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花鸟画论文(精选5篇)

花鸟画论文(精选5篇)

时间:2023-09-30 00:07:45 作者:琴心月 花鸟画论文(精选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花鸟画论文篇一

一、“新工笔”的发展历史情况

1、“85美术新潮的影响”艺术之所以能够触动人的心灵,影响人的所想所为,就是因为其所具有的独特的魅力。而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其特有的记忆与创新的特性。艺术不是静止不变的事物,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真实存在的审美。不管是在哪个历史阶段,哪个地区的艺术家,都是在不断的思考人生当中进行创作的,而在每一个历史阶段,艺术家们都会面临新的艺术考验和艺术问题。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形态,为中国画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众多的选择与机遇。由此可见,艺术也是源自于生活,以一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条件作为发展前提的。所以,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都是在一定的社会阶段,对社会生活的抽象反映及内心的感受的表达。

在上个世纪兴起了著名的“85美术新潮”,由于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新一代的艺术家们开始在绘画的道路上探求更加多元化、多样性的绘画形式及绘画风格。不管是图像资料、行为举动还是日常生活当中的元素,都能成为艺术家们笔下的艺术品。在艺术创作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艺术家们开始思考怎样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作品的主题。在“85美术新潮”正是繁荣发展的时期,年轻的艺术家们开始感到迷茫和盲目,在一段时间失去了对绘画创新的评定标准。这一时期,中国画在批评声中艰难前进,这就导致经历了“85美术新潮”之后的中国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管是在中国画的艺术作用方面,还是中国画的具体表现形式方面,都有了与以往明显不同的变化。

2、“观念”理念的应用中国画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不仅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学的熏陶,同时也在不断受到西方艺术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受到“图像学”的影响。表现在中国画当中,就是将不同的图像进行拼接,让拼接出来的图像隐晦地表达某种深层次的主题或思想。除此之外,中国画的审美标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过去看重作品直接呈现出来的美感,如今更加看重作品表现形式的新颖与独特性,注重作品所表达的观念。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笔画逐渐发展起来。在工笔画的发展过程当中,其有效突破了作品材料的限制,突破传统创作理念,结合中西方的艺术思想,在对传统有所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在作品的创作当中突出了“观念”的重要地位,侧重于对当代社会的反映和表达,作品当中更丰富的就是创作者的思想感情。“新工笔”是艺术家在绘画创作过程当中形成的一种新的认知,是对当前社会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突破了过去传统工笔画的局限,给予了工笔画创作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新工笔”的艺术界定

1、“新工笔”的艺术定位

在年的时候,著名评论家杭春晓在其著作《灰色的影调――“新工笔”收藏价值浅说》当中提到“新工笔”一词的概念,由此,“新工笔”作为一个新的绘画名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在新的时代环境当中诞生的“新工笔”概念,赋予了传统工笔画新的含义和意义。与传统的工笔画相比,“新工笔”在作品画面的设计方面,仍然沿用了“三矾九染”的创作手法,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精致精美。在色彩运用方面,有了更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将传统工笔画水墨的痕迹减弱,在色彩的选择过程当中做到统一和协调,用灰色调和淡一点的色彩作为气氛的渲染,经过一定的虚化和主体突出,让整幅画更有层次感。与此同时,在艺术思想方面,吸收了西方先进的绘画经验和视觉表现方面的手法,突破了传统工笔画材料的限制,对色彩的追求更加大胆,将作品所想要表达的人文情感很好地投射到现实社会当中,让整个作品的意境更加深远,更具有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

2、“新工笔”的语言表现

当代的艺术家具有一个共性,就是注重在创作过程当中对“观念”的表达和体现。而在“新工笔”当中,与传统工笔画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观念”的体现。相比传统的工笔画,“新工笔”更加注重作品的“观念”,注重创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思考与理解,注重人对事物的情感表达。

