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三个儿子说课稿(优质21篇)

三个儿子说课稿(优质21篇)

时间:2024-02-20 06:18:15 作者:紫衣梦

教案模板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的节奏和步骤,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模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三个儿子》评课稿

我听了莫老师《三个儿子》这节课,颇有感触。其实,我们的教学是在不断地磨课中有所改进,以致达到更上一层楼的效果。莫老师的这一堂课在我二(2)班已试教过,这次的教学明显比上次要精彩的多。下面就浅谈这节课:

1.课题的导入比第一次试教要自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课题导入时,让学生回忆一下爸爸妈妈是怎么夸奖我们的?让课文与生活拉近了距离,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画出妈妈夸孩子的句子。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这样学生不仅从读中理解到文章的大意,还通过“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所以这次学生品读妈妈夸孩子的话时到位了很多。指导朗读的时间也节省了很多。

2.品读课文,扎实有效。初读课文时就以“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引起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孩子迫不及待地去阅读课文,仔细找找到底是为什么。品读课文时就以“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个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抓住三个妈妈的话和三个儿子的表现、行动进行品读。在学习三个妈妈的话时,首先出现前两个妈妈夸自己孩子的话,让学生读,你读懂了什么?那妈妈的感受怎样?再读读,把你感受到的语气读读。让孩子们转化为妈妈的角色,把妈妈的内心是怎样夸自己的孩子的感受读出来,挖掘内心的情感,把情感融入到语句中就能读好了。指名读,小组读,齐读。读好第一位妈妈的话就紧接着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这里的教学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情感已经挖掘出来了,第二个妈妈稍加点拨就读出来了。由前两位妈妈做铺垫,再出示第三位妈妈的话,这样学生体会句子就水到渠成了。

3.老师在拓展中还运用“黄香温席”的故事来教育学生,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是怎样孝顺父母的。

三个儿子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3课《三个儿子》,我先从教材分析和设计理念说起,然后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这些方面来进行说课。

儿子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在儿子的心里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扬母爱的时候,也应该引导孩子读读“子路借米”“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感恩父母的文章。

《三个儿子》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课,课文讲述的是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时,前面两个儿子只知道展示自己的特长,只有第三个儿子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即无论古今中外孝道都是永恒的美德。

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让心灵走出最美的音符。即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三个儿子》是本单元的第三课,从情感与表达方式上传承前两篇,又为下篇课文做了铺设。

根据以上对文本的认识,结合本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第一课时已有的学习基础。拟定了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会用“一个……一个……另一个……”的句式说话。

2、通过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懂得孝敬父母是一个人应有的美德。

3、进行拓展阅读,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本文内容浅显,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老爷爷话的含义,明白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作为教学难点。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预设了如下教学方法。

《三个儿子》评课稿

周一,我听了全区一年级语文老师的希望杯赛课,内容为《三个小伙伴》。,听了六节《三个小伙伴》后,同事跟我开玩笑说:“你可以去评课了,呵呵。”评课谈不上,我的最大的感受是同样的课,的确是不同的人会上出不同的味道,这些课可以说是各有特色,许多环节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我的一点思考,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一堂小语优质课的评价标准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一堂课内,学生是否能够始终保持积极,旺盛的学习态势,始终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是否能做到老师教得有情,学生学得有趣,无庸置疑是考量的重要方面。

对于低年段的阅读教学,“课标”也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放在了首位,那么怎样才能调动起一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呢?希望杯观摩时学习了几招:

一、以“物”激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也就是说感性器官参加得越多,认识得也就越鲜明,确切。本次赛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掘“物趣”,采用了直观教学,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进行教学,实践证明,效果都很不错,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慧园街的王老师采用音乐来创设故事情境,选取的音乐称得上是独具匠心,通过音乐的渲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即使是下午的第二节课,学生们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包括已经听了5节课的老师们也是津津有味,没有一点“审美疲劳”。这是她独到之处,绝对令人眼前一亮。

二、以“情”激趣。

语文教材的内容往往是借助形象—山川田野,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以及各种典型化的人物,向儿童逐步揭示世界的奥秘,培养儿童的理想情操和审美观。教材蕴涵的情感需要靠教师去传递和强化的。《三个小伙伴》正是这样的一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各位老师都比较注重范读,一年级的孩子普遍存在着顿读和指读的`现象,老师多示范有助于降低朗读的难度。她们还注意树立学生榜样,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这样的课堂阅读气氛更浓。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仿效。

三、“迁移”激趣。

在今天的希望杯赛课的课堂,各位老师都注意让学生学习“迁移”。设计不同的课堂练习,来加强反馈,比如:对于三个小伙伴是如何解决困难的都设计了形式各一的句式练习。为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环境,焕发学生运用语言的热情,使学生主动参加活动,积极参与讨论,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一些探究式的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尤值得一提的是上最后一堂《三个小伙伴》的王老师,最后为孩子们配乐拓展的《团结友爱亲又亲》的儿童诗,令人很是赞叹,不仅要对她竖起大拇指!《三个小伙伴》一文要告诉孩子们的就是:团结友爱才能成功。王老师选用这样一首诗歌,令人耳目一新,内容贴切,采用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通俗易懂,既讲了道理又拓展了阅读,一举数得。

这次的希望杯听课,受益良多,需要学习的也很多。

《三个儿子》评课稿

老师的语言生动、形象符合儿童的特点,麦老师就以这些特点,采用了生动、直观进行教学,还跟孩子们亲切交谈,学生倍感亲切,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课堂处处充满乐趣,孩子们在演中学、在乐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二、识字中求实。

识字教学的重点是读准字音,加强生字的理解,找出认字的规律,重点指导,做到:有比较、有示范、有指导、有评价。麦老师在读音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嗓”是平舌音;“拎”是前鼻音;“晃”是多音字,在文中念第四声。然后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句子,检查学生识字情况,使新课标认字练习得到很好的落实。

