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第十一册语文活动语文教案(实用20篇)

第十一册语文活动语文教案(实用20篇)

时间:2024-02-24 20:28:15 作者:薇儿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和进度,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大家可以借鉴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的思路和结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第十一册《金色的脚印》教案

1.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把最受感动的场景或细节描述下来。

4.了解正太郎与狐狸一家发生的故事,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5.能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了解正太郎与狐狸一家发生的故事,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金色的脚印一课。这节课我们深入阅读课文,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出示课件)。

1、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

a:学生自学。

出示课件: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

(1)画出感动你的句子。(3处)。

(2)标出句子中的重点词。

(3)通过重点词你能体会到什么?简单写出你的感受。

(4)五分钟之内完成。

b:学生交流。

我看很多同学都读完了,读的很认真,打动你的句子在哪里,读给大家听。

(1)“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哆嗦嗦的鸡。秋田狗猛地扑过去,老狐狸迅速转身逃跑了。秋田狗向黑暗中追去。不大工夫,狗叫声就远了。”

教师评语:我发现你在读的时候这个大摇大摆有意放慢了速度,有意提高了声音,为什么这么读?好一只大摇大摆的狐狸,多勇敢啊,还是这一句,谁还想来读。

教师过渡语:抓住关键词,不仅能帮助我们体会到了文章的情感,也帮助我们读出自己的感受。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2)这样反复了两次,老狐狸才发现了铁链。它用牙齿拼命地咬,好长时间才明白过来这样做是徒劳的,就卧在地上给小狐狸喂奶。

教师评语:是啊,这种拼命的咬是一种母爱的本能,读。

是啊,血肉之躯怎能和铁链想抗衡,这是一位母亲救儿子时的疯狂啊,读,

这种拼命地咬是一位母亲最后的一丝希望啊,齐读。

正是狐狸爸爸这一冲,一走,一叼,一逃,引走了秋田狗,为狐狸妈妈拼命地咬赢得了时间,这些动作的描写,无一不彰显着浓浓的.亲情,也正是这亲情,使这夫妻俩迸发出了非同寻常的智慧,使出了这一招调虎离山之计。(板书:亲情)。

教师评语:只可惜,狐狸父母如此的拼命却没能如愿救到小狐狸,他们救子心切,索性在地板下面做了窝,这真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此时,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刚才是狐狸的动作打动了我们,此时打动你的是狐狸的外形,你可真会读书,

从这暗淡的毛色,消瘦的身影当中,你能想象到狐狸父母这段时间是怎么熬过来的吗?想象完,就读。

过渡语:这份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打动了我们,也打动了正太郎,不知不觉中,它们和正太郎的关系渐渐发生了变化。

2、正太郎和狐狸之间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a:出示第二个自学要求。

请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这种变化。

学生在找的过程中,老师巡视并指导让学生找完整。

b:学生交流。

四只闪着青光的眼睛正直勾勾地盯着他。

过了一个月,老狐狸和正太郎熟悉了,有时家里没有别人,正太郎的屋门就会轻轻响一声,两只狐狸从门缝里挤进来,舔正太郎的手,轻松自在地在屋里慢腾腾地踱来踱去。小狐狸见到正太郎时,也会用它那粗糙的粉红色的舌头柔和地舔他的手。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正太郎觉得脸蛋热乎乎的。他费力地睁开眼睛,蒙胧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的脸颊。另一只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

教师评语:是啊,从一开始的敌视,到互相信任,再到舍身相救,正太郎的善良获得了狐狸一家的友情,让我们再来重温这温馨的过程,感受这份友情的珍贵,我来读正太郎的行为,你们读狐狸一家的变化。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是啊,当正太郎发现狐狸父母时,狐狸父母正用——。

生:四只闪着青光的眼睛正直勾勾地盯着他。

生:过了一个月,老狐狸和正太郎熟悉了,有时家里没有别人,正太郎的屋门就会轻轻响一声,两只狐狸从门缝里挤进来,舔正太郎的手,轻松自在地在屋里慢腾腾地踱来踱去。小狐狸见到正太郎时,也会用它那粗糙的粉红色的舌头柔和地舔他的手。

生:蒙胧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的脸颊。另一只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

教师评语: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是动物的幸福,更是人类的幸福。

3、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迎着耀眼的阳光,狐狸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

出示课件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迎着耀眼的阳光,狐狸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

1、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哆嗦嗦的鸡。秋田狗猛地扑过去,老狐狸迅速地转身逃走了。秋田狗向黑暗中追去,不大工夫,狗叫声就远了。你感受到:

2、它用牙齿拼命地咬,费了好长时间,才明白过来,这样做事徒劳的,于是就卧在地上,给小狐狸喂奶。你感受到:

3、正太郎决定给饿着肚子的老狐狸投送食物。每逢家里做过油肉、炸豆腐什么的,正太郎就留一些,扔进地板下面,并且每天把一杯牛奶倒在一只铁碗里。

你感受到:

4、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正太郎觉得脸蛋热乎乎的。他费力地睁开眼,蒙眬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他的脸颊和嘴唇。另一只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子。你感受到:

谢谢同学们,正是你们如此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再现了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也使得这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的深亲情折射出了更加迷人的光芒。

就像这一幅幅的图片里展示的那样,动物也是那样的友善,可亲。它们有爱,有情,有着和我们一样的,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它们是我们的朋友,也更像是我们的家人,只要我们伸出温暖的双手,用心去交流,人与动物必将缔结爱的纽带,用理解与扶持,共同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第十一册练习2》教案设计

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3.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4.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并背诵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7.听教师介绍简易洒水壶的发明,抓住要点转述给同学们.学写毛笔宇。

三课时。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 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3) 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是应该注意的?

(4) 教师重点指导。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1. 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2. 指导

(1)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看港台影视片时,或在阅读一些书籍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繁体字,举例。

(2)学生说出带有繁体字的句子考教师。

(3)指名读每组前面的简化字。

(4)简化字与繁体字比较。(出示幻灯片)

让学生比较以上两组简化字与繁体字,特别注意繁、简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汉字,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题中还有哪些简化字与繁体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怎么去认读出这些繁体字。

3.练习。

(1)(出示幻灯片)指名认读,能读出几个就读几个。(可以多让学生站起来认读,待大多数同学读熟繁体字后,再齐读繁体字组合的词语)

(2)同桌把简化字那边掩盖好,互相检查认读繁体字的情况。

4.反馈。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1)出示幻灯片:演讲一讲演 雪白——白雪

(2)让学生读,比较前后词义一样不一样,有什么不同。教学中通过读,比较说明理由,让学生体会到组成词语的字相同,但因为字序不同,有的词义相同,有的词义不同。要注意,学生说每组词义,主要是领会,不要求机械记忆。

3.练习。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4.反馈。

哪位同学还能举出一组词义相同和一组词义不同的?

编选——选编 人名——名人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第(1)句话。

(2)这道题毛病出在哪儿?怎么改?

(学生独立修改后,交流,说明修改的理由)

3.练习。

(1)学生试着修改第(2)、(3)句。

(2)教师巡视。

(3)同桌交流再汇报。

4.反馈。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他喊他去他家玩,他答应了。

(2)这次期末考试我们班几乎根本没有不及格的同学。

(3)我们要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学生可查词典,或教师适当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指名读。

4.反馈。

(1)集体背。

(2)指名背。

1.审题。教师说清题目的要求。(一是朗读,二是背诵)

2.指导。

(1),把不会读的字注音,并写出它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字词解释出来。

(2)自由读这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3)老师简介老子和孙子。

(4)指导学生通过读,弄明白两句名言的意思。

第一句名言的意思是:祸患啊,幸福正依附在它的身上;幸福啊,祸患正隐伏在它的内部。教育学生要正确看待幸福与祸患,知道辩证地看待问题,即祸患有可能转变为幸福,幸福也有可能转变成祸患。

第二句名言的意思是:知道他方(指敌人方面)又知道我方的长处和短处,不管打多少次仗都不会失败;不知道他方的情况而只知道我方的情况,就只有一半取胜的希望,而另一半则是失败;不知道他方又不知道自己一方,那每一次打仗就必然都失败。

3.练习。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1.审题。

(1) 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明白说话的'要求:一是要抓住重点;二是做速记;三是转述时要把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的经过说清楚,说完整。

2.指导。

(1)什么是转述?转述有什么要求?结合例子,让学生明白,把别人的话说给另外的人听懂就叫转述。转述时一要注意把别人说的话听清楚,二要注意转述的内容完整性,三要注意说话人的原意,不要随意改动,关键性的内容不能有所遗漏,四要注意人称的变换。

(2)教师介绍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

听这一遍介绍,要求全班同学认真地听教师介绍,对老师读的这篇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只听不记。

(3)教师再次介绍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

听这一遍介绍,要求全班同学在认真地听的同时记录要点。

可以提供连词“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让学生速记要点,记录的内容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

(4)讨论所记录的要点,组织同桌或四人一小组练习转述,教师提示人称的变换。

3.练习。

(1)小组选代表转述给全班同学听。

(2)师生共同评议。

师提示同学们听时从经过是否完整清楚,人称交代是否明白两个方面去评议。

要点提示:首先,他在雪碧瓶盖上戳了些小眼,结果水不能自动地洒出来,接着,他发现了医院挂水用的盐水瓶,受到了启发,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原因,最后终于发明了简易洒水壶。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课前谈话。

生:赵老师。

生:学校的礼堂里。

师:(摇头)思路不够开阔。

生:在黑龙江省。

生:在中国。

生:在地球上。

生:地球。

师:(板书:地球)我们一起叫一声:地球。

生;(齐)地球――。

师:地球听到了没有呀,怎么没有反应?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呼唤:地球,你好!假如地球听到了,她会热烈地鼓掌的。开始!

