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优秀21篇)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优秀21篇)

时间:2024-01-09 08:13:10 作者:琴心月

教学计划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不能一概而论。这里有一些经过教育教学专家认可的教学计划,希望能给您的教学提供一些指导和启发。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赏析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写寒梅初放。何逊《扬州早梅》:“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露发,映雪凝寒开。”梅花,她开于冬春之交,最能惊醒人们的时间意识,使人们萌生新的希望。所以被认为是报春之花。因为梅花斗雪迎寒而开,诗人咏梅,又总以冰雪作为空间背景。庾信《咏梅花》诗:“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半放的寒梅点缀着覆雪悬冰的梅枝,愈显得光明润泽。词人接着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形容将开未开之梅的轻盈娇美,用玉人出浴形容梅的玉洁冰清,明艳出群,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

下片转用侧面烘托。梅花偏宜月下观赏,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珑透剔,使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值此良宵,且备金樽、绿蚁,花前共一醉。绿蚁,酒面的浮沫。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历代诗话》引《古隽考略》:“绿蚁,酒之美者,泛泛有浮花,其色绿。”抒发赏梅情怀。先写月夜饮酒,表现赏梅的豪情逸致;结句“此花不与群花比”,既赞美了梅花孤高傲寒的品格,又表现了女词人鄙弃世俗的坦荡胸怀。

这首词,银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绿的酒,晶莹的梅织成了一幅画,写得如梦如幻,空灵优美。与前人的咏梅诗词相比,此词艺术上有所创新。词人抓住寒梅主要特征,用比喻、拟人、想象等多种手法,从正面刻画梅花形象。在对寒梅作了总体勾勒之后,又以生花妙笔点染其形象美和神态美。同时,此时做到了移情于物,以景传情,意中有景,景中寄意,体现了李词的特色。

杨恩成《读〈渔家傲〉》:李清照认为,词不仅要“主情致”,而且要表现出“妍丽丰逸”的“富贵态”。这首咏梅词,可以说充分地体现了她的这种主张。她从一个贵妇人的立场、情趣出发,体物言情,无不带着一种优裕、高雅的情趣,既贴切地描绘出“庭际”梅花的状貌,又把自己高雅、悠娴的志趣,倾注入梅花,不即不离、情景相因,托兴深远。同时,作者又用“雪”、“月”作背景,成功地映衬出梅花的高洁与孤傲的品格。形神俱似,体物超妙。

刘瑜《李清照词欣赏》:李清照该首词也是有寄托的,作者在于通过咏梅花讴歌自己美好幸福的婚姻爱情。“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造化偏偏让明月分辉,花月相照,花好月圆。这使得自然联想到赵明诚李清照那神妙离奇的婚姻故事……真是天做良缘,花月相照,花好月圆,婚姻幸福美满。故夫妇两人共同举杯,为明诚得一才华横溢、梅花一般高雅芳洁的词女而干杯,为自己美好幸福的爱情拼得一醉。显然,此词李清照以高格独迥、孤标逸韵、冰清玉洁的梅花自喻。

渔家傲李清照翻译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吟咏寒梅。上阕写寒梅初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玉洁冰清;下阕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写梅即写人,赏梅亦自赏。全词抓住寒梅主要特征,由月光、酒樽、梅花织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空灵优美的图画,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刻画梅花形象,赞颂梅花超尘绝俗的洁美素质和不畏霜雪、秀拔独立的坚强品格。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白雪皑皑,满眼银色世界。就在这银色的世界里,一树寒梅点缀其间。那覆雪悬冰的梅枝,晶莹剔透,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就是从这傲雪而放的梅花,人们才知道了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换了新妆的美人。

大自然可能也有偏爱,她怜爱这娇艳的梅花,作为陪衬,才让月光这样皎洁清澈,玲珑剔透,洒满大地。让我们举杯开怀畅饮吧,值此花好月圆雪白的良宵,品酒赏梅,一醉方休。要知道,群花竞艳,谁也逊色于梅花呀。

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写寒梅初放。何逊《扬州早梅》:“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露发,映雪凝寒开。”梅花,她开于冬春之交,最能惊醒人们的时间意识,使人们萌生新的希望。所以被认为是报春之花。因为梅花斗雪迎寒而开,诗人咏梅,又总以冰雪作为空间背景。庾信《咏梅花》诗:“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半放的寒梅点缀着覆雪悬冰的梅枝,愈显得光明润泽。词人接着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形容将开未开之梅的轻盈娇美,用玉人出浴形容梅的玉洁冰清,明艳出群,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

下片转用侧面烘托。梅花偏宜月下观赏,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珑透剔,使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值此良宵,且备金樽、绿蚁,花前共一醉。绿蚁,酒面的浮沫。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历代诗话》引《古隽考略》:“绿蚁,酒之美者,泛泛有浮花,其色绿。”抒发赏梅情怀。先写月夜饮酒,表现赏梅的豪情逸致;结句“此花不与群花比”,既赞美了梅花孤高傲寒的品格,又表现了女词人鄙弃世俗的坦荡胸怀。

这首词,银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绿的酒,晶莹的梅织成了一幅画,写得如梦如幻,空灵优美。与前人的咏梅诗词相比,此词艺术上有所创新。词人抓住寒梅主要特征,用比喻、拟人、想象等多种手法,从正面刻画梅花形象。在对寒梅作了总体勾勒之后,又以生花妙笔点染其形象美和神态美。同时,此时做到了移情于物,以景传情,意中有景,景中寄意,体现了李词的特色。

李清照渔家傲翻译

《渔家傲》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李清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翻译】。

