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公共管理下的食品安全问题论文(通用18篇)

公共管理下的食品安全问题论文(通用18篇)

时间:2024-04-10 04:14:03 作者:文锋

食品的口感、营养成分和外观都对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产生影响。食品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以下是一些消费者维权案例,希望能引起各方重视。

公共管理价值取向问题的审视论文

我们在幼儿教育的研究过程中重视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可以使我们从较高的角度来认识课程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帮助我们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解决各种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建构主义角度来审视我国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进而对我国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提出了新的展望。

一、建构主义理论。

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构主义以其惊人的速度波及各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并对其波及的各个学科领域产生不同的影响。尤其是建构主义对教育学科领域更是产生了一股非比寻常的冲击力,同时也对教育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

建构主义也被译作结构主义,它的主要观点是:认识并不是主体对于客体存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应,而是一个主动的逐渐深化的建构过程,也就是说一切知识意义都是通过内在表征过程主动建构出来的;在知识意义建构过程中,主体原有的知识经验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即一切知识意义都是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建构主义认为,课程与教学是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帮助儿童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基本途径,但是儿童是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人,是一个发展变化的人和一个具体的人,单一地考虑社会的需求而不考虑儿童的需求是不可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所以建构主义不断强调学校的课程与教学要尽可能地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满足儿童多方面的需求,把儿童作为课程与教学的中心。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指出的:“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二、以建构主义角度审视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

“课程价值取向是人们基于对课程总的看法和认识,在制订和选择课程方案以及实施课程计划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性。”我国专门的幼儿园课程是从19癸卯学制的颁布开始。当时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是一种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这种课程价值取向和建构主义的观点背离。课程主要注重以幼儿园课程来辅助家庭教育的作用,而很少为儿童的发展考虑。

2o世纪20至30年代,受到美国教育家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幼儿园课程才开始注重儿童自身需要的满足,同时也注重社会的需求,主张在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冲动性和求知欲,激发儿童的创造力的前提下,通过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来为社会培养真善美的主人,从而以达到促进社会民主的发展的目的。这时的我国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似乎开始关注儿童自身的发展需要,虽然和建构主义认为的“课程与教学是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帮助儿童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基本途径”相似,但是却存有偏颇之处。

到了20世纪50至60年代,由于受苏联教育界的影响,我国幼儿园课程则转为更多地注重学科体系和知识结构,极力强调一切教育都应该为社会的政治经济而服务,所以注重把儿童培养成将来为社会服务的人,但是却严重了忽视对儿童个性的多样化及儿童主体性的发展。这个时期我国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则是严重地偏离了建构主义的观点,只强调社会的需要而严重忽视了儿童本身的身心发展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受到西方各种先进的儿童心理理论、儿童教育理论以及儿童教育思潮的影响,我国幼儿园课程逐渐形成了以儿童为本的课程价值取向,开始重新认识课程与儿童的关系。在前期,课程价值取向有些过分强调儿童需要,而忽视社会需要。但是到后期,人们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制约关系.形成了在满足儿童发展需要的同时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取向。课程不再定位于知识的灌输、技能的训练,而是更重视儿童学习的乐趣和兴趣、学会学习的能力及对知识的好奇心,注重培养儿童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品质。这时期的我国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符合建构主义的观点,认识到儿童是幼儿园课程的中心,一切课程的设置和实施都是围绕着儿童的全面身心发展而展开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规定:“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的人格与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幼儿园课程“以儿童自身的身心全面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

1.从课程来源上看。

今后的幼儿园课程将会更多地来自独创的实证研究和实践总结。幼儿园课程的发展会不断地适合我国实际的国情、省情、县情、乡情,甚至是村情,充分发挥创造性的基础上,在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优秀课程理论的同时,积极开展独创的、实证的、具体的研究,创立更多的、更好的、更有效的方案。课程要体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整合,要注重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因为,健全的个性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内在融合。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也就是每一个体的个性不断完善和提升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2.从课程形式上看。

今后的幼儿园课程多样化形式将会更突出。幼儿园课程形式应该从社会、经济、自然、文化等各个不同的方面出发,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必然就会形成更为多样化、多形式的幼儿园课程。因此我国幼儿园课程应立足于满足儿童的现实生活需求,构建儿童的可能生活。“可能生活可以定义为每个人所意味着去实现的生活。”可能生活沟通了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它既不是儿童遥不可及的生活,又不是眼前的现实生活,而是一种在逻辑上存在的,人们所追求的更有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生活。可能生活对儿童具有内在价值,能够给予儿童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以人文关怀,培养儿童的生活能力。

3.从课程的结构上看今后的幼儿园课程将会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在建构幼儿园课程的时候,要考虑课程有不同的逻辑顺序,因此要明确幼儿园课程的逻辑起点从而更好地建构幼儿园的课程方案,这样才会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才会更利于儿童的发展。如此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今后的价值取向必定是朝着科学知识与生活世界应该是内在统一的方向努力。当代课程改革都在呼吁课程回归生活世界,谋求科学知识与生活世界的整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这就意味着课程应挣脱“唯科学主义”的樊篱,摆脱千百年来所深陷的工具价值的地位,寻求课程对主体存在意义的提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从“学会认知”到“学会学习”,这一主题的转换意味着当代课程开始超越工具理性,转向人的意义性。学会学习,包括学会区分、判断,选择最有价值和意义的知识去学习;学会学习与思考,充分有效地求知;把知识引向人生关怀,去充盈生活与人生的智慧与经验,关注儿童的精神世界、存在意义。

4.从课程使用的角度看。

今后的幼儿园课程的推出和引进不光是要具有教育性和公益性,还应该具有经济性和商业性。课程方案的推出和引进伴随找相应的经济关系和商业关系。这样将会更有利于调动更多的研究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将会使科研成果产生最大的效益,从而也就更有利于促进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最终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我国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将会考虑到科研人员更多的生活需要和现实要求,从而定会更好使之更多的科研人员参与到我国幼儿园教育事业中,最终研究出对儿童更有利的各种课程,让儿童充分享受自己快乐的童年时也掌握一定的知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塑造儿童全面完整的人格,发展儿童主体性,对儿童实施全人格教育和主体性教育,在根本上统一于发展人的全面素质和终身教育。这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是课程追求的共同价值,更是我国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最理想最合理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毛新勇.情境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外国中小学教育,,(5).

[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瞿葆奎.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1978~1995)[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409.

公共管理价值取向问题的审视论文

[摘要]在公共管理中,服务价值可概括为现实行为、精神状态两种,因公共管理主体的运用,资源掌控,为社会提供服务,通过提供服务,满足价值的评价主体,进而满足民众需求。本文主要分析公共管理中的服务价值。

近年来,我国公共管理部门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紧紧围绕“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三型党组织创建,强化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着力提升人社队伍的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一系列举措,不断实现公共管理的服务价值。本文主要探讨公共管理中的服务价值。

1服务价值在公共管理的现状。

人民的.服务者,必须具备公仆意识,要求公职人员重视公共利益,甚至牺牲个人利益,去满足公共利益。对于现实公共管理,公仆意识淡化,必然会引起贪污等各类问题,在公职岗位上,但不谋其政,官僚作风屡见不鲜。对于公共部门,不求作为、不作为心态十分常见。立足某种程度而言,明确服务价值核心,必须确立公仆意识。因公仆意识淡化,大多数公职人员与人民公仆这一原则相违背,缺少核心思维。其次,服务能力较差。针对服务价值而言,不仅要求公职的公仆心态,作为公共管理者,在诸多观念引导之下,必须具有现实的服务行为。

公共服务主体的确实,某些公共管理者不能有效吸纳社会的利益诉求,使得公共部门服务和社会需求相脱节。立足组织协调能力,某些公共管理者无法归纳、分析各类利益诉求,利益诉求整理较为表面,和实质性相脱节。总而言之,因公共管理主体处于一种弱势状态,使得服务价值能力基础严重缺失。

第三,服务价值评价体系中,公民的地位缺失。立足某种意义来说,公共管理主体所提供的服务,是以是否满足社会需求进行评价,达到了某种程度,也需要一定评价主体评价。人民拥有社会一切权利,享受服务的民众,就是评价主体。

对于执掌权利的服务主体而言,公共部门是一种价值性、权威性的分配,进而实施社会资源分配,但与社会民众的利益诉求偏离。因此,政府所掌握资源,不论是哪一种类型服务,向哪一种人服务,社会主体无法决定,掌握公共权力的公共管理者才具有话语权。因此社会话语权被无形移交到公共管理部门,难以维持公民对服务价值的评价。

公共管理价值取向问题的审视论文

工程造价的管理最初的最初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这个时间在英国出现了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分工的细化,这种项目专业管理细化的需求诞生了工料测量师,详细内容请看下文价值取向的发展趋势。

这一从事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与控制的专门职业。19世纪初,以英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尝试着在工程建设中逐步推行招投标承包制,而招投标承包制要求处于主要地位的工料测量师在工程项目设计后和开工前进行工料的测量和估价,同时也要根据设计出的图纸计算出项目的实物工程量,汇编后即得到工程量清单。这就是工程预算诞生的标志。至此,工程造价管理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1868年,英国在皇家批准下,成立了“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作为最大分会之一的工料测量师分会,它的成立,是现代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诞生的标志,同时也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一次飞跃的标志。

