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最新古镇游玩心得体会(通用7篇)

最新古镇游玩心得体会(通用7篇)

时间:2023-10-04 00:49:28 作者:飞雪 最新古镇游玩心得体会(通用7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镇游玩心得体会篇一

这几天是国庆节。大家都在外面玩,我也不例外。湖州附近有很多美丽的地方,但我父母很少有时间带我出去玩。今年国庆,爸妈终于有时间带我去玩了。当我梦想着去那里的时候,我的父母建议我去唐玺古镇,所以我决定去唐玺古镇玩。

西塘离湖州不远,只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下了高速,发现西塘附近排起了长队的车,有点失望。因为堵车把原来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改成了两个多小时,下车的时候已经四点多了,但我还是掩饰不住激动。

进入“古镇”,迎接你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许多古色古香的房子。房子前面有一条细长的河流。我们沿着河边一直走。来参观的人真多!大部分是年轻男女,有的在挑选自己喜欢的饰品,有的在津津有味地享受美食,有的在欣赏美景。我们参观了纽扣博物馆。钮扣博物馆里有许多钮扣,有翡翠钮扣、象牙钮扣、白玉钮扣,还有一种最特别的钮扣。是“纽扣王”,总重量420公斤,直径1。8米,厚度18厘米,比常见的纽扣大一百倍。它是吉尼斯纪录的创造者。“纽扣王”周围都是正在给它拍照的游客。

晚上累的腿软了,我们就上车回湖州了。西塘真的很好玩,很美。

古镇游玩心得体会篇二

第一段:引言(150字)

古镇画展是一场融合了古镇文化和艺术的盛宴,让人们在欣赏完美的艺术作品的同时,感受到了古镇独特的魅力。我有幸参观了这次画展,并对其中一些作品有了深刻的感悟。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于古镇画展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艺术与文化的结合(250字)

在古镇画展上,我看到了很多既融入了现代艺术元素又保留了古镇文化特色的作品。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幅名为《水乡记忆》的油画。这幅画通过绚丽多彩的色彩和精细生动的描绘,将古镇的街道、古民居以及小桥流水等建筑和景观展现得栩栩如生。在画面中,人们穿着传统服装,举行着民间活动,让观者仿佛置身于古镇的繁华之中。这幅画展现了古镇的独特风貌,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第三段:细腻与技巧的结合(300字)

除了展示古镇的风貌外,画展中还有一些作品将细腻的描绘与艺术技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比如,我所看到的一幅名为《夜舞女郎》的素描作品。这幅作品以白天在古镇观察舞姿的素描作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灯光、阴影的运用,将舞蹈者的优雅姿态和动态的运动线条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一种仿佛瞬间就要起舞的感觉。通过这幅作品,我感受到了艺术家对于细节的关注和对于技巧运用的熟练掌握,更加深了我对于艺术的敬佩之情。

第四段:情感的表达(250字)

画展中还有一些作品通过情感的表达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比如一幅名为《乡愁》的水墨画。这幅作品通过简约的线条和淡雅的色调,将一个老人望向远方、眼神中透露出的乡愁和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幅画让我想起了家乡和亲人,也让我思考起了家乡的变化以及时间对于人们情感的影响。通过这些画作,我明白艺术可以感动人的心灵,让我们对于世界有更深的思考。

第五段:个人收获与总结(250字)

通过参观古镇画展,我不仅仅欣赏到了一些精美的艺术作品,更加感受到了古镇的独特魅力。古镇画展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启发,让我认识到艺术是一种美的表达方式,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心深处。同时,我也明白了艺术家的创作需要付出很大的心血和努力,他们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技巧的运用,将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和情感呈现给观者。这次画展的体验让我更加热爱艺术,也更加珍惜古镇这座独特的文化之城。

总结:

通过古镇画展,我对于艺术与文化的结合、细腻与技巧的结合以及情感的表达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次画展不仅仅是一次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触摸。它让我更加热爱艺术,也更加热爱古镇这个独特的文化圣地。

