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孔子和学生教案范文(18篇)

孔子和学生教案范文(18篇)

时间:2024-01-10 12:23:04 作者:笔尘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孔子和学生》教案

1.理解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孔子,了解孔子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思想。

2.学认生字7个,学写10个,联系课文理解和积累词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颜悦色”等词语。

3.继续练习在自读中作批注笔记,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作好读书笔记。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圈点自己遇到的问题。

二、导入新课。

1.出示“孔子”的画像,你认识他吗?板书“孔子”。

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请生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3.过渡: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

5.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称他为伟大的教育家呢?

三、理解课文。

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点。

2.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孔子教育学生不分高低贵*,一视同仁,理解“有教无类”一词。

引导学生了解孔子与子夏对话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理解“因材施教”一词。

4.小组交流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5.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将疑难问题全班交流。

四、作业:采集孔子的言语,摘录自己喜欢的。

一、把自己摘录的孔子名言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它的理解。

二、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孔子的认识。

三、拓展思考:

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四、读名言警句,试着背下来。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身边人的态度。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句话表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的特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五、读课文,做摘录笔记。教师指导后进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议。

一、复习巩固认词:

富裕、天资、愚笨、选择、谨慎、谦虚。

二、比较记忆字形。

裕资择谨慎。

浴姿泽勤真。

三、练习写生字10个。

《孔子和学生》语文教案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理解本课的重点词语。

3、学会写摘录笔记。

发展性目标。

1、知道虽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2、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1、大家还记不记得在上一篇课文中,作者开头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答:叩拜至圣先师孔夫子像。

2、为什么要拜孔子呢?(请同学回答,并顺势引出对孔子的介绍)。

3、这么伟大的一位万世之师,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答:想。

1、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与学生》(用多媒体出示课题)。

2、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点问题,有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可以在旁边写上字;自学生字。

3、请学生提问,老师将问题整理归类。

4、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请同学起来朗读一下这篇课文。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台下同学当评委,看他们读的对不对。

5、评论一下,引出生字的学习,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读几遍,纠正发音。

1、什么是有教无类?请同学们根据字面意思试着解释一下。老师评价后给予正确解释。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的有教无类?答:2、3句。

2、什么是因材施教?请同学解释一下,老师指正。文中哪几段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答:2、3段。(从而引出对2、3段的研究)。

3、请大家看一下,在孔子和子夏对话中出现了几个人物?答:4个。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啊?答:颜回、子贡、子路、子张。(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4、在第二段中,孔子分别对他们做了什么评价?答:信用好,聪明,勇敢,严谨庄重。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5、孔子的学生们各有各的优点,孔子跟他们相比,感觉自己怎么样啊?答:不及他们。

6、听到孔子这么说,子夏很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疑问呢?那就让我们跟子夏一起去问问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我们的疑惑。问明白的同学请举手告诉老师,孔子和你们说了些什么?答:……(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缺点部分)。

7、就2、3段的内容,再进一步启发学生,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因材施教。

8、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三人一组,讨论交流,分别说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大家一定要根据平时的观察,实事求是的说出同学的优缺点。(讨论后,老师请3-4组同学来回答)。

10、大家的想法非常好,孔老夫子也有一些看法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大屏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齐读、分组读、个人读。请同学说说对本句的理解,老师点拨,使学生了解句意。再读。各自背,同位互相检查。

12、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请大家用两个词概括。答: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13、孔子不但受到学生的敬重,也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万事先师”,他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盛名呢?请大家齐读第四段,找出原因。答:一……(第一句),二……(第二句)。

14、孔子桃李满天下,第一点不难理解。那么为什么说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呢?四人一组,讨论一下,看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哪些方面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老师可以先举例说明,例如不同年龄的人上不同的年级,学不同的东西,体现了因材施教等)。

16、整体回顾四、学写摘录笔记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本子来,我们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找出你们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写到本子上,如果你对有关孔子的知识感兴趣,也可以抄下来,另外,老师课上讲过的有关名句,也可以记下来。

1、生字一个四遍,组两个词。

2、背过“三人行……”

3、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四年级语文《孔子和学生》教案设计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这首诗写得很美好很纯净,像世外桃源;诗不长,仅三节。虽很精粹,却容量大,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鉴于此,我便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及体会诗歌优美意境,品味文中优美词句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时数为一课时。在这堂课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学习投入,讨论认真,探究深入,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并且自主,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几次小高潮。我认为这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处:

1、注意导语的连接作用,直击教学重点:

我用一个小练习入课:请同学们为一句不完整的诗歌补充词语。“自在飞花轻似,无边丝雨细如。”目的是通过推敲比较,让学生领略品味诗歌语言之趣、之美。

这个小练习引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大家细细揣度,都大胆说出自己的妙想。这样,导语在课堂上就成为了一座桥梁,把我将针对这首教学的重点“细品语言”和学生的实际感受连接起来。对于学生而言,目标明确,而且过渡自然。

2、由表及里,推敲语言:

诗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有极强的表现力。我们引导学生读诗,通过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还可以为学生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经验。好的诗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往往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因一字而尽传精神。所以我在“一斑”上精当讲解;在“一字”上进行“点拨”启发学生认真地思考和体味。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孔子和学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虽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2、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朗读课文。

二、分析课文,解决问题。

1、在第二段中,孔子分别对他们做了什么评价?

