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最新游琅琊台日记 琅琊榜读后感(汇总11篇)

最新游琅琊台日记 琅琊榜读后感(汇总11篇)

时间:2023-10-16 03:06:47 作者:影墨 最新游琅琊台日记 琅琊榜读后感(汇总11篇)

一个好的企业标语能够提升企业知名度,吸引目标客户,树立企业的专业形象。制定一个有创意和吸引力的企业标语需要注意哪些技巧和方法?如何能够体现企业的个性和独特性?传承经典,创造未来!

游琅琊台日记篇一

喜欢在路上的感觉,路过我的,我路过的--讲故事的人,琅琊榜读后感。看完了《琅琊榜》想着要写点什么吧,虽然这个愿望并不是十分强烈,总还是有一点点。打开博客才发现,本就不多的文才,因着近来的兜兜转转早已散落得七七八八了,余下的一二分笔力却是不敢在标题上就露了怯。所以起一个最质朴最本原的标题最规规矩矩。想来小学刚学写读后感的时候便这样的本分,后来学了一些所谓的词藻知晓了一些自以为是的道理,便总想着要起一个先声夺人的主标题。以为不这样不足以证明那么多年的书本功力。现在变懒了。可是还要诡辩一下,叫作大巧若拙。

转正题,闲话休叙。

不喜欢梅长苏这个人物,一直不喜欢,直到最后他重披战甲返回沙场。算是对这个人有了一点改观,说来算是改观吧。眼睛毕竟湿了一点,算是感动,眼泪最终还是没有落下,所以这感动算不得坚定,这改观便也算不得彻底。

这不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也无关风月。初看上去是一个年轻人背负着巨大的冤屈从地狱返回后呕心沥血翻案的故事。但一路看下来,其实整个故事写的还是朝堂党争,夺位之战。不过因为有了这个雪冤的终极目的所以变得与众不同,读后感《琅琊榜读后感》。这是作者的高明。里面的逻辑没有细究,就是一路行云流水的读了下来,觉得作者真的用了心,苦心经营着一步一步往下推演情节。难为这么长的故事。

现在来说一说我不喜欢梅长苏的原因,可能就在于太完美了吧。一般来讲,我对于这种运筹帷幄的角色向来是比较偏爱的,对于《三国演义》里的诸草葛亮,那种仰慕简直是无以复加。尽管鲁迅评价他“多智而近妖”,但俺就好这口,他老人家也只能是安静地躺在棺材里不会再被气活过来。但是这里面的梅长苏,说来也算是这一类的人物,他不讨我的喜欢主要是因为作者把他夸得太好了吧。加入了作者自己太多的观点和评价。如果不是一味的评述他的全能再加上其他角色都把他夸得神乎其神我想我看到后来会慢慢喜欢上这个人物的。记得看过一个博客有一句话,说像杨澜那种知道得比嘉宾还多的主持人看着也让人烦。挺风趣的。

反正开始这个人物给我的印象就是太“事妈”了。偷了人家国书也就算了,还偏偏一点也不深沉,言豫津让大家猜的情节他都给一步步揭穿了出来。好煞风景。由此也就定了我不喜欢他的基调。高人得藏着。

游琅琊台日记篇二

凡读过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的人,无不为其描绘的美景所倾倒:“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这琅琊山便是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约5公里处,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琅琊山古称摩陀岭,后何以名琅琊,历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东晋琅琊司马睿曾寓居于此而改称琅琊。另一种说法是:西晋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釉率数路大军“出涂中”(指滁水流域)灭吴,吴主孙皓“诣釉请降”献玺即在此,因而山称琅琊。而《古今图书集成?琅琊山汇考》载又一说:“人以其有似于山东东海之琅琊山,故亦名为琅琊。”

琅琊山险峻而秀丽。其山峰“耸然而特立”;其幽谷“悠然而深藏”。林木茂密,花草遍地。数百年的松树、梅树苍劲挺拔,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亭亭如盖,琅琊溪潺潺流淌,让泉、紫薇泉……散布山间,归云洞、雪鸿洞……神秘莫测。九洞十一泉,处处引人入胜。琅琊山景色清幽,素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的美誉。

深秀湖位于回北门通往琅琊山寺院的转弯处,古为一水潭,是游人临溪垂钩之所。1958年,滁县人民政府将水潭扩建成一座小水库。1983年,琅琊山管理处因地制宜,将这里辟为一新的风景区。因其三面环山,景色秀丽,取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蔚然深秀”之句,定名深秀湖。深秀湖水面约540平方米。湖水上源琅琊溪,下遁余家洼水库,四季潺潺,清澈透底。湖面建有湖心桥,因桥有九曲,通称九曲桥。桥墩用青石砌成,桥面为水泥预制件,具有明显的现代建筑特色。桥上筑有湖心亭,亭顶盎金黄玻璃瓦,六角置有琉璃禽篱,又有古建筑特点,湖面侧建有三间六架梁木的水榭,为旅游服务场所。水榭下为人工青石基础,湖水贯通其下。春夏季节,游人凭水而乐,清凉爽快,堪称妙境。

会峰阁是琅琊山风景名胜中的最高建筑物。它于1988年开工兴建,建筑在南天门的明朝建筑会峰亭的残基上(原会峰亭被日军侵略中国时烧毁)。新建筑的会峰阁依山而建,美观大方,气势雄伟。从四面观看,高低形状各不相同。从东面观看,它有三层,从南面观看,它有四层:从西面观看,它有五层。高度24米。会峰阁每层是六面八角,都采用古典建筑的飞檐翘角式样,阁顶用黄色琉璃瓦覆盖,雕梁画柱,古朴大方。阁上24个铃角,都装有铜铃,山风拂处,金声四起,悦目赏心,闻声如入仙境。晴朗天气,登上会峰阁,极目远望,天高地阔,心旷神情。这里阳光和煦,山色苍茫,群山巍峨,匍匐脚下,给人以“一览众山小”之感。大概是因为众山列队,一收眼底,这里象一座检阅台,检阅千山争秀,万峰苍郁,所以此阁才命名为会峰阁吧!由于会峰阁立在琅琊山的最高峰,人们都爱来此了望祖国的壮丽山河。站在会峰阁向南面的山外平原去,地面寥廊,烟雾苍茫,村庄星罗棋布,河塘闪亮如镜,在晴朗无云天气还可以隐约看到几十公里外的长江如带,浩渺东去.

游琅琊台日记篇三

清明节放假三天,爸爸妈妈带我回老家游玩。我的老家在安徽省滁州市,那里风景秀丽,有著名的琅琊山风景区。爸爸一直开车带我们到山底下,山下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小虾在水里游来游去,真可爱!