生(一起,深情地)地球――你好――。

(学生身后响起听课教师们的热烈掌声)。

师:地球听到了我们的呼唤。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正式上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神舟号”宇宙飞船到太空去旅行。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的飞船马上就要升空了。好,飞船已经升到了太空,请睁开眼,观看太空美丽的景色。

(播放太空行星运行的录象,地球逐渐清晰,最后定格)。

生:我想把它叫家园。

生:我想把它叫摇篮。

师:请用一句话,夸一夸我们的地球。

生:地球,你真美呀!

生:地球,你好伟大!我喜欢你!

师: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课文的第一段,看看课文里是怎样赞美地球的。

生:“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师:请充满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师板书:只有一个地球)同学们,齐读课题。看老师手势,再读课题(分别强调“一个”和“地球”)。

师:通过课前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地球是宇宙中的一叶扁舟。

生:地球很美丽。

生:原来很美,但经过人类的破坏,伤痕累累?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生:为什么把地球叫“一叶扁舟”?

师:还记得学过的《江上渔者》吗?(师生同背)。

生:我想知道地球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

生:我想知道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

师:看来,大家都想了解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那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个问题,也许通过读课文,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其他的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了。大家同意我的意见吗?那大家就自由学习吧!

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我发现同学们特别会学习,这边同学讨论得很认真。

师:同学们现在一定大有收获,我们来交流交流。

生:(抓住晶莹透亮来想像地球的美丽)。

师:抓住词语来理解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能读给我们听听吗?(生读)。

生:地球上纱衣是很美的,因为我妈妈穿上纱衣很美。

师:通过读来表现一下。

(指名读句子)。

师引读――。

师:说起地球的美,还有哪些句子?

生朗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

(指名再读这个句子)。

师:她读得怎么样,大家来评一评。

生:我认为“壮观美丽”应该读得重一点。(那你来读一读)。

师:听了你们的读,老师也禁不住想试一试了,能给我一个机会吗?

(师范读)(生齐读)。

课件出示这句话所在的自然段,大家齐读。

师:大家读得真好,这么好的句子大家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试试吧!

(生试背)。

师:能背的同学闭上眼睛,边背边想象一下。其实,背诵就是在体会语言,积累语言。

试背课文。

师:刚才,我们体会到了地球的可爱,还有从哪里也能感受呢?

生:地球很慷慨。

(师板书“慷慨”,并边写边指导写法)。

生:通过网上查资料。

生:通过查十万个为什么?大家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

再指名交流(略)。

(出示录像:浓烟,伐木,焚烧,乱倒垃圾,随时意排放大镜,猎生物)。

师:看了这些,你想说什么?

生:看到那么好的树被砍伐了很难受。

生:我觉得第每个画面都让人难受,(泣不成声)。

生:看到一股股黑烟,污染蓝色的天空,很心痛。

生:我看到河水都被污染了很心痛。

生:我看到了斧头砍在树上,就像看到地球妈妈的筋脉上。

(同学们都受感染)。

师:看到这些,我们不禁想起了宇航员说的那句话:“地球太可爱了,也太容易破碎了”

(板书易碎)。

师:课文中写了吗?再读读这一个自然段,大家还能想到什么?

生:装修,做家具,使森林受到破坏。

生:我看到了我周围的人都把旧电池乱扔,污染水资源。

生:我看到人们买菜用塑料袋。

第十一册语文教学计划

本着“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2篇,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1篇,选读课文4篇,8个基础训练。教材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导读,课例,读写例话,积累运用。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陶冶学生的爱美的情趣,教材编绘了多幅插图。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四个班,一班、二班学生基础一般,需加强双基的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三班学生基础扎实,分析能力强,本学期将在训练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四班由原来的敬文小学五年级直升单独成班,学生较好,今年将作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要求。

1、通过本册课文的学习,要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学生的爱美的情趣;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会140个生字,复习查字典的方法,养成自觉运用字典的习惯。

4、进一步提高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能力。注意积累词语,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进一步训练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6、阅读适合程度的课外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8、能抓住重点进行观察事物,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事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

四、双基教学要求。

继续凭借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五、思想品德教育结合点。

要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措施。

1、看图学文教学时要将事物的形象和文字描述紧密结合起来。

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4、加强信息反馈,注意师生沟通。

5、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6、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运用电教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多一些体验教育,为语文学习提供实践经验。

七、课时安排。

周次内容。

11~~2课。

23~~积累运用。

134~~5课。

46~~7课。

5国庆放假。

6积累运用2~~第8课。

79~~10课。

8积累运用3~~第11课。

912~~13课。

1014~~积累运用。

41115~~16课。

1217~~积累运用。

51318~~20课。

1421~~22课。

1523~~积累运用7。

1625~~26课。

1727~~积累运用8。

18补充阅读。

19期终复习。

20考试。

(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

一、教材分析。

本着“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本册教材在“积累和运用”中安排的8次习作训练,有记实作文、想像作文、有缩写和写读后感、观后感,还安排了一次不作任何要求的自由习作。

本册安排的两次“实践活动”,分别是办小报和搜集、书写春联。语文实践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要让学生自己制定计划,自己找合作伙伴,通过个人或小组的努力来完成任务。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四个班,一班、二班、四班学生作文基础一般,少部分学生作文的语句还不够通顺,标点符号还不能正确使用,另外大部分学生缺乏想像力和观察能力,本学期需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三班学生基础扎实,语言功底深,想象力丰富,本学期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三、教学要求。

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无论是写记实作文还是写想象作文,都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教材,尽量地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

四、教学措施。

1、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感。

4、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运用电教设备,再现生活情景,激发。

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5、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多一些体验教育,为习作提供实践经验和经历感。

受。

五、课时安排。

周次内容。

1《桂林山水》排比句式仿写。

2积累运用1:看图写作。

3帮妈妈做件事,观察妈妈的动作神情。

4听读作文。

5国庆放假。

6积累运用2:关心你的人。

7填写我国资源状况表格。

8积累运用3:“20年后的……”

9长征赞歌。

10积累运用4:观后感。

11期中考试。

12写出《游子吟》所描写的情景。

13积累运用5:童年往事。

14写一篇导游解说词。

15积累运用6:“我发现了……”

16你想对凡卡说什么。

17积累运用7:缩写《小抄写员》。

18积累运用8:自由作文。

语文第十一册3-4单元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7 学会合作

2.齐读课题后,提问:你们都想知道什么?

3.课文中的“合作”指的是什么?

4.人们为什么必须相互合作?

5.怎样才能与人搞好合作?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孤立 典范 悠扬 倾泻 和谐 协作 顾名思义

卓有成效 情不自禁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钥匙 嘴唇 倾泻 协作 瓶子 牺牲 一幢 顾名思义

情不自禁

(2)指名读,注意读准带点的字。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而想到它的含义。

倾泻:课文指美妙的乐曲好似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飞扬

出来。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和谐:配合得适当、匀称。

交响乐团:大型的管弦乐演奏的团体。由弦乐器、木管乐器、

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等组成,参加者能达上百人。

(4)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分自然段读课文。

5.默读课文后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3自然段):说明生活在世界上大家都离不开

与别人合作。

第二段(第4~6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具有协作精神

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第三段(第7自然段):指出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

成功。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文后练习2。

一、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人新授内容

二、精读训练

1.理解第一段。 .

激发思考:作者围绕合作,首先谈了什么?

自由朗读第一段,找出文中的重点句。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不论……也不论……都……”

“只有……才能……”

“小……小……大……大……不……就……”

通过对上面句子的理解,举出在实际生活中“合作”的事例,

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归纳演说词的`语言特点。

小结:这一段说明了人生活在世界上,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2.理解第二段。

过渡: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1)理解第4自然段。

自由读第一个事例,随后播出一段交响乐录音,学生置身交响

乐的美妙旋律之中。乐止,介绍交响乐是由上百人用不同的乐器演

奏而成,他们是怎样合作的呢?

