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介绍一个少数民族(模板12篇)

介绍一个少数民族(模板12篇)

时间:2023-12-29 10:08:07 作者:曼珠

优秀作文能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让人产生共鸣和思索。优秀作文既能够触动人心,又能够展现作者的才情和思考,以下是一些经典作文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少数民族春节习俗介绍

各族人民按照自已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

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同胞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爱情了。

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舞蹈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不用道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目。谷雨开始那天定为“泼水节”。在三四天的节日里,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陈年旧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居住在海南岛上的黎族人民,每逢春节到来,家家户户都要宰猪杀鸡,摆上丰盛的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饭”;席间全家还要欢唱“贺年歌”。初一、初二、全村青壮年男子,还要举行一次“春节围猎”。这一天的猎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猎物时,先将全部猎物的一半发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孕妇可分得两分,过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傈僳族称年节为“盍什”,他们大都做籼米粑、糯米粑和酿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许在桃、李等果树上,祝愿来年硕果累累。云南怒江地区的傈僳族人民,先要给耕牛喂食盐,以表示尊敬耕牛的劳动。青年男女喜欢举行春节打靶比赛。姑娘们把绣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摇动,请小伙子们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美酒作为奖品送到谁的嘴边。

除夕晚上,拉祜族同胞全家人都要沐浴清身,做好翌日的食物。在食物中,特别重视糯米粑粑,除食用外,总要给牛吃一点,关在犁、锄、砍刀等农具上摆上一点,以酬其一年来与主人合作,祝愿新的一年里创造更多的财富。

居住在东北嫩江两岸的达斡尔族,农历正月初一早上,男女青年梳妆打扮,先向长辈请安、敬酒、行礼,然后逐户拜年,每家都准备有蒸糕,拜年的人一进门就抢吃蒸糕,据说吃了之后,生产和生活都能“年年高”。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仫佬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几十人、几百人,乃至几千人聚会在山坡上或赛场里唱山歌,尽情歌唱劳动、生活和爱情。

唯一的节日就是先在冬腊月的“卡雀哇”节。最隆重的仪式是牛祭天。这天,族长把牛拴在广场中央的木桩上。由青年妇女将链珠挂在牛角上,接着,一位勇猛强壮的小伙子,手持锋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将牛刺倒死去。此刻,人们就跳起“牛锅庄”舞,然后分吃牛肉。

在东北的鄂伦春同胞,春节早晨,先在家族中依辈份大小斟酒,幼者给长者叩头,平辈则互相请安,初二、初三进行赛马。正月十五美味佳肴。正月十六的早上,要进行相互抹黑脸的活动。青年人给老年人抹黑时要先叩头。

春节,赫哲语为“佛额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人们穿上在帽耳、衣领、袖口、裤腿、围裙、鞋面上绣着美丽的花纹、几何图案和花鸟等花边的兽皮等服装。在年节里,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种野生果“稠李子”制作成饼子,同时摆满鱼、兽类肉等食品。对待贵客,则用杀活鱼,或把鱼条烤熟,用这种“塔拉哈”招待。

春节到来,聚居于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口嚼槟榔的老翁扬头打钹,戴大尖帽的老妪低首鸣锣,由周巴(寨父)最先把鼓敲响,男女青年围成一圈徒手跳舞。

介绍一个少数民族作文

苗族这个字眼,相信大家都非常陌生。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它,了解它吧!

苗族大约有740多万人口,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苗族居住地带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在山岭之中,给人一种祥和的气氛。

苗族人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他们拥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种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则迷信鬼神和巫术。苗族人对某些奇特的自然景物认为是灵性的体现,如果遇到,就会对其顶礼参拜。他们大多数人都信仰基督教和_,极少有人信仰佛教和道教。

苗族人还认为世上有鬼神,他们认为鬼有两个种类,一种为善鬼,也就是神,会给人带来幸福、好运。而另一种则是恶鬼,他们认为,死去的人或动物的怨恨化做的恶鬼,会带来霉气、厄运、灾祸。有些地方的苗族人认为盘瓠(一种神犬)或枫树枫木为他们的始祖,把它们当作祖先来崇拜。很有意思吧!

他们的饮食也很有意思。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则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里面包着鲜肉或酸菜,味道极为鲜美。苗族人还爱吃酸、辣味的食物,他们的典型食物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这就是苗族,一个独特的民族,听了我的介绍后,你熟悉它了吗?

