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专业23篇)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专业23篇)

时间:2023-11-24 08:36:19 作者:纸韵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专业23篇)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参考依据,它可以让教师清晰地知道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应该如何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教案,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教学的参考和借鉴。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淘气和笑笑正在分苹果,他们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去帮帮他们,好吗?(大屏幕出示主题图)观看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

2.算一算、议一议。小组合作。在小组内讨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汇报。

a组、利用数数的方法,一盘:6个,两盘:12个,三盘:18个。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摆小圆片的过程。(直观展示给学生。)。

b组、利用减法的方法:18-6-6-6=0。

c组、利用乘法口诀:三六十八。

d组、利用除法竖式的方法。

4、小组派两名同学,到黑板,一名演示竖式计算过程,一名讲解,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5、结合学生板书,教师补充,强调竖式的书写顺序: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在左侧写除数,商要和被除数的各位对齐。强调除法竖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6、指明说一说除法竖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学练习说一说。

18÷2=63÷9=。

三、学中做。

学生练习在小组内说一说除法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里能填几?

3×()258×()367×()29()×736。

4、小黑板出示:错题解析。

四、质疑。

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五、课堂检测。

8÷4=64÷8=81÷9=。

集体订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扬。

六、总结本课。

同学们,在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分苹果。

18÷6=3(盘)。

竖式。

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写除数,商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橘子”,课本第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橘子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试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试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课件出示14个橘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如果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教师板书)。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师:从题目中你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生:每盘放4个橘子,总共有14个橘子。

师:题目要求我们要怎么分?

生:每盘放4个(平均每盘放4个)。

师:那题目要我们求什么?

生:14个可以放几盘。

师:根据这些信息,谁知道该怎么列式呢?

生1:从14里减去3个4等于2,所以可以放3盘;(14-4-4-4=2)。

生2: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还剩2个。

生3:可以用除法运算列算式:14÷4=3(盘)……2(个),说明可以放三盘,还剩2个。

3、教师与学生合作摆一摆,验证以上结论是否正确。

4、介绍用竖式解决以上问题。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14÷4=3(盘)……2(个)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每一步的含义:

先写“厂”,表示除号,把要分的14个橘子,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把每盘的橘子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写好后,按下面的步骤用竖式计算。

一试商:14除以4,商是几,写在哪?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3,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14的个位对齐。

四检查:看看余下来的数是不是比除数小,并说说竖式上的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4页的第3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6×8=。

5×4=。

3×4=。

5×3=。

2×6=。

4×6=。

4×(12-8)=。

6×5+24=。

二年级下册数学试卷第一单元人教版二、下面是明明调查本班同学喜欢吃水果的情况。

葡萄男生:5人女生:7人。

西瓜男生:10人女生:6人。

苹果男生:12女生:8人。

菠萝男生:9人女生:5。

喜欢吃()的人数最多。

文档为doc格式。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范文

style="color:#125b86">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练习。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既有除法又有减法的算式。

教学重点:

掌握除加混合运算中的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用诗意的语言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浓浓的母爱缓缓地流入学生的心田。带着对母亲的爱,在身心愉快的情境中探究新知,相信学生会更主动。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说说图画上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放手,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板书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

同桌互相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引导边看图边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因为必须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2.小组合作用不同算式列式解答:1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提示:一支康乃馨的价格该怎么算?

3.指明让学生扮演:

24÷8=3(元)5-3=2(元)。

5-24÷8。

=2(元)。

4.说一说有减法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

让我们再看看其它花的价格吧!

指明读题(2):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共多少元钱?

四、课堂总结。

思考回报:

1.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该怎么解决。

2.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板书设计:

买鲜花。

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钱?

24÷8=3(元)5-3=2(元)。

5-24÷8。

=2(元)。

答: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1元。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767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体会类比思想。

2.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彩色纸条。

学具准备:

彩色纸条。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让学生说一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同桌之间,找一找,说一说。

说说一共指的是谁和谁一共。

求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就是用青青吃的蚊子数加上蛙蛙吃的蚊子数。

2.解决问题。

可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题意。

学生列式。

四、巩固练习。

两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虫?

学生独立找解题所需要信息,并试着解答。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一、教学内容:

54——55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每只猴子平均可以分几个月亮?”

(二)、学习0的除法。

问题:把几个月亮平均分?分给几个猴子呢?

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

列出除法算式:0÷5=0(个)。

引导:分给6个猴子呢?0÷6=0(个)。

分给7个猴子呢?0÷7=0(个)。

得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小练习:0÷3=0÷8=0÷9=6×0=0×8=。

(三)、巩固练习。

做自主练习1和2。

(四)、拓展练习。

剪窗花。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大部分同学内容能够掌握有关0的除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是很熟练,必须多做练习。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1.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1.8.2认识半时|人教课标版。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整时与半时的区别,半时的两种写法。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明明起床、吃饭、读书、运动的图片。

2.提出问题。

生:明明早晨6点就起来了。

b.他在什么时刻吃早饭呢?这个时刻以前我们没有学过,你知道吗?

生:7时半。

c.那么明明是在什么时刻开始读书的呢?

生:他在8时半读书。

d.下午明明他们有一节体育课,你知道明明踢球是在什么时刻吗?

