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数学沉思录读后感(模板18篇)

数学沉思录读后感(模板18篇)

时间:2023-11-12 11:01:36 作者:曼珠 数学沉思录读后感(模板18篇)

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批判思维和文学素养,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好看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沉思录读后感

我阅读了《沉思录》一书,它是斯多亚学派著名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所写的名著,也是一本感悟人生之书,阅后使我懂得了很多人生哲理,值得我一读。作者大都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一本十二卷对话书,文风优美流畅,纯正优雅,富有哲理之风范。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人生感悟,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虽然它出之于古代近两千年前,但时至今日我们还是喜欢读它。

作者用一生的探索,为无数寻找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下了灵魂的石阶他深刻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人们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还要求人们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思考那些善、光明磊落的事情,并付诸于行动。

我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理应在新常态下要提升精神文明的程度,正确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为民造福。同时要有紧迫感,西方好的经验该引进的应引进,并放眼学习。书中涉及内容、范围较广,列举几点浅谈自己的感想。

书中提到,“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福利的某个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这一理念我深受感触,他言传身教给我们做人道理,要求我们为人处事要有好的准则,假如老是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忽视观察我们自己的缺点和行为。

书中还提到,“对一件事不发表任何意见,使我们的灵魂不受扰乱,这是在我们力量范围之内的事情,因为事物本身并没有自然的力量形成我们的判断。”这一理念早已被许多国家所采用,我国坚持的外交原则中有一条,就是“不干涉别国内政”。做好自己份内事,不也是我们每个公民需要的品格吗?我们要独善其身,从我做起,就有助于推进党的建设,国家就会越来越强大。

还有,书中所说的“不要分心,不要虑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同时也欢乐吧,不寻求外在的帮助也不要别人给的安宁。这样,一个人就笔直地站立,而不是让别人扶着直立。”这是对我们提出了很好的要求。国税干部要摒弃外表让人眼花缭乱的光荣和浮华,坚守为纳税人优质服务的职责,真抓实干,多为纳税人办一些实事和好事,追求心灵的充实,这才是每位国税务干部要做的事。书中还有一个理念,我特别喜欢,“早晨当你不情愿地起床时,让这一思想出现——我正起来去做一个人的工作。”那是多好的督促与告诫,要求我们做实事、做好事。这样,我们党的廉政建设就会真正落实到每个人,好的风气就会传播到祖国的每个角落。

总之,我们只有真正做到为纳税人所想,为纳税人优质服务,才会树立国税良好的形象。正确看待各种抱怨,学会制怒,懂得宽恕,净化心灵,洗去俗尘,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是一本好书,尽管随着时间流逝,奥勒留写书时的历史背景和一些感想的来源已经不可考察,也因此造成很多理解上的困难,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沉思录这本书本来就由许多只言片语组成,但是正是从这些一段一段的文字中,让我们吸取到精神的营养。

书中阐述了很多人应该具有的可贵品质,比如,卷一中所说的奥勒留的亲友们所具有的品质。有的人保持仁爱宽厚,学会活的慢条斯理,为他人着想。有的人善于自制,既亲切和蔼又庄重威严。有的人低调朴实,不故弄玄虚。这些良好的品格都值得我们去借鉴。但是真正最为可贵的,不正是马克奥勒留善于发现他人长处的个人素质吗?良好的品质,不只在于它让生活在具有美好品质的人身边的人生活地更惬意的环境,也在于,给拥有良好品质的人一个与环境更加适应的机会。这正是伦理的意义吧。

读一本书,有的是学会技巧,有的虽然不能让人学会技巧却可以真正的使人的内心发生改变。沉思录是一本具有改变人内心的力量的书。

读沉思录,让我改变了自己的观念。对善良,或者对自己做人处事的方法,有影响。在之前我一直以为,善良就是尽量让别人更加方便地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现在,慢慢的学着尊重自己的理性。将理性与道德结合起来。做事情要成熟一些,而不是像小孩子一样做事情。当然,依然没变的是时刻记得尽量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正如书中所说,“不能被欲望驱使,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要考虑,自己是不是出于与野兽无异的欲望而去做的。要想想作为一个人,自己将要做的事情是否对自己有益。”

对一本书,不同的人会看到不同的东西。有人说沉思录是一本哲学的册子。在我看来,它带给我更多的是对于自己生活方式的启迪。它教会我们做一个冷静而又达观的人人是感性动物,上天在给予我们感情的同时,也给我们理性。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先要衡量并且计算用不同的方式行事的得与失。

书中很多地方给我们做什么样的人提供指导:“时时处处只注意自己的。行为正当、高贵和良善的人,他的心灵是多么坦然啊!不要窥探别人的内心的黑暗,不要左顾右盼,而只是笔直地一路向前。”又或者这句“在别人问到你在考虑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可以毫不犹豫地把自己正在思考的事情说出来。”我知道这些事情很难办到,但是至少它们提供给我们一些思路,让我们去反省自己的行为。我常常把这些话铭记在心,常常反省自己,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不可否认,人们常常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譬如无谓的抱怨之类的'东西,但是,这类事情,是经过仔细考虑可以避免的。或许有成就与无成就的人的区别,很大部分就是因为有成就的人做了更多的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由于自己的无知,很多地方还读不懂,但是这并不影响自己从书中获得一些东西。比如马克奥勒留一直在讲与神性相连通的理性,或许他本来是要讨论一些更加深刻的哲学的问题,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了解尊重自己的理性已经是很大的收获了。

其实自己的收获,或因为零散难以陈列,或因为抽象难以表达,所以上边说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读完这本书,更加坚定了我读更多的书的信念,我将会在下学期尝试着读更多的书籍,尽量完成自己大一时为自己制定的读完一百本课外读物的阅读计划。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是一本好书,尽管随着时间流逝,奥勒留写书时的历史背景和一些感想的来源已经不可考察,也所以造成很多理解上的困难,可是我们仍然能够学到很多的东西。沉思录这本书本来就由许多只言片语组成,可是正是从这些一段一段的文字中,让我们吸取到精神的营养。

书中阐述了很多人应当具有的可贵品质,比如,卷一中所说的奥勒留的亲友们所具有的品质。有的人坚持仁爱宽厚,学会活的慢条斯理,为他人着想。有的人善于自制,既亲切和蔼又庄重威严。有的人低调朴实,不故弄玄虚。这些良好的品格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可是真正最为可贵的,不正是马克奥勒留善于发现他人长处的个人素质吗良好的品质,不只在于它让生活在具有完美品质的人身边的人生活地更惬意的环境,也在于,给拥有良好品质的人一个与环境更加适应的机会。这正是伦理的意义吧。