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成立之初,工料测量师的主要工作只是在开工前预测项目所需要的投资额,而对于在设计阶段项目所需的投资额还无法进行准确的预算。这种造价管理方式使得工程实际造价成本过高,投资额不足,从而不能按设计阶段预定目标完成工程。为提高投资的效益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到了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造价工作开始把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考虑在造价管理的范围内,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又把技术经济综合地运用到造价管理中,于是工程造价管理逐渐开始向重视投资效益评估和重视工程项目经济与财务分析等方向发展,“投资计划和控制制度”就在英国、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应运而生了,这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二次飞跃的标志。

公共管理价值取向问题的审视论文

摘要:传统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存在内容空洞和方法机械的突出问题,政务信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主要分析传统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困境,以及“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对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影响,并探索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

挖掘和利用“互联网+”专业和行业信息资源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早在2012年,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就明确提出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方法、内容创新”,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指出要“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2]。在这种形势下,国内高校开始探讨如何将“互联网+”与专业课程教学要素相结合的问题[3]。这种改革不仅是指在形式上采用网络课程、微课、慕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处理好专业课程如何学、学什么等关键问题,也就是如何挖掘和利用“互联网+”专业和行业信息资源来改革和优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改变专业课程教学“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的问题。在本科专业课程中,“互联网+”专业信息资源给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带来的影响最显著。

一、传统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困境。

(一)教学内容空洞。

尽管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和教学从20世纪80年代恢复重建以来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但教学内容空洞依然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公共管理学科主干课程的理论都产生于西方,因而国内所使用的教材在内容体系上基本都以西方的理论体系为蓝本,脱离了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4];另一方面,由于公共管理类课程讲述的问题与党政机关事务密切相关,问题的政治性强,信息公开程度低,长期以来外界很难知晓其真实信息,尤其是在我国,政务信息的披露十分谨慎,任课教师往往不能了解真实的公共管理实践过程,教学过程中基本无专业信息资源可用。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公共管理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基本都单纯地介绍西方公共管理理论,导致教学内容空洞。例如,在讲述《公共政策学》政策过程理论时,教师往往只能讲述布鲁尔()和德利翁()很多年前提出的“阶段论”(thestagesheuristic),并将政策过程理想化地划分为政策问题、政策议程、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等分离的环节,而对于我国独特的“边制定边执行”的“政策试点”机制等相关内容鲜有涉及。

(二)教学方法机械。

教学内容空洞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教学方法机械,我国任课教师往往单纯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较少使用案例式、启发式、探讨式等教学方法。由于西方的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同时部分教师对西方理论本身的理解也不是很透彻,导致教师在讲授时经常是机械地、苍白地对理论进行介绍,无法激发学生对我国公共管理现实问题的探究兴趣和深入思考。例如,在讲述《行政组织学》组织结构时,仅依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讲解什么是“科层制”及其特点,什么是“管理宽度”,什么是“管理层级”等,而对于我国从中央政府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地区、盟)、县(区、自治旗)、乡镇(街道办)等各级行政组织体系的复杂结构及其职责配置不了解,导致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

二、“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对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影响。

随着政务信息进入“互联网+”时代,包括我国在内的各个国家治理过程中各级党政机关的方针政策、数据资源、管理过程甚至是核心的决策过程,已经基本全方位、关联性地通过网站、移动政务平台、政务微博等载体公布于众,真实的“公共管理活动”逐渐以数字化形式进行展现。这种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管理活动及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将会对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产生积极影响,也为走出传统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困境提供了有利条件,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

(一)“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拓展教学内容。

“互联网+”对教学的直接影响是“拓展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5]。一是“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拓展教学内容的宽度。教学内容的宽度是指教材容纳的教材章节数量,发达的网络信息资源将教学内容从章节数量有限的教材延伸到了各级网站甚至是全球各国网站的全部内容,其能够提供远超出教材章节范围的教学内容。例如,loom&uk著名公共管理导论教材《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经》,对美国国家行政、联邦制与府际关系、联邦预算、美国公民行动等内容的讲述中链接了大量网站信息资源。此外,类似因“互联网+”政务信息时代的到来,的《公共政策导论》、nicholashenry的《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等,这些都可以说是“无限延展的教材”。二是“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教学内容的深度是指某个章节知识点的纵深程度。“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能够以提供现实案例和数据资源的方式深化传统教材文字表述的理论内容。例如,的著名公共政策导论教材《理解公共政策》,在讲解美国的刑事政策、健康与福利政策、教育政策、经济政策、税收政策、环境政策时链接了丰富的源于政务网络信息的案例资源和数据分析资源,使教材中每个章节的内容都具有立体化和通透性特点。对于我国的公共管理教材而言,“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增加教学内容深度的最核心表现就是提供了教学内容本土化的途径。所谓教学内容本土化就是注重总结和讲述中国本土的公共管理实践,以及基于实践提出的理论。例如,近年来在《行政组织学》《公共政策学》《政治学基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课程中,有学者尝试提出“职责同构”“政策试点”“协商民主”“党管干部”等本土化内容,但基本都停留在概念层面,没有丰富的实践信息,而“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提供了获取这些信息的途径,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本土化。

(二)“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优化教学方法。

在“互联网+”政务信息时代,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优化。首先,政务信息资源的丰富和获取方式的便捷,为教师广泛使用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探讨式教学等方法提供了现实条件。例如,案例教学的前提是必须有丰富的、真实的、可供讨论的案例,如果所需的教案案例都通过实地调查获取,一般高校教师不可能做到,但“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为所有公共管理类核心课程提供海量的案例原始信息。.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所指出的,政务网络信息资源在第一手调查资料之外,提供了更便捷的获取公共管理案例的途径。其次,可以提升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互联网+”政务信息时代打破了传统教学囿于有形教室课堂的局限,能够实现“课内课外”与“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并提供“永不下课”的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课堂上热闹一下,教室外就抛脑后”的状况。例如,无论是案例教学还是探讨式教学,丰富的“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可以促进学生在教室课堂外开展自主式和研究性学习,甚至能够吸引兴趣浓厚的学生进行长期深入的探究,从而大大提高这些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三、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我国自2005年10月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国务院网站正式上线以来,已经持续实施了10多年的政府上网工程,尤其是近年来的“互联网+大数据”和“互联网+公共服务”项目的推进,使我国从中央层级到省级、地市级、县区级、乡镇级的党政机关和公共管理机构的政务信息甚至是内部流程信息和数据公之于众,形成了庞大的“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而如何将“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有效运用于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是亟需探索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探索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见图1),其包括持续循环的5个环节。

(一)分析课程教学对“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的需求。

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全方位调查,确定“互联网+”时代公共管理类课程中挖掘使用政务信息资源的需求情况,形成学生和教师在公共管理类各门核心课程、各章节教学中对政务信息资源的需求详单。

(二)“互联网+”政务信息教学资源体系开发。

“互联网改变了知识的存储、流动与获取方式”[6],“互联网+”政务信息为教师挖掘“实践中的公共管理学”提供了广阔空间。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师能够以“互联网+”时代各级各类党政机关网站、非政府组织网站、官方媒体网站,以及相应机构的微博平台、移动政务平台等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并参照《行政管理学》《行政组织学》《公共政策分析》《政府经济学》等公共管理类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范围,运用信息资源挖掘理论,开发和挖掘可用的教学资源。其中,开发和挖掘可用的教学资源既包括可以直接获取开发的资源,如网站上的政策数据库,也包括需要间接挖掘和加工分析处理的资源,如统计部门网站上的公共管理行业数据。

(三)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课程教学设计。

运用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在公共管理类核心课程中以基本章节为依据,重新设计和安排每门课程各部分的具体教学体系,形成系列规范性的教案或自编教材。例如,在讲述《行政组织学》中关于“我国政府结构”的内容时,可以引入各级政府的网站,在讲述基本理论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网站直接观察不同层级政府的架构。

(四)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教学方法改革。

互动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和启发学生思维的最好方法,而“互联网+”为公共管理学科的互动式教学提供了技术手段[7]。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教学方法改革要以互动式教学为核心,探索“模拟现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方法。“模拟现场教学”是充分利用政务网络信息资源,当场展示公共管理的“真实面目”和“现实问题”,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任务驱动教学”是指引导学生自主挖掘政务信息资源,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公共管理问题,其彻底改变了教师单方面灌输理论的方式。

(五)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教学效果评价。

在公共管理类核心课程均实施教学改革后,通过在线互动技术广泛征求学生、教师和专家的意见,并评估每门课程基于“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挖掘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为下一轮“互联网+”政务信息资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资源挖掘和教学方法优化提供依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公共管理价值取向问题的审视论文

[摘要]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教育的中心,也是直接关系到儿童身心发展是否全面和谐的关键。那么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便是幼儿园课程发展和改进的导航。本文笔者以建构主义的角度审视我国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进而展望未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新趋势。

[关键词]建构主义儿童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

我们在幼儿教育的研究过程中重视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可以使我们从较高的角度来认识课程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帮助我们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解决各种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建构主义角度来审视我国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进而对我国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提出了新的展望。

一、建构主义理论。

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构主义以其惊人的速度波及各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并对其波及的各个学科领域产生不同的影响。尤其是建构主义对教育学科领域更是产生了一股非比寻常的冲击力,同时也对教育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

