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模板15篇)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模板15篇)

时间:2023-11-22 05:26:43 作者:琉璃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模板15篇)

一份合理的教学计划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和连贯性。教学计划的编写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形成一个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制度和流程。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材简析:

课文紧扣“欢乐”二字,描写了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目标预设: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4、感受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悟情,融情于文,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自己真切的感受。

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多媒体手段,主要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抓住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运用多媒体,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2、读悟结合,加深阅读感受。

让学生在多媒体的激发下,走进文本,发现文字的生动与美妙,以图助读,以说、演促读,更深刻地体会课文中的欢乐。

3、课外延伸,强化课文感受。

在了解了傣族的泼水节后,教师又用多媒体出示了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既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补充,又是对学生情感上的巩固加强,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每个少数民族的不同的风俗,从而内心萌发对其他民族的向往和包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会认会读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够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欢乐的泼水节》。

2、齐读课题。

4、走,那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品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音乐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看画面。

师边描述: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迷人的西双版纳,这儿一年四季都春色满园,有椰树掩映的多民族村寨、竹楼,还有高高耸立的佛塔,浓郁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看,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2、课件出示第一段内容: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3、指名读。

4、理解“一年一度”: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从“一年一度”你知道了什么?

6、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欢又激动的心情一起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那么在泼水前,人们都要做哪些准备呢?

(1)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2)指名读。

(3)这里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你能找出来吗?

(4)学生做动作理解“提、端、滴、撒”:人们为泼水节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5)这里有两个词“早早地”“早已”,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6)指导朗读,读出人们急切的心情。

(1)观看多媒体《欢乐的泼水节》。

(2)你觉得泼水节怎么样?

(3)人们是怎样泼水的?

出示: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的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谁会灌?谁来泼?

学生表演。

(4)人们泼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从哪一句话知道的?

出示: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5)指导朗读。

3、咦,奇怪,怎么身上湿淋淋的,心里还这么高兴?这么多人想说,老师来做个现场采访。

(1)大爷,您年纪这么大了,快回家换身衣裳吧!别着凉了!

(2)小弟弟,你浑身湿透了,回家不怕妈妈骂吗?

(3)小姑娘,你身上湿透了,怎么还这么高兴啊?

4、老师明白了。因为——。

(1)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3)指名读、齐读。

5、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让我们捧起书,再来读一读课文第二小节,再来体会人们欢乐的心情。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配乐过度: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人们的心情是如此高兴,泼水节的活动还在继续。

2、出示:人们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不不肯离去。

3、指名读。

4、观看多媒体。

5、泼水节这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尽情地泼,尽情地浇,尽情地唱,尽情地跳,他们互相庆贺,互相祝福,是多么快乐啊!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大声地说出来吗?让我们在铺满凤凰花瓣的地上,和傣族人民一起来欢乐地过泼水节吧!

6、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诵读全文。

1、这是一个欢乐的泼水节,令我们流连忘返,让我们也伴着泼水节欢乐的节奏,再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2、配乐朗读。

四、拓展延伸。

3、课件展示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

五、写字指导。

1、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学笔顺。、

3、老师范写生字,提示注意点。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并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本文获省“蓝天杯”教案设计三等奖)。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2、能力目标:并能结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演绎歌曲.如,舞蹈,器乐伴奏等.

3、情感目标: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激发起学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探索傣家人民生活习性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亲近感.并教育学生我们祖国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团结、互帮互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

难点:“人人都象只小水鸟”的节奏把握。

教学准备:

1、学具准备:课本铅笔盒。

2、教具准备:手风琴教科书“泼水节”影音资料。

3、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节奏训练。

1、出示附点节奏。

2用附点节奏向老师问好。

3用附点节奏向同桌问好。

4学习有附点节奏的本课歌曲的结束句。

师先示范学生学并用手势作提示。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快乐的泼水节》观看泼水节视频并听范唱。

2,生说”自己心中的泼水节”

3介绍傣族泼水节的相关知识。

二学习歌曲。

2、找”相同的节奏型”把它读出来,比一比谁找的最快.

3、按节奏读词。

4、试着背一背第一段歌词。

5、按节奏读”第二段歌词”师伴奏。

6、师逐句教唱第一段歌词。

7、学生互学,自学.第二段歌词。

8、师拉琴生唱全曲。

9、感情处理。

10、找出难点,师生共同克服.

11、跟琴完整”接龙”演唱.

三、拓展与延伸欣赏图片。

1、再次出示泼水节的图片。

2、模仿泼水的动作。

3、师生边做泼水动作边唱歌。

4、出示葫芦丝让生模仿葫芦丝的演奏动作。

5、出示象脚鼓让生模仿象脚鼓的演奏动作。

四、总结。

教育学生我们祖国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团结、互帮互助。

五、下课。

师生互别!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我所上的《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能根据课标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并能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抓住本课民族特点傣族泼水节让学生一上课就观看傣族泼水节的现场视频进一步了解傣族泼水节。在学习歌曲时我采用先提出歌曲难点进行学唱,把歌曲难点直接出示在黑板上,先学唱歌谱让学生熟悉歌曲的结束句旋律,接着突破教学难点的第一点:四分休止符,学习的方法采用握拳及舌头打“嘚”的方法,通过学习学生掌握较好,最后前八分后八分休止出我采用给手势的方法突破节奏难点。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傣族特有的乐器葫芦丝铓锣象脚鼓的演奏姿势来巩固歌曲。在授课过程中我能做到教态自然,语言亲切。

但本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课教学环节如做调整,让学生观看傣族泼水节的现场视频后紧接着让学生用傣族特有的乐器葫芦丝铓锣象脚鼓的演奏姿势,这样教学环节比较紧凑,学生学歌也比较完整。本课评价学生的教学语言较单一,对学生的鼓励较少,课堂气氛不够好。我应对学生的表现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下上课,让学生自信的学习。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欢乐的泼水节》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描写民族风情的文章。本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表现了傣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

