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课文孔雀东南飞教案(模板17篇)

课文孔雀东南飞教案(模板17篇)

时间:2024-01-23 15:39:02 作者:紫薇儿

教案模板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借助这些教案模板范文,相信您可以更加轻松地进行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

《孔雀东南飞》教案

2.把握诗歌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儒学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及其罪恶。

4.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手法。

1.把握故事情节,剖析人物形象

2.体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件展示:《白蛇传》、《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电影电视片断)

老师引导:刚才我们看了几段电影电视片断,同学们知道它们的片名吗?(学生答)

没错,这些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神话和传说:白蛇和许仙、董永与七仙女、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片断,还有一个是牛郎和织女。哪位同学能说说这家喻户晓的故事有什么共同点吗?(学生答)

提示:悲剧结局;浪漫主义结尾;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

带着这种美好的愿望,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主题也是关于爱情婚姻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一起来关注男女主人公的命运。

二、相关文化常识介绍(课件展示):

1.走近作者

《孔雀东南飞·并序》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古诗选集。它保存了一部分乐府民歌及六朝前已失的诗篇。但大部分为艳情宫体之作。徐陵,南朝陈人,字孝穆。他的文章绮丽,与庾信齐名,时称“徐庾体”,但所作奏议居多,文学成就不及庾信。

2.关于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乐”是音乐,“府”是官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人配乐。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被后世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3.关于课题

《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诗歌最长的叙事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里沿用的是后人常用的题目,故有此名,全诗共357句,1785字,这首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三、推进新课

1.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2.解读小序内容

3.理清故事情节(课件展示)

起点: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第一部分:开端,兰芝被谴

第二部分:发展,夫妻誓别

第三部分:发展,兰芝抗婚

第四部分:高潮,双双殉情

第五部分:尾声,告诫后人

四、研读探究

1.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采用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暗示文中别离情节;奠定全文悲哀基调;引起下文。比兴。

提示:第二段:表现刘兰芝多才多艺,有教养,勤劳能干及果敢坚强的品格。

第九段:表现刘兰芝的美丽镇静、坚强

第十段:表现刘兰芝的善良友爱

第十二段:表现齐兰芝对爱情的坚贞

第三十段:表现刘兰芝忠于爱情,性情刚烈

3.诗歌是从哪些方面或是采用哪些表现手法来体现刘兰芝的美好品质的呢?

语言描写;动作、心理、肖像等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

4.有着这么多美好品质的刘兰芝应是众多男子心目中的佳偶,但却被焦母驱谴回家,这是为什么?你觉得焦母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课件展示)

《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

《记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提示:(1)刘兰芝过门后多年不育,依照封建伦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许是原因之一。

(2)两家门第不登对。

(3)焦母认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看出刘兰芝没有很好地遵从封建礼教那些繁文缛节以及“顺父母”等妇道要求,婆媳关系紧张。

(4)焦仲卿和刘兰芝虽聚少离多,但夫妻感情很好,“甚宜其妻”,引起焦母的妒嫉,故仇视刘兰芝。

五、拓展延伸

毕竟我们不是当事人,我们无法了解焦母驱谴刘兰芝的真正原因,但是我们一定清楚:当美好的爱情变成“孔雀东南飞”时,悲剧对当事人带来的巨大伤害。(课件展示):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琬《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教师介绍写作背景,让学生品读诗句,感受陆、唐二人被迫分离的痛苦情感。

六、小结

同学们,再回顾一下我们刚上课时看的影片断和学习的内容,不难发现,几千年来,由封建礼教、家长制等构成封建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美丽的爱情成为“牛郎织女”,化作“双飞蝴蝶”,变成“孔雀东南飞”,真是痛心呀,有多少美好的爱情成为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刘兰芝和焦母的形象,下面我们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

二、研读探究

明确:(1)封建社会禁锢妇女的一整套礼法条规和道德标准,经历了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时儒者和官僚发挥了先秦典籍中关于男尊女卑思想的表达,对妇女再嫁问题给出了道德上进一步否定的评价,不过,西汉时正统儒者的言论尚未完全拘束人们的社会行为,当时的成文法律没有明确地限制妇女再嫁。汉魏时期妇女再婚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一些人品才貌出众的女子。如西汉卓文君再嫁司马相如,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守寡时看上了有妇之夫宋弘。光武帝亲自作说客,东汉末年祭文姬初嫁卫仲道,再嫁匈奴人,后嫁董祀;孙权纳寡妇徐夫人为妃等。到北宋周敦颐、程颐提出的“去人欲,存天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在当时影响不很大,到南宋后礼教之风渐趋严厉,朱熹不遗余力地推行控制了知识分子的观念,寡妇再嫁是大逆不道的。

(2)东汉建安年间,士族制度开始萌芽,门第观念已经存在,诗歌中刘兰芝自叙“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及刘兄认为兰芝再嫁给太守儿子“否泰如天地”,可见其家社会地位及经济状况也不佳,因而刘兰芝与“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的焦仲卿的婚姻应是“门不当,户不对”。诗中的县令和太守都是深受儒家浸染的封建官员,社会地位也相对提高一些,因此他们不可能去选择一个被扫地出门的弃妇作媳妇的。

(3)这个情节的出现反映了广大百姓的美好意愿,突出了兰芝无辜被谴,更好地反衬出焦母的专断和无知。

提示:焦仲卿:懦弱、胆小,一味顺从母亲,听从母亲的安排。

刘兰芝:无故被谴时只是强调自己没有做错,在和焦母告别时也没有流露不满。被谴回家靠兄长过活,其兄已放言“不嫁义郎休,其往欲何云”,言外之意:“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

(课件展示):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提示:(1)焦母和刘兄性格粗暴,做事专横、武断,完全凭主观判断,根本不体会儿子和妹妹的想法感受,他们在诗中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他们决不可能低头认错的。焦母甚至会认为是兰芝害了自己的儿子,这份仇恨是不可能化解的。

三、小结诗歌主旨

在表面上看是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事实上焦母和刘兄也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思想已经深入到他们的骨髓中,他们的本意并不想害儿子和妹妹,但是他们没料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却直接把二人逼上绝路。

再者刘兰芝和焦仲卿二人悲剧也有自身性格的原因。摆在他们面前只有二个选择:一是遵从母亲、兄长的意愿,违背自己的誓约,二是以死来捍卫爱情。他们的死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归根结底,他们以死来反抗逼迫也只能是一种自身合理的人性要求同违背这些要求的封建礼教之间的一种不自觉而且没有出路的冲突,他们不能也不可能和葬送他们幸福的封建礼教思想做出格的斗争。

以往我在教这篇课文时,只是注重诗歌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的剖析,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因此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而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一方面不重视语文学习,另一方面对语文课的期望越来越高。他们希望语文课能有更丰富多彩的内容,同时也更生动活泼的形式出现。所以本课在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方面也作了一些尝试。如开头播放电影片断,让学生很快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教学中来,从熟知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感悟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手法,由浅入深,学生掌握起来也得心应手。在教学中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中国婚姻制度的演变等内容的介绍,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上的主体作用,用心去学习,用情去感受。

当然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储存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教师的每一处点拨,每一个启发,都会对学生的思维有所帮助,但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在思考的过程中,能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进行碰撞,进行思想的交锋,甚至走出课堂,尝试自己亲手去查阅搜集筛选资料,他们的目光会变得更深邃,思维会变得更活跃,头脑会变得更睿智。遗憾的是我的这二节课没有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此外我这篇教学设计没有把双基教学纳入其中,如果把基础知识如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作为课堂训练内容,也许更适合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

《孔雀东南飞》教案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1、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2、全诗可分为五部分:

(二)发展 7—12(夫妻誓别)写兰芝辞别焦家,仲卿送她回去,分别时两人立下盟誓

(五)尾声 32(告诫后人)写焦刘两家将兰芝、仲卿合葬,两人化为鸳鸯

话题: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关于铺排

2、

:严妆

(刘兰芝出众的美丽,知书识理,有涵养她的自尊、外柔内刚她内心的不平静,甚至是痛苦,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事事四五通”的表现)

2.师:诗中有多处使用了铺陈排比手法,同学们能否再找出一两处

师:第13段有类似的内容,是不是有点重复?

