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专业西南联大感悟(案例17篇)

专业西南联大感悟(案例17篇)

时间:2023-10-24 20:35:59 作者:飞雪 专业西南联大感悟(案例17篇)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写作风格的运用,拓宽自己的写作思路。写范文范本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使用生硬或简单的词汇和句子。小编整理了一些典型的范文范本,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受益,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西南联大观后感

黑格尔曾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才会有希望。

看完本片,我有的只是感慨。感慨如今生活在优越环境下的大学生是怎么了?是因为我们已不需要奋斗了吗?我想现在我们缺的是激情。在当时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西南联大的学生们都满腔爱国热情,他们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因此他们能坚忍不拔,他们能用汗水换来可喜的成绩。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便是学校环境。当时联大的办学理念是“适应社会,培养通才,追求真理,学术自由,民主办学,教授治校;汇聚名师,培养精英”,正确的办学理念是西南联大办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严峻的教学要求也是西南联大办学的一大特点,西南联大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以及淘汰制,重视基础,强调课程要以基础为重心,这使得学校立德气氛十分浓厚。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西南联大培养了大批人才。爱国是西南联大的灵魂,是学者生命力的源泉,是其精髓和核心的所在。

刚毅坚卓是它的校训,更是抗日战乱中的突出表现,敢为天下先是各位联大学者共有的高贵。西南联大,国难中诞生,苦难中坚守,是中国教育文化史上永远的辉煌,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大学之一。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联大师生置任何困难困苦于不顾,教师为国振兴而教,学生为抗日建国而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刚毅坚卓”的联大精神支撑着他们,在强敌深入,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激情不减。

人们永远不会知道当下的决定在未来看来是对还是错,但是我相信,哪怕陈寅恪、梁思成、穆旦们知道了日后的结局,哪怕重新站在历史的分叉口让他们再次选择,他们也一定不会做出有悖于正义与良善的选择。

因为,他们必定会始终坚守大学之精神,恪守大师之风骨。

文档为doc格式。

《西南联大》观后感

闻一多先生一生投身教育,一心救国,最终走向殉道之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无数同闻一多先生一样的中国人一心求学,只为了救国、救国、救国、还是救国。学文,为往圣继绝学,延续中国文化;学理,为国家之兴旺,筑强国之根基。日军侵华,火烧昆明城,空袭是人们的日常,多么令人无法想象,而在如此环境下,西南联大的教师和学生未曾因此停止过一日学习与工作。为什么在几乎没有经济支撑的条件下,他们还能有如此卓越的成就?因为那时没有什么自身利益的争夺,只是一心为了国家能够更好,为了国家的未来去潜心读书、潜心研究。敌人摧残了城市、摧残了乡村、摧残了山川河流,却毁灭不了我们五千年来的文化种子,炮火只会让我们的士气更加刚毅,人民的心更加团结。中华五千年文化血脉源远流长,岂是一场战争就可以磨灭的。那时的学者,不仅赓续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血脉,同时,在那样抗争的'年代下,应该说是一代中华民族精神在非常时期的一种体现。

西南联大,是中国历史上群星闪耀的一处所在,也是中国人的血性与风骨展现得最淋漓尽致的时期。“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西南联大虽只存在了八年时间,在那段山河破碎,硝烟四起的时代,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学术自由的环境,一群读书人凭一身风骨,守护了国家文脉,为国家日后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供献。

如今,中国再也没有了这样的大学,能彪柄于世界大学之林毫无愧色。树自由之风气,立独立之思想。明月清风,傲雪凌霜。山河沦落处,群星闪耀时!

西南联大的观后感

到昆明去,道阻且长。

小说《南渡记》中的路线是:从天津乘船,途经上海、香港和越南的海防、老街,到达昆明。这也是邓稼先当年的路线。但与西南联大联系在一起的,是著名的“文人长征”。

1937年11月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这一天也成为西南联大校庆日。战火迅速蔓延,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长沙临时大学分3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从长沙到昆明,当时有3条路线:大多数教师、家眷及部分女同学从长沙乘火车到香港,然后由香港渡海到越南海防,乘火车入滇;经济条件较好的男同学和少数女同学,由长沙乘火车到广西桂林,再由桂林乘汽车途经柳州、南宁、镇南关进入越南,转乘火车入滇——这一路人数最多;而最艰苦的一路,便是由湖南出发,徒步行走到昆明的“湘黔滇旅行团”了。旅行团由267名家庭贫困的男同学和11位中青年教师组成,配有4名军事教官及队医等。他们跨越湘、黔、滇三省,翻过雪峰山、武陵山、苗岭、乌蒙山等崇山峻岭,步行3600里,历时68天。

