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六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模板22篇)

六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模板22篇)

时间:2023-11-17 08:23:26 作者:文轩 六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模板22篇)

六年级教案是针对六年级学生的教学设计,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作总结,小编整理了一些有关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六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思考教案新人教六下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1页例4及练习十八第1~3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探索,使学生掌握数线段的方法。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数线段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设疑,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请你们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并将它们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课件出现下图,之后学生操作)2.师:同学们,有结果了吗?(学生表示:太乱了,都数昏了)大家别着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评析】巧设连线游戏,紧扣教材例题,同时又让数学课饶有生趣。任意点8个点,再将每两点连成一条线,看似简单,连线时却很容易出错。这样在课前制造一个悬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同时又为探究“化难为简”的数学方法埋下伏笔。二、逐层探究,发现规律。1.从简到繁,动态演示,经历连线过程。师:同学们,用8个点来连线,我们觉得很困难,如果把点减少一些,是不是会容易一些呢?下面我们就先从2个点开始,逐步增加点数,找找其中的规律。师:2个点可以连1条线段。为了方便表述我们把这两个点设为点a和点b。(同步演示课件,动态连出ab,之后缩小放至表格内,并出现相应数据,如下图)师:如果增加1个点,我们用点c表示,现在有几个点呢?(生:3个点)如果每2个点连1条线段,这样会增加几条线段?(生:2条线段,课件动态连线ac和bc)那么3个点就连了几条线段?(生:3条线段)师:你说得很好!为了便于观察,我们把这次连线情况也记录在表格里。(课件动态演示,如下图)师:如果再增加1个点,用点d表示(课件出现点d)现在有几个点?又会增加几条线段呢?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动态演示连线过程)那么4个点可以连出几条线段?(生:4个点可以连出6条线段。课件动态演示,如下图)师:大家接着想想5个点可以连出多少条线段?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白:4个点连了6条线段,再增加1个点后,又会增加4条线段,所以5个点时可以连出10条线段。课件根据学生回答同步演示,如下图)师:现在大家再想想,6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呢?就请同学们翻到书第91页,请看到表格的第6列,自己动手连一连,再把相应的数据填写好。(学生动手操作,之后指名一生展示作品并介绍连线情况,课件演示:完整表格中6个点的.图与数据)【评析】让学生从2个点开始连线,逐步经历连线过程,随着点数的增多,得出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和总线段数,初步感知点数、增加的线段数和总线段数之间的联系。2.观察对比,发现增加线段与点数的关系。师:仔细观察这张表格,在这张表格里有哪些信息呢?(引导学生明确:2个点时总条数是1,3个点时就增加2条线段,总条数是3;4个点时增加了3条线段,总条数是6;5个点时增加了4条线段,总条数是10;到6个点时增加了5条线段,总条数是15。)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图案,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点:

有条理地表述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准备:

方格纸板、花瓣卡片、彩笔、太极图、紫荆花设计图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出示太极图、紫荆花设计图案。

师:你觉得这些图案漂亮吗?

生:非常漂亮。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

生:不知道。

生:我们学过的图形变化的方法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方法设计图案,有没有信心挑战一下?

生:有!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出示方格纸板和一个花瓣a卡片。

师:我这里有这些材料,你用什么方法能得到一整个花瓣?

生小组内讨论,自己动手摆一摆,汇报反馈。

生1:我在花瓣的右边画一条对称轴,做它的轴对称图形b,然后在它们的下面在作一条对称轴,作ab的轴对称图形cd。就得到花瓣的图案了。(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他说的好不好?好的话掌声鼓励。(生鼓掌)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

生2:我是这样做的:以点o为中心,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这样旋转三次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了。(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你的想发很巧妙啊,谁还有奇思妙想?

生3:我可以先在花瓣下面作一个对称轴,作花瓣的轴对称图形,然后整体旋转180度。(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你真棒!同学们的想法很奇妙,下面用你聪明的小脑瓜看看怎么用这个图案得到下一个图案呢?(出示教材第37页图2)。

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反馈。

生1:我把图a向右平移3格,在把图b向左平移三格,然后cd按同样的方法平移就可以得到了。

生2:我把两个花瓣分为一组,一共有两组,把他们分别左右平移两下就可以完成了。

师:哇,你的想法真是太好了。

生3:我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分为上下两部分,然后上下平移也成啊。

生4:我可以在方格中画一个圆,然后在一方格的四个角为圆心,以正方形边长的一半为半径分别话四个半圆就行了。

师:你的想法非常独到,可以脱离基本图形作图了。

下面我还有个题目想让你帮帮忙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一练”第一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移动的呢?