读一本书,有的是学会技巧,有的虽然不能让人学会技巧却能够真正的使人的内心发生改变。沉思录是一本具有改变人内心的力量的书。

读沉思录,让我改变了自我的观念。对善良,或者对自我做人处事的方法,有影响。在之前我一向以为,善良就是尽量让别人更加方便地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此刻,慢慢的学着尊重自我的理性。将理性与道德结合起来。做事情要成熟一些,而不是像小孩子一样做事情。当然,依然没变的是时刻记得尽量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正如书中所说,“不能被欲望驱使,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要研究,自我是不是出于与野兽无异的欲望而去做的。要想想作为一个人,自我将要做的事情是否对自我有益。”

对一本书,不一样的人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有人说沉思录是一本哲学的册子。在我看来,它带给我更多的是对于自我生活方式的启迪。它教会我们做一个冷静而又达观的人人是感性动物,上天在给予我们感情的同时,也给我们理性。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先要衡量并且计算用不一样的方式行事的得与失。

书中很多地方给我们做什么样的人供给指导:“时时处处只注意自我的行为正当、高贵和良善的人,他的心灵是多么坦然啊!不要窥探别人的内心的黑暗,不要左顾右盼,而只是笔直地一路向前。”又或者这句“在别人问到你在研究什么事情的时候你能够毫不犹豫地把自我正在思考的事情说出来。”我明白这些事情很难办到,可是至少它们供给给我们一些思路,让我们去反省自我的行为。我常常把这些话铭记在心,常常反省自我,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自我的目的是什么不可否认,人们常常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譬如无谓的抱怨之类的东西,可是,这类事情,是经过仔细研究能够避免的。或许有成就与无成就的人的区别,很大部分就是因为有成就的人做了更多的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由于自我的无知,很多地方还读不懂,可是这并不影响自我从书中获得一些东西。比如马克奥勒留一向在讲与神性相连通的理性,或许他本来是要讨论一些更加深刻的哲学的问题,可是对于我个人来说,了解尊重自我的理性已经是很大的收获了。

其实自我的收获,或因为零散难以陈列,或因为抽象难以表达,所以上边说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读完这本书,更加坚定了我读更多的书的信念,我将会在下学期尝试着读更多的书籍,尽量完成自我大一时为自我制定的读完一百本课外读物的阅读计划。

沉思录读后感

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写的《沉思录》,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悟人生,对事物、对人类的独立思考和自我认识的一种心灵解读,是追求灵魂净化和内心和谐安宁的思维记录。对于一位科研工作者而言,该如何应对浮躁的世界、正确看待人生和科研工作颇有启发和收获。读完此书,主要有以下几点启发和思考:

《沉思录》作者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结和合作的,人是宇宙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反复强调人的社会性,人不是孤独存在,因果的织机永恒地织着与你相关联的线。这种朴实的辩证唯物论思想,对于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使自己脱离他人,就好比是使自己变成脱离身体的一只手或一只脚。人是理性的,就应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人与宇宙世界的关系是个体和整体的关系,每一个个体的优劣关系着整体的和谐和稳固,每个人都向往和谐完美的生活,这就需要每个个体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不断完善自己,对待构成社会环境的人们彼此友爱、忍耐和包容,少些抱怨、多些关爱和理解,因为组成社会的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个性和脾气,同时也会因生理和其它原因而有不同的心境和情绪。维护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一个人都不能忽视了自己对整体的作用和力量。如礼貌洁净的生活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不乱扔垃圾或主动维护环境卫生,虽然事小,但作用和好处巨大。这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它会影响到他人和社会整体,甚至影响到下一代的世界观。如遇到不顺的事情,不要随意和一味地责怪他人,应首先要检查自己做得对不对,学会沟通和交流,凡事尽力做到以身示范、以身作则、以理服人,打造良好融洽的社会氛围与和谐的社会环境。以用心的心态认识社会,正是因为一个个多样的个体存在,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才使大家的生活丰富多彩,与人同行,不再孤单寂寞。

《沉思录》强调热切地追求你认为最好的事情,遵从你自己的和共同的本性生活和行事,强调有原则、讲仁爱,学会原谅和理解。我们的党是坚守共产主义信仰的,我们的组织是有铁的纪律和严格原则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自律自爱自尊,坚持原则,做到最好。但我们的每位党员都是一个个有知性有情感的人,都有可能不自觉地做错事情,我们就应学会批评和自我批评,以人为本,不是生搬硬套地讲教条,而是就应体现鲜活的人的特点,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相互鼓励、相互帮忙、相互促进,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不是生冷地讲原则,而是学会换位思考,做好思想工作,让每一位成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自发地产生回归感,自然而然地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沉思录》强调的师法自然、个人和整体的关系,对我们的科研团队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科研需要创新,需要突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科研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一项具有先进性和突破性的科研工作,将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单靠一个人是很难较快地完成的,需要团队的协作和配合。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创新团队,必须是一个由各种人才和具备多学科知识的专家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特点,每个人都有思想闪光点,不要忽视任何一个人的力量,有时候很可能某一人忽然的思想灵感都将可能成为科研创新的核心和突破点。一个人的潜力不是万能的,科研工作者就应遵循自然规律,师法自然,深入实际,激发每一位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充分挖掘科研人力资源,依靠群体的力量才能开创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也才能最大程度发挥科研创新的力量。

笑对人生通读《沉思录》,个人的总体体会是,众生平等,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善待与你相处的每一个人;以善抑恶,修身养性,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学会理解,做到心灵的平静和安宁,遇事坦然应对,不受干扰,勇于承担。用自己一颗高贵、仁爱、真诚的心,去感化世界,去融化冰冷的心,去呼唤良知的回归。学会自律知足,知足常乐,就会驱赶走失落感,抹平不良的情绪和受伤的心灵,平和地处事,生活就会有较强的满足感,不抱怨,朝着正确的方向勇往直前,乐观生活,笑对人生。

读完《沉思录》,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忧郁,总感到作者在高贵、沉静心灵背后的一种无奈,应对无能无力或不好的事情,被动地理解和承受,使人缺乏振奋感。全书贯穿着“我做好自己即可,别人或身外的事我无能为力”的一种思想,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要恶人不作恶,就像让无花果不结果一样不可能,我们只要完成自己的义务就够了,这是我不赞成的。需要包容不等于视而不见,放任自流。每个社会的人不仅仅有自律义务,也更有一份社会的职责。一个良好社会的秩序,是依靠惩恶扬善维持的,若当满大街都是小偷,却没有人去见义勇为,没有人阻止,社会就将陷入一片混乱,人们的生活就将极不稳定。对于社会的不良现象,我们就应发挥一切能够发挥的力量,用心地阻止和纠正,勇于与不良现象作斗争,维持社会正义,维持社会稳定,维持我们完美的生活环境。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是一本需要用心慢慢品读的书,它为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该书充满睿智而富而哲理,朴素无华,平淡无奇,却直达心灵。它引导我们冷静而达观地对待工作和人生。作为从一名纪检干部,《沉思录》启迪我,要干好纪检工作,先从内心的修炼开始:

《沉思录》告诉我们“宁静可是是心灵的井然有序”,“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我对他的确定”。红尘滚滚,世界喧嚣,纪检干部要坚持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气质,守护心灵的净土,历练内心的从容。这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照照“党章”的镜子,学学“廉洁准则”的标准,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常作思考,反省过去,审视自我,清理一下思想的污垢,找找自我的不足,看看应对名和利,能否坚持平常心,瞧瞧对待功和禄,是否迷失方向。“人到无求品自高”,纪检干部要始终坚持一种沉稳、宁静和清醒的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要用平常心对待自我,以心灵的超越对待个人得失,以高贵的品质和崇高的境界不断塑造自我。

“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我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我们要不断地审视自我的思想,洗涤自我的灵魂,守住心灵的宁静,不断地提升自我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不争名夺利,不沽名钓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为利所动,不为名所惑,时刻坚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认识,不断磨砺情操,坚持一身正气,做一个正直、高尚和有道德和的人。

“那操纵你的是隐蔽在内部的信念”。一个人的梦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的总开关。一个纪检干部,他选择了这个工作,他也就选择了一种人生方式和态度,这就要求纪检干部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守内心的信念,坚持原则,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趋利媚俗,不畏权贵。“要像峙立于不断拍打的巨浪之前的礁石,它巍然不动,驯服着它周围海浪的狂暴”。

不可否认,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一些干部丧失了立场和原则,一失足成千古恨,令人痛恨和腕惜。一个人如果梦想漂浮,信念缺失,失去立场,迷失方向,《沉思录》告诉我们,那他的结果将是“你错待了自我,我的灵魂,你将是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

信念决定方向,我们要坚守信仰,身处逆境时不泄气,不放弃,身处顺境时不骄傲、不折腾。要坚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社会,讲党性,顾大局,克服急躁、消极和抱怨的情绪,要坚定心中的梦想和信念,理性地认识自我的职责和义务。正确地运用好手中的权力,履行好神圣职责,以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气概和勇气去完成梦想,成就事业。

纪检工作是一种特殊的事业,应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我们不能冷眼旁观,更不能消极和泄怠。《沉思录》告诉我们“当你做摆在面前的工作时,你要认真地遵循正确的理性,精力充沛,宁静致远,不分心于任何别的事情。”“只要我们遵循着理性行事,便无所畏俱,因为只要我们是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对于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坚持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坚定地“怀着友爱、自由和正义之情感去做手头要做的事情”,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要珍惜好岗位,坚持清醒,遇到诋毁不失志,遇到苦难不自卑,要荣辱不惊,经得起风浪;一份权力就是一份职责,在其位谋其职,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进取,在实践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办法,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耕好手中的“职责田”。

引用书评的话:“《深思录》是一本能够安顿灵魂的书,是一本能够启迪智慧的书,更是一本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变得纯净和高贵的哲学自省书”。愿各位纪检干部能从此书中得到启发,不断修炼自我的精神境界,完善自我的人格,加强道德和人文修养,坚持宽广的胸怀,以从容豁达的心态、理性清醒的认识,饱满向上的精神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创造更加完美的人生。

沉思录读后感

在娱乐至死的现代,每一个明星的动向都是一场吃瓜群众参与的风云盛会,此起彼伏的光影,让很多人乐不思蜀。沉思,对于吃瓜群众来说是一件非常浪费时间的事,看别人的热闹远远比书写自己心灵的独白来得重要。

“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基本上与乌合之众无关,这些都是哲学家们的事,别人写好了,然后拿来就用,以示自己还是蛮有水平的。

马可·奥勒留,是一个拥有凯撒称号的罗马皇帝。正是看了《沉思录》后,我才知道凯撒不是指某一个特定的人,而是一种称号。马可·奥勒留是一位凯撒,他不是与埃及艳后有暧昧的那位凯撒,他是著名的“帝王哲学家”。从《沉思录》中可以看出,他对情欲非常的有节制,他更愿意把在朝堂之外时间用来思考。

《沉思录》与其他哲学书不太一样,它并不深奥晦涩,相反,它是非常容易让人读懂和理解的。最让我惊讶的是,生于公元121年的马可·奥勒留对于“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理解却是如此的超前:他认为人是由宇宙中的原子组成的,死后重新分解为原子归于宇宙。要知道在中国古代,我们的帝王们都在追求长生不老,追求万万代的传承,与此相比,马可·奥勒留简直就是帝王中的一股清流。

在《沉思录》里,我看到了这位罗马皇帝的智慧:“假如你真的爱自己,那么你应该去爱自己的本性及其随之而生的意志。那些对自己天生才艺如此热爱的人已经在工作中忙得精疲力竭,他们甚至连洗澡和吃饭的时间都挤不出来;而你对自己本性重视的程度,甚至比不上那些杂耍演员对杂耍事业、舞蹈者对舞蹈艺术、财迷对钱、爱慕虚荣者对虚荣本身的重视程度。”

自古以来,抱怨从来都不缺乏,缺乏的是能看得清自己的人和做拧得清的事。马可·奥勒留用他的非凡的军事才能平定了他在位期间的无数次战争。他的地位和智慧并没有让他没有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沉思录》本来是马可·奥勒留写给自己看的,在他临死的前三天,他和朋友们一起谈论宇宙、神灵及人生的深奥哲理,当他起身奔赴战场之前,把这份手稿留给了朋友们,所以现在的人们才可以阅读到这册充满智慧的书。

常常听到有人说自己空有一肚子的才华却遇不上伯乐,马可·奥勒留说:“你说,人们根本不能欣赏你犀利的智慧。事实的确如此。”当有人抱怨人生不如初见时,马可·奥勒留说:“失去只是另一种变化的形式。”“凡你所见之物,都将迅速消亡,那些目送过一切崩溃的人也不久于人世。”当有人抱怨很多事不公平不合理甚至是无用时,马可·奥勒留这么说:“事物存在于世,必有其功用之处。”“你又是为了什么目的而来到这个世界的呢?”

