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专业17篇)

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专业17篇)

时间:2023-11-27 11:53:05 作者:温柔雨

三年级教案是为了指导三年级学生学习某一门知识或技能而制定的教学计划,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针对三年级英语教学的特点和难点,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相关的教案资源。

六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

1、本班共有学生38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14人。

2、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思想要求上进,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3、已经接触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学知识,形成了相关的数学技能,也能对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智力上已达到一个“综合发展”的层次。

4、不可否认还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认识。所以在这期末阶段里,组织学生全面复习和梳理所学的数学知识,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部分“学习困难学生”,总复习更具有重要意义。

5、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完成。从一学期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与审题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复习里,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牢固理解并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能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会画对称轴。

2、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3、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4、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5、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复习内容:

1、数与代数: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2、空间与图形:第一单元:圆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3、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

4、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本学期总复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整理本书的知识框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按照“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以及统计”三大部分自己回顾所学过的内容,对所学过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加以整理,整理后全班交流有特色的整理方式。

第二部分是整理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体会。教师应组织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解决的一些问题,反思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组织学生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第三部分是巩固练习。教师可以结合总复习的题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习的重点,使复习具有针对性。

四、复习重难点。

本册的重点是认识圆,百分数应用题和比的认识。

1能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2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本册的复习难点是百分数应用题、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和比的应用。

五、复习方法。

讲解法、归纳整理法、练习法、讨论交流法。

1、带领学生按单元整理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教师要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应用题的复习,可由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链接到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将知识整合链接起来,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要特别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习,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3、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讲练结合。

有讲有练,在练中发现问题。

5、分层指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对于后进生和优生在复习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习题的设计要分层,指导要分层。

六、复习时间安排:

1、百分数的应用。用百分数的意义和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2、稍复杂的分数百数应用题。

3、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的应用。

4、圆的周长和面积。

第二阶段:综合练习,讲练结合(期末特训)12.24--12.28。

给学生一些综合性的测试卷,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

第三阶段:分层复习,查漏补缺12.31--1.4。

给后进生特别的辅导和指导,查漏补缺。给优等生多做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习题,提高分析解答能力。

七、复习措施:

1、全面系统地对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讨论、合作学习等多形式的组织复习活动,让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巩固已学过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3、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习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的基础上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法则、性质系统化。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要加强比较,(如求比值与化简比)使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强化应用题的基本训练,常见数量关系的积累和运用,使学生牢固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5、强化能力培养。在复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复习四则运算,在学生理解运算法则的基础上,经常性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能力。又如,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时,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测量和画图的技能。

6、加强反馈,注意因村施教。复习时要注意抓重点,有针对性,加强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过程,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得到有效发展。

7、适当补充设计练习题,强化训练,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做好复习转差工作,尤其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成立互帮小组。

9、以说代做,以听代练,以练代讲,有重点、有系统的进行有效复习检查。

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2、能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节课我。

们继续来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复习。

1、回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怎么进行简便计算的?进行简便算法时要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个别汇报。

当一个两位数可以分解为两个一位数相乘时,可以把两位数除法改为除数是一位数的连除式题。

要注意:不是所以的题目都可以这样的,有些题目这样并不能很简便,做时要灵活运用。

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

小学数学总复习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习过的知识材料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缺漏,使六年来所学的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和关键。”而小学数学总复习面广量大,内容较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又极易引起两极分化。

复习中我们又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书本编排重讲知识或每课练,免得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消沉厌烦,费时费力效果又低。为了使复习课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一、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小学数学总复习是学生完成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数的整除、分数和百分数、计量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简单统计表、应用题八大部分后进行的,前后知识情况间隔达六年,如果我们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不能全面了解,就不能做到对症下药,如何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情况呢?我们是这样做的:

1、复习前探测,找准存在的问题。即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针对于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在复习每一板块之前,选择六、七个中等难度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的完成。我们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平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照准学生在该板块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及问题所在。找准各知识点容易出错的原因。老师复习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

(1)根据教材的几大板块安排进行复习。

(2)再分概念、计算、应用题三大块进行训练;

(3)最后适当进行综合训练。切实保证复习效果。

二、分类整理,梳理、强化复习的系统性。

1、复习时应建立了基础知识结构网络。

让学生重新去品味基础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全方位出发,促提高。作为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章,可以整理成表,使学生对于本章内容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分类与互化,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再如,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可把除法的商不变的规律、比的基本性质与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