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2、完成“伴你成长”图案设计第一题。

生独立答题,展示交流。

3、完成“伴你成长”图案设计第二题。

生独立完成,并演示给大家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看到了很多美丽的图案,我觉得数学很神奇。

生:我学会了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设计图案。

用我们学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一幅图案,下节课拿到课堂上来展示展示。

板书设计:

图案设计。

对称旋转平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演示操作,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大家都来当裁判喽!”

演示两人骑自行车的动画,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圆形的,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其它形状的。

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

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三)反馈练习。

1、p58的“做一做”第1、3、4题。

2、练习十四的第2、3题。

(四)圆的画法。

1、学生自学,看书57页。

2、学生试画。

3、学生通过试画小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注意的问题。

4、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5、学生练习。

p58的“做一做”第2题。

(五)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教师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六)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1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1、加深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能应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六年级人教版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6页的例4和第16页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进程,掌握圆柱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渗透、体验知识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资源:

ppt课件圆柱等分模型。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

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教案

2.在这些体育项目中,你喜欢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可在课前进行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

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预设:数量的多少对比:如喜欢乒乓球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

3.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校对。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

人数。

128569。

百分比。

30%20%12.5%15%22.5%。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计算出百分比并补充表格,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的多少,还可以体现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加深百分比与绝对人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扇形统计图。

(2)乒乓球的30%又表示什么?

预设: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0%;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00份,喜欢乒乓球的占其中的30份。

(3)你能根据我们刚才计算的,把这张图补充完整吗?(教师可以逐项出示,并可以让学生根据扇形的大小来判断一下这块扇形可能表示的是哪个运动项目。)。

(4)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扇形统计图。

(5)揭题:像这样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6)想想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7)小结:扇形的大小和项目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有关。我们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来判断数量的大小。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

(1)看图说说,在这幅统计图中你还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预设:量的多少:如谁多谁少,谁和谁一样多;部分和总量的关系:如喜欢乒乓球和足球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喜欢踢毽和跳绳以及其他项目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

(2)说说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优势?

预设: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清楚直观地看到量的相对大小;可以看到各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3)小结:在这样的统计图上,我们不仅可以直观地比较各个扇形的相对大小,还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选择、补充,让学生经历扇形统计图制作的过程,使学生对扇形统计图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同时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和对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分析,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3.尝试练习。

出示教材第97页“做一做”的内容。

(1)你能看懂这张扇形统计图吗?统计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知道的?(可以根据旁边的图例来知道各个扇形代表的项目。)。

(2)说说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3)如果每天喝一袋250g的牛奶,能补充每种营养成分各多少克?引导学生用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各百分数和250g的关系,进而算出各种营养成分多少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会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较熟练地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教学重点:了解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学(导学)。

课前两分钟。

一、旧知铺垫、导入复习课。

1、说一说自己的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

出示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会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较熟练地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前置学习(自学)。

(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

(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复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有什么不足,一起讨论。

小组合作。

学习。

(互学)。

1、教学例1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

(1)说一说主图中所说的含义:

(2)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3)理解题意,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图。

(4)台风在a市的东偏南30度距离600千米的地方。

(5)图例要弄懂。

(6)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台风中心在a市的什么地方?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据表示物体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全班交流。

展示学习。

(展示)。

2、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

3、复习教学例2。

投影出示课本中主题图。

(1)观察示意图,说一说那看到了什么。

(2)说一说本题的含义。

(3)互相讨论方法。

4、完成21页中的做一做。

1)你是怎样做的?

2)集体订正。

5、学生自学教材第22页例题3.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台风的经过路线图。

(2)、同坐互相说一说台风的经过路线图。

完成教材22页的“做一做”。p23第2,4,6,7题。

集体订正。

拓展检测。

学习。

(测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出表示物体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画平面图的方法:先确定方向,再确定距离,确定距离的时候可以用一条标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的距离。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教案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六年级下人教版数学教案模板

安静悠远$的意境!体会。

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在默诵时!教师可借助相关的图片展示!将乐%诗和画结合!引起学生的联想!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境"$%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教学基本要求。

音困难的问题!并能起到保护嗓音的作用"演唱"歌曲!花非花"教学基本要求。

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演。

山月(片段!先请学生听出渔舟唱晚(演奏的乐器音色!再播放。

*!+学习双吐音%三吐音的吹奏方法"可按教科书的学习提示进行。

一些基本的练习!双吐。

低声部的双吐和三吐!尤其是连续六个双吐音!要吹得清楚%有弹性-注意最后一句。

#$中三个双吐音之间出现的三吐音!舌尖与舌根的移动要快"待吹。

奏熟练后!再逐步回原速!把歌曲的情绪吹出来"编创与活动。

歌曲有不少!如春晓(咏鹅(静夜思(等!可作为教学的导入和学生一起重温!唱一唱!

