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我发现了教学设计范文(17篇)

我发现了教学设计范文(17篇)

时间:2023-12-06 08:24:59 作者:飞雪

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学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教学计划范文中的教学目标描述、教学内容组织以及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的优秀做法值得借鉴和学习。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2、 学会本课十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

3、 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课文二、三自然段。

教具准备:电脑光盘、小黑板、每人课前准备一个科学家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三课时(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略)。

第二课时 。

教学内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了解达尔文有趣的发现是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课文二、三自然段。了解达尔文有趣的发现是什么。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三段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精读训练。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提问:达尔文是谁?

(他是一百多年前的英国人,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

2、什么是“著名”?你能换一个词来代替它吗?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句: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达尔文的一个小故事。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插图,达尔文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在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考察)。

2、简介太平洋: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面积达17968万平方千米。

3、什么叫“考察”?(就是观察、调查)。

4、你怎么知道这是一个小岛?

5、那么,小岛上的气候怎么样?(经常刮大风)。

你怎么看出来的?(花草树木在风中摆动得很厉害,海上的风浪也很大)。

6、他考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研究昆虫)。

对,他面前就飞舞着许多大蝴蝶。那么。他在这个小岛上发现了什么现象?

(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7、达尔文觉得很奇怪,你觉得奇怪吗?为什么?大家讨论讨论。

8、出示句子: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8、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句:接下来我们去看一看达尔文有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用笔标出这一段有几句话。(四句)。

2、指名分句朗读。

3、出示一组句子,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

达尔文捉来昆虫,观察比较,找到了答案。

4、你能看出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他仔细观察,认真研究,爱动脑筋。)。

5、达尔文找到的答案是什么呢?请读下面的三句话,看看介绍了几种情况。

翅膀           刮大风           结果。

没有的         不会飞       不大可能淹死。

小  的         顶不住         逐渐消失。

(讨论讨论“不大可能、很容易、逐渐”等词语的含义)。

6、齐读第三自然段。

7、讨论;你能从达尔文的发现中看出什么?什么样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8、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段有几句话?(只有一句)。

三、总结。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你觉得达尔文有那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三、    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和他们的伟大成就?

四、    作业。

1、    练习复述课文。

2、    准备好有关科学家的一个小故事,下堂课开一个小故事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复述课文,进行写字指导,讲讲科学家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

( 略)。

附板书:                  7、有趣的发现。

翅膀           刮大风           结果。

没有的         不会飞       不大可能淹死。

小  的         顶不住         逐渐消失。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师简介有关史料: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2)学生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缌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附:板书设计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主要是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以人和生物发育及进化的图片、视频导入新课后,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再按阅读提示多读几遍课文。然后围绕重难点读一读,议一议。课文的重点是童年的发现,教师引导的着眼点放在了发现的过程上。这样,通过读议,学生就知道了“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1、敢于提问;2、反复思考;3、大胆想象。对课文中两个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通过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加以理解。课后让学生收集一些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进行交流。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考察”、“发现”、“要么……要么……”“奇怪”等。以这些词为空破口,进入文章进行语言学习,对于低年级来说是切实可行的。

文本与社会生活:

文中所提及的“发现”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却给我们一种启示:留心处处皆发现,寻找学习语言的因素,带领学生学习语言也是如此。

文本与学生经验:

后终于解开了其中的迷。

有趣的。所以我们在带领学生进行课文语言学习的时候,要让学生充分感知、感受、感悟到其中的“趣”,也就是要充分借文章之“趣”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动机和兴趣”。

学习目标:

1、紧扣“发现”,让学生去发现自己学习上的疑难问题。

2、让学生通过自读,用各种形式将自己的发现展示出来,并加以运用。

教案:

文章有着非常严密的逻辑结构,是按“考察发现——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的顺序叙写文章,这也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所以在执教本课第二自然段时,本人力求学生学习语言都紧紧围绕文章内在的逻辑顺序展开,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再把这些字词带进课文,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去读懂,加以吸收和利用。

实施。

学习语言片断一:“两进两出”悟“考察”。

师:我们常说,学贵有疑,就是说学习最难能可贵的就是能提出问题,现在请把你善于观察的眼光转向第二段,能不能从第二段发现问题呢?边看边用铅笔画出来。

(师行间巡视,发现大多数学生划了“考察”、“奇怪”两个词语,板书于黑板上)。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什么意思呢?就是书读得遍数多了,就能读懂,请小朋友们把第二段多读几遍,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懂这两个词语。

(生练读第二段)。

生1: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

师:老师从你的声音里已经听出,你有一点读懂得了。如果能把“考察”用动作做出来,那就说明你是真正读懂了。这可不容易呀,可要好好练习啊!

(学生边读边练习加动作)。

师:谁来加上动作试试看?

生2: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读后,往左右各看了两眼)。

师(模仿该生动作)述:有点像考察了,请小朋友们都看看图(实物投影展示图)上的达尔文是怎么“考察”的?可以边读边学着做一做,还可以加上你自己考察的动作。

(学生练读中做“考察”的样子)。

师:这次,谁愿意到前面来考察?

生3(来至讲台上):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读完,该生做出象是在专心致志看一件什么东西似的样子)。

师:达尔文,你在考察什么呢?

生3:我是在考察昆虫。

师:发现什么了?

生3:我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师:刚才考察的那位达尔文也来考察一下吧!