“我喜欢用欢迎的眼光去看待世事并欣然接受一切,且根据事物的价值使其充分发挥作用。”马可·奥勒留成为罗马皇帝这一段时间,就如他的所写的这句话一样,他给古罗马带来了辉煌,《沉思录》让他成为了比帝国更完美的人。

世界仍然一如既往地熙熙攘攘,我也想像马可·奥勒留一样:“随便把我放在什么地方,因为,在那里我能使我心中的本性仍保持安宁与平静,换言之,感到满足,只要它能依循其自身本性去感知与行动。”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是一本写给作者自己的“笔记”,意在自我反省。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这本书“意外地”给所有人呈现了一个人赤裸裸的灵魂。后世的人也是有幸“意外地”获得了这笔精神财富。

我时常在感到浮躁时捡起这本书,这本书像是一面镜子,我在从中得以窥见我的灵魂,所有丑陋的和需要改善的部分。罗曼·罗兰似乎是在《约翰·克里斯朵夫》中讲过,读书是在读自己或者是在检查自己,而不是在读书,这句话用在这本书上尤其适合。有心人都可以在这本赤诚的反省书中照见自己的灵魂。历史上并不是只有这一本剖析自己灵魂的书,后世的基督教哲学家奥古斯汀也写过《忏悔录》,近代的法国哲学家卢梭也写过《忏悔录》。但不同的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并没有打算把《沉思录》公诸于众。因此《沉思录》中重复的道德说教是更为真诚和动人的:这是一个人在一遍又一遍地告诫自己应该如何生活,最终在自己的灵魂中刻下这些信条。因为如同马可奥勒留所抑制的非理性的情感和欲望,遗忘也是强大的习性,一定要不知疲倦地告诉自己才能记住。他写道:“你时常怎样想,你的灵魂便是怎样的模样,因为灵魂是受思想的熏染的。”(第61页)。

回头再看看马可·奥勒留的身世,他是历史上被誉为罗马帝国五贤帝中的最后一位,而罗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他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中长大,衣食无忧,很难想象为什么出身于这样阶级的人会选择“斯多亚式”(另译:斯多葛)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当你联想到另外一位伟大的斯多亚派思想家爱比克泰德出身于奴隶阶层。当然,我并不是在奇怪居然有个奴隶成为了一个哲学家(因为苏格拉底也是一生一贫如洗,虽然他不是奴隶),而是在奇怪一个位高权重,甚至是当时世界上最有权的人居然成为了一个哲学家,而且是斯多亚哲学家,而不是(更有可能发生的)伊壁鸠鲁主义者(字面意思上的享乐主义者)!斯多亚哲学流派,广为人知的是它的禁欲主义观念。(这个哲学流派是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此外还有伊壁鸠鲁主义、怀疑主义、柏拉图主义等等或多或少地继承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哲学的流派。)斯多亚学派主张宇宙是统一的实体,是一种有秩序的、规律的整体。这是一种古老的宇宙观,它是”cosmos”(有秩序的、和谐的宇宙)而不是“universe”(作为物质的总和的宇宙)。这种观点相信存在一个宇宙的原则,即自然法,而人作为宇宙中的一小部分,应该依照自然(法)而生活,宇宙是理性(秩序的)的,所以作为其部分的人也应该理性地生活。奥勒留写道:“你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你从何处来便将消失到何处去,也可以说你将经过一番变化而回复到那造物者的理性里去”(第39页)。因此,在生活中,斯多亚主义者认为我们应该摒弃生活中的欲望、激情,不贪图享乐,因为人的本质是理性的。这样的教条直觉上更适合于贫寒的人,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没有更多可以失去:他们没有名誉、财富、权势。相对来讲,作为一个帝王,奥勒留所需要克服的则更多,他有以上所述的所有,甚至可以说,他可以拥有所有他想拥有的东西(当时)。试想一下,在今天,作为一个普通人(不是中产、上层阶级),能够丝毫不留恋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东西吗?对于我们来说,尽管生活中有诸多不顺,也会眷恋所拥有的东西,比如各种廉价的娱乐。当然,你也可以说,或许他厌倦了所有东西都唾手可得的生活,因此放弃甚至更为简单,那么,现在又有几个应有尽有的名人放弃了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呢?我想不出来。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财富和名誉可以类比之。因此,奥勒留作为罗马帝国的皇帝,成为一个斯多亚主义的哲人是极其难得的。

在这本《沉思录》中,可以窥见一个伟大的灵魂是怎样的,他写到死亡:“死,和生一样,是自然的一项秘密——几种元素的组合,又离析成为那几种元素——绝不是什么可羞耻的事,完全合于理性动物的本质,与人生的法则亦无任何抵触”(第37页);写到为人处事:“每日清晨对你自己说,我将要遇到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狂妄无礼的人,欺骗的人,嫉妒的人,孤傲的人。他们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他们不能分辨善与恶。但是我,只因我已悟了那美丽的‘善’的性质,那丑陋的‘恶’的性质,那和我接近的行恶者本身的性质——他不仅与我在血统上同一来源,而且具有同样的理性与神圣的本质所以我既不会受他们任何一个的伤害(因为没人能把我拖累到堕落里去),亦不会对我的同胞发怒而恨他。”(第14页)写到如何生活:““随时下决心,像一个罗马人像一个大丈夫似的那样坚定,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小心翼翼,严肃而不虚骄,要怀着慈悲、自由与公道;不可稍存其他念头。你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果你在一生中做每一件事都像是做最后一件事一般,避免一切的粗心大意,避免一切违反理性的的感情激动,避免一切虚伪、自私,以及对自己一份命运的抱怨。”(第6页)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依旧能够从他(以及其他东西方伟大的思想家)的思想中学到一些人生智慧,这真是一种神奇的事。毕竟人类的生活方式、知识水平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或许的确是有一种人之为人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是永恒的。历史上只有少许人在思想的尽头发现了它。而普通人既没有发现它也没有兴趣发现它,毕竟“存在”已经足够美好,不一定要发现“本质”才能生活下去,尤其是大部分人生活较为舒服的今天。此外,斯多亚哲学是关于一个人该如何生活的最好的哲学之一。它的伦理学继承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关于美德的一部分思想精髓,认为人最重要的美德是:智慧、勇敢、节制、公正,拥有这些美德,人就能过一个好的生活,甚至来讲,斯多亚哲学所教导的是:美德本身就已足够。或许我们不能放弃生活中大部分激情——使我们快乐的事物,但同时也能认识到,就算没有这些外在的事物,一个人也可以过一个充足的生活。如奥勒留所写的:“所以从今以后,你该隐退到你自己那块小天地里去,不要过分紧张,不要急躁,要从容自持,要像一个人,一个有个性的人,一个公民,一个尘世凡人,那样地去面对人生。”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作者是古罗马帝国皇帝奥勒留,著名的“帝王哲学家”。这位帝王之所以被人们铭记于心,不在于他的赫赫战功,也不在于他的励精图治,而在于他在鞍马劳顿中用希腊文写成了著名的《沉思录》。该书不同于一般的哲学书籍,而是一位有着强烈道德感的统治者的“内心独白”。该书不仅仅成为西方历史上最打动人心的巨著,还被许多世界名人视为人间至宝,曾被译成拉丁文、英文、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俄文等。该书是斯多亚派哲学的重要里程碑,书中记述了作者对宇宙、个体、时间、灵魂、生死、痛苦、神、相处、德行、理性等事物的深刻思考,不乏睿理箴言。