三、读书美中务实。

读中体会、读中积累是我们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老师牢牢把握着以读为原则,让学生在读中学文、读中悟理,放手让学生读,引导学生美读,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以合作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文中三个妈妈的不同语气,在赛读中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把课文读准、读通、读懂。

四、导语优美。

老师以优美的语言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朗读课文非常有感情,富有语感美,我现在想问一下,三个儿子中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你又懂得了什么?(学生答:我喜欢第三个儿子,因为他能帮助妈妈干活,使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体贴父母)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老师以生动、活泼、设计巧妙、直观、形象的板书给学生美的享受。

五、教学设计新。

解放学生,是我们目前教育改革主旋律,设法让学生动手画、动脑想、动口说。例如:老师先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三个儿子是怎样的表现,让学生自己去找、去画,找出答案讨论汇报:一个孩子翻跟斗,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然后老师质疑: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让学生们讨论得出答案:因为第三个儿子帮妈妈干活,孝敬母亲,所以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在这里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打破小课堂。最后老师还引导学生:你会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说一段话吗?大家纷纷举手发言。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的语言是多么丰富有趣,而孩子们的深情交流和进一步扩大阅读量和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收服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兴趣。

六、教法学法新。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唯一。麦老师采纳了自主、合作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发现、合作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麦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令以上六个亮点得以落实、升华。

这节课给我们带来美感、启发的同时,我有两个建议:

1、在学生进入角色有感情朗读的时候,学生们表现得非常出色,但不要忽略了让学生通过读表现出三个妈妈提水的辛苦。还要加强指导学生读好老爷爷幽默、风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话。

2、在拓展活动中,老师是否要求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如:把你在电视上、书上看到的,或是你身边的哪个小朋友是孝敬、体贴父母的,把他们的事迹讲给大家听。老师还倡议同学们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

《三个儿子》评课稿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课文,这组教材是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课文,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三个儿子》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莫老师的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注重学生的个体体验。

莫老师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如在体会三个妈妈不同的心态时,老师没有越俎代庖地讲述三个妈妈当时的心理,而是让学生自己读有关语句,反复体验,最后形成自己的感悟;又如在体会妈妈提水时的辛苦时,老师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感受妈妈的腰酸背疼,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感知。

2.拓展内容丰富,注重内容的延伸。

莫老师并没有满足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中她设计了几个拓展的环节,如“假如你在场,你会对谁说什么?”既进行了说话训练,又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接着讲述《香九龄温席》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最后设计了问题“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孩子该怎样孝敬父母?”培养学生孝顺的美德。各环节的设计环环深入,循序渐进,恰到好处。

但是,仔细回顾这节课,仍有不少缺憾。比如莫老师教学激情还不够,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评语比较单一;学生朗读的`量还较少等,而这些缺憾我想也正是我们每位教师所疑惑的地方,或许可以说是我们正努力尝试做得更好的地方。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有几个亮点是值得学习的:

1.老师注重了让学生从读中去感悟,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尤其是在体会三个妈妈说话的语气,采用了多种形式,有表演读、男女读、个人读、齐读等,让学生从读中去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2.在说话训练上也是比较成功的。本节课上老师有三个说话训练点,一是用“既……又……”说话;二是用“一只……一只……另一只……”说话;三是你想对三个儿子中的哪一个说什么?老师给予了正确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能把话说完整、生动。

3.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浓厚,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学习兴趣高涨。

以上是本节课上得成功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是,如果老师的激励性评价能多一些,那样能更好的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个儿子》评课稿

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教材处理得当,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本课的教学以“导入新课读好课题”“初读课文识字学词”“轮读课文初识三个儿子”“质疑解惑聚焦一个儿子”“总结课文引发思考”这五个环节的教学,脉络清楚,循序渐进,遵循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规律。学生通过学习,能认识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带有生字的词语,能读正确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懂得要孝顺妈妈的道理,有效的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2、教学手段多样,课堂氛围活泼愉快。

老师的设计是精心的,课堂呈现出来却不露痕迹。如老师的课前谈话,看似随意,其实是为生字的学习做铺垫。生字的学习中使用课件,用动态的演示,以及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动作的方法,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形象理解了“拎”“沉甸甸”的意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该老师在指导朗读“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疼了,腰也酸了。”时,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就是拎水的妈妈。哎,妈妈们,我怎么看到你们一会走,一会停啊?学生联系生活,结合句子,充分理解。教师顺学而导,“这位妈妈的表情告诉我,她都快走不动了,来,请你读读这段话。”“妈妈们,一起读读这段话,告诉我你们有多累,有多辛苦。”

又如体会那“一个儿子”的内心时,教师巧妙地运用演一演的方法,孩子们通过表演再现了课文的内容,升华了人物的情感,从而将课文的难点轻松突破。

在课堂上,教师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在平等对话中,学生的学习是愉悦的。

3、训练扎实有效,学生能力得到发展。

专家强调:语文课首先要姓语,小学语文,姓小。指出了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的任务。识字、写字、读书、作文能力的训练应贯穿在整个小学阶段,但各有所侧重。《三个儿子》的执教老师有很强的训练意识。从小的细节处理到大的环节把握上,都有所体现。如导入时听的训练,观察的训练;揭题时的朗读训练,有层次地读课文训练,读词,把词放到句中读,读好人物的语气,结合课堂情境读,联系生活体验读,表演读等,逐层提高;指导学生看图,先肯定学生从右到左的顺序,然后指导从中间到两边观察。在看的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句式的训练“一个——一个——另一个——”,指导学生说规范的,有条理的一小段话。

如果老师在每节语文课上,都能进行扎实的训练,孩子的语文能力将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当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包办的过多了。如识字写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在理解课文时,我个人认为过于拖沓,如轮读课文,逐段指导读课文,作为初读课文。指导读好人物的语气,应该和“聚焦一个儿子”进行整合。总结全文时,应安排读全文,对课文有个完整的印象,回归整体。正如我们常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但瑕不掩疵,这节课中非常多的东西值得我们语文老师学习、咀嚼!