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去。

【鉴赏】。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用“接”“连”两字巧妙地将“天”、“云涛”、“晓雾”组合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画面,写出了动感,写出了气势。“星河”“转”和“千帆”“舞”写出了大气,写出了磅礴。在这磅礴大气之中,乘船人自然也就大气了。水天相接,星河欲转,船摇帆舞,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有梦境的虚幻,虚实结合,巧妙无比。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写词人仿佛梦见天帝,天帝殷切地问她:“你打算到哪儿去呀?”看似平常一问,然而这温和与殷切同现实中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只顾自己一路奔逃的高宗皇帝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下阙开头写词人回答天地的问话,也是上下阕之间的过渡语。“路长”、“日暮”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嗟”,感叹自己虽然学习写诗,却不能有所成就,正如伍子胥“吾日暮途穷远”和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意念与过程,倾诉的是空有才华却遭逢时事不幸的苦闷。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九万里风鹏正举”与“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形成了呼应。“九万里风鹏正举”语出《庄子·逍遥游》,词人化用此意足见其要决意脱离这使其有才能而不得施展的尘世,“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要借助于风力,去向理想的.神仙境地。

这首词气势磅礴,奔放有力,是其作品中少有的浪漫主义豪放词。从内容、情调及风格上看,这首词应该是南渡以后的作品。南渡以后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了。作者经历了靖康之乱,举家南迁,备尝家破人亡与颠沛流离之苦。这使她的生活面大了,阅历也深了,作品的内容也较前期丰富了,这一时期词作品多是家国沦亡与个人不幸遭遇的哀叹,与前期生活无忧无虑时的多为爱情的歌颂和离别相思、伤春悲秋的叹息情调有了本质的不同,取而代之的是浓厚的感伤情绪。这首词借助于梦境的描述,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执着以及对自由与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渔家傲李清照翻译

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樽沉绿蚁,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米酒初熟时,上有渣浮如蚁。

此花不与群花比,是爱极之语。而人的才气品格却可与此花斗艳,譬若易安。

李清照教学设计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

2、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

3、让学生由词及人,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诵读法、情境法、对比探究法。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起来学习《李清照词两首》。

说起李清照,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在初中还曾经学过她的《如梦令》呢。

那么,我们对她的生平应该还是有些了解的,谁来带着我们大概回忆一下呢?

请学生回忆相关内容。

二、确定基调,分析叠字。

带着对李清照的回忆,我们先来品读《声声慢》。

配乐朗诵《声声慢》。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1、初读全词,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词语。(愁)。

2、直接表现愁的是哪几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寻寻觅觅,李清照在寻什么呢?寻到了吗?

我们知道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可能是在寻觅流亡以前的生活,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什么别的,它们似乎是遗失了,似乎本来就没有。所以,她精神恍惚,若有所失,到处寻觅。

(2)冷冷清清,她寻找到什么了?

没有,不仅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痛苦,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加觉得自己寄身异地,无人为伴,孤独寂寞。

(3)凄凄惨惨戚戚,最后诗人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命运凄惨,心情悲痛。

可以说开头这句词为全篇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同学们能告诉我哪些词语可以概括吗?对了,悲苦愁绝。

刚才同学们在读这几句词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对了,叠字的运用,假如我们将它改成“寻觅,冷清,凄惨戚”,你们觉得怎么样呢?对,少了音韵美。

三、鉴赏意象,品评愁情。

我们讲诗歌,肯定要谈意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选取了那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在这些意象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个?试着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1)淡酒。

所以说,并非酒太淡,而是风太冷,愁太重,酒力压不住啊。

(2)晚风。

怎么去理解“晚来风急”?它能渲染出什么样的情绪呢?

晚可以指晚上,也可以指晚年,风又急又冷,恰好能渲染出忧愁凄苦的情绪。

(3)过雁。

大雁南飞本是自然现象,作者看了为什么会伤心呢?她和大雁又怎么会是旧时相识呢?

大雁到了秋天,由北而南,作者是北方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大雁能够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异乡,这正是引起她伤心的原因。

李清照在很多作品里面都写到了大雁,比如说,早年写的《一剪梅》里就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南渡之前写的《念奴娇》里也有“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我们看这两句虽然也充满离愁,但是那离愁中却是含有甜蜜的回忆和相逢的希望的,而本词却表现了一种绝望,一种极度的伤心。

(4)黄花。

黄花是什么花呢?象征着什么呢?

这里明是写花,而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

(5)梧桐、细雨。

这样一来,深秋时节作者的那种失落、孤单、凄凉、悲哀,就都展现出来了。

通过刚才对这些意象的共同探讨,我们发现,虽然作者没有明着写愁,但是这其中处处都充满着愁绪。真叫“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啊!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在《声声慢》里,作者所写的是永别之愁,长久之愁,家国之愁。

四、比较两词,解决重点。

这就让我们想起了辛弃疾的那首《丑奴儿》,下阙是这样的:“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宦游在外,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逢重阳,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请同学们自读《醉花阴》,找出表现愁情的意象,着重分析和《声声慢》里相同的意象——酒、风和黄花。

酒:《声声慢》里的酒是无力的,是无法驱寒浇愁的,用来反衬内心的愁浓愁重。

《醉花阴》里的酒是用来消愁的、相思的,有着诗酒自适的潇洒。

风:《声声慢》里的风是晚风,是急风,让人更添寒意,更难将息。

《醉花阴》里的风是有趣味的,它卷动珠帘,帘内闪现出一位愁思绵绵的少妇。

黄花:《声声慢》里的黄花是残菊,象征着人世的悲欢离合,正是词人晚年百无聊赖,孤苦飘零的处境。

《醉花阴》里的黄花,是有暗香的,是瘦的,因花瘦而触及人瘦,但人瘦胜似花瘦。写出词人因思念丈夫而消瘦。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在《醉花阴》里,作者所写的是小别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

由此可见,同一个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反映着不同时期的生活和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和格调。我们从中可以领会到时代社会的变化、个人的际遇对于作家创作的有力影响。