思考:“团体目标”的“高度统一”和“协作精神”分别形容“合

作”的什么?(合作的“完美”与“和谐”)

从这个事例中,同学们明白了什么?

(2)理解第5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议:

这个实验的目的、要求、经过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联系课文想想“依次”是什么意思。

外国专家是怎么说的?

“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这句话说明了么?

从这个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3)理解第6自然段。

读读,想想: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小结:文章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说明只有具有协作精神和

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提问: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举了两个事

例。只举前一个例子够不够?为什么?(不够。因为只举前一个

例子只说明合作需要有协作精神,而后一个例子是说明合作需要

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只有举两个例子,才能把问题说得很全面)

3.理解第三段。

自由读,谈谈你对既要“竞争”,又要“合作”的体会。

三、.总结全文

四、指导学生练习演讲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泊船瓜洲的教案设计

1、 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泊船瓜洲。

2、 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使学生能品味诗歌语言文字的精妙。

一、 激趣导入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泊船瓜洲》。

二、 初步参与

1、同学们课外已经做了预习,你对作者了解了多少?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介绍地真具体。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了。给你们准备一下,马上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

3、指名读,教师充分肯定。并激励其他同学大胆展示自己。

4、古诗琅琅上口,不少同学预习这首诗时就会背诵了。这样,再给你们准备一下,看谁能背诵,比谁背得熟练。

5、指名数名学生背诵。教师夸奖:你们走在了学习的前面,真了不起。

三、充分参与

1、 书读得很准确。不过,如果要带上感情,还须理解诗。今天,

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

(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全班交流。指名说,其他人补充。

四、 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结合插图,看看是否可以读出问题来。如果可以,那你们就更善于读书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用法。“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图上没有。

2、教师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入对绿的推敲。细细地品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个绿字中感受到什么?个人思考。

3、小组简单交流。

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或者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4、他的问题老师也相信你们有独特的见解。学生简单交流后,全班发言。(略)

5、学生朗读,说说自己侧重表现的感情:有的侧重表现其思乡,有的侧重表达其对前途的信心。有的侧重表达他对江南美景的爱恋。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7、那我们课外又了解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呢?

五、 知识拓展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我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六(1)班共有学生61人,其中男28人,女23人。大多数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课能专心听老师上课,认真做课堂笔记,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一部分学生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没有良好的认识,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存在着惰性,喜欢依赖老师和家长,不是主动的去获取知识,靠的还是死记硬背。这学期的教学重点放在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高年段阅读教材的编排特点是:“主题单元,放大空间,突出重点”

(一)、采用主题单元组合教材所谓主题单元,就是围绕某个主题组织3~4篇课文成为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习作练习内点,关注衔接。”容也尽量予以配合,凸显这个主题。如六年级上册的七个单元分别是:心中有祖国、人间真情、奋斗与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有方。其中第二单元围绕人间真情这个主题,通过三篇课文,多角度、立体地歌颂了人情美、人性美。全册课本安排了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3—4篇,共25篇。全册教材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

(二)、放大语文学习的空间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特别重视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六年级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这个特点:一是安排了阅读指导文章--《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读书要有选择》,交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尽快学会阅读以提高课外阅读效率。二是安排了“我读书我快乐”栏目,向学生推荐名著,六上是《鲁滨逊漂流记》,(范文啦-)六下是《西游记》。三是单元练习采取活化训练的思路,注意了语文课内和课外学习的结合,开辟了“语文与生活阅读与积累(感悟、欣赏)”等。“语文与生活”“阅读与积累(感悟、欣赏)”进一步拓宽了阅读,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四是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系列--'学和做'”。每一册安排一个“学和做”,而这个“学和做”就是一个实验、探究的小专题,是集阅读、写作等语文能力训练于一体语文实践活动。六上安排的“读报和剪报”,六下安排的“我的成长册”。

(三)、突出了重点学习习惯项目的培养教材每册的开篇仍然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学习习惯项目,虽然安排在教材之首,却是贯穿于该册语文学习之中的重点训练项目。因此这些项目在该教材里也反复体现。如六年级上册安排的“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两个重点项目,后面的课文《学与问》就呼应了“不懂就问”这个项目,在阅读、习作及其单元练习中也都反复凸现了勤于搜集资料的训练。而六年级下册的两个重点项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不但通过课文《读书要有选择》和“我读书我快乐”“学和做”等重点训练栏目有所体现,而且在阅读课后练习、习作和单元练习中也反复安排了训练。

(四)、关注与初中学习的衔接。

1、朗读、默读并重,提高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会浏览,并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不断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其知识积累。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引导学生辨析比较其感情色彩,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通过表情朗读、绘声绘色地讲述课文等,让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领悟课文的写法,内化课文的语言。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引领学生感悟文章的内涵,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服务。

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1.尽力创设良好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表达、交流的欲望;

2.注重实效演练,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习得交际的技能;

3.充分利用评价激励的功能.进一步开发学生交际的潜能;

4.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不断拓宽口语交际训练的渠道。

1、长短课结合,课内外联系,在活动实践中成文;

2、在主题单元中获取信息。借鉴写作思路和方法;

3、改进评价方式,提高习作修改能力,“评--改--评”相结合,使学生养成了自改、互改、讨论修改、自主加工的好风气、好习惯。

1、注重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注重整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3、注重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4、注重持久,单元练习训练点与平时教学的融合,充分挖掘利用各种资源,强化自主实践意识,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1、读报剪报,其乐无穷。

2、参观访问,收益匪浅。

3、走进大自然,学看无字书。

(略)。

第十一册《语文活动2》语文教案

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3.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4.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并背诵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7.听教师介绍简易洒水壶的发明,抓住要点转述给同学们.学写毛笔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3)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是应该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

第十一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4人,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努力上进,上课遵守纪律,作业书写整洁漂亮,学习主动自觉性较好。课内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课外有主动阅读的习惯。但有三分之一学生从基础到阅读还相当差,需要花大气力辅导。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一组: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三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第二组:一是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三组: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第四组: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第六组:一是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二是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三是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四是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第七组:一是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第八组: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四、教学方法与措施。

1、始终用素质教育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日常的教学工作,并且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适当的有针对性的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杜绝以往的“一刀切”的做法。、上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广泛参阅教学资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并与其他教师共同商讨,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案。、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电教设备,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彻底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做法,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5、看图学文教学时要将事物的形象和文字描述紧密结合起来。

6、讲读课文教学时要突出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7、重视词、句、段的训练,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拓宽。

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8、课后,认真及时的批改学生的作业和作文,做好记录,加强信息反馈,注意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好所学的知识。

9、进行多元化的展评,并组织好单元测试,及时进行自评与分层次的互评与奖励。

10、平时注重虚心的向别的老师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以此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五、教学检测与评价。

1、生字词做到每天一次听写,加强识记与巩固。

2、利用练习册中和单元过关题进行定期检测。

3、通过日记及单元作文掌握学生的习作水平。

六、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依据教材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多一些体验教育,为语文学习提供实践经验。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每周拿出一节课安排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

1、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4、以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在活动中培养孩子善听的能力。

(2)走出课堂锻炼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3)利用活动提高孩子阅读的能力。

(4)走向社会、生活、提高写作能力。

新学期中,定当更进一步,力求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更大成绩。

七、课时进度安排。

第1、2周…………………………………………………第一单元。

第3、4周…………………………………………………第二单元。

第5、6、7周………………………………………………第三单元。

第8、9周…………………………………………………第四单元。

第10、11周……………………………………………阶段性测试。

第11、12周………………………………………………第五单元。

第13、14周………………………………………………第六单元。

第15、16周………………………………………………第七单元。

第17、18周………………………………………………第八单元。

第19、20周……………………………………………期末复习、考试。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会读写。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地球的概况。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读、探究、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珍爱地球、懂得保护生态资源,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看大家是否比平常更聪明:我们现在在哪里?(思路开阔一点)是呀,我们在教室,在何坝完小,在中国,更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生活居住的地方,那么,你们想更亲切的称呼她为什么呢?(学生自由说)让我们大家深情地呼唤:“地球妈妈,你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地球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那些知识。

2、检查生字词:(出示小黑板)。

(1)请一位同学读,读对的话,大家跟他读两遍。

(2)说说有哪些字音、字形是必须注意的。(学生自由说)。

三、选读探究。

1、看插图,让学生用一句话来称赞。(很美、很可爱等)。

3(出示句子)“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1这句话是宇航员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2请你也充满“感叹”来读一读这句话。

3指名读,齐读。

4对于这句话,你有疑问吗?

