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最新乘法运算定律课后反思 运算律教学反思(模板5篇)

最新乘法运算定律课后反思 运算律教学反思(模板5篇)

时间:2023-09-25 14:23:46 作者:文锋 最新乘法运算定律课后反思 运算律教学反思(模板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乘法运算定律课后反思篇一

学生从二年级就开始接触乘法计算,对乘法积累了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对于乘法定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定律和运用乘法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这才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进行验证、总结应用的思路进行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的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学习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之前,学生对整数乘法运算律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让学生处于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突破、超越。

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与外化运用的认知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工作中,并对照开学初的计划,我从以下方面加强改进日常教学:

1、注重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入手。如:紧密联系整数乘、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把整数运算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来。

2、注意教给学生运用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如在简便运算中,让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和用运算律计算,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规律具有的普遍意义,又能对这些知识得到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

3、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题能力,能解决小数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注重后进生双基的补习,让培优转差落到实处,以提高整体水平。

虽然班级的基础偏差,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但只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日常加强题组训练,突破难点,培养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更好基础。

乘法运算定律课后反思篇二

数学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告诉”,把内隐在学生口算中的乘法分配律显性化并成为学生的自觉认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要让学生经历“观察——体验——猜想——验证”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索发现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获得一些经验和方法,培养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提升对生活的认识,感受自我生命的价值。由此,我紧紧把住乘法分配律教学的魂,充分挖掘乘法分配律的可探究资源,让学生多次经历有序观察、大胆猜想、小心验证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升华,感悟人生哲理。

(在比较从生活实践应用中得到的两个等式(40+3)×25、40×25+3×25和(40-3)×25、40×25-3×25 的不同点后)

师:由此,你能提出什么猜想?

生:(a-b)×c、 a×c-b×c

师:这个猜想能成立吗?怎么办? 师:好!那就让我们举例验证一下,开始。 (学生举例后,请 2~3 名同学上台汇报展示)

师:由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你还会想到什么?

师:同学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想,让我们带着这些猜想课后继续探讨,相信还会有许多惊人的发现。

师: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分配律的?

生:首先对几道简单的口算题进行有序的观察,然后大胆地提出猜想,用举例的方法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发现了乘法分配律。

师:是啊,几道简单的口算题,让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运算律——乘法分配律。同样,简单的生活现象,也能生发出伟大的发明与发现。(图片配音展示)英国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生活现象中引发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伟大的经典力学理论体系;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从鸟的飞行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实现了人们翱翔蓝天的梦想。可以这样说,平凡中孕育着伟大。

师: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们要学会用心观察。

生:我们要对生活充满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一切发现的基础。

生: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师:是啊,只要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大胆猜想,小心求证,也可能会有许多惊人的发现!让探索成为我们永恒的追求!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对老师和同学说的?

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究,我们就会发现许多没有发现的知识。

乘法运算定律课后反思篇三

结合学校组织骨干教师教学观摩研究课活动,我于20xx年5月6日上了一节教研课—运算律,现根据教学情况作出如下教学反思。

1、根据总复习课的特点和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处理,各环节安排了相应的补充内容,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实际和需求。开头安排了口算练习,对常见的题目进行了口算(得数是整十或整百),为学生下一步应用运算律奠定一定基础。

2、教材内容一开始强调的是整数的运算律,然后才过过渡到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其它数。实际上学生都已经经历过知识的迁移过程,所以我觉得根本就没有必要再走这种简单重复的过程,应该统称为运算律比较恰当。

3、我重视强调了用文字来表述运算律,以加深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复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律。

4、用字母表示运算律时,我作了一些调整和补充,如加法结合律:a+b+c=a+c+b=b+c+a乘法结合律:abc=acb=bca乘法分配律:ac+bc=(a+b)cac-bc=(a-b)c。其实运算律的表述不应该仅局限于两个数或三个数相加或相乘。

5、让学生直接记笔记,培养听课记笔记的习惯。

6、多给学生进行练习、演示和展示,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查找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

1、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特别是对练习题的.安排上还做的不好,没有很好体现练习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实效性,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没有进行及时提炼和解决,还一定存在部分学生的问题还没有暴露和展示出来。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细节着手,教师在读书、写字、一言一行上要做好示范带头作用。

3、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没有给予充分的考虑和安排,没有从时间、空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学生活动空间被教师压缩了。

4、少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得到教师合理的关注和引导,也没有得到小组同学真诚的关心和正确的帮助。

乘法运算定律课后反思篇四

如,学习加法和乘法时,用交换加数或乘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验算加法或乘法;口算12×3时,先算10×3=30,2×3=6,再算30+6=36。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把已经积累起来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并应用这些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你,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经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对不同解法的比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再通过举例、比较和分析,完成对运算规律的有意义建构。这样,通过现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把自身经验系统中的感性认识抽象成形式化的数学结论。

使得规律的表达更准确、简明、形象。这样安排教学,有利于初步感悟归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获得初步的符号意识,感受数学表达的严谨和简练,也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做一些准备和铺垫。

学习和探索运算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有关运算的理解,而且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解决计算问题的策略,使计算方法更简便、更灵活,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之后,我根据教材提供线索专门设置不同计算方法的简便计算,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计算经验解决问题。我主要设计这两类题型:127+203 354+103 417+305 468+103 639-128-72 523-(23+46) 156-56-44有其容易出错的题目,主要从算式的意义上让学生理解简便计算的合理性。

众所周知适当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帮助他们体验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感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教学时精心选择练习,主要是相遇问题以及相关结构的习题,如:

这类问题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不同解题方法中感受乘法分配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积累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

本单元的 “探索与实践”第12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解决问题时需要应用

加法和乘法运算律、平均数等有关知识。教学时我更多地关注计算的过程,提醒学生怎样计算会更简便,而且又正确。解题过程如下:

纵观解题过程,看似步骤较多写起来较麻烦,但是整个过程全部口算完成,不会出现半点差错。我相信如果教学中能有较多类似的关注,学生的计算能力会有质的飞跃。而且这样的问题再也不需要写出太多的步骤。

再如:适当补充乘法分配律的拓展练习 58×58+41×58+58 174×63+74×63 59×101-59知识源于积累,在学习中要不断提醒学生做个有心人,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才能正真学到数学的奥妙和真谛。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点滴进步,鼓励他们,真正地为学生发展着想,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乘法运算定律课后反思篇五

1.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本节课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需要,为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通过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对两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国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理加法运算率产生的形成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学习加法运算律之前,学生对四则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注意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超越。

3.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

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运用的认识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不足之处:

1. 在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应该再放开一些,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律。

2. 安排这两个运算律教学时采用的都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因此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也应该让学生多举些列子,让学生去评价举的列子好不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合是把可以得出整百整十的数放在一起,而不是随意的乱编。然后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