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艺术与生活论文(优秀23篇)

艺术与生活论文(优秀23篇)

时间:2023-12-20 16:09:37 作者:XY字客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写作中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和思考能力。在以下的范文范本中,你可以看到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

艺术与生活

生活需要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生活的艺术本来就是平衡得失的艺术。在人的一生当中,我们犹如大海的波涛一般总是上上下下,却一直是走向前方,不曾停滞。一生中面临的考验有太多太多:升学考试,考取大学,竞争工作,亲人离失,感情成败······我们总是在得与失之间走来走去,而在这其中,往往会有人患得患失。我们需要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要经受得住考验,生活的坎坷需要用自己的双脚去踏平。不应使“心为形役”,要学会享受生活。

生活需要我们有一双智慧的眼。一个人的内心境界不是依靠外在环境,物质条件的优差而定。我们每多一次考验,也许就会多一次创伤,但不要灰心,不要气馁,这是生活在赠予我们礼物。

生活需要我们有一个默默的,低调的姿态。“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在收获之时,成功之际,我们不必炫耀。我们在自然界中只是一个渺小的个体,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如一粒尘埃般大小。

永远都要记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要因为一点小小的成绩而妄自尊大,骄傲不前。

生活亦需要我们保持一颗清醒的大脑,犹如帆船永远不能迷失方向。

北师大教授于丹曾说:“人生没有弯路可言,每一步都要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的确,只有当我们走过来了,才能回过头去看历史。

生活像个多面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图案。也许现在你正在忍受生活,那么鼓起勇气,拿出斗志,去接受生活,挑战生活,最后享受生活。眼界别只局限在自己,别夸大自己的悲哀。去看看世界,千奇万状,人生百态,才发现自己的痛苦微不足道,自己的成功不值得骄傲。看看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残疾人。他们是如何面对自己身体的残缺去战胜自我,挑战生活。“我们从残疾人的身上并没有照出自己的健全,反而从健全中照出了自己的残缺。”这亦是北师大于丹教授所说。

拿出勇气,像战士一样接受种种挑战;放平心态,像个老者一样豁达开朗,拿出斗志,只要我们的心不老,我们就永不服输。

生活中的艺术作文

在现实的忙碌与奔波中,磨掉我很多美好的记忆,唯独王尔德的名言“生活模仿艺术胜于艺术模仿生活”,因经常回味而不能忘记。是啊,自从生活中有了艺术,生活才高雅而脱俗;艺术中有了生活,艺术才有了生命而隽永。然而,现实中能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很少,而又懂得把生活中的艺术无偿地献给社会、献给人民的人少之又少。德州华元集团董事长、奇石文化博物馆馆长扈建国就是这“少之又少”的人之一。

走进华元集团,一尊雄狮首先映入人们的眼帘。这尊曾经压爆七条轮胎的`巨狮雄壮威武鬃毛倒竖,清晨的微曦照亮巨狮,犹如非洲草原上的王者目空一切。此时此刻,假如火车一声长鸣,立刻让人意会为雄狮的怒吼。“借景”是苏州园林造景的常用手法,扈总也深喑其中的三昧,把这头雄狮安放在铁路旁边雄踞东方。在华元的大院里,道路两旁的奇石、亭榭、树木与花卉相映成趣,把古典风韵的园林元素镶嵌在企业高大的厂房之间,现代城市生活中很难见到,公园绿地也很难看到如此精致的景色。

走进博物馆看奇石,两千多平方米的展厅里琳琅满目,一块块奇石独一无二又自然天成,形态逼真又像在诉说着一个个故事。

这些奇石既有灵璧的奇珍,也有蒙阴的异宝。最让人过目难忘的是那块金奖作品“蘑菇云”,这块蘑菇云形体仅仅有半米左右,远观那土黄颜色就像戈壁滩上升起的那最美的云朵。细看这片云仿佛自下而上不停地翻腾着,从左边看去隐隐的是亭阁,从右边看去攘攘的是集市;再往细处看还有细细的红色,是斑斓的秋林那一片红枫叶吗?层层叠叠又层出不穷,让人久久不舍离去而流连忘返,或许这正是丝绸之路的精灵凝结而成的景观,在向我们诉说当年的繁华。

眼前的这些灵石天造地化,钟灵毓秀。有的像古堡,有的像劲牛,有的像观音。那一组十二生肖让人难忘:那灵蛇酷似翘起头来的一只眼镜蛇,嘴边的纹饰,就是开叉的信子;那鼠的狡黠、虎的凶猛,我真的不知道自然是怎么赋予顽石的这样的魂灵;我也不知扈建国是怎样在行行色色的大自然之中发现奇石的美,妆点了我们的生活。其实大家都知道,“美”无处不在,美的心灵让你用美的目光发现美;你心灵一片荒芜,再美的景色在你眼里是一片荒凉,我赞叹扈建国拥有一个多么美好的心灵啊!

扈总是懂奇石的人,就像南宋的米芾。他的乐趣不在于奇石名贵,而在于是否与自己心息相通。在他的办公室里有块龙凤呈祥的奇石,工作累了他细细的欣赏这块灵石,每一次欣赏他都会发现与上一次有好多不同。他尊敬每一块奇石,他认为奇石都有灵魂,是自己的良师益友。他只要看到这些石头,任何烦恼都会被驱除干净,使人心静如水。奇石之美、之奇、之韵,引导人的心境达到一个纯洁无暇的境界,净化人的心灵,这就是奇石艺术的魅力。

心境艺术的核心是仁慈、善良。扈建国不把收藏看成自己的财富,而把奇石艺术当做陶冶心灵的园地,让奇石的真善美潜移默化的影响前来欣赏的每一个人,每个周日都是博物馆对外免费的开放日。胡建国的仁心、善良也通过奇石艺术,传达给每一个前来欣赏奇石的人,引导人们在生活中融入艺术,用艺术的生活体现人类的真诚、善良和美好。“引人向善”就是高尚的生活的艺术家,这就是扈建国的人生写照。

生活京剧服饰艺术论文

论文摘要:京剧的表演须遵循一定的程式进行,京剧艺术就是运用唱念做打舞等各种程式技艺,运用外部的表演形式刻画中华民族的古典美.道德美,心灵美。

一、京剧程式的特点。

京剧的程式作为一种具象的规范.其形成有深刻的文化原因。它依从的是完整原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等等,依据角色、行当的特点要求,进行规范、完整、细致、夸张、美感的系列舞台行动。黑格尔指出:“艺术理想的本质.就在于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从“徽班进京”到“同光十三绝”.从“四大名旦”到“四大须生”.京剧发展到今天.凝结了无数艺术家的毕生心血.经过200多年的继承、发展,逐渐形成了观赏性、艺术性高度同一的京剧程式美京剧艺术非常重视外部形式上的表演(即程式化)。

强调唱念做打舞翻的基本功和表演技巧,强调形式美。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手、眼、身、发、步五体同步协作进行的。唱、念、做、打,各有各的程式,那么怎样把程式有机地连缀起来呢?这里就有一个起承转合的法则问题:比如动作的最小元素“山膀”.看着可能没有什么.但是要达到形式美,就要有这样一个程序:欲左先右,从腰部启动,然后看手、眼随、上步、拉开、眼向前看、踏步、静心、亮相、睁眼、吸气、闭嘴、吸肚和挺腰这一连串动作,并在动作中,协调。达到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也就是说.从这样一个小的动作,也要体现出人物的气魄和矫健。否则,如果是没有灵魂驱动的“山膀”.完全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表现.观众就会感到你自己也不知所云。京剧重视外型的表现.但是必须是“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的表现”例如武戏演员的“起霸”,就是一组程式动作的组合,在动作的组合顺序上几乎是一样的。在表演中,根据人物的不同特点.就要有不同的程式表现。比如要求《扈家庄》中扈三娘的起霸要表现出人物的骄、娇二气;要求《铁笼山》中姜维的起霸要表现出人物的统帅气魄和智勇双全;《借东风》中赵云的起霸,因为是配演,虽然半个起霸.但是要表现出人物的八面威风而这些不同的人物个性就是要表现在基本相同的.经过千锤百炼的一举一动上.也就是说既要注意外型的塑造.又要使每一个动作表现出人物的潜台词。京剧艺术的美是“美乃是灵魂与自然相一致所产生的结果。”(现代美学家桑塔耶那语)。

二、京剧程式的必要性。

京剧艺术的各个组合中。唱、念、做、打,都有自己的程式因为在京剧舞台上不允许有纯属自然形态的原貌出现.一切生活的自然形态.都须按照美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夸张、美化。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严整的技术格式即程式1.并在舞台上表现出来。京剧音乐中的板式、曲牌、锣鼓;念白中的韵白、京白,表演中的身段、手势、步法、工架,武打中的各种套路,以至喜怒哀乐、哭笑惊叹等感情的表现形式等等.无一不是生活中的语言、声调、心理变化和形体动作的格律化.即程式化的表现。其实.世界上各种艺术都与京剧一样存在着程式.没有程式就没有了艺术。程式就像我们写文章时的语汇、词组和成语经过严格的语法规范连缀起来一样.比如中国画家在勾画山水花鸟时的勾勒、泼墨、积墨、皴法、烘托和用色的程序:芭蕾舞在表现各种情感时的大跳、托举、旋转、倒踢紫金冠;歌剧演员在抒发情感时的咏叹调、宣叙调以及演出过程中的序曲、间奏曲、舞曲;电影在表现的特写、近景、中景、远景、蒙太奇、化入、化出和话外音等等一样,如果取消了这些程式,这些艺术也就不能存在了。取消了勾勒和没骨,还有国画吗?取消了足尖动作,还能叫芭蕾舞吗?取消了咏叹调还能叫歌剧吗?取消了蒙太奇和特写镜头,电影还能拍摄吗?取消了西皮二黄的种种板式,还能叫京剧吗?真可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见,京剧中的.程式就像生物中的细胞.物体中的分子与粒子一样是无法分开的。

三、京剧艺术程式的继承与发展。

在如今的戏曲界中.有些人就认为凡程式必然是陈规陋习,必然是条条框框,必然是对艺术改革的束缚。推崇程式。就是反对改革创新,就是因循守旧.因此有些人以打破程式为时髦.以“取消程式”为炫耀自己改革创新的资本:也有人墨守成规.认为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进行丝毫的改变。否则就是背宗忘祖,糟蹋艺术。我认为以上两种态度均走极端,有值得商榷之处。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提出的“移步不换形”论.不仅是他自己改革实践的总结。也是所有京剧艺术家成功改革实践的总结“移步”就是改革,就是发展:“不换形”不是指表层的形态,而是指京剧的本质形态不能变。移步是手段,不换形是目的,不移步就要僵化、凝固、失去活力;换了形,京剧则不再是京剧。取消了京剧的程式,也就是取消了京剧艺术。

京剧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的表演在审美特征上是独树一帜的.尤其与西方的写实性的表演是根本不同的比如舞台上没有门,但是演员通过表演,却使观众看到了门的存在。使你必须承认有门:明明没有马,却让你承认有马;没有船,却让你承认有船。京剧丰富的表演程式在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形象中都是取之不尽的:而运用程式的方式方法也是多变灵活的.只要演员掌握了程式运用中起承转合的法则.按京剧艺术表演的规律进行艺术创作.就会在京剧舞台上创造出更多鲜活的艺术形象这就是京剧,就是京剧程式化,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特征。京剧艺术的一整套艺术程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而这套程式。无不表现在唱、念、做、打之中,舞台上得其“意”而忘其“形”.观众者知其“形”而解其“意”。所以,京剧是诗.程式是美.是和谐统一的。

艺术与生活

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漫天飘洒的宇宙尘埃和星河万丈,我们是比这些还要渺小的存在,我们依然在大大的世界绝望里,小小的努力着,而这种不放弃的心情,他们变成无边黑暗的小小星辰,我们都是小小的尘埃。我们拥有伟大的感情——爱。

