么写,让孩子们在想象作文上有所得,所以这样的课我认为就是好的课。我认为这两堂课是成功的,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是总的来说,下面由施老师分别来评评这两节课。

施建平:那我就顺着田教授的话分别说说。我先说说邵老师《放飞童年》这节课的感受。听完了邵老师的放飞童年,在课堂上看着孩子们本真的笑容,听着他们的笑声,我的脑海中出现两个有关童年的词,一个是永远的童年,一个是由此引发的词,我们要保卫童年。这堂课给我的最大的一个启示是就是要让作文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写作不仅仅是以生活为源泉,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生活的一个部分。我们用写作来记录生活,体验生活,丰富生活,享受生活,来剖析自我,表达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写作是我们真诚生活的需要,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用笔记录生活,让作文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让作文过程同时也成为生活的过程。具体从三点讲这堂课,什么样的课能融入孩子的生活。

一、是为孩子的生活着色。

在作文教学过程当中就我个人感觉不能就作文练作文,这样我们的路会越走越长。作文应该跟作文教学,跟学校的活动,跟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的作文才可能写出一定的厚度和一定的深度,也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具有一定的质感。

第二应该根据作文教学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将他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当中去。邵老师这次的作文是开放了写作的时空,在课前,开展了以童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将本次作文与学生的读书活动,还专门为《放飞童年》编写开发了自己的读本,让学生去采访自己的父母,还有游戏活动,等等,把作文跟学生生活当中的活动联系在一起,课前邵老师还跟学生一起玩游戏,这样我感觉整个延伸作文的过程。使学生把生活与作文联系在一起,大大丰富了作文的内涵,我感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到作文的真谛,那就是作文必须贴进生活,描绘生活,只有写自己鲜活的生活,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佳作。

二、感受生活的精彩。

缺乏真情实感应该说是我们平时作文教学当中令老师很头疼的问题,有的同学写的作文非常空泛平淡,读来味同嚼蜡。不能引起我们的阅读兴趣,更不用说打动我们的读者。这次我们的老师除了在指导时强调表达真情实感,写出真情实感,好像也缺少一些办法。学生好像也知道作文是要有感情的,但到写的时候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怎样才能写出自己的感受,我觉得写真话抒真情,应该是作文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邵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很多学生生活的照片,许多精彩的瞬间,让学生喜滋滋地回顾生活当中的趣事,带来了童年的玩具,乐陶陶地演示游戏的过程,动情的讲述自己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而这个本身它也有个梯度,一开始从趣事说起,然后玩游戏,这个是比较接近的,然后话锋一转,转到让学生说些带有痛苦的快乐,这样一层深入一层,这样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回顾,去感受,去体味,去领悟,使习作过程指导的始终一直伴随孩子的情感,学生心中始终涌动一股情感的潮。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的情感就会不由自主从笔端流淌出来。不是光说出一句要写出感情他就能写出感情的,情感是需要铺垫的,所以在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释放真情坦露心迹,使这个写作过程同时成为孩子们体验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他们生命活动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片片回忆都是美的,都是真情告白。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发现平时看似平常的事也有精彩,因为孩子们平时的故事中充满阳光,不仅如此,他们在课堂美美的回忆,充分的交流,高兴地展示使作文课堂本身也成为他们生活精彩的一部分。

三、让习作像生活一样多滋多彩。

过去我们的作文教学当中往往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常常处于一种被动,缺乏习作的主动性,自然不能成为写作的主人。邵老师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写习作,让学生我的作文我作主,让他们根据自己不同的感受选择自己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去完成自己的任务,我感觉这就使学生的习作少了好多的限制,从而宽松度大,就实现了学生这种个性化的表达。

当然。就这堂课我也提几点不太成熟地看法个个的意见,一点建议。

先说一个建议。刚才说到邵老师将作文延伸到生活当中丰富了作文的内涵,但是我想其实围绕童年的话题可以更丰富,比如说围绕童谣可以开展畅想童年的歌谣,也可以将围绕一些反应童年的古诗收集起来,开展诗中的童年的活动,还可以围绕几代人玩的游戏开展童年游戏的活动,包括童年的画等等。而我们的作文我感觉应该是在这次以童年为主题活动当中一个很自然地中间的一个内容,而不是我们之前为这堂课就童年作很多准备,这个关系是不是应该处理好。当然,我不知道讲得是否对,童年这个活动和作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我们读了文章作了游戏,带的玩具都是为了写好这次作文,我觉得这个太狭隘了,作文应该是整个系列活动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自然的引申,当然紧紧围绕学生也不仅仅是这篇文章。另外,我想提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是这一堂课我们听来我不知道在座的老师是不是有感受,这一堂课有些像口语交际课,当然作文指导和口语交际有时确实是很难区分的。尤其是在学生围绕话题相交交流的时候,你说到底是作文指导还是口语交际,很难说,但我想是既然是两种特色,他们从总体来看,关注的东西应有所区别,因为口语交际是一种新课题,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探究。另外一点,关于这堂课的评讲,除了展示和扩展以外,能不能切实解决这次作文当中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学生作文当中到底有哪些是作得比较好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在评讲过程当中能不切实解决学生的问题,我想如果能这样做也许更好。总的说来邵老师今天的课启示我们,我们在生活的调色盘中为学生调出缤纷的色彩,这样学生收获的将不仅是生活的素材,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获得生活经验,掌握生活的本领,体验生活的乐趣,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使他们的生活能够折射中七彩的光芒,使每个孩子都能拥有美好的童年,使他们的作文成为他们童年生活的史记。

接下来就第二堂课《我想变》说一些听课的体会和感受。听了樊老师《我想变……》这堂课,我感觉学生在这堂课都成了一只鸟,一只想象鸟,一只在晴空下飞翔的想象鸟。这堂课给我最大的启示是,我们在平时指导这类习作应该放飞想象培育智慧。智慧是伴随人一生的可以说最重要的财富,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育学生的学问,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我们的学生教聪明。在培育智慧方面,我觉得这堂课有三点可以给我们启示。

一、让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智性时光。

智慧的蒙发需要一定适宜的条件,智慧的生长需要足够的空间,智慧的获取不可能是一朝一夕,有时候财富可能会一朝获取,但智慧不可能,他是要靠我们平时一点一点去打磨。我们平时每次的习作应该精心的筹划,巧妙地设计,使我们的教学活动能够充满彰力,成为启人心智的精神漫游。像我想变,这种带有童话想象充满的想象作文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形式,想象是这篇作文的灵魂和生命。这就是这次习作成为开发学生的潜能,培育智慧的一个极佳的媒界,在指导学生我会变的时候,樊老师首先从学生非常喜爱的一段动画片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的片段导入新课,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极其兴奋的情绪中开始今天的学习,而且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中的变化也为打开学生这次习作的思路作了铺垫,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梦想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放飞想象,创造创意新鼓励求异,努力使学生智慧的生成,提供最佳的土壤,学生智慧在碰撞中被激活,从而涌现出不少奇思妙想,从樊老师的课我感动想象作文如同一个魔术袋,一旦把它打开,它里面有数不清的宝物,而樊老师想方设法比较成功地打开了魔术袋,从而使整个习作的过程充满灵性。

二、应该让学习集体成为多元世界。

多元的才是完美的。教育的生命力来自多元化。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应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良好平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当中通过教师点拨,师生互动,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唤起学生沉睡的潜能,使其喷涌而出,使学生人人都能写出闪现着个性光彩的作文,从而把作文还原到学生的生活中。在这次的教学当中樊老师注意给学生创造出了一种无拘无束的氛围,给学生留下了比较广阔的空间,留下了抒展生命的空间,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解放,让他们幻想的风筝在蓝天下自由地放飞,在课堂上我们看到樊老师也是盼望求异,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学生都由根据自己关心的事物来编来演说出了好多种不同的想变的事物。使这个课堂上呈现出一种多元共生的喜人的状况。我想我们的教学活动本质上带给学生不应该是心灵的压抑而是心灵的解放。个性可以说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小心翼翼的呵护,只有学生心灵得到充分认同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我觉得应该是每个孩子成为他自己。

三、应该让学习活动成为一种动感生活。

因为我们所从事的是儿童的教育,儿童本性就是成为飞翔的小鸟。动画片的播放,智慧叶,星的评选使学生都有成功感,使学生的过程成为一个交流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成功的过程,使学生充满信心。

几点建议:

1我感觉这堂课因为是想象作文,启发学生想象是我们一个着力的地方。要在关键的地方引导孩子的思维。比如说,想变成什么的时候,教师可以做一些引导,天上的,森林里,小河里,大海里,既然启发学生就应该把他做出来。过程当中学生只说几个方面,就需要教师点拨。包括后来变成一样东西以后,做什么,这个地方的想象也应该让他丰富起来,可以抓住评讲中的一些事,有的说太简单了,抓住例子。过去我们一个小音符,小音符觉得音乐家太枯燥了,因此他们就从书里钻出来了,跑到操场上,来到钟楼上,但是钟楼上太吵了,又飞到了森林里,又来到小溪边,有的同学想象一个猛子扎进河里,应该抓住学生想象不够丰富的地方,对他会有些帮助。

2引起我们在座老师思考。关于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学生写的是虚拟世界和现实关怀或者跟这篇想象作文的主题,怎么处理好这个关系,学生想象得不错,但不够理想,学生想到马良帮助穷人,学生想到宇航员发展国家的科技,学生想到眼睛是为盲人,学生想到雪花,下到台湾,学生想到了云,本来可以好好飘一下,原来是帮助农民伯伯的积雨云。这时学生的想象都有明确的主题好不好,我谈谈自己的看法,我感觉跟文章的要求有关,提为什么要变,学生就要想变得意义。价值导向都要。但长期这样,好多习作在这方面太强化的化,不加引导的话,将来会造成学生情感的伪圣化。包括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上说得多漂亮,但生活中什么都不懂,但在生活中捡张费纸看看,他不会做,所以长期这样下去会导致伪圣化,假的。强调这一点的时候学生都会只想从有利的角度去想。

学生不一定要强调为什么要变。学生变成一只小虫有什么不可以。有时候学生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比写一件无意义的事要有利得多。总得说来,从这堂课可以看出儿童对这种想象作文是有一种天生的不可想象的喜爱之情。刚才田教授也说了童心问题,每一次指导都能成为美好的指导,成为滋润学生一辈子的精神享受。最后我们再回到两位老师。

邵坤:作为青年教师此时此刻感觉此行有非常多的收获。

樊铭璐:对大家表示感谢,成长就是不断的经历,感谢所有给我带来经历的人,我将同作文教学一同快乐地成长。

施建平:再请田教授提一点希望。

田本娜:谈不上希望,我提三点。,课前的指导问题,不要太多。主张课前指导要简单。二是改文和评改是要训练。这两堂课评改缺乏训练,怎么改,改什么,文章的主题,语言是不是通顺,标点符号,甚至怎么藤写,都要教给孩子们。每堂课改的东西不要太多。第三点在教学目标上是不是应该再明确一些,像樊老师,非常必要,邵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来,这个话怎么理解。而是打开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能成为美好的回忆。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一切过去都不完全是美好的,有的童年是痛苦的,我的童年就是痛苦的。童年不是一种滋味,是多种滋味,但在这方面要有引导。

老师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1.会写“波游戏”3个生字,认识“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知风的调皮、可爱,体会诗歌传达的童真童趣。

4、背诵并学会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感知风的调皮、可爱,体会诗歌传达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根据诗歌特点仿写诗歌。

教材分析:

《风》是作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首小诗。行文清新活泼,充满童趣。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描写了生活中的微风。小诗共三节,每一节结构相似,都是先写“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再写从哪些景物的变化中发现了风的踪迹,形象地描述了风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这首诗浅显易懂,是一首平凡中透露着灵动,朴实中蕴含着优美的小诗。

学生分析。

小诗语言浅显易懂,充满童趣,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能够感受风的特点。在口头表述方面,学生能说完整的话,但语言的表述还欠美优与灵活。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把孩子们带入微风习习的大自然之中,让学生去感受风的有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想象,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去自主理解、体会、设计动作,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情感体验。以此为跳板指导学生的拓展训练,为学生提供续编小诗的活动,让学生去探究、发现自然界中风的足迹,加强语言的感受和积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新课。

(设计意图:用儿童的语言,谜语的形式开课,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生:风师:你猜对了。哪些同学猜对了,请举手。

2、板书课题:你们真是很聪明,我们把风娃娃请到黑板上来吧。请你跟我一起写“风”

一起来读一读。给风标上音节,再正音,可以组成什么词(微风,清风,,)。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丰富读的形式,通过自由读,解决独立识字的问题;男_比赛读,带动读书的氛围,在必较中注意纠正字音,感受语气语调的变化;齐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次正音。通过三读,学生能基本熟练课文的生字词语。)。

(—)自读课文。

2、ppt2:请孩子们认真听录音,小手指着课文,看看风娃娃到底长什么样?