学情分析: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所以搜集一些泼水节的资料,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参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板书设计:

清水吉祥如意。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跟傣族人民一起过一个泼水节。板书:泼水节。

(齐读)。

2.还等什么,赶快开始我们今天的旅行吧!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相机出示迷人的西双版纳的图片。看,浓绿的椰树、高高的佛塔、宁静的村寨,还有那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又是一个春风习习、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来了。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自读第一自然段。

2.听了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3.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人民迎来了泼水节,小朋友,从这个“迎”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请你再读读句子。(生交流)。

4.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让我们与傣族人民一起迎接泼水节的到来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泼水就要开始了,走到大街上,你们会看到些什么?快去读读课文第二节1、2两句吧!(生自读)。

2.你看见了什么?(交流)。

(1)屏幕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a.来,让我们提着桶,端着盆,到大街上去吧!谁想去?请你来读读这句话。

b.老师感觉你是在九、十点钟才来到大街上的,一点都不早!谁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你是来得最早的。(指名读)。

(2)有人来得还要早呢!你来做什么的呀?(生答)。

a.屏幕出示: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b.泼水节用的水也是很有讲究的。滴上点点香水,撒上片片花瓣,闻一闻,怎么样?这水真香啊!

c.谁能读好第二句话。

d.泼水活动还没开始呢!你为什么来那么早啊?(生答)。

e.是啊,泼水节是一年一度的,很难得,不能错过的。虽然泼水活动还没有开始,但是人们早早地做好准备了,焦急地等待着欢乐时刻的到来,就让我们一起用读表达出此刻的心情吧!(齐读1、2两句)。

3.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看,泼水开始了(看录像)。

(1)刚才看见了什么?

(2)我也看见了,看见了“大家互相追赶……。

出示: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着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3)谁能来做做动作,怎样是灌?怎样是泼?

说得好!演得好!相信大家能读得更好!指名读好这句话。

(4)这一大瓢一大瓢地灌,这一大盆一大盆地泼,(出示句子:第四句)这老人、这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人人脸上——,这衣服呀全湿透了,直滴水,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呀?点击“湿淋淋”指导读好。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5)我不明白了,为什么身上湿淋淋,他们个个脸上却笑开了花?

(6)过渡:请小朋友接着往下读找找答案。

a.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b.能把你的快乐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吗?(男、女生读)。

c.那你最想把这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水泼在谁身上呢?想送出你的什么祝福?

句式:我想把吉祥如意的水泼在——身上,祝——。

d.在你送出祝福的同时,你也收到了很多祝福。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灌,让我们打开书本带着欢乐的心情齐读第二小节。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还举行了很多有趣的活动呢!自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再到大街上走一走,看一看,别忘了带好相机拍下那些美好的瞬间与大家分享哦!

a.你拍了一张怎样的照片?

根据生答相机出示图片。

c.老爷爷,累了一天了,您怎么还不回去睡觉啊?

2.你能把你的快乐,你的依依不舍读出来吗?(指名读最后一节)。

五、总结。

1.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现在你的心情怎样?

2.相机板书:欢乐的。

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课题。

3.让我们把这美好的瞬间、把这欢乐的时光留在心中,捧起书本,齐读课文。

六、学习生字。

1.小朋友,这些老朋友你还记得吗?我们来叫叫他们吧!

2.小朋友读得那么棒!相信你们写的字一定很漂亮。(出示:幸)。

3.生交流记忆方法,师范写。

4.下面请大家打开《习字册》,认真地描红、临写生字。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并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紧扣“欢乐”来写,可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课文配有插图,生动描绘了傣族人民相互泼水和唱歌跳舞的情景。

学生情况:

我们班的学生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对这方面的积累非常少,少数学生家里有条件,可找到有关泼水节的资料,能激起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但不是很强,所以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我们班的学生在识记生字上颇有一番见地,所以对识记生字这一重难点的突破,学生掌握的情况会较好。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设计理念:

以第一课时为例。在板书课题后,让学生就题目提出问题,接着有几个学生说说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激发其他同学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读课文。利用小组的能力合作总结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通读全文。记字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识记生字,显出学生自己的见地。不是局限于我说出这个字的结构,他们就按照我的话去死记。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想出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教“泼”,领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2)什么是泼水节?泼水节是怎么来的?

(3)到了泼水节的时候,人们都干些什么?

(4)人民相互泼水代表什么?

3、今天上课前,我们班有些同学说他们找到一些有关泼水节的资料,想说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请上这些同学上来讲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以及泼水节的由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4、听完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后,大家你有什么感觉?(生答想更多地了解泼水节)好,那我们就一起认真地看课文,它会告诉我么有关泼水节的具体的事。

二、初读感知。

1、标出自然段序号,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揭示生字词。

(1)指名拼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适时纠正)。

(2)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们组理解了那些词语的意思。

各小组讨论后汇报。(有的小组课前查过字典,有的学生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解释词语)。

(3)词语都理解了,真能干,我把拼音去掉,你们还会读吗?谁来挑战一下?(学生争相拼读,气氛活跃)。

3、我们把生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各小组长带领组员读)。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5、分三大组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又解决了哪一个?从哪句话中理解的?