生:3时半他在踢球。

揭示课题:明明是个很守时的孩子,他每天6时起床,7时半吃饭,8时半读书,3时半踢球。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半时。(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课件出示3时半钟面。

a.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刻吗?请用你的学具钟表,依照图上钟面拨一拨。

b.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自主汇报:时针指向3和4中间,分针指向6,就表示3时半。

3.依次出现4时半、10时半、7时半。

请小朋友们观察,并动手拨一拨,说一说。

a.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4时半、10时半、7时半它们的分针都指向6,小学数学教案《1.8.2认识半时|人教课标版》。

b.半时和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生:整时它的分针都指向12,半时它的分针都指向6。

总结得出: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4.引导学生观察半时的写法。(讨论)。

整时有几种表示法?想一想半时的电子表表示法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归纳: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

三.实践应用。

1.想一想你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加深对半时的认识。

完成小英的作息表。

2.游戏活动。

a.教师说出几个时间,让学生用钟表学具拨一拨。

b.同桌合作,一个说时刻,另一个拨出来,相互交换。

四、全课小结。

今天大家都学会了新本领。我们可以一起来帮助小蜜蜂完成它的日记了。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钟表,知道了时间是很宝贵的,希望小朋友们像明明一样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五.拓展创新。

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六。

[让学生通过设计星期六的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认识半时是认识钟表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在前一天认识了钟面也知道了整时的表示法。这节课是上一节课的延伸。我的设计上主要是要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去主动的获取知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节课初通过让学生帮明明写日记的'要求,让学生产生帮助别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的目标性,因而很快地进入了状态。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积极的。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这节课很多知识的总结都是由学生通过自主的讨论,操作自己得出来的。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动手拨一拨、认一认,自己找出半时的时候分针、时针所指位置的特点。在反复操作中强化学生对半时的印象,但又不觉得枯燥。因为即使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也力求多变和有趣,通过游戏的形式去巩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用实践应用活动巩固知识,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在课末布置的作业中让孩子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周末,使所学知识能够真正派上用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自主能力。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中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的运算意义。

(2)让学生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在探索口诀的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碰碰车、水上游船、猴子爬树……。

出示课件中的游乐场。

游乐场中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看到了吗?

生1:看到了过小火车、碰碰车……。

生2:玩过小火车的有20人。

生3:碰碰车上也有8人。

……。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是数的。

生3:我是算的。

板书:2+2+2+2=8。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怎么用乘法计算。

2.探究新知。

学习第47页例1(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飞机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用数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的3+3+3+3+3=15。

c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看出来?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很容易看出来,但班内还有个别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所以,任何问题都要从易到难。

汇报:每个加数都是相同的。

学习第47页例1(2)。

出示课件中的例题图片。

a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火车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用数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的4+4+4+4+4=20。

c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看出来?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汇报:每个加数都是相同的。

学习第47页例1(3)。

根据上面所讲,请同学们自学这个例题。

汇报:2+2+2+2+2+2+2=14。

小结: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乘法算式:2×7=14或7×2=14。

师:我们以前学过加号、减号,这个左斜右斜的×就叫乘号。

提出要求:谁能把上面的几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谁来挑战?

师:你们知道乘法算式怎么读吗?

指名回答,师生更正。

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

3.教学“2×7=14”的意义。

小组讨论乘法的意义。

汇报结果。

师总结:“2”表示相同的加数,“7”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4”表示相同加数的和。7个2相加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7×2=14,这里都表示7个2相加。

讨论:如果更多的2相加,例如8个、12个……又该怎么写呢?

学习第48页例2。

师:同学们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数字叫什么名字吗?

5+5+5=15。

5×3=15。

3×5=15。

3和5都叫“乘数”,“×”叫乘号,“15”叫积。

4.课堂练习。

把48页做一做独立完成,然会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更正。

5.拓展提升。

加法算式: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或_____。

b.把练习九的1、2、3独立完成。

课后小结。

提问: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师生总结:

a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简便。

b左斜右斜的×就叫乘号。

c第一个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第二个乘数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等号后面的数表示相同加数的和。如:2×7=14,7个2相加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7×2=14,这里都表示7个2相加。

板书。

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数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5个33+3+3+3+3=155×3=153×5=15。

7个22+2+2+2+2+2+2=147×2=142×4=14。

2×7=14读作:2乘7等于14。

7×2=14读作:7乘2等于14。

5+5+5=15。

5×3=15。

3×5=15。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一、充分体现数学探究型课型的特点。

本节课我按照游戏操作引入——产生问题——猜想——验证——推广运用这一主线组织教学的。让学生在行动中生问题,由问题生猜想,由猜想生价值。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经历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的自主探索过程,虽然花的时间比较多,一些课后的练习不能在这堂课中解决,但是我认为是很值得的,我们不光是获得结论,更应该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态度和初步的探究能力、思维得到发展。

二、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创设融洽的学习氛围。

本节课我比较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以问题为中心,吸引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形成师生互动,同时还注重用激励式的语言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求。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33—35页中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其相关简便运算后学习的。我主要是从下面几个环节展开教学的。

1、复习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共同回忆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因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实际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它们的基本原理一样,只是所处的运算不同。我在教学中,就充分把握这一点,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迁移新知,自主探究出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还进行了诸如“2×5,25×4,125×8,20×5,……”这样的口算题训练,其目的之一是通过这组口算题的练习,明确这些题目的共同特点是都是乘法运算,而且积是整十或整百或整千数,为后面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奠定了基础,其目的之二是通过这一组乘法口算,揭示今天的学习内容。

2、探究新知环节,我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探究解决“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和“一共要浇多少桶水?”这两个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在此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两种方法的比较,归纳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随后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刚刚学到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巩固练习主要穿插在各个知识点的教学之后,及时反馈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注重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过程的同时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

1、在推导规律的过程中,导课比较快主观上是时间紧张,可课后想想,实际上是引导不到位,难以完整地总结出乘法结合律。结果,有个别学生对乘法结合律不太理解,运用时问题较多。

2、教学语言还要注意精炼,有时还是喜欢重复学生的回答。

3、要注意多媒体运用和板书的有机结合。

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多听课,多学习。学习优秀教师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效率。

2、加强同科组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点,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并关注了对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际测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难点:通过实际测量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估一估”、

“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学具:米尺,卡片,吸管,铅笔,剪刀,测量单。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温故引新。

1、观看数学故事《偷吃红土的小象》。

2、回忆在测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师:你觉得在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周老师带来了现场留下的脚印,谁来测量?