4、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呢?(即“地球的可爱”和“易破碎”各表现在什么地方?)。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一找地球的“可爱”和“易破碎”各表现在什么地方?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板书:可爱易破碎)。

6、讨论交流。

7、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并引导朗读)。

8、师述:面对这些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解决?(1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2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9、这些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10、引导学生探究地球的唯一性。

四、升华情感。

2、学生自由说。(如:精心保护地球,保护环境,还大地绿色等)。

3、教师小结。(板书:保护地球)。

4、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再次读课题。

五、拓展迁移。

1、写一篇随笔。(学了这课的感想)。

2、为环保做一件事。

板书设计:

第十一册《语文活动2》语文教案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看港台影视片时,或在阅读一些书籍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繁体字,举例。

(2)学生说出带有繁体字的句子考教师。

(3)指名读每组前面的简化字。

(4)简化字与繁体字比较。(出示幻灯片)。

让学生比较以上两组简化字与繁体字,特别注意繁、简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汉字,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题中还有哪些简化字与繁体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怎么去认读出这些繁体字。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本班共有54名学生。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在我的严格要求下,写作时都能抒发真情实感。他们的习作自然流畅而又能打动人心。但是问题同样存在。部分学生对于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较生疏,对于写作的一些技巧掌握得也不够。甚至有极个别的学生过度依赖作文选。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用心,设计各种环节,认真批阅,及时表扬,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

1、结合专题学习,让学生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习作中去,让学生乐写,爱写。

2、加强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应用文的练习,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3、通过观察、思考、想象、阅读等方式积累素材,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培养习作中的创新能力。

4、重视习作后的交流与评改,培养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三、训练重点。

1、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习作中做到内容具体,情感真实。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3、学习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想象、阅读等方式积累素材,从而加强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应用文的练习,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2、重视习作后的交流与评改,培养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3、加强作文指导,针对不同的训练内容分层次进行必要的指导。

4、强化习作训练,以小练笔、单元作文等形式进行训练,以自我修改、相互交流、作文评讲等形式反馈习作情况,鼓励立意新颖,有个性的文章。

5、鼓励学生课外进行有益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并活学活用。

内容目的要求指导重点观察、联想和想。

1三写想象作文象的方法,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想象充分。

2五写演讲稿或读后感明确格式与要求观点正确,说理充分选择真实的事。

3八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例,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引导学生发现真情,体会真情。

7十六根据图片报道写故事。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一、关于诗的知识:

1、诗歌总集:《诗经﹒采薇》。

唐诗:《春夜喜雨》。

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元曲:《天净沙﹒秋》。

现代诗:《太阳的话》、《白桦》。

2、本组诗歌是按内容分类的。

3、诗歌的分类。

(1)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2)按形式分:格律诗(律诗、词、曲等)、自由诗。

(3)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4)按国家和作者分:中国的屈原、李白、杜甫……外国的雪莱、海涅、普希金……。

4、诗歌的特点: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5、诗歌的表现手法:

(1)赋、比、兴、(传统)。

(2)夸张、复沓、重迭、跳跃……(发展)。

(3)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4)象征。

6、现代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

(1)比拟。

(2)夸张。

(3)借代。

7、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按音律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

按内容分:怀古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战争诗、行旅诗和闺怨诗、送别诗。

8、现代诗歌的分类:

(1)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

(2)按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二、本单元诗歌理解:

《诗经采薇》。

1、四言诗,在我国以《诗经》为代表的古诗中很常见。

2、分别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

《春夜喜雨》。

1、五言律诗,唐朝诗人杜甫在成都所做的名篇之一。

2、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表达了作者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

3、一、二句的“知”与“乃”相呼应,极为传神地将诗人喜雨的心情跃然纸上;三、四句既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潜”“细”用得准确、贴切;五、六句进一步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最后两句是些雨后晓景。

4、全诗描写细腻、动人,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宋代辛弃疾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2、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3、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相见的乐趣。

《天净沙秋》。

1、元代散曲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

2、小令:原是流行于民间的小曲,句子长短不齐,有一定的强调。

3、小令与词的区别:用韵加密,几乎每句都押韵。曲可以在本调之外加上衬字。

4、诗人先用了孤村、落日等6个典型景物来表现秋天傍晚的萧瑟,接着把静寂的景物和飞翔的大雁联系起来,静中有动,最后用3个色彩鲜明的词语描绘出秋天的美景。

5、曲子有秋天的清肃,却没有悲凉的情绪。

《太阳的话》。

1、艾青到延安后写的一首具有浪漫气息的现代诗。

2、诗中的太阳是一种象征,一种代言,代言的是民主政治,象征的是光明、进步,表达了作者对进步、民族的新生活的向往。

《白桦》。

1、俄国著名诗人叶塞宁的抒情诗。

2、以白桦为中心意向,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3、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美,又富动态的美感,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4、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们去看海》。

1、儿童诗,适合朗诵。

2、全诗以“我们去看海”的呼唤贯穿始终,情绪饱满激昂。

3、去看海,既有对海的向往与追求,又是对生命的期望与启迪。

《致老鼠》。

1、有趣的童诗。

2、小诗人用一颗童心,写出了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

3、感受童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爸爸的鼾声》。

1、温情的童诗。

2、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童趣盎然,充满着父子亲情。

《给诗加“腰”》。

1、激发搜集诗歌故事的兴趣。

2、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学会欣赏诗歌。

《诗中的“秋”》。

1、中国台湾作家桂文亚回忆自己儿童时代读古诗的乐趣。

2、学习读懂古诗和欣赏古诗的方法:联系生活读懂故事;想象画面进入意境;了解诗人身世际遇,体会情感。

三、本单元积累:

1、背诵《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太阳的话》、《白桦》、《我们去看海》、《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2、课外积累:读背《唐诗宋词三百首》。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本文以一个世纪老人的百年阅历,感悟到一个极其简单但又不易做到的做人道理:应该尊敬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理解本课的内容,并是学生受到尊敬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的教育。结合课文,写一篇赞美普通人的文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育学生尊敬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写一篇赞美普通人的文章。

教学构思。

预习中让学生找出疑难句,根据提示和要求,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尊敬普通人的教育。

教学准备。

寻找值得尊敬的普通人的事例。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回顾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围绕着“高尚”,学习了哪些人物的哪些高尚品质?(学生自由回答,可以是一个人物的一种品质。)。

这些人物中有像周总理这样的伟人值得我们尊敬,有像桑娜,看林人这样平凡的人也值得我们尊敬,我们应该尊敬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尊敬普通人》。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检查朗读,纠正学生的读音。

3.默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质疑。

在预习中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或者是难理解的句子?提出来。

1.自学的提示要求:

(1)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尊敬普通人?这些普通人有什么特点?

(3)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综合出有价值的讨论。学生默读文章,独立思考,在书的旁边做相应的批注。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内将自己读书的感受,理解提出来,小组内共同探讨。

3.全班交流。

五、拓展:写自己尊敬的人。

1、在文章中有“……”它的作用是什么?(还有很多的普通人也值得尊敬。)你还知道哪些人也值得尊敬?(注意:观察身边的人,从他们身上找到值得你尊敬的地方,事例要合情合理。)。

2、学生自由写。

六、总结。

作业设计:

1.练习。

请找出下面句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写在括号内。

(1)因为从童年到老年,经过慢长的岁月,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应该尊敬普通人。(    )。

(2)相信有真情,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甚至上当受骗,也从不思诲改的人。(    )。

2.结合课文,写一篇赞美普通人的文章。

板书设计:

尊敬普通人。

善良            诚实。

课后反思:

综合活动:出墙报。

教学内容:

走进普通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可以发现许多普通人的高尚精神。让我们办一期墙报,主题是“我身边高尚的人”。

教学目标。

这次活动培养学生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共同办墙报的能力。要求融入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感染、打动别人。用简练的语言准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在写作中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进行细节描写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学习选择小事例以小见大突出人物形象。能够正确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并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

用几件事来写一个人,注意详略得当。

教学构想。

综合活动是以学生为主,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准备材料,自己整理材料,设计版面,教师在此过程中只给予相应的指导。活动可以是小组合作,也可以自己做。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材料。

教学时间。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准备材料   整理材料。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走进普通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可以发现许多普通人的高尚精神。让我们办一期墙报,主题是“我身边高尚的人”。可以是一个人独立办,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办。

二、准备材料(提前布置人物让学生去调查采访)。

提示:

1、稿件内容要真实。

2、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可以是自己的亲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可以是自己熟悉的人:同学,老师,邻居等;也可以是自己接触过的人:售货员,邮递员,街道主任等。

3、做好采访准备:例如采访提纲,采访相关的材料,录音机,照相机,采访本等。

4、采访后要将材料迅速写成草稿。照片配上简练文字。(注:小组合作办板报的要注意做好分工。)。

5、也可从报纸上剪下有关普通人的事迹。

三、整理材料。

筛选、整理,修改稿件的内容。要求:体裁多样,内容精彩感人,版面要图文并茂,书写要整洁。篇幅过长,还要进行缩写或改写。

板书设计:

我身边高尚的人。

内容要真实,体裁多样,内容精彩感人,版面要图文并茂,书写要整洁。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设计版面。

