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最新政治教育教学论文题目(大全8篇)

最新政治教育教学论文题目(大全8篇)

时间:2023-10-12 20:10:06 作者:GZ才子 最新政治教育教学论文题目(大全8篇)

答谢词一般包括开场致辞、感谢对象的具体事项、感谢的具体原因等内容。简洁明了地表达感激之情,不要过分废话。这里是一份精选的答谢词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灵感。

政治教育教学论文题目篇一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伴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无疑被带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科技时代,越来越多的创新观念被人们理解接受并且服务着人们的日常工作于生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的必要课程,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看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授课形式上,教学方法的陈旧导致学生已经很难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仅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建立,同时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思维的发展具有严重的阻碍。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陈旧,缺乏实用性

纵观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过于陈旧,并且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伴随着生活化的到来以往的教育内容很难适用并体现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教育信息的滞后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脱离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有同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有可无。现如今很多高校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改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其实践能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应紧跟时代的步伐,确保思政教育的与时俱进。

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相应措施

(一)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生活实践相联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只有真正的实践于外界的大环境后,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自主生活、学习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才能真正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要想更好的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为学生创造适合的实践机会与条件,以此来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发展。

(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获得理想的成果,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尤为重要。高校之所以成为人们学习的目标无疑都是为了将来获得更好的就业前景,但是伴随着社会竞争意识的增强,许多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很难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理的就业方向。因此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渗透到大学生的择业过程中,积极的引导大学生进行真确的自我评价,积极调整心态,更好的帮助大学生解决择业难的问题。其次伴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工具。大学生作为多媒体时代的领军人物,更是花费了许多时间在互联网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平台。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动态,通过网络平台更好的帮助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

(三)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连接

要想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生活化,在确保教育理念、内容的改革基础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实际生活紧密连接是思政教育生活化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本身就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实学生的精神文化。要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首先要帮助学生将他们认为不可实现的理想转变为现实,其次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性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顺利开展,转变教育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以及加强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政治教育教学论文题目篇二

现在许多高校都改变了传统的教育办学模式,采用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在新的模式下,学生要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去企业中进行技能实训。所以学生不仅要适应校园环境,还要适应企业的环境。在这种模式下,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就发了显著的变化,由单一的校园环境转变成了校园和企业双重环境。学校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有着良好的校风校纪,学习气氛浓重。所以,校园环境更有利于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大学生进入企业实训后,受教育环境发生了变化,学生要接受复杂的企业环境,当然,优良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大多数的企业都人际关系复杂,与社会和外界的关系更密切,这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大学生教育者、受教育者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给继续教育带来很大困难。

1、转变观念、丰富内容

从教育者来看,校企合作模式下,将学校正规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指导的思想价值观相结合。更有利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受教育者角度看,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仅仅是被动的完成了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有意识的提高思想政治素养。而在新模式下,学生在面临马上进入企业实习和工作的前提下,主动地学习思想政治,建立价值观,以适应在企业内部的生存和发展,这种转变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高职教育模式下,高职学校与其他本科院校大学生一样接受着思想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等,教育内容理论性强、针对性差、丰富性不够。在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接触到了更多思想道德、政治教育上的实际问题;教育内容更符合高职学生特征,更加切合实际;思想政治的内容也相应得到扩充,很多在学校没有接触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问题,在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下都可以接触到。如果把握得好,这些变化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有益的。

2、改变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式就是强制的将理论传授给高职学生,所以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一直被动的接受着理论,这样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增强思想政治观念,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也有利于高职院校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校企合作模式下,“自律”的方式逐渐取代了“他律”,而“自律”在企业实训中更加实用、有效,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所以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3、培养目标建、增加课程类型