2、辨析比较,区分弄清易混概念。

对于易混淆的概念,首先要抓住意义方面的比较。如:质数和奇数的比较;合数和偶数的比较;质数和质因数;比和比例等。对易混概念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质,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扰。对易混的方法也应该进行比较,以明确解题方法。如求比值和化简比。

3、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不要只顾单一的知识总复习,更重要的是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运用。有些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如解应用题时,同一道题,可以看成是工程问题,也可以看成是归一问题,还可以看成是比,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的学生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

有些应用题,虽然题目的形式不同,但它们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如工程问题和相遇问题中的部分习题,题目的类型不同,但解题的思路和分析方法是一样的。复习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4、把握住复习中的重难点。

我认为,小学毕业复习中的最难点是应用题,在复习中特别要多下工夫。对应用题的复习,我觉得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分类复习。

小学的应用题,按知识性分类,可以分为一般应用题、平均数应用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按解题方法可以分为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等几类。复习时按照一定的标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类复习,弄清各种应用题的基本解题方法。

分类复习完后,还要进行各种应用题的整合训练,练习用不同的方法解应用题,使这部分知识彻底系统化。

(2)、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掌握得不好的一类或几类应用题加大力度训练,精心设计练习题,注意内容的层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把握好“会”、“熟”、“活”三个阶段,最后形成较强的解题能力。

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

教学目标:

1、复习有关简单的路线图,进一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和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有关简单的路线图,会辨认运动方式,并能根据要求画出相关图形。

画出轴对称图形和平移后的图形。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方位图。

1、复习。

2、书本上第87页的练习。

(1)教材示范:邮局在(华光路)和(柳泉路)的交叉路口的(西南)角。

(2)问题1:育英小学在电影院的()方向。

(3)问题2:公园在()和()的交叉路口的()角。

同样引导学生先找到公园,再找到与公园相邻的两条路,再判断其方位。

(4)问题3:张丽去上学,她可能沿着()向()走,到华光路再向()走,在马路的()侧就是育英小学。

(5)问题4:张丽上学还可以走哪条路线?

同学之间说一说后集体交流。

二、运动。

1、回顾。

2、书本上第87页的练习。

逐一出示四幅图,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是哪种运动方式?

思考后举手发表。

三、在方格纸上画图。

3、出示书本上第88页第13题的第1小题。

让学生独立画出轴对称图形。

这幅图形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如果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也可以借用镜子来完成。

4、平移图形。出示三幅图形,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平移,在平移前让学生说一说在平移的过程要注意的问题。

5、完成书本上第2小题。

将小船向下平移5格。(1)简单地让学生回顾一下有关方位的知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在教室里同学间的相互之间的位置情况。

让学生理解是填路名和方位。‘。

引导学生找到育英小学和电影院,然后根据它们的位置来判断。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让学生找到张丽家和小学,然后根据张丽所走的路线来完成此题。

1、出示几幅图,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你们画出对称轴。

2、在方格纸上出示几幅比较简单的图形,让学生根据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图形,并说一说是什么图形。

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问题1:育英小学在电影院的()方向。

问题2:公园在()和()的交叉路口的()角。

教学反思。

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

一、多姿多彩的图形。

1.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2.点、线、面、体。

a.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

b.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线可分为直线、射线、线段。

c.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简称体。

d.面:包围着体的是面,面可分为平的面、曲的面。

二、直线、射线、线段。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

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3.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三、角。

1.有且只有一个角。

2.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度的角,记做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3.角的运算:1周角=360°,1平角=180°,1°=60′,1′=60″。

4.角的平分线:a.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b.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

总复习(一)。

教学目标:

1、复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及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

2、进一步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乘除法。

3、巩固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4、巩固常用的计量单位以及相互之间的进率关系,进一步建立吨、千克、克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回顾和整理;能够采用比较法、排除法等方法结合实际,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3、通过复习,激发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喜爱,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数学。

教学设计:

1、谈话激趣:

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我们三年级上学期的新课程全部结束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到了现在,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学能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复习巩固。看谁最认真,做得最好!