今天的天气非常好,游玩的人也很多,我们顺着山路开始爬山了,我们一边爬山,一边看风景。山里到处都是树木,鸟儿叽叽喳喳地飞来飞去,像是在欢迎远方的客人,春风姐姐一吹,传来阵阵清香,让我爬山更有劲了。我们很快就爬到了半山腰,我们到了醉翁亭景点,看到古代诗人欧阳修和苏轼写的诗词,诗词都刻在石碑上,供游人观赏,这些诗词我都不懂,妈妈告诉我等我上了中学就会学到这些诗词。不一会儿,我们就爬到了山顶,可把我累坏了,我休息一会儿后继续游玩,我还到琅琊寺逛了一圈,里面有高大的柱子,中间有一座高高的观音菩萨像,供游人祭拜。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到了下午,爸爸说:下山吧,爷爷奶奶还在家等着我们吃晚饭呢。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琅琊山。

我的家乡有山有水,还有很多美食,欢迎全国的小朋友到我家乡玩。

游琅琊台日记篇四

最近几天一直都在看电视剧《琅琊榜2——风起长林》,离剧终还有一段时间,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说点儿什么了。

剧中情节除了继续保持第一部《琅琊榜》中对兄弟情谊的歌颂外,最让人心里感到温暖的就是父子情,其中对国家大义与生活小节均兼顾得恰到好处,也算是弥补了第一部中对人性描述中的某些缺憾。所谓人间自有真情在,无论爱情、亲情、友情,都是《琅琊榜》弘扬的主题,人物个性光彩鲜明,无论悲剧还是喜剧,阴谋还是坦荡,无论《琅琊榜》还是第二部《风起长林》都显得毫无拖沓,简直酣畅淋漓。

这或许是一种另类的快意恩仇——表演手法上的快意恩仇,也会是一种观感上的快意恩仇。

最近几天一直都在看电视剧《琅琊榜2——风起长林》,离剧终还有一段时间,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说点儿什么了。

剧中情节除了继续保持第一部《琅琊榜》中对兄弟情谊的歌颂外,最让人心里感到温暖的就是父子情,其中对国家大义与生活小节均兼顾得恰到好处,也算是弥补了第一部中对人性描述中的某些缺憾。所谓人间自有真情在,无论爱情、亲情、友情,都是《琅琊榜》弘扬的主题,人物个性光彩鲜明,无论悲剧还是喜剧,阴谋还是坦荡,无论《琅琊榜》还是第二部《风起长林》都显得毫无拖沓,简直酣畅淋漓。

这或许是一种另类的`快意恩仇——表演手法上的快意恩仇,也会是一种观感上的快意恩仇。

游琅琊台日记篇五

近日,琅琊榜正在热播,其实几年前就已经看过此部小说的我,仿似有些剧情随着时间推移已渐渐遗忘,故而又重温了一遍经典《琅琊榜》。这次看完感触跟以往大相径庭。

《琅琊榜》尽管已读过多遍,但心中仍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唯有写下二三字,以此来纪念那个云淡风轻又有壮胆豪情的人。初读《琅琊榜》,他是琅琊公子榜上的第一,自然是意态潇洒,令人惊叹。当时并未意识到,此人便是最出彩最重要的角色。反而是景睿,一个双重身份的人,吸引住了我。便想,此人会是景睿的良师益友,亦会对景睿的人生起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正如那句烂俗的话“我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局”,江左梅郎确是景睿的良师益友,先是抚慰景睿所受情伤,后是开导景睿放开心怀,勿受制于形制。觉得此人有一颗玲珑心,为他的病体叹惋。后来再看,原来此人才是作者最着笔力的那个。琅琊阁预言,得麒麟之才者得天下,而怀有惊世之材的人恰恰是琅琊公子榜第一的江左梅郎。原以为的散心养病,却是实现十三年来辛苦谋划的宏图。有了惊世之材,必然有人来招揽。

当太子和誉王争相抢夺的时侯,他选择了无意皇位的靖王。这时,令我十分惊讶,但看他解释又觉妥当,但莫名觉得有隐情。剧情往后走,才知靖王重情重义,刚正不阿,此时对梅郎的选择十分欣慰。后来才发现,靖王是旧友,为了沉冤昭雪,不得不让他走上权利的顶端。来京二年,搅得局势一片混乱,太子誉王元气大伤,不得不佩服他算无遗策。当然,随着剧情,梅郎的身份逐渐揭开,他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英姿勃发的少年。可惜当年的叛逆一案,九死一生才脱离险境。身中奇毒却苦心经营,一直坚持着为将士,为自己平反。这时,不由对他钦佩至极。

不仅聪慧,而且有胆识,更有一腔豪情。说他有情,是因为与景睿只是点头之交,却给家景睿安身之所,并抚慰他的心伤。部下与未婚妻产生感情,极力成全。尽管机关算尽,却不拖无辜之人下水。与好友多年未见,依然事事为他考虑。照顾身边侍卫,如同幼弟。说他无情,尽管景睿真情实意对他,为了复仇,毅然揭开丑陋的真相,对景睿完全是毁灭性的打击。宫羽的落花有意,完全无视。与昔日好友想见却不相认。最是无情之处,是对自己残忍,完全忽视的身边人对其的心痛。然而,这个有情又无情的人,引得我心里发苦。虽然最后他选择了自己要选择的,自认为有了最好结局,但是,依旧期盼,他从战场归来,随着好友玩乐于山水之间。当年夜着轻甲千里追敌的小火人林殊已死,只剩一个拖着惨躯的江左梅郎梅长苏慢慢度过属于他自己的余生。

爱《琅琊榜》,爱《琅琊榜》,因为没有矫揉造作的无病呻吟,因为没有烂俗的爱情桥段,因为虽百折不可磨其志的赤胆枭魂,因为无关风花雪月你侬我侬的生死相随,因为一段雪夜薄甲逐敌千里的传说;《琅琊榜》唤醒了深藏在我们心中的期待,期待至纯至善的友情,期待披肝沥胆的忠诚和信任,期待一场最纯粹恣意的生命之舞;《琅琊榜》告诉我们,我们所追随和希冀的信仰,不是排他自私的爱情,不是功名利禄,也不是倾轧权谋;这场苍茫倥偬的生,其实有更多值得珍惜的所在,譬如:朋友,譬如:信念,譬如:被视为幼稚和不切实际的正义和理想。追随林殊出鞘的寒光,目之所及,是如诗如画的'河山,是生命最初的美好,是灵魂深处的安然。

游琅琊台日记篇六

小说与电视剧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电视剧的。

首先,在刚开播时,吸引我的眼球的是胡歌的出演,胡歌在仙剑里的逍遥哥哥是我们一代人的回忆,太成功,太经典!说白了,刚开始我就是冲着逍遥哥哥去的。

随着剧情的深入,我再次被吸引是因为剧情的设置,我一向喜欢悬疑的小说和电视剧,而苏兄的神机妙算步步为营,duangduang的撞击着我的小心脏,砰砰直跳,欲罢不能!

