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实用河南民俗文化调查报告(通用15篇)

实用河南民俗文化调查报告(通用15篇)

时间:2023-10-25 06:17:12 作者:BW笔侠 实用河南民俗文化调查报告(通用15篇)

辞职报告是一种向公司说明离职原因和个人发展规划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总结和思考。整改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推动问题的解决,促使工作的改进和进步。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了解本地节日传统及风土人情,弘扬祖国传统文化。

调查时间:

20xx年12月。

调查地点:

临泉以及周边县市。

调查对象:

老乡、教师以及专家、学者。

走访、查阅资料、网络等。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临泉地区,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最为热闹和隆重。

一、传统流程与习俗。

农村有句俗话:“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所谓“腊八饭”,即一种粥,因此“腊八饭”又被称作“腊八粥”。制作很简单,即将五谷杂粮一起煮,预示春节将近,寓意;来年五谷丰登。过了腊八,年味就逐渐浓起来。

祭灶。

各家专管监视的,腊月二十三这天他要上天汇报这家的表现。给他糖和蜜枣吃,就可以让他嘴巴变甜,在玉皇大帝面前只说好话,以保来年富贵与平安。贡给灶王爷的吃食,家里人人不许碰,只有在晚饭过后才可以吃,若小孩子不懂事偷吃了,便会遭到大人的训斥。

有的人家会在灶台上供奉灶王爷的神像,神像两边也通常有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一家之主”。在这一日,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燃起了垛香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香气。从此,鞭炮声便接连不断。时不时还有谁家放的焰火,划破夜空,在空中爆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欢呼。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将我的家乡安福县的饮食文化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使得我自己以及同组同学对我的家乡的饮食文化有深入了解。

调查对象:安福县部分村落

调查方法:查找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

安福距今有2200多年的建县史,是江西省18个文明古县之一,历史上人文鼎盛,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保存较为完整,有表嫂茶、吃新节、火把节、烧塔等数十种民俗活动。

在元宵节后到春播之前,安福会以自然村为主,每天一户,轮流进行“表嫂茶”习俗表演。“表嫂茶”,俗称“请茶碗”,是安福县境内农村已婚妇女们之间流行的一种独特茶俗,气氛热烈,特色鲜明。它分布于安福的南乡片和西乡片,而以南乡洲湖镇塘边村最典型。请茶时,请茶主妇要用黄条萝卜、甜姜、黄豆等茶点热情款待。喝茶时,不讲究规矩程式,大家无所不谈,气氛热闹祥和,平日里的各种嫌隙,都在畅谈中化为乌有。待到茶兴浓时,一些能打山歌的表嫂会唱《采茶歌》、《三碗茶》等来助兴。

至每年早稻收获之前,安福将会举行“吃新节”盛宴。安福吃新节是安福县68个乡村盛行的一种地方性传统民俗节日,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历史十分悠久。相传很久以前,天地洪荒,武功山成了孤岛。人们困在岛上,一天,一只大花狗泅上了孤岛,从尾巴上抖落数十粒稻种,救了人们的大难。故此,丰收的稻穗便像弯弯的狗尾。后来每年早稻收获之前,人们便举行盛宴,让大花狗尝新,以表谢意。另一种传说武功山有只“白雾妖精”,每年夏收前吐出白雾,把农民即将收割的稻谷毁掉。后来,“五谷神”将“白雾精”打败,救了农民,人们在新谷登场前举行宴会,请五谷神尝新,以致谢忱。

节日的内容主要是祭祀五谷神、土地、康王、福主和梅山诸神菩萨。形式有敬斋、耍龙灯、游垅、打火把、唱山歌等。节日主要是为了庆贺丰收,并祈祷神灵,祝愿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百业兴旺,也是为了联络亲朋好友、愉悦心身,促进社会和谐。吃新节群众参与面广,场面喜庆热烈,规模宏大,其隆重程度,胜过端午,超过中秋,仅次于春节。

每年六月六,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古老的山村一片欢乐,以迎接垇云火把节的到来。垇云火把节历史悠久,仅在安福县彭坊乡垇云村就历经9代约170余年。当日,家家户户备好祭品,制作祭祀法器,相邀山下亲朋好友来山里。他们白天在自家田里祭拜山神、土地,并点起火把向田埂里四下燎虫;晚饭后,全村男女老小敲锣打鼓,燃起熊熊篝火,隆重祭拜各路神灵,祈求神灵驱魔消灾,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期间,他们还打着火把游垅,围着篝火唱山歌。

待至中秋佳节之日,安福百姓为祈求风调雨顺、日子兴旺、欢庆中秋佳节,又将开展“烧塔”民俗活动。安福县是“吉安中秋烧塔”习俗保存最好的地区。境内南部陈山河流域的六个乡镇尤为盛行,而以金田乡柘溪村最为典型。“安福中秋烧塔”习俗主要内容有垒塔、烧塔、封塔三部分,烧塔过程伴有祭月、对唱山歌、小调、舞龙灯、举龙凤旗、撑宫灯等活动,特色鲜明。

这种种民俗文化旅游风采的展示,带动了安福乡村旅游发展,也使安福越来越受游客的青睐。民俗文化不仅代表了农民生活中的喜悦的凝结,也展现了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之间的和睦友好,是我的家乡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研究安福的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调查地点:

xx省xx市xx区。

调查方法:

在互联网上收集资料。问长辈。

调查人:

xx。

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

贴窗花。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一一一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要了解一个地方,首先要了解它的民俗文化。文化因地而异,因人而异,那么,我们各自眼中自己家乡的民俗和风情又是怎样的呢?本文通过从“风味小吃”和“名族风情”两个方面来介绍自己家乡清镇市的民俗文化,希望通细致的描述,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家乡,让家乡的民俗文化广为传播。

家乡,民俗文化,风味小吃,民族风情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上的清镇市,这里位于贵州省中部,距省城贵阳22公里,面积1492平方公里。辖内有四个镇六个乡,现在有彝族、白族、壮族、苗族、回族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