自古以来,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这个东西,是福,是祸,是悲是喜。

书画比赛在周四进行,这是我在学生会就任期间的第一次策划这次比赛,在比赛期间,我看到了一幅画。那是一张素描。似乎画的人有点苍老,一道道平行线刻在了他的脸上。岁月终究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我想到了我的父亲,同样有苍老的面孔。

以画还武器,这就是真实的写照。

我想起了龙应台的一句话:“所谓父子母女之间的缘分,也就是说,你和他的缘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中不断的目送着他渐行渐远。你站着小路的一旁,看着他消失在小路拐角的地方,而他用他的背影默默的告诉你,不必追。”

艺术是生活的写照。只要时间不倒退,历史不阻断,一切都会衰老。不要认为艺术很抽象,离你很远,其实他就在你的身边。也许是一片落叶,也许是石缝间的生命。但他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艺术与生活精彩

我家有架乐器之王――钢琴。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它就一直陪伴着我,我与它之间发生了许多好玩的事,很多事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我小时候,最喜欢逛的是乐器店,每次去最喜欢玩的就是钢琴。我很好奇,为何钢琴可以弹奏出如此美妙的音律?看似普通的黑白键,为何有这么多的音?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吵着闹着就让妈妈给我买了一架。

印象最深的,就是刚开始学的那会儿,老师一直告诉我,手掌一定要拱着,要能放一个鸡蛋进去,千万不要塌下来。我那时一听这话,回家后还真的在手掌下放了个鸡蛋。可没弹几下,一不留神儿,鸡蛋就滚了下去,正好掉到了喜欢在钢琴下睡觉的狗狗的窝里,被小狗狼吞虎咽地吃掉了。

还有就是钢琴上那些妈妈给我的“爱”。如果你现在到我家去,还可以看到钢琴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动物玩具。玩具和钢琴有什么关系呢?妈妈告诉我,我学了一段时间之后,慢慢对钢琴没了兴趣,妈妈便想出了个妙计:给我买玩具!她把那些小动物放在琴架上,让我弹琴给他们听。每个人小时候都喜欢玩,当然也包括我。我听到这种新鲜的玩法,自然又对钢琴产生了兴趣,又开始每天兴致勃勃地弹起来,好像在给小动物们开音乐会一样。

现在,钢琴已经成为我们家不可缺少的一份子,我的钢琴也在今年暑假考出了八级。

那份爱,无以回报;那份情,永世难忘……。

生活京剧服饰艺术论文

随着时代的演变,各国人的衣服着装差异已经相差不大。但是到德国留学还是要先了解一下德国人的传统服饰。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德国人在穿着服饰上其民族特征并不明显,只有在少数几个地区,那里的居民还保留了一些本地独特的服饰风格。比如巴伐利亚地区,那里的男人多戴一种有羽毛的小毡帽,身穿皮裤,挂着背带,脚穿长袜和翻毛皮鞋,上衣外套没有翻领,而且颜色多半是黑绿色。巴伐利亚的妇女着装多以裙装为主,上衣敞领、束腰,袖子有长有短,领边、袖口还镶有花边,并以白色为主。裙子的样式类似围裙,以显示劳动妇女的气质,裙子的颜色有的.鲜艳、有的素雅、还有的则深沉庄重。在裙边多用刺绣、挑花来点缀,腿部再配上以白色为主的长袜。传统的女装常常要佩有帽子,帽子的样式多种多样,有的妇女干脆用鲜花编成花环带在头上,十分娇艳。巴伐利亚的这种民族服装除了在偏僻的山村常见外,其他地区的人们平时很少穿用,它们被作为宝贵的民族遗产而小心地珍藏着,只有在遇到节日、喜庆活动或表演传统节目时,才被拿出穿在身上。人们用这五彩缤纷的传统服装为欢乐的气氛涂上艳丽的色彩。

在德国北方的港口城市汉堡,人们爱戴一种小便帽,这种小便帽已成为汉堡人服饰上的一个显着特征。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就是汉堡人,他的头上常戴着汉堡小便帽,以致这种小便帽成了这位德国总理的一个显着特征。

在德国,男人们一般喜欢蓄连腮大胡子,而且样式还多种多样。人们根据自己的脸形、发式及胡须的疏密长短经常不断地修整和梳理胡须,通过不同样式的胡须来体现自己特有的风度和气质。

艺术与生活方面的论文

艺术源自生活。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自律意识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而产生出来的独特的艺术产品。然而作为艺术的特殊形式——绘画,在表现生活和传达情感上,与文学相比,却要更为直观,尤其是架上绘画、雕塑等美术作品。

对生活和历史具有美化作用,更好的宣扬和平;同时总结出中世纪艺术的特点:宗教性和表现性;应用型艺术在中世纪艺术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得到了很好的挥发,从而也寄予人们的宗教文化和对现实生活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宗教;美术;应用型艺术;中世纪艺术。

尤其涉及了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世俗宗教生活和宗教习俗、文学和艺术史以及众多的历史人物等,较为全面的介绍和概括了中世纪时期的人文艺术与生活。

笔者将从中世纪艺术,尤其是绘画方面着重进行展开讨论。

一、美术美化生活和历史。

中世纪晚期的两个形象有着深刻而巨大的差异,一个反映在艺术里,一个来源于历史和文学。

艺术高于生活,也源于生活,只有依托于生活本质的艺术才是真艺术。

书中提及勃艮第文化,了解中世纪晚期的法兰西——勃艮第文化的最佳途径则是艺术,尤其是绘画,而绘画题材和内容均来自生活,可见物质世界对精神世界的指导和决定作用。

历史总在记录可怕的人性面。

然而作为艺术的特殊形式——绘画,在表现生活和传达情感上,与文学相比,却要更为直观,尤其是架上绘画、雕塑等美术作品。

中世纪的美术作品中的画面和形象较为平和、宁静,它将历史的阴暗面有所转化和美化。

故而相比较而言,“时代在美术作品里的形象总是比在诗歌和历史作品里的形象光明。

美术是我们感知历史的主要来源,美术作品不会像文字一样对世界苦难的哀婉叹息总是保留着悲伤不满的调子,它会随着时间和历史的推移而慢慢消逝”[1](p.303)。

二、宗教性和表现性。

中世纪美术是西方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之一。

它改变了希腊美术、罗马美术的传统,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形式和内容体系,成为特定时期人们生活、观念、思想、感情的特殊形式的表现。

而宗教性和表现性就成为中世纪美术的两大特点。

中世纪,残存的美术作品不多,但在中世纪晚期,艺术仍然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那时人们追求的并非艺术本身,而是美好的生活。

“在艺术中,人们发现了生活中的平和善良与生命的激情、意义,使他们暂时忘却了生活的烦恼和愁苦。

当时生活的甘苦有固定的形式:宗教、骑士精神、宫廷爱情,而无论是生活还是艺术之美都依靠和源于这些形式。

”[1](p.304)“现实的生活离不开人,生活的美因人而异,是人使生活灿烂缤纷,使生活艺术化、审美化。

”[2]人是有意识在进行着活动,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总是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情感、愉悦、想象等。

人们总是在寻求精神世界的慰藉,总是在追求轻松愉悦的生存和生活状态,面对现世的残酷和种种的不公,他们也在逃避,而宗教信仰成为了人们坚信不疑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把命运交给上帝成为他们避世的最好方法,而在艺术作品中所出现的宗教题材也就不难理解了。

骑士精神和宗教爱情,是释怀也是束缚。

表面上看来,拥有骑士精神,那是一个人彬彬有礼和英雄行为的表现,是一种高贵的气质和教养,而在底下,是很多绅士的无奈,这种程式化和规范化的行为中,是对人自由行为的一种捆绑,是对自己信仰和忠义的考验和强制性的统一,无异于今人所言的“灌溉思想”。

这种基督教美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

为此,它往往以夸张、变形,改变真实空间序列等多种手法来达到强烈表现的目的。

三、应用型艺术的挥发。

在中世纪,人们对艺术的感受还不是艺术之美本身。

当时的大多数艺术还是应用型艺术,即使是那些我们今人认为因自身而存在的艺术作品也是应用型艺术。

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普通人对艺术的渴望也都是来源于生活。

在15世纪伟大艺术品的鉴赏里,尤其在祭坛艺术和墓园艺术的鉴赏里,中世纪人远远不只从审美的角度去欣赏。

艺术品的重要意义和实用功能远比其艺术性重要。

它们之所以美丽,那是因为它们是圣物,或具有崇高的实用功能。

在艺术作品中所出现的宗教痕迹和物品不仅是人们审美的需要,更是精神寄托的需求。

我们所说的精神是把它在它自己的意识中呈现出来的形态提高到意识自身的形式,并且把这样的意识形式提到自己前面,工匠放弃了综合性的工作,即放弃了把思想和自然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形式混合在一起的工作。

当精神的这种形态赢得了具有自我意识的活动的形式时,它就成为精神的工人。

人们在精神上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意识形态中就指引他去寻求精神的寄托,生活作为万物的承载圈,而宗教、上帝则是当时人们生活中占有首要地位,势必宗教在当时成为艺术家挖掘素材的首选,而宗教艺术也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艺术家创作出来的作品通常是用来供人欣赏的,但有些作品主要是供人使用的,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应用型艺术”,这是不单为了视觉上的美感而作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实用性的功能,比如说宗教艺术、雕塑、印刷品。

艺术家进行创作,其灵感来源与各方面有关:神话与传说、想象、艺术家自己的内心与想法、真实世界的事件和人物、雇主委托的意见。

而这些通通都来自我们最亲近的生活和现实世界。

文中又提到说,在葬礼的过程中,由活人装扮逝者,“模拟逝者生前的'情景”,从而满足悼念者对逝去亲人容貌的渴望。

可以说,这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再现生活的行为艺术。

可见行为艺术不是当代艺术所特有的,早在中世纪就流行了。

我们也就不难发现,当时一件作品几乎总有一个具体的目的和宗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但遗憾的是大师的艺术作品和一般艺术家的作品能保存至今的终究是极小一部分,而且是相当特别的一类才得以流传下来。

这些作品主要是墓碑、祭坛画、肖像画和细密画。

在中世纪晚期,法兰西——勃艮第文化是那种用华彩替代美丽的文化。

这个时期的艺术忠实地反映这个时期的精神,这种精神有它自己的发展道路。

中世纪晚期思想的基本特征:热烈的情绪、认为一切细部是独立实体的倾向、全身心地投入对象的多样性和多色调的描绘。

相反,文艺复兴人对艺术和生活的新的感知却抵制中世纪人的这些特征。

中世纪人往往把美的观念回溯到完美、合比例和华丽。

中世纪人追求豪华的口味可谓令今人叹为观止,即使是在现存的一些艺术作品中,也不难发现其中的豪华倾向,从中我们也更好地感受了当时生活中铺张和炫耀的成分,对于理解和认知当时的生活情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今人能够确认个人自己的生活观,可以在自己挑选的休闲时刻,尽情享受生活的欢乐。

但在那个精神享受分布极端不均、许多人难以得到精神享受的时代里,为了焕发新的活力,社会就需要一种群体行为:节庆活动。

艺术与生活

生活是艺术的来源。没有任何艺术可以脱离现实,天马行空与现实之上。艺术家往往是从生活中捕捉到了那一瞬的灵感,把它作为艺术。这般看来,生活就好比一片土地,而艺术则是其中长出的植株。艺术扎根于生活,实在是这样。哪怕超现实主义、印象派、抽象主义等艺术形式,也都一定程度上有生活的影子。所以,脱离了现实的“艺术”,宛若无根之萍,称不上艺术。那么,与其说“生活是艺术的来源”,倒不如说“艺术是生活的另一形式的投影”,生活其本身就是一种鲜为人察觉、定义的艺术。