3、很多孩子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到诗中去寻找风娃娃,那赶紧翻到87页,标出小节号,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做到不掉字,不添字,开始读吧。

(二)读生词,提示音难字:

1、这首小诗共有几个小节?生:三个小节ppt2:带小节号的全诗。

2、刚才你们一定读得很棒,风娃娃让课文里的词语宝宝出来跟大家打招呼啦(出示ppt3词语)。

谁想来认识他们,教教大家。抽生读词语。

准备生字卡片,卡片上标上音节:颤、波、游、戏、那儿,正走过。随机正音,再读。

2、再读ppt上的词语(全班齐读。)。

(三)男_比赛读课文:

1、师:同学们读得很用心,风娃娃把词语宝宝请回课文里了,它现在邀请大家去小诗里作客。接下来比赛读课文,男生读第一小节,_读二小节,三小节一起读,注意刚才提醒的读音,可别读错了哦。

3、老师正音,评价。(随机继续正音)。

(四)齐读课文:风娃娃邀请大家一块儿来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生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设计意图:注意用童语感染学生,以“风娃娃和我们做捉迷藏的游戏,快去找找他在哪儿”的提问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的内容;并在其间注重随文识词的练习;在第一小节的学法指导基础上,逐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慢慢渗透学习方法的应用;在跟随风娃娃做动作、表演读的基础上,充分让学生感受这首小诗的活泼和童趣。)。

1、过渡:同学们看见过风是什么样子的吗?(生:没有)你看到过吗?她看到过风吗?老师也没有看到过,我们大家都没有看到过风,所以叶圣陶爷爷这样写道:ppt5(一小节)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指导朗读:风娃娃真的是很调皮,不想让我们找到他。大家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2、过渡:尽管看不到风的样子,但是细心的小朋友却总能发现风的踪影。在这个小节里面,你在哪儿找了风?抽生答(注意语句要完整)。

a、第一节:(指导学法)。

(1)理解“颤动”

师:什么时候发现风来了?出示词语卡片,随文读“树叶颤动”

a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ppt4:横线画出词语变红)。

b现在你的小手就是树叶,风来了,让小树叶颤动起来吧?生做手势。

相机理解:颤动就是轻轻地抖动,动作很轻。再读“颤动,颤动”。词语贴在黑板上。

c你觉得此时的风怎样?生:很轻,很柔。再来读这个词?

师点评朗读:老师都感受到风娃娃正在抚摸我们的脸了。大家一起来读出这种感受吧。

(2)理解“在那儿了”

过渡:尽管风娃娃很轻很柔,但是我们还是发现风娃娃在?生:风在那儿了。(贴板书)。

1、追问:风娃娃在那儿和树叶做什么呢?生:跟树叶打招呼,做游戏,问好。

2、你们觉得风娃娃是什么样的娃娃?生:温柔、调皮、活泼。

3、抽生读:谁愿意做这位温柔又活泼的风娃娃呀?(抽生读)。

渲染:风娃娃很温柔的,它轻轻一吹,树叶就“颤动”起来(语气轻),风娃娃很活泼,它和树叶打招呼,我们立马就发现它“在那儿了”(语气欣喜)。

4、师生读:老师和大家一起读,我读前两行,你们读后两行。

5、齐读:孩子们仿佛都变成了调皮的风娃娃了,再来一起读出风娃娃的活泼吧。

b、学习二、三节。

抽生汇报:你在什么时候找到了风娃娃?

1、ppt6:二、三节:

a:你们就是林木,我来说,你来做:呼呼,风来了,林木?(林木点头做动作)。

b:师引导:当林木点头的时候,我们就发现风怎么了?生:正走过读词:正走过,正走过。

3、你还在什么时候找到了风娃娃?

生:河水起波的时候发现了风娃娃。

师:风来了,河水?随文读词“起波,起波”

师:伸出你的手,做做河水起波的样子。

当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风娃娃来干什么了?生:“来游戏”,读词语。

小结:检查一下你勾画的和老师的一样吗?

4、指导朗读(2、3节):

师:风娃娃的本领可真大啊,谁来当淘气、有趣的风娃娃?请你来抽生读二、三节。

你读出来的风娃娃可真是调皮啊。孩子们,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做本领大的风娃娃呀?请你们站起来边读边做动作,看看谁是本事的风娃娃。生齐读诗。

四、内化积累,仿写诗歌。

(设计意图:语文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该重视语用,四、五环节意在让学生发现诗歌的语言结构,用词的拟人化特点,模仿语言结构,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风,尽量多角度表达。)。

(一)寻找特点,感受结构。

(生:1、三个小节一、二行都一样,ppt8。

2、如果生说不到,师:再看三、四行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但是,,,的时候,我们知道,,,,,ppt9。

点评:你们可真厉害,一下就找到了小诗的秘密,看来风娃娃不管藏到哪儿,都逃不出大家的眼睛。

(生自己练习对照板书来试着背一背。能背的起立,齐背)。

(二)应用语言,仿写诗歌。

1、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只要我们认真观察风吹过时事物发生的变化,就能发现风。生活中风有时像温柔的姑娘,有时又变成了顽皮的孩子,有时候欢天喜地,有时候怒气冲天。你们还在什么时候发现风在哪儿?它来干什么啦?对照大屏幕上的格式,当当小诗人,创编一节诗歌。

a:自己想、小组说,抽生汇报。

b:说的不好,就出示ppt图片,启发学生说。

2、重点指导:后半截拟人化的词语,请其他学生帮忙纠正(精彩的语言,把词语写在板书下面)。

例:但是裙子飘起来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指导:风娃娃不是来游戏的,简直就是来捣蛋的。这句话就可以改成:我们知道风来捣蛋了。

3、ppt出示: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的时候,我们知道风()了。

学生根据这句话,把喜欢的句子写下来。

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精彩的语句,请你选择一个喜欢的,填写在题单上面吧。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发现很精彩的语句,抽生读一读)。

六、书写。

(设计意图:仍然以“风娃娃”情境设计贯穿整个课堂,与风娃娃比赛写字,做到写字两注意:怎么写才正确,怎么写才好看。)。

1、刚刚风娃娃悄悄告诉老师,他要跟你们比赛,比比谁的字写得好。相信你们一定能写得好,孩子们。ppt13咱们一起来看看“游”是什么结构?怎么记住这个字?游,谁在做游戏?(小孩子,强调右边易错的部分)书空(一笔什么,二笔什么,,,,,)、组词,写在黑板上。

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一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习作的素材。

2?通过阅读积累,让学生领悟写想象作文的方法。

3?通过谈话交流,先引后放,进一步培养学生学写想象作文的能力。

4?鼓励学生自由大胆的想象,编故事。

5?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材内容及分析】。

本次习作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习作。习作要求是:一、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故事。(要求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二、在故事里,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自由表达,大胆想象)三、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改一改。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2)初步掌握写想象作文的方法,并能通过一定的课外阅读来丰富课堂写作。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相互评改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指导学生在想象中能够编一个故事。

(2)讲评面向全体学生,让更多的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

【教学设计理念】。

将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学生学会自己改的能力。引导学生写想象习作,可以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

cir。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指导课。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1?大屏幕出示《西游记》动画剪辑片断:同学们,还记得《西游记》中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的故事吗?现在就让我们重温这个精彩的场面吧!

二、学生自由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口头习作。

1?自主交流,开拓想象空间:看到孙悟空的72变,你们是不是很羡慕?想变还不容易,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梦想课堂,可以让你们梦想成真。你想变成什么?你为什么想变成它们?(你说说你的理由等)。

2?指名发言,广开言路,师板书“变……”:(激励语)你想到了什么?就尽管说出来吧!有自己独特想法的人才是有创造性的人。

评价语:(1)(学生变成超人)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2)(学生变成树、河流)想法奇妙,很有爱心,你的思维很活跃,了不起!

(3)(学生变成美人鱼)令人难忘的想法!

(4)(学生变成小鸟)你有一颗等待飞翔的心。

(5)(学生变成有超能力的科学家)你是一个有理想的孩子。

还可以竖大拇指,奖励金星等。

3?同桌交流: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说,那就说给你的同桌听吧!

4?师示范口头习作(课件):看你们说得那么起劲,老师也忍不住想变,因为乌鲁木齐是远离海洋的城市,而我从小就喜欢水,向往大海。所以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如果自己能成为大海里的一滴水珠该有多好啊!有一天,我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正抬头看着天,忽然发现自己真的变成了一滴晶莹透亮的小水珠。我欣喜若狂,快乐地奔向海洋,希望可以马上回到家。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见了一株快要渴死的小花儿,枝叶已经枯黄了,花瓣也即将凋落,小花失去了原本的美丽。我看了看花儿,很想去帮助它,可是我也怕失去自己晶莹剔透的衣裳。这时我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帮帮我吧!”我便不再犹豫了,跑过去献出了自己,帮助了花儿。花活了,我也满意地笑了。同伴们知道了这件事后,都纷纷向我学习呢,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3?学习伙伴交流,口头编故事:你也想讲一个这样的故事吗?那就和你身边的同学讲一讲,你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为什么变?都做了些什么?记得,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你们还可以互相做补充。

4?汇报交流:(教师示意坐端正的姿势,让学生坐好)我们先交流到这儿,好吗?谁想讲一讲?(如果遇到学生讲不出或讲不下去时,教师要入情和学生一起完成他的口头故事。)。

评价语:(1)(学生口头作文流畅的)你的小脑瓜真聪明,故事编得好,讲得也好。

(2)(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我们都被你的故事陶醉了。

(3)(学生口头习作有问题的)你很有想法,再组织一下语言,你会讲得更好。

(4)(学生和老师故事雷同时)你的故事很特别,老师还想听到更多不同的故事。

三、明确习作要求,开始课堂习作。

词。

2?学生汇报发现,师相机板书:

(参考:1?编。2?我想变人、物。3?读。4?认。)大屏出示习作要求:一、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二、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3?教师口头补充习作要求:待会儿习作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找老师,我们商量商量。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先用拼音代替,课后用查字典的方法再写上。同学们,现在拿起笔,直接在作文本上写下你心中的故事吧!

