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2023年安妮的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书心得(实用16篇)

2023年安妮的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书心得(实用16篇)

时间:2023-10-17 05:32:50 作者:MJ笔神 2023年安妮的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书心得(实用16篇)

请示是一种向上级领导或相关部门寻求批准或指导的一种书面形式。请示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以尊重他人的工作安排和个人隐私。我觉得我们应该向上级请示一下吧。那么我们如何有效地进行请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请示范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一

女儿今年10岁,最近她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安妮日记》回来读,我没有读过这部作品,只知道他是反映二战题材的,于是问女儿能不能看的懂,女儿说:“看得懂,语言很直白,”没想到女儿看的很入神,都不愿意丢开这本书,于是我像他倡议,既然如此好的书,就写一篇读后感吧!女儿说:“妈妈,你也看看这本书吧!”我说,“好的,我们各写一篇读后感!挂在自己的博客上。”

虽然日记中没有战争的场面,却从一次次的轰炸,电台里的播报中我们感受到当时战争的惨烈,和人民在水生火热中的生活。

安妮是伟大的,安妮是真实的,虽然安妮最后也难逃纳粹的魔掌,但是她的精神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其实从日记里,还可以看出,战前的犹太人还是很有生活品质的,不像同一时期的中国人,可能很多东西都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就是如今的中国人,也还有很多人没有达到他们当时的生活水准,真的是汗颜啊!

同时我们也要感恩那些保护人,他们的精神境界真的是太崇高了,难道仅仅因为他们是---吗?我们的生活中好像少了这样一些崇高的人!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二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乐观是一种人生态度,乐观的人生不怕风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能积极地去面对,在看似绝望的处境种找到生的希望。或许,你的人生不是一帆风顺,或许,你的人生有许多的苦难,但请不要对它失去信心,这都是上天给你的考验,正所谓阳光总在风雨后,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经历了考验,才回发现生活的美丽。你给生活投去一个灿烂的微笑,生活也许会回报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安妮日记》,不用我说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由一个名叫安妮的小女孩写的日记。如果只是一本简单的日记,它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这本书记录着二战时期,犹太人惨遭诛杀,安妮一家为了保命,在密室过着不见天日的生活。阴冷,幽暗的密室,连空气都令人觉得压抑,在密室的生活中,所有人都承受着无数来自心理和生理的压力。安妮更是如此,作为一个个性开朗活泼的女孩,关在密室的生活已严重地压抑了她的个性,更辛苦的是,她还要承受承受密室里其他成员的指责,美其名曰教育。所谓指责,大部分也是无中生有的训斥,只是他们无法宣泄心中的不快,就让安妮当他们的心灵垃圾桶。而安妮还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根本没有能力反抗,唯有忍气吞声。试问谁受得了那么多的压抑与指责呢?安妮找到了唯一的倾诉对象,kitty,一个精美的日记本,从此,每天的生活,不管开心还是痛苦,安妮都会,都只会很kitty分享内心的喜怒哀乐。

我很惊讶,在外面战争不断,每天提心吊胆的日子里,安妮想着的不是生活有多么的不公平,不是无止境地抱怨生活,而是一心向往着美好安定的生活,满怀希望地等待重见天日的那天。有时候她也会埋怨,也会在日记本中宣泄内心的不快和对某人的不满,但过后她就会反思,会为自己的出言不逊感到羞愧,然后又燃起对生命的希望和对外面的世界的向往。

还生活一个积极乐观的笑脸吧!在困难的日子里,要记得坚强;在安逸的日子里,更不要忘记积极!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三

我喜欢看书,我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安妮日记》。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的安妮·弗兰克,安妮出生于犹太家庭,爸爸,妈妈,姐姐和安妮都是犹太人。1940年,纳粹警察四处抓捕犹太人,安妮一家、彼得一家和杜瑟尔先生都躲进了公司大楼的密室里。为了不让纳粹警察抓到,他们不能拉开窗帘,只能在黑暗中生活,洗澡、听广播,看书……这些都非常不方便,而且大家都非常恐惧,经常在饥饿的状态中。

虽然日子过得很苦,可是安妮还是坚持学习,不断地写日记,并且有了自己的理想:希望能在战争之后成为一名记者或者作家。她说过:“只要我还活着,能从布满灰尘的旧窗帘缝里看到这阳光,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安妮还在日记中写道:“我是自己的船长,终有一天我会看到我能停泊的岸。”

我要学习安妮的乐观、信念、坚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都能坚持着,不言放弃,而我自己,有时候学习上遇到一些小困难,比如,不会做的数学题,不会写的生字,不能弹熟练的钢琴曲,我就会有急躁情绪,甚至想到退却,现在我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而且,安妮经常要忍受饥饿,看看我现在的生活是如此的富裕,爸爸妈妈带我去超市,经常会买回来很多我爱吃的食物,可是我也会挑肥拣瘦,完全没有感受过饥饿,我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福!