生活本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但若生活失去了其艺术性,就不是完整的生活。离开了艺术的生活,是物质的、是无味的、是空虚的。一个没有艺术的生活的人,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因此,乔布斯说:“我愿用我所有的科技,换得与苏格拉底共处的一个下午。”可见,但是物质丰腴,生活绝非真正的生活,只有精神也同样丰富,生活才会平衡、真实。

由是观之,如果单纯地将生活与艺术当作独立的概念看待,强行比以高低,是舍本逐末的行为。艺术源于生活,所以艺术应该是有实在内涵的,艺术当植根生活,但不是一定为生活服务。生活本就是艺术,又何来生活模仿艺术一说?我们无需去比较生活与艺术的高低,因为两者我们都需要,无分高下先后。

若能兼得生活与艺术,已是很好了。但,不若以艺术去生活,以生活去艺术。也就是说,生活是实的,艺术是美的,若能两相结合,生活像艺术一般赏心悦目,艺术如生活那样贴合现实,我们的生活会更动人,我们的艺术会更真实,更有内涵。所以,我畅想艺术的生活:在午后的阳光,能坐靠在树下,手执莎士比亚的戏剧,耳听典雅的音乐,品一杯清淡甘冽的香茗,会有金色花落在书页上。多么美的生活啊!同时,我也希望我可以多体悟丰富的生活,用我执劣的手法,把生活的现实通过艺术表现出来。

生活因具艺术的美而精彩动人,艺术亦因生活的实而真实内涵。生活地艺术,艺术地生活,你我也因这般生活与艺术而赞叹,为美而实的关系折服,心生向往。

艺术源于生活

灵感来源于生活,艺术也源于生活。

每当你无意见用手指触到美丽的花朵,那上面沾着一颗晶莹的露珠,小巧玲珑,是那样纤细,那样富有光泽,是啊!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都会用“镜头”捕捉到这一瞬间,将它印入我的脑海里,时常想起,回味无穷。

我曾不止一次听的朋友抱怨——生活是不公平的,是黑暗的,可是,他又有所不知呀!这要看你用什么眼光去看它,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对生活充满情趣,充满希望,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有人成功了,也有人依然在为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奋斗!拼搏!努力!

每天生活在这繁华的街市,是那么空虚!那么冷淡!那么缺乏灵感!我只是每天在接近生活,去在生活中寻找我丢失的东西,而那东西正是——灵感!那些美妙的音乐、动人的旋律也正是来源于生活。

我爱艺术,更爱生活。

生活中的艺术作文

提到艺术,在人的意识里,它总是遥不可及的——王羲之的《兰亭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她好像是只有大师才能创造的,其实不是,在生活中,艺术,随处可见。

对爱修剪的理发师来说,一个发型就是艺术,即使它造型如同鸡窝;对爱用剪刀乱剪的人来说,一个手工就是艺术,即使他显得有些杂乱无章;对爱抖动嗓子的人来说,一支歌就是艺术,即使它不堪入耳;对好动笔的人来说,一幅画就是艺术,即使它是小孩子的涂鸦;对于爱用毛笔来说,一个字就是艺术,即使它“龙飞凤舞”。这是稚嫩的艺术。

也许你说,我不怎么做这些事,我没有任何特长。那么仔细观察我们的生活,你会发现到处都是艺术。

人们都有美与不美的观念,当你去打量一个人物或人的美丑时,这时艺术就会出现。人们有味觉,当你品尝一种食物的时候,喝某种饮料时,这也是一种艺术。当艺术出现时,只是人们没有注意罢了。

人总会欣赏的,在一个人欣赏的时候,也就是在欣赏艺术。

也许,在一些人心里,艺术还是遥不可及的,但是,你我都会知道,艺术并不遥远,它就在生活中,它随处可见。

生活京剧服饰艺术论文

摘要:艺术家在意欲拓展、创新一个艺术形式的时候,不但要对传统艺术的发展做一个理性的了解,而且对外来艺术的参悟也是非常重要的。关良先生就是融中西艺术精华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京剧人物作品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单纯化是其造型追求的一个方面,主张造型简练和明确是其主要绘画特点。同时提出借助几何概念来认识表现对象特征,以达到造型的简洁。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性源于中西艺术的多方吸纳。

关键词:艺术形式;关良;笔墨造型。

一、对本土文化的吸收。

从师古人之迹到师古人之心,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关良悟到了戏曲人物的某种创新思路,形成了他的京剧人物画独特的笔墨造型语言。

1.对汉画像砖艺术的吸收和消化。

汉画像砖是在中国石刻艺术发展中的典型代表,尤其是东汉的艺术风格对关先生的影响最大。东汉的画像砖在造型方面自觉地放弃对细部的雕琢,甚至置比例结构于不顾,从大处着眼,重点刻画艺术形象的身姿和情感流露,通过灵活精巧的身姿刻画,从而更为充分地传达出人物各种不同的精神气息和神态之美。解读关良先生的京剧人物画让人感受到的是汉画像砖人物造型的趣味性与律动性在其画面人物中的再次呈现。

汉画像砖造型上律动性,表现的是每一个人物的造型都是动态的捕捉,这预示了下一过程的运动趋势,使得本来静态的浮雕或浅刻充满了运动的趋向。在这一点来讲,所表现出的艺术品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这种具有潜在生命力的造型特点对关良京剧人物创作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他的作品中的人物造型所抓的正是一动作到另一动作转化的过程,关良的好友盖叫天曾经说过:“我演武松打店,总是等锣鼓点子‘蹦――噔――呛’的亮相完毕之后才有人鼓掌、拍照,这倒是好到点子上。演员在紧张的表演过程中,观众是无暇叫好的,我自己也认为亮相时最美。因此初次接触你的画,看不太懂,还认为是散了神。后来才慢慢看懂了,您是专选我亮相还未定时,也就是锣鼓点子‘蹦――噔――呛’还未到呛的时候,抓住这一瞬间的动势于画面上,因此,在画面上的人物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您是用这种办法传神的,真是画中有戏。”此段话表明了盖叫天体会到了关良的画面中的剧中人物都是选取人物所表现的动作,这种动态造型的表现活跃于纸上让人感觉演员在纸上演戏。这一点与汉画像砖的造型艺术观念是相同的,作品中的人物动态都是从一个动作到另一个动作未完成阶段的动势,这样就使画面活了起来。所以他的艺术作品经常被后人评价为画中有戏,作品中充分地传达出人和人之间的各种不同的精神气息和神态之美,构成画面京剧人物形象身姿运动之间无限的弹性与张力。

汉画像砖整体气势是生动奔放,阔大沉雄的,整个艺术作品呈现造型上的简洁,笔势上的峻拔和用笔如风的特点。这种凝重、浑朴刚健的艺术风格再加上图像构成的饱满充实,造型的生动开张,被关良广泛运用到它的艺术作品中,构成了其京剧人物画中造型的奇美又多姿,趣味极佳。

2.对篆刻艺术吸收。

以文字为基本创作元素的篆刻艺术,自古有高雅之气,其具有点、线、面构成的抽象理念,在分朱布白的虚实中关良发现了视觉美的抽象依据,悟到了京剧人物画在艺术形式上的美的'构成原理。

中国画中讲究的构图的虚实相生,这与印中的分朱布白是同一个道理,都具有计白当黑的视觉借代作用。齐白石曾以疏可走马、密不行针的绘画理念来形容虚实相生、画意融融的写意印风。关良先生在笔墨造型上大量吸收篆刻艺术中的布白与留红之道,这尤其反应在点睛之笔上。点睛的用笔有圆点、竖点、横点等。再加上眼睛中点睛的位置的各异,使这种大胆的用笔形成了布白的大小不一,在原有外形的迥异情况下又取得内型的各异。细看画中人物的眼睛有的是方形有的是棱形,点睛之笔有的是点于眼眶之中,有的却是点于眼框之外,这既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内形,这与篆刻的分朱布白是同等道理。

在用笔方面关良也摆脱了古法的十八描的程式束缚,而引以篆刻中的具有钝、滞、涩线与点线形成具有老辣、雅拙的笔墨气息,关良先生在篆刻艺术中的点线面的审美诱导下逐渐追求到了京剧人物画中的笔墨的美的形式理念。

3.对减笔文人画的借鉴。

作为一个有天赋、有才情的艺术家,必须具备在中国艺术精神导向下所应有的人文内在素养。这种艺术素养的表现之一,就是在继承文化传统基础上,对形式语言的努力创新。以这种创新展示自己的心灵世界,同时推动文化的向前发展,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目的,关良先生在借鉴减笔文人画方面尤其是学习梁楷的减笔画方面取到了较好的成就。梁楷代表作《泼墨仙人图》中的表现技巧,不是刻意的描绘,而是直接的渲泻;不是层层勾染,而是准确到位的笔墨楔接。所有这些都集中支撑着作者在挥毫瞬间的情感表述意向。关良先生画面的简约用笔、用墨,包括他真挚的感情宣泄,在实质上,都反映出他对减笔文人画吸收与借鉴。作品的笔墨语言中所反映出来的真实情感、坦诚的表述愿望,加上内在的心意与外在的语言媒介和谐统一于一体,最终形成关良先生简约而富有真挚情感情的画面。

二、关良对西方现代主义绘画艺术的吸纳。

在艺术形式上参悟本土文化是关良先生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基石,然而20世纪上半叶关良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的西方艺术大师的系列作品对其今后的艺术作品表现形式上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比如梵高在绘画中经常使用疯狂的笔触和绚烂的纯色块,表达自己对所画的事物的感觉。在这一点上关良也受到了他的某些启发,表现在京剧人物画中即是主观感情处理色彩和造型上面。我们通常在他的作品中看到的是大胆的纯色和夸张的变形人物,他们同样达到了如果改变形状能够帮助他达到所想要的目的,那么他就改变形状达到夸张的视觉体验,颜色也同样是如此。高更同样是一位对关良影响较大的西方后印象主义大师。与梵高不同的是高更更喜欢追求单纯、直率的东西。高更认为直率和单纯是唯一不能学而得知的东西,要抓住艺术的灵魂,就要回归自然之真和人之初。关良先生时时刻刻心中藏有的“赤子之心”和画面表现出的犹如儿童般的率真与高更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关良的作品在体现儿童化的简约造型中,常常带有简练的几何形造型,如,三角形,梯形,长方形等,这些造型特征的形成与他在日本人留学期间接触到的一系列毕加索的的艺术作品是有关联的。

无论是梵高,高更,还是毕加索,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敢于突破传统的绘画思维模式,根据各自的对艺术敏感角度的不同创作了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20世纪初,身在日本留学的关良正置年轻的艺术萌芽期受到深深的触动。梵高的色彩和造型都是及为夸张变型的,为的是展示自己内在的激情与感受,高更强调的儿童般的单纯,直率使画面的线和色都呈现平面化趋势,再加上毕加索的简约几何式的造型等,这些都对关良的京剧人物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他艺术情思的启发更是毋庸置疑的。

参考文献:

【1】柯文辉.中国名画家全集-关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05。

【3】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31。

【4】刘宗超.汉代造型艺术及其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33―106。

艺术类论文

[1]赵雅妮,刘海.青年文化的变奏:从“青年的反叛”到“青春审美”的文化消费[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xx(01)。

[2]卫华.波希米亚运动与历史先锋派的艺术行为理路[j].求索.20xx(05)。

[3]刘海.艺术自律与先锋派--以彼得·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为契机[j].文艺争鸣.20xx(17)。

[4]刘海.城市广场:城市制约中的空间政治[j].人文地理.20xx(03)。

[5]徐岱.艺术的自律与他律[j].东疆学刊.20xx(03)。

[6]陈剑澜.从感性学到审美乌托邦--现代美学早期的一段问题史[j].江苏社会科学.20xx(06)[7]刘海.倒塌的围墙与崛起的读者[j].长江学术.20xx(04)。