2、孔子的学生们各有各的优点,孔子跟他们相比,感觉自己怎样?

3、听到孔子这么说,子夏很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那就让我们跟子夏一起去问问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我们的疑惑。

4、就2、3段的内容,再进一步启发学生,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因材施教。

三、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1、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四、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板书设计:

有教无类。

“万世先师”

因材施教。

孔子和学生教案

1、大家还记不记得在上一篇课文中,作者开头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答:叩拜至圣先师孔夫子像。

2、为什么要拜孔子呢?(请同学回答,并顺势引出对孔子的介绍)。

3、这么伟大的一位万世之师,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答:想。

二、整体感知。

1、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与学生》(用多媒体出示课题)。

2、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点问题,有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可以在旁边写上字;自学生字。

3、请学生提问,老师将问题整理归类。

4、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请同学起来朗读一下这篇课文。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台下同学当评委,看他们读的对不对。

5、评论一下,引出生字的学习,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读几遍,纠正发音。

三、分析课文,解决问题。

1、什么是有教无类?请同学们根据字面意思试着解释一下。老师评价后给予正确解释。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的有教无类?答:2、3句。

2、什么是因材施教?请同学解释一下,老师指正。文中哪几段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答:2、3段。(从而引出对2、3段的研究)。

3、请大家看一下,在孔子和子夏对话中出现了几个人物?答:4个。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啊?答:颜回、子贡、子路、子张。(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4、在第二段中,孔子分别对他们做了什么评价?答:信用好,聪明,勇敢,严谨庄重。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5、孔子的学生们各有各的优点,孔子跟他们相比,感觉自己怎么样啊?答:不及他们。

6、听到孔子这么说,子夏很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疑问呢?那就让我们跟子夏一起去问问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我们的疑惑。问明白的同学请举手告诉老师,孔子和你们说了些什么?答:……(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缺点部分)。

7、就2、3段的内容,再进一步启发学生,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因材施教。

8、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三人一组,讨论交流,分别说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大家一定要根据平时的观察,实事求是的说出同学的优缺点。(讨论后,老师请3-4组同学来回答)。

10、大家的想法非常好,孔老夫子也有一些看法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大屏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齐读、分组读、个人读。请同学说说对本句的理解,老师点拨,使学生了解句意。再读。各自背,同位互相检查。

12、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请大家用两个词概括。答: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13、孔子不但受到学生的敬重,也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万事先师”,他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盛名呢?请大家齐读第四段,找出原因。答:一……(第一句),二……(第二句)。

14、孔子桃李满天下,第一点不难理解。那么为什么说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呢?四人一组,讨论一下,看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哪些方面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老师可以先举例说明,例如不同年龄的人上不同的年级,学不同的东西,体现了因材施教等)。

16、整体回顾四、学写摘录笔记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本子来,我们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找出你们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写到本子上,如果你对有关孔子的知识感兴趣,也可以抄下来,另外,老师课上讲过的有关名句,也可以记下来。

四、布置作业。

1、生字一个四遍,组两个词。

2、背过“三人行……”

3、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孔子和学生》语文教案

1.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的“学会标注问题”这一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充沛的实践中掌握这一阅读方法。

2.根据文章的描写较为疏淡,语言较为平直的特点,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想像能力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活动。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孔子,了解孔子在今天仍然具有实际意义的教育思想。

2.学生认生字7个,学写10个。联系课文理解和积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颜悦色”等词语。

3.继续练习在自读中作批注笔记,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作好读书笔记。

两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板书“孔子”,学生根据自身的预习情况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2.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3.过渡: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

(关于孔子的相关资料很多,为了教学时不喧宾夺主,课前安排学生收集资料的活动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准备:在不超越一分钟的时间里,用喜欢的方式介绍孔子。结果在上课时,有的小组画了画,介绍的是孔子的外貌;有的小组介绍的是孔子的一些思想,背了一些孔子的话,并进行解释;有的小组介绍的是孔子的生平。正如《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中所说的:“教学时,没有必要把孔子说得神乎其神,也没有必要对孔子的学说和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做过多的分析批判,因为学生将会在后续学习中不时加深对孔子的认识。”所以我做了以上设计,提供一个锻炼平台给学生。学生为了这短短的一分钟发言,要查阅资料,要确定介绍的主题,然后整理资料,要和别的小组沟通,以便准备的内容不“撞车”,还要以集体的智慧训练小组发言人。这样有趣的、充溢智慧的、锻炼能力的课外作业,学生是兴致勃勃地去完成的。)。

(二)整体感知,巩固识字。

1.过渡:你们预习课文时读了几遍课文?有什么收获?