4?学生开始习作,教师相机进行常规指导。(例如写字姿势)。

讲评课。

一、教师示范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2?自读自评习作:想不想给自己打个分呢?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要求?请看大屏幕:

习作自评要求。

自评(一片智慧叶)自评(两片智慧叶)。

语句通顺,通过片断习作,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敢于大胆想象。

语句通顺、生动;通过片断习作,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想象丰富。

师补充要求: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自己的习作吧,并把自评的结果写在题目的左边。

3?承接语:刚才有哪些同学得到了两片智慧叶?(不错啊!)谁愿意到前面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习作?(咱们班的同学很自信!)还要接受同学们的评价呢!(带着同学们给你的建议,你会越写越好。)。

一下,我们合作修改习作有哪些要求呢?

5?师归纳小结,出示课件:说的都不错,总结起来就是三点:

(1)在四人学习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圈出错别字,勾画出好词好句。

(2)参照自评成绩,综合小组成员意见,给出建议成绩。并将评价成绩写在题目的右边。

(3)如果可以留下小组评改意见就更好了。

二、四人小组合作评改习作。

奖给本组习作进步最大的同学,神笔星奖给书写最棒的同学,聪明星奖给讲评时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2?四人小组互评互议,教师巡视,并参加一个四人小组的评改。

3?教师组织反馈四人学习小组的评改情况:刚才有哪些同学得到了聪明星?看来你们是最会听的孩子。那神笔星呢?一定是书写最棒的同学。我们的冲刺星呢?你们的进步最大,要再接再厉哦!还有希望星呢,未来的小作家。

4?四人小组汇报评改情况:2―3组。请你们小组到前面来。(师相机引导学生评价并修改。)。

三、教师激励学生完善习作。

1?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听了小组成员的意见和刚才同学间的汇报,想不想再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吗?好,那就让我们现在行动,在原文上改吧。

2?自主习作交流会:修改之后,可以去给你的好朋友或现场的老师读读你修改过后的习作,讲讲你畅想出来的故事,听听他们有什么感受和好的建议吧!

3?小结语:今天,我们用手中的这支笔,给想象插上了翅膀了,开心吗?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一

教学目标:运用描写人物的各种方法,侧重各种细节描写与肖像描写,激活人物的个性。

教学方法:引趣法,回忆法,启发式双边教学法,对比法,研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听过。

“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世上可笑之人”这幅对联吗?(展示弥勒佛图片)。

二、教学过程:

问:对联描写的人物是谁?

答:

学生甲:弥勒佛。

对联概括出弥勒佛的什么个性?从哪几个字看出个性的?

答:

学生乙:大肚容难容事——宽容,开口笑可笑人——乐观。

问:那么,个性到底是什么含义?

答:

学生丙:人物的个性是指人物在思想、品质、言行、习惯等方面与众不同的特征。

问:这幅对联是运用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此描写方法与个性结合点在哪儿?

答:

学生丁:肖像描写:肚大——宽容;笑口——乐观。

问:听一段文字,猜猜他是谁。突出这位同学什么个性?(眼睛下一个高鼻梁,小平头,圆脸,中等个儿,体重适中,学习一般)。

答:

学生戊:猜不出来,因为此人的肖像描写无个性体现。

那么描写人物时,是否每文必有人物肖像描写?

答:

学生己:不一定。

答:

学生庚:肖像个性一体才使用。

2、结合课文与写作,回顾课文小说单元中的人物。

问:同学们想想她们分别是《红楼梦》中具有什么个性的人物呢?是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1)、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双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2)、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答:

学生甲:(1)王熙凤——泼辣、刁钻、奸诈(2)林黛玉——多愁、多情(都是肖像描写)。

问:同是描写眉眼的文字,个性却各异,让我们感受到曹雪芹三寸柔毫笔力的大家风范。

《陈奂生上城》中的陈奂生得知高级宾馆要五元一天之前之后的表现如何?有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他什么个性?答:

学生甲:知情前——“新被子,雪白的被底,暂新的绸面,呱呱叫三层新。他又眷顾着那两张大皮椅,走近去摸一摸,轻轻按了按,知到里边有弹簧,却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学生乙:知情后——“拿提花枕巾干擦脸一阵,衣服也不脱,就盖上被头困了,这一次再也不怕弄脏了,他出了5元钱呢。……推开房间,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他,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回头再看刚才坐的皮椅,竟没瘪,便故意立直身子,扑通坐下去,……试了三次”(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两相对比描写突出他狭隘的小市民个性)。

问:文学大家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范文,但归结一点结论必有那种描写?

答:

学生丙:细节描写。

3、对比、讲评第二次修改的例文。

再看看我们同学的习作原文与修改文的不同。同学们注意在原文下面加了横线,修改部分是红字,说说修改原因。

学生习作(1):

唐僧之现代版。

二年三班。

赵星。

他有着唐僧一样清秀的面孔,有着唐僧一样憨厚的性格,有着唐僧一样唠叨的习惯……(修改文改为:还记得《大话西游》中那个唐僧吗?他是否让你“佩服”的五体投地?!我身边就坐着这样一个令你五体投地的现代版的唐僧。)当你上课时正与“周公”相会时,耳边总会响起这样的“问候”:“你困了?”“你真的困了?”“你真真真的困了?”“你要是真困了,我就不打扰你了”(修改文增加了:“作个好梦”“你睡着了?”“你能睡着吗?”……不把你“烦”醒,“唐僧”是绝不会停下来的,朦胧中看着他那上下蠕动的嘴唇,似乎在念着紧箍咒。让你头晕目眩,此时你可以深切的体会猴哥当年的痛苦。)而当你用喷火的双眼瞪他时,他却像唐僧对观音姐姐似的虔诚地微笑,让你恼怒全无。“唐僧”就是用这样唐僧式的方法叫醒熟睡的你,让你振奋精神,重新投入到学习中来。

学生甲:修改文删去了作者对人物个性的概括性语言,设置了悬念,引起我们的阅读兴趣,改的好。

学生乙:第二段增加了语言、动作细节描写,使人物个性跃然纸上,引人发笑。

学生习作(2):

“老糊涂仙”

二年二班。

张庆宇我的奶奶今年七十多岁了,只是满口假牙,可吃起东西绝不逊色,一转眼就没。(修改文为:但是说来也许你不信,我洗脸的几分钟时间,她就能吐出三个凤爪——鸡爪子——骨头,唉,真有速度!!!可见凤爪根本不是她老人家满口假牙的对手。)可能是她老人家年岁太大,记性有点不好,告诉她一点儿事,过一会儿就忘,再告诉她一遍,她还不承认,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修改文为:一次吃饭时,奶奶说:“看小宇瘦的,我得去厨房拿个碟子,给我孙子加点好菜补补!”我正美滋滋地等着吃小灶呢,奶奶拿回的却是酱油,我委屈地提醒她时,奶奶却说“我说过吗?”)为此我送给奶奶个外号“老糊涂仙”。

学生甲:原文语言干瘪,内容空洞,人物个性缺少鲜活性。而修改文在第一段中增加的例子,贴近生活,真实可信,比原文的'说教性评论有味道。

学生乙:第二段举出生活实例,加入语言、细节描写,使奶奶既慈祥又可爱的形象呼之欲出。

4、总结本课。

答:

学生甲:肖像描写不是每篇作文必有的,人物的肖像与个性有契合点就写,否则不必写。

学生乙:写人的作文必有细节描写。

学生丙:摈弃我们对个性的概括性语句。

学生丁:举出突出人物个性贴近生活的例子,能够增加人物个性的真实感与生动性。

学生戊:最重要的是作文在老师讲评之后,一定要再改一遍,我们的作文水平才能有大幅度的提高。

教师补充: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正所谓“文章不厌改,多改出华章”,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能够逐渐拉近同学们与文学大家的距离,写出有个性的佳作来。下课,同学们,再见!5、教学后记:

一位教育家说过: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学生的作文都带有其生活经历的印记,学生接触的人物各异,笔下的人物势必不相同。而学生的记人作文却常常语言干瘪无味;人物毫无个性,千人一面。究其原因:一是高一写出人物的个性写作训练与高二的小说单元不在同一册书;一是教师教读课本与作文指导严重脱节,没发挥课本中小说人物描写的借鉴作用;一是教师一味强调运用各种描写人物的方法,不进行作文的二次写作的对比讲评指导。对此,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的体会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笔者就学生记人作文激活人物的个性,谈一点教学经验,以实现与同行的研究与探讨的目的。

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一

这一节课录制的目的,是对前一阶段问卷调查中反馈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一次尝试性的修正。课前,根据调查反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次初步的疏理。经课题组成员讨论,提出了一些改进的设想。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要求,设计了这一课堂教学实施方案。课后,组织课题组成员观看了教学录像,各成员也对这一节课做了深刻客观的评课,现结合自己的认识做以下反思。

一、设计意图。

以《朋友别哭》这一反映社会特殊群体生活现状的热播视频作为本节课的导入,希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由于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可能存在缺失,所以我在课堂导入后,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资料,补充学生的认知也有意识地指导思考的方向。

第一次分组讨论是让学生就刚才的视频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思考讨论,希望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当前社会存在的不公平现象的根源,并尝试以自己的思路去寻找解决的对策。关注的是对话教学中的生生对话环节。

在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的前提下,由学生代表表述,教师记录整理,并适时引导,这是师生对话的第一次尝试。

教师疏理之后,再由学生学习阅读教材,检查自己提出的观点的正确性,是生本对话的环节。学生提出教材阅读中存在的疑惑和不解,由学生来明辨,即是考虑学生互助的学习,又是考虑为学生提供表述自己观点和理解的平台。

最后再由教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与学生交流中教师对相应知识做补充解释和疏理,是对师生对话措施的检验。

二、存在的问题。

课后,我也多次观看了视频,逐个环节反思自己的教学成效,并与学生交流,听取学生反馈的意见。结合成员评课与自己的思考,我认为本节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时间安排上过于仓促。没有给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留下足够的时间,导致讨论意犹未尽,思考的不够深刻,大多只停留在教师提供的资料上即反映问题的浅层次思考。

2、问题设置不够合理。有些问题的设置过于简单,学生无需通过思考便能回答。如效率和公平关系中,公平是效率前提的理解。教师在授课时已经给了足够的铺垫,再提出问题时,就显得多此一举了。

3、课程的后半阶段,基本上又回到了单边课堂,对话教学的课堂理念和效果明显弱化。

三、下一步设想。

本次课堂实录是课题研究的实验环节,所以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都是课题研究所必须要正视和重视的。特别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如何有效对话的措施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为此,结合本节课堂实录的教师评价和学生问卷反馈的情况,经小组讨论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意见:

1、问题的设置要更要为有效。在课堂问题的设计环节要倾注更多的精力,问题的设置应该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不失知识性;既能启发学生思维,又应尊重学生现有认知水平;既有面对全体同学的设问,也有对个别同学的差异性设问。(关于设问的思考会在另外文章中阐述)。

2、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思考讨论所需要的时间,不能把这些对话和互动环节只当做走过场,而没有真正实现对话。

3、平时要多指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生本对话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表达观点的意识和叙述能力,增强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环节的有效性。总之,对话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应该是长期且渐进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不懈地关注。

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一

《离骚》把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使诗中的意名胜具有了象征意义。下面是其教学课堂实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课堂的学习内容为《离骚》,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节选。我在讲最后一个课时:从课文的句子中,来看屈原的性情、品行和写作行文。像平时一样,同学们在我的引导下纷纷找出不同的句子,说出这些句子体现屈原品质高洁、忠诚无比,为了理想而不断追求,而且他行文优美,有大胆的想象和优美的比喻,有很多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

正当我情绪激昂地要表达我对这位古人的尊敬时,有声音打破了教室的宁静:

“老师,屈原可以不死的,他怎么非要傻到去自己投江呢?”

