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论文(通用18篇)

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论文(通用18篇)

时间:2024-03-05 16:36:02 作者:念青松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可以找到自己写作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接下来是一些范文范本的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启发和思考。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在当今时代,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格外重要。熟练操作计算机已成为如今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必备技能。高等教育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此门课程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占95%以上。它的目标是使大学生成为既能掌握本专业知识,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随着全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普及,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一些来自偏远地区或信息技术教育不发达地区的学生,接触计算机比较少,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有限。因此,学生基础能力参差不齐。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除了与教师的教学有关外,还与使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有关,它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当前部分高校使用的教材,内容大多陈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制作软件),还包括一些计算机的核心内容,比如计算机的数制与编码、数制之间的转换、ip地址、域名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繁琐,知识更新快,课本的内容更新没有跟上发展。

二、课程学习情况。

大多数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的学生,仍然对计算机基础操作不熟练,比如:硬件软件安装能力差,打字速度慢,文字排版不熟练,excel操作缺乏技巧等。这都说明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训练还不够。学生都明白,计算机已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学习和办公设备,熟练计算机基础操作是毕业生必备技能之一。但在学习计算机课程当中,很多学生上课只是为了拿学分或应付等级考试拿证书,并未花更多心思练习计算机基础操作。部分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采用讲授法,只是把老式的授课方式“黑板+粉笔”变成了现代多媒体技术“ppt+投影仪”教学。高校教师因科研项目多,教学任务重,课后没有太多的时间同学生交流。部分教师也忽视了“知识”与“能力”的区别,忽视了信息化教学设计,而信息化教学设计恰恰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困难。比如:学生个人差异明显,起点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个人差异又要力求学生全体发展,教学任务较为艰巨;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更新快,教材教学内容滞后,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学习体系无法及时补充完善;教学资源主要为教材文字描述,配合图片和相应教材教辅上的内容,表现形式单一,优质的教学资源较少;计算机课程学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多、任务量大,没有太多时间去练习操作。改革创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当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将课程分2个学期教学。第一学期以学习计算机基础操作、计算机网络安全等基础知识为主,同时鼓励学生加强计算机基础操作的训练,为第二个学期学习办公软件打下基础。第二学期主要学习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工具。

2.考核方式。从“理论+上机”考核,变成各个章节的综合操作。每一章节设计好题库,学生只有把每一章节要求的相关题目成功完成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才算顺利通过。考核内容应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轨,比如员工工资表、企业产品登记表、销售表、企业ppt简介、word的字体编排等。

3.采用目标教学法。根据工作岗位要求的目标进行案例设计,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进行分析和探索,最后对知识、技能进行归纳总结。

四、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这样可以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计算思维是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是每个人都可以具有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计算机专业的科学家才能具有的能力。计算机的发展正促进计算思维的传播,计算思维正在影响着许多学科的发展。把计算思维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来,可以使学生能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教学任务或者自身学习方法的问题)的能力。计算思维的培养应该是与培养学生读书、写字、计算一样的基本素质培养。下面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来探讨计算思维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2.1计算思维在课程体系中的应用计算思维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的应用。首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使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调整后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力图使教学内容与专业特点更加贴合。第三,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以引导为主,适当调整讲授内容与作业内容的比例,使学生在课堂上与课堂下都有事可做。

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应改变传统的讲授教学法而采用更适合计算思维培养的项目教学法、暗示教学法、非指导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以知识的引导者身份出现,通过游戏等方式来学习,通过项目分析来训练学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在非指导教学法中,以学生做为教学主体不重视技术而重视态度。

1.3计算思维在考核方式中的应用。

传统的考核方式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结果的标准。这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是不公平的。计算思维更重视的是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通过学生各个阶段的表现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一个分阶段学习的过程,通过各个阶段学生的完成情况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在小组中的角色,当教师的任务提出后,小组合作提出最终解决方案。项目结束后,小组内学生自评、互评;分小组进行自己的最终结果展示并进行小组之间互评。小组展示阶段可以使这一项目的知识得到梳理从而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小组互评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问题不断被挖掘、被发散,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能力。通过小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出现碰撞,互相启发,也通过各阶段评价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努力争先。

2结论。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技术和计算机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为适应社会发展,高职院校对于高职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的培养应该进行必要的改革。当然,现在也有许多专家学者都在进行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改革研究,不论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计算思维的引入正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计算思维就是为了培养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有能力、有思路、有方法、有勇气去解决问题。当问题明确时可以逐步化解,当问题非常复杂的时候可以使用计算思维的方法去探索,去寻求解决方案。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自己的主宰,能够服务社会,能够从容面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该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措施。

1.引言。

我国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为适应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面临的形式与问题。

2.1教学内容零起点,学生水平差异大。

目前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软硬件基础、中文打字、windows、office和网络等基本知识和操作。

然而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部分教学内容与中学存在着严重的重叠,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学生水平差异较大。

但当前的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采用统一的教材讲授同样的内容。

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就能很快完成任务,之后就打游戏、聊天消磨时间,基础差的学生却完不成实训任务,致使教师的授课内容和进度不好掌握,很难顾及全部学生。

2.2教学方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目前,教学方式大都采用多媒体理论授课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形式。

在教授理论课时,教师往往借助于多媒体课件,以教师为中心按照课件的内容顺序讲授。

这种单一的“理论+上机”模式,其弊病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只能被动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多媒体课件的模式化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学生只能在课件和教师的引导下思考,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2.3教材内容滞后,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繁多,但针对高职教材的相对较少,一般都是本科教材的简单改版,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有的教材内容滞后,已不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

例如:操作系统除了常用的windowsxp外,如今又有了windowsvista和windows7,office软件已从版本换代到更高版本,但教材中却还是windows与office2000的内容。

有些教材包罗万象,难以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不符合教学规律。

有的教材理论性和专业性较强,但可操作性差,不适合高职生使用。

3.教学改革的措施。

3.1提升教学内容。

该课程应能帮助学生把中学零散的感性认识整合和提升为比较系统的理性认识,进而对计算机应用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共性技术与基本方法建立起一个完整和清晰的轮廓。

对于在中小学时已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操作不再作为独立的内容讲解,改由学生自学。

在内容的选择上以“理论够用”为度,舍弃过时的内容,及时引进最新的技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表述、交流、检索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高效率、高质量工作的意识。

3.2教学内容层次化,体现因材施教理念。

为了使教学内容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水平,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与自信,教师可将每个模块有层次地按简单、综合、高级的形式进行组织,尽量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递进,这样能够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

而每个实例可分为基础篇和提高篇,其中提高篇在满足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提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或目标,充分考虑学生基础和领悟能力的差异,以满足分层次教学的需要。

3.3以应用为驱动,在应用中学习。

教师应通过案例应用和实践教学环节,切实落实“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应用进一步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技术的掌握。