2.齐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提醒学生注意读好预习时新认识的字。

3.识字检测:同桌互相听读新认识的词语;在小组中互考认字表的字,并选择其中的一两个字组成词语练习说话;开火车;小老师说识字(解决读音、字形难点);完成学习卡的第一、二题:“拼拼音,再连线。”“找一找,把读音相同的字用相同的符号圈出来。”(认字能力培养方面,从第七册开始,字、词、句的学习仍然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但应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课外完成预习后,教师在课堂上要设计互动的平台,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

(三)默读课文,学会质疑。

2.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另一篇文章随文标注问题的例子,感知用符号、线段标注问题或在有疑问的地方用文字标注问题的方法。

3.边默读边圈点自身遇到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4.每人看5名同学的批注,互相学习如何批注问题,再以8人组为单位推选出做得较好的同学上讲台用投影仪展示。

5.小组讨论解决自身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6.小组汇报交流情况,提出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一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接下去的学习活动中相机引导解决。

7.引导反思:在以上的活动中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在本单元要学会标注问题。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是在实践中完成的。教师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实践。在此环节,我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差别,进行了梯度推进,先让学生读第一段,进行批注后,和时发现已经学会用问号或横线旁写文字的学生,请他们上来用投影仪在全班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个别学生还有困难,鼓励其先向身边的同学学习后再开始。)。

(四)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考虑:孔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称他为伟大的教育家呢?

2.默读课文,边读边考虑,边圈点。

(此环节,教师要巡查学生的课本,务必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问题在有关的语句旁写文字,引导学生简要地记下自身的考虑。上课时,我发现有的学生实在不会,就走到他的身旁,鼓励他走出座位,不出声,悄悄地去看三个同学怎么做,再回到座位做自身的。)。

3.组织学生交流自身探究的结果。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学生:

a.个人读、小组竞赛读、齐读有关的语句,用联系上文的方法了解课文中孔子教育学生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理解“有教无类”一词。

b.引导同桌分角色,男女生分角色读孔子与子夏对话,联系下文了解孔子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理解“因材施教”一词。

5.小组讨论:孔子的话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找一找你在哪方面还需要进步?

6.小组发言人汇报讨论结果。

7.教师小结:在孔子的眼里,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优点,比方颜回的守信用、子贡的聪明、子路的勇敢、子张的严谨庄重,都值得自身学习;比起他人,每个人都必定有缺乏,即使是孔子这样的人,也需要学习。这些思想即使是现在,也很有价值,对我们现在的教师也是很有启发的。所以说他是大教育家。子夏“明白这是老师对自身的教育”,“这”指的是“要不时学习”的道理,我们也受到了启发,相信这会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影响。

(本环节,教师以问题引发探究,学生在交流阅读所得时学会合作,在合作释疑中领会阅读方法。在阅读中渗透学习态度的教育。本课的生字不多,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贯彻北师大版教材随文识字的原则,结合拼音识字,在读中相机巩固生字词“富裕、选择、谨慎、谦虚”。)。

(五)自读摘录,深化感悟。

1.读课文,采集孔子的言语,摘录自身喜欢的做摘录笔记,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把自身摘录的孔子名言小组交流,谈谈自身对它的理解。

3.拓展考虑:假如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在阅读中积累,积累的过程也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个性化的积累的同时也积淀了情感,再次对“万世之师”――孔子的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六)创设情景,逾越文本。

1.对比以下两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孔子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

孔子和颜悦色地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

孔子和学生教案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理解本课的重点词语。

3、学会写摘录笔记。

发展性目标。

1、知道虽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2、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大家还记不记得在上一篇课文中,作者开头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答:叩拜至圣先师孔夫子像。

2、为什么要拜孔子呢?(请同学回答,并顺势引出对孔子的介绍)。

3、这么伟大的一位万世之师,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答:想。

二、整体感知。

1、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与学生》(用多媒体出示课题)。

2、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点问题,有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可以在旁边写上字;自学生字。

3、请学生提问,老师将问题整理归类。

4、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请同学起来朗读一下这篇课文。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台下同学当评委,看他们读的对不对。

5、评论一下,引出生字的学习,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读几遍,纠正发音。

三、分析课文,解决问题。

1、什么是有教无类?请同学们根据字面意思试着解释一下。老师评价后给予正确解释。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的有教无类?答:2、3句。

2、什么是因材施教?请同学解释一下,老师指正。文中哪几段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答:2、3段。(从而引出对2、3段的研究)。

3、请大家看一下,在孔子和子夏对话中出现了几个人物?答:4个。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啊?答:颜回、子贡、子路、子张。(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4、在第二段中,孔子分别对他们做了什么评价?答:信用好,聪明,勇敢,严谨庄重。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5、孔子的学生们各有各的优点,孔子跟他们相比,感觉自己怎么样啊?答:不及他们。

6、听到孔子这么说,子夏很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疑问呢?那就让我们跟子夏一起去问问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我们的疑惑。问明白的同学请举手告诉老师,孔子和你们说了些什么?答:……(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缺点部分)。

7、就2、3段的内容,再进一步启发学生,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因材施教。

8、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三人一组,讨论交流,分别说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大家一定要根据平时的观察,实事求是的说出同学的优缺点。(讨论后,老师请3-4组同学来回答)。

10、大家的想法非常好,孔老夫子也有一些看法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大屏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齐读、分组读、个人读。请同学说说对本句的理解,老师点拨,使学生了解句意。再读。各自背,同位互相检查。

12、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请大家用两个词概括。答: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13、孔子不但受到学生的敬重,也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万事先师”,他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盛名呢?请大家齐读第四段,找出原因。答:一……(第一句),二……(第二句)。