“是呀,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还谈什么为国为民呢?”

“屈原投江真是蠢,这也是对楚国和人民的不忠,他没有用自己的才华为人民服务,却独自己寻找解脱,他太自私了。”

几个声音从教室不同角落响起,刹时,我无语,这可是我从学习屈原到作品以来,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个问题,真是让我措手不及,站在讲台不知从何说起。台下的同学也受此震撼,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地下也听得见,他们也陷入到思考中。终于,有人说话了:

“屈原不是个不忠的人,他对楚王尽了一个臣子的责任,可楚王不接受他、不信任他,让他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实在是心力交瘁,这才不得以投江的。”

“人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但当他的压力超过他的受压限度时,他便只能选择这种这式了,屈原的命运也很惨,我们应该原谅他。”

看到台下许多同学不服气,想要畅所欲言的表情,我立刻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同学们,看来你们每个人都有许多想说的话,那我们现在就开设一个论坛,谈谈‘由屈原之死所想到的’,现在开始准备。”

教室里顿时不安静起来,自语声、议论声、争论声皆起,还有许多在纸上匆匆记下自己的想法。好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敢者站起来了。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以轻易放弃,放弃生的权利,这只是软弱的表现。”

第二个:“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应想办法让自己的心保持乐观,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要战胜地软弱。”

第三个:“海伦、霍金、张海迪在遭遇命运的不公时,没有倒下,能奋进,最终取得不朽成就;而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的死,则是战争年代的勇敢行为,是死有所值。屈原他不能承受生命之重压,应该做一个反面例子,教育大家珍爱生命。”

第四个:“屈原他是个有社会地位的人,他的言行会影响到很多人,他的投江可能成为他人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么屈原的这样行为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这是不可取的。”

激情正在漫延------。

第n个:“屈原他也不想死的,谁不想活着呢,他那么热爱祖国和人民,怎么会轻易抛弃呢?只是他实在找不到出路了,他的满腹才情无处可抒,所以不得以为之。”

第n+1个:“屈原是个诗人,他对理想过于执着,而现实太残酷,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让他难以承受这种巨大的'差落,就像海子一样,所以说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他就只能自己了断了。”

第n+2个:“屈原在楚国已没有生存的空间,他又是个极自尊的人,难道要他去为别国的国君服务吗?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要以死明志,表明自己的理想和立场。”

热烈仍在继续------。

第n+n个:“屈原的死抹杀不了他的忠诚与文学成就,我们应该尊敬他;但他生于一个昏君与奸臣当道的社会,苦闷、伤心至及不得已投江,我们应该理解他;不过,我们应该比他更坚强的面对社会对我们的考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中来’,我们应更好的学习好知识,面对各种挑战,因为世界是我们的!”

掌声从四面响起,课堂不再安静,变得活跃无比,我的心也激动不已。我的学生有着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着自己个性化的价值取向。这才是真正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从这堂不同寻常的语文课,我也学到课堂不只是老师教授,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想象、思考。

拓展阅读:《离骚》中的“初度”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教本第三册中对《离骚》(节选)句“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注释为:父亲观察我出生时的器度啊,开始赐给我美名。这里把“初度”解释为“刚出生时的器度”。笔者认为不妥,理由如下。

其次,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对“初度”的解释是“犹言初生的时节”。笔者以为这个注释是正确的。王逸说:“言父伯庸观我始生年时,度其日月,皆合天地之正中,故赐我美善之名也。”王逸之说正符合上下文的意思。

最后,清代顾炎武的《与友人辞祝书》一文中这样写道:“《小弁》之逐子,始说‘我辰’。《哀郢》之故臣,乃言‘初度’。”顾炎武此文是其为推辞祝寿而写的一封书信。文章的开头,他指出古时对生日的称词。《小弁》是《诗经·小雅》的篇名,诗中在“我辰安在”之句,“我辰”即“我生”之义,那么“初度”即为“生日”,相信不会有误。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人教版对“初度”的解释不妥,该词应解释为“生日”或“初生的时节”,不应注为“刚出生时的器度”。依据屈子自己所言“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孟陬是夏历的正月,而正月恰恰就是寅月。所以屈子正好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这个连“八字”先生都认为的难得的吉日,也就难怪屈子的父亲要为其“赐美名”了。

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一

授课地点:杭州天长小学。

(一)导入新课。

师:清晨天蒙蒙亮,小花开始睁开眼睛,树林里又开始热闹起来了,闭上眼睛,听听是什么?出示课件。

生: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

生:我听到了小鸟在唱歌;

师:睁开眼睛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图画。

生:我看到了小鸟;

生:我看到树林里有许多小鸟。

(二)学习第一节。

师:这幅图就藏在书上,打开课文127页,请自由读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爱读书了,瞧,有些小朋友在读的过程中还用笔,划划,读读。谁愿意来读读课文,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能力。

生:读。

生:读“蓬松、梳理、叽叽喳喳、蹦蹦跳跳”

师:课件出示第一小节。

生:读这一小节。

师:纠正“一会儿”的“会”的音。

生:读这一小节。

学:齐读这一小节。

师: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小鸟很快乐。

生:小鸟快乐,我也很快乐。

生:小鸟在枝头快乐的叫唤。

师:听,小鸟在唱歌。课件出示听鸟叫声。

学生听。

师:小鸟们在唱得是什么歌?

生:快乐的歌。生:会说“红领巾”真好!

生:还会说,向哥哥姐姐们问好,打招呼。

生:你看我多快乐呀!

师:读好词语“叽叽喳喳、蹦蹦跳跳”。

生:读。

师:我感受到你的快乐了。

生:读。

师:谢谢你,分享了我的快乐。

生:读“蓬松的羽毛”。

师:你真会读课文。蓬松的羽毛是怎样的?

生:很松软的。

师:(教师出示小鸟的布娃娃)说:摸摸我的羽毛吧。学生动手感受羽毛的松软。再读第一小节。

师:清晨林中谁最快乐?

生:是可爱的小鸟。

师生合作读这一小节。同桌读。配上动作读。指俩同桌读,男女生合作读。

(三)、学习第二小结。

师:听树林里越来越热闹了。(听课件中的鸟叫声)小鸟们在忙些什么呢!

快读第二小结。(听课件中的鸟叫声)。

生答:小鸟们在忙着捉害虫。

教师检查生字读的情况。

生:读扑棱棱。师纠正“棱”在这里读第一声。

学生自由齐读第二小结。

师:你感觉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

生:这是一只活跃的小鸟。

生:这是一只机灵的小鸟。

师:你能读出活跃和机灵吗?可以同桌互读,也可以自由读。

学生自由读,同桌读。

师:指名一男生读。生:读。

师:你的语速太快,我没有听出你是一只机灵的小鸟。

生:读。

师:你真是一只机灵的小鸟。再请机灵的小鸟来读。

生:读。

师:多活跃的小鸟呀!让我们都飞起来去捉害虫吧!请小朋友们都站起来做动作。我可要来采访了。

教师飞进孩子们中间问:小鸟,小鸟,你快乐吗?生:我很快乐。

师:小鸟,你累吗?生:我不累。

师:你的羽毛都湿了,为什么脸上还挂着笑脸?

生:我要保护翠绿的树苗。

听鸟叫声。

师:这一次它又会唱什么歌呢?

生:小鸟很忙。

同桌合作读第二小结,两组同桌读。

齐读这一小节。

齐读第一、第二小结。

(四)、学习第三小结。

师:清晨林中谁来的最早?出示第三小结。

学生自由读这一小节。学生齐读这一小节。

师:出示“鸟巢”。生:读这个词。

师:鸟巢是什么?

生:小鸟的窝。

生:小鸟的家。

生:小鸟住在里面。

看课件。

师:小鸟的家在哪里?

学生上台找找,并说说。

师:小朋友为什么来的最早?

生:不想吵醒小鸟。

生:乘机放上鸟巢,给小鸟一个惊喜。

生:给熬夜的小鸟安上一个家。

生:给小鸟的生日礼物。

师:下面请小朋友轻轻的把小鸟安到树上去。

学生上台操作,放鸟巢。

师:你为什么这么轻?生:怕吵醒小鸟。

师:你来招呼一下小鸟吧。

生:快来吧!小鸟,这是你的新家。

师:瞧,这时,小朋友还背来一块宣传牌。来读一读,写的是什么呀!

生:读。

师:你是真情的在读。

生:读。

师:你是有感情的在读。

师:瞧,小鸟又在唱什么歌了?

生:小鸟说,红领巾真好!

生:谢谢小朋友们。

生:我会用鸟语说谢谢。

齐读第三小结,同桌合作读,齐读。

(五)、配乐读全文。

(六)、作业。

让机的小鸟活在林间!

---------红巾护绿队。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于网络。

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一

生:对。(大家异口同声回答)。

生1:我原以为爸爸是不爱我的……。我明白了对爸爸的看法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同。

生2:我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爸爸非常爱我,记得又一次……。(贴近生活,学生都有话说)。

师:很好,几位同学幸福地说出了他们自己的故事,也让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幸福。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背影》去体会那份“深沉的父爱”,体会那份让无数读者感动过的感动。(板书:《背影》)。

二、了解作者。

师:《背影》的作者是谁啊?

(学生都预习过,自然知道)。

生:朱自清。(齐说)。

师:好,谁了解朱自清的,说说看?

生:我知道他字佩弦,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春》;

师:好,还有么?

生:他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散文家;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看大屏幕——。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名朱自华,扬州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曾在清华大学读书、任教过,他是民主战士,他不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多媒体显示)。

三、整体感知课文。

师:刚才我们有同学说,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春》,好,我们大家一起来背背看?

生背诵开头几段。

师:好,我们今天来学习他的另一篇优秀作品《背影》,看看这又将是一篇怎样的美文?

师:先请大家来听一听这篇课文的朗读录音。(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

生听课文朗读后。

师: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一共提及了几次背影?

(朗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前提,没有好的朗读、没有语感还怎么领会文意。其次,朗读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这样他们就不会泛泛而读。)。

四、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指导学生谈读课文后的体会和感受。

师:读完了,并能回答问题的同学举手。(举手是一种反馈)。

(同学们都举手了,几乎都能回答。)。

师,我们一起说文章一共提及了几次背影?

生:四次。

师:好,我们请一位同学说说看哪四次?(请一位成绩中等偏下的同学回答此问题。)。

生:第一次,开头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次,94页,“…..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第三次,“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第四次,“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生:第一次可以说是,难忘的背影;第二次是看到的背影;第三次是分别的背影;第四次是思念的背影。(同时板书)。

生:点题。

生:给人以悬念。

师:对,不错。开篇提出来,这是在点题,那么,我们看结尾呢?

