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五帝本纪读后感(精选18篇)

五帝本纪读后感(精选18篇)

时间:2024-01-26 21:48:02 作者:BW笔侠

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我们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促进文学交流与讨论。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作时多一些思考和灵感。

五帝本纪读后感

自黄帝至舜,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因此黄帝称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由此知,尧帝是位于黄帝后期的,那么是否可以假设尧是对黄帝时期历法的完善?不过倘若说黄帝未提历法是否也说得过去。对于上古时代,我们始终都是揣测阶段,所以终究要带有疑惑心理去看待那个时期的历史文化。

《五帝本纪》中亦提到“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而嫘祖二子一曰玄嚣,是为青阳,一曰昌意。而昌意的儿子则为高阳,如《五帝本纪》载:“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而这其中又将牵涉到玄嚣的孙子高辛,也就是帝喾,而帝喾之次妃简狄之子为殷商男性始祖契,姜原为帝喾元妃,而她之子则为周朝的男性始祖后稷,名为弃。不得不说如此推理下来,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以及夏,商,周的始祖,都是黄帝的后人。那“中华民族儿女都是炎黄子孙”的说法也的确成立。

读《五帝本纪》我感叹于其中历史的巧合,又叹息那个时代过于久远,难以考证。不管怎样我们也要始终怀着一颗敬畏的心,用严谨的态度去探寻那段神话时期。

五帝本纪读后感

《史记》历来被奉为史学界的经典之作,更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因为《史记》不但非常充分地体现了历史史实,让我们感到每个历史人物都很丰满,而且这本书本身具有极高的文学造诣,往往两三个字就能传神地表达人物的心理状态,让历史变得有韵味。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史记》是司马迁顽强创作的结晶,命运的苦难对司马迁进行精神上的洗礼,也成就了他不屈的精神,造就了他对历史犀利的视角和别样的笔法。

刚开始读《史记》确实有些吃力,首先文章中有很多生僻字,更有大量的文言词汇需要查阅,甚至有的文言词,一两个字就能做出很长一句话的解释,所以,利用空闲时间,仅仅第一篇《五帝本纪》就读了五天。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读完之后确实有不少感受。

完备礼仪自古有之。

我们中国一直被称为是“礼仪之邦”,读完第一篇之后就会发现,原来在遥远的五帝时期,礼仪就相当完备,庆贺喜事、避免凶险、宴请宾客、军事活动、赏赐嘉奖,这些都有不同的礼仪规定,就比如每个帝王都会专门选一个官员负责祭祀活动,包括祭祀天地、鬼神、祖先,不同的祭祀也要有不同的祭祀方式;公侯伯子男不同的爵位应该佩戴哪种不同的玉制福信;在君主去世三年之内应该如何服丧,不能做什么事这些都有详细的礼仪制度。其实这些礼仪在之后的朝代发展地日趋完善,前段时间去河南省博物院参观,在夏商周时期,青铜文化和陶瓷文化已经发展得非常鼎盛,每件器皿都雕刻得非常细致,而且大部分的物品上面都雕刻有极其精致的图案,其实这也是我国礼仪制度的体现,不同地位的人,物品上的图案不一样;款待不同级别的宾客,所用物品上图案也不一样,所以,渐渐地,对我国的礼仪制度简直到了叹服的地步!

农业大国名不虚传。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这一点在五帝时期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无论是黄帝还是其他各位君主,治国之初都是把这么几件事放在首位,首先种植五谷,安抚万民,考察四方,让四方百姓的温饱问题都得到解决;其次是根据天象推算四时节令,一方面是为了顺应大自然,种植合适的农作物,另一方面是祭祀上天,以保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最后君主还会派专门的官员去教化万民,教他们如何耕作,如何遵守作为父母、子女、兄长、妻子、臣子应该遵守的准则,其实根本上还是为了保证人民能够和睦相处,安居乐业。

禅让制度利国利民。

黄帝之后,他的孙子高阳沉静、稳练、有智谋,于是即帝位,称为颛顼帝,颛顼之后,他的侄子,也就是黄帝的一个曾孙高辛即位,称为帝喾,帝喾之后,先立了他一个儿子挚即位,但挚不善治国,于是帝喾的另外一个儿子放勋即位,称为是帝尧,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帝位的继承并没有非常严格的制度,而是谁适合继承、谁有能力就让谁担任国君。后来尧把帝位传给了舜,虽然他们之间也有那么一丁点的亲戚关系,但从舜往上查七辈人都是平民,到舜这一代已经是无人问津了,但尧还是经过多方面考察,得知他的能力后,把帝位传给了他。之后舜把帝位传给禹,更是没有亲属关系,完全是看中他的才能。其实这样的帝位继承方式才是真正的利国利民。

五帝本纪读后感

史记一整本书其实当数三皇五帝篇目最为无趣,尽数是些枯燥文字,以平淡的口吻轻声叙述着那距今实在太过久远的远古时期,讲中华大地最初的故事。没有太过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侠客豪情也没有英雄悲歌。然而翻开舜的故事,读来却实在令人心生慨叹。我们时常可以听到百善孝为先这样从古流传至今的句子,中华文化传承上千年,孝之一字从来都是时间长河里艰难前行的人必坚持之事。我一直相信父慈子孝当是家人相处时的一大幸事,但我未曾思量过父不慈子当不当仍做孝子。

幼年丧母的孩子唯一的依靠却是那个凶顽的盲眼父亲,偏这样的父亲极其宠爱续娶的后妻与狂傲暴戾的小儿子。于是这个孩子被迫早熟,年纪尚幼便一个人去历山耕种,在雷泽捕鱼,在黄河边烧制陶器,在寿丘制作日常用具,在负夏经商,从晨光熹微到暮色深沉,他的劳作从不曾停下。他的家人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他却从未对家人的偏心而抱怨,从来都抱有赤诚之心宽容待人。可即使如此,总还有人容不下他。孩子从来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为什么会有父亲不惜一切代价只为杀死自己的儿子?火烧粮仓、活埋地下,无所不用其极。行凶者甚至在意识到他们杀死了舜后,骄傲的说自己是主谋。可是舜啊,他实在是个善良的孩子,他分明清楚父亲与兄弟一门心思置他于死地只为得到他的粮仓和妻子,偏还在死里逃生回到家中后,对他们更好了。为什么行凶者没有意识到呢?没有意识到舜之所以拥有粮仓与妻子,拥有他们没有却十分渴望的那些,是因为他传至远方的.孝名。