看着《安妮日记》,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仿佛自己就在安妮身边,和她同欢乐,同悲伤,我建议爸爸妈妈也来读,这是一本感动世界的日记,亲爱的同学们,你也来读一读吧!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四

在这个暑假里,我阅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一个犹太女孩在德国·纳粹大肆_犹太人期间躲在阁楼上写的一本日记。

她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姐姐们都很爱她。但是_的到来毁灭了这一切:无数人没有了亲人,没有了家,无数人倒在了子弹下,还有无数人被送往了集中营……但那些人并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

安妮一家选择了躲藏,他们与几个邻居一起躲到了他爸爸的公司楼,生活了25个月之久,在这段时间里,有警察来访的恐惧,有生日到来的欢乐,有小偷拜访的绝望,还有安妮恋爱的兴奋……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乐观,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她天真、可爱、活泼、率直,在受到委屈和责备后,仍未笑着面对生活。他们在那里渴望生存,不顾一切的去寻找活下来的希望。安妮也在这里学习到了很多的道理,成长了许多。但,不幸的是,他们最后无奈还是被送往了集中营,最后只有安妮的爸爸一人生还。

这本书,我很感动,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儿竟然能够在这么非常的情况下写出这么细腻的日记:她渐渐学会思考,沉着和冷静。

在这之后,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安妮当时的生活处境,我又看了一部叫做《辛德勒的名单》的_,我很震惊,一个人的生命居然这么的没有价值,人的尊严被践踏:一个军官早上起来拿着枪对着下面的犹太人乱打;一些人试图躲在房子里,却被纳粹兵发现,士兵对着他们扫射……这部_除了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儿和和给与人希望的红色火苗是有颜色的,其他全部都是黑白的,茫茫人海中,看到一个穿红色大衣的小女孩儿,是多么的令人欣慰啊!小女孩最终还是死了,这么可爱的孩子被这样无情的杀死,也等同于希望破灭了。

_是人类历最黑暗的一夜,安妮用她的笔表达了对的德国·纳粹的控诉,也告诉了我们她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和平,祈祷明天的安宁。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五

那是一段并不完美的日子,刚过完13岁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随家人躲藏在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为了不惊动别人,安妮做什么事都是留意翼翼的,连上厕所和用水的时间都被控制,还常常担惊受怕。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妮拿起笔记录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我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渐由一个任性的女孩变为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搞笑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我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完美的。”安妮在日记里写道。

安妮是一个乐观的女孩,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她对未来的完美期望,她将温暖带给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当人们都在黑暗中挣扎、绝望时,她正等待着黎明并鼓励别人,温暖别人。

安妮想当一名记者,但这个简单的愿望被当时的黑暗笼罩和淹没,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远望而无法触碰。但她依然怀着期望,用乐观的眼神观望此刻,畅想未来。

日记本该是少年少女记录日常,平凡而快乐的“流水账”,而随时受着死亡威胁的安妮却留下了一本不一样的日记!因为希特勒发动的战争,她的完美花季被埋葬在纳粹集中营里,冰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了她人生的句点。战争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战争来临,我只能敬佩和缅怀这位女孩,同时珍惜此刻的时光。

“我期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她做到了!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也许,在法西斯的疯狂怒吼中,还有许多孩子在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当时的情景,也无法可想,但日记里自始至终渗透出的一份温暖却让我无法忘记。战争能摧毁一切,但它无法摧毁人的心灵,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记》,它寄托了一个少女的完美愿望,记录她对自我和社会的思考,感动和启迪着我和更多人。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六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

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她在见证着战争与迫害。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安妮真正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七

这个寒假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名著。它的作者是14岁的安妮弗兰克,可惜她在15岁就死了。安妮弗兰克,1929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犹太家庭,1933年开始疯狂地迫害犹太人,弗兰克一家移居荷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德国法西斯占领了荷兰,在这里避难的犹太人同样遭到残酷迫害。为了逃避纳粹的逮捕、监禁和屠杀,弗兰克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进了父亲的公司大楼里一处隐蔽的地方,直到1944年8月4日,绿衣警察进了后屋,逮捕了所有隐藏的人,以及克拉勒和科弗斯,并把他们送进德国的和荷兰的集中营。“后屋”被盖世太保抢掠一空。米普和艾莉在留下的书籍、杂志和报纸中间发现了安妮的日记。在“隐匿者”之中,只有父亲得以生还。克拉勒和科弗斯经历了苦难,在荷兰集中营侥幸活了下来,又回到他们的家中。安妮于1954年3月解放前的两个月,在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去世。

在书中,安妮提到了与她一起隐藏的同伴们,她对范丹太太的虚伪、对她的父亲献殷勤的厌恶。她自尊心强、有独立的见解,她认为她的母亲很可悲,每天都做一些家庭主妇所做的琐事,她要成为一个自立的女人;她认为她的父母都不理解她,经常与他们产生冲突。她用她自己早熟的头脑对战争与和平、人性善恶、男女两性社会角色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同时她在日记中也真诚地袒露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在青春期性意识的觉醒和对彼得从友情到爱情的情感的渴望。“范丹太太,那个宿命论者,吓得快要哭了,很小声地说:“噢,太可怕了,炮打得这么凶!”用另一句话说,不就是:“我真害怕!”我觉得白天不像黑夜那么可怕。我像发烧似的那么叫喊,请求爸爸点上蜡烛。可是他铁面无情,仍然没有点亮蜡烛。这时突然响起了哒哒的机关枪声,这比炮声更可怕。母亲从床上跳起来,点上蜡烛,这使父亲很生气,认为违反了他的意思,妈妈坚定地回答:“安妮可不像你一样是个老兵呀!”事情就此结束!”这段文字让我看到了他们在苦难中痛苦的等待;我能想象到他们的心跳得是如何的激烈;他们所说的炮声令我毛骨悚然。