3.学生读“交语速装束……郁郁登郡门”

对表现兰芝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1,师生共同勾画刘兰芝自述身世的语言片段,一起深情朗读和品味

(1)“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个别朗读,点评)

读后思考:刘兰芝不舍得离开焦仲卿,但为何自求遣归?你看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分析:这完全是不堪忍受焦母的无理指责而主动要求回娘家的口吻,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维护了自尊这是长期忍让顺从后的总爆发,她的话里有委屈有不满,但又坚决有力,毫不掩饰,(从她的话里也可以看出她不是一个低眉顺眼、任人摆布的小媳妇)

明确:焦母蓄谋已久,兰芝自求遣归是一种为求得自尊、自由而不得已为之的反抗行为

(2)“上堂拜阿母”到“嬉戏莫相忘”(两位学生分别读出兰芝与焦母和小姑告别时的不同语言,接着由同学品味前后语气上的差异)

(3)品读遣归之后兰芝与刘兄的对话

明确:她知道哀求无效,所以干脆地答应了,实际上她的内心是完全绝望了

(4)(课下)品读兰芝与焦仲卿的三处精彩对话

a.被遣之前

b.夫妇誓别

c.夫妇诀别

请同学们按照我们现代的思想观念为刘兰芝设计一种人生命运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铺排 美丽 沉着 镇定 有教养

兰芝

个性化的语言 不慕富贵 不卑不亢 反抗精神

《梁祝》故事

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又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课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雨从铅灰色的空中散落人间。

我望着天,望着雨,望着雨中的一切,感受风,感受雨,感受雨中的心情……。

听着窗外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会贮起了诗情词意,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消失,天地间只剩下了被雨声一统的宁静,被雨声勾动的寂寥。

静谧的意境。

凄凉、孤寂的感觉。

江南多雨,也多爱情,尤其是那些悱恻缠绵的爱情故事,含蓄、静谧地在江南的烟雨中,飘散着遥远的古香和淡淡的幽怨。

雨和爱情也许本就是融为一体的吧……。

雨天。伤感。

悲凉的心情化作雨水,滴落在眼中,与泪混为一体。

雨中浮想,思绪飞向遥远的古代……。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一对情谊深重的小夫妻,却因为婆婆的骄横而落的一个“举身赴清池”。另一个是“自挂东南枝”。

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焦仲卿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两人皆徇情而死。

呜呼,怎不让人在千年以后仍然扼腕叹息。

常说最悲惨的爱情莫过于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却不知已成眷属的有情人被活活拆散才是最让人伤心,惋惜的。因为,他们之间已经不仅仅有爱情,而且已经有了亲情,他们已经是不可分开的亲人了。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自然是最让人断肠,最让人痛心的。

兰芝,你遥遥地望向红尘深处那一座座富贵苍凉的朱门庭院,想你的仲卿将如何为你而伤心哭泣,想他将如何携一身风尘来追随你——那是你最奢华的梦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兰芝的誓言尤在耳边回响,芳人已不知踪迹……。

窗外依旧是烟雨蒙蒙的一片。

细雨纷飞,飘然而莅临人间……。

天也在为那段凄美的爱情而哭泣……。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思绪继续在雨中飘浮。

我恍惚看见“美人终作土”的宋词女子,从八百年不堪的幽梦中缓缓走来,向我倾诉着她的痴情和万般怨哀。

陆游初娶表妹唐婉,伉俪相得,琴瑟甚和。然而不如陆母之意,以至听信谗言,强迫夫妻离异。后陆游另娶,唐氏也改嫁赵士程。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心怀郁闷踽踽独行,至城南禹迹祠附近的沈园,恰遇唐婉与其后夫亦来游览。唐遣人送酒肴致意,陆游满怀伤感,借酒消愁愁更愁,挥毫在园壁上题下这首《钗头凤》。唐婉见后曾和词一首,不久便抑郁而死。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唐婉《钗头凤》。

如果说孔雀东南飞的故事离我太远,那么沈园就近在咫尺,可不知何故,几次经过,却从未徜徉其中,只知道其中有:

亭台轩榭,池塘荷花……。

还有那一堵墙,那一堵写着钗头凤的断墙残垣……。

雨寂寂的落着,在水中荡起点点涟漪。

也许是怕失望,惟恐心底的那一份期待无法从沈园中找到。

也许是怕惊扰,那年轻的诗人,正在沈园蒙蒙的细雨中,无声的凝望着他爱着的女子,却无缘再执子之手,泪如雨下。

也许……。

我已无语。

惟能抄录一词。

欲叩苍冥,却怕是,非聋即哑。

苔壁畔,春波无恙,柳绵犹挂。

人海未曾成隔绝,人心毕竟多牵惹。

笑鲛绡蘸泪写悲欢,恁挥洒。

情欲问,愁无暇。

情欲赎,愁无价。

只诗魂激荡,一千年者。

字也何堪消蚀矣,魂应不吝归来罢。

看山盟重拾凤钗头,惊鸿下。

——沙子石子《满江红·绍兴沈园见唐陆题钗头凤》。

雨依旧在下。

零乱的文,零乱的心,零乱的发,

都源于窗外的风和雨……。

后记:

三月多雨,春意多情,两者皆在心,无以遣泄,唯写此文以寄。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婉结合,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孰料,缘深情浅的这一对恋人竟在绍兴二十年,与城南禹迹寺的沈园意外邂逅,陆游“怅然久之”,于沈园内壁上题一首《钗头凤》,沧然而别。唐婉读此词后,和其词,不久即郁闷愁怨而死。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事隔四十年字迹虽然已经模糊,他还是泪落沾襟,写一首诗以记此事,诗中小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在诗中哀悼唐婉:“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茫茫。”后陆游七十五岁,住在沈园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绝句《沈园》:“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自行作稽土上,尤吊遗踪一泫然”,就在陆游去世的前一年,他还在写诗怀念:“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是一种深挚无告,令人窒息的爱情,令我垂泪,而垂泪之余,竟有些嫉妒唐婉了,毕竟,能在死后六十年里仍然不断被人真心悼念,真是一种幸福了!!