还有就是导演们的处女座心思,恢宏的古建筑、气派的场景、华丽的服饰、精美的道具、考究的礼仪、唯美的特效、帅气漂亮的主角配角、精准到位的演技,综合到一起,展现到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场面恢弘精致细美的电视画面,不得不爱呀!

表层的说完了,咱再说说深层次的。

首先,近几年随着宫廷剧抗日剧的火爆,满满电视屏幕都是腹黑宫斗,要么就是“我爷爷九岁的时候被鬼子炸死了,我要为我爷爷报仇!”抗日神剧,要么就是傻白甜的爱情剧,看的腻腻歪歪的,不忍再看,琅琊榜播出后,就像一股清泉,流淌过我的心田,冲洗了被熏染的乌七八黑的污垢,顿时眼前一亮!哇!国产剧终于有了新跨越!

剧里没有卿卿我我,没有黑暗腹黑学,没有稀奇古怪造型,没有傻白甜的剧情,没有五毛钱特效。

剧里刻画的是大忠、大义,大孝,大爱,单从苏兄一人即可反射全剧。

铁雪男儿、战死沙场、保家卫国,此为大忠!

苏兄与靖王,从小长大,一起读书一起习武一起玩耍,经历世事巨变依然保持赤子之心,和对彼此的信任牵挂与忠诚,七万赤焰军埋骨梅岭,作为少帅的苏兄,十二年不忘沉冤昭雪,此为大义!

太奶奶去世,苏兄不能亲临守孝,不顾身体虚弱在自己家中坚持守孝一月,还有豫津与言侯后来的父知子、子知父,此为大孝!

苏兄与霓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面对巨大变故依然心存彼此,面对家仇国恨内忧外患,舍小为大,隐藏个人感情,为国家肝脑涂地,为此大爱!

现如今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太缺少这些了!

所以,我们渴求!它就像一缕甘露,灌溉我们贫瘠的心田,我心向往之。

中华民族流传数千年的“忠孝节悌礼义廉耻”,何时能真正回归我们得心田?

游琅琊台日记篇七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每次听到这首诗,就想到了滁州有名的风景区琅琊山。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游玩了琅琊山,不一会儿走到了醉翁亭,我发现醉翁亭由四根深红色的柱子支撑,里面还有青绿色的桌椅。从整体来看,醉翁亭小巧精致,柱子上雕刻着许多美丽的花纹。有时候站在醉翁亭里就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古代一样,看到了欧阳修和朋友聊天、喝酒时的情景。

醉翁亭旁边的竹子,不论一年四季都是碧绿的。

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爬到了琅琊山最高的山顶南天门,哇!我不禁失声喊道:天呐!这么多台阶,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爬上来的了。站在山顶,往山下看,山下的人群小得就像是一只只小蚂蚁,正在努力地向山上攀爬。

我喜欢琅琊山,因为这里的空气清新;我喜欢琅琊山,因为这里有美丽的醉翁亭;我喜欢琅琊山,因为这里景色秀丽。琅琊山,我心中永远的掌上明珠!

游琅琊台日记篇八

1、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

2、“现在的每一分时光,都是从过去延续而来的,不查清楚过去,又怎么知道现在应该做什么,不应做什么?无论是再久远的过去,种下什么因,终有什么果。

3、他就像一团熊熊烈火被扑灭后余下的那一抹灰烬,虽然会让人联想到曾经存在过的那团火焰,却再也没有火焰的灼灼热量和舞动的姿态。

4、已经错过的岁月,和已经动过的心,都象是逝去的河水,永远也无法倒流。

5、“只要你没忘记他,他就还活着,活在你心里。”

6、“殿下只需要与他们真诚相交就行了,如果想算计他们什么,让我来做。”

7、“七万男儿,天地为墓。”

8、“因为我知道自己想要忠于的是什么,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要背叛。”

9、已经流逝的那段过去就像粘软的藕丝,虽然被萧景琰无意中牵在了手里,但却因为太细太透明,所以永远不会被他看见。

10、唯有在轿身轻晃起步的那一刹那间,梅长苏才听到了这位昔日英杰的一声长长叹息。叹息声幽幽远远,仿佛已将满腔的怀念,叹到了时光的那一边。

11、到来时素颜白衣,机诡满腹,离去时遥望狼烟,跃马扬鞭。两年的翻云覆雨,似已换了江山,唯一不变的是一颗赤子之心,永生不死。

12、对错只在自己心中,你认为我错了,我又何尝不是认为你错。但是我想告诉你,你可以不相信情义,但最好不要藐视情义,否则,你终将被情义所败。

13、在这世上本就没有自由自在的人,只要你有慾望、有情感,就绝不可能自由自在。

14、再强的女人,终究只是女人,有些事情对男人来说无所谓,但对于女人,却会是足以摧毁她心志的打击。

15、“还希望殿下不要怜他之苦,过于溺宠。就送入军营磨练,让他早些知道什么是男儿慷慨,不要像我这样,只余满腹机谋……”

17、“殿下只需要与他们真诚相交就行了,如果想算计他们什么,让我来做。”

18、“我所能做的,就是尽量让他有好的结局,即使这个结局里,不会有我的存在……”

19、“谁会想要回头呢?”他淡淡道。

20、“七万男儿,天地为墓。”

21、“你很怕冷吗?”

22、“是……我很怕冷……”

23、“就算什么痕迹都没有,我们也能知道……也许越是什么都没有,我才越是知道……”

24、“已经错过的岁月,和已经动过的心,都像是逝去的河水,永远也无法倒流。”

25、纵然将来儿女成行,鬓白齿松,林殊哥哥也依然是她的林殊哥哥。

26、“因为我知道自己想要忠于的是什么,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要背叛。”

27、唯有在轿身轻晃起步的那一刹那间,梅长苏才听到了这位昔日英杰的一声长长叹息。

28、叹息声幽幽远远,仿佛已将满腔的怀念,叹到了时光的那一边。

29、“因为他现在心无杂念,夺位目前来说是对他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我为他所做的一切,他只需要判断是否对夺位有利就行了。至于这些事对梅长苏本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他根本不必在意。”梅长苏语意冷绝,但眸中却不由自主地露出一丝伤感的笑意,“可一旦他知道我就是林殊,优先顺序便会调换过来,他会忍不住想要保全我,要为我留后路,这样做起事来,难免缚手缚脚,反而相互成为拖累……”

30、“很多事,我不能让景琰和我一起去承担。如果要坠入地狱,成为心中充满毒计的魔鬼,那么我一个人就可以了,景琰的那份赤子之心一定要保住。”

31、那是曾经跃马横刀的手,那是曾经弯弓射大雕的手。如今,弃了马缰,弃了良弓,却在这阴诡地域间,搅动风云。

32、“飞流,”他抓紧了少年的手,喃喃道,“一个人的心是可以变硬的,你知道吗?”