建构主义也被译作结构主义,它的主要观点是:认识并不是主体对于客体存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应,而是一个主动的逐渐深化的建构过程,也就是说一切知识意义都是通过内在表征过程主动建构出来的;在知识意义建构过程中,主体原有的知识经验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即一切知识意义都是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建构主义认为,课程与教学是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帮助儿童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基本途径,但是儿童是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人,是一个发展变化的人和一个具体的人,单一地考虑社会的需求而不考虑儿童的需求是不可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所以建构主义不断强调学校的课程与教学要尽可能地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满足儿童多方面的需求,把儿童作为课程与教学的中心。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指出的:“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二、以建构主义角度审视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

“课程价值取向是人们基于对课程总的看法和认识,在制订和选择课程方案以及实施课程计划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性。”我国专门的幼儿园课程是从19癸卯学制的颁布开始。当时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是一种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这种课程价值取向和建构主义的观点背离。课程主要注重以幼儿园课程来辅助家庭教育的作用,而很少为儿童的发展考虑。

2o世纪20至30年代,受到美国教育家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幼儿园课程才开始注重儿童自身需要的满足,同时也注重社会的需求,主张在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冲动性和求知欲,激发儿童的创造力的前提下,通过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来为社会培养真善美的主人,从而以达到促进社会民主的发展的目的。这时的我国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似乎开始关注儿童自身的发展需要,虽然和建构主义认为的“课程与教学是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帮助儿童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基本途径”相似,但是却存有偏颇之处。

到了20世纪50至60年代,由于受苏联教育界的影响,我国幼儿园课程则转为更多地注重学科体系和知识结构,极力强调一切教育都应该为社会的政治经济而服务,所以注重把儿童培养成将来为社会服务的人,但是却严重了忽视对儿童个性的多样化及儿童主体性的发展。这个时期我国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则是严重地偏离了建构主义的观点,只强调社会的需要而严重忽视了儿童本身的身心发展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受到西方各种先进的儿童心理理论、儿童教育理论以及儿童教育思潮的影响,我国幼儿园课程逐渐形成了以儿童为本的课程价值取向,开始重新认识课程与儿童的关系。在前期,课程价值取向有些过分强调儿童需要,而忽视社会需要。但是到后期,人们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制约关系.形成了在满足儿童发展需要的同时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取向。课程不再定位于知识的灌输、技能的训练,而是更重视儿童学习的乐趣和兴趣、学会学习的能力及对知识的好奇心,注重培养儿童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品质。这时期的我国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符合建构主义的观点,认识到儿童是幼儿园课程的中心,一切课程的设置和实施都是围绕着儿童的全面身心发展而展开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规定:“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的人格与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幼儿园课程“以儿童自身的身心全面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

1.从课程来源上看。

今后的幼儿园课程将会更多地来自独创的实证研究和实践总结。幼儿园课程的发展会不断地适合我国实际的国情、省情、县情、乡情,甚至是村情,充分发挥创造性的基础上,在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优秀课程理论的同时,积极开展独创的、实证的、具体的研究,创立更多的.、更好的、更有效的方案。课程要体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整合,要注重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因为,健全的个性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内在融合。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也就是每一个体的个性不断完善和提升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2.从课程形式上看。

今后的幼儿园课程多样化形式将会更突出。幼儿园课程形式应该从社会、经济、自然、文化等各个不同的方面出发,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必然就会形成更为多样化、多形式的幼儿园课程。因此我国幼儿园课程应立足于满足儿童的现实生活需求,构建儿童的可能生活。“可能生活可以定义为每个人所意味着去实现的生活。”可能生活沟通了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它既不是儿童遥不可及的生活,又不是眼前的现实生活,而是一种在逻辑上存在的,人们所追求的更有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生活。可能生活对儿童具有内在价值,能够给予儿童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以人文关怀,培养儿童的生活能力。

3.从课程的结构上看今后的幼儿园课程将会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在建构幼儿园课程的时候,要考虑课程有不同的逻辑顺序,因此要明确幼儿园课程的逻辑起点从而更好地建构幼儿园的课程方案,这样才会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才会更利于儿童的发展。如此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今后的价值取向必定是朝着科学知识与生活世界应该是内在统一的方向努力。当代课程改革都在呼吁课程回归生活世界,谋求科学知识与生活世界的整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这就意味着课程应挣脱“唯科学主义”的樊篱,摆脱千百年来所深陷的工具价值的地位,寻求课程对主体存在意义的提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从“学会认知”到“学会学习”,这一主题的转换意味着当代课程开始超越工具理性,转向人的意义性。学会学习,包括学会区分、判断,选择最有价值和意义的知识去学习;学会学习与思考,充分有效地求知;把知识引向人生关怀,去充盈生活与人生的智慧与经验,关注儿童的精神世界、存在意义。

4.从课程使用的角度看。

今后的幼儿园课程的推出和引进不光是要具有教育性和公益性,还应该具有经济性和商业性。课程方案的推出和引进伴随找相应的经济关系和商业关系。这样将会更有利于调动更多的研究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将会使科研成果产生最大的效益,从而也就更有利于促进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最终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我国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将会考虑到科研人员更多的生活需要和现实要求,从而定会更好使之更多的科研人员参与到我国幼儿园教育事业中,最终研究出对儿童更有利的各种课程,让儿童充分享受自己快乐的童年时也掌握一定的知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塑造儿童全面完整的人格,发展儿童主体性,对儿童实施全人格教育和主体性教育,在根本上统一于发展人的全面素质和终身教育。这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是课程追求的共同价值,更是我国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最理想最合理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毛新勇.情境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外国中小学教育,,(5).

[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瞿葆奎.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1978~1995)[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409.

公共管理价值取向问题的审视论文

知识舞蹈是充分知识化的社会中发展的舞蹈,知识舞蹈是以知识为动力和导向的舞蹈。也就是说,舞蹈家必须知识化。因此,知识舞蹈关系着舞蹈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及创作什么样的作品的大问题。学校培养舞蹈人才,应该从简单型和单一型人才向知识型和复合型人才方面转化,毕业后只会跳不会编,对美学、文学、音乐、舞美、民族学、建筑,自然科学、心理学,哲学以及其它知识一无所知,这样又如何能培养出智能型的人才呢?有了知识还必须具有科学头脑去把握信息、提高技能,否则必然落后于别人。

知识舞蹈首先要求舞者和编导必须是智能型和知识型的人才,从社会以生活出发,以传统文化和肢体的多元性,以现代社会的新观念,从旧模式中跳出来而广泛利用生活和传统,并能用国际舞蹈知识来创作出新型的舞蹈。然而,我们常见的那种远离生活,远离传统,单纯强调“舞蹈本体“的,而且主题含混,语言模糊,内容与形式脱节和观众去捉迷藏的节目。这些节目的形成,是由于某些编导缺乏生活更缺少编舞知识,他们的文化底蕴很浅,编舞如摆积木一样来组合动作,很少考虑舞蹈的主题内容,显然搞出来的节目,形象不鲜明又不生动,给观众演出一次性就结束了。难怪有些观众认为,舞蹈就是花花绿绿,给歌星伴舞晃晃悠悠,走来走去,没看头。其实并非如此,舞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并不从属其它艺术门类也不是附属品,好的舞蹈作品是能冶陶人的情操并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舞蹈是一种文化,它给人们以崇高想象与理解,古代书法家张旭观看孙大娘舞剑器,引发他在书法上独树一帜――狂草,这是闻名于天下的。看来舞蹈文化是不能被忽视的。

知识舞蹈要促进舞蹈家以生活、传统、舞体的多样性为目标,来提高舞者的'肢体文化素质。过去的创作模式大都在继承民间舞蹈形式,并以它为素材来改编的。诸如汉族舞蹈《红绸舞》、《荷花舞》、《跑驴》、《打花棍》等都是经过这种加工改编而成的。在五、六十年代大都是以改编民间舞的大一统的编创模式,但是舞蹈家们都积极地深入生活向传统学习积累知识并运用知识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创新。

公共管理价值取向问题的审视论文

处于当今社会,在公共管理中,实现服务价值的核心地位,可提升政府执政权威性、合法性,有利于公共部门和社会的良性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公共管理方面,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和政策,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验。由于公共管理改革存在较大难度,覆盖范围较广,改革层面较深,所触及利益层面较多,进而使得公共管理改革举步维艰,严重影响了改革进程。

首先,明确服务价值中的从属价值。在核心价值中,从属价值具有维护、支撑作用,围绕在核心价值周围。因此,明确核心价值,必须确立、巩固从属价值。因此,就公共管理者而言,公共管理者的服务行为,必须由德行向责任义务行为逐渐转变。在对主体行为进行评价时,德行是对其行为的称赞,属于人德行的表面显露。责任义务与德行相区别,属于一种不可选择性、强制性行为,因迫于部分外在压力,主体必须做出相应行为。可以说,责任义务、德行之间具有本质区别,如果公共管理主体树立服务供给观念,就有利于确立服务使命感,就可成为义务观直接承担者。确立义务观,要求公共管理者能够自我反省,建立监督制约机制,构建系统性的教育培训制度。