奥勒留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学习过希腊文学、修辞、哲学、法律与绘画等。在他执政的近20年间,古罗马帝国水灾、地震、瘟疫、饥荒、蛮族入侵、军事反叛等天灾人祸不断,尽管他以其坚定的精神和智慧,夙兴夜寐地工作,也不能阻挡古罗马帝国的颓势。公共职责的沉重负担和个人际遇的沉痛经历使他陷入了极大的悲观中,而使他能忍受下来的是哲学,他试图以“哲学的沉思”来避开人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安宁。因此,贯穿在书中最为明显的是一种隐忍而无奈的恬淡和达观,以及对人在时间的流动中展开的杯具命运充满忧郁的深刻洞察。

奥勒留是斯多亚派哲学家最杰出的三人之一。根据斯多亚派哲学,人生最高理想即是按照宇宙自然之道去生活。所谓“自然”,不是任性放肆之意,而是“宇宙自然”。人生除了美德以外便无所谓善,除了罪恶之外便无所谓恶。所谓美德,主要有四方面:一是智慧,二是公道,三是勇敢,四是节制。外界之事物,如健康与疾病,财富与贫穷,快乐与苦痛,全是一些无关轻重之事。凡事有属于我们潜力控制范围之内的,有属于我们不能控制的,例如爱憎之类即属于前者,高贵尊荣即属于后者,总之在可能范围之内须要克制自己。人是宇宙的一部分,所以对宇宙整体负有义务,应随时不忘自己的本分,致力于整体的利益。如果生存下去无法尽到做人的职责,有时自杀也是正当的。奥勒留在书中对于生死大事反复叮咛,但是他不信轮回。

与2000年前先哲奥勒留进行思想交流,使我的思想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作者完美的人格令人景仰。我觉得他主要有以下方面的优秀品质:

1、仁爱宽容。在书中,奥勒留说:“我们每一天都要准备碰到各种各样不好的人,但由于他们是我的同类,我仍然要善待他们。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人天生就要忍受一切,这就是人的义务”。他与邻人甚至是恶人相处,铭记“同源”之情,常怀一颗宽恕之心,学会忍耐和宽容,学会忍受一切。

2、民本情怀。在书中,奥勒留说:“我理解了一种以同样的法对待所有人,实施权利平等和言论自由平等的政体的思想,和一种最大范围地尊重被治者的所有自由的王者之治的观念”。这既是一代帝王对政治伦理的深刻解读,又是其体民、爱民思想的具体体现。《沉思录》的字里行间,我们很难找到其对“帝王身份”的所谓认同感。因为作为哲学家,他在这部旷世奇书里,始终是以“人”的身份来思考人生,以至于其帝王身份倒像是一个“业余的兼职”,这对一个身居皇位的人来说是极为难得的。思想家罗素认为,奥勒留的这本书“证明了他感到自己的公共职责的负担沉重,并且还为一种极大的厌倦所苦恼着”,这就应说是相当准确的决定。尽管他总是摆脱不了想引退去一个宁静的乡村度过余生的愿望,但他直到死也未能如愿。

3、恬淡达观。奥勒留说:“宇宙是流变,生活是意见”。这句话是作者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完美体现,他认为宇宙是变化的,时间是即逝的,人生及万物是短暂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选取,就是珍惜和把握此刻的生活。他把“生活”视作是人对外物的一种体验或决定(即意见)。他说:“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它的决定”。作者主张,人应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惟此,才是真正的幸福。作者认为,生命务必像成熟的麦穗一样收割,一个人诞生,另一个人赴死,把死亡视作自然的有益运转。他时刻告诫自己要观照内心,不仅仅行动要高贵,而且动机要纯正,认为“一个人退隐到何处,也不如退隐到自己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

4、自省内练。作者好像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面前,告诫镜子中的自己。在书中,他这样对自己说到“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这不是历经沧桑之后绝望的结论,而更像是一段无奈和悲哀的喟叹。在那样一个战乱不断,灾难频繁的时期,这种自省、喟叹、沉思的好处并不低于前瞻。作者认为要常常自省以到达内心的平衡,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

5、勤勉谦逊。奥勒留以坚定精神和智慧,夙兴夜寐的工作,在他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尤其是后十年,他很少待在罗马,而是在帝国的边疆或外省的军营里度过。《沉思录》大部分就是在这种鞍马劳顿中写成的。他见贤思齐,从父母兄弟及周围人们的身上汲取优良的品质,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化成自身成长的精神钙质。他期望人们热爱劳动,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

6、胸襟博大。作者以忧郁和高贵的笔触向我们倾诉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宇宙、自然与人之本质的沉思。在他看来,宇宙是一个井然有序的整体,世界中的一切相互联系并共同分享有一个遍及所有事物的神或真理。人作为有理性的存在,其本质就是彼此为了对方而存在。作者还认为,现时中的许多力量是人力所无法抗拒的,所以我们就应欣然地接纳他们。书中蕴含的那种天下一家的世界主义及人皆有理性、理性皆相同的平等、和谐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沉思录》读后感

卷一:就是让我们区分那些是能控制的,那些是不能控制的,我们都是每个群体,每个思想,每个独立的意志,判断事物的好坏取决于我们对该事物的看法,也就是说伤害我们的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其实仔细想想还真是,我们因爱情,友情,权利,金钱,健康等等而苦恼,这些都是我们控制意志外的事物,是我们主观对事物的看法,或高兴,或悲伤,或嗷嗷大哭。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决定我们的行为。

卷二:自己的意志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最好的生活方式,有人问,什么是好的生活,怎么去评价是好或者是坏的生活,只有内心平静的生活才是好的生活,这是作者的原话,我很喜欢。我们去努力的追求我们心里认为的好的生活,不仅仅只在乎结果而忽略过程的重要性。任何事情具有两面性,看到其中一面,我们觉得事情可以承受;看到另一面我们又觉得无法承受。怎么取舍,唯有自己遵从内心最真实的选择。

卷三:有时再想,人为什么而活着,任何一个人,哪怕是伟大的哲学家也不能给你其答案,人的一生何其短暂,短短几十年,看过了霍金的时间简史,感觉人类太渺小了,在浩瀚的宇宙中微不足道,我一直坚信是有外星人,说不定我们是被外星人关押的囚犯。所以,人是为自己而活,短短几十年,我们要将人生视如赴宴,把自己最华丽的一面展现出来,不遗憾,不后悔。也有人会说,想做到何其难,社会上各种压力以及责任,你可能扮演各种角色,都有着与之相对应的责任,什么是责任,责任必须在人际关系中才能体现出来。路漫漫系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卷四:勇于面对困难,不要悲叹哀怨。当困难来临时,不用悲伤,即使你悲伤了,也是于事无补,与其在困难中顾影自怜,不如好好分析是那个环节出的[]错误,想要实现目标,就得付出汗水,没有谁能随随便便获得自己想要的追求。一个人所处的境况能显示出这个人的本性。自由的人儿,如果一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生活,不被强迫,阻碍,能自由的选择,成功的实现愿望,避免可以避免的事情,他就是自由的人。