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模式,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首先就要建立培养目标,建立培养目标是基本前提,也是发展方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确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养敬业奉献的精神。这样的培养目标既有利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又从高职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从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考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的让学生受益,这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特点。新形势下,要全面建设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我们要利用好学生群体特征、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教育人,在活动中感染人;要注重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利用先进积极的文化潜移默化地感染人,使学生接受潜在的教育和影响。学生在企业实训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企业文化的教育作用。课程内容建设上,要增加职业道德、行业法律法规、爱岗敬业等新内容。“职业道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行业性,只有借助实践,职业规范才能被学生领悟并外化为职业行为。因此,必须通过实习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纪律教育、行业法律教育结合起来,帮助高职高专学生认真领悟、严格遵守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并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确定教学方法、增加教学手段

在新的模式下,要求学校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因为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有较大一部分时问是处于零散状态,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所以要对高职学生进行班级以外的教学,如小组教学、个人辅导。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兼顾学生整个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生个体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在学生编入企业进行实训等较分散的情况下,要机动灵活地组建临时党员小组,学校教师、党团工作人员以及企业指导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式学习。要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创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更为复杂,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加多样。我们必须在教学手段上进行更新,使得教学手段多元化,多管齐下,取得综合效果。比如,在教学上引导学生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在教育者发挥引导作用的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把相关知识和理论在实际情景和实际内心冲突中内化成个人比较稳定的价值观。“受教育者同教育者一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既是教育者按照社会要求积极组织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基于自身思想基础和内在需要,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能动地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

5、结论

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要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要关注学生思想政治的状态,更要密切关注学生思想政治动态,通过过程中的实时评价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要坚持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所处的整体状态。要坚持学校评价、企业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校企合作后学生的流动性增大,思想政治变动增大,给评价准确性提出了挑战,要在评价主体上让多方参与进行综合评价,全面了解掌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

加强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而在新的办学模式下,也更要求着高校探索出一条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政治教育教学论文题目篇三

一、挫折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挫折教育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奋斗意识

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受西方价值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某些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呈现出这样一种倾向,他们习惯接受父辈给予的安排,事事都遵循长辈们的意愿而不思进取,他们身上缺乏奋斗进取意识。这样的惰性性格严重地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当他们在生活中独自遭遇到一些困难时由于不能正确认识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解答,从此变得萎靡不振,对未来生活失去激情,有些甚至做出过激行为,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挫折教育,能有效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挫折给自身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努力消除不良影响,充分发挥挫折的积极作用,使其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后不会被吓倒,而是被挫折激发斗志,从而表现出一种不懈奋斗的意识和行为。

2、挫折教育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拥有一支强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是各国国力竞赛的战略选择,直接关系到该国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和主要建设者,创新才能的激发和具备尤为必要。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挫折教育不仅能帮助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能正确地解答,并且能从过往的挫折中吸取教训,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发现新的方法。

3、挫折教育能培养大学生的互助意识

四个现代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参与和协力合作。而当代大学生由于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一种以我为主的自我意识,不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挫折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充分地认识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使大学生在遭遇挫折时,学会主动找同学倾诉,释放消极的情绪,使因受挫带来的心理痛苦得以缓解。同学之间的这种互助,还能够使受挫者找到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尽快摆脱挫折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这个互助的过程中,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大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挫折教育策略

为了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和思想上的不利影响,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找准切入点,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面对各种困境时能从容面对并有效应对,不辱使命,早日完成祖国交给的各项任务。

首先,在理论上要加强引导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让其明白挫折的出现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经阶段。因此,在各种困境、磨难到来时,大可不必惊讶和恐慌,而是要正确分析挫折造成的原因,静下心来仔细考虑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避免出现因不能正确认知挫折而造成的各种意外如自残、自杀等。

