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毫米的认识说课课件(精选20篇)

毫米的认识说课课件(精选20篇)

时间:2024-01-08 10:53:14 作者:雁落霞

范文范本是对优秀作品的总结和概括,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毫米的认识》评课稿

听了一堂孙老师的数学课,让我受益匪浅。对于我这个新老师而言,这样的机会是非常珍贵的,在听课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其精华和出彩的地方,从而反省自身在教学工作上的不足之处,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上能更上一层楼。现联系我平时在教学上遇到的困难来说说我的心得体会。

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一,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这是一堂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主要讲了毫米的概念。上课前,孙老师给学生每个人发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白色信封,里面放了一张磁卡、一毛钱的硬币和一张光盘。在后面授课的过程中,孙老师充分的运用到了这三件物品。通过测量这三个物品的厚度,让学生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毫米的大小。其中一个学生自由练习的环节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孙老师先让学生们把测量出厚度的磁卡捏在手里,把磁卡抽掉,再把磁卡放回去。如此反复的练习,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第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欢的声音。学生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在孙老师的'课堂中,我发现最大的特色就是她在教学课堂中不断的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发言。在学习毫米的概念时,让学生们拿出尺子自己动手测量,估计线段长度,思考毫米和厘米的关系等等的练习,都是让学生自主练习。在保证学生们经过了思考的前提下,再帮助性的指导,使他们掌握更具系统性,更完整的理论知识。

第三,就是老师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说教师的语言。在上课时,孙教师语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在本堂课中,孙老师始终保持着温暖的微笑,用亲切的语言不断的引导学生们积极发言。在每一个学生回答完之后,无论对错,都会给予鼓励性的语言,让我充分的感受到了教师魅力的所在之处。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直苦于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教师语言这门技巧,我发现我对于学生的夸奖和肯定还是太少,无法调动起孩子们上课的积极性,因此导致课堂气氛比较压抑,同学们思考也不够主动。

总之,这堂课的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毫米的认识教案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熟悉所学过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课件直尺硬币米尺正方体盒子等。

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之后,学会了用直尺进行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测量,感悟并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使学生经历观察、比划、举例等活动,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间的进率,学会以分米和毫米为单位测量较短物体或线段,使学生能积极参加操作、估计、测量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感受到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

一、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

游“记忆园”(复习旧知识)

幻灯出示“记忆园”中的问题,并逐一显示问题:

(1)我们已经学过()和()两种长度单位?

(2)1米=()厘米

(3)13厘米-7厘米=()厘米

(4)比划比划1厘米大约有多长?

(5)用手势表示出1米的大概长度。

(上述问题如果学生答对了,奖给小红旗一面)

复习阶段活动小结:(鼓励获奖同学,导入新课教学)

教师导语:以前,我们学过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或较短距离应该用厘米作长度单位,如果要量更小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更精确,该用什么来作长度单位呢?请跟着老师走入“求知园”,去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留一定的手写空间,留待后面在补上完整的课题)

二、游“求知园”,认识毫米

幻灯出示“求知园”认识毫米的有关问题(逐题显示)

1、仔细观察尺子,看看1厘米中间还有什么?(有很多小格)

(学生举手答,答对的同学奖“发现奖”牌一面)

2、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10个)

注意引导学生怎么数,数得快的同学奖“速度奖”牌一面。

告诉学生:1厘米中间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3、1厘米=()毫米(引导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学生举手抢答,答对的同学奖“思考奖”牌一面)

4、用手比一比,1毫米大约有多长?(指名同学比给大家看,其他同学跟着比,比对的同学奖“发现奖”牌一面)

5、量一量:量一根长10毫米的纸条剪下来、量一分硬币的厚度是()毫米、量数学书的厚度是( )毫米。

6、说一说:回形针长( )毫米、铁钉长( )毫米。

(答对5、6两题的同学,分别奖“勤于动手奖”一面和“小星星”一颗)

活动小结:(照顾后进生,巩固“毫米的认识”)

刚才,我们在“求知园”中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同学们在夺奖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下面我们把机会让给那些没有得奖的同学,请他们来回答几个问题(指名后进生回答)。

1厘米=( )毫米 1毫米大约有多长?

(各组同学的得奖情况对比,表扬先进组,鼓励后进组)。

三、继续游“求知园”,学习分米。

幻灯出示“求知园”中有关认识分米的问题(逐一显示):

1、量一根10厘米长的纸条,然后把它剪下来,看谁剪得快?

告诉学生:10厘米也叫1分米。

2、填一填:1分米=( )厘米。

3、数一数:在米尺上10厘米为1段地数,看看整好可以分成几段?然后填空:1米=( )分米。

指名学生到黑板前数1米的硬纸条。

4、做一做:

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

剪一根3分米的纸条给大家看看。

四、活动总结:(强调知识重点,表扬先进小组)

这节课,我们通过“游园夺奖”活动,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和

“分米”,知道了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在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出色,下面我们进行评比。对获奖小组及获得奖品的同学进行鼓励。

五、课堂作业:

1、练习八第1、2题。

2、动手实践量一量:

(1)《品德与生活》这本书的长、宽、厚各是几厘米几毫米

(2)10张纸大约有多厚?

