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西安事变周年演讲稿(优秀17篇)

西安事变周年演讲稿(优秀17篇)

时间:2024-01-07 17:03:05 作者:念青松

通过演讲稿,我们可以提前准备好重要观点和要点,避免场上紧张和思维混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成功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示和灵感。

西安事变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同学们,今天是什么日子?12月12日,七十五年前的今天,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两位不愿甘做亡国奴的汉子,以自己一生的幸福做,一声呐喊——发动震惊全国的“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以微薄之力扭转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国共合作初步形成,中国人从内斗的泥潭中挺身而立,开始向着步步紧逼的日本法西斯发出抗争的吼声。七十九年前(1937年12月13日)以及接下来的六个星期中,中国三十万和平居民以及放下武器的士兵在南京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诺大的中华大地已经无法安放一张平静的书桌。中国一个曾经雄踞亚洲东方的巨人,自从1840年以来历经蹂躏,在那血与火的过往,无数志士为了民族的复兴,将自己的鲜血抛洒在中华大地。我们今天就站在这被烈士鲜血浸透的土地上。

当我们以谎言敷衍着每一天时,当我们每个人都不再以尽上我们的本分为生活的目标时,我们要大声疾呼,中华民族依然处在最危险的时候,不过这次的危险不是来自外在的敌人,而是来自我们内在的疏忽。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睁开眼睛,认清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中华民族的兴衰就寄托在你、在你、在你的身上。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部分。当我们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回答好每一个问题,进行每一次认真的思考时,我们就是在为民族复兴的'大厦添砖加瓦。

同学们,利比亚的枪声犹在耳畔,阿富汗的战火正翻滚着浓烟,南海的晴空下乌云正在积聚……面对急速变化的世界,面对高科技的发展,要想让我们的民族在未来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出路只有一个——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拿出自己的热情,发出自己的吼声,以耕耘的汗水浇开民族复兴的鲜花。待到中华民族崛起之时,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同学们,为了你,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让我们一起用努力的工作、用汗水告慰那些逝去的英灵。让我们一起用自己智慧的血肉筑起中华民族新的长城!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西安事变演讲稿

西安事变虽然已经过去70年了,但至今仍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崇高爱国义举,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国家遭受外来侵略、民族濒临危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凝聚力,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民族和睦,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征程上。伟大而欣欣向荣的时代,更加需要伟大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只有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才能实现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

我们纪念西安事变,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精神。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充分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克服困难、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是凝聚中华民族、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越是在困难时刻,越是在危急关头,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越发显示出强大的力量。正是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坚韧不拔地为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挑战,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振奋民族精神,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

纪念西安事变79周年演讲稿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第二次国共合作(党外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是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纪念西安事变80年来临之际,在历史悠久的湖城挖掘老兵典型,向社会展现当代大学生关注历史的精神风貌,在贯彻落实中国梦青春梦、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大学生的爱国思潮、提高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二、活动名称(主题)。

“忆黑白往事,颂红色华章”西安事变红色纪念活动。

三、活动要求细则。

“寻找·老一辈红色录”

1、各班在12月10日之前上交至少一篇红色故事,要求字数不得少于800字,严禁抄袭,并且要附带真实图片。各班负责人发送至邮箱______,附上班级、姓名、学号。

2、12月11日抄袭检查完毕后在微信公众上进行投票,投票截止时间为12日中午12点。须知:必须关注求真基础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湖师求真基础部”后方可进行投票。会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颁发求真学院荣誉证书。

3、除了各班上交的800字文章外,有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直接从后台发送小故事,字数不限,我们会删减后在公众号上进行投放。

四、活动负责人。

西安事变演讲稿

(一)。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西安事变虽然已经过去70年了,但至今仍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崇高爱国义举,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国家遭受外来侵略、民族濒临危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凝聚力,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民族和睦,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征程上。伟大而欣欣向荣的时代,更加需要伟大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只有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才能实现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