其次,大力加强“三观”教育大学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各种观念互相碰撞而使其不知所措的时期。大学生能否在这个时期选择和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系其身心健康、学业完成乃至一生。“三观”教育能帮助大学生摆正人生航向,端正学习动机,培养吃苦精神,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保持积极向上的个性,达到增强心理承受力、自控力和抗挫折能力的目的。各种实践表明,正确的“三观”是战胜挫折、克服困难的先决条件。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挫折教育活动,指导他们科学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从而激发大学生顽强拼搏精神,使其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并且在实践中做到能为理想实现而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第三,强化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受挫力当代大学生抗挫能力差,一方面因为缺乏正确的挫折教育,同时还与心理素质低、心理承受能力差有关系。有调查研究表明,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20%是由于他的学识和专业技术,而80%是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高校开展挫折教育必须重视心理素质培养,通过开设心理常识课,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素质方面的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开展心理咨询,向有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的同学提供帮助,让他们的心理问题能在萌芽状态下就能积极得到解决。

第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适度的磨炼对提高大学生的耐挫力是很有必要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种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勤工俭学、社会调研、下乡考察、志愿服务等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大学生深入社会、认识生活、体味人生,为今后踏上工作岗位、融入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因为亲身感受社会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更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加强自身的学习动力,领悟挫折产生的根源,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决心,逐渐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第五,进行励志教育大学生在面对各种磨难和挫折时,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对之进行正确认识,在此基础上予以勉励,使其树立信心,渡过难关。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身边的各种励志典型,用鲜活的事例去鼓励学生,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请优秀成功人士进行讲座,或者参观当地红色圣地,在一次次的心灵碰撞中感悟事业的艰辛和人生的不易,从而增强其战胜的信念。

政治教育教学论文题目篇四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

造成思想政治工作尽兴不力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人格教育及培养。

我以为,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停滞不前。

2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过程内涵是复杂的,是接受者认识世界的主动行为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分析、思考与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并且现实的课题。

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要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必须要重视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因素的分析。

2.1内在:需要因素。

需要是人的普遍性追求。

什么是需要,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依赖和摄取状态,是人们对某种东西缺乏时所产生的主观意向。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当人有了某种需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安和紧张情绪,形成一种驱动力。

这种驱动力促使主体去寻找目标,表现出接受的积极性,同时去选择接受的内容。

当目标找到后,就开始了满足需要的活动,也就是接受外来信息的活动,当需要接受的内容满足后,对这种需要的接受活动就暂告一段落,又产生新的需要,开始新的接受过程。

接受是以受体内在需要的适应与满足的程度为其条件的,人们的内在需要是其接受教育的驱动力。

人的内在需要往往表现为价值追求,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需要所驱动的、价值观参与的,人的思想接受活动也是这样。

2.2外在:理解力因素。

主体在接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时,总是要先理解其内容,根据他们的“理解定势”来进行接受。

理解定势,就是接收主体原有的认知结构,该结构由受体已有的文化积淀、概念体系、思维定势三个部分组成。

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提供的任何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都要首先经过接受主体的已知的过滤,才能起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接受主体的已知与新知的视界融和过程。

接受主体的知识、经验的差异,直接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

如果主体知识水平高、接受能力强、经验丰富,那么在接受教育的活动中会扩大其接受教育的容量与跨度。

但是,另一方面,知识能力强的人,自信心、自尊心也强,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信仰和观点,接受教育也就会越困难。

如果接受主体智能水平高,易于接受理性化的、合理性的、宏观性的教育内容,而智能水平低一点的,易于接受简明的、情感化的`、经验化的教育内容。

2.3重要:情感因素。

情感是心理过程的重要内容,它具有引起人们主观体验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的情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与自身关系的主观体验,是思想的非理性状态,表现为喜、怒、哀、乐等情感,反映的不是教育的客观价值,而是接受主体对教育价值的心理感受,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受其情感参与的影响,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活动的重要特点,接收主体的情感体验更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正负效应的关键。

情感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接受活动的信息接收、信息选择所发挥的过滤作用,还有对接受活动所发挥的激发作用。

对接受活动的信息接收、信息选择所发挥的过滤作用。

当接受对象确定后,接受者会不由自主地对教育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倾向,这种情感的产生,有时来源于以往的经验,有时是由于情感的传递。