2、组长带领组员概括段意,然后各组交流。

3、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本课的生字你记住了哪些?是怎么记的?说给你们小组的成员听。

2、汇报:(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现把较特别的举例如下)。

泼:1)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个“发”字。

2)水把头发弄湿了,就是“泼”。

3)水淋头发就是“泼”。

湿:1)雨过天晴,在太阳下写作业。

2)遇水更明显,就是“湿”。

淋:两根木头遇水,被“淋”湿了。

肯:1)上止下月。(字谜)。

2)一天,嫦娥在月亮上拉板车,王母娘娘看到后,让嫦娥停下,告诉她:月亮上禁止拉板车。(小幽默)。

3)嫦娥在月亮上跳,被王母娘娘禁止,怕她把月亮跳踏。

吉:士兵张大口。

祥:人们把羊送给神仙,希望自己能吉祥如意。

3、示范写生字,生书空。

4、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5、同桌互助描红前五个字。

教学后记:

这堂课我自己感觉较好,运用了课改新理念,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学会自主学习,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起到的只是一个引导和过渡的作用。先是课前收集资料,让学生得到了自主的一点点乐趣,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兴趣;开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比较有意思,他们学会了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这是学好课文的前提,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能概括出段落大意,理解词语意思。看来,小组合作能带给学生快乐的学习体验,让他们更有信心学好。在记忆生字的时候,孩子们的表现让我自愧不如,活跃的思维,大胆的想象,他们用换部首、编口诀、编故事、小幽默、字谜等方式来记忆生字,因为是他们自己想的,而且很有趣,所以记忆也很深刻,这让我觉得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是很好的,他们的能力会提高得比较快,思维也很开阔。这些都给我以后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既然这样放手的效果好,那我以后就应该把主动权都还给他们,让他们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教学重点:。

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

教学难点:

1、“人人都象只小水鸟”的节奏把握;。

2、结束句休止符节奏把握。

教学准备:。

1、学具准备:打击乐器。

2、教具准备:电子琴“泼水节”影音资料。

3、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泼水节视频,了解泼水节的来历,导入课题。

学生观看云南傣族泼水节视频,了解关于泼水节的神秘传说故事,说说自己观看泼水节的感受。

二、学唱歌曲。

1、节奏训练(结合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句)。

2、聆听歌曲录音《快乐的泼水节》,思考:这首歌的演唱速度,演唱情绪。

3、按节奏诵读歌词。

4、教唱歌谱。

5、师弹旋律,用电子琴逐句教唱学生。

6、教师有感情的范唱,要求学生利用身体律动给老师伴舞。

7、学生互学、自学。

师:谢谢,你觉得老师哪句唱的最好听?能把它哼出来吗?老师觉得你都可以做“小老师了”教一教大家好吗?师时刻为声伴奏,卡好音准。还有谁,你记住了哪一句,做小老师好吗?学生教唱。

8、找出难点乐句,师生共同克服。

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唱,找出自己觉得难唱的乐句。教师逐组进行。

交流,了解学生的难点演唱乐句,板书在黑板上,进行强化练习。你们还觉得哪句最难?

9、随琴试唱歌曲第一段。

师:那让我们把第一段来演唱一遍吧。你们尽量声音小一点,注意听老师的伴奏琴声。根据学生的演唱做适当点评和纠正。

10、随琴试唱歌曲第二段,重点对结束句进行练习和指导。

11、跟琴完整“接龙”演唱。

三、拓展与延伸。

1、教学生几傣族舞蹈动作。

2、伴随《快乐的泼水节》师生一起跳舞。

3、请几个学生到台前跳舞,其余学生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4、欣赏葫芦丝表演:《月光下的凤尾竹》。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初步了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描写泼水的欢乐场面的§2,体会泼水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

教学难点:

懂得泼水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词卡多媒体课件《太阳出来喜洋洋》乐曲云南风光之泼水节实况vcd。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字2、词3、指名背诵。

二、细读2、3。

1、观看泼水节实况录像。

2、教学2。

(1)轻读,要求:标一下共几句?

(2)(示句一)指名读,体会“早早地”,再读。

(3)(示句二)女生读,说说读后的感觉。做动作齐读(先同桌练)。

(4)(示句三)男生读,指名做“灌”、“泼”的动作。指导读。

(5)引读句四,交流:读了这一句,知道了什么?

对照图理解人们的欢乐之情,笑容满面地读句四,读后质疑,引入句五,生自读。

(6)(示句五)范读,指名给“怎么能不高兴呢”换一种说法,体会书上句子所表达的强烈的感情。

(7)引读2。

3、教学3。

(1)导入:泼水节的场面真是欢乐,大家想不想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傣族的泼水节除了泼水以外,还有其它活动呢!自读§3,用笔画画还有哪些活动?(交流)。

(2)畅谈:如果你去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你最想干什么?

(3)朗读比赛:分四人小组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读出泼水节的热闹和欢乐。

(4)配乐齐读3。

三、创设情境,总结课文。

1、生演泼水节场面,师进行采访:

(1)我是苏州电视台的记者,请问这位老大爷,你们的水中为什么要滴香水、撒花瓣?

(2)这位小朋友,你的衣服都湿透了,你感到不高兴吗?

(3)老妈妈,天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家?还想参加什么节目?

2、怀着欢乐的心情齐读课文。

四、练写祝愿的话。

4月14日就是傣族的泼水节,你怎么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傣族人民祝贺呢?请把对傣族人民的祝愿写在纸上。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

能正确读写和使用本课中的七个生字:祖、欢、清、草、甜、暖、泥;懂得“祖国、欢乐、清清、甜甜、暖暖”等重点词的意思。

会用“……说:……有……”的句式说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会观察身边的美好事物,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1课时:(通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引入)教生字词,初读课文。

第2课时:分析讲解,精读课文。

第3课时:巩固字词,精读背诵。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复习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采用问答、朗读等方式复习生字词,重点是“祖国”、“欢乐”、“清清”、“草坡”、“甜甜”、“暖暖”、“泥窝”等词。

2.分析讲解,训练说话:

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熟悉文章的内容。

详解课文:

a.重点分析学生还不懂的字词。

教师:小朋友们,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的,大家一起来讨论。

b.让学生说说小白鹅与小河、小山羊与草坡、小蜜蜂与花朵、小燕子与泥窝的关系。

c.教师:小朋友你能像小白鹅小山羊他们一样用:“谁说:什么有什么。”说几句话吗?

e.让学生思考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说“祖国到处有欢乐”。

3.指导朗读:

让学生体会“清清的”“绿绿的”“甜甜的'”“暖暖的”等词,读出句子的语气。

让学生体会各角色的心理,根据每样小动物的特征朗读课文(可先进行简短的动物表演)。

全体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祖国到处有欢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由本站会员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乐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能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解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在我国的东南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西双版纳,让我们乘上飞机到那儿去看一看吧!