(3)橡皮擦的长、宽各是几厘米几毫米?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

3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4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建立毫米,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方法:直观操作法,启发式谈话法。

学法指导:教给学生操作方法。

教具准备:直尺(1米),课件,纸条(40),一分硬币40枚,棋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找一生与师同站,其他学生发现“师生”之间有何不同,由高度引入。

2复习厘米,米。

〈1〉生用手表示1厘米,1米的长度。

〈2〉师: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常用(厘米)作单位。

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常用(米)作单位。

3出示一分硬币引入。

师:以厘米为单位测量一分硬币的厚度,如何?为什么?

一分硬币的厚不够1厘米,而我们又想比较准确地知道它的厚度,怎么办?

二:新授。

〈一〉毫米。

1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一分硬币的厚度,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来测量。(板书课题)。

2认识毫米。

师:观察直尺上除了较长的厘米刻度线外,还能发现什么?

师: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小格的长度就是(2)毫米。你还知道几毫米?

31厘米=10毫米。

师: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小格?是几毫米?

同样的方法数3—4之间有多少小格?几毫米?

自选1厘米数小格,汇报。讨论发现了什么?(1厘米=10毫米)。

师:验证:课件演示数小格。

4量硬币,感受1毫米。

师:量一般物体的方法是什么?生口答,师小结。

生测一分硬币的厚度,汇报。

师:指导学生借助1分硬币表示1毫米。

5练习。

〈1〉测量棋子任一条边长,汇报。

〈2〉课件出示练习题。

6小节:今后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要求量的比较精确,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二〉分米。

1测桌面的宽用毫米作单位,怎么样?

可以用厘米,也可以用毫米作单位。(板书:1分米)。

2认识,感受1分米。

师:在尺子上从0刻度起,1厘米1厘米的数出10厘米,指出:10厘米也叫1分米。

师;1分米和10厘米同样长,说明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从刻度2到刻度几是1分米?

师:用手势表示1分米大约有多长。

3分米条制作及应用。

师:2人一张纸条,一人测出1分米,并在最后画一条竖线,同桌用尺子测量检查。如果不正确,另测;正确,沿线折叠。师巡视指导。

师:用分米条测量桌子宽大约是几分米?多的部分用什么单位表示?

4教学1米=10分米。

同桌之间提问用手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师贴分米条)。

师:共几个分米条?10个分米条是几分米?和学过的多长很相似?为什么?

指名提问,师小结。

验证:用1米长尺子测量得出1米=10分米。

三:练习。

课件出示。(巩固新知)。

四:1小节: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作业:以毫米,分米为单位,测量家中物体长度,做一个记录。

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物体长度的活动,感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ic卡、回形针、一分米长的纸卡、米尺。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1.能说说你的身高吗?用到了哪两个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2.复习米和厘米的相关知识。

3.你还知道其它的长度单位吗?(汇报)今天先来研究毫米和分米。(板书课题)。

二、认识毫米。

谁知道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给大家介绍一下。

1.在格尺上找到1毫米。

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感知1毫米的长度。

3.说一说哪些东西的长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4.通过数格尺上的格子体会1厘米=10毫米,介绍国际单位符号,用字母表示这个关系式。

5.先估测,再测量ic卡的长度和回形针的长度。同桌合作,量出食指的长度。

6.画线段:2cm5mm30mm10cm。

三、认识分米。

1.线段长10厘米还可以说成1分米,介绍国际单位符号,用字母表示这个关系式。

2.在格尺上找到1分米:数字0-10、1-11、2-12……。

3.用手卡住1分米的彩条,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

4.四人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工具量桌子的高度。

5.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米尺和已经知道的关系式讨论探究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四、综合练习。

1.把四个长度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填空。

3.修改淘气的信中用错的长度单位。

4.比较大小和填单位(机动)。

五、总结全课。

1.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外延伸:其它长度单位。

板书设计: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cm=10mm1dm=10cm1m=100cm。

1米=10分米1m=10dm。

认识毫米评课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属于计量单位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有了一定的度量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的本课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并且通过学生的实际测量感悟并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但鉴于学生年龄较小,分米和毫米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费老师调整了教学内容,把“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分为2课时进行教学,本课只要“认识毫米”,减缓了学习坡度,降低了学习难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回顾课堂,费老师在设计上对学生对学生认识长度单位这类抽象的知识引导地很细致,这样的教学更容易让学生建立一个空间模型,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毫米的概念。