正如上述分析所指,“观念”是“新工笔”的一个核心要素,那么“观念”应当作何理解呢?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观念”不是实际的创作材料,也不是具体的创作形式,而是作品所表达的观念和态度。“观念”不是一种介质或者类型,是对艺术的思考和质疑。特别是对传统艺术定位的质疑。作品的表现方式越来越丰富,这就使得对观众的反应也越来越看重。除此之外,“观念”不仅是指人脑中的思维,同时也能够通过一定的'介质表现在具体的作品当中,包括生活用品、图像、录音、语言等等。正如著名评论家杭春晓所指出的,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之间就发生了一些摩擦和冲突,二者并不是完全协调地存在。基于此,“新工笔”的诞生,就导致纯人文主义的绘画形式应运而生,对现实生活当中的物质主义进行思考和表达,在持续的迷茫、盲目和批判当中,将实际生活中的元素带入到绘画作品中,用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感受,而不只是通过虚幻的精神思想作为创作的元素。另外,在“新工笔”当中,所用到的观察手法也更加丰富,常用的就是微观观察法。另外,“新工笔”更加注重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让创作的形式和手法也更加多元化。换句话说,随着地球村的出现和发展,东西方文化逐渐融合,由此导致绘画艺术也出现了同一的趋势,使得东西方绘画创作有了进一步结合的契机。

三、“新工笔”的艺术表现特点

1、传统工笔画的艺术表现

从传统工笔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来看,比较注重的是整个作品的工整和精致,追求整个画面的美感以及绘画对象的形似。在形体的表现方面,仔细观察,就能看到十分丰富的线条变化。在色彩的使用方面,提倡以最能描写形体的色彩来表现形体,以色彩来反映材料的色彩,对绘画对象进行具体的描绘。在图像构造过程当中,注重严谨和渲染的层次感。在意境的追求方面,青睐于作品的风格、雅致,侧重于作品的传神。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工笔画在绘画方面具有比较统一严谨的要求和规范。

2、“新工笔”的艺术表现

自从“新工笔”这一名词兴起之后,有关“新工笔”的画家都受到了一时的追捧,包括罗寒蕾、徐华翎、张见等等。这些画家在创作过程当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创作来源于自己对生活的切实感受和认知,将自__己的文化素养与生活现实有效融合,打破了传统绘画模式的局限,通过中国画的艺术形式将自己对文化的理解表达出来。在传统工笔画审美观的基础上,这些画家们扩大了创作材料的选择范围,大胆引入了西方优秀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手法。如今,“新工笔”中所用到的材料和手法,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图像或者一种符号,而是通过这些材料来表达背后深层次的含义与意义,重要的是怎样灵活运用这些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来体现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或者主题。例如在罗寒蕾画家的作品中,在人物表现方面,仍然采用的是传统表现手法,但是在具体的肌理处理过程当中,凸显了“新工笔”的不同之处,增加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意念。因此,最后的成品中肌理的表现略显夸张,通过错觉、模糊等视觉效果来达到表达主题的目的。又比如在徐华翎画家所作的《后花园》、《香》等作品中,对线条的表现手法有所减弱,不再是以线条作为整个画作的框架。在媒介的选取方面,大胆突破了传统工笔画绘画思想的束缚,在画面的呈现手法上,也不局限于娟、纸等材料。另外,徐华翎通过k3墨水艺术微喷的方式来表现画面的背景,再通过对色彩的搭配让整个画面更加虚幻,更具朦胧美,从而为女性柔美性质的表现烘托了氛围,同时给予了观赏者更大的想象空间。

