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苏教版四年级可能性教案(专业20篇)

苏教版四年级可能性教案(专业20篇)

时间:2023-11-16 12:29:02 作者:文锋 苏教版四年级可能性教案(专业20篇)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它能够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四年级教案的编写要点和技巧,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1.请你仔细地观察量角器,然后做一个介绍。

2.罗列量角器的相关知识:(请学生介绍)。

(1)量角器是一个半圆,这个半圆被分成180等份;。

(2)量角器上有一个中心点,叫做“中心”;。

(3)从“中心”向左右两边,分别有两条直线,都叫做“零刻度线”;。

(4)两条零刻度线分别对应两组读数;。

(5)读一读量角器上的刻度。

说明:通过对量角器的认识,让学生熟知量角器每部分的构成,为下部分的量角做好必要准备,并且由学生自主观察,获得新知,这样对于学生正确使用量角器度量会有所帮助。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

活动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出示天平)。

(两边的质量相等。5=5)。

2、现在我在天平的左侧再放2克砝码,右侧也加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

怎样用算式表示。(5+2=5+2)。

3、分别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动手实验,列算式。

5、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

(x=10)。

7、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8、你们再推想一下如果天平都减去相同质量,天平会怎样。先看书,再动手验证你的想法。

9、通过刚才两组游戏,如果我们把天平作为一个等式的话,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小组交流。

(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活动二:解释运用:解方程。

1、求出x+8=10中的未知数x。

(1)什么是未知数?

(2)根据刚才我们的游戏,你会求x?

方程两边都减去8。

x+8-8=10-8。

x=2。

(3)怎样检验?

2、试一试:求未知数x。

理解题意,解方程。

活动三:建立模型。

1、看书:说一说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2、等式两边都乘上一个数(或都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能成立吗?你怎样验证?

3、解释运用:解方程。

(1)饼400克,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2)怎样列方程?

4x=400。

(3)怎样解方程?

4、试一试:解方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认识量角器。

2.会使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1.灵活使用量角器。

2.能根据测量的情况,区分内、外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张练习纸,两种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量角工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

方案二的课堂气氛明显好于方案一。方案一中,孩子们的反应显得非常被动,纯粹是为了学数学知识而在上课,孩子们显得难以接受。而方案二,学生就显得非常活跃主动了。方案一的导入,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呢?追其原因主要是:首先,孩子们不明白,为什么要统计这些喜欢不同颜色的花的人数,教材提供的情境不够贴近实际,没有展示出为我什么要进行统计,统计了是干什么,纯粹像是为了要学习统计这一内容而设计的一个情境。再次:虽然课本的例题提供了具体的情景,但孩子们兴趣不大,因此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其次:在选择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花时,可选性不大。因为这些花看起来都差不多,因此孩子们不知道到底选哪个好,选的时候也只是随便定了一个。而方案二就不同了:首先,这些活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看到六一节要搞这些活兴趣一下子来了,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诉大家。其次:孩子们清楚统计的原因,要选出六一节的活动就要选择喜欢的人最多的那个,所以要进行人数统计。并且可选性要比例题的大。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

方案一为:按照课本例2提供的情境进行。统计喜欢哪种颜色的花的人数。导入过程: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正在用鲜花来装扮他们的教室,这里有哪几种颜色的花?你喜欢哪种颜色?然后对喜欢各种颜色的花的人数进行统计。(评析: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知道为什么要对喜欢哪种颜色的花进行统计,学生兴趣并不高。)。

方案二为:统计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数。教学片断如下。

学生一下子来劲了,齐刷刷的说:喜欢。

师:你最喜欢哪个活动呢?

我环视了一下四周,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要说出口。

我停了停又说:请把你最喜欢的一个活动写在老师发的纸条上,注意只能写上你最喜欢的一个。孩子们很快写好了,然后由组长收起来。(评析:给孩子神秘感,使得孩子更期待下面的学习活动,由“要他学”一下子转变成“他要学”了。)。

师:现在老师想利用手里的这些纸条来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那么这个活动将作为我们班六一儿童节时的一个活动。我该怎么办呢,请你帮老师想想办法吧!

怕几个孩子没能听清楚,我又说了一次:我怎么利用这些纸条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

孩子们开始动起了脑筋,他们也遇到了问题。过了一会,一个孩子举起了手。

生1:你可以看一看纸条,看看哪个选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是一张张看过来吗?

生1:嗯。

师:唉!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好吗?