[8]杜吉刚.文学艺术自律--西方前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批评的一个诗学主题[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哲学成果8(01)。

[9]阿格妮丝·赫勒,傅其林.艺术自律或者艺术品的尊严[j].东方丛刊.20xx(04)。

[10]杜吉刚.唯美主义批评在英国的兴起与消歇[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3)。

[11]乔国强.文学史:一种没有走出虚构的叙事文本[j].江西社会科学.20xx(08)。

[12]胡亚敏.审美·资本·日常生活--评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j].文艺研究.20xx(11)。

[13]刘思聪.回到生活的艺术--简述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j].文艺评论.20xx(05)[14]刘嵘.20世纪结构主义思潮对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影响[j].艺术百家.20xx(05)。

[15]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前言[j].当代作家评论.20xx(05)。

[16]周朔.审美形式、艺术自律、革命--马尔库塞艺术理论的三个关键词[j].东岳论丛.20xx(04)[17]王泽庆.艺术自律的辩证法[j].文艺理论研究.20xx(04)。

[18]刘海.审美内视与空间弥合--从文艺心理学角度解剖意境的本质[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xx(04)。

[19]李彤.艺术的自律和研究的自蔽--关于书法史研究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xx(02)。

[20]刘海.流行文化:作为“情感场”中后现代“情感消费”场域论[j].兰州学刊.20xx(03)[21]刘海.日常生活审美化抑或审美符号化--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质疑[j].电影评介.20xx(01)。

[22]冯黎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一场现代性焦虑[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4)。

艺术类论文

(一)传统本科专业教学管理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大本科院校逐渐壮大起来,各类专业应运而生。与之相应,本科专业教学管理的实施和开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并形成了一定的传统性的本科专业教学管理特点。其具体表现在:教学管理方式注重目标的追求,将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教学的突出地位;细化各专业的教学方案,将实践教学课时加入理论教学课程之中,强调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专业研究经费细化并得到落实,对学生的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和监督,并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表现优异的教师给予奖励和表彰。这些传统性的本科专业教学管理方式有效的推动了各大本科院校的教学发展。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即:部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不完善;部分工作激励机制不健全。

(二)艺术类本科专业院校教学管理特点艺术的发展和传播是人们精神文化高度发展的结果,各大艺术类本科专业院校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艺术人才。然而,各大艺术院校教学管理呈现出两大特点,这两大普遍特点严重的影响了艺术人才的素质培养的同时,还影响了学校专业教学课堂的管理。其具体表现在:1.由于艺术专业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情感塑造,所以学生在课堂中常以看电影、听音乐、练字等方式来激发自我创作,从而是的整个学校课堂纪律散漫,有时校风会有些过于自由。2.由于艺术专业内容的独特性,学校很难展开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于艺术专业课堂的安排,在同一时间段中,只能安排某一特定课程内容给某一特定班级。

(三)传统专业与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的对比分析与传统专业教学管理次序和模式相比,艺术专业教学管理存在着两大问题。第一,“随意、自由、开放”成为艺术专业高效风气的代名词,因而这种浮夸风气盛行之下,学校往往忽视对其教学管理的责任。加之,艺校招生注重相貌及金钱交易,从而导致艺校管理风气极其不“纯”;第二,艺校将传统专业教学管理中的正常规章制度视为约束其“灵魂”的枷锁,严谨的规章制度在艺校遭受师生一致的抵触。因而正常的教学管理制度无法正常运行,导致艺校教学缺乏管理力度,形成管理松散无序的局面。

(一)某学院艺术类专业呈现的教学管理方式(1)专业教学管理制度不具有艺术管理特点就某院校对艺术类专业所实施的教学管理而言,该学院的管理者缺乏对艺术专业教育的深刻认知,其管理者忽视了艺术类师生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将一般本科院校的规章制度按部就班的实施于艺术类专业管理,使艺术“自由”发挥受到限制。(2)管理过度自由化艺术专业教学以普遍化的规章制度为基础的管理模式与艺术专业以自由创造为核心的理念背道而驰。就该院校而言,为成就该院校艺术类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作灵感,学校将自由归还于学生,但是开放、个性、自由的风气,造成了艺术专业教学管理无序的局面。

(二)针对该学院的教学管理方式引发的几点思考面对该学院的相关艺术专业教学管理方式,问题油然而生。一是怎样建设其管理制度;二是怎么规范其教学管理的决策;三是若对该学院的教学进行质量监控,是否有效;四是有何措施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一)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督为规范艺术专业教学课堂的正常化和普遍化,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是基础,强化教学质量的有效监督是关键。一方面,只有建立起完善的以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科学的教学计划为奠基,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学考核和考试管理制度为重点的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下艺术专业教学管理过度自由化的随意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的科学性。另一方面,通过对日常教学管理的不断强化,保证教学管理实施进程的连续性的同时,加强对老师和学生的教学考核、成绩考核的监督与评价,并将教学成果展示和教学课堂互动作为其特殊性管理方式,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平等交流的机会,总结经验,促发灵感,实现自我突破,以此将教学质量监督作为管理的重点。

(二)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合理使用现代化管理方式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指的是在对艺术专业教学进行管理时应当注意灵活性、个性化与管理制度原则性问题的融合。这是由艺术专业教学以发展学生个性、重视学生情感交流为基础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保证原则要求,在能够充分发挥艺术专业师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严肃规范化的实施学校管理制度。兼并灵活性要求学校结合艺术专业学生外出写生、考察等需求,相应的弱化行政审批执行力度,保证学生合理性的外出实践学习。艺术类专业教学的实施和普通专业教学实施一样,需要利用现代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其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加强教学目标管理的推行;第二,实行集体评定式的考试成绩考核;第三,加快信息化(微机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过度自由化的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严重的阻碍了艺术高校的科学发展个艺术专业学生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我国艺术人才输出的整体素质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毫无约束的个性化人才也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为防患于未然,提高艺术人才的整体素质,实施科学、有效的艺术类专业本科教学管理措施成为必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督,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合理使用现代化管理方式为艺术专业教学管理道路做出了示范。

[1]薛莹.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xx.

[2]黄萍.论艺术类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j].时代教育,20xx,21:108.

艺术类论文

论文摘要: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比较重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本文从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出发,提出一些关于培养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论文关键词:艺术类;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1977年提出来的,它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理论是把个体的需要、认知、情感结合起来研究人的动机。多项研究表明,高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处于较低水平,而且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动机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密切联系。

(一)影响高职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期望与制定

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会把自己的精力集中于当前的学习任务上,为自己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他们想通过独立学习达到学习目标,从而证明自己的实力。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通常不会对学习任务全身心地付出,他们所制订的学习目标较低,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总觉得很难完成学习任务。这些学生对目标的期望值较低,目光短浅、模糊,没有长远规划,没有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

(二)影响高职学生对学习目标、方法和策略的选择

假设学习情境可以自由选择,那么高职学生会乐意选择那些在他们看来可以完成并且对之有浓厚兴趣的学习任务,在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任务的选择中,学生会选择那些有把握且容易完成的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避免或放弃那些看起来很难而且不能很好地完成的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如高职学生对英语的兴趣索然,上英语课情绪低落,对于专业课特别是实践课程则充满激情。

(三)影响高职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努力与坚持程度

高职生对某项学习任务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在遇到困难时所能坚持的时间,都会受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会付出更多的努力,遇到困难会迎难而上,不断坚持,直到达到学习目标。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会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目标产生怀疑,思前想后,畏首畏尾,总是在想自己的不足,把潜在的困难看得比实际困难要重,从而停在原地,不肯向前,最终导致半途而废。

(四)影响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些心理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恐惧、沮丧、多种情景压力等临床现象有关。其中,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焦虑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与抑郁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内心心灵本身非常脆弱,比较自卑,难以经受失败的打击。失败对他们来说已是平常事,如果再加上生活中突发事件、应激性事件的增加,会使他们的免疫功能不断下降,从而更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的心理,甚至引发各种身心疾病。

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由于依靠自身经验所得到的知识最为可靠,因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在每个人的经验中,成功的次数越多,那么人的自我效能感就会提高,反之,失败的次数越多,那么自我效能感会大大降低。因此,要想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需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能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艺术类高职学生都具有一技之长,或有多种特长,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演出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发挥潜能,认识到自己有一定的能力,并将其展现出来,获得成就感。此外,艺术类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在文化基础课的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英语课,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布置较为容易的学习任务,让他们能够较好地完成,从而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愉悦感受,更相信自己的能力。

(二)为学生提供榜样示范

除了个体的直接经验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外,间接经验也会对其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人们从观察别人所得到的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也很大。提供榜样示范指的是让高职学生在替代性经验中获得自我效能感,即通过观察能力相近者的进步行为来培养自信心和提升自我效能感。当个体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取得成功时,则会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实现同样目标的信心;但是如果看到与自己能力相似的人失败,特别是在经过努力后失败时,会使个体的自我效能感降低,他们觉得自己也很难取得成功。教师可以在专业学习、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理想信念等方面树立典型,为学生提供可供模仿的榜样,学生会在观察和激励中,增强自我推动力,提高自我效能。但是在选取榜样的时候,要注意选择与学生相似的同学,不能选择比学生各方面能力高出很多的,否则会让学生觉得可望而不可及,难以起到提高和培养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三)对学生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言语劝说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之一,具体来说是指他人对个体的积极评价和鼓励能够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言语劝说是一种力图借用一些具有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感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容易操作,所以经常被使用。但是由于缺少经验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自我效能感很容易消失,不容易保持,而且其有效性,还会受到劝说者的声望、地位、专长及劝说内容的可信性等因素的影响。艺术类高职学生大多较敏锐,感情丰富,情绪易波动,易受感染。因此教师应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关注学生,让学生体验到关爱的情绪,在课堂、活动、竞赛等很多场合对他们做出表扬和鼓励,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获得自信。

(四)指导高职学生对结果正确归因

因方式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如果个体认为成功的经验源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如运气、难度等),那么就无法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为内部的可控因素(如努力)也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不仅可以解释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学习结果,找到成功与失败的正确原因。例如定期让学生写学习日志,记录对所学内容的感受,内容上主要是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习目标等方面进行总结,比如?我学到了哪些知识?对哪些知识感兴趣?在哪些方面有所提高?哪些方面还不明白?需要哪些帮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找到问题的关键,从而解决问题。

五)指导学生设定目标

不同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目标的选择上存在差距。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愿意选择那些与其能力水平相近,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并能全身心投入其中,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指导学生设定合理的目标。学生个性化的目标既不能过低,导致实现起来非常容易,这样不容易形成自我效能感;也不能过高,如果达不到目标,则会产生失败的情绪体验,对会较低自我效能感。指导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中修正难以实现的目标,设立富有挑战性的目标。

自我效能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逐步习得的,其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或生活中,教育者要积极地重视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生活艺术

不点燃智慧的火花,聪明的头脑也会变为愚蠢;不践行确立的目标,浪漫的理想也会失去光彩;不珍惜宝贵的时间,人生的岁月也会变得短暂;不总结失败的经验,简单的事情也会让你办砸。

宠爱的出发点是爱,落脚点却是恨;嫉妒的出发点是进,落脚点却是退;梦幻的出发点是绚(烂),落脚点却是空;贪婪的出发点是盈,落脚点却是亏。

没有激情,爱就不会燃烧;没有友情,朋就不会满座;没有豪情,志就难于实现;没有心情,事就难于完成。

我们缺少的不是机遇,而是对机遇的把握;我们缺欠的不是财富,而是创造财富的本领;我们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学而不厌的态度;我们缺少的不是理想,而是身体力行的实践。