文人长征,旷古未有。虽名“旅行团”,但绝无旅行之悠闲。史载,“湘黔滇旅行团”出发之前,每人发给军装一套,绑腿、草鞋各一双,油布伞一把,限带行李8公斤——主要是路上必需的生活用品。这批读书人脚踏草鞋,行进在泥泞的湘北大地。头几天还有人打伞,可细雨似乎永无停止地下着,为了行走方便,大家将油布伞往背后一搁,不撑了。棉衣湿透了,到宿营地拢一堆火烘干,第二天再穿。

参加过这次“旅行”的人回忆说:在路上时间长了之后,队伍越拉越长,首尾相距竟有十多公里。为了照顾那些掉了队的人,负责后勤的人一般每天下午5点以后就开始找地方宿营,饭做好后,把所有的碗集中起来,以每人盛一碗为限,先到者先吃。晚上9点以后,各队队长清点饭碗,只要碗都空了,就说明人员全部齐了。

时年40岁的闻一多当时是带队教师,一路历尽艰辛,但他仍然意气风发,沿途画了50多幅写生画。他还蓄须明志,表示不驱逐倭寇决不剃去胡须。杨震声教授听说闻一多要参加步行,曾打趣说:“闻一多要参加旅行团,须带一副棺材同行。”闻一多到昆明后,见到杨震声,也风趣地说:“如果我带着棺材走的话,现在可以送给你了。”

除了昆明,当时中国高校的西迁目的地还有重庆、西安、成都和川南的宜宾李庄(梁思成就是在这里完成了《中国建筑史》),还有湘中南的安化蓝田,钱钟书先生的名著《围城》中,赵辛楣方鸿渐孙柔嘉一行人从上海出发,千辛万苦到达的湖南三闾大学,即位于蓝田镇。

当年,有一个16岁的瘦弱少年,逃出上海,浙江、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他途中得了疟疾,又患了痢疾,身上长满疥疮,活像一个流浪的乞丐。无药可服,差点丧命。这是一条饥寒交迫的长路,翻不尽的高山大川,攀不完的悬崖峭壁。他一直咬牙在朝西走。在路上,他曾给茶馆做过清扫工,敌机轰炸时,老板都逃到防空洞去了,他却在机枪扫射下坚持收拾,因为老板答应他可以吃别人剩下的东西。一路上,他把衣服丢得精光,但书却一本未丢,反而一次比一次多。

他的名字,叫李政道。

这就是苦难的磨砺。

西南联大的观后感

第一次感觉心脏受到撞击,是“静坐听雨”一段:昆明的骤雨打在教室的铁皮屋顶上,声若雷鸣,教授一次次提高音量,学生们仍然听不见。教授索性在黑板写上4字“静坐听雨”,然后坐下,肩头已被渗透下来的雨水打湿,他就那么坐着,眼神恬淡从容,看着满屋青年学生。

这是抗战年代中国读书人的真实写照:无畏日寇猖狂,不惧环境恶劣,以浩然正气,护中国文脉。

电影中写下“静坐听雨”的教授,原型是西南联大经济系教授陈岱孙,他素以上课“准时”著称,往往是讲完最后一句话,下课铃声响了。有一次他还没讲完,下课铃声就响了,后来发现:是校工敲错了。但是在西南联大,环境简陋,一旦下雨,他讲课的节奏就会被打乱。简陋还有另外一个“副产品”,任继愈在《我钦敬的陈岱孙先生》一文中回忆道:“陈先生讲课认真,以身作则,给同学作出榜样,同学们听课从未敢迟到。个别同学去迟了,不好意思进教室门,就站在教室窗外听讲。好在西南联大的新建校舍有门窗而无玻璃……站在靠近讲台的一端听讲,比坐在后排还听得清楚,只是没有扶手椅,记笔记不方便。”

铁皮屋顶后来也没了:经济越来越困难,西南联大只得把以前的铁皮房顶卖掉来维持运转,全部改造成了稻草屋顶。一下雨,教室漏得厉害,学生们只好打着伞上课。但能打着伞上课也还算不错了,日寇飞机频频前来轰炸,师生们只能躲到乡间,这是何等之悲愤:虽然偏处西南一隅,仍然避不过侵略者的炮火。但敌人再猖狂,又能怎样?即使在躲突袭的间隙,师生们仍在上课,《无问西东》中有这样的镜头:在昆明乡间的山沟里,浑身泥泞的师生,仍然能够从容地上课,地质学、哲学、文学……当敌机轰鸣而过时,陈楚生饰演的吴岭澜,在大声为学生朗诵泰戈尔的诗歌。

但凡知道一点中国历史的,看到这个镜头,怎不难抑热泪?这样的中国人,岂是能够被打倒的!

