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优秀20篇)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优秀20篇)

时间:2024-01-14 19:53:29 作者:文轩

教学工作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要素,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工作计划的重要性和制定方法。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

“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表面上是混合运算,实质上是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所以地位非常重要。

我为本节课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性目标:

通过参观养鸭场,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必要性。

2、发展性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我认为: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策略。

(1)读懂图是学习的前提。

因为本信息窗内容比较多,感觉比较乱,所以带领学生认真读图,让他们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是训练的重点。

(3)由分步到综合。

教材上既有分步算式又有综合算式,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可以的,但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仅仅会做分步是不够的。要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因为只有在综合算式中才能体现括号的作用。

(4)解决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学习的落脚点。

因为学习带有括号的运算是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学的落脚点是有括号的算式怎么算。对于运算顺序的学习,要和解决问题的顺序结合起来理解。

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参观养鸭场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运用混合运算解决这一串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能正确计算。

2、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本单元教材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充满浓浓的亲情。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结合解决现实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教案设计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

2.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学习了本节课就知道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尝试指导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每一环节,设置一定题目进行巩固练习,步步为营,分散难点,解决关键问题.

2.学生写法:练习寻找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2.难点:把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练习讨论,总结归纳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反馈.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学们学得都很好!请同学们看以下题目:

-9+(+6);(-11)-7.

师:(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

+、-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

学生活动: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继续提问:(1)这两个题目运算结果是多少?

(2)(-11)-7这题你根据什么运算法则计算的?

学生活动:口答以上两题(教师订正).

师小结:减法往往通过转化成加法后来运算.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精选

——24点游戏。

上课学校:高桥-东陆学校执教者:丁迎华班级:预备2班。

地点:预备2班时间:3月16日。

一、背景分析:

1.学情分析:考虑到预备班的学生年龄偏小,而且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比较枯燥,特在教学中安排了一节24点游戏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完有理数这一章之后的研究性阅读材料,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四则运算的速度和心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运算律、提高四则运算的速度和心算的能力;

2.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合作解决新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运算速度和心算能力;

2.培养合作精神;

3.体会游戏规则的变化其实是由数的范围发生了变化。

三、教学设计:

二期课改的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很强,学习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感到非常的枯燥、乏味,学生只是为了学而学,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新教材的编排里,编入了24点游戏一节阅读材料,因此我在上完有理数以后,利用24点游戏,通过与数的计算有关的游戏,学会从生活和游戏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感受数学美,培养喜欢数学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参与竞争等能力。

四、教学过程:

1.拿出教具,扑克牌,引出课题。

2.说出24点游戏规则。

3.电脑随机选择8组数据,在这期间可以考察学生对运算律和运算顺序的熟练程度。

4.教师给出1,5,5,5四个数,给出新的法则,引进分数。

5.教师继续给出新的法则,引进负数。

6.学生小结。

7.课后思考。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有理数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进行计算,并体会有理数加减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减法统一成加法再写成代数和的形式。

课本p56图是一条河流在枯水期的水位图。此时,桥面距水面的高度为多少米?

可用两种方法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个方法:观察画面,从实际问题出发,桥面高出平均水位12.5米,水面又低于平均水位3分米(0.3米),两段高度的和就是桥面距水面的高度。可得算式:12.5+0.3=12.8(米)。

第二个方法:利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得算式:

12.5―(―0.3)=12.8(米)。

比较两个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另外,此题中进行了含有小数的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解法一:(-9)+11=2,2+(-6)=-4。

所以半夜的温度是-4℃。

解法二:-9+11-6=2-6=-4。所以半夜的温度是-4℃。

比较以上两种解法,结果是一样的,而解法二中的算式是有理数加减的运算。

议一议:p57议一议。

通过对此问题的讨论,学生将回顾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用以进行有关小数的运算。计算如下:

4.5+(-3.2)+1.1+(-1.4)。

=1.3+1.1+(-1.4)=2.4+(-1.4)=1(千米)。

此时飞机比飞点高了1千米。

注意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的计算过程。

还可以这样计算:4.5-3.2+1.1-1.4。

=1.3+1.1-1.4=2.4-1.4=1(千米)。

此时飞机比飞点高了1千米。

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

(1)我们可以把有理数的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使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化为单一的加法运算。

(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以后,保留各加数的性质符号,去掉括号并把加号省略,而形成加减混合运算的简洁的形式。

例1计算(p58例1)。

例2计算:(1)(2)。

解:(1)。

(2)。

1、课本p58随堂练习1、(1),(2),(3)。

2、计算:(1)(2)。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我们知道风是有理数的减法,都可以转化为加法,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去运算。因此,我们可以把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以后,可以将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及前面加号的形式。

五、作业设计。

1、p58习题2.71,3。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4表示-3、-4两数的代数和,

-4+3表示-4、+3两数的代数和,

3+4表示3和+4的代数和

等。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如

12-5+7 应变成 12+7-5,而不能变成12-7+5。

教学设计示例一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一)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

2。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

3。应用: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学习了本节课就知道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

1。教学方法:采用尝试指导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每一环节,设置一定题目进行巩固练习,步步为营,分散难点,解决关键问题。

2。学生写法:练习寻找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练习巩固。

1。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算式理解为加法算式。

2。难点:把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

1课时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练习讨论,总结归纳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反馈。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学们学得都很好!请同学们看以下题目:

-9+(+6);(-11)-7。

师:(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

+、-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

学生活动: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继续提问:(1)这两个题目运算结果是多少?

(2)(-11)-7这题你根据什么运算法则计算的?

学生活动:口答以上两题(教师订正)。

师小结:减法往往通过转化成加法后来运算。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教案设计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有理数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进行计算,并体会有理数加减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减法统一成加法再写成代数和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本p56图是一条河流在枯水期的水位图。此时,桥面距水面的高度为多少米?

可用两种方法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个方法:观察画面,从实际问题出发,桥面高出平均水位12.5米,水面又低于平均水位3分米(0.3米),两段高度的和就是桥面距水面的高度。可得算式:12.5+0.3=12.8(米)。

第二个方法:利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得算式:

12.5d(d0.3)=12.8(米)。

比较两个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另外,此题中进行了含有小数的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新课的进行。

解法一:(-9)+11=2,2+(-6)=-4。

所以半夜的温度是-4℃。

解法二:-9+11-6=2-6=-4。所以半夜的温度是-4℃。

比较以上两种解法,结果是一样的,而解法二中的算式是有理数加减的运算。

议一议:p57议一议。

通过对此问题的讨论,学生将回顾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用以进行有关小数的运算。计算如下:

4.5+(-3.2)+1.1+(-1.4)。

=1.3+1.1+(-1.4)=2.4+(-1.4)=1(千米)。

此时飞机比飞点高了1千米。

注意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的计算过程。

还可以这样计算:4.5-3.2+1.1-1.4。

=1.3+1.1-1.4=2.4-1.4=1(千米)。

此时飞机比飞点高了1千米。

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

(2)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以后,保留各加数的性质符号,去掉括号并把加号省略,而形成加减混合运算的简洁的形式。

例1计算(p58例1)。

例2计算:(1)(2)。

解:(1)。

(2)。

三、课堂练习。

1、课本p58随堂练习1、(1),(2),(3)。

2、计算:(1)(2)。

四、课堂小结。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我们知道风是有理数的减法,都可以转化为加法,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去运算。因此,我们可以把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以后,可以将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及前面加号的形式。

五、作业设计。

1、p58习题2.71,3。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数学教案-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

学习小组交换批改,发现问题进行交流,比较不同的解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通过交流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练习后由学生自讲思路。