边唱电影插曲沧海一声笑(旋律!一边在七根橡皮筋上模拟古琴的演奏"*+还可选择一些简单的学生熟悉的歌曲为练习小曲!如&歌曲我和你(等"。

出琴歌的特色!又比较贴切。

行!表达了词者以超然达观的心态面对不得意的现实-第三%四句。

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旋律!似。

句的句未基本以#$为结束音!营造了#月圆之时人孤单$的情景!有着对。

沙落雁(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醉渔唱晚("&%古琴谱。

和音位的一种记谱法"我国现存唯一的文字谱是碣石调.幽兰(!

0/0个"因此学琴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和记忆指法"#%琴"歌。

作品很多!其中不乏优秀者!如秋风词(关山月(凤求凰(极乐吟(阳关三叠(苏。

武思君(渔歌(古怨(和胡笳十八拍(等"%音乐典故&高山流水觅知音。

天流水(能找到宇宙中的新#知音$//$%作者介绍。

音乐%清唱剧等各种体裁样式的音乐作品共.首"主要作品有&管。

弦乐序曲怀旧(!管弦乐。

都市风光幻想曲(!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九一八(热。

继五年级#欢乐的村寨$的主题!感受具有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风格特点的音乐之后!本课。

趣和鲜明的彝族风格特点"歌曲以#45%67%859$三个音为主要音!

加上跳动明快的节奏以及。

音乐要素的听辨能力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学目标。

一%能感受乐曲阿细跳月(和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

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教学基本要求!%导入方式&*!+可从复习聆听快乐的罗嗦(或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入手!请学生回顾彝族的民族风俗风情!然后进入乐曲主题的聆听"。

示-还可结合本课的#活页习题$!引导学生从音色%速度%力度和。

听出轻快%灵巧的中间。

奏!想象音乐表现的场景!然后再哼唱或吹奏主题!熟悉旋律-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

器!如三角铁!在乐段的长音处上奏一奏"$%完整聆听乐曲!表现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可启发学生边听边用乐器伴奏%身体律动和哼唱主题等形式来表现"!&演唱"歌曲!转圆圈"教学基本要求!%导入方式&*!+可从复习演唱歌曲月亮月光光(导入歌曲的学习"*&+也可从本课的发声练习入手!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帮助读节拍的办法!先。

些活动!如采用师生对唱或者男女生对唱的形式进行学唱!增加学生学习的情趣!感受歌曲的乐趣"。

以尝试用轮唱的形式!把歌曲推向高潮"知识与技能教学基本要求!%发声练习。

这是一首简单的三声部练声曲!旋律逐渐下行!音量逐渐减弱!表现的意境与歌词紧密结。

合"练习时要注意做到三个声部之间的均衡与协调"第一声部最后。

围绕本课歌曲转圆圈(主要音设计的编创练习!教师可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过的类似歌。

关彝族民俗风情的相关资料!然后再在课堂上交流%分享-或者请。

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在课前学习。

个音即兴唱前三拍!如#$!全班同学则唱后两拍#$"。

活动目的&在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认识"活动准备&。

画出自己想象的乐器关于乐器)))*""+板胡阮扬琴画出它的演奏动作。

用文字形容它的音色我要提出的问题""活动开始&!%播放音乐片段!学生发挥想象!在表格中画出自己想象的乐器形状"&%教师出示乐器的图片或实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形状!加深认识这些乐器"#%再次聆听音乐片段!学生根据乐器的音色为乐器分类!师生交流后归纳小结"%观看乐器演奏的视频!认识乐器"以扬琴为例!观看演奏视频后!请学生画出它的演奏动作并用文字表述它的声音"。

火把节(片段选自由王西麟的云南音诗(第四乐章"云南音诗(创作于!.-#年!时。

地区彝族人的自称"不少撒尼民歌中以#45$%#67$%#859$三音为重要组成音!独具特色"这首歌曲的旋律就是以这三个音为基础构成的!#9$音偶尔%短暂的出现只是起经过音的作用"#45$%#67$%#859$三个音互相连接组合形成连续的跳进!使音调具有活泼%跳动的特点!加上明快的节奏!音乐显得分外的生动%活跃!富有舞蹈韵律感"。

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主要是指弓弦摩擦发音的乐器!这类乐器音色柔和!擅长演奏歌。

现力!并广泛使用在独奏%重奏%合奏和伴奏中"二"胡。

中胡!是中音二胡的简称!是在二胡的基础上创制的中音拉奏乐器"形状比二胡大些!张。

于左手按音的指距较宽!因此演奏起来不如二胡灵活"可独奏或参加重奏"。

又叫#柳叶琴$!是民族乐队中重要的高音弹拨乐器"原来流行于苏北鲁南一带!外形如。

曲目草原放牧(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阮。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