介绍少数民族的节目作文

桂林不仅山水风光、人文景观令人神往,而且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也令人迷恋。壮、回、苗、瑶、侗等28个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左右,共有少数民族70多万人。

淳朴的民风、独特的地域文化,诸如农耕、游牧、节庆、服饰、饮食起居、婚丧、建筑、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构成了一幅浓郁而又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图画,为您的桂林之行增添情趣。

资源七月半河灯歌节:资源县农历七月半河灯歌节(七月十三日―十五日),历史悠久,是当地民间一年一度民族风俗传统节日。每到七月半,以唱歌放灯寄托缅怀先人,消灾避祸的情思。人们自发携灯,沿河漂放,夜幕下灯光辉煌,形成“万盏河灯漂资江”壮景。节庆期间,地方特产、民间小吃琳琅满目,经贸洽谈,形势多样,有顶竹竿、舞狮、舞龙、大象拔河、斗鸡、斗羊、羊鸟等古朴的民间体育、娱乐活动。“七月半”莅临资源县城可饱览桂北山区的乡土民情。

龙胜红衣节龙胜县:是多民族的自治县,红瑶是龙胜瑶族的一个支系。红瑶妇女爱穿自己编织的红衣衫,故称红瑶,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或四月初八是泗水乡红瑶同胞的会期、亦称红瑶同胞一年一度的红衣节。

红衣节是龙胜红瑶同胞所特有的民族节庆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元朝期间,红瑶同胞在每年农历3月15这天,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肩担自己生产的土特产品,成群结对来到泪水街举行节日盛会,交换一年所需的生活用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用品,未婚青年则在这一天借机唱山歌、吹木叶,以优雅动听的情歌来相约幽会意中人。红瑶同胞能歌善舞,民间体育活动顶竹杠、拉山拔河,打旗公等十分有趣。红瑶妇妇女爱盘发,头发又黑又亮而且很长。红瑶姑娘爱比美,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要有文化、善言善歌、心灵美。因此,对山歌,跳长鼓舞,体育比赛,比长发,评寨花,使红衣节内容丰富、非常活跃。

一年一度的红衣节,举行于寨纳(泗水乡),或举行于龙脊山下。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红衣节已成为龙胜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一个窗口,并发展成为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民间对歌阳朔居有汉、壮、瑶、苗等11个民族,各民族除有自己的`习俗、节日外,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擅长对山歌。不论婚丧嫁娶,还是逢年过节,每每摆起歌台,一比高低,直至通宵达旦仍不肯散去。这些山歌有谈情说爱的,有倾诉生离死别、崇尚忠孝的,也有谈古论今叙事的。唱者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歌声或激越高昂,悠扬动听;或深沉委婉、如泣如诉;或轻呤浅唱、闲适潇洒……尤以壮乡高田的中秋节对歌、福利龙尾瑶民的“歌堂愿”会最富特色。

福利五月八节阳朔县福利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国农历每年的五月初八前后,由民间组织在福利镇上开展的民间文艺、体育及祭奠活动。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个山川秀美、民风古朴的地方,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居住着全国近四分之一的苗族人口,近一半的侗族人口,中国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和最大的侗寨――肇兴千户侗寨都坐落于此。

走进黔东南,就好象进入了绿色世界,苗岭深处的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及剑河百里阔叶林,很少有人迹化自然的痕迹。原始森林茫茫苍苍,珍禽异兽自由出没,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空气清新。

黔东南有舞阳河、清水江、都柳江;还有龙鳌河、高过河、杉木河、野洞河、八舟河等,全州境内大小河流2900多条,条条溪河清澈见底,这里有一个国家级六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来到黔东南,你回感觉到这不仅是空间的转移,而是时光在倒流,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积淀,使这里还保存着唐代发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居住在这里的苗族、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他们依山建寨,聚族而居,村村寨寨都木青竹翠,绿树成荫。村寨来客,热情的苗侗人民都有用酒拦路、拦门的礼仪,最高的贵客到来,拦路酒达十二道之多。穿着盛装的苗侗少女,用醇香的米酒和动人的歌声表示欢迎,相与同乐。洒脱粗旷的小伙子吹起芦笙芒筒,迎客进寨。

黔东南是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的中心,有“百节之乡”的美称,民族传统节日数以百计,异彩纷呈,犹如一座活生生的民族风情博物馆。