生:依然在谈背影,这是首尾呼应。(学生的思维敏锐、活跃)。

师:好的,那么贯穿其中的呢?

生:也是背影。

师:这叫什么?(我给学生提示)。

生:以“背影”为线索。

师:朱自清作为散文大家,他的文章的结构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呢?

(在此时来讲解文章结构是恰到好处的,有助于他们认识结构,更有助于他们指导其写作。)。

生在下面自由回答。

师:开篇点题,结尾呼应,全篇以“背影”为线索,文章思路清晰;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例子,我们除了学习文章的思想、情感,也要在文章中学习写作的技巧、思路。

师:我们再来看看文章中一共出现过几次流泪?

生:四次。第一次是“看见满院狼藉…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第二次是“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第三次是“我的泪又来了”,第四次是“在晶莹的泪光中”。

师:他回答的正确了吗?

生齐声回答:正确。

师:好,这位同学看书很仔细,我们掌声鼓励。

生鼓掌。

生:第一次可以说是,悲伤的泪;第二次是感动的泪;第三次是惜别的泪;第四次是思念的泪。(同时板书)。

师:这位同学回答怎样?

好!生共同答道。

师:掌声鼓励。

师: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先发现“我”第一次流泪与第二次流泪有何不同?

师:“簌簌”是什么意思?

生:纷纷的样子。

师:说明什么?

生:说明很多;

师:那为什么会很多呢?

生:因为伤心;

生:因为,我看到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这一幕一下子震颤了我,使我领悟到了父亲的这份爱,于是“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的流泪说明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爱。是的,同学们我们知道爱是双向性的,正当我们在被爱包围的时候,我们应该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回报!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朱自清,当他的父亲对他是如此的挚爱,他领会到了么?他有反向的爱过父亲吗?请同学们在文章里找找看?(多媒体显示问题)。

生1:有,我发现了。当父亲抱着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这个“搀”字真诚表现了“我”的感念之情。

生2:还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反语的运用,表明我的难过、悔恨。

生3:我来补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说明“我”一直铭记着他的“背影”。

师:很好,从这几点中我们不难看出,这又是一次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的最好诠释!

五、拓展延伸。

父亲为了给孩子买几个橘子,不顾危险,不惜自己的身体,在文中一些动词中体现着浓浓的爱子之情,很让人感动。可是这篇文章在入选教材时,有一些因为这一段话,认为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在孩子面前树立了坏榜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多媒体显示)。

(学生讨论、交流)。

生1:这篇课文主要表述“父爱”的主题,其他的可以忽略,再说孩子二十岁了,且已经上大学了,这点是非还是分的出来的。

生2:我认为父亲应时刻给孩子做好的表率,就算是好心做错了事,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

师: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自己很好的看法,远超出了老师的预想,非常好。老师自己也比较赞同第一位同学的看法。我们回去完成一道作业题:写一篇200字的作文,写你和你父母之间让你感动的一件事,下节课我们在课堂一起分享。(多媒体显示作业)。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背影》,感悟了亲情。知道了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走,除了母爱之外,还有一种坚强、深沉而又无言的父爱,让我们深深感动。再此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享受亲情的同时,也要懂得珍惜它,回报它,永远记住爱的双向性!下课!

(多媒体显示)。

白鹅教学课堂实录

师和几个学生小声交流:来啦,昨天睡得好吗?看到你在这。好像很紧张,紧张吗?看到我不要紧张。

师: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打个招呼。

生打招呼。

师:没声音呀,愿意跟我打招呼吗?

生:愿意!

师:大点声啊,伸出你们的小手!

生大声。

师:没听到啊。

生更大声。

师: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小猫。

师:小猫要是听到肯定很高兴。

生:我喜欢小鸡。

生:我喜欢乌龟。

生:鲤鱼。

生:白鹅。

师:哦!

生:我喜欢小狗。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很可爱!

师:哦,你家有只聪明的小狗儿!

生:我喜欢乌龟。

师:为什么?

生:它很可爱。

师:它也能成为你兄弟。

生:我喜欢小白兔。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很可爱。

生全说“不讨厌”。

生:可以。

月光启蒙教学课堂实录

月光启蒙,多美的夜色,多美的母爱。那关于它的教学实录有哪些?来看看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月光启蒙教学课堂实录,希望你有所收获。

在我的心目中,母亲已然成了神圣的雕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在如水的月色里,母亲沉浸在歌谣里,我沉浸在她甜美的声音里,在我眼里,她很神圣。

正因为这样,孙友田才永远记得月光下母亲为他吟唱的那些歌谣和童谣吧!在读完文章后,我也深深地读到了作者对于母亲的怀念、热爱、感激和崇敬。也许,这就是孙友田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用意吧!

将教材读至此,课堂上应该上到什么程度心中便完全有数了!

出示: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读第一自然段,从哪儿感受到“美妙”?

生交流。

生:暑热散去了……篱笆小院。这个句子让我觉得童年的夏夜是最美丽的,夏天的夜晚,坐在这样的小院里,抬着望着星空,天上那轮月亮笑眯眯地看着我们,这样的情景真的很美妙。

生:我从“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有月色洒满小院”中感受到夜晚的景色很美丽。我很喜欢这样在这样的月夜下听母亲唱歌谣。

师:除了景美,你还能从哪儿感受到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

生:“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歌谣”母亲不顾一天的劳累,洗完澡还要唱歌谣给我们听,母亲真爱我们啊!

师:如果是你,你打算做些什么?

生:我想坐在母亲的大腿上,缠着母亲给我讲故事,给我唱歌谣。

生:我就靠在母亲的身上,静静地听母亲唱歌谣。然后就睡着了。

生:这样的夏夜是最美妙的,它传递着浓浓的情意,因为母亲爱我,所以才任由我撒娇。我们的妈妈也是这样的,不管自己有多劳累,心里第一个装的总是我们。

师:童年的夏夜不仅景美,而且也传递着情意(板书:情浓)。

反思:这一段的教学时间虽然不长,但却不容忽视。这是全文第一次描写月光下的情景。作者为什么在开篇就选择描写月色下的情景?其一,是为了衬托出夏夜的宁静、安详、美丽。其二,是为了表明母亲是在这样的月色下来为我吟唱歌谣的。这样的月色下唱歌谣才有意境。母亲白天要忙碌,只有夜深人静了才有时间唱歌谣给我听,这也是合乎情理的。正因“景美情深”,才会使作者回忆时觉得“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关于这一句的教学并没有就此结束,在全文结束后,我还将把此问题重复一下,彼时,答案又将更深一步。现在,学生能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在如此美妙的情境下传递着的情意。这将使下面的学习更有意义。

生: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和猜。

谜语。

生:感觉母亲搂着我,他们很温馨。

生:觉得月夜很柔美,他们后面虽然是茅草屋,但是很幸福。

师:让我们打开书,来读一读这段优美的文字,感受夏夜的美妙。(生齐读第一节)。

师:有了月亮星星的陪伴,小院就充满了浓郁的诗情。

(出示: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师:你能读出诗的韵味来吗?指读、齐读。

(放歌谣的音乐)。

师:你听了,有什么感受?

生:母亲的声音很甜美。

生:我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感觉很温馨。

生:我觉得就像丝绸划过的感觉,很柔和。

师:是啊,孙友田又是怎样描绘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出示文字:她用甜美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师:老师发现这里有个词用的很特别。

生:是芳香,因为音韵是听到的,而芳香是闻到的。为什么说芳香的音韵呢?

生:我认为那是因为母亲的声音很甜美,很动听,让人陶醉。

师:真聪明,你是用心去听的。母亲的歌声那么动听让人陶醉,就像闻到了花香一样,令人心旷神怡。语言文字就应该是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味道呢,我们平时写。

作文。

也要注意这样写。

师:那为什么说母亲唱的歌谣对我也是启蒙呢?她到底通过歌谣还把什么给了我?快速默读第5节找找答案。

生:母亲通过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师一边板书混沌一边问:混沌是什么意思?

生:是一团模糊。

师:那指哪里一团模糊呢?

生:就是指头脑里迷迷糊糊、不懂。

生:清苦的生活。

师:那是因为什么?

生: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只长歌谣。

生:这个长出来是指人们传唱。

生:是指编出来。

师:谁来编,这些歌谣从哪里长出来?从劳动人民的心里,他们在劳动中创造,在劳动中传唱,一代代,口口相传,今天母亲又把歌谣传给了我,其实传给我的岂止这些,透过歌谣,你还能品出什么呢?再轻轻吟诵歌谣。

生:我感觉这里的人很勤劳,晚上还在洗衣裳。

生,我觉得他们很乐观,对生活充满了向往。

师:你能具体谈谈从哪里看出来吗。

师:所以你们知道了吗,“故乡的爱”指什么?生活可以清苦,但心中不能没有那一轮明月,母亲就像那月光照亮我混沌的童心--所以作者感激地说:--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师:家乡的故道不仅长歌谣,还长神话故事呢。你听到了哪些故事?

生:我听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

师:那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迪?

生,我学到了嫦娥善良,为了大家乐意牺牲自己的品质。

师:你还听到了什么故事?

生:我还听到了后羿射日的故事,我知道了要勇敢,为大家着想------。

生:“沉浸”

生:那是因为母亲冰清玉洁,在作者眼里非常美丽。

师:你看到了母亲的内心。

生:母亲很慈爱,仿佛女神。

齐读。

这时母亲又唱起了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带到人间,自由读读这些童谣。

师:我发现这位同学读的时候还摇头晃脑的,你怎么会这么读呢。

生:我觉得很有节奏。

师:你们喜欢这些童谣吗?

生:喜欢,因为童谣很有趣,很明快。

师:那你们觉得怎么读有趣呢?

生:可以拍手,跺脚还可以表演呢。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选择一首读读。

(全班自由朗读,气氛很热闹)。

师:这些童谣明快、风趣怪不得让人越读越爱读呢,其实呀,你读读这些童谣还有一点启迪呢,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什么样的小红孩--勤劳,所以勤劳就有干饭吃,小老鼠呢--引说只能啃锅沿。多有意思啊,像这样把道理蕴涵其中就叫“含蓄”

母亲用这些明快风趣含蓄的童谣给了--想象,给了我童心,所以我情不自禁地说--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师:孩子们,夜深了,你听了这么多,该睡了吧?(暗示一个孩子)。

生:不,我还不想睡觉呢。

师:那你还想干什么呀。

生:我想猜谜语。

师:你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生歪着头想了一会。

师笑着说:你真笨,是咱们种的花生呀。

师;你生气吗?说你笨呢。

生:我不生气,因为我知道妈妈是说着玩呢。

生:我懂得了要勤劳乐观,我学会了想象----。

出示《黑土地》片段及“我是煤我要燃烧”

你能寻找到母亲当年启蒙的影子吗。

生:我读出了他愿意奉献自己的思想,这是母亲当年教给他的爱。

生:我读出了他对生活的热情。

师引导朗读好这句诗。

(出示母亲年轻与年老对照的图片)。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母亲都一样平凡而伟大,她们默默奉献,让我们把最想对她说的话写下来,贴在她的床头,因为爱是需要表达的。

出示学习单:自学第四自然段,思考:你觉得母亲唱的怎么样?从哪儿可以感受到?