运算法则: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运算律的应用可以简化运算。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有理数混合运算的习题课,通过“24点”游戏这个活动,使学生熟练驾驭有理数的基本运算。在课堂上学生看书、讨论、计算,一直在紧张的动脑,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的调动起来,不仅使学生理解了知识,增强了能力,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但是活动设计是课本中的一个数学活动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简单的拿来主义,没有进行消化分析,一部分学生一时不知如何进行24点的变式。应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有趣的.变式训练,尽可能的将各种运算形式在随机抽取的过程中出现,达到训练的目的。

回顾与反思。

教师巡视并做个别指导。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分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确运用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可以使运算更简便。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参与互动并给予鼓励性评价。学生尝试小结,梳理知识,自由发表心得,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质疑。

问难教师点拨:对本章内容你还有哪些疑惑?学生质疑答疑鼓励积极思考,查漏补缺。

布置。

作业展示问题:。

针对小组收获,互出一题并解答.学生解答可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板书设计:。

回顾与反思。

有理数。

相绝数加乘乘运运。

反对轴减除方算算。

数值律顺序。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有理数全章的复习课,所以教学中抓住了有理数的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这两个主要内容,这是有理数的基础知识,也是复习的重点.此外,还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让学生熟练地利用数轴来解题,以提高他们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本节教学设计中,没有拔高能力题的设计,所以尖子生有“吃不饱”的现象。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

3、会比较“加减法统一为加法”与“省略加号的代数和”两种计算形式。

学习重难点:

2、减法直接转化为加法及混合运算的准确性,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计算。

学习过程:

任务一:温故知新。

1、完成课本44页习题2.7的第1、2题,写在作业本上。

混合运算教案

1、使学生正确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和运算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能正确熟练的`进行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主题图、投影片。

一、学前准备:

1、口算:8+9+1=2+4-3=9+6-5=。

18-4+2=20-7-9=14-7+5=。

16+3-9=7+6-4=15+3-8=。

2、计算下面各题。

5597302658100。

————————————————————————。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车上原有56人。到站后上车的有19人,又下车27人。

想一想:现在车上的人比56多还是少?

小组讨论,指名列式计算:

5629567556-8=48(人)。

-27+19+19–27。

————————————。

29487548。

2、练一练: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一、课堂作业:

1、计算下面各题。

2、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三、板书设计:

5629567556-8=48(人)。

-27+19+19–27。

————————————。

29487548。

混合运算教案

课本第9页例4,练习三1~5题。

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一、复习。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其计算方法。

5、计算。

5×6+7×315×(34-29)。

二、新授。

问:最后两题的运算顺序怎样。

(第一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题先算括号,再算乘法)。

说明:如果我们将那两道题的整数改为分数,它们的运算顺序也是不变的。按照同样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题目。

出示例6。

问: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独立完成。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2页做一做。

2、练习三1~5题。

板书设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教案

1、解决有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具体问题,会想策略明晰数量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一样,会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并在计算中养成认真的良好习惯。

3、能解决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画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分数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

师:请看情境图,你是怎么想的呢?独立思考1分钟,将你思考的过程写在草稿本上(2分钟),开始。

师:在小组内交流自已的想法,一会在全班分享。

1、你们组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2、你们组还有什么困惑?

3、最想给大家分享的感悟是什么?

1.对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你有什么想说的?计算时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2、最想给大家分享的感悟是什么,进行本节课的反思与评价。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本节内容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共分两个课时。本课时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准确的运算能力,难点是能熟练运用各种运算律解决计算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具备明确的运算次序和一些常规的方法,提高准确性和高效性。在教学中通过例题分析、易错辨析、学生讨论、动手操作等进行难点突破。

知识目标:

熟悉有理数混和运算的顺序,并能运用这种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培养严谨的思维品质、合作学习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二.            学方法和手段。

创设问题情境 发现式 讨论式 合作学习 。

三.            学习方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式子有哪几种运算,从而引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定义,并且让学生自已举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其它例子,从而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并且强调不需要同时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只含有部分运算符号也是混合运算。