我们纪念西安事变,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精神。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充分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克服困难、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是凝聚中华民族、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越是在困难时刻,越是在危急关头,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越发显示出强大的力量。正是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坚韧不拔地为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挑战,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振奋民族精神,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

谢谢大家。

(二)。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为首的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政府停止内战,一致结外。全国人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

1936年春,政府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联合抗日。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政要围攻红军。12月4日,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请愿,向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布置军队架设机枪拦阻还命令张学良、杨虎城用。形势十分严重。张学良赶去劝阻,学生们悲愤地高呼:“我们愿意为救国而死,我们前进吧!”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

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行动,派东北军冲进临潼华清池的驻地,解除了卫队的武装。从睡梦中惊醒,听到枪声,连衣服也没有穿,就慌忙跳过后墙,躲到了骊山的一块岩石旁。东北军战士冲进的卧室,不见,只见他的衣帽等都还在,一摸被窝,还是暧暧的,便立即搜山。天亮以后,战士们在山上逮捕了。同时二七路军将士也解除了西安城里反动军队的武装,控制了飞机场、火车站、电台等要害部门,跟随来西安的军政要员,被全部扣留了,当天,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和毛主席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到达西安,与各方面进行协商,周恩来提出:只要答应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压力,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条件。张学良释放了。这样,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及其团结抗日的斗争,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伟大转变。

谢谢大家。

西安事变演讲稿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

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同人类文明的凶残敌人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意日法西斯势力逐步控制本国政权,他们对内实行残酷镇压人民的反动统治,对外疯狂侵略扩张,在亚洲和欧洲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他们企图重新瓜分世界,肆无忌惮地在欧洲、亚洲、非洲及太平洋地区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把整个世界拖入了血雨腥风和战火硝烟之中,使许多民族面临着生死威胁,使人类文明面临着严峻挑战。打败法西斯侵略,成为当时拯救人类文明最紧迫的任务。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奋起抵抗,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开展了抗击法西斯侵略的英勇斗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从19世纪后半叶起,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日本1874年进犯台湾,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并侵占台湾,19xx年发动日俄战争侵犯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1931年策动九一八事变并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鲸吞中国的野心日益膨胀。以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县城、进攻卢沟桥为标志,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先后践踏了中国大片土地,侵占了中国大部分重要城市,企图把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

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在面临亡国灭种威胁的危难关头,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工农红军和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全民族团结起来抗日救国,反对不抵抗政策。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下,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为推动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点,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

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广大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海外华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各种方式参加和支援祖国人民抗战,不少同胞为国捐躯。在日本侵占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同胞不断进行反抗,共有65万人壮烈牺牲。在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抗战,中国人民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攻,终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进程中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宣告了日本侵略者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载入了史册!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结外。全国人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

1936年春,国民党政府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合抗日。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政要围攻红军。12月4日,蒋介石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学生游行请愿,向蒋介石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蒋介石布置军队架设机枪拦阻还命令张学良、杨虎城用武力镇压。形势十分严重。张学良赶去劝阻,学生们悲愤地高呼:“我们愿意为救国而死,我们前进吧!”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

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行动,派东北军冲进临潼华清池的蒋介石驻地,解除了蒋介石卫队的武装。蒋介石从睡梦中惊醒,听到枪声,连衣服也没有穿,就慌忙跳过后墙,躲到了骊山的一块岩石旁。东北军战士冲进蒋介石的卧室,不见蒋介石,只见他的衣帽等都还在,一摸被窝,还是暧暧的,便立即搜山。天亮以后,战士们在山上逮捕了蒋介石。同时二七路军将士也解除了西安城里反动军队的武装,控制了飞机场、火车站、电台等要害部门,跟随蒋介石来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被全部扣留了,当天,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和毛主席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到达西安,与各方面进行协商,周恩来提出: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压力,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条件。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这样,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及其团结抗日的斗争,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伟大转变。

