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报告(优秀17篇)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报告(优秀17篇)

时间:2024-01-11 16:11:07 作者:文锋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能够在孩子们的成长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是一些幼儿教师常用的教育游戏和活动,供大家参考使用。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撕纸画”是一种选用各色彩纸,通过手撕、粘贴的办法而完成的画。撕纸画装饰性强,新颖别致,能表现出其它作画不可及的独特风格。“撕纸画”很适宜幼儿制作。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更加喜欢手工,更加喜欢撕撕贴贴。比起小班、中班阶段,大班幼儿更具有动手能力,又有大班幼儿所具有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凸显出来,幼儿通过撕纸、粘贴过程,又能锻炼手指肌肉的灵活性,训练手脑并用的能力,充分发挥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今天在了解了“各种和各样纸”的特点及用途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美术活动”奇妙的撕纸画。”旨在进一步的了解纸的多种用途,感受纸的奇妙所在。所以,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纸张,让幼儿通过撕纸、粘贴的过程更进一步的了解纸的更多特性。

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与建议下,自己开始动手制作了,一个个认真、专注的尽头是那么的惹人爱。撕着、贴着、一幅幅画在他们稚嫩的手下变成了美丽斑斓的图画,看----他们的作品还真有点味道,虽然不那么细致,不那么精致,但却是他们自己所思所想,代表着自己内心的世界。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作品,没有丝毫的掩饰,是那么的随意与放松,这就是他们所要表现的世界。

虽然作品显得有些稚嫩,但作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已经发挥出了他们所应有的智慧与能力,我还是感觉很欣慰的,因为他们毕竟不是什么大家,应该给予鼓励的不是吗!

从作品看来,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还有些方法没有掌握,在撕的过程中手指的掌握不够,发现孩子们撕的不够圆润。在构图上搭配上还不够缜密,色彩的配置上也有些单一,在粘贴的过程中不够细致。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以后的活动中进行提醒与引导,使幼儿们能更好完成自己的作品,让每一幅作品都能完整以至于出类拔萃,让孩子们感到自豪感。

从整体来看,这个活动还是不错的,大部分幼儿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作品,也能那要求去做,完成作品后能及时地把自己的用品及垃圾整理干净。但有一部分幼儿则急于玩耍,则敷衍了事,自己应尽的义务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下次活动中要及时的调整,让孩子们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了好习惯就有了一切,习惯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成败。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一起加油吧!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个人反思对幼儿教师们并不陌生,一节集体教育活动、一次半日活动、幼儿运动会等,反思工作对于老师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有些老师不重视反思的作用,简单几句话带过,如,活动效果很好、目标基本达到。其实,这样的反思是没有意义的。有必要让老师们了解反思工作的重要性。

“个人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环节,教师个人反思的撰写如能演变成教师自觉的行动和习惯的话,长此以往,就能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生活方式,教师也就在不断反省自己、反思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更新了教学观念、增添了教学智慧,提高了教学能力。说直白点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不断积累的那些货真价实的东西永远是自己的,谁也抢不走。”

教师树立教学反思的意识(1)各种活动研讨的目的是通过反思发现活动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实践工作中,借鉴经验、吸取教训。

(2)没有十全十美的活动,也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师,活动存在问题是正常的,能抓住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讨更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专业素养。

(3)通过实际案例让教师体验反思的价值,让老师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就这样,用事实说话,让教师们通过自己的行为、发现和感悟,通过同伴之间的影响,体会到进行教学反思的价值,逐步树立主动反思的意识。

教学前反思,能提升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能力发展水平;活动中每个幼儿对目标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幼儿在活动中都会有不同的表现,也会获得不同的知识和经验。

(2)教学活动是否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兴趣是幼儿有效学习的首要动机,只有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幼儿才会全身心的投入,活动才会取得成功;在设计活动方案后应反思,老师所选用的导入语、环境布置、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3)活动材料的准备是否充分、恰当;活动中幼儿通过对材料直接感知和具体操作摆弄的过程中,不断地开动脑筋,积极的思考,向自己提出新挑战,并把所有的感官都投入到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使幼儿增加对活动的兴趣、发展智力,并提高了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后反思的具体内容(1)孩子对哪些活动内容感兴趣、哪些不感兴趣?为什么?

(4)活动材料的种类、数量、投放时间等能否有效达成目标?为什么?

(5)提问是否紧扣目标并较好地达成目标?如果不行应怎样设计提问?

(6)活动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怎样解决的?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应怎样解决?

(7)活动中是否注意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怎么做的?有效性和改进。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本次的美术活动是根据“夏天”这个主题开展的。作为夏日人们最常用也是最方便的防暑降温工具之一,孩子已是十分得熟悉,也都有过使用的经验。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造型优美,构造精制,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百倍。本活动就是想通过幼儿亲手设计制作扇子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向幼儿传输中国扇文化,介绍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并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扇文化的魅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在活动开始前,我通过扇子的实物图片展示,让幼儿从扇子的材料、形状、扇面、扇柄的图案等去观察它们,并通过进一步的对比观察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通过初步的观察之后我提出让幼儿自己创作的要求,并让幼儿初步表达自己创作的想法后在去画一画。

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了几个问题。

第一,我是通过让幼儿在a4纸上创作的,并让幼儿将扇子的整体(包括扇柄)表现出来。在绘画过程中幼儿通过绘画扇子的外形在进行装饰。我认为这个环节是比较开放的,能让幼儿有充分表现自己想法的机会,但是我的材料选择明显不适合于幼儿,所以导致幼儿完成的作品只是软趴趴的作品,不够生动形象。如果选用硬板纸这类材料效果将会更好。

第二,由于这是纸质作品,所以对于扇子扇柄能否支撑扇面并扇出风是一个考验。部分幼儿由于扇面画得特别大,扇柄很小,根本无法拿起来。我在绘画前没有考虑过这个因素,缺乏对活动的完整预设,并且关于绘画的基本要求我也没有强调。我原本以为,这样基本的绘画要求早是幼儿掌握的,但在绘画过程中,我发现好几个幼儿将扇面画得很小,画面布局不均匀。其实在提这类绘画的常规性要求完全可以让幼儿来说,让孩子提醒孩子,不仅效果更好也让活动更能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

第三,我觉得本次活动可以分两次来开展。第一次设计扇面和扇柄,幼儿可通过多种材料(如硬板纸、布等),根据自己的喜欢和创意设计扇面和扇柄。然后在第二次时,装饰扇面和扇柄,这样更能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了解扇子工艺的一个过程,更能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创作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四,本次活动让幼儿十分得喜爱,如果能实际感知扇子的制作工艺那自然是极好的,但是受条件的限制,我们仍可以通过视频展示扇子制作过程。

对于本次活动的反思,我主要从幼儿活动结束后的作品中看到我活动上开展的一些不足。我认为我对活动中幼儿的预设行为还不够了解,我认为我仍缺少对幼儿语言的一种解读能力,这需要我不断观察探索和研究。在活动开展中,美术活动中的纪律常规还需加强,艺术的创作需要安静创激发灵感,幼儿活动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那我认为在活动中一定要充分给他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刺激他的创作。美术活动的'开展我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希望自己能通过反思检查自己前行的脚步,并不断提高。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幼儿想象画是指幼儿在已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活动,将头脑中原始材料重新加工、改造、组合,产生新的形象、新的构思和新颖题材的图画。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一些绘画基础,往往会有异想天开的想象。这正是开展想象画最有利的阶段。下面谈谈我在开展此类活动中的粗浅体会。