安妮在苦难中表现的如此坚强、勇敢。她鼓励自己要度过这次劫难,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她开朗的个性、早熟的思想,早已看穿了这个世界看透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对未来的渴望,希望能早早地回到学校去和同伴们学习、玩耍。她在战争后希望能成为荷兰人,她认为荷兰人的勇敢品质让她钦佩。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八

《安妮日记》是妈妈推荐给我读的一本书,据妈妈说她小时候读完这本书很受震撼。我在寒假期间也阅读了这本书,读了之后我也不禁受到了震撼,我还想把这本书介绍给更多的读者。

《安妮日记》的作者是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这本书记叙了在荷兰被德国纳粹占领的两年中,13岁的犹太少女安妮一家躲进狭小的密室中,他们犹如坐在一个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脚下是滚烫的岩浆,火山随时都有喷发的可能,愤怒、恐惧、绝望、悲伤、甚至濒临崩溃,就是在这样一个极端与特殊的环境下,安妮从没有绝望!坚持学习写日记,记录了周围环境、人与事对自己的考验、磨砺和成长的经历。她盼望世界和平,自己能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为社会做出贡献。她用她的坚强快乐去鼓舞身边那些绝望到极点的大人们,使他们重燃信心和勇气。

也许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轻言放弃,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困难而怨天尤人,安妮的故事会给我们启迪和激励。她那种历经磨难而乐观向上的态度,身处绝境却不放弃希望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让我们学会在逆境中磨练自己,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努力!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九

安妮的日记燃起了所有人对生命的热情,使人们认识到大屠杀、反犹太主义,也使人们认识到人性内心的童真、善良、仁慈,更成为现代业界的精神象征。

你大概也有写日记的习惯吧?少女的日记本该是记载日常的奇思妙想,情窦初开的悸动。平凡快乐的“流水帐”是青春期的文笔产品。却同样是日记,她的便多了一分沉痛的悲哀,但蕴涵其中更多的是令人怜惜与尊重的情感。

初读[安妮日记],便觉得安妮是一个天生的作家,她的日记中并没有任何华彩藻饰,挚扑的言语中透露出早熟的气息,她在用一种勾魂摄魄的力量感染着读者,这便是青春的魅力。她在日记中描写的生活仿佛是我亲身经历的一般,感同身受,我触到了战争的可怕,生活的艰辛,同类的凄惨……这不是真的,很难想象,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怎能承受的住这种撕心裂肺的痛苦。书一页一页的翻过,心中的痛不断牵扯——安妮的坚强,安妮的乐观,安妮的活力抚平了我心中沉积的痛。我看到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幼芽在密室中茁壮成长。

生活在与世隔绝,不见天日的密室中,处处不尽人意。因为战争的胁迫,在断粮的日子中,只能吃着土豆,而最不能忍受的是行动受阻,总要小心翼翼,生怕发出响声被打扫办公旧楼的清洁工发现——这样提心吊胆的生活,对一个生机勃勃的小姑娘来说,比在白天逼着她上床睡觉更无法忍耐。但安妮似乎随时都能找到乐趣,在不能随意活动的日子中,她沉迷于书中。书籍让她得以喘息,忘记战争带来的痛苦。回归现实中去,性格怪僻的牙医杜塞尔先生,她那说话带刺,没有耐心的母亲,好激动易生气的凡达恩夫妇挑剔着她的不是,她只想从父亲的眼中找到一丝心灵的安慰,却发现他更爱的是姐姐。这里似乎没有人能理解她的感受。不过很幸运,还有彼得——那个在她孩提时代就心生爱意的男孩。她梦见了他,这意味着她对另一个叫彼得的男孩滋生的特别情谊。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个孤单的少年,带着羞怯,走得更近了。在闲暇时,安妮总会走上阁楼,向他倾诉苦水。在日记中,安妮会写下彼得对她说的每一句赞美,并因此喜不自禁。青春中的一切都显得自然。