三个儿子评课稿

课前交流中,老师以“孝”字为引子,揭示课题,为揭示课文内容埋下伏笔。

指导学生读出语气。如学生在朗读“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一句时,老师运用情境迁移法,学生变成了拥有一个好儿子的妈妈,都想夸夸儿子。最后学生都能自豪地、高兴地夸着儿子。朗读的语气何须再作指导,它变成了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

老师范写了“胳膊”两字,要求学生端正、工整、漂亮地书写汉字。

“沉甸甸”帮助学生理解了字义、词义。如学习“拎”,师生一起做动作,学生在做一做的`过程中理解了字义;学习“晃荡”一词,让学生想象平时端水走路的情景,充分理解了词义。

在学习“胳膊”一词时,当学生知道肉月旁与身体有关后,就积极而迅速地把自己积累的与身体有关的汉子都调动出来了。这样的归类,学生既掌握了新字,有复习了许多旧字。

通过看图说话训练,学生初识了三个儿子。老师出示课文插图,加以引导:“瞧!这就是课文中的三个儿子,看看他们各自在干什么?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紧接着以句式:“一个——一个——另一个——”,让学生再来介绍,训练了学生说话的条理性。

《三个儿子》评课稿

一。复习旧知:出示生字词让学生个人读,集体读。

优点:巩固学生学过的生字新词,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读的形式多样,能全面检查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改进: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句子,这样不但练习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回忆起课文的内容。

二。课文教学。

优:1.让学生动笔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

2.朗读三个妈妈的话,并体会妈妈的心情。

3.读的形式有个别读和集体读。

4.要求学生用“既……又……”说一句话。

改进:1.学生没有真正地体会到妈妈的心情,因为学生读得不到位。

2.在学生读的时候有困难,老师可以范读,让学生说说听完老师读后你体会当时妈妈的心情,然后再放手让学生去读,去体会,这样效果会更好。

3.在个别句子品读时尽量减少集体读的次数。

三。说话训练的逐层提高。设计好,拓展不够。

田里的西瓜既()又()。(找同学的优点加以表扬)()既()又()。

一个()。一个()。另一个()。一只()。一只()。另一只()(可以让学生换量词进行练习)。

四。拓展延伸:

2.你打算怎样孝顺妈妈?这个拓展的'时间太长,而且与本文的联系不大,没必要在此花太长的时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个儿子》评课稿

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课文,这组教材是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课文,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三个儿子》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我听了林老师这节课,仿佛溶入到这个有趣的故事之中,不但使我明白了无论古今中外,孝道都是永恒的美德,还真正感受到在座的孩子们的主动学习精神,以及他们不但在学校守纪律、认真学习,在家也能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优秀品质。这节课令人耳目一新,富有以下六个亮点:

一、教学充满乐趣。

老师的语言生动、形象符合儿童的特点,麦老师就以这些特点,采用了生动、直观进行教学,还跟孩子们亲切交谈,学生倍感亲切,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课堂处处充满乐趣,孩子们在演中学、在乐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二、识字中求实。

“晃”是多音字,在文中念第四声。然后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句子,检查学生识字情况,使新课标认字练习得到很好的落实。

三、读书美中务实。

读中体会、读中积累是我们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老师牢牢把握着以读为原则,让学生在读中学文、读中悟理,放手让学生读,引导学生美读,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以合作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文中三个妈妈的不同语气,在赛读中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把课文读准、读通、读懂。

四、导语优美。

老师以优美的语言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朗读课文非常有感情,富有语感美,我现在想问一下,三个儿子中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你又懂得了什么?(学生答:我喜欢第三个儿子,因为他能帮助妈妈干活,使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体贴父母)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老师以生动、活泼、设计巧妙、直观、形象的板书给学生美的享受。

五、教学设计新。

解放学生,是我们目前教育改革主旋律,设法让学生动手画、动脑想、动口说。例如:老师先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三个儿子是怎样的表现,让学生自己去找、去画,找出答案讨论汇报:一个孩子翻跟斗,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然后老师质疑: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让学生们讨论得出答案:因为第三个儿子帮妈妈干活,孝敬母亲,所以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在这里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打破小课堂。最后老师还引导学生:你会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说一段话吗?大家纷纷举手发言。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的语言是多么丰富有趣,而孩子们的深情交流和进一步扩大阅读量和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收服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兴趣。

六、教法学法新。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唯一。麦老师采纳了自主、合作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发现、合作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林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令以上六个亮点得以落实、升华。

这节课给我们带来美感、启发的同时,我有两个建议:

1、在学生进入角色有感情朗读的时候,学生们表现得非常出色,但不要忽略了让学生通过读表现出三个妈妈提水的辛苦。还要加强指导学生读好老爷爷幽默、风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话。

把他们的事迹讲给大家听。老师还倡议同学们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

《三个儿子》评课稿

感谢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提供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让我有幸观看了这位老师的《三个儿子》的教学实录,让我感受颇深,现将拙见整理概述如下:

一、教师充分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增强学习自信心。

情感体验伴随着学习全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学习动机、兴趣和效果。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教与学起着导向、激励、调控作用。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持久,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激励”为主线,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对他们来说,如一剂不苦口的良药,能使学生在自省中矫正自己的行为,促使他们不断奋进在《三个儿子》教学实录中,我们能注意到,在上课伊始,教师就充分运用了激励性评价语言。如“听过你就记住了,真是个会倾听的孩子。”“我发现咱们二六班的小朋友们不但会听会看小嘴还很会说,真是聪明的孩子!”等。这些恰如其分地表扬和赞赏,能诱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动机,能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让每个孩子敢于在课堂上大胆表现自己,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注意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1、注重基本功训练,字词教学,扎实到位。