储存的图像越多,幼儿想象的内容越丰富。因此,我经常通过听故事、看动画片、欣赏各种图片、外出散步参观等活动,不断积累幼儿的图像经验,丰富幼儿的内在储存,并引导幼儿自主表现。如我先带幼儿欣赏《建筑艺术》图片展,再鼓励幼儿回忆讲述自己家的房子,最后想象画出“我想住的房子”,设计自己喜欢的房屋造型和周边环境;欣赏《猫和老鼠》的动画片之后.鼓励幼儿联想“聪明老鼠和笨猫”的新故事,并把它画出来;看了《西游记》,请幼儿模仿表演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然后再用简单的线条画出各种人物动态和故事情节……幼儿的想象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我选择了多种简单有趣的想象画形式,如添空游戏画、吹画、图形想象画、撕贴想象画、毛线创意拓印画、泼墨想象添画、数字变形等,帮助幼儿积累创意技能,支持幼儿的想象表达。如毛线创意拓印画的活动,我先请幼儿欣赏一些拓印作品,激发幼儿的兴趣,并猜想创作过程;然后示范创意技法——给毛线染色后在纸的一边随意弯曲造型,接着把纸对半折叠轻轻按压,再打开取走毛线,观察拓印后留下的图像,想象添画。这个活动,随意性很强。拓印后形成的图像可以根据幼儿的想象自由添画,一下子就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小朋友有的说像飞碟,有的说像小鸟,还有的说像猫头鹰……孩子们在活动中画出了“乌龟交友“小鸟喂食”“长颈鹿吃树叶”等奇特画面,和同伴们讲述自己编的有趣故事,非常有意思。

幼儿的想象常常是漫无边际的,但往往会受绘画技能的限制而无法更好地表达出来。因此,我抓住作品讲评的机会,经常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作品。然后展开想象、联想,鼓励孩子与众不同的想法。比如美术活动“画画我的家人”,刘哲小朋友在妈妈的衣服上画了几朵奇特的花,吸引了其他孩子纷纷模仿。我请小朋友们观察自己的衣服,引导他们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衣服的款式、颜色都是不一样的。怎样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家人?刘哲小朋友画了“一张黑乎乎的脸”说:“这是我爸爸,有胡子,还抽烟……”在最后作品讲评的时候,我有意识地让孩子们比较每一幅作品的奇特之处,让他们发现每一幅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同时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想象更多的内容。我带孩子们做了一个想象练习:一个不规则的形状,变换不同的角度,就可以想象成不同的物体;“我的家人”用不同的背景装饰,就会出现不同的家居场景……就这样,每次作品讲评都成为我和孩子们拓展思维自由想象的最佳时机,孩子们也从中积累了不同的想象画表现手法。

和孩子们一起画想象画,绘画经验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而给孩子们自由想象的表现空间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鼓励幼儿思维的拓展,强化幼儿创意技能的练习,让孩子们在绘画活动中自由想象,充分表达。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其实在幼儿园,进行主题活动是很普遍的一件事,既然做了活动,就要有一个计划,有个总结,还得有个反思才是,今天我要说的就是最近的一次主题活动。前一阵,我们一起迈入了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而我们班的主题也进入到了《秋天来了》。

秋天的树叶是多姿多彩的,在《树叶贴画》这次活动前,我先让家长带孩子到户外收集不同种类的树叶,并对所收集的树叶的名称和形状有所了解,再去网络上收集浏览有关《树叶贴画》的图案,在家做一幅树叶贴画亲子作品。幼儿已经比较熟悉如何制作树叶贴画了。然后我再组织幼儿在园进行操作活动。有了充分的准备,孩子们在操作中也得心应手,所想象的图案也各有千秋。部分没有交亲子作品的孩子因为之前未做准备,所以在贴画时特别茫然,不知所措,然而有准备的孩子在创作时,泰然处之,自信满满,图案创作变化也快。

针对以上情况,我及时调整活动的教学方式,制定了两种方案:

一、对有准备的孩子,我的目标定位在要求孩子们积极想象,大胆创造一至两种图案,然后在此基础上添画加色,丰富画面。

二、针对未做准备的孩子,我先让孩子认识树叶由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协助,再让孩子们自由贴画。

孩子们在同一时间根据自己的准备情况自由创作,显得开心,兴奋,教学效果较好。反思这个活动,成功之处还是在于课前的准备上,课前的功夫下得深,对活动的开展还是有很大益处的。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1、从幼儿入手:

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活动来源于家庭,生成于我爱我家这一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较普遍的家庭中妈妈相对承担的教养孩子的责任比较多而爸爸又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父爱这一现象,所以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在情感上也会更多的侧重于爱妈妈,由此我们生成爸爸这一小主题。从爸爸的手这个点切入,让孩子感受到爸爸的大手不但能做许多妈妈会做的事情而且也会做妈妈不太能办到的事情,并由感受爸爸手的本领以及对自己的爱进一步激发爱爸爸的情感。

2、从课程实施中的家园合力入手:

希望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让孩子、让幼儿园的教育去影响家庭、影响爸爸,鼓励他们更多的参与日常家庭中孩子的教养并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以充分发挥教育的合力。

1、如就概念的“手”而进行教学,这样的教育与体验亲情的社会性情感无缘,与主动的观察生活,扩展生活经验无关,教育会远离情感,远离生活。因此活动目标定位侧重情感的体验和激发,例如2.激发爱爸爸的情感。在认知的行为目标这一点不局限某一知识技能的获得,比如1.介绍爸爸手的本领,感受爸爸本领大。

2、初定目标较笼统,宽泛,可操作性不强(详见初稿目标1),在讨论稿和修订稿时进行了调整(体现在活动设计的目标和第一环节)。

1、幼儿对各自爸爸手的本领的经验存在个体性,不同幼儿有不同的经验,所以通过集体活动的形式促使全体的经验进行交流与分享,使幼儿在不脱离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并能超越、高于原有的经验。

2、考虑到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始能较独立的表述生活中的事物,但有时可能语句还不太完整,所以我们考虑借助调查表这一形式,一方面让幼自主的开展调查并记录的过程中,学习的能力、表达表现的能力也能因人而异的得到儿能借助于调查表这个载体,图文并茂帮助表述;同时孩子在不同程度的锻炼与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只满足过去的那种把活动过程的流程都预设好的做法,而要根据幼儿的即时表现,采用适当的方法与之互动,这样才能有效推进幼儿的发展并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的提高。于是我们要更多的考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这一活动中还要考虑孩子与爸爸的互动。例子:环节二、介绍爸爸调查表时,幼儿个别介绍较易变为个别性的师生互动,教师提示通过及时的提问引导幼儿与之有效互动。让孩子在交流共享中,在现场与爸爸的互动中,在获得经验的同时,丰富情感的体验。

例子:第一次试教时,爸爸上场举起宝宝这一环节有些冷场,现场反思:家长、孩子均缺乏预热过程;调整——爸爸的大手先和宝宝的小手比试以下,感受爸爸手有多大,然后再过渡下一环节。

在以情感为侧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定位是仅局限于活动的组织者、肯定、倾听幼儿显然还不够,教师更应注重现场气氛的烘托、情感的提升。

例子:第二次活动时爸爸代表现场展示时,教师的提问。

例子:比较第一次教学和第二次活动的爸爸的手的本领这一环节。

第二次活动——通过介绍调查表、观看录象,爸爸代表现场展示层层递进,使孩子的感受更直接、更具体。最后通过一首自编的散文诗进行经验的总结而后情感的渲染,让孩子逐渐的去感受爱不但是一种得到,也应学会付出,活动现场的效果相当热烈。

针对第一次试教时全体爸爸上场时的冷场及爸爸的资源利用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欠缺这一情况,虽然在第一次试教现场时进行了调整,但在活动后的反思中,我们继续在第二次开展活动时加以了改进。请个别有代表性的爸爸进行现场才艺展示,把幼儿的认知与情感融合一体,把感受与体验融合遗体,形成了整体的学习过程。

要重视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优势和资源,教师和家长携手,使幼儿园成为“学习共同体”,他们可以为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提供物质上、精神上的帮助。