失去了自由的安妮,犹如折翼的小鸟,透过窗帘后的玻璃张望着蓝天和阳光。她渴望再过一次无拘无束的生活,哪怕只有一个星期,只有几天,只有一个晚上——那却只是奢望。面对种.种不幸,安妮失望过,但这并不意味着绝望,她总能乐观地想:我们是幸运的,比成千上万的人都要幸运,在别人生活在死亡的恐惧中时,我们甚至自私地聊着“战后”。战争是如此残酷,当时仰望幸福都变成了一种“自私”的资本。在不幸中,安妮已经发现总还会剩下的美——在阳光中,在自然中,在自己的心里。她用这去寻找快乐的自己,还有上帝,去找回那些早已失去的平衡。“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她从遥远的国度跋涉而来,为了看看世间的阳光降临到这里——虽然现实是残酷的;她从死气的天堂飞身而来,为了闻闻世间的气息降临到这里——即使生活是悲惨的。她不会一天到晚总吟苦难的诗,来寻找梦中遥远的安慰。她深信日益临近她的是美好,是快乐,是继续幸福和学习的生活。“我很想帮帮你。”她总对彼得说。“可你一直在帮我。”他告诉她,“用你的快乐。”不管是谁,只要她幸福,她也能令别人幸福。拥有勇气和真诚信念的人是永远不会在不幸中消亡的。安妮用她的快乐传递着幸福。

她说她要做一个强硬的人,我想她已经成功了,多舛的命运早以压不垮她的肩膀,她用坚强负担起幸福的责任,以蓬勃朝阳的青春扼制命运的喉咙,她用她的笑容向一切的苦难挑战,向全世界宣示着自己的强大。密室中的青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我祈祷和平,愿战争不再,愿苦难不再,愿天下的孩子可以幸福成长。

《安妮日记》是一部在逆境中写就的成长日记,带着暖意和坚强。这本被转译成几十种语言的日记让作者的名字深深烙在了人们的心中,她就是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

这本书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压迫日益加剧。为了躲避一张突如其来的传票,安妮随家人躲藏到了父亲公司的秘密小屋,同在的还有父亲的朋友温达安一家和犹太医生杜瑟尔。

“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会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是一场有趣的探险,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日记更丰富的素材。”

这是多么乐观的态度,多么坚定的信念!安妮身处困境却乐观向上的精神,正是驱使她顽强地与穷苦、疾病、饥饿做斗争的动力,促使她在秘密小屋的艰苦环境下仍然充满着希望,期待着战争的尽快结束,向往着正常的生活和外面的世界。想想现在的我们,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却什么苦都吃不了,一碰上困难就打退堂鼓,受到一点点磨炼就连连抱怨,真令人惭愧。我们或多或少都曾这样做过,作业遇到难题不愿动脑筋,天冷不愿早起、上学迟到,生日没收到礼物就发脾气,一受到别人的指责和批评就愤愤不平,想想真是很不应该。我们要学习安妮的坚强不屈、积极乐观,做一个不被艰辛吓倒、不向困难屈服的人。

安妮在困境中写下成长日记,我也在安妮的日记中学会坚强。有什么能比读到如此乐观向上的文字更令人感动呢?我读着安妮的日记,体会着她的苦闷与坚强,感受着她的乐观与成长。

 

前段时间,女儿阅读了《安妮日记》。我问她,读后有什么感想,她告诉我故事的大概情节。为了帮助她进一步理解日记内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格,近期,我和她共同阅读了这本书。

通过我俩共同阅读,我们了解到,《安妮日记》以日记体的形式真实记载了小作者13岁到15岁两年多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事情真实,情感真切,语言朴实,充分展现了小作者的写作才华和与众不同的观察视角。这本书,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通过小作者的日记记载,真实记录了二战时期战争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灾难和痛苦,所以它不仅是当代青少年阅读的经典之作,也是学者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献。这也成就了这本书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和它独有的历史价值。

读完后,我问了女儿几个问题:“你说,安妮会想到以后她的日记会变成书出版吗?为什么出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13岁的小女孩有如此的天赋和才华,能够写出这么感人、这么动人、这么有影响力的传世作品?你从安妮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品格?”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和女儿进行了探讨。

作为当时13岁花季少女的安妮,本应该像其他孩子一样过着自由、美好的少年生活,享受着读书、交友、摄影、运动的乐趣,而且当时她的家庭还是比较富裕的,父亲是一名商人,尽管为了躲避战争,他们举家从德国法兰克福搬迁到荷兰阿姆斯特丹他父亲的公司住地,但是仍然没能逃脱战争对他们的迫害。小安妮只能每天躲在“密室”里生活,偶尔从朋友的叙述、收音机、窗外的情景中了解到了许多外面世界的消息,了解到战争给犹太人带来的悲惨命运。在这样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很多时候会给我们造成失望、恐惧、甚至会想到死亡,但是安妮却没有,她不但克服了战争给她和家庭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用读书和写日记的方法来战胜恐惧,表达自己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常说,“作家不是课堂里教出来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也写不出感人的作品。这是小作者被当时的生存环境“逼”出来的。可贵的是,小作者不但没有被当时暗无天日的环境吓倒,对未来失去信心,而是以乐观向上、坚定美好的心态,以少年的朝气和勇气树立起对未来的信心和向往,这是安妮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坚强性格和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素质所决定的。她把吉蒂当作自己心灵对话的对象,用笔真实地记录下了当时所发生的一切和对战争的愤怒、对犹太人命运的担忧、对躲藏生活的观察和体悟,这是小作者的过人和伟大之处。与其说,这本书的成功,是来自于小作者精心的叙述和描写;不如说,是来自于小作者两年多来的坚持不懈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坚定信念。这就是《安妮日记》带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今天的小学们应该从安妮身上学到的美好精神品格。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寻找光明。”这是诗人顾城的诗。《安妮日记》同样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尽管身在黑夜,你的眼中看不到光明,但是在你的内心要充满对光明的渴望,这是你在黑暗中前行的唯一支柱。这本书不是对黑暗的绝望,而是对光明的向往,是那个年代的安妮、更是一代安妮人向世界发出的宣言。让我们共同向安妮学习!