2.看多媒体,你看了之后,此时你最想说什么?指名说。

3.美丽的西双版纳每年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叫泼水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欢乐的泼水节)这是一个怎样的泼水节?(欢乐的)指名读。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

泼水节 凤凰花 提着桶。

意味   幸福   互相   瓢。

西双版纳  吉祥如意  不肯离去。

(三)讲读课文。

第一节:

1.指名读,边读边思考: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

2.理解词语“一年一度”,指导读。

3.你还从哪个词语看出了的傣族人民很高兴?(迎)。

4.指导读。指名读、齐读。

第二节:

第一句:

1.引读。

3.指导朗读。

第二句:

1.引读。

2.大街两旁准备的请水与我们平时的水一样吗?指导读“有的……有的……”

3.指导朗读。

第三句:

1.看多媒体。

2.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3.出示,指名读。

4.理解词语“互相追赶”,

5.你还看到了哪些泼水的动作?动作演示“泼、灌”。

6.知道朗读。

第四句:

1.引读。

2.理解词语“湿淋淋”。

3.指导朗读。

第五句:

1.引读,因为……。

2.看课文后面是一个什么符号?(!)这小小的感叹号传递着人们怎样的心情?(高兴)指导朗读。

3.如果你也在泼水,此时你最想把水泼给谁呢?

出示:我要把清水泼在(     )身上,祝(      )。

4.指导朗读第二节。

第三节:

2.看多媒体。

3.引读,地上铺满了……,空中回荡着……,大家……,赛起了……,放起了……。

4.人们早早地来到了街上,为什么知道深夜还不肯离去?

5.指导朗读。

(四)点题总结。

1.今天我们和傣族人民度过了一个(点题:欢乐的泼水节)。

2.齐读课文,配上音乐。

(五)课后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节日?指名说。

2.欣赏多媒体。

(六)学习生字。

吉、祥。

《欢乐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案

《欢乐的泼水节》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课本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有人说,一篇课文的题目就好象是一部音乐作品的标题,它既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常常是显现主题、透露核心信息的关键。所以在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时,我以叶圣陶先生的“自学引导”的教学思想为指导,紧扣题眼“欢乐”一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让他们自主地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体验欢乐、品味欢乐,与文本中的人物、文章的作者、课堂中学友、老师进行多向的对话。

【教学片段】。

情境之一:复习旧知,体验当小作家的欢乐。

生:我选“泼水”,因为泼水可是泼水节里最重要的活动。

生:我选‘凤凰花’,因为凤凰花开,泼水节就到了。傣族人还把凤凰花的花瓣铺在地上呢!

生:我打算写“烟火”。

师:傣族人放的烟火是自己制造的。他们把放烟火叫放高升。

……。

师:看来刚才大家读课文时都很认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和傣族人民一起过一个齐读课题:欢乐的泼水节。

情境之二:导读课文,体验过泼水节的欢乐。

师: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相机出示迷人的西双版纳的图片。

生:读第一自然段。将“一年一度”读了重音。

师:听出来了,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人民迎来了泼水节,小朋友,从这个“迎”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先读读句子,再和同桌讨论讨论吧!

生:读读句子,再讨论。

生:这个“迎”字说明人们是很高兴的。

生:“迎”告诉我们人们对泼水节是盼望已久了。

师: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句子。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盼望以久的泼水节终于来了,咱们这回来西双版纳,正巧赶上,开心吧!那么参加泼水节要准备些什么呢?快去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你做了什么准备?

生:我提着桶,端着盆,到大街上去了。

师:屏幕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师:来,让我们提着桶,端着盆,到大街上去吧!

生:个别读句子。语气较平。

师:老师感觉人们是在九、十点钟才来到大街上的,一点都不早!

生:再读句子,将“早早地”读成重音。

师:有人来得还要早呢!你来做什么的呀?

生:我是来准备清水的。

师:屏幕出示: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生:读读句子。

师:小姑娘,泼水活动还没开始呢!你为什么来那么早啊?

生:因为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我不想错过。

生:要过泼水节了,我兴奋得都睡不着了,就早点来了。

师:是啊,泼水节是一年一度的,很难得,不能错过的。虽然泼水活动还没有开始,但是人们早早地做开始准备了。多么带劲呀!

生:齐声读读句子。

师:一切准备就绪,泼水开始了。听,欢快的象脚鼓响起来了!(播放《欢乐的泼水节》音乐)让我们也加入到这欢乐的人群中吧!赶快读读这一部分课文。

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三、四、五句话。

师:你现在的心情怎样?

生:我很高兴。

师:那就请你高兴地向大家介绍介绍泼水活动吧!

生:高兴读句子。

师: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这份欢乐的?

生: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师:屏幕出示句子。怎样才算是互相追赶呢?

生:你追我,我追你。很有趣的。

师:是的,那还有什么地方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欢乐的?

生: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师:请你舀一大瓢水,往你同桌的衣领里灌一灌,来个慢动作哦!

生:动作演示“灌”字。

师:像这样,水从上而下往衣领里直浇下去,这就是灌!女孩子拿起瓢,让我们也来灌一灌。男孩子端起盆,高兴地泼一泼吧!

生:表演。

师:说得好!演得好!相信大家能读得更好!

生:齐读句子。

师:出示图片:看,此时的大街已经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生:再读句子         。

师:板书:欢。

师:看看你的身上——湿得怎样?

