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爬天都峰教案一等奖(汇总8篇)

爬天都峰教案一等奖(汇总8篇)

时间:2023-10-12 10:13:43 作者:雅蕊 爬天都峰教案一等奖(汇总8篇)

安全教案应该包括常见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紧急救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安全预警和应急逃生等方面的内容。下面是为五年级学生准备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爬天都峰教案一等奖篇一

1、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运讨论法和感情朗读理解课文。

课件、小黑板。

二课时

一、简介天都峰,导入新课。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教师介绍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用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

2、认读多音字“假、都”。

3、提名分节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读后想一想课文的叙述顺序,画出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句;教师投影出示:

2、小组讨论,一部分一部分的学习课文,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全班讨论,老师再补充解答。

四、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5、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

五、布置作业

1、自己学习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

一、复习检查。

1、提名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二、学习新课。

1、“我”和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意思。

(1)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学生联系前后文,知到是在面对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气时,“也”分别表示了一老一小的惊讶、怀疑和敬佩,有了勇气,这个力量鼓舞着自己奋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

(2)他们相互汲取的力量是什么?(读第二次对话,知道这个力量就是“勇气”。)

4、读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5、说说读了这两段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叙述中感悟汉语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词的确切。)

6、齐读末段中爸爸的语言,自己再读读,看还有什么问题?

三、完成练习第二、三题。

四、布置作业

爬天都峰教案一等奖篇二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爷爷如何在互相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欣赏了黄山风景的奇特,今天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看看你们还认识这些奇石吗?放课件(仙人指路、猴子观海……)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黄山风景的课文《爬天都峰》。板书课题:爬天都峰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老师随机板书:

谁在什么时间爬天都峰?

天都峰在哪?天都峰有什么特点?

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爬上天都峰后他们心情怎样?说了什么?

补充: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4、谁去过黄山天都峰,愿意给大家讲讲。

5、简介:天都峰在安徽省的黄山,是黄山的主峰之一,海拔1820米,奇险陡峭,为黄山诸峰之冠。其中以鲫鱼背最为险峻,峰顶平坦、风光无限。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二、感悟课文

1、初读课文。自由读。

2、接读课文。正音:注意--发颤,评读。

3、课文读的真不错,下面动动脑筋,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

4、简单的问题马上回答

谁在什么时间爬天都峰?天都峰在哪?

5、让我们再来默读课文,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

天都峰有什么特点?

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爬上天都峰后他们心情怎样?说了什么?

补充: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6、集体交流。

7、天都峰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吗?放课件

8、从哪里看出天都峰很险?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分析:高--在云彩上面哩。陡--挂

指导朗读-读出天都峰有高又陡,非常的险峻。(这么高,在云彩上面,笔陡的石级,挂)

9、为什么把天都峰写得这么险呢?(视学生能力而言)为后面爬天都峰作铺垫。

10、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小组交流。爬山前--害怕、爬山时--奋力、爬山后--激动

集体交流。指导分角色朗读爷爷和“我”的对话。抓住“也”,你体会到了什么?怎样才能读好?(读出又惊讶又佩服的语气。)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力尽艰辛、遇到很多困难)

想象一下他们还会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样的对话?(同位交流)

12、咱们看看小作者和老爷爷之间说了什么?快来读一读8-10自然段。

13、他们为什么互相道谢呢?抓住“居然”理解。

14、你从小作者和老爷爷身上学到了什么?抓住“汲取”理解。

15、对呀,老爷爷和小作者那种不怕困难,勇于攀登和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三、扩展延伸。

最后,请大家来欣赏黄山迷人风光。放课件。

只要你有勇气,你也能登上高峰,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光。

在这里老师送给大家两句名言--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毛泽东

[爬天都峰教案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教案一等奖篇三

一、情境激趣

1、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预习,让你们用不一样的途径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你们拿出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2、放课件:天都峰的介绍及人们爬天都峰的导游片。

3、这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讲的就是天都峰上的故事。

4、出示自读要求:

二、引导阅读

1、课文读完了,谁能说说文章中哪些资料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2、再看看文章中的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三、指导分析理解

1、怎样才能对同学们喜欢的天都峰这段有更深刻的认识呢?我教给大家一个新方法,就是一边读一边想,把你的感受再用画表现出来。

2、同学们,你认为谁画的好?为什么?

3、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你们能不能试着把它读出来呢?

4、指名读,读后引导学生评价。

6、再读课文。此刻你们能够选取自我喜欢的方式读这段,能够站起来读,也能够做动作读。

四、指导感情朗读

1、请几人一组先分好主角,进行分主角朗读。注意一边读一边想。

2、请同学们看清楚有谁在对话?他们说话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读出不一样人物的语气和情绪。

3、指名两组分主角进行朗读。

4、引导学生想象。问:“我”和老爷爷爬天都峰时能有什么不一样?