 

《安妮日记》的作者是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这本书记叙了在荷兰被德国纳粹占领的两年中,13岁的犹太少女安妮一家躲进狭小的密室中,他们犹如坐在一个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脚下是滚烫的岩浆,火山随时都有喷发的可能,愤怒、恐惧、绝望、悲伤、甚至濒临崩溃,就是在这样一个极端与特殊的环境下,安妮从没有绝望!坚持学习写日记,记录了周围环境、人与事对自己的考验、磨砺和成长的经历。她盼望世界和平,自己能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为社会做出贡献。她用她的坚强快乐去鼓舞身边那些绝望到极点的大人们,使他们重燃信心和勇气。

安妮的故事,就像是一个天然的电影剧本,它承载了人类所有的美好词汇——乐观、信念、感恩、勇气和爱。

真的很难想象,当人们因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感到痛苦时,安妮却仍然能够以乐观的心态将这一切化为了为自己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文中有一段曾写道“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作是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和浪漫情事,并且将每段艰辛的事情当作我日记的材料。”安妮虽然恐惧,但她不放弃,而是把逆境化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可见她的精神家园是丰硕的,富有的。

再看看我们自己,从小就在糖水中泡大的我们就好似一个美丽的泡泡,尽管耀眼夺目,但却经不得一点风吹草动,随时可能破碎。因此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轻言放弃,但相对于经历战争痛苦的安妮,我们所谓的“逆境”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

安妮,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磨难都勇于为自己理想而努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困难,请千万不要在逆境中沉沦,我们应该勇敢地站起来,奋起抗争,以乐观的心态直面逆境,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并在逆境中锤炼自己,把自己磨练得更加坚实!因为,安妮一个不曾绝望的女孩;一个永远乐观永远快乐的女孩;一个面对逆境却不愿低头的女孩正激励着我们冲出逆境!也许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轻言放弃,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困难而怨天尤人,安妮的故事会给我们启迪和激励。她那种历经磨难而乐观向上的态度,身处绝境却不放弃希望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让我们学会在逆境中磨练自己,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努力!安妮,记录下她生活的一点一滴,听起来像梦魇,但却能让人感受到那份最真挚的情感。这本书,或许该说这本日记,是陪伴着安妮成长的一件不会消逝的物品,亦是一本让读者在看了后,会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的日记。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臧克家的诗句,也是我读完《安妮日记》的第一反应。安妮在密室中的两年日记让人看到了完整的安妮的形象——活泼,开朗,乐观,积极,聪明,好强,她的小心思,她的青春期困惑,她的理想,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跃然纸上,毫无保留,以此改编成剧本也是很容易塑造人物形象的。她死了,但她一直活在我们心中。这就是记日记的好处,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古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我始终觉得“立言”应放首位,胜过另两者。普通人很难立大功立大德而被世人记住,从而永垂不朽,但普通人可以立言,哪怕是一句诗,一句话,一篇文,却能流传万世。安妮是个普普通通的一个犹太女孩,但因为她的日记,她的名字被世人铭记,她的形象被后人缅怀;卡夫卡,一个普普通通的保险推销员,却因为他的小说不小心被朋友保存下来,从而卡夫卡这个名字绽放出无限光芒;杜甫,官职低微,四处漂泊,寄人篱下,但因为那些伟大的诗,成就了他的伟大,诗圣美名流芳百世。当然,很多人是以功德留名,但想想如若安妮没能留下日记,她那15年短短生命就如其他遇害的六百万犹太人一样似蝼蚁似草芥,再生动再挣扎的生命也只是人们眼中的一个数字,一个600万分之一的分数。而因为她的日记,我们可以追随着她的文字与她感同受身,脑补着与她一起经历那些日日夜夜,为她惋惜,为她祈祷。安妮很不幸,在解放前2个月被抓紧集中营,最终遇害,但她也很幸运,她的日记没被销毁;之前读过另一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则比安妮幸运很多,在集中营幸存下来迎来了战争的胜利,才有了后面这本书,记录集中营里犹太人的心理状况。

我也记日记,记了近22年,但多为流水账,比起安妮那细致的场景描写,记录下内心的各种起伏,记录身边人的言行特点,记录自己对战局的思考,这才是她的日记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所在。我也得改改我的日记风格。尽管那些大师的日记也多为流水账类型,如吴宓日记,顾颉刚日记等等,但安妮这个小话痨的日记最吸引人,最可爱,展现了最真实的她。