1、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计量单位的学习比较枯燥乏味,费老师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对毫米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且课堂气氛融洽,学生联系生活,深化概念,对于学生的后阶段的学习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十分注重对细节的引导。如在引导出1毫米后,教师问:“1毫米有多长呢?”问题抛出后,先让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1毫米,再和同桌说一说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在通过独立思考找到1毫米之后,在进行同桌交流,最后再组织全体讨论,对1毫米的概念认识十分到位。

3、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费老师举了很多例子:1分硬币、电话卡、信用卡、一沓纸等物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还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毫米作单位的物品,加深印象。同时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会数学与周围生达一些个人的想法。

在复习旧知阶段。长度概念在学生的思维发展中属于遗忘较快的一个知识点,教师合理巧妙的情境引导,用最短的时间帮助学生回忆长度概念,并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长度的空间观念。教者首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米和厘米单位,并用手比划一下它们的长度,激发学生的长度空间观念,直接进入今天的学习主题。

在教学新授新知分米阶段,本段的设计巧妙之处就是将知识简单化,让学生在量的过程中建立1分米长度概念,教者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找一找、画一画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感知长度单位概念,得出1米=10分米。在交流画1分米的.画法时,有多种找出1分米的方法,比如刻度0—刻度10,刻度1—刻度11等等,教师总结也就是画满刻度10,就是1分米。然后互相检查是否画了1分米,这样的一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间的差异,采用互查,互学等形式,完美的体现出差异教学思想。

通过让学生用厘米作单位,去量数学书的厚度的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不足1厘米时,为了测量的精确,我们需要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即毫米。切实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在实际操作中逐步建立起毫米的表象。然后讲述: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你能用自己的手指比画一下1毫米的长度吗?此部分讲解非常细致到位,值得我学习。

注意细节”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把握了教学中每个细小的环节。“大约”一带而过,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长度单位,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严谨意识。特别是在认识1毫米1毫米地数时,数到5毫米的刻度线时,让学生观察这个刻度稍微长些,是5毫米刻度线,渗透让学生以后看刻度时更准确更快的方法。这个方面讲解得很细致。

从多媒体应用方面来看,教师能够把握每次集体交流过程,通过实物展台呈现给每位学生,照顾了全体,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建议:

1、随着数学的综合化,数学的长度单位不在是生硬的文字,而是生动形象的字母符号等等,所以,在学习分米和毫米单位时,可以顺其自然地介绍他们还可以用字母符号来表示,这样更加地全面具体。

2、教者在最后一环节安排学生合作:选择长度单位再测量,并写出来。时间太急促没能完成,结果就匆匆结束让学生课后完成,这样的活动不算完整,好多学生是不能完成的,也不懂的,不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我想有布置就应该有检查和评议。

文档为doc格式。

《毫米的认识》评课稿

本节课刘老师思路清晰,语言简练,能运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并且做到重、难点突出。

1、“毫米产生的意义”在本课中是以已有知识为前提引出的问题,当原有学习经验在实际学习中受困时,必然会产生一种新的认知,即毫米的出现。

2、在“毫米的认识”时,先认识1毫米,再到1厘米=10毫米,这个过程始终围绕学生的.动手在直尺上找,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毫米与厘米的关系,这样直观的体会比死记硬背更记得牢。这个环节的重点是学生的动手操作:a.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10毫米。b.利用1元硬币、身份证等物品让学生切身体会1毫米有多长,产生一种直观感受,为日后填写单位做准备。

3、在“实际测量”环节中,首先先复习了物体的长是如何测量的?一端对准“0刻度”,另一端对准几毫米就读几毫米。注意的地方:a.一端对准“0刻度”。b.直尺的边缘要与被测的物体的边缘对齐。这个必须在测量前要复习到。在这设计了8毫米,有两种方法:一、找到5毫米的地方往后数三格就是8毫米。二、1厘米=10毫米,10毫米—2毫米=8毫米,这里5毫米的认识非常关键。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米以及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能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感悟到知识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新大纲也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因此为了全面、准确地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将注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探索、积极学习。在教学中,我抓住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课堂开始,就设计了猜一猜老师手中两本书哪本比较厚,哪本比较薄这一活动,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学生自然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

2、给学生充分的空间。

传统的教学老师包办过多,恨不得把许多知识瞬间都灌注给学生,留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过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动手测量的基础上,感受到1毫米有多长,通过观察找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需要给学生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感官,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和获取知识,享受成功的喜悦。

3、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是新课程精神的体现。在教学中设计了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大约是1毫米的物体;在练习中设计了改一改小马虎的日记,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建立了一定的生活常识,从而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我们常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达尔文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论的知识。”这些至理名言充分说明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努力做到“授人以渔”,我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1、合作交流法。

小学生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合作学习首先满足了他们“说”的需要,在同一时间里,每个小组都有人在说,课堂成了说的海洋。学生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感到自由、轻松,乐于大胆讨论、质疑,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注意倾听,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创造力有明显的作用。

