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说课稿教学反思(模板7篇)

说课稿教学反思(模板7篇)

时间:2023-09-23 14:10:00 作者:JQ文豪 说课稿教学反思(模板7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教学反思篇一

今天上了两个班,采用了相同的教学处理。对于减数分裂过程的特点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接受。但今天的课我忽略了一个重点:染色体数为什么减半?在课后学生都来问,我应该在课堂中提出这个问题,让他们思考回答。

今天的课采用了模型辅助教学,直观性很强,学生通过观看模型很容易就掌握同源染色体联合、四分体等概念。

今天有几点处理也值得发扬,第一,播放有丝分裂过程的flash,学生回忆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特点,然后出示模型,学生判断是哪个时期,顺便复习染色体的数数方法、染色单体数。

第二,通过观察人类染色体图片,人类的46条染色体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有时又说是23对?利用这个疑问引出同源染色体的学习。

第三、减数分裂概念的理解教学中,发现通过预先播放减数分裂的flash,学生观察就能总结减数分裂的特点,复制一次,分裂2次,结果染色体数减半。我认为这时再补充进行减数分裂的对象就可以。我今天的处理是看flash,总结出了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看书,找出减数分裂的对像、特点、过程,显得重复。学生反映也停了下来,不只是反而不理解还是觉得重复无趣。

第四、布置课后作业,划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图。检查部分学生。画的很认真,积极性也很高。

说课稿教学反思篇二

通过对文本的众多分析后,我采用了以诵读带动感悟的教学方式,立足于诵,在诵读的过程中进行评点教学,突出“读、诵、悟、品”四个字,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诵读课文,感知内容”和“品读文章,感悟情感”两大板块。

在前一个板块中,先由教师范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明确读音、节奏和停顿等常识。然后学生自由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最后借助工具书,自主地疏通字词,疑难点提出,师生互动,合作完成译文的工作。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不仅熟悉了文章,而且还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提高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在后一个板快中,首先让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整理出自己对此文的一些感受,我给予提示,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一篇文章可从哪些方面入手,后进行生生、师生的交流对话。

这个环节的安排,既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地从自己所选择的角度去分析课文,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各抒己见、众说纷纭的课堂氛围。而后师生合作扣住教学内容设计出一系列的思考组织学生方向明晰地去感悟文本。在这一环节中,由于前面大多学生已经将文本分析的很好,于是对于这些思考题,他们都很快地能够比较准确的把握。

由于本文中所采用的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是一大亮点,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在最后我还设计了个学以致用的环节,让学生模仿文中的这一写法描写一堂语文课。

说课稿教学反思篇三

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并和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遗传规律有很大的联系,尤其对于遗传规律当中的计算至关重要,因此,这个地方也是理解遗传规律的关键所在。所以在讲解过程中要分析透析,尽量让学生听起来浅显易懂。

本节课在进入减数分裂内容讲解之前,利用了试管婴儿导入,这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让学生将生物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也让学生知道我们所学习的知识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的,从而认识到生物学的重要性。

由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给准确认知带来困难,因此成为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本节课一改以往只是通过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来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比较教学法,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特殊形式,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细胞、染色体、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比较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不同变化,归纳出减数分裂的特点。这样避免出现两个知识点的混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了知识抽象带来的理解上的困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受精作用在初中生物学中,学生已经学过,但是由于时间太长了,学生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本节课在进入课本知识点的学习之前的导入过程创设了1个情境:两个小布什的图像,看上去好像和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关系不大,其实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将生物学与现实相联系,都能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教师在这部分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资料信息来引导学生思考回忆起所学内容,并且在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和受精卵多样性的时候,应多举实例,加深学生的印象。

最后,要对有性生殖的过程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之间关系的理解。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领会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以下问题:

1、学生对于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分辨不清。对于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不能很好地辨认。

2、学生观察减数分裂动画演示后,不能很好地摆放染色体位置。对于在什么阶段摆放染色体,什么阶段染色体变为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不理解。

因此,在上新课之前,建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同时对于有丝分裂的过程要及时回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从教材或生活中提炼出问题,通过一系列的简化提炼,利用多种形式,化复杂为简单,更加具体有序,提升了学生对减数分裂本质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分裂图之间的区别,让学生搞清楚每个时期的染色体行为,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参与性强,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说课稿教学反思篇四