今天回想起来,当年云集在昆明的那一代读书人,确实践行了先贤孟子所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们原本是大城市名牌大学的著名教授,生活优渥,身份尊贵,住华屋,有听差,来到昆明,居然会遇到“饥饿”这个难题。当年,在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里,朱自清饿得无法入睡,一人孤独坐着。他的日记中,常有“胃病发作”“胃痛,抽搐”“每日呕水”等文字。1941年3月8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本来诸事顺遂的,然而因为饥饿影响了效率。过去从来没有感到饿过,并常夸耀不知饥饿为何物。但是现在一到十二点腿也软了,手也颤了,眼睛发花,吃一点东西就行。这恐怕是吃两顿饭的原因。也是过多地使用储存的精力的缘故。”

著名作家宗璞是哲学家冯友兰的女儿,抗战时期随父亲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她写的《野葫芦引》的多卷长篇系列,细腻描述了当年西南联大的生活。第二部《东藏记》,取名“东躲西藏”之意,还原了当年在空袭之下西南联大师生清苦而又丰富的生活,比如在一次空袭中,物理学教授庄卣辰被炸弹掀起的泥土埋住了,还始终紧紧抱着实验仪器。书中有这么一个细节:几个从北平随父母来昆明的少年,得到了一次吃西餐的机会,孟嵋(原型其实是宗璞本人)“把面包切成小块,仔细抹上黄油,一小口一小口吃”,请客的仉欣雷说:“照说,人都受环境影响,可你们无论环境怎样坏,总有一种清气,或说有一种清贵之气,很奇怪。”玮玮(澹台玮)沉思地说:“虽然吃的是‘八宝饭’,我们却处在一个拥有丰富精神世界的集体中,那力量是很大的。”

这个“丰富精神世界”,是西南联大独有的气质。纵然国破家亡,但始终有一群人,在守护着中国的文脉,这支文脉不断,中国就不会亡。

西南联大观后感范文

云南西南联大干部教育学院30日在云南师范大学揭牌。

云南西南联大干部教育学院是经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批准,依托云南师范大学创办的省级干部教育学院。内设有云南教育干部培训中心等经验丰富、优质高效的培训服务平台,拥有西南联大旧址现场教学基地等特色资源,对学院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该学院将充分发挥西南联大旧址资源,整合全省教育文化资源,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教育思想传承、云南党史教育等内容的培训。

据工作人员介绍,学院具有灵活的培训模式。借力承担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培训项目、省委组织部干部研修、省委高校工委基层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等项目的经验积累,结合成人学习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采取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参与式教学、结构化研讨等方式。

学院同时具有良好的研发能力,具有一支包括国家级和省级知名专家、基层一线优秀人才、校内和学院青年骨干教师等组成的培训教师团队和项目研发团队,所研发的“高校党组织书记培训”、“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爱生学校建设”等项目得到省内外教育干部的充分肯定,所开发的西南联大现场教学课程和领导力训练系列课程深受学员欢迎。

“云南西南联大干部教育学院的成立,为充分发挥西南联大旧址资源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平台,对推动我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云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饶卫表示,学院将积极引入国内外高端培训资源,注重整合全省教育文化资源,结合中央、省委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着力培养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政廉洁的好干部,努力办成内涵深厚、特色鲜明、区位优势突出,立足云南、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品牌干部教育学院。

西南联大观后感范文

汪曾祺的母校是西南联大。1939年,他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云南考大学,这一去就在昆明待了七年。汪曾祺数学一般,作文突出,喜欢画画,在中学属于偏科学生,报考由清华、北大、南开合并而成的西南联大,多少抱有一些碰运气的心态。他当时想,一旦落榜,就再去考也在昆明的国立艺专,如此则后来的汪曾祺就应该是一个画家而非作家了。

汪曾祺的同学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地区,有一个河南的同学是从老家一步一步走来的,一个西康的同学是买了一头驴一路骑过来的,可见战时上大学,是何等的不易。汪曾祺说:大部分同学是来寻找真理和智慧的,他却这样自问自答:“我寻找什么?寻找潇洒。”

在那个时期,办学条件非常艰苦。西南联大的校舍很分散,有借用昆明原有的学校、房舍、祠堂,也有自建的'新校舍,条件确实说不上好。汪曾祺读的是中文系,住在新校舍。学生宿舍在新校舍的西边,土墙草顶,汪曾祺说:“土墙上开了几个方洞,方洞上竖了几根不去皮的树棍,便是窗户。挨着土墙排了一列双人木床,一边十张,一间宿舍可住四十人,桌椅是没有的。两个装肥皂的大箱子,既是书桌,也是衣柜。”和汪曾祺同睡一张床的是一个历史系的同学,虽说是上下铺,但两人几乎等于不认识,汪曾祺说:“他是个很守规矩,很用功的人,每天按时作息。我是个夜猫子,每天在系图书馆看一夜书,即天亮才回宿舍。等我回屋就寝时,他已经在校园树下苦读英文了。”

