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古诗两首教案大班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实用6篇)

古诗两首教案大班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实用6篇)

时间:2023-10-05 22:28:03 作者:ZS文王 古诗两首教案大班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案(实用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古诗两首教案大班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一)观察课文配图

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也叫牧童。)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

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二、反复练习,读准读熟

(一)初读课文

l.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

(2)注意翘舌音,前鼻音:振、蝉

4.学生试读、教师检查读。

(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2、学生质疑。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4、牧童在牛背上高声唱歌时的心情怎样?想象这时画面的情景。

5、指导读出牧童高兴的心情。

7、学生质疑。

8、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9、你捉过什么东西?“忽然闭口立。”,你能想象出牧童当时的样子吗?

11、教师引读。

12、这个小牧童捉到蝉了吗?为什么?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1、想象着古诗的内容,练习背诵。

2、检查背诵。

五、指导写字

1、分析结构,说偏旁。

2、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古诗两首教案大班篇二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教法学法:识字、写字教学中抓住难字,重点指导,在朗读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读准、读通诗句,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熟练,在此基础上,想象和描绘画面,领会诗的意境,再美读升华,可辅以音乐。

教学准备:

1、字词卡片。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写深秋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一)释题

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

(二)看图说话

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

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秋天,收获的季节)

三、学习第一首古诗中的生字

1、找出古诗(一)中要求写的生字:首 枝 记 刘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认识了。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背诵古诗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

(一)释题 

1、读题

2、简介诗人“杜牧”

(二)识记生字字音 

找出诗中要认的生字,认读,解决字音。

(三)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1、根据《赠刘景文》的学习经验,讨论确定本组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四)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师范读,生边听边想象。 

2、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六)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三、学习诗中生字 

1、字音、字形、字义 

2、指导书写

四、实践活动

五、作业

课后“我会填”。

教学后记: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但第一首诗中的句子有点拗口,少数同学在大家的帮助下才读准。教学时我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在课后练习补充古诗中,有些同学常把同音字“生、坐、于”写错。我指导他们根据意思确定该是哪个字,今后还要加强巩固。

古诗两首教案大班篇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第二课时

一、 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三.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四、指导写字

1、收:左窄右宽.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旧社会的农民的悲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

古诗两首教案大班篇四

知识与技能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诵读中启发想象,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

1、 喜欢背诵古诗

2、 激发学生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突破方法:采取范读、挑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熟读成诵。

难点: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法与学法

师:创设情境、示范朗读、参与讨论。

生:自读、讨论、想象、诵读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认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 读懂第一首诗,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画面。

3、 朗读背诵《赠刘景文》。

一、 导入第一首古诗

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又叫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奥,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板书试题:赠刘景文)

二、 师配乐泛读古诗,生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三、 自学古诗

1、 自由读,读准每个字的音。

2、 指名朗读。

3、 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指名朗读。

刘 菊 残 君 橙 橘

4、 小组讨论,理解词义。

荷尽:荷花凋谢。 擎雨盖:指荷叶。(课件展现画面) 犹:还 傲霜枝:指菊花的花枝挺立在寒风中。(课件展现画面)

四、再读感悟,启发想象

1. 学生再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并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的菊花的花枝还傲霜斗寒冷。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深秋时节。

2、师再次配乐范读,生闭眼想象画面。

3、说说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cai出示相关秋景图,学生欣赏。

五、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1、这么美得景色,你能美美地读出来吗?

自由练读 -- 挑战读 -- 齐读

2、熟读成诵。

六、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 刘 枝 记,学生边认读边观察。

2、说说识记方法。

3、重点指导书写“首”字。

笔顺:

4、学生书写,师巡回指导。

七、课堂总结

1、指名背诵《赠刘景文》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吗?

八、课时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读懂《山行》这首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诗

1、指名背诵《赠刘景文》

2、齐背

3、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山行》释题并简介作者。

二、指导看图,初步感知

1、图上画了什么景物。

2、师范读古诗,生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三、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1、小组合作学习,读准读通古诗,相互交流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得问题大家讨论。

2、每组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

3、讨论点拨。

山行:在山中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白云深处:山中白云飘起的地方。

坐:因为 晚:指深秋 霜叶:指枫叶。

四、再读感悟诗意

1、生边看图边朗读,从图中感悟诗意。

2、师范读,生边听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师描述诗意,生边听边想象。

抬头远望,有一条石头小路盘旋而上,顺着这条路再一直向上看去,还能看见一缕缕白云后面隐隐约约住着几户人家。因为喜爱这深秋枫叶的黄昏景色,我不由得停下车来,仔细的欣赏。啊,经过霜打的枫叶树叶,红的比早春二月的花儿还要鲜艳呀。

4、组织各种形式的朗读、吟诵。

5、一齐背诵这首诗。

五、知道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枫、于,让学生认读。

2、讲讲识记方法。

3、师范写,生临写。

六、拓展活动

请分别背诵一首写春、夏、秋、冬景物的诗。

板书设计(略)

七、课时作业

古诗两首教案大班篇五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3、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提高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从而提高自己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想象并写出《村晚》景象。

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

《古诗两首》之一《村晚》

1、学会古诗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

3、能想象古诗意境,并写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录音挂图

1、同学们,绚丽多彩的春天已离我们而去,让人向往的夏日风情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宋代的诗人雷震带来的古诗《村晚》。

2、板书课题——村晚

3、看了课题,想象一下,古诗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1、共定学习目标。

2、按学习目标自学古诗

3、交流学习的收获。

(1)古诗中的生字:陂衔漪

(2)交流读后的感受。

(3)结合插图谈谈对诗句的感悟,体会古诗意境。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你能把你对诗句的感悟用你的声音来表达吗?

5、你不想把这么美的夏日风情留在记忆中吗?(背诵指导)

有兴趣的同学回去多搜集一些关于夏日的古诗。

古诗两首教案大班篇六

课型

新授

课题

13、《古诗两首》(所见/小池)

课时

两课时

设计教师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设计

情景教学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古诗两首

所见     小池

课后反思

相关范文推荐