生2:我觉得不太好,这么多纸条怎么看得清楚,可能看了就忘了。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老师也是这么想的。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生3:我们可以做一下记录。

师:怎么记录?

生3:用打钩的方法。看一看选的是那个活动就在哪个活动下打钩。

师:你这个方法真不错。其他小朋友呢,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记录呢?请小朋友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记录。学生开始讨论。(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中享受到自己学会知识的愉悦)。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记录。

方法有:打圆,打三角形,打五角星,划横的,写正字。

讨论好了,我叫孩子们在准备好的草稿纸上跟着我把这几个活动写上。我在黑板上写了一组。然后叫了三个分别是用打钩,划横,写正字的学生上黑板统计,其他学生在自己的草稿本上统计。老师将纸条上的活动念一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

学生小组活动:每组拿出一张空白虚线框图,进行制作统计图。小组汇报并展示统计图(评析:通过学生实践经验来学习知识,更体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引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地的话》,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课题。

二、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是(请看大屏幕,指名读)。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能够仿照诗歌续写,独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检查预习,交流前置性作业单。(第二大题)。

出示自学指导(师读)。

自学指导:

1.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什么?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

3.背诵课文。

四、自学交流,展示点拨。

1.学生自学解决第一题。

指读答案。

2.生自读并解决第二个问题。

自说——同桌说——小组说——集体交流。

3.解决第三题。

自背——同桌背——小组背——男女赛背——指名背——集体背。

五、以说促写。

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大地母亲,你一定还有很多话语倾诉,你还想对谁说什么?请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来吧!(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2.(课件出示)仿照诗歌前四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将自己要倾诉的话语写一节小诗。全班展示交流。

六、学情检测(课件出示)课后继续修改自己写的小诗,准备活动课上评比展示。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常见数量关系,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能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量角器是一个,从中心向左右两边各有一条。

量角器被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应角的大小是,记作。

2、独立完成书p71的第1、2、3、4、5题。

(1)小组合作交流。

(2)小结。

说明:通过这部分的练习,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让学生更明确量角的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1)班,共有学生 58  人,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本班学困生较多。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四年级第一学期是第二学段的开端,是承前启后的关键学期。四年级上册教材在第一学段教学的基础上,既注意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更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女里实现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把便教利学落实到实处。教材仍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和综合应用四个领域,还有十多篇“你知道吗”和一些思考题,主要让学生接触数学发展与人类进步联系的一些简单知识,体会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同时,教材有计划地在每一册中安排了“找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主要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相互间隔出现的两类事物数量之间的联系,总结、归纳出其中的规律,从而发展推理、判断能力,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除法和两步计算四则混合运算,亿以内数的认识、认识角,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列综合算式和用表格整理信息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及调商的方法,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利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间隔现象规律的体会,角的度量,点到直线知识的实际运用,根据三视图想象和摆放物体,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数的改写和取近似值,用计算器计算探索规律。

三、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经历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数和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较大的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探索并发现简单的规律。

2、经历研究有关物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有关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3、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技能。

数学思考方面:

1、在理解大数目的意义,利用大数目进行表达和交流,把大数目改写程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发展初步的数感。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运算顺序、运算律、以及用字母表达运算律的活动过程,发展初步的符号感。

3、进一步发展数感、演绎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空间观念、统计观念。

解决问题方面:

1、能在现实情景中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运用掌握的知识或规律解决问题。

2、能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有效地与同伴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数学表达水平,进一步学习反思评价。

情感态度方面:

1、有学好数学的兴趣与愿望,能积极克服困难,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初步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具有质疑问难的意识,逐步形成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以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态度,逐步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用活新教材,深入开发例题资源,充分挖掘问题资源,合理利用习题资源。

2、紧密结合现实环境,努力创设现实情境,认真组织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

3、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开展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愿意并学会合作。

4、优化教学策略,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好数学。

5、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6、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尊重学生,留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8、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9、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教案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1、会认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3、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苏教版四年级教案

二、探索新知。

1、学习数据收集的方法。

师:同学们,怎样观察与记录呢?我们来看看天才小学的小朋友们是怎样做的。

2、讨论数据描述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看第一小组蒜苗第十五天生长情况统计表。(学生汇报,集体交流)师:通过统计表同学们都知道了谁的蒜苗长得高,谁的蒜苗长得矮。为了形象地反映这些蒜苗生长的情况,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画条形统计图)。

3、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好,我们来在方格纸上涂蒜苗生长的条形。(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两张15×9的方格纸。)。

生:老师,这张方格纸的一格表示1厘米,格子数不够涂怎么办?