生:测量并汇报,这个脚印的长度是10厘米。

3、揭示“分米”。

师:10厘米还可以用另一个长度来表示,它就是——1分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米的认识。

师:你知道分米用字母怎么表示吗?

二、认识分米。(11:00之前必须结束)。

1、在直尺上找出“分米”,揭示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现在请你拿出直尺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ppt活动一:

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生汇报。

师:很好!1分米=10厘米。

2、自主学习,进一步认识分米。

师:现在我们就利用这根吸管来继续研究1分米。请看活动要求!

ppt活动二:

估估一估1分米的长度。

量用直尺量一量,进行调整后剪下1分米长的吸管。

找用1分米长的吸管比一比,量一量长约1分米或几分米的物品。

生汇报。

师小结:在今后的估计中,这些1分米、2分米、7分米(分别拿出吸管、文具袋,指出课桌的高)的长度都可以作为我们估计的标准和依据。

3、发现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上学期我们还认识了米,那米和分米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试着在米尺上找一找,也可以借助吸管来研究。

ppt活动三:

小探究。

1米?分米。

生汇报。

师小结:真棒!我们通过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用手指来比划1分米,还找到了生活中的1分米,相信同学们对分米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感受!

三、认识毫米。

1、通过“量一量”,揭示毫米。

师:请用直尺在测量单上“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生汇报。

师:不是6厘米吗?铅笔的'长度比6厘米长,但是又不到7厘米,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它就是刚刚——毫米,用字母来表示。

2、通过自学,发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一起对分米进行了研究,接下来请同桌之间用研究分米的方法,展开对毫米的独立学习吧!

ppt活动四:

找一找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

比一比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

看一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或几毫米。

想一想1厘米=?毫米。

生汇报。

师小结:看来同学的收获可真多,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1厘米=10毫米。

3、通过摞卡片,感受毫米、厘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刚我们说一张卡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现在请你将3张卡片放在一起,这时的厚度大约是——3毫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3毫米,现在把5张卡片放在一起,这时的厚度大约是——5毫米,再用手摸一摸!如果同桌两个人把所有的卡片合在一起,这时候大约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用手指感受一下10毫米的长度吧。

师:10厘米也就是——1分米!那看来1分米就是10厘米,也是100毫米!看来1毫米实在是太短了!不细心都注意不到,所以,在测量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并且在老朋友米和厘米的帮助下,发现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接下来就请你带着这些满满的收获,赶快帮黑猫警长找到偷吃红土的小象吧!

四、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1、测量脚印。

师:你觉得案发现场的这个脚印是哪只小象留下的?

生独自测量。

师:看来确实是小象嘟嘟偷吃了红土,可是,你知道小象为什么要偷吃红土吗?

师:红土中有小象所需要补充的矿物质铜和盐,但是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东西,不劳而获是不对的。

2、修改日记。

师:小马虎最近也学习了长度单位,他已经迫不及待的写了一篇数学日记,一起读一读吧!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脸,

用70米长的毛巾把脸擦干,吃过早饭去上学。来到学校,我坐在5分米高的凳子上,

拿出7厘米厚的语文书准备开始语文课。

3、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师:这两个算式请同学们今天回家后想一想,并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爸爸妈妈听!

1()-9()=1()1()-99()=1()。

4、全课小结。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收获了很多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其实长度单位不只是我们现在认识的这四个,还有比米更长的单位,也有比毫米更短的单位,这些长度单位都等着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去探索、去发现!

五、板书。

分米、毫米的认识。

1米=10分米分米d。

1分米=10厘米厘米cm。

1厘米=10毫米毫米mm。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搭一搭》教案

教学内容:

搭一搭、认识余数。

教学目标:

1.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经历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教具: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大屏幕出示主题图)。

二、合作探究。

1.学生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交流思考过程。,把学生摆小棒的过程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2.认一认,想一想。

如果用除法竖式算一算,应该怎样列算式呢?想一想,结果又是多少?同桌合作完成。汇报。

横式应怎样列呢?134=3(个)1(根)。

你能说一说每个数在操作过程中表示什么?

特别是余数1,为什么它要剩下?

填写单位是难点,所以引导学生说一说。

3.搭一搭,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1)小组合作并填写表格。汇报填写算式和单位。

(2)观察表格,比较每个算式的余数和除数。

(3)说一说余数和除数分别表示哪部分?

4.再分别用25、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试一试。

三、练习巩固:

完成书练一练1-3题。

四、错题解析:

264=56324=78。

五、课堂检测。

1、把16块西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块还剩()块。()()=()(块)()(块)。

2、有23条鱼,每7条放在1个鱼缸里,可以放()个鱼缸,还剩()条。()()=()(条)。

集体订正答案。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搭一搭(一)。

134=3(个)1(根)。

竖式。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们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欲,学得积极主动。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也获得了实施新课标的一次成功体验。

稳定性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要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节课,学生学习情趣高,个个抢着发言,抢着上台来演示,甚至有的同学一边举手一边都想下位子,看来比较乱,但是他们都是为了学习,这样的乱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表现。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春天到了,光明小学的老师决定带同学们去春游,他们要分发一些食品。而且还给你们带来了礼物)今天老师要分给你们。请小组长来领礼物(12块糖)同学们动脑筋想办法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而且要求每个同学都满意)。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什么是平均分?