因此,计算机教师在授课前要适时了解自己所讲授班级的专业概况、专业课程特点,经常与专业课程教师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在讲授和训练中要结合专业问题的处理来进行。

当学生深切感受到应用计算机工具处理专业问题的便捷和实用时,学习兴趣才会提高,学习效果才会明显。

3.4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充实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

教师可把讲义、相关课件、多媒体教材库、素材资源都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学习、参考;根据各章节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拓展的需要分别设计习题,按照教学进度随机指定一定难度和数量的作业,让学生在网上完成,直接提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反馈信息进行及时的学习指导,使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网络在线交谈方式进行实时交流。

3.4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高职生教师应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着重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及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高职院校可引入无纸化考试系统,这种考试形式能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将考生的水平真正地发挥出来,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

同时,考试系统可自动评分,迅速且准确,减轻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也可以避免人为误差及人情分等问题。

其次,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成绩评定中平时的实践环节应占有相当的比例。

3.5加强实验室建设与教材建设。

机房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要的实验场所,高职院校应重视机房的软硬件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定期对软件、硬件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同时,高职院校对实验室人员也需要有一定的管理,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定期派出进修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依据,搞好教材建设至关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掌握计算机学科的最新知识,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前沿与最新动态,并且以最适合的案例融合到教学中,不断补充新知识,保持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与先进性。

此外,教材要与高职学生的专业相结合,突出相关专业的知识特色。

3.6强化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要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途径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开展教学科研,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使自己处于学科前沿。

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鼓励教师自学或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修,提高业务水平;邀请行业专家到校讲座,掌握计算机学科的最新知识,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前沿与最新动态;参加计算机学术会议,或到别的学校参观学习,学习外校先进的教学经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撰写论文和编写教材;教师可定期到企业或计算机公司社会实践,积累实践经验。

4.结语。

总之,面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高职院校有很多东西值得思考与探索,尤其是计算机教师要努力寻求更合理的教学模式,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更新知识层次,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很多大专院校的学生还受到高中学习惯性和接受新事物的学习兴趣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中存在着目标单一的情况。例如为了获取奖学金,学生会专注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学生也会因为教学环境的改变而减弱学习目标的强度。例如学生上网不是为了练习打字或者通过浏览网页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主要是为了娱乐。教师受教学时间所限,在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以外,就很少安排单独的有关计算机应用价值的课程来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主管随意,缺乏系统认识计算机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意识。

2.2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

大专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学生很难抽出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梳理和整合。同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的模块之间联系性不强,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发现和掌握它们之间的关联,从而熟练的应用他们。此外,每一个模块自身的知识体系过于庞大,学生缺乏时间进行重复的复习和理解。这些阴虚都使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不完全,操作技能不熟练,或者忘记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

2.3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在进入大专院校之前具备的计算机基础不同。例如部分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就已经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简单的操作技能,对这些在教学中重复出现的内容却发学习兴趣,而有的学生只熟悉某方面的计算机在线操作,而对其它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掌握有限。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对计算机的认识更为模糊和有限。因此,不同的家庭背景、个人的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等因素使学生的计算机认知与操作水平处于不同的层次。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很多大专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学生缺乏自主的学习习惯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懒于思考、不会思考,缺乏相应的学习策略,从而使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失去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

1.2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只重视知识讲解,忽视实践操作。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对计算机知识的讲解,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不多,从而在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上的提高有限。

1.3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不强,没有掌握自主学习策略,很少实施自主学习教学实践。因此,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机会,更无法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正确合理的自我评价,这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带来了阻碍。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1、教师观念和授课方法有问题目前我国对职业院校大力扶持,对教师学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高职院校新进教师学历要求都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专业水平都很高,但由于未进行师范素质培养再加之高职生源素质相对较低,这就形成了较大反差。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自身受教育的方法迁移的教学工作中来,还是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这种被动地位的存在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性以及对计算机教学的兴趣,从而难以真正的促进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生基础层次不同高职院校生源来国内不同的地区,部分同学经常使用电脑操作相对熟练,而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电脑,对电脑比较陌生,因此,导致学生间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差异主要是多个原因引起的:一是计算机科目被部分中小学忽略,从而造成学生计算机基础薄弱的特点;二是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很多家庭都购买了计算机,从而为学生学习、操作计算机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与条件,也有很多家庭未购买计算机,部分学生很少或从未使用过计算机,这都导致了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3、课时的减少为教学带来巨大压力近十年各高职院校相继压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时数,而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知识日新月异,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加之部分高职对学生有考证的要求,这使教学课时的减少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要求产生了明显的矛盾。4、硬件环境影响教学质量近几年各高职院校学生人数增加,现目前计算机硬件资源已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由于资源的限制计算机基础课程部分课程在教室授课,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实训课有可能进行大班授课,由于资源不足,有可能两位同学使用一台电脑,人数过多既不利于教师辅导也不利于学生练习。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当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老师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加强教师队伍职业素养的建设,让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用心去教学,激励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加强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师范素质的培养,使其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在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教学环境中,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重视教师的培训,为教师提升科研能力、教学水平搭建良好的平台和环境。教师的知识水平、职业素养、教学方法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需大力加强各方面的建设。

2、分层教学的应用由于学生基础层次不同的客观事实的存在,进行分层教学是全面教授各层次学生的有效方案。在学期授课开始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考试等方式去了解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班级总体情况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深入浅出,使每个层次学生都能听懂学会,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分层教学不仅仅是学生的分层,还应对教学目标、备课、练习、评价进行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主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备课分层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更是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划分不同的知识重难点,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知识,能学懂能学会。练习分层是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的有效手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练习题,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最有效的练习,让学生学到新知识获得成就感提升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评价分层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客观的评价方式,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原有的基础知识的提升幅度作为标准。

3、教学模式的改革任务驱动教学。任务驱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情景,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在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基础上进行教授课程内容。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辅导和自己的主动实践来掌握知识点。任务驱动能尽可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与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微课教学。微课是使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几分钟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微课是新兴的一种教学方式,利用微课补充并强化关键知识点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移动教学。移动教学就是基于无线移动网络、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教师和学生使用手机、移动电脑、ipad等移动设备,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移动教学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可以利用现有移动平台如微信、qq等,也可以开发自己校园的移动平台;其次准备好授课所需的资料如教学内容、参考资料、课件、习题等将其上传至平台,供学生学习使用。移动教学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弥补课时不足的现象,也非常适合学习者个性化和深度学习的需求。

4、硬件资源的建设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加大硬件资源的建设,满足该课程的全机房授课,使学生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达到最理想的授课效果。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经济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的指导思想。高职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现在社会上各行各业和计算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计算机的普及使每个人都必须要会操作并会简单维护计算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中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设,笔者在长期从事本课程的教学中积累了经验,现就它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改革提出看法。