教学区也同样简陋。教室是土墙、涂上绿漆的铁皮屋顶,汪曾祺说:“这些教室方向不同,大小不一,里面放了一些一边有一块平板,可以在上面记笔记的木椅,都是本色,不漆油漆……这种椅子的好处是不固定,可以从这个教室到那个教室任意搬来搬去。吴宓先生讲《红楼梦》,一看下面有女生还站着,就放下手杖,到别的教室去搬椅子。于是一些男同学就也赶紧到别的教室去搬椅子。到宝姐姐、林妹妹都坐下了,吴先生才开始讲。”

像吴宓这样提着手杖去上课的教授是极个别的一例。很多著名教授已不复清华北大时期的优雅,破衣烂衫者比比可见,汪曾祺提及一个例子:“有一个女生从南院(女生宿舍)到新校舍去,天已经黑了,路上没有人,她听到后面有梯里突鲁的脚步声,以为是坏人追了上来,很紧张,回头一看,是化学教授曾昭抡。他穿了一双空前(露着脚趾)绝后鞋(后跟烂了,提不起来,只能半趿着),因此发出此梯里突鲁的声音。”即使穷到这个份儿上,联大教授的授课质量却没打折扣,这从西南联大培养出的大量人才来看,便可为证。汪曾祺回忆说:“联大教授讲课从来无人干涉,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刘文典先生讲了一年庄子,我只记住开头一句:‘《庄子》嘿,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他在一篇文章中细数几个教授讲课时的风采:“闻一多先生讲楚辞,一开头总是‘痛饮酒熟读《离骚》,方称名士’……他上课,抽烟。上他的课的学生,也抽。他讲唐诗,不蹈袭前人一语。讲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特别讲到‘点画派’。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先生当为第一人。他讲《古代神话与传说》非常‘叫座’。上课时连工学院的同学都穿过昆明城,从拓东路赶来听……还有一堂‘叫座’的课是罗庸先生讲杜诗。罗先生上课,不带片纸。不但杜诗能背写在黑板上,连仇注都背出来。唐兰先生讲课是另一种风格。他是教古文字学的,有一年忽然开了一门‘词选’……他讲‘词选’主要讲《花间集》(他自己一度也填词,极艳)。他讲词的方法是:不讲。有时只是用无锡腔调念(实是吟唱)一遍:‘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凤。’——好!真好!”

汪曾祺自称“是个吊儿郎当的学生”,他晚年回忆说:“我不好好上课,书倒真也读了一些。中文系办公室有一个小图书馆,通称系图书馆。我和另外一两个同学每天晚上到系图书馆看书。系办公室的钥匙就由我们拿着,随时可以进去……有的同学看书是有目的有系统的。一个姓范的同学每天摘抄《太平御览》。我则是从心所欲,随便瞎看。我这种乱七八糟看书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我觉得这个习惯挺好。”多数教授对他这样的学生还算宽松,因而他能经常旷课而照常毕业。但朱自清对学生要求很严,三天两头考试,汪曾祺说:“我老是缺课,因此朱先生对我印象不佳。”教西洋通史的皮名举一次布置学生画历史地图,对汪曾祺交上去的马其顿地图批了一行字:“阁下所绘地图美术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期末考试给了他37分。这样一来,按照当时的章程,汪曾祺下个学期必须考到83分,凑成120分,两学期平均,才能及格。下个学期考试时,汪拉了两个历史系的同学坐在他左右两边,左边抄一道题,右边抄一道题,最后得了85分。

汪曾祺晚年在一篇题为《新校舍》的文章中写道:“有一位曾在西南联大任教的作家教授在美国讲学。美国人问他,西南联大八年,设备条件那样差,教授、学生生活那样苦,为什么能出那样多的人才?——有一个专门研究联大校史的美国教授以为联大八年,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三十年出的人才都多,为什么?这位作家回答了两个字:自由。”

(来源:人民政协报)。

西南联大的观后感

与其说这本书是一本联大散文集,不如说这是一本汪曾祺先生对五十载生活的回忆录。这是汪先生在72岁高龄写下来的书。其中有几个地方在不同篇目重复出现了,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先生老矣,不过瑕不掩瑜。多看几次也是好的。

(读这本书的时候,脑海里总是想起我们最近痛逝的奋斗终生的袁隆平先生,也是时代的楷模,于是加了这首背景音乐《我有一个梦》)。

西南联大,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个大学临时迁移至长沙,后又至云南昆明市而得名的。包括了原来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

作者汪曾祺曾在这里待了八年。他说“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我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可见其对作者的影响,和对更多名作家的影响。

纵观全书,作者花了最大篇幅30页来写他的老师沈从文先生,包括20页,沈先生的为人,及10页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怎么上课为师的。我有被触动到。其中汪曾祺对沈从文先生的评价“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我也颇有感触。这主要涉及他的为人和教学。

一、沈先生对一切的美都跟人联系起来,把他理解为人的创作,太惊人了,太不可思议了等。创作要求学生“贴着人物来写”。不一定要精美,不一定要哲理,这对汪曾祺先生也有了创作启发。