有了成绩要马上忘掉,这样才不会自寻烦恼;有了错误要时刻记住,这样才不会重蹈覆辙;有了机遇要马上抓住,这样才不会失去机会;有了困难要寻找对策,这样才能迎刃而解。

艺术设计论文

色彩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事物,能够带给人一定的情感体验。并且,感受色彩美是人类的天性,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审美意识,对色彩有着较强的审美追求。因此,很多设计师在艺术设计过程中都十分重视色彩的情感和象征。从色彩方面来讲,色彩能够引发人们一定的心理效果,人们可以运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对复杂色彩进行分析,还原为基本色彩要素,并利用色彩量和质的变化以及色彩空间的变换重新去安排色彩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色彩效果的创新。然而,色彩情感和象征在运用过程中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而需要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遵循人们的审美习惯。研究色彩情感和象征不仅能够优化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而且对设计研究有着深刻意义。

一、色彩在艺术设计中易被忽视的问题。

1、忽视色彩的情感和象征。

色彩是自然界中的事物,主要由色彩逻辑和色彩要素构成,就像用数与数的逻辑构成数学其境一般,当我们进入色彩世界中,能够深刻感受到色彩的丰富性及色彩对世界和谐本质的影响,寻找到色彩在世界中的价值。并且,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深切感受到色彩带给自己的内心感受,而色彩带来的感受也会影响到设计师的情绪。同时,色彩对人们的心理刺激有着不同的层次,有些色彩能够给人以直接的心理刺激,而有些色彩则需要通过人们的联想和想象而影响其信仰和价值观。无论是直接刺激还是间接刺激,都能够证明色彩具有情感和象征意义。然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有些设计师忽视了色彩的情感和象征性。

2、缺乏对色彩情感影响的充分了解。

色彩不仅能够美化产品,在产品设计中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能够对人的感觉、情感、技艺、知觉等产生一定影响,对视觉艺术发展有着深刻意义。然而,从色彩本质上来讲,色彩本身并没有固定的情感和象征,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之后,具有了一定的审美感受能力能够在色彩刺激下产生不同情感或联想,并且根据色彩审美习惯对不同色彩刺激产生不同的反应,使得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影响。由此可见,情感和象征是人们根据自身经验而赋予到色彩上的,在人们的色彩审美习惯下,色彩能够通过刺激引发人们的条件反射,并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和情绪情感。另外,色彩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需要人们在长期习惯中总结色彩审美经验,并形成对色彩的习惯性意识。然而,在设计过程中,部分设计师缺乏对色彩情感的充分了解,忽视色彩情感与人们长期生活习惯和色彩审美习惯的关系,一味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为色彩赋予情感和象征,导致产品色彩的情感和象征不符合社会色彩审美习惯。

3、忽视色彩的差异性。

不同色彩能够引发人们不同的情绪情感,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红色的纯度和注目性较高,视觉刺激较强,能够加速人们的血液循环,鼓励人们的勇气,给人以力量、幸福、圆满、热情的感觉。黄色的纯度最高,最为光亮,能够给人以温暖、高贵、富丽的感觉。蓝色虽然视认性不高,但是能够给人以智慧、冷静的感觉。紫色很容易引起人们心里的不安,却又能给人以优雅、温柔、高贵之感。白色能够给人以清白、明快、光明的感觉,满足人们视觉需求,注目性较高。黑色给人以恐怖、绝望、沉默、严肃之感,很容易引发人们的消极情绪。由此可见不同色彩能够引发人们不同的情绪情感。然而,有些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运用色彩的时候忽视了色彩的差异性,没有根据色彩所引发的情感差异进行色彩运用,导致色彩的运用不符合产品主题和消费者心理。

1、重视色彩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色彩会引发人们一定的情绪和情感,不同色彩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中运用色彩应加强重视色彩的情感和象征意义,深入了解色彩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和色彩的象征价值,掌握系统的色彩知识,为色彩运用提供理论指导。并且,设计师要能够熟练运用色彩,在掌握色彩情感和象征意义的基础上,加强色彩运用训练,熟悉色彩运用的规律和技巧,并在熟悉色彩运用基础之上实现对色彩运用的直觉判断。

2、强调色彩的象征性。

受历史、宗教、阶层、民族、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色彩的需求和信仰不同,色彩在不同地区、民族、历史时期和宗教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并且,色彩的象征是历史的沉淀,也是人们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现象。因此,色彩在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文化环境中具有较强的传承性,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人们在一定时期和社会文化环境只能够都遵循着统一的色彩尺度和色彩运用规律。设计师在运用色彩的时候应加强重视色彩的象征性,全面了解当前社会文化环境下人们对色彩约定俗成的尺度和运用规律,并按照社会约定俗成的色彩制度来运用色彩,使色彩的运用符合社会文化环境中人们的色彩审美习惯。

3、合理运用色彩的差异性。

不同色彩带给人的情绪情感不同,象征意义也不相同,设计师在色彩运用过程中应重视色彩的差异性,根据产品主题和人们的审美需求选择合适的色彩。为此,设计师应积极了解红色、黄色、黄绿色、绿色、蓝色、黑色、白色、灰色等颜色的特征及其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根据色彩的情感特征和象征意义选择性地使用色彩,使色彩的运用符合产品所要带给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充分发挥色彩在产品功能中的作用。例如,在设计儿童玩具等颜色的时候,可以选用纯度较高的颜色,适当运用红色、绿色等刺激性较强的颜色,避免紫色、黑色等重色的运用。

4、突出色彩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

色彩在不同民族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意义和象征,例如,在西方国家,黑色是死亡的象征,死者的灵柩需要黑色车辆运输,哀悼者也需要穿褐色衣服参加丧礼。而在埃及,人们将冥神奥西里斯雕像涂成黑色,表示土壤中种子萌芽孕育的阶段。这是因为,埃及人认为,黑色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迎接新生。在印度和中国,死亡通常使用白色,哀悼者需要穿白色衣服参加丧礼,印度人和中国人认为白色代表了宁静、和平,也代表了死亡。在美洲一些国家,白色代表心声与春节,黑色代表反省和因素。设计者在运用色彩的过程中要全面了解不同颜色的功能、颜色使用的对象和目的,充分重视色彩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在确定主色调的同时,还要合理规划局部色彩运用,掌握色彩的比例、重复、节奏等,强调产品设计中色彩的对比与协调。另外,设计者不能随意添加色彩,随意添加只能够导致产品设计中的色彩堆积,使得产品结构杂乱无章,设计者应根据产品主题合理选择合适的色彩,通过色彩的运用深化产品设计主题。

5、符合人们的色彩审美习惯。

色彩本身并没有情感价值和象征意义,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将色彩与自身生活相联系,赋予了色彩情感价值和象征意义。因此,设计师在色彩运用中应重视人们的色彩审美习惯,使色彩的运用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为此,设计师应充分了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色彩运用习惯和色彩审美标准,强调色彩所带给人们的情感联想及回忆,深入分析人们习惯性认知中的色彩作用,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念来随意运用色彩,必须使色彩符合社会审美习惯。

【参考文献】。

艺术类论文

:通过分析艺术类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提出一些相应措施。首先,通过展示计算机在各方面的应用实例体现计算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其次,实际教学中,采用演示教学法、分层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科学制定考核办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相长。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不但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更是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合适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利用有限的课时学到更多更实用的计算机知识,增强就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

由于所在学校的师资、对信息技术重视程度不同,再加上学生个人家庭经济、爱好等不同原因,学生刚入学时所具备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艺术类学生平时重视个人在专业方面的学习,而对于公共基础课,尤其是计算机基础课,大多存在无所谓的态度,导致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学习热情不高,重视程度不够。

1.2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结合不够。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分为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应用基础几大块,这些内容理论性强、且实际操作多,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艺术类学生来说,无形中增加了压力,导致学生兴趣降低、主动性不强。另外,艺术类学校的学生多是表演类专业,平时学习中较少用到计算机,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学生专业课衔接不够,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学生积极性不高。

教师首先要明确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掌握能力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明确制定教学的三维目标。即为知识与能力(knowledge&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steps);情感态度和价值观(emotionalattitude&values)[1]。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计算机操作的掌握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计算机与各行各业都有紧密的联系,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现代社会要求各个专业的大学生都应该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能力作为一项基本能力越来越被用人单位重视,所以计算机能力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第一堂课,用多媒体展示并讲解计算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尤其是在学生所学专业的应用,通过刺激学生感观,告诉学生计算机的重要性以及与自身专业的相关性,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2运用多媒体网络系统进行“广播”演示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仅仅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会使计算机教学活动毫无生气,显示不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基础课程偏重于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最好的教学法就是演示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系统教学软件进行“广播”演示,每一步操作都清晰明了,使学生能够快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讲解完毕后,通过网络系统可以将操作任务及相关素材快速地发送到学生电脑供学生练习,极大地节约了传送文件的时间。利用多媒体网络系统教学软件,可以实现教师机对学生机的监督、演示、操控等操作。教师可以对个别有问题的同学进行辅导,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教师可以将某个学生机上的内容展示给其他学生,通过让学生来示范讲解,增加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展示好的作业,让学生看到自身差距,激励学生做得更好。最后,课程结束前,利用网络系统收取学生作业,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2.3实行分层教学。

由于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基础好的学生在中学时代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来源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于高强度的教学内容难以接受。针对学生客观存在差异,采用分层教学。分层教学不但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而且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新生入学时做一次摸底测试,根据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组,同组学生座位靠近,便于集中指导。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重点讲解基础,由教师带领学习,完成每次课的基本操作任务,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除了完成课堂基础操作任务外,提高任务难度,多给他们创造独立学习思考的机会,注重培养他们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采用项目教学法。

只进行单纯的演示教学,学生没有压力和动力,很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要运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近年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上得到广泛应用的方法,采用学生工作和生活有关的项目,利用任务驱动式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完成任务得到清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在讲授新的内容时,可以展示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好作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当前所学专业的应用领域,还可以让学生事先预习,寻找一些优秀作品上交给老师进行展示,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制作并演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认真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2]。要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要考虑基于什么样的载体,即选具有职业特征的典型工作任务[3]。在选择项目案例时,考虑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专业布置不同的任务,比如,在布置“powerpoint20xx”项目作业时,要求旅游管理系的学生以“介绍一个旅游胜地”为主题完成ppt制作,而对于舞蹈系的学生,要求学生以“舞蹈”为主题完成ppt制作。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思路、方法不尽相同,对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在讨论中通过对比不同方法的优劣,取长补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

考核评价对老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一方面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一方面检验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有助于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学生计算机课程的考核,以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主,采用考勤、平时作业、和机试三项计算期末成绩,其中考勤和平时作业占30%,期末成绩占70%。考勤制是避免学生自由散漫,首先从形式上引起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视,平时作业主要是每一部分知识对应的项目案例练习,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独有的操作性强的特点,期末考试采用上机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时采用计算机考试系统,学生随机抽题,系统自动评分。一方面避免抄袭现象,一方面避免评分过程中出现人为误差,体现公平公正。

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与艺术类专业融合进行创新教学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教学模式及其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研究——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xx(6):1-64.