3、图像的象征性表达

随着我国和其它国家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使得我国的绘画也受到了国外艺术的影响,尤其是西方“解构主义”和“野兽派”,对于我国工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我国的“新工笔”也开始对语意表达加以研究和重组,对于传统的工笔画形式进行了突破,采用不完整构图、透视及平面的转换多空间构图等方式来使得图像界限得以突破。在“新工笔”中,图像的象征性表达对于呈现艺术家的观念和态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往往在传统的东方绘画之中,象征是非常明确的,许多的图像都被用来象征人们所向往的强大与美好,比如说龙、麒麟等形象,而且这些图像往往都是带有神话和超越本性色彩的,但是在西方却有所不同,西方的艺术创作中,图像的象征性往往都是出于对社会以及自身生活经验的一些反思,所表现的更多是人的本性,所以说其图像的表现不像东方绘画这样明确,往往都十分隐喻,“新工笔”对西方的这种图像表现进行了借鉴,将东西方的文化和艺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体现出了一种别致的美。比如说雷苗的“新工笔”作品《金鱼系列》,他对画面全部都进行了灰调处理,而且在内容上也并非意意象性的抒情,在其画面之中对于隐喻的手法进行了应用,而且也通过画面来体现了作者的一些感悟,在其作品之中,把人和作品进行了置换与联系,比如说在《鱼际关系》之中,作者安排金鱼游走在由水瓶和花卉所构建的虚拟空间之中,无论是空间还是逻辑上,都存在着许多的矛盾,但是作者还是进行了虚构的组合,从而预示了一种虚无和矛盾的人际关系。在画面之中,鱼是在玻璃器皿的里面游走的,鱼和鱼之间能够看到彼此,它们也都知道对方的存在,但是却不能够进行交流。而在《假想敌》之中,金鱼在玻璃前面看着自己,然后将玻璃中自己的成像视为自己假想的敌人,这些表达实际上都是对于我们生活中种种机遇的映射。又比如说沉宁在其作品《流言系列》里面,也对自己的观念意识进行了有效的呈现,在其构建画面的过程中,把一些对象的功能和本身的意义进行了重置,从而使得这些对象有了隐喻的作用。在其作品之中,把从口中所吐出的蝴蝶作为流言的隐喻,除此之外,在画面之中还有着许多的符号性的画面,通过这些符号性的画面将人们代入了一种特殊的情境之中,然后使得人们在这种情境之中对于自己的生活加以反思,从而使得人们通过他的作品对生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四、“新工笔”的艺术价值

1、发挥传统媒介的作用

我国的绘画艺术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虽然经历了时代的更迭,但是绘画艺术却历久弥新,在不同的时代,中国画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扬和传承,“新工笔”的出现,又一次为中国画的创新提供了更好的思路。在当代,我国的经济、科学和工业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而且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更加频繁,所以这也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和平台,我国传统的工笔往往都是以自然创作体裁为主,但是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艺术家都无法对传统的创作环境加以体验,所以他们只能够对于自身在当前生活环境中的经验加以表达,从而完成艺术创作。当代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艺术也必须要随之而变,“新工笔”就是中国画创新的一次尝试,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对艺术家的世界观进行了诠释,所以“新工笔”的出现也给中国画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3、对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弘扬

要想使得艺术得到更好地发展,仅仅依靠丰富的材料或者是当代观念作为创作的主旨是不能够实现的,虽然材料和观念对于艺术创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如果过分强调材料和观念,则会使得艺术创作的初衷和意义有所改变,仅仅成为了图式的代入。虽然当代的绘画艺术较之于传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当代绘画创作就否定了传统绘画艺术,相反,当代的绘画艺术是在对传统的精华进行吸收和传承的基础之上才得以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人们的思想也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而“新工笔”的出现正是展现了这种转变,“新工笔”在对传统工笔加以传承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所以实现了创新。

五、小结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艺术也在不断地进步,“新工笔”就是传统工笔画在当代所呈现的全新的状态,当代的新工笔对于艺术家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态进行了有效的呈现。

花鸟画论文篇二

一、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之路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工笔花鸟画是花鸟画中能够生动、形象表现事物的一个画种,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不仅见证了朝代的更替,也目睹了由朝代更替所衍生的历史文化的巨大差异,工笔花鸟画领域产生了很多杰出的画家,诞生了许多传世佳作。

1.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花鸟画的历史可追溯至距今约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而使工笔画这一画种初见雏形的则是帛画《人物龙凤图》,它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在帛上作画,尽管线条粗硬,但能较好地表现人和动物的形象。秦汉时期,工笔画造型生动,赋色与线条配合得当,如墓室壁画《二桃杀三士》。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八描”的工笔画创作手法得到发展,线条运用到位。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一时期花鸟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在唐人研究的基础上,五代十国时期涌现出众多具有专长的画师,逐步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宋代是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技法成熟,而且创造出多种风格流派的画法,如勾填法、白描墨染法等。元代,工笔花鸟画的画风由艳丽转为清丽,配色更加雅致。明朝,以梅、兰、竹、石为题材的工笔花鸟画占据主流。清代,受西式画法的影响,明暗法广泛运用到工笔花鸟画中。