5、讨论:

(1)“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的话中读懂了什么道理?

6、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五、制导联系实际

1、谁说一说自我生活中,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事例。

2、这天我们每位同学搜集了不少有关黄山的资料,课后我们合作出一期壁报怎样样?

第二课时

一、初读感知

1、学生纷纷展示搜集来的各种资料进性汇报。有几人到屏台上展示。

2、观赏、体会。

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二、细读理解

1、几名学生汇报自我喜欢的资料并说明原因。

2、质疑。

三、精读感悟

1、开始一边读一边想,然后画天都峰。画后几人到屏台上展示、交流自我画这幅画的意图。

2、相互评议。

3、练习读。

4、两个人被指明读后,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问题,然后进行汇报。

6、学生用自我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四、赏读内化。

1、前后桌几人一组分主角,开始进行分主角朗读练习。

2、同学们相互讨论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探讨每句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表达怎样的情绪。

3、两组分主角朗读,其余组听后评价。

4、学生想象老爷爷爬天都峰时的样貌,与小朋友山的样进行比较。

5、学生分组讨论,之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五、迁移运用

1、学生自由发言,说实例,谈体会。

2、好,同意。课后出壁报。

六、总结

爬天都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爬天都峰教案一等奖篇四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1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及对于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

读中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相互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方法。

读懂文中爸爸说的话。

生字卡片,有关黄山的资料、图片等。

二次备课

1、收集黄山(天都峰)的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天都峰。

2、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并记下不懂的地方。

一、展示资料,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有关黄山(或天都峰)的资料。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谈谈对黄山(或天都峰)的初步印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可以。

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自主识字。

(1)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2)集体开火车认读。

(3)交流识字方法。

3、了解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情况,质疑问难。

(1)读了课文,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精读自悟,多读多想。

(一)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由学生印象最深的部分入手)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读后的感受。

2、根据自己的读书感受,用简笔画画出你心目中的天都峰。

3、评价学生画作,让学生做到评价有理有据。

重点抓住“在云彩上面哩”等词句进行评价、指导。

4、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后评价、交流。

5、图文对照,进一步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

6、齐读本段。

(二)合作学习三——五自然段。

1、出示课文三——五自然段。

2、自由读,边读边想:两个“也来爬天都峰”,让你读出了小姑娘和老爷爷怎样的想法?

3、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

4、师生合作检查学生分角色朗读情况。

5、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鼓励,坚定爬上天都峰的决心的。

(三)师生合作学习六、七自然段。

1、出示六、七自然段,齐读。

2、抓重点词语理解感受。

“终于”,他们都爬到了山顶。从“终于”一词中,你能想到他们在爬山中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吗?指导读“……一会儿……一会儿……”

老爷爷在爬山过程中又会怎么做?课文中没写,你能写出来吗?(学生简单练笔,可以写一两句话,也可以多写几句)

3、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抄写下来。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八——十自然段。

1、出示课文八——十自然段。自由读。

2、理解感悟。

“汲取”是什么意思?爸爸为什么说我们一老一小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

3、分角色读这三段话。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深入感悟课文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1、小组内自主练习。

2、小组展示读,评价交流。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自由认读,观察字形。

2、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辫、勇

3、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4、展评学生书写情况。

五、布置作业,拓展深化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根据收集到的黄山资料,合作出一期板报。

爬天都峰教案一等奖篇五

邓紫薇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三年级语文上册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在学习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本课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课文条理,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解决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了解课文1~7自然段的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爬上天都峰的过程。

3、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三、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及“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的艰难。

四、教学资料准备

1、教学挂图。

2、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激趣。 上课时我们学习了第3课的生字新词,接下去我们来深入理解课文。

1、(师故意将课题误写成“登天都峰”)让学生指正题目中的错误。

2、释疑:课题中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出示挂图。

(通过辨析“爬天都峰”与“登天都峰”的优劣,引出天都峰“高与陡”的特点;再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对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读出“又高又陡,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觉。

(2)说说课文是怎样把天都峰的“高”与“陡”写具体的?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

a、高:“抬头望”、“这么高”、“云彩上”

“我爬得上去吗?”――――(犹豫、怀疑)有什么好处?

b、陡:“笔陡”、“天上挂下来”、“发颤”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思,以读促情。(4)小结,悟理。写天都峰的高与陡,正说明爬上天都峰非常不容易,那是需要勇气、力量和决心的。(对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也是中低段学生学写句子的有效途径。)

(1)课件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

(2)思考: 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言下之意就是“和我一样”。)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小结: 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我年纪这么小,老爷爷年纪那么大,却都来爬。我们是互相惊叹,互相钦佩。表现了这一老一少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4)分角色朗读。读出两个人之间互相羡慕、佩服的语气。

(一个“也”字,在文中并不显眼,但通过点拔,进行挖掘,使学生感觉到这个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3、学习第6~7自然段。

受老爷爷的影响,我开始爬天都峰。那么,我是怎样爬的?