让学生明确运算顺序,形式是学生自已寻找,其它同学更正评价。

接着老师讲评例1,计算:,同时要求学生进一步的明确方法,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一般要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把除法转化为乘法。之后让学生辨析思考题通过学生自己发现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有理数运算中含有括号的理解。

接着试一试计算: 让学生在下面练习,找一个同学上台演板。一个学生上来讲评。之后练习书本后的三道练习题。三位同学上台演板。之后学生评价,老师最后小结更正。通过这个过程主要强化学生的技巧的熟练程度,进一步的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认识。

最后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布置作业。

总体说来本节课分为这样一个流程,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教学力求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对数学思维的严谨性、逻辑性和敏捷性。

五.设计理念。

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的教学必需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因此本节课力求从学生的个性出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从已知到未知,从学生的易错点出发,在思维的层次深入挖掘,并通过练习加以强化。另外通过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多数学生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的讨论发现来进一步明确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而提高学生运算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当然在教学中还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必需进行分层施教,以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练习的梯度、作业的梯度、教学上的要求来进行表现。另外在教学中还要体现学生合作学习的气氛、探索未知的勇气、敢于发现的精神,初步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已知的方法去解决未知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

1.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2. 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3. 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

注意: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一般要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把除法转化为乘法。

有理数混合运算练习题

一、直接写得数。

×=×=×=10-×=。

0×=×4=×=××=。

二、计算下面各题。

×+5.4×(+)。

××18(+)×4。

+×-15×(3-)。

+(-)×(-)×(+)。

三、解决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混合运算》教案

教材第17页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四第1~4题。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带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运算顺序。

2.使学生知道在带有两个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里,两个小括号里的同时计算、脱式比较简便,并能照这样的方法计算。

3.使学生掌握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计算式题。

一、复习引新

1.做第17页复习题。

(1)指名学生依次说出每题里各有哪些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并口答运算过程及得数。

(2)提问: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第l小题计算时是怎样使运算过程简便的?

2.引入新课。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知道:算式里如果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如果两步可以同时计算、脱式,那么同时计算、脱式比较方便。

我们今天根据这些运算顺序的规定,来继续学习带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一些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3。

提问:这道题里有小括号时,要先算什么?有两个小括号时,

(在两个小括号下面画线表示)运算时怎样写比较简便?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

(3)指出: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时计算、脱式时,同时计算、脱式比较简便。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把先算的部分画出来。

指名二人板演,其余的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3.教学例4。

(1)出示例4。

提问:这道题先算哪里的?小括号里面又要先算什么?为什么?

说明: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小括号里有加法和乘法,要先算乘法。(在“25x4”下面画线)

请同学们按照计算顺序,在练习本上算出结果。(教师巡视辅导)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口答,老师板书递等式)

结合板书过程提问:为什么第一步要先算乘法?

完成计算过程后指出:括号里如果有加、减法和乘法,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想一想,括号里如果是加、减法和除法,要先算什么?

4.教学“试一试”。 ·

请同学们看“试一试”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为什么?二步和第三步各要算什么?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追问:为什么第一步先算除法?

5.小结:上面两道题都是括号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

除法的三步计算式题。在计算时,要计算括号里的部分时,也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2题。

分别指名说一说两题的运算顺序。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强调括号里要先算什么。

2.做练习四第l题第一组。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提问:第一步先算什么?为什么两个小括号里的可以同时计算、脱式?

指出: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果有两个小括号,为了使计算简便,小括号里的可以同时计算、脱式。

3.做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先在方框里填数。

提问:第1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第2小题呢?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口答综合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第l小题前两步上要加小括号?第2小题为什么后两步加了小括号?