2.近现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受到战争的影响,工笔花鸟画从清末逐渐呈现衰微的趋势,即便在这一不利于工笔花鸟画发展的时期,仍有很多画家为创作不懈努力,如陈之佛等。清朝灭亡以后,中国绘画进入了中国艺术史的近现代时期,东西方文化碰撞剧烈,工笔花鸟画挣脱了落后的思想枷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改变也影响着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稳定为艺术的繁荣提供了保障。

3.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基于市场经济极其繁荣的背景,绘画艺术多元化态势显着。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激发了工笔花鸟画家强烈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是人们思想意识改变,对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更多持支持态度,推动工笔花鸟画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风貌。

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工笔花鸟画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历程,其理念和表现形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这较为明显地表现在工笔花鸟画的画法上。不了解画法的观众,往往无法欣赏变化中的美,而很可能感受到画法的单调。其次,市场效应导致的“流水线”之风逐渐充斥着工笔花鸟画市场。一些艺术家为迎合市场而过于追求形式上的效果,无心真正潜心探索绘画艺术,使绘画浮于形式,创作的作品缺乏气韵。当代中国的工笔画除了存在上述问题外,随着时代发展,还可能出现新的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有认清现代工笔画发展存在的问题,才能为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寻求更好的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丰富现代工笔花鸟画的精髓,注重其本质,这就要求画者在绘画过程中注重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融合,逐步体现绘画的气韵、力度与内涵。

二、中国古典文化融入现代工笔花鸟画分析

将中国传统理论与古典文化融入现代工笔花鸟画的绘画过程,既能体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丰富画作的精髓。文章从现代工笔花鸟画的材料运用、构图、色彩运用和技法语言四个方面进行中国古典文化融入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可行性分析。

1.材料运用方面

众所周知,传统工笔画主要使用熟绢或者熟宣纸。熟绢与熟宣纸的优点是材质细腻、纹理柔和,缺点是色彩附着性较差,无法经受反复的渲染与制作。非宣纸类制品的质地与厚度虽然较之熟绢与熟宣纸好些,但是作品的气韵与表现力度均不如传统制品。笔者认为,虽然非宣纸类制品可以批量生产,但若想找回工笔花鸟画的绘画神韵与灵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绘画用纸的选择上遵循古法,寻求自然的本真。在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程中,使用绢和宣纸绘画延续了很多年,因此,将中国古典文化融入现代工笔花鸟画是找回现代工笔花鸟画绘画气韵的首要方式。

2.构图方面

传统工笔花鸟画在构图方面讲究人物与风景的主次之分,前后讲求搭配,追求的是浑然天成的境界,隐藏人为处理的痕迹,恢弘大气,体现的是一种和谐的思想。现代工笔花鸟画尽管作品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构图也比较饱满,能够给观众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但是也会让观众很明显地发现人为痕迹,存在刻意而为之的现象。因此,笔者大胆地建议: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在构图方面应回归理性,运用自然、和谐的构图理念,返璞归真,体现中国古典文化独特的底蕴,使画面形成一种宁静祥和的美好氛围。

3.色彩运用方面

传统工笔画在色彩运用方面在不同时代存在较大的差别。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传统工笔花鸟画在色彩运用方面基本遵循的`是根据绘画对象的类别赋予其不同色彩,这也是谢赫“六法”之一,而这种颜色的再现种类较少,这也是传统颜料制作手法单一导致的,这种颜色鲜明、气韵十足的配色恰恰体现了工笔花鸟画的精髓。现代工笔花鸟画的配色丰富,导致了无法通过色彩辨别是哪一流派的作品的现象。笔者认为,中国古典文化讲求天人合一的境界,颜色或清丽或鲜艳,均有着大自然的气息,因此,将中国古典文化融入现代工笔花鸟画作也要注重色彩的运用。