2、整理回顾口算方法:

(1)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利用开火车形式快速计算。

(2)强化口算方法:指名说出204×3和408÷4的口算方法。

(3)计时训练:我们开始一个小竞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请同学们打开书看总复习的第1题,准备好,“开始!”交流,订正。

3、回顾整理笔算的方法:

(1)口算同学们做得又对又快,笔算是不是也掌握得非常好呢?书上的第5题的算式。

(2)交流,评价。

4、整理回顾两步计算式题。

(1)在以前我们学生的两步计算试题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试着做一做第9题。

(3)全班订正。

(4)出示改错题:判断下列各题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

5、复习常用的计量单位。

(2)指名回答,师板书:

时间单位:年、月、日。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3)请同学们自己完成第2题。填完后再小组内进行交流。

(4)全班订正。

(5)做第3题。

6、拓展交流:自己再把今天复习的相应的单元内容看一看,有没有疑难问题,可以询问老师或其他同学。

板书:常用计量单位:1年=12个月。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教学反思:

总复习(二)。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已知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解题方法。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复习,对已知信息能够进行正确处理,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会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得解决办法。

2、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创设。

激趣谈话: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科技馆?门票是多少钱呢?

春游的时候我们打算去参观科技馆。我想请你们算算有关门票的问题,行不行?

二、巩固探究。

1、第6题:谁来把题目读一读?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2、刚才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了买门票的问题,还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个买书的问题。读题,解决。

3、同学们,在前段时间,我校组织了一次“爱心助学”活动,为贫困山区的小伙伴捐款,你捐了什么?现在老师这有一道关于三年级学生捐款的信息。

出示第10题,自己读一读题,看一看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自己解答,全班交流订正,说出是怎么解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下面,我们一起到商店去购物好不好?

引导学生看图第15页,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题中所提的“能买几个杯子”这个问题,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编一道应用题吗?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如果商店里的这些商品让你自己选择,100元钱想买什么东西?能买什么?

交流,纠正。

交流,解答,纠正。

6、解决完了汽车的问题,我们来看火车的问题。

出示第8题,这道题你知道了什么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时什么?

要求火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三、拓展实践,总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要注意什么问题?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总复习(三)。

教学目标:

1、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2、复习巩固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办法,能够准确进行测量并求周长。

3、利用周长的相关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4、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

5、在交流的过程中回忆求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2、除了学习观察立体图形,我们还学习了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有关图形方面的知识。

二、巩固探究。

1、复习观察立体图形。

交流,订正。

2、复习周长的计算方法。

什么叫周长?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又该怎么求呢?

自由完成第12题,汇报订正。

还是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4、刚才我们又是动手操作,又是测量计算,累了吧?我们一起到足球场去轻松一下吧!看!这就是我们将要去的足球场。出示第14题。

自己看图、读题,想一想,在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这道题一共让你求出几个问题?会不会解答?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三、拓展实践。

我们再独立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足球场是个长方形,长120米,宽95米。李林绕着足球场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

3、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总复习。

立体图形求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反思:

总复习(四)。

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观察日历,回答问题。

2、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复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能够按照题意进行正确搭配。

4、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通过复习加强巩固,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在以前的复习中,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

本学期我们学的内容除了刚才说到的,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应该再复习整理?

我们一起来整理回顾这些内容,看谁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最棒!最棒的同学我们可是有奖励的!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赛一赛好吗?

二、巩固探究。

1、回顾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同学们,你还记得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出示第16题:一年365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92页第18题的图片及文字。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你是怎样设计住房方案的?

3、复习“搭配中的学问”

出示第20题:我们刚才解决了住宿问题。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解决穿衣的问题好不好?

这是我们学过的搭配中的学问。你能不能自己试着解决呢?

如果解决得好、搭配得棒,我们将评选它为“出色设计师”。

自己解决,评选“出色设计师”。

4、回顾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题,指名读题,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体回顾:

在这一学期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综合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综合训练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整理和复习估算的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和策略,养成估算的习惯。

3.培养估算意识,发展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整理和复习估算的方法,能具体情境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和策略。

学情分析: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利于人们是先把握运算的结果的范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同时估算也有利于减少运算错误,有利于人们对运算结果进行检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在解决一些对计算结果要求不太严格,或者难于精确计算的问题时,也经常用到估算的方法,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但学生的估算意识比较薄弱,已经形成根深蒂固的精确极端的习惯,估算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教学过程:

一、感受估算的价值。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创设情境:

2)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三年级各班人数的统计表。

(3)你会选择那个场所呢?