生2上讲台表演读,这次较之第一遍,有很大提高。(师带头为他鼓掌)。

师:让我们跟着这两位达尔文也来考察一下。(用手示意)有一次,——。

(全体学生练习这句话)。

学习语言片断二:纵向拓展用“奇怪”

(学生各自练习)。

生4:他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读时,满脸疑惑,并侧过脑袋,用一根手指指着脑袋。)。

师:请你上来为大家读一读。大家一边听一边看,看他有没有读懂奇怪?

生4上讲台来再读,读时,两条眉毛几乎拧到了一起,表情较之刚才还要出色。

师:他读懂了吗?

生5:他读懂了,他脸上做出了“奇怪”的表情。

生6:他读出了“奇怪”的语气。

师:他用“语气”和“表情”告诉我们,他已经读懂了“奇怪”。你们能做到吗?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读懂“奇怪”呢?还不快练!

(学生练习得十分起劲,各自都做出了“奇怪”的表情,部分学生还兴致勃勃的表演了起来。)。

师指名读。

生7边读边呈现出满脸疑惑的神色。

生8边读边比划着昆虫翅膀的大小,读后做出一副愁眉不展的神色。

生9读后,还喃喃自语:奇怪?怎么这儿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呢?

教师出示投影:

____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句式说一句话。

生11:我发现头上有白头发了,感到很奇怪。

生12:奇怪!我掉了的牙怎么还不长呢?

生13:我发现我的声音从录音机里传了出来,感到很奇怪。

生14:奇怪!今天我们上课怎么用话筒呢?

……。

总结:

读得进,悟得出”呢?我想越俎代庖是绝对不是上上之策,告诉他去做做这个词的表情,那个词的动作,学生不但处于被动状态,最主要是学习兴趣大打折扣。于是我就想何不放手来个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发现其中的不懂的字词,然后再通过自己阅读,将课文语言吸收进去,再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驾驭课文语言。最后,再将内化了语言加以运用。这种学习语言的方式与课文的叙述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所遵循的模式是:“发现语言因素——感悟语言因素——悟出语言因素——积累运用语言”。

最后的学习效果正是应验了那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学得既主动,又轻松,创造性地吸收了课文语言,创造性地将他们演绎出来,更创造性地进行了运用。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德: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智: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只识不写,理解 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进行词和句的训练。

教学方法:紧扣课文主线“有趣的发现”,以读为主,在读中学本课   。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 (出示达尔文像)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你对达尔文有什么了解简介达尔文和《进化论》.

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是讲述达尔文关于发现的一个故事的,这就是《7.有趣的发现》教师边述边板书课题.

2.解题.

(1)"有趣"是什么意思。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学生边讲教师边在题目旁打小问号.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有趣达尔文小岛昆虫翅膀。

观察比较   因为生存研究重要。

(2)出示第3,m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第二、三、四句。

(3)指名试读课文。

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达尔文是什么时候的人?

2、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

3、给“著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4.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什么?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5、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读。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什么?“反复”说明了什么?“终于”说明了什么?

理解第2、3句。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么样?

6、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四: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智: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进行词和句的训练。

【教学方法】紧扣课文主线“有趣的发现”,以读为主,在读中学习本课。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2、解题:“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有趣 达尔文 小岛 昆虫 翅膀。

观察 比较   因为 生存 研究 重要。

(2)出示第3,m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第二、三、四句。

(3)指名试读课文。

3、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达尔文是什么时候的人?

2、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

3、给“著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四、当堂巩固。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读生字卡片。

2、扩词:达 岛 因 存。

二、分析理解。

1、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什么?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2、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读。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什么?“反复”说明了什么?“终于”说明了什么?

理解第2、3句。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么样?

3、细读率4自然段。

(1)齐读。

三、总结全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

二、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

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

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指名试复述。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2、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3、据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          ),就不大可能被刮到海里。

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虫,由于(         )便逐渐地消失了。 。

智: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进行词和句的训练。

【教学方法】紧扣课文主线“有趣的发现”,以读为主,在读中学习本课。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2、解题:“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有趣 达尔文 小岛 昆虫 翅膀。

观察 比较   因为 生存 研究 重要。

(2)出示第3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第二、三、四句。

(3)指名试读课文。

3、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达尔文是什么时候的人?

2、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

3、给“著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四、当堂巩固。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读生字卡片。

2、扩词:达 岛 因 存。

二、分析理解。

1、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什么?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2、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读。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什么?“反复”说明了什么?“终于”说明了什么?

理解第2、3句。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么样?

3、细读率4自然段。

(1)齐读。

三、总结全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

二、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

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

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指名试复述。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2、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3、据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          ),就不大可能被刮到海里。

那些翅膀不大昆虫,由于(         )便逐渐地消失了。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有趣的发现》是教科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记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发现在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只有两种昆虫:一种翅膀特别大,另一种是没有翅膀或翅膀残缺的。科学家为了解开其中的迷,经过艰苦的科学研究,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

文章语言朴实,条理清晰,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呈现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即“考察发现——观察比较——得出结论”。课文第二自然段有着非常严密的逻辑性,它用了“由于……就……”、“因为……所以……”、“由于……便……”等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对奇怪现象的原因进行科学严谨地分析,使我们读起来清楚明了。

学生分析:

尽管表面看来,文章所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但仔细品味,却能发现,不论是一开始文章所预设的“谜面”,以及到后来揭示的“谜底”,都是十分有趣的。所以在带领学生进行课文语言学习的时候,要让学生充分感知、感受、感悟到其中的“趣”,也就是要充分借文章之“趣”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预设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奇怪的现象产生的原因。

3、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向达尔文学习,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人。

教材处理:

全文一共有三个自然段,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阅读要求,我重点进行了词句训练。

第一自然段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向我们介绍达尔文,所以我把它当做资料在课的伊始介绍给学生。第二句是一个长句子,于是我在初读的时候重点指导学生停顿。第三句话是写达尔文发现的奇怪的现象,和下文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把它作为重点训练的内容,通过练习用“要么……要么……”说话和看图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我把它分成两部分来理解。一部分是研读第一句话,引导学生抓住“许多、反复、终于”等重点词语来体会达尔文刻苦研究的精神;其它几句为另一部分,这几句话用了三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式向我们介绍了这种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本文的精髓所在,所以我把它作为本课的重点,通过引导学生一步步地体会最后达到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的目的。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复述,所以我把”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奇怪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作为本课难点。

第三自然段用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一生的影响,简单明了,所以在教学时把它作为了略讲部分。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简介导入,引入课文。

虽然在上学期快乐读书屋《科学的大门》中学生知道了达尔文小时候很热爱大自然,但是对于这样一个距今遥远的外国科学家,学生还是知之甚少。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了有关达尔文的资料,并以此导入,不但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的第一句话也是介绍达尔文的,所以我在课前的时候当做资料和学生交流,既和学生此时的学习需求合拍,又分散了课文的重点,使学生易于接受。通过换词帮助学生理解了“著名”,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第二板块: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为了使学生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我采用了“自由读—同桌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学生自由读后,我让学生提醒大家哪个字容易读错,这样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桌的合作读能照顾到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读书展示的机会。指名读不但使教师了解学生的读书状况,而且对学生进行了听、评的训练。这样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朗读,使多数学生基本上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板块:品读感悟,了解内涵。

第一个问题在第一自然段中解决。通过自由读书,我让学生画出有关的句子。然后用大屏幕出示出来,便于学生集中研读。学生通过读知道了岛上的昆虫有两种情况:一种翅膀特别大,一种是没有翅膀或翅膀残缺,而把这两种情况连接到一起的是“要么……要么……”。为了深入理解,我让学生用“要么……要么……”练习说话,使学生感受到“要么……要么……”连在一起用,表示在两种情况中选择一个,为什么岛上的昆虫只有两种情况呢?此时学生心中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接着通过看这两种昆虫的图片,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为什么岛上没有翅膀不大的昆虫呢?而这,也正是达尔文感到奇怪的原因,使学生的思想和达尔文产生了共鸣,激发了学生继续读书的兴趣。

第二个问题是在第二自然段中解决的。我把第二自然段分成两部分来理解。首先让学生通过读书知道达尔文是怎么做的,也就是这段的第一句话:达尔文找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我引导学生用抓重点词语来体会的方法理解句子。学生从“许多、反复、终于”等词语中感受到了达尔文刻苦钻研的精神,最后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我让学生汇报了自己收集的有关达尔文成就的资料,使学生知道了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从而激发自己向达尔文学习,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人。

最后齐读课文,不但遵循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规律,而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四板块: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效果预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掌握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换词语来理解、从字面去理解等,还会认识到理解重点词语能帮助我们深入地体会句子的意思。学生的语言会得到发展,思维会得到提升。同时,通过阅读学生还会受到激励,他们也一定想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人。但是由于对学生不了解,我自身能力有限,所以有些地方可能会达不到预期效果。

《我发现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2、让学生写自己的新发现,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3、写人、写事、写物、写家乡、写现象都可以,形式不限,无论多小的发现,只要是自己眼中的发现都有价值,都可以写。

二、导写重点:

1、要把发现了什么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

2、把自己发现过程中的心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三、教学准备:

1、提前一周布置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做一些实验制作,看看有什么发现,把自己的发现记下来。

2、准备一盘轻音乐磁带。

四、导写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述导入,激情引趣。

1、故事导入。

同学们,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的事物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牛顿留心观察树上的苹果总是掉在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现壶盖被开水顶起来,引发思考,创造发明了蒸汽机。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我最近鲜为人知的发现——〈一盆袖珍水竹〉。

2、老师讲述:

我爱养花,但不善养花。家里养过各种各样的花,但好多花都像过客一样,只一两个季节,就在我眼前消失了。只有那盆水竹,从别人家分盆时,它只有六七根茎叶。三年来它已经长成茂盛的一大盆,还分出去几小盆呢。每天我去给水竹浇水,都对它进行一番观察。它青青的筷子粗细的绿茎,高高地顶着伞状的绿页,那形状像广场上的小喷泉,又像是节日里绽放的礼花,真是美丽动人。它那从根部冒出来的小芽,孕育着勃勃生机。有一天,我去给水竹浇水,啊,我惊讶地发现,从水竹那细长的绿页中间发出了几个牙签般的叶芽就像一位慈祥的父亲头顶着自己可爱的孩子一样。难道水竹的叶也有繁殖能力?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把那带叶芽的叶子剪下来,埋在一个小花盆里,不几天,那叶芽儿竟抽出了半尺高的细嫩的茎,每个茎上都散开了三四片小叶子。一盆袖珍水竹就这样诞生了,真有趣!