4.技法语言方面

传统工笔花鸟画在画法上主要通过勾勒、填色与渲染完成。之后发展出的“没骨”画法,指的是在未完全渗透的熟绢或熟宣纸上进行“撞水撞色”处理,从而逐渐弱化线条勾勒的作用。现代工笔花鸟画在传统技法上演变出众多的画面处理和表现方法,如皱纹法和局部矾染法等。多种技法的运用和处理,使现代工笔花鸟画的画面保持着一种复杂、高难度的特色,大大拓宽了创作题材与表现形式。但不可否认的是,技术的先进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传统工笔花鸟画古色古香的气质。因此,在技法语言方面,将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工笔花鸟画相结合是保持画作气韵特质的重要途径。

结语

中国的传统绘画一直以来追求的是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升华和满足,而不是单纯追求绘画的现实性、形象性。现代工笔花鸟画由于受到文化交融与碰撞的影响,其所选题材、表达内容和绘画手法不断拓展,出现了新的审美境界。探索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必然要考虑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这一影响逐渐加深。现代工笔花鸟画的正确发展路径是理性回归,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绘画技巧相结合,汲取中国古典文化的优良传统,从而拓展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逐步创造出既能表现现代生活场景和情感,又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习惯的作品,这是现代工笔花鸟画画家不断为之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燕秋。现代工笔花鸟画溯源。莆田学院学报,(3)。

[2]赵小萍。现代工笔花鸟画技法探索。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s1)。

[3]宋丽荣。浅谈当代工笔花鸟画现代造型的构成性。中国科技信息,(15)。

[4]张娟。对现代工笔花鸟画表现形式的探索。美与时代(下),(6)。

[5]张珂川。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变化浅析。美术教育研究,(14)。

[6]马芳。论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创新。科技信息(学术研究),(6)。

[7]刘斌。浅谈工笔花鸟画的现代感及表现手法。景德镇陶瓷,(6)。

花鸟画论文篇三

1传统美学与审美的定义

近年来对中国传统美学有人给予全盘否定,主张与它彻底决裂,也有人大加赞扬,主张恢复这种传统。“似”作为中国传统美学概念,指的是绘画、雕塑、文学等作品创作形象与所表现的客观物象的关系。创作者在绘画、雕塑、文学等文艺作品创作中,通过某种创作手段把山水、花鸟、人物等客观物象描摹、刻画与塑造,在这些文艺作品中创作形象与所表现的客观物象的关系,实际上体现的是创作主体与客观物象的关系,是文艺美学中的基本问题。这种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形似”;而“神似”这则是种关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相对而言,“形似”和“神似”只能算是“似”的子概念,以往总是将“形似”和“神似”作为各自独立和相互对举的概念进行研究,忽略了“似”这个总体性的概念。而文章将“似”作为“形似”和“神似”的总概念进行探究,以此为基础,再对“形似”和“神似”进行分析辨别,试图对创作主体与客观对象的关系从认识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中国古代艺术家、美学家特别注重在有机的相互关系中来表现艺术对象的生命与意境,也说明中国古人在艺术创作与审美欣赏中,特别看重整体性与相关性的把握对象。

2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视觉传达

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要素主要是以文字、图形、色彩进行艺术创作,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精神文化领域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感情。视觉传达设计就是语言化图形和图形语言化的过程,设计师要不断地寻找、挖掘并创造出最佳的视觉语言,将自我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主张表现传达,以达到信息传达的目标。图形、文字、色彩三大视觉元素的创新以及三大元素互相之间美学性构成的创新是视觉语言创新的重点。对于设计师而言,要表现其设计作品的功能与风格,每一种视觉元素都是基本要素,在传达信息时对这些视觉元素的.选择,尽量以符号化、简约化的形式来表达出丰富的内容,从而在一般视觉习惯的东西方面有所突破。