(3)你们用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教学反思:学生初步感知了平均分的含义,并会动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平均分。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 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 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认记生字,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生字卡、课件。

二课时。

(一)

一、画面引入。

播放早春的课件,学生说说早春的特点。

师: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 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

3. 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 口头扩词,看谁最能干。

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1. 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二自然段。

2. 读第三自然段,能读出什么?

3. 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4. 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四、朗读练习。

可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挑战读。

五、配乐朗读,读出感情。

播放轻音乐,创造想象的氛围。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

一、 复习巩固。

1. 同桌抽读生字卡。

2. 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 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 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

3. 背诵课文。

4. 个别抽背。

三、 指导写字。

1. 认读生字。

2. 扩词练习。

3. 重点指导“溪、摇、躲、躲”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部件。

4. 学生练习。

四、 同桌合作学习,完成“找找说说”的练习。

五、 迁移运用,拓展想象。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

六、 实践活动。

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自己发现的春天,可以从气候、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眼进行观察。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挂图 生字卡片 小黑板

2、查找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字音

1、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种形式读,掌握字音。

重点字音: 荣 宿 篱 疏

4、再读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2、小组朗读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随机解决学生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小组赛读

注意鼓励有个性的朗读。

4、教师范读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5、学生美读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6、畅谈发现

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

7、启发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8、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9、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四、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背诵两首古诗

二、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字。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

如,离——篱 味——未

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9个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 烧 荣;平舌音:菜 宿 。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仔细观察。

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沟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沟的拐弯处要圆润。

4、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3 笋芽儿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地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学习重难点:目标1、2。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自己学习生字。

2、教师准备笋芽儿生长的影片或挂图,一段轻音乐,以及生字卡。

学习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读课题:“笋芽儿”是什么样儿的?

2、播放影片片段或出示挂图观察,然后学生练习口头描述笋芽儿的样子。

3、引入课文学习,知道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自己识字的情况:

1、播放影片或出示挂图学生观察,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己读课文,碰到难记的生字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

(2)学生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

(可以从图画认识“笋”;

动作认识理解“揉一揉、扭动、向上钻、爱抚”;

读书上带有生字的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

(3)学生自己小声读一遍课文。

4、练习写字:

(1) 连词书写,不能写成aabb式;

(2) 指导带有口字旁的几个字的写法;

(3) 指名书写“唤”,师生共同评价修改:

(4) 学生练习书写;

(5) 抄写要求积累的词语;

三、深入朗读,感悟课文,体会情感;

1、再次播放影片或出示挂图观察,了解笋芽儿生长过程;

2、学生分组学习交流,有感情朗读课文:

(1) 分学习小组读课文,然后讨论: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2) 讨论后推选同学在全班交流;

(撒娇——钻出地面——长成健壮的竹子)

(3) 交流:你们从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引导体会笋芽儿生长过程的美: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妈妈……明亮而美丽的世界……)一边体会一边练习朗读。

(4) 有感情朗读课文:

(1、2自然段应柔和、轻声,3自然段声音稍大、急促、粗重,最后两个自然段应读得响亮、自豪、欣喜。)

指名读,评价;

小组间竞赛读;

3、深入感悟:

(1) 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2)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得到过哪些关心和爱护?

四、拓展运用练习:(选择使用)

1、 摘抄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或句子,熟读成诵,然后交流;

2、 学生仿照例子,按课文内容编写儿歌:

“春雨淅沥沥,淅沥沥,

小草呀,快钻出来!快钻出来!

春风笑盈盈,笑盈盈,

小鸟说:“我要给您唱歌!我要给您跳舞!”

4 小鹿的玫瑰花

教学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有积累词语的爱好和习惯。

2.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3. 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头饰、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 春天来了,人们都忙着栽花种草,看,可爱的小鹿也不例外,它也栽了一丛玫瑰呢!

2. 板书课题,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 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3. 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如:(1)利用图画或实物帮助识字。

(2)利用汉字的特点识字。如表示动作的字“瘸、拐”等。

(3)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和正音。如,“玫瑰”的“瑰”单字读第一声,在“玫瑰”一词中读轻声;“骨”多音字,在“花骨朵”里读一声;“莺”是后鼻音。

(4)在组词中识字。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整体感知。围绕课后“泡泡”里的“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感知。

2.结合上下文对比朗读感悟下面的句子,说说鹿弟弟这样说的原因。

(1)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也没看着。”

(2)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3.展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如,第三、四自然段读得稍慢,在句中体会“惋惜”的意思,读出遗憾的心情。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高兴、欣慰的语气,表现小鹿因为给人带来花香、带来美好生活而感到欣慰的情感。

4.分角色小组朗读,进一步讨论“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呢?”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

5.在表演中引导学生感悟。

(1)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要演的角色,研究他们的表情和语言,然后在组内分角色试一试。

(2)指名表演,加深理解。

指导演小鹿

要创造性地表演小鹿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没见到玫瑰花的情景。提示学生可将作者的叙述性语言转化为人物的独白,在表演中揣摩小鹿的心理。

要细心揣摩小鹿玫瑰花的心情。提示学生可以将小鹿的心理活动用语言表演出来。

表演小鹿听到了黄莺和微风的述说后高兴的样子,体会他心情的变化。

指导演鹿弟弟

鹿弟弟心情有什么变化?(由“惋惜”到“也高兴地笑了”)玫瑰花开的时候,虽然小鹿自己没有看到,但是花儿给大家带来了美丽和快乐。因此,他感到高兴,觉得这玫瑰花没有白栽。

指导演黄莺和微风

表演黄莺和微风说的话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赞美)体会黄莺和微风欣赏到玫瑰花时的快乐。