师:这个问题提的好,有没有办法解决格子数不够涂的问题呢?(再补充格子,用一格表示2厘米)。

师:请同学们看第二小组蒜苗第十五天生长情况统计图。(交流信息,指出用一格表示3厘米)。

师:刚才大家想出了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好办法,它能解决格子不够用的问题。那么每张图上的每一格到底表示几个单位,还与所画条形的数据有关。如果数据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那么所表示的单位就小。

4、讨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师:观察这些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指名口答,通过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91页“试一试”及p92页“练一练”

1、试一试。

这两道题目的练习主要是巩固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使学生能结合现实的背景,说出条形统计图中数据的实际意义。

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认识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今天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让学生自由回答)。

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2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出示两个角,角一和角二)课前纪翔和李毅画了两个角,让我帮忙比较大小,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帮他俩比较一下,哪一个角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角的度量。

(此处更改为直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贴近生活,引出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四年级可能性说课稿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具体活动中,初步感受简单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应用有关可能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形成初步的随机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教具准备:

老师:红、黄、绿球各2个、扑克牌、投影仪等;

学生:红桃a-4、黑桃4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玩一些游戏,来研究游戏中隐藏着的数学知识。(揭示课题)。

二、探究。

1、教学例1。

板书:可能。

谈话: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到底能摸到哪个球并不确定(板书:不确定)。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可以通过摸球游戏来检验,先看老师怎样摸球,(示范)像这样每次在摸球前先用手在口袋里把2个球搅一搅,再任意摸出1个球,看一看是什么颜色,并把摸出的结果记录在这张表里,然后把球放回口袋里,搅一搅,再摸。会做这样的.游戏了吗?请小组长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口袋,在口袋里放1个红球和1个黄球。小组合作,轮流摸球,摸10次,并按顺序记录每次摸出球的颜色。

2、教学“试一试”。

出示口袋,并在口袋里放2个红球。

提问:现在口袋里有几个球?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从这个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结果会怎样?(板书:一定)。

提问:如果口袋里只放了2个黄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摸出红球吗?为什么?(板书:不可能)。

追问:如果口袋里放1个黄球和一个绿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能摸出红球吗?

3、小结:像这样,有些事件的发生与否是确定的,要么一定发生,要么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件又称为确定事件;有些事件的发生与否是不确定的,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样的事件又称为不确定事件。(板书:确定性不确定性)。

4、教学例2。

提问:可能出现的结果一共有多少种?把“红桃4”换成“黑桃4”,提问:现在的4张牌中,既有红桃,又有黑桃。如果从这4张牌中任意摸出1张,可能出现的结果一共有多少种?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验证,各小组合作进行摸牌游戏。一共摸40次。展示摸牌结果。比较发现。

指出: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要先列举出整个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再根据列举的结果作出判断。

5、教学“你知道吗”。

学生阅读,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三、练习。

1、做练习十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读一读,再独立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做练习十第2题。

出示题目的条件和第(1)题,让学生先和同桌说说要使摸出的球不可能是绿球,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再同桌合作在口袋里放球,并组织全班交流。

出示第(2)(3)题,让学生同桌合作完成。

反馈。

3、做第66页“练一练”。

4、做练习十第3、4题。

四、总结。

教学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语文专项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3、联系生活,组织学生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4、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

教学难点:

通过练笔歌颂母亲,激发情感,训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投影片,带花边的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

一、导入。

1、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每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自己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我们以前就学过有关歌颂母亲的课文,还记的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抱母亲》。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思路:通过歌曲激情,通过谈话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为进入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可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差点摔倒。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二、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一)体悟难过。

1、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找画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2、学生交流。师投影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很难过。”(师板书“难过”)。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再次进入课文,深入了解母亲的形象)。

4、学生交流。体会儿子的难过与母爱的伟大。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住手拉,背背,肩挑,翻山越岭等词体会母亲的坚强与伟大。

指名学生朗读欣赏令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5、师总结指导说话:读到这里,我们已经被母亲的坚强而感动了,现在了解了儿子为什么会感到难受了吗?生自由交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思路:通过对学生的追问,感悟,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文字,揣摩人物的言行,正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感恩母亲。

1、激疑:母亲虽然瘦弱,但却表现的如此坚强,不能不让人感叹母爱的力量。这力量实在是太伟大了,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就不用说那亲生体验的儿子了。

(2)齐读第二处抱母亲的句子。体会儿子难过、愧疚的心情。

(3)激疑: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让护士感动了,引读:护士。

也动情地说:————。但是,母亲呢?