在教学生字这一环节中,老师依据汉字构字规律和儿童认识规律,借助多媒体,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趣味中识字。如在教学“拎”这个生字时,老师让学生做一做“拎”的动作,体会“拎”是需要用手的,所以,“拎”是提手旁。

2、抓住时机进行语言训练,突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学习语文就是要使学生牢牢掌握语言工具。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要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学会用语言进行交流。

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学习热情,与教师互动,与同伴互动,体现了学生是学生的主人。老师在教学本课时,抓住文本中的语言特点进行语言表达上的训练,化课文的语言为自己语言,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例如“一个??一个??另一个”句子的活学活用,还鼓励学生换量词再练习说话。相信这位老师平时的教学也是注重说话写话训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会好上加好!这样,让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3、渗透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理解词语可以说是较为枯燥的一项教学任务,如何让学生欣然明白是让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在这次的教学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很好的处理了这个问题。再解释“拎”“沉甸甸”这两个词语时,我们看到实录上是这样的:

通过这种形象的课件演示,相信学生对这两个词的理解一定较为深刻。

最后就这节课堂实录,我也提出两点建议:

1、教师的朗读指导较到位,但没有完整朗诵课文的环节,感觉学生缺少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以上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肤浅的认识,不足之处,请专家及同行。

们多多批评指教!

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说课稿

《三个儿子》是第四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的水桶。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

我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略读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方法性目标:根据"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情感性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3、能力性目标:以初读、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老爷爷的话,他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这篇课文的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教学中应极力避免灌输孝敬父母的大道理的说教式做法,也不应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在多形式的阅读活动中,引领学生与课文进行真实的对话。在阅读中思考、发现,进而获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启发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提升自己。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学习《三个儿子》过程中,我主要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此环节教学中,同学们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仔细揣摩、体会。尤其要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中去,设身处地地读,如临其境地读。通过赏读,让学生明白"母亲总是很爱自己的儿子的,她们情愿负重,也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那个用实际行动来分担母亲重担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的道理。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让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让评价项目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学生在以文本展开卓有成效的对话后,引导其说出心中的感受将变得水到渠成。在活读阶段,可让学生在通读全文,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在此间,激励学生说出所读所感,使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的情感达到高度的融合,并由此形成一个课堂高潮。而后,再让学生完成弹性作业:回家后,认真地完成一件家务事,把做的、想的写下来,促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并以此带动形成家庭"亲情高潮"。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在有效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激励性语言的评价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同时在课堂中也生成了一些新的值得我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我想这些都需要我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个儿子》评课稿

欣赏了高老师执教的《三个儿子》,最大的感受是该老师的“用心”、“用情”。老师的精心设计。

1、教材处理得当,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本课的教学以“导入新课读好课题”“初读课文识字学词”“轮读课文初识三个儿子”“质疑解惑聚焦一个儿子”“总结课文引发思考”这五个环节的教学,脉络清楚,循序渐进,遵循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规律。学生通过学习,能认识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带有生字的词语,能读正确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懂得要孝顺妈妈的道理,有效的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2、教学手段多样,课堂氛围活泼愉快。

老师的设计是精心的,课堂呈现出来却不露痕迹。如老师的课前谈话,看似随意,其实是为生字的学习做铺垫。生字的学习中使用课件,用动态的演示,以及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动作的方法,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形象理解了“拎”“沉甸甸”的意思。又如体会那“一个儿子”的内心时,教师巧妙地运用演一演的方法,孩子们通过表演再现了课文的内容,升华了人物的情感,从而将课文的难点轻松突破。在课堂上,教师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在平等对话中,学生的学习是愉悦的。

如果老师在每节语文课上,都能进行扎实的训练,孩子的语文能力将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个儿子》的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即民语系汉语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3课《三个儿子》。

1、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即民语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讲课文)本组课文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本篇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沉甸甸的水桶。

我所面对的师民语系四年级的学生,故教学时,我们不必给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道理,只要在引导学生读通句子并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2、教学目标。

根据《汉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双语班学生的特点,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语,积累语言。

能力目标:

(1)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3、教学重点:能够独立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教学难点:比较三个儿子的行为,体会老爷爷话的深刻含义。

1、以读促悟法:《汉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语言积累。要求做到: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基于此目标,在本节的精讲课文部分,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比如:自由读、同桌读、默读、个别读、齐读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的语感,以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目的。以读促悟,以读促情,使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形成语感,体会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2、抓重点词句感悟法:《汉语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教师教学要以语言的工具性为主,人文性为辅来进行教学。故虽然本课教学时精讲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部分,我依然根据第二语言的特点,依据课程目标,让学生复习巩固生字,在课文学习中穿插一些重点语句和句型的举例来加深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以达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联系生活法。

汉语言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走进文本。

4、换位揣摩法。

让学生走进文本,当当妈妈、当当老爷爷、来分角色朗读,试着演演儿子,与人物换位思考,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人物展开零距离的对话。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制作了课件。

第一环节:复习巩固词语,谈话导入。

我面对的是民语系中段学生,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课词语检查学生认读情况,让学生再一次接触生字、生词,为正确朗读课文打下基础。接着我说:“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老师今天是这样表扬你的,还记得妈妈平时是怎么表扬你的吗?”个别回答。随机我说:“今天有几位妈妈也在表扬自己的儿子,我们一起看看她们是如何夸赞自己的孩子的。”引出课题《三个儿子》。结合生活提问顿时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

第二环节:学生初读课文,增强语感。

紧接着,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学生在充分的读课文,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一定基础。做到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第三环节:朗读感悟,解决疑问。

1、本环节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直线画出三位妈妈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孩子的。学习默读是民语系四年级学生的一个训练要求,它能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边读边画,意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让学生体会三位妈妈说话时的心情,我让学生回顾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的称赞,并模仿妈妈当时说话的语气和神态进行朗读。这样的自主读书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成功,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我通过师生评议读来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他们的语感。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即相互引导,相互指正,相互借鉴。通过评议,读出三位妈妈的不同内心世界,即骄傲与平淡。