33、“飞流,”他轻拍着少年的头,喃喃道,“我的太奶奶,终究还是没能等到我回去……”

34、“我会的这种,是我太奶奶教给我的……小时候,她常常给我折纸人、纸鹤什么的,可我当时还觉得不喜欢,总想要从她身边溜走,跑出去骑马……”

35、“……上次见太奶奶,她拉着我的手叫小殊,不管她是真的认出来了,还是糊涂着随口叫的,总之她心里一定是记挂着小殊,才会喊出那个名字……我一直盼她能够等我,现在连这个念想也没有了……”

36、“是吗?”梅长苏眼角水光微闪,唇边却露出了温暖的微笑,“我这几天,也常常想起过去的那些事情……每次闯祸,都是太奶奶来救我,后来爹爹发现只要不打我,太奶奶就不会插手管得太过分,所以就想了些虽然不打,但却比责打还要让我受不了的惩罚方法……”

37、已经流逝的那段过去就像粘软的藕丝,虽然被萧景琰无意中牵在了手里,但却因为太细太透明,所以永远不会被他看见。

38、可是……萧景琰唯一的谋士也是不称职的。他被过去所局限,他有着和看重军中袍泽之情的萧景琰同样的弱点,所以他阻止不了错误的决定,甚至他自己也会义无反顾地踏上错误的道路。

39、静妃望着儿子微微颤抖的背影,眸色哀婉,“失去的永远不能再找回,就算小殊真的能回到这世间,只怕也不是当年的小殊了……”

42、梅长苏脸上露出温柔的微笑,而聂锋却只看了一眼,便猛地闭上了眼睛。

43、因为那不是林殊的笑容,那不是记忆中充满了勃勃青春气息的,世上最张扬的笑容。

44、疯狂到想要去寻找那永远不能再找回的亡魂,疯狂到想要把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影重合在一起。然而结局,只是一片冰冷如雪的失望。

47、可梅长苏又是谁呢?他低眉浅笑,语声淡淡,没有人能看透他所思所想;他总是拥裘围炉,闪动着沉沉眸色算计险恶人心;他的脸色永远苍白如纸,不见丝毫鲜活气息,他的手指永远寒冷如冰,仿佛带着地狱的幽凉。

48、可当新任太子一步一步踏上东宫主殿的白玉石阶时,他突然觉得是在踏着朋友咬牙支撑的脊背。

49、他们以前直并肩成长,他们一起赛马,一起比武,一起争夺秋猎的头名,一起上战场面对烈烈狼烟;他们前锋诱敌,被数十倍的敌军包围时,一起背靠背杀出血路。骄傲而又任性的林殊不能想象,有一天景琰会奔过来扶住自己软泥一样虚弱无用的身躯,用同情和怜惜的声音说:“小殊,你没事吧?”不能想象,也不能接受。

50、死神的黑袍常年覆在他的身上,那般阴冷,那般真切,真切到他根本无法向少年描述,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

51、“长苏从没考虑过这最后一条保命的活路,但他保住的却是他在这世上最最看重的兄弟之情……性命和道义,得此就会失彼,愿意选择哪一边,只是看自己的心罢了。”

52、明明什么呢,明明已经命若游丝,明明每日已殚精竭虑,可为什么依然想要承担所有的重负,熬尽所有的心血?梅长苏的盲点在于,当他为了亡魂,为了旧友,为了生死相依的兄弟一点一点凌迟自己生命的时候,他忘了别人也会为了他而揪心,忘了当朋友们眼睁睁看着他不停牺牲时,心里地那种愧疚与疼痛。

53、可是今日这薄薄一巾所展露出来的真相,却是与他个人的身世之痛完全不一样的另一个地狱,一个更深更黑、更卑劣更无耻的地狱,一个充满了血腥、冤恨、阴惨和悲愤的地狱。

54、在这个地狱的炼炉中,埋葬了一代贤王,一代名帅和七万忠魂,埋葬了当年金陵帝都最耀眼最明亮的少年,也埋葬了无数人心中对于理想和清明的希望。

55、“真相,真相原本就是如此。”静妃的目光如同有形一般,直直地刺入梁帝的内心,“陛下是天子之尊,只要您不想承认今天所披露出来的这些事实,当然谁也强迫不了您。可即使是天子,总也有些做不到的事,比如您影响不了天下人良心的定论,改变不了后世的评说,也阻拦不住在梦中向您走来的那些旧人……”

游琅琊台日记篇九

对琅琊山的倾慕,缘于初中课本中那篇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优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优美的文字让我产生了对琅琊山的神往。后来,做了老师,和学生一次次重温了这篇美文,想一睹琅琊美姿的愿望愈加强烈了。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的愿望得以实现。

怀着对琅琊山的向往,对醉翁亭的仰慕,迎着醉人的花香,我们来到了琅琊山脚下。抬头望去,映入眼帘的尽是青树苍翠,秀丽多姿,琅琊山便掩映其中了,素有“天然药圃”的琅琊山果然名不虚传!

来到山门前,山门为一牌坊,八柱双檐,十分壮观。牌坊上方的匾额上“琅耶山”三个大字,赫然醒目,它是宋代文豪苏轼的手笔,笔法苍劲有力。不是“琅琊山”吗?怎么是“琅耶山”呢?大家迷惑不解。导游解释说,古代“琊”和“耶”通用,“耶”是“琊”的通假字。经导游这么一说,还真是长了见识。

琅琊山为江淮之间的低山丘陵地带,最高山峰为小丰山,海拔三百多米,其它山峰高度在海拔二三百米左右。上山的路较为平坦,有台阶的地方极少,这里生长着琅琊榆、醉翁榆、青檀、榉树等珍稀树种。它们高低俯仰,姿态各异,那些绿藤也相互缠绕,参差披拂,这所有山路便都掩映在绿树翠叶之中了。琅琊山不像黄山,山路陡峭,到处是光秃秃石头,路边很少有树,游琅琊便是在绿叶之中穿行。

没见醉翁亭,已闻潺潺流水声了,一条泉水自上而下,清澈见底,未靠近,早已有一股凉气袭来。泉边巨石上“千年醉翁亭”几个红色大字,特别醒目,这是前国家领导人李瑞环的手迹。这就是酿泉吗?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一个以青石砌成方池前,泉水从池中石隙溢出,然后汇入山溪。水池三尺见方,池深二尺左右,泉水清冽。泉边的墙壁上,镶嵌有“让泉”楷书大字石碑一块,落款是清康熙四十年王赐魁。“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不是“酿泉”吗?怎么变成“让酿”了?一问才知道,此本就是“让泉”初中课本中我们一直背诵的千古名篇居然被后人以讹传讹搞错了。“让泉”就“让泉”吧,虽然少了“泻于两峰之间”的气势,但千年不竭的清流,足以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泉上有石砌小桥,桥的尽头便是醉翁亭了,穿过一道院门,转过两道石门,便来到了醉亭下,终于见到了那个在心中不知默念了多少遍的亭子。醉翁亭为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距今已近千年,虽然经历岁月沧桑,仍能见当初的风貌。亭的上方是宋人苏轼题写的匾额,上书“醉翁亭”。两边的亭柱上的“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楹联是后人的对醉翁的发问。亭子右边的石头上有两处篆刻,一曰:“醉翁亭”,二曰:“二贤堂”。