两首词我们就赏析到这儿,看同学们的样子还有点意犹未尽,那么就请同学们课后完成这样的作业。

五、课后作业。

我为清照写碑文。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是不幸的,但作为一个词人,她却是伟大的,生活曾经给她带来了太多的苦难,不过女词人并没有被苦难压垮,而是让自己的艺术灵魂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虽然,我们不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但我相信,她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一座丰碑,只是这碑上还缺少碑文,这碑文就交给同学们来写吧。

李清照: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赏析:

前篇我们看到了范仲淹作为男子柔情似水的一面,此篇我们来看看李清照一介女流雄姿英发的一面。

李清照是大家早已熟知的词人了,关于她的身世遭际我就不再赘述了。宋室南渡前后,清照遭遇人生最大的变故,真是国破家亡,孤苦无依,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但是,清照让人佩服的是她也有刚强的一面。此词为范仲淹《渔家傲》的同题之作,当为南渡后的词作。虽然是一篇记梦之词,但是从中透露出的是清照的坚强,对现实黑暗的失望,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在清照《漱玉词》中是不多见的,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词吧!

此词的前两句,写梦中之境。一上来就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宏阔的气氛和开阔的境界。苍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苍茫无际,辽阔壮美。再加上巧妙的动词的连接,浑然一体,茫茫无际,动态活现。接下来三句,写梦中遇见天帝。这便引入人的活动,增添了一种人情味。清照的梦魂经过海上的一路颠簸,升入了天国,见到了慈祥的天帝。在这幻想的境界中,词人给我们塑造了一位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也寄寓着清照美()好的理想。

此词的下阕一开头便将上下两阙紧密结合,衔接自然,一气呵成。一问一报,便由虚幻转为现实,路长日暮的清照,孤苦无依,在乱世流离,自己空有满腔热情,满腹才华此时却无用武之地,真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慨叹。这是清照的不幸,更是国家的不幸,这是清照的苦闷,也是国家的苦闷。一介女流如此,真是国家的悲哀!接下来的一句,气势雄壮,宕开一笔。庄子的《逍遥游》里有“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大鹏展翅,雄风顿起,清照大喝一声“风休住”,欲借此风,驭船前往三山之地。气势磅礴,,毅然决然,一往无前!“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这也正好回答了天帝的询问,这是前后呼应,一气呵成。

此词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女子的看法,原来女子也有金刚怒目的雄风啊!

李清照渔家傲翻译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这里着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徬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两者象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那么,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蓬舟”,象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三山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这种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胸怀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的。

李清照本为婉约派的女作家,能写出如此豪放的词,除了乱世迫使她从闺阁中走出社会,面对现实这些客观原因之外,还有她的主观因素,就是她的思维活跃,性格开朗,敢想敢说;同时,她遍读群书,记性特强,不常见的字句、故实,都能一一记得,这就丰富了她的形象思维,使她对各种神话传说和典故,都能运用自如来书写自己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从而构成了这首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魄宏伟的豪放词。

李清照渔家傲翻译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白雪皑皑,满眼银色世界。就在这银色的世界里,一树寒梅点缀其间。那覆雪悬冰的梅枝,晶莹剔透,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就是从这傲雪而放的梅花,人们才知道了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换了新妆的美人。

大自然可能也有偏爱,她怜爱这娇艳的梅花,作为陪衬,才让月光这样皎洁清澈,玲珑剔透,洒满大地。让我们举杯开怀畅饮吧,值此花好月圆雪白的良宵,品酒赏梅,一醉方休。要知道,群花竞艳,谁也逊色于梅花呀。

这是一首咏梅词。

上片写寒梅初放。何逊《扬州早梅》:“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露发,映雪凝寒开。”梅花,她开于冬春之交,最能惊醒人们的时间意识,使人们萌生新的希望。所以被认为是报春之花。因为梅花斗雪迎寒而开,诗人咏梅,又总以冰雪作为空间背景。庾信《咏梅花》诗:“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这里,“琼枝”就指覆雪悬冰的梅枝。半放的寒梅点缀着它,愈显得光明润泽!

词人接着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形容将开未开之梅的轻盈娇美,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玉洁冰清,明艳出群: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

下片转用侧面烘托。梅花偏宜月下观赏,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珑透剔,使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值此良宵,且备金樽、绿蚁,花前共一醉。绿蚁,酒面的浮沫。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历代诗话》引《古隽考略》:“绿蚁,酒之美者,泛泛有浮花,其色绿。”

这首词,银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绿的酒,晶莹的梅织成了一幅画,写得如梦如幻,空灵优美。

李清照: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1)云涛:云彩铺在天空里象起伏的波浪。

(2)星河:天河。转:指拂晓前天河西移。这一行说:满天迷漫着云雾,雾里露出了曙光,星河正在转动,象无数船儿在扬帆前进。

(3)帝所:天帝住的宫殿。

(4)天语:天帝的话语。

(5)殷勤:关心地。

(6)报:回答。嗟:悲叹。

(7)漫有:空有。这一行说:我告诉天帝,自己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毫无用处。

(8)鹏正举:大鹏正飞上天。庄周《逍遥游》里说:大鹏鸟乘风上天,一飞就是九万里。

(9)休住:不要停止。

(10)蓬舟:象飘蓬一样轻快的船。吹取:吹向。三山:古代神话:东方大海里有三座仙山,叫做蓬莱、方丈、瀛州。

参考翻译:

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

“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因为词中的贯串动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连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大鹏正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具大手笔也!“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雄奇。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答案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正举风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3、古代文人写诗赋词十分讲究炼字,诗中“舞”字用得巧妙,请简要分析(2分)。

14、这首词的作者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2分)。

13.(2分)“舞”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因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的画面,也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达出来,既有生活的真实感,也有梦境的虚幻性,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基础。

14.(2分)表现出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人(今山东济南),是婉约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地度过了晚年。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有《漱玉词》传世。

《李清照词》教学设计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

2、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

3、让学生由词及人,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法。

诵读法、情境法、对比探究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说起李清照,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在初中还曾经学过她的《如梦令》呢。

那么,我们对她的生平应该还是有些了解的,谁来带着我们大概回忆一下呢?