1教学形式。

以前高职计算机课的教学基本上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大多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工具,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以前用传统的授课方式由于没有直观的演示,学生听课不知老师所云,造成老师在讲台上大讲,学生在课桌上昏昏欲睡,效果非常差。在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了同步的演示,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以前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了,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方式。

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计算机教学的关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学的关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的兴趣越浓,求知欲越旺,知识迁移也就越快,信息交流量最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也是最佳的。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运用,必须做到语言上通俗易懂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选用合适的教材。

选择时宜的教材对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在选用教材上高职院校曾经走过弯路,以前曾选用过本科院校的教材,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理论性强,容易产生了枯燥感。由于高职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而高职的培养目标是突出实践和技能训练,市面上适合高职高专的教材非常少,选择余地不大,在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选择由高职学校编写的适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特点的教材。

2.2实用的教学内容。

教学的实施以实例教学为模式,在每个章节的开始给出有代表性的.实例,使学生一开始就能从“可视化”的实例中对学习目标有一个整体认识,明白学习这些知识能做什么,大概需要哪些知识,随后,以实例为主介绍相关的知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广大学生所欢迎。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开放课程运动的发展以及教育资源共享理念的推动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模式引起了国内外教师的高度关注。本文从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了大规模开放课程(mooc)背景下教师从传统课堂到在线网络课程模式,从而对教学设计进行重新构思,提出了mooc课程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及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的全面覆盖,社会各行业办公软件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日常生活、工作的关系日益密切,信息技术成为大家必须掌握的一个基本能力。在高职院校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作为大学生的基本素养能力,而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也被列入必修课程,所有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教研室也更为关注如何更好地进行该门课程的有效教学,让学生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和开放课程的发展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理念的推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模式引起了教师的广泛关注,也给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老师带来了一些重要启示。

(一)高职新生掌握计算机能力差异较大。

近几年来,由于受到高考招生方式的变化和生源素质下降的双重影响,多数高职院校生源数量、素质有所下降,再加上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是高考科目,高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较差等,家庭条件和地域条件的限制,高职学生入学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掌握差异较大,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水平参差不齐。在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的情况下,不同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的学生放在同一个课堂学习相同的课程内容,要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次的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性学习难度较大。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xp操作系统、word、excel2003、powerpoint2003的应用、internet的使用、计算机安全与维护等和包括实训书,内容较多,前沿技术知识多,而课时偏少,基本上是大一第一学期课程就结束。如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目前选用的计算机教材为国家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王津主编)《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周课时只有四节,章节较多而课时较少。在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不得不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很多知识点不能完全给学生讲解到位,受限于学院公共机房条件,学生理论课学完后不能进行反复练习导致学生掌握情况较差。

现在大多数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都在学校的公共机房授课,受限于课时少、机房不能课余时间开放等客观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理论多,上机练习较少。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学生约束能力差,学习习惯较差,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另外,由于学生生源质量的整体下降,教师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时变得难度极大,且很多学生没有意识调整学习方法,学习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学习的效果较差。

二、mooc类教学模式优势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mooc定义是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是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以增强知识传播为目的,散布于互联网平台上的课程,具有“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四方面特征。mooc既为网络学习者提供精心设计的大量免费优质学习资源,又为其提供在线测试和社区论坛等完整的在线学习体验,由碎片化的小视频、课程网站互动、在线练习、和网络化考试等环节组成的网络教学过程,由主讲教师负责的、支持大规模人群参与的、能够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开放数字化网络资源进行组合的系统。随着mooc类课程渐渐成为学生在网络时代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高职学院mooc类课程的建设必将成为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主要工作。最早的网络课程指的是精品课程,但是精品课程有它的局限性,互动性较差。而现在mooc类课程可以满足目前教师和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需求。教师对如何开发出网络学习环境下的mooc类课程从未停止,因为网络技术的更新,开发形式和手段将更加丰富。mooc类课程的优势在于可以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有效整合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形成丰富的学习工具和多元化课程资源,易获取、易学习、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多维度、个性化的教学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知识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地域不再局限于狭小的.普通教室等优势,相比传统的上课方式,高职学院在mooc模式下开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点展现为“碎片化的小视频”+“交互练习”+“在线测试”等,mooc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可以使知识点颗粒度减小,形成“碎片化”的小视频,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和整合课程知识资源,mooc的在线播放、互动分享与资源下载服务更灵活,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mooc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可以避免传统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杂,层次广,课时偏少等困难,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好的问题。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mooc课程开发,要结合传统教育模式,取长补短,使优势最大化。研究mooc环境下mooc课程制作过程,课程教学设计遵循哪些原则,对高职学院其他课程mooc持续建设及视频课程开发转型也可以提供新方法。

(一)课程教学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

mooc类课程是学习者利用网络化的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载体,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制作理念强调课程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和运用多媒体等的展现形式等,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和需求,以难易适中的教学内容和数字化的教育资源等促进学生主动性学习。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进行教学设计,即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合理设置课程结构,有效学习方式等,把握好mooc类课程开发过程中处理好“知识点”、“先进技术”和“学生主动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设计要碎片化,还要有机联系,逻辑合理。

为满足网络化人们对碎片化知识学习的需求,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点拆分,进行课程内容的单元化设计,录制成小视频,并使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合理,可以方便学生的快捷获取知识,又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

(三)教学方式要注重和学生的互动。

mooc类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学设计的知识点要合理编排,可由简单到复杂依次展开课程内容,激起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渴望;教师可采用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主动性思考;教师可运用电影导演的生动手法展示新知识,引起学生的视觉冲击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资源是基础。

mooc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活动+评价)、平台支持、学生学习手册、教师教学辅助手册等。mooc模式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碎片化的小视频、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生和老师互动等环节都可以实时完整地呈现,从而实现对学习的过程监控。教学内容是前提,教学内容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符号表达的、具有一定结构的知识体系。可以使用文档、图片、视频等,也可以是文字与图片组合等。重点是把内容、知识的逻辑结构清晰的表达出来。

(二)教学活动设计是核心。

教学设计是mooc课程开发根本,尤其是mooc单元的设计是必须有的,教师不仅关注教学资源,更要关注教学活动。完成mooc课程开发关键是计划表,也是对课程的整体设计。考虑到教学内容可以采用现成的教材、教案、课件等材料,不一定要重新开发,所以mooc课程最核心就是教学活动设计了。mooc课程能否成功,最主要的也是看教学活动设计的好不好,是否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完成预设的学习任务。学习的信息输入过程后,评判学生是否学会了或者说学习成效,一定要通过“输出”才能判断,所以,必须要为学习者设计动态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设计一个教学活动设计,基本上需要包括下列要素:活动描述目标;对活动过程的指导;要求及评价标准;作业时间安排等。此外,还需要为活动设计搜集和撰写案例素材。