西安事变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是12月12日,大家知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1936年的12月12日凌晨由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怀着对民族的忧患,策动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从而挽救了民族危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1937年12月13日,六朝古都南京沦陷后,在南京长达六周的大屠杀。无论是老人、妇女还是小孩,一律杀光;还进行了“百人斩”比赛,“万人坑”的填埋,老百姓的头颅被侩子手拧在手中炫耀,南京城里尸体成山,血流成河,染红了长江水。无辜死难的老百姓多达30多万。纪念是一种手段,它所担当的角色只是推动器,而它真正所要推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但它早已铭记在每个人的心中,今天,我们虽然生长在和平年代,但我们要牢记历史,牢记五星红旗是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这是爱国志士和英雄儿女们前赴后继,才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民族的耻辱!

纪念是一种手段,它所担当的角色只是推动器,而它真正所要推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

在今天和平年代里,我们看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强国,依靠着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为所欲为,我们只能说落后只能被挨打,只能任人宰割,结合我们学校的情况,我们应该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在心理上维护和树立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的思想。

结合上几周我还要说,有个别人在民族团结方面上做的不够好,在我们的女厕所上乱写乱画,还写着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如果是你做的,请你在没人的时候把它擦掉,随然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却体现了我们学校是多么的不团结,带着歧视的眼光,我们的学校能搞好吗,我们的祖国如果都是这样窝里闹窝里斗,能强大吗,反而被另有企图的国家所利用了?在学校里我们不光要学会学习好好学习,更应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这样我们才会进步。

今天,我们只有将国耻铭记在心中,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在学习上不怕吃苦,肯下苦功夫,报着“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的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我们祖国明天填充更多的优秀人才,祖国的强大离不开大家,大家是我们祖国明天的未来。祖国明天的强大是你们的。让我们一起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吧。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西安事变演讲稿

假期正好无事,闲来打开电视正在播放西安事变的电视剧,每天连续四集,看得很过瘾.让人血脉沸腾,荡气回肠.东北少帅与西北将军联合上演一场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兵谏行动,为全国一致抗日奠定了基础.

张学良,一个伟大的中国人,一个豪爽的东北人,带着国破家仇而又不抵抗将军的耻辱,背井离乡,漂泊在外,一心为打回东北而努力,收拾河山而奋斗.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从始至中以民族大义为众,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东北汉子.

东北少帅年轻有为,具有军事指挥天才和谋略,但在政治面前,他却缺少蒋介石的诡计狡诈,或许当他护送蒋介石踏入飞机那一刻起,他也知道自己未来的结局.但仍然义无返顾,心甘情愿.

政治,很伟大,更可怕;玩得起政治的人,无论是英雄还是枭雄,都是烈火炼出来的真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西安事变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一.历史事件及背景。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6年春2月4日,蒋介、石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学生、游行请愿,向蒋介、石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12月12日凌晨由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怀着对民族的忧患,策动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二.重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从而挽救了民族危机,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是的,就是刚刚过去的日子,他们早已溶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铭记于心的日子。我们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历史时刻,就要不忘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秉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和革命精神,继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三.伟大现实意义;。

同学们,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日益富裕,国家繁荣昌盛,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和稳定才能让我们抓住发展的机遇。我们责任便是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

1.因此我们就要做一个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将来做一个有益社会;人民的人;。

2.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和技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更加美好。

3.养成良好文明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一个合格的;文明的中学生。

4.做一个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和实践的人。紧跟时代步伐,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将这份爱国情怀溶入到实际行动之中。这才是我们祭奠英烈、铭记历史的最好方式!