教师收获:家长当老师,我与孩子一起学习,家长是一个很好的资源,他们弥补了幼儿园教师在知识上的不足,教学材料的缺乏。

家长的参与不是为了老师,而是为了孩子,孩子对家长上课很感兴趣。这对幼儿知识面、兴趣和求知、交往和能力,尤其是自信心的确立和培养有很大帮助。在这一天孩子为自己的爸爸能来班上上课而感到无比自豪,显得特别兴奋、激动,并能受到同伴的关注和羡慕。同时这种自豪与自信也会延伸到之后生活的各个环节。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到了周五又是孩子们带玩具的时间了,小豆带了遥控汽车玩具,并兴奋的和我说:“梁老师,这个玩具可好玩了!”吃完中饭,小朋友围在了豆豆身边,研究起豆豆的玩具。可是玩具动了几下,就不争气的停了下来,这个时候小韬急坏了,“糟了糟了,电动汽车坏掉了!”孩子们研究起坏掉的原因:福福说是因为电动玩具里面的零件出问题了,所以才不会动;飞飞觉得玩具遥控器上的电池没有电了,所以才停止不动,因为她家里以前有个玩具也发生过同样的情况。于是小朋友提议检查电池,并换上新的电池。我支持孩子们的想法,并为他们找来了新的电池,在孩子们装电池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装多少,如何装等等,这时我突发奇想在科学区开一个“电池总动员”,让孩子探索根据电池的大小装电池,并进行记录。

实录一:到底用哪种电池呢?昊昊很喜欢电动玩具,因此他经常光顾“电池总动员”这个区角。看,他拿起一个小型电风扇,拆开盖子看看,然后用7号电池比一比,太松了吧!昊昊摸了摸脑袋,再用5号试试,很快区角里传出这样的欢呼声:“快来看啊,我把电风扇装好了,它能转了!”拿起电扇昊昊兴奋的大叫,小脸上笑开了花!

实录二:咦,装了电池怎么也不会动啊?这个区角不仅是男孩子的小乐园,许多女孩子也喜欢参与。我们的雪帆就是其中的一位,不过她碰到的难题也不少。好不容易找到盖子打开来,很快找到了匹配的电池,但是,怎么装也不会转,她急的连拍了几下电动小玩具,还是不会转,眉头都皱在了一起。在经历了几次的失败之后,她求助于旁边的小朋友,魏来一把拿过去,帮雪帆三两下的装好了,可是雪帆还是很着急,“梁老师,这个电动玩具为什么我怎么装也装不好啊?”我请雪帆观察电池,发现了圆头与扁头的秘密,鼓励她看看成功的电动玩具圆头与扁头的位置。

实录三:我学会记录我们的成功实验啦!玩过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逐渐会根据电池的形状、大小,寻找正确的正负极进行装置。这时,我增加了新的难度,让孩子在装好之后记录根据电池型号记录电池的节数。这时,孩子们又有了新的挑战!看,福福经历几次失败之后,再次装好电动娃娃的电池,一实验,亮了!于是立即查看电池节数,1、2、3、4,在看看小娃娃的编号,是8号!于是在8号处记录下电池的节数,完成之后,福福高兴的把电动娃娃放在了展示吧上!

实录四:我们是环保小卫士!在这个区角,也发生出了这样的声音。这次是歆歆和飞飞的困惑。事情是这样的,当他们将电池装进音乐小人时,发现小人没有任何反应,飞飞检查了一下,发现装的方法都是正确的,这时歆歆说,“电池没点了,我们快去告诉老师吧!”立即歆歆把他们的困惑告诉了我,我提供了两节新的电池,他们装好后发现音乐小人马上跳起了舞蹈,他们也高兴的直拍手,这时新的问题出现了,飞飞说:“我爸爸说废电池是不能乱扔的!因为里面有坏的东西!”于是我们延伸了孩子的疑虑,在集体活动中将用好的电池和苹果心子一起埋在土里,过了一段时间去看看土里的电池和苹果心子,发现电池完好无缺,但是苹果心子却不见了!这说明废电池里面有有害物质,它是不被腐烂的,还会破坏我们的环境呢!我们要将他们收集好,然后放到专用的回收筒里,在这个活动中,中六班的小朋友成了“环保小卫士!”

分析和反思:这个活动是发生在我们班的真实案例,它引发了我多种层面的思考和反思。

一、区域活动也可以是根据孩子的需要而生成。有些时候,我往往会被开展什么样的区域活动而苦恼,好不容易绞尽脑汁想出了一种区域,并提供了材料,接下来却为如何继续开展和生成而苦恼万分。通过这个区域活动折射给我的信息,我觉得开展区域活动也可以是根据孩子的需要而生成的,就如案例中所说孩子在一次玩具分享的时候对电池产生了兴趣,那我何不将这个兴趣点点亮,并将它延续呢?!其实,在接下来的电池总动员中,发现正负极,记录电池节数和做一个电池的环保小卫士,都不是教师强加生成的活动,而是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生成的,这说明教师要成为孩子真正的支持者、合作者,首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需要,并能提供一定的条件满足孩子的需要。

二、支持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操作找到答案孩子在探索过程中一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孩子碰到的困难,需要孩子解决;有些是下一个活动延伸的预兆,需要教师留心。无论如何,当孩子碰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作为教师,应当支持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操作找到答案。比如在案例中,一开始,我发动家长收集了很多的电动玩具,家长带来了电筒、小型电风扇和装电池的玩具,这些玩具需要电池的大小和形状都是不一样的,这需要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匹配,所以第一个环节我们就让孩子自己根据玩具电池的大小进行匹配。但是在这个环节中,孩子发现根据大小装好之后,如果有圆头与扁头的两端装反了之后,电动玩具是不会动的,一开始,孩子们只能以各种方式试探着装,当成功的时候,小朋友总会很兴奋。这时我会提醒孩子看看里面的正负极,让孩子自己探索其中的规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提供了记录表,先记录电池的节数,一段时间之后,我们还可以让孩子以圆头和扁头记录电池正负极,这样便于孩子发现正负极的秘密。那么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告知幼儿怎样的是正极、怎样的是负极,那么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就缺少了探究的动力,活动中,孩子虽然不知道什么叫正极、什么叫负极,但是他们能摆弄和操作,并且兴趣浓浓,这样就够了。当他们想知道圆圆头和扁扁头名字的时候,教师再告知于他们,我想这样也不晚啊。所以,我认为支持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操作找到答案,是教师在区域观察指导过程中必须要做到的。

三、支持幼儿新的尝试,生成主题活动,增长新的经验。这个案例的结尾环节,可以说是我没有预设的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幼儿对前面的活动有了较多的经验后,他们又有了新的想法,“为什么这些电池不能随便乱扔。”“他们到底怎么不环保了?”其实,这是孩子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需要,这时教师及时开展了对比实验,让事实告诉孩子答案,其实这是让孩子通过新的尝试,增长了新的经验。尾声:当然,这个区域活动在我们班里开设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了新的启发:科学区域到底怎么开设、科学区域的材料到底怎样投放、科学区域的活动到底如何延伸。这些问题我都有一定的思考,并获得了一定的反思。我想无论如何,教师在开设科学区域时,要时刻注意着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并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恰到好处的传还给他们!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猫钓鱼》。有一天,猫妈妈带小猫去河边钓鱼……”

看着娇娇站在大家面前绘声绘色讲故事的样子,我真高兴。一个学期前,平时爱说爱笑的娇娇,一到讲故事的时候就往后缩:低着头,红着脸,声音小小的。她奶奶为这事还挺着急,总是说:“老师,你多让她锻炼、锻炼,她在家给我们讲故事讲得好着呐。怎么到这里就这样了,真让人着急!”我安慰奶奶说:“您别着急,这得慢慢来。

在家和集体面前感受不一样,得让她一点点适应。您放心,我会尽量帮助她的。”