(三)教学过程管理是关键。

mooc课程的关键是老师灵活的授课方法,还有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mooc模式下创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也非常重要。有了mooc类课程创新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活动,学习者不一定能够主动地按照教学要求,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就需要从培养的能力要求(创新与自主学习能力)、到教学模式的改变、到教学团队的要求、到教学条件保障要求的变化、到考核的评价变化、到教学管理保障的信息化变化、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逐一进行探索、思考和完善,对课程的改革要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四、结语。

对于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mooc模式的优势比较明显,可以更好地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今后要不断的对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的探索和尝试,努力构造高职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的崭新模式,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和创新型人才。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考试;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实训作业成绩作为考核依据。成绩为百分制,理论考试占30%,实验成绩考试占70%。另一种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以证书的成绩来评价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成绩。这种评价方式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拿到等级证书后增加了就业的筹码,是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的;另一方面它也推动着我们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更新,是值得去探究的。

综上,计算机作为现代高科技的产物,其理论知识和专业性强。作为这门前沿学校的授课教师首先就应该转变观念,积极改革,从“以教师为主体、以课程为中心”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上,不断地充实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知识和能力个人结构;其次就应该结合计算机学科更新快、实践性强的特点,运用专业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在教学中选择一套适合中职学生的教材;再者就应该全面掌握教材,筛选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把理论和实训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的综合素质最终得到提高,达到了职业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2]王柯等,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训与测试[m],北京:湖南教育出版社,

[5]方向_因材施教——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势在必行[i],计算机教育,(5)。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讨论文

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而言,必须进行一定的调研,主要原因在于,计算机课程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为了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我国的高职院校学生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必须要进行系统的调研,对全局的情况有一个良好的掌控,这样才能在改革的过程中,倍添助力。

本文认为,应该分不同专业调研各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提出各专业实现计算机应用能力目标的课程体系,实现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其他计算机课程无缝连接,把专业应用案例嵌入到本课程的教学案例中,据此制定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程标准。

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效果。

在我国的发达城市和地区,之所以高职院校能够成为全国的标杆,并且一直久居高位,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够进行系统的调研,对全局的情况都一个较好的把握。

在现今的情况下,只有掌握全局,才能改革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思路研究论文

作为教学实施的主导者,每位教师都应该在教学开展前理清一条清晰的、有效的教学思路,才能在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把握方向,从而获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另外,一门课程的教学思路不应该是固定而不能变化的,要能够因教学对象、具体教学过程的情况变化而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不同的人才培养需求。本文针对《计算机应用》课程,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思路。

1课程定位和教学内容。

1.1课程定位。

《计算机应用》课程是面向我校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专科层次学生的一门职业素质必修课,是培养信息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性课程。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信息社会背景在所必须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充分认识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社会整体环境的深远影响。在学习本课程后,学生能主动并积极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能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传播和应用的能力;能适应信息社会的网络环境,为今后的主动学习、终生学习和适应信息化工作环境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1.2教学目标。

1.2.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与应用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具体内容:信息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信息、信息处理、信息系统、信息化以及信息社会的基本概念;数字技术的基本概念、数值、文字等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电子元器件、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和集成电路卡的概念。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相关知识:计算机的逻辑组成和各个部件的功能;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分类;中央处理器的概念、结构、基本任务和性能指标;指令、指令系统的概念;指令和程序的执行过程;主板、芯片组与bios的概念;存储器层次结构和主存储器的基本知识;个人计算机输入输出操作的原理;i/o总线的类型;常用i/o接口的知识;常用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器、触摸屏、扫描仪、数码相机)和常用输出设备(显示器和打印机)的作用、分类方法、主要性能指标和工作原理。计算机软件方面的相关知识:计算机程序和软件的概念、软件的分类及基本特点;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操作系统的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win-dows、unix和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算法的概念、属性、表示和分析方法;计算机语言的作用;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常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语言处理系统的概念和工作过程。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相关知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与分类方法;通信的基本模型、信号的分类;多路复用技术的作用与类型;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技术;信道的概念和常用传输介质的特点与分类;局域网的基本知识;以太网的类型和特点;因特网的发展、组成与常用接入技术;网络分层结构和tcp/ip协议;ip地址和ip数据报的概念;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域名系统的概念;电子邮件、万维网、im和文件传输服务的基本知识。数字媒体方面的相关知识:字符编码标准;文本处理和常用文本处理软件;图像与图形的概念;图像的'获取、参数及常见文件格式;计算机图形的应用;声音的概念;数字声音的获取过程与获取设备;数字声音常用的压缩编码方法;计算机合成声音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数字视频的概念、获取方法与获取设备;数字视频的常见文件格式、压缩方法和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及数据库方面的相关知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概念、类型和特点;db、dbms、dbs的基本概念;数据模型、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数据库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基本语法;典型信息系统的特点。

1.2.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以下操作能力:windows操作系统部分:windows7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管理;个人计算机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常用外设的使用与维护;文件的创建、保存、复制、移动、删除、属性设置等基本操作;使用浏览器软件浏览网页、检索信息、下载资源等操作;winrar、讯雷等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撰写和收发电子邮件。microsoftword的操作方面:文本的编辑和格式设置;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的设置;分栏、首字下沉、边框和底纹的设置;图片、图形、艺术字、文本框等对象的插入和格式设置;通过插入或文本转换为表格的方法创建表格、表格属性设置和计算操作;文档的创建、保存、打印和保护。microsoftexcel2010的操作方面:电子表格编辑;填充柄的使用;公式的编辑;相对地址、绝对地址的使用;常用函数的使用;工作表格式化;各种类型图表的创建和编辑;使用数据透视表对数据进行分析;工作簿的新建和保存。microsoftpowerpoint2010的操作方面:幻灯片的基本编辑;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设置;图片、图形、文本框、艺术字、smartart图形等对象的插入和格式设置;为演示文稿应用主题;幻灯片背景的设置;母版的使用;文本、图片、图形等对象的动画效果和幻灯片切换效果设置;使用超链接;演示文稿放映方式的设置;演示文稿文件的新建和保存。

1.3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内容包含了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计算机硬件、第三章计算机软件、第四章计算机网络、第五章数字媒体技术、第六章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第七章windows7操作系统、第八章因特网应用、第九章microsoftword2010文字处理、第十章microsoftexcel2010电子表格和第十一章microsoft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操作的相关内容。

2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2.1教材。

根据《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的考核要求和我校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同时为了适应我校专科层次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特点,选用了以下教材。江苏省普通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配套教材《大学计算机教程》作为理论知识的主要教材,该教材由吉根林、王必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教材紧跟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结构合理、专业知识覆盖面广,力求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与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以“十三五”高职高专重点规划教材《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实训指导》为操作知识的主要教材,该教材由戴锐青、桑一梅等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教材具备较强的实用性,主要针对高校在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操作的教学,同时满足江苏省高校计算机一级考试中操作部分的考核要求。