明天是12月12日历史上的明天,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纪念的日子。1936年的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这就是历史上的“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

78年前的今天,中国古都西安那划破凄冷夜空的枪声,震惊了全世界,也震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践踏,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张学良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杨虎城深感民族危机,决心抗日。

在多次劝谏蒋介、石抗日均遭失败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在西安发动兵变,扣留蒋介、石,以逼其“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和平解决国共问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抗日战争的巨大转折,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民族大联合的壮阔阵营中,艰苦卓绝、贡献巨大。从此,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割据实现了团结统一,一致抗日。

中国人的万众义勇,砸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大东亚共荣圈”的幻梦,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卓越贡献。

西安事变凸显了中华儿女伟大的精神——她让一个民族汇聚成一股力量。这是一种舍身救国,在民族危难之际力挽狂澜,直起民族脊梁的精神!这是一种忠于民族,忠于人民的赤胆忠诚精神!

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自信,因为“西安事变”精神的浇灌,更加浩明于天地,“西安事变”精神永垂不朽!让我们向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诚挚致敬,让我们永远铭记“双十二精神”!

西安事变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是12月12日,是我们国家重大的纪念日——西安事变纪念日,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爱国”。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就像“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他们前仆后继,视死如归,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今天,我国已进入和平发展的历史时期,但是,爱国主义的情感仍然可以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体现。

而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的爱国,就是要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家做个好儿女,孝敬长辈、勤俭节约、为父母分忧代劳;在学校做个好学生,认真学习、尊师爱友、勤学守纪;在社会上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做一位好少年。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一.历史事件及背景。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6年春2月4日,蒋介石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学生游行请愿,向蒋介石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12月12日凌晨由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怀着对民族的忧患,策动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二.重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从而挽救了民族危机,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是的,就是刚刚过去的日子,他们早已溶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铭记于心的日子。我们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历史时刻,就要不忘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秉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和革命精神,继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三.伟大现实意义;。

同学们,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日益富裕,国家繁荣昌盛,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和稳定才能让我们抓住发展的机遇。我们责任便是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

因此我们就要做一个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将来做一个有益社会;人民的人;。

2.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和技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更加美好。

3.养成良好文明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一个合格的;文明的中学生。

4.做一个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和实践的人。紧跟时代步伐,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将这份爱国情怀溶入到实际行动之中。这才是我们祭奠英烈、铭记历史的最好方式!

西安事变的演讲稿

明天是12月12日历史上的明天,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纪念的日子。1936年的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这就是历史上的“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

78年前的今天,中国古都西安那划破凄冷夜空的枪声,震惊了全世界,也震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践踏,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张学良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杨虎城深感民族危机,决心抗日。

在多次劝谏蒋介、石抗日均遭失败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在西安发动兵变,扣留蒋介、石,以逼其“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和平解决国共问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抗日战争的巨大转折,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自信,因为“西安事变”精神的浇灌,更加浩明于天地,“西安事变”精神永垂不朽!让我们向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诚挚致敬,让我们永远铭记“双十二精神”!

西安事变80周年心得体会

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撤出了东北,退入山海关内。1933年1月1日,榆关抗战爆发。同年1月3日,山海关失守。1933年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同年3月4日,承德失守,热河抗战失败。张学良引咎辞职,出国考察。1935年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被毛泽东命名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转移,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会师。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举行了大规模的大学生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获得全国民众积极响应,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政策”的国民政府巨大压力。

在《西安事变》中,张学良看到周恩来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达到西安后,联想到国民党中那些所谓哥们的表现,说了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共产党最仗义!而重新拍制的《西安事变》也以雄辩的事实说明,在国民党内部,最讲民族大义的张学良也是最讲哥们情谊的人。张将军为了抗战,扣压了他的“大哥”蒋委员长,应该说是一种为民族大义牺牲哥们情谊的表现,不过从以后的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他的这一壮举也是最够哥们的,由此成就了蒋委员长的历史地位。试想,如果不是在张学良、杨虎城的兵谏促进下,经过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和谈,蒋介石改变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他怎么能成为抗战的总司令,又怎么能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一定地位呢?直到今天,陈水扁将蒋介石的灵堂拆除,人们还能对他表示同情,也正是由于他在抗战中有一些名副其实的表现。如果当年他没有转过来抗战,继续打内战,他就会像汪精卫那样成为“不齿于中国人的狗屎堆”。