二、沈先生对后进生帮助很大,他稍微看到有些学生有进步,有创作苗头,就会帮助他们去发稿子,文章介绍,他不知道贴了多少邮费,其中提及为了省邮费,把稿子四边裁剪了。那时候大家都穷困潦倒,有时候连饭都是赊的,幸得学校附近的店家都比较照顾西南联大的学生,不止能赊账吃饭,有时候还借钱给他们看电影(在我理解真的很大度,厚爱联大学生)。

三、沈先生改作文和上课风格。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他布置作文不支持命题。自由创作,并且有时候评语比学生作文还要长;针对有些学生对作品,他经常将中外名篇拿给学生分享。所以经常看见他带着一大摞书籍资料到教室上课。(如此认真对待学生的创作,甚为钦佩触动,这一定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并得到提高),文章提到“老一辈作家大都是“执笔则为文”,不论写什么,哪怕是写一个便条,都是当一个'作品'来写的一这样才能随时锻炼文笔”,比如我记得有个章节,写了一个同学在烟盒上写的几行字,被同班同学拿来发挥发表成论文了,(内心挺震撼。我也准备了各种形式的随身笔记本,但并没有这么多才思,写得更多的是工作任务,看来可以多捕捉自己对生活对教育的感触,及时写下来)。

沈从文先生还有其他值得学习的,这里不再赘述。

除了对老师的浓墨重彩描写,从这本书中,作者还传达了同窗或者也可以说那个年代的青年学生及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举例佐之,比如躲航空炮,还带着最贵重的书,茶馆泡茶泡一天的书,以及特别提及地质系的学生毕业后到七十多岁还在工作,从他们选择这个专业开始,他们就是不谋权贵的,最后他的同学大都在70多岁还在工作,他们离而不退,退而不休,他们要么还在做着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导师指导论文,要么还在做着科研。他们拒绝过听鸟养花,优游终老的日子。汪曾祺感慨到:“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多好的知识分子呀!”

另外全书字里行间,以及篇末专门章节,无不透露出作者对昆明这座城市深深的热爱,从教育,到吃,住,行等,就一个菌类作者就写得很细致,名字繁多,有的中看不中吃,有的中吃不中看等等,比如昆明的雨,昆明的人,连一位老人都能写得非常细腻。能体会到作者尽管穷,但极其享受的心境,可用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来形容了。联系我们现在生活如此富足,我们反倒总是充当剁手族,买买买不停。相形见绌,精神世界的贫乏也许让我们希望通过物质来满足。该是让精神食粮来拯救灵魂的时候了。学而无憾,教而无憾。

《西南联大》观后感

西南联大存在的时代虽然离我们已经久远,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欢声与泪水均以化作尘埃随风飘散,但西南联大那些灿若繁星的教授却始终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他们对学生体贴入微、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他们所倡导的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将永远镌刻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散发出奇目的光芒。

现在的我们,作为民大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传承和发扬这种刚毅坚卓、学高身正的校训,努力让你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民大人。

当我们在七十多年以后纪念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大学,所有人的感觉还是立足于当代。我们惊讶,我们感叹,一个物质之匮乏与精神之伟大形成鲜明对比的大学,一个在战火中诞生却见证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韧性的大学,它让我们仰望。

西南联大观后感

今天晚上我们观看央视纪录片《西南联大》。我在观看该纪录片的过程中获得的最深刻的体会是好大学最有价值的东西是大学文化和教授们的治学精神。大学不一定要有大楼,但必须要有大师。只有大师才能培养出像杨振宁、李政道、许渊冲这样的杰出人才。它以讲故事的形式宣扬一种大学精神。该片最吸引我的地方是纪录片中所讲述的那些名师的故事。在那战乱年代,哲学家金岳霖先生即使听到日本飞机将要进行轰炸的警报声也待在楼里不跑,仍旧坚持写书。一个学者为了学术连命都不要了。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样的学者能不成功吗?!他培养的学生能不受他影响吗?他的《知识论》和《论道》能不成为名著吗?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西南联大观后感

看完《西南联大》纪录片后,感触颇深。是抗日战争的烽火催生了这样一所优秀且特殊的学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那时候的西南联大并没有太多资金,学习环境也是非常艰苦,一间茅草房就是一间教室,一把羊椅就是书桌与凳子,40多个人一间宿舍,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教学楼,阶梯教室,四人宿舍,多么舒适的环境,可竟很难再出现像以前那样的教授,我们是否该深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而即使如此他们仍坚持着“刚毅坚卓,明德睿智”的校训,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从不懈怠。在他们那个时代时刻都担心着日本人的突袭,只要警报器一响就拿着装满手稿的公文包到处躲避,而金岳霖在一次空袭中忘记跟着人群躲避,仍在教室里手握笔。不得不赞叹这些教授们对于文学的态度,没有丝毫怠慢。曾有人说,那些伟大的教授死去不需要一秒钟,而生产一名这样的人,则需要几十年。20xx年逝去了多少伟大的人,不禁惋惜下一次这样的伟人出现还需要多长时间。曾有人这样比喻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西南联大有着这样优秀的大师,也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大师。