2、动手操作法。

俗话说:“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可见,手的动作对于人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指一指、量一量等多种活动获取新知,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使学生养成了善于思考、乐于动脑的好习惯。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首先创设猜一猜老师手中两本书哪本比较厚,哪本比较薄这一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让学生想一想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一下,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表示的过程中,温故旧知。再从毫米产生的两个维度出发:一是所学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产生的需要,二是所学长度单位测量物体不够精确时产生的需要,设置测量学生身边的数学课本的长度、宽度、厚度这样的情境(数学课本的长度、宽度不是整厘米的,厚度不到1厘米),从而激起学生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自然而然的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先让学生自主观察尺子,再交流你看到了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说明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1分硬币的厚度,再与尺子上面的小格比一比,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由此让学生感知1毫米的厚度,再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请学生扮演毫米,跟其他同学说一说毫米的特点,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或哪些地方的长度或厚度接近1毫米。

3、操作演示,引导学生推理得出1厘米=10毫米。

先让学生猜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数一数尺子上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多媒体演示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从而验证得出结论1厘米=10毫米。

这一环节教学时,让学生自已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观察、动手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了解1毫米的概念,从而建立起1毫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这样很好的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教师再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作用,让学生去猜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验证结论,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三)、巩固练习,培养能力。

1、在尺子上指一指10、20、15、24、48毫米在哪儿?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发现5毫米的位置,帮助学生快速找到几毫米的位置。

2、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

3、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长度、宽度。

4、填一填,填上合适的单位。

5、改一改,小马虎的数学日记。

这个环节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四)、全课总结,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整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信息,提高了各种能力。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认识1毫米的认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1.设置疑念,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我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测量比赛,在这个比赛中学生会遇到一个问题,量到不是整厘米时,学生会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这时我不失时机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入新课,学生自然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探究中。

2.观察实践,探索新知。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学生对毫米的感知并不是特别陌生,可以让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进行大胆猜测,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探索验证,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新知识,发展了能力,明白了当测量的结果不能用整厘米表示时,可以用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表示,还通过观察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在动手测量的基础上,感知1毫米有多长。在认识1毫米上,分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1.观察尺子上的1毫米,体会一小格的长度就是一毫米,2.联系实际寻找实际生活中大学1毫米的舞台。3.用收拾表示1毫米的长度。

3.回顾总结,加深理解。

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1厘米=10毫米。

4.巩固练习。

课本第三页的做一做。

5.联系生活,提高认识。

在生活中那些物品测量时用毫米作单位?他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多大?

毫米的认识教案

1、在实际活动中经历测量物体的过程,体验分米、毫米的产生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2、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合作探究等数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正确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知道米、厘米、分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比一比谁的眼力好、估一估大约长多少、猜一猜大约有多厚等活动,培养学生自觉估测的意识和能力。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正确建立表象。

正确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直尺、米尺、实物等。

小兔拔萝卜:(让学生体验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

(一)认识毫米。

1、观察直尺,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再说说自己的发现。(每个1厘米中都有10个小格)。

2、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3、请每位同学在尺子上指出1毫米的长度,并用手势比划比划。

4、再任意找出两个数,数数它们之间有几个小格?并把它记下来。

(有可能出现:1厘米=10毫米3厘米=30毫米)。

5、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厘米=10毫米)。

6、学生量1分硬币的厚度,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7、猜一猜:大概几页书的厚度是1毫米?再合作验证。

8、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9、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用毫米作单位。

(小结:测量比较精细的物品或要求量得精确的时候一般用毫米作单位,如:手表的零件,测量降雨量也用毫米作单位。)。

10、每人在袋子里找出一件这样的物品。(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二)认识分米。

1、小兔继续拔萝卜:测得萝卜的长是10厘米。

2、谁知道1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板书:10厘米=1分米)。

3、国际上把10厘米规定为1分米。从刚才老师的叙述中你听懂了什么?

4、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从哪儿到哪儿,并和同伴相互交流。

5、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同桌相互验证。

6、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用手势表示时教师要注意作方法上的指导)。

7、先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的长度,再比划验证。

8、比一比谁的眼力好: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有1分米?

9、小组合作探究: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同桌合作:喜欢量身上哪个部位都行,并把它记录下来。

2、估一估: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再量一量。

3、游戏:我来说,你来比。

4、改正数学日记中的错误: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5米高的床上起床后,来到卫生间,拿起16分米的牙刷,9分米的牙杯刷牙洗脸后,吃完早饭匆忙上学去。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80毫米,我以每步4米的步伐走到学校。老师上课了,我拿起14毫米的钢笔和4米厚的练习本认真地作起了笔记。

(1)本节课你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了长度家族四兄弟后,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就要选择合适的单位。

(3)用手势比划比划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

(4)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量一量整个萝卜的长度。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了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并通过测量、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能力等。

学生对毫米这个新概念还是有一些基本认识的,当问起碟片的厚度不足1厘米怎么测量的时候,学生能很快的回答出用毫米来测量。在教学时,测量的方法需要进一步规范。起点对准0刻度,直线紧紧靠近尺,再把数字读一读。