我无法按捺自己和词的欲望,尽管我知道我的文采远远无法望陆翁之项背,可我还是想小心谨慎的说出我对这一段爱情的凭吊。

课文《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人物美,爱情美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此类诗歌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这首诗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其中讨论探究,作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这首歌曲调低沉舒缓,非常符合原诗的意境,而屠洪刚的演唱丝丝入扣,深沉含蓄,对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较细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为本篇的学习奠下感情基调。

(二)课前检查字词。

(三)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全文,结合刚才的《孔雀东南飞》歌曲,谈谈你对整个故事的感受?并用一两个字概括你的读后感。

(四)重点突破。

当兰芝离开刘家时: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组细步,精妙世无双。”:一连串夸张性动作的铺张,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无双”这一点,既体现兰芝之美,坚强,也是对她命运不公谴责。

兰芝离家时:善良。

兰芝的再嫁: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侧面烘托了她的美……。

点拨:“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一直到“自挂东南枝”。

说明:焦仲卿钟情,叛逆。

点拨:焦母蛮横无理兰芝的兄长不近人情作用:衬托。

(五)难点突破。

1、刘兰芝是那样的美丽善良,刘焦的爱情是那样的完美,焦母为什么要把兰芝休了呢?《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有人据“共事二三年”还没子嗣,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兰芝被休。你有什么感悟,各抒己见。

2、阅读下面文字,寻找原因。

_兰芝: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_焦母: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其得自由。

点拨:真是“不顺父母”吗?当然不是,这只是“莫须有”的罪名,是封建礼教在作怪,一段美丽的爱情,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在封建礼教的摧残下夭折了,封建礼教才是罪魁祸首。

3、被休后的兰芝被太守家看中,为什么还要“举身赴清池”呢?起到什么作用?

点拨:以死向封建礼教抗争。

更是她反抗性格的升华,完成了她完美人格。

(六)小结。

因此,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结尾,正像《梁祝》。放乐曲。

作业:了解陆游与唐琬的故事。

课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1、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4、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教学目标b。

三课时。

一、导语。

由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

1、乐府和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2、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

4、《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5、《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三、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四、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

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

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五、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解通读一遍。

解决下列问题:

1、基本解决翻译问题;

2、理清故事脉络和矛盾冲突的变化和激化;

3、注意人物对话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六、教学后记。

一、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二、人物形象和对话。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自尊,果断,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自尊。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举身赴清池-果断。

新妇起严妆,-镇定,庄重。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比较懦弱,胆小怕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极端蛮横无理,一味独断专行。势利。

何乃太区区。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想从许。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三、文章的表现手法。

1、人物对话的个性化;

2、铺陈排比的手法。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谈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3、起兴和尾声。

四、布置作业:

1、归纳谢相见迎等字在不同情况下的意义和用法;归纳本文的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2、背诵课文精彩语段;

3、课后练习二三题;

4、《咬文嚼字》。

五、教学后记。

一。本课知识展示。

学生展示归纳的谢相见迎等字在不同情况下的意义和用法,本文的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二。本课释疑,包括课后练习及咬文嚼字。

三。总结已学课文。

形式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思想内容。

静女四言为主叙述现实主义爱情。

氓四言叙述现实主义婚恋。

离骚杂言(骚体)抒情浪漫主义政治。

四。布置作业。

以惜别离为题,发挥想象扩写焦仲卿与刘兰芝离别的部分。

《孔雀东南飞》教案

正如小燕子所言,这一首诗的内涵太多。如何让学生品出其中的味道,很难操作。在上第二课时前,我想了很多,但还是和第一课时一样,不得要领。我只在心中想了想大概要怎么上,还是没有教案,预计先要学生谈读后感受,然后从学生谈感受中阐述开去,顺势引导。但是这中间有太多的不可预料性,不知道会上成什么样子。在这种忐忑中开始上课。

师生相互问候。

生答都了解了。

师:好的,只有在大家都了解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深入地研究文本。下面我想请大家前后左右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把自己读完全文的感想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生开始交流,讨论比较热烈。师走下讲台,倾听生交流,并回答生提出的一些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了好十来分钟,我发现有些学生的思维展得很开,已经深入到文本中去了,心中甚是高兴。对下面的教学,也有点底了。

师停止讨论。

师:刚才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听了一些同学的看法,觉得很好,那么,就请大家畅所欲言,把你心中所想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过了几秒钟,无人举手。我观察到一位学生想举手,但又不敢,于是微笑着点出他的姓名,请他回答。

生:我觉得古代的人都不能自主自己的婚姻,都要听父母的,这很可悲。

我顺势问文章中哪些句子体现了这一点,学生翻书找到相关句子进行了回答。

生:焦母要焦仲卿把刘兰芝赶回去,焦仲卿就顺从了。

接着又问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感想。

几秒钟后,一生举手。

生:我觉得他们两人为什么要选择死呢?难道他们两个不可以私奔吗?他们完全可以逃出去,找个地方隐居,过上幸福的生活。

如果没有任何准备,我相信自己对这个问题可能会不知道处理,幸亏在开始与学生交流时,听到了这个学生的疑问,所以我才不致惊慌失措。

生:我认为是因为古人很讲究“孝道”,焦仲卿不肯私奔,是为了尽孝,要照顾自己的母亲后半生。

师:恩,说到了孝顺,有道理。

生:我不同意孝顺一说。如果说不逃走是孝顺,那么后来殉情也是不孝顺了。因为你死了,又有谁去照顾你母亲呢?逃走是不孝顺,殉情也是不孝顺,不如逃走,还可以保全爱情。

师:是啊,殉情也是不孝顺,那为什么不私奔呢?

生:我认为焦仲卿不逃走,是因为他还觉得有希望,他只是要刘兰芝暂时回家,希望自己最终能说服母亲改变主意。

师:哦,还抱有希望。你从哪里得出这个结论的。课文中有没有体现?

生:有。

师:你读读相关的句子?

生读:“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卿但还家去,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这两句话说明焦仲卿是想先把事情放一放,以后想办法说服母亲,再把刘兰芝接回来。

师:恩,说得很有道理,从课文中找到了依据。

生:我还有个问题,课文最后写“两家求合葬”,我觉得焦仲卿的母亲在焦仲卿他们生前就不好好对他们,死后才想到对合葬,有点惺惺作态。

生:我觉得这是焦母在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人死之后才觉得可贵吧!

师:这种生前不懂珍惜,死后才觉可贵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可不可能发生?

生:现实生活中有。

师:是。生活中这些情况都有。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才会让人觉得真实。其实不仅我们中国的文学作品有这样的写法,外国的很多文章中也有这样的结局。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莎士比亚,他的作品——生纷纷抢着回答:《罗密欧与朱丽叶》。

师:是的,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与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的结局相似。罗与朱两个家族是世仇,但他们两个相爱了,最终因各种原因,两个人双双毙命。此时两家才化解仇恨,把他们合葬在一起。

这后面怎么进行的,记不大清楚了,问了几个学生,对这里也有点模糊,说是我到了这里,就说这些问题就讨论到这里,来谈谈焦母。于是大家就开始谈焦母。

生:焦母很专横。

师:从哪里体现?

生:文章第二段,刘兰芝日夜劳作,她还要嫌弃她。

师:恩,找得对。我们看,刘兰芝是“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说明她很勤劳,但是“三日断五匹”,“大人”还“故嫌迟”,这表明焦母对刘兰芝的要求。

生:太苛刻了。

师:对,太苛刻。

师:焦母是怎么评价刘兰芝的?书中原句。

生:“此妇无礼节,举动专自由。”

师:那刘兰芝是不是如此呢?

生:不是。书中有“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刘兰芝并不是不听婆婆的话,而是很事事顺从婆婆。

师:既然如此,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讲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摩西曾经在论坛上说讨论兰芝被遣原因是画蛇之笔。我本不想讨论,但已明显感到学生对这问题很感兴趣,觉得还是很有必要探讨一番。

学生开始讨论。

生:我觉得她是嫉妒刘兰芝,因为焦仲卿那么爱刘兰芝。

这个学生一说完,我就觉得惊讶,我没想到学生有这么强的猜测能力。

师:你分析得有一定道理。因嫉妒而生怨恨,嫉妒是无论在哪个年龄阶段的女性都拥有的特点。

当然,有学生并不赞同嫉妒之说。

生:我猜测是因为她觉得刘兰芝的陪嫁太少了。

师:你如何得知?

