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大班准备上小学活动反思与总结(精选5篇)

大班准备上小学活动反思与总结(精选5篇)

时间:2023-09-25 21:54:24 作者:温柔雨 大班准备上小学活动反思与总结(精选5篇)

围绕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性总结,总结某一方面的成绩、经验。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准备上小学活动反思与总结篇一

优点:

导入的`主题选的不错,学生都非常感兴趣。课堂流程比较清晰。

缺点:

容量太大,知识落实不实。导入时间过长,占用时间太多。学生指导不到位,小助手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学生学情分析不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情,应该引起自己足够的重视。其实这也反应出自己平时教学落实不到位。因此要加强日常教学中知识、技能的落实。同时,也有必要做一些检测。不然,对于学生的学习就是一本湖涂帐。不知道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又没有掌握。

大班准备上小学活动反思与总结篇二

活动目标:

1.能倾听小学生哥哥姐姐的介绍,了解他们是怎样做小学生的。

2.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逐步树立任务意识、责任感,有向往小学生生活的愿望。

活动准备:

邀请几名从本园毕业的二、三年级的学生(带好作业本),各人事先准备好表演的项目。

活动过程:

1.请本园毕业的小学生哥哥姐姐来园介绍自己入学后的`适应过程,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1)背诵拼音字母。

(2)念乘法口诀。

(3)做快速的加减练习。

(4)朗诵一段课文。

(5)写书法。

2.结合作业展示,有小学生讲述自己努力练习写字和完成作业的过程,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启发幼儿围绕感兴趣的问题,自己提出来。

提示:你想知道哥哥姐姐上小学后的哪些情况呢?

你还想问哥哥姐姐什么问题,自己提出来。

4.观看哥哥姐姐的作业本并和他们个别交流。

大班准备上小学活动反思与总结篇三

设计思路:

大班下学期,我们组织孩子们参观了附近的小学。在参观后的谈话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孩子感到不满,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自己将要上的那所学校;有部分孩子感到紧张,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将会被很多的作业“压倒”,失去游戏的机会。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我园正在进行的“信息技术与园本课程的整合研究”的课题,我们设计了网络活动“上小学了”。

我们一方面试图通过这一活动,解决“学校多、路途远,无法一一参观”的困难,满足绝大多数孩子的愿望。另一方面,由于我园一直在进行信息技术和园本课程的整合研究,孩子们对于如何上网浏览、搜集信息的方法较为熟悉,因此我们想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以更全面地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弥补实地参观的不足,激发他们对小学的向往之情,为将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标:

1、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了解自己将要上的小学以及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萌发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2、能大胆地与同伴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习上网搜集信息。体验网络的便捷。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参观过小学。

2、进行“我要上的小学…‘我想知道的”两项调查。

3、教师根据调查表上的信息在电脑中收藏相关小学的网页。

4、电脑室。

活动过程:

一、观看“我要上的小学”调查表并谈话

2、许多小朋友说要一所所地去参观,可是小学那么多,有的离我们很远。我们不可能一所所去。想想看,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上网看一看。)

二、到网上“参观”小学

1、与幼儿共同浏览拉萨路小学的网页。

(1)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看看拉萨路小学吧!(教师点击“拉萨路小学”,从首页至“走进拉小”……直至进入“分校风采”的操场、阅览室、第一机房等内容。)

(2)我们先参观一下拉萨路小学美丽的校园吧!(点击“分校风采”的“走进校园”,教师边点击操场、阅览室、第一机房的画面边提问。)

(3)(点击“走进拉小”的“现任校长”。)这么美丽的校园的校长会是谁呢?原来是个女校长,她姓周。周校长还是南京市的名校长呢!