犹记得曾经看过的动画,主角便是舜,画面上是尚且年幼的孩子,冰天雪地里只穿着件单薄破旧的外衣,而歪在家里塌上的象,身上是崭新的棉衣。舜带着空篮子回到家里,盲眼的父亲以为舜穿着新棉衣还偷懒,找来木棍便要抽他,偏这实诚孩子一动不动任他打。木棍抽开本就极其单薄的布料,露出内里的干枯木叶,孩子的背上许是已经青一块紫一块了,但他强忍着一声不吭,红着眼眶跪在雪地里。

画面定格在我脑海里,我思量许久许久也未能明白分明不公至此,甚至因为家人险些丧命,这些他为什么从未怨恨过。大抵能成帝王者,胸中总是怀有大仁大爱罢。

五帝本纪读后感

《五帝本纪》是“本纪”的第一部分,它写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五个在道德人伦,在治国功业,在造福人类等诸方面都堪称楷模的远古帝王。该篇作品的主要意义在于明始祖,明道德,明制度,明一统,处处显现着作者理想政治的光芒。又因为它是《史记》全书的第一篇,作者在行文中涉及到了有关《史记》编写的方法,义例等等,因此又有某些发凡起例的作用。

皇帝,尧舜等都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尧舜被儒家称为圣人,见之于儒家着作的说法比较多,尤其尧舜禅让的故事更被后世传为美谈。作者写此纪所依据的《尚书。尧典》,据考证大抵产生于战国后期,作者依之写成尧舜两位古代帝王,从中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并使之与秦汉以来的专制政治形成对照,其用意是显而易见的,尧舜无疑是《史记》中最使作者尊崇的大公无私的理想帝王。

黄帝俩儿子,玄嚣(青阳)和昌意。但昌意的儿子高阳继承了黄帝之位,高阳就是颛顼帝。

颛顼帝的儿子是穷蝉,但颛顼帝死后玄嚣的孙子高辛继位就是帝喾。高辛的父亲是婷极,婷极的父亲是玄嚣,所以高辛是颛顼帝的侄子。

帝喾生挚和放勋,帝喾死后挚接替帝位,但没干出什么政绩就让位于弟弟放勋,放勋就是帝尧。

尧的儿子丹朱品行不端,残暴淫-乱,所以尧没有传位于他,而是通过考察禅让给了舜。虞舜,叫重华。重华的父亲是瞽(gu)叟,瞽叟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gou勾)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穷蝉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帝是黄帝的孙子。

从这些关系来看,舜也是皇室一脉啊!尧是圣人,而且舜也有圣贤之德,但是,尧是否也会考虑到这点才传给舜呢?哈哈,举贤不避亲我是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五帝本纪读后感

这两天阅读了《史记》的第一个——《五帝本纪》,感触很深!比如一段:“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旸谷。敬道日出,便程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中春。其民析,鸟兽字微。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鸟兽希革。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虚,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以正中冬。其民燠,鸟兽氄毛。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皆兴。”从这一段的阅读中我受到动感很大!万万没有想到,原来我们的老祖先的智商实在是太高了!善于观察的他们把变幻莫测的天气归类成24节气。伟大的帝王尧又把一年算成365天多一点,所以又定成每四年有一年是闰年。并确定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重要节气。

而这本书又写在几千年前,所以我实在是感慨万分因为我们的老祖先们太智慧了!帝王尧在位70年时问大臣们谁可以接他的班,可别人给他推荐的人经过试验都不行,终于到舜了,尧经过重重实验认可了舜。聪明的舜又把之前未过关的神们发配到远方做他们可以做的事并按照他们的能力分配的恰到好处。尧认可舜28年后退位由舜管理天下。

当初有高阳氏,高辛氏共16位有才能的人,世世代代清洁高尚。但是帝尧在位时他们并没有得到重用,于是舜用他们掌管天下水利,农作,教育结果使整个社会和睦发展。而当时还有16位恶霸,舜还是一个十分懂得谦让的人他的父母与兄弟姐妹想杀了他,却屡次没有成功。舜也知道他的亲人想杀他,但是宽容的心并没有想到去报复,所以尧非常欣赏他,便爽快的让他继承了自己的王位,去管理内外大事!从此舜又以孝顺出名了。

我们做人也要像舜一样,待人宽容,有信誉,谦虚。才可以在世界上才会被人永远被人记下,在世界上永存!

五帝本纪读后感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筴。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穀草木,淳化鸟兽蟲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颛顼为族子。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旸谷。敬道日出,便程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中春。其民析,鸟兽字微。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鸟兽希革。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虚,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以正中冬。其民燠,鸟兽氄毛。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皆兴。

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硃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尧又曰:“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岳曰:“异哉,试不可用而已。”尧於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於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於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於二女。舜饬下二女於妫汭,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於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於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於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

於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乃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辩于群神。揖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瑞。岁二月,东巡狩,至於岱宗,祡,望秩於山川。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脩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归,至于祖祢庙,用特牛礼。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遍告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肇十有二州,决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过,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静哉!