2、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是这套教材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因此,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总会问:“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们马上通过合作等学习方式给出答案。这种提问的方法,能促使学生马上认真读课文,并通过朗读、动作表演来感悟文本内容。体验过后,让学生说说的感受,并说说此时自己最希望出现什么,进行换位思考。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

3、为了更好的运用语言,完成课后练习,我采用分组朗读,让学生理解“一个……一个……另一个……”,并联系生活练习说话,做到活学活用,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紧接着,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内心的感受,假如三个儿子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们中间的一个说些什么。学生个个有感而发,很快明白了第三个儿子的优点。

4、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活动,乐于表演的特点,模拟出一个老爷爷和妈妈对话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动作,并有声有色地朗读出来。随即,老师又以旁观者的身份,与文中的“老爷爷”进行对话交流:咦,奇怪了,这儿明明有三个儿子,可您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您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呢?”最终突破了难点,课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显现出来——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接下来,在孩子们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夸赞第三个儿子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四环节:情感升华,总结延伸。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是怎样孝敬父母的,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心愿,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障。

第五环节:说板书设计。

板书应简明扼要,既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反应文章的中心,同时还要美观。我针对妈妈对三个儿子的评价以及三个儿子见妈妈提水时的表现进行板书,从而折射出提水的孩子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个儿子》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三个儿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中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不同的表现:第一个儿子只顾翻跟头;第二个儿子只顾唱歌;第三个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三个儿子得到妈妈的评价也不同: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力气大;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嗓子好;第三个妈妈却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文章通过一个老人目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情景,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的话,告诉我们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低年段学生的特点,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本文内容浅显,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列为教学重点。把弄清“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可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换位揣摩。

让学生走进文本,当当妈妈、当当老爷爷、当当儿子,与人物换位思考,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人物展开零距离的对话。

2、以读为本。

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认识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读写;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

第二课时:复习生字词;深入解读文本,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赏读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和学生要做好这样一些准备:

教师:1、制作相关课件;2、收集一定量适合学生阅读的关于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学生:观察妈妈在生活中的表现,并认真感受。

这次教学的设计特色在于:

1、以读为本:尊重语文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师生评议读、动作体验读、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同时还语文以本色。

2、体验激情:由于该文本的特殊性,加之与儿童的生活联系紧密,我在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养与升华,过程明晰,形式自然,环环相扣,应该是本课最突出的亮点之一。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分四步完成:

在语文教学中,对课文的学习、理解,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动力。因此,课前营造情感氛围,拨动学生心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复习第一课时的生字,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对孩子来说,生字始终都是枯燥、乏味的信息。但是,通过老师真诚丰富的夸奖,并迅速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孩子们回忆妈妈的夸奖,模仿妈妈夸奖时的动作和表情,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空间,就使孩子们马上争先恐后地交流,进入兴奋状态,为后面揣摩人物的内心,表达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础。同时,老师也非常自然地导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今天,课文中的三个妈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孩子呢,还记得吗?我们快去仔细读读课文,找出妈妈介绍儿子的话,用横线划出来。孩子们就会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

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本环节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学生首先会依据自己平日里所观察并感受到的妈妈这一角色的特点,去自主体验妈妈的角色,读一读妈妈说的话,并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这样的自主读书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成功,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当然,学生不是封闭的个体,他们需要交流,喜欢合作。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这样不仅增加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而且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沟通、相互弥补的作用。因此,自读完毕后,让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与他人组成学习小组,在小组内开展合作读书,互相比赛,互相学习。这样,在倾听他人读书的同时,丰富个人体会;在发表个人见解、评价他人意见的同时,深化个人体会。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我通过师生评议读来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他们的语感。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即相互引导,相互指正,相互借鉴。如,我在重点引导学生揣摩第一个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时,预设了这样一个交流平台:

师:呀,你读出了妈妈夸奖孩子的语气,真了不起!老师很想知道,你刚才在夸奖这个儿子时,心情怎么样啊!

生:我为我的儿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生自信地读)。

以上预设注重读的过程的指导,经过反复的揣摩使情感得到升华。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与此同时,老师也以一个妈妈的角色加入到孩子们的角色体验中——进行示范朗读,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此时,掀起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高潮。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点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对于第二个妈妈的话,我们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教师只是为他们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将“授之以鱼”转换成“授之以渔场”。

教学第三个妈妈的话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与前面两个妈妈的对比朗读来揣摩出第三个妈妈平淡、缓和的语气。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孩子们揣摩领悟了三个妈妈的不同内心,表达出了三个妈妈的不同情感。更重要的是落实了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语感。

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是这套教材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深层含义的环节。孩子们在仔细阅读第八自然段的基础上,从“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并通过两次朗读来突破课文难点:第一个层次的读——探究朗读:依据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读表现出水桶很重;第二个层次的读——动作体验读:借助肢体语言,用带上动作的朗读强化出水桶很重,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妈妈提水多辛苦啊!妈妈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帮帮她呀!为了更进一步发现三个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学生会马上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并非常明晰地围绕第三个儿子的做法进行朗读体会。

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活动,乐于表演的的特点,模拟出一个老爷爷和妈妈对话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动作,并有声有色又有动地朗读出来。随即,老师又以旁观者的身份,与文中的“老爷爷“进行对话交流:咦,奇怪了,这儿明明有三个儿子,可您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您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啊?”最终突破了难点,课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显现出来——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接下来,在孩子们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来夸一夸第三个儿子中,掀起了课堂又一次高潮。最后,我们将对课文的中心进行一个拓展填充,孩子们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们爱父母的感情有了质的升华。

在总结课文的同时,相机推荐几个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情感得到再次升华。

妈妈儿子。

1翻。

2比不过。

2唱。

3没有什么特别3提。

真正的儿子。

《三个儿子》的说课稿

1、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即民语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讲课文)本组课文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本篇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沉甸甸的水桶。