其次,促进宪政建设。在公共管理中,确立服务价值核心地位,需依靠社会文化机制、社会文化氛围,在宪政支撑之下,创造良好的社会制度环境、文化氛围,是一种以社会需求为基础,服务价值和宪政价值相通,促使服务价值具有合法性、公正性。全力推进宪政建设,在理念上,能够确立服务价值核心地位,从制度角度上,为确立核心地位提供强有力保障。提高宪政建设速度,加快立法速度,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不仅要求立法速度提升,还需完善法律体系,促进宪政建设落实、传播,不断提升民众法治观念,通过不断完善司法体系,保证民众能够有法可依。

第三,确立服务价值形态。对于公共部门而言,是为社会各主体服务,社会作为公共服务的享受者、接受者,在评价服务价值时,因由享受者、接受者,即社会民众承担评价主体角色,民众对服务价值进行评价,立足自身利益角度,通过亲身接受,享受公共服务之后,所产生的真实感受,即服务评价,评价公共管理是否满足自身需求和满足程度如何,强化服务价值和机制建设,是公共服务价值的评价机制,民众对服务价值的感受,是最准确和最真实体现。

3结语。

立足整体角度,公共管理能够获取服务价值。立足公共管理主体,也确实将所有精力投入到服务价值确立之中。公共管理的服务价值核心就是服务,服务是价值实现的基础和根本,如果没有服务,价值就无从谈起。因此,不论是公共管理机制确立,或公共管理体系构建,公共管理者都必须自我完善,通过明确服务价值中的从属价值,促进宪政建设,确立服务价值形态,进而不断实现公共服务价值。

[参考文献]。

公共管理下的食品安全问题论文

我国食品安全目前实行的对对生活流通的各个环节分开监管。这种管理模式由于权责不明,容易造成各部门的规章制度相互冲突、效率低下,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各部门都推卸责任。此外,部门之间能否协调配合也会影响到整个食品监管系统的正常运作。因此,应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改革,对行政部门设置进行优化,避免分工重叠,提高管理效率。在立足本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起全国统一的跨部门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协调、控制,避免由于各部门的自身利益及专业着重点不同而导致规章制度的混乱。通过协调一致的立法、检测、控制、执行、科研、教育等,对食品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

2法律法规不健全。

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各级地方政府都具有制定行相应的规章制度的权利。我国的食品安全法规还很不健全,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是解决我国食品卫生公共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并没有建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的管理部门,对消费者的保护也仅仅在经济法的零散条文里。在这种状况下,国家立法机关应当加强对法制建设的重视,此外各级地方政府也应该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本地区的相应的规章。

3食品标准不完善。

我国的食品标准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和目前食品安全的实际需求都存在较大差距。中国乳品行业标准就曾被批评为是“世界最差标准”。《食品安全法》第三章第二十一条明确指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由此看出,政府已经开始食品安全的强制标准体系的改革,但是要整合原有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建立规范、统一的标准体系,难度较大。此外还有许多标准不配套、技术含量低,这不仅表现在个体之间,更表现产品从生产、加工到流通的各个环节;此外国家和地方标准之间还存在许多盲点。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应该按照国际标准及时快速的更新食品安全标准,提高食品安全的范畴,尽快全面与国际标准完美对接,改变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繁多杂乱的现象。

4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逆向选择,引发道德风险,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食品安全信息的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不能及时准确的分辨合格商品与不合格商品,无法对生产厂商的食品安全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约束与激励。产品市场上需求决定供给,当消费者无法区分安全食品时,无法正确引导生产者的生产活动,从而使得合法的生产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2监管者与消费者的信息部对策各级职能部门的信息透明度不高,信息不能有效的被消费者获取,此外,有些部门的公信力不够,所发布的信息不能被消费者信任。鉴于这种情况,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该加强与消费者的信息沟通,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也可以让消费者参与到食品的安全管理中。消费者可以向政府部门反映食品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食品标准法规的制定意见,从而使法规与标准更具实用价值。3监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第一,监管部门内部。监管部门内部的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上下级职能部门之间,由于上级一般通过各类指标对下级部门进行考核。鉴于此,有些下级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可能会向上级提供不正常信息。第二,监管部门之间。各部门在进行食品安全管理时不能有效沟通,各部门的信息不能被其他部门充分利用,在食品安全管理中,造成了消极影响。

5索赔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索赔制度问题较多,首先惩罚力度不够,只有行政处罚,而且非法所得远远大于处罚损失。再者,我国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赔偿诉讼仍然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索赔制度的完善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加大惩罚力度。对于违反食品安全相应法规的生产者处以高额罚款,情节严重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2确立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食品安全的专业性,在相关诉讼案件中消费者举证往往比较困难。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承担证明自己履行了法定义务的责任。

3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国家先行赔偿制度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纠纷中,往往处于弱势,受害者的赔偿金额迟迟得不到落实,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国家可以先对受害者进行赔偿,然后由政府部门依法向责任厂商追偿,并进行处罚。国家先行赔偿的资金主要来自食品行业企业出资和社会捐款。结论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一位公民的健康安全,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仅伤害了给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也大大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虽然,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在不断地完善,但仍然问题不少,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完善之路仍然艰巨。我们相信,只要各级主管部门不断协调配合,吸收借鉴国外现金的管理经验,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将会的到长足发展。

食品安全问题论文总结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安全形式仍不容乐观,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并且在本校也发生过类似的重大案件,所以为了解大家对食品安全的看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我开展的关于周边食品安全调查的报告。

二、调查目的:

我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够加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在生活中能够抵制假冒低劣的食品,并且了解劣质食品对身体所造成的损害,坚决不出售相关不安全的食品,危害他人,危害社会。

调查地点:xxx超市,xx超市,外街小摊,学校食堂。

三、调查对象:

四、调查方法:

实地考察、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分析。

(1)xx超市。

我在xx超市实行实地考察,对货架上的袋装,罐装,裸露瓜果等调查结果如下:除了有些蔬菜瓜果缺少生产日期以及保质期外都有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生产地。

(2)xx超市。

在xx超市实地考察,调查所有食品调查结果如下,除了有些油炸的干货没有生产日期以及保质期,以及水果不见保质期,生产地外,其他的食品保质期以及生产地俱全。

(3)外街小摊贩。

在外街进行的实地考察,调查结果如下,大部分的食物都没有安全标识,并且是在露天情况下操作,没有任何保持卫生的措施,至于烧烤的食品来源都没有详细的说明。

(4)学校食堂。

鉴于在两年前学校食堂曾经出现过使用地沟油的现象,如今学校食堂的食物来源已经规范了许多,蔬菜以及食用油的来源都会经过学校相关部门的检查,所以在本校食堂就餐关于食品安全的状况已经少有发生。

1.各级教育机构和学校领导应该加强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状况的监管。树立以学生安全第一的思想。

2.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学生食品安全警觉性,减少到校外小摊就餐频率。

3.为省局、以及其他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对学校周边饭店以及摊贩的整治,防止不法摊贩对学生出售危害身体健康的食品。

五、建议及措施。

1.各级教育机构和学校领导应该加强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状况的监管。树立以学生安全第一的思想。

2.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学生食品安全警觉性,减少到校外小摊就餐频率。

3.为省局、以及其他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对学校周边饭店以及摊贩的整治,防止不法摊贩对学生出售危害身体健康的食品。

希望在产品质量食品安全中我们都应该予以重视。

您好,我是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xx级学生,针对今年来我过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人民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的情况下,进行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旨在了解周围居民以及在校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心理状态以及安全意识。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a.经常b.一般c.很少d.从不。

3.您在购买食品时主要以那些依据判断食品是否安全(可多选)。

a.生产日期,保质期b.品牌知名度,如是否在广告中出现

c.价格的高低d.产品包装气味色泽。

e.相关检验证明标识标签f.以往经验以及别人介绍。

4.当您买回来的食品有安全问题时通常采取的的做法是(可多选):

5.对于发生过安全事故的产品你还会考虑购买吗?

a.食品不可靠坚决不买b.如提高产品质量,会考虑购买。

c.目前没有其他替代品,还会照常购买。

6.你认为食品安全包括哪些(可多选)?

a.食品色泽b.食品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7.您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式的看法是:

d.非常不好,都不知道什么能吃。

8.食品安全事故之后您最相信那一方面的信息?

a.媒体报道b.政府报告。

c.企业申诉d.谁都不信。

9.您认为照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a.食品加工企业和个人利欲熏心b.主管部门职责不明监管不力。

c.执法部门对违规企业和个人的惩罚力度不够。

e.消费者缺乏安全消费意识。

f.事情没有那么严重,都是媒体炒作。

10.您是否了解食品安全法:

a.了解b.听过,但不了解c.没有听过。

11.您对中国食品安全还有信心么?

a.有信心b.无所谓c.没信心。

食品安全问题论文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一直特别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要求有关部门和人员必须要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根据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下本文就食品安全问题现状以及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就应该如何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若干意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食品安全问题也开始突出,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1]。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要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对还需要有关人员及部门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以下本文就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析。

从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来看:首先,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已经有所提高,政府和民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有关部门根据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制定了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进一步加强了对餐桌食品安全问题的控制和管理。从数据来看,20xx年我国食品质量合格率仅仅只有89%,但是截止前年,我国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七,可以说明食品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2]。此外,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而出现的食物中毒现象已经有所好转,食品中毒人数也出现了锐减,这也说明食品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次,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目前我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食品安全事件依然存在,以及企业在食品安全保障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安全意识问题不足。