(4)投影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生自由交谈。

2、激情:母亲是坚强的,母亲又是伟大的,她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我们苦着。

累着。而我却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着那。

么重的担子。如今,母亲病了,病得不轻,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对此,我的。

心中充满了深深地内疚。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想对她说——(师板书“愧疚))。

师:望着母亲瘦小的脸,让我们深情地对母亲说一声……。

(指名说两次)。

(1)师投影出示最后一段的内容。

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

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

流下来。(教师配乐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2)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这是怎样的泪水?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入情如境,发表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感情积淀,让学生从各自的理解所进行的角度进行论说,在分享中丰富自己的想法)。

(3)师:小时候,母亲从无数次的抱过我,而这仅仅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给了母亲无比的激动和幸福,这是幸福的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让我们再读一读,让我们这个画面留住,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生齐读。

4、自由表达,加深体验。

(设计思路: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对于子女伟大而无私的爱心,感受儿子动人的孝顺之情,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

(2)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本段。

三、联系生活,表达情感、总结课文。

1、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无私博大的母爱。此时此刻,你们一定也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朝夕相处之中,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呀!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现在请同学们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或一句话写在卡片上,送给妈妈。(板书无私博大)。

2、生练写展示结果。

3、请大家把这份心意卡,轻轻地放在她的床头,她一定会非常感动的。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设计思路:发挥语文学习的情感功能,让学生懂的孝顺的美德,学会做人)。

四、作业。

1、课外阅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贤士都用优美朴实的语言歌颂母爱,赞美母亲,课后大家可以找几篇相关的文章来读一读。

2、小练笔: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有关和母亲相处的文章。

板书设计:

13第一次抱母亲。

难过。

愧疚。

无私。

博大。

苏教版四年级可能性说课稿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希望同学们配合老师把故事讲完整。

相传古代有个王国,国王非常阴险而多疑,一位正直的大臣得罪了国王,被叛死刑,这个国家世代沿袭着一条奇特的法规:凡是死囚,在临刑前都要抽一次“生死签”(写着“生”和“死”的两张纸条),犯人当众抽签,若抽到“死”签,则立即处死,若抽到“生”签,则当场赦免。

你们认为这个奴隶摸纸条时会出现什么结果?

预设生:奴隶可能摸到生,也可能摸到死。

师:对,大家用了一个词“可能”。就是两种结果都有可能。

预设生:一定死,不可能生。

预设生:一定生。

师:国王“机关算尽”,想让大臣死,反而搬起石头砸自己脚,让机智的大臣死里逃生。(引入课题)师:生活中的事情就像故事中的一样,有些我们不能肯定他的结果,有些则可以肯定它的结果,类似的例子还有好多。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的内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学目标。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教学目标)找同学来读一读。

2、认识“可能”“一定”“不可能”

师:(课件)老师想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大家表演节目,每人表演一个节目,抽到什么表演什么。

课件出示例1。

师: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必须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叙述)。

(1).如果小明抽到了跳舞,接下来会有哪种情况?

(2).如果小明抽完后,小丽又抽到了朗读,接下来会有什么情况?

学生独立完成,在本上写一下。

学生汇报。预设:(1)、如果小明抽到了跳舞,接下来可能抽到唱歌,也可能是朗诵,一定不会是跳舞。

(2)、如果小明抽完后,小丽又抽到了朗读,接下来小雪一定会抽到唱歌,一定不会是跳舞和朗诵。

师:为什么?

生:因为跳舞和朗诵已经被小明和小丽抽走了。

3、生活中的可能性。

(1)出示:两个盒子,一号盒子放的全部是红棋子,二号盒子放的有红棋子、绿棋子、黄棋子和蓝棋子。

一起来想一想: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做摸一摸的游戏,两个盒子会有哪些情况发生?请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描述。

预设生:从第一个盒子里摸一定会摸到红棋子。不可能摸到其他颜色的棋子。

从第二个盒子里摸,可能会摸到红棋子,可能会摸到绿棋子,可能会摸到黄棋子,可能会摸到蓝棋子。

(2)你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谈一谈生活中事情的发生吗?