清镇市气候温和湿润,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丰富,被人们誉为“珠联璧合之地”。著名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百花湖和东风湖,就是镶嵌在这块宝地上的三颗璀璨的明珠。

我的家乡清镇历史悠久,是一个文化丰富,底蕴深厚的古老城市。据史记载:清镇县地,古为牂牁、夜郎境,唐宋时属蛮州清州地。下面,我从“风味小吃”和“民族风情”两方面浅谈家乡清镇市的民俗文化。

一、清镇风味小吃

(1)刘姨妈黄粑

刘姨妈黄粑是清镇市的著名商标,也是上百年的历史的著名小吃,黄粑又名黄糕粑,主要成分是黏米、糯米、黄豆、白糖等原料。从20xx年开始,刘姨妈食品厂对传统产品进行了创新改进,在保持黄粑原有糯香味的同时加入五仁、糯玉米、鲜肉等,于是有了现在的糯米、小米、玉米、五仁、甜荞、八珍、鲜肉、熏肉、黑糯米、竹叶粑等来个品种。

火头军士把未用的豆汁儿与米饭掺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内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馊。等大捷而归的士兵回营,被豆汁儿掺和过的米饭已足足蒸煮近两日,又累又饿的士兵们急忙分食,谁料这米饭已成另一番模样,不但色泽黄润,而且味道甘甜香软,吃起来更有一番滋味。三下两下便吃了个精光,当地百姓也仿此手法制作,世世代代延续下来,贵州便又多了这么一道风味小吃———黄粑。

(2)羊肉粉

这里主要是指当地回民的吃法,流传开来,以清汤羊肉粉为主,不放一点辣椒,味道鲜美无比,但是用于佐餐的炸朝天椒,那是奇辣,一般外地人,吃一个小小的红辣椒,就受不了,而当地人,要吃一碟。每天早上排队吃羊肉粉的清镇人以学生为主。

(3)三角花园小吃一条街

清镇市区人口不多,入夜,市中心的三角花园广场却热闹非凡,小吃档口一直摆到路中间,有各式烧鸡,烤肉、络锅土豆、汤园、冰粉冰浆,一直要吃到零晨4点,人群才散去。

二、民族风情

(1)苗族四月八(跳花场):每年的正月初八或农历四月初八,清镇各个支系的苗族同胞们都会成千上万地聚集在草坡上,大家吹着芦笙、踩着舞步、载歌载舞。花坡上除了苗族青年跳花之外,还有地戏表演、少男少女对歌等,是一个民族大联欢的节日。

(2)布依族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是布依族同胞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布依族同胞会身着节日的盛装,大家纷纷聚在一起,以对歌、舞蹈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风情风貌。同时,布依族姑娘会唱起优美动听的《敬酒歌》,请您品尝她们亲手酿造的米酒。

(3)彝族火把节:清镇彝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是日夜,男女老少皆手持青杠柴、松枝、干竹等火把,游行村寨、田间,以坝子作为节日活动场所,堆砌宝塔形火炬,选一根青松柱立在中间,点燃后,全民歌舞,通宵达旦。节日期间,杀猪宰羊祭诸神。

(4)仡佬族吃新节:“吃新节”是仡佬族最讲究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七月的龙日或八月的蛇日,新谷即将收割时,摘取谷穗,回家炒干,去壳成米,将新米煮成饭,一是为祭奠祖先,二是为供奉谷神。每逢节日还邀请地戏班子演唱地戏,欢送祖宗神灵和五谷之神。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兰坪县石登乡住着白族、普米族、僳僳族、彝族、怒族、汉族等少数民族,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服饰、民居、节日、风情和习俗,给当地增加了绚丽的色彩。在石登乡生活和繁衍的各民族同胞勤劳勇敢,善良好客,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不仅克服了山高谷深所带来的种种艰难,将先进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在高山峡谷、崇山峻岭之间发展种植、养殖业,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还在劳动之余将生产生活的感悟溶汇到歌舞、习俗、喜庆活动中,创造了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一代代传承至今。

普米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普米族民风朴实,为人善良忠厚,性格刚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北部高原地区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乐器四弦,称为“比柏”,主要用作普米族集体歌舞“搓蹉”的伴奏,普遍流传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河西乡、通甸镇、金顶镇、啦井镇、石登乡、营盘镇等普米族地区。

图1石登乡山村老人

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体现在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的方方面面,而石登乡各少数民族的歌舞又以其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以其独有的魅力和特色在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中占有一席之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如普米族的《搓搓》《祭三脚》《给羊子》,僳僳族的《莫广》《优夷》,白族拉玛人的《喔腊喂》《噢开夷》,以及怒族的《阿楼西杯》等。

在石登中学,感受最深的就是这里的酒文化,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有时间都会聚集在一起,这里的夜晚才是烂漫与宁静。石登街上总是有一群人围成一个圈在跳锅庄。

图2石登锅庄

独特的地理环境,交通的不便,长期以来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难已与外界沟通交流,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各自适应生存环境的行为、观念、态度和生活方式。原始宗教信仰:太阳神崇拜、图腾信仰、神山崇拜、本主崇拜、灵魂观千百年来支撑着当地居民的精神世界全部。在这雪山纵横、山高谷深、传说弥漫的世界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超自然等错综复杂的关系相互叠压、渗透、交错,构成多样、多重、多层的立体文化结构。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是原始宗教的活化石。

来人可尽情的欣赏传统的秩序和自然风光之美,然而传统正无奈的走向终极。当地中青年对本族文化的淡漠使之部分民族文化濒临失传。

在怒江的深山峡谷中,尚有未经现代文明完全染的地方。先人一步的去领略少为人知的生活存在,无疑是一种优厚待遇的被赐予。在朝晖里,阳光下,迟暮中。以不同的方式:乘车或纵马或徒步,去尽其所能的穿越和跋涉。在怒江以高山峡谷为旅、传说歌谣为伴。因此,石登乡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的娱乐活动。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采访式调查,查资料,亲身实践。

1、围绕风俗习惯、民间建筑、方言土语等主题,指导学生通过网上调查、社会考察、采访等方式和收集相关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传统文化。