古镇游玩心得体会篇三

作为艺术爱好者和学生,我一直对各种艺术展览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最近,我参观了一场在古镇举办的画展,并对此有了一些感悟。下面我将用五段式来详细描述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场画展带给我最深的感触是古镇与绘画之间的完美融合。整个画展的场地选在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古镇,这个地方本身就充满了文化氛围和历史感。而且,展厅的布置也十分考究,将古镇的建筑和绘画作品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和谐美。走进展厅,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艺术殿堂,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令人心生敬畏之情。

其次,这些展览的作品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画家们的勇气和独特的审美观。在这次画展中,有许多画家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技巧和媒介,展示了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形式,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其中一位画家将自然元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意境独特的作品。而另一位画家则用简洁的线条和色彩表达出了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这些作品无疑向观众们展示了画家们的艺术胆识和独特的审美观。

第三,这次画展也让我对艺术创作的艰辛有了更深的认识。在画展上,我注意到很多画家在作品介绍上写着自己与作品的辛勤付出和创作过程。其中一位画家介绍了他对绘画的追求和研究经历,告诉观众们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这让我意识到,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背后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努力。艺术创作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它需要画家们不断地尝试、探索和磨练,才能达到艺术的高度。

第四,这次画展也让我对艺术的普及性和教育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艺术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表达和传递情感的媒介。通过参观画展,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们参与艺术创作和欣赏。在画展现场,我看到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一同来参观,他们解释作品的意义,与孩子们共同探讨艺术之美。这种艺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天赋。

最后,这次画展给了我一个反思的机会,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审美和艺术造诣还有待提高。在参观画展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学习到了很多艺术的知识和观点。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在欣赏和理解绘画作品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我决定以这次画展为契机,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欣赏艺术,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造诣。

总之,这次参观古镇画展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和收获。从古镇与绘画的融合到画家的勇气与创造力,再到艺术创作的艰辛和艺术的普及教育,都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相信艺术会永远伴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思考。

古镇游玩心得体会篇四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着我去了一个古镇,它的名字叫’西塘。

出发之前,我特意查找了资料,“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这究竟会是怎样一个美丽的古镇啊,我顿时对西塘充满了向往。

一大清早,我们全家就出发了。盼着盼着,西塘终于到啦!一下车,一幅安静的.江南水乡风情画便在眼前展开——小桥、流水,白墙黑瓦的老房子……尤其是那些临河的老屋,屋檐边是延伸出来的廊棚,即使下雨也可以放心地走遍西塘呢,它们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称,叫烟雨长廊。

我们沿着河边的主道慢慢往里走,古镇似乎刚刚苏醒,许多店家还没开门,游人很少,窄窄的小巷里只有我们三人清晰的脚步声。我忍不住抬头看看,小巷两边是斑驳的墙壁,笔直地站立着。再一低头,脚下是凹凸不平的青砖小路,青苔正沿着墙角慢慢生长。这时候,清晨明媚的阳光已经照射到小路上,古老的西塘仿佛重新焕发出光彩。

美丽的西塘在我的印象里就是一幅画,一幅宁静平和的水墨画。

古镇旅游心得2

阳春三月的一个周末,我和家人一起到磁器口游玩。一早还阳光明媚,突然,天空下起蒙蒙小雨,虽说下着小雨,但来这里的游客非常的多。

一进老街的入口处就看见老街用灯笼和倒挂的'小伞装饰着鲜艳漂亮,我们走在石板路上看见道路两旁都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商家们都争先恐后的吆喝着自己家的商品。你看——有手工糍粑、手工酸辣粉、有名的手工陈麻花还排着长长的队呢……爸爸给我们一人买了一个手工糍粑,糍粑甜甜的糯滋滋的。爸爸说看那里,那是谁?有的游客尖叫着张飞,张飞,张飞牛肉,不仅牛肉干吸引游客,而且扮演张飞的人也特别引人注目。他表情严肃形象威武,貌似告诉游客张飞牛肉干质量品质杠杠的。随着一声声敲鼓声,一个戏剧院吸引了我的眼球。里面宾朋满座都是来观赏表演的,这个时间正是上演川剧类。表演者穿着戏服,这戏服让我觉得好神秘,表演者表演了川剧唱腔的曲目,虽然依依呀呀的我一句也没听懂,但他们表演得很认真,我能感受到这古老艺术的神奇。让我目不转睛的就是那川剧变脸,扇子一挥,头一扭,就变成了不同的脸谱。观众们的掌声欢呼声久久不能平息。