卷五:知足方能与自然和谐一致。古人云:知足者长乐。不论你渴望拥有什么样的外在事物,过于看重价值,你的内心会被它牢牢套住,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没有办法去控制你意志外的事物,有自知方能自如,与自然和谐相统一,才能过宁静而幸福的生活。

《沉思录》读后感

轻轻地,我把那个绿本子合上了,可是,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却无比沉重,手中捧着那本沉甸甸的书,心里塞满了对人生的感悟。之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们敬爱的温总理那么喜欢这本书,现在终于懂了,它不仅能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而且能让我们深刻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道德这东西无色无味,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唯有用心才能领悟。之前,对于道德和人性的探索一直只停留在表面,直到我读了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后才有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思考。《沉思录》是一本能够为那些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灵魂阶梯的好书,它不只是尼采的哲学思考,也不同于罗曼罗兰的文钞,这是一本用灵魂写就的不朽之书。

《沉思录》的词句不显华美,却词词打动人心,句句发人深省。其中让我最震撼的一句话是:“热爱你所遭遇的一切,神用命运之线为你织造的一切,因为还有什么比这更适合你的呢?”是呀,不要去埋怨你所遭遇的,更不应去无谓地痛苦。既然可以选择笑,为什么还要哭呢?你应该要感谢上苍,因为你比别人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只要你相信自己不是弱者,能够承受苦难,那么你将会从苦难的历练中浑然新生,犹如被烈火灼烧过的真金,光芒四射!

当然,在《沉思录》中,这样的好句子比比皆是,多如牛毛,如果要一一细说,恐怕要耗尽我的`余生。

第一,适者生存。

适者生存这一法则不仅仅只适用于动物界,对我们人类也同样适用,尤其是在当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稍不留神,可能就被社会遗弃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活生生的,残酷的现实,如果你不想成为社会的弃婴,你就必须学会适应周围环境,适应整个社会。

第二,挺住精神。

人需要沉得住气。我们不再是天真无知的小学生,也不再是埋头苦读的中学生,我们再也不需要那种懵懵懂懂的莽撞,或者是那种锋芒毕露的冲动,我们需要的是不到最后决不言败的精神与毅力,还有在苦海中作乐的坦荡与大度。所以,当你在苦难中倍受煎熬时,你要对自己说:坚持吧,挺一挺就过去了。

第三,寡欲多福。

欲望,是人的本性。自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被各种形形色色的欲望所包围。为了欲望,我们劳心劳力,可到头来除了累之外,似乎并没有得到什么。放下你心中过多的欲望吧,我们需要只是那适当的正确的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得轻松,活得精彩。

第四,辩证思考。

犹如硬币,任何事情都有两面。遇事,要辩证思考,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足的地方。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好与绝对坏的事情,所以,当我们失败时,要想想得到了什么;成功时,要想想失去了什么。—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过得有滋有味。

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可是精神却慢慢地干涸了,而《沉思录》正是浇灌精神之花的甘露!

《沉思录》读后感

奥勒留作为古罗马的皇帝,在公元162年40岁时继承王位,却遇内忧外患,没什么好日子过。他戎马倥偬一生,美国大片《角斗士》中留有他的形象。作为军人,他战功赫赫;作为皇帝,他关心百姓,普建慈善机构,甚至出售私人珠宝用于赈灾。但他真正的历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学,在于这部《沉思录》。《沉思录》成为古罗马哲学斯多亚派的最后一部典籍,与古罗马人注重实践、崇尚理性的性格相契合。因为《沉思录》,奥勒留被称为“偶像们的偶像”。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

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意识到他们来自同一根源,趋向同一目标,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他除了强调人的理性以外,还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使自己脱离他人,或做出反社会的事情来,就好比是使自己变成脱离身体的一只手或一只脚。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就要致力于使自己与整体重新统一起来。他关于人的德行的强调中有许多感人的哲理,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别强调的是:德行是不要求报酬的,是不希望别人指导的,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放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作者是玛克斯.奥勒留,译梁实秋。让我翻开这本的人,是我的大学同学——周帅帅。他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热爱读书,艾斯兰德积极向上的男孩。他的每篇文章,我几乎都看,有一篇就是写他看的几本书,讲解非常独特。所以我记下了书名,并买来看。《自卑与超越》,《被讨厌的勇气》,《沉思录》。

今天,我要讲的是《沉思录》,这本书的观点,放到现在看,也不过时。

自我修养是古人一直在严格要求自己最重要的事情。

卷二中摘录如下:。

1.我之所以为我,不过是一堆肉,一口气和一股控制一切的理性。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自己肉身凡夫俗子,但是却有一股控制一切的理性。这理性中有很多需要自己用意志去克服的东西。我觉得自己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能用理性控制自己购物的欲望,因为我发现自己买了这个奢侈品之后,还想买更好的,比之前更上档次的化妆品,所以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我就永远被欲望这个魔鬼所操作。所以我学会了理性,学会了克制。我相信,只有这样,我才会实现财务自由。

2.我的灵魂,你慢待了自己,而你荣耀自身的`时机已一去不返。每个人都有一次生命,你的生命已日薄西山,你却仍不关照自身,而是将幸福寄予到别的灵魂。

生活中,我们有多少人把自己幸福爱好,人生价值都依赖于别人,殊不知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

正如卷三18所说,一个人不管别人的言行思想是否正确,只管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那么这个人的生涯将是何等丰富!老实讲,一个好人是不要窥察别人内心的黑暗,目不斜视地直赴目标。

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给自己带来了无比的好处,我们可以勇敢的面对自己往后的人生。比如说,养成早起的习惯,并且努力的去学习,去不断汲取书中的营养,为自己建造一个精神的家园。早起的习惯真的特别好,早起可以干很多事情,看书,练毛笔字。

《沉思录》读后感

如果想知道人能好到什么程度,就去看奥勒留的《沉思录》,如果想知道人能坏到什么程度,就去看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

上面的话是外国文学老师上课时说的,最近看的书全是他推荐的,他说他认为我们在大学里必读的两本书是《沉思录》和《君主论》。这学期的外国文学课换了个老师教,原来一个好的老师真的可以激发学生对一门课的兴趣啊[皱眉]好吧,之前的老师也不是不好,只是上课有点照本宣科,听完记不住他讲了什么,当然,记不住不能全怪老师啦......