(4)(点击“教师之家”的.“名师工作室’’)这是什么地方?我们来看一看拉萨路小学都有哪些老师。这些都是南京市的优秀青年教师呢。

2、幼儿自由浏览学校网页,相互交流感受。

(1)bi导幼儿在“收藏”中寻找自己将要上的小学并浏览。

师:每一所小学的网页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路标,有的是文字,有的是图标。;请你们顺着自己所选小学的路标仔细地看一看吧。

(教师巡视,发现幼儿的困难并及时给予指导。)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分享“我要上的小学”的有关信息。

师:刚才你们浏览了什么小学的网页?你看到了什么?

(3)体验网络的快捷。

师:有了计算机网络,我们在幼儿园就可以看到自己将要上的小学校园是什么样的,还认识了学校的老师,真是太方便了。

三、借助网络了解小学生的课余生活

1、回顾调查表“我想知道的”上的问题。

(1)在参观南湖一小前,你们提出了许多想知道、想了解的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可有些还没有解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问题。

(2)小学生除了上课、写作业外,还有其他活动吗?他们会有些什么活动呢?

2、师幼共同浏览拉萨路小学的网页。

(1)拉萨路小学会组织哪些活动呢?(点击“学生乐园”的“阳光少年”:少儿频道、嘉年华)小学生们在干什么?(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图片了解小学的少先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

(2)拉萨路小学的小学生还非常能干!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点击“学生乐园”进入“才艺广场”。)

师:这是什么?这是“、学生做的电脑小报,他们真是太能干了,还拿到了许多奖状呢!(点击“分校风采”的“校园快讯”:科技模型。)

3、幼儿自由浏览网页,了解小学生的课余生活。

4、观看视频“校园生活直播”:小学生的课间生活。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学生在课间都干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5、幼儿邀请同伴、教师共同操作,交流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

活动反思:

为了让大班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生活,熟悉小学的环境,及一些日常行为规范,激发幼儿入小学的愿望,5月28日上午,我们组织大班幼儿进行了一次参观小学的活动。在参观前我们年级组进行了研讨,确定了参观的时间、路线、内容等,让幼儿从了解小学生的升旗仪式、做操、上课、小学的校舍布局等。

星期一正好是小学的升旗仪式,我们大班组的四个班级在老师和保育员阿姨的带领下来到了小学。先是在操场参观了升旗仪式,接着带领小朋友参观了教学楼、食堂等,绕着小学走了一圈,紧接着小学生做操的活动开始了,我们鼓励大班的小朋友也跟着学做小学生的操,感受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最后,各班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了小学一年级的班级参观了教室,让他们看到了穿着小学校服,带着红领巾的小学生,还有教室里的课桌椅、课本、作业本等等。边参观,我一边给他们进行简单的讲解,好让幼儿能对小学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有的班级还进入了一年级教室听了五分钟的课,听小学老师领读课文,看小学生认真写作业等等。

大班准备上小学活动反思与总结篇四

活动:书包里的朋友

活动目标:

1、 知道小学生的书包里应带的学习用品。

2 、能根据课程表,尝试整理自己的书包。

活动准备:

1 、铅笔、橡皮、尺、铅笔盒、垫板、蜡笔、语文和数学课本、练习薄、羽毛球和羽毛球拍、水杯、饭盒、绳子、棋类、毽子、图画书、餐巾纸等的实物,以及以上物品的图片。

2 、实物书包4 个、小学一年级课程表4 张。

3 、一年级小学生整理书包的录像(见操作材料包“整理书包”) 。

活动过程:

一、书包里有哪些朋友

3 、将以上所有物品按照它们的用途进行分类(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娱乐用品等)。

4、 思考:哪些是小学生书包里必须带的物品。

5 、对有分歧的部分展开讨论,并得出结论。

二、整理小书包

l、 观看一年级小学生整理书包的录像,谈论:小学生整理书包时在看什么?