看完川剧我们又继续往前走,我看见一位笑眯眯的老人雕塑,他很慈祥手里拿着的铜锣和手杖,头上还裹着头巾,妈妈说这是打更的人,以前没有钟就靠这样的师傅提醒人们工作的作息时间。我们边走边聊着看见有个寺庙里面正在装修门前写着游客止步。我们悠闲的走着听见清脆的歌声弹着优美的钢琴不知不觉来到了文艺小清新的小巷,这里的干花鲜花布满了街道的两旁让人觉得温馨浪漫。我还沉浸在这小清新里,外公说前面有个钟家大院,外公边走边跟我说:“钟家大院的主人名叫钟云亭,老先生是慈禧太后的外采办,后来告老还乡在这里修建了这个院子。没走多久我们就来到了钟家大院,院子用清瓦木架结构建成,回南环绕空气流畅,这就是以前大户人家的呢。”

从钟家大院出来,柏油路上穿梭着来来往往的车辆,新建的磁器口牌坊,一栋栋高楼大厦之前的游览就仿佛是穿越了那个古老的年代。迪迪迪一阵汽车的啦吧声的响起,我们准备离开古镇上车回家了。

古镇旅游心得3

人人都说祖国年年风景好。这不,今天我就进行了故地重游——再游洛带古镇。虽然,以前我来过这个地方,但现在却已不是往年的样子了,真可谓万象更新。

洛带,位于龙泉镇北10公里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一跨入洛带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古朴、雄伟的筒子楼。出于好奇,我拉着妈妈走了进去,心想:“里面会是什么样子呢?”一进入筒子楼,就看见一座大的亭子矗立在眼前,只见这个亭子造型奇特,下面有一个长廊,上面呈三角形状,顶上还有一个金属物体,旁边挨着许多大小不一的亭子,个个色彩古朴。我抬头往上一看,整幢楼呈竹筒状,四面有许多房间,门都是推拉式的。人站立于楼下,抬头能看见蓝色的天空,圆圆的,人就似坐于井底。让人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坐井观天”。

人太多了,可谓接踵磨肩,我们只好随着人群走动。突然,我看见一个男孩拿着一把弩,我也想要一把。便上前去问小男孩,他的弩是在哪里买的,他却只是顺手指了个方向道:“外面。”我想古街这么大,到底是哪个外面呢?算了吧,碰到了再说。没成想“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在一处拐角,还真发现有家店子在买“弩”——这种古老的兵器,我向妈妈指了下,妈妈便明白了。我们进店进行了讨价还价,终以合理的价钱买了下来。

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玉带湖。湖中有许多鱼儿在尽情地游玩。见有人在湖边逮鱼,我也想逮几条回家养养。妈妈拿起伞,将伞盖打开,当有小鱼游近时,她便迅速地将伞放入水中,企图将鱼儿捞上来,不想鱼捞上来后,还没等伸手去抓,便又溜之大吉了。再一看伞,早已变了形,伞盖也改变了方向。我不甘心,打算让妈妈再捞几次,可那些鱼儿好像知道我们的心思似的,一溜烟地游开后再也不肯靠近。我想着这些鱼也太聪明了,便换了个地方,可我们刚一靠近,湖边的鱼便又游远了。这些鱼也太精明了,真难抓。为了捉到鱼,我不得不有些耐性了。我静静地在湖边等着,终于有鱼游近了,但一伸伞却又跑了。一次、两次……均是无功而返,我灰心了。这时妈妈也发话,要我回家了。我也便只有带着遗憾地离开了。

哎,不管怎么说,此行还是有收获的。我买了想要的东西,欣赏了变化后的美丽古镇,也收获了快乐。

古镇旅游心得4

这次春游的目的地是河下古镇。美丽的河下坐落在我富饶的家乡——淮安。它在中国古代一直是辉煌灿烂,风流潇洒。现在的它,在人们眼里已经是文化重镇,军事重镇,盐商重镇,中医重镇和美食重镇。两千多年来,她在风吹雨打下,已破烂不堪。可经过修建,当年繁华的淮安明珠便又站在了我们眼前。