生:文章没有说,但可能就是如此。

生:有可能是秦家有地位,可以帮助焦升官。

生:如果秦家有地位,那有什么理由嫁给焦?她不会选择更好的吗?

师:刚才大家提到了家庭地位。我想问问大家,焦与刘的家庭条件分别怎样?

生:焦是府吏,在太守衙门里任职,有升官的可能。

师:刘呢?书中有没有相应句子?

生:有。辞别之时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从小生长在乡间。地位低下。

师:古人结婚很讲究。

生:门当户对。

师:焦母有没有相关句子?

生开始找。

生:焦决意自杀时有,“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我特别指出“贵贱”二字。

但马上又有学生质疑了。

生:既然看重贵贱,门当户对,为什么开始又同意娶刘兰芝呢?

这个问题一出来,马上令其他学生议论纷纷。我也很高兴学生有如此强烈的质疑能力,这才是我想要看到的结果。

有一位学生思考几秒钟后,马上站起来阐述自己的理由。

生:我有一个很荒唐的理由,我觉得可能是因为焦母嫌弃刘兰芝无后。

因为有的学生还在议论,可能没听清,我就把这个学生的说法重复了一遍。马上有学生笑了。也有学生点头表示赞同。我顺势引导。

师:我们文章中有没有提到焦刘的子女?

生答没有。有学生在下面开始说“无后为大”的话了。我抓住这一点,又说。

师:古人说“孝”,有这么一说,“不孝有三——”

学生跟着说,我就说很可能这也是原因之一。

课上到这里,就下课了。

后记:其实讨不讨论原因我觉得并不重要,我想要说的是,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在教学中,有些问题我们可以认为是不重要的,但是如果学生有了某种欲望,而且并不是特别不好的欲望,我们还是可以加以引导的。

这节课其实容量还是不大。我只是根据学生的发言加以引导,学生讲到哪我就引导到哪,我觉得有点能明白李镇西老师上《致女儿的信》里说的要时时留意学生的发言的话了。

我明天打算让学生明白,其实所谓的理由都是“无谓”的,刘被遣是背了“莫须有”的罪名的,这才是令人伤感的地方。要让学生明白“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道理。要让学生体会到刘的悲剧的根源及文章悲剧意义。如果学生能够感受到悲凉,那么讲授本堂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在另一个班上的时候,有学生又问到文章为什么又写刘再嫁?如果按古代观念,被遣的女子还能得到“县令”“太守”的垂青,是不可能的。学生进行了探讨,也很成功。

《孔雀东南飞》教案

想来自己很久没有写实录了,所以不好意思下,提起笔来写下这个标题,《孔雀东南飞》第一课时。

大家都知道,这课很长,又是自读课文,怎么上确实很麻烦,虽然论坛上已经有了相关的实录和讨论,但要怎么上好,我一直很茫然。包括到今天上课,我还很犹豫,不知道要从什么地方下手。只是心中有个初步打算,第一课时要学生诵读,在诵读中,初步感知课文,为明天上课深入分析打下基础。所以上课的时候,我并没有教案,还不清楚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读。

师生问候。

师:请大家都把书关上,我想请大家齐背《诗经》三首。

生背诵课文,背得比较好。

师:背得比较整齐,很不错!

下面请大家把书翻到《孔雀东南飞》这课,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生打开课本。)

师:首先请大家看到课文注解1。大家要记住一些文学常识,一是《孔雀东南飞》选自哪里?(徐陵的《玉台新咏》)二是《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与初中时学过的《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生在书本上划记。)

(生表示同意,于是开始让学生读。)

学生读了有六七分钟,读书的声音仍然没有减小,看来学生还挺喜欢读这首诗的。我示意学生停下来。

师:好的,刚才大家都随意读了课文,我想问几位同学你读了哪些段落,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第一课时》。我先请张建荣同学来说说。

张建荣:我读的是要求背诵那部分,就是“鸡鸣外欲曙”开始,一直读到了12页第二段。

师:那我想问问你,读完之后,你大概知道这几段文字写了哪些内容吗?

张建荣:大概是说女子被府吏母亲趋赶回家,女子与府吏相互发誓言,永不相违。女子回家后,她的兄长又逼迫她再嫁。

师:概括的不错,基本上看懂了原文。好,请坐。

师:我请另一位同学说说自己读了哪里。好的,贺智刚。

贺智刚:我和他读的地方一样,不过我没读那么多,我只读到了第11页最下面。

学生读的地方一样,我当然不能问相同的问题,于是我说——

贺智刚:我的感想是古代的女子不能把握自己的婚姻,被谴回家,还要被逼再嫁。

有学生在下面答:《卫风·氓》

师:是的,我们看到这里,就会想起《卫风·氓》里面的那位女子。

师:我再请一位同学说说自己读了哪些段落。唐超群。

唐超群:我也是读了那几段,和他们一样。

有学生笑了。我也笑。

师:读的也一样。大家的心理挺相似的嘛。

生笑。

师:我还是想问你,但与问前两位同学的又不一样。

学生都面带微笑,可能感受到了我的问题的层出不穷,都有了兴趣。

问题一出,这个学生被难住了,从她脸上为难的表情就可以知道。

此时有不少同学已经找到答案了,在旁边提示她。

我看到这情况,就示意她坐下。

生答:焦仲卿。

师:女主人公叫——

生:刘兰芝。

师:序里面有女主人公的名吗?

生:没有,只有姓,姓刘。

师:那大家从哪知道的?

生:第11页有“兰芝惭阿母”。

师:是的,大家找得很对!很好!所以这首诗歌讲的就是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故事。

师:有没有把全文都读过了的同学?

有学生回答说“有”。于是我请回答的一位同学站起来复述文章的主要情节,学生基本上复述出来了,只是语言有点罗嗦。

“孔雀东南飞”教案

封建家长制是扼杀青年男女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一把利刃,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可恨的是婚后公婆或者丈夫稍有不满,就可以凭一纸修书将女子赶回家。

这样的悲剧在古代不足为奇。早在梁祝之前即有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以得美丽的孔雀被活活拆散,美梦只有在死后才能实现。

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本诗时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称"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乐府:原指掌管音乐的官府,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为"乐府"或者"新乐府"。

1、文章结构。

开端——兰芝被遣。

发展——夫妻惜别。

再发展——兰芝抗婚。

高潮——双双殉情。

尾声——告诫后人。

1、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2、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离别。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3、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

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关于铺排。

1、第9段,"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

师:本段用了什么手法·。

生1:本段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

师:能给大家具体解释一下铺陈吗?(生1沉默)。

师:心里知道不好表达,是吧。我来解释一下,铺陈,即铺叙,详细地叙述。

师: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它的内容。

生2:严妆。

师:此时此刻,刘兰芝为何要"严妆",并且还"事事四五通"呢·作者着重写装束和仪容,有何用意·请同学们思考,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学生回答。

生3:严妆是刘兰芝一贯的习惯,爱美的表现。

生4:我认为正说明刘兰芝知书识理,有涵养。

生5:它的作用是表现刘兰芝的自尊、外柔内刚。

生6:我认为这里正说明她沉着、镇静,临阵不乱。

生7:这里也可看出刘兰芝内心的不平静,甚至是痛苦,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事事四五通"的表现。