3传统美学和视觉传达设计的碰撞

古往今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既有丰富多样的风格,又具有一脉相传的体系,以多样又统一的风格,将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那种特点浓厚、独特且富有魅力的表现出来,随着历史的沉淀、延伸及衍变,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精华的传统艺术体系,彰显华夏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视觉形态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设计,主要是在表达某种情感和思想时借用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形态;又或者将传统的设计语言融合于现代的设计之中,对传统元素进行创新,创造出新的视觉形态,让其既有现代设计的意味与形式,又具有传统元素的神韵和形似,体现出某个民族的精神和理念。成功的视觉传达作品,其“形”并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对传统造型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造型中的某些元素予以提炼、改造和运用而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在现代设计中采用传统造型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表达设计理念的同时也体现民族个性。在“形”的延伸方面已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使用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结构形式,借用彩陶上的凤鸟图形,体现出厚重的文化底蕴,而凤鸟动感十足的翅膀两两相对旋转,则映射出现代媒体的特色。人们沉迷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造型的“意”,从古至今,人们都向往美好的事物,因此,传统文化艺术造型隐含的吉祥韵味同样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理念,例如中国联通的标志就是参考佛教八宝“八吉祥”中“盘长”的设计,意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采用吉祥寓意的这种设计方法,使得现代设计少些商业气,多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

表达思想和创作理念的再现,色彩可以是多种多样,同时也可以是少量的几种颜色甚至是纯色。另外,所用色彩并不局限于现实物体的本色,借用联想和夸张的手法会使作品更生动,具有创造性的色彩更能体现创意的丰富多彩。传统文化可以说象是一个家族的传家宝和日常行为,有着一脉相传的器物和习惯,是历史的精神与物质的沉淀。中国传统文化众多设计方法,经常被现代设计师们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反复使用,并不因为时代的不同、材料的改变及工艺水平的提高而使设计方法发生了变化,但其中的传统文化关系却显然易见。如中国银行是中国金融商界的代表,其标志要求体现中国特色,设计师就灵活的将传统文化运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采用中国古钱与“中”字为基本形,古钱图形是圆与形的框线设计,中间方孔,上下加垂直线,成为“中”字形状,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本,给人以简洁、稳重、易识别的感觉。颇具中国风格的中国银行标志能够给人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主要得益于长期以来人们对象征财富的古代铜钱形象的根深蒂固的认识,从这一点来说,进一步证明传统文化已经潜移默化到现代设计当中。视觉传达设计要求的是一目了然,简洁明了,与版画或架上油画有所不同,集中概括已逐渐成为设计的主流。通常在现代艺术设计中,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将重点突出表现,而对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加以忽略,通过将各个不同的比例在不同空间、时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以象征的手法去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能超载现实的构思,概括集中的构图,简练夸张的形象,以对比鲜明的色彩为手法,把所要宣传的事物突出表达,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在有限的画面中使人们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

4结论

在现代是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需要不断的创新,但是决不能因为要创新而一律否定传统文化,创新对传统文化来说是扬弃,如果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之间的联系割裂,现代艺术与设计将缺乏应有的基础,甚至会失去生命力。所以作为设计界后备军的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有责任、有义务继承传统文化,把现代设计与完美结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感和生命力,让传统文化艺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并不断的延续下去,让设计师的头脑里注入传统艺术的精神并与现代设计意识相结合。

花鸟画论文篇四

试题内容: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画门类中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从宋代到清代,传承将近千年,其样式与风貌,在历代大师手中演变多端,美不胜收,是中国绘画史无可替代的瑰宝。

然而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描绘、赏鉴及收藏,大致适宜于悠然闲适的农业文明时代.其精练的美学意蕴、风雅的玩赏价值以及高度成熟的人文积淀,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毕竟不可强求了。因此,当代工笔花鸟画虽然在图式与技法上丰富多彩,但我们很难从中追慕它在中国古典文化中曾经有过的神采,尤其难以承袭花鸟画背后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难免在延续图式及技巧的一面多有用心,而不易兼顾花鸟画创作极为重要的内在涵养。于是,我们难以回避的问题是:这一高度精关的画种有可能在不断的重复中,渐渐趋于庸俗的、艺匠式的、应酬应景的装饰性手艺。所以,重新审视、领会并着重探寻历代花鸟画经典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最成熟、最高贵、最华美的两宋花鸟画传统,对提升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内在气质与品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绘画自宋以来的精神渊源,离不开释家与道家静观无为、心领神会的思想传统。在宏观上,宋代的山水画达到道家精神的空前发挥,在微观上,花鸟画则处处渗透着佛家注重内省的喜悦,并与儒家的现世思想发生微妙的`交接.兼具感官认知与积极入世的特质。犹可注意的是,宋人的花鸟画培育了极其精确细致的观察精神,奠定了古人称之为“状物”,今人称之为“写实”的创作美学。我们在宋代花鸟画的任何作品中,都会为古人参透造物,模写精确的眼力与笔力所折服。