以“大历史”观来看在“西安事变”历史舞台上表演的各方,其“历史逻辑”也清晰可见:蒋介石有着使中国真正统一的“雄伟抱负”,其在日强中弱的现实下是否真有“攘外”的决心暂且不说,但先“安内”以解除后顾之忧的策略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只是他缺乏了一点儿审时度势的眼光;中共高举“抗日”大旗自然是出于国家和民族的意识,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显然首先还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只不过其巧妙地将生存需要附着在了“国家大义”的口号之中;张学良,有“大少爷”的狂傲自大脾气,怀着杀父失地之恨,其亟欲以“抗日”洗刷“不抵抗将军”的耻辱和想开创自己的“新局面”的冲动自然强烈,蒋介石想单纯以“亲如父子”的感情驾驭他显然是过于自信了。由此可以说,当年国、共、张三方在“西安事变”舞台上的表演都有其“合理性”,这“合理性”既包括他们从各自思想理念出发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包含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考量,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受“大历史”操纵的结果。

影片中的国民党政府的晚宴更是层出不穷,没有为国民做过什么实事。此时以毛泽东、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却艰苦的为人民的美好未来奋斗,为将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赶出中国而做了不懈的努力,可是面对军事力量强大的法西斯日本,中国共产党的军力也是不能抵的,此时只有联合国民党,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将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可是要想蒋介石放弃原有的错误思想是何等的难!国民党顽固派的不抵抗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他们的心里只有争权夺位,人民的死活和安慰不是国民党反动派所思考的。这时,伟大的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发动起撼动历史的“西安事变”,将反动派蒋介石软禁起来,使他放弃自己原有的错误主张。二位将军冒着生命危险,他们深知,倘若再不抵抗日本鬼子,东北三省的死亡惨剧将在全国上演,张学良将军再也不愿意被老家人成为“不抵抗将军”,发动事变终于成功将蒋介石软禁,用真诚几经周折没有感动蒋介石,不得不邀请中国共产党代表来做蒋介石的工作,在周恩来总理和所有坚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人一道努力下,蒋介石终于口头答应:放弃原有的不抵抗政策,联合共产党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鬼子赶出中国。然后,张学良将军冒着大无畏精神将蒋介石送回南京。整个影片让我感动最深的是张学良将军的一句话:我们的枪不是打中国人自己的,更不是打大学生的,我们是打日本人的!英雄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不用经历战火,当然也没有机会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但是我们能够在学习上在工作上在生活中做出贡献。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踏实工作,为共和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西安事变80周年感想体会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2年1月18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开始。

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成立,日本加速肢解中国的步伐。

1933年1月3日,日本军队侵占山海关。

1933年2月21日,十万日伪军进攻热河省,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率东北军望风而逃。

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蛮横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横行无阻。而当中国大好山河屡遭肆虐之时,中国的统治者蒋介石却对日本的侵略和分裂中国的企图屡加容忍、妥协,在内战的“舞台”上”大方异彩。

1932年5月5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1933年5月5日,设立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准备对日交涉停战。1933年5月31日,签订《塘沽协定》,将华北置于日本的监视之下。1935年5月,受日本要挟签订《何梅协定》出卖了河北省、察哈尔省的主权。1935年10月,蒋介石同意了日后成为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的行动纲领的“广田三原则”。

1933年7月,蒋介石以“破坏整个国策”的罪名破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首领冯玉祥离开同盟军总部,方振武出国,孙良城解甲归田,而吉鸿昌更是被杀害于天津。

1936年6月1日开始,蒋介石与两广的矛盾险些酿成内战,他无视两广的北上抗日请求,还不断分化、胁迫、收买,使宝贵的抗日浪潮消解于无形,虽然两广的这个“抗日”口号只是借口,但这在当时的中国还是难能可贵的。