3、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活动成果,互相学习,增强彼此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下面是有关春节时候的习俗,虽说小打小闹,但也是地方的风俗吧。大年初二上午,各村民在村领导的带领下,打开祠堂的大门,把里面供奉的观音寿星公公等神仙抬出来,用新毛巾,新汲的井水,由村里辈分较大的前辈们将其擦洗干净,再给他们一番仔细装帧。神门便被打扮的光彩夺目。随着他们便在鞭炮唢呐声中被请入到专制的木架上,将木架放入一顶装饰的十分漂亮的木轿里,由村里的青年人或中年人扛抬围绕游走。后面通常跟着浩浩荡荡的观看队伍,尤其是孩子们喜欢跟随木轿追打嬉戏,场面甚为热闹!木轿过处,人皆欢喜!当然你还可以请他们到你家停放一会儿,但你必须不停地放鞭炮,还得包红包,图的一个吉利。这些财务便充当村费,供以后一些农节开支,为各种村里活动提供保障。

农事安排在农村很讲究的。我们村要过农历正月十五才能下田劳作。发试下田之日叫起春早稻插秧时,各家各户先要开秧门,下田栽禾苗时秧不够。不能互相用手递秧,栽不赢后面的人抛在田中间叫吃田螺。我们这有种特产红桔,红桔产区采摘红桔时,摘桔人不能喝酒,还得剪指甲,并要用木制马梯来摘。

我们还有饮茶风俗,以擂茶最为显著。擂茶是我们新干一枝独秀的奇葩。过去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但现在已被新干大多数人接受,尤其是七琴和谭丘。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我一根半米长的擂棍将茶捣碎,边擂边不断的给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也可以。直到钵中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同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即可食用也可药用。

除此以外,始于宋形于明而盛于清的新干莲花落又称为落离莲或者摇钱树,当地称瞎子戏,是当时盲人乞讨而唱的民间曲艺,内容多为劝世人扬善惩恶,吉祥纳福为主。委婉动人,通俗易懂,生动风趣,具有寓教于乐,淳化民风之功效。

新干宝塔山七级状元塔位于105国道旁,是为了纪念何昌言的。他直言不讳,敢疏小人,为当朝做出了丰功伟绩。也是为了激励广大新干学子端正态度,积极教育每一代人要多学知识为国家做贡献。青铜文化公园和大洋洲青铜博物馆都展示了商朝时候的文物。极大地深化和推动了江西对殷商文明的认识与研究,还有利于考古工作的进行。

1、关于风俗习惯结果的调查分析通过上网查资料、向父母请教等方法了解了家乡的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文化习俗,可以收集到了很多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关于方言土语结果的调查分析通过平日收集的一些较为典型的家乡话,了解到我们家乡方言的独具特色,吉普话也可以说是赣方言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如今的小孩都很少讲家乡方言。因此也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若干年后,地方方言可能就会消失。

3、关于民居建筑结果的调查分析在活动中,我们参观的建筑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家乡的建筑特色,而且了解到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我们也发现这里的文物急需要保护,希望我们的政府和群众积极加以保护。

这次关于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活动可以加强我们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深学生与社会的了解,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接受更多的锻炼。并更深的了解了家乡传统文化且对我们学生也优秀教育指导作用,希望广大学子积极行动真正领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摘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要了解一个地方,首先要了解它的民俗文化。文化因地而异,因人而异,那么,我们各自眼中自己家乡的民俗和风情又是怎样的呢?本文通过从“风味小吃”和“名族风情”两个方面来介绍自己家乡清镇市的民俗文化,希望通细致的描述,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家乡,让家乡的民俗文化广为传播。

关键词:

家乡,民俗文化,风味小吃,民族风情。

家乡简介: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上的清镇市,这里位于贵州省中部,距省城贵阳22公里,面积1492平方公里。辖内有四个镇六个乡,现在有彝族、白族、壮族、苗族、回族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

清镇市气候温和湿润,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丰富,被人们誉为“珠联璧合之地”。著名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百花湖和东风湖,就是镶嵌在这块宝地上的三颗璀璨的明珠。

我的家乡清镇历史悠久,是一个文化丰富,底蕴深厚的古老城市。据史记载:清镇县地,古为牂牁、夜郎境,唐宋时属蛮州清州地。下面,我从“风味小吃”和“民族风情”两方面浅谈家乡清镇市的民俗文化。

一、清镇风味小吃。

(1)刘姨妈黄粑。

刘姨妈黄粑是清镇市的著名商标,也是上百年的历史的著名小吃,黄粑又名黄糕粑,主要成分是黏米、糯米、黄豆、白糖等原料。从20xx年开始,刘姨妈食品厂对传统产品进行了创新改进,在保持黄粑原有糯香味的同时加入五仁、糯玉米、鲜肉等,于是有了现在的糯米、小米、玉米、五仁、甜荞、八珍、鲜肉、熏肉、黑糯米、竹叶粑等来个品种。

火头军士把未用的豆汁儿与米饭掺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内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馊。等大捷而归的士兵回营,被豆汁儿掺和过的米饭已足足蒸煮近两日,又累又饿的士兵们急忙分食,谁料这米饭已成另一番模样,不但色泽黄润,而且味道甘甜香软,吃起来更有一番滋味。三下两下便吃了个精光,当地百姓也仿此手法制作,世世代代延续下来,贵州便又多了这么一道风味小吃———黄粑。

(2)羊肉粉。

这里主要是指当地回民的吃法,流传开来,以清汤羊肉粉为主,不放一点辣椒,味道鲜美无比,但是用于佐餐的炸朝天椒,那是奇辣,一般外地人,吃一个小小的红辣椒,就受不了,而当地人,要吃一碟。每天早上排队吃羊肉粉的清镇人以学生为主。