生:母亲的声音很甜美。从“甜甜的嗓音”中可以感受到。

生:母亲唱的很好听,很轻柔。从“像三月的和风,你小溪的流水。”这两个比喻句中可以读出来。

生:母亲的歌声很好听。

生:虽然歌声不像花儿那样有香味,但因为母亲唱得太好听了,所以我静静地听着,觉得那声音就像花儿一样充满着花香,所以才觉得飘满了花香的音韵。

生:我也觉得是母亲那甜美的声音、轻柔的声音让我想起了小院里的花香。此时花香和母亲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所以我才觉得这声音飘满了芳香的音韵。

师:你怎么知道小院里有花儿的?

生:课文的插图上画着呢。我再一想,这样的小院里,这样勤劳的母亲,应该在小院里种着一些美丽的花儿吧!

师:你不仅观察得仔细,想象也很丰富,读书就应该这样读。

生:在晚风的吹拂下,母亲的声音不仅传到了我的心里,也飘满了整个小院。在我看来,这不仅是母亲的声音,这声音荡漾在晚风中,就像维也纳的音乐到处都是一样。此时,我的心里到处洒满了这甜美、轻柔的声音。给我带来了美好的享受。

师:你已经学会了举一反三。这也是学习的一种方法。

……。

反思:。

从理解上来讲,这是全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在备课时,我早就准备好了现成的答案,但我并不甘心直接把答案喂给他们。至少,经过他们的思考来理解“芳香的音韵”才是我的教学目标。于是,在教学中,我先给了一个问题做为铺垫,再引出“芳香的音韵”的含义。学生的回答很让我满意。说明对于这类词语的妙用,孩子们已经能够根据上下文和课文的意境进行正确的解读。尤其是一个孩子能够结合学过的课文来理解词,正是学习语文的方法。

我想,如果这样引导的话,下面理解“豁然开朗”和“玉石雕像”应该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咕咚》名师教学课堂实录

s1:教室里来了很多老师听课。

t:其他同学想来说一说吗?

s2:教室里播放着音乐。

t:(板书:音乐)其他同学发现了吗?

s:发现了!

t:听着音乐的旋律走进教室来上课,同学们的心情又如何呢?

s3:我的心情很高兴。

s4:我觉得心里很舒畅。

s5:我觉得心里很平静。

t:音乐可以使人心灵愉悦。同学们平时都听些什么音乐呀?

s:略。

t:那么同学们听了音乐后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s:略。

【点评】从课前让学生听着音乐走进教室上课,到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聊自己喜欢的音乐及听音乐的感受。学生的情绪因为有了音乐而异常兴奋,学生的兴趣因为自己喜欢而充分投入。在这样一种课堂氛围中,学生不会有丝毫的紧张和压抑,他们觉得他们只是在聊天,聊音乐,也欣赏音乐。事实上,听完了整堂课你会发现,孩子们真的只是在聊音乐和欣赏音乐。

t:我发现,同学们都挺喜欢听音乐的,而且听音乐后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齐读课题。

s1:略。

s2:我觉得月光曲是一首平静的曲子。

s3:我觉得月光曲是一首柔和的曲子。

s4:我觉得月光曲是一首恬静的曲子。

s5:我觉得月光曲是一首很美的曲子。

t:我发现,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月光曲都是非常非常美的,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欣赏一下月光曲的美!

t: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第8、9、10三个小节。要求把字音读准了,语句读通顺了。生读课文,师巡视。t:哪些同学已经会读了,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指名学生读)。

t:其他同学也想来读一读吗?可以从这三个小节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读一读。喜欢读几遍就读几遍。(生读,师巡视。)。

t:谁愿意把你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给大家听一听呢?其他同学认真听,待会请你当小评委。师指名读。

t:哪位小评委愿意来评一评呢?(师指名评。)。

t:评的真好。你能读得更美吗?

t:你读得也挺不错的。哪些小勇士愿意来挑战他?师指名读。

t:多美的意境呀!一轮明月升起,月光流泻。茅屋里的一切好象披上了一层银纱。四周是那么幽静。在这样清幽的环境中,贝多芬手抚琴键,弹起了月光曲。其他同学想不想也读读这一小节呀!(生齐读。)。

t:其他同学呢?你喜欢哪一小节呢?也来读一读。师指名读。

t:这一小节这么长,你能读的这么流利。真的很了不起。其他同学也能来读一读吗?(师指名读。)。

t:同学们,在这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又是哪些句子呢!(师指名读。)。

t:老师和你一样,也觉得这一段文字特别美。其他同学也想读读吗,能不能把你们的感受也读出来呢?自己先在下面试一试。(生自由读。)。

t:哪位小勇士能第一个站起来读一读的?(指名读)。

t:你读的真好,能把你的体会跟大家说吗?

t:其他同学,你们体会到了吗?能不能也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呢?(师指名读)。

s:我觉得应该是从低到高的。

【点评】多种方式的自读、指读、评读、赏读,让学生在读中加深了对月光曲的理解和体验。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表现在阅读教学中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语言实践活动。而读应该是这种语言实践活动的主体,所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种读的氛围,注重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去理解,体验,和感悟正是体现阅读教学实践性的重要方式。

中学音乐教学课堂实录

生:(齐)斜边。

师:下面我们就要想办法怎么拼?我有个建议:在拼剪之前要注意(先想好)怎样进行合理地分割?分割好之后用铅笔把痕迹画出来,然后再剪,现在你用手中的学具试试看(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我发现有的同学已经把痕迹画好了,可是有一部分同学还不知道从哪入手,下面我们进行小组讨论:组长组织,共同探讨一下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合理的分割?好,开始!

生:小组讨论。

生:分割到了。

师:分割到了没有?

生:分割到了。

师:然后我继续再分割,分割谁?

生:两个长方形。

师:这个长方形和这个长方形对不对?

生:对。

师:谁告诉我怎么添(辅助线)呢?痕迹在哪?

生:那个两个长方形的对角线。

师:怎么连?按哪个方向?给老师比划一下。

生:这样向上,斜的。

师:注意看:这个方向是吗?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好!你请坐!谁来说一下:沿着哪个方向?

生:向下的。

师:这个方向,那么这个长方形呢?

生:向上的。

师:好!向上的,请坐!然后怎么办?

生:剪下来。

师:剪谁?

生:对角线。

师:沿着对角线把这个剪下来对吗?

生:对。

师:再剪谁?

生:右边那个。

师:这个三角形,然后再进行拼接对吗?

生:对。

师:好!动手迅速完成以上拼图。

哪组有结果了?举手和老师示意一下,非常好!李莹莹!你来一下看你们小组是怎么拼的?咱们选一个代表啊。

生:这个没剪断。

师:摆成原来的就行。

生:直接拼可以吗?

师:直接拼可以。同意吗?

生:同意。

生:对。

师:再移动哪个?

生:下边那个。

生:a。

师:这个正方形边长为(多少)?

生:b。

师:谁能告诉老师他的面积是多少?

生:a2+b2。

师:很好!右图这个正方形边长为多少?

生:c。

师:它的面积为(多少)?

生:c2。

《咕咚》名师教学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序曲:

课前打开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让学生欣赏、跟唱。

二、新课导入:

生:母亲。

生:妈妈对我的关心。

师:是呀,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们全部的爱。可以说母爱,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今天,老师愿和你们一道“感受母爱,体验真情”。(展示课题)。

师:说起母爱,我想到了满文军一首歌颂母亲的歌——《懂你》。谁会唱吗?

(有许多学生摇头)。

师:今天我把这首歌的mtv带来了,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我有个要求:你要谈谈mtv中哪个细节最能体现母爱。(播放《懂你》mtv,学生欣赏。)。

三、说真话,诉真情。

师:你觉得mtv中的哪个细节最能体现妈妈对子女的深深爱意?

生1:妈妈在夜里为孩子盖被子的情景最另我感动。

生2:妈妈把吃的东西都给子女了,自己在舔碗底。

生3:雪地里妈妈背着孩子行走,体现了她对孩子的爱。

生4:妈妈深夜为孩子补衣服。

生5:妈妈在火车站等待孩子归来时的表情最能体现母爱。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也许都是平凡小事,但也正是这些小事中包含着浓浓的母爱。正如《母亲》这首小诗所写的一样。(多媒体展示《母亲》)。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生(齐答):好!(齐读《母亲》)。

师:你能说说诗中所写的哪些事情体现了母爱吗?

生6:拿新书包,打雨伞,沏热茶。

生7:包三鲜馅,在那他乡中,母亲会牵挂你。生病了母亲会掉眼泪。

师:那我想知道:诗中所写的这些,你和你的母亲之间是否也发生过呢?你能向我们谈谈你与母亲之间发生的难忘的小事吗?(多媒体展示:说真话,诉真情——说说在现实生活中,你被母亲感动的情节。)。

生8:每次周末我回到家里,妈妈都会为我做很多我爱吃的东西,而且总喜欢看着我吃。

生9:有次半夜,我感到很饿,当时天气很冷,妈妈还是起来为我烧吃的。

生10:妈妈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她每次上班前都为我准备好中饭。有次她为我准备了两个荷包蛋。我趁她没注意把蛋放进了她的饭盒。可中午时妈妈跑回来,把两个荷包蛋又给我送了回来。

师:就为了把两个荷包蛋给你送回来,跑了很远的路。

生10:是的,从这件事我更感受到了妈妈对我关心。

师:看的出来,你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谢谢。

生11:我每次来学校上学,妈妈总是有很多话跟我讲,而且要将我的用品全部准备好。

四、范文引导。

1、多媒体展示范文一《妈妈的唠叨之歌》。

师:这是我们同龄人的一篇习作。请大家自由朗读,然后回答这个问题:文中的妈妈有怎样的特点?(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自由朗读范文《妈妈的唠叨之歌》片段)。

生12:文中的妈妈爱唠叨。

师:你觉得作者讨厌妈妈的唠叨吗?

生12:不会,作者感受到妈妈的唠叨是对自己的爱,他把妈妈的唠叨称为“歌”。

师:说的好!你的母亲会唠叨吗?

生12(微笑):会。

师:你读的懂妈妈的唠叨吗?

生12:能,那是对我的关心。

生:也是爱的体现。

生13:平时应多观察母亲。

生14:要多留心妈妈的语言和动作。你看作者就很好的把妈妈的唠叨语言写出来了。

师:说的很好。在生活中多观察母亲,多理解母亲,那么你会发现:原来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母爱的材料。(板书:善于观察生活,体会母爱。)。

2、发下范文二《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

师:这样我们有许多小事可以写,那该如何取舍呢?我们来看范文二《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请推荐我们班朗读最好的一位同学给我们朗读。(一名学生朗读)。

师:谢谢!读的很好。看了本文后,谁能说说哪个情节最令你感动吗?

生15:不知怎的,我不愿让同学们看见我那农村模样的母亲,于是,我就叮嘱她别来学校,东西可以让别人带来。无意中,从姑姑口里得知,母亲每星期都来看我,都是躲在角落里,然后,默默地走回家去,为的是省下车钱。这个情节最令我感动。

师:为什么呢?

生15:因为作者不让母亲来,可他母亲还是来躲在角落里看他。而且是默默地走回家,为的是省下车钱。

师:那我就奇怪了,不让来就不来好了,干嘛还要来呢?

生16:因为母亲对孩子非常关心,放心不下。

师:那为啥要偷偷的来呢?