而新时代的我们不应该是迷失的一代,国家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不应该沉迷于虚拟的游戏世界,应该多思考我们可以为我们的民族做些什么,而不只是在被窝里幻想着今天的计划却从未实行过。以前的西南联大教学制度也是非常严厉的,大一时期是不分个院系的,所有的学生一起上课,但如果有的科目没有及格就不能升级,而不像我们现在的大学一样,即使有的科目没有过还是可以补考重修。

让我们树立起我们的雄心壮志,充满斗志,抓住时代的机会,努力成为更优秀的人,为中华民族注入青春活力。

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佳话,众多知名历史人物曾在这所大学就读,取得学问成果和革命成就,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有幸在此学习深造,不仅得到了学术上的启迪和培养,更感受到了西南联大的精神气质和跨学科的研究思维。在这段时光里,我深受启发,收获颇多,为今后的学术和人生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段:体验。

西南联大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地方在于其特殊的学科设置和研究方向。我的专业是历史学,早期的西南联大便以此为重点学科之一。在这里,我能够接触到国内外一系列研究成果和学问成果,能够跨越时空,深入挖掘历史脉络,探究中国历史的本质。同时,西南联大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我有幸能够在名教授的带领下进行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收获颇多。此外,学校还注重国际交流和多样性,我有机会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切磋学问,开拓眼界。

第三段:精神。

学校源于抗日战争时期,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和进步思想的氛围。这种精神扎根于学校的教育理念中,贯穿于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中。学校不仅注重理论学习,更倡导实践精神,引导我们热爱祖国,奋发向前。学习西南联大让我意识到学问和社会应该息息相关,我们作为知识分子,应该肩负更多的责任和担当,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学问研究领域,而是应该参与社会进步的事业。

第四段:交流。

西南联大注重多元的学互动和交流,这种精神是我认为最宝贵不过的财富之一。与来自全国各地和不同国家的学生一起学习和交流,我收获了许多珍贵的体验。我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他地区的文化和发展状况,感受到不同的思想碰撞所带来的分享和启迪。这些交流对我今后的生涯规划和学术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和支撑。

第五段:总结。

总之,学习在这所著名的院校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人生观和学术观。西南联大,作为中国近代最权威、最特殊的学府,其精神、学问和实践是我终身的宝贵历程。无论将来走向何方,我都会永远珍惜在此深造的时光,让其中的遗产永驻我的心中,为我的未来和事业破浪前行。

西南联大精神心得体会

西南联大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以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而闻名。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我也深受西南联大的精神影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这种精神的力量,使我更加坚定地迈向未来。

第二段:勇于探索。

西南联大的精神首先体现在对知识的探索上。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不断地寻找新的知识。就像当年的西南联大一样,他们在困难的环境下,依然勇于探索,不断地进行实验和研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以此为榜样,我常常鼓励自己,勇敢地面对知识的海洋,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第三段:勇于创新。

西南联大的精神还体现在勇于创新上。在不断发展和变革的时代,我们不能依赖于过去的成绩,而是要不断地创新。正如西南联大当年所做的那样,他们敢于冲破传统束缚,勇于尝试新的教育模式和科学研究方法,在教育改革和科研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激励着我在学习和实践中,敢于突破常规,不断创新,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段:团结协作。

西南联大的精神还体现在团结协作上。西南联大的创办者们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然而他们始终坚守着团结协作的原则。他们合作无间,互帮互助,共同迎接挑战。正是这种团结协作精神,使西南联大能发展壮大。这种精神也深深影响着我,让我明白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五段:展望未来。

以西南联大精神为指导,我相信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勇于探索和创新,始终保持团结协作的精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要坚持下去,勇往直前。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成就辉煌的事业,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我相信,只要我们秉持西南联大精神,不断努力,我们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

总结:西南联大精神是我们宝贵的历史遗产,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团结协作,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品质。让我们怀着西南联大精神,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国立西南联大心得体会

国立西南联大是一所位于中国西南部,以培养优秀人才而闻名的高等学府。作为该校的一名本科生,我有幸在这里度过了四年的宝贵时光。回首这段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联大独特的魅力和对我的影响。以下是我对国立西南联大的心得体会。