四.实践活动

假如小鹿种的是迎春花或者别的花,黄莺和微风会怎么对小鹿说呢?查查有关资料,再替黄莺和微风写几句台词。然后可按自己编的内容,进行分角色对话或表演。

第二课时

一.诊测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认读“我会写”中的12个生字,读准字音。

2.扩词练习,看谁组得多。

3.想办法记忆字形。

4.指导书写。

(1)学生认真观察,联系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式的书写指导。如,烧——浇,躲——躺,由——抽,射——谢,歌——哥,别——拐,青、争——静。

(2)结合上学期学过的“游、倒、啊”等字,再次强调这类字的书写要点:三个部分要尽量写得瘦长。

(3)“微”字中间有一短横,下面的“几”字要变弯钩为提;“骨”字上边中间是横折,下边的“月”字变撇为竖;“渐”字中的“车”下面要变横为提,比顺为先竖后提。

5.学生书写,老师行间指导。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嫩绿 浓密 惋惜 终于 渐渐地 静静地

2.完成课后“我会读”的练习。

(1)展示读词语和句子。

(2)仿照例句,进行扩展练习。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 启发学生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中的比喻。

2 积累生字、词语、春联。

3 训练孩子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 字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我的发现

1 读题,明确题目意思。

2 你发现图中有哪八种事物?

3 读“泡泡”里的话,学生自主发现,按照“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的句式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调动孩子发现的兴趣。

4 你发现八种事物中还有什么想什么?

5 出示句式“我发现 像 。”学生口头补充句子。

6 教师提示表达的顺序可以灵活,如:“银杏叶像扇子。”也可以说成“扇子像银杏叶。”

7 小组交流,口头补充句子。

8 扩展:你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非常相似?

请用“……像……”的句式说说。

二 日积月累

1 读题,明确题意。

2 读读认认。

(1) 自读八组字词。

(2) 每组横线左边的字是怎样得到横线右边的字的?(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3) 小组合作学习,区分每组两个字在形、义方面的不同之处。

3 读读背背。

(1) 小黑板出示四副春联。

(2) 告诉雪糁春联是春节时帖的吉庆的对联。

(3)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春联。

(4) 教师示范读,师生对读,反复吟诵,背下来。

4 我会说。

(1) 出示“ 的春光”,教师语言提示“怎样的春光”,填上“美好”,提醒孩子要搭配准确,用词优美。

(2) 出示“ 的天空 的阳光 的田野 的小溪 的枝条”

(3)小组交流,汇报。

(4)我们学过的课文有这样的短语吗?

三 展示台

1 读学习小伙伴“泡泡”里的话,明确本次展示的内容。

2 展示孩子们收集的词句、书法作品,予以评比。

3 在春天里,你还想展示些什么呢?(诗配画等形式均可)

第二课时

一 口语交际

1 自读17页方框里的话,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春天里的发现》。

2 老师展示一个关于春天里的新发现。

3 什么是“新”发现?(让学生明确课文中学过的,别人说过的就不是新发现了,要想有新发现就必须仔细地观察。)

4 小组交流自己的“新”发现。(启发学生从植物、动物、天气变化以及人们的活动等方面去观察。)

5 学生汇报自己的“新”发现。

6 写一写自己的“新”发现,注意指导写话的格式,如:每个自然段前应空两格。

二 宽带网

1 学生自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2 让学生了解“市花”的相关知识。

3 你从文中知道了哪些城市的市花?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市花?

4 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市树吗?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 出示挂图,引导观察。

2. 弄清图意,板书话题:说说我的家

1. 学生看图听老师说话。

“我叫王小明。我家住在环成花园2号楼201室,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爸爸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一位售货员。我很喜欢自己的家。”

2. 思考问题,明确说话要求。

(1) 提问:听了王小明的介绍,你知道了他家的哪些情况?

(2)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住址、家人、工作、感情。

(3) 学生借助拼音读读本次说话的具体要求。

(4) 借助板书内容,教师提示说话要求。

1. 指名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练说。

2. 将四个问题连起来练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 提名说,对照要求评议。

4. 学生分小组练说,

教学后记:学生对练习一的学习很感兴趣,学习《村居》很乐学。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了解故事《剃头》,知道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惩治巴依老爷的。感悟阿凡提的聪明和帮助穷人的正义感。产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2.引导学生运用泛读法、精读法、摘记法、提问法等方法去阅读书籍,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提高阅读效果。

3.在阅读过程中,感知角色,产生美好的情感。

激发阅读故事书的兴趣,让学生在“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过程中体会与享受读书的快乐。

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人物贴画,课件。

一、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阅读一些课外书,积累好词好句,为以后写作文打下基础,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就一起读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就是《阿凡提的故事》。

二、认识书本封面、扉页、目录。

1.观察封面。书名、作者、出版社、图案。

2.认识扉页。是书翻开后的第一页(即整本书的第二页),扉页的作用首先是补充书名、著作、出版者等项目,其次是装饰图书、增加美感。

3.前言。

4.了解目录。

目录包含几部分?小标题和页码。

怎样快速地找到故事?先看小标题,再找到页码。

训练学生利用目录找到故事。

三、交流喜欢的故事。

1.师介绍自己喜欢的小故事。(师相机板书)

(1)听故事录音。

(2)自己读故事,指名交流。(板书:读故事)

师:要想有更多的收获,我们还要把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和描写生动的句子摘录下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拿起铅笔,用你喜欢的方法去细细品读吧,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你的同桌一起品味,边读边把你觉得用得好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画出来。

(3)看故事视频。(板书:爱积累)

(4)谈谈体会。(板书:谈体会)

阿凡提--幽默机智。巴依--愚蠢贪财。

2.师小结方法,出示阅读提示:

(1)读故事。

(2)爱积累。

(3)谈体会。

3.小组成员按照“阅读提示”交流自己喜欢的故事,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在《阅读记录卡》上做记录。

4.全班交流。

四、课外阅读方法总结。

师过渡:《剃头》这个故事听过了,读过了也看过了,那你喜欢故事中的阿凡提吗?为什么?不仅我们小朋友喜欢阿凡提,大人也喜欢他。阿凡提不仅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的人,就是在国外也非常有名。听听老师对阿凡提的介绍。

1.介绍阿凡提。

2.师小结:平时我们在看书的时候,读了故事情节,还要思考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人物品质。可以把故事说给父母、朋友听。

3.在这本书中,阿凡提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一起读:要想变聪明,就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小朋友从故事中读懂了一个道理,真了不起。

五、阅读延伸

小朋友,阿凡提的故事会告诉我们许多变聪明的办法。希望大家把读书当成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娱乐,一位可以陪伴终身的伙伴。愿大家能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成为博览群书的小博士。最后响起我们的读书口号:读书让我快乐,读书让我增添智慧。

六、推荐书目:

严文井《“歪脑袋”木头桩》

冰波《孤独的小螃蟹》

陈伯吹《一只想飞的猫》

板书设计:

《阿凡提的故事》

阿凡提--幽默机智

巴依--愚蠢贪财

读故事

爱积累

谈体会

数学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帮助儿童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坐在第几组第几个。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童体验空间方位。

儿童对空间方位的表征至少有三种形式:(1)自我中心的表征。即用主体自身与目标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来标明目标物的具体位置。如儿童背靠着物体,说物体在他的后面。(2)自然标志的表征。即用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与目标物之间的关系来标明目标物的具体位置,如茶几在沙发的前面,电视在茶几的前面。(3)去自我中心的表征,利用一些抽象的.形式来描述目标物的位置,如用地图来描述目标物的位置(参见“空间概念的发展”—《认知发展心理学》陈英和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而一年级(6~7岁)儿童正处在前运算阶段的末期,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思维的支配,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情景和活动来进行。例如,要确定一个站在对面的人的左右,开始儿童需要真正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才能确定,以后才能逐步想象自己处在那人的位置上,以此确定其左右。教材根据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创设了适合学生又便于操作的情景,使他们一方面亲身体验生活和学习环境中的方位,另一方面又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根据研究,儿童在掌握空间方位的过程中,首先把不同的方位与自己身体的一定部位相对应,建立起以下的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右面是右手,左面是左手。儿童最早分出的是垂直轴的上边的方向,这是由儿童身体的垂直位置决定的。儿童对垂直轴下边的方向的区分和对水平面两对方向(前和后,左和右)的区分则要晚些(参见“儿童空间定向的发展”—《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形成》〔苏〕a.m.列乌申娜曹筱宁成有信朴永馨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1月第1版。),其中对左、右的区分则比较困难一些,研究表明,儿童一般在7~9岁左右,不仅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标准辨别左右(参见“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朱智贤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9月第1版。)。所以,教材把有关方位的认识安排到本册,并按照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难易程度来安排,其顺序:“上、下”,“前、后”,“左、右”。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会正确书写课文中的9个生字,背诵课文。

体验投身到大自然中的情趣。

生字卡片。

二课时。

一、导入。

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读通课文,记住生字。

2.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正音,开火车读词语)。

害羞嫩芽音符触摸喜鹊。

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探出头来。

3.说说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加点的生字。

4.请从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5.说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正音。

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教学4——7自然段)。

四、自由朗读,背诵课文。

朗读课文(4——7自然段),尝试背诵。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4——7自然段。

2.自己课后去寻找春天。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词语。

害羞嫩芽音符触摸喜鹊。

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探出头来。

2.说说课文中的孩子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3.背诵课文4——7自然段。

二、朗读感悟课文。

1.交流自已课后找春天的情况。

2.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体会作者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感悟“冲出、奔向”等词语。

3.你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

4.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含其中的感情。

5.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三、指导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1.观察要写的9个生字,说说有什么共同点?

2.重点指导书写“溪、摇、躲、解”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部件。

3.完成课后“找找说说”的练习。

四、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兔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或段落。

3.练习背诵课文。

五、作业布置。

1.完成《作业本》练习。

2.画一画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板书设计:

找春天。

小草——眉毛。

野花——眼睛。

嫩芽——音符。

小溪——琴声。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能借助汉语拼音都准字音,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停顿合理,语气自然。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1.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鼓励学生将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想把一位小小的魔术师介绍给你们,它会多种变化,就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它是什么?(播放录音故事)

2、生:水。

3师:对它就是水娃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水有关的课文。《我是什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课文大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师:要听准字音。

师:听了老师的读,你想对老师说什么

生1:老师读得很有感情

生2:老师读得很流利

师:你们想读吗?

