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最新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读后感 爸爸的花落了读后感(优质8篇)

最新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读后感 爸爸的花落了读后感(优质8篇)

时间:2023-10-16 13:46:58 作者:翰墨 最新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读后感 爸爸的花落了读后感(优质8篇)

感恩是一种品质,它能让我们向善向上,成为更好的人。此外,写感恩文章需要注重结构的合理安排,让文章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这里有一些感恩总结的精选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读后感篇一

今天,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读了林海音的短篇小说《爸爸的花落了》,听完后,我感动至深。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在林海音小学毕业的时候,她的父亲,却静静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是的,他得了重病,但在他那双深陷在眼窝里的眼睛里,没有恐惧、没有惊慌、没有绝望、没有后悔,也没有失落和不满足,有的只是平静和由衷的对人生的满足。后来,当她代表着年级致辞、领证书时,当她把父亲交给她的.钱袋寄给在日本的叔叔时,她万万没有想到,在她很高兴地认为她做到了父亲要她做的——什么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总会闯过去的的时候,她的父亲,那位曾因她一次想逃学而狠打了她一顿,一位令人敬畏的男子,终于抵抗不住病魔残忍的侵略,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我震撼了。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种亲情,还寄托了英子对父亲那深深的怀念和眷恋之情。

正是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激励着我去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去珍惜他们对我的爱。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我不想让我的人生中留下太多的遗憾,因为人生,正是像散文家林清玄所说的那样,是在水上写字,是虚假的,你没有办法在它上面留下永恒的痕迹,人生的悲欢离合,都只是在水上写的字,过去的就过去了,你想留也留不住,想追也追不着,想改也改不了,想忘也忘不掉......所以,如果在人生中留下了遗憾,是否也会像在水上写的字一样,没有深刻的痕迹,只留下了一丝墨迹,想扩展成字是不可能的,但流水飞逝,你想擦去它也没办法了。生命之花的枯萎我们没法阻止,最多,只能挽留,只能拖延它枯死的时间而已,要死的就注定要死,怎么挽救也无济于事。

但是,难道我们就为这朵花儿的枯萎而伤感一辈子么?不,也许——怀抱一颗淡然的心,用一个微笑轻轻带过一生。幸福也好,悲伤也好,一个微笑带过,就那样从容,那样淡然。也许生命就该如此,不论是什么,都从从容容地面对,然后潇潇洒洒地离开。然后,在花落的某一天想起,微微一笑,要淡然。

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读后感篇二

今天,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读了林海音的短篇小说《爸爸的花落了》,听完后,我感动至深。

我震撼了。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种亲情,还寄托了英子对父亲那深深的怀念和眷恋之情。正是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激励着我去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去珍惜他们对我的爱。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我不想让我的人生中留下太多的遗憾,因为人生,正是像散文家林清玄所说的那样,是在水上写字,是虚假的,你没有办法在它上面留下永恒的.痕迹,人生的悲欢离合,都只是在水上写的字,过去的就过去了,你想留也留不住,想追也追不着,想改也改不了,想忘也忘不掉……所以,如果在人生中留下了遗憾,是否也会像在水上写的字一样,没有深刻的痕迹,只留下了一丝墨迹,想扩展成字是不可能的,但流水飞逝,你想擦去它也没办法了。

生命之花的枯萎我们没法阻止,最多,只能挽留,只能拖延它枯死的时间而已,要死的就注定要死,怎么挽救也无济于事。

但是……难道我们就为这朵花儿的枯萎而伤感一辈子么?不,也许——

怀抱一颗淡然的心,用一个微笑轻轻带过一生。

幸福也好,悲伤也好,一个微笑带过,就那样从容,那样淡然。

也许生命就该如此,不论是什么,都从从容容地面对,然后潇潇洒洒地离开……

然后,在花落的某一天想起,微微一笑,要淡然。

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读后感篇三

对于线索的把握,学生较容易把握,但书上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亲情你们能谈谈吗?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学生虽然有个别发言的,但不够热烈,也就是说在拓展延伸这方面,老师引导的不够深入,学生还不能从课文中真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是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为了把“世上只有爸爸好”这样的口头禅作文说好,是否前面变布置,也许效果好些,假如今后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会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读后感篇四