这种在接受活动初始就形成的情感,将对教育主体的信息择取、信息的理解产生重要的作用。

接受主体会有意无意受到这种情感的驱使,从而使接受主体的注意力指向能满足主体情感需要的信息,回避或者忽略与接受主体情感需要相悖的信息,或者对这些相悖的信息作出与主体情感需要相一致的理解。

同时,情感还对接受时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强度发生影响。

总之接受主体对教育主体所具有的情感强度越高,接受过程中情感的支配作用就越大,并且对信息的过滤作用也就越明显。

2.4自身:教育者自身因素。

人们在思想接受活动中,往往会对施教者的可亲可信的感情转移到对其所教育传播的思想的可信可接受的认定上。

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施教者形象好的教育更可信,主体更易于接受。

思想政治教育者施教活动中有自身形象的两大影响力,第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力、地位产生的强制性影响力,第二是人格品质产生自然影响力,接受主体面对前一种情况是被动接受,面对第二种情况会主动接受。

在新的条件下,要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是优化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从受教育者的接受教育入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接受活动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的和最后的环节。

如果没有这个接受,前面的教育活动都没有了意义,可见这是一个关键性的、决定性的环节。

正是这个问题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因此,接受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根本问题。

一个人接受某种思想,就是这种思想进入了人的头脑。

接受是教育的实现。

可以说,受教育者的接受问题,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生长点,解决了接受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就必将踏上一个新的历程。

参考文献:

[1]丁善义.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2]韩劲业.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依托大数据挖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分析

[摘要]当前,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方法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亟待深入思考和充分实践的新命题。

华北电力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在工作思路上促使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虚拟环境向现实环境转移、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化,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大数据平台、品牌活动、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平台;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和改革开放形势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对象也在呈现出新的特征。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成长发展环境和多样性的成长发展需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进一步聚焦质量提升,更加注重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实现多样性发展和系统性整合,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当前,大数据的推广以及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何运用大数据的思维和方法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升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华北电力大学通过深入思考和充分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

一、网络平台数据挖掘的总体思路

(一)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覆盖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服务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职业发展等诸多内容,可以说是纷繁复杂。

特别是在当前海量信息交互融合的信息化条件下,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愈发展现出多样、多变特征。

政治教育教学论文题目篇五

一、宿舍文化建设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有助于大学生良好学风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宿舍是学生集体生活的地方,宿舍成员之间融洽的关系有助于他们形成共同的作息和学习时间,共同创造和维持宿舍优美环境的决心和行动,从而利于他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另外,宿舍也日益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同一宿舍内,一个学习好的同学会带动其它同学学习,也会成为其它同学学习的典范,可以带动室友向好的方向发展,从而有利于宿舍成员的学习成绩整体提高。成员相互之间便于并乐于讨论各种学习问题,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2、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培养

大学生的品德与价值观念是在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正确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精神文化这个背景。宿舍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形态,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生活理念、行为方式及人格塑造等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在宿舍闲聊,“卧谈会”中,他们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增进感情,学会忍耐和宽容,学会彼此尊重。另外,整洁、优美、健康的宿舍环境,富有教育意义的宿舍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协助精神,有利于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群体意识。

3、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

宿舍文化有很强的舆论导向作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依托宿舍文化建设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组织学习和宣传,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时代精神,道德规范、综合素养和全面发展等。个体的思想道德素养受文化价值取向与角色期待的引导。一方面,宿舍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致性。从本质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塑造教育,是价值与规范接受与认同的过程。宿舍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同属于文化的构建过程。另一方面,宿舍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平台。在宿舍,同学可以“针砭时弊”,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思想见解,或为某些敏感话题展开争辩,各种思想观点的碰撞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明辨真伪,区分善恶,认识真理,有助于他们政治识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4、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一个洁净、文明的宿舍物质文化环境,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场所,而且可以调适人的情绪,使学生心情舒畅,促进身心健康。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使学生更具归属感,为他们提供社会支持系统。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会感到被人理解和接纳,感到安全,有价值。同时,积极健康的宿舍文化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自信。网络文化和恋爱文化的健康发展也是形成健康心理的有效保障。宿舍内的讨论会引导其成员的追求目标,实践内容和形式。精神文化是整个宿舍文化的核心与精髓,能够体现宿舍的整体价值取向,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可以激发成员的潜能和活力,有利于心理的成熟发展。