1931年开始,蒋介石就不断督促东北军围剿红军,扩大内战范围和程度。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蒋介石就不断无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提议,依旧对红军步步紧逼。

一桩桩,一件件,在我看来,中国遭受的灾祸不仅是来自急于扩张的日本侵略者,更多的是来自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及其控制的国民政府。

1931年11月30日,蒋介石在顾维钧就任外交部长职务宣誓会上的训词中公然声称:“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能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故今日对外,无论用军事方式解决,或用外交方式解决,皆非先求国内统一不能为功”。不可否认,“攘外必先安内”在某些情况下是非常正确而有效的,不过我认为在20世纪三十年代抗日战争情形紧迫,日军不断对中国进行蚕食之时,进行对外战争维持中国的存续远比用内战缓慢安定国内形势更为重要。蒋介石为了“安内”而对日本的妥协,使日本的胃口越来越大,对中国的侵略越来越肆无忌惮。在当时来看,中国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来自日军的进攻、日本的扩张,而不是来自中国国内鲜能对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造成重大影响的反对势力,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与其红军。蒋介石不知道也不愿知道中国当时的矛盾已由国内各势力间的政治矛盾转移到中日间的民族矛盾,他只是为了一己私利,只想肃清国内的反对势力,成功地巩固自己对中国的统治、控制。而这,从爱国主义的角度上看,是与之完全背道而驰的。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若不坚定地奉行爱国主义,并把它作为行动的准则,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保护主权、领土的完整和人民的安全、权利,他还能称作、还配成为一位国家的统治者、领导人吗?我想这是不可能的。

爱国主义,是一种对国家、民族的深度信赖与忠诚,是一种对国家的认同感,是一种保留国家存续的强烈意愿,它暗示着个体应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与团体利益之上。在20世纪三十年代的动乱时期中,爱国主义我想就深切地表现在保护祖国不受外敌入侵上,它应该以国家的安全与利益为最根本,旨在维护国家的存在,因此损害国家力量的内战是不被允许的。在被日本大肆侵犯,国家处于生死存亡关头之时,奉行爱国主义,便应该集合国内所有的爱国志士,所有的可以保护国家的力量,进行抵抗和驱逐的战斗,而不应该继续内战,把“攘外”的珍贵力量都无谓地消耗在了内战的无底洞中。这种论调可能有些极端与短视,但当国家不复存在时,再长远的考虑也都只是镜花水月。因此,真正的爱国主义,便是抛却个人利益,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

对蒋介石来说,便是“攘外”大于“安内”。

蒋介石做不到奉行爱国主义,但有更多的国民与将领可以做到。于是,西安事变便是在这种爱国主义的背景下轰轰烈烈地开始的。

日军侵略我吉林省和黑龙江省,遇到不执行蒋不抵抗命令的东北军将士的顽强抵抗。

日军进攻锦州,戍守的东北军将士坚守不退,直到弹尽粮绝。

日军进犯上海,淞沪会战爆发,十九路军拒绝蒋介石的撤退命令,奋起抗击日寇侵略。

日军进犯长城各口,二十九军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领导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成功地收复部分领土。中国共产党派遣一大批优秀党员进入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给日本侵略者以直接打击。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南京、天津、汉口、青岛、太原、长沙等地的工人掀起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

青年学生更是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急先锋与主力,起了起了宣传者、鼓动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各地大量的罢课、请愿活动甚至直接参军显示青年们高昂的抗战意愿、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

虽然蒋介石极力组织,但抗日救亡运动还是愈演愈烈,人民大众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不能被阻碍的,顺之者昌,逆之者亡,1935年12月9日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及1936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的纪念更是成为西安事变的直接导火索,让“逆之者”蒋介石尝到了被囚禁的痛苦和无奈。