我所面对的师民语系四年级的学生,故教学时,我们不必给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道理,只要在引导学生读通句子并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2、教学目标。

根据《汉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双语班学生的特点,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语,积累语言。

能力目标:

(1)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3、教学重点:能够独立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教学难点:比较三个儿子的行为,体会老爷爷话的深刻含义。

二、说教学方法。

1、以读促悟法:《汉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语言积累。要求做到: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基于此目标,在本节的精讲课文部分,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比如:自由读、同桌读、默读、个别读、齐读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的语感,以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目的。以读促悟,以读促情,使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形成语感,体会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2、抓重点词句感悟法:《汉语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教师教学要以语言的工具性为主,人文性为辅来进行教学。故虽然本课教学时精讲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部分,我依然根据第二语言的特点,依据课程目标,让学生复习巩固生字,在课文学习中穿插一些重点语句和句型的举例来加深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以达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联系生活法。

汉语言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走进文本。

4、换位揣摩法。

让学生走进文本,当当妈妈、当当老爷爷、来分角色朗读,试着演演儿子,与人物换位思考,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人物展开零距离的对话。

三、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制作了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巩固词语,谈话导入。

我面对的是民语系中段学生,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课词语检查学生认读情况,让学生再一次接触生字、生词,为正确朗读课文打下基础。接着我说:“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老师今天是这样表扬你的,还记得妈妈平时是怎么表扬你的吗?”个别回答。随机我说:“今天有几位妈妈也在表扬自己的儿子,我们一起看看她们是如何夸赞自己的孩子的。”引出课题《三个儿子》。结合生活提问顿时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

第二环节:学生初读课文,增强语感。

紧接着,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学生在充分的读课文,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一定基础。做到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第三环节:朗读感悟,解决疑问。

1、本环节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直线画出三位妈妈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孩子的。学习默读是民语系四年级学生的一个训练要求,它能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边读边画,意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让学生体会三位妈妈说话时的心情,我让学生回顾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的称赞,并模仿妈妈当时说话的语气和神态进行朗读。这样的自主读书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成功,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我通过师生评议读来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他们的语感。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即相互引导,相互指正,相互借鉴。通过评议,读出三位妈妈的不同内心世界,即骄傲与平淡。

2、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是这套教材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因此,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总会问:“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们马上通过合作等学习方式给出答案。这种提问的方法,能促使学生马上认真读课文,并通过朗读、动作表演来感悟文本内容。体验过后,让学生说说的感受,并说说此时自己最希望出现什么,进行换位思考。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

3、为了更好的运用语言,完成课后练习,我采用分组朗读,让学生理解“一个……一个……另一个……”,并联系生活练习说话,做到活学活用,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紧接着,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内心的感受,假如三个儿子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们中间的一个说些什么。学生个个有感而发,很快明白了第三个儿子的优点。

4、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活动,乐于表演的特点,模拟出一个老爷爷和妈妈对话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动作,并有声有色地朗读出来。随即,老师又以旁观者的身份,与文中的“老爷爷”进行对话交流:咦,奇怪了,这儿明明有三个儿子,可您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您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呢?”最终突破了难点,课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显现出来——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接下来,在孩子们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夸赞第三个儿子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四环节:情感升华,总结延伸。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是怎样孝敬父母的,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心愿,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障。

第五环节:说板书设计。

板书应简明扼要,既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反应文章的中心,同时还要美观。我针对妈妈对三个儿子的评价以及三个儿子见妈妈提水时的表现进行板书,从而折射出提水的孩子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板书设计如下:

第74小学:古丽努尔。

《三个儿子》的说课稿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不同的表现:力气大的儿子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儿子只顾唱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三个妈妈对她们的孩子的评价也不同: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力气大;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嗓子好唱歌好听;第三个妈妈却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通过一个老人目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情景,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的话,告诉我们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低年段学生的特点,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内容浅显,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把体会爷爷的话“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可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以读为本。

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2.换位揣摩。

让学生体验,当当妈妈、当当老爷爷、当当儿子的心情,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人物展开零距离的对话。

五、课件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制作相关课件。

录音歌曲:我的好妈妈、生字卡。

六、本课设计特色。

这次教学的设计设想:

1.以读为本:根据语文的教学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自主读、分角色表演读、师生评议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同时还语文以本色。

2.体验激情:由于该文本的特殊性,加之与儿童的生活联系紧密,我在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养与升华,过程明晰,形式自然,环环相扣,应该是本课最突出的亮点之一。

七、关于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本课的教学过程。教学分五步完成: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对课文的学习、理解,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我用歌曲:《我的好妈妈》来表达学生对妈妈的爱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学习课文的动力。因此,课前营造情感氛围,拨动学生心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学好生字,为读好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生字学习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对孩子来说,生字始终都是枯燥、乏味的信息。但是,通过老师真诚丰富的夸奖,并迅速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孩子们回忆妈妈的夸奖,模仿妈妈夸奖时的动作和表情,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空间,就使孩子们马上争先恐后地交流,进入兴奋状态,为后面揣摩人物的内心,表达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础。同时,老师也非常自然地导入到了新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个儿子》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课文中的三个妈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孩子呢?我们仔细读读课文就知道了,同学们在读课文时,找出妈妈介绍儿子的话,用横线划出来。孩子们就会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

(二)自主合作,体验阅读内容。

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本环节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学生首先会依据自己平日里所观察并感受到的妈妈这一角色的特点,去自主体验妈妈的角色,读一读妈妈说的话,并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这样的自主读书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成功,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当然,农村的学生拘束不喜欢合作和交流,喜欢合作。还是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这样不仅增加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而且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沟通、相互弥补的作用。因此,自读完毕后,让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与他人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合作读书,互相比赛,互相学习。