我一直有个思考,人活一世,若想不朽,唯有留下两样东西——生物信息和非生物信息。生物信息就是dna,传统的方法就是生孩子,生一个孩子就留下了1/2的dna,生的多,留下的就更多更全面,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其道理,但自从发现了dna并有了克隆技术后,留下自己的生物信息不必非得生孩子这般麻烦,留下肉体即可,所以死后“入土为安”也是有道理的,而火葬就彻底消灭了你的生物信息,所以死前最好留下一撮头发,或脚底一块死皮。所谓的“非生物信息”就是你的后天的一切行为,言论,思想,我们的影像,我们的文字,我们在互联网上留下的各种痕迹,各种偏好。留的信息越多,越能还原真实的我们,留的越多,越能提高自己不朽的可能性。英剧《黑镜》第二季的《马上回来》那集和第三季的《san junipero》那集提醒了我们,要永生,就要在生前留下更多的痕迹,更多的言行,最好是完整的脑部意识,新出炉的第四季的第一集《卡里斯特号》提醒我们除此以外,留下dna更能再造真实完整的自己。我也想永生,我也想不朽,那就从保存好自己的一缕头发和认真记日记认真写博客开始吧。

相关文章

5.《安妮日记》读书心得体会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十

1942年—1944年,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铁瓜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犹太少女,1942年7月,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紧急,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为作家和记者,可这个美丽的愿望在当时那股势不可挡的黑暗洪流下显得那么脆弱,像闪着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写道:“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

经过密室中无数个漫漫日夜,安妮由一个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蜕变为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岁生日时,安妮有了惊人的成长。她已将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会层次,开始思考男女平等等问题了:“现代妇女要争取完全独立的权利了!”“但独立也不够,妇女还应该获得尊重!”“我谴责的是我们的价值系统,和不承认女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多伟大、多困难,同时也多美的男人!”实现在让人难以想象的那样一个战火蔓延、人人自危、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时代,身居密室接近两年的十五岁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见地谈起了男女平等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读到此处,我不禁感叹,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

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诉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十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3岁的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在希特勒建立的纳粹党的压迫与残酷屠杀下,犹太人被迫背井离乡,妻离子散;有数不尽的犹太人被关进集中营,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境下,安妮与家人和朋友们躲藏到了父亲公司的楼顶上。他们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在这段时间里,安妮用书信的形式,给它的日记本“基蒂”写了许多有趣的事。在这间密室里,安妮度过了她的青春期。

我认为安妮是一个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在德国纳粹的压迫下,她没有悲观,没有消沉,还是鼓足了信心与生活作斗争。她关心犹太人的生活,在内心发出了“不公平”的呐喊。她渴望生存,珍惜生命,在秘密小屋的这一段时间里她变得成熟,并思考战争、自然、宗教等等。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能感到受到百万人所遭受的苦难,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在这句话中,我们肯定能读出安妮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果没有这场战争,安妮现在一定是一位作家。她的性格如同一朵雪莲,不屈又坚强;她虽然只活了,但她的生命如雪莲一样,美丽而芬芳。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十二

《安妮日记》的作者是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这本书记叙了在荷兰被德国纳粹占领的两年中,13岁的犹太少女安妮一家躲进狭小的密室中,他们犹如坐在一个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脚下是滚烫的岩浆,火山随时都有喷发的可能,愤怒、恐惧、绝望、悲伤、甚至濒临崩溃,就是在这样一个极端与特殊的环境下,安妮从没有绝望!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他们在密室里整整生活了2年。2年这可是什么概念哪,他们居然那么有毅力地生存了下来,我感到十分地感动。详细地描写一下,为了躲避德国法西斯的攻击,他们不得不把密室盖得严严实实,窗户全部钉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帘,挡住光亮。白天,为了不让下面的人发现,只能轻手轻脚的,如果是现在的话,我们应该是很难办到的!

可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生活可不是好过的,在里面的生活不能看到阳光,不能触摸自然,是极其枯燥,烦闷的和无聊的!这里没有要好的朋友,没有良好的老师,没有无限的快乐,没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战争形势,不停地轰炸使他们烦躁!

安妮总说“纸比人更有耐心”,是的!这种说法我也感受得到,对人讲一些繁多的事情还不如跟纸对话!每天以日记为发泄,倾诉!她渴望自由,快乐。在这本日记中,可以看出来安妮对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生活的看法。从13岁的黄毛丫头长到成熟的15岁姑娘,再次声明,很有毅力!

中间也有许多的人鼓励安妮,比如说她的姐姐玛戈,还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读完这本书,我非常地感动!建议大家也去看吧——你们会感受到里面的喜、怒、哀,乐。我接下来要看大仲马的《茶花女》咯,祝大家阅读愉快!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十三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年华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似一缕阳光,如一阵清风……那时的我们拥有最纯真的笑容。

在《安妮日记》中“安妮”把开始记录是13岁,在15岁被纳粹抓获。——她把那“美好”岁月记录了下来。

我们在想象“安妮”过得舒适生活,错了!