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

课前统计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课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

2.在这些体育项目中,你喜欢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可在课前进行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

足球。

跳绳。

踢毽。

其他。

人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

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预设:数量的多少对比:如喜欢乒乓球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

3.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校对。

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科书第55页例2,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五第4~7题。

1.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合理、灵活地解决3个数连比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2.经历解决三个数连比的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4.在配置混泥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创造。

5.在按比例分配的过程中,感受分配方案的简洁美、理性美。

6.经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把两个数比的问题的解题方法推广到三个数连比的问题。

难点:理解三个数连比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学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导入新课

1.填空。(多媒体出示题目)

(1)小明家养了35只鸡,公鸡和母鸡只数比是3∶4,公鸡( )只,母鸡( )只。

(2)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与其他国家拥有丹顶鹤只数的比是1∶3,20xx年全世界大约有20xx只丹顶鹤,我国有( )只。其他国家有( )只。

学生回答反馈,说说怎样思考,集体评价。

2.引入谈话:怎样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生举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反馈.

交流后,老师及时做出评价)

在建筑业中很多地方也用到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独立思考再交流方法和结果,集体评价。

举例,分组讨论、反馈、交流。

1.课件出示例2:从题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学生交流获取的信息)

2.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怎样解答?

生1:前面所做的题都是两个量的比,这道题是三个量的比。

生2:可以仿照上节所学的按比例分配方法去解。

3.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4.展示学生解法,说出解题思路。

方法1:220÷(2+3+6)=20(吨)

需要水泥的吨数:20×2=40(吨)需要沙子的吨数:20×3=60(吨)需要石子的吨数:20×6=120(吨)

答:需要水泥40吨,需要沙子60吨,需要石子120吨。

方法2:总份数:2+3+6=11

需要水泥的吨数:220x2/11=40(吨)

需要沙子的吨数:220x3/11=60(吨)

需要石子的吨数:220×6/11=120(吨)

方法3:根据已有知识,用方程解。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吨,再分别求出沙子、石子、水泥应需的吨数。

解:设每份是x吨.

2x+3x+6x=220

11x=220

x=20

需要水泥的吨数:20×2=40(吨)需要沙子的吨数:20× 3=60(吨),需要石子的吨数:20×6=120(吨)

5.议一议:怎样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方法:要先求出总份数,求出每一份的量,再求出各部分的量;或者求出总份数后再看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或者设每1份的量为未知数,列方程来解答。

学生交流获取的信息。

讨论交流异同。

尝试解答,再展示交流解题思路。

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小结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方法。

在配置混泥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创造。

在按比例分配的过程中,感受分配方案的简洁美、理性美。

1.课堂活动第2题。

根据给出的这三种蛋的连比,组织学生讨论后尝试独立解题,交流解题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得出,这个问题中虽然没有给出沙子、石子、水泥的连比,但已给出了一个配料方法,根据给出的数值,可以求出这三种料的连比。

学生讨论后尝试独立解题。完成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得出:先求出现场测量的三种配料的比3:2:5,然后与要求的配料的比比较,得出:这堆混凝土不符合要求。

学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学生讨论找到方法。

独立解题,再交流解题方法。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经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想一想,今天学习的知识与昨天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谈收获。

练习十五第4―7题。

独立完成。

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渗透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教学难点:求倒数方法的叙述。

教学过程:

开车、步行有前进倒退之分,那么,倒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先来学学。

自学书本p19。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叫倒数?

2、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

3、是不是任何数都有倒数?小数有吗?带分数有吗?

1、什么叫倒数?

2、看下面四道题,你能说一些什么有关“倒数”的话。

3、存在倒数有那些条件

(1)两个数。

(2)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4、能不能说80是倒数,1/80也是倒数?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

5、概括: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6、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0.2的倒数是多少?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练习五3—8。

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已知周长求面积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课前准备:一个蒙古包图片。

教学过程:

1、师生讨论引出蒙古包,教师贴出图片让学生观察。提出:你能想到哪些和数学有关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发表不同问题的机会。

师:同学们,在草原上有一种非常特别的房子,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生:蒙古包。

师:对,蒙古包。看,老师带来了一张蒙古包的图片。

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观察这个蒙古包,你都想到了哪些和数学有关的问题?

2、提出:要计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积,怎么办?师生讨论,得出:测量直径不好测,可以测量出周长,再计算占地面积。教师给出周长数据。

师:如果要计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积,怎么办?