承袭隋唐绘画雄大灿烂的风格,北宋在山水画领域拓展出宏伟崇高境界的同时,又以花鸟画作为宫廷绘画的主脉,形成高贵的院体画风格,将宫廷生活的奢华富贵,形诸名花异草。北宋花鸟画最为神奇的奥妙,是将大千世界生生不息的生命形态。不露痕迹地转化为无与伦比的绘画形态,这一转化的神功,是世界美术史难以破解的奇迹。而在花鸟形态的精准捕捉中,两宋花鸟画刻画工夫的“酷似”与“毕肖”,为植物与动物注入灵妙的神性与温暖的人性,更为花鸟画赋予了纯净的诗意。这种鬼斧神工与性灵教养的兼备.既是宋人的集体禀赋,也不能不归功于先秦时代即已发萌的伟大自然观及丰富的思想遗产。其化育所及,以至两宋近三百年的绘画史造就了世界上最奢侈、最富有贵族气息的宫廷绘画,理所当然地使花鸟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再加上几代宫廷画师倾注了无穷智慧.精工巧作,于是成就了工笔花鸟画这一独步世界绘画史的奇葩。

(节选自12月17日《中国艺术报》)

6.关于宋代花鸟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花鸟画兼具感官认知与积极人世的特质,其中渗透着佛家注重内省的喜悦.并与儒家的现世思想微妙交接。

b.宋代花鸟画培育了极其精确细致的观察精神,其作品无不显示着古人参透造物、模写精确的眼力与笔力。

c.宋代花鸟画追求“酷似”与“毕肖”的风格,为植物与动物注入了神性与人性。赋予了作品纯净的诗意。

d.宋代花鸟画把成熟、高贵、华美的花鸟画传统推向了极致,探寻其文化内涵。对当代花鸟画的创作有重要意义。

7.下列不属于“成就两宋传统工笔花鸟画这一绘画奇葩”因素的一项是

a.道家精神的空前发挥。

b.宋人的集体禀赋。

c.先秦时代即已发萌的伟大自然观及丰富的思想遗产。

d.两宋几代宫廷画师倾注的无穷智慧及精工巧作。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中,画家只用心于延续图式及技巧的一面,而却不去兼顾极为重要的内在涵养。

b.在画家们不断的重复中,工笔花鸟画这一高度精美的画种在当代沦为庸俗的、艺匠式的、应酬应景的装饰性手艺。

c.北宋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继承了隋唐绘画雄大灿烂的风格,前者拓展出宏伟崇高的境界,后者则形成高贵的院体画风格。

d.北宋花鸟画最为神奇的奥秘,是用“状物”“写实”这一神功不露痕迹地将大干世界的生命形态转化为绘画形态。

试题答案:

二、(9分,毎小题3分j

6.c(“酷似”与“毕肖”是宋代花鸟画的“刻画工夫”而非其风格)

7.a(“道家精神的空前发挥”是宋代的山水画所体现的一种文化境界)

8.c(a项“只用心于”和“不去兼顾”说法错误。据原文,画家“难免在延续图式及技巧的一面多有用心,而不易兼顾花鸟画创作极为重要的内在涵养”主要是时代的原因,而非是主现原因。b项将或然判断变成了必然判断。d项“状物”“写实”并非北宋花鸟画“转化的神功”,据原文,“神功”尚未破解。)

花鸟画论文篇五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让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谈信息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教学论文精品,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她凝练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备受人们的喜爱,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新大纲第一次推荐了80首古诗词背诵篇目,目的就是通过这“一枝红杏”,让学生感受那古文化的“满园春色”。古诗教学是使学生吸取古文化精华的一种有效手段。学生从理解诗意,感受诗情,品味诗境中受到审美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古诗教学,能提高古诗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的cai(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在创设情境、丰富古诗内容上有着独占鳌头的优势,更有利于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领悟蕴含于诗中内在的美,拓宽了古诗教学的欣赏领域。