此后,我尽量多为娇娇创造机会,让她给大家讲故事,但并没有多大的进展。我发现娇娇讲故事声音虽小,但每次讲的故事都不一样,总有新故事讲。

于是,我抓住这一点给以鼓励,并利用游戏时间问她:“你怎么会讲那么多故事呀?”“我跟录音机学的,我天天都在家里听故事。”“我听奶奶说,你在家里讲故事声音有大又好听,是吗?”娇娇一笑,点点头算是回答。“为什么到幼儿园讲故事声音就小了?”听我这样一问,娇娇低下头,小声说:“我不好意思,怕讲不好。”原来孩子是有心理负担,害怕讲不好。我想,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先帮助她消除心理负担,建立自信,让她知道自己能行。我想她每天回家都听录音故事,能不能利用录音机把她讲的故事悄悄录下来,放给大家听呢?因为这样能反映她真实的情况。

第一,在家中她会很自然、很放松,没有压力,水平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第二,悄悄录音也是不想使她紧张,为她创设宽松的环境。

我和家长就这个想法交换了意见,奶奶非常同意,很愿意配合。没过几天,奶奶就拿来一盘娇娇的故事录音磁带。我从中选出讲得最好的一段放给孩子们听,想让她成功的机率高一些,刚打开录音机,娇娇那绘声绘色的讲述就吸引了孩子们。他们听得可认真了。

一段故事还没讲完,一位小朋友说了句:“这怎么像娇娇的声音呀?”“嘿,就是娇娇讲的,真好听!”“哈……真有意思,娇娇怎么进录音机里了?”点点大声地说着,一脸天真的表情。娇娇也听出是自己声音,看到大家这么喜欢,她渐渐地得意起来,不自觉地随着录音机讲出声爱。我见时机已到,不等故事讲完就关上录音机,看着孩子着急的样子,我问:“想知道后来怎么样吗?咱们请娇娇到前边来讲给大家听,好不好?”“好”说着孩子们鼓起掌来,并催促着:“娇娇快讲,后来怎么样了?“娇娇的情绪被大家鼓动起来,她站起来用比平时大得多的声音继续讲起了后边的故事。

故事讲完了,娇娇赢得了一片掌声。

放学时,娇娇兴奋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奶奶。奶奶说:“嘿,真棒。娇娇有进步了。明天,你还给小朋友讲故事,好不好?”“好!”娇娇的回答是那么爽快,那么自信。

从此,娇娇越来越爱给小朋友讲故事了。只要学了新故事,她就和老师预约:“老师,今天我想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新故事,您第一个请我好吗?”在大家的鼓励下,他的胆子越来越大。随着成功的次数越来越多,她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了。在“六一”儿童节那天,娇娇竟然当着所有小朋友和家长的面儿讲故事了。

在娇娇的带动下,经常有小朋友把自己讲故事的录音磁带拿来放给大家听。渐渐地,班里爱讲故事的人越来越多。为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我们每天都安排半个小时讲故事的时间。孩子们争着讲,没有轮上的孩子有时甚至会急得哭起来。最有意思的是袁森,只要和老师在一起,总要说“我给您讲个故事吧,就四分钟”,然后也不管你同意不同意,自己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真是乐在其中。

面对不敢在集体面前表达的孩子,要理解、接纳他们,在他们的起点上促进其发展。

娇娇爱讲故事,也很会讲故事,却畏于在集体面前讲故事。为了克服娇娇的心理障碍,王老师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她创设具有安全感的环境,用自己的爱心培植了娇娇的自信,使她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与表现。

1.选择适宜的场合--让娇娇在安全的心理环境中讲故事,以发挥她的优势。

十分可贵的是王老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理解娇娇的心情。为了充分发挥娇娇的优势,王老师与家庭配合,让娇娇在最熟悉、最安全的家庭中讲故事,并悄悄为她录音,使她在无任何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

2.选择适宜的方式--让娇娇在旁听自己讲故事的过程中,感受成功。

王老师利用在集体中播放故事录音的形式,让娇娇以旁观者的身份,在无任何心理负担情况下,感受在集体中讲故事的快乐,感受自己的成功,使他树立了自信心。

3.选择适宜的时机--让娇娇在成功的喜悦中,试着面对集体讲故事。

王老师在播放故事录音时有意留下故事的结尾,让娇娇在全班孩子的期待中,在老师的鼓励下,感受成功的喜悦中,勇敢地走到了集体的面前。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猫钓鱼》。有一天,猫妈妈带小猫去河边钓鱼……”

看着娇娇站在大家面前绘声绘色讲故事的样子,我真高兴。一个学期前,平时爱说爱笑的娇娇,一到讲故事的时候就往后缩:低着头,红着脸,声音小小的。她奶奶为这事还挺着急,总是说:“老师,你多让她锻炼、锻炼,她在家给我们讲故事讲得好着呐。怎么到这里就这样了,真让人着急!”我安慰奶奶说:“您别着急,这得慢慢来。

在家和集体面前感受不一样,得让她一点点适应。您放心,我会尽量帮助她的。”

此后,我尽量多为娇娇创造机会,让她给大家讲故事,但并没有多大的进展。我发现娇娇讲故事声音虽小,但每次讲的故事都不一样,总有新故事讲。

于是,我抓住这一点给以鼓励,并利用游戏时间问她:“你怎么会讲那么多故事呀?”“我跟录音机学的,我天天都在家里听故事。”“我听奶奶说,你在家里讲故事声音有大又好听,是吗?”娇娇一笑,点点头算是回答。“为什么到幼儿园讲故事声音就小了?”听我这样一问,娇娇低下头,小声说:“我不好意思,怕讲不好。”原来孩子是有心理负担,害怕讲不好。我想,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先帮助她消除心理负担,建立自信,让她知道自己能行。我想她每天回家都听录音故事,能不能利用录音机把她讲的故事悄悄录下来,放给大家听呢?因为这样能反映她真实的情况。

第一,在家中她会很自然、很放松,没有压力,水平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第二,悄悄录音也是不想使她紧张,为她创设宽松的环境。

我和家长就这个想法交换了意见,奶奶非常同意,很愿意配合。没过几天,奶奶就拿来一盘娇娇的故事录音磁带。我从中选出讲得最好的一段放给孩子们听,想让她成功的机率高一些,刚打开录音机,娇娇那绘声绘色的讲述就吸引了孩子们。他们听得可认真了。

一段故事还没讲完,一位小朋友说了句:“这怎么像娇娇的声音呀?”“嘿,就是娇娇讲的,真好听!”“哈……真有意思,娇娇怎么进录音机里了?”点点大声地说着,一脸天真的表情。娇娇也听出是自己声音,看到大家这么喜欢,她渐渐地得意起来,不自觉地随着录音机讲出声爱。我见时机已到,不等故事讲完就关上录音机,看着孩子着急的样子,我问:“想知道后来怎么样吗?咱们请娇娇到前边来讲给大家听,好不好?”“好”说着孩子们鼓起掌来,并催促着:“娇娇快讲,后来怎么样了?“娇娇的情绪被大家鼓动起来,她站起来用比平时大得多的声音继续讲起了后边的故事。

故事讲完了,娇娇赢得了一片掌声。

放学时,娇娇兴奋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奶奶。奶奶说:“嘿,真棒。娇娇有进步了。明天,你还给小朋友讲故事,好不好?”“好!”娇娇的回答是那么爽快,那么自信。

从此,娇娇越来越爱给小朋友讲故事了。只要学了新故事,她就和老师预约:“老师,今天我想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新故事,您第一个请我好吗?”在大家的鼓励下,他的胆子越来越大。随着成功的次数越来越多,她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了。在“六一”儿童节那天,娇娇竟然当着所有小朋友和家长的面儿讲故事了。