(4)指名回答:说一说,你选择了哪个场所,说明理由。

预设1:

预设2:

预设3:四舍五入法50×5+40=290(人)大约要290人,所以选择五楼综合教室。

预设4:选中间数47×6=282(人)所以选择五楼综合教室。

预设5:235÷6<40所以要选择五楼综合教室。这是用每班人数和每班人数比。

预设6:计算出三年级的总人数,再于两个场所能容纳的人数进行比较。

(5)小结:你怎么想到用估算的?问题--只需近似值--估算(更方便)。

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估算方法,每种方法一样吗?(进一法、去尾法、四舍五入法、选中间数法)。

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根据结果的要求把原始的数据看作整百数或者整十数,便于计算)。

三、说一说:生活中和学习中哪些时候用到过估算?

如1:买东西的时候要估算带的钱购买几件商品。

2:计算题时要估算结果是多少。

(2)、四人小组交流。

(3)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我们还曾经学会了如何估算一张报纸的字数,也会估算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一个操场大约能站下多少人。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一年会浪费多少水。看来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估算。

四、判断下列情景中哪些可以估算。如何估算。

判断下列4种情况哪些可以用估算解决问题。

1、判断791+118=809结果是否正确。

3、奶奶在超市买了6.70元的蔬菜和12.8元的鱼,当营业员计算奶奶应付多少钱时。

2、选择汇报3为什么不可以?

3、可以估算的分别说说该如何估算。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五种情况如何用估算解决问题。

(1)790+110=900(最少)所以结果不正确。

(2)50×20=1000(个)(最多)所以不能。

(4)13×2=26(元)(最多)所以店主说错了。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生活中很多时候要用到估算,在估算时,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六、组织练习:下面我们来看看哪些同学能灵活的运用估算。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七、数学万花筒。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估算的这么多知识,在你们以后的学习中还将继续学习。比如当在测量或估计一个较大量时,常常用到数量级。

八、布置课堂作业。

新课标第一网。

统计与可能性复习课

教学目标:

1、会比较数的大小,根据一定的情境,能够进行判断。

2、进一步认识分数和分数的意义,并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会比较数的大小;理解分数的意义。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巩固练习。

1、书本第78页第6题。

四位同学的体重分别是38千克、42千克、39千克、41千克,想一想,标出每位同学的体重。

小兵:我比小芳重,比小军轻。

小丽:我比小芳轻。

师:引导学生根据学生的话进行判断。

从第一句话,我们可以判断:小军小兵小芳.

从第二句话,我们可以判断:小军小兵小芳小丽。

2、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1)看到图后,先说一说图的意思。

(2)根据图的分法再写出分数。

(3)能正确地写出分数,并读出分数,同时理解分数的意义。

3、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并比较大小。

(3)复习有关简单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二、说一说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

学生自己完成,统一核对。

重点让学生说理。

(1)先根据图上阴影部分写出分数。

(2)然后根据阴影部分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大小。

学生回忆所学,找同学总结回答。

先自己找一找与日常密切相关的数,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数与计算。

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教学反思。

课题第三节复习课课时45。

教学目标:会计算万以内有加减法,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会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会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运算。以及两步运算为主的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地进行计算。

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计算。

1、简单地复习有关加减乘除的有关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练习。

教师小结,把学生作业中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和类型进行讲解。

3、完成书本上第80页第10题: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二、解决问题。

1、书本上第11题。

5只动物要同时过河,该怎样乘船?

要示学生独立思考后用线连一连。

答案:大象和牛乘大船,其余的乘小船。

2、书本上第12题。

题目:小明要买一种饮料和一种点心,他只带了4元,可以有哪几种选择?

3、书本上第13题。

解决这类问题,一般先确定一个标准,再估算。

第一个问题: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1200张纸大约厚12厘米;

第二个问题:一个班大约40人,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30个班。

第三个问题:10步大约7米,1200步大约120×7=840米。

不同的纸张厚度不同,不同的人步长也不一样。

2、让学生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地方或者说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学生发言。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检查,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检查的。从而提高学生检查的意识和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先排除买蛋糕的可能,因为选择蛋糕,余钱不够再买一种饮料。小明可以选择两种饮料和两种点心搭配,共有四种选择:

牛奶与面包牛奶与饼干。

桔汁和面包桔汁和饼干。

小组探究、汇报、总结。

请学生选实际量一量,再估算。

4、列竖式计算。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板书设计。

数与计算。

牛奶与面包牛奶与饼干。

桔汁和面包桔汁和饼干。

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1200张纸大约厚12厘米;

一个班大约40人,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30个班。

10步大约7米,1200步大约120×7=840米。教学反思。

北师大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新知识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测量图形的面积。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建议: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老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形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安安排:

面积和面积单位1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1课时。

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教科书第126页东、南、西、北,旋转与平移现象,完成练习二十三第8,9题。

1、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巩固已认识的8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7个方向,进一步认识简单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并从中体会到物体间位置的相对性。

2、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旋转和平移的现象和特征,并能利用旋转和平移的基本特征描述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在复习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创新和意识,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东、南、西、北中,参照物变化时方向的确定。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有关空间和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东、南、西、北,旋转与平移现象

二、复习

1、东、南、西、北

(1)同桌相互说一说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2)教师:给定一个方向,你们能画出其余7个方向吗?同伴合作画出一个方向板,教师巡视。方向板如图:

指名说一说:当你面向西北面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

(3)出示第128页东、南、西、北第1题中的动物图。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参照物发生变化后,方向仍然不变。

(4)小玲家在学校的()面。从小玲家到学校要向()面走()米;从小玲家向()走()米可到小青家。

2.旋转和平移现象

(1)出示第128页情景图,学生观察后,让学生说出情景图中的运动现象,很快判断哪些是旋转,哪些是平移。

(2)小组内先议一议旋转和平移的特征,然后同伴之间相互做动作

(3)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31页第8题,列举生活中的旋转和平移现象。

三、全课

今天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提高?

四、练习

(1)第131页第7题。

(2)观察生活中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向家长说一说。

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1、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2、复习巩固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办法,能够准确进行测量并求周长。

3、利用周长的相关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4、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

5、在交流的过程中回忆求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一、创设情境

2、除了学习观察立体图形,我们还学习了求什么图形的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有关图形方面的知识。

二、巩固探究

1、复习观察立体图形每出示一个,让学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积木照样子搭一搭。搭出图形之后,认真观察,说一说从正面、侧面、上面可以观察到什么样的形状?交流,订正。

2、复习周长的计算方法。什么叫周长?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又该怎么求呢?自由完成第12题,汇报订正。

三、拓展实践

我们再独立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足球场是个长方形,长120米,宽95米。李林绕着足球场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

3、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1、继续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观察日历,回答问题。

2、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复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能够按照题意进行正确搭配。

4、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复习加强巩固,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

二、巩固探究

3、复习“搭配中的学问”出示第20题:我们刚才解决了住宿问题。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解决穿衣的问题好不好?这是我们学过的搭配中的学问。你能不能自己试着解决呢?如果解决得好、搭配得棒,我们将评选它为“出色设计师”。自己解决,评选“出色设计师”。

4、回顾整理“可能性”出示第19题,指名读题,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体回顾:在这一学期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三年级数学《与复习》教案

掌握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是几十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是几十几除法的算理。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1.口算练习。

60÷3=360÷9=80÷4=。

300÷6=2400÷6=4000÷5=。

2、想一想,填一填。

(1)84里有()个十,()个一。

(2)46里有()个十,()个一。

(3)62里有()个十,()个一。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来我们一起看看这道题。

1.动手操作,理解算法。

(1)出示例题:。

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2)读题,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呢?

生:要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3)理解题意并列式。

板书:66÷3=。

3.学生自己试着做一做并说明理由,可以借助小棒图。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

生1:66就是6捆和6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得到2捆和2根小棒,就是22根小棒。

生2:我是这样想的: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6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一,和起来就是22。

师用多媒体演示分一分。

5.借助图片,理解算理。

出示图片1:

60÷3=20。

6÷3=2。

20+2=22。

小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是: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用个位的数去除以一位数,最后把两部分合起来就是商。

6.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96÷3=46÷2=。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64÷2=84÷4=77÷7=。

28÷2=69÷3=63÷3=。

210÷3=350÷5=8100÷9=。

420÷6=160÷2=1200÷6=。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作业:第13页练习三,第5题;。

第14页练习三,第7题、第9题、

第10题。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口算(学生读题,独立口算,说出得数)。

12÷4=8÷2=14÷7=。

24÷6=36÷6=18÷9=。

16÷4=20÷5=35÷5=。

15÷3=64÷8=72÷9=。

2、口答:

(1)80里面有几个十?400里面有几个百?