(三)体会感悟,挖掘内心想法。

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是这套教材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深层含义的环节。孩子们在仔细阅读第八自然段的基础上,从“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并通过两次朗读来突破课文难点:第一个层次的读——探究朗读:依据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读表现出水桶很重;第二个层次的读——教师引读:借助教师深情的语言朗读强化出水桶很重,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妈妈提水多辛苦啊!妈妈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帮帮她呀!为了更进一步发现三个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学生会马上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并非常明晰地围绕第三个儿子的做法进行朗读体会。

(四)进行情感延伸。

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活动,乐于表演的的特点,模拟出一个老爷爷和妈妈的对话,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动作,并有声有色又有动地朗读出来。老师以旁观者的身份,与文中的“老爷爷“进行对话交流:咦,奇怪了,这儿明明有三个儿子,可您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您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啊?”最终突破了难点,课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显现出来——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八、关于板书。

一个聪明有力气翻跟斗。

一个爱唱歌好听唱着歌。

一个不特别接过水桶。

老爷爷: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这样板书,既简洁明了,又是对课文内容的最简要概述。

《三个儿子》评课稿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诱导学生进入角色,表演课文中的内容,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但丰富了想象、深化了情感,而且也提高了朗读水平,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通过老爷爷说的:“我只看见一个儿子。”使我们懂得: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文章浅显易懂,翁老师在执教时没给孩学生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没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是在引导同学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翁老师先让同学找到妈妈夸孩子的三句话,再通过指名读——范读——指名读——齐读,读出了第一个妈妈的自豪,第二个妈妈的骄傲,第三个妈妈的平静。

特别在妈妈提水部分,翁老师指导得非常到位,他先自己范读,让学生听后谈感受,再让学生读,去发现那些词语体会到了累,重,然后又反复地读,读出了重,读出了累。

再是在孩子看到妈妈时不同表现也进行了反复的读,让学生体会到:心里有妈妈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学生们的朗读很到位,读得非常有感情。

但是,我发现学生在读时声音不够响亮,没有读出那种自信,没有充分进入到角色。再是读的形式没有多样化,学生自主性不够充分发挥。

如果让同学们把妈妈当时夸儿子的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读第一个、第二个妈妈说的话的时候,挺胸昂头,非常自信、自豪;读第三个妈妈说的话时候,语气平淡下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再如读后面7、8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想象着画面:“通过朗读,你能在头脑中想到什么画面?给大家说说你想到的。”再让学生读,评出是否读出了水桶的沉甸甸,水很沉、妈妈很累的样子。这样通过学生的品-评-读,感悟,体会,再老师示范,感染学生,这样的有目的地设计引导学生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让每个学生都把自己的情感充分地投入到课文中,也就达到了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的作用。

另外,活学延伸没有落实。学生在以文本展开卓有成效的对话后,可引导学生说出心中的感受。在活读阶段,可让学生在通读全文,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另外两个孩子怎样做才能使老爷爷看到?激励学生说出所读所感,使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的情感达到高度的融合,并由此形成一个课堂高潮。而后,再让学生完成弹性作业:回家后,认真地完成一件家务事,把做的、想的写下来,促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并以此带动形成家庭“亲情高潮。”

《三个儿子》评课稿

《三个儿子》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我听了王老师这节课,仿佛溶入到这个有趣的故事之中,不但使我明白了无论古今中外,孝道都是永恒的美德,还真正感受到在座的孩子们的主动学习精神,以及他们不但在学校守纪律、认真学习,在家也能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优秀品质。这节课令人耳目一新,富有以下几个亮点:

教学充满乐趣。

老师的语言生动、形象符合儿童的特点,王老师就以这些特点,采用了生动、直观进行教学,还跟孩子们亲切交谈,学生倍感亲切,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课堂处处充满乐趣,孩子们在演中学、在乐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读书美中务实。

读中体会、读中积累是我们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老师牢牢把握着以读为原则,让学生在读中学文、读中悟理,放手让学生读,引导学生美读,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文中三个妈妈的不同语气。如王老师问“妈妈认为这三个儿子是怎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妈妈的话。

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师贴第一个孩子翻跟头的图片。

1、现在就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当成妈妈,试着读出妈妈夸奖孩子的感情来。(生自由练读)。

指名读,采访刚才读的同学:“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很能干;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自豪。)。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这个孩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用更自豪的语气夸奖他吗?

指名读,齐读。

王老师让孩子们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

能带上骄傲的表情吗?(生抬高头,眼神骄傲朗读)。

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点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妈妈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两个妈妈都在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是怎么说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你能读读这位妈妈说的话吗?生自由练读。

2、此时,这位妈妈在想些什么?她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

2、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指名读,齐读。

三次句子的出示将三个妈妈做了比较,使学生对三个妈妈的心理有了突出而鲜明的理解和领悟,加强了学生和文本的交流。学生除了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朗读表达外,还经历了一个由“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学会了学习方法,并能根据方法自主学习。在朗读中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把课文读准、读通、读懂。

教法学法新。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唯一。王老师采纳了自主、合作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发现、合作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王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令以上亮点得以落实、升华。

《三个儿子》评课稿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课文,这组教材是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课文,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三个儿子》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何老师的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学生在读中理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会读书的能力而且通过读词读句来自悟自得,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从读中体会情感。何老师抓住这个重点,在教学“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这一自然段时,就让一学生感受水的重量,其余学生也通过该生的描述和表情中感知了一桶水的重。接下来学生朗读时,老师始终抓住水的重来引导学生。刚开始学生还读得不够好,老师用一句朴素的话告诉学生“还不够重”,在她的引导下,学生抓住了重点词“可”,并把这个字换成“很”“太”等字再朗读,从而很自然地读出了这桶水的重。学生在感知了水的重以后,继而顺理成章地感悟了提水的艰辛。

建议。

在学生进入角色有感情朗读的时候,学生们表现得非常出色,但不要忽略了让学生通过读表现出三个妈妈提水的辛苦。还要加强指导学生读好老爷爷幽默、风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话。