生17:因为作者不愿让同学们看见那农村模样的母亲,于是就叮嘱她别来学校。

师:说的好!这件小事足以体现母爱。如果我把原文改成这样呢。(多媒体展示改文:有一次,我从姑姑口里得知,母亲每星期都躲在角落里来看我,然后,默默地走回家去,为的是省下车钱。听着,听着,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我在心里暗暗地说:妈妈,你真是太好了!)。

师:你觉得原文好,还是改文好?为什么?

生18:原文好。因为原文讲了不让母亲来,可她还来。而改掉的没有讲“我”不让母亲来,这样不能更好的体现妈妈的'爱。

师:分析的好极了。

生19:原文好,因为原文“听着,听着,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我在心里暗暗地谴责自己:你太自私了!”很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而改文没有。

师:对。大家注意到了吗?作者选取的是一件小事还是大事?

生(齐答):小事。

师:那哪位同学能说说本文给我们的写作启示呢?

生20:我们写作时可选取日常小事来表现母爱。

师:任何小事都能很好的表现吗?

生21:应该选取感人的情节来写。

生22:写作时把事情的缘由和当时的感受写出来。

师:对,特别应把当时的情境交代清楚,以此来突出人物形象。来,我们总结一下:选取细节材料,凸现情境。(板书:选取细节材料,凸现情境。)。

五、课堂练笔。

生(自信):能!

1、学生当堂练笔(10分钟)。

2、学生点评。

3、教师总结:希望我们今后无论干什么工作,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我们的身后有母亲注视的目光;也无论我们的母亲是多么的衰老,多么的体弱,她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美丽的人。

六、布置作业。

师:(多媒体展示作业)。

1、在生活中理解母亲,关心母亲,热爱母亲。

2、课外给母亲打个电话,问候一声或回家时为母亲做一件小事,体会母亲的反映。

3、用心观察、感受母亲爱你的细节,通过语言、动作等多样化的描写,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教师结束语:这次和同学们一起重温了母亲伟大无私的爱。我有一种感觉,就是发现你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你们懂得了母亲。就让我们从感受母爱,体会母爱开始,去感受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爱,从而爱我们身边的人,爱我们的生活,感受生活,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吧!希望同学们都能在作文中流露真情,在生活中学做真人。(多媒体展示:在作文中流露真情,在生活中学做真人。)下课!

《扁鹊治病》教学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过程,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等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寓言两则的第二则《扁鹊治病》。板书,齐读。

二、学习生字。

三、初读课文。

1、同伴轮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同伴纠正。

2、指名分段读文,正音。其余同学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

(一)、第一次。

2、指导朗读(尤其是蔡桓公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

(二)、第二次。

1、指名读第3自然段,边听边想:假如你是扁鹊或者蔡桓公,你是怎么想的?

2、师采访扁鹊:大王根本不相信你,你为什么还来?

3、采访蔡桓公:您为什么很不高兴?不理睬扁鹊?

4、指导朗读。

(三)、第三次。

1、指名读,再次采访。

2、齐读。

(其实第二段已经训练过,这一段完全可以一读而过,结果浪费了时间。)。

(四)、第四次。

1、默读第5段,这一次见蔡桓公与前三次有什么不同?

2、蔡桓公为什么惊奇?

3、扁鹊怎么想的?从文中找相关语句。读扁鹊的话。

4、练习选词填空。

因为……所以……即使……也……一旦……就……。

(1)、()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还能治好。

(2)、()现在大王的病已深入骨髓,()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3)、()深入骨髓,()只能等死。

(五)、最后一段。

1、结果呢?齐读第6自然段。

2、蔡桓公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他怎么想?

(六)、总结。

1、看板书,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了命?

2、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一天皮肤。

过了十来天皮肉之间。

十来天后肠胃。

又过了十几天骨髓。

五六天之后病死了。

《小石潭记》教学课堂实录

第六单元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4、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本文个别语句晦涩,词语活用现象较多,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因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本文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课前资料交流、开放式讨论、提问法、练习法等。

四、教学对象分析。

(一)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人数均在55人以上,且学生语文素质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习惯于在课堂上保持言语沉默,甚至思维“休眠”,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尤为重要。

(二)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在课后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人人都来当导游,写写导游词并与同学、老师交流,提高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五、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

3、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柳宗元与《小石潭记》的资料。

对于文言文阅读,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之所以布置这样的预习题目,它的好处在于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工具: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伴随着一曲《高山流水》展现一组充满大自然魅力的.山间图片,教师缓缓导入,

随之课件展示课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导入语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1、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

2、教师视学生交流的内容作补充(用多媒体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记”以及写作的背景);如果学生交流能较好地完成这一环节,教师补充省略。

我设计这一环节,为下面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了铺垫。

1、朗读课文。

1)请一名学生朗读,教师组织学生听读、评议,教师最后总结;。

2)范读,教师放伴有音乐的朗读录音并给予听读要求;。

3)学生齐读,然后男女学生朗读比赛。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1)小组交流、疏通文意。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每人一段,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集体质疑。

《归园田居》教学课堂实录

《归园田居其一》的每一句细细品味,确是浅语蕴深意,常字见真情,质而绮,癯而腴,淡而远。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田园诗歌的特点;。

2、品味《归园田居》中的景物描写,体会田园生活之美。

教学重难点:

品味《归园田居》情趣和田园生活之美,通过品味田园之美去读懂诗人对于黑暗官场和混浊社会的厌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ppt展示qq农场游戏画面、农家乐画面)。

问:大家玩过这款游戏没有?

偷菜游戏是近年来风靡全国的一款网络游戏。游戏营造的童话式的田园风光,虚拟的种菜、除草、摘取、收获等田园劳作,满足了人们对于理想中田园生活的向往。除此之外,有的城市居民在郊外土地种菜,还有的热衷于农家乐旅游等,这些都说明了人们对于田园生活的喜爱,虽然很多人身在都市,心在田园,但是我现在还没有听说过有谁完全抛下城市生活,彻彻底底地投身农村生活的。但是早在东晋时代,有一位诗人,却抛却官场,实实在在地投身农村生活。这位诗人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回归田园生活之后写的一首诗《归园田居》。

(ppt展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示范朗读带,学生齐读。

2、范读并正音,请个别同学朗读,教师引导学生读时注意情感的把握。

3、文章大意疏解。

三、讨论鉴赏。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归”,明确告诉我们作者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他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后如何?请同学们根据这三点,齐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怎样分层次。

1、为何而归?

原因有二:

(1)本性爱田园。(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思考1: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明确:“羁鸟”和“池鱼”,是陶渊明的自比,一再说明自己误入官场,渴望自由,迫切回归农村过着自在的生活。这两句是名句,请同学们划起来。所以诗人决定要“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要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安守本分地回家耕种田园。

2、归向何处?

明确:园田。

小结:第一层归园之因:写作者的个性思想,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这些都是农村生活常见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新祥和的美好画面。在这画面上,有近有远,有静有动,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这幅场景让我想起《桃花源记》里面的句子,大家说是哪几句?提示学生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这几句诗有视觉描写(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也有听觉描写(狗吠、鸡鸣),有感觉描写(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描写空间顺序是从近景到远景(近景有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景有村庄、炊烟),描写手法有以声衬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板书)。

思考:“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虚室”指空房间,怎么理解呢?

明确:归隐田园之后,少了一些人际关系,断绝了与官场上的人员的来来往往,房间显得更加空静。“余闲”少了客套应酬之事,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无尘杂、有余闲”中的一无一有正是诗人求之不得的生活方式,清闲,自在。《陋室铭》中有一句话非常相似:“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其实这都是在远离官场、远离世俗后得到了一种清闲、平静的生活。这一句是“归园之乐”的点睛之笔。

思考2:从陶诗中景物描写看,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明确:诗人通过对农村平常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这种写作手法叫做情景交融,也可以说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

关于陶诗中情景交融的手法,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得很精彩:

《咕咚》名师教学课堂实录

师:黑板上有四个填空。看黑板。(1)贾岛在()到(),去()。生:贾岛在去看朋友,没有遇到李凝,留下了一首诗。师:看第二个。(2)他对诗中哪个字犹豫不决,甚至()。生:他对诗中用“推”还是用“敲”犹豫不决,甚至一路走,一边比比划划。

师:谁能把两个问题连在一起说。(生把一二两个问题连起来说。)。

师:(3)结果他冲撞了(),和()商量了起来,,认为还是用()好。师:介绍韩愈。师:把一二三个问题连在一起说。

师:(4)用敲的理由有哪三个。生:(1)有礼貌。(2)这样更能衬托出夜色宁静。(3)读起来也比较响亮。

师:自己把黑板上四个问题连起来说,待会看看谁说的好。师:我请三个同学。(指名)生:贾岛在一个夜深人静时去拜访李凝,没有遇到朋友,留下了一首诗。他对诗中的推字犹豫不决,甚至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冲撞了韩愈的依仗队,和韩愈商量起来,决定用“敲”,理由有三:一是表现自己有礼貌,二是更能衬托出夜色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好听。后人便用“推敲”来表现斟酌文字。

师:真好,表扬。第二位要后来居上。(第二位说)师:第三位不能看黑板,我把它擦了,你说。(生说)师:也不错,难度大了些。(师复述)。

师:把书翻开,59页有一句话,“月夜访友”这一句自己读一读。(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师:我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不好,下雨了,教室的窗子没关,即使我摔倒了,我也要妈妈是个守时的人,即使再忙。生:即使再忙,也要按时到岗。师:我是个爱劳动的人,即使我功课再多。生:我也会妈妈分担家务。

师:你们这些句子是对的,但是没有好的。下面看黑板上。

生:妈妈生病了,我即使功课再多,也要师:我很着急,没有人送她上医院怎么办了?即使风再大,我也要把她送到医院里去。

出示诗《泊船瓜洲》“京口~~你听的出里面的毛病吗?我问妈妈你在干什么?妈妈回答我:我在冰箱里找东西呢!生:我在厨房里找东西呢!

师:是要从冰箱里拿东西呀!生:我要从冰箱里拿东西。师:《大宅门》我从小看着你长大呢!生:我看着你从小长大呢!生:我看着你长大!

师:我的家住在白玉兰小区。生:家怎么住在白玉兰小区呢?应该是我住在白玉兰小区。师:如果一定要把家放进去呢?生:我家住在白玉兰小区。

师:这里,环境幽雅,道路两旁种着许多高大的树木。生:~~,道路两旁种着许多高大的树。

师:你真了不起,跟他们不是一个档次的。树木是砍倒的,死了树去种它干吗呢?什么样的树?生:道路两旁种着高大的参天大树。

师:既然是高大了,就不要参天大树了。什么样的树呢?生:道路两旁种着高大的梧桐树。

师:好文章是推敲出来的,修改出来的,细细推敲。

《乡愁》的教学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学生对余光中《乡愁》诗的理解。

2.通过老师的朗读指导和小组朗读竞赛,学生学会朗读诗歌的方法,得到美的熏陶,进而热爱诗歌朗诵。

课前预备时间:播放音乐,罗大佑的《乡愁四韵》。

师:据说当年在台湾开的现场演唱会上,罗大佑的这一曲荡气回肠的《乡愁四韵》,曾使全场观众热泪潸然。是啊,对于那些生于大陆、长于台湾的游子们来说,几十年的故园梦,未能有个圆满的结果,思乡就成了他们共有的情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大屏幕显示课题)。

师:我们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读这首诗。

生1读。

生:情感基调。

师:不错。朗读技巧方面,还要注意。

生纷纷:语速,节奏,轻重音。

师: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生:思念家乡。

师:那么感情基调应该是?