黔东南是“芦笙的故乡”“歌舞的海洋”,芦笙与歌舞交相辉映,已成为闻名天下的民族特色,情丝万缕的芦笙金曲,悦耳动听的苗族飞歌、侗族大歌,精彩激烈的斗牛场面,风情别致的苗家吊脚楼,堪称民族工艺一绝的苗族银饰、挑花、刺绣、蜡染等,无不闪烁着东方文化的光芒。

壮族在八月十五这天,除了要赏月和吃月饼外,一项重要习俗活动就是“闹哥孩”,因为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是女性,闹的对象是男性,所以叫“闹哥孩”,其实就是对歌,内容一般不涉及爱情,多是有关史实、社会一类的,尽兴方散。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畲族把这天视为走亲访友的好日子,而陪客唱歌又是畲族的独特习俗。中秋歌节不但要陪客唱,还要集中到县城去对歌。对歌的时候,男女各站一边,女的还特别喜欢挤在一起,不参加唱歌的妇女,也要和歌者挤在一起,以壮声势。

朝_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箫,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人员到齐后,大家互赠月饼、香糕、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盛大的对歌,未婚青年趁机寻找未来的伴侣。

每到中秋之夜,苗族全家团聚后,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男女青年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吐露爱慕之情。

台湾高山族同胞每到中秋之夜,都要穿起美丽的民族服饰,齐聚在日月潭边的月光下,男男女女玩起“托球舞”的游戏。

瑶族在中秋之日举行“舞火狗节”,舞火狗意在驱邪避邪。是日,姑娘们叩拜完祖先,然后舞蹈,青年男子则在一旁燃放鞭炮。待姑娘们玩够后,男女开始对歌。按照当地习俗,姑娘必须参加三次以上的舞火狗活动,才能结婚。

虽然各民族的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向往,都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

介绍少数民族的节目作文

彝族赛衣节:歌舞、鲜艳服饰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节:跳虎笙、虎舞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密枝节:祭神仪式。

牟定“三月会”: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大理三月街:物资交流、赛马、歌舞表演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白族青姑娘节:歌舞正月十五日。

白族绕三灵:祭祀、栽秧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会:祭祀、栽秧、对歌芒种节令。

白族火把节:火把、赛龙舟、唱大本曲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宝山歌会:庙会、对歌七月底。

白族梨花会:梨园里野餐每年梨花盛开时节。

白族本主会:祭祀、歌舞、洞经音乐各村寨不一样。

傣族泼水节:赛龙舟、泼水、歌舞阳历四月中旬。

傣族送龙节:祭祀、歌舞公历一月。

傣族关门节:琰佛塔、歌舞阳历七月中旬。

傣族开门节:串寨、放高升、歌舞阳历10月中旬。

哈尼族。

哈尼族阿玛突:祭祀、歌舞、摆街宴农历二月属龙日。

“苦扎扎”(六月年节):打秋千、摔交、歌舞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里玛主”节:歌舞、摔交阳春三月。

哈尼族捉蚂蚱节:捉蚂蚱来食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节:秋千、歌舞农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龙日/新米节:锣、牛皮鼓,巴乌、四弦琴农历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扎节:秋千、歌舞。

哈尼族苗爱拿节:篝火、歌舞五月上旬。

苗族花山节:爬花杆、芦笙、歌舞正月。

傈僳族。

傈僳族澡堂会:温泉沐浴、赛歌正月初二。

傈僳族“盍什”节:吃团圆饭、射弩比赛正月初一至十五。

傈僳族刀杆节:爬刀杆、下火海、丢包、歌舞二月初八。

纳西族。

纳西族米拉会/棒棒会:野炊、赛马、歌舞、农具交易二月初八。

纳西族三多节:祭祀、对歌、斗牛六月二十五日。

纳西族骡马大会:物质交流、文体表演农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纳西族祭天:祭祀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纳西族七月会:物质交流、文体表演夏历七月中旬。

纳西族祭龙节:物资交流、文体表演正月十五。

拉祜族。

拉祜族库扎节(年节):象脚鼓舞、对歌傣历三月底或四月初。

拉祜族葫芦节:篝火、歌舞农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阳神:祭祀、歌舞立夏日。

精选阅读(五):

介绍一个少数民族作文

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就像五十五朵艳丽的花,散落神州大地;就像五十五颗闪耀的星星,坠入在祖国的怀抱中。在西北就有枝艳丽的花、闪耀的星星——回族。