在娇娇的带动下,经常有小朋友把自己讲故事的录音磁带拿来放给大家听。渐渐地,班里爱讲故事的人越来越多。为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我们每天都安排半个小时讲故事的时间。孩子们争着讲,没有轮上的孩子有时甚至会急得哭起来。最有意思的是袁森,只要和老师在一起,总要说“我给您讲个故事吧,就四分钟”,然后也不管你同意不同意,自己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真是乐在其中。

评析。

面对不敢在集体面前表达的孩子,要理解、接纳他们,在他们的起点上促进其发展。

娇娇爱讲故事,也很会讲故事,却畏于在集体面前讲故事。为了克服娇娇的心理障碍,王老师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她创设具有安全感的环境,用自己的爱心培植了娇娇的自信,使她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与表现。

1.选择适宜的场合--让娇娇在安全的心理环境中讲故事,以发挥她的优势。

十分可贵的是王老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理解娇娇的心情。为了充分发挥娇娇的优势,王老师与家庭配合,让娇娇在最熟悉、最安全的家庭中讲故事,并悄悄为她录音,使她在无任何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

2.选择适宜的方式--让娇娇在旁听自己讲故事的过程中,感受成功。

王老师利用在集体中播放故事录音的形式,让娇娇以旁观者的身份,在无任何心理负担情况下,感受在集体中讲故事的快乐,感受自己的成功,使他树立了自信心。

3.选择适宜的时机--让娇娇在成功的喜悦中,试着面对集体讲故事。

王老师在播放故事录音时有意留下故事的结尾,让娇娇在全班孩子的期待中,在老师的鼓励下,感受成功的喜悦中,勇敢地走到了集体的面前。

娇在讲故事、听故事、续讲故事中,逐渐地树立了自信心。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舍恩理论证明,既然人们不可能在每种情况下都重新设计自身的行动,那么,个人必须掌握一种能在任何情况都有效的行动理论,而这种行动理论来自目的明确的个人意识。人们的行动理论存在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名义理论,即人们宣称自己的行为所遵循的支撑理论,通常是以一种固定的信仰和价值观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甚至自己也信以为然,这即是反思意识的培养;第二种则是应用理论,即人们实际运用的行动理论,这只有通过观察人们的实际行动才能够推断出来,此即是对反思意识的良好运用。笔者认为,关于反思意识的强化,莫过于投入自主性,增强责任感,二者相辅相成,能共同作用于意识。

1.自主性。

幼儿园与教师践行教学反思之初,便是名义理论向行动理论逐渐演化的体现,由自治转变至他治,而此过程稍有偏差即能导致两者的相互对立,不一致性,这就是缺乏自主性意识,承诺与行动相悖,而成功的教学反思就是要使得教师意识到这种不一致的差距。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去促成这种转变的正确性,一致性,扮演教学反思的真正主导者,收效方能明显。

2.责任心。

人们的任何行动都是经过设计的,习惯的力量非常巨大,要想改变人们的习惯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大部分人很少会去思考自己的应用理论是什么,所以,当要求人们去想一想自己的应用理论时,不仅不合乎常理,也有违人们一直以来所熟悉的行为模式。可以想到的是,如果人们缺乏对某件事情的责任感,便不能在长期的践行中形成习惯并一路坚持。教师应明确自身教学目标,以创造良好的教学质量为己任,辅之合理的奖惩机制,培养自身对教学反思的责任心。这样接下来就可以思考改善和发展它们的能力,剔除阻碍这些能力可持续发展对的因素。责任感可以帮助组织中的成员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以何种推理为基础来行动的,使员工之间的互动沟通更有效率,组织的运行管理更有成效。

提升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目标主体回归到教师本身,此时仅仅依靠之前所提到的幼儿园外部制度刺激已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自身还需要有足够的提升意愿及需要,从以下多个方面谋求优化。

1.端品行,重实践。

为师之道,端品为先,模范不端,则不模不范矣。教师提升教学反思能力的第一步,是立人,只有拥有良好的德行,才能在后续的工作中充当学生楷模,从根本上做到教书育人。自古云人品不立,则自知不足以为师,为师者不可不重自身的道德节操,上行下效,尤其对心智尚在发展塑性时期的幼儿学生,做到了德行一致,在教学实践中展露德行,才可谈反思能力的提升,才可谈教育的成功。

2.深挖掘,精储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书本、大纲、教育理念的“传道者”,将最基础的素养授予潺潺学步中的幼儿,能于平淡无奇的点点滴滴发现新的视角,新的变化,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精而广的世界,才称得上成功的教学。视角和变化的求新,不仅要求教师能够顺利将教学任务当中的知识授予学生,更注重激发教师自身对教学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不惟立言制行,不盲从权威,不一叶障目,随时检点,“传道中”随时充电,丰富自己的素养和储备,如此,才能真正升华自身的反思能力。

3.疑经验,纠偏差。

管理学讲究将工作的实际执行结果与之前的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所在并找出原因,拟定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这就是所谓的反馈控制,又称成果控制,是对既定的目标或期望值加以调整和影响的行为。

教师切不可经验主义,一切盲从以往个人甚至他人的经验成果,实际教学成果与过往经验时时对比,找出两者反映出的偏差和不匹配,及时调整,重建经验,使其“迎合”当下目标值,为下一步的工作实施总结新的经验。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回顾*年,我带领星星三班的幼儿们一起学习拼音,培养他们在语言,看图说话方面的能力,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下面我来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好动是幼儿的共性,学习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在学习中,他们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脑中积累的词汇不断丰富,表达的欲望也随之加强。特别是拼音教学,与语言教学密切相连,更能有效地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作为识字工具的汉语拼音,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学前班孩子来说是单调乏味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结合汉语拼音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汉语拼音课的教学内容只有抽象的表音符合,没有词句等丰富的内容,缺乏一定的语言文字情境,这些让学生学起来感到很枯燥。教学中,我将字母的形和音与插图结合起来,将抽象字母具体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情趣。课堂上,从看图说话导入,让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图中的拼音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读准音,在发现形的过程中学会写。学生在开心快乐中识记形,读准音,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儿童的好胜心强,抓住这一心理,在课堂上巧妙地增设比赛,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例如采用夺红旗比赛、拼音接龙比赛等形式进行拼音练习,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来组织汉语拼音的学习,如“猜一猜(看口形猜,根据音节猜图画等)、传一传(一个接一个把看到的音节传下去)、变一变(用电线折成字母)、玩一玩(出卡片,分两组,看哪组的卡片最先读完)。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学得轻松,练得扎实。

在教学中,根据幼儿喜爱诵读的特点,尽量设计一些节奏简单明快的拼音儿歌,或者鼓励孩子们自己创编歌谣,以此来加强记忆,巩固拼音学习。

以上是我认为在教学常规中成功的地方,不足之处是课堂活跃了,幼儿的注意力却收不回来了,还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后面传授的新知识大部分幼儿都没有关注。面对课堂,我总结了如下几点:一是作为教师要记得面向全体幼儿,不能只顾一些聪明的,反应快的或是坐在前排的幼儿。二是作为教师要提高自己组织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怕乱,能处理突发问题。三是作为教师要明白在向幼儿讲解问题时直观的教具比严谨的言语更能使他们理解。四是作为教师在向幼儿提问时要注意问题本身和用词方面都既要符合他们的智龄又要抓住他们的兴趣,这样一来,我才能组织好下一次,下下一次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成长的同时也能让自己不断成长。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在开展主题活动“小兔乖乖”的过程中,我尝试将教学目标“按照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娄”融入主置区角材料中,并以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设计了“小免分萝卜”的薮学具。

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特意选择了色彩鲜艳、安全柔软的布作为制作教学具的主要材料,并整台《生活》教材中的内容——练习用搭扣,让幼儿在游戒中摆弄萝卜,再根据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摆放。