2 、观看小学生的课程表,了解小学生每天都上哪些课。

3 、对照小学生书包里的物品思考:明天是星期几,并按照课程表加以证实。

4 、幼儿分成4 组,分别按星期二到星期五的课程表,将物品图片放进小书包,并整理小书包。

5、 检查各组书包里的物品放得是否合适,看看哪一组整理得又快又好。

活动延伸:

将区域活动的一角布置成小课堂,放置一些小学生的课本、学习用品、小书包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可以再次尝试整理书包。

活动:找不到眼镜

活动目标:

1 、能正确使用自己的学习用品。

2 、逐步养成整理和保管自己物品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 故事《 找不到眼镜》 (见p293 )及相应故事图片(鞋子、肉汤、衣袋、火箭)。

2、松鼠、孤狸和流熊3 位朋友给熊的留言。

活动过程:

一、故事《 找不到眼镜》 前半部分

1、 边看图片,边听故事的前半部分。

2 、回忆松鼠、狐狸和浣熊是怎样回答熊的问题的。

3 、这些地方可能会有熊的眼镜吗p 它的眼镜可能会在哪里?

二、故事《 找不到眼镜》 后半部分

1 、从画面上找出熊的眼镜,思考:3 个朋友有没有看到熊的眼镜。它们为什么都没有告诉它。

2 、读一读松鼠、狐狸和浣熊3 位朋友写给熊的留言。

3 、谈论:熊怎样才能方便地找到眼镜呢?它的眼镜该放在哪里?

4、 分别扮演3 个小动物,试着模仿动物的口气对话,和教师一起完整讲述故事《 找不到眼镜》 。

三、怎样保管自己的物品

1 、回忆我们是否也有找不到东西的时候,都闹过哪些笑话。

2、 谈论:我们有哪些东西需要保管?怎样才能做到需要时立刻就能找到它们?3 、思考:进入小学,我们需要特别保管好哪些物品。

4 、我们的学习用品应该放在哪里?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习用品不遗忘、不丢失?

活动:快上一年级

活动目标:

1 、运用欢快的节奏演唱歌曲,表达想上小学的愉快心情。

2 、初步尝试进行卡侬曲式的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1 、小学生进入校园的一系列场景照片(见挂图“小学的早晨”)。

2 、歌曲《快上一年级》。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了解歌曲内容

1 、谈论:我们将要进入什么小学?家人为我们做了哪些准备?

2 、观看小学校园照片;说一说小学生怎样上学。

3 、欣赏歌曲《 快上一年级》 ,谈论各自听到的歌词内容。

4 共同运用小学校园照片,排列歌词的顺序。

二、学唱歌曲

1 、运用念儿歌的方式,跟着歌曲的节奏诵读歌词,把握欢快的节奏。

2 、进一步欣赏歌曲,试着将歌词填进乐曲里。

3 、在演唱中注意控制自己的呼吸,在一句结束的时候轻轻换气。

三、《 快上一年级》 卡侬游戏

1、 按照|x x x x|x x x | x x x x | x—|的节奏念儿歌。

— — — — —

背上我的 小书 包,快上 一年 级。

2 、幼儿分成两组,各围成一个圆圈。第一队按节奏边转圈走边念儿歌,念到最后一个“级”字时,全队蹲下。

3 、第二队在第一队念完第一句时,接着开始按节奏边转圈走边念儿歌。

4 、在把握节奏的基拙上逐步减少各队人数,将两队变为三队、四队…

5 、规则:

( 1 )按顺序在规定的时间接念,不能超前或落后。

( 2 )必须符合确定的节奏、不能快或慢。

活动:有啥不一样

活动目

标:

1、在交流与比较中感受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初步了解小学的环境设施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

2、激发幼儿进入小学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活动准备:

幼儿参观小学的记录、反映幼儿园生活和小学生活的系列照片。

活动过程:

一、交流分享:小学什么样

1 、根据自己的调查,谈谈小学的校舍和幼儿园的校舍有哪些不一样。讨论:

( l )怎样找到自己的教室?

( 2 )厕所在哪里?

( 3 )教师的办公室在哪里?