请学生回忆相关内容。

二、确定基调,分析叠字。

带着对李清照的回忆,我们先来品读《声声慢》。

配乐朗诵《声声慢》。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1、初读全词,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词语。(愁)。

2、直接表现愁的是哪几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寻寻觅觅,李清照在寻什么呢?寻到了吗?

我们知道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可能是在寻觅流亡以前的生活,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什么别的,它们似乎是遗失了,似乎本来就没有。所以,她精神恍惚,若有所失,到处寻觅。

(2)冷冷清清,她寻找到什么了?

没有,不仅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痛苦,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加觉得自己寄身异地,无人为伴,孤独寂寞。

(3)凄凄惨惨戚戚,最后诗人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命运凄惨,心情悲痛。

可以说开头这句词为全篇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同学们能告诉我哪些词语可以概括吗?对了,悲苦愁绝。

刚才同学们在读这几句词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对了,叠字的运用,假如我们将它改成“寻觅,冷清,凄惨戚”,你们觉得怎么样呢?对,少了音韵美。

三、鉴赏意象,品评愁情。

我们讲诗歌,肯定要谈意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选取了那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在这些意象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个?试着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1)淡酒。

所以说,并非酒太淡,而是风太冷,愁太重,酒力压不住啊。

(2)晚风。

怎么去理解“晚来风急”?它能渲染出什么样的情绪呢?

晚可以指晚上,也可以指晚年,风又急又冷,恰好能渲染出忧愁凄苦的情绪。

(3)过雁。

大雁南飞本是自然现象,作者看了为什么会伤心呢?她和大雁又怎么会是旧时相识呢?

大雁到了秋天,由北而南,作者是北方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大雁能够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异乡,这正是引起她伤心的原因。

李清照在很多作品里面都写到了大雁,比如说,早年写的《一剪梅》里就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南渡之前写的《念奴娇》里也有“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我们看这两句虽然也充满离愁,但是那离愁中却是含有甜蜜的回忆和相逢的希望的,而本词却表现了一种绝望,一种极度的伤心。

(4)黄花。

黄花是什么花呢?象征着什么呢?

这里明是写花,而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

(5)梧桐、细雨。

这样一来,深秋时节作者的那种失落、孤单、凄凉、悲哀,就都展现出来了。

通过刚才对这些意象的共同探讨,我们发现,虽然作者没有明着写愁,但是这其中处处都充满着愁绪。真叫“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啊!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在《声声慢》里,作者所写的是永别之愁,长久之愁,家国之愁。

四、比较两词,解决重点。

这就让我们想起了辛弃疾的那首《丑奴儿》,下阙是这样的:“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宦游在外,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逢重阳,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请同学们自读《醉花阴》,找出表现愁情的意象,着重分析和《声声慢》里相同的意象――酒、风和黄花。

酒:《声声慢》里的酒是无力的,是无法驱寒浇愁的,用来反衬内心的愁浓愁重。

《醉花阴》里的酒是用来消愁的、相思的,有着诗酒自适的潇洒。

风:《声声慢》里的风是晚风,是急风,让人更添寒意,更难将息。

《醉花阴》里的风是有趣味的,它卷动珠帘,帘内闪现出一位愁思绵绵的少妇。

黄花:《声声慢》里的黄花是残菊,象征着人世的悲欢离合,正是词人晚年百无聊赖,孤苦飘零的处境。

《醉花阴》里的黄花,是有暗香的,是瘦的,因花瘦而触及人瘦,但人瘦胜似花瘦。写出词人因思念丈夫而消瘦。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在《醉花阴》里,作者所写的是小别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

由此可见,同一个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反映着不同时期的生活和心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和格调。我们从中可以领会到时代社会的变化、个人的际遇对于作家创作的有力影响。

两首词我们就赏析到这儿,看同学们的样子还有点意犹未尽,那么就请同学们课后完成这样的作业。

五、课后作业。

我为清照写碑文。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是不幸的,但作为一个词人,她却是伟大的,生活曾经给她带来了太多的苦难,不过女词人并没有被苦难压垮,而是让自己的艺术灵魂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虽然,我们不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但我相信,她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一座丰碑,只是这碑上还缺少碑文,这碑文就交给同学们来写吧。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

本课教学抓住“韵律、内容、情感、语言”四个要素来进行学习。以初读把握韵律切入,进而再读感知内容,接着体味词中寄寓的情感,最后赏析词中优美的语言。要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初步掌握赏析诗词语言的方法。

1、自主学习,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

2、分小组合作学习,每组探讨1个关键字词的作用。

一、深情导入(约2分钟)。

即兴讲话……(板书题目)。

二、知人论诗(约3分钟)(板书作者)。

三、朗诵词作(约5分钟)。

学生自由朗诵词作,进一步体会词作感情。

教师范读,提醒学生读准字音(帆殷勤嗟谩)。

四、感知内容(约8分钟)。

1、解释词句中带红色的词的意思(开火车)。

学生朗诵,提醒:读出节奏。

2、理解内容:(师提醒不要简单翻译,要学生展开想象)。

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经历去理解词的内涵,并明确词意。

学生进行表演朗诵,提醒:读出感情。点评。

五、含英咀华(分组合作探究进行)(约8分钟)。

1、评析妙字。学生分组合作探讨,细品词中的妙字,说说用得妙的原因。各组代表发言。

教师提示:分析某个词用得妙步骤如下:

一、解释含义,包括字面意思和语境意思;

二、联系诗句描述画面,答出所用的修辞等手法,因为手法也是妙处;

三、答出此词引出的感情、意境或塑造的形象。

明确:“舞”字不仅是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也是写天上千姿万态的星星。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传达了作者奔波之时的感受。