穿过亭子,看到三间劈山而筑的瓦房,隐在绿树之中,肃穆典雅,便是二贤堂了,堂内敬奉着两尊塑像,经导游解释,知道他们是欧阳修和王禹偁,二贤就是指他们两个了。从二贤堂出来,我们依次游览了宝宋斋、冯公祠、意在亭、影香亭、古梅亭。在影香亭与古梅亭之间是一株据说为欧阳修亲手栽种的古梅。古人为赏梅在古梅北建有一亭,称古梅亭,说是在亭子的不同位置能够看到古梅的各种姿态,尤其是到了冬季,雪映梅花,疏影寒淡,梅花凌寒而放的品格尽显。游览完醉翁亭,从醒园出来,迎面便有一亭屹立在琅琊古道旁,这就是洗心亭。虽从醒园出来,仍陶醉于醉翁亭的如画美景之中,一时难以醒来,先到洗心亭清醒清醒吧。

片刻的休整,精神倍增,于是沿琅琊古道前往琅琊古寺,一路上,古道两旁古树参天,泉水潺潺,翠绿成荫,伴着花香鸟鸣,我们缓步而上。徒步约一公里,来到琅琊古寺门前,琅琊寺建在绿树浓荫之中,潺潺泉水绕寺而过,亭楼轩阁错落有致,正如宋人诗云:“踏石披云一径通,翠微环合见禅宫。峰峦密郁泉声上,楼殿参差树色中。”拾级而上,穿正门进入寺内,寺内主殿为大雄宝殿,宏伟宽敞,高大巍峨,雕饰精致,古朴典雅,宝殿正中供奉着如来佛祖,如来佛后面是观音菩萨,两边是十八罗汉,一边各九人。或喜或忧,或怒或笑,神态各异,生动有趣。

大殿南面有一园林名祗园,自成一独立院落。园内苍松翠竹,古树名花,景色清幽。院中一棵香樟树居说有几百年了,一棵雪公高耸入云,已有83年的树龄了。院后峭壁高耸,壁上满是摩崖题刻,大多出自名家手笔,字体俊秀遒劲,引大家伫足欣赏。出祗园来我们来到琅琊寺东北侧的无梁殿,出于好奇,走进殿内细细观看,整个殿宇全用砖石砌成,竟无一根木梁,让人叹为观止,其名“无梁殿”也缘于此。殿旁有石径上山,可至雪鸿洞,还未靠近洞口就觉一股寒气洞内袭来,由于同伴催促没有进去,遗憾离去。

由于行程匆忙,琅琊山的美景还有许多没能领略,但仅所到之处,所观之景,已觉没有有任何遗憾了,实不枉此行了。

琅琊之行,我的圆梦之行!

作者:韩永华

公众号:太和教研

游琅琊台日记篇十

在反派阵营中,夏江和谢玉简直没有可比性。谢候爷长得帅,家大业大,夫妻和睦,儿女双全。对莅阳的感情更是让观众们给他加了100分。所以虽然是个反派角色,但我依旧很喜欢他。

好的我不想铺垫了,我们直接进入正题吧!

谢玉当年为什么要娶莅阳?

这一点,其实有一些观众已经想明白了。按照原文中的描述,不是谢玉高攀做了“驸马”,反而是莅阳长公主搬进了侯府,成为了“侯爵夫人”。显然谢玉从这一桩婚姻中得到的政治资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而且后来谢玉封为一品军侯,也是因为“战功”,并非沾了长公主的光。

二人大婚之日盛况空前,但其实当时的很多人都知道,长公主和质子有些情感纠缠,那么大婚的盛况除了表达先皇、皇后的宠爱以外,恐怕也有刻意安抚二人的意思。

长公主是因为一场阴谋而被迫出嫁的,但是这一场阴谋的策划者,是谢玉和当时的皇后。所以其实谢玉就是当年的司马雷。能够获得当时皇后的支持,想必也不是等闲人物。就算不娶长公主,婚姻也不会太差的。更何况前面已经说了,他从这桩婚姻中并没有得到什么政治资本。而且最关键的是,和长公主成婚多年,他并未娶妾。

靖王这个浓眉大眼的,在大婚之前府里都有几个侧妃。一品军侯谢候爷,却坚决拥护了一夫一妻制。

所以我们猜测,或者说,我们希望的真相是这个样子:谢玉是真的喜欢长公主。从最开始就喜欢,很喜欢。一直一直喜欢。

所以即使长公主心有所属,即使她有私生子,即使她心里一直介意、一直未能原谅,但谢玉还是喜欢她,而且这么多年来,也没有再喜欢别的女人。

其实梅长苏选择景睿的生日是别有用心的,除了这一天人来的比较齐,还因为景睿的生日这天,长公主和谢玉的心里,一定会回想起他的身世,想起很多很多平时不敢回忆的旧事来。

出于种种原因,宫羽弹奏了一曲凤求凰。一曲终了,长公主泪眼婆娑。谢玉当然知道这触动情肠不是因为他,而是因为景睿的亲生父亲。但是他偷偷看了看长公主的脸色,马上和颜悦色的说,今天是喜日,请你再换一支欢快点的曲子来吧。

对于谢玉来说,今天真的不是喜日。谢玉心里不可能不痛。但即使这样,他还是压抑着酸楚,没有生气,没有甩脸色,而是小心翼翼的维护气氛,想着怎么让她不要难过,让她开心起来。可怜堂堂一品军侯,护国柱石,威风八面,心高气傲。这么多年,唯一的爱人还是惦记别人。各种苦楚,却只能自己消解,没有地方去说。

他对长公主其实一直有愧疚。长公主身边的嬷嬷一说她想起旧事不开心,谢候爷马上讪讪的,给自己找台阶说“啊既然休息了那我先走了”——要知道萧景睿已经二十多岁了。这二十多年来,他一直都小心翼翼的维护着和长公主的关系,往事能不碰就不碰,莅阳不高兴立马装孙子。

何况谢候爷也不是脾气很好的人,卓青遥伤成那个样子,他都会因为没能完成任务而生气,沉下脸转身就走。萧景睿多bb两句,谢候爷马上翻脸大骂,搞得景睿灰头土脸。谢弼傻呵呵的去当誉王党,他丝毫不在乎儿子知道真相会不会伤心。但是长公主稍微有点不开心——谢候爷瞬间没了脾气:啊,你不想见我我就先走了,你好好休息,晚安。

在莅阳面前,什么威风、骄傲、脾气、架子、脸面,全不要了。面对女神,最卑微的屌丝能做到的,也不过如此。

即使是在那个混乱的夜晚,所有难堪的真相全被揭开,谢玉也强作镇静,没有恼羞成怒气急败坏,也没有对长公主有一点的不满。他说的那句“我只希望你明白,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你”可能会被误解,误解他做不义之举还给自己找理由。但是我心里却觉得,这句话是真心的。或许在那么多人面前,在那么紧张的气氛之下,这就是谢玉所能说出来的、最直接的表白。