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彊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於是舜归而言於帝,请流共工於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於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於三危,以变西戎;殛鲧於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於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硃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硃病;授丹硃,则天下病而丹硃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硃於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硃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硃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硃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後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後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於寿丘,就时於负夏。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於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後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於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於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谓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至於尧,尧未能举。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暤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檮杌。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天下恶之,比之三凶。舜宾於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於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

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硃,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於是舜乃至於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舜谓四岳曰:“有能奋庸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为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禹拜稽首,让於稷、契与皋陶。舜曰:“然,往矣。”舜曰:“弃,黎民始饥,汝后稷播时百穀。”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舜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轨,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维明能信。”舜曰:“谁能驯予工?”皆曰垂可。於是以垂为共工。舜曰:“谁能驯予上下草木鸟兽?”皆曰益可。於是以益为朕虞。益拜稽首,让于诸臣硃虎、熊罴。舜曰:“往矣,汝谐。”遂以硃虎、熊罴为佐。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絜。”伯夷让夔、龙。舜曰:“然。以夔为典乐,教稺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舜曰:“龙,朕畏忌谗说殄伪,振惊朕众,命汝为纳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时相天事。”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远近众功咸兴。分北三苗。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弃主稷,百穀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阯、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於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於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後禹践天子位。尧子丹硃,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帝出少典,居于轩丘。既代炎历,遂禽蚩尤。高阳嗣位,静深有谋。小大远近,莫不怀柔。爰洎帝喾,列圣同休。帝挚之弟,其号放勋。就之如日,望之如云。郁夷东作,昧谷西曛。明扬仄陋,玄德升闻。能让天下,贤哉二君!

五帝本纪读后感【】

《五帝本纪》开篇便提"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乍一读此可能我们都认为黄帝是少典的孩子,正如《国语晋语四》中道:"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祖母华胥氏"似乎是证明了黄帝是少典之子,更有《史记集解》谯周:"有熊国君者,少典之子也。"少典又是谁呢?他是上古时代中国华夏族人,他是第一个出现于史籍的国君,乃燧人氏于华胥氏之孙、伏羲与女娲之子,炎帝与黄帝之父。在上古时代汉族传说中是有熊部落首领,也是夏族末期的最后一位首领,这样的解释似乎并无不妥,而又有《秦本纪》言:|"颛顼氏之裔孙曰女修,吞玄鸟之卵而生大业,大业娶少典氏而生柏翳。"由此看来少典是国号而非人名,那么又是否可理解为黄帝是少典的后世子孙呢?上古时代距今已十分久远,无论说黄帝是少典之子还是后代子孙都有不同的历史文献对其进行论证。可以说对于那个时候的历史研究单凭文献记载是不够有说服力的,更需要相应的科学手段或考古文物加以佐证。那么司马迁是将其视为孩子还是子孙也难知晓。

更有后文介绍黄帝"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有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木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财物"说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算阴阳五行的变化,教民顺应四时变化播种百谷草木,教民驯养鸟兽蚕虫等不得不使人想到尧。黄帝此时便已推算出历法,而《尚书尧典》中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中也有关于尧帝推测历法的记载,那么历法到底是由哪位帝王推算出来的呢?或者尧是对黄帝时期的进一步完善?其实由黄帝到夏禹时期我们都称为传说时代或神话时代,这一段时期我们并不十分确切的证据证明他们的存在,可以说是历史学上的一大空缺吧。既然连存在都难以肯定,那么历法的提出者也就成为了一个未解之谜。考古学验证,黄帝属于二里头文化时期。此时可以说我们的考古学于文献学是两分状态,很难具体考证,尚在研究之中。

自黄帝至舜,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因此黄帝称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由此知,尧帝是位于黄帝后期的,那么是否可以假设尧是对黄帝时期历法的完善?不过倘若说黄帝未提历法是否也说得过去。对于上古时代,我们始终都是揣测阶段,所以终究要带有疑惑心理去看待那个时期的历史文化。

《五帝本纪》中亦提到"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而嫘祖二子一曰玄嚣,是为青阳,一曰昌意。而昌意的儿子则为高阳,如《五帝本纪》载:"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而这其中又将牵涉到玄嚣的孙子高辛,也就是帝喾,而帝喾之次妃简狄之子为殷商男性始祖契,姜原为帝喾元妃,而她之子则为周朝的男性始祖后稷,名为弃。不得不说如此推理下来,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以及夏,商,周的始祖,都是黄帝的后人。那"中华民族儿女都是炎黄子孙"的说法也的确成立。

读《五帝本纪》我感叹于其中历史的巧合,又叹息那个时代过于久远,难以考证。不管怎样我们也要始终怀着一颗敬畏的心,用严谨的态度去探寻那段神话时期。

五帝本纪读后感【】

帝出少典,居于轩丘。既代炎历,遂禽蚩尤。高阳嗣位,静深有谋。小大远近,莫不怀柔。爰洎帝喾,列圣同休。帝挚之弟,其号放勋。就之如日,望之如云。郁夷东作,昧谷西曛。明扬仄陋,玄德升闻。能让天下,贤哉二君!

今天看了太史公的五帝本纪,越发觉得现代政治很落后,很死板,很无聊。早在五千年前,中国的政治文明程度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他们是中国最早的政治家。所谓的政治家,不过是因为他们几个人有头脑,发明或发现了一些东西,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所以大家都听他们的话而已。燧人氏钻木取火,使人们吃上了熟食;有巢氏建造了房屋,使人们有了固定住处;神农氏尝百草以得粮食,是人们的食物充足。神农衰微以后,诸侯之间出现了战争,后来皇帝先是征服了炎帝,然后又打败了蚩尤,统一华夏。黄帝的老婆嫘祖发明了养蚕制丝的方法,使人们穿上了暖和的衣服。(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是生活重要,还是虚无缥缈的民主自由更重要?)。

黄帝死的时候传位给了自己的孙子高阳,也就是他二儿子的儿子,高阳就是帝颛顼。颛顼死的时候立了高辛,高辛称作帝喾,是黄帝的曾孙,但是他的爷爷是高阳的伯父,也就是说,他是高阳的堂侄子,而不是高阳之子。帝喾死的时候立挚为帝,但是这个人不怎么样,太史公曰其不善,于是他的弟弟放勋为帝。放勋就是尧。