说到回族,首当其冲他的美食了,有手撕羊肉、臊子面、馓子……其中独具特色家喻户晓的是羊肉泡馍。羊肉泡馍虽不是回族人发明的,但回族人却把这食物改善得淋漓尽致,深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吃羊肉泡馍可是要自己动手的,要先把两块馍掰碎,越小越入味,把馍丁倒入烧滚得羊汤里,撒上葱、香菜、羊肉、粉丝,很快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羊肉泡馍便出锅了。青中带白的葱,青翠欲滴的香菜,晶莹剔透的粉丝,粉红粉红的羊肉,淡灰色的羊汤,旁边放着一碟甜蒜。这么美丽的外表不竟让人迫不及待地端起碗拿起筷子来,“呲溜”一声泡馍和羊汤一同游进了你的口中,汤与馍在你口中不停地翻滚翻滚,那馍丁十分有嚼劲,它筋中带韧,韧中带筋,汤鲜美无比,它鲜中带咸,咸中带辣,回味无穷!再吃上几片羊肉,顿时飘飘欲仙,腾云驾雾,让人欲罢不能。如此美食正是勤劳朴实的回族人民打造出来的。

回族的服装也是别具特色,他们男子头戴一顶白色的圆帽,身穿有许多图案的大褂。女子则头上戴着发罩,身披丝巾。服装的特点与他们信仰的“伊斯兰教”有关。

回族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民族,古有胆识过人、七下西洋的郑和,有备官上疏、直言皇上的海瑞;今有口若悬河的撒贝宁,能说会道的曹云金……这些勤劳勇敢、智慧朴实的回民,用双手打造出了别具特色的回族。

回族是一朵美丽的花朵,在神州大地尽情绽放;回族是一颗耀眼的星星,在祖国的怀抱闪闪发光。

介绍少数民族的节目作文

我们美丽的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他们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而回族是其中璀璨得一颗,因为在我们身边也住着一群,他们的孩子和我同上一所小学,一个班级。同在蓝天下,我们牵手同行!

有一天,我曾高兴的对妈妈说,我们班有一位回族的学生。刚开始她对同学们的关心显得很冷漠。她需要的仅仅是尊重,不胜其烦的打扰,让谁也不会高兴的。我试着用一颗理解的.心去对待她,真的获的意外惊喜!原来她是那样的热情善良。不会的问题我们共同探讨,灿烂笑容花儿般绽放。

鲁迅说过一句话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正如鲁迅的话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民族灵魂的一部分。

听!芦苇和唢呐一起吹响,看!乳燕和雏鹰比翼联翩。56朵鲜花竞相开放,装点祖国万里大花园,让先辈的英灵自豪的惊叹,啊!这就是我的中华!这就是中华的少年!

走进这些少数民族同学的心中!将心比心,体会觉得天更蓝,地更宽,我们的未来更令人憧憬。在这方和平的土地上,让民族之花盛开,让花儿更红。

介绍少数民族的说明文精选

水族自称海水,意为水人。人口36万。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据测水族是从一个叫做“落越”的部落发展起来的。清代人们称其为“水家苗”、“水家”,解放后正式定名为水族。

水族地区是鱼米之乡,盛产水稻、小麦、棉花、水果,果种很多。水族主要从事农业,水族地区盛产的辣椒远销东南亚各国。“九阡酒”则是水族人民的传统佳酿。一日三餐都以酸菜汤、辣椒水加萝卜,南瓜和葱蒜作为菜肴,有时也磨些豆腐。水族喜欢糯米饭、粽子和用糯米做成的各种油炸食品,并作为赠送亲友的礼品。水族人民爱吃鱼,历史上有养鱼的习惯。常吃的有鲤鱼、鲭鱼、鳜鱼等。水族人也有吃火锅的习惯。

端午是水族民间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按传统习惯,过端午之前一个晚上,只能吃素。民间传说:远祖在为自己四个儿子祝贺丰收时,由于过分的兴奋,不小心在上楼取肉时失足跌死。为悼念死去的老人,后辈们决心在老人安葬之前不吃荤,而老人去世的日子,正是端午节的前一天。所以水族在端午节前一天,或老人去世下葬之前不吃荤的习惯。端午节的当天家家户户都要必备丰盛的酒菜,举办盛宴。水族无论在节庆或平常待客都很讲礼仪,来客人一般都要杀鸡宰鸭,如果是贵宾到来,还要杀猪上鱼,因猪头和鸡头象征尊贵,在就餐时,鸡头要先敬给客人,猪头是为客人饯行的菜。