生:衣服完全湿透了。

生:衣服全沾在身上了。

生:我的衣服还挂着水呢!好像刚从水盆里捞起来,没有拧干,直接穿在身上一样。

师:课文中哪个词语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生:湿淋淋。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语。

生:有感情地读词语。

师:不光我们,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

生:湿淋淋。

师:人人脸上——。

生:笑开了花。

生:读句子。表情很严肃。

师:读这句话时脸上也要笑开花,再试试!

生:笑眯眯地读句子。

师:带着灿烂的笑容,我们也来读一读。

生:齐声朗读句子。

师:小姑娘,漂亮的节日服装都被淋湿了,怎么还那么高兴啊?

生: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生:当时人们很高兴,很欢乐。

师:小小的感叹号传递着欢乐!

生:男生读句子。

师:泼在身上的水里啊滴了香水,撒了花瓣,飘着幽香,更象征着吉祥如意,快乐吗?

生:快乐。

生:女生读句子。     。

师:板书:快。老师也很高兴,我也想来读读,可以吗?

生:可以。

师:有感情地读句子。

生:鼓掌。

师:谢谢!

生:我想把清水泼在老人身上,祝福他们健康长寿。

师:真懂事,相信老爷爷老奶奶会乐意接受你这份祝福的。

生:我想把清水泼在姑娘身上,愿她越长越漂亮。

师:姑娘会很高兴的。

生:我想把水泼在老师身上,祝愿老师身体健康。

师;我代表所有的老师感谢你的祝福!

……。

师:送出祝福的同时,你也得到了许多的祝福!

生:(看了看衣服,笑眯眯说)我们的衣服也全湿了。

师:继续泼吧!尽情地泼!开心地泼!让那晶莹的水花承载着所有美好的祝福,泼向带着美丽笑脸的人们。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象。

生:饶有情趣地观看着,不时发出笑声。

师: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欢乐的音乐响起,开心地读读这一部分。看看谁泼水泼得最欢乐。

生:有感情地读读句子。

师: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喜庆活动呢!(板书:喜庆)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再到大街上走一走,看一看,别忘了举起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下那些美好的瞬间。

生:自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与同桌小声地交流着。

师:你拍了一张怎样的照片?

生: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瓣把地面都铺满了。

师:出示图片。满地是火红的凤凰花花瓣,真是喜气洋洋呀!

生:我拍到了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烟火升上天空。

师:出示图片。

生:我拍的照片里人们穿着漂亮的服装,打着象脚鼓。

师:出示图片。排着队伍,拍起象脚鼓。播放音乐,听,连回响的鼓点也是欢乐的!

生:读读句子。

生:我拍的照片上人们在唱歌跳舞。

师:出示图片:舞姿优美,歌声动听!又唱歌又跳舞,用我们已经学过词语就是——。

生:载歌载舞。

师:载歌载舞多么欢乐。

生:读读句子。

生:泼水节一年一度,要等上365天才能再过,我要玩个够。

师:老爷爷,累了一天了,您怎么还不回去睡觉啊?

生:我很高兴,高兴得都不想睡觉了。

……。

师:让我们把这些美好的瞬间、把这欢乐的时光留在心中,捧起书本,读读第三自然段。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现在你的心情如何?

生:我很高兴。

生:我很兴奋。

生:我很欢乐。

师: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课题。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实践练习。

生:我知道壮族的歌婆节。

师:壮族人主要分布在祖国西南部的广西,歌婆节那天他们要对歌。(展示歌婆节的场景图片,配以壮族的民乐)。

生:苗族有个龙船节。

师:是的,苗族人主要集中在贵州省,龙船节上人们赛龙舟,斗牛,赛马。(展示龙船节的场景图片,配以苗族的民乐)。

生:彝族火把节,我们的练习上有的。

师:彝族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火把节那天人们手拿火把,彻夜狂欢。(展示火把节的场景图片,配以彝族的民乐)。

生:维吾尔族诺鲁孜节。

师:维吾尔族人主要集中在祖国的西北面——新疆,这儿的人能歌善舞,诺鲁孜节那天他们要开展许多庆祝活动。(展示诺鲁孜节的场景图片,配以维吾尔族的《娃哈哈》)。

生:跟着哼唱《娃哈哈》。

师:56个民族56支花,民族节日是多姿多彩的。课后我们可以再收集一些,我们再交流!

情境之三:学习生字,体验做发现者的欢乐。

师:本课有十个生字,这节课我们学习其中的三个生字。(屏幕出示:幸、肯、离)请大家根据书上的笔顺表自学生字,再和同桌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生:自学,讨论。

师: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写这些字。(根据学生发言逐一出示生字)。

生:我教“肯”,上面是止,下面是月。

师:在书写时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生:写的时候要注意月字底的第一笔变成了竖。

生:我来教“幸”字,上面是土,下面是南里面的部分,羊少一横。

师:这个字的横画比较多,要注意处理好横画之间的长短变化。

生:我来教最后一个字,“离”字上面是一点一横,中间是个凶,下面是竖,横折钩,撇折,点。

生:托起来。

师:是的。这三个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上下部分所占的大小不同。下面请大家打开《习字册》,认真地描红、临写生字。

生:认真地描红、临写生字。

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教后反思】。

感悟之一:温故知新,发展思维。

感悟之二:潜心会文,切己品味。

叶圣陶先生继承了我国古代学者强调的“自得”精神,提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教师的导要导在点子上。因此,在本课的导读中,我以媒体课件为辅助,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诵读,“潜心会本文”,引导他们“遵路”、“入境”、“悟神”,引导他们切己品味、读中悟情、读中传情。通过眼前所读的文字提取自己的生活积累、调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再现作者笔下的情景、去体现作者的生动感受。