14、孔子桃李满天下,第一点不难理解。那么为什么说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呢?四人一组,讨论一下,看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哪些方面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老师可以先举例说明,例如不同年龄的人上不同的年级,学不同的东西,体现了因材施教等)。

16、整体回顾四、学写摘录笔记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本子来,我们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找出你们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写到本子上,如果你对有关孔子的知识感兴趣,也可以抄下来,另外,老师课上讲过的有关名句,也可以记下来。

五、作业。

1、生字一个四遍,组两个词。

2、背过“三人行……”

3、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孔子和学生》记叙的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的教学策略: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孔子因而受到学生的尊重。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了每个人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这节课我非常满意的地方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去从课文中理解“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及这篇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

在具体操作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一些语言的精妙之处,层层深入,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训练和指导。我还采用师生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再现孔子和学生颜回的对话部分,然后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理解孔子的品质。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互相说说好友的优点和缺点,然后让学生明白自己也要不断向别人学习。然后及时进行思想教育。

不足之处就是学生课前收集的材料不够充分,还欠缺一定的主动性。

《孔子和学生》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一共四段,内容简短。第一段主要讲孔子是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主张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受到学生的敬重。第二段主要讲孔子在评价学生的优点的同时谦虚地表示自己的不足。第三段讲孔子教育子夏,他的学生各有优点但也有不足,需要不断学习。最后一段讲后人对孔子的评价。

二、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基本技能: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思想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第一课时。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圈点自己遇到的问题。

二、导入新课。

1.出示“孔子”的画像,你认识他吗?板书“孔子”。

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请生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3.过渡: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

5.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称他为伟大的教育家呢?

三、理解课文。

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点。

2.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孔子教育学生不分高低贵*,一视同仁,理解“有教无类”一词。

引导学生了解孔子与子夏对话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理解“因材施教”一词。

4.小组交流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5.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将疑难问题全班交流。

四、读名言警句,试着背下来。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身边人的态度。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句话表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的特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五、作业:

1.生字1行并组词,语言积累,近反义词。词语解释在1号作业本上写1遍。

2.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第二课时提问的话题,下去准备。)。

第二课时。

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

1、大家还记不记得在上一篇课文中,作者开头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答:叩拜至圣先师孔夫子像。

2、为什么要拜孔子呢?(请同学回答,并顺势引出对孔子的介绍)。

3、这么伟大的一位万世之师,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答:想。

二、整体感知。

1、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与学生》(用多媒体出示课题)。

2、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点问题,有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可以在旁边写上字;自学生字。

3、请学生提问,老师将问题整理归类。

4、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请同学起来朗读一下这篇课文。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台下同学当评委,看他们读的对不对。

5、评论一下,引出生字的学习,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读几遍,纠正发音。

三、分析课文,解决问题。

答:类:类别。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没有(贫穷、地域等)的区分。

2、3句。

2、什么是因材施教?请同学解释一下,老师指正。文中哪几段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

答:颜回、子贡、子路、子张。(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4、在第二段中,孔子分别对他们做了什么评价?

答:信用好,聪明,勇敢,严谨庄重。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5、孔子的学生们各有各的优点,孔子跟他们相比,感觉自己怎么样啊?

答:不及他们。

答:……(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缺点部分)。

7、就2、3段的内容,再进一步启发学生,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因材施教。

8、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三人一组,讨论交流,分别说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大家一定要根据平时的观察,实事求是的说出同学的优缺点。(讨论后,老师请3-4组同学来回答)。

答:……。

10、大家的想法非常好,孔老夫子也有一些看法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大屏幕)。

12、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请大家用两个词概括。

答: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13、孔子不但受到学生的敬重,也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万事先师”,他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盛名呢?请大家齐读第四段,找出原因。

答:一……(第一句),二……(第二句)。

14、孔子桃李满天下,第一点不难理解。那么为什么说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呢?四人一组,讨论一下,看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哪些方面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老师可以先举例说明,例如不同年龄的人上不同的年级,学不同的东西,体现了因材施教等)。

16、整体回顾四、学写摘录笔记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本子来,我们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找出你们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写到本子上,如果你对有关孔子的知识感兴趣,也可以抄下来,另外,老师课上讲过的有关名句,也可以记下来。

四、板书:

五、作业。

同步练习做完。

课堂练习。

2. 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作业安排。

背诵孔子的名言警句。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多媒体电脑和课件。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他的学生把他尊称为“夫子”。孔子二十多岁就投身教育,三十岁左右首创私人讲学。他的学生达三千之多,身通六艺的有72人。

自我问答。

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尊师的情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孔子被誉为万世先师的高大形象。利用重点语句进行多元解读,培养学生个性阅读的能力,理解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

孔子学琴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重点:

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

时间孔子弹琴的程度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会弹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

过了几天顺畅自然、悦耳动听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令师襄如痴如醉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知过了多少天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

课件:(对比读)。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习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习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说说学习课文后受到的启发。

五、课外拓展。

1、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2、积累孔子的名言。

《孔子》教案

传统的五伦关系是这样排列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师友。可是在封建专制统治的明王朝,有一个胆大包天的人在他的《夫妇论》里,将五伦关系作了重新排列:夫妇、父子、兄弟、师友、君臣。这个人后来被迫害死于狱中,他就是著名的思想家李贽。

1.本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要驳斥的主要论题是什么?要达到的目的又是什么?