(3)三角花园小吃一条街。

清镇市区人口不多,入夜,市中心的三角花园广场却热闹非凡,小吃档口一直摆到路中间,有各式烧鸡,烤肉、络锅土豆、汤园、冰粉冰浆,一直要吃到零晨4点,人群才散去。

二、民族风情。

(1)苗族四月八(跳花场):每年的正月初八或农历四月初八,清镇各个支系的苗族同胞们都会成千上万地聚集在草坡上,大家吹着芦笙、踩着舞步、载歌载舞。花坡上除了苗族青年跳花之外,还有地戏表演、少男少女对歌等,是一个民族大联欢的节日。

(2)布依族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是布依族同胞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布依族同胞会身着节日的盛装,大家纷纷聚在一起,以对歌、舞蹈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风情风貌。同时,布依族姑娘会唱起优美动听的《敬酒歌》,请您品尝她们亲手酿造的米酒。

(3)彝族火把节:清镇彝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是日夜,男女老少皆手持青杠柴、松枝、干竹等火把,游行村寨、田间,以坝子作为节日活动场所,堆砌宝塔形火炬,选一根青松柱立在中间,点燃后,全民歌舞,通宵达旦。节日期间,杀猪宰羊祭诸神。

(4)仡佬族吃新节:“吃新节”是仡佬族最讲究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七月的龙日或八月的蛇日,新谷即将收割时,摘取谷穗,回家炒干,去壳成米,将新米煮成饭,一是为祭奠祖先,二是为供奉谷神。每逢节日还邀请地戏班子演唱地戏,欢送祖宗神灵和五谷之神。

民俗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外来文化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享受外来文化带来的快乐之时,往往忽略了培养着我们长大的本土家乡文化,导致我们家乡的文化不段没落。一个地区的风俗是这个地区的特色,知道了地区的风俗,才算是这个地区的人,而现在的人们因为忙碌的工作与学习已经淡忘了自己的家乡风俗。因此我从家乡文化入手,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大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的层度。

一、调查目的:

三、调查地点:

学校食堂,学生宿舍楼。

四、调查时间:

20xx年5月27号——5月29号。

五、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集体开卷式,不记名问卷的方法。学生问卷,共发下调查问卷35份,总共收回有效问卷35份,所有数据全部采用人工统计处理分析,有效率达100%。

六、调查内容:

1、性别。

2、您的家乡是哪里?

3、您所在地春节有哪些习俗。

4、您的家乡春节期间有忌做针线活吗?

5、您对以上习俗的态度是。

6、您对家乡文化有多少了解。

7、您知道家乡有哪些名人。

8、您对家乡的饮食有什么特点。

9、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您认为造成民俗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10、您的家乡大年初一基本上干什么?

11、您觉得家乡文化对你的影响?

12、除夕夜您一般干什么?

13、您的家乡民俗文化最有特色的是。

14、您有宗教信仰吗活动中的作用。

15、您认为传统习俗在春节庆祝活动中的作用。

16、对于家乡传统风俗文化的保留工作状况,您认为怎么样。

17、您家乡春节气氛如何。

18、您的家乡结婚时喜欢用以下哪种方式。

19、您对家乡文化的了解途径主要是哪些方面。

20、对家乡文化的发展,您的建议是?

民俗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返镇时间,对我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我们村是整个县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张家庄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过去与现在,农忙与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宣风镇文化建设的现状。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一方面,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另一方面,从文化活动的主体来看。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是30岁到50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23%打扑克,10%左右搓麻将,7%下象棋,另外的6%读书看报或作其他文化活动;而那些高于50岁的成年人,他们则对看大戏、听说书、赶庙会、扭秧歌、舞狮子等活动情有独钟。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乡镇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

县、镇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相当有限,而且这些经费大多为人头经费,用于日常办公开支已相当紧张,真正用于开展业务工作的所剩无几。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物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我镇民间资本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几乎没有,文化站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匮乏。

每年农村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由镇文化站通过联办、协办等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书画展、图片展、及棋、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镇”活动一年仅二至三次,活动形式仅为题写春联、电影公映等,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广大农村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四难”问题依然突出。

3、文化队伍人才紧缺。

4、缺乏正确的引导,糟粕之风盛行。

我们村是一个只有四百人左右的小山村,又不是新农村示范村。村民农闲时间大都会选择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牌等“赌博”活动。村上得自动麻将桌就不下10张,有的家庭甚至常常因为打麻将而引起吵架、放任孩子不管等坏现象。另外,村里的迷信之风也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少些老年人身上,在他们生病的时候在一两次求医不见效果后,便会选择看神婆,找巫医。

三、加快我村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的思考与建议。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转变人们的发展观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密切相关的。

2、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乡村文化活动室,健身的器材和场地等。

3、加强教育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引导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要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状况,塑造农村新风貌,必须注重提高农民素质。农村没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农民没有一个好的精神风貌,就谈不上是新农村。

4、完善农村文化管理体制。

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保障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避免政出多门、管理混乱。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要坚持引导、鼓励与监管并重,既要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又要加强经营这得监督管理,防止经营者为了自己盈利而为农民提供不良的文化活动机会和场所。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河间社会实践队借在河间市实践之机,深入河间社会,寻访河间市的中国故事、道德典范与河北精神,领略优秀民族文化。实践队的队员们走向田间地头、走向基层群众、走向道德典范。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家也将举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河间暑期社会实践队借此契机,来到河间市光荣院采访了孟庆玉老人,听他讲述了他的“中国故事”。

孟庆玉老人1943年参军,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16岁参军,怀着“打倒侵略者、解放全中国”的一腔热血参加了我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队,成为了一名侦查员。抗日战争胜利后跟随着第四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八师参加东北战役,在四平战役中负伤复员。他说,当时参军的最大动机就是对日本侵略者的国仇家恨,中国人民为了打跑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妻子送郎上战场,娘亲送儿打东洋”——就是在这样的精神鼓舞下,抗日战士在战场上不怕牺牲、不怕流血、决不后退,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孟庆玉老人认为,人民的支持是共产党能打败国民政府的根本原因,军民鱼水情什么时候都扔不得、丢不得、忘不得。“首长说,蒋中正是民贼,人民反对他,我们只要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就一定能打败国民政府、解放全中国”,孟庆玉老人说到。