接近一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魂牵梦萦的河下。远远望去,她多像一个静坐的仙子。走在已有两千年历史的石头路上,两眼望着古色古香的小街,不禁想起了当年这里的热闹情景:有的在店门口吆喝,有的东奔西跑在街上,不是买吃的就是买衣服,或许有人在众人的注视之下表演铁砂掌,还有许多孩童嘻嘻哈哈的围在一起做游戏。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走到了文楼。当年的文楼汤包可算是文明了天下,许多人慕名而来,把餐厅挤满,人人嘴里都留着蟹汁,口口声声叫着:好吃,好吃!小二,再来一份蟹黄汤包!

挤出小街,走上了平坦而又的广阔的大道。走过了拱桥,已经累了,便找了一个台子坐下休息。正巧,台子对面就是梁红玉祠,休息够了就踏进了祠的大门。这是个小院子,四方有地,而满地都是绿,只是有几株黄黄的油菜花点缀了一下这片地。走进正房,还有迎风招展的彩旗和梁红玉的画像。

走出了祠,遥望着梁红玉石像,情不自禁地想上前张望。在欲想的逼使下,我走上了通往石像的桥。用手摸摸她的战袍,心中莫名地荡起了一种激情,一种励志要为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激情。

放眼望着湖,一片绿。风吹过杨柳,柳枝随风飘。

离开了古镇,回头望着门,金色的河下古镇四个大字在花花绿绿间永久的立在了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走出了古镇,也忘不了那情景。夜晚,灯光明火一定会把它照得更加美丽。

古镇旅游心得5

如一曲悠扬的名间小调,古镇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美丽鲜明的民族特色流传至今。古朴的石桥,有圆有方,承接着南来北往的游客,让历史的风霜幻化成青石板上精细的浮雕。水乡古镇,烟花三月的繁盛,菊黄秋韵的才情,哎乃浆声里淡淡的叹息,凝结成历史的水滴,随那灵动的流水潺潺而行。

拨开古镇迷蒙的面纱,青砖白瓦撩去了世俗的纷杂,静静地诉说着不为人知的往事。古镇的建筑多依势而建,自然古朴,僻静典雅。道路,桥梁,书院,牌坊祠堂错落有序,处处体现出一份玲珑玉雅致。水乡古镇,姿态各异。浙中古村建筑威严大方,细微处隐现其雍容华丽;楠溪江古村群落借周围山水之胜,营造出一幅桃源奇观;泰顺廊桥跨溪而建,似道道彩虹,折射着先人的智慧与历史的光辉。

“九里弯头放棹行,绿柳红杏带啼莺”于诗文中我们尽览西塘,细品那份“小桥流水,琴韵书声”的意境,漫步那片古老的岁月,似乎看到那一群年轻的女子在溪边洗涤嬉闹,稚童在书院中细听夫子的教诲,满脸沧桑的民间艺人在小巷口捏着面人……透过书本上那一张一张的相片,古镇的小桥流水,音韵评弹,似乎在刹那间铺展成一幅淡雅相宜的水墨长卷。

离开了故乡,踏上苏州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那份水乡特有的诗情也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我。古镇如一个经历过沧桑的老人,看到了功名利禄,持一份淡定,将生命纳入江南一蓑烟雨中。生命的短暂,让我们学会抓住所拥有的,而古镇在不断逝去的时光中为我们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磨难会使人成长,而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为自己留下一些值得铭记的东西。古镇还有那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文人故居。鲁迅故居中的三味书屋与百草园,为古镇添了几分童趣与乡情。沈园中,陆游与唐婉缠绵悱恻的深情化作那流淌着的春水,醉倒了多少文人墨客。《中国古镇游》带着我从浙江走向绍兴,走向江南水乡,在古村镇品味那些即将随着时间逝去的根的文化,体会那份流淌在血液里的如同泥土般的感动。

轻风明月,那些如棋子般散落的村落,幻化为古琴上的一根弦,弹奏着寻常百姓的酸甜苦辣,冷暖阴晴。而我,则在古镇的梦乡里,不愿醒来。

古镇游玩心得体会篇五

早就听说西塘有一个古朴典雅,景色如画的美丽古镇。今年暑假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这令人神往的地方。