虽然近年来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在消费过程中也会更加重视食品的安全问题,但是就具体来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知识依然缺乏,认识程度依然不足,导致消费者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区分食品是否安全[3]。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不会特意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和生产食品的原材料,也不会重视食品的营养问题,而是受广告促销影响来进行食品的购买。这种现象很容易引发新的食品安全问题,影响消费者的饮食健康和安全。

3.2部分企业诚信缺失。

从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来看,食品生产相关企业在职业道德上以及诚信方面的缺失是重要原因。食品企业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为了获取高额的经济利润,大量生产廉价食品,并在其中添加各种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极大,因此容易引发规模不一的食品中毒事件,引起社会的恐慌。

3.3政府的监管力度不足。

企业的生产目的是获取高额的经济盈利,因此,要避免出現食品安全问题必须要求政府能够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并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水平。但是从当前我国食品监管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在食品监管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首先,目前我国食品监管的体制还存在较多不足。尤其在制度上,过去存在多头管理的缺陷[4]。多头管理会导致食品管理的权限较为分散,导致各个部门无法看清自己的管理职责,最后出现各部门和人员管理职责不够清晰、管理力度不足以及管理效率下降的问题。20xx年以来,部分市县组建了“多合一”的市场监管局,这虽然有利于整合行政执法力量,精简机构,减少多头管理的缺陷。但是却弱化了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一是因为专业执法人员会分散到其他部门,二是由于政出多门,基层执法人员疲于应付,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其次,就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法制建设来看,我国目前设立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仍然存在较多漏洞,因此给了不法企业和个人以可乘之机,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效果。

3.4食品生产技术有待提高。

从企业生产的角度来看,企业在诚信和道德方面的缺失是导致出现大量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但食品生产技术水平降低也是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生产者的生产水平不高会直接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第一,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对工程控制和监管不够严格,那么就会引发各种食品生产污染现象的出现,从而导致出现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如我们经常说的微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等,就是生产过程中因为技术水平的限制而出现的污染问题。食品生产过程中,企业会对食品进行原材料的收集、加工和运输处理,生产时间过长会导致食品腐烂变质,继而出现各种病菌和毒菌,从而引发人体的各种疾病。化学性污染也是如此,食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化学物品残留对人体会造成直接的伤害;第二,生产技术和设备的限制也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受本企业的经济能力影响,部分企业在生产技术和设备方面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包装技术不合理、冷藏措施不到位等,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要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对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组织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宣传和推广,重点在于指导消费者应该如何进行食品的筛选,以及曝光市场上的有害食品。只有这样,消费者才能够在食品消费过程中掌握方向和方法,避免受广告商和促销活动的影响,因小失大,形成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4.2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缺失和不足是导致出现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必须要从企业自身问题着手,强化企业领导者和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规范企业各个环节的生产行为,提高食品的生产和加工安全性。当然,在此过程中,企业也必须要重视食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生产过程中因为技术操作不当以及设备落后等原因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和本企业的社会形象,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4.3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法制建设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政府能够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监管,加大法律监管力度:首先,要求政府能够完善技术性法规,即对食品安全技术检测进行明确的法律规定,制定更加严格的食品质量检测技术标准会让市场准入机制,從市场源头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控制;其次,要求能够健全食品安全的地方性法规。各个地区在食品监管方面会出现不同的情况,要求政府能够根据各地的特殊实情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确保地方食品安全监管效果;最后,要求加强国际食品安全问题法律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也需要特殊对待。

要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对还要求政府能够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保证食品安全。首先要求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明确监管目标和监管职责,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无缝隙。要求政府能够建立健全奖励和惩处制度,使各部门和人员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能够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保证食品监管的效率;另一方面,要求能够加强对市场准入机制和召回制度的重视,不仅要保证食品进入市场前的质量问题,还要求保证能够顺利回收出现问题的食品,禁止问题食品进一步在市场中流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是我国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与多方面因素相关,包括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程度不足、企业的道德素养有待提高以及政府的监管力度不足等,因此要求政府能够从这些方面着手,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推动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

摘要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状况。我国食品行业的一系列问题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的问题是密不可分的。而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也是有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通过世界上主要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类型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至今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讲,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指政府、政府有关部门及其他组织为保障食品安全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度、方法的总和,它是既包括一个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所实行的有效的行政组织体制和机制,也包括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执法监督体系、标准检测体系、应急救援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等方面。当今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势必会暴露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我即从几个方面谈一下当今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的一些问题。

一、世界上主要国家及我国的安全监管体系形式。

1、美国卫生部属下的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负责除畜、禽肉、蛋制品(不包括鲜蛋)外所有食品的监督管理,主要任务是:制定联邦法规、标准;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前的食用安全性评价与审批;低酸性、酸性罐头的注册登记;食品质量、装量规格的监督;食品生产经营条件和过程的现场监督;食品标签的管理;进口食品检验;食品安全研究;动物形势品种兽残分析;食用动物饲料的安全性监测。农业部属下的食品安全与检测中心(fsis)负责畜、禽肉、蛋制品的监督管理。

2、英国成立专门、独立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全权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英国保障食品安全的主要管理机构是食品标准局,是监督英国食品安全的独立机构,负责食品安全质量的总体事务和制定各种标准。实行卫生大臣负责制,每年向国会提交年度报告。食品标准局是一个非内阁组成的部门,由内阁授权,其最高权力机构为管理委员会,向英国议会负责。食品标准局还设立了特别工作组,由该局首席执行官挂帅,加强对食品链各环节的监控。

3、加拿大由农业部的一个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并负责协调其它部门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监管。加拿大联邦农业部食品检查检验局集中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负责实施联邦政府规定的`所有食品的监督、检验、植物保护和动物卫生检疫计划;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的日常监督、抽样检验和案件查处;食品安全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并对有关法规和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制定并管理食品检验、执法、监督及控制计划,提出服务规范;发布紧急食品召回令,组织整个食品链的检验、检测和监督活动。

4、我国卫生部负责主要负责国内市场的食品卫生政策和食品管理工作;农业部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农业部农产品安全管理重大事项的研究、协调、决策和重大工作的部署;国家质检总局主要负责食品生产加工和出口领域内的食品安全控制工作;商务部则侧重于食品流通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市场交易秩序的规范管理和监督,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检查,审核其主体资格,执行卫生许可前置审批规定;科技部主要负责食品安全科研工作,具体工作主要由农村与社会发展司负责。

综观各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历程,并非在其最初级阶段就存在如此多样的监管模式。由于食品种类的多样性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在食品安全监管之初,各国往往采取的是多部门分工监管的模式,尽量减少单个部门的工作压力,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质量。然而随着食品生产工艺的复杂化、社会化日益加强,一种食品“从农田到餐桌”涉及到多个环节,而将这些环节的监管工作人为地割裂开来,会导致食品安全的监管脱节、重复和冲突等诸多问题。因此到二十世纪末,各国纷纷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设立进行了重构,因各国立法背景的不同,基本形成了以上前三种监管体制模式。从食品安全监管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设立呈由分散到统一的趋势。

1、从1949年至今,我国部级以上机关所颁布的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以及各类规范性文件等多达840篇。由由此可见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制度繁多。它们之间有交叉、重复,又有空白,所以多种标准在市场上往来冲突,缺乏协调机制。正因为这些标准存在多头监管,实际上就造成了“多部门管不好一张餐桌”的局面,容易出现一些监管的“真空地带”,出了问题,又互相推诿。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如:美国政府每年以7亿美元的经费支持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日本6月至9月投资数亿日元,历时2年3个月完成了日本标准化发展战略的制定任务。我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食品安全的标准,但许多标准标龄过长,缺乏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在技术内容方面与wto有关协定和cac标准存在较大差距。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英、法、德等国家采用国际标准已达80%,日本国家标准有90%以上采用国际标准,发达国家目前采用国家标准面更广,某些标准甚至高于现行cac标准水平。而我国国家标准仅40%左右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食品行业国家标准的采标率只有14.63%。

2、我国食品检测机构目前还由政府监管,民营自主检测意识低。资料显示,我国的食品相关检测的技术机构5630家(在世上是绝无仅有的),从业总人数达到15.04万人,其中直接从事食品检测的为3.74万人。大专、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员数量接近总从业人数的50%。但是在食品流通领域,国家公布的检测机构仅仅176家(国家计量认证许可),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的食品检测需求。并且食源性(生物性与化学性)危害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而我国现在缺乏食源性危害的系统监测与评价背景资料。我国目前尚缺乏定点主动监测网络,而往往是出现事故后再进行控制。没有对引起中毒事件中常见的重要致病菌进行危险性评价的背景资料。

3、缺乏高新的检测技术,关键检测技术与设备落后。比如,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多残留方法可检测360多种农药,德国可检测325种农药,加拿大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251种农药;而我国缺乏同时测定上百种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技术。出口时只能依靠国外的检验机构检测,完全丧失了进出口贸易中的主动性。

新产品安全性评估欠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源加工食品的安全性研究与评估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例如,欧美发达国家对食品工业用菌的管理和审批非常严格,对菌种的使用历史、分类鉴定、耐药性、遗传稳定性、有效性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并建立了数据库,建立了完善的菌种档案和安全性评价、检验方法,而我国多年来传统食品发酵中使用的一直是大量未经检验和科学性评价的菌种。另外,我国对一些新型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酶制剂以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缺乏研究与评估。