2 、从收集的照片上,看看小学的教室和幼儿园的教室有什么不一样。

讨论:

( l )小学的课桌特是怎祥排月的?

( 2 )小学的黑板报是怎拼的?

( 3 )小学的教室和幼儿园的教室还有哪些不一样?

3 、谈论:小学上课和幼儿园上课有什么不一样?学一学小学上课时师生的礼貌用语。

二、小学一年级上什么课

1 、观看小学一年级课程表。

2 、了解小学课程: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社会、小学探索型课程、自然、美术、唱游。(按幼儿的疑问作适当解释。)

3 、学做10 道听算练习,并对照得数,看看自己的对错情况。

4 、读《 品德与社会》 中的一篇课文《 我上小学啦》,思考:总是因为忘了带文具而多次向朋友借用,朋友会怎样想。

三、我们的疑问和愿望

1、 我们的疑问:

( 1 )我们的座位在哪里?(由班主任确定并定期调换前后左右位置以保护我们的视力。)

( 2 )为什么上课要先举手再发言?

( 3 )什么时候才能带上绿领巾和红领巾?(一年级上学期带绿领巾,二年级下学期戴红领巾。)

( 4 )什么是作业?什么时候做作业?

2 、我们的愿望:

可视幼儿关注的事情,决定谈话内容,进行谈论。

活动:上学的早晨

活动目标:

1 、知道小学生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早晨准时到校。

2、 初步具有按计划做事的意识,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录像(记录小学生早晨上学前的生活情境,以及记录大人一分钟能做些什么)、课程表、书包、笔、纸张、卡片等(见操作材料包“小学生的早晨”) 。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

播放记录小学生早晨上学前的生活情境的录像。录像通过一个小学生的自述,介绍了小学生从起床到出门上学做的每一件事情及花费的时间,比较早晨上幼儿园和上小学有何不同。

1、 讨论:这个小学生早晨做了哪些事情?

2 、运算:要花多长时间?

教师将幼儿说的时间记录下来,并出示给孩子们看;与幼儿共同进行运算,得出一共需要花多少时间。

3 、早晨上幼儿园与上小学有何不同?

1 、讨论:怎样才能合理安排时间,做到不迟到?(如闹钟提醒、家长提醒、晚上整理好书包等。)

三、向小学生学习,抓紧每一分钟

1 、体验“一分钟可以干什么”。

播放录像:大人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如营养员阿姨包小馄饨、警察叔叔抓坏人、医生救病人、运动员比赛等。)

2 、竞赛活动:一分钟整理书包。

活动延伸:

大班准备上小学活动反思与总结篇五

本课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脉搏,通常把随着心脏跳动而动脉管壁搏动的现象叫做脉搏。测量脉搏可以了解心脏功能状况和身体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以及预测人体一些病理现象。教给学生用一手的中指和食指指端轻按另一只手腕横纹上面,挠骨外侧(拇指侧),待感觉搏动后再计时量数,通常测量1分钟脉搏先测量10秒钟,然后再乘以6,就是可以知道自己1分钟的脉搏。

为了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教师计时,让学生试着测量自己的脉搏,同时向学生传授了相关的知识。晨脉搏---也称基础脉搏,指早晨刚醒,未起床时测量的脉搏,锻炼后第二天晨脉搏每分钟提高8次以上,则可能运动量过大,如变化不大,则运动负荷合理。安静脉搏---静坐、无病、没有运动没有工作,即相对安静状态下测量的脉搏。小学生每分钟大约80―85次,成人大约72次左右,运动员比较低。运动脉搏---运动结束时立刻测量的脉搏,也称“练习脉搏”,每分钟122次以内,说明运动负荷小,140---160次说明运动负荷适当,180次以上则是大负荷。课中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比较生疏,不太好理解,所以尽量联系生活实际,通俗易懂的讲述相关知识,今后在活动中经常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脉搏,监测自己的练习状况。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