一个有血性的国家,一个能长远存续的国家,她的大量的国民必定有着强烈而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当国家的安全受到威胁,人民的生活不能保证时,爱国主义势必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在无数爱国的人民的支持下。整个国家爱国主义的实现,必定是存在于一个庞大基数上的,有一个庞大的充斥着爱国主义情绪的人群,爱国的思想才会深入到国家的行动上去,而一旦有这个庞大基数的存在,爱国主义便是不可以阻挡的,它就会利用国家的一切力量,不论它们之前是友善还是敌对,去抗击侵略者,维护国家的安全与利益。

西安事变有一种必然性,它无关张学良还是杨虎城还是某个其他的将领,它是因国家、国民的爱国主义而必然也必须发生的,它是当时广阔的被爱国主义思想笼罩的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它是庞大的爱国人群传递爱国主义思潮、进行爱国主义运动的必需结果,它是全民爱国主义的一种深刻而直接的表现。“攘外”在爱国主义的渲染下必然大于“安内”。

因此,我认为爱国主义的存在和实现需要一个庞大的基数,只有大量清醒的爱国人群,统一而激烈的活动才能让爱国主义不会消失、不被篡夺。

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介石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结外。全国人民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

1936年春,国民党政府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合抗日。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政要围攻红军。12月4日,蒋介石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9日那天,西安1万多名学生游行请愿,向蒋介石驻地临潼前进,要求联合抗日。蒋介石布置军队架设机枪拦阻还命令张学良、杨虎城用武力镇压。形势十分严重。张学良赶去劝阻,学生们悲愤地高呼:“我们愿意为救国而死,我们前进吧!”张学良深受感动,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答复他们的抗日要求。

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行动,派东北军冲进临潼华清池的蒋介石驻地,解除了蒋介石卫队的武装。蒋介石从睡梦中惊醒,听到枪声,连衣服也没有穿,就慌忙跳过后墙,躲到了骊山的一块岩石旁。东北军战士冲进蒋介石的卧室,不见蒋介石,只见他的衣帽等都还在,一摸被窝,还是暧暧的,便立即搜山。天亮以后,战士们在山上逮捕了蒋介石。同时二七路军将士也解除了西安城里反动军队的武装,控制了飞机场、火车站、电台等要害部门,跟随蒋介石来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被全部扣留了,当天,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和毛主席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到达西安,与各方面进行协商,周恩来提出: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压力,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条件。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这样,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及其团结抗日的斗争,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伟大转变。

西安事变纪念日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中正为首的国民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土地。中华民族处在危亡的严重关头,蒋中正却仍然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6年春2月4日,蒋中正带领南京政府的大批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从而挽救了民族危机,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是的,就是刚刚过去的日子,他们早已溶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铭记于心的日子。我们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历史时刻,就要不忘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秉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和革命精神,继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同学们,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日益富裕,国家繁荣昌盛,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机,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和稳定才能让我们抓住发展的机遇。我们责任便是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

因此我们就要做一个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将来做一个有益社会;人民的人;。

2.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和技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更加美好。

3.养成良好文明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一个合格的;文明的中学生。

4.做一个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和实践的人。紧跟时代步伐,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将这份爱国情怀溶入到实际行动之中。这才是我们祭奠英烈、铭记历史的最好方式!

明天是12月12日历史上的明天,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纪念的日子。1936年的12月12日,国*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中正,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这就是历史上的“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

78年前的今天,中国古都西安那划破凄冷夜空的枪声,震惊了全世界,也震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践踏,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张学良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杨虎城深感民族危机,决心抗日。

在多次劝谏蒋中正抗日均遭失败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在西安发动兵变,扣留蒋中正,以逼其“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和平解决国共问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抗日战争的巨大转折,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民族大联合的壮阔阵营中,艰苦卓绝、贡献巨大。从此,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割据实现了团结统一,一致抗日。

中国人的万众义勇,砸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大东亚共荣圈”的幻梦,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卓越贡献。

西安事变凸显了中华儿女伟大的精神——她让一个民族汇聚成一股力量。这是一种舍身救国,在民族危难之际力挽狂澜,直起民族脊梁的精神!这是一种忠于民族,忠于人民的赤胆忠诚精神!