2、名句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明确:我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风不要停止,把我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让我去过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化用《庄子逍遥游》句子,对风进行烘托描绘,境界宏阔。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词人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仙山,体现词人胆气之豪,境界之高。

教师归纳:名句赏析的基本方法:从内容、写法、意境、或作者的感情等回答。基本格式:x句真实(逼真)xx写出了xxxxx的鲜明特点(形象)表达了作者xxxxx的思想感情(揭示了xxxx道理),注意根据内容灵活运用方法。

六、指导背诵比赛(约5分钟)。

让我们把这首充满浪漫色彩豪迈情怀的《渔家傲》记下来,教师进行默写比赛。提醒学生把难写的字记住。(板书全词)。

七、小结(约3分钟)。

教师:归纳词的中心思想与艺术手法与表达效果?(板书)。

八、扩展延伸:(约5分钟)。

欣赏李清照婉约风格的作品(早期晚期个一篇)并进行风格比较。

九、布置作业。(分层次)(约1分钟)。

结束语:让我借用李清照的豪言壮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来激励同学们的斗志。祝愿大家如大鹏一样展翅高飞,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梦想!再见!

《李清照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标:

(1)通过诵读准确把握该词的情感;

(2)了解并把握李清照的创作分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和赏析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并理解李清照创作分期和创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我们先看一句台词:“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ppt展示),当然也有人进行过恶搞。(ppt展示: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容嬷嬷吗)。

实际上,大明湖畔确实出现过一些美女和才女,这里有一幅对联为证: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彩有后主遗风。

这就是郭沫若题李清照故居漱玉堂的对联,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走进李清照,学习《李清照词两首》。

二、板块教学,整体感知。

1.读一读。向学生提出四维诵读要求。

读得准确。

读出节奏。

读出关键。

凉。表面上:重阳节,天气转凉。玉枕纱橱,难于风寒。

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到孤独、凄凉。)。

引申问题:本词写作的季节?时间?

重阳节。本应于家人团聚,而此时赵明诚在山东做官,李清照在青州老家居住,李清照清寂无聊,写了这首词给赵明诚,以寄相思。“永昼”“半夜”“黄昏后”。巧妙抓住了这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在家中生活的空虚,无聊,来表达自己对丈夫那种夜以继日的相思之情。

读出感觉。

2.品一品。品读“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色的菊花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这样的比喻比较恰当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作者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和内心情感。

3.比一比:比较李清照前期作品《如梦令》,阐释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创作风格,引进李清照创作分期。

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李清照44岁,靖康之难;46岁,丈夫赵明诚病逝于建康。

最后,请同学为该词选一幅插图。

三、总结提升。

《李清照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3)了解李清照前后期的不同风格。

(4)了解婉约派的特点。

教学重点: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渲染气氛,激趣导入:(播放二泉映月)。

资料链接。

-----她有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知道她是谁吗?

没错!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两首代表词作《醉花阴》和〈〈声声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走近作者,了解身世。

资源共享: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清照的资料进行交流,注意关注李清照的生平遭遇。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感悟词意,把握感情,自主探究。

引导:联系作者生平遭遇。

教师小结并板书:《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主要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从〈〈声声慢〉〉中我们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这个“愁”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因此,这“愁”字表现得更加凄厉沉痛。

附板书:

愁《醉花阴》-------离别相思-----苦。

〈〈声声慢〉〉------国破家亡夫丧------痛。

拓展理解,深入体会。

资料链接:怎一个“愁”字了得!

1、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2、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3、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4、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活动:学生诵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谈体会。

李清照《渔家傲》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清照《渔家傲》,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朝代:宋代。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这就是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

“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因为词中的贯串动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连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大鹏正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具大手笔也!“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

前后呼应,结构缜密。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雄奇。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是文学家李格非,母亲是状元王拱辰之女,也工文章。李照清早年生活在文化空气浓厚的家庭里。18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著有《金石录》,李清照写了《金石录序》,详细的记载了夫妻共同生活和对书画金石的爱好。他前期的词章,多数是描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风格清新明丽。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夫妇仓皇南渡。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今南京市)病故,她只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因此后期的作品多反映战乱痛苦的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风格沉郁凄怆。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主要在于运用朴实的白描手法,善于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明白如话。在宋代词人中,卓然自成一家。有《漱玉词》。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抓住“韵律、内容、情感、语言”四个要素来进行学习。以初读把握韵律切入,进而再读感知内容,接着体味词中寄寓的情感,最后赏析词中优美的语言。要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初步掌握赏析诗词语言的方法。

课前预习:

1、自主学习,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

2、分小组合作学习,每组探讨1个关键字词的作用。

课堂学习:

一、深情导入(约2分钟)。

即兴讲话……(板书题目)。

二、知人论诗(约3分钟)(板书作者)。

三、朗诵词作(约5分钟)。

学生自由朗诵词作,进一步体会词作感情。

教师范读,提醒学生读准字音(帆殷勤嗟谩)。

四、感知内容(约8分钟)。

1、解释词句中带红色的词的意思(开火车)。

学生朗诵,提醒:读出节奏。

2、理解内容:(师提醒不要简单翻译,要学生展开想象)。

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经历去理解词的内涵,并明确词意。

学生进行表演朗诵,提醒:读出感情。点评。

五、含英咀华(分组合作探究进行)(约8分钟)。

1、评析妙字。学生分组合作探讨,细品词中的妙字,说说用得妙的原因。各组代表发言。

教师提示:分析某个词用得妙步骤如下:

一、解释含义,包括字面意思和语境意思;

二、联系诗句描述画面,答出所用的修辞等手法,因为手法也是妙处;

三、答出此词引出的感情、意境或塑造的形象。

明确:“舞”字不仅是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也是写天上千姿万态的星星。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传达了作者奔波之时的感受。