生:测量出蒙古包的直径,就能计算出它的占地面积。

生:不好测量。

生:测量出周长。

师:对,周长容易测。草原上的人们也想到了这个办法,他们测量出蒙古包的周长是18.84米。

板书:周长18.84米。

1、提出:已知周长,怎样求蒙古包的占地面积?学生讨论,理清思路后,自主计算。

师:现在知道了蒙古包的周长,怎样求蒙古包的占地面积呢?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师:谁来说说已知圆的周长是多少,怎样求圆的面积?

生:先利用圆的周长公式求出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出面积。

学生说不完整,教师参与交流。

师:解题思路大家都清楚了,请同学们在本上算一算这个蒙古包的占地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

生:我先计算出蒙古包的半径,列式2×3.14×r=25.12求出r=4,再计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积3.14×42=50.24(平方米)。

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板书:

蒙古包的半径:

2×3.14×r=25.12。

r=25.12÷6.28。

r=4。

蒙古包的占地面积:

3.14×42=50.24(平方米)。

如果出现先算出直径再求面积的方法,教师首先予以肯定,然后提示。已知周长求面积,先直接求出半径,计算比较方便。

1、“练一练”第1、2题,蒙古包占地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并解答。

师:我们解决了蒙古包的占地问题,下面,请看练一练第1题,自己读题,并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做法,这个蓄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生:我先求出这个蓄水池的半径3.14×2×r=31.4求出r=5,再计算蓄水池的占地面积:3.14×52=78.5(平方米)。

师:看第2题,求花池的面积。自己解答。

交流时,请学习稍差的学生回答。

答案:3.14×2×r=18.84。

r=3。

3.14×32=28.26(平方米)。

2、练一练第3题,提示学生思考木桶铁箍长是底面的什么,再计算。师:请同学们读第3题,想一想,这个木桶铁箍的长是这个木桶底面的什么?再解答。.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答案:。

3.14×2×r=100.5。

r=16。

3.14×162=803.84(平方厘米)。

生:就是把树锯断后的圆面。

师:树木的周长相当于这个横截面的什么?

生:周长。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课下解决。可以几个人一起测量,也可以自己完成测量,然后计算出那棵树的横截面面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数学问题,可以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只要你多观察,多动脑,就一定会越来越聪明。下面看问题讨论中的问题。自己读一读。

学生读题。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意见,都不做评价。

1、让学生阅读“问题讨论”的内容,启发学生按照聪聪的思路进行小组讨论和试算。

师:怎么研究这个问题呢,聪聪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假设铁丝的长度。比如,铁丝长1米,2米或3米,4米等,实际算一算,再看看结果是什么。好,现在同学们小组合作,按聪聪的办法算一算。

学生合作研究,教师参与指导。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假设。如:(1)假设铁丝长1米。

正方形的边长:1÷4=0.25=25(厘米)。

正方形面积:25×25=625(平方厘米)。

圆半径:100÷2÷3.14≈16(厘米)。

圆面积:3.14×162≈803(平方厘米)。

结论:圆的面积大。

(2)假设铁丝长2米。

正方形的边长:2÷4=0.5=50(厘米)。

正方形面积:50×50=2500(平方厘米)。

圆半径:200÷2÷3.14≈32(厘米)。

圆面积:3.14×322≈3215(平方厘米)。

结论:圆的面积大。

(3)假设铁丝长4米。

正方形的边长:4÷4=1(米)。

正方形面积:1×1=1(平方米)。

圆半径:4÷2÷3.14≈0.64(米)。

圆面积:3.14×0.642≈1.29(平方米)。

结论:圆的面积大。

3、提出:长方形和圆周长相等时,哪一个图形面积大?师生讨论,使学生了解,圆的面积大。

师:我们以前研究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相等时,正方形的面积大,今天我们又知道了正方形和圆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大,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长方形和圆的周长相等时,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说出判断理由。

生:肯定圆的面积大。假设长方形、正方形、圆周长都相等。圆面积大于正方形,正方形面积大于长方形,那圆肯定大于长方形。学生说不完整,教师说明。

六年级数学教案

1、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

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抽取问题。

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

一、教学例。

1、猜一猜。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2、实验活动。

(1)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有可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2)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一定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3、发现规律。

启发:摸出球的个数与颜色种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不难发现: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做一做。

第1题。

(1)独立思考,判断正误。

(2)同学交流,说明理由。

第2题。

(1)说一说至少取几个,你怎么知道呢?