二、宿舍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现在高校大学生多为9后,他们总体上表现出追求个性化生活,自我意识较强,热衷网络文化,承受挫折能力差等特点,这就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带来了新的问题。

1、大学生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学生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很少关心他人,集体观念淡薄,抗挫折能力差。他们刚刚离开父母独自在外求学,生活上有很强的依赖性,遇到问题喜欢抱怨,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下,思想认知的多元化和差异化明显。据有关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大学生由于与室友生活习惯不合、学习和休息氛围欠佳以及人际关系不融洽等原因,出现睡眠质量差、学习效率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和心里压力大等诸多问题。

2、因住宿安排不当产生管理问题

一方面,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不同班级的学生在上课时间和生活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差异,比如,本科生较专科生课程多,艺术类和高年级的学生习惯晚睡晚起等,如果将他们安排在同一楼层甚至同一宿舍,会为宿舍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另一方面,不少高校因宿舍紧张,将同年级、同专业甚至同一辅导员所带学生安排在不同的`宿舍楼,这也给辅导员走访宿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便。

3、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脱节

目前多数高校的管理体系是专职楼管员重点负责宿舍楼来访登记,楼内安全、基础设施维护、保洁等工作,由学生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由于楼管员对宿舍楼内的学生具体情况不了解,文化素质偏低,管理方法简单,缺乏交流技巧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起不到太大的帮助,从而导致“管教分离”。

4、网络文化的冲击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多数学生注重的是互联网的娱乐、资讯、拓展生活空间的功能而非学习功能,加上网络安全观念淡薄,价值观不够成熟等原因,导致被一些坏的思想所侵染。另外,对网络的依赖让不少人缺乏独立思考和理性思维,不利于大学生心理的发展。

三、宿舍文化建设实践探索

德育功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1、辅导员轮流入住宿舍,加强和完善宿舍管理

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把学生宿舍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遵循学生工作的规律,适应新形势下对学生工作的新要求,配合学校的整体学生工作,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学生宿舍楼都设有辅导员值班室,所有专兼职辅导员轮流在值班室办公。他们经常深入宿舍,除了例行检查宿舍安全、卫生状况、学生晚归情况和解决突发性事件外,更注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同学们的心理状况,与同学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树立“管理即服务”的工作理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和情感方面的问题。不仅如此,辅导员会有针对性的对部分学生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同学们的思想健康积极向上,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此同时,辅导员还定期开展宿舍长、班委和学生党员培训,引导教育学生干部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引领着整个宿舍共同进步。此外,在学校层面上,学生处定期开展宿舍文化活动,比如宿舍间的篮球赛,拔河赛,开展星级(卫生星,纪律星,文明星,学习星)宿舍评比活动等,定期检查辅导员进出宿舍的记录情况,定期召开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座谈会,及时解决宿舍管理中的问题,尽一切可能支持宿舍文化建设,做到“对学生最负责任”。

2、学生积极参与民主自我管理,构建宿舍育人新模式

学生组织进宿舍,对于充分调动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加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意识,发挥师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管理双方的信息沟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校团委和宿管科的指导下,组织成立学生楼管会,其成员多由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先进分子(校卫队员)组成。以院系为单位成立学生楼管总会,各宿舍楼成立楼管分会和层楼管会,坚持“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主要协助楼管老师和辅导员进行宿舍管理和例行检查统计等工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3、开展宿舍文化月活动,共创和谐宿舍