一、运用课件,体会语言美好的古诗语言精炼、优美、诗情画意。它能激起学生内心最美好的情感。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一句一景,色彩明丽,轻快悠然,由四幅独立的景色描绘而成。教学一、二句时,计算机展示由“黄”、“翠”、“白”、“青”等丰富的色彩构成的画面,学生一下子被这美丽的画而所吸引:地面上柳枝嫩绿,黄鹂鸣叫,犹如抱春,柳树府一行白鹭轻飞上天,好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呀!古诗的第三句中“含”字用得十分精当,教师在设计这个画面时,从诗的视觉角度出发,在岷山雪景画面前装上一扇可以打开的窗户,然后,关上窗户观看岷山雪景,使远处雪山景色像是镶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cai的强烈视觉效果,是教科书上简单的捅图难以比拟的,使学生更易体会古诗的语言美。

二、运用课件,体会意境美意境是由作者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而作为主观感受的“意”,往往蕴含在客观景象的“境”中,那么要会其意,就必须进入“境”,引发学生的想象活动。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首诗通过描绘深秋傍晚到夜晚这段时间江上迷人的景色,赞美了清新和谐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浓厚情趣和悠然自适的心情。在理解全诗后,我让学生戴上耳机,闭上眼睛,随着轻柔和缓的乐曲,在脑海中逐渐出现深秋江景图;渐渐西坠的斜阳,红绿相映的江面,晶莹透亮的露珠,弯弓似的新月……这时学生自己就是诗人,正久伫江边,日落前那奇丽的江景,日落后这醉人的夜色,使人目悦心清,流连忘返!在学生随着音乐想象的同时,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相机诱导,使学生尽快入情入境,通过神游,体验到诗的意境美。

三、运用课件,体会哲理美有些诗能使学生受到哲理的启迪。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于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中。设计课件时,我下载网上有关庐山的图片资料.有正面看庐山的图片,还有从侧面、从远处、从近处、从高处,从低处看庐山的图片,装到教师机上,学生通过阅读古诗和查询图片资料,经过思考,会有所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位置看庐山会有不同的感觉,原来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啊!意在说明,如果对复杂的事物不作深入的调查,就容易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对事物就难有全面的认识。

四、运用课件,体会情趣美有些古诗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其情节有趣、生动。如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整首诗琅琅上口,讲述了一个放牛娃在放牛过程中的小插曲,突出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当学生读通古诗时,让其观看根据古诗意思制作的动画片:“夏天的傍晚,太阳已不那么刺眼,放出柔柔的光。树林深处,远远地望见一个身影,噢!那是放牛的'牧童。瞧,他戴着斗笠,身穿黄色的无扣马夹,赤着脚丫,坐在摇摇晃晃的牛背上,口里还唱着;‘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这歌声配上鸟儿的鸣叫和蝉儿的哼唱,成了一组悠远、令人心情舒爽的歌,在辽阔茂密的大树林里隐隐回荡。树上,有一两只蝉儿在‘知了,知了’地叫着,那牧童手中摇晃的柳条儿忽然停止了舞蹈,静静地呆着,那头黄牛也乖乖停下了,牧童的眼睛久久地盯着树上的蝉儿,他想抓住它……”在剧情的感染下,学生会饶有兴趣地把故事说给学习伙伴听,想像着自己就是那放牧的儿童,那种天真活泼的童趣也尽显无疑。古诗的大意自然迎刃而解。五、运用课件,体会节奏美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就像一首美妙的音乐。因此,学习古诗要注重引导学生反复地抑扬顿挫地诵读,读出一种紧张与松弛交错的特殊美感,即节奏感,体现韵律美、音乐美。如杜牧的《山行》,教师指导学生朗诵时,让学生点击“范读”一栏,这时深沉凝重的古筝曲由远及近悠悠传来,同时屏幕上显示出以深秋山林图为背景的古诗全文,并随着范读的开始,诗中相应出现停顿符号,“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学生在范读的熏陶下,会饶有兴趣地跟着朗读起来,融入诗歌内在的真情实感,读出了情味,读出了意趣。实践证明,充分发挥cai课件在古诗教学中的优势,拓宽了古诗教学的欣赏领域,使古诗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欣赏的过程,从而激起他们对古典文化的探究热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