艺术类论文

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业能力的增长,是一所高校发展的源动力。美国于1980年颁布了《拜杜法案》,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商业运用,催生了硅谷技术型企业群,保持了技术优势,促进了经济繁荣。我们正逢国家推动创新创业的大好时机,高校必须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实施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质行动,构建完整的、符合传媒艺术类人才创新创业特点的课程体系,激发创新创业的源动力,促进学校与人才的共同发展。

(一)传媒艺术类高校学生作为创业者的特质。

1.创业热情度高,创业意识强烈。

传媒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作为创业者的心理品质上,有着较强的优势。他们独立思考、判断、行动力强;敢想敢做、敢冒风险、敢于承担后果;善于交流和合作。突出表现在创业热情度高,创业意识强烈。据对河北省传媒艺术类专业学生所做的《创新创业教育调查问卷》(以下简称《调查问卷》)的问题5:您是否有创新创业方面的意愿?选择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共占比64.5%,说明传媒艺术类专业学生有较高的创业热情和强烈的创业意识。

2.知识储备不够,商业能力不足。

反观传媒艺术类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最明显的就是经济管理类知识储备较为欠缺,商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业者缺乏产生企业构思的系统思考能力。对项目可行性分析不全面,对商业模式的系统构建能力不足。二是企业创办后缺乏战略规划、营销、财务、团队管理等知识和能力。据《调查问卷》问题14显示:您认为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a缺乏好的创新创业项目;b缺乏社会关系;c缺乏创新创业素质及技能,三项累计占比56.7%,说明传媒艺术类学生在商业能力方面是比较欠缺的。

(二)传媒艺术类高校学生创业的特点。

1.以“才华、创意”创新,创业易实现。

传媒艺术类学生的创业项目多作品多集中在文化创意产业,学生以“才华”和“创意”创新,创作出的产品可在极短的时间以极低的成本孵化成商业产品,周期短易实践,投入少易产出。比如,一部新媒体产品网络大电影,从创意的产生、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到网络发行,一般只需两三个月的时间,拍摄成本也只需几十万元,知识产权转化为商业运用成本低,易实现。

2.学而优则“创”,专业特色鲜明。

传媒艺术类的学生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多会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如编导专业学生创办影视剧制作公司,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办设计制作公司,表演、音乐和舞蹈专业创办艺术培训学校,这些创业项目与专业紧密相关,学有所用,学而优则“创”。

3.项目可复制性强,缺乏可持续性。

在传媒艺术类行业创业门槛较低,设备与人员配置相对灵活,没有硬性的资金投入标准,项目运营启动快。但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竞争力较差,可复制性强,缺乏可持续性。许多创业项目由于技术含量不高,极容易被同行企业所复制、替代,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造成项目发展的后劲不足,创业失败率较高。

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传媒艺术类高校学生创业者及创业项目有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然而,这些特质和特点却没有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培养理念和计划,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实践主导性。

传媒艺术类高校学生具有创业热度高但商业能力不足的特质,创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学习-实践”不断循环的过程,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践的锻炼与经验的积累才可以提高。然而据调查,大多数的传媒艺术类高校往往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制定上缺乏实践主导性,没有体现创业实践的思想,或者只注重创新而不注重实践,导致课堂知识传授与实际应用缺乏衔接,学生没有机会去把创新作品变成商业运用,没有时间去进行创业实践。与之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也不完善,比如学生休学创业、创业学生学分转换、创业指导教师激励制度等各个方面缺乏具体完善的措施。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融通结合不够紧密。

真正的创新创业教育一定是和专业教学紧密结合、互相融通的,是教师在专业课堂上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潜移默化,是在科学研究中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是带领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的真枪实干。然而据调查,多数传媒艺术类高校尚未做到在专业教学中体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大纲和考核大纲未能与时俱进,不能有效指导学生如何在专业领域内创业,没有达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融会贯通。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特色不明显。

当前,传媒艺术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商业能力。从纵向来看,没有建立层次化的、阶梯式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从横向来看,没有形成以不同的授课群体和不同的专业群为划分的教育计划;从内容来看,“同质化”现象严重,不能体现本学校、本专业的鲜明特色。《调查问卷》中问题21:您希望传媒艺术类高校应开设怎样的创业课程?有244人作答,其中选项b单独开设与传媒艺术类行业紧密相关的创业课程占比最高,达32.4%。

(四)教学成果转化为商业运用程度不够。

传媒艺术类高校的许多创新创意作品仅仅停留在“作业”阶段,而未能有效转化成“商品”;或者运作模式不成熟、产品转化不彻底。在产、学、研、用一体化,教学成果的商业转化上,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一)重塑“实践主导性”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充分考虑教育客体创业热度高意识强的特质,制定“实践主导性”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鼓励创业实践,将创新素质高,创业能力强作为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和配套管理制度上,制定学分认定和竞赛活动的转换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和竞赛等实践环节,成绩优异者可直接冲抵创新创业课程学分;鼓励和资助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将教师指导创新创业纳入效果职称评聘、上岗晋级的考核范围等。例如,麻省理工大学率先规定的“五分之一原则”,规定教师可以在一周内任选一天去从事咨询或参与企业活动。在美国很多高校,学生既可全日制上课,也可半日制上课。

(二)制订“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培养方案。

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融会贯通,关键是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专业核心课程对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和考核办法。建议在培养方案中体现完整的、递进的、以创新创作为目的的教学体系理念,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其中,递进关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低年级在单门专业核心课程中以学生个体的创新作品为教学目的;高年级可多门专业核心课程联合、以学生创业团队的创新作品为教学目的;毕业设计阶段则要实现作品的创新性、经济性、可产业化。

(三)构建“系统化、层次化、特色化”的课程体系。

传媒艺术类高校应抓住学生经济管理知识储备不足以及商业能力较差的特点和劣势,加强对创业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全方位立体式培养,致力于构建一个系统化、层次化、特色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系统化。

创业教育课程应该是包括基础必修课+能力提升选修课+核心专业课+特色选修课在内的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教学体系,其中,基础必修课包括《创业基础》、《kyb》等通识课程;能力提升选修课包括《syb》、《市场营销学》、《领导力训练》、《互联网商业模式》等课程;核心专业课则是将创业具体行动融合到专业核心课的教学中,边学习专业边创业;而特色选修课则是与所学专业及创业行业领域紧密结合的具体实践课程。

2.层次化。

根据《调查问卷》问题22显示:您认为学校有没有必要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分层,在开设满足所有学生需求的通识课后,再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开设与专业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及培养创业领袖能力的创业深化课程?有123人作答,其中选择a答案有必要的占比76.4%,绝大多数人持赞成态度。具体实施可以设计为,第一层次通识教育的课程结束后,以专业群为划分依据,开设第二层次即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激发学生创新创作能力,比如艺术设计专业群可以开设《创意思维训练》等课程;而第三层次的课程则是针对创业学生就如何获得风险投资、如何管理团队等开展深化培训,提升学生在商业实践方面的具体能力。

3.特色化。

“创业教育模式构建不能简单照抄照搬,盲目跟风,追求整齐划一,而应该错位设计,彰显校本特色”。应针对传媒艺术类创业项目复制性强、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劣势,聘请创业成功校友或业内人士,专门开设特色选修课,手把手教在校生如何在专业领域内创业。比如开设课程《新媒体内容的制作和发行》、《广告公司的运营》、《艺术培训学校的经营》等;开创体验式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学习了解市场行情和竞争参数,思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提高创业成功率。

(四)创新“以产促教”的教学模式。

传媒艺术类高校应推进创新创业项目的产业化,将师生的创新创作成果孵化成市场产品,以市场去检验教学成果,创新“以产促教”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的考核方式也从单一的课堂考试、作业考核等,演变成包括“创业竞赛”、“商业运用”、“市场认可度”在内的多维度的考核方式。以市场为检验手段,衡量作品的商业价值,并作为评价专业教学的重要技术指标。

艺术类论文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近年来又在各教学领域实行新课程改革。20xx年,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在教育部的指导下,高校音乐课程改革的步伐逐步加大,改革力度也日渐深化,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在课程改革的同时,各高校在音乐艺术教材中也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针对其中的问题,及时作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于深化课程改革非常必要。

自改革开放后一些高校开设音乐艺术教育课以来,由于教材建设没跟上时代的步伐,很多学校都在使用音乐专业的专门教材。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才有了一系列针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教材问世,现将80年代至今公开发表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教材列表如:左面这个表格并不能全面反映大学音乐教材使用的情况,但可看出,无论是出版的数量还是规模,近年来音乐艺术类教材都有“百花齐放”的趋势,这也造成各高校教材使用的鱼龙混杂。综观高校音乐教育,教材的使用往往根据教师自己的意志,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所缺亦无针对性的举措。

(一)高校音乐艺术教材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由于教材建设的不完善,各高校所使用的音乐教材也都相对落后,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材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对此,《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xx一20xx)》强调:“重视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教材建设,逐步建立高校艺术教育教材的评审制度,积极推荐一批质量高、特色鲜明、深受学生欢迎的艺术教育教材。”音乐并不单纯只是音乐,而是融合了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等诸多因素在内的艺术感官享受,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科学性。另外,高校音乐艺术是针对大学生的,教材的开发也应有针对性地符合和适应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2.教材设置不规范,内容单调陈旧。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音乐教材的编写依然沿袭了过去“正统教育”的模式,教材所选歌曲大都以歌颂、赞扬为主,对民族、民歌、民间生活的关怀不够,且依旧趋向于集中思维,缺乏个性培养。一些音乐入门所须掌握的内容没能在教材中足够体现。[1]但这一内容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普通高校音乐教材谈之甚少,因此,高校音乐教材的编写和使用,还存在着相当程度上的不规范性。

3.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不符。说话办事要讲究因人而异,教学也应根据对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式。具体说来,教材的设置和编排应最大限度地符合所针对对象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高校音乐教材的教育对象是20多岁的青年学生,他们已形成了尚不完善的对世界和对人生的看法,教材的内容会使之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形成一定影响。综观当今高校音乐教材,其内容有很多不适宜大学生之处,有的过于浅显,激不起兴趣;有些内容过于专业性,超出了理解能力;还有一些内容民族性、社会化过强,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这些问题都不利于高校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二)音乐艺术教材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面对高校推行艺术教育改革大潮的步步逼近,音乐艺术教材的改革不单单源于当今教材中的种种弊病,而且也是时代的要求。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上亟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种发展应是与时俱进的,表现在教育层面,音乐艺术教材的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

1.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实施手段,而音乐教育则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科目。”[2]由此可知音乐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美育功能实施的要求。新时代的优秀人才,不仅要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且应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高雅的艺术情操,而音乐艺术教育则是培养学生高雅情趣和人格修养的不可替代的因素。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音乐艺术教材能够从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性、动手能力等方面入手,力争做到与时俱进。

2.音乐艺术教育功能转变的必然要求。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已越来越不满足于“死读书”“读死书”,无论是时代的需求,还是自身发展的必然,不得不承认传统的读书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追求新知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的发展完善逐渐成为大众追求的人生理想,完善自我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读书娱乐,可以是运动锻炼,在人类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艺术教育成为大众的首选。蔡元培认为:艺术教育不仅仅有助于美育的发展,还能够帮助德育的培养,能够通过艺术美发展真知、启迪人的善良品质。也正是源于此,艺术教育的功能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传统观念里,音乐艺术是正统教育的附属品,具有陶冶情操、培养情趣、休闲娱乐等种种作用,如今,音乐艺术已不仅仅依附于正规教育,而是同正规教育趋于平等,且成为人们追求完美人生的必需,是一个人人生发展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正是音乐艺术教育这一功能的转变,要求相关教材也能跟上人类思想的脚步,朝着面向人的完善发展的方向迈进。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普通高校音乐教材的编写。我国艺术教育之所以起步晚,就是源于在人们的观念里并未形成真正的艺术教育思想,多数家长依旧认为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等同于“玩儿”,与学习无关,更与教育无关。虽然有些人已意识到了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全面人才的必要性,但由于力量不足,没能推动整个思想观念的转变。因此,国家把艺术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是必要的,通过政策导向指引各地、各校切实推行更是必不可少的举措。只有这样,高校教育才会真正把音乐教育纳入其教育系统中去。另外,国家应通过奖励、经费资助、政策激励等措施加强音乐艺术教材的编写力度,并从中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书籍作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指定教材,改变高校教材使用混杂不堪的现象。