4、食品行业及政府部门有关工作人员社会道德与责任心问题食品安全保障这根链条还存在着政府、监督机构、消费者以及媒体等诸多环节。有些企业心存侥幸,唯利是图,以牺牲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结果最后只能是害人又害己。近几年曝光的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就是很好的例子。在维护食品安全方面,一向被视为弱势群体的消费者也肩负着捍卫自身利益的责任,社会举报便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但是当前群众举报较少,相当多的消费者认为价格便宜的食品问题不值得举报。这就存在观念问题。此外,在少数地区,地方政府和官员为了政绩,把打假工作与发展经济对立起来,担心打假会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出现了“地方保护主义”。

去年出现的“三鹿奶粉事件”在我国已不是首例食品安全事件。在它之前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以后至多是舆论的一阵谴责,然后就是不了了之,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积累的太多的诟病,一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通过看其他国家的食品安全体系发展历程我发现,每个国家都出现过向我们现在类似的情况,因此我认为也不必要太过于敏感与消极。虽说食品与药品行业是所谓的“良心行业”,但我认为主要支配地位的还是体制问题,而体制不完善,法律不健全,归到底还是技术和经济因素。例如,美国在19世纪中期直至20世纪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曾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和专门的机构负责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市场上掺假食品和劣质假药泛滥,公众健康受到严重侵害。

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制度完善时,优势就会显现出来。反应停(沙利度胺)最早于1956年在原西德上市,主要治疗妊娠呕吐反应由于临床疗效明显而迅速流行,而在美国,由于该药因资料不足,未获fda审查通过。结果在全球出现上万例新生儿畸形时,美国能幸免。这就是著名的“沙利度胺不良反应事件”,又叫做“反应停事件”。这向我们证明证明,企业集团从来都不具有维护公众利益的内在自觉性,为了谋求企业的最大利润总是不惜牺牲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即便是出现了“反应停”这样严重的药害事件,企业集团仍然会极力维护其自身利益。企业守法的自觉性只能来自于其违法行为所必须承担的风险和代价。必须通过强有力的依法监管,通过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惩处,迫使企业将国家的法律规范转化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由于我尚学识浅薄,只是能看到当今神会问题的这一部分,更难以提出什么实质性的解决办法,但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制度会完善,人们也会有更有效的行为规范,从而让我国食品行业有发展的更好的保障。

食品安全问题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食品的种类不断丰富,现代餐饮服务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现阶段食品安全问题愈发严重,已经威胁到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如何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食品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已经在北京等地的餐饮服务单位开始实施,实施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调研。本文首先介绍量化分级管理在食品药品监管中的重要性,其次介绍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优化与完善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进行探讨。

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食品安全已经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已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衷的话题。食品的基本功能是满足人的日常能量和营养所需,食品的安全直接影响广大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国家的决策、餐饮企业的自觉和社会的监督对于促进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食品安全量化分级在食品安全评价、防范与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国家正在制订科学的监管制度并采取有效的监管模式来努力重塑国人对餐桌的信任,通过合理责任分担来有效实施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餐饮安全进行动态评定与结果公开,意义十分重大。

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量化分级管理是杜绝食品安全隐患,确保食品安全的良策;

(2)量化分级管理是提高餐饮企业自律,增加行业信誉的必然要求;

(4)量化分级管理是科学配置餐饮监督手段,提升监督水平的有效方式。综上所述,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的意义十分重要。

1、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我国各地食品执法监督员素质参差不齐,对量化分级管理认识的不同,各地的评级方式也不一致。一般的,食品主管部门只重视a级单位的评定,个别地方仅仅公示a级餐饮企业名录,为a级餐饮单位悬挂牌匾。这种做法使餐饮单位误认为a级的授牌是一种评奖评优行为,而对被评为b、c级餐饮企业则抱有无所谓的态度,丧失了活动的初衷。而对于消费者来讲,由于相关宣传工作不深入、不到位、不全面,使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仅仅被餐饮企业知晓,据1000份用餐顾客的网上调查显示,知道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比例仅有不到2%。也就是说,因为不知道食品安全监督存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所以顾客在用餐时要考虑餐厅的分级情况。

2、加重执法负担。

在我国,基层食品监管部门数量较少,人员不足,因此全面落实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比较困难。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合并后,部分地市主管餐饮的食品监督员只有不到10人,而地级市的餐饮企业平均有5000~8000家左右,加之城镇单位、学校、社区的餐厅、食堂数量庞大,对餐饮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的频次较多,工作量较大,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后,更加加重了执法人员负担,使执法人员心有余而力不足,加大了食品监督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心理负担。

3、量化标准欠缺。

目前,我国对于餐饮业评级标准的评分指标是唯一的,对于餐饮业的特殊情况和不同特点(规模、经营项目、周边环境、经营年限等),不宜适用相同标准。另外,评分表中关键监督内容比例过高,在实践中很难严格按照关键项目进行测评,量化标准不够细化,测评难度较大。

4、法律依据缺乏。

在餐饮行业实施一项大规模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法律依据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实施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而言,在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中确找不到相关的法律依据,因此执行此项制度的效力明显不足。

1、建立诚信档案。

诚信是企业生存的黄金之路。餐饮行业的诚信影响着企业的信誉和生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乃至社会的稳定。因此,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可以通过与国家征信系统有效衔接,把评级较差的餐椅企业及其负责人列入企业“黑名单”,建立信用档案以增加违法成本,建立食品安全企业“红黑名单”制度及行业退出机制。

2、加强企业自律。

企业监管固然重要,但餐饮企业才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者,因此加强餐饮企业的行业自律十分重要。在日常管理中,餐饮企业应以知责、守责、尽责为己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该坚持社会效益,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承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3、加大信息公开。

信息不对等是目前餐饮企业量化评级管理的关键问题。餐饮服务企业是否诚信,最佳办法就是公开透明的进行公示,发挥“红黑名单”的作用,让不诚信的餐饮企业及时曝光,让违法行为在公众面前无处躲藏。加大信息公开也有效遏制了违法行为,使餐饮企业更加自律,无形中也发挥了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营造出了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

4、完善法律法规。

在当前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正处于改革阶段,现阶段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始终还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针对于此,国家要切实结合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状况,同时结合当前时期社会和人民对于食品安全的需求,以此来制定出完善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如此一来,有了专门的法律法规指导,餐饮企业日常工作的开展也就有了方向,同时也可以震慑那些不法食品企业。

5、加大惩处力度。

根据笔者的观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猖獗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应的惩处不够严厉。故此,笔者认为在处理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时,必须要进行严惩,即加大处罚分量。在当前阶段,很多食品安全惩处措施已经和现实社会脱节了,难以起到严惩违法犯罪的作用。故此,执法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和执法广度,一旦发现违法行为,要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严厉的惩处。如此一来,方可使得其他不法分子安分守己。

6、加强舆论引导。

广播、电视、报纸的传统媒体和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宣传作用不容忽视。应该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让广大消费者知晓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政策规定,了解食品安全相关常识,发挥自媒体作用,通过媒体和自媒体曝光评级低的企业,广泛宣传评级高的餐饮企业,树立媒体的监督责任意识,促进消费者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

7、畅通举报渠道。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投诉热线是“12331”,而不是“12315”。能准确快速说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投诉热线的公众非常少,所以在日常监管中要加强投诉举报电话的宣传,公众知晓专门的投诉举报热线,让投诉举报热线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可设立网络投足等多种举报通道,使投诉举报渠道多元化,从而形成合力,共同净化餐饮服务食品市场。

综上所述,餐饮业量化分级监管人员要开拓工作思路,扩大服务内容,坚持思想务实、工作落实、作风踏实。秉承优良传统,摒弃老旧观念,改变工作作风,改善管理流程。通过建立科学、完善、规范的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评价标准和程序,构建科学化、规范化、高标准、严要求的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准入制度体系,可以进一步优化、改善、提高本地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和监管效能和水平,让监管资源得到更为严重科学合理的配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餐饮业量化分级水平。

参考文献。

[3]佚名。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j]。中国食品,2015,(5):136-137.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建

一般来说,动物源性的食品多指来自于牛、羊、猪、鸡鸭等家禽,兔、马属动物以及水产动物所提供的能够满足人们饮食需求的肉、蛋、奶及其制成品和相关的副产品等。动物源性的食品在我国国民的饮食消费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人们对于动物源性食品需求量的迅速增加,进一步推动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动物源性食品质量问题频发,这一问题在社会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不完善。

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在监管方面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监管机制的不健全,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动物源性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且系统化的问题,因此必须有一个监督管理整体环节的体系,也就是相应的监管机制,目前我国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体制建设上仍然存在欠缺,监管机制体系不完善。

(二)监管方式落后,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监督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行必然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然而我国当前虽然有很多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机构,但是有不少存在着监管技术落后的现象,对于地方性的法律法规更是有所欠缺,甚至是有明确的规定却不执行的现象。不仅如此,多头监管,执法效率低下也是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监管人才队伍的缺乏。

说到底,任何一件事做的好不好归根结底是在办事的人身上,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监管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监管的人才队伍缺乏,监管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在监管方面所涉及到的部门有很多,像是农业、质检、卫生、工商以及商务等等,因此,就目前来说如果要加强对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清不同部门之间各自的职能,建立有效地协调机制,使不同部门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发挥出最大的效率,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的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确保不会在任何一个环节因为职能交叉的问题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实现有效地监督管理。

