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大全(16篇)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大全(16篇)

时间:2024-01-14 20:55:29 作者:曼珠

为了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范文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些灵感和创意。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原文及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三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3、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吗?

4、讨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路旁的橡树》课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通过寻常小事,不寻常的处理方法,感染学生,增强环保意识。以下是我教授此课后的几点感受:

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美好的行为时,除了让学生感受他们品格的高尚,还不失时机地安排一些语言训练。看着这个弯曲的马蹄形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想象风中的橡树在跟人们说些什么,这样的练习既让学生体会到这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上,这唯一的马蹄形的弯,昭示了筑路工人高尚的心灵,又让学生在说话练习中,锤炼了文字的准确性,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课堂,让学生感受生活,活中学习语文,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学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了解身边保护环境或破坏环境的事例,把学生的视线从语文之河引向广阔的生活之海。

虽然自己很努力,想离完美更近一些,但回头审视自己的课堂,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在理解课文时,过于注重了对文本的解读,却忽略了朗读的训练,如工程师与筑路工人沉默不语时的场面,如果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体会,效果可能会更好。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案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体会人们在处理这棵橡树与路时的心情和开始时不同的态度。

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1、从导读入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a、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

b、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课文,纠正易渎错的字音。

宽阔()挺拔()楔()子。

b、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扫清阅读障碍。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小组交流,再指名说说。

本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

附: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讲在筑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工程师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讲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坐车的人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1、细读课文,划出最能体现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令你深受感动的语句,谈一谈感想,读一读句子。

2、全班交流。

(1)“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

(2)“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为什么工程师和工人们都沉默不语呢?

学生们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3)“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长久地,说明了工程师在内心深处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心理斗争。

联系上下文理解工程师为什么叹气。可以知道,一方面橡树应该得到保护,另一方面“(要修筑公路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使公路绕过橡树,但这样一来,公路就不会像箭一样笔直了,因此,这声叹息含蓄地传达出工程师为了保护橡树,在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而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

“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表明工人们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

这两句话语速也要舒缓、语调同样要略显低沉。

(4)“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谁知哪些人?

(5)“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6)“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不约而同地赞叹”,表明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为。

3、结合地方实例及查找的资料,说说你读后的感想。自读自悟。从重点词句中领会课文的中心。这些句子,不用全部讲到,学生谈到的,就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即可。结合生活实际拓展。

巩固学习:引导学生积累词句。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积累好词好句。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课文内容,树立环保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教法学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指导(明确自学内容、方法、时间和要求,可渗透在以下的几次先学后教过程中)。

三、比读书。

1、先学: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想办法理解生词。(3分钟)。

2、后教(6分钟)。

1)同桌认读生字,出示生词开火车认读。

2)指名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先后进生,后优生,每人一段,有错即停,有错就纠。

3)全班交流,理解词语。指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由学生回答。教师可提问检测:楔子等,指名回答,学生评议纠正。

四、比概括主要内容(二读课文)。

(先学)自学指导,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主要内容,3分钟后比谁的正确。

(后教)讨论。理清文章顺序,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主要写了什么。(3分钟)。

五、比说话。

1、自学指导: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议读与质疑。其他同学对于别人的朗读和发言,给与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疑问也可提出。一点要通过读书、思考、议论去认识。

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他律诱发自律。

3、齐读第九自然段,小组讨论。

4、联系地方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六、拓展阅读:乐园90页《马克吐温保护树木》。

七、当堂训练:

1、抄写课文中的比喻句。

2、做乐园89页的我会做。

作业:你还看到或听到哪些保护树木和环境的事例?

板书设计:

28路旁的橡树——粗壮、结实、挺拔。

公路——笔直、马蹄形。

工程师——有一棵高尚的心。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5篇《三年级语文上册《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案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摘抄好词好句到阅读笔记本上。

3、完成《一课一练》。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精选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和内心的情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读懂课文,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课前查找资料,准备幻灯片。

2、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预习生字词。

学生准备。

1、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2、试着朗读全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创设情境:一群筑路工人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讲述的一个故事,人们为此感动。你们想听吗?谁给大家介绍一下苏霍姆林斯基?学生介绍作者。

那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路旁的橡树(板书:路旁的橡树)谁来知道橡树?学生介绍橡树:橡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叫橡子,富含淀粉。树皮和壳都可以提单宁酸。有些种类的叶子可饲养柞蚕。

二、学习词语,梳理结构。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

3、指名读课文,纠错。

4、指名领读,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说,多找几名学生说。

三、再读课文,质疑而学。

2、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

3、作业: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进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指名说。

这节课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指导阅读,解决问题。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筑路----连接起两个城市。

(2)学习2、3自然段,指名读。工人们为什么停下来,找出有关句子读出来。课件出示橡树图片。

板书:停下来--一棵高高的橡树。

有关橡树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3)那么看到这样一棵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学习第4、5、6自然段。指导朗读,找出有关句子,朗读的语气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显出工程师的无奈和工人们的担心、沉重。(课件出示朗读片段)。

板书:都沉默--都不知如何是好。

(4)工程师是怎么做的,学习7、8自然段。齐读。

板书:马蹄形--两全其美的办法。

(5)指导阅读第9自然段。

默读。

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

生: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板书:都赞叹--有一颗高尚的心。

三、总结升华,学以致用(课件出示)。

1、你从筑路人的做法学到了什么?