师:同学们的讨论发言很成功。我把你们的发言综合一下,这段描写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渲染夸张的铺陈排比,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美就美在她的沉着、镇定,美就美在她那特别的涵养。

这一段文字优美,请同学们倾听范读,认真揣摩品味它的妙处。

下面请同学们试着背诵该段。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诵下来,先背会的同学举一下手。

背诵很流畅。(提问两个同学)我们一齐来背一遍。声音很宏亮,语速要再慢一点,感情再浓一些就更好了。

2、师:诗中有多处使用了铺陈排比手法,同学们能否再找出一两处。

生1:第2段"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写出了刘的聪明能干。

师: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繁琐·本段还用了什么手法·。

生2:不繁琐。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意在强调兰芝多才多艺,很有教养。罗列数字,应作互文看,交叉叙述。

师: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生3:为下文兰芝被休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师:第13段有类似的内容,是不是有点重复·。

生4:不重复。更突出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并且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3、学生读"交语速装束……郁郁登郡门"(21段)。

生1:有。

师:那位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

看来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郡守家富有、有权势吗·。

生2:富有、有权势。

师:那么刘兰芝对这富有的郡守感兴趣吗·。

生3:不感兴趣。她嫁给郡守完全是兄长的逼迫。

师:她的心思依然在焦仲卿身上,那她想怎么做呢·。

生:"等待焦仲卿来迎娶她"。

师:所以作者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

生5:反衬,反衬刘兰芝的对爱情坚贞不移的品格。

师:对,衬托出刘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她对仲卿的爱和忠贞经得起任何严峻的考验。而且太守家的喜和兰芝明为允婚、暗作死计的悲凉心境形成对照,强化了悲剧性。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课后同学们注意体会比较。

铺陈、排比手法,夸张、渲染地写尽人或事的各方面情态。它实际上也就是赋,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只是受汉大赋的影响,描写更加细腻更加淋漓尽致,往往一气贯注,渲染某种氛围和情绪。赋,一般分为三类,赋景观物象、赋事态情状、赋人物形象。本题两处赋人物形象,我们从中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赋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手法,如《沁园春·长沙》上下阕均用了赋,平时要注意鉴赏并运用。

《孔雀东南飞》教案

一、教学理念: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熟悉了课文结构,了解了课文情节,特别学习了“相”的用法和偏义复词想象。请同学公布课后作业 的答案。

生1完成“相”的用法练习,生2完成其他练习。

师生共同评点。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重点分析人物。我们知道刘兰芝是本文的主人公,我们就来看看她是怎样的一般面孔,透国她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评:我在这里交代本课的目标,有助于学生学习有明确的方向。

学习诗歌不能离开“读”。只有通过读,我们才能体察到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本节课我就请同学读,读有关刘兰芝言行的语段,来感悟刘兰芝。

评:交代学习方法。

生读“十三能织素”段。

师:本段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刘的什么?

生讨论。回答:生 2 : 本段用了排比的手法。

生3 : 本段用了互文的手法,写出了刘的聪明颖慧。

生4 : 本段还写出了刘的果敢刚强,这从“妾不堪驱使,……及时相遣归”可知道。

师:你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生4 : 我是从资料上得知的。(课堂有笑声)真正的原因我也不太清楚。

师:很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能实事求是,很好。这个问题我来讲。

中国古代的女子地位很低。在娘家听父母的,到婆家听丈夫的,自己无真正的自由。出嫁后没有婆家的许可,是不得擅自回娘家的。其二,她们更看重自己的贞洁。所以“休”对一个女子意味着什么,大家应当清楚了,而自请“休”,更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所以刘兰芝的这个举动着实可以表现她的刚强、果敢。生4的回答是对的,资料是告诉我们答案,但我们更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会有收获。

评:教给学生书本知识,只是最低级的,关键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终身收益。

师:如果从诗歌表现手法上,本段用了。

生:赋。

师:对,这里是赋,是纵的铺陈。

生5读“新妇谓府吏……久久莫相忘”段。

师:本段可看出刘的什么?

生讨论,回答。生6 : 可看出刘对焦仲卿的依恋之情,她要求焦“久久莫相忘”,其实她首先不可能忘记这段情。

生2 : 可看出刘兰芝的痛苦之情、愤激之情。“人贱物亦鄙”就可看出。

师 : 两位同学回答的很好。我们就应这样从诗句中品出人物的内心。

生7:读“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段。

师 :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本段的内容。

生1: 严妆。

师 :此时此刻的刘为何要“严妆”?严妆时又为何“事事四五通”?请同学们思考,可以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

生5: 严妆 是刘兰芝一贯的习惯,爱美的表现。

生3:我认为正说明刘兰芝知书识理,有涵养。

生6:我认为这里正说明她沉着、镇静,临阵不乱。

生7:这里也可看出刘兰芝内心的不平静,甚至是痛苦,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事事四五通”的表现。

师: 同学们的讨论发言很成功。我把你们的讨论综合一下,这段描写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美就美在她能沉着、镇静,临阵不乱,美就美在她那特别的涵养。

下面请同学齐读该段。

学生读书。

师:一个那个时代的女子能做到这样很不容易。我们能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请大家思考,同样可以讨论,用简短的文字表达出来。

学生议论,发言。

生5: 刘兰芝这里的严妆打扮可说明她做事能有始有终,因为她进焦家时一定也是经过精心打扮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学习她的这种一丝不苟的遇事态度。

生9 :刘兰芝这里的严妆也可以说是为焦仲卿。她的打扮体现了她的自尊,是为了知己而扮。

生10:刘兰芝的举动可以告诉我们,人生难免遇到坎坷,在遇到挫折时应有清醒的头脑,失意但不能失志。

生11:刘兰芝的举动告诉我们,涵养对一个人很重要。

师:同学们的讨论可谓见仁见智,悟性很不错。课后可进行练笔。

评:既能让学生走进文本,又要能引导他们走出文本,这就是语文教学的艺术体现。该步骤正是想体现这种艺术境界。实施中基本达到了目的。

生读“新妇谓府吏……二情同依依”

师:本段中的磐石、蒲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作用?

生12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刘对爱情的坚贞。

学生读“媒人下床去……郁郁登郡门”

师 :难道该段对刘兰芝的描写也有作用?

生12 : 是的。

师 :如何理解?

生12 : 我想,如果没有作用,那就应当删去。

师 你回答得很对。能否具体解释一下吗?

(生12 沉默)。

师: 那位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

看来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郡守家富有吗?

生 :当然富有。

师 :那么刘兰芝对这富有的郡守感兴趣吗?

生3 :不感兴趣。她嫁给郡守完全是兄长的逼迫。

师 :那她想干什么呢?