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介绍

通过创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克服自卑心理、自私自利心理、嫉妒心理等心理问题,从而建立大学生自信的人格品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生需要面对的诱惑逐渐增多,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出现心理困扰的几率越来越高,严重阻碍着人格的形成,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少数民族的刺绣介绍

这些年,贵州蜡染这种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名气是越来越响了。凡到“多彩贵州”休闲观光的游人,领略过神奇风光与古朴原生态民族文化,收拾起悠闲宁静的心情即将离别这片真山真水之时,都要顺便捎上几块蜡染工艺品,或悉心珍藏,或馈赠亲友,或用于家居装饰,从中不断收获闲情雅趣。蜡染已经成为许许多多人们生活的必备品。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染、扎染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染缬基本工艺”。早在《后汉书》、《新唐书》等史籍中就有关于它的记载。贵州蜡染这种古老的传统印花纺染工艺,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年前的西汉时代。当时人们已会“用蜡绘于布面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蜡染似乎总与世代生活在山野村寨的少数民族妇女相伴。当今你做客贵州,徜徉在宁静的乡村间,就会看到农闲时的妇女们坐在家中点蜡、描枫香油,或持一柄铜制蜡刀,不一会儿就绘出各种花纹图状,将画好的蜡片放入蓝靛染缸里浸染,然后在沸水中退去蜡液,布面就出现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花纹。浸染时色料也会渗入蜡液风干的裂缝,布面呈现出裂纹(又称“冰纹”或“龟纹”),形意各异的蜡染图案就这样妙然而成。勤劳朴实的少数民族妇女就是这样借一方土布,尽情挥洒创作热情,展示她们的灵感与才艺。而她们创造出的一件件精美的蜡染艺术品,其清新明快的图案、秀丽洒脱的线条、浓郁粗犷的风味,无一不是在蓝与白之间对所属民族心路历程的文化诠释。

在黔东南丹寨县,不仅拥有全省最多的蜡染民间艺人,而且他们描绘出的蝴蝶纹、鱼鸟纹、蜈蚣纹等八大类蜡染吉祥纹样,可谓首屈一指。丹寨苗族蜡染已被海内外公认为“中国东方第一染”。如果你有幸来到安顺镇宁自治县石头布依村寨,寂静的河桥边上,随处可见布依族姑娘们点蜡、漂蜡的美丽身影。在她们身边,你会不由得停住脚步,由衷地感叹在这个石砌的村寨里,蜡染这种民族工艺不仅世代传承,而且得到至纯至美的再现。她们中的优秀代表、蜡染蜡画大师杨金秀等民间艺人,前些年应邀出访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作蜡染蜡画传统技艺表演,她们用天然染料在家织布料上记载的历史文化事象,以纯朴手法描绘出的斑斓画卷,被外国友人们称誉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身处黔中大地,每逢重大节庆,看身着蜡染盛装的民族同胞载歌载舞,是一种独有的享受。此时此刻,在歌舞欢乐的海洋中,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像,在青山绿水掩映下变幻着,像是一片跃动的生命音符。面对此情此景,你的心澜会不由自主地升腾起阵阵激情,脑海里浮现出“流光溢彩山水画,云蒸霞蔚朦胧诗”的诗句。在贵州,无论过年过节,还是婚丧嫁娶,或是民间宗教活动,人们都要饰以蜡染。实际上,贵州民间蜡染成为了民间文化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与民族音乐、舞蹈、戏剧等文化活动一样,成为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符号元素。

伴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日益多元化与时尚化,蜡染这一原本只属于贵州少数民族地域的古朴手工艺品,也焕发出亮丽的光泽,逐渐被现代人所发现所认知所欣赏。蜡染时装、蜡染壁挂、蜡染窗帘、蜡染桌布、蜡染手提袋等产品,正以独特的文化元素与精致的艺术魅力,纷纷挺进国际国内市场。当今,在中国大多数城市和美国、日本、法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只要你稍加留意,定能寻觅得到这朵原本绽放在黔中大地民族艺术之花的美丽踪影。

少数民族的刺绣介绍

藏绣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刺绣派别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艺术,是藏区农耕文化的一部分。

我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传统藏绣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藏绣文化基础,被称为“藏绣之乡”。

每一幅贵南藏绣都是独一无二的,极具收藏价值。如何给贵南藏绣提供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藏族对服饰文化非常重视,藏区各地区的服饰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在很多藏族农业区,聪慧的藏族妇女把发辫套、服装领边、鞋帽等上的装饰品逐步从沉重的金银、珊瑚等改变成美观、大方、轻便的刺绣品,以便从事繁重的农业生产活动。民国时期,藏绣艺术传入贵南县,百年来。这种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在这里一代代被口手相授、逐渐发展,并走上了市场。