(2)如果取4个,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1、3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比例的基本质性。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

多媒体课件。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和5:2。

1/2:1/3和6:4。

和1:4。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60:40。

内项:6o。

外项:40。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让学生再写出几个比例。

如::=60:40。

外内内外。

项项项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师作适当的补充)。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

两个内项的积是。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1

两个外项的积是。

两个内项的积是。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60/40。

3.。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学生归纳。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填一填。

(1)1/2:1/5=1/4:1/10。

()()=()()。

六年级数学教案

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合理选择用不同统计图来未表述。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名称优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1)绿荫小学xxxx-xxxx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2)xxxx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3)xxxx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第(1)小题

(1)绿荫小学xxxx-xxxx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绿荫小学xxxx-xxxx年校园内

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

第(2)小题

(2)xxxx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这题给出了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这些信息。但用扇形统计图更能直观地看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第(3)小题

(3)xxxx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这题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为什么不能用其他的统计图?

1、在林业科学里,通常根据乔木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分成不同的类型。

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情况。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哪种更直观些?

2、完成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

3、完成练习二十一第5、6、7、8题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应该注意些什么?

六年级数学教案

对于一些组合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学生容易出错。

学情分析。

还需加强概念的教学,从而提高上课效率。

学习目标。

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便于查漏补缺。

导学策略。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测试。

2、评析。

3、总结。

考试。

听老师讲解题目。

教学反思。

学生的概念不是理解的很透和解题习惯不好是失分的重要原因。

百分数的应用。

一、单元教学的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以及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内容:百分数的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三、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

整理与复习学到的知识,试一试第1题。

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的整理和归类。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以前学过的'知识和计算方法。

2、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

导学策略。

练习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引入。

1.问:以前几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指名回答。

2.师生一起归纳、整理几个单元所学内容。

3.揭示课题。

4.请学生把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写下来。

5.与同学进行交流。

二.展开(要多设计一些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让题目靠近学生生活。)。

1.根据学到的知识,请学生提问题。

2.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3.与同学进行交流。

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三.综合应用。

投影出示p66练一练第1题。

先4人小组中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最后,教师讲解。

三.总结。

四.作业。

学生指名回答。以前几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把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写下来。

与同学进行交流。

根据学到的知识,请学生提问题。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与同学进行交流。

先4人小组中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很好。

教学心得体会: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学生更喜欢。

六年级数学教案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打折销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并不感到陌生,但在促销活动中选择最佳消费方式,要运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懂得“满100元减50元”的促销方式,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如打五折实惠;如果总价是整百元的,那两种促销的方式优惠的结果是一样的,但要得出这种结论,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运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去分析、交流、比较才能解决。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含义,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表述,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促销方式的计算方法,接下来要由学生独立完成两种购买方式所要支付的钱,并通过比较来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提问“一件物品打九折出售”表示什么意思?

2、生活中,是不是所有的优惠都是以“几折”来表示的呢?

3、购物中优惠的形式有很多种,我们要做一个精明的小买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购物中的折扣问题。(板书:购物中的折扣问题)。

二、教学新知。

(一)出示例5: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1、根据这些信息,学生提问题。

教师板书: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哪个商场省钱?

2、分析问题,理解题意。

(1)结合题目给出的数学信息,哪些是关键的?

(2)怎样理解“满100元减50元”?

(3)不足100元的部分呢?怎么办?

3、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看能否解决黑板上的这两个问题?

4、交流并汇报方法。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解决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的算式,并解释。

5、启发思考,辨析原因。

(1)满100元减50元,少了50元,也是打五折啊,怎么优惠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什么情況下两种优惠是一样的呢?

6、小结:在今天的折扣问题中,我们知道了优惠的形式有很多种,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的是“满100元减50元”和打五折的区别:

(1)“满100减50”,就是够100才能减50,不够则不减。

(2)打五折实际售价都是原价的50%,不满100元的也能按50%计算。

(3)售价刚好是整百元的时候,两种优惠结果才是一样的。

三、练习巩固,提高能力。

1、做一做。

某品牌的旅游鞋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每满100元减40元”的方式销售,在b商场打六折销售,妈妈准备给小丽买一双标价120元的这种品牌的旅游鞋。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同学们,在今天学习的折扣问题中,我们知道了不同形式的优惠有很多种,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的是“满100元减50元”和打五折的区别。

六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一、引入新课。

1、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接着电脑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揭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2、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立体图形。

指出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像这样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的形状就是立体图形(电脑显示若干立体实物)。

问: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呢?在这里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呢?

3、举例。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的物体实例。

师:要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都是长方体,就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出示例1:

(1)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长方体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具,回答上面的问题。

(2)抽象图形。

说明: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所以通常这样画长方体。

(师边讲边画长方体的直观图,注意要规范。)。

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图上哪3个面是我们能直接看到的`?另外3个面在哪里?

2、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结合直观图逐一向学生介绍棱和顶点,并及时在图中作出标注。

(2)同桌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纸盒,互相指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电脑分别显示面、棱、顶点这三个部分,加深印象。

3、长方体的特征。

出示: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长方体有什么特点,讨论后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特点。

(1)面的特点。

长方体有几个面?谁能迅速的数出长方体的6个面?比较哪一种方法好?