2.2教学参考资料。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两大部分,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而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技术具有发展迅速、更新速度快的特点,需要广泛的教学参考资料作为补充。因此建议学生以各类计算机类的教材、杂志、站作为参考资料,以提高学生的自学和实际应用能力。

3教学方法与手段。

3.1教学理念。

《计算机应用》课程是一门既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课程,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着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中应理论实践并重,注意基本的理论知识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突出课程的实用性。采用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实际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在教学的同时,配合大量的操作训练,注重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3.2教学方法。

3.2.1分层教学法本课程的理论知识部分采用分层教学法,即将每个章节的内容按必修类、提高类和补充类进行组织,使得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已掌握知识的差异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既能满足教学需要,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2.2项目驱动法本课程的实践部分采用项目驱动法,即将教学内容以项目的形式呈现,并将内容按任务进行划分,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项目。使用项目驱动法的优点是能够清楚地呈现操作的实际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主动完成学习并进行拓展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为:第一步:教师呈现项目效果,分析使用的主要操作内容;第二步:教师以任务为单位介绍各知识点,讲练结合,指导学生完成指定的操作;第三步:教师对项目进行整体的重点、难点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提高应用能力。

3.3作业安排。

针对《计算机应用》课程理论与实践性并重的特点,本门课程的作业包括了理论知识的课后作业、操作知识的课堂作业、操作知识的课后作业三部分。操作知识的课堂作业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并提交给任课老师,所有课后作业要求按时完成并统一提交批阅。

3.4课程考核模式。

《计算机应用》课程是我校专科层次各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必修课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该课程为考查类课程,由任课教师随堂完成考核,具体考核采取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按过程考核成绩30%、期末考核成绩70%的比例分配。期末考核包含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考核两部分,并参照江苏省高校计算机一级考核的内容分布,包含45分的理论知识和55分的操作两部分,总分为100分。

4学习方法指导。

《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围绕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因此区别于纯理论课程或纯操作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采取适合本课程的学习指导方法。理论知识学习方面,针对教材、课堂教学内容、补充阅读材料和课后作业涉及的知识点,鼓励学生展开一些专题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未知知识的能力。操作能力学习方面,采用分组学习的形式,提高学生协同合作的能力,并结合组间竞争机制,以竞争促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5结束语。

成功的教学与教学思路的形成、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学效果的反思各个环节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其中教学思路是根本,关系到后续环节的成功开展。本文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实施思路。

参考文献:

[1]吉根林,王必友大学计算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戴锐青,桑一梅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实训指导南京大学出版社,

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论文

摘要: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是体现在各个方面,每个行业都在与计算机相互融合,利用计算机发挥每个行业的优势,这个已经是当下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使用使得计算机的重要性不断的提高,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不断的在更新变化,技术的不断使用和跟新是计算机在行业内发挥作用的关键,当前的计算机行业形势是人才需求量大,各个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每年都在增长,当下最有火的有: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等,这些职位都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发展催生了这些职位,计算机的发展史很短暂,才仅仅有八十年左右,有了计算机的出现,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大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率的效率提高了很多,推动了历史的年轮,当前的计算机行业是前景很好,社会需要各方面的计算机人才,所以,计算机在中职教育当中应该是面向市场的,必须是符合市场的发展形势,做到和市场的紧密结合,不断的更新技术和教学方式,培养出高端人才,让学生真正的有过硬的技术,这才是陪样社会技术性人才的正确方式。面向市场需求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是必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为计算机发展很快,必须要不断的跟新计算机的教材和教学方式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基础教学是学习计算机很重要的部分,社会的`很多新技术都是来源于旧知识,基础的教学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帮助很大,所以我们必须的细细考量怎样把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给做好.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应该是从一下几个方面分析和改革:。

1教学目标的分析。

2教学计划的改革。

3教学模式的改革。

3.1师资力量的提高。

3.2建立多媒体教室,以实战为基础。

3.3加强品德教育。

引用:

[5]任志新.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2(0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职业学校高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的计算机应用论文

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是高考科目之一,它与语文、数学、英语一样都作为文化科出现,与它们不一样的是其他科都是100分满分,而这一科只占60分,虽然分数占的比例少,但内容相对来说并不少,而且除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相对掌握得好点儿之外,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掌握起来就有些难度了。因此,笔者在这一科目的教学上着实下了很大的功夫。

首先,笔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这学科有所重视。职业学校的高考和普通高中的高考不一样,它分文化科和专业科两部分。文化科只要过了分数线就可以,而且这个分数线定的也比较低,学习好的学生基本上语文和数学两科的分数就可以过关了;再加上英语,即使学习稍不好点,三科加一块也能过分数线,自然对这60分便不欲理睬了,更不用说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点产生兴趣了。

怎么办?不想办法别说课下不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就连课上也会有学生为学专业课而占用时间。于是笔者首先将录取时的一种可能性告知他们:如果高考时,对这个学校来说专业课的分数有好几名学生是一样的,可名额却不能将他们所有人都录取上,那么就要看文化科的分数谁最高了,所以不能不重视文化科的学习;再者每年的文化科分数线是个不定数,你怎么就知道你一定能过关呢?还有你们的数学、英语底子比较弱,想要通过这两科拿分也不太容易,那么你们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来出成绩,因为老师会从头开始像讲授新内容一样来复习这学科,而且老师会理论和操作相结合,有些知识会亲自让你上机实验后再将其记住,只要你跟住老师的思路,将老师布置的内容掌握好,60分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想拿个40分以上那是再容易不过了,更别说什么分数线了,同时也弥补了你其他科的拉分情况。

其次,通过上机操作更直观地掌握好知识点,并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灵活应对高考中出现的各类题目。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除了第一章是纯理论性知识外,其他章节windows、word、网络等都是上机的内容,虽然高三并没有安排上机课,以前教授高三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师也没有让学生去上机实验,只是通过教材讲解之后让学生直接死记硬背。但笔者觉得这样的记忆只能是暂时记忆,并没有达到理解性记忆,之后会很快忘掉的,特别是有些知识(比如windows中隐藏已知文件类型的扩展名或是在word中添加艺术字),如果没上机操作过,那么多的步骤记下来可是会费一定功夫的。于是笔者利用晚课时间带学生上机操作,让学生进行操作之后再记忆,这样的效果会好一些,也免去了学生枯燥的死记硬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上机操作还能够让学生灵活应对高考中的各类题目。这些年的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考题目都趋向于实际操作,没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经验很难答好这样的题目。比如在windows中新建一个账户、在word中对文档进行加密等内容,教材中并没有明确讲解,这说明考试的题目与实际操作很是密切,更趋向于具体应用,所以没有良好的上机实际操作过程及计算机操作经验,想回答好高考中出现的这些题目是很困难的,因此高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上机操作是非常必要的。