谢弼拿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谢玉还有理智去判断他是不是真的下得了手。长公主拿出刀来,谢玉二话没说就让开了:老婆你别冲动,我什么都听你的。

长公主就真的会因为不让言候进门而马上自尽么?其实不一定。她如果性情如此刚烈,当年就不会同意结婚,也不会和谢玉安安稳稳的过了二十多年,还生了谢弼谢绮。

不过谢玉已经无暇思考了。阴谋成不成功,这条命留不留得住,誉王会怎么收拾他,随便吧。哪怕莅阳有可能会受一点点的伤,对他来说也是太大的代价,他是绝对不会去冒这个风险的。

谢玉是个很识时务的人,很会审时度势。在誉王和太子斗争未明朗之前,他选择了两头下注。那么当年诬陷林帅谋反、还牵扯上祁王那么大的阴谋,他不会是冒险做来,只为了有可能给自己挣个军功。他一定会把不确定性降到最低的。恐怕是皇上已经忌惮林帅很久,他才顺水推舟设计了这个阴谋出来。

可惜天道好还,以屠杀忠良为代价换来的荣华富贵,终究变成了黄粱一梦。

琅琊榜人物随笔【第二篇】高湛,皇宫里最聪明的人

《琅琊榜》是一部从编剧到演员到观众,都三观比较正的电视剧。其中最难得的,就是大家对高智商的角色有着很高的认可度。据说扮演誉王的演员黄维德进了剧组后还“上书”给导演要求提高反派的智商——其实就是他自己的角色的智商,理由是这样才能显得主角更聪明一点。

除梅长苏之外,静妃和言候也都是高智商玩家的典型代表,而另一个智商曾经得到过江左梅郎亲口赞赏角色,就是很有爱的高公公。

高公公的智商其实也已经到了细思恐极的级别,我们从头梳理一下,慢慢的分析一下这个高智商的例子。

原著中没有交代高湛在皇上身边待了多少年,但是梅长苏表示天底下最了解皇上喜好的人就是高公公了。鉴于梅长苏是剧中智商逆天的存在,所以我们可以默认这句话毫无争议。

整部剧中来看,皇上也的确是在和高湛相处的时候最为放松、自然。越贵妃如此得宠,在皇上面前假装无意的提起来郡主招亲的事情时,皇上也马上沉下脸来戳穿了她的心思。静妃自然是有容乃大人淡如菊,但毕竟皇上和她多年不太聊天,而且由于多年置身事外,很多事情静妃都并不知道。但是所有的那些过往——宸妃、祁王、璇玑公主,高湛都是知道的。他小心翼翼的守护着皇上的秘密,也小心翼翼的守护皇上的脆弱。他知道皇上所有的往事,知道他的软肋与底线,知道他的喜好与忌讳。他在皇上那里得到的信任,比其他人都要多。

皇上对他的信任表现在很多日常的细节中。比如封面的那张截图,两个人讨论下一个棋子该落在哪里,皇上大概是已经看出来自己错了,反而气急败坏的冲着高湛说你来呀你来呀就你厉害哼!像皇上这种性格的人,大概只有在非常非常有安全感的时候才会撒娇,而他大多数萌萌哒时候,也都是和高公公对手戏的时候。

高公公有一个不太容易注意到的小细节:虽然他有皇上的信任,有着稳固的位置和比较高的权利,但是他对其他人都非常的有礼貌。在除夕赐菜的时候,他就先向蒙大统领道了辛苦,又向护送的禁军们说了句有劳各位护送。

另一次印象中的对下人很有礼貌,是在皇上对梅长苏动了杀心,恰好静妃的侍女过来送百合羹(还是什么其他的好吃的)。高公公一边满脸微笑的说哎呀真是辛苦姑娘大热天的跑过来了,一边夹带了那句关键的“告诉静妃娘娘苏先生不得入宫”——这大概是高公公唯一一次阳奉阴违违反了皇上的旨意。

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呢?答案是什么好处也没有。即便靖王登基对高公公来说最安全,但是梅长苏死了反而更能保全靖王的地位。况且皇上对他是百分之百的信赖,一旦让皇上知道他也有阳奉阴违的时候,他恐怕马上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最后,也是高公公关键的一句“如果梅长苏是林殊,靖王绝对不可能让他进悬镜司”打消了皇上的杀机。这句话真是过于机智,而且从一个“从来嘴里没句准话”的保守派口中说出来,可信度更是增加了100%。

我想他其实当时就知道,梅长苏就是林殊,也知道靖王一直被蒙在鼓里,更知道唯一能救林殊的那一句话是什么。

梅长苏与夏江的一番辩论,很大程度上是为皇上贴身定做的。他知道皇上多疑,所以不断的用言语挑拨,让皇上从信任夏江转变为不信任夏江,逼的首尊大人都快当场哭出来了。

但是高湛不是梁王,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他很清楚梅长苏一直在指责夏江骗人,而并未完全证明自己绝对绝对不可能是林殊。

琅琊榜人物随笔【第三篇】纪王:装傻卖萌也是技术活

纪王的生活真是太让人羡慕了,整天听曲看舞泡温泉,富贵又闲散,除此之外,在剧中主要的任务似乎就只剩下卖萌了。然而我们都明白,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熊猫,没有谁能仅靠卖萌生存。表面看起来诗酒风流的纪宝宝,在剧中的很多关键点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观众也都能看出来,他事实上应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聪明人——这并不奇怪,因为只有聪明人,才能如愿以偿的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是在纪王那个年代,天才太多……林燮、言候、谢玉、夏江……哪个都是天资聪颖,哪个都不是易与之辈。纪王想和他们斗争,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再加上有一个心机深沉还特别特别特别特别多疑的皇兄,纪王的日子不见得很好过。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么?我相信这就是纪王的选择。毕竟在一群天才面前装傻,还是很容易让天才们相信的。

然而躲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么多年没有出错、没有被皇上疑心或者抓住把柄,还在风口浪尖上救出庭生,纪王的心机智慧,可见一斑。

在《琅琊榜》中,很多配角的故事都描述的很少,关于纪王的智商与能力,也是也都是侧面描写。很容易被忽略。

我觉得不是。纪王当时的年龄不会太小。

首先,梁帝、林帅、言侯三个人年龄应该差不多大,大概是因为言候纠结于林乐谣而耽搁了一下,所以豫津年龄比较小。

也就是说。言候他们这一拨人年龄都差的不多,言候生猴子最晚,豫津出生的时候,纪王和梁帝已经都有儿子了。而他俩的年龄无论怎么看,也不会差的太多,肯定不可能林帅和言候帮着皇上登基的时候,纪王还在穿开裆裤。

年龄相仿的皇子,怎么都不可能毫无威胁。更何况年龄再小也是正经皇子,他自己想不想当皇上不说,如果有大臣或者皇亲国戚不服梁帝,照样选择可以拥护纪王。

既然如此,那为啥纪王这些年来过得相当不错,而且皇上也一直对纪王比较宠爱呢?