(二)新教材的编写要适合大学生的身心状况。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只有适合学生的教材才是好教材,且教材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目前高校开展音乐教育所使用的教材中存在着的诸如内容、结构方面的一些问题,并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也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变革或重新组合音乐教材中的内容、结构是必要的。新教材应考虑到教育对象是基础薄弱非音乐专业学生,内容应以简单欣赏艺术作品、介绍作品创作背景以及讲述基本乐理和中外音乐发展史为主,不应涉猎过多的音乐流派、音乐风格等内容,这也是超出学生能力和知识范围的。总的来说,应以学生的现实需求来编写合适的音乐教材。

(三)教材内容要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音乐教育同样不例外。因此,为教育服务的教材的编写也应以“育人”为原则。显然,作为艺术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音乐教材无疑应当以艺术型为主。

总之,要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成果,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改变当今高校音乐艺术教育薄弱、落后的现状,以政策为引导,以经费为补充,以教育改革为理念导向,以科学性、艺术性为指导的新教材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在认真研究大学生思想现状和素质教育改革方向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变革旧教育体系的不合理内容,添加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教学理念,才能体现音乐教育的“美育”的功能,实现素质教育新发展。

艺术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广东省22所高校的走访与调研,发现了各个高校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很多学校都基于自身的办学特点开展了丰富的校园艺术教育,或开设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或大力扶植和发展学生艺术社团。当然在调研中也发现了几乎所有高校在开展艺术教育中所遇到的一些普遍问题,如学分问题、教师参与积极性问题,以及艺术展演场地问题等实际性问题。

[关键词]艺术教育;艺术调研;公共选修;艺术社团。

本文作者作为广东省教育厅专家组二组四名专家之一,参加了6月26日至30日为期5天的广东省部分高校艺术教育开展情况的调研。参与本次调研的高校包括广东药科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火炬职业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广州工商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共22所高等院校。总体来说,各个高校都开展了一系列与艺术教育相关的课程或者活动,无论是艺术类院系的专业课程还是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着大学校园的文化生活,并且起到了提高大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作用。在本次调研中,很多高校的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员都非常细致地阐述和介绍了所在高校艺术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相关的教学经验和教育亮点。当然,在本次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各高校对艺术教育工作开展的普遍问题和忧虑。下面将简单阐述在艺术教育开展中,一些高校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亮点,同时也将简单阐述各个高校在艺术教育开展中遇到的普遍困难。

一、艺术教育类课程在各高校中的开展和亮点。

本次调研中发现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艺术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例如在绝大多数没有艺术类院系的高校中都成立了相应的艺术教育中心,或者类似的艺术教育机构。这些艺术教育机构大都隶属学校团委或者是学校的通识教育中心,并且都配有艺术专业的相应师资。这些教师除了平常指导和组织文艺活动之外,还担任着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任务。总体来说,各高校的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包括音乐类、美术类、设计类、摄影类,等等。由于各个学校教师专业的不同和所在地域的地方特色的迥异,所开设的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课程也有所不同。除了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以外,各个高校都有多个艺术类学生社团,如合唱团、舞蹈团、民乐团、街舞团等学生艺术社团。这些学生社团大都依附于学校团委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没有专业艺术院系的高校的艺术生活的匮乏。在参与此次调研的众多高校中有几所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开展得非常有特色。例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结合顺德本地流行的`民族乐器葫芦丝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大特色,大力开展葫芦丝的教学、比赛和演出,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介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全校共有6000多名师生学习葫芦丝演奏,该校的千人葫芦丝表演一举创下了葫芦丝同时演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除了以葫芦丝为特色的校园艺术教育文化之外,该校的团委为众多的学生艺术社团创造了优质的活动空间和奖励机制,在没有任何音乐艺术类院系的情况下,该校为广大的师生提供了50多间钢琴房、乐队排练厅、舞蹈排练教室、街舞教室等艺术活动的场地,为该校艺术教育的展开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该校还设立了学分制换的制度,即学生在艺术类比赛中取得的奖项可以置换学校规定的相应课程的学分。这一体制的设立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艺术类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也体现了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广东工业大学为了大力开展高校艺术教育,设立了艺术教育类的必修课程,并且聘请业内相关专家对学生进行授课和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还成立了49个艺术社团,其中高水平的艺术社团5个,要求所有艺术社团的学生必须修满196个课时的相应艺术课程来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作为有专业艺术院系的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艺术资源优势,开设了公共艺术部来开展面向全校的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程的教学。其中一种以音乐专业术语“复调”命名的教学形式深受广大同学的喜爱并且教学效果卓越。例如,在教授法国印象派音乐的课程中,同时由相关的美术教师和音乐教师来共同授课。美术教师从美术的角度入手结合艺术作品讲述法国印象派的由来以及特点,并且同时由音乐教师进行相应的印象派音乐的演奏来展现印象派艺术对音乐的影响。这种教学形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形式,用生动的教学形式给予学生最直接的知识传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华南师范大学也是一所拥有专业音乐学院的高校,为了提高整个大学的艺术教育素养并且结合音乐学院自身的资源优势,音乐学院派出音乐学生到大学的各个院系成立合唱团并且定期进行比赛和演出。这样在提高全校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同时,还锻炼了音乐学院学生的专业技能,可谓一举两得。通过此次调研,不难发现每个学校对艺术教育在学校的展开的重要性都有一定的认识,并且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二、艺术教育类课程在各高校中展开的普遍困难和不足。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几乎所有高校在艺术教育的实际开展中都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其中最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有三个:

此次调研中几乎所有高校负责艺术教育的主管领导都认为教育厅应该对各高校艺术教育类课程的开展和教学下发指导性文件。是否可以考虑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可以像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类思想政治课、大学生体育课一样被指定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和具体应该开设什么种类的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给予指导性的规定。例如此次调研中发现有的高校本只有艺术设计类的专业院系,但是没有音乐艺术类的专业院系,因此这样的高校的公共艺术类选修课和艺术设计相关缺乏音乐舞蹈类的公共选修课,从而造成了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偏科。因此,教育厅制定和下达对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指导性文件将是未来各个高校大力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依据。

(二)教师的积极性与职称评定问题。

此次调研中各个高校反应的另一个问题是艺术类教师对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积极性不高。首先,在没有艺术类院系的大学中,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大多在校团委或者学校的通识教育办公室工作。很多这类高校反应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无法提供这些教师评定职称所需的必要条件,甚至连职称评定所必需的课时数量的基本条件都无法保障。即使很多教师愿意开设公共艺术类选修课,学校也不能提供与其他学校内专业老师相等的评定职称的条件。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没有艺术类院系高校的教师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些教师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即使在具有专业艺术院系的高校中,专业的艺术类教师也不是很情愿去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绝大多数艺术类教师更喜欢教授本专业的艺术生,因为教授本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施展教师自身的专业才华,并且所教授的学生也更容易在本专业内取得成绩。然而,教授公共选修课所面向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非专业的,并且开设的艺术类课程大多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为目的的相对浅显的艺术类普及课程。相比于教授公共选修课的非艺术类学生,本专业的艺术学生在业内取得成绩会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更有帮助。因此艺术类公共选修课在授课和专业提升方面很难和教授专业的艺术生所比较,从而教授艺术类公共选修课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专业方面的成绩。再就是很多高校的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经常安排在晚上授课,因此很多艺术专业教师在其本身的课时和工作量都已经足够的情况下就更不愿意去开设艺术教育类的公共选修课。在这种情况下,很显然教师开设课程的积极性不会很高。因此,如果对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在职称评定上有相对灵活的标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对于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热情,同时也会减少艺术类教师的流动性。

大力开展高校艺术教育和提升学生整体的艺术素质需要相应的硬件条件支持。在此次调研中,很多高校都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是很多高校没有很好的专业活动场地来安排学校的各类艺术活动。如果教育厅制定相关政策,要求每个高校都应该有一个可以开展学生演出和外来文艺团体演出的音乐厅或者综合的活动中心的话,各个高校将会更方便和更好地开展校园艺术教育。因此,拥有合适的艺术展演场地和配套设施是各个高校对艺术教育的开展和普及所必要的前提条件。

总结。

非常值得肯定的是,参与本次调研的绝大多数高校都在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和校园的艺术教育活动开展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很多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开设了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成立并且指导学生艺术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教育活动。这些高校在力所及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开拓了学生们的艺术视野,提高了学生们的整体艺术素养。然而,几乎所有的高校在艺术教育的开展上都遇到过一些问题,例如开设艺术教育类公共选修课教师的职称评定、教师开课的积极性不高、专业艺术场馆建设等,这些都是在实际开展校园艺术教育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归根结底,所有参与调研的高校都一致呼吁教育厅应该尽快出台一个具体针对高校艺术教育展开的指导性文件。让各个高校的艺术教育开展得有据可依,从而更好地开展高校艺术教育以达到提高大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的目的。

生活艺术

人生需要一点冒险精神,否则就抢占不了“高地”;人生需要一点风险意识,这样才能有效保护自己。

不怕路远,就怕志短;不怕缓慢,就怕常站;不怕贫穷,就怕惰懒;不怕对手悍,就怕自己颤。

好心情才会有好风景,好眼光才会有好发现,好思考才会有好主意。

安乐给人予舒适,却又给人予早逝;劳作给人予磨砺,却能给人予长久。

人可以不美丽,但要健康;人可以不伟大,但要快乐;人可以不完美,但要追求。

用知识的浪花去推动思考的风帆,用智慧的火星去点燃思想的火花,用浪漫的激情去创造美好的生活,用科学的力量去强劲腾飞的翅膀!

只有使自己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弯曲的身躯才能挺直;只有使自己懦弱的体魄健壮起来,束缚的脚步才能迈开;只有使自己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短视的眼光才能放远;只有使自己愚昧的头脑聪明起来,愚昧的幻想才能抛弃!

艺术鉴赏论文

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一种。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剪纸材料(纸)和所用的工具(剪刀和刻刀)决定了剪纸具有它自己的艺术风格。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作者大多出于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由于他(她)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作题材,对物象观察,全凭纯朴的感情与直觉的印象为基础,因此形成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反映了农民那种朴实无华的精神。归纳前人的经验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线线相连与线线相断。

纸剪纸作品由于是在纸上剪出或刻出的,因此必须采取镂空的办法,由于镂空,就形成了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阴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断,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断了,就会使整张剪纸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由此就产生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这是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剪纸很讲究线条,因为剪纸的画面就是由线条构成的。根据实践经验把剪纸的线条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可以说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

2.构图造型图案化。

在构图上,剪纸不同于其他绘画,”它较难表现三度空间、场景和形象的层层重叠,对于物象之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也往往有所突破。它主要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较多使用组合的手法,由于在造型上的夸张变形,又可使用图案形式美的一些规律,作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等处理。它可以把太阳、月亮、星星,飞鸟、云彩,同地面上的建筑物、人群,动物同时安排在一个画面上。常见的有“层层垒高”或并用“隔物换景”的形式。

3.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

由于受到工具和材料局限,要求剪纸在处理形象时,既要抓住物象特征,又得做到线条连接自然。因此,就不能采取自然主义的写实手法。要求抓注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形体要突出,形成朴实、大方的优美感,物象姿态要夸张,动作要大,姿势要优美,就像舞台上的亮相动作一样,富有节奏感。

4.色彩单纯、明快。

剪纸的色彩要求在简中求繁,少作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配置。要求在对比色中求协调。同时还要注意用色的比例。如用一个为主的颜色形成主调时,其他颜色在对比度上可以程度不同地减弱。有时碰到各种颜色并置起来,稍有生硬的感觉时,则把它们分别套入黑色。金色剪成的主稿里,即可获得协调、明快的感觉。

5.刀法要”稳、准、巧”