《三个儿子》的说课稿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不同的表现:力气大的儿子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儿子只顾唱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三个妈妈对她们的孩子的评价也不同: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力气大;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嗓子好唱歌好听;第三个妈妈却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通过一个老人目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情景,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的话,告诉我们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低年段学生的特点,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内容浅显,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把体会爷爷的话“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可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以读为本。

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2.换位揣摩。

让学生体验,当当妈妈、当当老爷爷、当当儿子的心情,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人物展开零距离的对话。

五、课件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制作相关课件。

录音歌曲:我的好妈妈、生字卡。

六、本课设计特色。

这次教学的设计设想:

1.以读为本:根据语文的教学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自主读、分角色表演读、师生评议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同时还语文以本色。

2.体验激情:由于该文本的特殊性,加之与儿童的生活联系紧密,我在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养与升华,过程明晰,形式自然,环环相扣,应该是本课最突出的亮点之一。

七、关于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本课的教学过程。教学分五步完成: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对课文的学习、理解,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我用歌曲:《我的好妈妈》来表达学生对妈妈的爱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学习课文的动力。因此,课前营造情感氛围,拨动学生心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学好生字,为读好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生字学习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对孩子来说,生字始终都是枯燥、乏味的信息。但是,通过老师真诚丰富的夸奖,并迅速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孩子们回忆妈妈的夸奖,模仿妈妈夸奖时的动作和表情,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空间,就使孩子们马上争先恐后地交流,进入兴奋状态,为后面揣摩人物的内心,表达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础。同时,老师也非常自然地导入到了新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个儿子》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课文中的三个妈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孩子呢?我们仔细读读课文就知道了,同学们在读课文时,找出妈妈介绍儿子的话,用横线划出来。孩子们就会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

(二)自主合作,体验阅读内容。

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本环节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学生首先会依据自己平日里所观察并感受到的妈妈这一角色的特点,去自主体验妈妈的角色,读一读妈妈说的话,并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这样的自主读书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成功,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当然,农村的学生拘束不喜欢合作和交流,喜欢合作。还是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这样不仅增加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而且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沟通、相互弥补的作用。因此,自读完毕后,让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与他人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合作读书,互相比赛,互相学习。

(三)体会感悟,挖掘内心想法。

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是这套教材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深层含义的环节。孩子们在仔细阅读第八自然段的基础上,从“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并通过两次朗读来突破课文难点:第一个层次的读——探究朗读:依据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读表现出水桶很重;第二个层次的读——教师引读:借助教师深情的语言朗读强化出水桶很重,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妈妈提水多辛苦啊!妈妈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帮帮她呀!为了更进一步发现三个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学生会马上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并非常明晰地围绕第三个儿子的做法进行朗读体会。

(四)进行情感延伸。

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活动,乐于表演的的特点,模拟出一个老爷爷和妈妈的对话,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动作,并有声有色又有动地朗读出来。老师以旁观者的身份,与文中的“老爷爷“进行对话交流:咦,奇怪了,这儿明明有三个儿子,可您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您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啊?”最终突破了难点,课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显现出来——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三个儿子》评课稿

《三个儿子》评课稿陈老师执教的《三个儿子》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听了陈老师的课,感受颇深:

一、陈老师的语言生动、形象,符合儿童的特点,运用了激励性评价语言,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在演中学、在乐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二、陈老师的这堂课设计很巧妙,直接导入,读题质疑。

课始,陈老师直接出示课题,读课题提出问题:

3、为什么是三个,不是两个?

这样抓住文章关键问题,质疑式的导入,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迫不及待想去看个究竟,因此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陈老师的词语教学指导到位。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陈老师的识字教学很到位。

1、前后鼻音、轻声的指导,嗓子的“嗓”是后鼻音,胳膊的“膊”读轻声。

2、近形字的指导,既然的“既”和立即的“即”。

3、多音字的指导:“晃”的读音,晃荡和明晃晃。

4、abb式的词语的积累,沉甸甸、绿油油、明晃晃等等。

5、朗读时形式多样:指名读,男女合作读,开火车读等等。

相关范文推荐
  • 02-20 国家安全观学习心得体会(热门23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所学知识、所经历事物的深度思考和感悟,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领悟生活的真谛。在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 02-20 党史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整改落实情况精品(汇总17篇)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借鉴范文范本,我们才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写出更加精彩、生动的作品。这些范文范本的选取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筛选的,既有经典的作品,也有当代的优秀作
  • 02-20 最新读经典的心得与感悟范文(20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汲取智慧的营养。推荐一些经典戏剧作品给大家,希望能够增加大家对戏剧的喜爱程度。生活里如果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 02-20 假如世界末日来临(通用16篇)
    优秀作文可以启发读者的思维,引发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和反思。以下是一些我认为非常出色的作文范文,它们的写作风格和观点都很独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 02-20 民法典继承法心得(优质18篇)
    范文是指在特定领域或主题下,具有一定水平和标准的样本文章。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范文素材,供大家参考借鉴。民法典来源于人民的生活,也用之于人民的生活,它渗
  • 02-20 小学节能减排的实施方案范文(14篇)
    在实施方案中,我们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时间、资源和成本等。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和团队成员参与讨论和提供意见。为积极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 02-20 开展爱牙日活动方案(模板20篇)
    活动方案是为了组织和指导某一具体活动而制定的一份详细规划和安排。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活动方案实施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各种活动策划挑战。
  • 02-20 最新航空馆心得体会(热门16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和工作中的财富,可以为我们今后的成长提供宝贵的借鉴。在下面的心得体会分享中,你可以找到一些对你有启发和帮助的结论和观点。航空管制是确保航空安全
  • 02-20 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读后感(模板15篇)
    读后感不仅是对所读书籍的评价,更是对自己思想的反思和沉淀。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美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从结局开始讲一个故事,似乎颇为奇怪。有
  • 02-20 当女孩真好(优质15篇)
    在写作中要注重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避免出现低级错误,影响整体的印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指导。雨打芭蕉落下的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