(1)课件出示句子,填空。我()向峰顶爬去。a、“奋力”是什么意思?

b、课文是怎样来描写我“奋力”爬山的?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手脚并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爬?

(2)我们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奋力向上爬,结果怎样? a、“终于”是什么意思?

b、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怎样的心情?

(4)指导朗读。(通过创设的语境,让学生自然地融入课文,达到文本合一的境界,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三)课堂小结,领悟道理。

学习如登山,我们只有不怕困难,知难而上,凭着坚强的毅力、非凡的勇气,才能攀上知识的高峰。

(四)布置作业 把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我” 老爷爷 互相鼓舞 汲取力量

爬天都峰教案一等奖篇六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1、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要求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可有重点地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检查识字。

(2)读准多音字:假日、似乎、白发苍苍、照相、应该

(3)去掉拼音读词语。

(4)去掉词语读生字。

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

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

读正确、读流利。

2、分组朗读,要求:反复练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3、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11个字,认读,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1)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2)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听写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

二、感悟

1、读读想想。

(1)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2)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

2、读读说说。

(1)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读后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出天都峰的高。

(2)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3、读读写写。

(1)出示课件:读了第二自然段,我们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请你要把这一段抄下来。

(2)抄写优美的段落。

4、读读问问。

这时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读读议议。

教师针对学生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问解疑。

(1)“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2)“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3)“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三、角色朗读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四、拓展活动

1、教师引导:“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五、交流课余生活

1、前几天我们安排的记录课余生活的活动进展如何?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学生展示交流,师生评议。

板书设计:

奋力

天都峰高、陡相互鼓励吸取力量手脚并用一会儿

爬天都峰教案一等奖篇七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3、让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旧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前准备:

1、自制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欣赏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感知文本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小组内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3、交流收获和问题

三、细读文本,解决问题

主要交流讨论三个问题

第一: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第二: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第三: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1、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3、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大郡峰的“高”和“陡”的?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生练读,评读。

4、“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出示句子: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6、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3、最后送给同学们两句话: 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爬天都峰教案一等奖篇八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过程: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相关范文推荐
  • 10-12 最新靠自己不靠别人的励志故事(大全5篇)
    自我介绍是在面试或社交场合中第一次与他人接触时,对自己进行概括和展示的一种方式。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意见建议写作的要点,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参考文章。靠自己不
  • 10-12 领导新年开工仪式致辞稿 领导在新年开工仪式的致辞(精选8篇)
    意见建议可以为我们提供改进和发展的思路,使我们在各个方面都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成就。通过查看以下的个人简历范文,你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优化方法,提升自己的求职
  • 10-12 最新环卫上半年工作汇报 环卫上半年工作总结优选(通用19篇)
    意见建议是表达个人观点和对某事物的改善方向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理解岗位职责的设定,以下是一些具体案例供大家参考。环卫上半年工作汇报篇一一年来在处长的领导下,在
  • 10-12 教师个人工作计划及总结(模板20篇)
    通过班级工作计划,我们可以激发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学生会工作计划示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指导和借鉴的经验
  • 10-12 2023年初中重点学校老师转正申请书(实用8篇)
    转专业申请书是一种用于向学校申请转专业的书面材料,它具有很大的决定性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转专业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初中重点学校老师转正申请书篇
  • 10-12 2023年支部书记述职点评词 对支部书记述职的点评(优质11篇)
    个人简历应精心设计和格式化,以提高可读性和专业性,并使其更加符合行业和职位的特点和要求。自我介绍是展示自己的好机会,我希望通过这次机会让大家对我有更全面的了解。
  • 10-12 2023年正规的租车合同起到法律作用(模板8篇)
    在承包合同当中,承包方需提供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施工方案。通过阅读下面的合伙协议范文,您可以更好地了解合作伙伴之间的权益保护和风险控制。正规的租车合同起到法律作用篇
  • 10-12 幼儿园教师节教育活动总结 幼儿园教师节活动总结(实用15篇)
    学期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军训总结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帮助。幼儿园教师节教育活动总结篇一
  • 10-12 演讲稿自信(模板12篇)
    节日演讲稿是在庆祝特定节日时用来发表演讲的一种书面材料,它通过语言的表达来传递节日的意义和祝福。有志于参加比赛的同学可以阅读以下的比赛经验和技巧,希望对你们有所
  • 10-12 2023年贫困户申请表 贫困户申请书(大全9篇)
    助学金申请书的撰写需要准确描述自己的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以及申请该助学金的理由和目的。这些范文总结了转正申请书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