媒体课件,辅助导读。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多媒体课件的价值是很大的:能引其观,诱其思,排其难,激其情。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阅读实践更富有情趣:优美动听的傣族民乐回荡在耳旁,学生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已走进了西双版纳;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尤其是那一段声画俱佳的泼水录象更将教学推向了高潮。学生们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看这段录象,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感受着欢乐。在他们“读中领悟情、切己体察情”之后,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入作者的意境、传达文字的情趣、抒发自己的感兴、演绎文章的旨趣。

以读为本,读中生悟。在信息化的环境下的“自学导引”中,多媒体课件始终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多媒体不能替代阅读。第二自然段的末尾讲到清水的象征意义,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设计时,我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以泼水现场的人自居,将清水泼向自己关爱的人,送出诚挚的祝福。幸福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总有不同的含义。通过这样的一个实践活动,孩子们对幸福的理解变得更具体化,能体会多少、体会多深已并不重要,我允许他们多元解读,允许他们见仁见智,允许他们创新求异,关键是去悟自己所能体会的“情”、所能感悟的“理”。多媒体不能替代传统的教法。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其中的“灌”字是一个生字,要求学生理解。通过几次的试上,我放弃了起初以媒体课件展示“灌”这个动作的画面的设计,最终选择了以表演助读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个小小的动作唤起了生活经验,准确地诠释了“灌”字的含义,观察得真切,理解得透彻。

感悟之三:以本为本,举一反三。

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教会一两篇课文上,而要凭借教材进行教学,一定“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如果说这节课中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是“举一”的话,那么第三自然段的阅读就是“反三”。学生们循着读第二自然段时我指点的路子——“寻找欢乐,感受欢乐”,自己花费心力去摸索门径——寻找喜庆活动中的欢乐。虽然他们打破了课文的叙述顺序,但是将他们找到那些看似琐碎的“欢乐”穿起来,便是一串闪亮的珍贵的项链:他们获得了真知识,掌握了真本领,养成好习惯。

教材不是终点,“领会教材之质与文犹未已也”,“最要紧的是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一’是课文,‘三’是自己阅读东西。如果说课文的是“举一”的话,那么本堂课末尾的“实践活动”——交流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就是“反三”。这个实践活动在课文与课外读物(课前下发了相关的阅读材料)、课堂与课外、语文学科与艺术学科之间驾起了桥梁,引导学生走向综合、走向生活。

感悟之四:指点学法,逐渐放手。

识字和写字教学是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为学生经过将近两个学年的语文学习,已经积累了许多识字的学法。所以在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和同学合作:根据教材上的笔顺表,运用以熟字带生字、说说笔顺、区别形近字等方法来“教学”生字。我从旁加以点拨:作为偏旁时“月”字的细微变化;横画多的字笔画间的分布与变化;容易出错的笔画给予提示,并进行示范书写,以巩固记忆。从而让他们经历了一个“自求得之、自我发现、自主创新”的过程。

在这堂课中我觉得依然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不少需要商榷的地方。叶老在著名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开首就说:“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教育和教学的成败得失关键在于教师。今后的日子,我将以课题研究为平台,探究更优化的教学方法。或许,欢乐地教、欢乐地学,将欢乐进行到底,才是我教学应该追求的意境。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

1、出示生词,认读。

2、出示全班学生名册,你能认出多少同学的名字?(指名认读)。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小伙伴们是怎样画风的?(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二、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朗读。(老师巡视,适时指导)。

2、合作伙伴表演读,引导学生评议。

评议重点:每个人的语气是否正确。

3、小组推荐代表分角色朗读。

4、质疑问难: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通过质疑解疑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的小结。)。

三、展示作品,拓展思维。

1、你是怎么表现风的.?展示你的作品吧。

指名展示作品,适当解说。(3—5幅)。

2、评议作品。

自评后组评,各组推荐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集体评议。

3、启发更深入想象: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怎么画?(自由发言。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中生字的卡片,指名认读,分组轮读。

2、口头扩词练习,理解字义。

3、指导生字书写。

2记忆生字字形。

2观察间架结构。(引导整体把握字形)。

2老师示范难字。

2学生练写。

4、自查后互相评议,改进。

五、实践活动。

1、画声音或气味。

2、推荐阅读:《新语文》三册,第25页《风的握手》。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艺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五彩云南》之课题三《欢乐的泼水节》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一提起傣族,人们马上就会想起花筒裙、孔雀舞、泼水节等傣族人民特有的民族传统生活内容。本课也将着重从这些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介绍。从欣赏教材主图《人们欢度泼水节》的艺术作品,到了解“泼水节”这一重要节日的由来和如何进行庆祝,初步体会人们在欢庆节日时的喜悦。从“傣家竹楼”中传来了“咚咚”的象脚鼓声,让我们随着这极富节奏的鼓声,跳起欢快的“象脚鼓舞”。葫芦丝是傣族独有的乐器,让我们伴随着迷人的乐曲,唱起“金孔雀”的歌,当然也少不了模仿、学习“孔雀舞”的基本舞步和姿态,使学生在唱、跳、表演及绘画制作中,感受傣族人民节日中的喜悦,从而更加热爱这里的山山水水。

学习目标:

1、欣赏表现傣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掌握有关“泼水节”的民俗知识,加深学生对云南傣乡的喜爱。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傣族音乐和舞蹈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创编孔雀舞动作。

教学用具:有关图片、艺术光盘、象脚鼓。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云南傣乡的风情图片,配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1、傣乡风景。主要介绍傣乡的地理位置、孔雀湖、竹楼、独树成林、动物等。

2、傣乡民俗。

欣赏主题图,了解图中介绍的是傣族的哪一个节日?(泼水节的欢庆场面)。

师简单介绍泼水节的来历。并引导学生观察、模仿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初步感受人们在欢庆节日时的喜悦心情。