孟庆玉老人因战争而残疾,却从未后悔。他说,我是为了全中国的解放、全人类的解放而战斗,因为战斗而负伤,我是光荣的、无悔的。在部队他是新兵的时候,老兵为他洗脚为他背枪,等到他成了老兵的时候也为新兵洗脚、背枪,这种互相照顾、共同奋斗的高尚同志情谊让他终身难忘。

孟庆玉老人所体现的无比热忱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的精神教育正是革命先烈、社会主义事业的先行者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们所讲的“中国故事”的内涵与精髓。相信,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未来的中华儿女将把“中国故事”讲的更精彩、更动人,将中国的声音传遍世界。

河间社会实践队围绕“善行河北立德树人”宣传教育活动,寻访大学生眼中的“河北好人”。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和建价值观,进行了广泛深入探访,倾听燕赵儿女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故事,寻求高尚道德理想的心语。

孙正开:平生不喜富贵事,惟愿丹心写汗青

xx年7月23日下午,河间社会实践队在共青团河间市委的协调下,采访到了在抗战影像资料方面卓有成绩的孙正开老人。

孙正开老人原先是一名通讯兵,复员后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退休后回到河间,利用自己的工作技能在地方政府从事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孙正开发现,政府档案馆大多只有文字资料,图像资料较少,录音录像更是没有,这引起了老先生的兴趣,从此着重整理一些关于抗战的音像资料。老先生自己出资购买单反相机、摄像机、扫描仪、录音笔,奔赴省内外各地采访知情者或见证者,收集到许多了关于抗战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他还通过私人关系联络各地档案馆、图书馆,在废纸堆中翻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回到家中,他通过现代化的非线性流媒体编辑技术和各种设备,把采录到的资料分类整理并转成光盘、硬盘永久保存。

孙正开老人语重心长地对实践队的队员们说,当代大学生要注意两点:一是坚持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只有坚持学习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孙正开自己始终坚持学习,尤其在影像技术发展飞快的今天,自己只有坚持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技术,才能更好地搜集、整理和储存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二是懂得奉献,奉献精神是当今时代最缺乏的精神。当初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强大中国;人民为了支援抗战和解放战争,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这样的奉献同样为今天的盛世做出了贡献。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更要将奉献精神,不能只讲商品和交换,更要讲奉献和贡献;不能拘泥于蝇头小利,要着眼于民族大利。

王志强:感念乡情二十里,无愧党恩六十年

xx年7月28日上午,在二十里铺村党总支会议室,实践队的队员们见到了早就在此等候的王志强书记。

王志强在1985年便担任北二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1998年因业绩突出被破格提拔,先后在乡、县两级党政部门担任职务。但与王志强的升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调任离村后的北二十里铺,“两委”班子日渐涣散,干群关系紧张,行路难、吃水难、排水难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村内矛盾日益突出。

xx年4月,该村党员联名写下恳请书,请王志强回村任职。同年5月1日,在组织安排下,王志强正式回村任北二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

据王志强回忆,他刚回到村里时,村里的面貌简直令人痛心——道路狭窄泥泞,坑塘填满垃圾,就连村支部也因为常年没人前来办公而破旧不堪,门窗破碎,蛛网遍布。主路上的路灯也好多年没亮过了。看到这一幕,他当晚便找来电工修好了路灯。上任第一天,路灯亮了,照亮了村里的路,也照亮了村民的心。

在任五年时间里,王志强多次向有关部门争取跑办。他向回民集中工作的华北石油公司争取资金,修缮了村里有着百年历史的伊斯兰教大殿;向市水务局争取物资,改造了全村自来水系统;他还硬化了2800多米道路,铺设了1000多米排水管道,架起了119盏太阳能路灯,103个监控摄像头,使得村里宗教、给排水、出行、治安各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王志强说,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一个在基层农村工作的共产党员,必须要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说到做到、为民服务,才能赢得村民的信赖、同事的支持、上级的肯定。他说,村民的幸福才是村干部的幸福,村民的日子过好了,干部的好日子才能来。他获得过很多奖项,但在他的眼中最有意义的荣誉是今年7月刚由省委颁发的“百姓喜爱的好官”,在他看来,金杯银杯比不上百姓的口碑,再多的奖也比不上百姓的认可。

河间社会实践队以代表性人物为关键点,深化对以“坚毅朴实、重信尚义、宽厚包容、求实创新”为核心的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的认识,通过采访具有“河北精神”的燕赵儿女,弘扬河北精神,引领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进河北“绿色崛起、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xx年7月22日,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赴河间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有幸采访到了河间市文化馆馆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河大鼓的传承人张领娣。

据张领娣介绍,西河大鼓发源于河间,早在清朝康乾时期就有了一定的发展,早期叫做河间大鼓或者梅花调,后期在天津演出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最终成为了现在的西河大鼓。

在谈及学习西河大鼓的经历时,她表示,家中世代相传,父母都是从事西河大鼓演艺事业的老一辈艺术家,自小耳濡目染,所以对这门独特的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八岁便登台演出,师从赵派西河大鼓的第三代弟子田云章,十五岁便获得地方文艺演出金奖。后期,张领娣又集其家传朱派一脉之所长,结合新的时代特色和多种曲艺的特点,创造出了新的唱腔,开创了属于西河大鼓的新时代。

张领娣表示,纵然西河大鼓历史悠久、影响广泛,但其发展传承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上世纪八十年代河间第一期西河大鼓培训班培养了许多老艺人,但是至今仍能坚持演出的仅有十一人,且都面临退休,西河大鼓这一珍贵民间地方曲种频临失传。一方面很多老艺人相继离世,大量中青年艺人改行离开舞台,西河大鼓成熟的表演者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现在的青少年对中国民间音乐基本不感兴趣,认为这些不过是陈年老调,没前景、不洋气、不挣钱、不好玩,西河大鼓因此又难寻继承人。尽管西河大鼓在xx年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政策也明确表示要加以保护,但是张领娣认为,政府的扶持政策很好,行动的决心和扶持的力度却不够。河间市文化馆为青少年在暑期开设学习西河大鼓的兴趣班,但暑期一过,青少年需要继续全日制的文化课学习,没有时间进行更为专业的训练。而且现在的青少年学习西河大鼓的态度与张领娣小时的学习态度大不相同,“当年我们学,学不好家长就是打;现在这孩子们,都得我们求着学,给买文具、买吃的哄着才能学。”张领娣如是说,“等到这些孩子们考学升学,已经学到的一些功底也大多都会荒废。”