虽然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点,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些知识点,必须让学生将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结合起来。每一次上机操作之后,笔者都会在下一次课时让学生自己回顾一下上机课时操作过的知识点,并将具体的操作步骤加以,对不足和错误之处,教师加以补充及纠正。通过这样的回顾,学生在短期内对知识点掌握得还比较好,但时间长了,他们就记不住了,怎么办?如果不加以复习,学过的知识就要和新的知识没什么两样了。

不要用更长的时间,那样只会比别人更浪费时间。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每天都形成了习惯,每天下午自习课时都会自觉地抽出10分钟,而且每次笔者一到,学生都亲切地说“10分钟老师来了”。经过这样的复习,学生对知识点的长期掌握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笔者在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科时,采用了新旧知识并进的原则,在讲解新知识点的同时复习学过的知识点。而且为了让学生方便复习,笔者将书中的知识点及补充内容整理成试卷的形式,让学生不用翻书,直接来看笔者整理的复习资料,以节省他们翻书乱找的时间。总之,笔者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更容易更方便地来掌握知识,即使教师再辛苦一点,只要学生能学好这门课程,再累也觉得值得。

在高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上,笔者顶着很大的压力,同时也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笔者想尽了一切可行的办法,当然最后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是对笔者最大的肯定,也是最使人心慰的,证明笔者的所有努力并没有白费。笔者也得感谢这些学生的配合,如果他们就是不听,就是不学,那也是干着急没办法,就好像你是再好的伯乐,没有千里马,也难行万里路。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技工院校机械专业五年制、六年制的学生,在最后一学年中都需要进行专业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以办公软件word应用较多)出一份课程设计说明书。从学生最后编辑的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文稿的情况来看,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以排版不当的问题最为突出,一些常见的情况是,很多学生不知道首行缩进,或不知道首行缩进应该占2个汉字字符的空间,不知道表号、表名,不知道图号、图名,甚至在排版中出现同一篇文字行间距不相等,同一段落中字体样式不同、字体大小不一,这些情况无一不显示出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方面的能力严重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技工院校机械专业中,基础理论课程的地位一直比较尴尬。学校在设置机械专业课课程体系时,要求理论与实操的课时比例大于等于1:1,所以为了保证机械专业理论课课时,就拼命压缩基础理论课程的课时,这使得本就课时少的基础理论课的地位越来越低,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下降,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失,在这样的背景下,基础理论课的教学亟待改革。目前技工院校机械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中使用的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其教学内容沿袭了计算机本专业的教学内容,以打字,广告、报纸版面的设计和排版等篇幅短小的内容为主,像机械专业学生做的课程设计、产品的设计说明书等篇幅较长的内容涉及较少,或者因为篇幅太长而占用的时间较多根本就没有安排这块内容的教学。但是,机电专业的学生将来单纯从事文字录入或者广告、报纸排版工作的可能性极低,而因某个产品的需要去做相应的设计说明书、使用说明书或者维修说明书的情况却有很大的可能性,在这些说明书的编写过程中要用到很多计算机应用基础方面的知识,学生却知之甚少,学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注意。技工院校机械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的问题由来已久,在他们的意识中,计算机技术仅指专业课程中提到的如caxa实体设计、ug等专业计算机软件,而学校在排课时,也常常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和这些专业技术软件课程排在同一学期,造成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视不足,表现在上课过程中磨洋工,得过且过,甚至玩纸牌、扫雷等单机游戏,这不仅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也加大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再者,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教学过程中,学生上完课,完成课堂练习即可,因学校压缩课时的原因,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断压缩,教学过程中只选择教材中的任务来讲,具体的应用、延伸和扩展少,学生的学习缺乏连贯性,容易学过就忘。

首先,计算机教师要熟读教材,钻研大纲,处理教学内容,与任教班级专业接地气。技工院校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常常提及的词语是“能用”、“会用”、“够用”,因此,对任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师,要在钻研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处理教学内容,去掉与学生专业特点无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删除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融入专业岗位实际需求,与专业课程知识相渗透,做好、做细、做精和学生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点与技能点。在教学模块内容的处理上,以机械专业产品的设计说明书、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说明书等为蓝本建立新的教学模块,使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融入机械专业知识,在做这些专业产品说明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理论和实操知识。其次,计算机教师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计算机专业教师在了解自身的同时还需要了解机械专业,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方法可以是:计算机教师与机械专业教师结对子,参与机械专业教师的教学过程,学习机械专业知识内容,了解机械专业特色,熟悉机械专业产品的特点,依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开展相应的专题讨论,比如开展师生座谈会等,加深彼此的了解。第三,创新评价体系,引入专业实操课程中的过程评价方法,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完成了某一模块某个任务的学习,不仅仅止于学生做出了任务中要求的内容,完成了相关的软件作业,还要让学生通过做,说出运用的'一些计算机专业技术,如首行缩进指什么,你用了多少?行间距指什么,你设置的值是多少?什么是字体、字号,你用的是多大的?等等,让学生通过完成模块任务,表述任务过程中运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和技能等方式拿到分数,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像学习机械专业技能课程一样,去学习软件中的一些小技巧,去尝试操作每一项软件中的小技能,同时,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经验和创新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从学校层面也应当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在现代化的企业生产、管理和产品营销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涵盖的两款办公软件:word和powerpoint,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它将是职业类院校学生必备技能之一。个人建议,可以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划入知识和技能迁移、发展类课程中,以突出其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在技工院校机械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排位顺序一般在第一学年第一或第二学期,而在这一学年中,学生接触到的本专业知识内容较少,还没有接触产品设计和加工这一领域的内容,能表达和想表达的内容也较少,同时,学生刚进入学校不长时间,没有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相关理论和技能知识的想法和意愿,只局限地认为计算机技术就是上网、qq、天猫等,因此,能动性不足,兴趣提升难度较大,但是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包含的内容却是学生将来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技能之一。个人建议,技工院校机械专业在排课时,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排在靠后的学年学习,最好是学生下企业之前,与学生课程设计同步,这样容易引起学生对学习这一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这一技能的重视程度。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基础正作为一项必备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提高机械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已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陈伟.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案例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

[2]浙江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所组织编写.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程(第二版)[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8.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从2005学年度上学期开始,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方式如下。

1、实行分级教学。

所谓分级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或水平而采取的分模块、分快慢等级的教学方式。

在入学初,首先对学生进行模拟测试,成绩优异的同学可自愿申请办理免修免考或免修不免考手续,再对其他同学进行分级教学。

如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安排2006级经济管理系、艺术系和酒店管理系的23个行政班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根据学生水平拆分成二个模块22个教学班,其中第一模块为经管酒店系分a级(快班)2个教学班,b级(中班)6个教学班,c级(慢班)3个教学班;第二个模块为经管艺术系分a级(快班)2个教学班,b级(中班)6个教学班,c级(慢班)3个教学班。