学生学习的过程。

一、引导学生设计版面。

1.设计草图,排排版。

2.题目要醒目。

3.版面上下左右要平衡,色彩搭配要协调,形式要活泼。

4.合作的同学要注意分好工。

二、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

板书设计:

题目要醒目。

版面上下左右要平衡。

色彩搭配要协调。

形式要活泼。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评价。

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展示学生的手抄报。

二、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提示:

学生根据以上提示,用心观看,填写评价表。

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

板书设计:

评价。

内容范围是否广泛。

表达是否多样化。

装饰排版是否合理。

整体的效果是否吸引人。

书写是否整洁。

手抄报的命题是否正确。

是否有创意。

课后反思。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我身边高尚的人。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综合活动中采访了许多普通人,了解的普通人也有很多高尚的情操,那么现在就用你手中的笔写下来吧。

二、明确要求。

1、题目:我身边高尚的人。

2、看了题目后,你觉得在写这篇习作是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注意:首先是写人,写人离不开写事,要通过几件事来写,注意选择的事情要详略得当。其次,选择的事情要突出人物高尚的品质。最后,写的人要是身边的人,也就是说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学生列提纲,理清写作的思路。

四、学生打草稿,教师巡视指导。

五、修改作文。

1、大声的朗读自己的习作,自己修改。

2、小组内按照要求,互相修改。

六、誊写作文。

板书设计:

我身边高尚的人。

要通过几件事来写,

要详略得当,

要突出人物高尚的品质,

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本班大部分学生词汇积累少,用词不准确,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更无法将所想内容言之成顺,言之成理,内容也不够具体,条理也不够清晰,缺乏真实性,没有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其中还有几个同学无法下笔,即使下了笔,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1.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习作时做到内容具体,有中心,有条理。

2.学生能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述,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和练笔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4.习作完后,学生要多读,多想,多改。

本册安排了8次习作训练。第一次:看图作文。在指导学生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根据图意去想象图画上可能发生的故事,鼓励学生写出有自己个性的作文,写之前可以让学生简单列一个提纲。第二次:写人。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第三次:想象作文。打思路,展开丰富的想象,把“20年后的……”写出来,习作要做到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的条理。第四次:读(观)后感。从最近读的书,看的节目中,选择感受最深的,写出读(观)后的真情实感。第五次:童年趣事。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如何“有趣”,也可以写从中明白了什么,字数400字以上。第六次:我发现了……。回忆生活,选择值得写的发现,如学习中,生活中,实验中,制作中的新发现,注意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题目可以用“我发现了……”,也可以根据所写的具体的内容拟定。第七次:缩写。用通顺连贯的话把《小抄写员》的主要内容写出来,内容要完整,重点要突出,语句要精炼,字数不超过300字。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缩写。第八次:自由习作。写出自己有特色的作文,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

1、加强作文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

2、评改作文先分小组评改,再抓典型全班交流,最后自改。

3、总批面批结合,与学生细致交流。

4、尽量做到评后改,改后评,力臻完善,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5.写评语时多用鼓励性语言,树立学生自信心。

力争本期作文水平比上期有所提高。

语文A版第十一册《海的女儿》教学设计语文第十一课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共有八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

1.数与代数(共3个单元)第2单元比和比例。第3单元百分数。第5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2.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第1单元圆和扇形。第4单元比例尺。第6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

3.统计与概率(1个单元)。第7单元统计。

4.综合应用(共5个活动)。测量旗杆高度—结合“比和比例”单元设计、卧室设计—结合“比例尺”单元设计,学会理财—结合“百分数的应用”单元设计,学会购物———结合“百分数的应用”单元设计,喜欢数学情况的调查—————结合“统计”单元设计。

二、方法措施。

1.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

(2)选择真实的数据作为课程资源,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3)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通过真实的数据和现实问题,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重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1)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2)加强数学与现实问题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在“综合应用”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重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

(1)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自主建构数学。

(2)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自主建构数学模型。

4.在操作和体会中学习数学。

(1)在动手“做”的活动中,理解数学,形成相关技能。

(2)在动手“做”的活动中,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动手“做”的活动中,自主建构数学,获得数学探索的经验和方法。

5.重视统计观念的培养。

统计观念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重要的数学素养。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理、用数据描述信息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在描述信息、表达信息方面的作用,培养用数据说明问题的态度,发展统计观念。

6.加强“数”与“形”间的联系。

(1)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2)加强数、形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用图形描述事物的初步经验。

(3)在用几何图形表示数据的过程中,建立数形之间的联系。

三、教改设想。

(一)评价创新,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受到表扬和奖励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要让学生看见自己与同学的差距,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本学期我在作业评价方面的做法是:老师对学生一日作业做出评价,分为优、良、可、差四类;对学生一周作业情况做总结,对优秀者奖励一颗星,同时学生自己记入作业情况档案。有进步的学生奖励不同的星。一周至少有两次作业评语。对于学生在教学各环节中的表现也奖励不同的星。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既看到学习的进步,又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还树立起自信心,确定学习的目标,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二)分层作业。

把书上作业分成三类,取基本的学困生和中等生做,多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稍有变化的题让中等生和优生做,多给中等生机会,鼓励学困生做;难度较大的题让优生做,给优生表现机会,鼓励中等生做。另外,单给优生留一些作业,号召全班做;适当留一些实践发展性的作业让全体学生尝试。

(三)培优补差。

本学期和三名学困生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共同努力,指导家长做好辅导工作,让他们三名学生成绩有所提高;在学校,我利用课间时间给他们补课;利用学困生的进步来影响和带动其它学困生,也是对学困生的鼓励。

四、教学进度表。

第1周:圆和扇形。

第2周:比和比例。

第3周:比和比例测量旗杆高度。

第4周:百分数。

第5周:百分数。

第6周:国庆节。

第7周:比例尺。

第8周:比例尺卧室设计。

第9周:百分数的应用。

第10周:百分数的应用。

第11周:学会理财学会购物圆的周长和面积。

第12周:圆的周长和面积。

第13周:圆的周长和面积。

第14周:统计。

第15周:统计喜欢数学情况的调查。

第16周:整理与自评。

第17周:整理与自评。

第18周:复习。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是围绕“往事”这个主题来编写的,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花脸》、《荷塘旧事》,拓展阅读课文《报纸的故事》、《母亲的纯净水〉,一个综合活动。

教学目标:   积累好词,并加以运用。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课文,从往事中重温欢乐,进一步认识生活,尤其是通过与父辈生活的对比,使学生更懂得珍惜,并努力创造美好的明天。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把事情写具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课时分配: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3课时。

《花脸》                 2课时。

《荷塘旧事》             2课时。

《报纸的故事》           1课时。

《母亲的纯净水》         1课时。

综合活动                4课时。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对鲁迅先生敬爱的感情。

教学目标。

通过理解课文,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被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并说出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联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构想。

教学中要根据预习要求布置预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可从检查预习开始,了解学生对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是否有所理解。本课篇幅较长,要突出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含义比较深的重点词句,一定要指导学生准确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2、从课题看,作者是谁?与鲁迅有什么关系?

3、简介:鲁迅及当时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3、默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1、初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各自朗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体会到什么。这段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听到“我”张冠李戴地乱说的?是什么意思?听了伯父这句话,“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伯父好像是开了一句玩笑,就使“我”从此读书就不再马马虎虎了。)。

从这件事,你觉得鲁迅先生怎么样?练习朗读第二段。

4、提出自学要求,自学第3段学习第三段。事情是由什么引起的?鲁迅先生是怎样谈起“碰壁”的?把鲁迅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四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把鼻子碰扁了”?从鲁迅开玩笑说的这句话中,从中体会到什么?“恍然大悟”?“我”恍然大悟,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三段。指名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全文       。

鲁迅先生为什么受到那么多的人的爱戴?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同位互相说说这篇课文讲了关于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情。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深切的怀念 读《水浒传》 讲“碰壁” 救助车夫 女佣的回忆。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引导学生对语言理解与感悟。

学生学习过程。

一、熟读全文。

学生分小组熟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几件小事?

同位俩互相说说几件小事的内容。

二、领会表达。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讨论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再说说第一部分和后面的几部分有什么联系。

“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课文中再找出一些有含义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体会。

读有关段落,思考: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表现在哪里?(结合二、三、四段的内容说明。)。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出示投影)。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小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个                  的人,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三、课文中有四个字组成的词要比较多,如“张冠李戴”,找一找,抄写下来,并选其中的两个造句。

作业设计。

交流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小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个     (        )的人,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课后反思:

花  脸。

教材分析。

这是冯骥才的一篇回忆童年时代往事的一篇文章。课文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对花脸的喜爱,以及得到花脸后的得意,然后由于得意而犯了错误,反映了作者童年时的快乐,同时也悟出了一个道理:“在这有限的自由里可得勒着点自己,当心事后加倍算账。”

教学目标。

学习通过各种描写充分表现人物心情的写作手法。感受描写与情感发展紧密结合,展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写作手法。通过朗读(传情达意)(把握重音)体会少年爱慕英雄的热情。初步体会作者试图用文字保留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喜爱与留恋,以及倡导传承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通过回忆美好的童年往事,体味孩子的童真、童趣。

教学构想。

先由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然后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学习作者得到花脸后的兴奋心情,理解作者童年时的快乐。然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一步体会课文的精彩之处,并仿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搜集有关脸谱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通读课文,理解作者童年时的快乐。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交流脸谱资料。

1、同学们,什么是花脸?你知道哪些京剧中的花脸?