萝卜房里有两个篮子,一共有6个萝卜(3个白萝卜、3个红萝卜),其中3十大的,3十小的。萝卜背后有搭扣,幼儿可以随意扣上或取下。

起初,我为教学具设计了两种玩法:玩法一,让幼儿尝试用搭搭扣的方法把萝卜放到篮子里,锻炼幼儿手部的小肌肉;玩法二,让幼儿在装萝卜前先按萝卜的大小、颜色等特征分萝卜,再用措措扣的方法把萝卜放到篮子里,主要目的是学习按黑物体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游戏一经推出,教研组的同事就指出这个游殪的目标指向太过单一,幼儿玩几次后就会失去兴趣,不能体现操作材料的有效性。教研活动时许多同事纷纷给出了建议,如加入其他教学学习的目标,加入其他生活技能的操作元素等。经过思考,我对材料进行了调整。

首先,最将教学具的名称改成了“兔妈妈的萝卜园”,并在此基础上丰富游戏的玩法,希望在游戏中多途径地帮助幼儿积累数数、一一对应、分类和排序等数学经验。

经过调整,幼儿能在小兔分萝卜的情境中愉快地操作材料、进行游戏。这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而且能够一物多玩,不仅丰富了教学具的游戏性,还提高了幼儿对教学具的兴趣。调整后教学具有了四种玩法,萝卜房子的各个空间也都被充分利用,幼儿能多维度地操作游戏材科,且有机地将生活经验与教学学习整合,让幼儿获得数数、一一对比、分类和捧序等多种教学经验。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本案例中的两难处境可能很多教师都曾体会过:教育理想令人憧憬,而现实中却有种种无奈,我究竟该怎么做?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案例中一个日常教育实践中再寻常不过的师幼互动事件引发了这位教师的反思,令她产生了调整教育环境的想法,这一想法虽遭到现实的打击,但其背后是“尊重幼儿需要”“保护幼儿天性”等可贵的教育情怀。那么,要如何弥合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呢?我认为本案例中有三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一、关于“限制孩子的自由是对孩子天性的扼杀”——检视我们的教育信念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信念可以表述为对什么是好的幼儿教育的理解和选择,它涉及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等。教师对儿童的理解及对儿童怀有的正确的期待是其良好教育行为的基础和保障。案例中的教师提到“有人说”“也有人说”,反映出她可能还没有形成自己稳固的教育信念,但她在努力让自己的教育行为符合某些教育理念。

那么,是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令案例中的教师陷入踯躅呢?“限制孩子的自由是对孩子天性的扼杀”,这一句话既包含了言者的儿童观:孩子具有天性,孩子天性是要肯定的:也包含了言者的教育观:成人不应限制孩子的自由,从而扼杀孩子的天性。这样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我们当前所倡导的,但社会倡导的观念要转化为教师个人的教育信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首先教师需要理解这一观念,这其中就可能产生很多问题。例如,怎么理解“天性”?许多思想家都探讨过这一问题,因而阅读经典著作或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他们喜欢探究周围的世界;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喜欢游戏;儿童喜欢与人交往……但对这些话语耳熟能详并不意味着真正理解,教师还需要通过与儿童打交道达到对儿童天性的体认。那“自由”又该作何理解?这个问题似乎更复杂,原因是学术界对“自由”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卢梭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道出了人在社会中的处境: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但个人不可能享有绝对意义上的自由。也就是说,自由总是有限度的,在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则的范围内,个人享有追求自由的权利。以赛亚•伯林将“自由”划分为“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两种,“积极自由”指的是“可基于自身主动意志而非外部力量来做出选择和决定”,而“消极自由”指的是“意志上不受他人的强制,行为上不受他人的干涉”。由此,我们看到无论是消极的“自由”,还是积极的“自由”,其背后都有“自律”作为支撑,即“自由”不是别人施与的特权,而是自己选择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主动状态。因而,可以说帮助幼儿成长为能够享有“自由”的人,并不是满足其所有欲望、任其为所欲为,而是帮助其发展自主、自律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幼儿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自我表达,学习自我调适,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做出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教师学习教育理念的过程往往是自主建构的过程,即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理解新事物。受到原有经验的限制,教师就有可能产生对教育理念的误读、误解。在本案例中,教师对教育行为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对“自由”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引发了不同的教育行为.

二、关于“可不可以去走廊上玩”——检视我们的教育能力

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的教育能力不仅体现为组织集体教学活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创设环境、提供材料、支持游戏、将教育渗透于各种寻常时刻等多方面的能力。案例中的教师萌生了让幼儿吃完点心后去走廊上玩的想法,反映出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资源意识。

教师可以利用走廊为幼儿设计一些较为特殊的区域活动。例如,因走廊可能具有的充足日光和新鲜空气方面的优势,很多幼儿园将科学发现区设于走廊,幼儿可以观察、比较动植物的生长,玩一些光影游戏,以及记录气象等;因走廊可能具有的便于清洁整理方面的优势,有的幼儿园就在走廊设置了涂鸦墙或沙水区;因走廊空间所具有的开放性特征,有的幼儿园将其辟为混龄互动游戏区……对于“可不可以去走廊上玩”,答案是肯定的。充分利用走廊空间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是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当然,这里的“适宜”也包含了对“安全”的考虑。关于“安全”的问题,笔者曾专门撰文讨论(参见《“保护”和“促进”:幼儿园安全问题的两个思考向度》,刊发于《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2年第4期),核心观点是保护幼儿应以不影响幼儿的发展为原则,“因噎废食”的做法不可取,那等于是剥夺幼儿成长的机会;家长的观念需要具有专业能力的教师的引领,与家长交流与沟通本就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部分。

安全问题在幼儿园教育中是不可能不考虑的,美国的幼教同行对安全问题也是很重视的,但他们提出在活动中给幼儿的安全应是“必要的安全”(as safe as necessary)而不是“尽可能安全”(as safe as possible),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比如,笔者在美国访学期间,在一所实验幼儿园观察时看到,幼儿在桌面小积木建构和活动区大积木建构中都会将积木垒得很高,看上去很容易碰倒,甚至砸到边上的幼儿,对此,教师并不制止。与之交流时,这位教师说“这并不太危险”,意思是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她又表示“还需要等待”,她在等待一个时机,等幼儿亲身体验到由于建筑搭得过高而倒塌从而对自己及他人产生了影响,然后介入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改变做法以保证安全。但另一次,当她看到有两个女孩拉着一根细长的带子在活动室里跑动和旋转时,她立刻制止了,她说“这是真正危险的”。无论室内活动、走廊活动还是户外活动,对于不同场所的危险因素教师都应有预估,在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必要的安全的同时,与幼儿共同制订出适用于不同活动的规则。笔者在美国的多所幼儿园参观时,都在活动室及走廊的墙上看到了“请小声说话”(use indoor vioce)、“请步行通过”(use walk feet)等示意规则的标志。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谁咬了我的大饼》比较适合孩子,富有童趣,重点围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展开活动,过程中幼儿充满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故事中为了弄清楚“是谁咬了大饼”,相继出现了五个小动物,通过ppt的展示,小猪带着大家去验证,五位小动物都通过咬大饼去证明那一口和自己没关系,这个悬念一直留到故事最后,才明白这一口是小猪自己咬的,同时我鼓励孩子们学习讲述小动物之间的对话。这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让孩子们意犹未尽。

刚开始我设置悬念用猜测想象,激发兴趣,导入故事,出示第一张图片时幼儿一下子看出了是一块大饼;接下来,我继续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说一说,跟着老师欣赏故事。我觉得在这个部分要让孩子感受绘本有趣的情节还是比较难的,简单的故事,重复的内容要想上的生动,老师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不足的是我的语言有些偏向成人化,没有好好琢磨出童趣的语言,没有以小班实际年龄特点出发,给这节课打了折扣。另外,在观察动物齿印的时候,我会鼓励幼儿学会比较,从而进行判断,得出结果。借助饼干图片,我带领幼儿开展“找一找”的游戏,根据自己手里饼干上的牙印去判断是哪位小动物的咬的,尽管有部分幼儿一时间还判断不出,贴错了,但是经过对比以后,都有了进步。