本节课是生物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2)新课标第二章第一节。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学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等知识基础上进行。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另外减数分裂又是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理解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学好遗传和变异的关键。因此,本节课内容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细胞中微观世界的物质变化缺乏感性认识,仍难以理解,较难抓住本质。在内容上,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掌握了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结果。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对于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相关知识便能掌握。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建构减数分裂过程模型的教学活动,学生亲自动手,小组合作探究,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进行推衍与分析,并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修正和完善,在建构模型的同时达成知识生成,理解减数分裂的实质,形成结构与功能观和物质与能量观,同时进行科学思维和方法的训练。

2、通过多媒体中所呈现的图片和动画,掌握并理解同源染色体概念。

3、通过体验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以及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

2、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建构模型,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本节通过推导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不是有丝分裂的结果,从而提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再通过设计探究减数分裂过程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小组合作探究,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进行推衍与分析,并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修正和完善,在建构模型的同时达成知识生成,真正掌握了减数分裂的概念。同时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减数分裂过程,让各个时期静止的图像变得具体生动有趣,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更加便于理解。但减数分裂过程本就是难点,还需要不断强化,巩固。

说课稿教学反思篇五

“细胞的减数分裂及配子的形成过程”在高考说明上是c级要求。这节内容历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老师非常头疼的`一节课。上这节公开课主要是为了跟同组老师共同探讨这节课最好的教学模式。

以前上课,我总是“一言堂”先介绍减数分裂的概念,再介绍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概念,然后才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第二次分裂能讲完,但感觉学生接受不好。这次我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分段阅读、设置问题、设置习题检查训练。虽然使得减数分裂的过程的讲解不完整,但调动了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学分析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概念,然后直接讲解精子的形成过程。采用了多媒体动画比较生动。在讲解精子的形成过程中,巩固这几个概念。如果再能画些版图来巩固概念、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各期的染色体行为变化,效果会更好。

这节课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也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领导和同组的老师也向我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现在我把今后要改进的地方总结一下:

1、导入应更紧凑,讲课多一些激情。

2、课前复习一下有丝分裂这样一节课效果会更好。

说课稿教学反思篇六

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生物科学(2)班

张芝嘉

一、教学设计依据: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使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过程成为一个主动探究和认识生命世界的过程,使他们乐于学习生物学和学会学习。基于新的课程理念、教材内容和编排,我将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学校具体情况,增加授课的吸引力,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这一课题位于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前承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后接生物的变异,是遗传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既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全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更能加强对遗传定律实质的理解,也为以后的生物的变异奠定细胞学基础。

2、学情分析:

初中的时候学生已经学过了生殖的种类,高中必修一 也学 过了细胞学的知识、染色体知识和有丝分裂的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还是相对薄弱,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将抽象具体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就成了教学的关键所在。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及自主学习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确立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

以精子形成过程阐述减数分裂的过程,这部分知识不仅是有性生殖的关键内容,而且前面涉及有丝分裂,后面是遗传变异的细胞学基础,要十分重视这一内容学习。因此确立本节重点是减数分裂概念、过程。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复杂、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形象思维模糊,思维方向容易偏离,学生感到枯味,难以理解,因此确立本节教学难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量变化规律及染色体动态。

5、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内容我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三、说教法学法

说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讨论学习以及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与准备。

学生:

1、预习课本内容

2、阅读《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思考如何建构各个时期的染色体模型

教师:备课并准备相关材料,自制染色体等模型,制作多媒体课件,事先将学生分组

2、整个教学过程大体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减数分裂概念以及受精作用

首先创设情境,引发认知矛盾,激发学习动机。先请学生根据本节题图,比较果蝇体细胞与配子细胞染色体组成及数目的不同。引导学生根据此图提出能联想到的问题。

介绍减数分裂发展史,激发学生学习减数分裂的兴趣。

假设:配子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那么以人为例,人的染色体则会一代一代成倍地增加,照这样推算,同学们体细胞的染色体就应该是你爷爷的3倍,可事实并不是这样,你们的体细胞的染色体仍是46条,为什么?”通过这一矛盾的设疑,激起了学生急于想了解此情况的求知欲,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整个课堂教学就从“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之后,演示卵式生殖过程即受精作用,提醒学生注意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进一步观察受精卵中染色体的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精卵的结合过程。这样,学生从画面上能清楚看出,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并且每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相似,由此引出同源染色体概念。为进一步说明同源染色体特点,插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图,最后得出完整概念。同源染色体是本课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在教学安排上,将第二部分的受精作用和同源染色体概念提前讲述,为的是分散难点,为后面讲述联会和四分体奠定基础。既然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都只有受精卵即体细胞一半,自然引出问题精子和卵细胞怎样产生?先请学生讨论,之后引出减数分裂概念。并展示学习这一概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 首先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度,我会先将姐妹染色单体以及联会、四分体等概念拿出来讲解,为了化抽象为具体,更好地吸引同学的注意,我将用自制的染色体模型来让学生轻松地理解这几个概念。接着交代减数分裂依然分为两期:间期和分裂期;以及两次分裂过程中细胞的名称: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然后,展示两 次分裂过程中各时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其各时期特征。在完 成整个过程学习后,让学生讨论完成两次分裂区别的表格。最后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精子形成过程的动画,加深对减数分裂的学习及理解,也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奠定了基础:将学生分组,用橡皮泥作为教学模具,演示精子形成过程。此时教师进入学生中进行指导,并让学生注意各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目变化,并在完成模具制作后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自制的模具以及演示过程总结归纳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规律。及时表扬肯定,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此方法是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设计的,陶先生说“在你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去想,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教师’费力少而成功多’,否则,‘教师收效少而学生苦恼多’。此方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尤为重要。

总之,选择”动“点,构思”动“作,设计”动“法,让学生在”动“中学,便产生了兴趣,”乐“了便从情感上喜欢,由浅层的喜欢日渐发展到深度的”爱"。

最后,总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先让学生讨论,教师再作补充,这样既使学生理解其意义,而且培养了归纳总结的能力。3.小结:

减数第一次分裂六个字概括:联会、分离、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 四个字概括:分裂、等数。简单明了,记忆深刻。

4.结束语:

生殖细胞除精子外还有卵细胞,卵细胞的形成也经过减数分裂,它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形成有何不同?我们下一节介绍,请同学们预习。

5、课堂练习

为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设计了两道课堂练习题,第一道题考查学生对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性的掌握情况,第二道题考查学生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两道练习题,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6、作业设计

完成书本第25页技能训练中的两道题

此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还能锻炼学生的绘图技能

五、说板书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减数分裂的概念: 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

性质: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过程: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来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2.精子的形成过程:

(复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变形)

2n

2n

n

n

n 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说课稿教学反思篇七

1、信息化教学的优越性

信息化教学是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学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以下优势:

(1)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很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许多知识进入课堂,再者由于学生在知识背景、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别,教师只能针对多数学生能理解的水平讲课,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差的学生跟不上,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影响了教学效果,课堂学习的个别化几乎无法实现。

(2)信息化教学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其一,有利于记忆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正是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刺激,将会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生物多媒体网络教学时,指导或引导学生,培养他们会用电脑、会上互联网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其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电脑并能上网,应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在网络教学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对话交流去获取知识,培养了他们运用因特网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协作意识。

(3)信息化教学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在网络上活动的教师与学生一起都成了学习者;在信息化学习中的学生把教师看成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而不是指导者,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消失了,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他们不仅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同时也可以同老师探讨问题,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交互式学习氛围。

(4)信息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容量。信息化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教学氛围轻松、活泼,学生能够在良好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极大的.提高了学习兴趣。采用超级链接的形式,控制性好,交互性强,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自由地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使教学容量大为增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其思维深度也大大增加。

2、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所遇到的困难

(1)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尚未转变。现代信息化教学能很好地创设情景,人机间的交互和教师的参与组织,让学生根据现有问题主动联系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对这种联系认真思考从而完成意义建构,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但多数教师,还没突破教学中传统思想的束缚,信息化教学受制约。

(2)缺乏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网上资源丰富多彩,但能适合教学的软件还不多。如果由教师自己制作,不仅要学习有关软件知识,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难免对所教学科有一定的影响。而且所制课件的实用性、应用性也值得思考。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