今天上课的时候发现,小刻度的读法,学生有些困难,有的数空格的个数,有的数小的刻度线,有的从整厘米的刻度开始数,因此需要有一个教学环节,将毫米数的部分放大后清晰的展示出来,再明确,数的是间隔数,尺子的质量问题,测量的方法问题,也导致部分测量的数据略有误差,教学时还是忽略不计。

单位换算,今天只有厘米和毫米,换算时80毫米=8厘米,5厘米=50毫米,因为只有两个单位,学生有点思维定势,整十就换成一位数,一位数就换成两位数,因此这里不适合安排单位换算,只是简单的单项出现一两组即可。这部分内容适合放在后面的课时里出现。

只是在学生做作业时,作业中出现了如下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1、不是从刻度开始测量的物体长度,部分学生没有注意到,只看了最后一个刻度就读数了。

2、()厘米()毫米,学生理解成了()厘米=()毫米。

3、数学课堂练习本的长和宽,超过了一把尺子的测量范围。

毫米的认识教案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毫米的认识》,内容包括教科书第2—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3题。

例1用小组活动的画面提示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方式,以数学课本为素材,让学生通过估、量,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发现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做一做”让学生凭借测量物体的直观图确定三个物品的长度,熟悉用毫米作单位的测量方法。练习一第1、2题考查学生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的能力;第3题是估计、测量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而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方面更需要多多培养。虽然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了厘米和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但是学生掌握情况也不容乐观。所以在《测量》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以帮扶、引导为主,教会学生如何有效估计物体的长度,如何有效参与四人小组活动中去,如何较科学规范的测量物体的长度,让学生在具体、现实的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从而加深对毫米的理解。

在后面的《分米的认识》教学中,我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放手,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自主探索。本节课属于计量单位的教学,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小精灵来获得学生的喜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用手比划的过程中,唤醒旧知,以利于后面教学的开展。这样设计目的有两个,一是让比划得较准确的同学对自己有信心,获得学习上的满足和喜悦;二是让比划得不准确的学生知道:数学需要思考,哪怕是比划,也得先思量思量,再出手。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虽然经历了好几个课时的准备,但我对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情况甚是担忧。反思自己的教学,由于受学生对长度单位的一知半解的学情的影响(开课时,为了更好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我设问:你们知道哪些长度单位?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个孩子都想告诉别人他所知道的,也似乎他们对长度单位有一些认识),正因为这样,在教学的处理中,我忽视了对认识和学习分米、毫米这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没有了这一个前提,学生的学习只就能处在对已有的知识的`一种“翻新”,而不是理解。因此对分米和毫米这两个单位真正在脑中建立相应的表象则为比较的模糊,因此在完成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学生总是闹笑话。比如小朋友高12(m),课桌高70(dm),橡皮厚5(cm)……从现在的情况可知,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产生没有感受,导致在应用中笑话百出。对物品的长度一定要让学生与建立起的各个长度的多少个的对比.这样添合适的长度单位就减少了些许的出错.

反思教学,不能被学生特别是部分学生的表象所蒙蔽,一定拨开云雾找出实际情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体会学习一个新知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只有孩子们主动想知道某种事物或知识,那么这个事物或知识才能在他们的心中扎下根。

毫米,分米的认识

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

3       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认识分米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直观操作法,启发式谈话法。

教给学生操作方法。

直尺(1米),课件,纸条(40),一分硬币40枚,棋子等。

1       找一生与师同站,其他学生发现“师生”之间有何不同,由高度引入。

2       复习厘米,米。

〈1〉生用手表示1厘米,1米的长度。

〈2〉师: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常用(厘米)作单位。

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常用(米)作单位。

3       出示一分硬币引入。

师:以厘米为单位测量一分硬币的厚度,如何?为什么?

一分硬币的厚不够1厘米,而我们又想比较准确地知道它的厚度,怎么办?

〈一〉         毫米。

1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一分硬币的厚度,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来测量。(板书课题)。

2       认识毫米。

师:观察直尺上除了较长的厘米刻度线外,还能发现什么?

师: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小格的长度就是(2)毫米。    你还知道几毫米?

3       1厘米=10毫米。

师: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小格?是几毫米?

同样的方法数3—4之间有多少小格?几毫米?

自选1厘米数小格,汇报。讨论发现了什么?(1厘米=10毫米)。

师:验证:课件演示数小格。

4       量硬币,感受1毫米。

师:量一般物体的方法是什么? 生口答,师小结。

生测一分硬币的厚度,汇报。

师:指导学生借助1分硬币表示1毫米。

5       练习。

〈1〉测量棋子任一条边长,汇报。

〈2〉课件出示练习题。

6       小节:今后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要求量的比较精确,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二〉         分米。

1       测桌面的宽用毫米作单位,怎么样?