终观本课教学,我觉得比较成功的是抓住情感这个突破口,通过反复的读去引导学生完成与文本的积极对话,先用情牵住学生的.思维,深入其中,教学设计上注意力步步为营、逐层深入、由易而难。引导学生以欣赏的眼光去解读文本,发现文章的情感美、结构美和标题美,充分感知文章美的因素。通过阅读探究反思去获得精神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

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读后感篇五

在此试讲,遗憾的是,仍旧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教师的激情依旧不够,声音太轻,前后的节奏把握不一致。

2.虽说从写作手法上提到了插叙,但是缺乏必要的铺垫,没有合乎情理的过渡,显得很突然。

3.仿写这个环节学生文笔不错,然而是否为文本服务,本意是要赞美父爱,但学生的写很空洞,语言华丽但意义不大。

4.再次出现课堂时间剩余,情急之下提到文章以花儿为线索,但没有讲透,只是为了拖延时间而设计问题,没有必要,有伤大雅。

5.角色配音突然出现,不自然很突兀,到底如何用好它?

一系列的问题再次出现在我的眼前,怎么办?

不自觉中,想起了“顶碗少年”,他在遭受第一次失败以后,又尝到了失败的苦果,如果第三次还失败该如何是好,怎么去面对?……最后大家求同存异,细节的地方再三斟酌,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2.在凄婉忧伤的音乐中,学生再默读文章,思考英子回忆了哪些事?再次强调英子是参加毕业典礼而想到的往事,单刀直入“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继续的?这样什么写作手法就脱水而出了,通过边思考边讲授完成“插叙”这个目标。

3.结合板书,让大家思考英子印象最深的事是哪件事?这件事中父亲给你的印象?学生定能回答到“严厉”,那么老师顺水推舟问“文章中是如何描写父亲严厉的?”圈划思考交流。“爸爸为什么对英子如此严厉?”“爸爸的严厉有作用吗?”……这样一个大问题被肢解成几个小问题,不仅明确,可操作性也强。

4.仿写固然很好,如不能恰到好处的去用,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如此可敬可爱的父亲,在英子捧着毕业证回家的时候,他却悄然离去了,英子一定有很多话要和爸爸说,如果你是英子,你能写出她的心里话吗?”这样设计取代仿写,更能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受到感染。

5.作业设计着眼为下次课服务,“文中几次提到花,‘花’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呢?”很巧妙地一个连接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深思熟虑的问题,也为下次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读后感篇六

当我怀揣着对青春花季的美好回忆,怀揣着让我的学生们懂得成长,学会成长的美好愿望开始上课,课堂上我尽情地释放着自己,与故事中的主人翁同悲同喜,与我的学生共声共气。当我站到讲台上的时候,《城南旧事》一书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一下子就牢牢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爸爸的花生落了》一文就在英子对童年的无知与困惑中,悄悄拉开了帷幕。一切都在按教学计划正常的进行着。英子逃学赖床不起的倔强与反抗,被爸爸强而有力的大手鞭打得面目全非。英子内心的懒惰与懈怠,对学习的妥协与退让,被爸爸无情的“家庭暴力”剔除得一干二净,又被爸爸一件夹袄两个铜板的关心温暖,融化得无影无踪。这时学生告诉我,成长就像一棵小树,需要阳光雨露,也需要狂风暴雨。这是成长的必然经历。此时此刻我的心中暗自窃喜,看来学生对成长的理解还比较深刻。似乎学第一课时对成长的肤浅理解,还像初春的河水,仅仅融化了一层层薄冰,而今天不仅冰雪消融,那即将汹涌着的义无反顾朝前奔流的河水也初见端倪。我嘴角流露着掩饰不住的笑意,在课堂上尽情地流淌。真正的成长其实并不难,我们要学会在别人的故事中对照自己,坚定自己,完善自己。

接下来,英子独自去银行闯练的坚强,在毕业典礼上的骄傲,离别的感伤,爸爸去世前的从容与镇定。这成长中的苦痛与历练,都足以让英子成长为一个可以独自面对生活坎坷与艰难的大人。这一切让学生都体会到了,成长的责任与些许的沉重,在那一张张略显稚嫩的脸上写得清清楚楚。我以为学生和我一样,对成长有了一个客观而深刻的认识。当我提问:你是如何看待成长的?大家说得头头是道。没有成长,哪来成熟?没有成长,哪能独立?成长就如同喝一杯苦咖啡,开始苦得无法比喻,随之而来的是整个人的脱胎换骨。我也频频点头,以为成长这条河已经在每个学生的心里悄悄流过,浸润着,流淌着。