最后尧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后人,而是把帝位让给了舜。尧因为自己的儿子不贤而到处寻找合适的接—班人,有人向他推举了舜。舜20岁的时候就因为孝顺出了名。30岁的时候被举荐给尧。於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也就是说,舜其实是尧的女婿。舜最终通过了考察,成为了新的帝王。舜后来既没有传为给后人,也没有传位给女婿,而是传为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那个时代的帝王之位,从最早的能者居之,到后来的家族内部传递,最后由又传到了能者。

五帝本纪读后感

《五帝本纪》是“本纪”的第一部分,它写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五个在道德人伦,在治国功业,在造福人类等诸方面都堪称楷模的远古帝王。该篇作品的主要意义在于明始祖,明道德,明制度,明一统,处处显现着作者理想政治的光芒。又因为它是《史记》全书的第一篇,作者在行文中涉及到了有关《史记》编写的方法,义例等等,因此又有某些发凡起例的作用。

皇帝,尧舜等都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尧舜被儒家称为圣人,见之于儒家着作的说法比较多,尤其尧舜禅让的故事更被后世传为美谈。作者写此纪所依据的《尚书。尧典》,据考证大抵产生于战国后期,作者依之写成尧舜两位古代帝王,从中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并使之与秦汉以来的专制政治形成对照,其用意是显而易见的,尧舜无疑是《史记》中最使作者尊崇的大公无私的理想帝王。

项羽本纪读后感

过了漫长的一天,今天总算把《史记》中的《项羽本纪》给读完了,之前我读《五帝本纪》《周本纪》和《秦始皇本纪》的时候都感觉没什么好写的我还在发愁今天看完啦《项羽本纪》终于有了灵感,我就轻松了许多。项羽是个英雄。

项羽的血流入家乡的水,这水的一旁是他曾经守护的地方,而他也将在这萦绕千年,不禁为他叹息,不禁责问历史为何选择了刘邦,但我只是站在历史长河的边缘,无论这里多么汹涌,多么绚烂,我都是一个过客,无法涉足去改变命运的轮迹,乱世的光华似乎就在瞬间,乌江流水已滔滔而去,只是未曾惊醒了沉睡的霸王。

安息至永生,是经历了时间所遗留的,项羽似乎在千年之前便已沉睡,但他的灵魂在时间中得到永恒,他化为江东子弟心中亘古的传说。

一切已过,英雄也有江水这归处,也许这是一种荣耀。长江边李清照是否为项羽叹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否亦是多少人的感言?只因那乱世不灭的光华。

项羽有太多的遗憾,或者说本该成为英雄的人却无法成为真正的英雄。但他在乱世中绽放了未有的光华,他的传奇让人觉得刘邦、韩信只能做乱世的配角。

有人说项羽除了打仗其它都不行,于当时的百姓无益,这样的人出任首领注定就是个悲剧。

他本可骑马追风。他的自负让人羡慕,但风中的低语却诉说着自负所带来的危难,项羽的死是历史的遗憾,他未能有完美的结局,毕竟这不是故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项羽本纪读后感

我认为项羽之所以没有打败刘邦就是因为他在政治上太幼稚单纯没有经验没有学会君王应有的———忍从本纪看出司马迁对项羽有很多惋惜之情~~项羽支持无降论灭掉20万降兵各有各的看法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读完后的感觉本人还是喜欢项羽的喜欢他的霸气~~乌江的水滔滔流着,他身负重伤,接他的船就在江边等着他。剑鞘不知去了何方,他倚着剑,仰天长啸“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然后,拔剑自刎。

遥想项羽当年,“力拔山兮气盖世”,驰骋中原,纵横大河上下,函谷关内外,以破釜沉舟的胆略,消灭秦军主力。所向无敌,叱咤则风云色变。“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可见其少时志向之远大。巨鹿之围,“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他以其过人的卓识和非凡的胆略,以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魄,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巨鹿之战。使得“百二秦关终属楚。”如此一位指挥千军万马,驰骋沙场,令“诸侯将莫敢仰视”的将军,是何等的威风凛凛,豪气冲天!鸿门宴上,亚父的暗示他不是熟视无睹,项庄舞剑时,只要他阻止项伯“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只要他一个手势,或者一个眼神,项庄就可刺刘邦于座。但是他没有,不是他不知道纵虎归山,后患无穷,而是他“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他不是小人,而是君子,是男儿,是大丈夫,他不行小人之计,这不是妇人之仁,而是君子之度。

世间无常胜将军。垓下之战,项羽平生第一次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兵无粮,马无秣,外无援军。在这四面是一片大平原,无险可守的垓下,是不能打持久的坚守战的。他是军事天才,深知这一仗的败局以定,唯一的出路只有突围求生。打成这样的结局,他心中异常难过。然而,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也是无可奈何的。

夜已深,他无法入睡,他此刻的心情只有他和他的虞才能够明白。他坐在帐中,与虞相对而饮,由于他此时正处在极度烦恼而又极度兴奋的状态中,学书“足以记姓名”的他竟吟出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豪迈诗句。虞姬则和唱说:“汉兵以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英雄也是人,英雄也有爱有恨,更何况项羽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当虞姬拔剑倒地时,不流泪地盖世英雄,万感交汇,抱住他心爱的虞,放声痛哭。谁说刘邦是英雄,为了自己能够活命,不顾老父生死,将与自己同车而坐的儿女双双推下车,这样的人能是英雄吗?大家请看,英雄怀抱爱姬,以剑掘土,然后,将虞的首级埋了下去。最后,泪流满面的项羽霸王别姬。如此重情重义之人,英雄,他当之无愧!乌江边上,他笑着选择了死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试问天下能出此言者几人?他宁死也不肯过江东,“不成功便成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项羽是失败了,然而他败的豪壮,他败亦为英雄!不像刘邦,虽然他赢得了汉室四百多年的基业,但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不以成败论英雄,他终究没有赢得这个美名!项羽,我心目中的英雄!你无愧与“西楚霸王”的美称。