明确:驳斥的主要论题是“人皆以孔子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要达到的目的是揭示历代儒家之徒盲目尊孔的荒谬无知。

2.作者是如何证明“人皆以孔子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这一论题是虚假的?

明确:文章全用反语,层层剥开了“人皆以孔子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的原因。这就是万口一词,千年一律,陈陈相因,从不以为非,不敢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更可笑的是人人相信,人人却又不是真知,只不过是儒家的先辈这样说,父师跟着这样说,大家也跟着这样说罢了。“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就是这么一种滑稽可笑的情状。作者还巧妙地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孔子的原话搬出来。原来“人皆以孔子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无非是断章取义,完全是因为主观臆断了孔子的“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与“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既然最原始的论据是虚假的,得出来的结论也必然是虚假的。

明确:以孔子自己的话作为材料,揭穿世代相传的所谓“大圣”和“异端”,只是儒先们的“臆度而言之”,与孔子的原话并不一样,是断章取义,这样就用有力的论据,驳倒了对方的言论。

明确:这样写意在表明后世学孔的道学家,他们盲目崇拜孔子,用封建礼教把人们不同的个性“强而齐之”,使人人都变成一个模样,因而更具有讽刺和批判意义。

明确:作者生活在一个思想统治严酷,没有言论自由,人们的个性被严重束缚的社会,有先进思想的人势单力薄,根本无法与统治者的爪牙——强大的道学家抗衡,只能被迫屈从。

李贽笔下奉孔子为“大圣”的“人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是一群愚昧懵懂而却自以为“知”的荒谬鄙陋之徒。而司马迁是以大量的史实为依据,亲读孔子之书,亲临孔子故里走访,亲见孔子门徒虔诚习礼后,才分析总结给孔子下历史定论的,他们与司马迁有着本质的不同。晚明政治日趋黑暗,资本主义有了萌芽,这就刺激着一部分具有独立思想的知识分子,要求解放思想,重视现实问题。李贽是这时候涌现出的杰出代表。

李贽一生最着力反对的就是当时封建制度的精神和社会支柱——道学家们,即文中的“人人”。这些道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而他们骗人的招牌就是孔子之学。孔子的思想,历史地看,不可以简单地一概否定。李贽于孔子学说本身,就大体而言,并不取否定态度,他所深恶痛绝的是后世学孔的道学家,他们盲目崇拜孔子,用封建礼教将人们不同的个性“强而齐之”,使人人变成一个模样。从提倡个性自由、个性解放出发,李贽当然要给予他们尖刻的批判和讽刺。

1.以“我眼中的”为题目作文,横线上可填历史文化名人。要求有自己个性化的见解。

2.背诵课文。

3.课后阅读《李贽——老愤青的童心》(中国发展出版社)。

孔子学琴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3、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

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孔子》教案

三,杰出的智者——孔子。

1,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道德思想。

2,了解孔夫子教育和道德思想以及格言。

3,了解孔子的影响,由衷的萌发出敬仰之情!

1,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儒家学派对后世的影响。

2,认真的学习和体会孔子的格言。

3,了解什么是“六艺”。

二,阅读与讨论;

1,孔子的故居,山东曲阜孔庙,从最初的三间小屋到如今的有466间的`孔庙。

2,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3,孔子有哪些主要的成就?

4,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什么是“六艺”?

5,继续列举孔子的格言,老师和学生相互探讨其意义和道理!

三,总结孔圣人的利与弊。

利;中国最早的教育家,开创了儒家学派。

弊;维护等级制度,轻视妇女,看不起体力劳动者。

四,总结;1,在生活上,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被我们成为“圣人”的孔子当然也如此。所以在生活当中每一个人都会犯错,只要改正错误就是一个好孩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2,孔夫子仍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教育家,也是一名伟人,他留下了宝贵又而丰富的思想遗产。

五,家庭作业;收集孔子的格言。

《孔子》教案

教学要求:

正确认读课本7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课前预习:

读熟课文,自学课文的生字、生词。

搜集关于孔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孔子。

师:对!他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你对他有所了解吗?

(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了解的关于孔子的资料。)。

如:

2.孔子生平简介。

3.孔子的思想成就简介。

4.历代尊孔的简介。

5.世界文化遗产——“孔府”“孔庙”“孔林”简介。

6.孔子在世界的影响。

师:这样一位伟人,在我国史书上是怎样记载的?