2、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冯骥才的散文《花脸》,看看作者喜欢的是哪张脸谱。

二、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学习字词。

2、检查预习情况。俨然,气概,凛然,咄咄逼人,戳,嵌,憋。

3、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详细复述,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了作者小时侯在年三十买花脸,戴花脸的故事。

三、精读感悟,捕捉人物心理。

2、指名朗读描写花脸的语句: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3、抓关键词语,概括这张花脸的特点:特别——毫不凶恶,却有股字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

4、学生欣赏课件,齐读体会。

5、这张脸是不是很熟悉,是谁的脸谱,从文章哪里看出?这是关羽的脸谱。从下文卖花脸的小罗锅的话中知道,也可从与这个脸谱匹配的兵器上看出。

6、这是怎样的兵器?请学生齐读描写青龙偃月刀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看法。

7、文中哪些描写写出了作者将得到花脸与刀时的心情?

8、这种心情在买好花脸和刀后有没有变化?试从文中的语句中找出。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9、为什么作者的情感会有这样的变化?关键因素是什么?关键在于他从舅舅那里知道了关公的英雄事迹。播放《温酒斩华雄》与《过五关斩六将》的片断,并请看过《三过演义》的学生讲述故事。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作者在舅舅那里也知道了这两个故事,知道关羽是个大英雄,因此与其说喜欢关羽,想成为关羽,不如说是崇尚英雄,渴慕成为一位英雄.

10、同学们,你们曾经想过当一名英雄吗?你想当怎样的一名英雄呢。

让学生畅所欲言,从古至今,从中国到外国,从动漫人物到现实中人物,教师适时引导,在增加学生积累的同时,激发学生崇拜英雄的情感。

四、拓展迁移。

再次出示黑脸包公,白脸曹操的课件,请学生模仿作者对花脸的描写,选其一写一段话。

作业设计。

1、推荐阅读冯骥才的另一篇小说——《珍珠鸟》,了解作者其人。

2、积累词语与句子。

板书设计。

买花脸。

表演花脸。

花脸       因花脸惹祸。

年后受罚。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学生学习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精彩的部分。

1、小组学习,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部分读读,并成员互相交流,说说为什么认为这一部分是精彩的。

2、全班交流。

(1)每组派代表朗读精彩的部分。

(可以是对花脸的重点描写;也可以是我戴上花脸后的得意心情;也可以是我闯的祸;还可以是闯了祸之后的不安的心情......)。

(2)说说每一部分中哪些词语用的最恰当,表现出了精彩。

3、讨论:

(1)课文把花脸的做法和样子描写得非常仔细,有必要吗?

学生们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对花脸的喜爱之情。)。

(2)卖花脸的小罗锅儿说:“还是这个小爷儿有眼力,要做关老爷!关老爷还得拿把青龙偃月刀呢!我给您挑把顶精神的!”

这样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什么特点?

(表现出卖花脸的小贩会做买卖,既迎合了买主的心理,又推销出另一件玩具,语言极富表现力。)。

(3)到家,人人见人人夸,妈妈似乎比我更高兴。连总是厉害地板着脸的爸爸也喊小称我“小关公”。我推开大人们,横刀立马地一照,呀,哪里是小关公,我是大关公哪!

(4)为什么妈妈比我还高兴?(妈妈爱子心切,她看到儿子漂亮的扮相十分高兴,也替儿子骄傲,表现了妈妈对儿子深深的爱。)。

(5)此时此刻我是怎么想的?(此时的心里除了骄傲外,还有受到众人瞩目的得意。)。

三、练笔。

1、写一段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心情或是动作、样子。

2、交流练笔。

指名读,其余学生提出意见,并修改。

四、回顾全文,总结。

读完了这篇文章,你会感到文章喜气洋洋的气氛,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课文中有一些描写颜色的词,例如花花绿绿、大红、金黄、闪闪发光、碧绿......这些词会让你感到过年的气氛)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用到。

作业设计。

准备自己的精彩往事与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

花脸。

细节描写    富有童趣。

课后反思。

荷塘旧事。

教材分析:

本文回忆了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度过的一段美好生活。文章中,作者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然之景,同时也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教学目标:

学会“日积月累”中的六组生词:点缀、边缘、攫住、留恋、憨直、纯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尤其注意文中比喻句的使用。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景物描写的,并学习作者的这种描写手法。理解文章中心,体会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和人类纯朴的爱。

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景物描写的学习,要明确什么是景物描写,并学以致用。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小伙伴们的性格,尤其是他们就人后的笑。

教学构想:

先布置预习,再在课堂上交流预习的结果,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抓住中心,自己体会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和人类纯朴的爱都是从哪里表现出来的。最后学习并归纳作者是怎样进行景物描写的,并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小练笔中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情况,学生初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塘美景,并能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荷花是什么样的吗?谁来说说自己眼中的荷花什么样?它美在哪里?那么,你们见过连成一片的荷花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荷塘的文章《荷塘旧事》。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生词小黑板,点名汇报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共同纠正读音。记住字形。

2、开火车按自然段初读课文。

3、读后请大家结合预习课文的情况,说说课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

三、学习新课。

1、谁来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大体答出即可)。

2、文章围绕着课文中的一句话,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你能找到这句话吗?(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性纯朴的美。)。

3、课文是怎样表现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性纯朴的美的?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加以理解。

(1)水流像母亲柔和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我们像荡漾在摇篮里。以“母亲柔和的手”来比喻水流,突出了水流轻柔、细腻的特点,以“摇篮”来比喻荷塘,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它微波荡漾的特点,同时也点明了它是我们的“乐园”,是我们快乐游戏的天堂。

(2)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以“铁链”为比喻,生动细致地表现了当时,在“我”心中伙伴们的友情救助,倾情相帮是那么值得信赖和依靠,当时,可以说是“我”生命的保障。

这些比喻句,对写景叙事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并自己找到答案)。

4、把你印象最深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请几个学生起来朗读。)。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2、抄写本课生字词。难写的可多写几遍。

板书设计:

大自然和谐的美。

荷塘旧事。

人性纯朴的美。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继续学习课文,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谈自己的感受,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生学习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背诵的,把你喜欢的部分背给大家听。

3、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继续学习课文。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

1、作者为什么写了一件自己遇险的事?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中可以看出乡下小朋友的纯朴、聪明、勇敢,对小伙伴发自内心的爱。引导学生体会中心思想。)。

2、为什么那么多年后,“那荷塘却同天上的月牙儿一样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可引导学生由物及人的思考——难忘的不仅仅是美景,更是那些纯朴无华憨直可爱的小朋友,友情难忘,令人永远铭记在心。)。

3、当我“吓”得哇哇大哭的时候,为什么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在救助了“我”的生命以后,小伙伴们松了一口气,及至此时,看到“我”的狼狈相才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三、拓展学习。

1、请你用本课学到的写景方法,练写一处家乡的美景。

作业设计:

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小练笔:写出一段你与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

板书设计:

荷塘旧事。

人性纯朴的美。

纯朴无华                   憨直可爱。

课后反思:

报纸的故事。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作者失业居家后订报纸、读报纸的一段经历,全文笔调低沉、哀惋、表现了作者对《大公报》的喜爱,反映了作者对文学和真理的不懈追求。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文学和真理的不懈追求。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文章的心理描写,注意语言描写对心理描写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重点为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为文章的心理描写,同时注意语言描写对心理描写的表现作用。

教学准备   有关孙犁的生平和《大公报》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读报纸吗?你都喜欢读什么报?为什么?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孙犁的文章《报纸的故事》。

2简介作者。请同学们读读自己课前查阅的有关孙犁的的生平简介。要求学生认真听,并互相补充。

3简介《大公报》。课题中所说的报纸是什么报?谁来介绍一下《大公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孙犁与报纸之间有什么样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交流探究,理解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课文围绕报纸写了几件事?指导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各部分的内容。(筹订报纸、喜读报纸、裱糊房屋)。

3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想订报纸的原因是什么。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一是作者认为《大公报》是一份严肃的报纸,二是《大公报》上的文章好,三是想给《大公报》投稿。)。

4“我”想订报纸,为什么说自己是“异想天开”?

5“我”是怎样和妻子商量的?