民间剪纸的许多特点和风格都是是由于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产生的,如张永寿创作的“百菊图”,许多地方都是运用刀法的技巧。例如刻一种“罗汉须”的菊花,由于它初开时是直瓣,盛开时就卷曲,形成螺丝圈,剪这种菊花,要一瓣一瓣从里往外圈剪,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才能组成一朵形象殊异、风味别致的菊花。

如果刻一种叫“鹭鸶羽”的菊花,由于它开花时一瓣套着一瓣,一瓣勾着一瓣,剪这种菊,要运用“掏剪法”,剪起的地方要片片相连,瓣瓣相随,花瓣之间的粗细、大小才能参差有致,变化不同,剪成的花才能像鹭鸶的羽毛一样丰满而美丽。

当同时刻制数量比较多的剪纸时,在刀法的运用上,要切不要划,切出来的剪纸比划出来的剪纸要显得厚实。用刀时必须要像手拿钢锯一样,上、下来回切动,用力要刚劲、均匀,否则,刀在千里就会失去灵活性。注意不要左右来回摆动,握刀上下必须垂直,刻出的剪纸才会准确。在剪纸时,下刀和起刀必须做到准,特别是在刀与刀们连接的地方,说下就下,说起就起,否则,线条就容易被刀刻断或者刻不断而把剪纸撕坏。

这里的“巧”主要是指运用巧刀刻出的“锯齿”和”月牙儿”。这是剪纸刀法中很重要的两种刀法。这两种刀法运用得恰当,就能形成剪纸艺术独具的“刀味纸感”。

刀法的运用。

下面具体谈一下这两种刀法的运用。

剪纸成品“锯齿”是作者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纸和刀的切割移动而自然产生的,它利用锯齿的长短、疏密、曲直,刚柔,钝锐的变比,结合不同物象的'特征,表现它的质感、量感、结构等。

刻植物时,柔和的锯齿纹可以表现它的花果,坚硬的锯齿纹可以表现树的叶子和茎的针刺、毛绒。

刻动物时,细密的锯齿纹可以表现软软的绒毛,刚健的锯齿纹可以表现硬实的鬃毛,圆实半弧形的锯齿纹可以表现禽鸟、鱼虫的羽毛和鳞。

刻人物时,用跳动的锯齿纹可以表现活动的眉毛,胡子,头发,用修长丰润的锯齿纹可以表现小孩丰满的肌肤。

“月牙儿”也是剪刻时自然产生的各种弧形装饰,它以阴刻为主,主要表现人物的衣纹,或破坏大块黑的面积,根据个同物象的特征,形状,可长可短,可宽可窄,可曲可直,能变化出各种不同的类型。

“锯齿”和“月牙儿”这两种形式也往往不同一张剪纸画面中交错运用,使得层次更加分明和富有变化。

从南北朝时期的“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剪纸技法中的锯齿和月牙儿的萌芽出现,经过于百年的历史演变,一直延续,巳成为一种装饰图案的规律被人们所喜爱和运用。

民间剪纸的刀法形式除“锯齿”和“月牙儿”之外,还有诸如花朵、涡纹、云纹和水纹等。

剪纸艺术的种类:

由于各人的观点合乎依据不同,剪纸的分类也不同。例如有人认为用刀刻出来的不叫剪纸,而应该称为刻纸;但是有人却认为追本溯源,古代的剪纸也是剪镂刀刻的,何况剪也有“绞刀”之别称,为何刀刻就不能称为剪纸呢?事实上,剪镂刀刻的痕迹确有差异,其应用的技法也有难易之分,因此,世人认为刀剪并用的作品可统称为剪纸,而纯刀刻的作品仍可称为剪纸,于是剪纸分类上就有剪纸、刻纸之分了。

以纹样分类。

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

又中国剪纸的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寓意,所以寓意可作为分来的依据,由此可分为: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七类。

以用途分类。

有人认为剪纸的分类应以用途为据,由此可分为:

(1)装饰类:贴于它物之上以供欣赏或增加它物之美的剪纸,如窗花。

(2)俗信类:用于祭祀、祈福、怯灾、怯邪、驱毒的剪纸,如门神。

(3)稿模类:用于版模、印染的剪纸,如绣稿。

(4)设计类:能增加它物之美,或能宣扬它物的剪纸,如电影或电视的片头。

另外也有人认为剪纸应分为三类:

(1)凡是用单色纸剪做的窗花、彩稿(花样子),称为剪纸。

(2)凡是用彩色纸剪做、经粘贴而成的作品,应称为剪贴。

(3)凡是剪后再填色的作品应称为剪画。此种说法未免含混笼统、似是而非,不仅类同窗花的繁多作品未列入,而且剪画一词释义尚多,不宜据于列类,何况剪而染色的作品将如何归类,实待商榷。

剪纸成品以用纸及制作分类。

还有以用纸及制作分类的,多用于教学之用。它将剪纸分为二类七种:

第一类:单色剪纸。就是用一种色纸来剪做的。又细分为:

(1)折剪类,即将纸折叠后剪,放开后可得一种图案或字型。

(2)迭剪类,即将数张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后再依稿剪之,一次可得数张作品。

第二类:复色剪纸,又称为彩色剪纸。是以数张彩纸分剪后剪拼贴成图;或以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或先剪成主版,衬以白纸后再染填上各种颜色。细分可为:

(1)衬色类,先用单色剪纸的方法剪做成图,再以彩纸为衬。

(2)套色类,以单色剪纸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色纸贴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上;或将画稿所需的各色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沿稿线以次剪成,择取一张为主版,贴裱在衬底上,再将其余的部分添贴在主版之上。

(3)拼色类,即分别用色纸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图样贴裱在衬纸上;或见各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依稿剪成,吻拼于衬纸上。

(4)染色类,即用易于浸渍的白纸或浅色纸剪成各种形象,再逐次染成所需的颜色;或先将纸染色,再剪成形象。

(5)填色类,即先用黑色纸或深色纸剪出主版,裱贴在白纸上,再依稿填涂各种颜色;或用白纸剪成主题形象,裱贴后再填染所需颜色;也有先填色而后剪做的。

(6)磁性剪纸,磁性剪纸在工艺上有手工制作和机器制作之分,手工剪纸又有剪和刻之分。

至于兼用两类方法制作的剪纸,应择其主要的方法归其类别。

艺术类论文

艺术类职业院校相比于普通职业学院,学生文化基础更加薄弱。也对英语教育普遍提不起兴趣。如何提高艺术生对英语教育的兴趣,不仅仅应当从学生方面入手,更应当思考当今艺术类职业院校的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的途径。本质主要阐述了当前艺术类职业院校英语教育的现状,对艺术类职业院校英语教育方式的进行了思考探究。

英语教育;职业院校;探索。

当今,职业院校的培养学生方式主要在于专业技术人才。而与非艺术类职业院校不同的是,艺术类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大部分学生甚至对文化课程提不起兴趣。一到文化课堂,就出现倒头大睡或交头接耳,无心上課的现象。但英语教育在国家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上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加强艺术类职业院校的英语教育,培养新时期的综合发展的艺术专业人才,正是每个艺术类职业院校应当思考的问题。

当前,艺术类职业院校的英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英语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

艺术类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艺术类专业技术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艺术类专业课程的安排相对比较完善,而文化基础课则较为薄弱。目前,虽然艺术类职业院校的英语课程每周都有安排,也有针对性的教材。但英语课程的教学应当达到何种程度,培养怎样的实用性人才尚不明确。

(二)英语教育课堂的不重视。

艺术类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学生课堂上兴致不高。再加上职业院校对英语教育达到的培养目标未做硬性要求,没有具体考核的指标。导致教师对课堂教学也越来越不重视,大多数草草了事,只是简单完成课时量。课后也鲜少有布置作业,进一步导致了学生对课后学习的不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也更少关注新的教学手段、教育方式。

(三)英语教育配套设施跟不上。

英语教育是融合听说读写、应用于实践中的综合教育。目前,大多数艺术类职业院校在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但也仍然不是每间文化教室都配备。每学期都会有部分班级的英语课堂安排在没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而没有多媒体设备,英语课堂的教育只能局限在说、读、写三方面。英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听的环节,则在日常的英语教育中被忽略了。

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主要是知识方面、能力方面以及素质方面的要求。艺术类职业院校对学生英语教育的目的也应当围绕这三方面开展。

(一)知识方面,明确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

艺术类职业院校不仅要培养专业型的艺术人才,更要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艺术人才。更长远来看,要让艺术人才在国际演出中也能正常的无沟通障碍地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首先,艺术类职业院校应当对学生的英语教育的知识培养,系统地形成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应当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及长期目标。并用一些硬性指标来衡量。比如,英语交流应当达到何种流利程度,英语三级及四级的通过率,能够翻译多少词汇量的文章等等。其次,加强艺术生英语的课外知识培养。要提高艺术生对英语的兴趣,不仅仅要从教材入手,更应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从他们的兴趣切入,将英语教育融入进去。组织一些英语教育的课外活动。比如,阅读学生感兴趣的英文名著,课下组织学生一起观看英文节目。

(二)能力方面,重视课堂及课外实践对英语教育的作用。

职业院校的英语教育,课堂是第一教育环境。英语教育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指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听说的能力。要培养艺术生的听说能力,首先,应当加强课堂的教学,教师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寻求英语教学的新手段、新方法,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塑造用英文沟通的氛围,从而提高艺术生对英语课堂的兴趣。其次,重视课后的英文实践活动。教师应当积极主动,组织学生课后开展各项英文实践活动。努力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投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三)素质方面,加强教学设施的建设。

英语的素质教育,应当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态度、学生能够树立起对英语学习的信心的各方面综合发展的教育。艺术类职业院校,若想培养综合素质强的学生,在教学设施上就必须努力跟上教学发展。对英文教育来说,多媒体及语音室是必备的基础设施。当前,大多数艺术类职业院校都没有专门的语音室,学院应当多努力争取财政拨款、优秀校友捐赠等各种投资,为英语教育创造良好的设施条件,使英语教学多样、全面发展。

艺术类职业院校的英语教育是一条道阻且长的道路,这不仅仅关乎教师的英语教育方式的改善和发展,更在于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培养文化与专业双向发展的优质艺术生,也能为学院发展争取到更高质量的生源。

相关范文推荐
  • 12-20 寝室抽烟检讨书范文(23篇)
    检讨书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反思和总结,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成长轨迹。这些检讨书范文包含了各个领域的经典案例和个人经历,非常值得我们反复研读和思考。
  • 12-20 争做好学生演讲稿(专业22篇)
    学生演讲稿的撰写过程需要学生充分准备,熟悉主题,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适当的演讲练习。以下这些学生演讲稿的主题各不相同,但都非常有深度和思考性。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 12-20 亚洲象实验报告(通用13篇)
    报告的写作需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和逻辑,包括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以确保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我们的研究内容。希望以下范文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路,结
  • 12-20 加油站心得体会及收获(优秀18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从个人角度出发,对所经历的事情进行思考和总结的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样本,您可以学习他们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技巧。
  • 12-20 假期感悟心得体会(通用19篇)
    心得体会是在个人经历的基础上对所得到的思考与感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文字材料。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开始写心得体会,可以先参考一下下面的范文,也许会有所帮助。
  • 12-20 内控主任心得体会(汇总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经验,并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下面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希望能为大家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 12-20 复习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大全(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是一篇通过总结经验和反思思考写成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我们农村小学之间办学条件
  • 12-20 诗经草虫读后感(优质19篇)
    读后感是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对于作者所传达的思想和观点的理解和思考的产物。接下来是一些读者对于经典名著的读后感,让我们一起品味文学的力量和魅力。《草虫的村落》这篇
  • 12-20 长沙旅游心得体会及收获(模板21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一段时间内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接下来将分享一篇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 12-20 党史党课教育心得体会(优质23篇)
    心得体会是对某一事物或经验的深思熟虑后的理解和归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参考。。我开始写这个心得的时候,感动得像湖一样舒适的心突然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