我情不自禁地赞叹,水竹的生命力、繁殖力是多么旺盛啊!

3、学生讨论。

听了老师的讲述,你知道老师发现了什么?当时的心情如何?怎样发现的?

二、忆发现、入情境。

1、引发回忆。

2、学生回顾(播放音乐)。

三、说发现,共分享。

1、小组交流。

在四人小组内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要说清发现的经过,怎么发现就怎么说,还要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心情。

2、集体交流。

小组推荐说得好的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全班同学听,其他同学可做询问、补充、评议。

3、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讲得生动精彩,特别是把发现的过程讲得具体细致,把自己发现的快乐也带给了大家,很好!

第二课时。

一、定材料,拟题目。

为了写好作文,我们必须拟订一个好题目。先确定自己要写什么内容,再想一想,给自己的发现加一个什么题目,才能更吸引人呢?(学生设想答案:我发现妈妈变了;弟弟,我爱你;小狗要做妈妈了;纸牌魔术揭密;神奇的双色花;我的`新发现……)。

二、写发现,抒真情。

1、习作导入。

还有许多同学要讲,可是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满足,那么就请你提起笔,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下你的惊喜发现,与老师共享你发现的快乐。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品发现,谈收获。

1、分别选取不同类的文章放在实物影仪上展示,师生共同评议。评议标准: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了没有。

2、学生读自己的作文最满意的地方,让大家共同欣赏。

3、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从说到写描述了自己生活中、学习中的发现,共同分享了彼此的快乐,同时我们也懂得了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积极关注生活,你就会有新的发现,增长新的本领,说不定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像牛顿瓦特一样的大科学家。希望同学们养成爱观察,多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那么写作文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了。课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文,再读几遍,再修改补充,誊抄出来。

设计理念:

1、树立大作文的教学观。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更是如此。“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之所以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苍白无力,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或更准确地说没有真正接触过生活。其实校园无闲事,家庭有新闻,社会有热点,孩子间有生活,值得学生思考或者众说纷纭的话题应该是很多的。把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走作文生活化的道路,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的写作素材自然会丰富起来,写作时也就会少些无奈。

2、减少束缚,引导自由表达。

《新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本次习作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框,没有统一命题,没有对习作要求做过多的分析,而是把习作指导渗透在作前谈话,交流和作后评议之中,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自然而然进入无拘无束,敢说敢写,自由奔放的习作状态。

3、诱发兴趣,引导真情流露。

兴趣是写好文章的基础。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词语。”习作也是一种情感得体验、流露、交流的需要。注重在教学中通过,情景引发——闭目回忆——互谈发现(说与写)——品读交流等形式,引发学生情感兴奋,开启学生心扉,引吐内心真情,确实把课堂当作一种情感体验与交流的场所,把习作当作情感倾诉体验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为情而造文”,使“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实现。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1.学习字词,理清文章结构,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依托重点词句的品读,在由“简单—不简单”的感悟思辨中,探寻“发现”的过程意义。

2、了解作者信息。出示:

快速地默读。交流:资料当中最让你吃惊的是什么?

3、是的,就是这样一个博学多才、极富创见的人,他的童年又会有怎样独特的成长经历呢?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自由地朗读课文。

1、学习字词。

胚胎、滑翔、妨碍、祸患、驱逐、羞愧

随心所欲绞尽脑汁情不自禁

(1)寻索第一组词的构成特点;

(2)比较品析——读悟第二组词的意思。

2、理清结构

(1)齐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感知主要内容并迅速分段;

(一)品读“梦境”

作者在文中说,他的发现是起始于——梦中飞行,出示: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1、自由读——指生朗读——交流:这是一个怎样的梦

2、作者的哪些描写带给你这样的感觉?

3、带着这些感受,一边朗读一边在脑海当中描绘这些画面。

(二)品读“发现”

正是缘于这个奇妙的梦境,作者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关于这个发现,文中有一个非常生动而有趣的描述,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到它,并用波浪线把它划下来。出示:

“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竟是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1、读着读着,你感觉这段话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把你觉得能够体现作者这种心情的字眼加上着重号(哈、竟、格外……)

3、指导朗读。

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留意到,作者在形容自己的发现时用了哪一个词儿——简单明了。这在作者看来如此简单明了的发现,是真的那么简单地被发现的吗?请你再仔仔细细地读读课文的4—12自然段,边读边把你觉得使作者有这样的发现的原因划下来,看看你又能有怎样的发现。

(一)不简单——深度问答

1、指导朗读“问句”,感受追问的急切

4、你从这里发现什么?(善于思考、很有探索的欲望……)

(二)不简单——感受“痴迷”

我想的是那样的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1、点拨生字“痴”,通过字理的解读猜度“痴迷”的意思

出示:痴迷:入迷到呆傻的程度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痴迷?

3、抓住“翻来覆去”体验想象

4、补充写话: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

1、复现作者对“发现”的描述

2、质疑“发现”,再度感受“不简单”

童年的发现

不简单

《我发现了》教学设计

实验制作中:课堂上、自己的小制作……。

问题一:在什么情况下,你有了“发现”?(略)。

问题二: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你的问题的?