当然,这次活动不足之处存在着许多:这份教案我还是理解的不够深入与透彻,最大的败笔就是不够生动,语言上没有多加推敲,对于理解角色的内心把握的很不到位,所以在引导幼儿学习的时候也没有能够比较正确的引导幼儿,因此与幼儿的互动不是很好,整节活动没有突出点、没有高潮,幼儿情绪很被动。另外在出示第一个动物朋友小鸟时,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让孩子说说还有什么动物的嘴巴是三角形的,同理,在出示其它动物图片时也可以这样开展,这样整个活动会更生动。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反思性教学因具有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的实践合理性而迅速影响到世界各国,成为一种强劲的教学思潮。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界定了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的概念,探讨了反思性教学的过程,分析了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过程的主要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的途径,以期为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把关注学习和行为变化的思想和行动整合起来的方式,因其具有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的实践合理性而迅速影响到世界各国,成为一种强劲的教学思潮。幼儿教师如果在教育活动中能坚持自觉反思,那么其发展就不是一种短期的或阶段性的,而是一种可终身持续的发展过程,然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幼儿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不容乐观,能达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觉学习不断反思成为研究型的幼儿教师是很少的。基于此,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从教师的真实感受出发,探讨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为提高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较早研究反思的是英国哲学家、教育思想家洛克。洛克认为反思是对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省自照。是人们把自己的心理活动作为认识对象的认识活动,是对思维的思维。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反思起源于主体在活动情境过程中产生的怀疑或困惑,是引发有目的探究行为和解决情境问题的有效手段。”而反思性教学这一术语的正式出现主要得益于美国学者斯冈1983年的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一书的影响。斯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反思性教学的问世是对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成功或失败标签的超越。”目前,对反思性教学的主要观点有:第一,把反思性教学看作教师主体借助理智的思考、批判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批判分析的过程;第二,把反思性教学看作不仅要从技术上考虑、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要理解教学的广泛的社会和道德的基础;第三,把反思性教学看作包括课堂情景反思、课堂实践基础反思、道德伦理反思三个层次;第四,把反思性教学看作对实践反思、实践中反思、为实践反思的过程。以上观点分别从反思主体、反思对象、反思过程等不同侧面揭示了反思性教学的涵义,如果将它们加以综合考虑,似乎能更全面地勾画出反思性教学的完整图景。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笔者认为反思性教学就是指教师主体通过一定的反思实践对一定对象进行反思,力求探索教学改进,以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为目的的活动。它是一种要求自我发展的教学态度和意识,它既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同时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和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发展的目的。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就是指幼儿教师通过一定的反思实践对一定对象进行反思,力求探索教学改进、以实现幼儿和幼儿教师的共同发展为目的的活动。

1.幼儿教师的'主体反思意识。反思是指人对自己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质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进步也是一次次的反思的结果。反思性教学又是由教师操作完成,而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的影响,所以,反思性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主体是否具有反思意识。笔者认为主体反思意识主要包括心理认同感、职业道德意识、自觉反思意识与反思效能感这四个方面。

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开展反思性教学活动持一种积极的态度,能够意识到开展反思性教学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且希望通过组织反思性教学活动使自己的反思意识不断提高。

在职业道德意识方面,教师态度不一。一些受访的教师表示,如有可能自己将离开幼儿园另谋职业。另一些表示,愿意从事幼教工作。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的重要方面就是责任感,而责任感是教师自觉反思教学行为的前提,它能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关于主体的自觉反思意识方面,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自觉反思的重要性,基本上形成自觉的反思习惯。

在反思效能感方面,一般地,反思效能感较高,主体意识越强,越容易进入反思状态;主体职业道德水平越高,越有执着性与责任心,越会自觉反思;如果缺乏情感,就缺乏反思内驱力;如果缺乏反思意识,一切行为将都是纸上谈兵。

2.反思性教学活动的设计。反思性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指在反思性教学活动初始阶段,幼儿教师对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教育活动内容、活动准备的选择以及教育活动等环节的设想过程。反思性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以((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目标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第二,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本班幼儿发展水平要相适应,同时又能促进幼儿发展,贴近幼儿的生活和经验,而且又有助于拓展和提升幼儿的经验,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并为幼儿终身发展打基础,能为幼儿提供与活动目标相一致的经验。第三,教育教学活动的准备围绕活动目标和教育内容来创设相应的学习环境;投放的活动材料需安全、卫生,便于幼儿操作、观察、尝试、探索,要为幼儿做好与活动内容相关的知识准备等等。第四,教育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要注意教学过程每一步骤的有效性,每一环节所起的教育作用。

3.反思性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活动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幼儿教师设计教育活动和幼儿学习教育活动。

反思性教学活动方案的实施过程可重点反思四个方面:第一,教育活动组织形式的选用要适宜,要因材料灵活地运用。第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要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意各领域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第三,教师的指导要注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为幼儿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特别是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和自由交往的机会;要重视幼儿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灵活地处理偶发事件,具有应变能力;能在观察和评估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时调整计划等等。第四,教师要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并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能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灵活地转换角色,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等。

4.反思性教学活动的评价。关于反思性教学活动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幼儿学习后的发展状况;幼儿发展状况与活动目标的符合程度;活动产生了哪些非预期的结果。其次是教师通过这一活动的实施获得哪些提高等等。

1.养成自觉反思的行为习惯。养成自觉反思的行为习惯,培养反思意识,就要使“反思行为”成为幼儿教师自身的一种生活行为和存在方式。在思想认识方面,幼儿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反思的行为和习惯对于自己的专业成长、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地位的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则需要幼儿教师针对要反思的具体内容,运用多种不同的反思策略持续地进行反思和实践。久而久之,作为行为主体的幼儿教师,就会逐渐养成一种自觉反思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而在心理上形成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意识。这种意识会随时提醒幼儿教师对整个的教学过程保持一种应有的警觉,一旦有什么可疑点或是遇到一些特定的困难、问题便自然进入反思状态。

2.加强幼儿教师的专业探究能力。从根本上说,反思性教学要求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凡是与教育有关的任何事项都可成为幼儿教师进行反思的对象。幼儿教师要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善于通过积极的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反思性教学既强调师幼之间在课堂内的双向探索反思,也要求教师同伴之间在活动前、活动后进行更多的交流,反思彼此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教育问题,探寻问题解决的方法、途径,以支持其教学能力的持续提高。教学活动探究能力其实是一种处理信息的能力,即收集、分析、评价教学活动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能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对教学理论做出新的建构。这样幼儿教师在全面发展幼儿能力的同时,又使其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研究型教师。

3.掌握反思策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幼儿教师要想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仅仅明确反思的涵义和内容还不足以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幼儿老师还必须掌握一些反思的基本策略,知道应该怎样去反思。如:写日记、观看教学录象、同伴观察和教学研究等。同时,反思性教学需要幼儿教师具有终生学习的思想。反思性教学需要幼儿教师根据具体情境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不断地向实践学习,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对教育活动情境做出正确的判断,而要获得正确判断,幼儿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教育功底,不断加强自身各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对教育问题的洞察力。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平时我上课的时候,都会注意方方面面的内容,就为了防止出错,可惜,前几天,还是出了一次错误。那天是周二,我带领幼儿学习数学活动《豆宝宝排队》,感知、发现物体的大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引导幼儿得出“一样多的豆子排列时,大豆子排的长,小豆子排的短。队伍一样长时,大豆子用得少,小豆子用得多”的结论。我班幼儿在活动中能积极动手操作,并在机体中大胆表述自己排列三种豆子的结果与发现。