(2)3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3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二、亲身实践,学习新知。

1.谈话:刚才我们复习的是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主题图(把主题图的124箱改为120箱)。

教师:观察主题图,根据主题图中的已知条件,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把已知条件和所提问题用笔写在课堂本上。(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根绝已知条件,自己编写应用题,懂得应用题的结构和运算方法。)。

3.出示例1。

(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教师:要求赵大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么列式?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让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注意思考的过程可多让学生说)。

你想怎样计算,请在小组里讨论。

小结: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百。

(3)240箱货物,李阿姨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要求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240÷3。

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李阿姨3次运了240箱,要求平均每次运多少箱,就是把240箱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240除以3.)。

240÷3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小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计算方法:想240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不够1个百怎么办?(用学具帮忙分一分进行思考。)我们可以把2个百看成20个十,与40合在一起,看成是24个十,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8个十,就是80.

小结: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几百的数,如果不够除,再把几百转化为几十个十,再与十位数合并起来,看成几十几个十,再除一位数,得到的商是几个十,就是几十。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口头编一道题。

学生列式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个别题目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完成后全班讲评。

3、阅读第15页“你知道吗?”,了解除号“平均分”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1、2题。

课后习题。

完成练习三作业题。

三年级数学《与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正确地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能正确、合理地使用常用的面权单位。

2、能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知识梳理。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面积这一单元中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你们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说一说学到了什么,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引导、归纳。

板书:面积与面积单位、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面积与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或你所知道的面积是什么样的?)。

学生结合具体事物(如:书面、桌面等)说明什么是面坝,然后教师出示面积概念。

幻灯出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物体表面“学生可以理解,对于”封闭图形”教师可画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如:哪些图形可以表示面积。

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含义,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使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含义,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简单换算。

2平方米=()平方分米,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00平方分米=()平方米808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地积单位进率:l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3、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2)面积计算。

出示图形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校对。

完成后,让学生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然后提出问题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先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四、课堂活动。

课本第114页的第7、8题。

请学生先估算,并把估算结果填在表中,然后再进行测量和笔算。最后将测量并计算的结果与估算进行比较,看看误差多少。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8、9题。

课后反思:这节课是上节课的延续与拓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会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写。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

1、基本掌握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笔算。

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借助实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过讨论和比较,明确算理。

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口算卡片、幻灯片、小棒。

表内除法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视算。

复习除法笔算的格式。

9÷2=。

指名板演。提问各部分名称。

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除法。

1、教学40÷2。

出示场景图。

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

出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

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0÷2。

2、教学46÷2。

先自己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告诉你的同桌。组织全班交流。

3、练习。

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6÷2。

4、教学笔算46÷2。

先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和同桌交流。组织全班交流。

出示口算卡片,视算。选择几题说说算理。

自学除法笔算的方法。

指导笔算除法的顺序和方法。

提问: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

第二个4是怎么来的?

第二个和第三个6分别是怎样来的?

做做第1题。

说明46÷2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板书246说明竖式的写法,以及在横线格上的位置。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堂小结。

讨论并指名回答。

作业。

直接写得数。

写完后比一比每组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先独立做前两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比一比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完成后两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线与角》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总复习

学生对“线与角”这部分知识掌握比较好,从直观上很容易判断出各种线、角的名称与意义,说出其联系与区别来。

2、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

说出各种线、角的名称、意义及区别,可在小组内通过列表、交流等方法自己解决这部分知识。

教材。

分析补充内容:指导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的画法要加强指导。

教学目标:

1、1、引导学生整理与复习“线与角”的有关知识,回顾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意义及其测量等知识。能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知道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2、通过列表、画图、测量、比较、交流等方法整理与复习“线与角”的有关知识,并通过一些典型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回忆、讨论动手操作等各种活动,巩固所学知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意识。

教学重点:回顾直线、射线、线段的意义及特点,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关系。明确角的定义、分类、关系及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过某一点画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教学。

方案。

构建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包括课题教学策略,材料呈现方式)。

复习一、导入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始,出示蝴蝶风筝图片,

这么漂亮的风筝是怎么制作的呢?再出示风筝框架图,看到这个框架图你能获得那些信息。由学生看图来说说风筝框架的结构,(由许多木线条钉扎在一起形成了许多角)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复习有关“线与角”的知识。