史记五帝本纪心得体会

一、引言:介绍《史记五帝本纪》的背景和重要性(约200字)。

《史记》是汉朝大史官司马迁所写的一部历史记载类著作,是我国古代史书中保存最完整、史料最丰富的一部,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文献之一。其中,《五帝本纪》述评了中国古代五位传说中的王朝始祖,囊括了我国古代历史、政治、文化、宗教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学术意义。

二、五帝本纪的概述(约200字)。

《史记五帝本纪》是对中国先民时期五位传说中的帝王,即颛顼、帝喾、尧、舜、禹的传记。此文献记载了中国先古时期的社会政治制度、宗教信仰、阴阳五行、建筑技术、音乐舞蹈、伦理道德等多方面内容,是我国古代史书中保存最完整、体现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宗教的重要文献之一。

三、五帝本纪的精神内涵(约400字)。

五帝本纪并不是单纯的历史记载,在阐释中国古代历史方面,五帝本纪包含有大量的哲学思想。五帝本纪摒弃了迷信、仪式等方面的内容,从阶级斗争的角度讲述了古代中国的历史演变过程,展现出中国古代传统伦理和文化的内核。五帝本纪中的君主形象,具有智慧、仁德、权力平衡、符合道德法则等特征,这种政治思想深受后代政治家、哲学家的推崇。

四、五帝本纪对后代文化和思想的影响(约300字)。

五帝本纪不仅仅是对古代历史的一次总结与阐释,它更像是对后代社会进行启示的思想遗产。五帝本纪中有关于“君民同乐”、“天命”等思想经过了后代哲学家、文人的吸收、融合、创新和发展,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哲学、文化、教育、艺术等多个领域。这份思想遗产在中国文化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后人广泛传承、开发、发挥。

五、五帝本纪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约200字)。

五帝本纪当然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和启示。在大家追求效率、发展、竞争的时代,我们应当关注人文、伦理,注重人类尊严,这一点是从五帝本纪中得到的唤醒。我们仍然需要在政治、文化、财富普惠、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寻找一种平衡,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和谐、自由、公正的社会环境。这也是五帝本纪的启示所在。

六、结语:总结对于五帝本纪的理解和认识,并表达其重要性(约100字)。

总之,《史记五帝本纪》是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及其哲学内涵的全面阐述,对于我国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它开展了一扇深入探索中国古代历史、国家制度及哲学思想的大门;对于各位读者来说,它以其丰富的历史事实和哲理思考,提供了多方面的思想启示和史学研究的重要路径。看似传统的五帝本纪中还蕴含着透彻的进取心和人道主义价值,成为经典却不陈旧,能够为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未来提供一种灵感和支持。

项羽本纪读后感

在中国历史中,项羽无疑是个传奇人物。他没有尺寸的封地作为根基,硬是凭借自己的勇猛善战,不出三年,就灭亡了秦朝。虽然最后天下还是落入刘邦手中,项羽的这份伟业也是“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根据太史公描述的项羽的事迹,他的成功与失败可以从中找到原因。

成功首先需要的是建立目标。项羽小的时候,便有雄心壮志。他不学写字不学剑法,认为“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他看到秦始皇出游,不假思索地就说出“彼可取而代也”。项羽的霸气是与生俱来的,他从小就有一统天下的志向,这也是他东征西伐、所向披靡的动力。

要打胜仗光靠雄心壮志是远远不够的,项羽的勇猛果敢、坚决果断是他成功的另一大原因。当面对强大的秦军时,项羽做出了惊人的破釜沉舟的举动,不给自己和士兵们留后路,于是楚军无不以一当十,最终大破秦军。当楚汉久久相持时,项羽对刘邦发出挑战,项羽派出的壮士都被刘邦的神射手射死,但当西楚霸王亲身上阵时,神射手被吓得目不敢视,手不敢发。当四面楚歌,项羽已注定失败时,他痛痛快快的打了最后一仗,他的队伍杀死了近百个汉兵只损伤了两名自己人,他自己一个单枪匹马地就杀了数百个汉军。如此的英勇与霸气,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的。拥有这样的先天条件,也注定要成就一番大事。

然而,虽然他曾轰轰烈烈,曾所向披靡,最终也败在了刘邦手下。这样的结果也是有迹可循的。

骄傲自大是项羽显著的性格特点,也是他的致命弱点。鸿门宴中,项羽不听范增的再三劝说,不肯杀死刘邦,轻视了刘邦对自己的威胁,最后吃下了自己种的苦果。占领了咸阳后,他不听劝说,没有借助咸阳地势得天独厚的条件来建都称霸,非要回到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分封领地时又没有公平公正,这样也难怪王侯们会背叛他。太史公也评论道:项羽夸耀自己的战功,只知道一意孤行而不吸取古代的经验教训,只想着成为一代霸王,只想着用武力征伐经营天下,结果五年的时间,国灭人亡。相比之下,刘邦就谦卑宽厚得多。郦食去劝说刘邦时,刘邦因为自己一开始的傲慢而赔礼道歉,后来获得了郦食的帮助。对待张良、樊哙等忠臣,刘邦虚心听取他们的谋略,凡事征求他们意见。刘邦也说,重用了贤臣是自己得天下的原因,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用,所以最后被自己打败。

在《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一句话:“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打仗需要的是武力制胜,这是项羽所擅长的。然而治理国家就得讲究顺应民心了,秦朝灭亡的这一个教训,项羽却没有吸取借鉴。秦国的降兵军心动摇时,项羽当晚就把他们二十几万人统统活埋;他占领咸阳后,大肆烧杀掳掠;项羽称霸后讨伐叛乱的齐、赵国两国时,一路上铲平城墙,烧毁房屋,对于一切降兵统统活埋。对于所占领的地区,项羽大开杀戒,用屠杀的方式来占领城池,这样的做法是不可能得民心的,反而会引起百姓的极大恐惧从而孤注一掷地反抗。再对比一下刘邦的做法,在项羽死后,楚国纷纷投降,只有曲阜拒不投降。刘邦曾想发兵把它夷平,但想到曲阜的军民这样做是出于守礼仪,为主死节,便派人拿着项羽的头给曲阜人看,最终使他们投降。对于项家的人,刘邦也不杀,甚至分封了几位对自己有功的项家人。