1、听赏教师播放的《象脚鼓》音乐,了解“象脚鼓”独具特点的“咚咚声”,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模仿听到的象脚鼓声,感受节奏的强弱,引导学生用动作来表现这种强弱的节奏来体会傣族“象脚鼓”音乐节拍的强弱规律。

出示“脚鼓图”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种常见的民族乐器,

2、欣赏“葫芦丝”演奏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了解傣族另一种民族乐器——葫芦丝。请学生在对比感受中说一说葫芦丝乐曲和象脚鼓乐曲的区别,说说两种乐器的不同音乐风格。

1、欣赏歌曲《金孔雀》,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

2、教师弹奏旋律,学生随琴学唱旋律。

3、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4、欣赏舞蹈《金孔雀》,学习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

(1)师生共同欣赏“孔雀舞”的表演造型,了解傣族传统中的孔雀舞就是由男人表演的,树立男同学的舞蹈表演信心。

(2)教师带领学生模仿孔雀舞的动作造型,学习几个基本的傣族舞蹈动作。

1、根据歌曲《金孔雀》的音乐,分组让学生自己创编舞蹈。

2、师生即兴创编表演,和傣族小朋友一起欢度泼水节。

教师将学生带到教室外面,准备好几桶水,师生带上自己准备好的瓶子、缸子、勺子、碗等泼水用具共同欢度泼水节。

同学们这节课过得快乐吗?喜欢云南傣族吗?为什么?请你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更好的延伸,令学生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教学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生动再现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教学中我以唱、跳为主,欣赏傣族风情为辅,这节课学生能和老师默契配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出了极浓厚的兴趣。不过,这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感受是有一定距离的。为了让学生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我尝试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起来,让学生与泼水节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我播放傣族歌曲,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互相泼水,学生们玩得快乐极了,有泼的,有灌的,有撒的,还有倒的……音乐结束了,学生们都恋恋不舍沉浸在泼水节的余味中,意犹未尽,于是,我有意识地问同学们:“你们有的全身都湿透了,感冒了可不太好啊?”学生都兴奋不已,抢着回答:“老师泼水节太有趣了,我们不怕淋湿、我们很快乐!”“这象征着吉祥如意!”听着学生的回答、看着学生一个个纯真的笑脸,我激动不已。

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课堂中我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多样化,主次有些失调。本应以唱歌为主的教学,但我在此环节唱的少,学生歌曲还不够熟练,而在引导学生了解傣族风情,了解傣族乐器的环节上花了不少时间,并且有些罗嗦,抑制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导致学跳傣族舞和室外欢度泼水节时间紧,学生没有得到充分体验。今后我将不断努力,以求进步。

《20.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共度一次——(齐读课题)欢乐的泼水节。(书空“泼”)。

2、上节课我们预习了本课的生字词,你能准确地读出它们吗?

4、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6、齐读。

1、盼望以久的泼水节终于来了,那么参加泼水节要准备些什么呢?人们又是怎样泼水的呢?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人们做了什么准备?(指导读第一句话)。

老师感觉人们是在九、十点钟才来到大街上的,一点都不早!

3、有人来得还要早呢!来做什么的呀?

4、泼水节用的水可是很有讲究的。滴上点点香水,撒上片片花瓣,红花香水,多美多香啊!(指导读第二句)。

5、泼水活动还没开始呢!人们为什么来那么早啊?

是啊,泼水节是一年一度的,很难得,不能错过的。虽然泼水活动还没有开始,但是人们早早地做开始准备了。多么带劲呀!

6、把一二两句连起来读一读。

7、一切准备就绪,泼水开始了。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课文中有几句话就描写了图中的情景,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9、指名读,多么热闹的场面啊,再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0、从哪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这份欢乐?

怎样才算是互相追赶呢?

能做个灌的动作吗?泼呢?

伴随着人们的这些动作,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12、衣服都湿透了,怎么还那么高兴啊?

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这一瓢瓢,一盆盆,带给人们的是无限的祝福啊!

送出祝福的同时,你也得到了许多的祝福!高兴吗?

14、指名读最后一句。

15、此时的大街已经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让我们把第二段连起来读一读,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2、交流,能用我们学过的成语来形容一下此时的情景吗?

总结。

2、56个民族56支花,民族节日是多姿多彩的。课后我们可以再收集一些!

学习生字“幸”。你幸福吗?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幸福?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读思。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朗读。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写字。

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伴教锦囊。

1、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纳州和德宏州。临沧的耿马、孟宝、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历史悠久,在近年发现的傣文史籍中,记述着远古时期傣族先民的活动。“傣”,意为热爱自由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建国前,傣族地区处于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经济发展的过程。不同地区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西双版纳为代表的领主经济保存比较完整;德宏、孟连、耿马是代表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的地区;景谷、新平、元江等内地的傣族地区地主经济已经确立。

2、傣族的节日主要有开门节、关门节、送龙节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认为互洒清水可以消灾弥难,互相祝福。节日里还举行堆沙、丢包、放高升,赛龙舟等活动。

3、漫话竹楼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顾名思义,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西双版纳是有名的竹乡,大龙竹、金竹、凤尾竹、毛竹多达数十种,都是筑楼的天然材料。

阅读在线:绿色的竹楼。

西双版纳,一片翠绿。那儿的房屋很怪,不用砖,不用石,是用绿色的竹子建造的。竹楼是悬空的',由粗大的竹子支撑着。把竹楼架高,不但能防潮,还能在楼下养牛喂猪呢!据说,这种建房子的办法,还是当年诸葛亮教给傣族人的呢!