离开街道,我们又来到了游船码头,坐上了悠悠古韵的乌篷船。只见湖中的一片片荷叶又圆又大,像一块块碧玉,几只粉红色的荷花调皮地探出头来,和翠绿的荷叶相衬相映,美妙无比。不远处几只鸬鹚乖乖听着渔民的指挥,一只只跳下湖去,不一会儿便捕到了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大鱼。夕阳西下,波光粼粼的湖面像撒了一片碎金子似的……如诗如画的古镇美景让人感到悠然自得,十分惬意。

夜幕降临,我漫步在傍水的烟雨长廊中,一边是店铺前通明的灯笼红纱,一边是湖里荷花灯一闪一闪的点点烛光,伴随着清风和远处的蛙声、虫声……演奏着美妙的《西塘夜光曲》,轻快地飘荡在小镇的每个角落。

西塘古镇,希望你永远美丽!

古镇旅游心得体会范文5

今天,爸爸开车带我来到了位于上海与浙江交界之处的一座古镇,名字叫西塘。

下车的时候正下着毛毛细雨,在房主的带领下,我终于见到了西塘古镇,她就像一位害羞的少女蒙着薄薄的面纱,在细雨中不让我看清她的的真实面目。

在房间里休息到了晚上,我们来到了古镇的小街上,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桥,有:送子来凤桥、狮子桥、卧龙桥、安秀桥、永宁桥等,每一座桥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一座桥都有自己的样子,每一座桥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座桥都通往不同的地方,并将被水隔开的人们连接在了一起。白天的桥就像月初弯弯的月亮,夜晚的桥就像一道道彩虹,闪烁着五彩的光芒。站在桥上看着远处络绎不绝的游人,看到河面上游船划过泛起的水花还在荡漾,感觉时间好像变慢了。

走累了逛饿了,我们走进了“西塘人家”特色餐馆,夜幕下餐馆的长廊上亮起了一串串的红灯笼,纯正的中国红透出了古镇的淳朴,镂空的木窗传递着历史的悠久,窗外便是一幅浑然天成的中国水墨画,满桌尽是水乡独有的家常菜,“蝉衣包圆”、“荷叶粉蒸肉”、“田螺嵌肉”,吃的我们的肚子都像皮球一样圆。

第一次到这种江南水乡来玩,一定要坐一坐这里的乌篷船,船只悠闲、安静地行进在小河上,只听到船桨拨开水流的声音。朦胧的月光下,依水而筑的屋舍回廊下有人在打牌、有人在吃饭、还有人在喝茶,古戏台上传来悠扬的唱腔,声音在空中飘荡,打动了月亮露出微微的笑容,打动了星星露出亮亮的眼睛,打动了行人驻足倾听,古镇显得更美了。

古镇旅游心得体会

古镇游玩心得体会篇六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了解和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机会。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古镇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延续,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和价值。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古镇研学活动,深受启发和感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体验到了丰富多彩的古镇文化,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实践能力,收获颇丰。

古镇的研学活动首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进入古镇,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古代。我见到了传统的民居、古老的街巷、精美的剪纸和手工艺品等。这一切都充满了时代的痕迹和韵味,让我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智慧。通过参观和互动,我了解到古镇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明白了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这次活动,我也更加热爱和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对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负有责任。

其次,古镇的研学活动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不仅参观了古镇的景点,还参与了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比如,在一家传统的手工艺品店,我学习到了制作剪纸的技巧。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剪纸的历史和工艺,然后我们亲自动手制作。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培养了我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通过与制作者的亲密接触和交流,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古镇手工艺人的付出和心路历程,感受到了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喜爱。

研学活动还给我提供了与同学们互动的机会,增进了我们之间的情谊。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一起探索了古镇的每一个角落,欣赏了美丽的风景和建筑,一起学习、讨论、实践。在参观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鼓励,共同克服困难,收获了友谊和成长。通过这样的互动和合作,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沟通、协作和领导能力。这些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明确了目标,并且对于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古镇的研学活动让我从实践中深化了对于古镇文化的理解。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还参观了一些著名的古镇世家和历史遗迹,了解到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通过对于古镇的深入研究和了解,我更加明白古镇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对于古镇的未来发展充满了希望。同时,我也看到了古镇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和困境,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负起责任。