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同时,也欢乐吧,不寻求外在的帮助也不要别人给的安宁。这样一个人就必然笔直地站立,而不是让别人扶着直立。当你做摆在你面前的工作时,你要认真地遵循正确的理性,精力充沛,宁静致远,不分心于任何别的事情,而保持你神圣的部分纯净,仿佛你必定要直接把他归还似的;若你坚持这一点,无所欲望亦无所畏惧,满足于你现在合乎本性的活动满足于你说出的每个词和音节中的勇敢的真诚,你就能生存得幸福。没有人能阻止这一点。

对啊,人活着总得去做点什么,那就请好好努力吧。

《沉思录》读后感

其实我是更喜欢读小说的,但偶尔也会附庸风雅地读点其他书籍,就象网络红人凤姐的搞笑名言“我经常看的都是社会经济学和一些文学类的著作!比如说《知音》和《故事会》”。

但《沉思录》除外,这是我自觉的想去看的一本书。

这是一本好书,好书可以让你读得越多,收获的越多,并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本书来自于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马可·奥勒留,一位卓越的罗马帝王哲学家,他没能阻挡罗马帝国的轰然倒塌,但是却用自己一生的思考,为无数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了灵魂的阶梯。用他的《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

这是一本哲学书,崇高却不失质朴。它不如尼采的哲学思考深刻,也不同于《心灵鸡汤》《苏菲的世界》等速食类哲学著作琅琅上口,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这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当n年前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只觉得这话说得好,有大师风范,但并不了解它的深意。直到我读了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后,才忽然对道德和人性自身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对宇宙、个体、时间、灵魂、生死、痛苦、神、相处、德行、理性等事物的深刻思考,不乏睿语箴言,令人启发与品味。不要说这是xx年前的帝王思想,即使是现在,同样会令人景仰。

《沉思录》读后感

书桌上的白纸已经被风刮得凌乱不堪,有的安静地躺在地上。

我把窗关得留下一条缝隙——吃得稍肥的飞蛾无法进入的缝隙;然后,满意地回到书桌旁,继续沉浸在《沉思录》中感悟人生。

“热爱你所遭遇的一切,神用命运之线为你织造的一切,因为还有什么比这更适合你的呢?”

是啊,不要去埋怨自己所遭遇的,更不要去无谓地痛苦。相信神明的安排,相信自己能够承受苦难,相信自己不是弱者,那么,你将会从苦难的历练中浑然新生,犹如被烈火灼烧过的真金。

联想到一些人,或富或贫,或长或幼,都有一颗赤子之心,即傅雷所说的那颗坚强的心。他们用自己无比坚强的意志力,将这种与苦难对抗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是英雄,伟大的英雄!

美国女作家之一海伦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英雄。在读完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后,我被深深震撼了!那种心潮澎湃的感觉,我至今都难以忘却;每每想起,心中的分量就又沉重些许。

曾在读书笔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对于泰戈尔的‘距离论’和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我极其赞赏;但海伦那一份不很优美,也不很具有哲理的真切,竟让我前所未有地怔住了。”

对于海伦的平身,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她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其自强不息,克服重重困难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作家和教育家。

这是一种属于人类的潜志。它在我们内心深处存活着,时刻等待着爆发。神明对于人类的安排是各不相同的,但请不要抱怨或是庆幸,因为你现在的状态都只是暂时的,每个人都拥有那种潜志,每个人都是有机会的,只要你去争取,只要你好好把握。

在中国绵延的历史长河中,也有着许许多多的英雄。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就有着一位伟大的作者。

司马迁,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也没有放弃写书。在他写完《史记》的同时,实际也为自己写出了精彩的人格。

在我看来,这本《史记》的历史意义,已不仅仅停留在文化上了,它的精神,从窄而言,是司马迁的精神,从广而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这条巨龙,在磨难中存活,历经五千年的风雨,蒸蒸日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它的脊梁上,屹立着多少不灭的灵魂,它们将英雄的坚强诠释,它们将英雄的精神发扬。

在神明的安排下行走,一路上,不停。

不屈于苦难的压迫,不屈于遭遇的不公,挺起胸膛走下去。

《沉思录》读后感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个茶几,有“洗具”,也有“杯具”。按照鲁迅先生的说法,直面人生更多的是直面“杯具”。我认为,只有永不言弃的人,才可能在直面人生中笑傲“杯具”,拥抱“洗具”。

1、不怨天,不尤人。“我们这代人惹了谁?我们还没有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当我们没找对象的时候,人家是讲心的;当我们找对象的时候,人家是讲金的。……”,这是调侃,也是抱怨。但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试问谁能靠抱怨取得成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生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与其用消极的心态怨天尤人,不如用积极的心态适应环境特别是消极的环境,这(来源:)样人生将日臻完美而无往不胜,反之则望洋兴叹而难有所为。因此,直面人生首先就要保持积极心态,凡事往好的方面想,往积极的方面思考,用积极的语言,久而久之,自然会拥有创造性的思维,乐观向上的性格,从而体验属于自己的靓丽人生。

2、不抛弃,不放弃。荆棘和玫瑰相伴,艰难与完美并存是人生旅途的常态。周文王囚于羑里而演《周易》,孔子颠沛各国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孙膑刖足成就兵法,凡高在窘迫中造就了油画艺术的辉煌,贝多芬失聪后依然把音乐推向巅峰,这些都说明了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只有不抛弃、不放弃,人的聪明才智才有可能发挥到极至,才能“玉汝于成”,演绎出人生辉煌。当然,付出艰辛却得不到回报也是常有的事,但没有排除万难、坚韧不拔的精神,没有经年累月、毫不松懈的耕耘,肯定不能取得丰富的成果。法拉第经历十年失败,才悟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爱迪生经过上万次失败,才发现开启光明的钥匙。所以,在暂时还没有取得成功的时候,不要心浮气躁,不要朝三暮四,不要浅尝辄止,不要轻言放弃。也许那时离成功已经只有一步之遥,只要继续走下去,就有希望,就有可能见到胜利的曙光;如果放弃就前功尽弃、功亏一篑,意味着曾经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和白费。退一步讲,即使没有成功,扪心自问,总可以这样回答,我不仅努力了,更重要的是在失败中收获了成功的种子。

3、不骄傲,不自满。“满招损,谦受益”。人生在世,要有谦虚谨慎的美好品德。只有谦虚的胸怀,才能有海纳百川的吞吐之势,在不断吸纳诸多养料中进步成长,只有谨慎的性格,才能在逆境中从容处事,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会惊惶失措和气馁。我们都应该具有这种美德。要有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在人之上,要把人当人,不能在人之上,就高高在上,不把人当人,自高自大,过于张扬,过于猖狂。在人之下,要把己当人,不能奴颜媚骨,一味讨好别人,没有一点自尊。要有心平气和的精神境界。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态度,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

《沉思录》读后感

这是一本富有哲学思想的书。作者受斯多葛学派的影响,书中充满哲学的思辩。他认为“死亡与生殖一样是自然的一个秘密,是同一些元素的组合与分解,而全然不是人应当羞愧的事情,因为它并不违反一个理性动物的本性,不违反我们的结构之理。”至少那时的马可·奥勒留对生命有一种理性的认识,而不依附于神学思想,这是难能可贵的。此外,他还认为事物总是不断地运动变化的,而且相互联系着,他说“正如一切存在的事物都被和谐地安排在一起,新出现的事物不仅表现出继续,并且表现出某种奇妙的联系。”“我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它们都不会消逝为非存在,正像它们都不可能由非存在变为存在一样。那么我的每一部分就都被变化带回到宇宙的某一问好分,并将再变为宇宙的另一部分,如此永远生生不息。”由此作者发出要关爱人周边的人。