四、作业:(课件出示作业)。

1、结合生活实际,争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

板书设计。

筑路----连接起两个城市。

停下来----一棵高高的橡树。

都沉默----都不知如何是好。

马蹄形----两全其美的办法。

都赞叹----有一颗高尚的心。

教学反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和内心的情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读懂课文,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课前查找资料,准备幻灯片。

2、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预习生字词。

学生准备。

1、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2、试着朗读全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创设情境:一群筑路工人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讲述的一个故事,人们为此感动。你们想听吗?谁给大家介绍一下苏霍姆林斯基?学生介绍作者。

那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路旁的橡树(板书:路旁的橡树)谁来知道橡树?学生介绍橡树:橡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叫橡子,富含淀粉。树皮和壳都可以提单宁酸。有些种类的叶子可饲养柞蚕。

二、学习词语,梳理结构。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

3、指名读课文,纠错。

4、指名领读,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说,多找几名学生说。

三、再读课文,质疑而学。

2、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

3、作业: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进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指名说。

这节课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指导阅读,解决问题。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筑路----连接起两个城市。

(2)学习2、3自然段,指名读。工人们为什么停下来,找出有关句子读出来。课件出示橡树图片。

板书:停下来--一棵高高的橡树。

有关橡树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3)那么看到这样一棵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学习第4、5、6自然段。指导朗读,找出有关句子,朗读的语气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显出工程师的无奈和工人们的担心、沉重。(课件出示朗读片段)。

板书:都沉默--都不知如何是好。

(4)工程师是怎么做的,学习7、8自然段。齐读。

板书:马蹄形--两全其美的办法。

(5)指导阅读第9自然段。

默读。

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

生: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板书:都赞叹--有一颗高尚的心。

三、总结升华,学以致用(课件出示)。

1、你从筑路人的做法学到了什么?

四、作业:(课件出示作业)。

1、结合生活实际,争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

板书设计。

筑路----连接起两个城市。

停下来----一棵高高的橡树。

都沉默----都不知如何是好。

马蹄形----两全其美的办法。

都赞叹----有一颗高尚的心。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是最近我讲授的两节语文课,由于和学生不太熟悉,效果不是很好,同时也发现学生的朗读很好,回答问题积极思考,整体不错,由于我讲课的节奏有些快,学生一下子不能接受,组织课堂听课效果不佳。因为语文注重的是朗读,在这节课中,我着重从朗读出发,自由读,齐读,默读,分角色读,领读,反复读,在读中感悟筑路人高尚的心,在读中理解、体验、积累、内化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解决词语中,我以为没有什么不容易理解,结果在课堂中有个男生提出“沥青”、“排水管”、“楔子”是什么时,我当时愣了一下。“楔子”课前我查了是指“木钉子”,没有准备“沥青”、“排水管”之类的知识,幸好有个学生发言说“沥青”就是我们每天上学在公路上看到铺的黑色的东西,形象而且可以想象出来,比我照参考书说的还容易理解。“排水管”我就根据生活中实际排水用的管子,有铁制和塑料制品和大家简单解释一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不多,回答如保护橡树,保护植物,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自然,比较空洞,也许与平时接触观察有关,对环境保护理解不够深刻,认识不高。但是,以后如果能从身边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植树,给花浇水等,就是有效果了。总之,都应该记住一句耳熟能详标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路旁的橡树》三年级语文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1课时。

1.(出示挂图)这是一棵橡树,你了解橡树吗?

(学生反馈课前搜集资料)。

2.你看到了怎样一棵橡树?请用一句话说说它的特点。

(这一环节,教师可出示或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描写树木的词语,要求学生说话时用上这些词语,使语句更生动。)。

3.师:(欲情故纵)多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我决定把它砍了!

生:(都很着急)不行!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你这是破坏绿化!

师:哦!(做惊恐状)。

生:这棵树已经年纪很大了,你忍心砍吗?