生6 : 她的心思依然在焦仲卿身上。因为临别前他们曾有誓言。

师: 所以这段铺张的场面——。

生7: 反衬,反衬刘兰芝的对爱情坚贞不移的品格。

师 :对,她没有丝毫的贪慕虚荣之意,有的是对仲卿的爱和忠贞,这种爱和忠贞能经得起任何严峻的考验。

评:这步骤实施时有同学被卡了,于是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然接受知识,接受感悟。这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常事。

师: 本节课我们共同评析了刘兰芝。从她的身上,我们多少有感悟,有启发。希望同学们课后写一篇随笔。这是第一。第二,《孔雀东南飞》早已搬上了戏剧舞台。能否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话剧的形式改编这篇诗篇。希望同学们尝试一下。

评:之所以布置这样的练习,是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综合能力。

三、教后记:

本篇诗作发表距今已遥远了。对于21世纪的学生,对那个时代发生的许多事自然会不可理喻。婚姻爱情悲剧一直是文学描写的一大主题。通过教学,让学生走进作品,能真正体会人物性格的独特之处。因为学生是有灵气的,他们对作品的人性美、人格美有着相当敏锐细微的感受力。在“重点鉴赏”中,让学生从“新妇起严妆”那段精美的文字中感悟人生的哲理。这样做,比单纯欣赏主人公的美更有意义。学生是有悟性的,他们说,兰芝的美是深有内涵的,不仅令人愉悦,也能促使人们更加热爱生活、珍视人生。综合能力训练,锻炼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更能发挥学生的才智和创造力。

常想,语文教学要走出低谷,必须进行改革创新。而改革创新的一大途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收益,要达到这个目的,改变教学方法,改变观念势在必行。或许我的这节课就是一个尝试。

《孔雀东南飞》教案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情节和人物要点,从语言角度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语言艺术。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

的另一篇乐府民歌,同时它又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二、关于“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三、学生整体把握文意,提问:

第二部分:民展,写兰芝被遣回家,仲卿与兰芝告别,发誓要接兰芝回来。

第三部分:发展,写兰芝与仲卿的离情别绪,二人分手之际,依依不舍。

第四部分:高潮,写兰芝与仲卿双双殉情。

第五部分:结局,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愿望。

2、为情节各部分拟定标题。

提示:五字句。能概括内容,注意人物特点;把握精要,用得体的语言去表达。

明确:起点(首两句)。

第一部分:开端,兰芝被遣。第二部分:发展,夫妻誓别。

第三部分:发展,兰芝抗婚。第四部分:高潮,双双殉情。

第五部分:尾声,告诫后人。

3、概括故事主题。

4、分章节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领会文意。

孔雀东南飞教案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赏析这首诗歌的人物形象和特点,以及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启发式教学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中学习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教学重点】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人物美以及爱情美。

【教学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互动教学、启发教学、探究式教学

(一)导入新课

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然后导入本课。

(二)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全文,结合刚才的《孔雀东南飞》歌曲,谈谈你对整个故事的感受?并用一两个字概括你的读后感。

明确:悲伤、哀怨(等)

(三)深入研读

(1)文章第二段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的内容分析。

明确: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

(2)当兰芝离开刘家时。“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组细步,精妙世无双”。

明确:一连串夸张性动作的铺张,意在表现兰芝的美貌,以及被逐离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无双”这一点,既体现兰芝之美,坚强,也是侧面烘托对她命运不公的谴责。

(3)兰芝再嫁时候的状态又是么样子的呢?。

明确: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侧面烘托了她的美……无疑都反映了刘兰芝的善良。

明确:“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自挂东南枝”。

说明:焦仲卿重情重义,而且具有一些叛逆的精神,争取。

明确:焦母蛮横无理、兰芝的兄长不近人情。

作用:衬托出爱情的美丽和忠贞。

(四)拓展延伸

明确:《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有人据“共事二三年”还没子嗣,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刘兰芝被休。

呈现方式:你们有什么感悟,各抒己见。

明确:以死向封建礼教抗争,更是她(他)反抗性格的升华,完成了她(他)完美的人格。

(五)小结作业

小结:因此,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结尾,正像《梁祝》这首曲子(放乐曲)一样。

作业:了解陆游与唐琬的故事。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个单元的话题是爱的生命乐章,本单元这几篇文章,都是纯洁爱情的美丽赞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人物美,爱情美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此类诗歌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这首诗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其中讨论探究,作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这首歌曲调低沉舒缓,非常符合原诗的意境,而屠洪刚的演唱丝丝入扣,深沉含蓄,对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较细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为本篇的学习奠下感情基调。

(二)课前检查字词。

(三)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全文,结合刚才的《孔雀东南飞》歌曲,谈谈你对整个故事的感受?并用一两个字概括你的读后感。

(四)重点突破。

当兰芝离开刘家时: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组细步,精妙世无双.”:一连串夸张性动作的铺张,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无双”这一点,既体现兰芝之美,坚强,也是对她命运不公谴责。

兰芝离家时:善良。

兰芝的再嫁: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侧面烘托了她的美…….

点拨:“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一直到“自挂东南枝”。

说明:焦仲卿钟情,叛逆。

点拨:焦母蛮横无理兰芝的兄长不近人情作用:衬托。

(五)难点突破。

1、刘兰芝是那样的美丽善良,刘焦的爱情是那样的完美,焦母为什么要把兰芝休了呢?《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有人据“共事二三年”还没子嗣,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兰芝被休。你有什么感悟,各抒己见。

2、阅读下面文字,寻找原因。

_兰芝: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_焦母: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其得自由。

点拨:真是“不顺父母”吗?当然不是,这只是“莫须有”的罪名,是封建礼教在作怪,一段美丽的爱情,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在封建礼教的摧残下夭折了,封建礼教才是罪魁祸首。

3、被休后的兰芝被太守家看中,为什么还要“举身赴清池”呢?起到什么作用?

点拨:以死向封建礼教抗争。

更是她反抗性格的升华,完成了她完美人格。

(六)小结。

因此,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结尾,正像《梁祝》。放乐曲。

作业:了解陆游与唐琬的故事。

教案《孔雀东南飞》

1、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4、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

运用多媒体将故事重现。

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

由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

1、乐府和乐府诗:概念略。举例:《上邪》《战城南》

2、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

3、“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4、《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三、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四、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

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

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五、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解通读一遍

解决下列问题:

1、基本解决翻译问题;

2、理清故事脉络和矛盾冲突的变化和激化;

3、注意人物对话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六、教学后记

第 二 课 时

一、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二、人物形象和对话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胆小怕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她既极端的蛮横无理,又一味的独断专行。对焦刘的婚姻强行拆散,对儿子软硬兼施。(对话鉴赏略)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对话鉴赏略)

三、文章的表现手法

1、人物对话的个性化;(见二)

2、铺陈排比的手法;

3、起兴和尾声

四、本文出现的“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

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

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

逼迫兼兄弟:意义偏“兄”

五、本文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共事二三年:共同生活(一起工作)

可怜体无比:可爱(值得同情)

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没有约束)

本自无教训:教养(失败的经验)

处分适兄意:处理(处罚)

便可作婚姻:结为亲家(结为夫妻)

叶叶相交通:交接(与运输有关的)

六、归纳“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参见有关资料与练习。

七、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精彩语段;

2、课后练习二三题;

3、《知识与能力训练》

《孔雀东南飞》教案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情节和人物要点,从语言角度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 。

把握情节和人物要点。

[教学难点 ]。

从语言角度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语言艺术。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初中我们学习过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今天我们学习被称为“乐府双璧”的另一篇乐府民歌,同时它又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二、关于“乐府”

关于“焦、刘殉情”故事的传说。汉末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但刘兰芝却为婆母不容,婆母百般刁难她,没有办法,刘兰芝只有自请回娘家。夫妻二人双双“誓死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后,不久,县令替他的儿子求婚,焦仲卿闻听此事,二人生人作死别,在兰芝成婚那天,兰芝毅然投井而死,仲卿也自缢身亡。两人变成了一对鸳鸯相对而鸣。这个美好的传说演化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叙事诗。

三、学生整体把握文意,提问:

第二部分:民展,写兰芝被遣回家,仲卿与兰芝告别,发誓要接兰芝回来。

第三部分:发展,写兰芝与仲卿的离情别绪,二人分手之际,依依不舍。

第四部分:高潮,写兰芝与仲卿双双殉情。

第五部分:结局,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愿望。

2、为情节各部分拟定标题。

提示:五字句。能概括内容,注意人物特点;把握精要,用得体的语言去表达。

明确:起点(首两句)。

第一部分:开端,兰芝被遣。第二部分:发展,夫妻誓别。

第三部分:发展,兰芝抗婚。第四部分:高潮,双双殉情。

第五部分:尾声,告诫后人。

3、概括故事主题。

提示:(1)文章写了怎样的故事。(2)人物的情感是怎样的。(3)这个故事具有怎样的社会意义。明确:故事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为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4、分章节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领会文意。

《孔雀东南飞》教案

(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1)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3.德育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要点]:以情感朗读贯穿课堂始终,进行“读中品,品中读”。

[教学过程]。

《孔雀东南飞》堪称我国古代爱情诗的绝唱,千百年来,让人们感叹唏嘘不已,也一直让人们思索着。是什么要素使这首诗具有如此之大的震撼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孔雀东南飞》的世界。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学生在几处重要片段的分角色朗读中深入体验、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鉴赏、剖析人物形象(以刘兰芝为主要探究对象)。

1.展示多媒体课件,在画面、文字、音乐背景中,教师范读““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一段。

2.指导学生朗读此段。(读出节奏、语调、重音;读出服饰之美、体态之美、风度之美)。

3.在多媒体画面中,师生反复朗读。

4.设计问题,进入本节课中心环节:

(1)刘兰芝是在怎样的情景中“起严妆”的?

探究讨论:被婆婆无理遣归之前。

提示:品读兰芝个性化语言,是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挖掘其鲜明的性格魅力的最重要途径。

5.师生共同勾画刘兰芝自述身世的语言片段,一起深情朗读和品味。

(1)“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个别朗读,点评)。

读后思考:刘兰芝不愿意离开焦仲卿,但为何自求遣归?你看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焦母蓄谋已久,兰芝自求遣归是一种为求得自尊、自由而不得已为之的反抗行为。

(2)“上堂拜阿母”到“嬉戏莫相忘”(两位学生分别读出兰芝与焦母告别时的不同语言,接着由同学品味前后语气上的差异。)。

思考:从兰芝与焦母告别的话语中你读出了她怎样的性格?

明确:人物自身的言行和思想是高度统一的。从品读中,我们看到了漂亮能干、勤劳善良、果断坚决、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举止得体的兰芝。

(3)品读遣归之后兰芝与刘兄的对话。

a.朗读评价:

あ僭谡庖徊糠帜谌荩着重表现了兰芝兄长这个人物,作者主要是通过他的语言来揭示其性格的,要求学生诵读刘兄的语言,分析其性格特征。

明确:刘兄只有七句话,但这七句话写得极有个性。其中有质问:“作事何不量”;有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也有威胁:“不嫁义朗体,其往欲何云?”短短几句,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4)品读兰芝与焦仲卿的三处精彩对话。

a.被遣之前。

b.夫妇誓别。

夫妻誓别”这一情节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有两个作用:首先,它再次强调了这对新婚夫妇感情上的互相理解,互相眷念,他们的分别,非是己愿,而是逼迫,这就为后面写他俩的殉情奠下了基石。其次,在分别之时,兰芝既表白了对爱情的忠贞,也表露了对前途的忧虑,担心自己那个性情暴烈的兄长“恐不如我意”,这为下文的兄长逼嫁,以死践盟等情节埋下了伏笔。因此从情节发展来看,这是个必不可少的过渡段落。

c.夫妇诀别。

分组朗读,比一比哪一组最能读出人物的真实情感?

(5)在以上方法指导下,学生自由品读。

1.课后深入朗读,分析人物性格。

2.总结文章中的重点字词。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为兰芝和仲卿设计人生。

[教学过程]:

探究问题:

1.小序为什么称刘兰芝为刘氏?

明确:兰芝处在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时代,其姓名可以淡化。但女性如果处在家长的地位上,便可对这个家庭的一切发号施令。所以兰芝是生活在一个歧视女性的以家长为核心的礼教社会中。

明确:概括情节:被逼回家—逼她再嫁—以身殉情—得闻自缢—时人哀伤而想出浪漫结局。

“遣”“逼”是悲剧的起因。“闻”说明仲卿一直抱有幻想,直到悲剧发生才以死抗争。“伤”点出了悲剧的社会意义。

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兰芝被遣归。

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

进一步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

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尾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

探究问题:

1.刘兰芝是否可以屈从焦母,请求焦母留下自己?

明确:焦母驱遣兰芝的最大原因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尽管兰芝有“精妙世无双”的美丽,有“能织素,学裁衣”的本事,有“弹箜篌、诵诗书”的素养,有“鸡鸣入机织,三日断五匹”勤劳,但焦母就是看不惯她的“举动自专由”,她再美丽、再勤劳也是白搭。还应当明确:一则焦母已作决定,她要维护“家长”的权威就不会顺从兰芝的意愿;二则若兰芝屈从焦母,她的刚强的性格便不复存在,便不再有文学作品中的“这一个”。

2.焦仲卿是否可以脱离焦母而带兰芝另立门户?

明确:在当时以“忠孝”为社会核心的道德体系中,焦仲卿违背焦母就意味着背上“不孝”之罪,他毫无疑问会失去“府吏”之职,从而也就失去另立门户之根基;如果脱离焦母不仅会受到社会谴责,而且可能会坐牢,也得不到幸福。所以,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钳制着他们的自由与幸福。

3.焦仲卿是否可以听从焦母直接赶走兰芝了事?

明确:按照焦母为儿子设计的人生,休掉兰芝,自然是遂了母亲的愿,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仲卿就不复存在了。他的忠诚已经到了“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的地步,焦仲卿不是薄情之人,也不是逆来顺受之人,他在那个时代作出的反抗与牺牲也是非常动人的。

4.面对兄长的威逼利诱,兰芝一口应婚,这与她对母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

要求学生体味一下兰芝此时的心理。

明确:兰芝这样做,才符合她的`性格特征,也是兰芝忠于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行为合乎逻辑的发展。因为她对阿兄的性格为人了如指掌,她知道哀求不会有效,而且她也不屑去哀求,她的突然允诺,是对前途完全绝望的表现,是不动声色拿定了主意,决心以死来抗议吃人的封建势力。所以表面上是突然,实际上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成竹在胸的表现,我们从兰芝的突然允诺中已预感到要发生非常事件了。

5.研习“高潮”部分。

明确:二人的行为都符合他们的性格发展。兰芝早已看透封建家长制的本质,这是她那坚强的性格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她去的很决绝。仲卿出身于官宦世家,生性懦弱,而且又孝顺母亲,所以他要有一个彷徨的过程,但是对爱情忠贞却使他也富有叛逆精神。

6.研习“尾声”部分。

要求学生集体诵读这一部分。

明确: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明确:

刘兰芝,作者是把她作为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优秀代表来刻画的。她勤劳能干:“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她也很有教养,这不光表现在她会弹箜篌、诵诗书,而且也表现在她对焦母谦逊有礼、不卑不亢的态度上;她与小姑话别时,“泪落连珠子”,表现了她的善良和友爱;她对仲卿爱情专一,惜别时留下箱笼,分手时蒲苇为喻直至发出“黄泉下相见”的铮铮誓约,表现了她的倔强、坚贞、不慕富贵、忠于爱情等可贵品格;她遇事有主见,不同意仲卿“复来还”的幻想,慨然允诺太守家的求婚,这都表明了她对封建势力的本质有着清醒的认识和透彻的了解。是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焦仲卿的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但是却不敢直接反抗破坏他爱情和幸福的母亲,违心地送走兰芝,但他又深爱着兰芝,所以寄希望于“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当团圆之梦破灭之后,敢于违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挂东南枝”,跟兰芝一样,是充满了叛逆精神的。