首先,国立西南联大给予我的是良好的学术氛围。作为一所全日制本科学校,联大在各个学科领域拥有优秀的教师团队和雄厚的学术资源。在这里,我得以接触到最新的学术成果和研究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从第一年进入校门的那一刻起,我就被激发出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热情。在联大的学术氛围下,我的思维逐渐得到了拓展,对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也逐渐增强。这种学术氛围无疑为我的个人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国立西南联大给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联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和社会实践实习基地。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与社区居民一起献爱心,感受社会的温暖。我还参与了学术研究团队,与教授和同学们一起开展科研项目,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在联大这个大舞台上,我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挑战自己的极限。这种丰富多样的发展空间让我不仅仅是从书本中获取知识,更是培养了我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国立西南联大的国际化教育给我带来了跨文化的体验。校内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我们一起上课、讨论问题、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对方的文化差异和观念。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更加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中。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后,我深刻领悟到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并培养了一种包容和宽容的态度。这种国际化教育让我不仅仅关注中国的发展,更关注全球的进步与合作,成为一名具有全球视野的综合型人才。

第四,国立西南联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联大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学校开设了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如文艺演出、社团活动等,为我们提供了锻炼自己的机会。我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每周我们都进行集体排练,为校内外的演出准备。通过合唱团的活动,我不仅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更培养了耐心和坚持的品质。此外,联大还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帮助有需要的人。我们组织了多次志愿者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与支持。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让我深刻感受到,成功不仅仅在于事业上的成就,更在于人格和品德的培养。

最后,国立西南联大给予我的还有深厚的校友情谊。在联大的四年里,我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学和老师。我们经历了一起的学习、实践和成长,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每每想起毕业那天,我心中充满着感慨和不舍。在联大的校友群中,我们经常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生活和工作。这种校友情谊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让我深刻感受到联大大家庭的凝聚力和温暖。

综上所述,国立西南联大给予我的不仅仅是一份文凭,更是一份宝贵的学习经历和成长历程。我感受到了学术的力量和实践的魅力,拓宽了自己的眼界和视野。在联大的校园中,我不仅仅学到了知识,更是变得更加自信、勇敢和坚持。回首这段经历,我心中充满感激之情。我相信,国立西南联大将永远在我心中占据一个特殊的位置,成为我一生中最难忘和宝贵的记忆。

西南联大遗址心得体会

西南联大遗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这里曾是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址,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重要文化遗址。近日,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历史名地,深感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在这里,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学校的使命和责任。

在进入西南联大遗址的时候,我首先被它宽阔的校园和悠久的历史所深深吸引。作为一个拥有几十年历史的学校,西南联大曾经承载着许多先进思想和文化,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游览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建筑都保留了建校时的原貌,如建于1923年的南湖讲堂和国外留学生宿舍等。这些历史建筑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不仅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底蕴,还给人们以深深的历史感慨。

除了建筑风格,西南联大遗址还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博物馆展出了许多西南联大期间的照片、文件和实物等,给人们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的机会。我通过浏览这些展品,得知了西南联大当初的办学理念和学风。西南联大当时倡导自由、民主、科学的校风,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变革。这种先进的办学理念对于我来说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我认识到一个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西南联大时期的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师生之间充满了亲和力和互相尊重。不仅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且学生们之间也展现出相互帮助和团结的精神。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明白了学校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品德,而不只是追求分数和成绩。

通过参观西南联大遗址,我的思想受益匪浅。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自己的素质培养,弘扬西南联大的精神。我要学会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相互尊重,塑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我也要更加重视自由和民主的精神,关注社会热点,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在离开西南联大遗址的时候,我带着敬仰和敬意分别。西南联大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见证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和变革。作为一个学生,我要牢记学校的使命和责任,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们对西南联大的敬意。

总之,参观西南联大遗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经验。在这里,我认识到一个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塑造人品和品质的地方。我要珍惜自己的学生时光,努力学习,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同时,我也要传承西南联大的精神,注重自由、民主和科学的精神追求。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定能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西南联大心得体会

近期,小学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别具意义的活动——小学西南联大。作为参与者之一,我深有感触地发现,这次活动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小学西南联大让我体会到了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在这次活动中,每个小学都组成了一个联队,队友们共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了一项项目。在小组活动中,我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通过集体合作,我们不仅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这使我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与他人相互配合、相互帮助,才能做得更好,做得更大。

其次,小学西南联大让我懂得了积极主动的态度是成功的关键。在集体活动中,我们要主动争取机会,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只有勇于发言,积极参与,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同时也能从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让我明白:只有积极主动地去行动,才能够收获更多、更好的成果。

再次,小学西南联大让我认识到了困难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懈。在活动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困难,有时我们会因为困难而丧失信心。然而,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没有退缩,坚持一直努力着。最终,我们成功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取得了圆满的成果。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体悟到: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另外,小学西南联大让我明白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集体的光荣。在活动中,每个小组的成果都得到了全体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和鼓励。我们并不只是为个人的成果感到自豪,更为我们小组的成功感到骄傲。这使我了解到:个人的成就需要依靠集体的支持和赞扬,只有与团队一起成长,才能有更大的成功。