4、认识可能性的大小。

师: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那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盒子,里面都装有白色和黑色两种棋子,请小组仿照教材的实验,自己摸一摸,并由小组长记录结果。

出示自学要求。

1.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

2.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它的颜色,然后放回去摇匀再摸,重复20次。

3.摸出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为什么?再看看盒子里的棋子,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指名小组汇报,对不同结果的小组进行比较。填完小黑板上的表格。

从试验记录可以看出,摸到黑球的次数比摸到白球的次数多。也就是说,从盒子里摸出黑球的可能性大在,白球的可能性小。通过观察发现黑棋子比白棋子数量多。

引导小结方法:当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相关时,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所占数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

三、巩固拓展。

师:学习完了不知道同学们掌握了没有,我们来看看。

p47练习十一1。

p48练习十一7。

p47练习十一3。

有6支红铅笔,6支绿铅笔。取其中6支放入一个盒子。可以怎样放。

从盒子中任意摸出一支,一定是绿铅笔。

从盒子中任意摸出一支,不可能是绿铅笔。

从盒子中任意摸出一支,可能是绿铅笔,也可能是红铅笔。

从盒子中任意摸出一支再放回去摇匀,重复多次,摸出红铅笔的可能性比绿铅笔的可能性小。

5.请同学们听一个有关阿凡提的故事。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2.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3.摸到的可能性大的说明在总数中占的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小的说明在总数中占的数量少。

苏教版四年级可能性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形象,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可能性》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我不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而且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数据,帮助他们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试验操作,懂得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且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有关。。

2.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

3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以及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强调随机现象本质的感悟,让学生在已有经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建构。)教学重点: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观察实验法。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在课一开始用讲故事设置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验环节设计了摸棋子等活动,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发展学生思维。全课自始至终,让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人,发现的主人,诠释的主人。)。

五、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盒子、棋子、小黑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79、80页上的例2、例3,议一议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五第3~6题。

【教学目标】。

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自主迁移出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2.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可能有的用口算,有的用笔算,如果用笔算的可进行板演。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笔算,那么中间、末尾有零的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1)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抽一个学生板演。

7200。

学生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进行讨论。如果学生探讨有困难,则可用以下的教学设计。

学生:不一样。

教师:哪一个算式的乘积小?

学生:24×3。

教师:算一算24×3的结果。

学生算出24×3=7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72与7200相比,缩小了100倍,为了保持积的大小不变,我们把积扩大了100倍。

配合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板书: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计算过程?

学生:略。

教师:你认为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归纳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后,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及时巩固,算一算课堂活动的第2小题的前两小题:230×40,380×87。

2.教学例3。多媒体课件出示例3题目。

(1)根据题意,学生列式:108×18。

(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有什么特征?

学生:因数中间有0。

(3)学生独立思考。

计算,抽一学生板演。

教师巡视,重点围绕竖式的书写,从而归纳出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要点。

3.结合两个例题,小结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教师:在这两个题目中,王师傅每分行240m和列车平均每时行108km都叫做什么?

学生:速度。

教师:30分和8时都叫做什么?

学生:时间。

教师:要求路程,你发现了怎样的数量关系?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速度×时间=路程。

4.课堂活动。

(1)怎样用竖式计算34×386?

学生按书中的程序计算完成后,通过两个竖式的对比,讨论得出:三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的时候,为了计算简便,我们更习惯于把位数多的因数写在上面。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的后面两个小题:65×408,207×20。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4~6题。

(本案例由袁登维提供,由彭承志点评)。

苏教版四年级可能性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五年级上册的“可能性”是一个新增的内容,它是建立在三年级上册的“可能性”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恰当的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而且会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虽然在小学的教材中,内容占的不是很多,但它却是为小学生步入中学学习概率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与游戏规则公平性之间的关系,会用分数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中探索新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证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本课教学重点是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初步学习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在于:充分经历、体验“可能性相等”的过程。验证抛硬币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二分之一。教学的关键是理解等可能性与游戏公平性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可能性”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将它从生活中抽象出来,学生仍然会感到有些陌生,需要教师用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来吸引他们参与课堂。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打算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现实生活问题——探究解决——得出结论——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本节课主要采用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为了让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如下的情境:从而向学生直接出示了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这一环节的教学,很自然的揭示了课题,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二)、猜想验证,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弄懂游戏公平性的数学含义是教学中的重点环节。这节课,我引导学生理解“公平”、“等可能性”分三步走:

第一步,出示主题图,猜测游戏是否公平。

在这一环节,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三年级打下的基础,通过简单的推理,可以得出:硬币只有两个面,抛一次硬币,会出现两种可能,一种是正面朝上,另一种是反面朝上,用分数表示每一个面的可能性是1/2,所以都会说游戏公平。而这个结论只是停留在表层,在这里大多数学生把“公平”理解为绝对的公平。为了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公平”的数学含义。

第二步,提出问题,质疑抛硬币的公平性。抛一次硬币下来,学生初步感悟到“出现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是1/2”。从而说明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谁先开球的,是全世界通用的公平办法。

这样的'设计上努力体现的是学生认知上的一种递进,由“抛一次硬币出现正面与反面的可能性都是1/2”,到“抛20次硬币出现正面与反面的次数不是正好都10次”,再到“抛很多次硬币出现正面与反面的次数接近1/2”。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到动手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初步体验——阅读材料,科学验证,再到反思感悟的过程,同时,也体验了发现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活动渗透了“学习是一种需要的教学理念。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还应把握:学生在具体的试验与操作活动中往往对游戏本身更感兴趣。教师应合理、有序地安排好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实践深化,发展能力。

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能力,课中练习设计了转转盘决定谁先开始游戏,是否公平?怎样设计?长方体、正方体的骰子作为游戏的工具。谁更公平?等一系列问题的训练。比如:(课文中的转盘游戏)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思考: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多大呢?用分数表示是多少?“怎样设计这个转盘才公平”上。设计后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又是多大?从而实现对可能性的认识由定性感受到定量刻画的自然过渡。

通过练习,向学生渗透公平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四)、联系生活,思维拓展。

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了一道富有挑战性、情趣性的练习。如:某商场迎国庆60周年,策划进行一次购物摸奖活动。问题:如果你是商场经理,考虑到商场的利益,你会怎样设计转盘呢?如果你是一名消费者,你希望这个转盘怎样设计呢?如果考虑到公平性,这个转盘又应该怎样设计呢?学生动手设计,展示作品,并阐述设计理由。

学生在设计转盘活动中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出了不同的转盘。可以说,正是教师给学生创设了种种探索的情境,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四、说板书设计:

可能性占的面积越大,可能性就越大;占到面积越小,可能性就越小。

份数越多,中将可能性越大;份数越少,中将可能性越小。

简单明了,重点提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设计理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2、熟练使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主动探索过程,灵活使用工具。

情感目标。

通过主动操作,使学生感受到量角器的作用,体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善于使用工具,善于找到趁手的工具。

教学重点:

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画角。

教学难点:

量角器上有两组“零刻度线及其读数”,学生应正确寻找与使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相关范文推荐
  • 11-16 一年级辅导员工作总结(模板16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弱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以下是一些经过认真筛选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借鉴。
  • 11-16 大学熬夜情况社会调查报告总结(通用17篇)
    编写情况报告需要准确收集信息和数据,以便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决。我们为您提供了一些来自专业机构和学术界的情况报告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一些灵感和借鉴。
  • 11-16 高一班主任工作计划要点(通用18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编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班级管理的大局,提高工作效率。在编写班主任工作计划时,可以参考以下范文,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改进。新学期开始,我
  • 11-16 员工请假休假管理制度(专业21篇)
    规章制度的遵守是每个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大家共同遵守,才能实现规章制度的有效运作。不同部门规章制度的范例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借鉴。员工请事假、病假及
  • 11-16 收费站收费班组工作总结及计划(实用15篇)
    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并思考改进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方法与途径。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月工作总结能够有所启发。收费员的工作是很枯燥无味的,
  • 11-16 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教案反思(模板15篇)
    教案模板的编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些教案模板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
  • 11-16 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及细则(通用16篇)
    在写计划书的时候,我们需要关注目标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确保计划的实施效果达到预期。在阅读计划书范文时,我们应该注重理解和挖掘其中的核心思想和亮点。2、品行端庄,
  • 11-16 端午文化活动策划方案(优秀14篇)
    策划方案需要与相关人员充分沟通和协调,确保方案能够有效执行。通过学习和了解不同行业的策划方案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方案的质量和效果。20xx年xx月xx日或xx
  • 11-16 生活委员的工作思路及计划(专业16篇)
    工作计划书是为了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步骤而编写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完成工作任务。在编写工作计划书时,我们应该注重思考和创新,将个人和团队的力量
  • 11-16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到范文(17篇)
    在写读后感时,要注重情感的表达与思想的深度,通过自我拓展与思考,增强作品的内涵与感染力。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感人的读后感例句,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