无论是原著还是电视剧中,梁帝都是翻脸无情的典范,不管之前对你多好,说打就打,说杀就杀,说废就废。好的誉王和太子不要哭了,我知道你们很难过。但是你们应该好好看看纪王叔的表现,看看能不能学到什么。

首先,纪王知道皇上的底线,并且绝对不去触碰。

在大家只言片语的描述中,梁帝的皇位似乎来路不正,几乎可以肯定是通过武装叛乱,所以他也总是惦记着自己登基的秘密。

抢来的东西总是不那么有安全感,所以梁帝多年来也一直虎视眈眈,所有可能对他皇位有一点点威胁的人,哪怕是根本没有动机、只不过能力功劳比较强的人,他都要锄掉。可惜了祁王和林帅。

所以纪王一直小心翼翼的把握着分寸,在纪王和皇上所有的谈话中,纪王都表现出了对天下大事毫无兴趣、绝不多说一句废话的精神。即使是他被动的掺和进了一些国家大事中(例如誉王引爆私炮房的案子),也坚决不发表任何观点,只泛泛的说皇兄你别生气了,你就放过景桓吧。关键时刻更是要装作“臣弟听不懂啊”的样子。

装一阵子糊涂不难,难的是装一辈子。

仅靠装糊涂就能过好小日子么?恐怕不是。你对比一下惠妃的儿子萧景亭。在原著中,这位皇子不仅命途多舛,而且不太招人待见。就连大理寺朱越这种正脸都没露过的配角,都能抢走他看上的姑娘。平时被皇后为难的次数就更多了。

所以纪王能活的逍遥自在,吃的圆圆胖胖,还是另有原因的:因为他非常谨慎,从未做错过什么事情。

这就是非常难的技术动作了,身边的几个亲戚都是擅长没事找事的人,什么都不做也有可能是大错特错的。能够保证没有错事、没有把柄,除了小心谨慎,还要机智勇敢,有什么问题都马上化解掉,不给自己留什么后患。

比如纪王遭受的最严峻的考验(最后一张图是我脑补的纪王当时内心独白):

这一幕大家都非常眼熟,纪王因为贪吃分散了注意力,一不小心说了一句授人以柄、大逆不道的话。马上被梁帝抓住了。但是他故作轻松的开了个玩笑转移话题,皇上也没有和他多计较。

在这样一个内心阴暗又敏感的皇上身边,这样的场景一定不是第一次出现。纪王大概就是靠着长期的装糊涂和临场的装傻,小心翼翼的这么多年走了过来。

纪王是怎么把庭生救出来的?线索太少了。我们能知道的,就是纪王也做不了太多,只能把庭生藏进掖幽庭,再也没有能力继续关照下去。但是,救庭生,并不是纪王唯一的善行。

其实纪王才是真的心软,没有原则。

皇上对靖王发怒,他明知道自己越少掺和进去越安全,但还是进宫说明真相,为靖王洗清。

——结果皇上又对誉王发怒了,他就说皇兄不然还是放过景桓吧,为誉王求情。

一直忙着消除皇上的怒火,忙着救人,纪宝宝,你辛苦了……

或许用他自己的话说,谁和谁不是骨肉呢?或者另一句,我都说完了我落个心里舒坦。

所以可能纪王才是本剧中人生赢家。位高又富贵,既可以尽力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又可以退一步舒舒服服的过小日子。没有工作压力,没有家庭矛盾,跟谁都很玩得来(言候父子都是他哥们)。即便风云变幻,还好总有足够的智慧可以保全自己。

纪宝宝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是啥样,其实很希望能拍个琅琊榜前传,看看这些现在已经成精了的老家伙们,年轻的时候是怎样的风华:林殊再牛逼,武功兵法不见得超过林帅当年;言候像豫津这么大的时候,已经游遍江湖还成了名垂青史的牛逼外交官了;谢玉更不用说,谢弼景睿在心机上都差他太远了。太子和誉王加起来,可能也没有他爹的一半聪明……其实爹地们当年的斗争,何尝又不是惊心动魄啊!

琅琊榜人物随笔【第四篇】静妃

静妃,靖王萧景琰的母亲,皇帝诸多后宫之一。

作为一部关乎朝堂的小说,总是免不了涉及后宫的女子,或霸气外露或含珠敛章,或骄纵或娴雅,或早殇或笑傲到最后,无论怎么样,总能找到合你心意的那一款,而静妃便是那百花园中的一朵。作为后宫女子,其命运总是离不开至尊帝王,逃不脱子孙牵肠,静妃的命运也是如此。最初的帝王眷顾姐妹情深,后来的多年冷落挚爱离殇,最终,登顶女子的最高地位,起于帝王,沉于帝王,潮起潮落,命运漂泊。

静妃,抑或是静嫔,一个“静”字,很好的诠释了她的性格与人生。不知道少女时期初入宫廷的静妃性格如何,但书中所呈现的静妃,绝对符合这个“静”字。大概是学医的关系,静妃和很多影视小说中学医的女子一样,温婉娴静,譬如飞狐外传中的程灵素,少杨中的罗四娘。她给予了景琰最温柔的母爱与最体贴的关怀,每次都会为前来探望的儿子准备各种点心;给了梁帝最舒适的去处,能够一解朝堂烦忧;给了后宫最隐形的存在,能让皇后一招出击完全找不准靶心。

但是“静”也是有原因的,也许是性格,也许是经历。而静妃的“静”应该是因为她的经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静妃在后宫生活中“静”的表现,不是纯粹的安静柔和,而是一种哀莫大于心死的死静,一种不得不顽强接受被迫成长的孤独的寂静。在文中有一处说静妃面对皇后的处置,都是安静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与其说是智慧手段,不如说也是一种无谓。后宫的争风吃醋,她并不需要,她聪明地知道她需要什么,除此之外,并不能打动她的心。这便是静妃这种“静”所拥有的巨大的能量,能够在遇见机会的时候,静水流深,最后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那场冤案,很多人看到了张扬少帅的巨星陨灭,看到了风华皇长子的悲情自戕,看到了长公主的烈焰死亡,也看到了赫赫王侯帅府的一朝倾覆,却往往忽略了深宫之中也有一朵明艳的花在生活中瞬间寂灭如死。活着,往往比死亡更加艰难。彼时静妃还只是静嫔,眼看感恩之人九族无存,眼看相扶姐妹以一幅白绫终结,眼看昔日相眷顾之人冷血无情,亲情友情爱情一朝陨灭(私以为静妃是对林帅有爱慕感恩之情的),唯一的爱子,因为对情义的执念,放逐于朝堂之外,见弃于皇父之慈,作为一个弱女子,一位母亲,要怎样的坚强才能接受?心中的悲苦如何发泄?如果没有景琰,静妃大概会和失去小殊的晋阳失去景禹的宸妃一样选择同样的结局。儿子是静妃所有力量的来源,这是一位母亲的伟大之处。