2、名句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明确:我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风不要停止,把我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让我去过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化用《庄子逍遥游》句子,对风进行烘托描绘,境界宏阔。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词人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仙山,体现词人胆气之豪,境界之高。

教师归纳:名句赏析的基本方法:从内容、写法、意境、或作者的感情等回答。基本格式:x句真实(逼真)xx写出了xxxxx的鲜明特点(形象)表达了作者xxxxx的思想感情(揭示了xxxx道理),注意根据内容灵活运用方法。

六、指导背诵比赛(约5分钟)。

让我们把这首充满浪漫色彩豪迈情怀的《渔家傲》记下来,教师进行默写比赛。提醒学生把难写的字记住。(板书全词)。

七、小结(约3分钟)。

教师:归纳词的中心思想与艺术手法与表达效果?(板书)。

八、扩展延伸:(约5分钟)。

欣赏李清照婉约风格的作品(早期晚期个一篇)并进行风格比较。

九、布置作业。(分层次)(约1分钟)。

结束语:让我借用李清照的豪言壮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来激励同学们的斗志。祝愿大家如大鹏一样展翅高飞,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梦想!再见!

《李清照词》教学设计

今天在五班和七班上了李清照的两首词,《醉花阴》、《声声慢》。上学期我上过公开课讲的就是李清照前后期的两篇代表作《一剪梅》和《声声慢》的比较赏析。那节课我侧重比较鉴赏了这两首词表达愁情的不同,课堂效果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欣赏了《醉花阴》和《声声慢》。首先,我让学生就作家作品了解及他们对李清照的认识和了解。出招那个阶段和上学期他们已经学习过李清照的词,所以对李清照有一定的认识,学生都说到李清照南渡前后的经历对他作品的影响,南渡前词风清丽明快,南渡后词风转为深沉凄苦,而且学生能够认识到抒发愁情是李清照创作的一条主线,就比如今天要学习的这两首词都是书写愁情的。由此我导入新课。既然他们都能看出这两首词都是抒发了作者的愁,那我就问他们是如何看出来的。学生七嘴八舌发言很踊跃,有的抓住意象分析,比如《醉花阴》中的“薄雾浓浓”“黄花”,《声声慢》中的“淡洒”“雁”“黄花”“梧桐细雨”等等。学生分析还是比较准确,能够贴近诗人的内心来把推她的情感,有部分学生的分析还很精彩,有的学生说“薄雾浓浓愁永昼”不仅写出了诗人之愁的绵长,俄日全额还写出了诗人愁的浓重,她的愁就如薄雾浓浓一样笼罩在他心里,浓的化都化不开;有的同学分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她能认识到“梧桐细雨”是古诗词中常用来抒写相思之苦的意象,而且她能够展开想象,她说她能感到诗人倚在窗前寂寞地听雨打梧桐叶的孤独凄苦,那一滴滴的'细雨,打在梧桐叶上,其实也打在了诗人的心上,化作心底的泪。她的语言优美而感动,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有的同学抓住诗人直抒胸臆的句子分析,如《醉花阴》的“薄雾浓浓愁永昼”的“愁”,《声声慢》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有个学生分析“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这一句,她说诗人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她的“半夜凉初透”不单是气候的凉,更重要的是她内心的凉,重阳佳节,本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可丈夫不在她的身边,半夜醒来,枕边无人,诗人自然感到的是孤独之冷。

还有的学生能抓住诗里描绘的诗人的主题形象来分析。如《醉花阴》中的“人比黄花瘦”,《声声慢》中的“倚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分析形象的时候学生都能自觉地运用联想和想象,把一幅生动逼真的画面呈现给同学们。

这节课我没讲,几乎都是同学们在分析,他们分析不到的地方我再稍作启发和补充,,如《声声慢》中的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同学们对这一句诗的分析不够透彻,而这一句的内涵又极丰富,我引导他们联系其他诗人写愁的句子,然后拿那些句子跟这一句相比,然后去感受它的独特内涵,诗人实际中无法言说,无法形容的凄苦。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

今天,老师要与大家一起学习范仲淹的一首词:《渔家傲秋思》。

1、一首词怎么会有两个题目?(词牌名题目,真正与内容有关)。

2、秋思,在秋天引发的思绪。

公元1040年,52岁的范仲淹应急召远离风景如画的故土苏州,来到千里之外黄沙漫天的边塞,开始了多年的戍边生涯,在一个夜不成寐的晚上,听着悠悠羌管,万千思绪涌上心头,写下了这首《秋思》。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词作。

1、请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

2、学读。

读得准确流利,很有诗味,我们扬长避短一起学着读一读。

这首词的味道来自于情,来自于景,词人首先给我们呈现了塞外奇景:塞下秋来风景异,我们用组词法去解?(惊异、奇异)一个异字传递了词人对塞下季节变换的敏感,究竟异在何处呢?我们快速地找一找、说一说。

衡阳雁去无留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向南方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奇寒:胡天八月即飞雪……风掣红旗冻不番以诗解诗,将以前学过的诗相映照、比对,可以更快地了解诗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夜不能寐,侧耳远听,寒风呼啸,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这一切对于身处江南的词人以及今天的我们来说是何等神奇。

长烟落日孤城闭:王维笔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壮阔之下,竟是孤单小城的城门紧锁。充满了萧条肃杀之气。广袤天底下,崇山峻岭中的一座孤城了,跟繁华的江南自然有着天地之差。

羌管悠悠霜满地:特有乐器,唐代边塞诗常出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发出凄切之声。深夜里传来了如泣如诉、凄切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听乐音)。

这些新奇的景象实在是太独特了,我们来把写景的句子联起来读一遍。雄壮、奇异的塞外景色成了边塞诗人最津津乐道的话题。评论家说:边塞诗歌的一大特色及价值就在于充满了山川奇气。所谓山川奇气,即以边疆自然风光作为诗歌意象,在绝域的荒凉和广漠中挖掘庄严和美丽,并加以热烈歌颂。