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自信,因为“西安事变”精神的浇灌,更加浩明于天地,“西安事变”精神永垂不朽!让我们向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诚挚致敬,让我们永远铭记“双十二精神”!

西安事变80周年感想体会

西安事变真相怎样,我不说“真相是什么”,只介绍历史研究的“倒带法”,介绍“历史学专家怎样写验尸报告”。

1、根据档案的公布与保密的既成事实判断未知真相的背面。

事态各方,凡是不解密档案或仅仅选择性解密的,其档案可以断定,对该事态方极为不利。

极力掩盖的,一定是丑陋的。

2、从收益者与受害者的结果往前推一些关键真相。

延迟战争爆发,最大受益者当然是国民政府,以及四川陕西以东的中国平民。

刺激战争提前爆发,受益者有哪些人?

3、黙证。

某些当事人“不说话”或“不说某些话”,不做或拒绝做某些事,这是“不说之说”。

抗战的既成事实,也是“默证”。

战争的惨烈程度,国际援助的姗姗来迟,也默默证明“准备不足”,原先的拖延很有必要,是符合川陕以东的人民的利益的。

黙证,是真相的默默诉说。

4、从信息的发布趋势推。

80年以来,信息的发布当然是逐年增加。

信息发布的80年历史,纵向对比,可以看出“谎言被揭露的历史”,与“对某当事人有利或不利的信息的增加规律”。

然后,可以推知哪些“未公布的信息”。

西安事变的演讲稿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从而挽救了民族危机,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是的,就是刚刚过去的日子,他们早已溶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铭记于心的日子。我们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历史时刻,就要不忘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家秉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和革命精神,继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

相关范文推荐
  • 01-07 转正定级审批表自我鉴定(优质18篇)
    转正自我鉴定是一个机会,让我们认真思考自己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进而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和素质。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转正自我鉴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
  • 01-07 中学生犯错万能检讨书(汇总20篇)
    撰写检讨书是对工作和生活中的一次全面回顾和自我反思的有效方式。这是一份学生对自己在申请大学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的反思和总结。尊敬的老师:今天的课上(写课程名),我
  • 01-07 档案管理工作个人年终总结(优质17篇)
    个人总结是对自己过去一段时间学习和工作的一个交代,它能够让我们更有责任感和成就感。希望以下这些优秀的个人总结范文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和思路。
  • 01-07 福州房屋租赁合同备案(专业21篇)
    租赁合同是一种法律文件,用于规定租赁双方在租赁物使用上的权益和义务。它是租赁行为的基础,具有法律效力,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护。租赁合同范文的应用可以帮助您更快地
  • 01-07 校史馆总结报告大全(17篇)
    报告是一种系统地记录和陈述调查、研究或观察结果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传达信息并为决策提供依据。希望大家通过阅读以下报告范文,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维方式。
  • 01-07 中班家长工作计划范文(21篇)
    有了一份好的工作计划范文,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在下面给出的工作计划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工
  • 01-07 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优秀19篇)
    教学工作总结需要结合教师自身的特点和岗位要求进行具体操作和落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学工作总结参考资料,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灵感和指导。本份试卷以四年级上学
  • 01-07 乘法的初步的认识评课稿(专业20篇)
    范文范本可以为我们提供思路和创作灵感,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选总结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这节课《乘法的初步认识》要
  • 01-07 展望未来高一(通用16篇)
    优秀作文是展现学生才华和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它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是几篇优秀作文的赏析,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的启示。这则寓言材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生活
  • 01-07 幼儿园跟车教师安全承诺书(优质22篇)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作品进行精选和研究,旨在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和应对各种文体的能力。如果您正准备写一篇总结,请不妨参考以下范文,也许能够帮助到您。为明确责任,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