师:不忍心。我有点被你说动心了。

生:如果每次修路都要砍树的话,那树不就越来越少了吗?总有一天会砍完啊!师:对啊,看来我的做法有问题啊。

生:树是人类的朋友,它能净化空气?

师:你们说得真有道理,我要向你们学习。好,我不砍了!

师:可是路是一定要修的,这棵橡树的命运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师生一起正音。

3.齐读最后一段,提问:课文哪些语句体现人们有一颗高尚的心呢?画出这样的句子。

4.四人小组交流:各自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这些句子能体现人们有一颗高尚的心,说出理由。(相同的观点不重复,只说与别人不同之处)。

5.全班交流(采用甲乙双方擂台赛的形式)。

[注]汇报过程中有机穿插词语理解和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放在4——7自然段)。还要注意:学生每汇报完一处就将最后一个自然段感情朗读一遍。随着理解的加深,最后一段的感情朗读也要不断加强,打动人心。让学生从字里行间真切感受到说筑路人高尚决不是夸大其辞,而是名副其实的评价。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壮、结实、挺拨,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说明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见《教师用书》)。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6.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树立学生环保意识及从身边小事做起的意识。避免学生说大话说空话,一定要说实话,说自己能做到的话。)。

工程师和工人们面对这棵橡树,心里在想些什么?朗读4、5、6三段后,学生说这棵树很美,砍掉了多可惜。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心情学生就是一个舍不得。如果通过上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认识到橡树的作用,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

小学语文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积累词句,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

【教学反思】。

自习、预读课文以后,议论到工程师在树旁100米的地方,打了一个桩时,我让学生到黑板上在橡树和公路旁,画一画“桩”的位置。竟然有许多种,讨论出正确的位置以后,再让学生画好公路在树旁边的走向及完整的样子,很好的解决了对课文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了人们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保护文物的良苦用心。

三年级教案:《路旁的橡树》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理解“高尚”的意思,知道为什么这种保护橡树的行为是“高尚”的。

教具准备:词语、橡树图片、重点语段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查词典,解决词语疑难。搜集橡树和描写树木的词语。

1.出示图片。仔细观赏。

2.你看到了怎样一棵橡树?请用一句话说说它的特点。(要求学生说话时用上课前搜集的词语,使语句更生动。)

3.多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路是一定要修的,这棵橡树的命运又应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篇令人感动的《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出示)

公路 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讲一个什么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整体感知)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2.议读与质疑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 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 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别人的故事诱发自己保护环境的行为。

3.现在你来说一说:为什么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4.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联系第七课《小村庄的故事》,假想有三人逃生到此,看到这棵路旁的橡树,他们会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写在练笔本上。

《路旁橡树》三年级语文教案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

3.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吗?

4.讨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小学语文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知识点语文:三年级上

生平简介:(1918—1970),苏联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参加过伟大的卫国战争,1942年负重伤后,胸部带着两块残留弹片,回到战争爆发前就热爱的教育岗位,从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曾获两枚列宁勋章和一枚红星勋章。

主要作品:《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著。

2相关背景。

橡树。

落叶乔木,壳斗科栎属,原产于美国。树形优美,树冠塔形,高可达24米,生长中速。冠幅10米,叶形独特,新叶亮红色,成熟叶片深绿色,有光泽,9月变成橙红色,落叶期晚,果实叫橡子,呈子弹头形,富含淀粉。它抗逆性强,耐干燥、高温和水湿,抗霜冻和城市环境污染,抗风性强,喜排水良好的土壤,但在粘重土壤中也能生长。在世界园林中,沼生栎是所有栎树种类中适生范围最广的树种之一,该品种不仅是良好的城市园林及工业区绿化树种,也是优美的观赏树种,因其耐水湿而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3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

小学语文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3、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吗?

4、讨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三年级语文路旁的橡树知识点语文:三年级上

好词:

宽阔、平坦又漂亮;挺立、粗壮、结实、挺拔,高尚的心。

好句:

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小学语文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发,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橡树。

小村庄的人们不爱护树木,滥砍滥伐最终毁灭了自己,今天,咱们再去读一个关于人与树木的故事。

看图:欣赏橡树,看书上的插图,说说自己的印象:

示例。

生:这棵橡树很高,很粗壮(相机指导写好“壮”)。

生:这棵橡树是挺拔的,(相机说,老师这样战可以成为挺拔吗?生大笑。理解“挺拔”)。

生:橡树生活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油油的草地上。那儿环境很好,橡树自由自在地生长着。

生:橡树上有小鸟在歌唱。

生:行人们,长途跋涉到这棵树木这儿,可以歇歇,享受橡树地阴凉。

师:假如,有一天这棵橡树从这儿消失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那这儿地蓝天都会变得黯淡了。

生:小草会少了依靠。

生:小鸟没有了家园。

生:疲劳的旅客,也没有可以躲避风雨的地方。

生:这片天地会变得单调许多。

二、带着问题,自己研读,小组合作交流。

三、集体讨论,交流。

1、指名说说橡树什么样?遇到了什么危险?