安妮是一个犹太小女孩,她正生活在二战时期,为了躲避纳粹的杀害,于是随家人躲到了一间密室里,度过了漫长的25个月。

在十三四岁我们应该享受着老师的教育,父母的疼爱,拥有最美丽的笑脸,最动听的笑声,享受花季的幸福,快乐和友情,可是“安妮”只有日记本陪着她。

我不敢想象密室里那黑暗的时光,这里没有阳光,没有快乐,只有饥饿,只有恐惧和病痛一直折磨着他们。“安妮”在这种环境下中学会了:不屈服,不气馁。她善于思考自己所犯的错误,正视自己的缺点。

安妮初进密室,对“凡。丹夫妇”是厌恶的,对母亲的责备的不满……可是“安妮”学会了自我改正,包容……在密室的生活由一开始的厌恶,到真正安定下来,度过了漫长的25个月。

“安妮”在密室中喜欢上了“彼得”——一个腼腆的男生,在这个密室里“安妮”有青春的萌动。在这个黑暗的密室里“安妮”用她的乐观,满怀理想感染着身边的人,感染着“彼得”,于是“彼得”也悄悄喜欢上了她。

在1944年8月1日,“安妮”放下了笔,故事结尾的很突然,留下了很多的幻想——“安妮”被纳粹抓走了!

仔细回味,这本日记,笔调贴近我们,又和我们的生活大不一样。“安妮”把成长中的困惑与好奇真实地记录出来,在日记中“安妮”对自己的情感直言不讳,让我们好像看到另一个自己。

我们应该为自己感到庆幸,我们没有渡过那漫长的25个月,我们是在欢笑中度过的。“安妮”也是幸运的,她在这时间里,认识到了自己,学会了坚强,热爱生活。

可爱的“安妮”在纳粹的迫害下永远的闭上了眼,距离她16岁生日仅剩3个月,距离这个集中营集中营获救仅剩1个月,“安妮”用自己的笔写出了“痛苦”的密室生活,让我们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不仅深思。

正值花季的我们,应该深思:那漫长的25个月,我们会做什么?

文档为doc格式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十四

兜儿塞一把梦想和秘密,

是爱和盟誓。

每个人都以为

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

很久,很久

直到任务了结时

……

——迪桑卡

她,一个养尊处优的“小公主”;她,一个满怀梦想与爱的“小女孩”;她,一个天真无邪,正值青春年华的“小孩子”……一天,纳粹党打破了这个女孩的梦想与生活,使她最终在孤独与恐惧中,被死神无情的带走。正值豆蔻年华的她,生命至此终结了。她留下了唯一宝贵的东西---那本动人心魄的日记本。

她,便是安妮·弗兰克。

迫于日以残酷的排犹浪潮,这位年仅12岁的小女孩便过上了逃亡的生活。每天,每夜,每时,每秒,她都在借笔来发泄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恐惧,来表达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我仿佛看到了,安妮那双闪烁的大眼睛中充满的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和对亲人的呼唤。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是的,他们就是这么残暴,这么无情。这让我想到了南京大屠杀,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可当我看到那一张张相关图片时,那历史的事实便会呈现在脑海中。30万同胞啊!有年幼的婴儿,有青春的孩子,有活力的青年,也有年迈的老人……他们为什么要无辜的惨死在敌人的枪口之下?他们为什么无权选择自己的前途?战争为什么要夺走他们的青春年华?孩子们啊,“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一句句亲切的呼唤只怕已经再也听不到了吧!

看吧!黄继光用身躯挡住了敌人的炮火;邱少云被烈火焚烧着身体;狼牙山五壮士慷慨就义,视死如归……这些峥嵘的岁月,这些难忘的回忆,这些血淋淋的事实,让每一个中国人为之悲愤!

回收这些耻辱的历史,这些千真万确的历史,让我百感交集!为什么英法联军要焚毁富丽堂皇的旷世之园---圆明园?为什么战火和死亡时时踏着公理和正义?为什么日本要如此挑衅中国?他们不是文明大国吗?为什么他们称我们为“东亚病夫”?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这些风风雨雨,但是民族的耻辱也就是我们的耻辱。“少年弱则国弱,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这句话说得好,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先驱者,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壮大自己,振兴中华,才能让我们的祖国更强壮的屹立于世界之林。

我们从小便生活在和平年代中,没有硝烟,没有战争,与安妮一样养尊处优,但是历史的事实还有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有多少人记得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的,很对。但是,不能忘记。我们是祖国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为了不让历史重演,好好学习,建设国家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这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责任,是作为祖国儿女的义务。

全世界的孩子都在呼吁: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和平的钟声何时才能敲响?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和平阳光普照下的我们,要记住过去,珍惜今天。战争啊!还孩子们一个美丽的青春年华吧!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十五

她是个活泼好动的女孩儿,上课的时候喜欢和别的同学叽叽喳喳;她是个充满想象力的女孩儿,以后的梦想是当一个记者;她是好学的,尤其喜欢研究古代贵族家谱和读书……就这样的一个她,与我们普通的女孩子没有区别的她,引起了我的思绪。