在活动初,我出示一盘豆子的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豆子的种类。幼儿在观察豆子时很仔细,能发现豆子颜色、大小的区别。在引导幼儿讨论分类记录的'方法时,很多幼儿能说出“豆子要一个紧挨着一个排列再记录;要把颜色进行分类;排列豆子时要注意摆放整齐等,很不错。

在活动最后环节,我班幼儿能通过两两合作完成操作单,很多幼儿能按照要求排列豆子并记录。但也有个别幼儿在排列第一颗豆子时没有紧挨着线条的开端,主要是我在活动中没有重点强调按要求排列豆宝宝的重要性,我已经在活动实践操作中帮助幼儿纠正。

本次活动,我注重每一次操作之后的总结,但是却忽略了强调排列豆子时应该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导致个别幼儿排列错误,我也已经进一步引导。我也会在日常活动中继续引导幼儿探究“物体的大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并将其渗透到生活中。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公开课于一名观摩者来说,大多数时候就如“管中窥豹”一般,通过竹管的小孔,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所见的并不全面,略得一二而已。但是,如何发挥观摩活动的最大价值,从“管中窥豹”到“一目了然”,我有以下三点想法。

一方面,社会心理学中,有学者提到,“当一个人在其他人面前出现时,他总有某种理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以便这种行为对其他人传递一种对他有利的印象”。从这个层面来说,授课教师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事先精心地准备,适度地打磨,所谓公开课中存在的“表演”是正常的。这样的准备和“表演”犹如抽丝剥茧般,更利于观摩者捕捉到授课者期望传达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但是,过犹不及,如果教师僭越了他所拥有的权限,偏离了教师的定位,把准备变成“粉饰”,那么公开课就站在了促进教学的对立面,徒留形式化。

另一方面,目前评价公开课的维度几乎都围绕教师展开——教态、指导语言、环节设计等都被列为重要指标。但是,在评价指标中鲜有涉及幼儿的发展和感受。这样的评价机制很容易让作为发展主体的幼儿沦为公开课的配角。若要呈现更为真实的公开课,让教师更好地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那么把幼儿的表达、表现和发展纳入公开课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公开课往往凝聚着授课者的心血,甚至是一个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一节公开课大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小到提问方式无一不经过反复的斟酌和考量。观摩者如果没有侧重,仅仅就课论课,往往收效甚微。若能从一个点进行切入,由点带面进行分析,往往能有很大的收获。如何找观摩切入点,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针对授课者的特点和特色进行切入。每位教师尤其是名师,都有其擅长的“点”。在公开课中着重观摩授课教师擅长的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会更有收获。

二是针对自身薄弱环节进行切人。除了少数情况,大多数观摩者对授课者都不太了解,很难从授课者的特点、特色这个点切入。这时,不妨从自身薄弱的环节人手。观摩者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发现自己薄弱的“点”,在观摩公开课中有针对性地观摩,培养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自我反思能力。比如,笔者入职之初,发现自身对于幼儿的语言回应简单重复居多,形式单一,在公开课的观摩中就有意识地记录教师和幼儿的言语互动,从最初的鹦鹉学舌到之后的灵活运用,收获颇丰。

目前在幼儿园的公开课的呈现形式中以集体活动为主。但不同于中小学以集体教学为主的课程,幼儿园的课程是融入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集体活动仅仅是幼儿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倡导幼儿自主学习的今日,集体教学活动的局限性日渐凸显。显然将集体教学作为公开课的主要呈现形式是有待改进的。

半日活动除了集体活动之外,还包括晨检、户外活动等诸多环节。这些环节更有利于让观摩者了解授课者对于半日活动的安排,从而发现幼儿自主选择和师幼互动的情况,让授课者能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理念和教育技巧。同时,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下相对更为自然,可以让观摩者了解授课教师对于突发状况的处理。这些更容易让观摩者运用到教育实践中。

总之,需要授课者、观摩者和组织者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发挥观摩活动的最大价值,从“管中窥豹”变为“一目了然”。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我班进行家长开放日活动,第一个教学活动是我的绘本教学《狐狸爸爸鸭儿子》。在选择这个活动时,我看了较多的绘本作品。唯独对《狐狸爸爸鸭儿子》感触很深。在看到这个绘本的时候,先是被有趣的故事吸引,而后是深深的感动。故事里,狐狸从想吃鸭蛋还是肥嘟嘟的小鸭的思想斗争中,决定把鸭子孵出来,可孵蛋的过程是很辛苦的,狐狸的心情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憧憬、狼狈、恼火、无奈、惊喜等等,可当肥嘟嘟的小鸭来到了嘴边,狐狸却舍不得吃了,竟然做起了狐狸爸爸,并给了小鸭无尽的爱。

本次活动的定位是激发孩子对绘本阅读的兴趣。首先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活动的设计中借助放大的绘本图片,让孩子自由猜测讲述狐狸接下来会干什么?是怎样照顾小鸭子的?让他们再看看,猜猜,说说,体验中欣赏、理解、感受图画书的情节,从中体验关爱生命的幸福感,理解爱与被爱的快乐。同时激发出阅读绘本的兴趣,和感受阅读绘本的乐趣。也只有爸爸妈妈才能对他们无怨无悔的做到。

活动后,我感觉活动过程比较流畅,因为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透着灵气,观察仔细,思维敏捷,这些都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孩子们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能很好的理解了狐狸孵蛋的辛苦,也能通过我的引导感受到狐狸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护和关心。但是我更应该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对孩子付出的本身就是快乐,所以最后要是我让幼儿再说说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护你的?从中由狐狸爸爸爱鸭儿子的真挚感情迁移到爸爸妈妈对自己无私的爱,那可能更有意义。

以往我总觉得早期阅读就是看着图片让幼儿自由讲述,但通过我园这两年来对早期阅读的多次研讨。我从中感到要真正发挥阅读的优势却是需要老师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探索、首先要找到适合孩子的材料、其次寻求孩子喜欢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最后教师自身的语言也是开展好早期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

正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研讨中让我感受了早期阅读的魅力。所以说早期阅读的世界应该是无条件的有趣、快乐!充满魅力!

相关范文推荐
  • 01-11 证券公司试用期转正申请工作总结范文(17篇)
    转正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在试用期内所做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员工的转正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我叫x,于x年7月15日进入公司,根据
  • 01-11 网格化管理工作汇报总结(专业15篇)
    工作汇报不宜过于简短,但也不能过于冗长,要把握好汇报内容的重点和关键信息。如果你有更好的工作汇报范文,也欢迎与我们分享,让更多人受益。社会建设及网格化服务管理工
  • 01-11 领导力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大全(21篇)
    通过培训心得体会的写作,我们可以深入思考和领悟培训内容,并将它们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
  • 01-11 教师学期工作总结表大全(14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份重要文献,对于教师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工作总结范文7:在过去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
  • 01-11 实习报告具体写法(优质24篇)
    实习报告可以帮助实习者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现在,请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习报告范文,一起来学习和提高写作水平。
  • 01-11 校本研修工作总结小学(实用20篇)
    在写月工作总结时,我们需要用客观的态度来评估自己的工作表现,不能过于自我夸耀或自我否定。如果你正在写月工作总结,不妨参考一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些帮助
  • 01-11 助残志愿活动策划案(模板22篇)
    活动策划需要在前期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以确定目标和策略。以下是一些活动策划的技巧和要点,希望能给大家指导和启示。今年第**个全国助残日的.主题为:加大扶持与救
  • 01-11 行政岗位见习期工作总结(专业16篇)
    在写月工作总结之前,我们需要收集和整理一月的工作情况,包括项目进展、完成的任务和遇到的问题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01-11 乡妇联换届选举工作方案(通用14篇)
    通过总结和评估工作方案的执行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工作方案样本,供大家阅读和学习。导语:换届选举指某组织依
  • 01-11 智慧城管个人工作总结(热门17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一次自我检验和提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月工作总结的成功经验和实用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年,我在局、大队的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