这剩余的几分钟是课堂机动时间,而我所提出的问题也仅仅是在不脱离教学内容基础上的,和学生的一次心灵互动。这个问题一提出,我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大家激情澎湃地回答,渴望着大家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气宇轩昂、踏实稳健。可教室里却出奇地寂静,好象时间在此刻突然停住。这个看似多余的提问竟然像重磅炸弹一样,炸出了孩子们内心世界中鲜为人知的一面。接下来发生的一切让我措手不及。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似乎面有难色,于是我陆续叫了几人回答,答案却如出一辙:不想长大!有的说自己长大了,父母就老了,也许就和英子的爸爸一样离开自己,那时自己是多么孤单无助,不想面对生离死别的伤痛。有同样想法的,班级有廖廖几个人举起了手,这难能可贵的孝心如此可怜啊!

有的说不想长大,因为要自己洗衣服做饭,还要找工作,工作又那么难找,不但要自己挣钱养活自己,还要养活父母。有的说看到了父母为家庭、为孩子太苦太累了,尤其是抚养孩子,教育孩子费心费力的,自己不想走同样的路。有的说长大了还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一切都需要自己一个人扛。我想也许这只是个别现象。再叫两个我心目中有思想有觉悟的尖子生来回答,可结果却惊人的相似。我再一调查,班中竟有多半同学不愿长大!究其原因是不想独自面对生活的压力,不想别人只想自己。也有个别的人说愿意长大,可以不用父母管,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拥有绝对的自由。

一时间我觉得心情好沉重,成长是一个多么值得人期待的过程,多少脚步会因此变得坚定,多少梦想会因此得以实现,可他们竟然不愿意!这一个又一个斩钉截铁的“no”让我沉默了,这就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吗?他们在课堂上对成长看似深刻的理解,难道只是纸上谈兵吗?在这些衣食无忧的孩子身上,责任和勇敢跑哪里去了?无私和奉献又藏哪里了?难道他们真的是一群贪图享受的寄生虫吗?我一时语塞,脑海中穿梭着一个又一个似曾相识的画面。多少次上学的时候看见家长们给孩子拿着书包,放学路上自行车、面包车、轿车望眼欲穿的等待着自己的孩子。回到家后,满桌的美味佳肴等待着满足孩子们饥饿的嘴巴。看看这些连自己衣服不洗,被褥不叠,更别提拖地、洗碗的娇孩子们,是不是我们大人本身给孩子的太多,太多了?把钱、时间、爱全都给了孩子,该给的给了,不该给的也给了,却从不从他们身上索取什么!可孩子们呢,只知道从家长那里拿快乐、拿幸福、拿满足,却从不给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多么不切实际。一路走来,他们拿什么长大呢?一切都是享受,一切都是给予!而一切都是瞬息,一切又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无法挽回的叹息!

是孩子们错了,还是我们错了?回想过去当住宿生想家想得痛苦流涕时,有几个家长硬下心肠任凭孩子一去四五天,让他们自己走过孤独,迅速独立;当孩子在学校和同学有一点点摩擦,家长却非要出面调节,完全剥夺了孩子享受挫折的权利;当孩子在学校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一顿时,总有人在心里暗暗担心孩子是不是在学校受气。是啊,有家长这么好的庇护伞,还长大干什么呢?就一直躲在这有力的翅膀下好了!也难怪我们的孩子长不大,我们大人又何曾给了他们长大的空间?“给”与“拿”之间,是教育,是真正爱的教育!