问题三:你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当时心里什么滋味?(详)。

问题四:你现在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吗,心情怎样?(略)。

《新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片和亲手剖切,感受剖开的蔬果带来的全新视觉体验,认识事物的剖面特点。

2、大胆地用线条记录下蔬果切开后的结构形态,能使用流畅的线条。

3、逐渐养成在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新的感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线条记录下蔬果切开后的结构形态,能使用流畅的线条。

难点:用流畅的线条画出蔬果剖面。

课前准备:

教师:不同的蔬果(3种以上),水果刀,示范作品。

学生:绘画用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问: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内容呢?

二、观察体验。

1、看图片,猜猜这究竟是什么?

原来是切开后的白菜呀!我发现切开后的白菜的内部形态与外观真是有很大差别。

2、其他蔬果切开后也会有新的发现吗?大胆猜想。

4、怎样切蔬果,既安全又能切得美观呢?

三、获得方法。

出示多种切开蔬果的剖面,出示尝试作业图片。

1、展开你的想象,这些切开的蔬果内部像什么?

2、请你们帮老师想想,曲线、直线、折线,那种线条适合表现白菜的内部结构?

四、学生创作。

1、作业要求:挑选一种切开后的蔬果,把你的发现用流畅的线条画下来。

2、学生创作,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五、作品展评,拓展延伸。

《我发现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留心自己的生活、学习,能写出让自己兴奋的发现。

2、指导学生写自己的新发现,通过调查、研究、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能用语言文字较为通顺地具体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3、激发学生调查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重点难点:

启发学生说清楚发现了什么,表达清楚发现的全过程及在发现中的感悟或者启示。

教学准备:

提前两周布置学生针对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上、实验或制作中的发现,搜集与自己的发现相关的资料。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抛出粉笔问学生,同学们,这支粉笔为什么不往天上飞,而往地下落呢?这是谁发现的?想知道牛顿是怎么发现万有引力的吗?让我们快速浏览《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你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了发现要去不断找奥妙等等)。

是啊!多少人用他们独具的慧眼,观察生活,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成功啊!阿基米德在洗澡时从洗澡盆中发现了浮力,瓦特因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发明了蒸汽机……发现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本领,谁掌握了这项本领,谁就能成为成功的人。正值童年的你们,一定也有你们独特的,有趣的发现,想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吗?我们来学习积累运用六的习作。

二、读题审题,筛选“发现”

1、哪个同学帮老师读一读积累运用六的习作的要求?出示习作要求:

“啊!我发现了……”你一定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吧。这次习作,就请你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让大家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所写的内容不限,可以写平时观察中的发现,可以写在学习中的发现,也可以写实验制作中的发现,只要是你自己的发现就行。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也可以根据所写的具体内容来拟定。

大家思考:你发现这次习作要求写什么?板书:我发现了——。

3、小组同学拿出自己课前思考过的发现进行交流,看看那些发现最让你们惊喜。(师参与)。

4、小组汇报。(师随机归类为哪一类)。

三、口语交际,梳理“发现”

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新鲜事儿,有生活中的,有学习中的,有制作小物品的,有做游戏时的发现……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老师为你们的新奇发现喝彩!

1、出示问题一:在什么情况下,你有了“发现”?(根据课前跟学生的交流可以做些准备)。

针对学生最感兴趣的几种发现去提问:如班里办了个人图书馆,刮起了借书读书风。

又如家里卫生间因为厨房抽油烟机一开就泛臭气。

2、出示问题二:我很想知道你是采取什么办法去解决你的问题的?(暗示学生:你是不是像牛顿那样去做实验、观测和演算呢?如果不是,你又采取了哪些办法?)全班交流总结出:查找资料、动手做、反复观察、询问当事人等等。

4、出示问题三:你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你当时心里都有哪些滋味?

四、拓宽视野,提升“发现”

3、同学们想法还真深刻,这也是我们的发现,如果我们把这些思想上的新发现写到作文里去,一定会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

五、自主习作,表达“发现”

1、提示写法。看,老师刚才提出了四个问题,我们来看看黑板,说一说如果要来写这次发现,哪些问题要详细写,哪些可以略写?板书。对,如果你的习作能够做到让人一读,就可以找到这四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就可以基本过关了。如果再注意恰当地运用各种表达方法,如情境导入、详略得当、细致描写、过渡句和中心句妥帖、标点符号准确等等,那你就可以进军优秀作文了。

2、同学们刚才不是说了那么多新奇的发现吗?你们能用多彩的笔把它写下来吗?让大家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

3、发现了吗,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百宝知识卡,希望大家喜欢!课件出示。

百宝知识卡。

写作歌:写作之前要审题,明确要求再动笔;开头结尾概括写,事情经过写具体;多问几个怎么样,一波三折写详细;学会点题明中心,表达方法求创新。

好词:惊奇新鲜事莫名其妙变幻莫测。

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博览群书奥秘。

佳句:

a、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

b、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c、人要想有所发明,必须从小发现问题,并学着解决问题。

d、多思多问是发明的创造的前提,开动脑筋,我们准行。

e、相信科学,科学能破解生活中的秘密。

f、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

名言:

a、千万人会说苹果会往地下落,却只有牛顿问其中的原因。——伯纳姆、巴鲁奇。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c、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况。

d、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叶剑英。

3、学生习作,教师适时点拨。看情况朗读写好的习作片断,全班点播展示成果。

六、结课。

同学们,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

还有很多的惊喜等我们去发现呢!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发现我们生活、学习中的现象,发现事物的规律,从而得到启示。

板书设计:

《新发现》教学设计

我急忙走过去,想提醒阿姨,结果阿姨笑了笑,温柔地说:“小姑娘,盖被子是为了让冰柜与周围的热空气隔开,这样空气就不会跑到冰柜里,冰棍自然就不会化了。”

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还是有一点儿疑惑:这是真的吗?这时我突然想起了科学老师说的的一句话:不懂得问题就用实验证明。

于是,我飞快的跑回家,在冰箱里挑了两块冰,找来两个盒子,把冰放进去,把1号盒子盖上被子,2号盒子不盖,再同时放到阳光下。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过去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盒子。奇迹出现了!2号盒子里的冰化了一大半,而1号盒子里几乎没有变化。

现在,每当我想起这件事,心里就甜丝丝的。我相信,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它就会为我们欢乐的童年涂上缤纷的色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童年的发现》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感受语言的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幽默活泼的语言特点。

3、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多媒体课件

1、激趣导入

生:胚胎发育的规律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费奥多罗夫的童年。

2、直奔重点,引导质疑

围绕“胚胎发育的规律”你能提什么问题?

(什么是胚胎发育的规律?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一规律的?)

3、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看谁最先找出什么是胚胎发育的规律。

(1)学生汇报。

(2)出示:“人是有细胞构成的------正好是九个月。”

(3)默读这几句话,看一看能不能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4)学生交流汇报

师:从你们的转述中,我们知道了这就是------胚胎发育的规律。

播放课件《胚胎的发育》

过渡:费奥多罗夫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非常高兴,因为他毕竟是一个九岁的孩子。他是怎样发现这一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请同学们继续读书,看一看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下来反复品读,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交流汇报;

3、出示课件:“我的发现----似乎飞到哪里。”

(1)同桌合作读这段话,说说你的体会。板书:大胆想象

(2)“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这段话中的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梦中飞行的特点?

理解“随心所欲”—— 梦中飞行可以轻轻跃起,可以着地滑翔,可以长久盘旋,可以双臂舒展,可以双腿动弹,那简直是随心所欲。

(3)梦中飞行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朗读边想像画面。

(4)把你的想象融入朗读中,男女生轮读。

(5)孩子们,你们有过类似的梦吗?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6)是啊,如果你也做了同样的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体会得真好,收获真多!把书捧起来,让我们一起轻声地把这一节读一读吧,别把美梦惊醒了。

4、继续交流

(1)带着这个奇妙的问题,他们去请教老师。咱们师生分角色朗读,

(2)此时,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你的好奇。谁还有不同的理解?请你带着追根刨底的语气再读。

(3)他想的是那样痴迷,以至于翻来覆去地看鱼,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什么。

这是一个多么执着的孩子!板书:执着探索

1、过渡引读:费奥多罗夫经过思考、请教、推算,终于找到了答案,并在生物课上得到了证实,“我的想法竟然和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的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说--------(学生齐读);师继续导读:听了老师的批评我困窘地说---------(学生齐读);师导读: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苍白,大步朝我走来。(学生齐读)。

2、师问:最后我被赶出教室我会想些什么?

(1)、学生答后打出课件

(2)、齐读打出的课件

(3)、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师引导:理解句子的方法很多,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生说:有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有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有举例子理解。

(4)、你打算用哪种方法来理解。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

板书:幽默风趣

1、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候别人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令自己非常痛苦的麻烦,可是,老师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每个人都去享受自己发现的快乐,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发现。你能把你童年发现的快乐讲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吗?生说。

2、同学们透亮的眼睛真会发现,有观察中的发现,有玩耍中的发现,还有读书中的发现。这些就是你们创造研究的开始,孩子们行动起来!驾驶着童年的发现这艘充满创想的航船认真地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将来造福社会,造福人类吧!

最后让我们一起走进练笔新时空:(课件出示)

8、童年的发现

胚胎发育的规律

大胆想象 执着探索 幽默风趣

《童年的发现》这节课思路清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首先通过复习质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什么事胚胎发育的规律”,“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一规律的”,“围绕这一规律作者写了哪些事?”抓住这一重点,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教学中,老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阅读课文,学生的阅读期待、阅读想象均得到发挥。汇报时配合多媒体课件,学生汇报到哪老师点拨到哪,并通过指导朗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形式,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情趣。学生也经历了一个阅读、思考、感悟的过程。同时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老师时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想像,让课堂既生动、活泼,又有条不紊,学生在畅所欲言中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得道了发展。促进了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大胆想象、探究思考的启迪教育。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你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他们想象和表达的自主,他们会给你更多的精彩和感动。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1、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2、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积累的词语。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多媒体

1、导入: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俄国作家奥普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齐读课题)

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2、明确目标。(见上)

1、学生汇报自己本课积累的词语(一读)

2、抽查认读本课词语(二读)

胚胎 祸患 双臂 天赋 淘气 妨碍 岂止 痴迷 厘米 惭愧

幸亏 困窘 澄澈 一本正经 情不自禁 运转自如 随心所欲

翻来覆去 默不作声 绞尽脑汁 (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听写学生易错的词语: 胚胎 祸患 天赋 幸亏 岂止

4、再读词语,(三读),猜词游戏

(1)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随心所欲)

(2)夏夜闷热,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翻来覆去)

(3)一道数学拦路虎出现了,我左思思右想想,一点儿头绪都没。

(绞尽脑汁)

(4)上天赐予我的本领、能力。(天赋)

(5)清亮清凉的,一点儿杂质都没,用来形容天空或湖面。(澄澈)

(6)它是吊儿郎当的反义词。(一本正经)

……

1、出示自学提示及学习方法:

自学提示:默读课文,小组学习:

a“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b“我”是怎样发现的?(小组汇报)

c发现的结果如何?