(二)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一方面是要创新监管方式,加大对于因为资金不足而导致的食品安全监测问题的疏忽,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采取最先进有效地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手段,杜绝因检测设备的落后而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是要完善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这也是解决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最根本性的方法,借鉴国际先进的食品检测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快完善我国关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

(三)加强监管人才队伍的建设。

我国正在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人才的综合素养是当下培养的重点,对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来说,也是需要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准的人才。加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人才队伍的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要加强监管人员严格执法的态度,二是要提高监管人员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提高警觉意识,三是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工作,定期对监管人员进行考核以及培训,更新监管技能知识储备。

综上所述,动物源性食品的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国民的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对于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必须重视。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监管方面的不到位,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监管工作可有效确保其食用安全性。因此在本文中着重针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必须严抓各个环节,综合性的全程监管,才能真正实现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得以保障,让国民能够放心的饮食。

食品安全问题论文

转基因食品已经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食品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随着今年来转基因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农业生产应用范围的扩大,转基因农产品和其安全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转基因食品是基因修饰生物体(geneticallymodifiedobjects,gmo)中的一类,又称基因修饰食品(geneticallymodifiedfood,gmf)。gmf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它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这种以gmo为食物或为原料加工生产出的食品就是gmf。现阶段的gmf主要以gmc为食品(比如转基因番茄)或以gmc作为原料而加工的食品(比如利用转基因大豆生产的豆奶)。转基因技术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危险。

1994年,第一例进入市场的gmf(转基因番茄)在美国诞生。现在至少有13个国家种植了gmf,其中美国的种植面积最大,达3030万公顷,68%;其次是阿根廷1000万公顷,23%;加拿大300万公顷,7%;我国50万公顷,占1%。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确定的gmf品种达43个,有60%以上的加工食品有转基因成分,gmf的销售额达百亿美圆;有调查显示,美国、加拿大两国的消费者大多接受了gmf,仅有27%的消费者我食用gmf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我国已批准了6种gmf的商品化,其中食品3种:抗病毒甜椒、抗病毒番茄、延迟成熟番茄。随着我国对gmf的研究和开发,我国的gmf品种会越来越多。目前,研究重点是开发转基因水稻、转基因鱼等食品。

根据gmf的来源可以将gmf分为植物源gmf、动物源gmfh和微生物源gmf。现阶段的主要是植物源gmf,涉及的食品或食品原料包括: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番茄、转基因油菜、转基因马铃薯等。全球转基因种植中,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最大2580亿公顷,占全球gmf的58%。

gmf与传统的食品比较:传统食品是通过自然选择或人为的杂交育种来进行。虽然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以及新近发展的亚种间杂交技术相比,在基本原则是并无实质差别,但生产gmf的转基因技术着眼于从分子水平上,进行基因操作(通过重组dna技术做基因的修饰或转移),因而更加精致、严密和具有更高的可控制性。人们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并且可以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种。比如,可以杀死害虫的食品植物,抗除草剂的食品植物,可以产生人体疫苗的食品植物等。其具有如下特点:

(1)成本低、产量高。成本是传统产品的40%60%,产量至少增加20%,有的增加几倍甚至几十倍。

(2)具有抗草、抗虫、抗逆境等特征。其一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其二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2000年的gmc达4420万公顷,其中抗除草剂的有3280万公顷,占74%;抗虫性状的有830万公顷,占19%;抗虫肩抗除草剂的占7%。

(3)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提高。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谷物食品赖氨酸含量以增加其营养价值,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小麦中谷蛋白的含量比以提高烘焙(bei)性能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

(4)保鲜性能增强。例如,利用反义dna技术抑制酶活力来延迟成熟和软化的反义ran转基因番茄,延长贮zhu藏和保鲜时间。

1998年,英国苏格兰研究所的arpadpusztiai教授用转基因马铃薯喂老鼠,1998年秋在电视上宣布大鼠食用后,引起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和器官重量减轻,免疫系统受损。此事引起国际轰动。这是对转基因食品提出的最早的,有所科学证据的质疑,并在英国及全世界引发了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大讨论。虽然,英国皇家学会于1999年5月宣布此项研究“充满漏洞”,从中不能得出转基因马铃薯有生物健康的结论。

1998年3月,美国专利和商标局批准了一项由美国农业部和dpl(deltaandpineland)公司联合申请的所谓“终结者”技术(terminatortechnology)专利,“终结者”技术获得专利后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因为该技术不是一般性技术,利用这个技术可以使作物第一年种植获得的种子不育,在第二年种植时,种子会自动死亡。“终结者”技术是将一种终止子基因插入到作物基因组中得到转基因作物种子,种子公司在种子出售前,在种子表面喷上一种诱导剂,农民播种后,种子可以长成正常的植株,结出成熟的种子。但是在诱导剂的作用下,插入的终止子基因会在种子成熟时激活启动,产生毒素杀死种子胚胎,因此收获的种子在第二年再种植不能正常发芽,但这种种子在油脂、蛋白质等方面完全正常。

美国农业部发言人声称,“终结者”技术是为了保护基因工程技术的知识产权。1998年10月,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在华盛顿召开会议,明确提出禁止“终结者”技术,理由主要有:外观上不能辨认终结者技术生产的种子,易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通过花粉非故意传播造成生物安全风险。

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一个研究组报告,一个斑蝶食用了转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bt)玉米花粉后44%死亡,表明gmf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此事引起科学家对gmf的广泛争论。bt玉米中的杀虫晶体蛋白cryla是特异毒杀鳞翘目害虫,斑蝶属于鳞翘目昆虫,自然会受到bt蛋白的影响。事实上,science、nature拒绝发斑蝶的文章,审稿人认为,这并不反映田间的情况,最后在nature上以简讯的形式报道。但该事件却成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等报刊的头版消息。最后,该事件被科学界否定。

2001年7月9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承认,gmf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它们可能把自身的基因传递给相关物种,产生超级杂草,也可能会对其他植物或动物产生意想不到的有害影响。有关gmf和gmc的潜在危险和安全性的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才能下结论。因此,对gmc和gmf的种植于市场化要慎重,否则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虽然目前没有发现gmf对人类健康有害的案例,并不表明没有危害,因为它进入人类的时间还太短,其潜在危害在短时间内不会表现出来。直到目前为止,人类长期食用是否安全仍然成疑,而科学界对这些食品是否安全也没有共识。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国际权威机构都表示,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即是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国际消费者联会(成员包括全球115个国家的250个消费者组织)表示“现时没有一个政府或联合国组织会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目前大量的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仍可以看出,转基因食品目前还没有可以评估的安全性,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时间上的验证。

参考文献:

[1]徐宗良,刘学礼,翟晓梅。生命伦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沈铭贤。生命伦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食品安全问题论文

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中的重要原料,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以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并介绍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相应的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

目前,食品添加剂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能够有效保鲜,促使食品品质得到改善,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因为不规范的使用,很容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威胁到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食品消费结构。食品工业发展迅速,我国人民吃得饱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未来开始充分重视如何吃得好。在各式各样的食品中,添加剂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很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添加剂概述。

目前,在食品添加剂定义方面,各个国家还没有完全统一。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定义了食品添加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食品的色香味等品质进行改善,满足加工工艺需求和防腐需求,分为人工合成、天然物质等两大类型。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进入新时期后,我国食品添加剂发展迅速,类型多样,已经出现了超过20种食品添加剂,品种超过2000多个,其中,最为经常见到的添加剂有甜味剂、抗氧化剂,等等。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很多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因为滥用添加剂造成的,其中,最容易出现的有以下这三类问题。

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虽然我国在相关食品法规中明确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最大用量、标准用量等一系列标准,但是部分商家为了实现产品利润提升的目的,会将大量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到食品中,以便优化食品颜色、提升食品口感,扩大食品销量。虽然采取本种方法,食品的使用期限得到延长,食品外观更加好看,却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使用劣质的食品添加剂。

现阶段,我国出现了较多种类的食品添加剂,很多食品添加剂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为了降低成本,部分商家就会将成本较低、危害较大的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中。这些劣质食品添加剂中很多成分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如铅、汞等,甚至超过了保质期要求,这就会影响到食品安全,不利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违规使用非食品添加剂。

相较于过量使用添加剂和使用劣质添加剂,违规使用非食品添加剂会对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比如,部分不法商家为了获取利益,会在食品中加入工业用剂,以此来冒充食品添加剂,这样食品口感虽然也可以得到改善,却对我国人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商家遵守规范。

每一个商家都需要有较强的职业道德感,严格要求自己,做良心食品,以便促使市场食品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因此,就需要不断提升市场管理水平,规范每一位商家,保障其严格遵守相关规范,科学合理地使用食品添加剂,最大限度地降低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率。

现阶段,依然有大量商家明目张胆地对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主要原因就在于市场监管存在着问题,导致部分商家的法律意识薄弱。因此,就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要求商家。同时,相关卫生组织也需要更加严格地监管不法商家,除了要在第一时间及时禁止商家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外,还需要适当提高惩罚力度,如公布不良商家、给予经济处罚和刑事处罚等,以此来增强商家的法律意识和规范操作意识。