引导学生阅读《史记·孔子世家》。认识古文、大致了解古文内容。

师:从你们的眼神与惊讶中,我看出了你们对先贤的崇拜以及进一步了解先哲的欲望。孔子有怎样的人生?他是怎样成为圣贤的?……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我们一定会受到启发、找到答案的!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检查课前预习的情况。

学习并初步理解的新词有:琴、瑟、笙、磬、毕恭毕敬、厌倦、席地而坐、运用自如、顺畅、洋溢、如醉如痴、醒悟、沉浸、抑扬、戛然而止、体恤、行善、炉火纯青。

2.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的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五十岁时向师襄学琴的故事。孔子是一位音乐的行家,弹得一手好琴,但他从不自满,仍拜师学艺。学琴中他刻苦练习、不断追求新的弹奏境界,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根据课文内容将课文分成两段。

课文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绍孔子。

课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写的是孔子学琴的经过,孔子学琴经历了四个层次。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深入学习,品味感悟。

1.默读“孔子学琴”的部分。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归纳出孔子学琴的几个阶段。

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出孔子学琴的四个阶段:

时间。

孔子弹琴的程度。

一晃十天。

会弹。

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

过了几天。

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

令师襄如痴如醉。

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知过了多少天。

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

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2.结合自己的音乐常识以及学习音乐的实践思考:这四个阶段的内容、难度有什么不同?孔子依次达到的目的说明了什么?从这四个阶段中,你体会出什么?(第一阶段是学会曲谱,第二阶段掌握技巧,第三阶段是弹出感情、感动别人,第四阶段是曲中识人。这四个阶段难度越来越大,我们从中体会出孔子学而不厌、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3.默读,要求:边读书边标注,练习使用记录符号,并且要把自己的体会用简洁的词语标注在书上的空白处。可依次思考以下问题:

(2)找出孔子说的话。思考:从这些词语中你理解了什么?体会到孔子什么优秀品质?

三、复述故事。

师:这篇课文给了我们如此多的启示,你记住它了吗?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吧。

学生先在小组中讲一讲,然后派代表讲给全班听。

四、课外拓展。

搜集古今中外名人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事例,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写一篇心得体会。

文档为doc格式。

《孔子》教案

2、通过对文意的翻译理清文章层次。

3、通过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

2、文中通过人物语言表现的政治思想与孔子的评价。

本篇课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词与句,可以按“言志”这一线索,从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确定教学思路,分析人物形象要与分析文章的语言和写作特点结合起来,对孔子思想分析不宜过多,对孔子为什么要“与点”的问题,也不宜讨论过多,教师点到即可。

一、导入新课。

由“国学诵读”导入本课,引导学生回忆高一诵读过的《论语》。

1、学生诵读本课,根据预习时的安排,互换自己出的关于本课的练习,完成后互批。

2、学生依次翻译本课,教师适当指导。

3、完成学案上的相关练习,找同学当堂展示。

三、《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1、学生诵读本课,校对字音,并找一个同学范读本文。

2、学生齐读本文,并考虑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

3、并用原文中的语言说说四个弟子各自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

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民足”。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

曾晳:“莫春者…………咏而归”

4、根据这三个层次,学生依次翻译本文,并在翻译的同时,概括孔子对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的不同评价并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

子路——直率而不谦让——哂之。

冉有——谦虚有礼——叹之。

公西华——谦虚有礼——惜之。

曾晳——洒脱自然——与之。

5、从对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的分析中,提醒学生注意从本课中吸收写作方法:

(1)扣紧人物的性格特征来记述,人物的语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与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

(2)成功地运用对话与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将人物的心情、语态、精神气质准确地表达出来。

四、《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跟踪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乎”字的意思。

(1)吾一日长乎尔。

(2)摄乎大国之间。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浴乎沂,风乎舞雩。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以”字的意思。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

(4)为国以礼。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如”字。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字。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

(4)唯求则非邦也与。

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2、鼓瑟希,铿尔。

3、三子者出,曾皙后。

4、浴乎沂,风乎舞雩。

五、课后作业。

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人,200字左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译文(翻译)。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曾点,你怎么样?”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

孔子的教案

1.结合课文和运用字词典等工具书,自学本课“仲”等10个会认或会写字,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厉害、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人及己、翻来覆去”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主张。

3.能给课文中的小故事试着加小标题,收集并了解一些孔子的其它精辟言论。

4.能复述课文其中的一或两个小故事。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点词句的理解。

2.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基本思想主张。

孔子的一些精辟言论、相关图片与资料。

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讨论法。

(一)激疑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并齐读课后“阅读链接”。

3.不错,这些话就是出自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之口。你了解孔子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来了解一下他吧。

4.板书课题并齐读:21孔子。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划出不懂的字词并结合上下文、工具书来理解;对确实不理解的字词,可与同学小声讨论。

2.检查阅读情况。

(1)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2)你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的?共同解决,教师释疑。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导入:我们扫除了基本的阅读障碍,下面就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春秋时期,看看孔子都有哪些故事吧。

2.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关于孔子的几个小故事。

(四)逐段学习,感悟理解。

1.齐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2)汇报、评议。

(3)小结:这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概况及其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4)结合课文插图中的孔子像,指导学生用称赞的语气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导入: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孔子,他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带着以下思考题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出示思考题,学生自读,并划出相关语句。

a、孔子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

b、《论语》的重要价值是什么?这部书的核心思想又是什么?

(3)讨论以上问题,教师适时点拨、释疑。

(4)小结段意:这自然段主要讲《论语》的由来及其重要价值和核心思想。

(5)谁愿意用合适的语气来朗读这一自然段?

3.继续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入:《论语》既然是记录孔子“平时言行”的著作,那么这部书告诉了我们孔子的哪些故事呢?请大家齐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以下问题:

a、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个主张可以用哪句话来概括?

b、你是怎么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

(3)共同小结段意。

a、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b、小结段意:写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处世主张。

c、能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来概括吗?