当前,她更加希望能够面向社会招收一部分爱好传统曲艺的成年人进行长时间的系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起码合格的西河大鼓表演者,因为“就算是天天学,想登台唱好一段也得三年功夫”。她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切实解决这个问题,简化特别是财政审批在内的一系列审批流程,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项资金给到位、给够数,不要“远处风光大好,脚下荆棘遍地”。而张领娣本人对于培养西河大鼓的传承人具有很强烈的意愿,她说:“只要他们来,我肯定教,全部掏出来的教。”

此外,在采访张领娣的过程中,实践队的成员也采访了她的老搭档王伟清老师,王老师也有类似的想法,作为三弦的演奏者,他同样有着年纪已大却后继无人的尴尬。他和张老师都到了临近退休的年龄,如果再不解决这一问题,可能这一项传统曲艺真的要就此衰落。

在访谈中,张领娣老师透露,当前传统文艺工作者的经济来源非常不稳定,演出所得的报酬根本不能维持生计。所以,他们也能够理解青年一代不愿意从事传统曲艺项目的客观原因,毕竟人人都要维持生计,专职从事演出很难养家糊口。

在此,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xx年河间暑期社会实践队向仍然奋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一线的老艺术家、文化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对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金扶持力度,做到有专人传承并保障传承人的正当权益,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呼吁全社会能够把目光投向这些曾经给中国人带来欢乐,今天却似乎要成为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记载着文化兴衰,历史也谱写着中国故事。我们只有人性地对待历史,历史才能微笑着见证我们走向未来。

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绍兴市

上网查找,询问父母

风俗是世代相传的文化,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生活习惯。只有全方面了解一个地区的风俗,才能融入到这个地区生活。为了全面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我深入的做了一欠春节调查报告。

1、扫尘

扫尘,又称扫屋、扫房、除尘、除残等,是中国民间过年传统习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民谣说:“二十四,扫尘日”。此时,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用青竹叶与柚子叶绑在杆上,清扫屋顶天花,墙壁的尘垢蛛网。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了中华民族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2、贴春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着美好的愿望,是中国独特的文字形式。当人们在自己家门口上贴春联或贴幅字时,就意味着春节即将来临。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每户人口都会挑漂亮的红春联贴在门上,迎接春节的气氛,并辞旧迎新。

3、守岁

守岁是中国民间除夕的习俗,又称点岁火、敖年等。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整夜不灭,据说这样过后,就会使家里财富满满。守岁也指除夕夜家人团聚,熬夜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是独特的中华民族特色。春节期间,我们汉族大多数以活动表示庆祝。这些活动都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福财神”或“金玉满堂”等;后台香炉窝上要贴“满斗香火”等;腊台两边上要贴“大吉大利”;箱子柜子上要贴“满箱衣裳”等;锅台墙壁上要先贴请的灶王爷,再在两边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是“一家之主”。水缸上要贴“水泉四海”;石磨上要贴“下面如雪”;院内外树上要贴“满院春光”、“抬头见喜”、“春光明媚”等;猪圈羊圈牛棚上要贴“六畜兴旺”等;架车和自行车上要贴“日行千里”等。如粪堆、红芋窖、柴垛上等,要插上花花绿绿的纸条子。

要是头年家里有老人去世,过年是不贴春联的。第二年,只贴绿纸或蓝纸春联。只有到第三年才贴春联。临泉旧时的对联有许多讲究,各姓有各姓的联话。如姓张的是:“金鉴名臣第,春钱学士家。”姓程的是:“军容周司马,理学宋名儒”。姓宁的是:“科名高北斗,家世本两清”。姓岳的是:“汤阴分世业,颍水振家声”。

贴对联的同时,旧时还要贴新灶君像,挂年画,挂中堂字画,张堂名灯。堂名灯就是大红灯笼,灯笼上写金字、堂名。堂名灯也是根据姓氏有别的。如姓王的.堂名灯是“三槐堂”,姓章的堂名灯是“全城氏”,姓周的堂名灯是“友竹堂“,姓贾的堂名灯是“瑞之堂”

5

在春节期间,我国每个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庆祝,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应了解这丰富多采,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

xx年xx月xx日。

家中及周边。

家中及附近老人。

询问并记录。

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直到正月十五。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扫尘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就一直留在家中,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恶行。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到灶房摆上桌子,向灶王爷敬香,供上甜品。举行过祭灶后,便要扫尘,新春扫尘其用意是要把“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腊月三十贴门神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守岁年吃饺子放爆竹给压岁钱。

除夕是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过年都有贴门神春联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旁,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春联原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大红纸上,有吉祥避邪的意思,但守制要用白绿黄三色。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饭要慢慢地吃,一直吃到深夜,而饺子则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在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到半夜子时吃。当新年钟声敲响时,整个中华大地上爆竹声震响天宇。下面就是给压岁钱,这可是我最喜欢的节目了。

正月初一开门炮仗拜年聚财春节早晨,开门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称为“满堂红”。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表达美好祝愿的方式:

拜年的形式:

一是走亲戚的拜访。初一必须到长辈家,须带礼物。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般寒喧两句就要告辞。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一年来欠人家情,就要借拜年之机买些礼物。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见面彼此说:“恭禧发财”

另外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

正月初二祭财神:

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过了正月十五,这一年的春节算是结束了。

民俗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一、调查者:

二、摘要:利用寒假在周边进行一次关于家乡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的调查,从中看出现代人们在对待家乡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的问题。

三、目录:

1、调查对象。

2、调查背景。

3、调查步骤。

4、调查办法。

5、调查内容(提炼)。

6、调查分析。

7、调查结论。

8、建议。

9、结语。

四、内容。

2、调查背景:由于现实条件限制,本次调查本人并没有采用访谈,而是通过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此次调查。