楚汉争霸一直是中华历史中一页引人注目的篇章,通过太史公的记录,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很多关于这两位英雄人物的事迹,领略他们争夺天下时的风范。依我看来,项羽的作战能力强于刘邦,但是综合其他方面,胜利的天平还是倾向于刘邦。在太史公的笔下,重现了一位英勇威猛、有血有肉的西楚霸王,重现了一位悲剧英雄,他有无与伦比的霸气,也会错失良机、误信他人。历史选择了刘邦,但也没有忘记项羽,这样一位特点鲜明的人物将永存于中华民族的记忆中。

《项羽本纪》读后感

过了漫长的一天,今天总算把《史记》中的《项羽本纪》给读完了,《史记·项羽本纪》读后感之前我读《五帝本纪》《周本纪》和《秦始皇本纪》的时候都感觉没什么好写的我还在发愁今天看完啦《项羽本纪》终于有了灵感,我就轻松了许多。项羽是个英雄。

项羽的血流入家乡的水,这水的一旁是他曾经守护的地方,而他也将在这萦绕千年,不禁为他叹息,不禁责问历史为何选择了刘邦,但我只是站在历史长河的边缘,无论这里多么汹涌,多么绚烂,我都是一个过客,无法涉足去改变命运的轮迹,乱世的光华似乎就在瞬间,乌江流水已滔滔而去,只是未曾惊醒了沉睡的霸王。

安息至永生,是经历了时间所遗留的,项羽似乎在千年之前便已沉睡,但他的灵魂在时间中得到永恒,他化为江东子弟心中亘古的传说。

一切已过,英雄也有江水这归处,也许这是一种荣耀。长江边李清照是否为项羽叹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否亦是多少人的'感言?只因那乱世不灭的光华。

项羽有太多的遗憾,或者说本该成为英雄的人却无法成为真正的英雄。但他在乱世中绽放了未有的光华,他的传奇让人觉得刘邦、韩信只能做乱世的配角。

有人说项羽除了打仗其它都不行,于当时的百姓无益,这样的人出任首领注定就是个悲剧。

他本可骑马追风。他的自负让人羡慕,但风中的低语却诉说着自负所带来的危难,项羽的死是历史的遗憾,他未能有完美的结局,毕竟这不是故事。

项羽本纪读后感

现在,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不记得是谁说了这番话,但觉得这话特别正确,且特别适合拿来考量项羽。

《项羽本纪》可算是《史记》里的一篇奇文:从史记的体例看,“本纪”是不该为一个失败的“草头王”作传的,它属于坐了江山君临天下的封建帝王。项羽没有坐江山自然也没有君临天下,却享受了“本纪”的待遇,不能不说这个“待遇”是司马迁给他的。然而正因司马迁给了项羽高级待遇,我们才看到了一个有着悲剧性格的失败的英雄形象,司马迁以其悲剧感极强的审美眼光给了我们一个血肉丰满的项羽,从项羽的身上,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可以汲取一点精神营养,当然有的是从正面汲取,有的是从反面吸取。

在中国从来都是成者王败者寇,成功的让后世景仰,世人称道,而失败者则会被万夫所指世人不屑,但项羽却是一个例外。项羽最后败在了刘邦的手下,自刎在乌江边上,虽然他败了,但项羽在人们心中从来都是一个不可一世的大将军,一个让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大英雄,刘邦虽然胜了,但我们听到的更多的人们的贬低;项羽虽然败了,但我们给予他的却多是同情与奖掖。有人说是刘邦打败了项羽,有人说是韩信打败了项羽,但我认为是项羽自己打败了自己,在那个年代,除了他自己,没人可以打败他。

项羽小时候学文但不感兴趣转而习武,他叔叔对他说武学习得再好不过是敌一人敌十人,要敌万人就得学习兵法,项羽听后很感兴趣,转而苦读兵书,同时也习文练武。那时候有一句话叫“楚人三户,亡秦必楚”。意思是说即便是楚人只有三户了,最后也一定会灭掉秦国的。项羽从小志向远大,他暗暗立志要推翻暴秦。曾有个故事,说是项羽年少的时候看到秦王带一帮人浩浩荡荡在江中游玩,秦王被众人护拥好不气派,项羽看到了就对身边的人说“彼可取而代也”,令旁人大惊失色,他叔叔在边上听到了,知道项羽非常人也,志存高远他日必成大器。

项羽精通兵法,力能举鼎,文武双全,同时具有先天的领导力和不凡气度,他懂得带兵最重要的是要立军威,项羽一向言必行,行必果,他武力过人,有万夫不挡之勇,同时能征善战,足智多谋,带兵打仗所向无敌,仿佛出世就是与众不同的大人物大英雄。

项羽除了上述特征外,最重要是他非常的自信、坚强、果敢、威猛,这样无比的自信,使他很少相信别人,他只相信自己。他个人能在万敌之中进退自如,百万雄兵指挥起来同样应对自如得心应手。但同时他也刚愎自用、性情暴戾,他的能力优秀,使他常常目中无人,口出狂言,一般人在他眼里都是凡夫俗子,极少有人能让他敬佩。

项羽最大的错误不是鸿门宴上没杀掉刘邦,而是对于韩信的轻视。韩信本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韩信熟读兵书,有谋略有胆识,对军事之事了如指掌,能忍他人胯下之辱就是为了不负生平所学,为了有朝一日出人头地。他在项羽帐下时虽是小兵一个,但每每都能未卜先知,对项羽的作战思路了如指掌,后来在钟离昧推荐下到项羽帐下,让项羽授他一个好职位,可是项羽偏偏对自己过份自信,目中无人。他虽然知道韩信有谋有略对作战之事更是有独到之处,但他看不起这个曾经的“胯下小人”,他认为韩信这样的人如果也当了将军那将对他项羽的不敬,会给他项羽丢人,这使他没有重用韩信——他的最大对手。这是项羽最失败的地方,虽然英雄一世,但没能逃过世俗的偏见,以有色眼睛来对待一个天才。