(1)分角色朗读“我”和妻子的对话,注意人物的语气。

(3)“我”听了妻子的话又是怎么想的?指名读对话下面一自然段,听了妻子的话,“我”的自尊心为什么受到了损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你觉得这段话中的哪个词最能表达出作者的这一心情?(作者自尊心受到损失的原因:一是失业在家,证明书是白念了;而是作为一个男子汉不能赚钱养家,还伸手想妻子要钱,面子上难堪。“千钧之重”)再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这一心理活动,读出感情。

6作者后来到底是怎样订到报纸的?这时又是怎样的心情?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的?(愉快而满足)。

7作者在描写他读报时“先读社论……放到屋里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表现了作者对报纸的喜爱,对这些来之不易的知识十分珍惜。)。

有感情地练习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自我解嘲。

三、总结。

1“我”事业在家,且要订报看报,你如何评价这件事?

2课文中对作者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很细致,你最喜欢哪一部分的心理描写?读一读,再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读的报纸,课后注意收集自己喜欢的报纸,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剪贴,这样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还可以为自己的写作积累材料呢。

作业设计。

组织一次读报活动,并展示学生的剪报集。

板书设计。

报纸的故事。

筹订报纸。

喜读报纸。

裱糊房屋。

课后反思。

母亲的纯净水。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一位母亲为女儿准备“纯净水”的经过。当女儿发现所谓的“纯净水”原来是凉白开而责备母亲时,母亲对她进行了教育,使她明白了自己思想上的错误。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介绍的几种写作方法,并可把此文作为学生写作的范文,模仿写作。加强学生对文章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在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挖掘思想的深度。使学生受到关于穷与富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敢于直面生活的困难与挫折。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入手,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怀与爱护。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课文介绍几种写作方法,并可把此文作为学生写作的范文,模仿写作。教学难点是文章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在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挖掘思想的深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喝纯净水吗?你们觉得纯净水好喝?还是凉白开好喝?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母亲的纯净水》。

二、自读课文,交流探究。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为什么每逢体育课,“她”都要拿一瓶纯净水?“她”的纯净水是从哪儿来的?

4当同学说“她”的纯净水像凉白开时,“她”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

6出示“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那可就真穷了。”母亲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两个“穷”字?(第一个“穷”是指经济上的贫困,第二个“穷”是指思想上的贫困,是指精神境界的粗俗。)。

读了母亲的话,你觉得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7母亲的话,使“她”明白了什么?

(1)指名读“那天晚上……用它变幻出绚丽多姿的未来。”

(2)这段话中,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8后来,再上体育课时,“她”又是怎样做的?

三、总结。

1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鼓励学生谈出个人看法。例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伸手向父母要钱,从不考虑父母工作有多辛苦,从今以后我决定做一个节约的人,理解父母的难处。)。

2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四、拓展延伸。

小演讲比赛:谈谈你对“金钱”或“穷与富”的看法。

作业设计。

小练笔:写一件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小事。

板书设计。

母亲的纯净水。

纯净水:高兴、不丢脸。

自卑。

凉白开:心跳急、丢脸。

凉白开:最喜欢——。

课后反思。

综合活动:故事会。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记叙了小时候发生的事件。故事会引导学生回忆童年中哪些有趣、有意义的往事,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  体会童年金色时光的美好,理解成长的含义;通过回忆、聆听,提高学生感受生活,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倾听理解等各种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感受生活,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倾听理解等各种能力。

教学构想:

学生先选材,要真实,向父辈询问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父辈的故事,与自己童年作比较,体会现在生活的幸福,然后彩排,讲给父母、好友听,征求他们的意见,加以修改;再召开故事会,会后整理故事,写出那些曾经感动自己的细节,并写出往事给自己的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讲述自己的故事。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往事像一粒粒珍珠,串起了七彩的童年。翻阅自己的影集、日记、成长手册,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回顾自己的经历,可以看清自己的成长的足迹。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儿时的故事,大家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与体会。

二、准备故事。

1、小组为单位交流。

学生把翻阅自己的出生记录、儿时录像、影集、日记、成长手册引发的回忆讲给组员听。

一人讲,其他人认真倾听。听后评议。

每人讲这个故事时,要注意表情自然,语言流畅,动作得体大方。

尽量把故事讲得简洁生动、耐人寻味。

2、每组选出1、2名代表作全班故事会的代表。

三、召开故事会。

1、布置黑板:在黑板上写好主题,贴上儿时的照片。

2、四周摆上影集、玩具等等。

3、情景设置:录音机播放儿时的歌曲。

主持人在歌曲中宣布故事会开始。

4、每组的代表讲故事。

5、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后评价。

6、评选出故事大王。

四、总结:

往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学生们踊跃发言。

作业设计:

预习《荷塘旧事》。

板书设计:

故  事  会。

七   彩  童  年。

课后反思:

综合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讲述父辈的故事。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准备故事。

1、小组为单位交流。

学生把听父母或长辈讲述他们的童年故事讲给组员听。

一人讲,其他人认真倾听。听后评议。

每人讲这个故事时,要注意表情自然,语言流畅,动作得体大方。

尽量把故事讲得简洁生动、耐人寻味。

2、每组选出1、2名代表作全班故事会的代表。

三、召开故事会。

1、布置黑板:在黑板上写好主题,贴上父母或长辈儿时的照片。

2、情景设置:录音机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

主持人在歌曲中宣布故事会开始。

4、每组的代表讲故事:讲出父母或长辈童年时的故事,讲出与我们童年生活的不同。

5、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后评价。

6、评选出故事大王。

四、总结:

从长辈的童年与我们童年生活的不同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们踊跃发言。

作业设计:

预习《报纸的故事》。

板书设计:

故 事 会。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课后反思:

综合活动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  写出让人感动的往事。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提出学习任务:

这节课让我们将自己最难忘的故事写下来,努力回忆那些曾经感动自己的细节。

二、习作要求:

记述以往的故事,可以整理自己讲的故事,也可以整理自己讲的他人的故事。

努力回忆那些曾经感动自己的细节,并写出往事给自己的启示。

三、小组讨论:

1、根据前两节课故事会的内容选定要写的内容。

2、说出往事带给自己的启示。

四、学生打草稿。

教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草稿。

指名读自己的作文,其余学生认真倾听。

听后提出自己的意见,指出同学们作文中的长处和不足。

六、学生们修改草稿。

誊写作文。

七、讲评作文。

1、找出两篇范文(一篇写得好的,一篇有明显的不足的),电脑出示。

2、学生们评议其优缺点。

重点讲评往事要写得有意义,注意细节描写,写出启示。

3、表扬细节描写好的学生。

4、鼓励学生写好作文。

作业设计:

预习第六单元。

板书设计:

往      事。

注意细节。

写出启示。

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这篇课文以一本三代相传的书为线,告诉我们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本告诉我们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的书。教学中要通过学生的多读多悟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工人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初步了解鲁滨逊的经历并体会在困难的条件下学会生存、学会坚强的人生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字词,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在困难的条件下学会生存、学会坚强的人生道理。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朗读法、设疑法、自学感悟法、交流讨论法。

教具准备。

写有词语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师板书“书”,问,看到这个字,你联想到什么?

(生自由回答,师相机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读题,质疑。(什么书?哪里来的?为什么必读?女孩子要读吗?……)。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段的序号。(师巡指导)。

2.检查自学情况。(1)小黑板出示漂流粘补触礁。

粗糙驯养无畏。

(2)读读词语,正音。

(3)结合已有经验试理解词语。

3.分段朗读课文。

(1)这是一本什么书?从哪里来的?指名朗读相关段落。其他生听他字音读准没有,不明白的词语画出来。

(正音,结合生活经验理解“粘补”、对照书本理解“扉页”)。

(2)书的内容是什么?指名读相关段落。(方法同上,适当引导自学:鲁滨逊在什么情况下到的小岛?他怎么做的?你感到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3)“我”读后有何感想?图文结合默读相关段落后,小组交流。

4.再读课文,简要说说课文内容,

5.解决课题质疑,师相机板书。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读读,交流识记办法。

2.提醒写时注意点。

3.师范写“艘”,生书空。

4.指导描红、临写。

5.评价、展示、鼓励。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小黑板上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兴趣的天下可以到图书馆借阅《鲁滨逊漂流记》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书的来历。