深宫最多势力人,无权无势最受欺。我们不知道要怎样一颗婉转柔和庞大的心才能承受冷眼不公,也不知道要怎样死寂的心才能对这些都不在乎,要怎样巨大的力量才能给予儿子最强大的保护和支持。所有可坚持的早已陨灭,所有美丽的梦都已凋零。不知道静妃是否对梁帝曾经有爱恋,但是在文中的十三年后,梁帝仅仅只是静妃筹谋之中需要用到的一种势力。

——听了这句话,静嫔既没有乘机倾诉委屈,也没有谦辞逊谢说些漂亮话,只是淡淡一笑,仿佛根本不萦于心一般,仍然认真地揉拿着梁帝发酸的脖颈肩胛之处。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陛下的皇子们自然也不都是同样的性情了。”

梁帝眉尖一跳,又想起太子与誉王之争,心口略闷。

——“这也都是陛下爱重的缘故。”静嫔随口淡淡道,“以前太子在朝时,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她仿若无心地一句话,却勾得梁帝心中一跳。

聪明的人往往自己不出头,但是云淡风轻的几句话却成了稻草,就算不是最后一根,也是关键的一根。静妃抓住了梁帝,就是抓住了最关键的东西。并且用自己最擅长的药理做为攻防之器,达到目的。可能很多小说女主被设置成懂药理就是为了当最后的boss吧。人生一世,有命才有福气。在慢慢成为后宫最耀眼的“靶子”之时,静妃聪明地扮着猪吃老虎,让皇后气闷,出招乏力。觉得在《到爱的距离》中廖老师很震撼我的那句话,非常适合静妃:“力量有很多种,心平气和的那一种最坚定。”

静妃的坚定,也表现在对待景琰的自我放逐上,因为她也是一个有情之人。景琰十三年间面对无望的执着,若没有母亲的相互依靠,我想他是会疯的。没有谁能比皇室之人更加感受得到权势的厉害人心的险恶,在这种情况下,静妃与景琰的执着,在俗世看来就逃不脱一个“傻”字。但是此母子,偏偏就这么傻了十三年,因为那一汪静水之下,是一点不灭的赤心,为了这仅存的火焰,不妨将表面凝为坚冰作为保护。这也是静妃如火的一面,也是静妃的“腹黑”并不招人讨厌反而让人深感怜惜的原因之一。

静妃如火,在九鞍山面对叛军时:“请陛下将此剑赐予臣妾,臣妾愿为陛下的最后一道防线。”静妃拔剑如是说。且不说这一举动有激将之意味,有壮胆之谋,能激的出梁帝昔日豪情的静妃,她心中必也是有一腔烈性的。

琅琊榜人物随笔【第五篇】豫津:共君此夜须沉醉

不同于其他电视剧【男一男二争夺女主,其他全部男性角色全部滚去打酱油】的套路,琅琊榜中的每一个角色塑造的都很用心,配角也配的很有诚意。言豫津就是一个非常容易让人产生好感的配角。

虽然幼年丧母,父亲也不是很亲近,但是言大少爷还是悠然自得的长了这么大,而且看起来也没留下什么心理阴影。和这样的人交朋友,真的算是赏心乐事。可以一起打马球、听曲、喝酒,而且他三观很正还能聊聊天下兴亡。最重要的是,他从来不会让你感觉到负能量或者沉重。

可是真的有这么完美的人生么?

其实他未必是没有忧愁的,他也孤单。在每一个没有父母陪伴、独自度过的黑夜里(夜盲眼又看不清),他未必没有过孤寂和痛苦。

或许就是因为缺少别人的关心,豫津才那么会关心别人。劝告父亲别吃丹药,景睿生日去接宫羽、并且一直开玩笑让她不要感到拘束,在混乱的夜晚关心景睿的心情,在谢弼和景睿离开京城时,豫津也都去送行。

或许就是因为他知道孤单的沉重,才总会想着不要让别人孤单。或许就是因为他自己默默地照顾了自己很久,所以才这么会照顾别人。

每一个快乐的人、分给别人无限正能量的人,未必就是因为安全感太多,一定要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或许就是那些没什么安全感的人,那些孤单的人,更珍惜和别人的情谊,也更懂得在相处中如何让别人觉得安心。

每一个人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不过不必同情他,他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乐在其中。人生得意须尽欢,不能奢求完美,也就更不能让一点点的不完美成为自己人生的缺憾。

他活的温和而宽厚,可以面对这人生的种种刻薄。言候想必也明白这一点,他知道他不再是个调皮的孩子,他能承受的更多,能成就的也更多。


游琅琊台日记篇十一

他,梅长苏,或者说林殊,在13年前血战而归。他,没有死在敌人的利刃刀锋下,却遭到自己人的无情屠杀。他,侥幸活了下来,却身中奇毒,以挫骨扒皮之痛,换来短暂的却已面目全非的生命。

13年后,他重回帝京,支着恹恹病体畏寒拥裘,于一隅暗暗搅动着这朝野上下,挟持好友,昭雪天下,震外邦,肃朝纲,几多风雨,甘苦自知。终于,他完成了最后的心愿。然而邻国却合力来犯。他,身披战甲,用自己生命的最后三个月去重拾那如霜的傲气和骨子里的铁血刚强。

曾经最好的兄弟相见不相识,纵然相认也难回过去,连那一声“太奶奶”也来不及喊出来。十三年恍如白驹过隙,却物是人非。此情虽在,但也只能由林殊的牌位立于众人面前。

尽弃过往,也被过往所弃,只盼昭雪做人,不愧英灵在上。只盼重铸军魂,清宇天下。天理如若不昭,丹心如若不鉴,那就生生辟出一条路,一步步一点点的重塑。

其实,他,还是那个任性的孩子。不想让人看到如今这副自己都嫌弃的模样;不想让好友来同情这副病体支离;不想让更多人和自己一起承担太沉重的负担……就算,这个孩子在病中喃喃念着父帅,就算昏迷都不忘“景琰,别怕”,也仍是不想,不愿。

最难得的是,林殊经历过最深的黑暗,作为梅长苏,却还是相信光明的存在。

如此一想,最后的结局,算是仁慈吗?

突然发现自己很俗气,要让他生命保全,让他妻儿绕膝,尽享俗世安乐。但这样,也不错。短短一生,三十年光阴,从未辜负一分一毫。

不负军人铁血,北望狼烟,重披战甲。

不负仁义良善,不容江山残破,百姓流离。

不负昭昭初心,此血仍殷,此身仍在。

那日梅岭雪融时,只愿这情义千秋长留于此。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