同一模块安排相同时间上课(不同模块上课时间可根据学校的机房情况错开安排),不同教学班上课地点、任课教师不同,不同等级教学内容不同。

经过分级后,任课教师则可根据不同级别班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快班学生水平较高,一般基础已经过关则以加强、提高为主,目前我们采用机房上课形式,可采用每周以大班讲座一次,集中二次上机练习;中班学生大多数对计算机有所接触,但不熟练则按正常的教学进度及要求来上课;而慢班学生水平相对较差,基本上没有操作过计算机,则以加强基础操作为主,并且补加上机课时。

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通过分级教学,原来基础好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提高、扩充,基础差的学生因加强了基础的操作,操作熟练了,学习的自信也增强了。

分级教学使教学得到整合,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教学内容模块化。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自学能力为目的,使他们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在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乃至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很好地将知识点连贯,使学生全面撑握知识的运用。

采用模块化教学,即教师要把基本目标分解成为包括几个相关知识点或技能要点的若干子目标,然后根据各个子目标来设计教学,安排作业,教授学生的独立操作技能。

目前顺德学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大致分成了三类:计算机文化基础(初级的理论知识),这个模块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计算机技术基础(强化动手能力),这个模块以学生掌握常规的计算机操作为目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这个模块要求学生能较深人的掌握计算机理论与操作知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基本操作、offiee办公自动化(word、excel、powerpoint)、汉字输入、网络基础、internet应用、计算机安全、病毒预防及常用工具软件几大模块,教学版本也从win2000发展到win2003及更高级的winxp。

具体的教学内容上根据分级教学采用“一纲多本”模式,即在统一大纲的基本要求下,允许a级班教学内容高于大纲,中级班教学内容符合大纲,而c级考试教学内容基本符合大纲。

通过教学内容模块化,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能力提高了,知识点一一攻破,起到了循序渐进作用。

3、开发新教材。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也随着计算机软、硬件发展不断更新变化,市场上各式各样的教材品种繁多,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学生实际水平选择定位准确、内容先进、取舍合理、体系优化、风格优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教材。

为了使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与高职高专自身的特点相适应,顺德学院自编并出版了《计算机应用教程》作为教材。

教材中既注重传统内容的介绍,也注意新知识的补充,突出实用,兼顾考级。

配套的练习册与教材紧密结合,让学生的上机练习有针对性、目的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配套实验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巩固与提高指导》以重基础、重综合、重系统为指导思想,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技术的发展精心编写。

废书与课程教学教材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从最基本的技术开始学习,并逐步加深与扩展,直到掌握较为复杂的技能,这种方法让学生的上机练习有针对性、目的性,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和拓宽知识体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因此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效。

同时,它也体现了学院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反映了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所取得的成就。

4、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笔试只适合于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及原理的掌握情况,因此,单独进行笔试考核,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而上机考核则主要侧重于测试学生对软件或程序的实际操作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增设上机考核已是大势所趋。

所以有条件的学校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应采用上机考核或笔试加机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这样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

顺德学院的考试方式使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组自主开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及自动评卷系统(网络版)”进行,该系统能实现根据设定的题只难度随机组合考试题目,自动评改考题并给出考试成绩,完全实现了考试的无纸化、网络化、自动化,体现了考核的公平、公正。

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不断产生,旧的技术很快被淘汰,计算机教育,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做到灵活多变,不断创新。

顺德学院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分级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改革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较好成绩,使全体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在持续飞速的发展,使得我国开始致力于建设信息化、科技化的素质教育,在中职卫校中强化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教学,是促进中职卫校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必要途径。所以,在中职卫校中强化计算机有效应用基础性课程教学是必然之路,在逐渐增强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同时,还有助于学生能够以较强的实力和竞争优势面对就业竞争。

中职卫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中职卫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已经不能单单局限于对于专业技术的培养,要着重于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针对于我国目前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最为关键的就是要了解现阶段我国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现状,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

计算机技术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门应用型的学科,想要全面的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就要引导并且督促学生进行多加练习以及实践操作,熟悉计算机的操作步骤以及流程,不能单纯的将教学内容局限于理论以及形式的层面上。部分学校由于计算机的设施不够齐全,使得为学生安排的实训课时不够,或者是多个学生共用一台计算机设备,轮流进行操作练习,导致学生缺少实际操作练习,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1.2计算机教学没有兼顾学生的多样性。

目前,一部分学生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逐渐接触计算机的使用,简单的了解并且熟悉计算机的使用操作流程,因此这部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比较熟悉;但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综合性考虑到另一少部分学生的入学前教育情况、学生自身的素质以及生源地的教学质量等原因致使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相对较为薄弱。针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教师要循序善诱的引导并且加以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学的实施有着直接性影响。当然,针对于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适当性的拓展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之外进一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创造能力。

1.3中职卫校的教学课程相对较为死板。

我国的中职卫校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内容较为陈旧,没有创新内容,计算机教学软件没有及时性的`更新,一些office系列的计算机软件仍然采用2003版本。但是,由于计算机软件在更新时会直接增添一些新型的功能以及应用,由于计算机软件的版本相对较低,就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实践知识相对落后,学生在工作以后运用新版本的计算机软件,对于一些没有接触过的知识还要进行重新学习,使得在学校中的学习失去了意义。计算机教材过于陈旧也会造成这样的问题,一些计算机操作在新版本的软件中能够实现,但是由于学生学习的却是旧版本的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讨论文

在当今时代,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格外重要。熟练操作计算机已成为如今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必备技能。高等教育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此门课程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占95%以上。它的目标是使大学生成为既能掌握本专业知识,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随着全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普及,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一些来自偏远地区或信息技术教育不发达地区的学生,接触计算机比较少,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有限。因此,学生基础能力参差不齐。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除了与教师的教学有关外,还与使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有关,它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当前部分高校使用的教材,内容大多陈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制作软件),还包括一些计算机的核心内容,比如计算机的数制与编码、数制之间的转换、ip地址、域名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繁琐,知识更新快,课本的内容更新没有跟上发展。

二、课程学习情况。

大多数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的学生,仍然对计算机基础操作不熟练,比如:硬件软件安装能力差,打字速度慢,文字排版不熟练,excel操作缺乏技巧等。这都说明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训练还不够。学生都明白,计算机已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学习和办公设备,熟练计算机基础操作是毕业生必备技能之一。但在学习计算机课程当中,很多学生上课只是为了拿学分或应付等级考试拿证书,并未花更多心思练习计算机基础操作。部分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采用讲授法,只是把老式的授课方式“黑板+粉笔”变成了现代多媒体技术“ppt+投影仪”教学。高校教师因科研项目多,教学任务重,课后没有太多的时间同学生交流。部分教师也忽视了“知识”与“能力”的区别,忽视了信息化教学设计,而信息化教学设计恰恰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困难。比如:学生个人差异明显,起点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个人差异又要力求学生全体发展,教学任务较为艰巨;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更新快,教材教学内容滞后,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学习体系无法及时补充完善;教学资源主要为教材文字描述,配合图片和相应教材教辅上的内容,表现形式单一,优质的教学资源较少;计算机课程学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多、任务量大,没有太多时间去练习操作。改革创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当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将课程分2个学期教学。第一学期以学习计算机基础操作、计算机网络安全等基础知识为主,同时鼓励学生加强计算机基础操作的训练,为第二个学期学习办公软件打下基础。第二学期主要学习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工具。