宿舍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丰富校园生活,充分发挥学生宿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优化学生宿舍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使同学们树立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共创“安全、卫生、和谐、文明”的学习、生活氛围,共创和谐宿舍具有重要的作用。每年的十一月份,a学院会例行开展“宿舍文化月”活动,活动分教育类、文化类、竞赛类三大类,包括宿舍安全知识图片展、宿舍文化月巡礼影片展播、“我眼中的宿舍”摄影大赛、板报设计大赛、“我的宿舍铭”评选、“我的宿舍我的家”征文比赛、叠被子大赛等活动项目。此活动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活动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和良好的实效。

四、结语

总之,宿舍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开展丰富多样的宿舍文化活动外,更应积极探索适合新时期学生宿舍建设的模式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渗透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政治教育教学论文题目篇六

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

摘要:大专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它具有相当明显的差异和特点,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重要,难度也较大。

本文通过对我国大专院校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大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大专学生;现状;思想教育;措施

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发展大专教育。

最近几年,我国大专教育实现了巨大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人才,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目前我国大专教育的规模和数量逐年增加,在校生人数突飞猛进。

就在大学专科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其教育效果及学生道德素质状况却出现了很多新的状况,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迫切需要大专院校在发展进程中予以正视并加以解决。

一、目前大专学生的现状

近年来,大专院校的学生大都是从高中直接升入大专求学。

他们年轻,社会经验不多,自尊心强,世界观处于朦胧阶段。

这些学生非常珍惜上大学深造的机会,成材意识强,动手能力较强,社会活动能力和参与意识都较强。

从总体来看,他们的主流方向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有的问题虽然出现在少数学生身上,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大,不得不引起重视。

这些学生在群体构成上有较为明显的特殊性:(1)从生源上看,大专院校的生源状况十分复杂,有高中的应往届毕业生,有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还有技校等其它中专学校的毕业生。

大专学生因来源所致,总体上在文化知识基础,技能水准、道德倾向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突出的不均衡状态。

而就个体而言,呈现出文化素质较低,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道德意识倾向不一等程度不同的状态。

(2)从价值观念上看,部分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思想认识水平低,心理脆弱,公德意识低下;在校园内时常出现打架斗欧等现象;每每遇到困难或挫折,便不知所措,甚至走向极端,因此,使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是十分必要的。

(3)从心理素质上看,大专生属于专科层次,与本科生相比易产生自卑心理。

同时由于社会对大专存在偏见,大专生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产生偏差,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

(4)从知识层次上看,大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专以上学历和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上岗技能证书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除了要掌握工作岗位所需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组织管理、公关协作、法律法规等知识。

总的来说,大专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偏低,教学知识较为广泛,同时技能型、经验型知识属于隐性知识,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综合素质水平,都需要加强大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

1、认识有偏见

一部分人认为,大专院校应该抓好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这些“专业课”,专业技术能力才是学生得到好工作,学校有好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前瞻性、主动性、积极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有可无,课程的课时和,实践课程都不能达到规定要求。

2、“两课”教育形式化

“两课”教育是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育。

在大专院校的“两课”教育,是我国大学教育的重要特征,“两课”作为大学课程主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规范的教学大纲和必要的教学课时保证,然而在很多大专院校“两课”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引经据典、说古道今,不举实例去牵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在讲台下无精打采,甚至有看其他类书籍、打瞌睡、课堂气氛单调枯燥乏味沉闷,更有甚者干脆不去,课后也很少有学生自觉看课本、学理论、看原著,学生对“两课”完全缺乏学习兴趣。

究其原因有:一是投入方面,学校对“两课”教育从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两课”教学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投入,没有经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二是“两课”教师施教方面,有些“两课”教师理论功底较浅,知识面窄,备课不充分,讲课方法单一,缺乏政治激情,严重地影响着大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三、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的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马克思曾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因此,要从校园文化入手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善于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加强对他们正确的引导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培养集体意识和良好行为。

应向大专学生宣传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教育、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教育和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作用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

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

应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告诉我们的大学生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反对什,坚持自律与他律、“德治”与“法治”的统一。

(三)充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专院校可以利用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