岑参如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雪绚烂)。

王维亦是如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人们称颂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们的词人,范仲淹也是这样在歌颂着的吗?那他此刻的情绪又是怎样的呢?(悲凉)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有人早生华发,有人黯然落泪。这是多么凄凉的情景。

除此之外,你还能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他拉悲凉之情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再把词句吟诵一遍,仔细体会体会。呆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敢于挑战的同学,可以发挥想象,描绘场景。比如:老师在刚才的边声里听出了悲凉之意。(示例)。

浊酒一杯家万里:借酒浇愁愁更愁,两个数词用得很有意味。一杯万里呈现鲜明的反差。杯杯浊酒家万里。原本想借酒舒解思乡念家之情,然而曲曲一怀怎抵得过千里万里的浓重乡愁。浓得化也化不开。

直抒胸臆。

景中含情(见上文)。

闭口音。

什么原因让他如此悲苦?(还有一句,非常特殊,被同学们漠视,这里面有没有悲情在里边?)。

燕然未勒归无计:

a明意典故的反说战争没有取得胜利,既便对家乡亲人魂牵梦萦,还乡之计无从谈起。

b如果有旨命其归,你看他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效法窦宪建立功勋许多边塞将士就是怀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目的而去的。壮志未酬既便可归不能归也不愿归。

c有没有可能“燕然有勒”、荣归故里呢?看一则材料:

材料补充:宋从建立之后,就采取重内轻外政策,对内加紧控制,把禁军分驻全国各地,而在边疆上长期放弃警戒,武备松驰。宝元元年(1038)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而事起仓促,将不知兵,兵不知战,以致每战辄败。(生念)诗句:长烟落日孤城闭一个闭字就点出了战事吃紧,国家危亡的情景。

你有答案了吗?君王的治国之策如此,既便他有雄心万丈,既便他才华横溢,然而实现抱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还眼看着进犯少数民族军队步步进逼,国家危难而又无能为力。壮志难酬,悲怆之情溢于言表。

事实上,范仲淹他很努力,他到任后,一而加强军队训练,一面构筑防御工事,努力使延州局势暂时稳定下来。

他也很有能力:号令严明,训练有方,又能团结当地羌人,戍边数年,名重一时,赞其腹中有数万甲兵。

原本他可以坦然,他尽力了,但是仍旧忧国居民,作着家国之思。将军范仲淹岂只白了发,还流着泪,同理,白了发、流着泪的又何只范,还有那些同样离家千里万里的征人们,所以,末句要把它表述完整,应该是:将军征夫白发将军征夫泪,互文的用法(板书)。词人的情怀原来是那么复杂那么深重。现在就让我们感觉自已是那位集万千感慨于一身,作着深重家国之思的词人,和着音乐来演绎一下这首词:

配乐朗读。(跟读:将军白发征夫泪)。

然而评论家们却说:此词,为一般的边塞思秋之作难以比拟。

经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能说出理由:

小结:除了表现英雄气概、奇丽风景、艰苦生活之外,作为臣子能将矛头直指宋王朝重内轻外、消极防御所造成的弊端。其气概、其见地非同一般。

从个人的羁旅漂泊情怀、小家儿女情思中跳出来,触及家国百姓的忧思,有担当、具有伟人胸怀。

一切的一切,应了他书定在《岳阳楼记》里的人生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词里的范仲淹让我们严然起敬,史书里真正的范仲淹又如何呢:

北宋名臣,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

1043年,痛心于朝政时弊,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

不久,因保守派阻挠被贬,于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师:范仲淹喜好弹琴,工于诗词散文,志趣高雅,很有才学。

也正因为如此,宋代理学家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师:千载迄今,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范仲淹的诗词,一直被人们深情传唱。我们永远怀念他!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

知识目标: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能够有感情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作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吟诵品读词作,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一、导入诗歌。

由《岳阳楼记》最后一段朗读导入:

一篇《岳阳楼记》感动了历代的文人墨客,让我们了解了范仲淹作为政治家的忧国忧思。其实他还是一名武将,曾驻守边塞多年,今天我们通过《渔家傲·秋思》这首词来领略一下他的边塞情怀。(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

2、背景简介:

3、释题:

“秋思”这一题目提示了什么信息?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2、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四、小组合作,提出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衡阳雁去无留意”这句诗如何理解?

2、“燕然未勒归无计”是什么意思?

五、全班讨论,解决疑问。

六、有感情地品读诗歌。

今天咱们重新认识了范仲淹。在苍凉悲壮的情境里,作者用短短几句词写出了自己和许多的将士们思乡又忧国的矛盾心理,一位巍然的令人敬畏的文人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让我们也仿佛置身于边塞的萧索中感受着将士们悲凉的心情,这就是诗词文化的魅力。

七、背诵诗歌。

八、课堂小结: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整首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

九、课堂练习。

范仲淹。

意境:苍凉悲壮又沉郁雄浑。

《李清照词》教学设计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3、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你知道她是谁吗?

二、知人论世。

走近李清照:

1、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留有作品集《漱玉词》。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被誉为“婉约正宗”。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闺情、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其词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18—42岁: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42岁:北宋末日,朝廷腐败,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43岁: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46岁: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

47岁: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48岁: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

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6771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3、代表作品:

(1)前期代表作:《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后期代表作:《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读李清照词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这一点上。

三、诗歌赏析对比鉴赏,“愁”之不同。

(一)找出词眼:这两首词都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试在词中找出表达情感的词眼。(愁)。

这两首诗词都写“愁”,究竟愁情有何不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析!

(二)走进《醉花阴》。

1、美读诗歌。

(1)听朗诵作品: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学生朗诵展示。

2、思考: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愁?

