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二年级数学进位加法教案(模板8篇)

二年级数学进位加法教案(模板8篇)

时间:2023-10-16 05:53:44 作者:琉璃 二年级数学进位加法教案(模板8篇)

教学方法:指导教师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通过研究和借鉴他人的教案,可以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年级数学进位加法教案篇一

九加几是二十以内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课时,春教学反思5篇。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九加几在教学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又是学生学习十几减9的基础。九加几的例题,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自主的探索算法,通过对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来计算。通过多种练习的巩固,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应用意识。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本班学生已有的经验,他们对于“凑十法”这种术语学生很陌生。但是已经有很多学生已经能尝试算出九加几等于几。争对本班学生原由的认知基础我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一、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1、口算9+()=10

生1:9+1=10

生齐:9+1=10

2、9+1+2=9+1+6=9+1+3=9+1+5=9+1+7=9+1+8=

生1:9+1=1010+2=12

师:非常不错!你把计算过程也说出来了。(之后所有的学生都如此说出了计算的过程。这两道口算层层相扣,由易到难,互相递进。开门见山到如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二、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注意了让学生有自己发现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体现学生多种的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比如:点着数、接着数、凑十法等。着重讲解凑十法。

三、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尝新意识的重要途径。结合九加几的题目,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包括新课到如中从现实问题因如计算问题:通过学生提出有几盒饮料?进行解决。把解决问题与计算问题进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还有后面应用部分,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跳绳的与踢毽子的一共有几人?(9+3=12)

2、跳绳与跑步的一共有几人?(9+6=15)

3、跳绳的与跳远的一共有几人?(9+7=16)

4、跳绳与数饮料的一共有几人?(9+8=17)

教学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许多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体验形成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年级数学进位加法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cai课件,小棒。

教学活动设计修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

(现在一共有几瓶饮料?)

2、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3、根据这个问题请你能列一道算式吗?怎么列?

9+5=

你能说说9加5可以怎样算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察小结:“凑十法”就是把没有学过的9加几变成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计算。

二、做一做,说一说。

1、“9+3=”可以怎样算,你能用小棒摆出你的算法吗?自己想好后,摆给小组同学看,并说说你的想法。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2、请学生自己摆一摆,算算“6+9=?”

观察书上的图,圈一圈并填出得数。

并问学生:虚线框是做什么的'?

3、圈一圈,算一算。

请你也用圈一圈的方法,算一算练一练的第一题。

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拆大数或拆小数都可以。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随机报题。

9+2=9+5=

9+8=9+6=

9+9=4+9=

选择1-2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5题。

(1)第2题目的: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

(实施方法:仔细看图后,所以说图意,独立完成。)

(2)第3题:通过登山游戏,体会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一样。

(实施方法:小组竞赛后核对答案,交流发现规律。)

(3)第4题目的:结合毛毛虫图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

(学生读懂题意,再结合示意图,填出结果。)

(4)第5题:联系学生生活情境,获取数学信息,再运用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读图,获取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四、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有几瓶牛奶(9加几)

9+5=9+3=6+9=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进位加法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相应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的“凑十”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

教具准备cai课件,小棒。

教学活动设计修订

一、游戏导入

师:我们来做一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问你们答。9的好朋友是几?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数一数一班种了几棵树?

师:我们再来看看二班种了几棵树?

师:从图中你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三、探索新知

1、师:我们来一起解决“两个班一共植了多少棵?”

想一想,你是如何列式呢?

生:8+6或6+8

2、师:请同学们先试着做一做,可以把我们的好朋友小棒找来帮忙,用它来帮一帮。

师:把你认为好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们听听吧!

3、全班交流8+6你是怎样算的?

谁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寻找最优计算方法。

4、观察这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个计算更简便呢?

5、试一试8+8=7+8=8+4=5+8=

6、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8+几的加法,在计算时,我们往往看大数,分小数,先凑十,在计算,这样计算起来更简便。

四、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读图,动手圈一圈,如:先把10个圈在一起,再计算出结果。

2、指导完成练一练。

第1题:通过摆一摆,结合数学模型来巩固“凑十”法。

第2题: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体会“凑十”的过程,巩固“凑十”的计算方法。

第3题:结合图进一步巩固进位加法。

第5题:通过连一连来巩固进位加法。

第6题目的: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运用进位加法来解决问题。

五、在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请一位小朋友给大家说一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板书设计有几棵树(8加几)

8+6=148+6=14

作业设计练一练p82第4题。

课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进位加法教案篇四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水族馆参观,你们想去吗?有几个小朋友也在参观水族馆,我们和他们一看去吧!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都有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生1:左边的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鱼?

生2:右边的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鱼?

生3:左边的鱼缸比右边的鱼缸里的鱼少几条?

生4:右边的鱼缸比左边的鱼缸里的鱼多几条?

生5:红鱼比黄鱼少几条?

生6:黄鱼比蓝鱼少几条?

生:可以这样列式:14+28=

师:14+28怎样计算呢?请小朋友在小组中商量一下。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师:哪个小组愿意派一位代表说说你们的算法?

组一:口算

组二:列竖式

组三:4+8=12,10+20=30,12+30=42。

组四:用计数器

……

师:刚才同学们研究出了这么多的算法,真了不起!你们喜欢那种方法来计算呢?为什么?

(学生举手发言,说出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说明理由,并在教师指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师:我们有了好方法,一定会把问题解决的又快又好的。来看“右边鱼缸里一共多少条鱼”这个问题吧!

师:谁能说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生:23+27=

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计算。)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算法?