3、调查步骤:编写调查问卷通过互联网发放调查问卷最后收集调查问卷提炼主要信息并进行反思。

4、调查办法:调查问卷。

5、调查内容(提炼):通过六道多选题了解到,大部分调查对象是十分了解潮汕文化习俗,比如潮汕民俗、潮汕民间艺术、潮汕方言、潮汕音乐与潮剧和潮汕饮食文化,少部分了解了潮汕民居和潮汕工艺美术,只有一人知道并了解潮汕侨批文化。关于潮汕文化风俗传承方面大概有80%的调查对象觉得现在的人们在此方面的表现还行,大概有20%的调查对象觉得良好。有人认为,潮汕文化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文化旅游信息传播缺乏有效整合;太过于古板,不懂得灵活变通。在对待自己的文化方面,有人留言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应该继续发扬传承。

在生活方式方面,目前,潮汕人民还依旧进行着的传统生活方式还有正月初七食七样菜(潮汕地区有些地方没有)、拜老爷、迎神(拜老爷和迎神因疫情,现在也已经没有)、出花园、功夫茶和过年贴春联。但是大部分的人们还是觉得生活方式变化不大,我认为可能是年龄阶段不一样所导致的调查结果呈现一边倒趋势,因为调查对象大部分为青少年而她们选择的是不大,调查对象在36-50岁的认为变化大。虽然在变化大小方面有歧义,但是每个人都认为这些变化好,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住房方面、饮食方面、交通方面还有购物方面(我认为最主要还是购物方式)。

6、调查分析:以上就是我关于此次调查的调查报告,因为调查对象和调查的资源有限,可能反映出来的问题不全面,但是可见一斑。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很少的人了解更多的传统生活方式(包括我自己),说明在社会和世界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能传承到现在的潮汕传统文化越来越少。在潮汕文化风俗中,有许多值得继承发扬光大的精神上的东西都被我们所遗忘。现代发达的社会让潮汕人们越来越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以至于忘了慢下来,踏踏实实地生活。

7、调查结论:大部分的潮汕人们能知道并了解潮汕文化风俗,并且有意识地保护潮汕文化风俗;大部分的潮汕传统生活方式渐渐淡出潮汕人们的日常生活;我认为,身为潮汕人应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潮汕文化风俗,不仅仅因为潮汕文化风俗是我们的根,还因为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合理结合着传统生活方式,不要忘了我们自己的传统。

8、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宣传潮汕优秀文化,秉持并践行发展优秀文化的观念;对于传统生活方式方面,由于时代的变迁,我们要一边继承一边创新,使其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但又不失其韵味和意义。不管是文化风俗还是生活习惯,都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9、结语:本次调查报告到此结束。通过这次调查,我学到了很多。这不仅是我第一次就潮汕文化对周边进行调查,还是我第一次写调查报告。可能这份报告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很用心地在学习,希望下一次的调查报告能写得更好。这还是我第一次自己编调查问卷,因为是第一次,准备工作不足,做出来的调查问卷自己不是很满意,但是还是能从调查出来的内容上了解并发现很多问题。无论怎么说,我还是会更努力地学习,争取下一次的调查可以写得更好。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寒假期间,我随家人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在过春节时,发现了一些风俗习惯,在中国人的过年习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年的习俗又是怎样来的呢?我带着疑问走访了村里的知名老人。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春节,代表了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意味着新春的到来,是美好的象征。周而复始的过着春节,可为什么要过春节呢?相传,古时候有个吃人的怪物叫“年”。“年”每隔365天就会出来吃人。有一个聪明的小孩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并放鞭炮。“年”被吓跑回湖里。从此,人们每年都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年”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人们第二天都会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见到了人都会说“过年好”。这个习俗也就被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人们仍会说“过年好”。

春节,人们都会在一起吃团圆饭,无论多远,也都会想方设法赶回家。腊月二十九,人们就开始忙着贴对联、“福”字、挂门钱。把“福”倒过来贴,有“福到了”的意思。大年三十,女人们就忙着包饺子,男人们就去“上坟”。“上坟”意味着想让死去的亲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晚辈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与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饺子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习俗。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去“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里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块、花生、枣、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春节,长辈会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意味着给晚辈们添岁,也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爱与期望;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还得串亲戚。人们会从大年初二走亲戚,串朋友,有的一直串到初九或初十。人们交流过去一年的得与失,为新的一年绘新谱。……….

春节的习俗来源已久,中华民族流传了上下几千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望“春节习俗”在中国大地上发扬光大。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山东地区春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春节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而又能彰显一个地域独特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春节又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传统民俗逐渐被人们所遗弃,致使近年来年味渐淡。对春节民俗文化的调查,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我来自山东潍坊,所以我对家乡地区的春节习俗进行了社会调查,并对春节民俗进行了收集与整理,希望能让大家对山东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体验各地域文化带给我们的文化多样性的无穷乐趣。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就呈现出来多样性的特点,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庆祝节日。山东地处黄河流域儒家文化发源地,历史悠久,自然就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要说真正进入春节,那就理当从小年开始。在北方,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被称为小年,也被称为祭灶节、灶王节。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所以一大早人们就把印有灶王爷爷的年画贴在灶台旁,加以供奉。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坏话。另外这一天一定要吃水饺,取义送行饺子迎春风,在我们家乡,刚出锅的饺子要先盛三碗放在灶王爷爷面前,并摆上筷子,用以供奉灶王爷爷和他的两位娘娘。如果说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那么小年过后人们便开始真正忙碌起来。民有“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说法,因为“尘”与“陈”谐音,因此新春扫尘也有除尘布新的含义,在这几天人们一般会把家里进行彻底大扫除,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什么的。不单是要把家里打扫干净迎接客人,也为把原有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干干净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这段时间人们也都会忙着置备各种年货。所以大街上到处都是卖东西的小摊位,从春联、灯笼到各种吃食应有尽有。在农村地区更有赶年集的风俗,此时全家会一起出门购置年货,买新衣,父母也会尽可能的满足孩子提出的购买要求,另外在采购春节用品时,无论家里已经多出多少碗筷,为了人丁兴旺所以每年春节都要买几个。街上人山人海,年味十足,很是热闹。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因此春节前也是杀猪的最好时间,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保存较长时间,这也与南方过年制腊肉有相似之处。北方的主食是面食,所以过年前也有提前蒸几锅馒头、豆包备用的习惯。通常为了供奉和好看,也会蒸一些花馍,类似刺猬馍、枣山之类的。小时候每当妈妈过年蒸馒头时,我也会因为好玩而根据自己喜好做一些形状各异的花馍,等到蒸好后便会先挑出自己亲手做的'花馍先吃掉,渐渐的长大了,再帮忙做馒头时也就没有了那份闲情。