3、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写作此词的背景。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调官异地。深闺寂寞,她深深地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她便写了这首词寄给丈夫赵明诚。

《醉花阴》这首词写于北宋末年,当时丈夫赵明诚离乡在外任知州,李清照独守空闺,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品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极度思念之下而写成此词。

《醉花阴》佳节重阳孤寂思夫(相思思念丈夫,南渡前,寂寞无聊之愁。)。

4、词人是从哪些方面写相思之愁的呢?

5、上阕中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

“永”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点出了愁的长久。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

“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

“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透”点出了秋寒心冷,辗转反侧。

6、问题探究:这首词的意境是怎样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概括上下片内容。

凄凉寂寥的意境思念丈夫的情感寂寞忧郁的基调。

上片重阳思亲(写愁)下片饮酒赏菊(写瘦)。

本词通过多方渲染烘托,刻画了一个日夜想念丈夫,愁情满怀的少妇形象。

(三)走进《声声慢》。

1、美读诗歌:

(1)听朗诵作品:

(2)学生朗诵展示。

同学们已经体会到《声声慢》的愁情了,那么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看看清照是如何来写愁的。

2、请同学们找出直抒胸臆的词句。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清照在寻觅什么呢?动作若有所失寻觅无果。

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环境处境冷清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又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心理感受沉痛凄厉。

所以,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悲苦愁绝。

3、学生合作探究,赏析“愁”

a、学生小组讨论(5分钟)。

b、学生展示(展示中老师点拨总结)。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并非酒淡,而是愁浓,酒力压不住心愁;借酒浇愁,而大风砭骨,又让诗人意绪全无。只因作者愁太重,酒入愁肠愁更愁。一个“淡”字突出作者晚年的凄凉,心境的凄苦。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天大雁由北往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故觉得大雁是旧相识,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是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从而抒发对家乡的怀念。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诗人任凭黄花盛开,此时也无心攀摘,甚至让菊花在枝头堆积,直至凋落。在往年,她定能和丈夫一起来赏花,而今谁又有这兴趣呢?看到花的憔悴,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凄凉的心境与残秋败花融为一体,更是愁上加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窗前的梧桐树又飘下了几片枯叶,好不容易到黄昏,偏巧这时又下起了淅沥的小雨,滴滴答答的雨声,对于伤心的诗人来说,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那颗破碎的心上。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这些愁都源自国破之悲。

c、在分析鉴赏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起再诵读这首词,深入地体味李清照无限愁情。

四、合作探究,拓展研究,品味意象。

1、那么李清照是怎样表现这种愁情的呢?她是借什么来营造这种氛围的?

找出本词出现的经典意象:

淡酒、秋风、大雁。

黄花、梧桐、细雨。

2、分组讨论整理含有这些意象的诗句,总结常见意象的象征义。

(1)有关酒的诗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师生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2)“雁”意象的诗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3)“黄花”意象的句子: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征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4)有关“梧桐”意象的诗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之物。

(5)有关“秋风”意象的诗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之物。

(6)有关“雨丝”意象的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结论:雨丝,即愁丝。

五、对比鉴赏。

《醉花阴》闺怨之愁(离别、相思)。

《声声慢》家国之愁(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

六、课堂小结。

易安体与其他宋词名家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充满一种纯净而高雅的女性意识。唐宋词诸多的女性形象,大多是男性词人塑造的,而在易安体中,女性成了抒情主体,词中的女性形象就是女词人自己。她向整个社会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倾吐自己的欢乐、忧愁、痛苦和追求,描绘自己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步履艰难的一生。李清照的词的主调就是一个“愁”字。这种愁是她心灵的展示,真情的喷涌,表现出一种对生命价值的内醒和感悟。

七、赏析音乐,深刻体会李清照诗词之美。

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一剪梅》)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体会李词的诗情画意的氛围,让生更深刻地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八、课后作业。

1、整理总结这两首词的艺术特色。

2、背诵,默写。

相关范文推荐
  • 01-09 学生会下半年工作计划前言(优质14篇)
    学生会工作计划是对学生会在一段时间内所要开展的工作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书面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会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和灵感。
  • 01-09 小学家长会讲话稿(模板14篇)
    家长会是家长们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情况和政策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些家长会的话题讨论和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各位老师、家长、小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在这个寒风飕
  • 01-09 万达员工个人述职报告(模板20篇)
    述职报告是向领导展示自己工作成果和价值的机会,也是展示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述职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亲爱的同仁们:大家好!我于
  • 01-09 请假管理制度大全(21篇)
    规章制度应该具有明确的条文和明确的违约责任,以保证其有效执行。以下是一些规章制度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对大家在制定过程中有所帮助。为保证公司员工应有的休息、休假权利
  • 01-09 小学四年级日记(热门24篇)
    每天写一篇日记,可以让我们思考自己过去的行为和选择,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日记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和启示,让大家的写作
  • 01-09 集团公司员工年终工作总结(优质19篇)
    每到月底,总是让人不禁回想起这个月的工作,也让人不禁要写一篇月工作总结来总结自己这个月的成果和不足。请大家阅读以下月工作总结范文,从中汲取写作的经验和技巧,提升
  • 01-09 公司企业财务工作计划书(精选17篇)
    一、参加财务人员继续教育每年财务人员都要参加财政局组织的财务人员继续教育。首先参加财务人员继续教育,了解新准则体系框架,掌握和领会新准则内容,要点、和精髓。全面
  • 01-09 当选支部书记表态发言稿(模板14篇)
    发言稿需要结构清晰、言之有物,以确保传达的信息准确明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发言稿,供大家参考与借鉴。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现在我代表xxx村向大会作表
  • 01-09 初中美术教师年度工作总结(实用14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教师工作表现的总结和概括,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 01-09 救灾倡议书申论(专业13篇)
    范文范本的写作水平较高,可以启发我们对于写作技巧和逻辑思维的提升。通过写作范本,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写作范文需要注意选材和立意,同时要注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