长方体的6个面是什么形状的?还有不同看法吗?这两个面的位置是怎样的?(可结合拍手理解“相对”)。

(还可以出示预先准备好的纸盒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体的一种特殊情况,一般来说,长方体的每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形状相同,大小一样,可以用这四个字(出示:完全相同)来代替。(电脑演示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这个特点)。

(2)棱的特点。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呢?谁能给大家介绍一种很快的数出这12条棱的方法?

如果有学生是分组来数的,可以结合长方体铁丝框架数一数。想一想:每组有几条棱?每组4条棱的位置是怎样的?相对的棱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电脑显示棱的特点)。

(3)顶点的个数。

长方体有几个顶点?你是怎样迅速数出来的?

(4)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让学生看着自己的长方体纸盒说说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什么特征。

**小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一个长方体的面可以分为3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4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4、学习长、宽、高。

(1)问: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吗?

指出:长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师边讲边标注)。

(2)学生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量出它的长、宽、高。

5、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2)学生交流后,让他们小小组去探究。

(3)全班交流。

6、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1)观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明确: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由于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所以它的棱的长度不分长、宽、高了,就叫做棱长。

(2)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

7、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第10—11页的内容。

1、练习一第1题。

看图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结合第3个图形再说说这个长方体的面的形状有什么特别之处。

2、练习一第2题。让学生说一说。

3、练习一第3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各问题,并说说怎么看出来的。

明确:这个长方体前后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的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4、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判断摆出的这几个几何体分别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再让学生互相指一指每个几何体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说说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

5、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这儿有一个关于长方体特征的顺口溜。大家可以轻声读读。

出示:

长方体立体形,8顶6面十二棱;

棱分长、宽、高,每组四条要记好;

6个面对着放,对应面都一样。

在家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玩具或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它的面、棱、顶点;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个长方体并涂上或画上喜欢的图案。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学内容:p3例3、“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6—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资源:学生每人准备正方体、长方体纸盒各一个、剪刀。

学生按小小组分别准备教科书14页思考题中所需的若干张硬纸(每种6张)教学过程:

1、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师:这节课,我们要继续研究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1、让学生看教科书3页,像例3那样,将有关的棱用红线描出,并按照例题所示的步骤进行操作,得到正方体的展开图。

2、把展开图再复原成立体图,再进一步展开、复原,让学生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

3、让学生独立一剪,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得到的展开图,在交流中认识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并思考展开图中的各个面与原来各个面的关系。

4、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

拿一个长方体纸盒,沿着一些棱剪开,看看它的展开图,先从自己的展开图中找出长方体的3组相对的面,然后在其他同学的不同的展开图中找。最后让学生观察相对的面在不同的展开图上的分布情况,发现其中的规律。

4、“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在观察展开图的基础上,先在图中标注下面、后面、和左面,并说明自己的理由。然后将展开图复原成立体图来检验。

第2题。

(1)出示各展开图,引导学生先想像把展开图复原成立体图的过程,再判断。

(2)把教科书117页的图形剪下来试着折一折从而验证自己先前的判断是否正确。

1、练习一第6题。

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展开图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对于不能围成长方体的图形要说明理由,最后再进行操作验证。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选择,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明选择的根据。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纸,先启发学生思考: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至少要用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再让学生操作。然后说说有没有找到什么规律。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数的认识”的过程。

2、能对学过的数进行较系统的整理,进一步掌握数的知识,发展数感。

3、积极参加自主整理的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课前预习:

小组合作,交流整理:

回顾以前学过那些数,各举五例。分析不同类数之间有何关系。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回忆数的认识

1、回顾数的意义。

师:你学过那些数?

(生回答)

师出示卡片,生齐读。师:举例说明这些数可表示什么?

(生回答)

2、数的分类。

完成问题(1)。

师:把上面的数填到合适的位置

(生回答)

师:每种类型的数,除了上面几种类型,你还能举出其它的吗?

(生回答)

3、数的互化

呈现表格,完成数的互化,交流做法。

4、数的大小比较。

学生自主完成。

5、适时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复习到数的哪些知识?

(生回答)

二、整理回顾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1、引出问题。

(生回答)

以上问题,我们运用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倍数和因数)

明确:我们一起回顾和整理倍数和因数。

2、小组合作,梳理知识。

师:以小组为单位,将学过的“倍数和因数”知识整理下来。同学们认真讨论,由组长记录,一会儿我们要比一比,看一看哪一个小组整理的`更加完整、科学合理。全班交流。

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师: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为什么先学因数和倍数?