2.考核方式。从“理论+上机”考核,变成各个章节的综合操作。每一章节设计好题库,学生只有把每一章节要求的相关题目成功完成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才算顺利通过。考核内容应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轨,比如员工工资表、企业产品登记表、销售表、企业ppt简介、word的字体编排等。

3.采用目标教学法。根据工作岗位要求的目标进行案例设计,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进行分析和探索,最后对知识、技能进行归纳总结。

四、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这样可以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论文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性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目前在教学领域存在以下问题:教师教学理念陈旧,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计算机领域教育的不平衡导致职专新生电脑知识的不平衡;教材的频繁更新导致教学课时不足。对此可采取以下应对策略:全方位提升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能力与教学水平,实施分层教学法,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

高度信息化的今天,计算机已经在各行各业大面积普及。各种职业以及不同岗位的需求,让计算机成为当今社会一项谋生的基本技能。是否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与相关技能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基本素质的重要性标志。职业中专是我国目前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摇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职业中专每个专业所开设的公共性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培养他们形成解决实践问题的操作能力,满足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求。现笔者将针对职业中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展开相关探究。

(一)教学理念陈旧,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伴随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明确,调整和改革课程教学成为必然要求,当前的教学中,教师依然主宰课堂,学生依旧是“知识接收器”,课堂中教师把知识“嚼碎”“喂”给学生,而学生们也早已习惯了这种方式,这不仅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发展。此外,由于受到各种条件所限制,职业中专教师进修,参加实践提高的机会也不多。计算机知识更新的速度又很快,如不采取措施,必然导致知识老化。所以现在课堂上会经常出现教师对新知识的了解不够,解决不了新出现的问题。

(二)计算机领域教育的不平衡导致职专新生电脑知识的不平衡。

由于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如在市区可以说百分之百的各级各类学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小学主要在于培养孩子的计算机兴趣和意识,使用教学软件或教学游戏软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用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初中主要在于以计算机墓础知识和技能性训练、操作系统、文字处理或图形信息处理为主。

(三)教材的频繁更新导致教学课时不足。

现阶段,计算机的知识更新速度非常的快,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针对基础比较薄弱的.中职类学生,必须让他们在了解了以前的旧知识,对计算机的基础有了一个相对明确的概念之后才可以进行新知识的讲授。这样就会造成课时明显的不够用。在中职类学校中普遍采取的电脑理论知识的教材中主要包括很多的内容,这在课程的设置上就需要很长的时间,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进行介绍的时候就会造成学生们很难掌握,进度也比较的慢。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会感到学生们接受新知识比较的慢,对于学到的知识也都难以记住,就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教学压力,感觉知识都讲不完。

(一)全方位提升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能力与教学水平。

要顺利地开展中职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作为一名教师,要了解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要清楚学生需要学习与掌握的是什么,用自己具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最适宜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同时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老师们的知识结构和讲课的能力对于大家理解知识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可以凭借一定的集体学习,对一线的相关教师开始集中的帮助。在这个培训的时候不仅要转变教师们以前讲课的各种观点。帮助她们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二)实施分层教学法。

教学形式上可大力推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随着教学环境的改善,各学校已基本摆脱了“黑板十粉笔”的旧的教学模式。计算机基础课多采用多媒体教室授课,在机房上机实践的教学新模式。这种教学环境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但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都是统一规划,远不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要求,对于一些“高起点”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较熟练的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再让他们重复学习这些内容,势必会产生厌学情绪,不认真听讲,甚至会影响课堂秩序。还有一些“零起点”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需要详细的讲解和大量的练习。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一次计算机水平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免修这门课程,完全不懂的学生则从头开始,而另一些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采用自主学习的办法,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教学进度表有选择地上课,但必须参加期末考试。这样的方法既可以让学生节约时间,又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

(三)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

在世界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和网络的普及程度很高的今天。我们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或者业余时间应该很好的借助他们开展授课的过程。可以让大家借助这个平台进行自学,这样有利于间接的增加学习的时间。同时,教师们还可以借用这个平台来面对大家平时不会的问题,并集中时间来讲授这些知识,鼓励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情况,也能够有效地减少平时上课时间不够的情况。

三、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深化是二十一世纪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它既是文化基础教育、人才素质教育,又是技术基础教育,是各学科发展的必然和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任何一门学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时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转变观念,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从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推动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

作者简介:陈杰(1985-),男(汉族),湖南衡南,湖南衡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大学本科,学士学位,助理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方面教学。

相关范文推荐
  • 03-05 这儿真美这儿真美写公园三年级(通用20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能够打动人心,引发共鸣的文学作品,它能够让读者陶醉其中。优秀作文范文中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和背景,要善于品味其中的情感渲染和表达技巧。
  • 03-05 邮寄简历注意事项(优秀18篇)
    个人简历是求职过程中,用来向潜在雇主介绍自己的重要工具。以下是一些个人简历范文,涵盖了不同工作背景和专业领域的求职者。一般坊间所售的制式履历表,仅适用于资历较浅
  • 03-05 优选花开不只在春天范文(23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独特的观点,还需要有充分的论据和实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以下是一篇年级优秀作文的精选范文,为大家展示了学生们出色的写作水平和独特的思考方式。
  • 03-05 入党谈话感想版(通用19篇)
    入党是每个共青团员的必经之路,只有经过党组织的培养和考察,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成功入党的经验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启示。光阴似箭,转眼xx
  • 03-05 大学生考证情况调查报告(实用17篇)
    情况报告能够客观展示出现象的背景、原因和结果,对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借鉴。这里有一些来自各个领域的情况报告样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优秀的范文吧。随着经济的快速
  • 03-05 审计助理年终总结范文(19篇)
    总结是一个自我激励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总结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经历和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 03-05 末来的学校(专业18篇)
    学校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地方,它承载着我们的求知欲和成长的希望。以下是一些学校总结的典型案例,通过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学校总结的要点和写作方法。今天早上,一阵美
  • 03-05 高考的语文(汇总14篇)
    优秀的作文可以激发读者的思维和想象力,引导读者去思考和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
  • 03-05 入团申请书字高中(精选18篇)
    通过入团申请书,可以向团组织展示自己的潜力和发展空间。接下来是一些成功申请入团的同学们的入团申请书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校团委:时光飞逝,一晃眼我已经是高三
  • 03-05 好玩的数字教案(优质19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与学生有效沟通和交流的桥梁,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下面是一份教学工作计划的案例,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1、巩固对8以内数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