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捉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大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紧紧围绕大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大专生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逐步形成具有大专特色的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4]王景佳,闻宏海.国防大典[m].国防大学出版社,,8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的研究【2】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查阅、总结归纳等策略,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教育方式、教育有效性等方面出发,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已有文献的研究进行了点评,希望能够为国内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给出一些理论性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综述研究

政治教育教学论文题目篇七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一部分,在成就学生后续发展、提高学生自我觉悟以及思想修养方面承担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随着新时代、新形势的发展,国内各大高等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重视,配备了更加强大的教学队伍,给予学生更大的自我发挥空间和实践机会,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硬件设施参与教学。改革和重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相应的成绩。然而相关调查显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一系列现实问题,包括思想观念的问题、内容方法的问题、运行管理的问题等。诸多不适应实际变化要求的问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难于与时俱进、实效性令人堪忧。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对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情况和面临的实际困难做出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相关理论及面临的问题

问题的剖析需要从实际出发,更要结合理论知识,这是对实践的考验,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特点

实效性是指事物经过相关活动过程之后所产生的客观结果与其预期的状态程度的比较,是对事物活动的效果明确性的一种诠释。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工作中是教师与学生政治教育、法律法规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一个综合教育过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指按照培养的目标和相关的教育要求,结合当前学生的思想状态、心理状态以及行为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到达实际教育目标的程度。当前,由于高校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也不一样。而了解其统一特点是从宏观上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其滞后性、内隐性和持久性。滞后性在于当前学生多处于思想不够成熟的阶段,容易受旁人影响而又难以一时稳定,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于立竿见影。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也使得整体的实效性具有独特的滞后性。由于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学生个体的特性表现出更多的内隐性,各种复杂的影响因素处于学生内心难以被外人发现,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评估而言,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点。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持久性,其对学生的未来生活、工作具有持久的影响力,甚至塑造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2.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前政治思想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的阻碍因素,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舆论的传播,大学生身处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与此同时,消费、生活和娱乐的多样化,也造成了当前学生思想的复杂性和盲目跟随性。再之,由于就业压力、学习压力、情感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枯燥,使得学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反感,并产生了负面的情绪,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一个致命的伤害。因此,在良好的发展基础上,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自己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相关对策探讨

教育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归宿和出发点,因此如何在上述环境和因素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众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相关文献对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也做出了具有实际实践意义的探究,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针对上述的剖析,此处对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做一些探讨。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

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要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兴趣。这可以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培养计划、培养内容上进行创新,改变以往枯燥无味的教育方式及陈旧的应试教育,适当地加入新时代的活力,并在教育内容上实现目标的具体化和明确的导向性、匹配性。教育目标也要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适应性以及层次性。再之,改进相关教育方式,实现教育方式多样化,进一步提高实践性,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充满活力,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

2.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环境优化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的优化需要各方各面的支持,特别是媒体、政府、社会组织等具有传播能力的机构应当主动肩负起责任,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正派和谐的社会风气以及健康的网络环境等。在家庭环境优化上,应适当加大对为父为母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思想政治素质水平。而校园环境的优化则必须依靠学校和政府的齐心合力,对校园及其周边环境做好综合治理,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取缔影响学生生活健康、思想健康的娱乐性场所等。

3.更新教育理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较为死板的课本教授为主,既枯燥又单一,难以吸引学生投入。特别是以教师为导的教学方式,更是扼杀了大部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更新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主线和教育主体,积极开展与思想教育相关的课程活动,重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首先,不同年龄时期的不同心理需要导致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同,这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学生的心理需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点。这里的心理需要指学生自身提高政治素养和思想水平的需要,其中包含了对教师教授知识的理解和自我对思想政治观念的整合、提升的过程,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动力。其次,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如上述所言,学生所处的环境差异、成长差异以及教育文化水平的差异,导致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心态不同。因此,应当根据不同的个体因材施教。当然,这对我们的教学课程设置以及相关教材的编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学生进一步全方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再之,推动学生的自我教育是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方法。思想政治水平作为人内在的、自发的、唯一的一个精神属性,其存在依赖于人的自发性。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教学的主体落实到学生自我身上,发动起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并促成其改变以往的被动心态,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的另一关键。惟其如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得以体现,才能更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学习生涯中的积极作用,对其后续生活工作的积极影响以及对其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良性向导作用。在实践上,可以通过多重方式对学生的课余生活进行指导并给予一定的活动支持,如学生会的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讲座的举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竞赛的举办以及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校园活动等。最后,积极创造条件,使实践与理论结合。实践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体现。在实践中,可以积极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加强个体辅导,使其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学习。这种方式可以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政治教育教学论文题目篇八