生:忧郁深沉。

师:忧郁深沉的感情基调决定了我们所选择的语速应该是什么样呢?

生:稍慢。

师:对,应该是稍慢且舒缓。

师:下面我们看节奏,请同学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的时候,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用斜线标出。

生自由读书。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读诗,节奏停顿要夸张些,让大家听出你的节奏处理(演示文稿:朗读指导:节奏的划分)。

生2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师:生2的节奏划分大家听出来了么?(听出来了)和你的一样么?(一样)。

师:和老师的节奏划分方式也是一样的。我们再一起来看轻重音的处理。我们知道,能够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需要强调,轻读和重读都是一种强调。请同学用深情的语调再读一遍。

生各自抑扬顿挫地吟读。

师:通过几遍朗读,我想大家对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领悟得更深刻了。谁能给我们读一读呢?

生3:我读一节行么?

师:行。想读多少读多少,想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生3:我读第二节。(学生朗读)。

师:读得真不错。还有谁愿意为我们读一读呢?

生4:我读第一节。(学生朗读)。

师:真好,很有感情。有两位同学为我们带头了,有没有人能为我们读完这首诗呢?

生5读。

师:她读得好么?

生纷纷:好。

师:哪儿读得好?

生6:第三节。

生7:矮矮的坟墓读得好,读出了哀伤。

师:哦。这节要读出哀伤来。[板书:坟墓](这个地方缺少变通了,我应该问问她为什么读得好?读的时候都想到了什么?)。

……(忘了还有些什么对话了)。

师:谁再试读?

生8读。

师:读得真好,大家说说他哪些地方读的好?

生:“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一组词读得很轻。能体现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特点。

师:我们刚才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承载了诗人的思念,这种思念的程度怎样啊?

生纷纷:厚重的。

师:那么,用“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是否削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

生9:不,是对比。

生10:更衬托出乡愁的厚重。

生11:“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头”“那头”出现四次,读起来都一样,不知道怎么读。

生12:思念。

生13:伤心。

师:仅仅是伤心?这程度够深么?

生14:悲痛。

生15:哀痛。

师:为什么?

生14:母亲死了,诗人再也看不到母亲了,所以哀痛。

生16:降调,往下读。

生17:要沉痛。

师:那么要突出这种强烈的距离反差,“我在外头”怎么读?

生:升调。

师:可以,语气要激烈些。(老师示范)。

[演示文稿:第三节朗读指导。

后来啊(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重读矮矮)。

我/在外头(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

师:老师给同学们配上音乐,同学们深情读读这一节。(音乐:《二泉映月》)。

生深情朗诵。

师:我们接着看第四节。第四节在内容和情感表达上与前三节有何不同?

生18:这一节写的是对祖国大陆的思念。

师:只是作者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么?

生18:不,是所有台湾人民。

生19:他1928年生于南京,福建人,1949年去了台湾,是台湾诗坛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作品有《白玉苦瓜》《听听那冷雨》等。

师:生19介绍的非常详尽。余光中60年代起就创作了不少乡愁诗,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70年代初创作《乡愁》后,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二十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去台湾时他才21岁,再还乡时已六十四岁。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真是“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之痛啊。

第四节中“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最能表达他这种赤子之思的是哪个词?

生纷纷:大陆。

师:对,那么“大陆”要重读。“大陆在那头”怎么读?

生20:拖长些,读降调。

师: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生20:回不到祖国的惆怅,失落。

师:可以读升调么?

生20:不可以。

生21:可以。

师:请生20读一下。

生20读。

师: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生20:期盼,企盼回到大陆的情感。

师:老师觉得读升调降调都可以,看你着重表现的是哪种情感。

[演示文稿:第四节朗读指导。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强调“浅浅”)。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越慷慨之感)]。

师:老师还是给大家配上音乐,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一节。(音乐:马思聪《思乡曲》)。

生纷纷深情朗诵。

师:同学们还有哪些诗句和词语不会读的?

生纷纷:没有了。

师:好,那么,我们按照分好的四个小组准备朗读竞赛,同学们商量一下,看看你们小组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朗读,三分钟准备,然后我们就开始。

学生有的下位子和别人商量,有的在试读,相当热闹。

师:好了,时间到。我们从一组开始。老师放的配音是小组同学自己选定的,大家听的时候要注意,一方面听听朗读是不是能表现诗人的情感,一方面听听他们选定的音乐是不是能配合音乐的情境。我们要评出最佳配乐和最佳朗读。

生四组轮读,有单人读的,也有多人读的。

师:我们先评音乐还是先评朗读?

生纷纷:先评朗读。

师:好。那么,哪一组的朗读最能表现诗人的情感?

生热情:我们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二组!第一组!……。

师:都说自己的组读得最好,老师都茫然了,能不能说说理由?

生21:第一组读的不好,他们配合的不好,曾和赵配合得还不错,但是马同学自己读的第三节语速太快了。这一节是抒发母子之间再也不能见面的哀痛的,读得太快就不能表达这种情感了。而且第四节的齐读,马同学也是抢先读的,三节和四节间应该停顿的时间长些。

师:三个人的配合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的配合不够默契。

生22:我觉得我们组读得好。(该学生是第三组的)。

师:那你说说。

生22:她读的时候语调低沉,很好地表达了诗人那种深沉的思念。

师:她哪一节读得最好?

生22:第三节。“矮矮”“这头/那头”都读出了那种悲痛。

师:我们请刚才读的同学再读一遍第三节,大家再体会体会。

生读。

生23:我觉得第四组的同学读得也特别好。他的“小小”“窄窄”……一组词的轻读处理特别好,能和那种厚重的思念形成强烈的反差,我觉得很受益。

生24:我也觉得第四组读的好。他第四节“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读了降调,特别能表达诗人的无限惋惜和惆怅。

师:我们也请第四组的同学读读第四节,再让我们体会一次。

生读。

师:那么,最佳朗读我们就评第三组和第四组。四个组的音乐配得怎样呢?

生纷纷:都挺好的。

师:都挺好?评不出那组更好些么?那么我们说说哪组的不太好吧。

生25:第三组的音乐不太好。我觉得前面还可以,后面音乐节奏快了,显得很轻快,和这种厚重的感情不太合适。

生:第四组的音乐也不太好,节奏快慢还可以,但是很柔美,听着觉得挺舒服的。和这首诗的情绪也不太适合。

师:那么是一组和二组的音乐配的好,是么?

生26:一组的比较好,曲调也是挺忧郁的,和他们的朗读配在一起,有助于他们的'情感表达。

生27:第二组的音乐不太好,他们没读之前那音乐我觉得还挺合适的,他们一读就不合适了。

师:那是因为音乐的节奏不好,还是他们的朗读有问题?

生27:还是朗读不太好,音乐好像还可以。

生28:我觉得第二组的音乐挺好的,跟诗歌抒发的情感很合拍。

师:那么我们就评选三组和四组的朗读为最佳朗读,一组二组的音乐为最佳配乐,好么?

生纷纷:好。

师生共同欣赏。(黑色真实作的flash配乐朗读)。

师小结:这首诗中,诗人将个人的悲欢和巨大的祖国之爱交织在一起,具有了其他乡愁诗不可比拟的深度和广度。就让我们满含感情,再次齐读余光中的《乡愁》诗,以表达对这位爱国诗人的敬仰。

学生齐读。

师:我看到同学的表情,大家也沉浸在浓浓的乡愁中去了,是啊,台湾人民远离祖国,有家难回,有亲难续,绵绵忧思难以述说。我们就在看一首乡愁诗,请你自己按照我们刚才指导的读诗方法,深情朗读席慕容的《乡愁》。

同学读。

师:谁能为我们读读这首诗呢?

生27读。

生鼓掌。

师:读得真好。谁能说说他什么地方读得最好?

生28:“没有年轮”重读得好,强调了乡愁永远新鲜、永不磨灭。

生29:“永不老去”读的也好,理由刚才同学说过了。

生30读。

生31:“清远”轻读了,读出了笛声悠扬、若有若无的感觉。“模糊的怅惘”轻读出了惆怅的感觉。

老师:同学的体会真不错,读的也这么好。老师也想读读了,行么?

学生笑:行。

老师配乐读。

学生热情鼓掌。

师:我这里也有一个席慕容《乡愁》诗的flash朗诵,我们一齐来欣赏。

师生共同欣赏。

师:这首诗同样是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情感,却写得委婉深情,我们齐读一遍,再次体会这难以割舍的乡愁。

师生齐读。

师:今天的作业,同学们读李广田的《乡愁》,画节奏,表轻重读音,自配音乐,深情朗诵。

下课。

《乡愁》的教学课堂实录

乡愁,是中国诗歌历久常新的主题。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用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等形象表现乡愁,抒发对故土深深的思念之情。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本诗作者余光中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结构分析。

全诗共4节,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在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第1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

第2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

第3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

第4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语意理解。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小时候离家读书,通过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所以乡愁是小小的邮票。这思念的对象既是母亲,也是故乡。在这里,故乡即母亲,母亲即故乡。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托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思乡之情上升到深沉凝重的家国之情。

写作特点。

1.托物寄情,使思乡之情、家国之情有所依托,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诗作的艺术感染力。

2.意象单纯而又丰富。诗歌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以时间的发展来绾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

3.令人瞩目的形式美。诗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诗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又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音乐之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4.时空结合。诗歌以时间的变化组诗,以空间上的间隔作为共同的特征,时空结合,使思乡之情、家国之情更显深邃隽永。

相关范文推荐
  • 03-20 细节决定成败小学(实用16篇)
    善于做决定是一个重要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我们的生活。通过分析这些范文中的决策过程和逻辑,我们可以找到自己在类似情况下的决策路径。我做事追求自由
  • 03-20 第个世界卒中日活动总结(实用18篇)
    活动总结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每次活动结束后,都应该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提高下次活动的质量。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活动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时有所帮助。各理事、青年理
  • 03-20 教师考核工作总结参考(模板17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一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的重要环节。接下来是一些教师工作总结的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做一名好老师”是许多老师一生所追求的
  • 03-20 供热管道安装合同(模板16篇)
    合同协议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文书,它能够为双方提供法律保障,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中使用的合同协议,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发包方(甲方):承包方(乙方)
  • 03-20 演出的合同范文(15篇)
    合同协议是双方自愿达成的一种协议,双方应遵守协议中的约定。在撰写合同协议时,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以了解一些常见的合同条款和格式。乙方:双方本着平等、合作、互利的原
  • 03-20 安全乘车大班教案(通用13篇)
    大班教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在下面的几个教案中,你可以找到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帮助你
  • 03-20 客户关系管理专员简历表格(热门19篇)
    个人简历的撰写需要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以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力。以下是一些用人单位对个人简历的审查标准和重点关注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姓名:性别:女年龄:23岁。
  • 03-20 假虎读后感(热门15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思考和观察与书中的内容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见解和观点。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系列精彩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启发和思考。
  • 03-20 幼儿园毕业演讲稿(实用17篇)
    演讲稿的写作可以让演讲者更好地利用语言的艺术特点,通过修辞和措辞技巧来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激情演讲稿,希望对大家在演讲中能够激发自己
  • 03-20 原料仓库年终总结(汇总21篇)
    年终总结是对过去一年工作成果的总结和梳理,通过反思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为来年的工作制定更好的计划。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年终总结范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