生交流:……(有的'用口算、有的列竖式,大部分都是用列竖式的方法)

生:做对了的同学请把你的本子高高举起来!你们真了不起,能自己发现好的计算方法,并且计算的又快又准确。

师:你们计算的这么好,能不能告诉同学们,你觉得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写的时候各个数位要对齐,计算的时候先从个位加起,满十在前一位加一。

师补充:“进一”时要在前一位右下角写上一个小“1”,防止加的时候漏掉了。

师:观察一下,咱们今天学到的加法计算和前面的加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学生:以前学的加法都是个位和个位的数加起来都不超过十,今天学的都够十了…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我们不但要会说还要会做,下面就通过自主练习来检测一下大家的做得怎么样!

师:这一节课同学们的表现很出色,老师非常高兴。你们高兴吗?为什么?

生一:我也很高兴,因为我学会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一些知识;

生二:我懂得了与小伙伴合作;

生三:我受到了表扬;

……

二年级数学进位加法教案篇五

1、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强对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二年级数学进位加法教案篇六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我在教学9加几时就是按传统的9加几教学的。课本的信息窗以“小小运动会”为切入点,深入到孩子的学校生活,非常吸引孩子的兴趣。

信息窗1通过运动员和志愿者报名的情况,引入9加几的计算,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6等于多少?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6=15”。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这些方法还都属于比较慢的方法,但是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提出反对。通过课件的演示,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并总结出了“凑十法”的口诀:“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来帮助孩子计算。

在看大数这一个小部分里,我通过“找朋友”的游戏和孩子一起确定了9、8、7、6、5各数的好朋友是谁,也就是以上各数与哪个数可以凑成十,并一起编了儿歌“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xxx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演变为拍手歌,作为课中操让孩子活跃思维。

从这里我明白了,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本课也出现了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是从数数到凑十法演变的过程中,我的角色太过重要,明显地着急让孩子快速接受我的方法,以至于许多孩子并没有真正理解凑十思想就被动地按照我的方法来做。其次,孩子说得多,动笔少,速度跟不上思维。很多孩子口诀背得很熟但是遇到实际问题还是不会计算。还有一点就是,课本信息窗的内容不能满足孩子学习的情境,我还应该多找一些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来吸引他们进行学习。

在课堂上发生一件小插曲,让我对一年级的.孩子刮目相看。在计算9+7时,根据凑十法将7分成1和8,这时有一个学生突然提出:“老师,我觉得也可以把9分成3和6,因为7和3也是好朋友!”这个想法让我惊叹,分不同的加数这个环节我原本打算在复习的时候提出来让学生思考,但是这个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就有这样的思考是非常好的。我假装苦恼地问孩子们:“是哦,9找到好朋友了可是7也想找好朋友怎么办啊?”孩子们在简短的讨论之后给出了答案:“凑十法”中提到过“看大数,分小数”,所以大数找朋友比较简单!

从对这一节课的反思中,我明白了要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在交流过程中,提倡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此时,暂不比较算法的优劣,只是在演示和板书时对其中“凑十”法进行了不露痕迹的关注。最后让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好,好在哪里。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道了用凑十法比较简单,为后面的学习“8、7、6加几”做好了铺垫。

二年级数学进位加法教案篇七

第八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42页练习六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对千以内的加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进位加法及连加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准确笔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你们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逛公园吗?今天我们邀请茄子先生和豆荚老师去逛公园,愿意吗?与他们同行,我们要做好准备,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有信心吗?出发吧!看,遇到什么了?要先回答出门上的问题才能进去呢。(出示黑板:画有一扇门,门里写着:说说下面各数大约是几百。204598499305)

二.笔算加法的练习

1.练习六第2题

谈话:公园里有美丽的蝴蝶,它们在快乐的飞来飞去,各飞到哪一朵花上呢?

1)生独立完成练习。2)指名汇报:每只蝴蝶应飞到哪朵花上?

3.练习六第3题。

1)先估算大约是几百。说说怎样估计的?

2)独立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集体核对。

3)指名说自己是怎样验算的?要检查些什么?

(检查时要看验算的结果与竖式的结果是否一致,还要看数字有没有抄错。)

4.练习六第4题

公园里还来了许多的小朋友,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呢?分别又有多少人呢?

1)学生自读题目,理解题意。

2)问:“合计”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3)生独立计算。4)汇报核对。

4.练习六第5题

1)指名说图意。

2)师小结:花坛每边268厘米,三角形花坛的三条边一样长,花坛的栏杆一共长多少厘米?怎么想的?(3个268相加。)

3)学生独立计算4)汇报核对。

三.作业

练习六第1题,用竖式计算连加。

二年级数学进位加法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课本第72-7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感悟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认识加减法各部分名称,正确计算

教学重难点

计算方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

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

一、复习

学生说计算方法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小棒图

看图写算式

认识各部分名称

板书:加数加数和

学生用小棒计算13+2,同桌交流,

把3和2合起来再加10

从13接着往后数

………………………………..

2.教学例2

出示小棒图,学生说图的意思

列算式15-2

认识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被减数减数差

学生用小棒计算15-2,同桌交流

先算5-2,再算10+3

因为13+2=15,所以15-2=13

…………………………………

教学例3

先让学生看图填空。说说图中11+6和17-6这两个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在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

集体交流反馈“你是怎样算得?

教学例4

出示图片,谁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

那你们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怎么列式?

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算一算出示题目,独立完成后,再交流。

课堂活动

1.摆小棒,算一算

2.拔珠子计算

同桌合作完成

3.看卡片口算

同桌游戏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3+2=1515-2=13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