生:想

师:好!现在我们自由读课文。把圈画好的生字多读两遍,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要反复多读几遍,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生:自由读课文

师:课文读到这儿,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3、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生:评价

师:有的同学没有举手,可能还没有和生字交上朋友。现在大家再读课文,都准字音。

4、自由读课文

师:之前同学们积累了很多识字方法。谁来说一说

生1:加一加,减一减

生2:换偏旁

生3:编字谜和顺扣留

生4:编儿歌

师:同学们积累的识字方法可真不少下面小组里相互交流一下

5、生:小组自学生字师:、把你好的识字方法说给你小组里的同学听,现在小组里交流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师:就学到这里,谁来说一说你都学会了哪些生字。

6、生:汇报生字。

(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字形时,可以利用汉字的构字规

律和字形、字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识记。如“晒”是日字旁,与太阳有关等;

师:随学生汇报生字,板书

7、各种方式巩固字词

自由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8、指导书写:海、洋。(这些字的部首都是学生熟悉的,对于它们的笔顺,教师不必要过于指导,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9、,访写、展示、评价

10、在识记生字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并且学会总结,交流,跟大家一起分享识字方法。

师:我都变成什么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三、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自己的收获时,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加深对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3.经历整理过程,构建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间的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

4.在解决问题中感受除法和混合运算的价值,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解析:

在问题中经历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整理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计算的方法;在对比中明辨混合运算的顺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巩固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

2.巩固同级、不同级及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深化对运算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整理除法相关知识,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一)游戏活动:

教师选12个小朋友上台。

1.分组。

让其他同学给他们分分组,要求每组人数同样多,且每组不止1人。

(可以每组2人,分成6个组;可以每组3人,分4个组;可以每组4人,分3个组,可以每组6人,分2个组。)。

2.抢答。

分好组后,开始抢答游戏。

(课件依次演示:)。

(二)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复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形式,既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知识,即除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从而揭示课题,又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回顾梳理,构建联系。

(一)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1.课件出示:

(1)16枝铅笔,装在4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多少只?

(2)16枝铅笔,每8枝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3)16枝铅笔,装在7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枝?还剩几枝?

2.学生分析后列式并计算。

3.学生汇报。

(1)三道题如何列式,为什么用除法列式?

(2)计算时用什么乘法口诀?

(3)第三题余数是多少?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

4.学生自主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并解答。

例如:每3枝装一盒,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5.说一说: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异同。

6.练一练:

(1)出示习题:如果每枝铅笔8角,小英带了6元钱,她最多能买几枝?还剩多少钱?(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2)汇报交流,并说说用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3)比较:60÷8=6(枝)……12(角)60÷8=7(枝)……4(角)。

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第一种错误的原因,为什么不能剩余12角,(因为12角里面还有1个8角,还能买一枝铅笔。)从而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串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更好地理解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二)复习混合运算。

(1)说一说:先请学生说说这些混合运算的顺序。

(2)分一分:让学生将这些算式按运算顺序进行分类。

(3)根据分类结果分别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举出类似的例子。

2.练一练:

(1)课件出示:18-6÷3(18-6)÷318÷6×318-6×3。

(2)学生计算。

(3)汇报交流计算方法:先看运算顺序,然后计算。

设计意图:混合运算的重点是先看运算顺序,因此在复习前出示三类不同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分类,既突出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又给学生复习混合运算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

结合直观图巩固对除法及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沟通两者间的关系。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

巩固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强化试商的技能。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以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的方式,突出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巩固,同时培养认真审题的能力。

(二)实践应用。

1.40个图形如下排列:……第34个图形是(),40个图形中有()个。

设计意图:本环节复习题的选择突出了不同层次,由简单巩固到实际应用,不仅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还充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还有哪些疑问?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试卷

注意点:平移后物体的形状不变、大小不变。钟摆的运动是旋转。

乘法。

1、两位数乘整十数、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4、应用。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2、验算: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

连乘应用题。38页第6题、39页第4题等。

数量关系式:每箱牛奶的瓶数箱数=牛奶的瓶数单价数量=总价。

倒数的判断。

1、任意一个数都有倒数。()。

2、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3、a是个自然数,它的倒数是1a。()。

4、因为13 +23 =1所以13和23互为倒数。()。

5、0.3的倒数是3 ()。

文档为doc格式。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有积累词语的举和习惯。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3.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懂得小录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生字卡片。

两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玫瑰花吗?春天到了,小鹿在门前的花坛里,栽了一丛玫瑰。我们去看看吧。

揭示课题:小鹿的玫瑰花。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识字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并进行口头扩词练习。说说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

结合经验理解:一瘸一拐,结合图理解:花骨朵。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学习生字。

1.出示课文生字,学生观察。

2.重点指导书写:谢、骨、渐。

3.学生书写。

四、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口头生字组词。

3.听写词语。

二、引导质疑。

1.找出文中鹿弟弟说的两句话。读一读。

2.为什么鹿弟弟先说这玫瑰白栽了,后来又说没有白栽呢?

三、读读演演,解决疑难。

(一)学习1-4自然段。

1.自由读1-4自然段,思考:鹿弟弟为什么说,哥哥的玫瑰白栽了?

2.出示一组句子,找出文中的一对近义词:

玫瑰慢慢地抽出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

理解“慢慢”“渐渐”,体会小鹿栽种玫瑰的辛苦以及对玫瑰的喜爱。用慢慢地,渐渐地说一句话。

3.体会小鹿没看到一朵花的心情,理解“惋惜”。指导朗读。(二)自学5-8自然段。

1.要是能看到小鹿栽种的玫瑰开花时的样子,该多好啊!小朋友们,想看看吗?

2.读一读第5-8自然段。

3.老师扮演小鹿,引导学生扮小鹿的朋友,告诉小鹿玫瑰开花时的样子。

4.学生自由分组研究角色,表演课文5-8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1.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布置。

1.完成《作业本》练习。

2.造句。

慢慢地——。

渐渐地——。

高兴地——。

板书设计:

4、小鹿的玫瑰花。

惋惜高兴。

白栽?没有白栽!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1、能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在田字格内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能想象相应的画面,陶冶情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1、很久很久的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劳动都在一起。他们看到很多的东西,遇到了很多的事情。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出现“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2)出现“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3)出现“石头”的实物图,这又是什么?