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

师:倍数和因数是基础,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今天整理出来的倍数和因数脉络图使这部分知识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

三、复习正数和负数

师出示亮亮家4月份收支情况记录。

学生阅读题目内容。

出示问题(1)。

提醒学生估算时要注意的问题。(生回答)师:(生回答)师:(生回答)

出示问题(2)。

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学生自主完成问题(2)。

全班交流。

交流时重点关注怎样用正负号表示收支情况,以及怎样基数按每次结余。

四、人民币上的号码

1、让学生拿出自己身上的人民币。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你的经验大胆回答。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问题?

六、课堂作业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过程。

2、能对四则运算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算定律进行归纳和整理,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3、体验自主整理数学知识的乐趣,提高计算能力。

课前回顾:

我们学过那些计算?分别写出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的算式各一道,并计算出结果。小组内交流计算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四则运算

1、师: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计算?

生回答。

小组长汇报本组在课前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2、议一议

出示问题(1)生归纳整理。

出示问题(2)生举例说明0和1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生整理汇报。(注意提示0不能做除数)

3、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加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生回答。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归纳出加减法互为逆运算。

同样的方法总结乘除法的关系。

说一说

师:上述关系在计算中有哪些应用?

启发学生回答,(进行验算、解方程等)

二、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律

1、师: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

小组讨论,自主总结,并写出字母表达式。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计算后交流做法,注意能简算的要简算。

3、估算。

先让生独立思考并判断,再回答是如何判断的。

师生共同讨论怎样想,需要几个步骤。

计算问题(2)时可用竞赛的方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回顾了什么内容?需要注意什么?

六年级数学教案

1.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挂图。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米分米厘米。

(3)我们认识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板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提问:你能猜出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引出课题: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自主探索验证猜测。

1、教学例11。

(1)挂图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和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

(2)提问: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否相等?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根据两个正方体棱长的关系作出判断,即:1分米=10厘米,两个正方体的棱长相等,体积就相等。)。

(3)用图中给出的数据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

学生分别算一算,然后在班内交流: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板书:1立方分米)。

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板书:1000立方厘米)。

(4)根据它们的体积相等,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板书:=)。

(5)谁来说一说,为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提问: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板书: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引导学生把棱长1米的正方体和棱长10分米的正方体进行比较,并通过计算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三、巩固深化。

1、出示书第30页的“练一练”。

学生先独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把体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2、出示练习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班内交流:说说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有什么联系?

而它们的进率是不同的,你能说说它们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分别说多少呢?

3、出示练习七的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指出:面积单位换算与体积单位换算的区别,它们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不同。

4、出示练习七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结合前两题说说怎样把高级单位的数量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量,再结合后两题说说怎样把低级单位的数量换算成高级单位的数量。

5、出示练习七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范文推荐
  • 11-17 单位参加培训总结报告(实用18篇)
    单位的存在和发展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下面是一些国内外知名单位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我在培训期间担任学员自律管理委员会卫
  • 11-17 品质转正申请书(模板18篇)
    更多申请书要体现你的独特性和个人价值观,同时也要与目标机构的需求相匹配。下面是一些值得学习的更多申请书范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尊敬的公司领导:我于20x
  • 11-17 志愿者自我介绍(专业20篇)
    自我介绍是展示你的独特性和个人魅力的方式,它能够吸引他人对你的注意。自我介绍是个人交际的一部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我介绍用语和句子,希望能帮到你。我叫xx,是x
  • 11-17 军训中途心得体会大全(21篇)
    军训心得体会的撰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军训心得体会,希望可以给正在进行军训的同学们一些参考
  • 11-17 个人晋升申请报告大全(17篇)
    通过撰写报告范文,可以提高自己对所研究领域的理解和认识。在这里,我们为您提供了一些经典的报告范文,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报告写作的要领。尊敬的中心校领导:我叫赵,男
  • 11-17 产科病房护理工作计划(模板16篇)
    护理是一门细致入微的医学技术,它关注病人的健康和舒适。要尽量客观真实地描述护理过程中的细节,避免主观情感的干扰。以下是一些关于护理教育的案例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
  • 11-17 公务员月度工作总结(实用15篇)
    公务员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公务员的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材料。下面是一些公务员工作总结范文的集合,希望对大家撰写工作总结有所启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 11-17 麻醉科护士年终个人总结(模板15篇)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和成长。如果你正在苦恼于写个人总结,不妨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范文,或许能让你有所启发。南丁格尔说:护
  • 11-17 高三舞蹈生集训心得体会(精选1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过去所经历的事情进行思考和反思的重要方式之一。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第一段:介绍舞蹈集训背景
  • 11-17 学前班教师学期工作总结(精选16篇)
    通过教师工作总结,我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成果和不足进行客观分析,找到提升的方向。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几篇经典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或许能对你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