可以用厘米,也可以用毫米作单位。(板书:1分米)。

2       认识,感受1分米。

师:在尺子上从0刻度起,1厘米1厘米的数出10厘米,指出:10厘米也叫1分米。

师;1分米和10厘米同样长,说明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从刻度2到刻度几是1分米?

师:用手势表示1分米大约有多长。

3       分米条制作及应用。

师:2人一张纸条,一人测出1分米,并在最后画一条竖线,同桌用尺子测量检查。如果不正确,另测;正确,沿线折叠。    师巡视指导。

师:用分米条测量桌子宽大约是几分米?多的部分用什么单位表示?

4       教学1米=10分米。

同桌之间提问用手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师贴分米条)。

师:共几个分米条?10个分米条是几分米?和学过的多长很相似?为什么?

指名提问,师小结。

验证:用1米长尺子测量得出1米=10分米。

课件出示。(巩固新知)。

2         作业 :以毫米,分米为单位,测量家中物体长度,做一个记录。

毫米认识教学设计

陈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并学会测量。教学准备:一分的硬币,电话卡,光盘、学生尺及文具,测量表格。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谁能告诉大家我们学过那些长度单位。[板书]。

2、你们能用手比一比一米、一分米、一厘米有多长?我们已成功进入长度单位王国,看看这里的小朋友用尺子在干什么?(生答)。

3、生活中还要用到很多长度单位,快来看看吧。(出示课件)。

5、当我们量较短较小的物体的长度或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就要用毫米做单位。[板书:毫米]用字母mm表示。

二、感知。

1、观察引出“毫米”

师:请你认真观察自己的尺子,尺子上除了我们学过的厘米外,还有什么刻度?生:厘米之间还有更小的刻度。

预设:(看看其他两个刻度中还有没有1毫米了)。生:用手比1毫米的长度。师:纠正不太规范的。

生:1毫米特别短特别小。

2、初步感知生活中的1毫米师:1毫米确实太短太小了,所以就可以量较小物体的长度。看老师手中的这张银行卡的厚度大约就是1毫米。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生:举例。电话卡、身份证、充值卡等。

3、明确进率。

生:一个1厘米等于10毫米,两厘米就是2个1厘米等于20毫米。

7厘米=?毫米50毫米=?厘米90毫米=?厘米。

4、练习。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生1:1厘米1厘米地数,到4刻度就是4厘米,1厘米=10毫米,4厘米=40毫米,再加上6毫米就是46毫米。

生2:从0刻度到4刻度是4厘米也就是40毫米,再加上6毫米是46毫米。师:在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先看整厘米,整厘米是几就是几厘米,再数有几小段。或者一厘米一厘米地数,看有几个一厘米就是几厘米,再看有几小段。

5、测量。

师:同学们都很会说,不知你们的动手能力怎样,我这有一根彩笔,谁能帮我量出来。师:测量时要注意:物体一端对齐0刻度,末端对着那个刻度就是多长,没有0刻度找一个刻度为起点,用末端刻度减去起点刻度就是他的长度。

6、请你测量出一分硬币的厚度,并记录下来。如果出错:你是怎么测量的。

7、画线段。

现在请你画一条长28毫米的线段。

三、综合练习。

1、34页2题。

看来同学们在长度王国里旅行很愉快,可有个人还闷闷不乐呢,聪明猴、他想让我们帮他闯过第二关。快伸出我们友爱的手帮帮他吧。《课件:实物高度》预测:如果出现用错单位的,用手比一比。

2、同学们真棒,闯过第二关了,看看第三观。《课件:文字叙述》。

四、小结。

那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说的。

1010。

米—分米—厘米—毫米。

m

dm。

cm。

mm。

1厘米=10毫米。

毫米的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本节课是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教材中的例1采取让学生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然后利用学生尺让学生认识毫米,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些“好又多、易初莲花、海王星辰”等会员卡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做一做和实际测量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化了这部分内容。学习好本课的内容是以后学习长度单位、估测和实际测量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本节课学生并不陌生,从知识角度方面来讲有厘米、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角度来讲在每个学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对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程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厘米、毫米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前小研究、尺子、会员卡、课件等。

教学过程:

(1)量一量。

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吗?如果我们要量课室的长我们就要用到“米”作单位,如果要量课本的长我们就要用到“厘米”作单位,那好上次布置小朋友量书本的长度,请小朋友来汇报一下,课本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厚大约是()-()厘米。

(2)师小结:我们发现数学书的长、宽、厚都不是整厘米数,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为了比较准确的测量它,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1、小组交流。

2、个别展示。

3、师小结:看来小朋友真棒!知道了“毫米”这么多知识,老师实在佩服大家!现在梁老师抽一些知识来讲,看看大家是否真得学懂了。

1、请拿出尺子,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毫米吗?试一试,找到后指给同桌看。

2、指名到投影上来找毫米。(师放大尺子)。

生可能:一小格就是一毫米。

师:大家找的和他一样吗?(恭喜你们找的很正确)。

3、(电脑演示)小结: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许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1小格)这是1毫米长,这也是1毫米长。