学习方法:

a抓具体事例并简单概括

b抓关键词句

c联系上下文

d联系生活实际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1)完成目标(一)

指生回答:发现是什么?抓关键词“九岁、完全、独立”,联系下文,具体到13自然段内容,反复体味朗读第1自然段,感受小作者的自豪喜悦激动。

(2)完成目标(二)

小组汇报“发现”的过程,相机引导理清文章脉络:

梦中飞行——产生疑问——请教老师

老师解释——继续追问——引出问题

痴迷思索——大胆猜想——发现规律

(3)完成目标(三)

老师讲解——得到证实——因笑受到驱逐

(4)小结板书,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的过程。

3、学生汇报学习心得。

1、名言积累:

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2、预学要求:

(1)围绕“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收集相关的事例。

(3)想想你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 留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 清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 轻巧),可以(随心所欲 忘乎所以),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1、用“”划去括号内运用不恰当的词语。

2、请给这段话取一个小标题。

3、你曾经做过一个怎样的梦?能把梦境用几句话有条理地写下来吗?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1、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以读促练。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时,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与难点,《祖父的园子》中作者在童年时期无忧无虑,她的童年多彩多姿,令人向往;《童年的发现》在作者童年时代有什么样的发现。再引入到学生的童年生活有哪些值得回忆的童年趣事。引导启发学生收集素材,扩展思路,选择材料等,为习作做好准备。

2、 从说到写:

让学生出示照片或相册,勾起对自己类似经历的回忆,充分讲述自己的趣事。互相启发,进一步开阔思路,这样既能激发兴趣,又能产生赶快写下来的欲望。

3、 鼓励表达,激励创新

学生经过合作交流,把事情的说出来,接着指导学生列写作提纲,尊重学生意愿,以学生自己确定的中心选择材料,把写的方法放开,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尽量把事情的“有趣”写出来,即有童真童趣,又能从天真无邪的童年生活中激发创新精神的火花。在教学中,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本次作文中发现进步,和编辑作品集《童真集》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成功感,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

1、回忆本单元课文,触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2、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围绕话题流畅记叙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段。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愿意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分享习作的快乐。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学习习惯。

一、布置观察,积累素材

学完《童年的发现》后,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用心去回忆自己脑海中积累的材料,想想自己曾有过什么样的发现。

二、激发兴趣,拓展思路

2。让学生自由说一说都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说到日常生活中的发现。如,发现妈妈爱美了,爸爸勤快了;发现马路边的路灯按时亮起来,公园里的动物多起来了;发现种子怎样发芽,向日葵如何转动了;发现电视里的环保广告多了,发现人们都在学英语了;发现战争太可怕了,美国太霸道了。还可能说到学习生活中的发现。如,发现语文书变了,课文比以前有趣了;发现老师讲课方式变了,学校活动多了;发现应用题有五种解法,记生字也有窍门;发现新老师像朋友一样,同桌也不讨厌了。教师根据学生说的,适当总结评价:你们几位说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发现,你说的是学习中的发现,真是有心人!通过这样来肯定学生的发现,开启学生的思路。

3。引导学生读习作提示,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发现清楚地告诉别人。要求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也可以自拟。

三、自主习作,因材施教

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时,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选择典型的习作(如,过程写不清楚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相机评价,具体指导。

四、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选典型习作三至五篇,读一个评一个,师生共同评议。从是否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了、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评议。结合评议,引导学生对所评习作口头修改或补充。然后,各自修改习作,进行誊抄。修改时先自己修改,再请小伙伴帮助修改。

五、佳作欣赏,激励评价

此环节安排在批阅习作之后。首先,选出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各具特色的习作,请小作者读给大家欣赏,师生简要地进行品析;然后请这次习作有较大进步的学生读他们的作品,教师点评鼓励。最后,教师总结,不仅表扬学生作文的成绩,更要表扬学生的发现和创造。

《发现》

2、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指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

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

1课时。

一、作者介绍。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赶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1928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在学术上,他广泛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等专著。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二、朗读:听录音,初步把握诗中感情。

三、学生朗读诗歌,思考:

明确:联系时代背景,带着满腔激情回国的闻一多,并没有看到自己心中美好的祖国,他面对的是一个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的祖国,噩梦一样的现实,使诗人内心无比痛苦,他在美国所想象的美丽祖国的形象破灭了,他赖以支撑自己的精神支柱倾折了。

2、接下来,诗人有没有用具体的细节正面描述他踏上国土所见到的黑暗现实?

明确:没有。

3、文中那些语言或字眼体现了祖国当时的黑暗现实?

明确:噩梦、挂着悬崖。

4、面对“噩梦”,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沉痛的感情的?

明确:用两组“我来了”的排比和几个贴切的比喻来抒发自己深沉的爱,以及沉痛失望的心情。把与祖国的会面比作是一场“噩梦”,噩梦是可怕的,而挂在“悬崖”上的“噩梦”,则使人感到绝望和恐怖。接着他问“哪里是你?”然后确认“那不是你”。期望愈高,失望也愈重。但是诗人仍不甘心,仍要“追问”,问青天,问风。

5、诗人的“问青天”“逼迫八方的风”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作用?