进竹楼,先得把鞋脱下放在楼梯边,光着脚走在用竹子铺着的地板上,凉丝丝怪舒服的。人们盘腿坐在竹楼里火塘边的竹席上。老年人手拿一根二尺来长的大竹筒把一根小竹签在火塘里点燃,嘴斜着埋进竹筒里,呼噜噜地抽着。原来这是“水烟筒”。

吃饭时,人们围坐在竹编的圆桌旁。摆在桌上的菜更新鲜。什么“蚂蚁蛋拌酸笋”啦,“油炸青苔”啦,而鸡肉是用香茅草裹着在火上烤熟的。

走出竹楼,满眼是绿树、鲜花,连围寨子的墙,都是长得又高又绿的仙人掌。

西双版纳真是绿色的土地。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描写民族风情的文章。本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表现了傣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所以搜集一些泼水节的资料,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参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清水吉祥如意。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跟傣族人民一起过一个泼水节。板书:泼水节。

(齐读)。

2.还等什么,赶快开始我们今天的旅行吧!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相机出示迷人的西双版纳的图片。看,浓绿的椰树、高高的佛塔、宁静的村寨,还有那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又是一个春风习习、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来了。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自读第一自然段。

2.听了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3.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人民迎来了泼水节,小朋友,从这个“迎”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请你再读读句子。(生交流)。

4.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让我们与傣族人民一起迎接泼水节的到来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泼水就要开始了,走到大街上,你们会看到些什么?快去读读课文第二节1、2两句吧!(生自读)。

2.你看见了什么?(交流)。

(1)屏幕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a.来,让我们提着桶,端着盆,到大街上去吧!谁想去?请你来读读这句话。

b.老师感觉你是在九、十点钟才来到大街上的,一点都不早!谁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你是来得最早的。(指名读)。

(2)有人来得还要早呢!你来做什么的呀?(生答)。

a.屏幕出示: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b.泼水节用的水也是很有讲究的。滴上点点香水,撒上片片花瓣,闻一闻,怎么样?这水真香啊!

c.谁能读好第二句话。

d.泼水活动还没开始呢!你为什么来那么早啊?(生答)。

e.是啊,泼水节是一年一度的,很难得,不能错过的。虽然泼水活动还没有开始,但是人们早早地做好准备了,焦急地等待着欢乐时刻的到来,就让我们一起用读表达出此刻的心情吧!(齐读1、2两句)。

3.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看,泼水开始了(看录像)。

(1)刚才看见了什么?

(2)我也看见了,看见了“大家互相追赶……。

出示: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着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3)谁能来做做动作,怎样是灌?怎样是泼?

说得好!演得好!相信大家能读得更好!指名读好这句话。

(4)这一大瓢一大瓢地灌,这一大盆一大盆地泼,(出示句子:第四句)这老人、这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人人脸上——,这衣服呀全湿透了,直滴水,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呀?点击“湿淋淋”指导读好。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5)我不明白了,为什么身上湿淋淋,他们个个脸上却笑开了花?

(6)过渡:请小朋友接着往下读找找答案。

a.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b.能把你的快乐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吗?(男、女生读)。

c.那你最想把这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水泼在谁身上呢?想送出你的什么祝福?

句式:我想把吉祥如意的水泼在——身上,祝——。

d.在你送出祝福的同时,你也收到了很多祝福。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灌,让我们打开书本带着欢乐的心情齐读第二小节。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还举行了很多有趣的活动呢!自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再到大街上走一走,看一看,别忘了带好相机拍下那些美好的瞬间与大家分享哦!

a.你拍了一张怎样的照片?

根据生答相机出示图片。

c.老爷爷,累了一天了,您怎么还不回去睡觉啊?

2.你能把你的快乐,你的依依不舍读出来吗?(指名读最后一节)。

五、总结。

1.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现在你的心情怎样?

2.相机板书:欢乐的。

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课题。

3.让我们把这美好的瞬间、把这欢乐的时光留在心中,捧起书本,齐读课文。

六、学习生字。

1.小朋友,这些老朋友你还记得吗?我们来叫叫他们吧!

2.小朋友读得那么棒!相信你们写的字一定很漂亮。(出示:幸)。

3.生交流记忆方法,师范写。

4.下面请大家打开《习字册》,认真地描红、临写生字。

相关范文推荐
  • 11-22 我的好妹妹大全(14篇)
    写一篇优秀作文不仅仅是为了得高分,更是让我们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成长和进步的机会。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值得一读的优秀作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我有一个妹妹,她今年6岁
  • 11-22 会计人员个人工作心得总结(实用19篇)
    个人总结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技能。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个人总结,它们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
  • 11-22 鸡蛋浮起来了的实验过程范文(23篇)
    优秀作文有时需要融入一些独特的个人经历或感悟,以使文章更具个性和魅力。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通过阅读和分析,可以了解作文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 11-22 小学生读后感淘气包马小跳读书笔记(优秀19篇)
    读后感的写作过程可以帮助小学生整理思绪,培养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经典的小学生读后感作品,供大家欣赏和借鉴。读了《淘气包马小跳之名叫牛皮
  • 11-22 四经普工作总结(优质13篇)
    做好月工作总结有助于我们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向和措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弹指一挥间,一年的时间又过去
  • 11-22 二年级感恩老师(优秀18篇)
    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感谢大家对小编工作的支持和关心,在此为大家推荐一些感恩的范文,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些触动和感慨。
  • 11-22 和创新创业的论文(模板18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优秀的文学素材,通过阅读和分析范文,我们可以领略到不同文体和风格的魅力,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 11-22 物业前台个人总结报告(通用16篇)
    通过总结,我可以查看自己在学习和工作方面的成果和进展。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20xx年即将过去,回首一年来的工作,感慨颇深,时
  • 11-22 独立的三天生活(专业22篇)
    优秀作文是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个人想法的表达,展现出作者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才华。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作文,一起感受文字的魅力和力量。当我知道我妈要出
  • 11-22 圣诞节小学(汇总16篇)
    优秀的作文,不仅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准确的表达,还要有独特的文采和巧妙的转折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作文样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叮叮当!叮叮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