“远看是幅画,近看是丝线”,贵南藏绣令人啧啧称奇。

过去,藏绣更多地被运用于民族服饰、佛像、寺院经堂装饰等方面,其中有不少作品颇具代表性,如《吉祥八宝套装图》《彩色六字真言图》《和睦四瑞图》等,这些都体现了藏族人民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平等、友爱、幸福的美好愿望。随着时代的发展,贵南藏绣借鉴了江南刺绣、热贡艺术手法和工艺,主题内容也愈加丰富,增加了山水、人物、动物等,成为全国少数民族刺绣派别中内容最丰富的一种。我省塔尔寺和甘肃拉卜楞寺各大寺院均收藏有产自贵南的珍贵藏绣唐卡。

此外,刺绣过程即一种艺术再创作过程,由于绣女的文化素质不同、创作思路不同、艺术表现手法不同等因素,即使是在同一块画布上或者刺绣同一幅图案,也可绣出不同风格的作品,这样后期的再创作,让贵南藏绣的每一幅作品都具有差异性,简单地说,每一幅贵南藏绣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增加了作品的收藏价值。

贵南藏绣拥有平针、缠针、套针、跳针等十余种针法,其中民族服饰刺绣以缠针、平针为主,套针、跳针等主要在佛教唐卡和寺院柱帘饰上采用。虽然贵南藏绣的针法不如苏绣等多,但是,以贵南藏绣独特的针法绣制而成的藏族安多农区妇女服饰是藏族众多服饰文化中最绚丽夺目的一种,自成一体,成为草原上的一枝奇葩。

多年来,贵南藏绣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外界很少有人知道这种承载了藏族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的传统文化代表。随着时代的发展,贵南藏绣逐渐走向了市场,但由于刺绣工具落后、从事者少、作品内容单一,造成了作品的表现手法不丰富,市场认可度较小。在成立了藏绣协会之后,协会派人到刺绣文化历史悠久的苏杭等地考察,丰富了作品内容,及时改进了藏绣工具,使得贵南藏绣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其更具有魅力。如:传统藏绣工具“圆绷”无法制作大幅作品,且极易造成绣布质地松弛、使画面脏污,在借鉴了苏绣先进的制作工具后,他们将“圆绷”改为“绷架”,由此,作品篇幅可大可小,且不损坏画面;传统的贵南藏绣必须由专门的画师将图案绘在绣布上,之后再由绣女刺绣,工序繁多、更改不易,浪费人力、物力,在引进电脑及布料打印机后,所需图案在电脑上设计、配色,图案设计更加灵活,色彩更加丰富,然后从布料打印机上将图案打印出来,使得工期大大缩短。在用线方面,贵南藏绣仍然保持了自己独特的方式。如苏绣是将一根丝线劈成极细的几根,作品图案细腻、柔和;贵南藏绣仍以整根丝线,配合各种针法,图案粗犷,线条流畅,立体感极强,富有浓郁的高原特色。

贵南藏绣作为一种民族民间工艺,创作的各种佛像唐卡和传统图案色彩艳丽、线条流畅、人物活灵活现、做工精美绝伦,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已然拥有了一定市场,创造了较好的价值,发展前景良好。

然而,由于贵南藏绣的针法和工艺一直处于自然传承和自发传播的状态,在这种传统工艺的传承人出现了断层的现象后,凸现了诸多问题,而年轻艺人不了解这种世代传承的技艺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随意改变传统针法和色线配法,盲目模仿,导致了贵南藏绣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色,乃至原有的文化意境。加之贵南藏绣是纯手工制作,产量少、工期长,在现代机械刺绣产品的冲击下,它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受到了影响。诚如贵南县科技文化局赵昌胜局长所言:“目前全县从事贵南藏绣的只有三百余人,这部分人还受到季节的限制,虽然订单源源不断,产量却十分有限。所以,除了提高绣女的文化素质,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外,培养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刻不容缓。”

民间艺术的魅力在于传承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民族民间手工艺品的需求远远超过机械生产的艺术品,民族民间工艺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创新并不等于丢掉本真,希望贵南藏绣能在充分挖掘和继承传统的藏区刺绣工艺基础上,在如何保持这种农耕文化的纯朴本原性和创新性方面寻找到契合点,将传统的技艺和现代需求与时尚完美地结合起来,突出民族特色,使贵南藏绣这种传统文化大放异彩,展现新的活力。