4、其实我们的1分钱硬币,它的厚度就是1毫米,还有“好又多、易初莲花、迪卡龙、海王星辰”这些会员卡的厚度也是“1毫米”,请大家量一量看看是不是。请你摸摸厚度,觉得1毫米怎样?(很短)现在请你像老师一样把会员卡这样捏住,然后再慢慢抽去,观察两个手指间的距离,像什么呢?(一条缝隙)“1角钱和1元钱”是不是1毫米呢?请大家量一量。

5、生活中的1毫米。

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光盘、磁卡等)。

6、思考:生活中量什么样的物体用毫米做单位比较合适呢?

师: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要用毫米做单位。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也需要用毫米做单位。现在我们看看生活中有关毫米的一些知识。(电脑演示)。

7、既然毫米的用处这么大,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把1毫米的长度深深地记在脑子里吧!

1、(电脑演示)师: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这样的几毫米呢?请在自己的尺上选择任意的1厘米数一数。(为了数起来方便清楚,小朋铅笔指着数)先自己数,然后指给同桌看。

3、怎么样?(1厘米正好是10毫米)。

4、师板书:1厘米=10毫米(齐读:顺倒各一遍)。

5、问: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毫米,也知道了毫米和厘米大哥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的测量问题。

1、书本p22做一做。

(1)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3)表扬填对者。

2、测量每条线段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1)独立测量。(注意测量的方法)。

(2)指名汇报。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枝铅笔的长约18()(2)教室的长约8()。

(3)一分硬币的厚度约1()(4)玲玲的身高为125()。

(5)大拇指的指甲长11()(6)小芳家到学校距离为200()。

(7)一条钥匙的长45()(8)一本数学作业本的厚约3()。

2、我会算。

50毫米=()厘米3厘米=()毫米100毫米=()厘米76毫米=()厘米()毫米。

4厘米3毫米=()毫米。

3、课外延伸。

20xx年9月10日星期三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毫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忙吃完早饭上学去。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拿出17毫米长的铅笔和8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请学生把认为不恰当的地方进行改正。)。

时间过得很快,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米——厘米——毫米。(板书)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还可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钉子(1个)、大米(1粒)、黄瓜(1条)、1米长的绳子、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头饰。

学生准备直尺、米尺、卷尺、纸条(3分米长)、橡皮、铅笔。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来参加体检,它们高兴地看到自己长高了。

课件出示:小狮子自豪的说:“我长高了!”小猴子也不甘示弱的说:“我也长高了!”学生看电脑课件,小狮子高1()25(),小猴子高98()。

学生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请学生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的长度。

可是小猪身高1()、小鸡身高10()该怎么填呢?小猪的身高是1米、小鸡的身高是10厘米,他们的身高还可以用一个相同的长度单位来表示。(板书课题:分米)。

二、探索新知。

1.拿出自己尺子,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用手比一比10厘米有多长。介绍10厘米。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1分米有多长。

2.说一说1分米等于几厘米。画出一条长是1分米的线段。

组织学生说出长大约是一分米的物体,并拿出尺子量一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表象。

3.(1)猜一猜:拿出3分米的纸条,估一体纸条的长度。组织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

(2)再拿出1米的绳子,让学生估测大概有多长。组织学生验证猜想,并在尺子上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让学生直观感受到1米=10分米。

4.出示电脑课件:小猪高1米,小鸡高10厘米。你能不能把它们的身高用同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出来。学生把小猪的身高转换成10分米,小鸡的身高转换成1分米。

[评析:通过学生用手比划,看直尺、数、画、量物体的长度,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1)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厚多少?让学生量书的厚度,部分学生表现出困难(不满1厘米),也有学生已对毫米的有了初步的认知。

(2)那为了量出这本书厚度,你们头脑里是否会有一个新的愿望?(要有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其实你们的愿望就藏在尺子里。

[评析: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学生意见不一,量一量时又发现不够1米、1分米、1厘米,由此激起。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2.组织交流。

(1)观察尺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交流)。

直尺上1厘注中间还有很多的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请你画出1毫米的线段。说说你对1毫米的感受用手势来比划一下。

(3)请你任意选择尺子上的相邻两个数字即1厘米中间数数有几毫米,为了方便数的时候可以用铅笔尖指着数。

学生交流从同学生们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或得出一个什么规律?