课文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刘兰芝那样的女性,在《孔雀东南飞》之前,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另外,诗中作者还运用了抒情性的穿插,如“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等诗句,有助于对人物的处境和心情的深入刻画。

1.提问:诗歌开头的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明确:作用有二:首先借鸟起兴,这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其次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为全篇定下深沉悲哀的基调,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起着提纲挈领,暗示全篇的作用。

2.兰芝严妆:运用一连串的夸张性的铺陈排比,旨在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兰芝用自己美,向丈夫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爱,向婆婆表示了她的无辜和坚强。

《孔雀东南飞》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创作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的故事结构完整,开头结尾照应,中间情节起伏跌宕,表现了民歌作者在叙事上的高超技巧。塑造了众多鲜明的文学形象,语言具有个性特征,有的已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不朽的典型,至于诗中多运用的比兴、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和精当的处理分寸,更是值得我们借鉴。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是一部经典的现代小说,讲述了一个人物从少年到中年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在家庭、爱情、事业等方面的经历和感悟。这部小说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对于读者的成长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成长历程。

3.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成长历程。

2.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1.讲授法:介绍作者、小说背景和创作背景。

2.阅读法:带领学生阅读小说,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1.导入。

介绍《孔雀东南飞》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阅读。

带领学生阅读小说,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可以采用逐章节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人物的成长历程和情感变化,同时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3.讨论。

引导学生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1)爱情与婚姻:小说中的爱情和婚姻关系复杂,如何看待爱情和婚姻的'问题?

4.总结。

总结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以及对学生的启示作用。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孔雀东南飞》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成长历程,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相关的文学评论和研究资料。

3.教学课件和ppt。

本次教学通过讲授、阅读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了《孔雀东南飞》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成长历程,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但是,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方法的单一和课堂互动不够充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孔雀东南飞教案

封建家长制是扼杀青年男女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一把利刃,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可恨的是婚后公婆或者丈夫稍有不满,就可以凭一纸修书将女子赶回家。

这样的悲剧在古代不足为奇。早在梁祝之前即有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以得美丽的孔雀被活活拆散,美梦只有在死后才能实现。

乐府:原指掌管音乐的官府,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为乐府或者新乐府。

文章结构

开端--兰芝被遣

发展--夫妻惜别

再发展--兰芝抗婚

高潮--双双殉情

尾声--告诫后人

1、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2、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离别。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3、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

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关于铺排

1、第9段,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

师:本段用了什么手法?

生1:本段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

师:能给大家具体解释一下铺陈吗?(生1沉默)

师:心里知道不好表达,是吧。我来解释一下,铺陈,即铺叙,详细地叙述。

师: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它的内容。

生2:严妆

师:此时此刻,刘兰芝为何要严妆,并且还事事四五通呢?作者着重写装束和仪容,有何用意?请同学们思考,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学生回答。

生3:严妆是刘兰芝一贯的习惯,爱美的表现。

生4:我认为正说明刘兰芝知书识理,有涵养。

生5:它的作用是表现刘兰芝的自尊、外柔内刚。

生6:我认为这里正说明她沉着、镇静,临阵不乱。

生7:这里也可看出刘兰芝内心的不平静,甚至是痛苦,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事事四五通的.表现。

师:同学们的讨论发言很成功。我把你们的发言综合一下,这段描写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渲染夸张的铺陈排比,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美就美在她的沉着、镇定,美就美在她那特别的涵养。

这一段文字优美,请同学们倾听范读,认真揣摩品味它的妙处。

下面请同学们试着背诵该段。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诵下来,先背会的同学举一下手。

背诵很流畅。(提问两个同学)我们一起来背一遍。声音很宏亮,语速要再慢一点,感情再浓一些就更好了。

2.师:诗中有多处使用了铺陈排比手法,同学们能否再找出一两处。

生1:第2段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写出了刘的聪明能干。

师: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繁琐?本段还用了什么手法?

生2:不繁琐。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意在强调兰芝多才多艺,很有教养。罗列数字,应作互文看,交叉叙述。

师: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生3:为下文兰芝被休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师:第13段有类似的内容,是不是有点重复?

生4:不重复。更突出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并且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3.学生读交语速装束……郁郁登郡门 (21段)

生1:有。

师:那位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

看来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郡守家富有、有权势吗?

生2:富有、有权势。

师:那么刘兰芝对这富有的郡守感兴趣吗?

生3:不感兴趣。她嫁给郡守完全是兄长的逼迫。

师:她的心思依然在焦仲卿身上,那她想怎么做呢?

生:等待焦仲卿来迎娶她。

师:所以作者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

生5:反衬,反衬刘兰芝的对爱情坚贞不移的品格。

师:对,衬托出刘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她对仲卿的爱和忠贞经得起任何严峻的考验。而且太守家的喜和兰芝明为允婚、暗作死计的悲凉心境形成对照,强化了悲剧性。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课后同学们注意体会比较。

铺陈、排比手法,夸张、渲染地写尽人或事的各方面情态。它实际上也就是赋,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只是受汉大赋的影响,描写更加细腻更加淋漓尽致,往往一气贯注,渲染某种氛围和情绪。赋,一般分为三类,赋景观物象、赋事态情状、赋人物形象。本题两处赋人物形象,我们从中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赋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手法,如《沁园春?长沙》上下阕均用了赋,平时要注意鉴赏并运用。

相关范文推荐
  • 01-23 三年级大自然景象(精选20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些范文范本,相信能够为大家的写作带来很多想法和灵感。我们的生活似那翩然的蝶,翩翩起
  • 01-23 银宝湖乡中心学校学年度安全工作计划范文(17篇)
    通过撰写工作计划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审视自己的工作,找出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工作计划范文,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 01-23 建军节演讲稿短篇(专业14篇)
    范本可以提供一个可行的写作框架,使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更加有条理和组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范文范本,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范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 01-23 大学生职业规划计划书(实用18篇)
    职业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我们的职业规划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职业规划的路上,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职业
  • 01-23 大学生职业规划(精选18篇)
    职业规划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应该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我们的职业目标,以适应职业市场和个人发展的变化。看看以下的职业规划范文,你可以对自己的规划进行参考和借鉴,
  • 01-23 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发言(汇总12篇)
    民主生活会是党员通过集体讨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有效途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民主生活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
  • 01-23 营商环境个人心得体会(热门19篇)
    心得体会的文字记录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回顾过去并为将来做出规划。现在就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对大家的写作能力会有所帮助。最近,我在营商环境方面有了一
  • 01-23 医生辞职的申请书大全(18篇)
    辞职申请书应该包含离职日期、感谢、总结和未来计划等要素。请阅读以下的辞职申请书范文,希望能为你在写作时提供一些帮助。为大家分享医生辞职申请书模板。要如何写好辞
  • 01-23 花园我的乐园写景(模板22篇)
    优秀作文的语言生动、形象、有力,能够让读者简洁明了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由于我上课认真,积极回答问题,杨老
  • 01-23 结婚嘉宾致辞(专业21篇)
    不论是大型庆典活动还是小型聚会,一篇好致辞能够为现场氛围增添活力和温馨。经过精心挑选,我收集了一些令人难忘的婚礼致辞,希望能给新人带来一些灵感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