指出:第1小题为了先算除法、加法,最后算乘法,所以要把除法和加法括在括号里。第2小题为了先算乘法、减法,最后算除法,所以要把乘法和减法括在括号里。

四、课堂作业:练习第l题第二组,第3、4题。

《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例4,练习三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其计算方法。

5.计算。

5×6+7×315×(34-29)

二、新授。

问:最后两题的运算顺序怎样。

(第一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题先算括号,再算乘法)

说明:如果我们将那两道题的整数改为分数,它们的运算顺序也是不变的。按照同样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题目。

出示例6。

问: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独立完成。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2页做一做。

2.练习三1~5题。

板书设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反馈:

《混合运算》教案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量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混合运算”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及两步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教材通过游戏情景,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展开对简单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本节课的设计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运算的价值。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想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节课的重点,

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道理,体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而不是把这个规定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习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制作课件

一、复习铺垫,激发兴趣

课堂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爱表现的心理,对学生进行过关测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复习了旧知,为新课的学习起到了搭桥铺路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玩的年龄特点,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知道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哪儿吗?学生激动地喊:想!随即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发现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带入探究的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从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中筛选出“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这个问题怎样解答。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列算式,并提示: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2.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师指名学生汇报,并把算法板书在黑板上。(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清晰条理性。)

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问:这些同学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重点明确:这几道算式都是先求3个组的人数,再加边上等待的人数。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让学生观察,当算式里有加法和乘法时,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后再请学生观察黑板上的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算式里都含有两级运算,在加减法和乘除法同时出现时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并用课件出示。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这个环节中,加法在前和减法在前是计算的一个难点,最容易出错,我在这儿做了重点指导。比如: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四、巩固运用,自我提升

1.基础题:首先是说运算顺序,并进行计算。这些题都是对学生计算方法的进一步巩固。

2.综合应用题:判断并改错。使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3.拔高题:练习十一第六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增强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五、总结评价,知识梳理

一节课的总结,对整节课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也是对整节课的梳理。让学生谈收获,说感受,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板书设计:

含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分步算式:4×3=12 12+7=19

7+4×3

=7+12

=19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4点游戏。

上课学校:高桥-东陆学校   执教者:丁迎华      班级:预备2班。

地点:预备2班            时间:3月16日。

一、 背景分析:

1. 学情分析:考虑到预备班的学生年龄偏小,而且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比较枯燥,特在教学中安排了一节24点游戏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完有理数这一章之后的研究性阅读材料,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四则运算的速度和心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运算律、提高四则运算的速度和心算的能力;

2.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 通过合作解决新的问题。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运算速度和心算能力;

2. 培养合作精神;

3. 体会游戏规则的变化其实是由数的范围发生了变化。

三、 教学设计:

二期课改的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很强,学习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感到非常的枯燥、乏味,学生只是为了学而学,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新教材的编排里,编入了24点游戏一节阅读材料,因此我在上完有理数以后,利用24点游戏,通过与数的计算有关的游戏,学会从生活和游戏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感受数学美,培养喜欢数学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参与竞争等能力。

四、 教学过程:

1. 拿出教具,扑克牌,引出课题。

2. 说出24点游戏规则。

3. 电脑随机选择8组数据,在这期间可以考察学生对运算律和运算顺序的熟练程度。

4. 教师给出1,5,5,5四个数,给出新的法则,引进分数。

5. 教师继续给出新的法则,引进负数。

6. 学生小结。

7.课后思考。

混合运算教案

1、解决有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具体问题,会想策略明晰数量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一样,会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并在计算中养成认真的良好习惯。

3、能解决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画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分数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

一、出示情境图、独立解决。

师:请看情境图,你是怎么想的.呢?独立思考1分钟,将你思考的过程写在草稿本上(2分钟),开始。

二、小组讨论、明晰思路。

师:在小组内交流自已的想法,一会在全班分享。

1、你们组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2、你们组还有什么困惑?

3、最想给大家分享的感悟是什么?

三、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1.对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你有什么想说的?计算时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2、最想给大家分享的感悟是什么,进行本节课的反思与评价。

四、完成书上练习,巩固检测。

混合运算教案

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一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一、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流。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喝饮料,那么你们了解一箱饮料有多少瓶吗?