老师给我们上了一篇课文,有关纳粹二战时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我无法想象,一个笑容明艳的美丽的小姑娘会和这样残忍的集中营有任何关系……她是安妮弗兰克,一个多话不安分的小女孩,她在“后屋”藏了好几年不见天日,直到纳粹发现了她。

身影,另一方面,我又非常不想找到她,我不相信她真的被关在了这种地方。我心里祈祷着不要找到她。可是,除了这张照片上的人,还有400万人死于这个集中营,死去的人太多了,安妮的母亲,姐姐玛戈,范丹一家,杜瑟尔医生……我忍不住来回想着,这太残忍了!我有点受不了了,纳粹的行为令人发指,是平常人不敢想的。

有很多像安妮一样的女孩儿,她们聪明乖巧,勇敢无畏地追求梦想。可是在集中营她们受到了什么样的折磨呢?怎样的死去呢?没有人知道,只有安妮把自己的一切记录了下来。我们应该感激安妮,如果没有她,她在后屋的日子,对纳粹的控诉,就不可能被记录下来。

荷兰人特意在安妮住的后屋设置了一个旅游景点,去的人络绎不绝。我可以想象窗中一双明亮的眸子,那是安妮在向外面张望,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她,安妮。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篇十六

一位少女未到花季便在集中营悄然死去,而她在黑暗中写成的日记却流传下来。他的勇气、正义、乐观、善良,将永远打动全世界人们的心。这位可敬的少女,便是安妮。

在读了这本书,我感触很大,主人公安妮在一九四二年和一九四三年是她在童年时最珍贵的两年,之后就因为在希特勒上任主席时,就开始德国法西斯反犹太人运动的兴起,而躲起来,从此在一家公司的黑暗秘密的小屋里度过了惊心动魄的两年。因为为了避难,与外界失去联系,幸好在这家公司里有一个收音机,他们一家人天天只有听广播才能知道外面的事。安妮对这个小屋充满了好奇,但过了一些时间就失去了耐心,开始变得粗暴,任性,他觉得很不自由。

在他们住进这个小屋一个月后就又有一个被法西斯被迫的叫范登先生一家来到秘密小屋里,这样有热闹些,免不了争吵,但是时间长了他就明白了,因为没有自由而让人产生一些情绪是可以原谅的,所以她就以乐观,向上,温和的态度去面对现在的一切。而且希特勒也是屡屡战败。他想离胜利已经不远了。

但实际上可恶的希特勒并没有就此罢休,他更加残害了犹太人民。一九四四年八月四日,因有人告密他们的秘密小屋被发现,安妮和其他八个人被带走,死在纳粹的集中营,只有安妮的爸爸活到战争的结束,把安妮的日记保存下来。

这本书记录了德国希特勒反犹太人,残忍的杀害太人,也展现了他对特殊环境中的喜怒哀乐和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对自由的向往,也对德国法西斯的无比的痛恨。

相关范文推荐
  • 10-17 最新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汇报稿(大全15篇)
    梦想是指导我们前进的指南针,它让我们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克服困难和挑战是实现梦想的必经之路,我们需要勇敢面对,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何时何地,梦想都不应被
  • 10-17 小学语文白杨教案教学反思(大全8篇)
    教案是一种教学设计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教案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小学语文白杨教案教学反思篇一
  • 10-17 校园交通安全简报的标题(优质17篇)
    理想是人生的指南针,它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使人们不至于迷失自我。为了实现理想,我们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小编为大家选取了一些优秀的理想总
  • 10-17 个人店铺转让合同协议书样本 淘宝店铺转让合同协议书(大全13篇)
    在商业交易或财产转移过程中,转让合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接下来,我们将展示一些常用的合同协议示范,希望对您的合同起到一些指导作用。个人店铺转让合同协议书样本篇一双
  • 10-17 物业客服年度工作总结 物业客服年度个人工作总结(优秀8篇)
    质量月活动还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中可以看到一些成功的实践案例,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物业客服年度工作总结篇一
  • 10-17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的工作计划(精选8篇)
    工会工作计划的实施需要充分组织和协调各项工作力量,确保计划的顺利进行。如果您对编写办公室工作计划还不太了解,以下范文能够为您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让您更加熟练地制
  • 10-17 最新学校各类安全应急预案汇编 学校安全应急预案(精选16篇)
    青春是我们生命中最灿烂的一笔,让我们一起为美好的未来努力奋斗吧。青春是宝贵的,我们怎样进行规划和打破自己的局限?以下是一些青春回忆的故事和照片,希望能勾起大家对
  • 10-17 暑假公司社会实践报告(汇总8篇)
    竞聘报告是一种书面材料,用于介绍自己对某个职位的申请和表达对应聘组织的兴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竞聘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暑假公司社会实践报告篇一我此次
  • 10-17 小学暑假安全教育讲话稿(模板9篇)
    典礼的举办可以加深人们的情感交流和社会联系。为了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典礼总结,我们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借鉴其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典礼是一种庄重而隆重的礼仪活动,
  • 10-17 2023年社区实践心得体会大学生(优质20篇)
    学习心得不仅可以对过去的学习经验进行总结,还可以为未来的学习提供借鉴和指导。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工作心得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社区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