很快在忙碌中就到了除夕,一般大年三十那天才被称为是除夕,古有“年三十,除夕夜”的说法。但是今年却又有例外,闰年的缘由腊月只有二十九天,因此除夕夜只好提前。在山东,除夕这天早上人们会提早起床打浆子,贴春联。所谓浆子,就是一些面粉浆糊,煮过之后便是很好的粘合剂,用它来贴春联,一年都不会掉。火红的春联贴在门上自然是喜庆,另外也会有很多家庭会在家门口挂红灯笼,更增加了节日气氛。贴好了春联和福字,剩下的时间就是继续做没完成的工作,再就是准备年夜饭了。山东大部分地区都选择在晚上吃一顿隆重的年夜饭,迎接新年的到来,也有少部分鲁西南地区会选择在中午,因地域而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年夜饭自然已是相当丰盛,但是每年桌上都会有鱼,有“年年有余”之意,另外鸡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鸡有“大吉大利”之意,另一个不可缺少的就是用胡萝卜和蒜泥凉拌的“大杂烩”了,寓意来年家里什么都不缺。其他的就随自己喜欢而定了。在我们这里,通常都是一大家子的人聚在一起过除夕,妯娌们在厨房忙活着年夜饭,小孩们聚在一起玩耍,男人们则在桌前喝茶聊天。吃饭时通常都会分两桌,男人们在正桌,女人们另外一桌,稍微大一点的男孩则会上正桌。在山东传统习俗中,不管何时,家里来客人留下吃饭时,女人都是不允许上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妇女地位逐渐提高,这一习俗逐渐被取缔,但是传统节日里依旧会残留一些痕迹,并且已经根深蒂固的影响了人们。此时全家围坐在一起,一边看春晚一边吃团圆饭,其乐融融。除夕夜也有守岁之说,通宵守岁,等待辞旧迎新的时刻,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等到一过零点时分,家里的男人就跑到外面放鞭炮,放烟花,以鞭炮的响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此时女主人会在家里的院子里烧一些黄色的烧纸,这些纸在烧之前要用钱打一打,古时说这些纸是烧给天上的神仙们用的冥钱,神仙们收了钱就要保佑人们来年发财。零点过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春节,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去邪恶、求吉利,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秆,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像那几年还在上高中时,父母在除夕夜时也会把芝麻秆撒在院子里,寓意我们成绩能节节高升,取得好成绩。饺子要煮的多,必须有余,饭后锅里要放上馒头、豆腐。意在有余头,都有福。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王爷爷,而且饺子要用筷子挑开,方便神仙们食用。吃完饺子,春节的这顿年夜饭才算真正的结束了。

初一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也是人们最忙碌的一天,这天人们都会起早,穿上新衣,挨家挨户的拜年。早起后,开门前要先放鞭炮,然后在门口外放一只竹竿或木棍,来拜年的人们踩过木棍进门。出去拜年的一般都是小辈的年轻人,长辈的一般都会待在家里,招待来拜年的客人。首先给家里的长辈拜年,拜完之后才出门到亲戚家及邻居家里拜年。记得小时候我给长辈拜年时都要磕头,现在很少见了,只是问好就可以了。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小孩子们盼望过年,其实很大成分就是想买新衣服和想要压岁钱吧。想想小时候得到压岁钱后的那个高兴劲,现在想想还禁不住想笑。大年初一还是有很多避讳的: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等。

相关范文推荐
  • 10-25 热门领导来调研工作的通讯稿(案例15篇)
    竞聘成功需要候选人具备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应对各种挑战和考验。候选人需要充分展示过去的工作经验和业绩,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些竞聘范文还包括了一些成功的案
  • 10-25 专业老兵退伍晚会串词(案例12篇)
    企业标语不仅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企业对外传递价值观和使命感的窗口。在设计企业标语时,要注意语言简练、意义明确,能够通过简短的语句传递企业的核心信息。想
  • 10-25 热门建筑导论课心得体会(模板13篇)
    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下是一些学习心得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导论课是大学生活中非常
  • 10-25 优秀放弃落户的申请书(汇总12篇)
    学生会申请书的写作需要注重细节,注意语法和拼写的准确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转学申请书的经典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尊敬的团组织:我叫xx,经反复深思,考虑再
  • 10-25 2023年教师浙大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汇总15篇)
    军训让我感受到了集体荣誉的力量,我要为团队争取荣誉做出更多贡献。以下是一些读书心得的案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
  • 10-25 2023年对纪律谈心谈话范文(13篇)
    导游词是一种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和介绍景点背景的口头表达方式。导游词的撰写还可以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提供一些独特的观点和见解,以吸引游客的兴趣。欢迎大家阅读以下导
  • 10-25 专业新时代的文明实践个人工作总结(通用14篇)
    综合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与变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为深入学习贯彻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普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 10-25 最新检察机关公务员考核个人总结(案例20篇)
    学习总结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知识点总结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知识点总结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 10-25 专业会展的心得与体会(通用15篇)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程后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回顾和思考的一种方法。下面是一些学习心得的典型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第一段:引言(200字)心得体会
  • 10-25 最新政府开放日活动方案(通用16篇)
    整改措施的制定需要充分调研和分析,确保其针对性和实施的可行性。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活动策划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灵感。为让家长更好了解学校本学期开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