3.体验毫米的作用。

你知道量哪些东西的长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呢?组织学生讨论。

4.说一说,排一排。

(1)请4名学生戴上分米、毫米、米、厘米的头饰进行角色扮演,介绍自己。如:我是分米,我在学过的长度单位中,我排老二,我比厘米大,比米小,1分米有这么长(用手势表示)。(2)介绍完之后,请4个长度单位按顺序排一排。请下面的小朋友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评析:角色扮演是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角色扮演介绍4个长度单位,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加深学生对4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它们的大小关系。

5.利用资源,课外延伸。

(1)量一量1元硬币的厚是多少毫米。

介绍:其实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确实还有,比如微米、纳米,同学们可以课后去查阅工具书,也可以向别人请教或上网寻找更多的知识。

[评析: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指出新的问题,激发他们探寻课本以外的新知的欲望,让他们知道知识无止境。为学生走出课本,走向自生探索创造了机会。

三、实践应用。

1.看一看(“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加深巩固对1厘米=10毫米的理解。

2.量一量(“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在活动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是否选用了合适的长度单位。

3.填一填(想想做做第5题)。

先帮助学生回忆每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短,放手让学生填哪个单位比较合适。再拿出实物交流整合。

4.比一比(想想做做第6题)。

先猜一猜,再比一比,量一量,交流评议。

四、课堂总结。

围绕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能提出那些问题考考你的同学?还有什么疑惑想提出来?

毫米的认识教案

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

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

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1、知识教学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

2、能力训练点:

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注意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动手、迁移、推理创造等能力。

3、德育渗透点:

启迪学生主人公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教学,初步渗透由量变到质变的辨证思维的方法。

1、重点:使学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概念,理解单位间的进率;

2、难点: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准确测量。

1分硬币、米尺、纸条(待量)、电脑课件。

(一)学前准备。

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4、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认识毫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电脑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你能找到1毫米吗?请认识的几名同学上台给大家指指看。引导学生说出厘米中间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2)初步感知:

这幅图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币帮助建立毫米概念:

拿出1分硬币,把1分硬币的厚度对准尺子上的1小格,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小组活动:

数一数每一厘米有多少毫米?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得出:1厘米=10毫米,还能怎么说?(10毫米=1厘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5)画一画:在纸上画出1毫米有多长。最后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6)电脑出图,看米尺填数。在纸上完成,指名回答。

(7)完成60页3题,看图说出别针和钉子的长度。

(8)量数学书的厚度,指名汇报,说说产生误差的原因。(书纸厚度不同)强调:量时从尺子的0刻度线量起。

2、认识分米:

(1)提问:量数学书的长度时用毫米作单位合适吗?为什么?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再大一些、比米再小一些的单位就好了,让学生猜一猜有没有?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请同学告诉大家。

(2)小组活动:量指定纸条的长度(10厘米),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位新朋友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多长,用手比比,说说1分米是几厘米,再闭上眼睛想一想。(板书:1分米厘米)

(3)提问:请你用1分米纸条与米尺比比,猜猜1米里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画一画:在练习本上1分米长的线段。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彩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填上合适的单位。

床长2( ) 桌子高( ) 从家到学校500( )

橡皮长30( ) 文具盒厚4( ) 楼房高30( )

小组活动:借助绳子作工具,量出杯子侧面一周的长度。师巡视,指名汇报方法。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毫米 分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毫米的认识》教案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估计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相关范文推荐
  • 01-08 市监局办公室主任工作总结(专业17篇)
    办公室工作总结是使我们更好地评估自己的工作表现,为未来的工作设定目标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撰写工作总结提供一些参考。
  • 01-08 在防疫物资捐赠仪式上的讲话(实用21篇)
    演讲稿范文是通过文字表达来演示演讲内容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展示演讲者的口才和表达能力。以下是一些知名演讲者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给你的演讲带来一些启发。
  • 01-08 医院一岗双责述职报告大全(19篇)
    进行述职报告可以促进上级对下级工作的了解和指导,实现工作的透明化和协同合作。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我于20xx年3月3
  • 01-08 食堂安全管理制度项(热门18篇)
    规章制度是指组织、社会、机构等为了管理和调整行为、维护秩序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规章制度的执行需要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的作用,确保执行情况的监督和反馈。1、食堂必须切
  • 01-08 领导中小学教育工作会议讲话材料(热门12篇)
    演讲稿范文应该根据不同主题和场合的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同志们:这次全
  • 01-08 酒店采购经理年终工作总结(精选20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种反思过去、总结经验、展望未来的重要工作方法。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月工作总结,请大家欣赏和借鉴。20xx年的工作就要结束,20xx
  • 01-08 员工工作上犯错误的检讨书(实用23篇)
    在撰写检讨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真诚地面对自己,承认错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请大家注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案例,并非原创,仅供参考。您好!由于我自身
  • 01-08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心得体会(通用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入地反思和理解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下面是一些名人名言中蕴含的心得体会,它们简洁而有力地阐述了一些人生的智慧和哲理。伟大建党精神是中
  • 01-08 学院教学工作总结会议(优质18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所进行的教学工作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一项重要工作。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工作总结,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借鉴和思考的思路。
  • 01-08 物业费诉前保全申请书(实用17篇)
    更多申请书需要我们展现自己才能的能力,但同时也需要我们有独特的视角和见解,以与众不同。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更多申请书范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