引导品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2、认真研读第一小节,体会这条路的重要。

3、创设情景:各自选择角色,如草地蓝天两座城市的领导人或者是市民,为这条公路付出无数心血的设计者,远离家乡来修路的工人。各自在橡树和公路之间做抉择,并说明理由。体会做抉择的矛盾,和难以取舍。

4、重点引导品析: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言行,体会他们的内心。从而了解他们那颗“高尚的心”。

5、对比读人们设想的路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和修好后的公路对比:它像箭一样笔直,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讨论:这条修好的公路漂亮吗?领悟,公路的缺憾,恰恰体现了人们保护橡树自觉行动中所展示的高尚的心灵。而那路旁的橡树,更粗壮更结实的挺立于蓝天白云之下,是人与自然携手共处的最美好的宣告!

总结:因为善待了橡树,保留了橡树,这条路因此变得更出名,更有灵性,它从此有了另一个响亮地名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爱心路!

6、欣赏路旁的橡树,深刻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拓展,仅仅是筑这条路的人的努力保留了这棵橡树吗?让学生体会到对橡树的保护并不是少部分人的努力,应该还有采用了工程师建议的决策者等更多人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从对橡树的呵护,拓展至对环境的自觉保护,是应尽的职责和本分!

四、作业。

1、摘抄句子并品析。

2、收集人们自觉保护环境的感人故事。

3、写一写。

以橡树或者橡树上生活的小鸟,或者是橡树旁盛开的小花,或者是一位游人,或者是工程师,筑路工人,改写橡树的故事。

三年级《路旁的橡树》教案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理解“高尚”的意思,知道为什么这种保护橡树的行为是“高尚”的。

教具准备。

课件:词语、橡树图片、重点语段。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查词典,解决词语疑难。搜集橡树和描写树木的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图片。仔细观赏。

2.你看到了怎样一棵橡树?请用一句话说说它的特点。(要求学生说话时用上课前搜集的词语,使语句更生动。)。

3.多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路是一定要修的,这棵橡树的命运又应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课件出示)。

公路宽阔平坦漂亮马蹄。

橡树粗壮结实挺拨高尚。

2交流。文章讲一个什么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交流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2.议读与质疑。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别人的故事诱发自己保护环境的行为。

3.现在你来说一说:为什么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4.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四、结合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五、布置作业。

相关范文推荐
  • 01-14 刻骨铭心的记忆的五年级大全(17篇)
    优秀作文需要通过精彩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给读者带来视觉和感官的享受。以下是一些写作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雨下了,你走了,我无力再追了。抬
  • 01-14 单位信访工作总结大全(14篇)
    写月工作总结可以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与团队成员和上级进行交流和沟通。随着工作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写一篇完美的月工作总结变得越来越重要,
  • 01-14 在颁奖典礼上的讲话稿(专业17篇)
    在演讲或会议中,讲话稿往往是演讲者或主持人准备充分并表达自己观点的工具。讲话稿的发音、语调和语气都需要注意,它们同样重要于稿件内容的本身。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 01-14 上学期英语教学工作总结(优质16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的一种重要方式。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教学工作总结的典型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写出优秀的总结能
  • 01-14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范文(15篇)
    岗位职责的执行需要与其他岗位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保证工作的顺利推进。接下来是一些岗位职责的模板,希望能对大家在编写自己的岗位职责时起到一些辅助作用。
  • 01-14 五一劳动节创意活动方案(专业17篇)
    在制定活动方案时,需要考虑到活动的目的、内容、形式等因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活动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让学生初步爱劳动,知道热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
  • 01-14 婚礼搞笑个人致辞(实用19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感谢大家的到来,我将通过这段致辞,向大家表达我的想法和感受。借助以下致辞范文的经验和技巧,相信大家在未来的演讲中能够更加自信和出色
  • 01-14 我的小伙伴(通用20篇)
    在写优秀作文时,我们要注重选择合适的词语和句式,以提升文章的表达力和文采。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许佳楠是一个乐于助人、天真活泼
  • 01-14 协议辞职申请书(模板22篇)
    辞职申请书的写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规范,以保证正式和专业。阅读以下范文,可以帮助你了解如何撰写一封出色的辞职申请书。尊敬的领导:我很遗憾自己在这个时候向公司正
  • 01-14 员工工作情况的总结报告(模板17篇)
    情况报告是一种详细描述特定情况的文字材料,它能够提供全面的信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情况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写情况报告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