学会生存。

书的内容。

学会坚强。

读书感想   无畏进取。

教后反思。

这是在一所村小上的课,学生数比较少,只有十来个人,而听课的老师有六位。学生很拘谨,可能本来朗读能力就不太好,一进行到读文环节,气氛就显得很沉闷。我也开始显出烦躁——学生连字词的音都读不准,哪能做到连贯,更不要说读流利了。在这中繁琐的指导中,我慢慢地静下心,变得耐心——哪怕我能教会他们读好一句话,对他们也是一种收获,对于我也是又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对学生素质的担心甚至对教师教学的忧虑让我始终沉重而无奈。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材分析:本文选自童话作家杨红樱长篇小说《男生日记》。是由一个男孩的日记改编成的课文,这篇日记的本身也是这个男孩的读后感。课文点明了“我”读的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的由来,介绍了这本书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以及“我”喜爱的书中名言和书中人物,突出了“我”对名言的理解和从人物身上萌生的希望。表达“我”珍藏这本书的打算,发人深思。这篇课文推出了鲁滨逊的故事。尽管只是简单的介绍,同样让人感受到了鲁滨逊一人在荒岛上顽强生活的种种艰难,这种不平常的经历,造就了鲁滨逊的不平常的人生。曲折的经历丰富了人生阅历,同时也检验着人的意志。这篇课文用传神的笔触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可敬的勇士,闪耀着一个不屈的灵魂。文章通过鲁滨逊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突如其来的不幸遭遇前,不能慌了手脚,要努力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寻找一切有利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进行创造性劳动,同时还要努力排除孤单情绪,要看到希望,要乐观向上。尽管我们现在不太可能会碰到鲁滨逊的境遇,但是他积极的人生观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这也就是《鲁滨逊漂流记》能代代相传的原因。

语文A版第十一册《海的女儿》教学设计语文第十一课

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46名,男生26名,女生20名。根据升级成绩来看,优等生25%,中等水平的小学生占55%,差等生占20%,学生程度不一,参差不齐,在教学中的任务还是很繁重的。

教材分析:本册共有课文32篇,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8组课文,每组一般4篇课文附带一个积累运用,在每组课文之前设“导读”,每篇精读课文后没“思考、练习”,略读课文前设有“阅读提示”,集中体现了“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教学目标: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立志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二)语文知识方面。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能利用汉语拼音知识识字、学习普通话、学会183个生字,会认文中的二类生字。

2、加强朗读的指导,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默读,理解生字、生词、关键句子等,并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3、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4、能用普通话交谈,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讲笑话、办画展等。

5、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

方法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按课时提出教学目的要求,突出重难点、课堂上学生多读多讲。

3、注重语言的积累、情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4、加强培优补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

19.6-9.12组织班集体1、北京的色彩2、我的.百草园。

29.13-9.193、七月上天山4、鸟的天堂积累运用一。

39.20-9.265、歌词两首6、那棵高山榕。

510.4-10.109、烂漫的点地梅。

911.1-11.715、仙人掌16、神奇的音箱。

1011.8-11.14积累运用四预备期中考试。

1412.6-12.1221、匆匆22、收藏阳光。

1712.27-1.227、试飞28、提灯女神积累运用七。

191.10-1.1632、将相和积累与运用八。

201.17-1.23安排期末复习、考试、放寒假。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教学要求:

本次练习的内容共有五个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训练重点是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语文与生活。

(1)联系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学与问》,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懂得“读书贵疑”的道理。

请你谈谈如何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出疑问,解决问题,获得真知,深入理解老师话中的意思。

(2)讨论对“煮书”的理解。哪些书要“煮”?怎样“煮”?

(3)学习鲁迅的名言。

介绍鲁迅的生平,学生认识鲁迅。

学习读书名言,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有效的读书。

选自《读书杂谈》一文;《给颜黎明的信》一文。

a、读书要博览群书。

b、读书要结合生活、联系实际,多读“活书”,把“死书”读“活”,不能局限于通过单一的“死读书本”的途径获得知识。

2、诵读与积累:

(1)请学生自读,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理解大体意思。

(2)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达到积累的目的。

3、写好钢笔字:

(1)、学生认真阅读《学与问》中的话,进一步体会其内涵,然后指导书写。

(2)、指导学生在书写时要注意用笔的轻重、讲求提、按、顿、挫。横排在书写时主要高低参差。整幅字力求流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读懂练习要求是推荐一本书,说清楚自己推荐的书名和原因。

3、让学生充分地自由交流,发表意见;

4、安排自由问答时间,让推荐者回答观众提出的相关问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学写“坐”和“器”(下一页是相关资料及反思)。

 [2]  下一页。

鲁迅还有很多名言哦:。

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鲁迅。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鲁迅。

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课前思考:

书不但可以读,而且还真的可以“煮”的。所谓“煮”书;其实就是一种能反复诵读品味,直到把书读透的过程。因为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生活告诉我们:食粮是要煮熟后才会有利于更好地消化。我们读书消化的过程就形如一个“煮”食粮的过程,而认真、态度就是“煮”书所必备的“火”,火候可大可小,这都需要“书厨”来很好地把握。

邀你赏读  “煮书”

一天,爷爷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粮食嘛,既是粮食,为什么不能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是能够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啊!这样‘煮’下去,你不仅可以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作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授后小记:

用心品读爷爷给“我”讲的故事,我们可以找到一把如何读书,如何品味书中的乐趣的金钥匙。唐代大诗人杜甫或许就是因为小时候就拥有了“煮”书这把金钥匙,才有后来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相信有了这把金钥匙,我们会收获更多的快乐,同时我也希望能把这把金钥匙送给我的学生们,助他们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征程中,沐浴书香健康地成长。

小资料:  大风歌》。

西汉高祖刘邦,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死于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沛郡丰邑人(现在江苏丰县),字季,有的说小名刘季。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因为被项羽立为汉王,所以在战胜项羽后建国时,国号定为“汉”,定都长安,为了和后来刘秀建都洛阳的“汉”区别,历史上称为“西汉”。

古今贤文(合作篇)。

古今贤文(志向篇)。

古今贤文(真理篇)。

古今贤文(劝学篇)。

课后反思:。

1、介绍喜欢的书的主要内容。

2、介绍自己对书的认识和理解。

3、表明自己喜欢的理由,这个喜欢可以是文中的一句话或者对文中人物的理解等等。

教学小记:

“推荐一本好书”口语交际活动,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阅读量与对书籍的见地,在班上掀起一股阅读的热潮。在教师的引导激励下,学生表达的欲望特别高涨,应该说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口语交际”课。既然是一节“口语交际”课,学生说的比例当然要大。因此,我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尽情说,先四人小组交流对好书的看法,然后进行汇报。接着是小组内一个一个地轮着说,然后组内讨论推出一本最好的书,推选的代表在全班说时,组员还纷纷自发地起来补充推荐理由。而其他的同学也能各抒己见,这倒是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自主交流的场面。

课后反思:。

语文与生活中的“煮书”让我想了“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读死书”中的死,是形容书的。可以理解为“不通达”的,通俗点讲也就是僵硬;刻板。整句的意思就是:读了些刻板僵硬不通达人情世故的书,是无实际用处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书,故称为读死书。死重点形容书而不是读。

“死读书”中的死,是形容读书的人。这里的死要理解为不灵活、死板的学习方式。死读书,就是形容一个人以死板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文章。

“读书死”中的死,含义深刻多了,隐藏着很大的哲理。潜台词就是,只会呆呆的读书,却不懂得将书中的道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人,那么他读那些书是没用的。一个人读了书却不懂得运用和一个死人没多大分别了。

我想一个人读书只要不“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那与“煮书”也就不远了吧。

上一页  [1]  。

相关范文推荐
  • 02-24 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建党周年心得感悟大全(17篇)
    入党积极分子是指在党的培养教育中,确有党员发展潜质且在组织上同意其发展为党员的人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经验,希望能对大家的入党之路有所帮助。
  • 02-24 交通违纪检讨书范文(22篇)
    检讨书是一种对自己进行思考和评估的方法,通过它我们可以直面自己的错误并且寻找改进的方向。下面是一些著名人物的检讨书摘录,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
  • 02-24 十岁小学生的介绍自己(汇总19篇)
    优秀作文通过精准的措辞和生动的描写,让读者如临其境。我们来欣赏一下以下这些优秀作文范文,相信能够给我们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有一个小女孩,小小的嘴巴,樱桃般的
  • 02-24 个人美容的心得体会(汇总14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这是一个非常忙碌的
  • 02-24 教师个性化发展的心得体会(优秀22篇)
    教师心得体会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可以促进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为教育教学事业做出积极贡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教师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
  • 02-24 大班趣味活动方案设计(优秀17篇)
    活动方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是评价一个方案的重要标准之一。接下来是一些成功的活动方案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经验和思路。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幼儿对动物
  • 02-24 中学秋季开学典礼仪式主持词(模板18篇)
    开学典礼是一种传统,它使学生们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加增强。开学典礼是学校为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学校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而举行的隆重仪式。尊敬的各位领导、
  • 02-24 雾霾是把双刃剑(优质23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语言优美、结构完整,更要有独特的思想和深度的感受。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片段,展示了不同作者的独特魅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渐渐离不开
  • 02-24 童年高中写作(专业18篇)
    作文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通过写作可以更好地展示我们的个性与想法。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参考。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 02-24 有趣的墨迹图教案设计(实用20篇)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希望以下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实现教学目标。1、自制墨迹图进行创造性想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