创新食品检测技术。

经过不断的发展,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分析技术日趋成熟,但是随着食品种类的增多和添加剂种类的丰富,导致食品添加剂的检测难度在不断增大。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不断创新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以便保证在第一时间就可以找出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禁止市场中流入这些不安全食品。此外,还需要积极创新食品添加剂,改善食品添加剂整体行业,研发出较低成本、健康程度更高的食品添加剂,以便将市场上的劣质食品添加剂逐步替换掉。

增强消费者的重视程度。

要综合运用多种途径,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的意义,让广大消费者充分重视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如果遇到此种不法行为,需要向卫生组织及时积极上报,且坚决抵制三无产品,向监管部门及时上报这些不合格食品的信息。

构建和完善食品添加剂安全评价制度体系。

要对食品添加剂应用标准进行统一,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参与进来,将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食品权威信息第一时间发布给公众;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行业发展状况,对食品添加剂安全评价制度科学合理地构建与完善,国家食品安全机构严格认真检查使用之前的食品添加剂,促使食品加工过程的公开性、透明度得到不断提升。此外,要对食品类法律法规体系大力完善,对食品市场全面整治,在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基础上,提升食品的绿色、天然程度,降低危害,保证消费者的人身健康。

结语。

在近些年来社会上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中,滥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问题占据很大的比例,对人民人身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增强监管力度,提升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等,最大程度地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

(1)许多饮料中都含有防腐剂、香精和人造色素等,并且由于糖分含量多而热量很高,中小学生经常饮用这样的饮料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经常剪指甲、饭前便后及时洗手等,预防一些传染病和肠道寄生虫的.传播。

(3)生吃的瓜果和蔬菜要洗净,避免农药中毒。

(4)选择包装食品时,要注意识别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

(5)尽量少吃时间过长的剩菜、剩饭。如果吃,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

(6)不吃没有卫生保证的生食,如生鱼片。

(7)不吃街头贩卖的、没有卫生许可证的食品。

(8)尽量少吃油炸、烟熏和烧烤等食品,这是因为这类食品往往含有比较多的污染物。

1、保持清洁;

2、生熟分开;

3、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

4、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5、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编辑毕业论文:食品安全问题

创新:本文从一个产业的发展过程来看待食品安全问题,并提出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是食品安全问题能否解决的关键所在。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食品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1]。几年来,被公开曝光生产和销售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案件层出不穷,受害者成千上万。1998年,山西朔州制售假酒喝死了人。案发后哄动全国,制假者被处以极刑,就是这样,也未使制售假酒者受到双慑。之后又在广州白云区相继发生两起白酒中毒事件,造成数十人中毒,13人死亡。制假售假者胆大妄为,无法无天,真是丧尽天良[1]。

过去,对生产销售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治理整顿没有做到法规化,制度化,而是“救火”式的治理,哪里发生问题治哪里事情过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因而制假售假屡治不绝,屡禁不止,甚全有愈演愈烈之势[2]。

1.1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剧毒农药、兽药的大量使用;添加剂的误用、滥用;各种工业、环境污染物的存在;有害元素、微生物和各种病原体的污染;有害生物和疫病多次发现;生物技术和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带来的可能的负面效应;周边国家疫情的频繁发生;国内外人口流动的增加,新疾病的出现和原已消灭的重大疫病的死灰复燃等。近年在市场上曾发现食物加吊白块、鸡鸭饲喂激素、面粉加增白剂、海鲜用甲醛浸泡等,还有在水果上喷施催熟剂、膨大剂,在蔬菜上喷施剧毒农药等案例。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3]。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4、5]。

1.2产生原因。

对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有以下七点[6]:一、监管疏漏,“苏丹红一号”事件呈现出国家、企业等对在食品生产中被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存在漏洞。二、执行不力,我国于20xx年5月将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中,禁止用于所有食品动物。但在实际检测中,却发现在我国很多地方,孔雀石绿仍在被普遍使用。三、欠缺考证盲目定论,“转基因水稻事件”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不能轻易下结论。在没有精确的考证之前,任何单角度的结论都要慎重。四、利益驱动逃避责任,以“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含量超标事件为例。雀巢在这场博弈中的表现出的企业利益第一,逃避责任的做法并不是个例,其实很多其他行业的知名企业在利益与责任的博弈中也有极其相似的表现。五、政策法规不健全,国家在管理和规范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导致问题不断。六、媒体误导草木皆兵,由媒体片面报道引发的轩然大波,不得不通过权威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来消除,包括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甲醛啤酒事件——“国产啤酒95%含有甲醛”的说法是否有夸大事实的嫌疑,或者说这样的“失实”报道能不能在媒体职业操守范围内经过严格的核实而避免。另外,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恶性竞争,也是导致此类“闹剧”时有发生的原因。七、标准滞后,国家监管部门应该根据国际标准及时修改旧标准,尤其是在食品健康安全方面更要与国际接轨。

人们对食品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这是我们生活质量提高之后的必然要求,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种要求是合理的,也是需要不断满足的。但从一个产业的发展角度来说,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却要客观辩证地来看待。任何产业的发展都要有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就像一个人的成长一样,我们不能过早过多的要求孩子具备成人的思想和品质,拥有像成人一样的言行,这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让一个孩子从小就像成人一样,也是不现实的。产业的发展,本来就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要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成长壮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适当适时地提出相应的要求和标准,才更有利于产业自身的发展。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只有有了产业,才可能谈到发展,才可能有质量和安全[7]。

另一方面,社会的需求也是随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不断提高的,即便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其需求也是多样性的,分不同层次的。目前,新的产业不断产生或派生出来,就是因为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不同的需求也在创造着五花八门的新产业。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我们更多的是纵向的来划分质量安全与市场需求,而现实中质量安全与市场需求却是横向的,不同层面的市场需求有着不同的质量安全要求和标准。我们好象还只是用一个同一质量安全标准去面对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产业发展。

还有一点,要保证质量和安全,靠政府部门、靠企业自律、靠舆论监督是能够解决一定问题的,但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靠产业的发展、靠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完备的信用体系的建设来保障。这种保障更持久、更有效。

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的消费者、我们的政府已经把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放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的合理要求,而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只刚刚开始。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和思考食品的安全问题[7、8、9]。

坚持辩证思维看形势,就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极其复杂的矛盾方面,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考察、科学把握构成事物的所有要素及其发展趋势,全面看,看全面,认清客观事物的实际状况,防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显,不闻雷霆”。

坚持辩证思维看形势,就要分清表里,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主次,区别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区别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被表象遮眼,不被假象迷惑,从而认清趋势,把握大局。

坚持辩证思维看形势,就要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在看到主要倾向的同时,也要看到另一种倾向;在看到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严重危害,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在深刻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的同时,也要认清解决问题的有利条件,提高勇气,增强信心。

坚持辩证思维看形势,就要具有联系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既联系过去,也联系现在和将来,看清发展过程,把握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发展的趋势,知形识势,见微知著,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从而顺应规律,把握机遇,掌握主动权,促进食品药品安全总体形势向更好的方向转化和发展。

一句话,只有认清形势,才能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地为国担责,为民分忧,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安全。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从宏观上看,自然与人类的和谐至关重要,这个关系直接影响着整个人类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整个人类同时积极努力才能够遵循的自然法则;从微观上看,无论是国家,还是各监管部门,乃至企业都应从百姓餐桌无小事的角度出发,完善政策、加强监管、提高意识;从个人的角度看,不能只等着国家相关制度的完善等来解决食品安全的本质问题,需要自觉环保、自觉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获取,时刻注意树立科学饮食观念,正确地处理好饮食、营养、健康的关系。

相关范文推荐
  • 04-10 幼儿园地球日亲子活动方案(模板22篇)
    制定活动方案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不同环节之间的衔接和协调,确保活动的各个环节能够有机地衔接起来。通过阅读以下范文,你可以了解到如何制定一个创新和有效的活动方案。
  • 04-10 幼儿园控烟工作计划总结(优秀19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一、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与执行《上海市公共场所控
  • 04-10 谁把春天带来了写景(通用15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文学形式,能够展现出作者的思想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一篇热门话题的作文范文,通过这篇作文可以了解一种优秀的写作方式。一阵春风,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 04-10 忘不了的帮助(优质22篇)
    在写作过程中,优秀作文常常具备清晰的思路、准确的语言和丰富的事例。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作文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都给予我关
  • 04-10 大学生酒店的实践报告大全(17篇)
    实践报告既是一种记录和总结的形式,又是一种对实践经验的深度思考和反思。在下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实践报告范文,以供参考和学习。金都酒店有很多名目繁多的优惠券,
  • 04-10 家庭树教案范文(22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执行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工作计划的写作并没有固定模式,小编提供的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您一些灵感。
  • 04-10 我的课余生活的初二(通用14篇)
    优秀作文应该有扎实的基础,包括词汇量的积累和语法知识的运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借鉴。说起我的兴趣,那真是数不
  • 04-10 对未来的自己说(专业13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对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考察,它展现了作者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洞察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参考。
  • 04-10 客人来了活动方案(模板19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不同的人群和需求,以确保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欢迎大家共享以下的活动方案范文,让我们一起提高活动策划的水平。又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愿我们虔
  • 04-10 教学艺术专题心得体会(优秀20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内心的一种表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提高自我认知。在阅读以下范文时,请大家多思考和反思,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和可借鉴之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