(4)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5)小结学法: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小结段意——加小标题——感情朗读。

4.按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四至第八自然段。

(1)学生按上述学习课文的方法自学。

(2)解决以下问题并讨论汇报:

关于第四自然段:

a、你认为孔子为什么“非常厌恶这个‘盗’字”?说明了孔子的什么品质?

b、你是怎么理解这个“盗”字的,能说说吗?

c、你给这一自然段加的小标题是什么?

关于第五、六、七自然段:

a、你是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这句话的?说说看。

b、孔子为什么会发出“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这样的感慨?

c、“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有过孔子说的这种事例吗?说说看。

d、这个小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给它加个合适的小标题。

关于第八自然段:

a、哪个词最能说明晚年的孔子的读书情况?

b、比对孔子,今天的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学习态度?

(五)品读感悟,延伸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文的哪个部分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3.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有趣的故事或孔子说过的给人以启迪的话?

(六)总结全文,加深印象。

1.总结全文。

2.作业:将你所知道的关于孔子的故事或格言道理讲给你最好的朋友听。

孔子拜师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习根据具体语境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品词赏句,积累和发展语言。.

3..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激发学生对他们的崇敬之情。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课前准备。

了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中入选的中国人人名、搜集孔子名言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题。

二、直奔中心,提炼问题。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读句子。

2.提炼中心问题:孔子和老子有哪些品行得到人们的尊重呢?

三、围绕中心,品读感悟。

1.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文,静静地、默默地读读课文第二段,划出能表现孔子拜师辛苦的词语。

2.品读“不怕辛苦”

(1)出示学生找到的词语。

(2)读一读词语。

(3)播放“风雨雷电声”,感受辛苦。

(4)假如你现在就是孔子会怎么做?相机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5)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指导朗读。

3.品读“有礼貌”

3、感悟“谦虚好学”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a.指名读这段话。

b.学习“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

齐读,理解“止境”。联系实际谈对句子的理解。

师:“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这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代替,那就是——学无止境。“学无止境”是孔子对学习的态度。他向老子学礼教,向苌弘学习乐理,向师襄学习弹琴,向郯子请教官制。他常说:“学无常师”也就是说学习是没有固定的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他提出来的。

齐读这句话,告诉你自己。

再读这句话,告诉同学们。

大声读这句话,让所有的人都知道。

师:孔子就是这样谦虚好学的,你熟悉的人中有没有想孔子这样活到老学到老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

(1)自由练读对话。

(2)指名读对话。

(3)全体合作读对话。

四、紧扣中心,谈孔子和老子。

师:孔子拜师的场面真是感人,难怪成为世人的典范,孔子拜师之后,师徒二人的举动还让人佩服吗?读一读。

出示句子: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1)读孔子名言。

(2)说说老子是怎么教学的。

再读中心句。

师:孔子和老子,一个谦虚好学,一个诲人不倦,一个不耻下问,一个毫无保留,多么伟大的古代学者风范啊!难怪人们如此敬重他们,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吧!(出示中心句,齐读)。

五.拓展延伸,语言实践。

1.孔子生平简介。

2.生本对话。

师;今天,我们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走进了孔子,认识了老子。现在我们要穿越千年是空的隧道,与古人进行零距离的交流。

(出示练习题)写话训练: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写一句或几句话。

(1)我想对孔子说:———————————————————。

(2)我想对老子说:————————————————————————————。

(生做后交流)。

六总结全文。

师:老师读了这个故事后,还为孔子写了一首小诗呢。(出示小诗)。

传诵一个故事,

是为了牢记一位圣人;

怀念一位伟人,

是为了学习一种精神。

请记住这位万世师表的孔子吧,

他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

《孔子游春》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

2、熟读课文,能揣摩课文前后的联系,感受文中洋溢着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感悟“孔子赞水”这部分内容,并以此融会贯通地理解全文。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教学设计及说明:

一、整体感知。

1、同学们已经认真初读了全文,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泗水春景。

孔子论水师生谈志向。

(通过初读,反馈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二、自主选读,感悟语言。

2、学生自读。

(学生自主选读,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体现教为学服务。)。

3、交流。

相机教学:

a、读悟“泗水春景”。

(1)学生读。

(2)配乐,教师范读。

(3)学生交流感受,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齐读。

(在学生自主选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意境美,表达方式的美,更好地诵读好这段文字。)。

b、读悟“孔子论水”。

(1)小组练读。

(2)交流读,老师要求:请同学们认真听这小组读,边听边想这部分内容,哪些词、哪些句子、哪一段落你感受最深。

(3)交流感受,相机引导学生重点读第八自然段。

(4)读词“凝望”、“意味深长”,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论水”这段话。

(5)交流对这段话的感悟,感受“真君子”的形象。

(6)欣赏“水”的动画。

(7)结合第八自然段再交流一下感受或对水还有哪些更深入的感受。

(8)齐读第八自然段。

(“孔子赞水”为教学重、难点,本段教学的过程仍按着整体至部分、至重点的步骤,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基础,相机引导感悟这段文字,并通过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感受水的形象,使学生对孔子这段意味深长的宏论有或浅或深的领悟。)。

c、读悟“师生谈志向”。

1、出示“急性子”、“温文尔雅”两个词语,练读好子路和颜回的两段谈论。

2、指名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简化处理,但不丢弃,以便学生整体感受课文。)。

三、感悟部分间的联系。

2、学生先自我感悟,然后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4、教师交流,相机板书:景、理、行、情。

(感悟联系,又回到整体,企盼学生将课文融会贯通,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四、自主设计作业。

1、同学们学完了全文,如果请你做些作业,你将会自己设计哪些作业?