明确:这种追问是无果的,只能使诗人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中去了。

6、既然作者开头说“这不是我的中华”,那么他所期待的祖国到底在哪里?

明确:直到“呕出一颗心来”,才知道祖国是在“我的心里”。

7、文题为“发现”,诗人到底发现了什么?

明确:发现了“你在我心里”。

四、课堂总结。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直抒胸臆,作者把从国外回来后的真实感受用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在诗中喷发出来,感情炽烈而真诚,虽然诗中也有叙事成分,但主要是直接抒情,以强烈的情感打动读者。

五、课外拓展。

《红烛》。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醒呀》。

《七子之歌》。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孩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布置作业:比较阅读课后的《死水》体会朦胧诗的特点。

发现不是我的中华会见的是噩梦。

美丽理想的祖国在我心里。

《发现》

《青霉素的发现》是快乐读书屋中的一篇叙事性文章。文章主要写了英国生理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课文通过写弗莱明的实验过程,让学生看到弗莱明热爱科学、善于思考、勤于动手、行动果断的科学家形象,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坚持“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快乐读书屋”中感受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搜集、查找资料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霉、弗、溶”等7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弗莱明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了解青霉素的发现经过,学习弗莱明的探究精神。

教师与学生共同收集有关生理学家弗莱明以及青霉素应用方面的资料。

1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认识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放射元素镭的发明者居里夫人,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等。今天老师还要向大家介绍一位让每个人都为之骄傲的科学家,他就是英国生理学家弗莱明,你们知道他发明的是什么吗?是挽救无数人生命的药品——青霉素。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2.默读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青霉素发现的经过?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1)边读边想,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一共做了几次实验,结果如何?

(2)边读边画,把体现弗莱明认真钻研精神的语句画出来。

(3)边读边品,有感情地品读这些语句,体会弗莱明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此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为今后的独立阅读打下基础。]。

2毖生自学。

3毖生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一边汇报,教师一边出示重点语句:

(1)“这太奇怪了!葡萄球菌怎么会不见了呢?难道绿色霉菌与葡萄球菌相克?”弗莱明这样问自己。他决定重新做一次试验。(从这两个问句中,让学生感悟到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位真正科学家必备的素质。)。

(2)“弗莱明先培养出绿色霉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得到了一小瓶澄清的绿色滤液。然后又将绿色滤液滴在长满葡萄球菌的菌丛上,几个小时以后,他发现原先长得非常茂盛的葡萄球菌已经完全消失了。”(按照“先……经过……然后……”的顺序,来说明弗莱明的试验研究是有条不紊的,行动是果断的。)。

(3)“那么这种绿色滤液对其他细菌有没有作用呢?”弗莱明又一次问自己。这种念头在脑海里一出现,弗莱明就马上着手试验。(弗莱明从葡萄球菌到肺炎菌再到链球菌,一项接一项的试验,把研究向纵深推进。)。

4.弗莱明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发现青霉素的?此时你最想对弗莱明说些什么?

四、课内延伸,加深感悟。

1.你知道青霉素都能治疗哪些疾病吗?

2.还有哪些科学家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

3.出示有关科学的名言警句:

五、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再读课文,圈画出要求会认的字及词语。

2.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指名读、齐读。

六、拓展阅读,丰富知识。

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神奇的纳米》和《信息高速公路:新世纪的生存之道》两篇课文,并交流读后的收获。

七、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许多科学发明、科学创造都是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开始的,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创造,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

相关范文推荐
  • 12-06 消防演练实训心得体会范文(14篇)
    心得体会帮助我们在面对相似情境时更加从容应对,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今天下午第一节课,学校全体师生
  • 12-06 老师的个人教学述职报告(优秀17篇)
    述职报告是对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述的一种书面材料。附上一些成功的述职报告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本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x
  • 12-06 美好的愿望美好的愿望(热门20篇)
    优秀作文能够给人以启发和鼓舞,让读者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思路。今天语文课上王老师问我有什么愿望,我第一
  • 12-06 房地产个人简历表格大全(20篇)
    在撰写个人简历时,需要注意语言的精准和准确性,避免使用太过官方和生硬的措辞,保持语言的亲和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个人简历模板,欢迎大家前来参观。
  • 12-06 装修合同版本装修合同简洁版(通用23篇)
    装修合同是装修工程中的重要文件,具有法律效力,一旦违约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初次接触装修合同的人来说,这些范文能够帮助理解合同的基本结构和要求,提供一定的指
  • 12-06 思考人生的高三(模板18篇)
    人生总结是对自己人生轨迹的勾勒和概括,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人生观。小编特别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人生总结样本,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花季的青春是美好的,但也
  • 12-06 宿舍文化月活动策划书宿舍文化月活动海报(实用15篇)
    活动策划还需要关注细节,如活动主题、节目安排、宣传推广、物资准备等,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下面是一些活动策划中常见的误区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的活动策划有所启示
  • 12-06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策划方案(汇总20篇)
    参与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社会实践成果展示,分享经验和感悟。1、让学生亲近大
  • 12-06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我的家(汇总15篇)
    幼儿园中班的教学内容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全面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幼儿园中班总结范文涵盖了幼儿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和进步,通过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了解
  • 12-06 事业单位员工年终工作总结范文(22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中付出和收获进行回顾和评估的过程。以下是一些经过认真筛选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借鉴。20xx年一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