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读后感篇七

当我怀揣着对青春花季的美好回忆,怀揣着让我的学生们懂得成长,学会成长的美好愿望开始上课,课堂上我尽情地释放着自己,与故事中的主人翁同悲同喜,与我的学生共声共气。当我站到讲台上的时候,《城南旧事》一书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一下子就牢牢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爸爸的花生落了》一文就在英子对童年的无知与困惑中,悄悄拉开了帷幕。一切都在按教学计划正常的进行着。英子逃学赖床不起的倔强与反抗,被爸爸强而有力的大手鞭打得面目全非。英子内心的懒惰与懈怠,对学习的妥协与退让,被爸爸无情的“家庭暴力”剔除得一干二净,又被爸爸一件夹袄两个铜板的关心温暖,融化得无影无踪。这时学生告诉我,成长就像一棵小树,需要阳光雨露,也需要狂风暴雨。这是成长的必然经历。此时此刻我的心中暗自窃喜,看来学生对成长的理解还比较深刻。似乎学第一课时对成长的肤浅理解,还像初春的河水,仅仅融化了一层层薄冰,而今天不仅冰雪消融,那即将汹涌着的义无反顾朝前奔流的河水也初见端倪。我嘴角流露着掩饰不住的笑意,在课堂上尽情地流淌。真正的成长其实并不难,我们要学会在别人的故事中对照自己,坚定自己,完善自己。

接下来,英子独自去银行闯练的坚强,在毕业典礼上的骄傲,离别的感伤,爸爸去世前的从容与镇定。这成长中的苦痛与历练,都足以让英子成长为一个可以独自面对生活坎坷与艰难的大人。这一切让学生都体会到了,成长的责任与些许的沉重,在那一张张略显稚嫩的脸上写得清清楚楚。我以为学生和我一样,对成长有了一个客观而深刻的认识。当我提问:你是如何看待成长的?大家说得头头是道。没有成长,哪来成熟?没有成长,哪能独立?成长就如同喝一杯苦咖啡,开始苦得无法比喻,随之而来的是整个人的脱胎换骨。我也频频点头,以为成长这条河已经在每个学生的心里悄悄流过,浸润着,流淌着。

这剩余的几分钟是课堂机动时间,而我所提出的问题也仅仅是在不脱离教学内容基础上的,和学生的一次心灵互动。这个问题一提出,我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大家激情澎湃地回答,渴望着大家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气宇轩昂、踏实稳健。可教室里却出奇地寂静,好象时间在此刻突然停住。这个看似多余的提问竟然像重磅炸弹一样,炸出了孩子们内心世界中鲜为人知的一面。接下来发生的一切让我措手不及。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似乎面有难色,于是我陆续叫了几人回答,答案却如出一辙:不想长大!有的说自己长大了,父母就老了,也许就和英子的爸爸一样离开自己,那时自己是多么孤单无助,不想面对生离死别的伤痛。有同样想法的,班级有廖廖几个人举起了手,这难能可贵的孝心如此可怜啊!

有的说不想长大,因为要自己洗衣服做饭,还要找工作,工作又那么难找,不但要自己挣钱养活自己,还要养活父母。有的说看到了父母为家庭、为孩子太苦太累了,尤其是抚养孩子,教育孩子费心费力的,自己不想走同样的路。有的说长大了还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一切都需要自己一个人扛。我想也许这只是个别现象。再叫两个我心目中有思想有觉悟的尖子生来回答,可结果却惊人的相似。我再一调查,班中竟有多半同学不愿长大!究其原因是不想独自面对生活的压力,不想别人只想自己。也有个别的人说愿意长大,可以不用父母管,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拥有绝对的自由。

一时间我觉得心情好沉重,成长是一个多么值得人期待的过程,多少脚步会因此变得坚定,多少梦想会因此得以实现,可他们竟然不愿意!这一个又一个斩钉截铁的“no”让我沉默了,这就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吗?他们在课堂上对成长看似深刻的理解,难道只是纸上谈兵吗?在这些衣食无忧的孩子身上,责任和勇敢跑哪里去了?无私和奉献又藏哪里了?难道他们真的是一群贪图享受的寄生虫吗?我一时语塞,脑海中穿梭着一个又一个似曾相识的画面。多少次上学的.时候看见家长们给孩子拿着书包,放学路上自行车、面包车、轿车望眼欲穿的等待着自己的孩子。回到家后,满桌的美味佳肴等待着满足孩子们饥饿的嘴巴。看看这些连自己衣服不洗,被褥不叠,更别提拖地、洗碗的娇孩子们,是不是我们大人本身给孩子的太多,太多了?把钱、时间、爱全都给了孩子,该给的给了,不该给的也给了,却从不从他们身上索取什么!可孩子们呢,只知道从家长那里拿快乐、拿幸福、拿满足,却从不给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多么不切实际。一路走来,他们拿什么长大呢?一切都是享受,一切都是给予!而一切都是瞬息,一切又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无法挽回的叹息!