这是一本有关道德教育的书。作为帝王,他热爱学习,但学的不是用人御人之术,也不沉迷于权力情欲之中,他重视对自我更深层次的探索,也充满对人类道德的思考。这对现代人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日益丰富的同时,现实社会的精神文明却在悄悄退化,而《沉思录》正是让我们重新找回“逝去的文明”的钥匙。在本书首卷中,我们便能读到这样的话,“从我的祖父维勒斯,我学习到弘德和制怒”。“从我父亲的名声及对他的追忆,我懂得了谦虚和果敢。”“从马克西默斯,我学会了自制,不为任何东西所左右。”他极力宏扬人性的真善美,认为这才是人的本性所在。“待人宽,责己严”的古训人人都知道,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所以马可说,“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们应该做的,是多将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为家人、为社会做些什么,“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利益的某个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上”,因为,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忽略观察我们自己的缺点和行为。在当今,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不断膨胀的世代,这是一曲清凉剂,让我们清醒,少埋怨社会,多想想自己为社会做了什么。

这是一本对人生充满思量的书。在马可的时代,还是由神权所统治。但作者有勇气挑战自己内心,这是悟性的开启,是人认识自己和神灵的最关键一步。他想到这世界如果无法改变,那么只能选择改变自己。他试着借助自己的创造力,用那些哲学、伦理和逻辑来摆脱内心困境。他对善与恶的思考,痛苦与快乐的选择,正直与阴谋,权力与义务等,其核心思想其实就是人类的道德。在人类几千年历史中,真正扮演救赎角色的其实便是我们人类自身的道德。如此说来,人的一生,原也是同内心欲望战斗的一生,而战斗的终极目标,不过是道德。如果我们能战胜自我,由一个高尚的道德所引导,那么这个社会的丑陋面也会随之淡去。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马可·奥勒留他告诫人们在轻看世俗的荣誉、名声,他说“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遗忘了”“不要老想着你没有的和已有的东西,而要想着人认为最好的东西,然后思考如果你还未拥有它们,要多委热切地追求它们。”

书中也充满了心理学的知识,马可·奥勒留认为引起我们情绪变化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这与abc理论是完全一致的。

本书的最后一章节还特别论述了死亡,提出“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他说:“希波克拉底在治愈许多病人之后自己病死了。占星家们预告了很多人的死亡,然后命运也把他们攫走。亚历山大、庞培、凯撒在粉碎数以万计的骑兵和步兵、频繁地把整个城市夷为平地之后,他们最后也告别了人世。”作者再三向人们展现,死亡是自然规律,是每个人的必然归宿,是天命。圣贤也好,皇帝也好,平民也好,谁都无法逃脱。必然面对的事情,恐惧是没有意义的。这就引发了我们对于死亡的思考:如何让有限的人生活得更有价值、更精彩。要让人生活得更有意义,就得从个人的修养着手,无论是品德修养还是业务素质,都需要不断地自我提高。一个人只有奉献于社会,有益于社会,才是有价值的。所以政府官员多读此书很有必要。

在本书中,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本我与自我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如果我们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达自我批评的高度,那至少,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接受《沉思录》给我们灵魂的洗礼。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是公元2世纪后期古代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我今天有幸读到了这本书给了自己一些人生启发。

《沉思录》可以说是一部自我对话录,一个人的自剖之语,一部私人日记。多年来他的帝国一直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甚至可以说兵荒马乱,加上军队的内讧,他的年轮几乎是在战车下转动的,他的身体也十分疲惫。尽管所到之处,人们都在高呼“皇帝万岁!”但皇帝本人却深知来日不多,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还的预感徘徊在他心头。不过他早已作好随时放弃生命的充分准备。作者利用四方征战与政事辛劳之间的片暇,记录下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为后世在人生向度上开启了别样的风景。远古与当代,帝王或凡人,外部世界的进取终难替代内部心灵的安顿。今天,当工具理性与世俗浪潮蔓延至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时,我们更有必要从这穿越千年的不朽文字中,探望人生,寻找精神的故园。

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作者对自己说:我将遇见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傲慢的人、欺诈的人、嫉妒的`人和孤僻的人。他们染有这些品性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但是我作为知道善恶性质,知道前者美,后者丑的人。作为知道做错了事的人的本性是与我相似。

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很多人,就像作者说得一样,人毕竟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也知道善恶美丑。但有人却偏偏选择了从恶。作者说:不论我是什么人,都只是一小小的肉体、呼吸和支配部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只有用这段时间来清除灵感上的阴霾,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

我们每天都要进行反思,我们每天做了什么。所有的事物都可能消失,而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时间也是非常短暂的。我们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我们剩下的时间是越来越少,在衰老之前,我们应该要保持理智。

读了《沉思录》我深深感到了古人的智慧,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 11-12 档案托管和未就业证明(热门19篇)
    范文范本的选择应该注重多样性和典型性,涵盖不同风格和不同题材,以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小编为大家找寻了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阅读和学习,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
  • 11-12 危化品运输车辆租赁合同(模板22篇)
    租赁合同是当事人在租赁关系建立时,就租赁事项以书面形式约定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租赁合同是租赁交易中的重要文件,租客和房东在签订之前应仔细审查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 11-12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报告疫情(实用22篇)
    社会实践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并从中获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提供一些提升和
  • 11-12 幼儿园小班教学活动教案(优秀19篇)
    幼儿园小班是幼儿园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3-4岁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环境。这些幼儿园小班总结范文来源于不同的幼儿园和教师经验,有着丰富的实践依
  • 11-12 行政周工作总结精辟(热门15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内工作表现进行回顾和总结的重要步骤。如果你还不知道如何开始写月工作总结,不妨先来看看以下的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自入职以来,我遵照公
  • 11-12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工作计划(模板18篇)
    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有助于我们有条不紊地完成每一项任务。范文七:学期工作计划的执行让我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有了更好的规划和安排。一、班级概况:全班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
  • 11-12 房屋租赁协议格式范文(20篇)
    通过租赁,人们可以在短期内使用特定的财产或权益,而无需支付全部购买费用。租赁行业涵盖了许多领域,下面是一些热门租赁品类的介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
  • 11-12 本年度个人工作总结医生大全(19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情况的客观记录,有助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示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启发和借鉴。我自20xx年9月份参加
  • 11-12 大一学生个人工作总结(精选21篇)
    学生工作总结是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的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文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 11-12 健身操展演主持词(汇总19篇)
    大家好!我很荣幸成为今天的主持人,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大家带来一场难忘的活动。如果大家对这个话题有浓厚的兴趣,可以多了解一些相关的书籍和文章。获得风采奖的是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