项羽是一员名将,他的致命伤是不懂政治,却在打了几场胜仗之后,忽然间自以为很懂政治。政治比军事复杂得多,绝不是一个习惯于发号施令、政治资质平凡的军事将领所能胜任。项羽不但自认为他能够胜任,而且还游刃有余,他就注定的要付出代价,并连累千万无辜的人,跟着付出代价。

秦末是一个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邦、项羽、韩信、张良、陈平、萧何、樊哙,这些人都是英雄,但他们是不同的英雄,刘邦属于政治,张良、陈平、萧何属于谋士,韩信属于军事,而项羽,我认为他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的英雄行为,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

司马迁以他的雄健之笔,动摇了一个几乎不可动摇的俗见:成王败寇——最起码项羽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还是英雄。他的悲剧显然是性格悲剧,然而司马迁笔下项羽的不完美性格恰恰具有非常震撼人心的审美价值。

《项羽本纪》读后感

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项羽的身影、模样,他的每一句话,每一言语,都清晰地浮现在我的心底。最后,他的一切一切,都化成了乌江水面上倒映的那轮似血残阳。

当我刚刚在字字扉页中触碰到他时,我就觉得“此时他是一介英豪,今后也一定是一位王上”,可惜事与愿违,他那当初震撼我的豪气渐渐淹没了,而那汹涌而来的潮水却也出自他自身,他哪些“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傲慢与自负……”都将他缓缓推入失败的深渊。而作为要成天子之气的他,刚愎自用,在关键的时刻妇人之仁,优柔寡断,丧失了一次又一次的良机,尽管身边有范曾这样的雄才为他谋算,但是历史决定了他只能是个失败的英雄。

做事我们不要面面俱到,要理智,不能让情感控制自己的行动。项羽是我们成长中一个鲜明而有特色的例子。可我们要成的是比他还好的“英雄”。他虽失败,却也死得雄壮,他那对虞姬的爱,仍在感动着我们。他仍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因为他有真性情,他是个真男子!他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豪气仍回荡在这山谷之中。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歌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歌中,我们听懂了很多……或许项羽矣成为千百年来的历史,他的灵魂只能存在卷卷书简,在我们这个年代这种社会这个角度来看待他似乎太不真切,太不完整。

从书本里看他,是个精彩绝伦的角色;在现实里看他,是个真男儿,只是于他,并没有得到好的结果。他的性情,对于我们的成长,最值得肯定的是给我们的启迪。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条蜿蜒的曲线,磕磕绊绊。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会有绚烂的彩虹,烂漫的鲜花,有趣的人有趣的事,但我们只需要平平淡淡,持有一颗沉静的心,有自信,有欢乐,有力量,那么,当我们回首成立时的人生是,我们婉然是一个成功的英雄。

史记五帝本纪心得体会

《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最为重要、影响最大的一部史书之一。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五帝本纪,它讲述了中国古代的五位帝王的故事。这些故事虽然远古,但却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思考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阅读《史记》中五帝本纪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些故事的智慧和启示,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一些体会。

第二段:对尧舜禹的独裁治理的看法。

在五帝本纪中,尧、舜和禹都被描述为具有高尚思想和德行的伟大统治者。他们通过履行正义义务、教育和激励人民,以及建立一个强大、统一和富裕的国家,创造了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时代。但是,关于他们独裁治理的评价,我却有些不同的看法。我认为,由于当时社会的特殊背景和管理需要,对于一些政治上的限制以及独裁式的治理是必要的。这样的治理方式需要建立在有道德、有远见的人的基础上,他们能够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整个社会的最大利益着想。

第三段:谈五帝的统治理念。

尽管尧、舜和禹都是大权独揽的统治者,但他们的治理理念强调了人们应该如何生活和相处。他们非常关注道德品行和人伦关系。例如,『中行维辖,夏后聿修』的要求,就是要求人们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表现出尊敬、忠诚和勤劳。当今社会的领导者可以从五帝的统治理念中,探索到一些古老智慧。比如,“爱国爱民,勤勉奉献”,“执政者为民众之党”,“以德治国”等等。这些理念都是源于古代,但在今天依然可行。

五帝本纪不仅包含了汉族历史中的五位帝王,也包括了他们管理和领导的历史。这其中针对古代治理时期的管理方法、领导方式都可供我们借鉴。例如,“王者矜具惠,布施济贫,是以天下称仁”这一段,让我们看到一个有孝和仁爱之心的国王,如尧、舜、禹等都以百姓为己任,将他们挂在心头,尤其关注他们的生活和生计,他们的品行显得特别可取,值得我们借鉴。

第五段:总结。

通过阅读五帝本纪,我们可以为我们的现代生活榜样启示和管理理念。这些古代统治者的业绩和方式们给我们提供了思路和提示,以建立一个更美好、更安宁、更有活力的社会。倾听史书的声音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讓我们更了解历史,更明白以及更欣赏我们自己的过去和社会发展的内在智慧。希望更多的读者通过阅读《史记》五帝本纪,受到启示和启发,为我们的时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项羽本纪》读后感