少数民族的刺绣介绍

土族独具特色的刺绣艺术盘绣源于青海省东北部的互助土族自治县,这里地处祁连山东南麓,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错衔接地带。盘绣是土族刺绣中最主要的绣法,是土族女人一生的必修课。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这里是中国惟一的土族自治县,土族,这个古老的民族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土族是个能歌善舞、酷爱美的民族。在土族服饰文化中,最引人注目、最美丽的算是土族花袖衫。这是土族女人的.传统服饰,土族语称作“秀苏”,是一种用红黄蓝白黑紫绿等七种色料的布或丝绸制作成套袖,缝于长衫上。由于土族女人喜欢穿五颜六色的花袖衫,所以,人们习惯称她们为“穿彩虹衣衫的人”,土族之乡也因此而得名“彩虹之乡”。

这些花袖衫是土族刺绣,尤其是盘绣技艺最集中的反映。盘绣的操作方法为一针两线,一根线盘,一根线订,特点是针法细腻,用面料、选丝线的颜色搭配讲究,结实厚密、耐于保存,图案主要有石榴、五瓣梅、太极图等,蕴涵着家庭兴旺、幸福长久等吉祥含义,有着千余年的历史。

作为土族刺绣中最主要的绣法,盘绣称得上是土族女人一生的必修课。一个土族女人的手巧不巧,针线活儿好不好,都可以从盘绣上看出来。土族女人在出嫁前,首先会在娘家办一个个人绣展,将自己绣制的衣服、佩饰、鞋袜等向娘家人一一展示。然后还要在婆家利用新婚庆典之机,向婆家人、亲戚朋友们展示自己的绣品,并向婆家亲人赠送自己亲手绣制的物件。土族女人有了自己的儿女后,又会花费十几年的时间,把刺绣技艺悉心传授给女儿。

据考古发现,在青海省都兰县发掘出的土族先祖吐谷浑墓葬中就有类似盘绣的刺绣品,由此可以推知,在公元四世纪左右,盘绣工艺已经发轫。土族盘绣在一千多年的传承中,形成了民俗学、美学等多种价值。

青海的土族刺绣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绣法多样。主要表现在对服饰的精心装饰上,土族人的头饰、衣领、衣胸、辫筒、腰带、围肚、鞋袜以及枕巾、针扎、荷包、烟袋、背包等都有刺绣。

土族刺绣的种类按其针法分为盘绣、拉绣、堆绣等,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盘绣用料考究,加工精细,以黑色纯棉布做底料,再选面料贴上。盘绣是丝线绣,有红、黄、绿、蓝、桂红、紫、白等七色绣线,绣时一般七色俱全,配色协调,鲜艳夺目。

盘绣的针法十分独特,操针时同时配两根色彩相同的线,一作盘线,一作缝线。盘绣不用棚架,直接用双手操作,绣者左手拿布料,右手拿针,作盘线的那根线挂在右胸,作缝线的那根线穿在针眼上。上针盘,下针缝,一针二线,虽费工费料,但成品厚实华丽,经久耐用。盘绣的图案构思巧妙,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包括法轮(土语称为"扩日洛")、太极图、五瓣梅、神仙魁子、云纹、菱形、雀儿头、富贵不断头、人物、佛像等几十种样式。

盘绣的图案构思巧妙,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包括法轮(土语称为“扩日洛”)、太极图、五瓣梅、神仙魁子、云纹、菱形、雀儿头、富贵不断头、人物、佛像等几十种样式。最常见的图案有八宝、云气、太极图、富贵不断头、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鼠拉葡萄、寒雀探梅、石榴花以及十二生肖等。运针细密均匀,图案紧凑大方、生动形象、疏密得当、融叠自然、色泽鲜明流畅、平整干练,十分优美。每件绣品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一千多年来,盘绣以母女相传为主,亦在姊妹、妯娌、婆媳间传承。现代主要传承人有麻宝青、牛玛索等。土族盘绣一直传承至今,其文化与艺术的价值不可低估。土族盘绣色彩缤纷,图案逼真,在形、色、质、意等方面体现出独有的审美态度和价值判断,为民族学、美学等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材料。