(4)依次出现“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3、有时他们需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那时还没出现文字,这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非常勤劳、聪明、能干,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把看到的东西照样子画下来。

4、多媒体课件以动画形式在实物图的旁边,一一出现相对应的象形文字。他们画的像吗?这些字就叫象形字,是由我们祖先用画图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是我国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

5、为了便于书写,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出生字及词语出现在相应的象形字旁,点拨词语的意思:

(1)这是一艘小船,船也叫什么?小船就叫什么?

(2)竹子就是“竹“,读一读,注意“子”在这里读轻声。齐读,分小组读。

(3)从泉里流出来的水就是 ?齐读两遍。

(4)显而易见,这就是石头,读准“头”是轻声,指名读,开火车读。

(1)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2)指名说,互相补充。

3、读一读生字和表右面一行的词语。注意看准音节,读准字音,找到“石头、竹子、燕子”词中的轻声。

1、多媒体显示:舟 竹 石 川 燕(1) 读准字的字音,前4个生字都是翘舌音。(2) 带拼音认读,去掉拼音认读。2、“燕”中有个新偏旁是“四点底”,跟老师读一读。这“四点底”像燕子身上的哪个部分?记一记。3、其他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4、看课后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指名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四、指导写字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2、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4、学生仿影,描红,老师巡视指导。教学后记: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

2.初步了解了一些象形字的来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较浓。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泉水”这一词的配图学生 较难把握。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春天里的发现”,内容包括《找春天》、《古诗两首》、《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语文园地一》,都是围绕春天来编排的。本组课文不仅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去探索春天的奥秘。《找春天》在呼唤着我们到校园、到野外去寻找春天,《古诗两首》告诉我们要用心去观察和感受春天,《笋芽儿》让我们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引起学生思考的童话故事。《语文园地一》也是一组关于春天的话题,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舞台。

1、本单元要求会认38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不带拼音的短文,让孩子尝试着自己阅读,借助图画或其他方式认生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会说、会画、会唱春天,了解春天的特点,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

5、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去探索春天的奥秘。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融入春天,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善于表现。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要全面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用眼睛去看春天、用耳朵去倾听春天、用手去触摸春天,让学生去寻找春天,从而达到书本知识和生活常识的综合学习。

2、学习本单元后要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关于春天的词语、会写几句关于春天的词语、能够背诵两首关于春天的古诗、能够用语言描述春天,并且能够用手中的笔画出春天。

3、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感情、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与积累结合起来。

4、引导学生在春天的大课堂里去主动学习,去寻找别人还没有发现的春天的脚印,去探索笋芽儿长成竹子的奥秘,去想象春风、春花、春雨、春草像什么。

5、在理解本组教材时,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解读春天,解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去阅读,去感悟,去发现。

《找春天》2课时

《古诗两首》2课时

《笋芽儿》2课时

《小鹿的玫瑰花》2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二年级数学五单元教案

1.通过对生活中万以内数的调查、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5.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收集资料,感知四五位数。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写在卡纸上,并贴在黑板上。昨天同学们都收集了电脑的价格,现在请同学将它们贴到黑板上来,让大家来看看你的成果。

师:黑板上有这么多数,请你先轻轻的试着读一读,然后观察这些数的特点,并给这些数分分类。

生:这两类数一类中有零,另一类没有零。

1.没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你觉得哪一类数读起来比较容易?谁能来读一读?

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出示板书: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2.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这些有零的数你会读那一个?你能找出和他同一类的数吗?

学生小组讨论。

师:每个人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

师将黑板上的数移位。

师: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板书出示: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师:你还会读哪一个数?(末尾有0的数)找出末尾有0的数,

师:读这些数,又有什么好办法?

板书出示: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现在请同桌互相出题,考考对方。

师:刚才还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价格还没有展示出来,现在我就请这些同学来报一报,看你们能不能记下来。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

出示板书:几万就万位上写几,几千就千位上写几,几百就百位上写几……。

师:谁还能来报一报。(有0的数)。

学生试写。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出示板书: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1、p75“做一做”1、2。

2、p76“做一做”1、2。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到了什么?

相关范文推荐
  • 11-24 中彩那天教学教案(汇总18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根据学校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 11-24 雷雨教学教案(汇总21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修订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下面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 11-24 木头人四年级(实用20篇)
    优秀作文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能够展现作者的才华和文化修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脍炙人口的优秀作文,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吧。今天,我们玩了”木头人“的游戏,
  • 11-24 申请入职城管申请书(专业14篇)
    在转专业申请书中,我们应尽量使用准确、简练和具有说服力的语言,以吸引读者的关注并展现我们的学术能力。以下是一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优秀转专业申请书样本,通过阅读它们
  • 11-24 无人机就业规划书(精选16篇)
    规划计划需要具备可行性和适应性,能够在不同情况下灵活调整。以下是一些规划计划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希望对大家在制定规划计划时有所帮助。业余爱好:听音乐、上网、看书。
  • 11-24 快乐的六一活动(模板17篇)
    优秀作文是在学生写作中表现出的才华和创造力,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全面展示。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锻炼思维能力,提高语言水平,培养表达能力,增强文化素养。以下是一些优秀
  • 11-24 参加军事集训后体会心得范文(21篇)
    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灵感。“军校,军校......”多
  • 11-24 学生学年鉴定表毕业生个人总结(专业14篇)
    写个人总结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的优势和潜力,为未来的发展制定更明确的计划。个人总结是一个需要经验和技巧的写作任务,下面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一学期的大一生活
  • 11-24 分家协议书农村(专业18篇)
    在劳动关系中,合同协议是明确双方权益和责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合同协议范本,供大家参考。立协议人:赵老x,男,72岁,群众xx
  • 11-24 岗前入职培训心得体会(汇总20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接下来为大家呈现一些精选的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和成长有所帮助。作为一名走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