项羽,一代英雄豪杰,曾指挥千军万马,却与在刘邦的战斗中失利而未能取得天下,最终在乌江含泪自刎。项羽为贵族之后,依仗叔父的栽培发家,直到使得天下诸侯归顺,证明了他非凡的一面。那么,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同样在后来的战斗中,又出于什么原因使得他众叛亲离,走向失败的呢?这真是一个很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首先,项羽作为楚国贵族的后代,具有先天性优势,在项羽本纪中范增对项梁说道:“当初楚怀王受骗入秦国,楚人无不同情楚怀王。秦灭了六国,只有楚国最为无辜,项君世代为楚将,所以大家都来投靠项君,以兴复楚国。”由此可以看到,项羽和项梁利用人们的心理而顺利起家,又因为项梁善于用人,年长有谋略而得到了众人的推崇与信服,项羽通过自己的家室和叔父,取得了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其次,项羽天生气度不凡。有人说他刚愎自用也好,暴虐也罢,但是它具有的勇敢与开创精神,是众人无法比拟的。巨鹿一战中,项羽能够杀掉上将军宋义,劝说众人和他一起破釜沉舟,就已经充分证明了他的胆识与谋略。宋义也非等闲之辈,在项梁和章邯对战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了项梁必败,并劝说使者高陵君做好了防范的准备,深得楚怀王的赏识,尽管在指挥战争的过程中失掉民心犯了错误,但如此轻易被推翻,也能看出项羽的才华。破釜沉舟,本是正常人不敢做之事,但确实符合孙子兵法“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绝地而后存”的说法,“破釜沉舟”使得兵士的士气高涨,取得了大捷。项羽本纪中提到过项羽年少时叔父教他学习,最初是写文章,项羽不学,使用兵器,项羽依然对此表示蔑视,他说:“我要学的是敌万人的学问。”但后来又没有认真学习兵法。但通过这一次对兵法的使用来看,项羽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与军事家。他的气度与开创精神也是的诸侯对他顶礼膜拜,成为了首领。

项籍身长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铁鼎,力气超过常人。有着显赫的家世和叔父的栽培,而刘邦只是一介草民,自身武功实际中没有相应提及,但据本人推测应该顶多是一般水平,反正肯定是远远不及项羽。从自身的各方面条件来看项羽显然占据了很大优势,但是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为什么刘邦会将项羽逼入绝境而取得最后的胜利呢?这也得从项羽自身分析。

首先,项羽对于天下局面的判断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有些盲目自大,低估了刘邦的实力。而刘邦恰巧又是装孙子的能手。估计项羽开始真正注意重视是在楚怀王指令“先入关者先为王”,刘邦占了便宜去攻击秦军然后入关这件事情发生之后,脾气暴躁的项羽哪能容得刘邦称王这种事发生,所以立誓除掉刘邦。而刘邦又是老奸巨猾之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又向项羽认错又说好话,最终使项羽放松了戒心,趁着项羽摇摆不定之时溜之大吉。多年的明争暗斗中,项羽始终是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但刘邦却低调的不断积蓄实力,赢得民心直到实力相当才与项羽叫板,一叫板便把项羽拍在了沙滩上。项羽对于对手实力的认识存在缺陷,使得他没有把威胁扼杀在摇篮之中,最终酿成了苦果。

项羽自身性格的缺陷也是失利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其两面性,项羽霸气,勇猛,自信,敢作敢当,具有领导者的风范,但同时性格也存在着易意气用事,缺乏深度思考,残暴的弊病。历史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证明了一件事“得民心者得天下”,而项羽破襄城将守城军民活埋,擅自废掉义帝自立为王等事情也一步步使他失掉民心。当初周厉王时,用各种严苛刑法堵住国人的嘴,以为这样天下就得到了大治。但实际上就像进谏的臣子所说:“百姓就像那洪水,一味的堵塞只能使积怨更深;而只有疏通才能治理根本。”同样的道理,项羽的种种作为只能让诸侯畏惧,而并不能像刘邦那样通过宽厚仁义而使得诸侯从内心归顺。这也可以说是项羽的浅陋之处吧。看完项羽本纪又联想到秦始皇,因为这两者在性格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为什么两者的结果截然相反呢?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讲,秦始皇之前有穆公、孝公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秦国政权当时传到嬴政时已经非常强盛,统一的时机已经成熟,天下没有能与秦国相抗衡的,秦始皇虽然为人也暴虐阴险,但是他能很好的认清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能隐忍,“我即使对这个人的某些做法很不满,对这件事情很反感,但只要有助于我取得天下的,就会去采纳。“这不得不说是秦始皇的高明之处了。至于项羽,天下有刘邦这个强劲的对手,又缺乏对于自身的修养与反省,最后只得发出类似“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无颜见江东父老了。

褒也罢,贬也罢,一点毋庸置疑的是,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项羽必定是最澎湃的那一朵浪花。世人不会遗忘,那个曾经叱咤风云,指挥千军万马的英雄豪杰。

相关范文推荐
  • 01-26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个人年度总结(模板17篇)
    通过写个人总结,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表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01-26 教师个人德育工作总结初中(模板22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对自身教学目标的检验和评估,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教师工作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一年来,学校在局
  • 01-26 董事长开业讲话稿范文(19篇)
    讲话稿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演讲者展示个人魅力和智慧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讲话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一年多来在你们的关注、理解与支持下,在董
  • 01-26 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方案(精选21篇)
    编写计划书是一种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方式,能够提高个人的执行力和自律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人民银行
  • 01-26 工程部职员个人工作总结大全(18篇)
    通过写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强项和改进的方向。这篇月工作总结范文通过详细的时间安排和任务分配,让人看到作者对时间管理和团队合作的重视。
  • 01-26 公司请假申请书示例(模板19篇)
    公司是一个由股东或所有者投资运营的经济实体,通过合理运作来实现资本增值。以下是一些公司领导者的智慧总结,他们分享了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取得成功的经验。xx领导(先生
  • 01-26 个人抵押合同(汇总15篇)
    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好词好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抵押权人(甲方):
  • 01-26 大学生职业规划计划书(模板14篇)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行为。职业规划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以下是一些职业导师的建议和经验分享。
  • 01-26 常用广场场地租赁合同(通用16篇)
    在签订租赁合同前,租户应仔细阅读并理解合同内容,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在起草租赁合同时,参考一下以下的范文或许能帮助您更好地明确双方权益。甲方:。办公地址:。联
  • 01-26 初中语文教师竞聘(精选16篇)
    竞聘需要准备充分,包括简历、面试技巧、自我介绍等方面的准备工作。那么,请大家共同欣赏一篇优秀的竞聘范文,从中发现自身亮点并吸取借鉴之处。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