是孩子们错了,还是我们错了?回想过去当住宿生想家想得痛苦流涕时,有几个家长硬下心肠任凭孩子一去四五天,让他们自己走过孤独,迅速独立;当孩子在学校和同学有一点点摩擦,家长却非要出面调节,完全剥夺了孩子享受挫折的权利;当孩子在学校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一顿时,总有人在心里暗暗担心孩子是不是在学校受气。是啊,有家长这么好的庇护伞,还长大干什么呢?就一直躲在这有力的翅膀下好了!也难怪我们的孩子长不大,我们大人又何曾给了他们长大的空间?“给”与“拿”之间,是教育,是真正爱的教育!

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读后感篇八

我是一向喜欢花的,可因为每天要上学,家里人也都没这兴趣,所以家里从未养过花。上星期一,回到家里,发现茶几上莫名其妙多了一篮花。

里面的花色彩缤纷,什么样的都有,有“薰衣草、百合、玫瑰、雏菊……”这令我激动不已,赶紧抱着花一朵亲了一口,笑的合不拢嘴。

我拿了一个玻璃杯,接满水,往花上浇水,因为花团锦簇,所以浇到了自己的鞋上,但自己却一点也不生气,反而觉得好幸福,好幸福呢!

从那天以后,因为学习任务繁忙,我每天都会忘了浇水,可花儿楞是不凋零,这让我惊奇不已,妹妹见此状况,羡慕的说“这花要是搁我家,早就败了”我心里暗自窃喜,嘿嘿,我们家生长环境好,不浇水也能活。

直到有一天,清早醒来,迷迷糊糊的睁开了眼睛,发现有一个人影在花前转来转去,头一开始,我还以为是看错了呢,揉了揉眼睛,还是有人,往前一看,人却不见了。这让我吓了一跳,还以为见鬼了呢,赶紧大声唱起歌来(我一害怕就会唱歌,赶走我的恐惧感)忽然,那人捂着我的嘴,摇摇头,示意不让我大声喧哗,我回头一看,竟是爸爸。

我很生气,爸爸没事在这转悠干嘛,你又不是起来去锻炼了,闻闻花香,享受享受,你说你在干嘛?往下一看,发现爸爸手中拿着玻璃杯,上面还剩几滴水,此时,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不浇花,花也能继续生长,原来是有爸爸在暗中“作案”呀!

爸爸好像察觉我发现了他的“作案动机”想趁机向我解释,我对爸爸说“爸爸,不用解释了,我已经知道哩,爸爸,你真好!”我轻易不夸爸爸,这一夸还真的有点不好意思呢!爸爸低了低头,我哈哈大笑起来。

花儿继续生长,爸爸继续浇水,可雏菊竟然先败下阵来――雏菊凋零了。我难受的不行,认为是自己没有照顾好花,花儿才会凋零的。爸爸却安慰我说“花儿本来就会落得,不管再美丽的花,没有了自己的“家”(因为这是由插花组成的,所以根便被剪掉了,只剩下枝干了,在我的心中,根便是它们的家)都会凋落的!”

尽管这样,我心里还是那么难过,况且这些花儿每天都会凋落一朵,现在只剩下薰衣草和百合了,而且百合已经快要结束自己短暂的生命了。花儿要落尽了,我的心也凋零了,祸不单行,这花本来就是爸爸一手操纵的,他一定更难过。

爸爸每天都会悉心照料它们,它们自己不争气,没有使自己的生命维持太长时间,它们的生命只有一瞬间,在那一瞬间中,它们把自己最美得花朵都展示给了我们,而自己却结束了生命。

其实,这样说来,花儿有功也有过,它们虽然把自己最美的花朵奉献给了人民,可自己却是娇生惯养,温室里的花朵,每天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到嘴里怕化了。不像小草,只要给它一点阳光,一些水,接下来的时间不管不问它,它便能生长起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