少数民族的刺绣介绍

祁连藏族、蒙古族的民间刺绣历史悠久,种类多、含义深、花样广。据目前所知的刺绣有:盘绣、镶绣、对绣、掇绣、对称裰绣(也称对称绣),它们有独特的式样和图案,与别的民族不同,其中融入了许多如“吉祥、尊严、爱情、祝贺、敬重和祈祷”的内容。

这些民间传统刺绣是藏族、蒙古族人民特别是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据说藏蒙族刺绣的起源还有一段古老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没有布和线,藏蒙族人用野兽皮、牛羊皮做皮袄、鞋子、裤子和去掉毛的各式皮单衣。穿得时间长了,衣服就会破,穷人没有新皮再做,就开始缝补。如破个口子,就用羊毛线缝合。就在这缝合的过程中发明了现在的盘绣。如破个洞,就用羊皮剪成各式补丁补上。后来又用水溶开的色土、青草汁、石料粉给去毛的羊皮上色,各式各色的补丁成了装饰图案。那时富人和王宫贵族为炫耀他们的富有和华贵,在自己的皮衣边上镶上各种羊皮装饰,这就是发展到现在的对绣、镶绣和盘绣。

藏蒙族刺绣分为满绣、空绣和实绣三种。满绣是在一块衬布上绣满图案,不露出衬布原色。空绣是沿图案的边缘绣出宽窄适当的图案轮廓。实绣与汉族的绣花一样,用各色线绣实图案。

镶绣是在一块衬布上,将剪出的不同颜色的布料图案,沿边缘用同色线密缝起来。

对绣与镶绣类似,不同的是用多种颜色的布料剪出各式图案,先对起,再沿边缘缝合。

掇绣是在一块衬布的背面先绘出图案,然后绷在绣花架上,用空心针穿刺布料,在正面露出整齐的线绒花,很象浴巾,但比浴巾的针脚密实而且色彩丰富。

对称掇绣是用两层衬布夹一层厚度适宜的卡纸或布料,在一面绘出图案,按图用各种丝线来回密缝,缝合完毕后,用锋利的刀片从中间将两层割开,取出纸,就得到丝绒状的对称图案。

流线绣是将一根粗线用同色细线沿图案线条缝合上去,线路清晰,富有立体感。

盘绣有单线绣和双线绣之分,双线盘绣的技术难度较高。

心灵手巧的祁连藏族、蒙古族妇女创造了许多刺绣图案,内容丰富,内涵深广,反映了本民族的生活风俗、宗教信仰和体育艺术等文化遗产。其中很多有代表性的传统图案流传至今。

相关范文推荐
  • 12-29 餐饮年度总结及计划(实用15篇)
    年度总结是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成就和不足。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年度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 12-29 幼儿园年度班级工作计划(汇总17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是学校与家长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工作计划可以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安排和活动内容。接下来是一些幼儿园工作计划的实例,供大家了解和学习。本学期,我担任大四
  • 12-29 公司会计实习心得报告(汇总21篇)
    实习心得是对实习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实践的总结,是对自己专业能力的检验和提高。下面是一些实习心得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在写作实习心得时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 12-29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热门23篇)
    制定一个完善的活动方案可以提高活动的成功率和参与者的满意度。接下来是一些实践中验证有效的活动方案,希望能够为大家的活动带来一些启示和借鉴。市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
  • 12-29 给全班男生的一封信五年级(热门21篇)
    优秀作文需要有扎实的写作基础,包括词汇、语法和句子结构等方面。请大家先阅读以下优秀作文的片段,然后我们再进行讨论和分享。亲爱的朋友:你好!我来自xx市xx区,是
  • 12-29 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方案范文(18篇)
    通过编写计划书,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并且更好地组织时间和资源。以下是一些优秀计划书的实例,希望对大家的编写有所帮助。1、通过活动,让学生喜爱读书
  • 12-29 团员教育评议工作总结(精选20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都是对我们工作状态的一次回顾和反思。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提升。如何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月工作总结是我
  • 12-29 给未来的信(模板20篇)
    优秀作文的逻辑严密,层次分明,能够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路。优秀作文既能够触动人心,又能够展现作者的才情和思考,以下是一些经典作文范文,供大家欣赏和
  • 12-29 学校军训后勤兵心得(热门21篇)
    军训心得是在军事训练中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的体验和反思进行总结和展望的一种文章材料,它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和提高自身能力,我觉得多写一些军训心得是很有意义的。在这
  • 12-29 学校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模板14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在一学期内对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的回顾和总结,旨在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班主任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