总的来说,参与古镇的研学活动让我收获颇丰。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还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增进了我和同学们之间的情谊。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古镇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努力,为传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古镇的研学活动将会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发展,为更多的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教育体验和灵感。

古镇游玩心得体会篇七

一直坚信,古老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一块木头,一间屋子,都有灵魂附着。

你的旅行,是脚步的丈量,还是灵魂的对话,是唯一区别生与死的衡器。

每个人的旅行都有不同的意义,你带走的`是身体的疲惫,或者是灵魂的新生,唯有风景是不变的,你来或不来,它都在那里,不喧不哗。

千灯古镇,暌违已久,隔望千年风月,终究得见。

吴越争霸的烽火,赋予了千灯之名。吴凇江贯穿吴地,江畔有用作烽火台的土墩一千座,第一千座位于昆山南30里处,故名“千墩”。

又因墩上长满茜草,又曾名“茜墩”。直到1966年,改名“千灯”至今。

进入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千灯古镇,须先走过气势磅礴的三桥。

这天生的王者之气,几乎要迫使我匍匐于它的脚下,在朗朗乾坤之间,顶礼膜拜。

三桥连袂而筑,造型结构分别呈现宋、明、清三代风格。

东边的小桥叫方泾浜桥,以河而名,为明代风格;中间横跨尚书浦的三孔石拱桥叫做恒升桥,取步步高升之意,为清代风格;西岸一座小巧玲珑的木桥唤作鼋渡泾桥,为宋代风格。

每当夜间,皓月当空,立于桥头,顿觉有登临绝顶与天对话的气场。再看水面,三桥交汇处月影投落,华光四泻,更觉世间静好。

故此成为千灯一景,名曰三桥邀月。

登临三桥之上,正面是巍峨的七级秦峰塔,系梁天监二年延福禅寺僧从义募建,高约39米,顶刹用纯铁铸造,高约7米,铁葫芦作顶,下焊八角环,每角立一紫铜小鸟,再下嵌四片白铜大耳形片,大耳片边有铁连接顶层四只翘角,每角檐下系一铜铃,有风吹过,铜呤叮当,令人心旷神怡。

千灯古镇至今仍保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棋盘式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

过了桥,就是有着江南一绝之称的明清石板街,延绵2公里。又因“古宫闲地少”,两侧商户林立,使得街道看起来更显逼仄,有“足踩青石板,头顶一线天”的戏说。

虽说这样的古镇在江南比比皆是,但我还要请你静下心来,随我去拜谒两位豪杰雅士。

一位是柔美至极的昆曲始祖顾坚,另一位则是抵御外辱,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抗清义士、大思想家顾炎武。

当至柔至美与至刚至烈在千灯相逢,这古镇就多了一份厚重。

到千灯岂能不赏昆曲?

古老的戏台前,一屋子的人悄无声息地坐在那里,守着一杯清茶,看台上《长生殿·小宴》里,杨贵妃醉酒后的柔情似水。

一声声勾魂的水磨腔绕梁不绝,恍若时空流转,由着那千百年历史的风尘扑面而来。

无论是热泪盈眶或是刹那间的心旌摇曳,无不是为这浮游在心的暗香涌动,感慨、击节……

到千灯,又岂能不祭英烈?

在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声壮怀激烈的呐喊,300年之后,中华大地再次遍染烽火,新四军淞沪(千灯)昆南抗日游击区的战士们,用大刀长矛和缴获的武器誓死保卫家园,多少先烈在此抛头颅洒热血抵御外辱,歼灭日伪军近名,成为淞沪地区抗击日伪的主要武装力量。

华夏五千年,有过多少柔美,又有过多少刚烈的传奇,无人说得清。

而倘佯在千灯古镇的每个角落,突然你会观照起自己的内心,原来那亘古延续下来的血脉里,至今还流淌着大美与大爱,坚韧与不屈的基因。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