二、知识归纳整理一、回顾交流。

2、出示板书中内容,指生读要求。

3、结合板书内容在小组内完成本节课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各小组可参照提示表格完成学习内容)。

线

名称意义特点相同点不同点。

直线。

射线。

线段。

角定义。

分类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4、各小组汇报并展示学习内容。

5、全体师生订正,取长补短。

二、巩固应用。

1、请用量角器到黑板画一个50°的角。

2、请用三角板画一个135°的角。

3、画一条长5.5厘米的线段,并画出它的平行线与垂线。

4、实际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行线、互相垂直的线。

三、巩固练习一、判断并说出理由。

1、直线、线段与射线三条线比较,直线最长。()。

2、角的两条边越长,角越大。()。

3、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4、一条射线长80厘米。()。

5、小于90°的角叫作锐角。()。

二、填空。

1、90°的角叫作()角,()度的角叫作平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作()。

2、1个周角=()个平角=()个直角。

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

4、在钟面上6点钟的时候,分针和时针所夹的角是()。

5、两条直线相交有()个交点。

6、经过两点可以画出()条直线。

四、质疑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线与角。

1、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学过的角?

2、说说它们的名称,概念、相同与不同之处。

3、画出学过的角,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4、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学过的线?

5、说说这些线的名称、意义、联系与区别。

6、画出一组平行线、一组互相垂直的线。

课后。

反思1、事先设计的进程与实际进程之间的差距如何?

事先设计的教学环节紧凑、涉及自主学习的内容较多,大多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有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完不成本节教学内容或对知识整理不完整不全面的情况。

2、在教学中有无印象最深刻的事件?

本节课情境导入的设计是让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经历“生活问题--数学问题--生活问题”的变化过程,使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三年级数学难点

课本第28页“练一练”和第33页“练习一”的第1---7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帮助学生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强化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计算习惯,提高学生口算、心算的能力,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2、提高学生的`口算、心算能力。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谁能给大家出一道这样的题?

学生汇报所出的题,教师把学生出的题板书在黑板上。

提问:怎样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先省略因数中的0,先算出乘积,最后在积的后面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

(二)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3题。

集体订正。

2、四则混合运算。

出示图:苹果每箱30元,梨每箱40元。

买苹果16箱,梨18箱。

(1)两种水果各应付多少钱?

(2)一共付多少元?

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0×16=480(元)。

40×18=720(元)。

(2)480+720=1200(元)。

提问:求第(2)问时,你能列综合算式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练习课/与复习/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制定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方案。

对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内容,主要采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整节课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图象、声音、文字等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结合学具,引导学生量一量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摸一摸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大小,闭眼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找一找面积与它相近的物体,先估一估再测一测一张绿色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大。整个过程,有观察、有想象、有联系实际、有动手操作、有实际运用,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平方分米、平方米时,则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猜一猜,想一想,在找、看、估等轻松的活动中,建立正确的面积单位表象。

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

二、前期分析。

(一)学习任务分析。

该学习任务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了计算它们周长的基础上,再深入学习和掌握面积的意义以及形成对几个面积单位的初步感知。该任务的主要特点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新知,灵活运用。例如教材中从学生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现实生活来体验面积的含义并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来形成对几个面积单位的初步感知,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每个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据此,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在于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具体形象思维也正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关键需要根据学生自己已有的空间知觉为基础,在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这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真正落实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目标,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思维基础。

本文的教学特点是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1、教学重点。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面积单位。

2、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使学生认识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二)学习者分析。

学生是在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任务的,多数学生的实际年龄为8岁左右,该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主要表现为:

1、个性差别大。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

3、自控力不强。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得到发展,情绪表现的方式和强度与低年级孩子相比,其适宜性更高,一般较少出现忽哭忽笑的现象。但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

学习该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课堂只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学生就可以更加有兴趣和信心学下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面积的含义。

(2)概括常用的面积单位。

(3)使用适当的参照物比较图形面积的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增强动手操作、归纳与进行合理选择的能力。

(2)学会根据物体的大小合理选择测量单位,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乐学”,在实践操作中感知与体验面的大小。

(2)让学生积累学习感情,享受在求知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张白纸、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各1个,两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

学具:学生学具袋一个、尺子。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出示两幅面积差别较大的没涂色的画,通过比一比,看谁最先涂完,让学生进行选择。

(通过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出教学内容,把学生带进有趣的数学学习之中,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可直观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小之分。这样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二)初步感知,理解面积意义。

(1)学生通过自己找、摸,感受什么是物体的表面。然后教师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图形呢?