2、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主设计作业,是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体现,让学生有学习主人的意识,并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学习。)。

五、引导课外阅读。

1、出示“子曰:君子有九思……”。

2、初读设疑,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论语》。

孔子游春教案

《孔子游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它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课文不但巧妙地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述了春天到来时泗水河畔的美景,而且把孔子带弟子们游赏与他对弟子的循循善诱交融在一起作为重点进行描述,以水为话题,叙物明理,内涵十分丰富、厚重,有利于激发学生了解其深层的人生哲理。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把自然段。

2、导学生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感受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两课时

一、简介孔子,导入课题。

1、板书:孔子(同学们了解孔子吗?可以起来说一说,其他同学补充。)

2、师板课题,围绕课文,质疑导入(读了课题,我们想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把文章读熟读顺。

(2)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检查自读效果,相机正音,指导读好长句、重点段。

3、默读全文,了解作者写作思路,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设想:注意引导阅读感知,感知深,才能理解透。]

三、品读春景,初识水性。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像泗水春景。(播放音乐《江南春色》,学生自读想象。)

2、指名说说自己感受的春色。(多位同学尽情交流。)

引导谈感受:泗水的春景美在哪?(从两个层次引导学生:一是景色美:二是语言美。)

3、小结板书:春意浓

4、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初步感悟水与春景的关系,体会大自然的和谐美。

5、过渡:浪漫迷人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孔子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语言更给我们启迪。

6、出示: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指名读。

(2)师述:这段话的含义的确很深刻,读了这段话,你有疑问吗?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师相机小结:

水滋润万物,哺育众生,像君子一样无私仁厚

水和顺温柔,真似君子温文尔雅恬淡的性情

水穿山岩、凿石壁,胸怀志向,多像君子般百折不挠得坚贞情操

水能荡涤污垢,还万物本真洁净的姿彩,多像教人求真求善求美的君子风范

7、多媒体播放水的视频,请同学们看着水,谈谈你是否也从这水中感悟的什么?教学其中的省略号。

8、司空见惯的水中竟蕴含深刻的人生大智慧,读了真令人受益匪浅呀。谁会读这一段话?

9、指导感情朗读,理解水的性格,并试着背诵。

四、体验对话,感悟师生情

1、分角色朗读10——17自然段,谈感受。(联系插图感受孔子与其弟子的浓浓师生情谊。)

2、引导学生体验师生之间的和谐情谊。师问:“如果你是孔子的一个弟子,此时你会向你的老师说什么?”

3、孔子让学生在游玩中谈志向,你对这位大教育家有何评价?

4、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延伸,积淀情感

1、交流孔子的名言与故事,加深对人物的认识与理解。

2、作业:搜集孔子与其弟子的资料,在主题班会上交流。

[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与学生的情感结合、与课外阅读结合,共享教育的真谛。]

春意浓

孔子游春

做真君子

师生情浓

相关范文推荐
  • 01-10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实用22篇)
    教学计划的执行和评估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进行全面的反思和总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学计划参考范文,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本课是识字单元的
  • 01-10 饭店合同签(专业17篇)
    在商务活动中,合同协议是保障交易的法律保障,起到规范和约束双方行为的作用。合同协议的内容和格式会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合同协议范文,供您参考。
  • 01-10 幼儿园刺绣活动方案(汇总19篇)
    活动方案的实施需要有明确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活动按照预期目标顺利进行。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
  • 01-10 中学生法律演讲稿范文(20篇)
    演讲是一种交流的方式,通过演讲稿可以准备充分,避免紧张和担忧,更好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理念。通过阅读这些中学生演讲稿范文,可以不仅了解到优秀演讲稿的写作特点,也能
  • 01-10 房地产项目调研报告(通用19篇)
    调研报告可以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以及对目标群体的采访和观察来进行编写。调研报告是对某一特定主题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对实地考察
  • 01-10 加油站安全承诺书(优秀19篇)
    加油稿是一种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文学形式,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能量。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励志加油稿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些勇气和力量。×××安全生产监督管
  • 01-10 教师家访心德体会(通用23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的思考和解决之道。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些历史人物的心得体会,他们的经历和智慧或许能够启发我们的思考。
  • 01-10 工作总结及未来工作计划(专业18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反思和改进工作的机会,也是衡量自己工作效果的一个标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
  • 01-10 少儿播音主持自我介绍(汇总22篇)
    通过自我介绍,可以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使他人对你产生好感。以下是一些成功的自我介绍案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我介绍的要点。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 01-10 高中化学教师工作心得体会(实用16篇)
    在工作中学到的经验和教训需要通过写工作心得体会来加以总结和分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一些经典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示。中学老师的示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