一、大众传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

(一)与人民群众联系紧密

大众传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要求走到人民群众中去,与广大人民群众产生血与肉的联系,使得大众传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具备了其他组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不具备的优势。一是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是维护人类社会秩序,对社会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舆论组织。二是大众传媒的文化传播功能能转移公众的群体意识,并对公众关注的政治热点进行引导、转移或化解。三是大众传媒的交往互动功能使信息得到反馈,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进而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主客体的良性互动。四是大众传媒的人文关怀功能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放松、情感上得到满足,使人们思想觉悟、道德情操得到净化。

(二)具有突出的民主特色

具有充分的民主性是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又一大特点。其最高准则是让群众满意。要让群众满意就必须从基层出发、发扬民主性,同时还必须要成为群众与社会热点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大众传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行民主管理的过程,其所坚持的原则是为民服务制,群众有权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他们有权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去,而传媒组织应该经常对他们所提出的意见进行采集并研究,接受群众的监督,让社会凝聚力得到强化。

(三)拥有比较固定的阵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够只靠空口说教,必须通过载体,利用多种多样的教育阵地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来进行宣传。相对而言,大众传媒拥有一套独立的宣传阵地与活动场所,如报刊、广播、电视媒体等,这让大众传媒更加容易满足群众的文化精神与现实生活的需要,让大众传媒有足够的渠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从而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更好的渗透到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载体中去,进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加强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落到实处

大众传媒工作要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就必须努力探索出一条新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与“十二五”战略规划齐头并进。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今天,群众思想观念也随之与时俱进,传媒人员要对问题进行科学判断,并坚持继续深化认识、坚决贯彻。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转变作风,与时俱进,要分析问题、推陈纳新、由虚变实,必须要了解广大群众在想什么,他们还需要什么。不能在沿袭以前的那种系统性的务虚、脱离低级趣味活动的教育工作,应该更加的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增加与新文化、新娱乐、新焦点活动的教育,特别是那种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细化

注重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使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相协调是近期提出十七届五中全会焦点。因此大众传媒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需要细化工作,注重针对性,做到统筹兼顾。首先必须掌握正确的调查研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更好的调查,发现民众在思想道德上所存在的弊端。其次是要注意分层,人民大众不管是在思想高度还是受教育程度上都存在不同的层次,所以应细心的分层观察,辨析大道理和小道理的关系。三是是要处理好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如解决社会纠纷时,针对不同情况给予疏导、解释、批评、鼓励,对于不能马上解决和答复的,要研究后认真做好善后工作。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对群众的.帮助

大众传媒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在“帮”上多下功夫。不能只局限于周边仅能接触到的事物,务必对整个社会各行各业情况都要进行了解,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形势教育,引导群众从社会生存的大环境中知形势,明方向。把群众心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利用传媒这个载体使普通大众在思想政治方面相互自学,相互评判,在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和困难引导群众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活”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工作形式不能够过于死板,要多利用现在有传媒的各种科学手段与社会中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进行结合,让群众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气氛中陶冶情操,逐步的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会让群众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这些形式也是最容易被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起到较好的帮助或辅助作用。

三、结语

总之,把大众传媒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连,能使群众在心理上乐于接受,使之认同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拨正自己不良意见,进而营造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社会环境氛围。由此可见,大众传媒对于大众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