课件出示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共有的特点:{首尾相连,它们都是封闭图形,再让学生比较图中长方形和圆形的大小,}质疑:这些封闭图形也有大小,这就是封闭图形的面积。

(3)先由学生自己小结面积的定义,教师再作补充,师生共同得出面积的定义,指出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这里把板书补充充完整。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比较面积大小,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

(1)提问:如何比较黑板的表面和课桌的表面的大小?(用眼睛看,即观察法)。

(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和练习本封面的面积谁大谁小?你是怎么知道的?(用重叠法)。

(3)比较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拼摆的方法)。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展示是怎样进行拼摆的,指出要用统一的图形为标准来拼摆。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画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指出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2)再引导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有物体表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4)请大家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量桌子的大小,学生认为不合适,教师顺势指出我们要用比1平方厘米大的面积单位来量,引出平方分米。并感受1平方分米的大小。

(5)如果用1平方分米来测量整个会场的大小,合适吗?引出平方米,用实物展示1平方米的大小,由学生先估计黑板表面的面积,教师进行测量。

(四)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投影出示例题。

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说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图形的不同点。

3、小结: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4、做一做。

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说出用长度单位还是用面积单位?

火柴盒面的大小____________课桌面的宽______________。

教室门的高______________黑板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五)区别周长和面积。

1.提问: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使用的单位呢?

2.小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短,面积是指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周长可以拉成一条线,面积却不可以。我们可以说:“周长一条线,面积一整片。”

(六)拓展应用,延伸课外。

数学源于生活,必须服务于生活。把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观察各个国家首都人均绿化面积统计表,发表感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六、形成性评价。

1.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

(1)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数学课本长20__________;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____________;

3.下图的正方形分成甲、乙两部分,下列哪句话是对的?

(1)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大。

(2)甲和乙的面积相等。

(3)甲的周长比乙的周长短。

(4)甲和乙的周长相等。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 11-27 红色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模板12篇)
    培训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并加深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有关培训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央企作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
  • 11-27 三分钟励志演讲稿(优质17篇)
    在三分钟之内,我们可以迅速思考、决策,将短暂的时间转化为取得进步的机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三分钟学习应用,让你在碎片时间中充实自己。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如
  • 11-27 厂房维修施工合同(热门18篇)
    施工合同可以定义为建设项目中承建方和业主之间所签订的合同,用于明确双方权益和责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合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施工合同的
  • 11-27 湘版小学美术说课稿(专业16篇)
    教案模板的使用需要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改进。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模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小鸟的家》是人教版第5册第
  • 11-27 银行柜员实习个人自我鉴定范文(15篇)
    通过自我鉴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潜力和机会,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自我鉴定范文,希望对大家在写作过程中有所帮助。时间飞逝,实习期的时间已经在不
  • 11-27 乡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汇报材料(汇总15篇)
    通过工作汇报,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挑战,提出解决方案,推动工作的改进和发展。这里有一些实用的工作汇报范文,可以帮助您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总结。上半年,乡环卫办
  • 11-27 保安队长个人简历大全(16篇)
    个人简历是介绍自己个人信息、教育经历、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等的一种重要文件。以下是一些个人简历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你的简历撰写有所帮助。。。--
  • 11-27 护士科室鉴定评语(通用21篇)
    护士的职业发展空间广阔,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领域和从事不同的研究方向。这是一份护士的精彩总结,她分享了自己在疾病处理方面的经验和技巧,并反思了自身的不足和提升空间
  • 11-27 房屋装修合同简洁版(专业20篇)
    装修合同是装修工程中合作双方就工程计划、费用预算、质量要求、保修标准等事项达成一致并形成的法律文件,它是确保双方权益,规范工程进程的重要依据。下面是一些关于装修
  • 11-27 中学新年联欢会主持词(优质17篇)
    感谢大家对我担任主持人的支持与信任,我将尽心尽力,带给大家难忘的体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经典的主持词范例,感受不同主题下的魅力。3:亲爱的老师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