最后,小学西南联大让我认识到了学习永无止境的道理。在活动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在课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学习是一个不断实践和提升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小学西南联大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我们学到了集体合作的重要性,明白了积极主动和坚持不懈的态度对于成功的意义,领悟了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集体的光荣,还明白了学习永无止境的道理。这次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竞赛,更是一次成长的历程,使我们取得了许多变化和提高。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表现。

西南联大

自2020年9月入学以来,我已经在西南联大学习并生活了一年。这是一所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学府,也是一所专注于学术研究的大学。在这一年的时光里,我有了许多的收获和感悟,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学术氛围。

作为一所专业学术型大学,西南联大的学术氛围是非常浓厚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老师授课生动有趣,课程内容紧贴最新研究发现和实际应用。学校也为学生提供了众多科研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导师制、科研项目、学术会议等多种途径深入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在学术研究方面,学校的教授和同学们也都非常热情肯帮助,这让我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第二段:校园生活。

西南联大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校园呈现出一种充满韵味和特色的气息。学校基础设施齐全,各类学术资源丰富,师生互动和谐友好。在校园里,我还能够感受到学校注重团队合作、锻炼领导力的教育理念,这让我更加深入了解测试自己的能力,也更加愉快地度过了漫长的学习之旅。此外,学校组织了各种丰富多彩、充满创意的文体活动,让我享受到更多的社交和互动的机会,使我对校园生活充满了期待和热爱。

第三段:研究生生活。

研究生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不同于本科的课堂学习,研究生学习更加注重课外知识的探索、学术研究的深入以及思考问题的深度。在西南联大,研究生不仅要承担课程学习任务,而且要逐步参与各种科研或田野实践等工作。这使得我在研究生生活中不仅能够学到专业知识,更能获得实践锻炼、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和领导管理等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将会在我的未来职场生涯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第四段:专业发展。

作为一所以学术研究为主的大学,西南联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完善的专业体系以及优势支撑,展现出了当代教学科研中最强劲的实力。在这里,我接触到了许多世界级的技术和学术成果,与优秀的教授和同学们一起探索了最新的研究点,得到了全面的、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更加期待未来的职场之旅。

第五段:总结。

西南联大是一所让我受益匪浅的大学,这里不仅培养了我的综合能力,还让我对专业方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虽然这里学习压力很大,但只要坚定信仰,发挥优势,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收获过去梦想的人生,在新的旅途中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我相信,在西南联大这个大家庭中,我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西南联大观后感范文

1937年7月,日寇全面侵华,清华、北大、南开的.师生万里迁徙,辗转南下,在昆明共同组成了西南联大.师生们头顶日寇飞机的骚扰和轰炸,忍受着物质条件的困苦贫乏,为民族复兴和国家昌盛而教而学.

作者:吴小彬作者单位:刊名:视野英文刊名:fieldofvision年,卷(期):“”(17)分类号:关键词:

相关范文推荐
  • 10-24 热门支部检视剖析材料党史(模板15篇)
    岗位职责是指员工在特定职位上应负责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在编写岗位职责时,要注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避免太过复杂或模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岗位职责范文,供
  • 10-24 最新原材料变更申请书(通用14篇)
    离婚申请书是一种以书面形式提交给法院,用于申请离婚的正式文件。(接下来是一份入党申请书的模板,供大家参考和使用。)xx规划委员会:位于xx大桥北路新天地项目系投
  • 10-24 热门参加会议申请书的格式及大全(20篇)
    透过更多申请书,你可以突显自己的优势和亮点,吸引招聘者或学校的注意力。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辅导老师为大家整理的优秀助学金申请书,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 10-24 实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方案(案例18篇)
    通过调研方案的制定,能够使调研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确保调研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通过阅读这些游戏策划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游戏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10-24 最新保密专题会议纪要大全(16篇)
    竞聘是一种全面评估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方式,能够帮助机构选择最优秀的人才。竞聘时要注意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和处理困难的能力。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竞
  • 10-24 专业廉洁从政方面个人总结(模板19篇)
    考试总结是对自己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加有效地备考下一次的考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知识点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清正廉洁名言为官最难秉公心1、
  • 10-24 最新燃气办备案申请书(模板13篇)
    助学金申请书不仅要突出自身的需求和困难,还要向资助机构展示自己的优势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些经典的党员转正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的写作。
  • 10-24 实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汇总16篇)
    想要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脱颖而出,我们需要用一篇优秀的竞聘信来展示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在竞聘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自信和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和竞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
  • 10-24 实用湘江战役的心得大全(13篇)
    读书心得是对书中主题和观点的深入理解和总结。培训心得八:培训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和协作的重要性。湘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蒋介石反
  • 10-24 热门案件通告的格式及大全(13篇)
    特别欢迎各位领导和嘉宾的莅临,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欢迎词的语言要贴近人心,文采要兼具表达和感染力。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欢迎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