师: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算一算。

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了解学生的解题方法。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的改写情况,并根据学生试着改写的情况,决定下一个环节采取以交流为主,还是以讲解为主。

总结运算顺序。观察写出的算式,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的表达语言可能不一样,只要意思正确,就给予肯定。

二、巩固提高。

1、牛刀小试。

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掌握学生的解题方法,特别关注是否出现综合算式。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写成综合算式可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再让其他学生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理解运算顺序,完成脱式计算。使学生了解在一个算式里,有除法有减法,先算除法。理解有减有除算式的运算顺序。

2、大显身手。

1)师:我们一起来观察刚才的两个综合算式。

24×3+863-36÷4。

说一说,有什么运算,运算顺序是什么?

指名回答。

师:刚才结合解决具体问题,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有加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有减法,要先算除法。在一般数学运算中,也有同样的规定。

2)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巡视,发现错误及时个别辅导,可指名学生到黑板板书。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解答,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列成一个算式计算。

三、全课总结。

打开数学书第56页,课前布置大家预习,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话,谁来说一说。齐读。

学到这儿还有什么疑问?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有乘有加、有除有减不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这节课充分利用信息窗所展示的情景图,并加以铺垫,把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本节课还利用了同位合作、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讨论、讲解、自评、互评,充分发挥了小课堂的作用。同时,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自主设计、相互交流,进一步体会到运算顺序的合理性,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充分理解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算。最后充分利用两道自主练习,巧妙的设计恰到好处地强调了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并且很好地检验了学生学的情况。

课上完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抓住生成的信息,强化新知,解决问题要到位。

二、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动脑优于动笔。

今天在课堂上学习试一试时,虽然提醒学生先看有哪些运算符号,但没能提醒学生“看题后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再动手计算。并介绍给学生这是计算时的一种好方法与好习惯,可避免好多学生拿到题目就盲目动笔,不思考,凭感觉,不能静心深入研究问题,从而导致错误率提高,实际上这也是新课程以来人们发现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行动先于动脑。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思考后再行动的稳中求胜的先进的学习理念,这也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做成大事的成功秘诀之一。

相关范文推荐
  • 01-14 与青奥共成长初中(通用17篇)
    优秀作文是独特而有创意的,它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记忆。这些优秀作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和感悟,给读者带来了新的思考和认识。xx年2月11日凌晨,当国际
  • 01-14 公安辅警三能精神学习心得体会(优质12篇)
    写心得体会不仅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的方式,可以获得更多的启发和帮助。以下是一些专家和学者撰写的心得体会,他们对于某个领域或者某个问题的思考
  • 01-14 小雨滴的启示(优质14篇)
    作为一篇优秀作文,关键在于能够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有条理地组织自己的思路和观点。以下是一篇热门话题的作文范文,通过这篇作文可以了解一种优秀的写作方式。
  • 01-14 开展社会实践的策划方案(汇总16篇)
    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以下是一些社会实践总结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写作时的结构和内容安排。学生会组织部。20xx年
  • 01-14 级我的自画像(模板18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能够通过文字描绘画面和气氛的文学创作,它能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在下面给出的优秀作文范文中,有的写得生动活泼,有的深情绵长,不同的作品展示了不同
  • 01-14 以第一次撒谎为(优秀14篇)
    作文是一种文字表达的艺术形式,它能够展示出作者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了解其中优秀作文的特点和独特之处,从中汲取灵感和借鉴。
  • 01-14 第一课时教案(优质13篇)
    教学工作计划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具体细化。接下来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雨点》这篇课文,是一首简短的诗歌,
  • 01-14 党史党员互评缺点(专业17篇)
    范本是对某个领域内最具代表性和典型特点的样本,通过学习范本,我们可以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和趋势。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 01-14 幼儿园园本教研计划书(精选18篇)
    通过教研,教师们可以不断更新教材,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教研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育质量。本学期我们教研组老师坚持认真贯彻执行党
  • 01-14 安全我的身体我做主教案及反思(精选16篇)
    安全教案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有力工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安全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活动目标:1、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